计划生育规划统计工作要点

2024-04-20

计划生育规划统计工作要点(共9篇)

篇1:计划生育规划统计工作要点

2008年规划统计工作要点

1、加强乡、村两级计生基础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基层基础规范年”活动,提高月工作例会和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数据质量,促进基层基础规范管理,统计准确率达到98%以上。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信息化运用,启动村级信息化试点工作,逐步减轻基层负担。

2、努力提高现有规划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通过以会代训、专题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对规划统计人员和微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现有规划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服务全局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依法管理的能力、优质服务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3、不断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党政领导、责任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分别进行考核,对党政线着重考核综合决策、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综合治理方面内容,对责任部门着重考核履行计划生育职责、制定和落实有利于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措施等内容。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精简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完善考核体系,提高考核质量。

4、协调各级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工作述职等制度,督促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齐抓共管职责。

5、认真落实省、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相关规定,对措施不力、作风不实、工作落后以及在省、州考核中出现严重问题的单位,对违法行政、违规执业出现恶性事件的单位,坚决实行重点管理或“一票否决”。

6、深入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建立人口预警机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既要为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部门和人员提供相关数据,又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重点开展农村人口现状与发展趋势、农村人口结构、素质、教育、文化、迁移与分布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同时,要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抓好全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组织协调和课题管理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项工作都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规划统计工作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基础性、导向性的工作,准确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依据。因此,2006年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规划统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意见》为指导,深刻分析“十五”期间我市面临的人口形势和规划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统计工作改革的力度,树立“三个观念”、建立“三个制度”、完善“三个体系”。努力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使规划统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以及盘锦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一、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决策信息化支持系统 在村级继续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数据“一口清、一遍成、样样清、数数实”活动,充分发挥育龄妇女卡册和统计台账的作用。今年6月底前,省人口计生委将开发出新的全员人口信息管理软件,在全省统一使用。为保证这一工作顺利进行,各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在行政区划上,要保证层层做到不重不漏;在人口统计上,要保证做到村(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在育龄妇女管理上,要做到每个育龄妇女一张卡片,信息全面;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综合台账的使用上,要做到能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人口和计划生育各种信息,实现“月月清”,达到“五清两相符”。即:人口变动情况清,初婚情况清,生育指标落实与《生育登记单》发放情况清,孕情和生育情况清,育龄夫妇落实节育措施与补救措施情况清;卡册与台账相符,台账与实际相符。为使用新的全员人口信息管理软件的前期调查和微机录入工作奠定基础。

根据全员人口管理网络版软件的具体要求,继续深化统计口径改革,全面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各种信息属地化统计。变育龄妇女管理为全员人口管理,实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把辖区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以及特殊人口纳入统计范围。加快以人口管理与服务信息、电子政务信息和公共服务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全市人口计生系统信息网络建设步伐,各县(区)要加强人口计生委局域网建设,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作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初步建成标准统一的省、市、县三级网络平台和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实现省、市、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微机联网做好充分准备,为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决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建立信息化支持系统。

二、继续加大统计数据求实化工作力度

加强与公安、民政、卫生、统计等有关部门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综合统计数据的准确率。围绕“统计数据质量”这一突出问题,开展以“固本强基”为主题的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年活动。活动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6年2-6月)各县(区)对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进行自检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纠正;第二阶段(2006年7-9月)市人口计生委组织市、县两级规划统计人员进行抽检,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力争使基层基础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对基础薄弱的乡(镇)、街或村(社区),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督促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基础信息管理,切实提高乡、村两级的基础工作水平。

各级计划生育规划统计部门要树立“三个观念”,即:服务于人口计生工作全局,用新的事实和数据反映真实情况,为领导决策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的全局观念;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为最高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统计数据收集整理的手段和方式,为领导决策和基层以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的服务观念;严把统计数据质量关,解决好统计数据的社会公信度问题的质量观念。建立“三个制度”,即:对基层的统计工作严格考评,将统计质量放在首位。坚持年末考评和日常评估相结合,鼓励统计人员经常下基层调查研究,写出有份量的调查分析报告,并把它作为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的考评制度;进一步实行政务公开,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建立健全群众举报、监督机制的监督制度;对于责任心强、工作实、数据真的单位和个人通过考评给予奖励。对于说假话、不负责、数据假的要曝光、批评,严重的调离工作岗位的奖惩制度。完善“三个体系”,即: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满意程度为重点、全面反映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以及相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定期报表、专项调查、工作记录、信息共享、综合分析“五位一体”的统计调查方法,发挥基层干部作用,认真落实定期随访、孕情环情监测、生殖健康检查等制度,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的调查方法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为统计工作实现现代化提供条件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建立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各种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沟通、交流、通报各种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校验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的各种统计数据,努力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各种统计数据的社会公信度,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全局。

深入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解决出生数、死亡数和初婚数统计失实问题。“十五”期间,全市出生数、死亡数和初婚数统计失实问题比较突出,县(区)应针对各自存在的具体问题,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深入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活动,与相关部门互通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使问题尽早得到解决。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是一项政策性、群众性都很强的工作,确认工作要坚持公正、公开、公平、透明,要定期对基层上报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的准确与否进行抽查,对人员数量增减变化是否及时进行查验。

三、积极参与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活动

深入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建立人口预警机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后,新增加的职能之一就是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统计部门和人员应首当其冲,积极参与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活动。既要为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部门和人员提供相关数据,又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重点开展农村人口现状与发展趋势、农村人口结构、素质、教育、文化、迁移与分布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同时,要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抓好全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组织协调和课题管理工作。还要率先开展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总量、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特别是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等问题的研究。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人口形势分析会,把战略规划与行动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人口政策与社会经济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长期有战略、中期有规划、有计划。

四、继续开展规划统计业务和微机操作技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规划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微机操作水平

努力提高现有规划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微机操作技能,不断适应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统计工作现代化的需要。目前我市各级规划统计人员和微机操作人员远不适应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使用网络版软件的要求,业务素质和微机操作水平亟待提高。2006年,除组织规划统计人员和微机操作人员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有关培训外,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也要通过以会代训、专题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对规划统计人员和微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现有规划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微机操作技能,不断提高服务全局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依法管理的能力、优质服务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以不断适应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统计工作现代化的需要。

五、进一步加强生育指标审批和统计资料管理工作,使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多孩生育指标的审批,要继续坚持“个人申请,群众评议,张榜公布,集体审批”的审批程序。基层的计划生育专、兼职干部,要及时掌握每一个应生对象的个案信息和生育意愿,及时督促和帮助每一个应生对象办理

