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我喜欢的画

2024-04-22

作文 我喜欢的画(共16篇)

篇1:作文 我喜欢的画

我非常喜欢家里的画叫《随想秋天》。

画面上有一条美丽的河,河水很清,几乎可以看见河水中的石头,河水静静地流着,河面非常明亮。

远处有碧蓝的天,天底下飘着几朵白云。

在大自然中,动物和植物都是那么美丽,我真喜欢。

请记住本站的网址

篇2:作文 我喜欢的画

有时窗口的画有群星和月亮,还有灯塔,他们好似在黑暗中闪烁的光,有时窗口的画,有忙碌的人们,有彩色汽车,汽车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绿色的,有蓝色的有可以和黑暗融为一体的黑色的,他们好像是光照亮大地在夜晚窗口的画是如此的美丽。我喜欢夜晚时窗口的画,在白天窗口的画怎么样,在白天窗口的画有没有夜晚的话灿烂夺目,我觉得有,我觉得白天的画比夜晚的还有美丽,只有在白天的画中才会有人们踢足球,只有在白天的话中才会有人玩耍,在白天的话中有一望无际的天空,有清澈见底的小河,有五彩缤纷的花朵;有让人们尽情奔跑尽情玩耍的草地,有……

窗口的画,在夜晚有全新有月亮,有灯塔,有人们有汽车,有白天有花草树木。我家窗口的画是一幅流动的画。

篇3:想象作文《毕加索的画》教学研讨

老师A:请您介绍一下设计这堂课的缘由。

李卫东:设计这堂课, 缘于我对学生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样一个现实。我觉得, 一个人, 当他不能再运用自己的想象在精神世界里遨游、驰骋、探险的时候, 他的生命活力就开始萎缩。想象是人们不断超越自我的局限、超越世俗的限制、不断解放和开拓心灵疆界的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生活。这种生活应该伴随人的一生。我们的教学更应该把激发学生想象作为自觉的追求。有一次, 我在网上看到《毕加索的秘密》这部纪录片, 非常喜欢。片中记录了毕加索创作24幅作品的全过程, 记录下这位艺术家在75岁高龄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令人惊叹。尤其是片中有一幅画, 从开始到结束, 画面的形象从树、到鱼、到公鸡、到猫和人, 这种类似孩童心理那样的非逻辑、非理性的想象, 很神奇, 这也让我想起创办云门舞集的林怀民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从开始到结束, 有时是不相干的”。我觉得这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文的好素材, 于是设计了这堂作文课。

老师B:请谈一谈关于这堂课的设计, 你进行过哪些思考。

李卫东:弗洛伊德说, 梦是理想的直接现实。其实, 实现理想、表达心声还有一种虚幻的形式, 那就是想象。因为梦境和想象都是直接从心底生发出来的。虚幻的形象和事情的背后是真实和丰富的心灵。

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存在的事物和不存在的事物。人的想象力的疆界, 就是人的心灵的疆界, 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疆界。

创造美好的未来, 需要靠想象力。迪斯尼构思米老鼠的动画形象, 靠想象;贝多芬在头脑中将音符进行组合, 形成美妙的旋律, 靠想象。罗琳女士在动笔写哈里波特在头脑中虚构并未发生的故事情节, 靠想象。这些都是在头脑中进行模拟。学生的想象习作也是一样。

教育人和生产一只水碗的不同之处在于:生产水碗之前, 这水碗的用途式样都已设计好了, 因此先有本质后有存在。而人正相反, 人是在存在之后, 才由人照自己的意志造成他自身。

源于内心的想象, 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丰富的心灵, 成为一个独特生命, 使他们的心灵都远在我们的意识限定之外。源于内心的想象使每一位学生不是按照别人的要求在成长, 而是最终成就他自己。

想象力的枯竭就是生命活力的枯竭。学生是带着想象进入学校的, 学生的想象力不需要专门培养, 只需要我们别去扼杀, 只需要我们给孩子们自由的生活学习氛围, 只需要我们对孩子们的想象给以鼓励。

想象力的发育首先源于一个不受拘束的心灵, 还要有一个开放自由的话语空间, 然后才是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最后还有倡导和鼓励。

这堂想象作文的教学分为两步, 首先是无拘无束的想象, 然后才是言语写作的指导。想的过程要自由、充分、愉快, 写的指导要实实在在。

我们常说学生写不具体。实际上, 言语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没有具体的观察和思想就没有具体的写。写的内容来自生活本身。想象习作也是一样。想得充分了就不会没词儿可写, 想得愉快了才不会厌恶写作, 想得顺畅了才不会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把写作与生活割裂是当今作文教学的一大弊端。

我把纪录片《毕加索的秘密》用作教学资源。因为我看到了毕加索最伟大的地方, 他的画不是把现实里的事物搬到画面上, 画一幅素描画一幅写生, 而是在创造新的形象, 创造人们意识之外的形象, 而且它的想象提供了一个空间, 能激发欣赏者不断地去想象。他总是在创新。这一点, 让我觉得很可贵, 应当让学生看看、想想、说说、写写。

老师C:我们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同时, 对想象是否该有一定的限制?

