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思维导图初学者的建议

2024-04-15

给思维导图初学者的建议(精选12篇)

篇1:给思维导图初学者的建议

给思维导图初学者的几点建议

1、如果你是思维导图的初学者的话,刚开始阅读一本简单易懂的入门书,且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琢磨其中的示范图至关重要。打好基础,才能做得更好!

2、切忌模仿他人的思维导图,一定要在了解思维导图的制作原理和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自己动手画,要有自己的风格。

3、对于思维导图初学者而言,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熟知的事物或理论制作成思维导图。例如,将自己经常读的一本书制作成思维导图。

4、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要拘泥于形式,也不要过于追求形式,尽可能的让自己的思维模式处于一种被激发和完全开发的状态,这时候,思维更为开阔。

5、制作思维导图最重要的原则是运用联想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所以,就某一个关键词所制作的一个思维导图一定是一个既具有逻辑性(归纳、演绎、类比),又具有发散性的,充分体现制作者个性化的围绕关键词的展开的概念关系图。

6、对同一个主题可以绘制多个思维导图,通过多种方法可以更好的挖掘你对主题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7、经常和一些思维导图爱好者做一些交流,向别人学习经验。

8、要想制作出好的思维导图,培养自己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广泛地涉猎多种知识是必要的基础。

9、把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和周围的人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思维模式,同时也是在提升自己学习的信心和自身的社会价值。

10、绘制思维导图最好的境界就是当它成为一种习惯,并且能随心所欲的使用在所需要的地方。

篇2:给思维导图初学者的建议

1.奥赛经典 必买 2.浙大的讲义也不错的

3.精英教案不建议,除非老师借你用

至于做题,我想你能买到什么都做了吧,各种联赛竞赛台湾考研都可以,只要不偏 第一部分

1.细胞 推荐第二版瞿中和的《细胞生物学》第三版不适合联赛的学习,第二版的排版好很多,讲的也清楚。其实不看也可以,我联赛前没怎么看,还是没错,联赛后倒是看了两本书的一些内容,真的是第二版好

2.生化 《简明生物化学教程》杨丽萍和《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 二选一吧。联赛还是建议第一本,除非你高一就开始了

3.微生物 每本书里都有吧,都看完了可以看看周德庆的,主要还是文库里有一些微生物学的笔记用来学习很不错。背结论了。

另外,如果你高二了也别害怕,我是到二月份才知道联赛内容的,然后拼了三个月,看了N多书(虽然跟高一学起的不能比),拿了个省一,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学,什么时候都不迟的。

第二部分 动植物是重点,必须几乎全对。不要猜会考哪些,每年都在变。《普通动物学》推荐第三版,适合自学。不停地看吧。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朱玢 可以的,做笔记总结学生理很重要,不推荐陈守良,被他的书害惨了。原因不说了,反正别买

《植物学》好多都可以哦,建议那本上下册分开的。但是记得配一本马炜梁的彩图版的哦,很有用,黑白的很多看不懂

《植物生理学》潘老的,大爱,不解释,哪个版本都可以的,只要你肯一句话一句话看。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植生,看起来最薄其实最值得深究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杨安峰。也许这本书太好了所以看十遍都不够啊,不过我觉得是除了生化之外最难懂的书了。。唉。多看看吧,慢慢就懂了 其余

书实在是很多很多,好书也有很多,如果有空可以看看下面的书 《遗传学》刘庆昌 比较简单的,但是如果仔细看了还是有收获 《动物学实验》白庆笙 彩图的有助于学习马炜梁的别的书都大同小异,但真的不错

篇3: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

有好多人认为没学好数学, 会计会受影响。其实, 只要我们会基本的加减乘除就够了, 会计与语文倒是有很大关联的, 也就是你要有基本的词语释义水平。因为好多会计科目完全可以由其名称了解个大概的。而对于社会上非会计科班出身的工作人员和在校大学生来讲, 学会计的语文基础是完全具备了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是学不会呢?关键还是不理解, 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给大家提一些建议, 相信会使你的会计学习变得简单许多。

借贷记账法是基础会计的难点与精华, 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借贷记账法前面讲解借贷记账法的工作环境, 会计人员需要把握的一些基本理论、准则、要求和方法。借贷记账法后面讲解如何将借贷记账法书面化, 即如何在形式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 上表现出来。如果借贷记账法没有学会, 可以说基础会计跟没学一样。所以, 为帮助大家解决借贷记账法的相关问题, 特提出以下几点实用性的建议:

一、明确识记每一个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具有特定性, 它是由我国财政部统一规定的, 所以会计科目既不可以多字也不可以少字, 更不可以改字。只有这样才可达到明晰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好多同学不以为然, 经常将“应收账款”写成“应收款项”, 认为反正意思都差不多;如果这样, 那么将“制造费用”写成了“制造成本”又做何解释呢?他觉得有“生产成本”, 所以也应该写成“制造成本”, 等到我们的会计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明白, “制造成本”其实是个总类, 它既包括“生产成本”还包括了“制造费用”, 所以无法指代某种特定的费用了。再给大家举个例子你就会更清楚为什么会计科目不能随意写了。会计科目如同动植物的名字, 由于地域关系, 出现了同样的动植物有不同名字的现象, 于是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就会出现障碍。比方说“蝉”, 同在河南, 有叫“知了”的, 还有叫“马鸡了”的。如果我们没有统一名字“蝉”, 不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交流中会有多少障碍, 更别说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的物种了。那么作为企事业单位信息传播工具的会计信息, 更应该讲究会计科目的统一性, 这样才能实现会计信息的顺利传达。

二、明确每个会计账户的增减方向, 初学时, 我们可以利用会计等式帮助我们来确定

初学会计的人都知道, 要想做好会计信息, 必须明确会计账户的借贷方向, 一旦记错方向, 会计信息所表现出来的完全是相反的结果。可是如何确定借贷方向呢?我们经常是刚开始记得很清晰, 一会儿却又迷糊了起来。因为借贷仅仅是一个符号, 它们并不能代表增减情况。我们必须要明确账户的性质, 才可判断其是“借增贷减”还是“借减贷增”, 所以初学识记时就会很麻烦。在此给大家推荐一个既简单又明了的方法, 可以引入会计等式帮你分析。

我们知道, 会计的基本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进一步演化一下, 将所有者权益中的“利润”拿出来, 扩展后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 然后, 将“费用”移向后得到我们要用的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确定会计账户的方向如图1所示:

可以这样总结:凡是等式左边的, 会计账户都是在左边表示增加;凡是在等式右边的, 会计账户都是在右边表示增加。一方为增, 另一方肯定为减。初学者在做题的时候, 可以先把这个简单的图画到一边, 帮助自己做判断。随着自己做题量的增多, 熟练程度的上升, 慢慢的这个图也就淡化了。举个例子, 比方说“应收账款”, 它属于资产类, 资产类在等式的左边, 所以当经济业务使“应收账款”增加时, 就计入该账户的左边即借方, 反之, 减少时就计入右边即贷方。再比如“实收资本”, 它属于所有者权益类, 所有者权益类在等式的右边, 所以当经济业务使“实收资本”增加时, 就计入该账户的右边即贷方, 反之, 减少时就计入左边即借方。

三、做好会计分录, 学会用会计账户解释会计分录的意义

首先,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 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所以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要么是一定原因引起的, 要么会带来一定的结果。于是, 在会计工作中, 我们要讲清楚这些原因和结果, 也就是会计分录要交待出事情的来龙去脉。比方说当你看到经济业务中“固定资产”增加了, 那么这项经济业务也会告诉你“固定资产”增加的原因, 或者是企业购入的, 或者是投资者投入的, 再或者是我们融资租赁进来的等。总之, 一定在某个被你忽略的细节中提到了这个“固定资产”增加的原因。短短一段经济业务概况的语言, 需要你耐心分析, 一定可以找到这些因果关系, 万不可不管三七二十一, 找不到对应账户时, 都拿“银行存款”说事, 这是很多初学者的毛病。比方说:3月10日, 宏远公司投入机器设备一套, 价值50 000元。好多同学看到了机器设备, 做了“固定资产”增加, 然后, 找不到其他的他认为有效的信息, 便做了“银行存款”的减少。可是这句话根本没有提及银行存款的问题, 倒是提到了“宏远公司投入”, 所以, 应是企业多了个股东, 于是我们应增加“实收资本”。