二、多孩生育的审批手续,尽量减少先孕后批现象的发生,杜绝先生后批现象。要按照《关于启用新版“

二、多胎生育指标申请审批表”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正确使用和填报

二、多胎生育指标申请审批表。要加大对上报的计划内

二、多胎出生情况的审查力度,确保上报的计划内

二、多胎出生(一胎是双胞胎或多胞胎的除外)均有生育指标申请审批表予以证明。要加大对

二、多胎生育指标申请审批表的管理力度,对已满两年未孕未育的,要及时进行清理。因户籍变化或其它情况,不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妇,其已经领取的生育指标,该废止的要向本人宣布作废,并张榜公布。符合再生育条件,本人又有生育要求的,要对原审批的生育指标确认有效。

要加强对生育指标申请审批表、生育登记手续、统计报表等各种统计资料的管理工作,要按、按类别、按使用情况进行分类,当年的统计资料暂用档案盒保管,历年的统计资料要按类别装订成册。必须送交档案室,平时工作又常需要查阅的,要备份一套。

六、开展“十佳规划统计员”和“统计数据信得过单位”创建活动,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几年来,全市规划统计人员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为全市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领导科学决策、制定相关计划、指导当前工作提供了大量数据。统计队伍和人员得到了历练,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2006年,全市规划统计人员面临的工作任务相当艰巨,有大量的工作在等待全市规划统计人员去完成。为达到预期目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十佳规划统计员”和“统计数据信得过单位”创建活动(具体内容另发),并在适当的时候,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篇2:计划生育规划统计工作要点

◆ 学术活动

1.召开学会秘书处工作会议(1月.学会秘书处负责)

2.组织第一次城市规划论坛(2月.主题:城市规划建设应对老龄化问题与策略.学会秘书处)

主讲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院院长姜长征副教授

3.开展学术论文征稿评选活动(2月.拟定论文参考题目、学会秘书处负责)

4.组织学术报告会(4月.主题:待定学会秘书处负责)

主讲人:华东师大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博导 宁越敏教授

5.组织第二次城市规划论坛(6月.主题:待定.学会秘书处负责)

主讲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 吴永发教授

6.组织西藏城市规划考察团(6月.地点待定.协会秘书处负责)

7.组织学术报告会(7月.主题:待定.学会秘书处负责)

主讲人:同济大学博导杨贵庆教授

8.组织第三次城市规划论坛(8月.主题:待定.学会秘书处负责)

主讲人: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江海东总工

9.组织参加“2009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9月.地点:天津.学会秘书处负责)

10.组织学术报告会(10月.主题待定.学会秘书处负责)

主讲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博导、钟训正教授

11.组织合肥地区第五届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评优活动(10月.协会与房地产业协会联合举办,邀请专家评选,媒体报道)

12.组织第四次城市规划论坛(11月.主题:待定.学会秘书处负责)

主讲人: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教授级高工

13.组织参加“2009中国小城镇规划学术年会”(11月.地点:待定,学会秘书处负责)

◆ 国际合作

14.邀请英国学者对合肥进行考察、讲座(3月.主题待定.合肥工业大学周国艳负责)

15.组织会员赴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学术考察(9月.学会秘书处组织)

◆ 宣传出版

16.编辑出版《合肥市城市设计作品图集》(5月.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负责)

17.编辑出版4期《合肥城乡规划》杂志(全年季刊内部发行、学会、协会、学志规划研究中心负责)

18.编纂《合肥城市规划志》(学志规划研究中心负责)

19.编辑出版城市规划专著(学会秘书处负责)

◆ 技术服务

20.组织完成规划咨询项目、课题研究(学志规划研究中心负责)组织规划设计项目评优(学志规划研究中心负责)

22.组织规划设计方案评审(协会和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负责)

◆ 教育培训

23.组织政策法规培训班(市规划局法规处和学志规划研究中心负责)

24.组织规划专题培训班(市规划局各分局、处和学志规划研究中心负责)

◆ 组织建设

25.筹备学会、协会理事会换届工作(3月.学会、协会秘书处负责)

26.调整《合肥城乡规划》杂志编委会(4月.协会秘书处负责)

27.筹备成立女规划师协会(4月.市规划局、陈越负责)

28.筹备成立“合肥市规划学会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4月.市规划局汪路负责)

29.筹备成立“合肥市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联谊会”(5月.市规划院姚本伦负责)

30.筹备成立“合肥市规划学会景观规划师学术委员会”(5月.市规划局梁碧宇负责)

31.筹备成立“合肥市海外规划师联络会”(6月.合肥工业大学周国艳负责)

32.学会、协会二级组织换届与调整(10月前,学会、协会秘书处负责)

33.召开学会、协会常务理事会(2月、11月.学会、协会秘书处负责)

34.召开协会会员单位理事会议(11月.协会秘书处负责)

篇3:计划生育规划统计工作要点

一、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一) 城市轨道交通历史与发展

交通发展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是相辅相成的。交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及人们工作交流和旅游的先决条件。公元前6世纪, 出现了交通的雏形,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 汽车工业的崛起导致了运输业的飞跃。高速发展的运输业曾导致道路交通发生瘫痪, 经过专家研究, 要想城市发展必须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 尤其在大中城市。据不完全调查, 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快速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有的甚至达到80%。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为解决越来越紧张的城市交通问题, 在城市规划中也开始逐渐重视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二)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

我国各大城市普遍存在坐车难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国民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我国城轨交通行业发展现状来看, “十二五”前四年已投资8600亿元, 建成1600公里, 2015年作为“十二五”结束之年, 已完成3000亿元, 建成4000公里。预计“十三五”期间每年大约完成500公里, 到2020年争取总里程达到6000公里。

(三) 我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快, 我国城轨交通建设的发展黄金期已经到来。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拉动内需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增添动力。截止2015年, 我国除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外, 郑州、武汉、合肥等四十个城市在建或正在筹建地铁和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 轨道交通每公里轨道可以提供60-100个岗位, 可缓解我国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轨道交通的建设也可缓解我国道路堵塞严重问题, 分散道路交通的压力, 疏散大量密集人群。

二、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的工作要点分析

(一) 总体规划原则

配合城市规划发展, 带动城市向合理的方向布置;考虑城市用地协调, 连接城市人流密集点与商业发达区;与其他交通系统配合, 形成方便快捷的城市群;采用简单高效的交通布局模式与城市交通布局相协调, 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合理密度;以人为本, 方便乘客, 管控得当;因地制宜采用地下、地面、高架等线路敷设方式, 保证环境质量;外城区采用高架交通模式, 内城区采用地下交通模式;轨道交通的规划还应尊重历史, 协调与原有交通模式的关系, 做到物尽其用。