李卫东:先澄清两个概念, 一个是限制, 一个是要求。要求是针对想象的数量、水平等因素来说的, 比如你想象三种情况, 比如说你的想象应该具体一些, 比如说请你进行创造性想象;限制往往是针对想象的内容来说的。这位老师提出的“限制”的意思, 我想不是对想象的数量、水平的要求, 而是对想象的内容进行限定。我想的是, 给你一副镣铐, 你是否还能无拘无束地跳舞?这个问题我遇到过好几次了, 我现在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去限制学生的想象?恐怕是怕学生想得无边无际, 超出我们能够把握的范围, 甚至超出我们的意识、超出我们的许可。似乎在我们的意识中, 总有一张无形的大网, 这张网笼罩着学生, 学生只能在这张大网下“思想”“生长”。这时我们再看那种“大胆、自由地想象”的要求是多么虚伪, 这成为一种口号, 是做给别人看的。当有的学生真的试图冲破这张网的时候, 我们是不允许的, 哪怕学生仅仅是想象。这种限制的实质不是让学生自由地想象, 而是让学生去想我们要学生想的内容。这不仅仅是想象作文的问题, 更是当今教育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想让学生成为某一类人, 还是想让学生成就他自己?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自己, 还是人为规定、人为设计、人为限制学生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学生的想象力随着年纪的提高逐渐萎缩, 这意味着原生态的那种生命活力的萎缩。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去限制想象, 而是要大力地鼓励学生去想象, 去异想天开, 去冲破我们认识的局限。

老师D:能不能让学生的想象既合理又新奇?

李卫东:有的想象作文是要求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 比如:续编故事内容, 要根据原有故事的情节、人物之间的关系去想象, 生活规律、逻辑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学生想象的新奇也得合乎情理, 合乎情理就成为新奇的前提条件。而这堂课上的三个想象都是创造性的想象, 越新奇越好, 越是摆脱规律和逻辑的束缚越好, 合乎情理有时与想象的新奇是矛盾的。

想象, 因其性质不同, 要求也就不一样。如果我们让学生进行的是创造性想象, 就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最好不要求所谓的合理。今天, 有一位学生在进行第一个想象游戏的时候, 说蛋里孵出了异度空间, 不合理, 但了不起。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进行的是平常生活为内容的想象, 就要以合情合理为基础。

老师E:是否创造性想象作文的内容就没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呢?

李卫东:没有哪一个教育行为不具备价值取向, 创造性想象作文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 这里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思想的开放和自由。

另外, 每一位学生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 他们的想象都会包含一定的价值取向, 是现实生活的另一种形式的反映。在鼓励学生想象的基础上, 对这些想象中包含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认真甄别。如果学生的作文违背了人类的价值观:真诚、仁爱、自由、平等、宽容, 等等, 我们要以讨论、商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但我想这种情况应该是个别的。

老师F:您觉得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篇4:有趣的画鼻子作文

首先,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一双大眼睛和一张微笑的嘴巴,唯独没有鼻子。游戏规则是:老师用布把去前面的的眼睛蒙起来,之后让他用粉笔在给出的笑脸上把鼻子画在正确的位置上。下面的要保持安静,不许提示。

当老师宣布游戏开始的时候,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第一个同学上场了,下面的同学急得像热锅上的一样,一个个擦拳磨掌的,跃跃欲试。只见台上的同学用手量了量,刚要画,下面的同学哪里还顾得上游戏规则啊!有的“指手画脚”地指导,有的把头摇得跟波浪鼓似的替他着急。

台下的同学乱糟糟的,台上的同学弄得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在同学们的催促下,他随便画了一笔,结果把鼻子画在了嘴里。台下一阵哄堂大笑,他赶紧摘下蒙在眼睛上的布,一看自己的作品也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

轮到我上场了,我的心里很紧张,像揣了一只小一样怦怦直跳,在同学们的一片鼓励声中,我勇敢地走向讲台。随后,老师蒙上了我的眼睛,我的眼前立刻漆黑一片,心里更是七上八下的。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鼓起勇气在选定的位置上画了出来,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我知道自己一定是判断失误了,我急忙把蒙在眼睛上的布拿下来一看,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原来我把鼻子画的像个三角形而且快歪到眼睛上去了。

篇5:最美的画800字作文

我是一个爱画画、爱幻想的孩子。在我的心中有四幅图画,美好的画面时时在脑海中浮现,画中的情景是我的心灵所向往的最美的家园。今天,我把她们请出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依依杨柳送春归,更有桃儿红,杏儿白,一片万紫千红的新景象。清澈见底的小河里鱼儿欢跃,绿茵茵的河岸上野花星星点点。岸的那边有工厂、有医院、有政府大院、有百货大楼。岸的这边最显眼的是我们可爱的学校,草坪上围坐着好多小学生:有黑头发黄皮肤的、有黄头发蓝眼睛的、还有黑头发白牙齿的,他们正在听老师讲古诗《春日》,书中的知识就好像这美丽的春色一般,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学校的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田地,绿油油的,带给人们收获的希望。学校后面是体育场,体育场后面是游乐场,周末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去玩。城市的四周全是绿,那是城市里的每个居民动手种植的爱心树。我也种了好几棵呢。

一转眼,学校的池塘里长满了莲叶,开出了各色鲜艳的花儿。不由得想起那熟悉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天空万里无云,瓦蓝瓦蓝的,鸟儿快活地在碧空翱翔。她们不用再担心浓烟、废气弄脏了她们的新衣裳,所有的工厂都是零污染作业,所有的汽车都以太阳能为动力,所有的垃圾都归类处理,每一寸空气都那么清新迷人。鱼儿在小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青蛙妈妈带着她的小宝宝们认认这水里的邻居。

咦!不知什么时候大树上探出了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紫色的小脑袋,田地里也不一样了,绿色变成了金黄色,真是“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周末,叔叔、阿姨,还有我们学生和老师,都去帮助农民伯伯。看着各色的果子装进筐,金灿灿的粮食装进仓,大家心里别提多美啦。“今冬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老大爷捋着白胡须站在自家的小二楼上意味深长地赞叹着。时间过得真快,大家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谁知已是白雪皑皑。整个城市都在静静地欣赏这漂亮的雪景。高高低低的大厦、楼房像一个个孩子坐卧在群山母亲的怀抱。此时好像高声吟诵:“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篇6:春天的画小学作文