其次, 一定要有鲜明的立场。你到底是哪家公司的会计人员, 你在为谁服务。比方说, 你是甲公司会计人员, 现在甲公司销售给乙公司一批产品, 价款共计1000元, 乙公司尚未付款。到底是“应付账款”还是“应收账款”呢?对于甲公司来说将来应该收乙公司的货款, 所以甲公司的会计人员应做“应收账款”增加, 而乙公司会计人员则做“应付账款”增加, 所以说会计人员的立场很重要。而我们的会计初学者总是“思前想后”, 弄得自己忙的不亦乐乎, 一会儿写的“应收账款”, 一会儿又改做“应付账款”。明白人都知道这叫杞人忧天, 人家的账你操什么心呢?会计这事, 还是各忙各的为好, 不要乱操心。

再其次, 对于初学者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写完会计分录后, 自己来检验正确与否。判断会计分录正确不正确, 自己可以用会计等式得到的会计账户借贷的增减方向进行检验。如果自己的解释和发生的经济业务一样, 那么毫无疑问, 你做对了。比如:2014年3月5日, 偿还银行三个月的借款20000元。你做出以下会计分录:

正确么?你就可以分析一下你自己写的会计分录的意思。根据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我们来分析。“银行存款”属于资产类, 在等式的左边表示增加, 即借增贷减。“短期借款”属于负债类, 在等式的右边表增加, 所以借减贷增。那么你刚刚写的会计分录的意思就是:银行存款增加了, 短期借款增加了, 在现实活动中, 表示我们从银行借了一笔款项。这与我们的经济业务的内容恰恰相反, 证明我们的会计分录做错了, 立即更正回来。只有这样, 做完题好好想想分析一下, 一方面可以增强理论素养, 及早明确如果会计分录写不对, 意义就会完全是相反的, 更好地提醒自己谨慎对待每一个借贷方向。另一方面保证了今后工作少出差错。

篇4:给声乐初学者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声乐;初学者;问题

声乐学习是一个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认为选曲、练声曲、模仿与创新对于声乐初学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选曲对声乐学习和演唱的重要性

歌曲有深、浅、难、易之分,演唱者程度也有不同。声乐初学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目前所处于哪一个阶段和程度。应该多演唱哪些歌曲,更适合于哪类歌曲。

初学者选曲的方法及影响:

(1)笔者认为学习1到2年属于初学者,初学者在演唱上还处于探索的阶段。所以,初学者在歌曲的选材上尤为重要,应多听从老师的意见进行选择。

(2)初学者不懂得如何保护嗓子而又对声乐怀着深切的喜爱,所以喜欢唱一些音域比较宽的歌,音高较高的歌。这样做非常有可能把嗓子唱坏。所以,广大的声乐爱好者们一定要在相应的阶段唱相应的歌。正确选择合适自己的艺术歌曲对初学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艺术性很强的歌曲旋律優美结构清晰,曲短词少,容易记忆。对初学者体会良好的气息,喉咙的打开以及对初学者艺术感觉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初学的如能够循规蹈矩脚踏实地的前进,才会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以后才有能力演唱更加有难度的歌曲,艺术道路才能走的更长。

二、练声曲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随着声乐艺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迷上声乐这门深奥、高雅的艺术。并且不仅仅停留在欣赏,人们开始自己学习声乐,表演声乐。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练声曲实质上决定着声乐初学者今后的演唱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有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这比多唱几首作品重要得多。

练声曲在声乐训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练声曲是声乐学习者科学、系统的掌握歌唱技术方法的主要手段和学习方法,是提高声音和嗓音训练的重要学习环节。

三、模仿与创新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教学中的模仿式教学由来已久并被广泛采用。在模仿学习中,初学者要有鉴赏能力,要找准自我,在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模仿是为了传承,提高是为了求得创新,更好地发展自我。

现在,在声乐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对“模仿”一词讳莫如深,不大愿意提到它,总认为“模仿”是一种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还有人认为“模仿”不是艺术,也不会成为真正的歌唱家,不予提倡,甚至坚决反对。在初学者中,也有一部分对“模仿”的概念存在模糊认识。另外还有一种过分强调“模仿”,认为模仿要精确到位,字字、句句以及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都要模仿得很精确,稍有点个性的成分、即兴的东西就是叛逆。这样,又使模仿学习完全丧失了个性,失去了自我,更谈不上发展创新。