(二) 城市地理态势与总体规划的协同机制

在城市交通体系当中, 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规划范围包括主城区和近郊住宅区, 因此, 在规划过程中必须要遵守城市用地方针以及总体规划发展趋势, 对城市历史发展规划以及地理因素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此外, 交通布置与土地开发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在我国目前城市群机构较为密集的情况下, 从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轨道交通车站的周围土地也会促进地产经济发展。因此, 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需要与城市地理因素和土地规划原则结合起来, 相互促进, 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 轨道交通网外形设计

轨道交通的网络形式主要受城市地理地形因素影响, 放射线状城市用人口流向分布和城市用地布局决定, 但主观因素较多。 交通网路决定了公路运输能力和客运流向, 其中放射型和环型是最为典型的形式, 线路越长、路网层越多, 所吸引的车流量也就越大, 但这种形式的运行效益并不一定高, 因此在交通网设计规划中需要严格注意, 若线路靠的过近, 会导致局部路网密度大, 诱导范围出现重叠, 从而降低经济效益。在前期设计规划时, 主要以大间隔、低密度的路网形式为主。

(四) 分担道路交通量压力

若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以轨道交通为主, 则地面道路交通拥堵的情况会得到大幅度改善, 提高道路交通运输的效率。而对于轨道交通而言, 客流量越大, 运输效率就越高, 经济效益也就越好, 但也要对客流量临界点进行合理规划, 若达不到客流量的最低标准, 轨道交通运输会亏损, 但超过了客流量临界点, 又会出现管理上的问题, 例如会导致轨道交通系统瘫痪、列车出现安全隐患等等, 因此, 吸引客流量的多少, 需要从城市人口数量、密度、小汽车保有量等方面进行考虑, 轨道交通系统交付使用后, 还需对经营方法和服务质量等先决条件进行预先规划设计。

结语

在城市化进程中, 发展轨道交通是必经之路, 尤其是在城市地面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 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合理的前提规划尤为重要, 因此, 交通部门需对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从城市地理态势、交通网形式、地面交通压力、等方面入手, 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提规划, 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汪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研究的必要性及研究内容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 2015, (3) :1-6.

[2]毕湘利.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理念应适度超前[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5, 18 (9) :1-3, 24.

篇4:计划生育规划统计工作要点

一、坚持改革,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统领档案工作

1.进一步将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引向深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切实用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锲而不舍,扎实推进市和区县档案馆馆舍建设

2.针对市档案馆开工建设阶段的特点,健全施工现场指挥管理机制,推进新馆建设。

3.继续推进区县档案馆建设,整体推动工作进度,指导科学化建设,落实资金补助。

三、以数字档案馆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4.抓好数字档案馆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实施。

5.抓好“存量数字化”。继续推进“十二五”期间数字化工作任务的完成,完善市档案馆数字化工作流程,指导市属单位和区县档案馆按标准做好数字化工作。

6.抓好“增量电子化”。制发《北京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北京市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和电子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指南》、《北京市档案馆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开展电子档案接收试点和市档案馆电子档案异质备份试点工作。

四、完善档案鉴定开放工作,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7.建立健全档案开放鉴定和解密工作制度,指导区县、市属单位档案部门做好档案解密、划控、鉴定等工作。

五、积极探索档案资源布局管理,提高档案工作科学化水平

8.开展档案资源合理布局研究,优化档案资源建设体系,研究提出科学的档案资源布局管理方案。

六、开展档案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管理研究,促进档案服务多样化

9.研究档案社会化服务的范围和条件,规范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管理,提出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实现方式。

七、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

10.以“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第六届“档案馆日”活动为契机,加大档案宣传力度。

11.研究制定加强档案宣传工作的办法,深入研究档案宣传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宣传,整合宣传资源,形成宣传合力,增强宣传的整体性、实效性,提高全民的档案意识。

八、开展全市档案系统干部队伍状况调研,提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篇5:规划审批(查)工作要点

一、建筑工程类

1、规划选址审查要点

(1)核定土地使用性质。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性质必须与批准的规划相一致。凡确实需要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对城市规划实施无碍的,应先按程序报政府审批后进行规划调整。

(2)核定容积率。建筑容积率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指标。对于已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原则上按照批准的控规核定容积率。对于尚未有控规的地块,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a、要考虑建筑容积率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b、要考虑经济性要求,要运用土地级差的原理,一般情况下,一般市区高于郊区,市区的中心地区高于一般地区。

c、要考虑城市人工环境容量的制约,也就是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公共服务和其他配套设施的能力。

d、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城市规划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结构布局、以及建筑层次分区对容积率的确定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化的城市必须保证市民有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高质量的生活居住环境。

e、容积率的核定还要考虑到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日照分析因素,特别是旧城改造项目,对容积率的核定,一定要综合考虑,通过经济分析,市政设施的容量,居住环境是否改善等方面确定一个合理的容积率。

(3)核定建筑密度。建筑密度的核定,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的要求,保证建设项目建成后有良好的空间环境质量,并满足绿化、停车、人流疏散空间以及变电站、煤气调压站、热交换站等配套设施的用地面积,同时还要考虑消防、卫生、日照、通风等因素。

(4)核定土地使用其他规划设计要求。在项目选址时,不但要核定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同时还要对绿地率、建筑高度、退让各种控制线的距离、城市设计、建筑形式、停车泊位、出入口的设置、市政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5)规划选址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a、要充分了解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同时还要了解建设项目的周边情况。b、项目的选址必须按照批准的城市规划进行,同时还要考虑到土地使用的综合性和兼容性。

c、项目的选址要与城市交通、通讯、能源、市政、防灾规划和用地条件相衔接和协调。同时,建设项目的选址还要注意对城市市政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用地的保护。市政设施用地,特别是城市生命线的规划用地不得侵占。

d、建设项目配套的生活设施与城市居住区及公共服务设施必须按国家规范或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合理配置。

e、建设项目的选址不能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要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风景、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相协调。

f、建设项目的选址要充分考虑交通和市政设施的特殊要求。青岛是滨海城市,要考虑港口的建设和城市海岸线的合理利用。与港口和海岸线无关的项目,不得侵占岸线,要留有足够的城市生活岸线,港口和码头的建设,必须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城市铁路货运干线、编组站、过境公路、机场、高压走廊及重要的军事设施要避开居民密集的城市市区。

g、要珍惜土地资源,节约使用城市土地,尽可能挖掘现有城市用地的潜力。h、建设项目的选址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并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作为选址的依据。工业项目,在选址以前必须做环评,涉海项目必须征求海洋、海事等部门的意见。

(6)综合以上要点提出具体审查意见。

2、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要点

(1)功能定位:根据分区规划确定的该区域功能定位,结合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需求,以及周边用地状况对该区域的影响,提出功能定位的审查意见。