看,春姑娘来到了花园里,各种各样的花开了,有梨花、杏花、迎春花、桃花,最美丽的就是桃花了。桃花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带着祥和的微笑看着春姑娘,像是在和春姑娘打招呼似的。

看,春姑娘来到了森林里,小溪丁丁咚咚地流淌着,像是在弹奏着春天的乐曲,树木吐出了点点嫩芽,小草悄悄地从土里探出脑袋来,各种各样的花开了,争奇斗艳美丽极了。冬眠的小动物也醒了。看!他们正在和春姑娘做游戏呢。

看,春姑娘来到了校园里,同学们个个拿着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风筝。一阵微风吹过,风筝就随风飘动,校园里顿时热闹极了,连小松鼠,小燕子,也来凑热闹。

篇7:作文 我喜欢的画

一、生卒年月难以考证, 师从名家服务帝王

关于陆探微的生卒年月, 在画史界一直观点不一。按照《历代名画记》的说法, 他侍从于宋明帝, 也就是说他的生活年代在东晋与南齐之间, 但这一说法并不确实可靠。此外, 可以大致判定陆探微生活年代的古籍还有《南史》、《贻宗测书》、《南齐书》、《宋书》等。《南史》 中说:485年, 宋慕宗命陆探微为其画像。《贻宗测书》中云:陆探微轻以方耳, 有图侨札。《南齐书》中曰:永明年间, 毛惠秀成为宫廷首席画家, 接替已故的陆探微。《宋书》中记:487年, 沈约为陆探微写传。综合这些史料可以推断, 485年, 陆探微尚有活动记录, 而两年后便有人为其写传, 按照中国古代只有过世之人方能入传的传统, 陆探微应该是卒于486年。但后来的《中国美术辞典》又将此推断改定为485年。可见, 关于陆探微的卒年一直存在不同意见。而关于他的出生年月, 可资推断的史料更少, 后人只能从与他关系密切的顾宝先身上进行比较和推测。顾宝先是陆探微的同乡挚友, 出身吴郡一带的名门望族。《宋书》中有文记载:顾宝先曾担任过竟陵王刘诞的参军, 为刘诞创作过《竟陵王像》。而从其他史料可知, 同样被称为 《竟陵王像》的作品是由陆探微所作, 且创作年份与顾宝先的一致。 对此可能性比较高的解释是:陆探微是顾宝先的绘画老师, 同时又是他的挚友, 两人创作同样题材的绘画并不奇怪。所以, 陆探微的出生年月也一定比顾宝先要早, 大致在412年左右。

假如陆探微生于412年左右, 那么他应该是成长于刘宋的一段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时期。相对良好的生活环境, 再加上陆探微自身的发奋用功, 让他在师法顾恺之绘画技艺方面进步神速。《历代名画记》和《宋书》中都有记载:顾宝先师法陆探微, 是陆探微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他对陆探微也是极力推崇。顾宝先是望族出身, 对陆探微尊敬有加, 而且陆探微长期在宫廷供职。由此推断, 即便陆探微的生平未在官宦文献中有所记载, 他也不会生自素族寒门[2]263。如前文所述, 陆探微与顾宝先都是靠着竟陵王刘诞起家的。在宋文帝北伐时, 刘诞曾立下过赫赫战功, 后又帮助孝武帝继承皇位, 对刘宋江山有功。但是刘诞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 竟然以扬州为所谓" 都城" 实施谋反, 想自己当皇帝, 却最终被孝武帝以谋逆罪入极刑。虽然刘诞被杀, 但陆探微的命运也并没有因此急转直下, 反而因其精湛的画技得以继续在朝廷为孝武帝服务。所以, 陆探微在孝武帝统治时期不仅创作了《竟陵王像》, 还创作了刘季、王悦、江智渊、羊玄保等多位朝中大臣的画像以及 《孝武功臣》、《宋孝武像》等为朝廷歌功颂德的画作。由于同在宫廷担任画师的还有顾宝先、顾景秀等人, 所以陆探微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 但师徒均在宫廷任职, 足见陆探微的画技颇受肯定。

二、画笔不辍备受信任, 高产多能画坛一品

直到宋明帝时, 无论是画坛威望还是绘画艺术成就, 陆探微都达到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顶峰。正如《历代名画记》中所言, 陆探微“丹青之妙最推工者”。此时的陆探微应该在50岁以上, 正是事业的黄金阶段和收获时期。他在这一阶段创作的绘画作品包括《宋景和像》、《巴陵王像》、《沈庆之像》、《柳元景像》、《太宰像》、《江夏王像》、 《山阳王像》、《叔夜像》等。至刘宋末年, 陆探微还创作了《阮田夫像》、《建平王像》、《宋桂阳王宠姬像》、《王道隆像》《宋元徽像》、《孔子像》《绶衣图》《十弟子像》《猕猴图》《蝉雀图》等画作。刘宋灭亡后, 陆探微入北齐, 已是约70高龄了。但他并没有因年迈放下画笔, 而是继续在北齐宫廷担任画师, 并成为当时画坛最具权威性的人物。 对绘画艺术有着特殊爱好的北齐皇帝齐高宗曾撰有《名手画录》, 其中就将陆探微及其画作放在最显眼的第一部分。据《齐书》记载, 至齐高宗三年, 陆探微还在宫廷为皇帝和大臣们画像, 画有《齐高帝像》、《谢超宗像》等。作为黄门侍郎, 官职并不高的谢超宗之所以能够让专门给皇帝画像的陆探微为自己画像, 是因为齐高宗也十分赏识谢超宗的乐府音乐才华, 将其视为艺术道路上的同道之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齐高宗对陆探微的信任。入齐后, 陆探微画笔不落, 但画作相较于刘宋时期明显减少。至永明三年 (485) , 他创作了后世已知的最后一幅画《宗测像》, 便再无绘画创作。