在模仿学习中入门,模仿虽是一种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它同样也适用于现代声乐教学。我国的戏剧、曲艺、山歌号子、民间小调传承都是口传心授,这种方法代代相传。意大利美声学派的早期教学也是模仿式教学。在现代的声乐实际教学中,声乐教师给学生做示范演唱也是在向学生进行模仿的启示。学生跟着老师的示范与磁带、光碟中的声音模唱,照着做,虽然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却是初级阶段很重要的一种练习方法。在模仿学习中找准自我,从学习模仿的初始阶段起,初学者首先最重要的是找准自我位置。

模仿的目的是提高,模仿的结果是传承,模仿的出路更在于创新。我们运用模仿学习方法,去学习和传承祖先、前人、大师们为我们留下的声乐演唱艺术技巧的宝贵财富,运用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去发展、创新声乐演唱艺术,必将会使我国声乐艺术的教学与学习更加规范,更加理性,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余笃刚.《音乐艺术美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石惟正.《声乐教学法》.百花文艺出版社.

篇5:《给孩子的思维导图课》读后感

本书由王玉印老师与杨泽老师倾力打造:一位是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国际的一级裁判,精修思维导图法教学的专业讲师;一位是一线语文教师,并精通思维导图,其思维导图课程线上已累计收听超过百万;

话不多说,简单介绍下这本书,看这书名好像挺严谨的,尤其是标注着“名师深度解析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思维导图的分析和应用”,但是打开书,这哪是教科书呀?这分明是一本有趣的课外读物。具有小说风格的故事情节,环环紧扣。

故事开始,主人公周小白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在放学后的瓢泼大雨中,被爸爸像刀子一样犀利的话训斥,伤心的他渴望逃离,却发现意外穿越了,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个没有作业,没有学校的地方,这里的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自食其力,连讨口饭都没人给你,可怜的周小白后悔想要回家,却被仙人重重关卡。先是碰见守题的大鼹鼠,又是碰到囚禁百年的大金牛,还有咬人被困的森林之王,暴脾气的老龙王……哦!我明白了,作者以十二生肖设计的十二关卡,一心投入读故事竟然没有发现,作者竟然还有伏笔!每过一个关卡都有一道题需要破解,破解的过程中,有北冥玉石贴心的讲解与提示,就像是讲故事一样,又以举一反三的方法来普及阅读理解中的难点和重点,教你分分钟掌握题型,从根本上学会解决问题。

在书中,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又辅以真实的案例,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读者,不仅让孩子过瘾的看了故事书,又学到了很多干货,又用简单实用的方法教孩子使用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不但会做阅读题,而且能提高背诵课文的效率,书中没有半点废话,除了生动故事情节的描述,就是满满的干货答疑,真是帮了孩子大忙了!

篇6:给思维导图初学者的建议

1、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阅读一本通俗易懂的入门书和反复琢磨其中的示范图是非常必要的。

2、初学思维导图的人切忌机械地模仿他人的思维导图,而要在了解思维导图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一开始就坚持画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反复地实践直到熟练为止。

3、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个可行和有效的方法是就自己熟知和熟悉的事物或理论制作思维导图。比如,制作一个能够反映自己工作单位的组织结构图或自己正在阅读书籍的思维导图式的读书笔记等。

4、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要太拘泥于形式,特别是要跳出传统的线性思维的束缚,而要尽量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被激发的和完全开放的状态。

5、制作思维导图最重要的原则是运用联想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所以,就某一个关键词所制作的一个思维导图一定是一个既具有逻辑性(归纳、演绎、类比),又具有发散性的,充分体现制作者个性化的围绕关键词的展开的概念关系图。

6、对于同一个主题可以多次制作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挖掘你对主题的理解,发展自己的思维水平。(可以使用不同的软件,对同一个表述对象做图,对比比较)

7、经常主动与有制作思维导图经验的人进行交流和探讨,不断吸收他人的经验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8、要想制作出好的思维导图,培养自己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广泛地涉猎多种知识是必要的基础。(做图不是目的,丰富知识,提高反思、学习能力是目标)

9、把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讲给你周围的朋友和同事,使更多的人了解这种先进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身的社会价值。(我也在推荐,但是有的人一听到思维,头就大)

10、制作思维导图的高级目标是使这种思维导图成为一种自然的思维习惯,并能够随心所欲地应用于所需要运用的地方。(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凡是用大脑思维的对象,都要用导图的方法&理念去贯穿思维过程)