(2)用地性质:审查控规范围内各地块的用地性质是否与分区规划及我局给定的规划设计条件相吻合,若由于现状用地等原因出现不一致时,应提出具体的审查意见。

(3)用地布局:审查控规的用地布局是否与分区规划一致,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的布局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并提出审查意见。(4)现状用地分析:落实规划区域内用地现状及已办理审批手续的用地情况,注意研究分析控规中关于用地整合及村庄、企事业单位搬迁的措施及其可行性,提出合理的审查意见。

(5)规划指标体系:对各地块的用地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建筑红线后退距离、交通出入口数量及方位、停车泊位等各项规划指标进行审查。上述各项指标的确定首先应符合我局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能够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形态和建筑景观,并形成开放、舒适的绿化景观和视觉通廊。各项指标之间应相互协调,以正确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综合以上分析提出规划指标系统的审查意见。

(6)道路交通系统(含公共停车场):审查控规确定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否与分区规划及周边道路完全衔接,道路网密度是否合理,出入口的设置是否合理,道路断面是否满足规范及青岛地区的特殊要求,是否符合管线综合的设置要求。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布局是否方便停车并减少对动态交通的影响。在外部空间形态允许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城市土地空间。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合理审查意见。

(7)绿化系统: 应审查控规的绿化系统是否满足分区规划的要求,是否符合有关部门划定的绿线,绿化带、视线通廊的设置是否合理。综合以上分析提出相应的审查意见。

(8)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根据控规涉及的区域和不同的行政许可权限,审查控规的内容是否需要征求机场净空、电力高压线走廊、轨道交通、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的意见,提出合理要求。

(9)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根据控规确定的各项指标及相应的建筑容量和人口容量,审查市政公用设施(变电站、换热站、燃气调压站等)及公共服务设施(公建、中小学、托幼)的数量和规模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提出审查意见。

(10)文本、说明书及图则:审查控规对区域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用地性质的表述是否严谨、准确、明晰,控规编制的文本、说明书及图则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

(11)综合以上要点提出具体审查意见。

3、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查要点(1)不需要审查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建设项目:直接予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需要审查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报审修建性详细规划后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已领取土地证且不改变土地证载明原用地性质、用地范围的,不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审查内容:

a、按照受理标准的要求审查应提交的文件及证件是否齐备。b、审查用地界址是否准确,权属有无异议。

c、审查用地管理部门签订的用地合同、用地批文、用地权属证明等用地性质与规划批准的用地性质是否一致。

(5)综合以上要点提出具体审查意见。

4、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查要点

(1)用地性质:用地范围内的建筑性质是否与我局给定的规划设计条件相吻合,由于现状用地等原因出现不一致时,应提出具体的审查意见,确需调整的应变更规划设计条件。

(2)规划布局:审查建筑布置和空间安排是否合理,能否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形态和建筑景观,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的布局、数量、规模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工业厂区规划是否符合工艺流程,并提出审查意见。(3)现状分析:注意研究分析周边用地规划情况,考虑新规划与周边用地和建筑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审查意见。

(4)规划指标体系:对用地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建筑红线后退距离、交通出入口数量及方位、停车泊位等各项规划指标进行审查。上述各项指标的确定首先应符合我局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各项指标之间应相互协调。综合以上分析提出规划指标系统的审查意见。

(5)道路交通系统(含公共停车场):审查规划确定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否便捷,道路网密度、出入口的设置是否合理,道路的坐标、竖向标高、断面、纵坡等是否满足规划、规范及道路断面是否满足规范及青岛地区的特殊要求,是否符合管线综合的设置要求。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布局是否方便停车并减少对动态交通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合理审查意见。

(6)绿化系统: 应审查规划的绿化系统是否符合有关部门划定的绿线,绿化带、视线通廊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形成舒适优美的绿化景观和视觉通廊。综合以上分析提出相应的审查意见。

(7)管线综合、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根据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及相应的建筑容量和人口容量,审查市政公用设施(变电站、换热站、燃气调压站等)及公共服务设施(公建、中小学、托幼)的数量和规模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提出审查意见。落实管线综合是否需召开有关单位综合协调会,并结合有关单位意见提出审查和调整意见。

(8)经专家评审项目审查意见应与专家提出的意见相结合。

(9)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根据规划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的要求,审查规划的内容是否符合机场净空、电力高压线走廊、轨道交通、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的意见,提出合理审查。

(10)编制成果:审查规划说明书及图则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

(11)综合以上要点提出具体审查意见。

5、建筑方案(初步设计、建筑方案变更)审查要点

(1)用地性质:单体建筑性质是否与上层次的修建性详规或《规划选址意见书》、规划设计条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计划确定的建筑性质相符合。若不符合,应提出具体的审查意见。

(2)用地范围:总平面图所示用地范围是否与选址范围地界图相符,并核对地界坐标。

(3)规划指标审核:根据设计单位出具的指标审查报告核对用地范围内的用地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间距、日照时数、建筑控制高度、建筑退红线、绿线、蓝线及退地界距离、交通出入口数量及方位、停车泊位等各项规划指标是否符合我局上一层次的修建性详规所示指标或规划设计条件、选址意见书所确定的指标要求,若不符合,应提出审查意见。

(4)经专家评审的项目,审查意见与专家评审意见相结合。(5)落实相关部门的意见:根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确定的需征求意见的部门,审核各部门审查意见书是否齐备。

(6)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根据修建性详规确定的各项配套内容,审查市政公用设施(变电站、换热站、燃气调压站)及公共服务设施(公建、中小学、托幼)的位置和规模是否满足修建性详规要求,提出审查意见。

(7)建筑造型: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立面造型是否新颖、美观。(8)综合以上要点提出具体审查意见。

6、基础提前开挖审查要点(1)建筑方案是否已经批准。

(2)土地证件确定的单位名称、范围与申报单位及申报位置是否相符。(3)核实有关市、区重点工程的立项批复或计划。(4)综合以上要点提出具体审查意见。

7、施工图(施工图变更)审查要点

(1)用地性质:单体建筑性质是否与上层次的修建性详规或《规划选址意见书》、规划设计条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计划确定的建筑性质相符合。若不符合,应提出具体的调改意见。

(2)用地范围:总平面图所示用地范围是否与选址范围相符,并核对地界坐标。

(3)规划指标审核:根据评审中心出具的经济技术指标审核报告核对是否符合指标要求,并对用地范围内的用地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间距、日照时数、建筑控制高度、建筑退红线、绿线、蓝线及退地界距离、交通出入口数量及方位、停车泊位等各项规划指标进行审查,应符合我局上一层次的修建性详规所示指标或规划设计条件、选址意见书所确定的指标。