陆探微是个高产且多能画家。他多年任职宫廷, 固然以人物画为先, 但飞禽走兽、草木山水等题材的画作, 他也多有涉猎。至唐代, 传世的陆探微画作, 包括壁画在内超过80幅。至宋代, 宋人录著的陆探微画作只有15幅。至元代, 这一数字再次急剧下降, 只有5幅传世。尽管明清时录著的陆探微画作又重新增加到了13幅, 但大多不具有足够的可信度[3]175。陆探微画作的流失并不奇怪, 作为宫廷画家, 其画作都不太可能流传于民间, 而中国古代自隋唐之后的朝代更迭, 也往往伴随着前代宫廷文物的损毁。如今, 只有藏于美国菲利尔艺术博物馆的临摹版《洛神赋图》, 对于研究陆探微画作具有最为可靠的价值。尽管身在宫门、画作真容难以为见, 但后世对于陆探微的绘画艺术成就却评价极高。例如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中说道: “画有六法, 能尽其所有者惟陆探微。”谢赫还将陆探微排在中国画坛第一品之列, 其画作也同样被视为一品, 而顾恺之及其画作只能排在第二品。谢赫是最先评价陆探微的画评人。

三、书画一体气脉相通, 秀骨清瘦境界高远

我国传统书法风格到了魏晋时期有了较大转变, 从以往线条单一、起伏波折的风格转变为线条流畅、一气呵成的草书。这种灵活连贯、笔法自如的书法形式体现出执笔者自由奔放的审美品格[4]89。陆探微的绘画作品将书法草书形式运用到画中, 线条骨感锐利、刚劲挺拔。因此陆探微绘画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用笔骨法。陆探微的一笔画画法是他绘画艺术中的常用技法。史料记载, 东汉书法家张芝创造了一笔书技法。陆探微通过对张芝书法的研究, 将其草书中流畅自由、构思连贯的风格融入绘画中, 并探索开创了一笔画的绘画技法。在《历代名画记》中, 张彦远也曾评价张芝的书法, 道“气脉通畅、 笔法连贯”。陆探微正是吸收了一笔书的精华, 创造出独特的一笔画方法, 使整幅画面看起来浑然一体、连绵流畅, 令人赞不绝口。事实上, 张芝书法中的一笔书不仅是形式上的连贯, 更体现出内在精神的完善和完整。陆探微的一笔画也不仅仅从形式上继承了一笔书, 而是追求一笔画画法中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后世画家石涛、梁楷等的绘画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陆探微一笔画的影响。

魏晋时期, 传统人物图的画法包括写意和工笔两个体系。陆探微和顾恺之的画作精细密致又不失华丽, 被人们称之为密体风格。 吴道子和张僧繇的画作则属于疏体风格。陆探微的画具有整体性强、构图丰满的特点。画中人物造型生动细腻, 笔法繁复细密、劲道有力, 着色鲜艳华丽, 是密体画艺术的代表人物。通过陆探微的画, 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到密体画的艺术风格和精髓。在陆探微的众多画作中大多数为人物画, 其中人物肖像画是他最为擅长的方面。在《唐朝名画录》中曾有记载:陆探微的人物画细腻精妙, 山水花草画笔法疏松。他的画作《洛神》、《木雁》、《风俗》、《萧史》等都体现出这一特点。此外, 从《历代名画记》记载来看, 陆探微的确能够驾驭各种题材的画, 他画作题材非常广泛, 有圣贤图、人物图、佛像图及鸟兽图等。在他的近百幅画作中, 绝大部分是人物肖像画。在这些人物肖像画中, 包括现实人物画和历史人物画两个部分, 既有古往今来的著名人物肖像画, 也有佛教人物的画像。可见, 陆探微具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和广泛的艺术审美情趣。

陆探微所作的人物画着重追求削骨清瘦的人物形象, 他画中的人物大多清瘦秀丽, 气质超脱, 其形象被人称为秀骨清。陆探微的人物画吸收了以往著名画作的精华, 加上自己的钻研和创造, 从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人物画风格。陆探微画中的人物都呈现出瘦削露骨的人物体态, 这也反映出在陆探微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 江南人的体态大多都清爽瘦削。陆探微的秀骨清人物形象也体现出魏晋时期玄学文化思想及社会审美标准, 与社会主流思想相适应。陆探微人物画的特征在于人物形象清丽削瘦, 笔法像劲道犹如刀刻。同时, 他的画作诠释出当时社会追求傲骨清风的主流文化思想, 体现出人们向往脱离世俗的艺术气质[5]134。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曾记载了陆探微的《孝武功臣竹林像》等绘画作品。因此, 陆探微的画作无论外貌形态还是精神实质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和艺术审美标准密不可分。他画作中的秀骨清人物形象乍看起来与现实人物的世俗生活相隔甚远, 给人以道骨仙风、超凡脱俗的感觉, 但这也代表了当时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江梅.陆探微[M].团结出版社, 2005.

[2]陈传席.中国绘画美术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3]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4]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M].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3.