篇7:给思维导图初学者的建议

而要提高学习的绩效, 最需要关注的是知识的表征。知识的表征是指人在自己的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中对信息的表式方式。对此, Paivio提出了“双编码理论”。 双编码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以有语义编码, 又可以用形象编码, 并且凡是能进行双编码的信息则容易保持, 因为在提取时, 该信息比仅用一种形编码的信息多一层提取线索。因此, 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维的重要方面。思维导图采用文字结合图形的方式, 通过联想和连接去帮助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 符合双编码理论的要求, 使知识的获取、存储和提取更加便捷高效。它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 有利于直观地表达思维和提高归纳、总体整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因此, 为了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让学生学会梳理和归纳所学知识, 提高记忆效果, 培养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巧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不失为一个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所任教的班级英语各项成绩均在校内名列第一, 其中及格率为95.8%, 优秀率高达78.9%。下面具体介绍我是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的。

一、思维导图在新授课中的妙用

(一) 课前预习中的思维导图———让预习效果达到极致

俗语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课前预习是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环节。以往学生平时的预习往往流于形式, 效果差, 因为他们的预习常常“无迹可寻”, 几分钟时间粗略看过, 大多浏览一下学习内容, 在书上简简单单地画几个短语或者句子, 但缺乏对内容的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整体的把握, 因此这样的预习对于新课的学习作用不大。如何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能够认真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呢?我尝试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把预习内容画出来”。起初我要先示范, 把核心词 (新课的主题) 给学生, 并给出思维导图中第二或以上层级的部分关键词, 但空留部分关联分支及关键词, 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完善思维导图。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逐渐熟悉了如何画思维导图, 这时我连核心词也不给学生了, 只需布置诸如“预习……, 并画出你的思维导图”的预习作业。类似这样的预习作业, 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遇到新知识会自觉地去查阅, 并加以思考, 否则完成的效果就会很差, 所以它不但能检查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无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 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思维导图把相互关联的事物按逻辑的层级关系呈现出来, 从而慢慢学会归纳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即使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在知识上可能有不正确的地方, 但是学生却经历了有效的自学过程, 这样长期有效地进行预习, 学生的思维能力肯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 课堂导学中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兴趣盎然

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大胆地说英语、用英语。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导学、如何引导学生“说”, 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导图中大量的可视化元素有利于情境创设, 可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因此, 教师在新课导入时, 使用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思维导图方式, 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知识趣味化,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产生疑问, 发现问题, 引发认知冲突。使用图形和简要的关键词绘制出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 提供问题式的情境, 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我就通常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 除了创设合理的语言情境之外, 还一边设问, 一边引导学生回答。而在此同时, 我还一步一步地把设问的过程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示了出来。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Module 5 Unit 1 What can I do for you?的对话时, 师生的对话过程是这样的:

T:Suppose I am in the shop and you are the shop seller.When you meet me, what do you say?

S:What can I do for you?

T: Yes. Good! Now I want to buy a T-shirt, so I answer, “I’d like a T-shirt.”And then what questions do you want to ask me?

S: What colour would you like?

S:Who do you buy it for?

T: Yes, great! And I want to try it on! Can I try it on?

……

这时, 我的思维导图板书如下:

当学生不懂再问其他问题的时候, 我就一边说, 一边板书补充我的思维导图中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既能把对话中的重点句型通过听、说、看的形式输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又能在思维导图完成后让学生非常直观地领会到该对话的主要框架, 有利于学生掌握文本的大意, 因而学起来就显得特别轻松, 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在接下来口语训练中, 我还可以继续结合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课堂小结中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轻松构建知识树

在新授课教学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该节课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回顾, 小结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采用师生口头问答和以往“普通的”板书记录形式来进行小结, 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印象比不上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结要深刻。因为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 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 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 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而作为学习者, 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和整理课堂笔记, 对梳理知识结构、回忆巩固知识起到很好的作用, 能让学生轻松构建知识树。

我通常在课堂小结的环节中, 一边让学生口头小结, 自己一边在黑板上根据小结的进程来画思维导图。我以该课的知识点为核心词, 采用边问边画的形式, 引导学生把围绕核心词而产生的相关知识逐层发散地往外思考、回答, 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而当思维导图形成的时候, 该节课所学的知识框架已经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过程中, 不但让学生懂得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作用, 而且能非常直观地回顾知识架构和其中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 这无疑提高了小结环节的有效性。