(4)落实相关部门的意见:根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确定的需征求意见的部门,审核各部门审查意见书是否齐备。

(5)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根据修建性详规确定的各项配套内容,审查市政公用设施(变电站、换热站、燃气调压站)及公共服务设施(公建、中小学、托幼)的位置和规模是否满足修建性详规要求,提出调改意见。(6)落实上一阶段审查意见。

(7)综合以上要点提出具体审查意见。

8、外饰面装饰审查要点

外饰面材料、色彩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与建筑性质是否相符。

9、建设设施拆除审查要点

核实房地产权证的单位名称、拟拆除建设设施与房地产权证的目录是否相符,拟拆除建设设施的建筑面积或长度。

10、《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延期审查要点

是否在规定的有效期内进行申请及延期理由是否正当。

二、市政工程类

1、管线综合规划方案审查要点

(1)与分区规划、专业规划及相关规划衔接,配套市政设施站点的数量、位置。

(2)管线综合平面图与规划平面图、竖向图一致,且要反映现状地形。(3)道路红线、绿化带绿线、河道蓝线、高压走廊线的宽度及建筑退后红(绿)线的距离。

(4)道路交点的坐标和标高。(5)道路横断面形式。(6)道路及庭院管线的平面布置和排列。

(7)管线横断面图。

(8)管线交叉处的竖向标高及相互关系。

(9)周边城市道路上及规划范围内道路上的管径和孔数。(10)现状管线及去留情况。

(11)注明与周围管线连接的准确平面位置及竖向标高。(12)图例、说明、指北针及图签。

2、管线工程设计图审查要点(1)设计说明。

(2)要采用青岛市统一坐标和高程系统的1:500现状地形图。

(3)平面图包括现状情况、管线位置、与相邻管线及有关设施的关系、坐标、标高、井(桩)号、里程、管线的规模、材质、检查井的型号、与管线有关的箱(柜)等设施、指北针、图签及特殊部位的处理意见。合理确定解决路面排水的雨水口位置。(尤其是交叉口)(4)纵断面图包括原地面标高、设计地面标高、管顶高、管底高、基础高、井底高、井(桩)号、里程、井(桩)距、坡度、管径、管材、土质等,重点标明与其他管线相交处的关系。

(5)横断面图包括路面形式、管道的断面形式、与相邻管线的关系、沟槽的挖深及复土厚度等。

(6)特殊部位的处理大样图及检查井标准图等。(7)与管网综合设计是否一致。

3、道路方案审查要点

(1)与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的衔接。

(2)道路红线、绿化带绿线、河道蓝线、高压走廊线的宽度及建筑退后红(绿)线的距离。

(3)道路交点的坐标和标高。(4)道路平面图要符合规范要求。

(5)道路纵断面图,要符合规范要求,有桥梁的应考虑与桥梁的平面与竖向关系。

(6)道路横断面形式。

(7)道路交叉处的竖向标高及相互关系。(8)与周边道路的关系。(9)管线综合设计。

(10)图例、说明、指北针及图签。

4、道路工程设计图审查要点

(1)设计说明。

(2)要采用青岛市统一坐标和高程系统的1:500现状地形图。

(3)平面图包括现状情况、道路位置、道路红线、道路中心线、车行道边线、人行道边线、平曲线半径、与相邻道路及有关建筑的关系、坐标、标高、桩号、里程、指北针、图签,注明道路交口转弯半径及曲线要素。

(4)纵断面图包括原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坡度、距离、桩号、平曲线、竖曲线半径等,重点标明与其他道路相交处的关系。坡度大的道路交叉口要增加交叉口竖向设计审查。

(5)横断面图包括道路断面形式、车行道数、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车行道坡度、人行道坡度、两侧护坡坡度、路面结构层数做法、路面材质、人行道材质、特殊路基处理、特殊部位的处理大样图等。

(6)道路排水、照明、环境设计等。

5、桥梁方案审查要点

(1)与分区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的衔接。

(2)桥梁的位置。

(3)根据各路口的交通流量确定匝道的宽度。(4)与道路交点的坐标和标高。(5)桥梁平面设计应满足规范要求。(6)桥梁纵断面设计应满足规范要求。(7)桥梁横断面形式。(8)与周边道路衔接。(9)管线综合设计。

(10)与城市防洪的关系。

(11)与周边环境的关系。(12)交通流量分析。

6、桥梁工程设计图审查要点(1)设计说明。

(2)采用青岛市统一坐标和高程系统的1:500现状地形图。

(3)平面图包括现状情况、桥梁位置、匝道位置、车行道边线、人行道边线、平曲线半径、与相邻道路及有关建筑的关系、坐标、标高、桩号、里程、锥坡坡度、护坡坡度、指北针、图签。

(4)纵断面图包括原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坡度、距离、桩号、竖曲线半径等,重点标明与其他道路相交处的关系。

(5)横断面图包括桥梁断面形式、车行道数、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车行道坡度、人行道坡度、特殊路基处理、特殊部位的处理大样图等。

(6)桥梁用地控制边线。(7)桥面排水分析。

篇6:城乡规划局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规划局的业务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建设富强美好、人民满意自治县”奋斗目标,按照“集约化、高精新、有特色、高水平”发展要求,全力推进产业聚集,产城互动,全面构建新型城镇化。大力发挥规划引领作

用,合理安排规划编制,健全规划体系,完善规划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规划工作管理水平,为实现自治县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工作重点

(一)健全制度机制

1、建立完善重大建设项目科学决策机制。配合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规划部门职能,做好承担的各项工作;适时组建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规划顾问,提高规划参谋决策水平。

2、健全规划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在**工业园区和潮白河工业区建立规划分局,在乡镇设立规划管理办公室,细化分工,明确职责,逐步建立县、园区、乡(镇)联动管理机制,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管控,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发展。

3、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在《**自治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指导下,制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两个规范性文件,争取县人大、县政府批准印发执行。

(二)提升规划编制

按照“一个城市、一体化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梳理现有规划,明确重点方向,优化核心内容,突出**特点,全面描绘**百年城市新形象。

4、“三城”总规修编。加快完成“三城”总规的修编报批工作,为**发展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和拓展空间。

5、加快推进园区产业规划编制。协助和督促园区完成产业规划编制,按照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要求,在注重空间研究的同时,加强产业研究,实现“产城互动、产城相长”。

6、加快完成“三城”控规的编制报批工作。在《**城市化总体规划》框架下,在“三城”总规修编成果基础上,加快“三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充分发挥其控制引导作用,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控规全覆盖。