篇8:我的画写板作文

中午,我们来到呼和浩特。我们去麦当劳吃完午饭后,开始逛商场,

小学生作文大全

在族商场,妈妈给我买了一块画写板。

画写板长60厘米,宽有40厘米,在上面可以画画、写字、做时间多用在画写板上,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画画水平,不辜负妈妈的良苦用心。

篇9:天空中的画写景作文

天空在人们心目中不算什么东西,但我很喜欢这天空。深蓝色的天空像一匹宽大的绸缎,上面点缀着金星,月亮像一把弓,高高地挂在天上……其实,天上有许多好景色。

一年有十二个月,我觉得七月的星空最美丽。那一条白带似的银河悬于空中,仔细一看,却是由无数星星组成。星星乍一看,好像是刻出来的。但你仔细看看,就会发觉它们也多有不同。有的星星发红,发暗;有的星星白的耀眼;有的是一闪一闪地发亮;有的则是一直亮个不休;有的是会动,一步一步地“走来走去”。

早晨时,太阳娃娃把她那嫩嫩的小脸冒了出来。“哎,不要……”我边叹气边说,“太阳娃娃呀,你能少放点亮不?我快被你“折磨”死了,这两个月你让我怎么过呀?”

中午就更别说了,烈日当空。连一丝风都没有,大地像蒸笼一般,热得让人踹不过气来。太阳把树叶都晒得卷缩起来,知了叫个不停,给闷热的天气更添上了一层烦躁。

篇10:神奇的画二年级作文

单老师笑着从一个袋子里拿出一块饼干,她咬了几口,手中的饼干真的成了一个小狗的头。她又拿出一块饼干咬出了一件连衣裙。看着老师吃得那么香,还能变出一幅幅神奇的“画”,大家馋得直流口水。

“你们也来试一试。”单老师发给我们一包包香喷喷的饼干。大家兴奋极了,迫不及待地咬了起来。有的同学咬出了月亮,有的咬出了小狗,有的咬出了宝塔,真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我想咬一个火箭,就小心地左咬一口,右咬一口,生怕咬破了。咬好了,仔细一看,哈哈,火箭成衣服啦。

篇11:评刘赦的画

1960年生于湖北麻城。198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同时被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聘为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在中国艺术史中,水墨绘画显然是历代艺术家一试身手的“圣域”,变幻不定的形象,造妙入微的笔墨,这些无时不在提示着一个超越凡俗的心灵世界。宋以后的文人,可能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书斋、山房之中,如隐士般独自品味着内心的孤独,体验着心性和禅悦的真味。而文人画也因此发展到了极致。

“岩穴”与“山房”,这是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家流连徘徊、乐而忘返的精神圣地。柯律格(Crag Clunas)曾用“书斋里的艺术”来指称中国文人绘画。但在今天,文人画家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学院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走出了书房,走进了美术馆,被嵌入大尺寸的玻璃镜框。可是,耐心品味这些“现代中国画”,我们发现最古老的“基因”依然在起作用。至少在刘赦这样的艺术家那里,精微、温润的水墨意趣依旧完好无损,它并未因“功能”或展示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这是刘赦作品中最可贵的气质。具体来讲,这种品质就是对水墨之“灵性”的深切体悟,它得益于对个体心灵力量的历练与提取,是中国画一以贯之的最重要的“文脉”。在他的《竹山》和《溪声犹带夜来雨》等作品中体现出的韵味与力量就来自于这种气质。湿墨渲染的气氛与经过巧思经营但却显得既恭谨又淡然的用笔,使得画面浸润一片,但却有线条可寻,令人顿感山峰树丛有雾气笼罩,更显真实,更可亲近。画中的山石树木有可能是艺术家的视觉记忆演化而来的视觉幻象,却将我们导引至对自然万物的体验。仔细观看就会发现,画家对笔墨技巧有取有舍的选择,恰到好处地揭示出构成我们眼中的山林烟云等事物的完整性,同时又通过酣畅的墨气,超越事物,指向物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刘赦与古人的感通之处,恰恰就在于内在的心性,而非外化的形质。在这里,我忍不住要引用元人方回的一首题画诗——“不浓不淡烟中树,如有如无雨外山。尺素展看空想象,何由身著画图间。”在这首诗中,我们依稀看到了刘赦作品的影子。从表面上看,刘赦似乎对“烟云丛树”、“雨后空山”等题材情有独钟,但实际上,他真正要做的就是借助此类题材来营造一个洁静而又精微的心灵世界,并寻找一个与古人特别是元人相互对话的精神空间。在刘赦笔下,源于自然的形象都在水色与墨气中消解、重构。远处的山体、近处的汀岸与竹树都用大面积淡墨敷陈,笔迹轻柔温润,水汽氤氲蒸腾,奇妙地传达了光影和空间关系。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尝试,我们知道,用统一的墨色笼罩近景和远景,很容易失掉作品的层次感;此外,云水的处理稍有不慎,又会失去“笔踪”,流于张彦远所讥讽的“吹云”法。实际上,刘赦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他那里,墨韵与形体合二为一,任何一个形象都具有双重意义,既满足了我们解读形象与空间的愿望,又巧妙地保留了笔痕墨晕,从而营造了“质有而趣灵”的画面效果。与此同时,刘赦还自由地运用凝练的重墨和生涩的干笔,不断去改变画面的含义,仿佛随时在提醒观者去留意画面背后的信息,以及那种不受羁绊的自由自在的精神气质。显然,刘赦的纸本水墨绘画始终面对着一个心灵世界,他对外物的“召唤”始终保持着克制态度,这也让他回避了外在物质世界的压迫感,并与混乱的感官世界始终保持了应有的距离。这种绘画状态,我们也许只能借用古人的画论加以形容:

山水之妙,苍古奇峭,圆浑韵动则易知。唯逸之一字最难分解。盖逸有清逸,有雅逸,有俊逸,有隐逸,有沉逸。逸纵不同,从未有逸而浊,逸而俗,逸而模棱卑鄙者,以此想之,则逸之变态尽矣。逸虽近于奇,而实非有意为奇;虽不离乎韵,而更有迈于韵。其笔墨之正行忽止,其丘壑之如常少异,令观者泠然别有意会……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