二、思维导图在作业中的妙用

思维导图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思维时理清思路, 把握全局, 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 并且更具有组织性和易于记忆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作为自己的思维表达工具, 使自己的思路清晰可视。因此, 给学生布置画英语思维导图的作业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做法。同时, 给学生布置画思维导图的作业, 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小到一个话题或语法点, 大到一个甚至几个专题语法的探索, 或者一节课、一个章节、一个阶段, 甚至是一本书、初中三年的教材的知识, 都可以画成思维导图。在画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思考所要涉及哪些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而使学生自觉运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进行发散性思维, 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 强化知识树的构建, 避免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和“断裂”式的复习方式, 逐渐形成有效的复习方法。而且,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 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 把思维导图画得美轮美奂, 使自己知识和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一) 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法, 使学生有效巩固语法

在实践中, 我根据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需要, 给学生布置适当的画思维导图的作业, 方法都是给学生核心词, 明确总体要求, 其他随学生自由发挥。比如学习了一般过去时, 我的周末作业就布置学生以“一般过去时”为核心词画思维导图。当学习了多种时态之后, 我就布置学生以“时态”为核心词画思维导图。如图6 和图7。

从上面两幅图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对时态的概念、结构以及所涉及的词形变化的知识都梳理得有条有理, 虽然归纳得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和正确, 但是足以证明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更重要的是, 通过此类作业, 学生对该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能有效巩固语法知识。而且, 学生能在完成这类作业的过程中, 学会分析、总结、梳理和归纳, 从而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 用思维导图归纳学习内容, 使学生减少遗忘、找准复习重点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有的学生学了新的模块就忘了旧的模块学了什么, 然后整册书学完了但却数不出学过了哪些主要的知识, 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因此, 在新授课后, 我通常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把该课的主要内容“画”出来的作业, 以便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教材, 熟悉教材所涉及的话题、该课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句型和语法, 同时引导学生懂得该课的复习重点是什么, 做到复习时有的放矢。

从上图可见, 以图的形式呈现一课书的重点, 既直观、扼要, 又充满趣味性,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完成此类作业的过程中, 必定要阅读教材, 并学会判断内容的主次, 这就促使学生认真地阅读、思考、分析。当作业完成的时候, 学生已经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该课的学习内容, 对防止遗忘、把握复习重点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 在思维过程中能够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科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 要重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性, 轻美化功能

我们都知道,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课堂容量的大小密切相关, 合理的课堂节奏和合理的课堂容量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 课堂上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时, 不应花太多时间在“画”图上面, 只要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层级关系合理就可以了, 以便争取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活动, 以保证学生有较大的语言训练量。同样, 布置学生画思维导图的作业, 应以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性为首要的评价标准,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树, 更好地梳理和归纳所学知识。

(二) 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宜逐步呈现

思维导图是很好的梳理和归纳知识的一个有效方式, 所以可以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小结环节中。如果教师把小结环节的思维导图在备课的时候制作成PPT课件,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的时候宜逐步呈现思维导图, 因为如果一次性完整地呈现整个思维导图, 学生就没了思考、总结的机会。如果逐步呈现, 学生既可以边思考边总结, 又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整个知识的脉络是如何“延伸”和“发展”的。长久以往,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大发展。

摘要:在常规教学中, 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方法, 缺乏主动对新旧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学习、梳理和归纳, 导致对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的理解, 因而容易混淆和遗忘, 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 可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妙用,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2]安牧冰.思维导图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东尼·巴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4]英语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夏恩伟.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6]东尼·巴赞, 巴利·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篇8:一位基层辅导员给初学者的建议

健身气功有调身、调息、调心三个基本要素。对初学者而言,习练时应当尽量要求自己做到调身放松,舒、缓、慢、匀,才有利于肢体的每一个部分节节贯穿,也就是调身。而肢体的节节贯穿便有利于气机的运行,从而达到呼吸深、长、细、匀,也就是调息。在思想上放松、入静和形体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更有利于意念的配合,也就是调心。看到不少初学者,每当练健身气功时候就像做操、跳舞一样,动作快,呼吸急;还有些人喜欢东张西望,心没有静下来,影响动作不到位,以至于意念或无或乱。这样的锻炼也能起到活动活动筋骨的作用,习练效果会大打折扣。