7、编制完成县域景观风貌规划。对县域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文精神及历史文脉等进行挖掘整理,按照百年城市的空间构架,实现“蓝廊绿道”的空间连接和绿色与文化的融合;编制完成县域出入口形象设计,紧密结合城市性质、定位,挖掘文化底蕴,对县域主要出入口进行形象标志等设计,提升城市形象。

8、编制完成县域排水工程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框架,全面设计全县的雨水、污水工程,提高防洪、排沥设计标准,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9、完善县城路网。按照县城北扩、西拓的构想,开展县城团结路、求知路、华安路、和平路、荣昌路、康安路北通以及北宁街等道路设计,优化县城交通系统结构,构建县城新城框架,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10、编制完成“幸福乡村”规划,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11、全面做好重点工程规划设计服务工作。按照上级布署的任务及临时性工作安排,组织好编制工作。同时,组建专业规划编研团队,为城乡规划工作献计出力。

(三)加强行政审批

12、全面做好县行政服务中心规划窗口工作,按照市县统一部署,充分发挥首批对接单位的试点作用,依托服务中心建设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审批平台的互联互通和受理事项的“同城审批”,提高行政审批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13、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尽快制定出台《建设项目规划与设计方案联合审查暂行办法》和《施工图联合审查制度》,组织规划、建设、国土等相关部门对项目方案进行联合审查,简化审批程序,去除项目设计中的不合理因素,提高方案审批效率;严格执行各类规划技术标准和导则,依法核发“一书三证”。

14、全面推进数字规划。在已建成的数字规划运行框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立数据库,完成县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数据入库工作,实现规划审批、公示等信息化应用。按照省、市数字规划工作安排,适时实现省、市、县数字规划应用系统信息互通。

15、加强规划公示、公告工作。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不断提高规划审批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政府信息公开网”公开的基础上,向“为人民服务网”延伸,并充分利同县城内主要地段的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全力打造“阳光规划”。同时,做好规划档案管理提升工作。

(四)严格规划督查

篇7:销售人员年度工作规划要点

在上一篇文章《销售人员年终工作总结要点》中,销售人员进行了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的总体目标、方向的确定;总结完了之后,必然要做下一年度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发现了那么多问题,最后必然会在下一年度进行改进,调整和实施新的年度计划。

在本文中,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年度的规划。需要说明的是销售人员的工作规划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的管理、过程管理等方面,也就是说,对于整个市场的管控和把握,以较为宏观的角度来切入,本文主要体现关键节点和要点。

第一,年度工作目标及分解

年度工作目标一般由公司销售部门根据公司总体销售目标下达,依据去年的销售完成情况、自然增长、人员、费用、渠道等情况,制定一个复合增长率。主要体现为销售目标(销售额目标和销售量目标);还有诸如品牌目标、渠道网络覆盖等非销售目标。销售目标要进行分解,几个维度进行分解,分解到区域内的每个渠道、每个经销商、每个产品,每月、每季度、半年、年度完成情况,这样的目标才有意义。

对于渠道、终端的网覆盖,也是目标分解细化的过程,分解之后,销售人员就知道销量的来源,做到心中有数。每个月底惶惶然的不是好销售人员;每月个底在办公室气急败坏的催回款的管理人员也不是好的销售管理人员。

第二,做好市场布局

包含以下三个内容。第一是区域市场的定位。第二需要进行市场分类;第三确定渠道模式。区域市场定位,用STP战略营销分析,进行区域的细分,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定位。其实,对销售人员或者基层的销售管理人员而言,最重要的是进行区域市场分类,明确区域市场的类型,制定不同的渠道模式和开发计划。不同类型的市场,渠道模式是不同的;有直供的、有通过分销商实现覆盖终端的、也有协助重点客户分销到终端的。市场分类,大致把市场分成四类,第一类是基础市场,具有很好的市场基础和消费群基础。从品牌、渠道、终端综合实力明显由于竞品,一般来说,市场占有率在35%以上;另一类是战略市场,具有较好的市场基础和消费群基础,市场容量大,有较强的发展空间。对本品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市场;第三类是发展市场,具有一定好的市场基础和消费群基础。市场容量大,有较强的发展空间,本品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具有优势;最后一类是渗透市场,市场基础和消费群基础较差。综合实力与竞品比较明显处于劣势,借助经销商分销网络或自然销售进行渗透。

渠道模式确定,根据企业、行业的属性和市场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直销、直供和借助经销商进行分销等几种情况;一般中小型快消品企业的方式为区域经销方式,具体为一个区域(地级市1-2家经销商,划分区域;县级城市1家经销商;乡镇设立特约分销商);地级市场城区协助分销商建立分销网络,部分核心终端由经销商直供。

第三,年度总体市场策略

目标定好和分解好了之后,我们需要有主要的策略来完成这些目标。所谓的目标管理,并不是只有一个目标,而是围绕目标形成的一整套市场管理的策略方法,也就是说,需要完成目标所需要的资源、组织架构、团队和考核激励措施。永远不要让销售目标裸奔。每一个公司在大的策略上应该是一致的,针对不同区域和市场情况做一些调整。如新品较多的一年,公司市场部、销售部门可以将主题活动和路演等做一个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区域根据时间和所需要资源进行计划,审批通过后申请执行。

一般来说,一年区域内都要做的几件事情,可以固定下来。如年底的经销商会议;年初的二批商订货会,协助二批商的分销网络建设;协助经销商对终端的直供和开发;旺季到来之前,进行消费者活动之类,需要做一个年度的规划;中间可以穿插进行一些节日和消费者的推广活动,如上面提到的主题活动和路演等。

年度总体的策略,可以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市场制定,成熟市场以品牌推广、渠道控制、优化、新产品导入、加强团队的激励为主;发展型市场以渠道激励,优化产品组合,培育重点市场和品项为主;新市场以市场开拓、团队培训、渠道建设、终端覆盖和活动推广为主,速度打开知名度,借助渠道力量进行分销和推动销售。

第四,年度费用预算

费用的预算也是根据目标和目标分解进行,一般公司会按照销售量的一定比例进行费用预算,费用就是那么多,你好怎么分配呢?一般来说,市场费用包括:渠道费用、(经销商进货奖励、返点等、二批商活动、返利、换货、破损等)终端维护费用(铺货、礼品)、消费者活动费用、促销费用、品牌宣传、推广费用;也还包括人员工资、提成奖金等。费用是业务人员的枪弹,没有费用,光凭一张嘴巴怎么能打退“敌人”的进攻呢?费用产生于销量,但切不可仅仅为了销量而联合客户做出对公司不利的事情。千万不要为了蝇头小利教唆或者听信客户的教唆截留,虚报费用。因为这样做,唯一的一条路一定是被客户制约而失去对其监控的权利。切记。