在山水画创作中,最难表达,也最难辨识的恰恰就是“逸品”。刘赦的作品明显属于“清逸”一路,他的水法、墨法明润无尘,韵致通透而又灵动,大有凌虚蹈空,飘然出世之概。而他笔下的物象则摇曳生奇,近处的石块,草树,远处的山体随着笔墨自由组合,不停变换着形态。在他2000年之后的山水作品中,这种奇趣、逸趣一发不可收拾,他喜欢用团块状的水墨涂出形体,随后又会用干涩的枯笔撕出物象的肌理,或者在水汽淋漓的汀岸边,兀然安置一丛丛精细的荻芦,这些手法形成了特殊的对比效果和画面韵味,所谓:“虽近于奇,而实非有意为奇;虽不离乎韵,而更有迈于韵”。我们再来看几幅画,如《春风丝雨瘦精神》、《青青水中蒲》等,画中总有一点首先抓住我们的视线。这决不是偶然的取舍,而是令我们在体会画面“出世”之境时,能如沉思者一般凝聚精神。对细节的强调,使欣赏者能够集中注意力,这种集中方使得周围的世界消失在画面的寂静和墨色之中。仔细观看《春风丝雨瘦精神》,会感觉到画面充满戏剧性效果和大气凝重而有力的运动。当人们意欲捕捉这种运动从何而来时,不由地感受到了云雾流转带来的湿润之气,听到了山野时隐时显的风动,并进而注意到画中的屋舍。她的安宁静谧,似乎与周围的世界毫无牵扯,使之从风起云涌山雨欲来的氛围中超脱出来的绝对不是建筑的坚固或材料的稳定,那恰恰是文人在自然面前经受考验之后所获得的心灵的宁静。

刘赦的作品在心性上与古人相通,但从形貌上看,他的作品仍属于典型的“现代绘画”,他所关心的问题以及他所使用的图式更具有现代意义。自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理论家和艺术家就一直在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间展开比较,并努力寻求现代中国画发展方向。在空间处理上,现代艺术家渐渐放弃了“三远”、“龙脉”的手法,更多去使用单一地平线和固定视角来表达一个统一的空间。此外,现代国画家对光影与色彩问题也颇为留意,并希望发展出前所未有的现代形式语汇。从构图上看,刘赦似乎更偏爱“截景”,画面结构稳定,部分作品在布局上更接近西方风景画。显然,这些“现代”手法也带来了“现代”问题,即空间局促,缺少视觉的回旋余地。在这一类问题上,刘赦再一次展现了他的智慧,他运用不确定的形体和自由渗化的水墨痕迹化解了这一矛盾,在获取了简洁、稳定的现代形式的同时,又破解了空间的局限性。如《群山露平峰》一画,远山墨色浓重,十分醒目,无法等同于真实的自然,但其表现意图恰恰是以其笔墨的生动节奏强调了自然的可视韵律,汇聚我们的视线,使我们在有雾气笼罩的山水中依然感到明晰与结构的力量。这种结构力量使我们看到的自然不再是无法安生,令人徘徊在敬畏与恐惧之间的造化,而是可以怀安宁之心品鉴,最终融入其中的“大冶”。

而在色彩与光影的处理上,刘赦面临了更大的挑战,这是古代文人绝少涉足的一个领域,也是现代中国画家最容易失手的地方。自然界的光线与色彩没有形质,它们点亮了万物,但自身却无法捕捉。与西方相比,传统中国画在这一领域似乎并未有出色表现。宋代山水画中,只有在表现时令、节气、天候变化,表现风雨明晦等特殊天象,或表现特殊观看角度——如黄宾虹说的“背面山”时,才隐约出现对光影的表达。明中叶之后,在那些如梦似幻的奇境山水画,或舞台剧般的村居风俗画中,光线的处理可能更为自由、大胆,但它们一直未能成为画面的主角。现当代国画家对于光影更为留意,如李可染对逆光的表达,再如当代画家对印象派光影效果的追求,这些都丰富了中国画的现代形态,也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刘赦对光线的处理更为隐秘,画面上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因为他是在借助形体和墨晕来表达光线的婉约曼妙之美,那些看似松散、漫漶的形体,再加上那变化不定的墨气,恰好生动地复现了自然界那朦胧的,自由流动的天光,而且,这种光甚至会随时随着清风的吹拂不断跳跃,腾烁生奇。

色彩的问题也是如此。刘赦早期的作品喜用青绿,然而,只要稍稍留意一下画面,我们就会发现其用色已然脱离了“随类赋彩”的藩篱,刘赦笔下的色彩有如光线一般在画面上自由出没,这种色彩所起的作用更接近西画中的“色调”,它控制了整个画面的气氛,也展示了色彩本身独立的美感。在其作品《竹山清音》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他的意图和高妙的技巧。他的《云起竹山》也是如此,超越了西方人眼中中国画色彩的“奇特性胜过完整性”的印象,最终成就了完整的作品。这样的色彩运用,其影响远远超出了色彩的范围,而直接关系到空间的存在,将我们的视觉感受引向空间存在本身而非空间里的物体,一个在望远镜与显微镜之外的世界。只有在这个世界里,有生命的气韵才有可能存在。显然,这种手法也只有在刘赦这样的现代国画家的笔下才得到稳定而又成熟的表达。

刘赦是一位国画家,而国画家的现代绘画则更引人关注,更容易激发我们的思考。前文提到,刘赦所运用的图式其实具有真切的现代意义,这种现代意义既有对西方绘画元素的改造,也有传统水墨基因的传承,其画面信息复杂而又难解。实际上,这种复杂性正是现代艺术独有的气质。我在一篇讨论现代艺术的专文《策略与混杂》中,曾专门分析过这一问题。在法国,毕加索的现代主义绘画与塞尚、库尔贝,甚至是和达维特一脉相承。然而,同样是现代主义,荷兰、意大利、德国和俄国的现代艺术家却没有这一传统,所以,当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演绎在法国发展出的现代艺术语言时,他们的成就也同样为现代主义增添了光彩,并成为现代主义的特殊类目。说到底,现代主义是一种没有中心的、自由流动的国际风格,是国际流行风格与艺术家个人性格相互碰撞的产物。