本人在2005年初学健身气功时也是一样,通过这几年的摸索和苦练,总结出了几点解决办法,算是给初学者的建议。一、先将速度慢下来,做动作时按照健身气功规定的音乐的韵律节拍快慢进行习练;二、伸展回收,以及开合换势时手、腕肘、肩和脚、踝、膝、髋加上腰周身体九节都要节节贯穿;三、每个动作都要配合上意念。意念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困难,但是也可以试试这样的办法:首先按照健身气功口令提示去想象。比如练大舞时,你的思路就要按照大舞口令去控制。例如大舞第一势“开步两臂侧起下蹲,抬头、翘尾,起身,上抱,下按……”意念应该根据提示词的指向来想象。其次练功时按照套路安排的每节动作所对应的脏腑及经络的功效去想象。另外自己哪里有病灶,哪个关节痛,那么练的时候就着重去对应哪里进行想象调理。

总而言之,不论干什么,都有一个万事开头难,都有开始的过程和从初学到熟练掌握的过程,只要自己有自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才会坚持不辍,自然会越练越好。假以时日,必有所成。

篇9:“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提出要改变旧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高考要求考察学生的第一个能力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即“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这就需要老师改变教学模式, 提供一种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受益的学习方式, 思维导图学习方式就是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应运而生。

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按照发散性思考的特征, 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 次级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 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并且末端开放。因此, 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发散结构,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实现与新课程标准的接轨;能改变过去学生单线思维的状态, 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 建构生成知识网络,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使学生能把新的知识增长点方便快捷地完善在已有的知识网络中 (如图1) 。

二、教学案例

1.教学方式设计原则:

(1) 小组合作学习。

(2) 自学过程中, 每人至少提出3个疑难问题放在小组范围内探讨解决。如解决不了, 小组面向全班提出。

(3) 思维导图绘制遵循两个步骤:

(1) 头脑风暴, 即搜集知识点。 (先个人搜集后小组交流)

(2) 绘制思维导图即寻找知识点之间关联性。 (遵循由远及近、由宏观到微观的原则、小组合作、师生共同完成)

2. 课堂教学实录:

以必修2政治生活第五课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例:

例1:首先是宏观知识网络构建

(1) 头脑风暴

(1) 确定本框题的宏观主题即核心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通读教材,由远及近分析次级知识点:

a.走进我国国家机关

b.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2) 绘制思维导图

在构建网络之前, 用归类性思维先对三个知识点的表述进行思考: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我国政体, 形成有利于记忆的归类知识网络。如图2:

以次类推, 继续由远及近, 用包容性思维寻找第三级知识点增强思维广度, 并用顺延性思维构建微观知识网络增强思维深度。

例2:P59第一段的课堂实录:

(1) 头脑风暴:

(1) 政体的含义

(2)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学生自学提出的问题:第二句和第一句是什么关系?我国的政体是什么?

老师引导讲解:第二句中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谁的含义?政体, 那教材的第二句就可以转化成“在我国, 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体, 就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学生回答: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决定政体, 政体体现国体。

老师引导解决第一个问题:第一句:普遍性 (政体的含义) ;第二句:特殊性 (我国的政体)

(2) 绘制本段知识思维导图。如图3:

例3:P59-60页第2-7段的课堂实录:

(1) 头脑风暴:

(1) 我国政体的形成

(2) 我国政体的特点-民主集中制及其含义

(3) 人代会与人民的关系

(4) 人代会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5)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6) 人代会制的含义

(2) 思维网络构建:

学生提出的问题集中在 (3) 、 (4) 、 (5) 三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详读教材这三段文字的叙述, 得出结论是: (3) 、 (4) 、 (5) 三个关系是民主集中制的表现。此问题解决之后思维网络自然形成。如图4:

由此陆续绘制得出本框题的思维导图:如图5:

这样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之后的学习成果, 就是把教材内容整合为发散却又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学生在整合过程中记忆得到了强化,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一张完整的思维网络图保存在头脑中的时候, 提取出来的知识便不再是零散的点, 而是一种适合材料与题目要求的思维运用。

三、研究后的思考

世界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沟通的”, 政治学科自然也不例外。教科书编者为了方便教学, 把完整的知识体系人为地一框题一框题地分割开来, 而教者对每一知识点的讲授不可谓不深刻, 却长期忽视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 在宏观上把握不够, 从而使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变得孤立、零碎, 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行而上学的思维之中。这已成为政治教学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要突破这一薄弱环节, 必须从知识的内在逻辑关联性上把握知识架构, 以便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这也是灵活运用知识的必备条件。