第五,市场组织架构及团队管理

区域市场组织是保证效率的基础,很好的策略,也需要组织的保证,才能由团队高效的执行。也就是说,区域市场的组织是否高效,幅度是否合理,都是需要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引起注意。如果要把卖场做好,就需要设置KA主管和业务人员,针对卖场的特点进行培训,怎么陈列产品,怎么跟卖场的买手谈判争取最好的条件和位置,怎么做卖场的促销,今年的各产品组合的卖场促销策略是什么等等。如果是普通小店和通路为主,架构和人员要求又不一样,需要通路的业务人员协助分销商建立网络或者终端;小店的业务人员,需要规划好线路,按照线路进行寻访,需要有耐心和韧劲。

至于团队管理,需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督促或者帮助下属做好计划;第二,具体的工作内容是什么?第三,做好区域市场考核的标准。

第六,营销组合管理

我们要向消费者提供什么?营销组合只是让我们很方便的考虑市场的要素,这是一个框架,销售人员进行市场的大致分析时,可以做到不遗漏。这是一个思考市场的框架,对销售人员的用处也是不言而喻的。

最开始,我们可以用SWOT进行一个粗略的分析。然后再进行4P的分析。

对产品来说,我们要分析产品有没有出现“老化”,有没有竞争力,产品组合是否得当,形象产品、利润产品、走量产品及阻击产品是否合理,是否能够稳固市场。

对渠道而言,我们首先要确定好渠道的政策,有政策才能将经销商管理好,区域的渠道模式是否需要调整,二级及以下的分销网络是否需要提升和完善,终端网络是否需要开发,是否要进入新的渠道等等。

价格方面,需要具有相对的优势,中小企业或者新产品需要有较高的利润空间,没有高空的支撑,只有靠渠道和分销的力量快速到达市场终端。如果销售一般,特别是需要推动销售的产品,利润空间偏低,渠道利润不够,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幸遇到这个情况,就要用新品和新包装或者产品升级进行置换。

宣传、促销。常规的活动一定需要的,如卖场,战术产品可以做特价、利润产品可以搭配礼品销售、新品配促销导购、走量产品做绑赠等等,都要不断开展活动;在品牌宣传上,也要结合公司的推广创新方式,从品牌的层面上降低产品价格的依赖;如果是商超为主的产品,最好能跟卖场或者在卖场外面、附近进行一些主题的促销,规模可以不大,但要有策划,有想法,引起目标消费者的关注。

第七,执行和评估

执行永远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说到执行就必须要跟目标结合起来,大家每天都很辛苦,也很勤奋,但就是完不成目标,你说执行力强吗?

执行跟三个要素相关。第一是大家达成共识的目标,什么意思呢?就是经过测算,努力,有策略就能达成的清晰的目标;第二,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很多时候,对销售人员的管理基本是一个销量的考核,除此之外,过程管理,流程的规范很少。好的制度不一定让人变好,但坏的制度一定会让好人变坏,所以,要用制度来管理人,而不是用个人的好恶。第三,团队的整体素质。光有想法也没用,还得要落到实处,不是一个人很强,而是整体的团队能力要达到要求。

评估也是为了改进以及保证下一次做得更好,任何的方案执行之后必须要有评估报告。评估报告的要点是,总体概括一下方案的执行情况及影响力;检查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什么达到以及分析达不到的原因。总结活动的经验教训,成功的经验和不足,投入和产出如何?消费者接触数量,影响人数,如果是促销活动,则要统计销售量、销售额、顾客购买数量,人群、陈列、展示的位置,人员投入、现场气氛等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销售人员如果能做到全面、细致的规划、计划,离成功的销售就不远了。

篇8:计划生育规划统计工作要点

1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工作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是移民工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其工作任务包括确定征地移民范围, 查明水利水电工程影响人口、实物及各项经济损失, 编制实物调查报告, 论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及方案, 通过对项目涉及水库区及移民安置区进行社会经济调查, 评定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环境影响、文化影响等。根据工程项目实际确定合理的移民安置规划水平年, 查明移民区域的地质水文条件, 确定移民安置区规模及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进行典型勘测设计, 提出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规划城镇迁建、移民安置、专业项目的恢复改建、防护工程等, 编制实施总进度及年度计划, 拟定水利水电开发利用及对水电移民的后期扶持举措, 估算水电移民补偿投资。水电移民安置规划工作是合理选定水电工程规模、设计并建设水利水电移民工程的重要前提, 其开展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移民的利益, 影响着移民地区的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 也关系到水电移民工程能否顺利开展。水电移民安置规划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切合移民地区的实际情况, 满足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 能充分发挥出项目的综合效益, 体现出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2 做好水电移民安置规划工作要点

2.1 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水电移民安置规划工作应将移民作为核心立足点, 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综合研究并分析移民地区的经济、社会、地域文脉、生态等多方面因素, 尊重并照顾移民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 充分考虑移民群众的意愿, 权衡各方利益, 务求做到利益均衡, 酌情考虑移民参与工程建设, 共享发展利益, 为移民创设良好的社会基础设施, 同时酌情将安置地居民的社会影响及效益共享等纳入到移民安置规划中来。水电移民安置规划工作应扩大工作的参与度及信息公开力度, 切实维护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维护移民群众的利益, 在移民安置规划的重要环节当中应有移民群众的参与, 借助移民群众的参与有效推进水电移民安置规划工作的开展, 但也应充分规避移民群众公众参与过度产生的不良预后。对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社会影响进行充分预估, 结合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专业知识, 更好地处理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及文化问题, 促进移民的社会适应度及融合度。移民工作政策性较强, 涉及面广, 这也对水电移民安置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电移民安置规划应在充分结合安置地区的土地资源及各项可开发利用资源的基础上, 遵循因地制宜的准则, 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逐层逐项地细化水电移民的安置规划工作。

2.2 科学分析移民安置环境容量

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具体指保证区域自然生活环境良性循环, 以及一定的环境质量、生活水平、生产力等条件下, 移民安置地区所能够吸纳的移民数量。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与区域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息息相关。环境质量好、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发达的区域, 其移民安置环境容量自然相应的较大, 可接纳的移民数也较多, 反之亦然。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移民素质、家庭情况、安置意愿等也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在分析移民安置环境容量时, 应引入多因子分析方法, 对移民安置区的基本资源、人口、社会、经济、环境进行宏观定性分析, 构建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微观定量分析评价体系, 充分考虑到民族发展相容性、环境保护、人口素质等短板因素, 加强对这些短板因素的重视程度, 以不断发展的眼光深入分析移民区域所蕴藏的各种潜在环境容量, 努力寻求将潜在环境容量变为可用环境容量的路径。