如果在当代语境下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的理论家,特别是关注“现代中国画”的理论家可能还要面临更大的压力。新兴的艺术运动,特别是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当代实验艺术,以及方兴未艾的传统复兴浪潮,则让这一问题更显扑朔迷离。我们热衷于讨论的现代实验艺术,其实有一个根本性前提,即现代工业革命之后高度膨胀的物质文化。在19世纪之前,真正具有实验性的艺术不过是纸本或架上艺术。资本的崛起,物质文化的膨胀,促成了物品艺术、现成品艺术的滥觞。这是“时代的恩赐”,然而,其负面影响就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变得更为繁琐,更容易被外在的物质形态和技术手段误导。相比之下,直接呈现艺术家心灵活动轨迹的纸本绘画和架上绘画则保留了独有的活力,它和以物品、媒介为中心的艺术表达形式共同构成了现代艺术的两级。我们知道,自塞尚以来,现代绘画就一直存在着一个稳定的传统,即通过画面来探索“物性”和存在的不确定性,艺术家的心性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完整的纪录,我们最欣赏的也正是心灵探索的痕迹。

从这角度反观中国画,我们也许会得到全新的认识,从而对传统中国画的意义和价值做出新的判断,并对现代中国画的未来发展空间充满自信。在传统手工艺术中,痕迹、风格即为个人心灵活动的载体。说的极端一点:“技术即艺术”,艺术家心性的高下完全可以通过他的手法加以检验。有中国画创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工具材料越简单,就越容易激发心灵的活力。简单的材料易于驾驭,可以按照创作者的意愿生发出变幻莫测的效果。同时,不确定的形象也会留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传统中国的书法艺术或文人画就完全得益于此。由这一点出发,我们恰可找到传统文人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契合点,与古典诗词一样,中国画是一种尊重感性经验,强调“兴会”与“自由生发”的艺术,而其评价的标准则来自于具体的人,或“人性”,而不是整体论意义上的“文化”。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认为现代主义与中国艺术,特别是与中国画扞格不入,其原因就在于此。我们预设了一个现代主义模型,并被迫塑造了一个与之对立的民族艺术,而我们在评判艺术家的时候,总是纠缠于东西比较,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设定价值的两级,而艺术家真正做了什么,思考了什么,画了什么,我们则往往未予关注。一旦我们在艺术家的作品中看到了异文化元素或传统元素,马上就会对艺术家的个人能力和个人价值产生怀疑,或者相反,把艺术家的个人成就都归之于对传统或异文化的借鉴与重构。时至今日,我们应该放弃这种成见,把评判的标准还给作品本身,作品的好坏应该取决于作者的个人创造性,以及相关的知识储备。画家借鉴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他进行图式转化的智慧和能力,只有这样,现代中国艺术家,特别是现代国画家才有可能摆脱心理重负,无需借助于风格来自我标榜,或以风格为面具来获取他人的认同。

真正的当代艺术,其图式、意义和价值应该完全由个人设计。在今天这样一个资本自由流动的全球化环境中,文化之间要保持自己的特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样,在这样一个图像可以自由穿梭的时代,要想在古今之间划出一道森严的壁垒,这也无异于痴人说梦。当代艺术家的风格选择已经不带有文化强制色彩,而是摇摆于各类已有经验,或各类时尚文化、商业文化之间的纯粹个人趣味,个人选择。我们唯一能做出判断的,就是作品本身的优劣。

篇12:有趣的画鼻子游戏作文

教室里,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老师先叫到了班长魏可乐。老师用事先问一位同学借的红领巾将魏可乐的眼睛蒙了起来,然后把他领到黑板前让他为黑板上的小孩子添上鼻子。因为他是班长,同学们都以为他一定会画对,可他却画错了。大家有的笑出了眼泪,有的笑得直不起腰,还有的用双手捂着肚子开怀大笑。魏可乐原本自信满满,但一听到这些笑声就感觉有点不对劲,立马把红领巾从头上拿了下来,一看,原来是他把鼻子画到了小孩子的头上,就好像给这个小孩子戴了一枚漂亮又美丽的发卡。魏可乐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大家笑了起来,很不好意思地回到了座位上。

接下来上去画鼻子的同学有的把鼻子画在了小孩子的眼睛下方,就像小孩子流的眼泪;有的把鼻子画在了小孩子的脸颊上,像小孩子流的汗水;有的甚至把鼻子画在了离小孩子一尺多远的黑板边缘,真是一个比一个令人捧腹不已。

这时,魏可乐再一次举起了手,老师认为他可能已经知道把鼻子准确画在小孩脸上的办法了,就再一次叫了魏可乐去前面画鼻子。老师轻轻地帮他蒙上眼睛后, 魏可乐胸有成竹地将鼻子准确地画在了小孩子的脸上。待他回到座位上,老师亲切地问:“你这一次为什么能准确地给小孩子添上鼻子的?”魏可乐大声说:“我发现小孩子脸的左下角有一个黑板擦,等蒙上眼睛的时候,我先摸到黑板擦,然后再往右上角移动一点就能准确地为小孩子画上鼻子了。”老师赞赏地说:“嗯,很不错。看来我们做任何事情,不仅要学会观察事物,更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篇13:有趣的画鼻子游戏作文

游戏前,老师把游戏规则讲给同学:1、画鼻子的人要蒙上眼睛。2、同队的同学可以为他指引方向,但只许说上、下、左、右、前、后6个字。3、对方同学可为上场画鼻子的人读秒倒计时。老师把我们分成两组,一组是男队,一组是女队。