2.3 合理统筹, 实现移民安置规划目标

根据现实国情及经济实力, 结合移民搬迁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及自然地理环境, 充分协调移民搬迁安置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 合理统筹规划, 综合考虑移民的数量、人口结构、生产类型等诸多因素, 选择合理的移民安置地点, 选择科学合理的移民安置方法, 既要保证移民的有效安置, 也要保证当地人口结构的合理性。同时将促进移民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移民安置规划工作的重要方向及目标, 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移民增收致富双赢的局面。将水电水利开发建设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在促进当地总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进一步推进移民安置区的经济发展, 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引导, 结合实际, 不断调整并优化移民区域产业结构, 研究能够带动移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发展规划, 积极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为移民群众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创造更多机会, 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及移民安置区域的社会稳定和谐、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总之, 高度重视水电移民安置规划工作, 正确处理好工程与移民之间的关系, 通过合理统筹, 在保证移民的基本经济水平的基础上, 进一步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训期.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2]蒋建东.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规划总结性研究[M].武汉:长江出版社, 2012.

篇9:计划生育规划统计工作要点

一、完善农业投入财政保障机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一)健全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持续增加财政农业农村支出,加快完善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强化管理,提质增效。研究改革涉农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有效整合财政支农投入。深入推进黑龙江“两大平原”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巩固县级整合成果,着力构建中央和地方上下协调联动的整合机制,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

(二)创新支农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建立基金等方式,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支持设立中国海外农业投资开发基金,协调现代种业发展基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运营管理的有关事宜,引导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健全支持政策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农业生态保护政策。研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巩固草原生态保护成果。健全完善天然林保护支持政策机制,对未纳入保护范围的天然林实施政策全覆盖,加大对已纳入保护范围天然林的保护力度。在总结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伐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启动内蒙古、吉林重点国有林区停伐试点工作。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步提高国有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推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支持水土流失治理和沙化严重地区生态恢复。开展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试点。

(二)巩固扩大试点成果。落实“减、退、转、改、治、保”六字方针,统筹整合相关资金,完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措施。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范围,增加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推进退耕还湿和湿地保护奖励试点工作,支持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推动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扩大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范围,继续支持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鼓励地膜回收,推动保护性耕作,引导科学施用配方肥,总结成熟的技术路线。

三、支持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一)积极引导、支持适度规模经营。适当放宽条件,公开规范运作,将更多的财政支农项目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实施建设或运行管理。深入推进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试点,突出支持从事粮食规模化生产的农民合作社,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地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丰富农业经营方式和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形式。总结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支持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提供服务。积极推进气象服务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方式和途径。落实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

(二)支持农业结构有序调整。选择部分农牧交错区支持开展粮草种植结构调整,探索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模式。支持开展种养结合、草畜配套模式试点,支持南方草地开发利用,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着力支持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完善林业补贴等政策,支持发展林下经济。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支持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保持农业补贴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生产与生态相兼顾、公平与效率相兼顾、指向性与操作性相兼顾”的原则,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在保障广大农民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增强补贴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保护耕地资源,引导粮食规模生产经营,降低农业和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竞争力。同时,改进补贴发放办法,降低补贴发放的行政成本。

(四)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潜能。突出支持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和重大水利工程终端配套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建设及除险加固等民生水利建设,支持做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支持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健全完善农业生产救灾、防汛抗旱等防灾减灾体系。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财政补助政策,建立“价补分离、动态调整”的强制免疫疫苗补助机制。支持加强农产品生产原产地和主要流通市场渠道抽样检查监测、农业投入品管理、畜禽屠宰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推进农村改革,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支持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等标准化体系,指导有条件的村落建成各具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富裕、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继续开展建制镇示范试点,积极做好调研指导、督促检查、中期评估等工作。扩大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范围,重点探索创新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稳妥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激发农场发展活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通过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股份经营等方式,鼓励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大力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完善资金测算分配方法,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打好扶贫攻坚战。结合建档立卡工作,推进精准扶贫,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突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扶到点上、根上,力争实现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进一步加大资金分配与扶贫工作成效和绩效评价结果的挂钩力度,增加奖励资金规模,切实发挥扶贫资金正向激励作用。强化集中力量解决突出贫困问题试点,推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支持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发展,做好湖北省恩施市综合扶贫试点跟踪保障工作。积极支持兴边富民行动,完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推进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巩固以工代赈、国有贫困农场扶贫、国有贫困林场扶贫、“三西”建设等工作成果。实施好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扶贫开发项目,完成“十二五”对贫困革命老区县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做好总结评估和奖励工作。

nlc202309051345

(三)支持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工作。加强调查研究,修改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支持促进三峡库区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

(四)支持涉农重点领域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配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等改革试点工作。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加快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机制创新。积极支持气象部门开展服务体制、业务科技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支持农垦改革发展政策,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

五、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改进和加强涉农资金管理。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探索推进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改革、省级涉农资金管理改革等试点。研究起草关于改进和加强涉农资金管理的意见,指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二)加强预算管理。兼顾当前支持重点和中长期需求,将重大支农项目支出纳入中期财政规划。开展水利投资运营三年滚动预算试点。指导中央农口部门编制部门预算三年滚动规划。进一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完善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做好涉农有关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的相关工作,确保平稳过渡。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相关改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专员办在财政预算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预决算编制、执行的审核监控。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结合机制。大力推进中央农口部门预决算公开,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

(三)加快内控建设。按照《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及八大类专项风险管理办法要求,牢固树立内控理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规范和加强内部控制。结合新预算法实施、转移支付清理整合等工作,制定《启动农业补贴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研究修订《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管理办法》等,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六、加强农财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树立“花钱买机制”的理念,落实总结重大改革任务内在机理机制,构建完善稳定、可持续的政策体系。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研究谋划“十三五”财政支农和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研究财政支持农业结构有序调整的政策措施,促进农牧结合、草畜配套。研究创新农林水生态治理的体制机制,健全农业生产激励政策。研究完善扶贫政策机制,促进精准扶贫。深化国有林区改革发展、农垦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研究。

(二)加强战线工作指导。举办财政支农政策、林业财政政策、农田水利建管体制改革培训班。报请印发《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意见》。及时编印《财政支农与新农村建设动态》。积极加大在报纸、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业务“两手抓、两手硬”,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积极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党的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纪律刚性约束。持续深入加强作风建设,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反对“四风”,大力弘扬和传承财政支农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理念,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责任编辑:宗宇翔

上一篇:青干班结业演讲稿下一篇:当干部就要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