游戏开始了,我们每个组都派出6个同学。男同学和女同学互不相让。最后,女队以5:1的优势战胜了男队。我们队的吕庆港不服输,说:“有本事,我们再比一局。”

第二场比赛又开始了,每队派出5名同学。我们男队的小明首先出场,他被方用布把眼睛蒙上,原地转了5圈。摇摇晃晃中小明把鼻子画到了脑门上。“鼻子长在脑门上,那不成了二郎神了吗?”台下的女生高喊着。女队红红在我们男队的大声读秒中,把鼻子画到了眼睛上。我们男生回击说:“那你们就用鼻子看东西吧”。轮到我的时候,我都被转晕了,不知东南西北。指挥同学马上说:“往后,往后。”我退得太猛了,险些撞到墙上。指挥的同学又说:往后,往后。”当我走到黑板时他急切的喊着“向右!停!”我刚放稳脚步,对方就给我数秒。我心里很着急,手心都握出了汗。我急急忙忙一画,把鼻子画到了觜的下面,真像个怪物。女队的刘朝学画的最正,不偏不倚。女队队员鼓起掌来。比赛一轮一轮激烈进行,最后,女队以4:3又的微弱优势又赢了这场比赛。我们垂头丧气地回答到座位上,而女生却得意洋洋。

篇14:有趣的画鼻子游戏作文

语文课上课了,我忽然看见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人,他叫三毛。语文老师笑眯眯的说:“今天我们玩个画鼻子的游戏。”这个游戏我很擅长,不由得心里一阵狂喜,十分期待。“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必须听老师指挥,如果违反纪律,则游戏终止!先蒙上眼睛,然后转三圈,去画鼻子,谁画的最准,谁就是“画鼻子最准”的人。”“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喊道。

老师第一个竟然请了我,我觉得不可思议!于是我跃跃欲试地上了讲台。老师把钱薇同学的红领巾拿下来,把我的眼睛蒙上,我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了。转三圈后,我更是晕头转向,找不到方向感。向前慢慢走了一步,摸到黑板,心里放松了一点。但刚想要画,大家就哄堂大笑,换了一边大家不笑了,可等我画好后,大家又笑个不停,我摘下红领巾,我也笑了,原来我把鼻子画在了嘴巴的旁边。下场后,我心里特别的不甘心。

语文老师第二个请的事陈昕媛,在大家的帮助下,她离胜利更近了一步,但就是偏下了一点。第三个出场的是房司婕,这下大家笑得更欢了,因为她画到了黑板的边缘处。接下来的选手选择的规则是,一个同学唱歌,同时大家传递棒子,歌声停止后,棒在谁那,谁就是选手。这次轮到是陆晟云,但因为太吵,所以终止活动了。哎,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

篇15:我们的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画一幅画,并把自己的画带到课堂上。

猜一猜

老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是什么?对,就是“画”。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自己的画,评评别人的画,写写我们的画。

明方法

老师:同学们把自己画的画都带到课堂上来了,你能介绍一下自己的画吗?

丹丹:老师,怎么介绍自己的画呢?

老师:可以介绍自己画了什么,还可以说说为什么画这幅画。

娜娜:哦,这下清楚了!我来说,我画的是一朵向日葵,我觉得它在阳光下笑得很美,葵花子还可以吃呢!

老师:娜娜说得真好!不仅说出了自己画的什么,还说出自己的心情。快把你的画贴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欣赏!(随后把学生画的画陆续张贴在黑板上)

评一评写一写

篇16:有趣的画鼻子游戏作文

首先老师公布了游戏规则:画鼻子前闭上眼睛先转十圈,转完十圈,所有人都不能帮助选手,让选手自己走到黑板前,但观众可以把手摸到参赛者的眼睛上,防止他偷看。我们一听眼睛闪闪发光,非常激动。

游戏开始了:参赛者个个精神抖擞,第一个上场的是高冰伟,他先转了十圈,而樊新宇怕他看到就把手放到它的眼睛上,高冰伟缓了缓为寻找方位,就像螃蟹一样横着走路,把我们都逗乐了,我笑的眼泪都流了出来。老师说:“高冰伟你可以摸黑板的边就能知道黑板的大小,也就可以推测出画面在哪里了。”高兵伟听了老师的话,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自信地点了点头,就慢慢地向前走,他摸到了黑板的边就大概知道了画面的位置。当然他有他那稳定的手把鼻子,准确的画到了正中间,我们都睁大了大眼睛,对他说:“你也太厉害了吧。”高兵伟把眼睛睁开,他看了自己画的鼻子,得意洋洋地笑了。

第二个人上场了,她穿了一件白色的毛衣,个子不高,有一头短发,她就是我们的李老师,高冰伟变成主持人的身份,兴致勃勃地为我们主持着,李老师刚拽了八圈儿,方向就拿不稳了,可她还是坚定地转完了十圈儿,她摇摇摆摆的走到黑板跟前,也学着高冰伟摸了摸黑板边,她用手测量了一下画面的位置,旁边的同学故意给高老师错误答案,老师明明把手指到了眼睛。问我们:“对不对?”我们都说:“对。”最后老师把鼻子画到了眼睛上,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作文 我喜欢的画】相关文章:

我喜欢小猫作文04-15

我喜欢看书作文04-18

我喜欢色彩作文04-29

我喜欢宽容作文05-01

我喜欢学校作文05-08

我喜欢柳树作文05-08

我喜欢草莓作文05-18

状物作文:我喜欢小猫04-08

我喜欢的汉字作文04-08

我喜欢的作文范文06-02

上一篇:人力资源基本制度下一篇:社团本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