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研究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过程。只有对知识加以研究, 才能发现知识结论和条件之间的关系。如此,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 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从而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 就要引导学生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方式,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探究。在本文的学习方式中, 头脑风暴训练了学生的包容性思维, 即要素思维, 使学生尽可能全面发现知识点;而思维导图的绘制则训练学生的顺延思维, 即寻找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融会贯通地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提升了思维的深度。这种学习方式, 能使学生随着知识增长点的出现, 可以不断扩充、完善原有的知识网络。

有了思维导图, 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就大为加强。

参考文献

[1]安代红.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尝试[J].基础教育参考, 2008, 1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Z].2001

篇10:给思维导图初学者的建议

关键词:阅读课堂;思维导图;有效作业

思维导图被誉为“全脑高效学习的革命性”思维工具,能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本人以作业设计为立足点,对小、中衔接的阅读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一、昨夜困惑凋碧树:理念与实践的冲突

在阅读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老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琅琅书声后教师一厢情愿让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请有滋有味地复述这个故事给你的小伙伴们听,结果孩子们在汇报时却苦于表达;

镜头二:学完《詹天佑》后,出示这样的作业超市:假如你爱讲故事,就尝试绘声绘色地向父母讲述詹天佑的爱国事迹;假如你爱写作,就尝试选背一个精彩片段……

镜头三:为了表达对作业多的烦恼,学生作了如下打油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抄抄写写擦擦,做完又来一堆,都是作业册。

以上种种镜头,折射出这样一个信息:教师在海量的作业中企图让知识与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可是却忽略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规律。笔者不禁叩问:小、中衔接的阅读课堂中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渔”为何物?

二、创新渐宽终不悔:导图与作业的整合

化解上述困惑的武器,笔者认为思维导图可成为首选,它能帮助孩子唤醒和驾驭沉睡的巨人——创新思维。

(一)思维导图与有效作业联手打造小、中衔接

思维导图以其“全脑化、简明化、可视化”与有效作业整合,让孩子们欣赏语文的美好与灵动,领会到语言蕴含的信息与智慧,体味到创新语言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成就。

在小、中衔接的视野下,两者的整合让孩子们的阅读课堂以开放的姿态敞开自己,接纳四面八方的源头活水,熏陶灿烂多元的文化素养,润泽历久弥新的中华经典,源头之水,滚滚而来。

(二)设计原则与思维导图联手成就创新思维

引领作业设计走向有效的导航仪何在?我们不妨从梯度、活度、广度上进行思考。

1.梯度:拾级而上,积淀素养

儿童的心智发展是呈阶梯式的,儿童间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在设计中注意梯度,是对“人本”(以人为本)的回归,是对“学本”(以学为本)的尊重,也是作业设计的创新性与开放性的着眼点。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学弈》一课作业:

A:根据课文中的注释,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归纳课文的文言词句及注释。

B:探究造成“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把这一原因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在课本上。

C:请你为本课制作一张详尽的思维导图,供我们复习时使用。

从语言文字的训练上看,字词、句式再到知识的归纳,显示了一定的梯度;从思维培养与开发来看,记忆与归纳、探究与分析、总结与发散式思考同步,让孩子们在语文这片“美丽的湖”里激起一圈又一圈创新思维的涟漪,在小、中衔接的关键处有了变革求新的力量。

2.活度:日积月累,提升素养

阅读课中的作业设计因注入了图维导图的元素,因而变得更鲜活。这里的“活”必须包含下面的概念:作业的设计因学生变化情况、知识的发展、教法的改革而对作业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绘制的思维导图可以是字、词、句、段、篇等知识的归纳,也可以是说、读、写的实践的引领,还可以是故事讲述、阅读鉴赏的思维向导。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当学生还沉浸在人物美好心灵的故事中,我们不妨来一个活动的“迁移”:生活中表达美好心灵的故事还有很多,你可以用“绘”的形式把学校里、生活中、社会上遇到的故事制成思维导图,在展示课里与小伙伴们共同分享,也就是说这“活”的作业链接了学生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心灵感悟的钥匙,培育了他们的多元智能,无形中有效作业就成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载体,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铺路搭桥。

3.广度:四面开花,发散素养

有效作业涉及的面是广阔的,预习、新授、复习都应有它的足迹,作业结果与评价方式也可以各有千秋,“绘”作业更是融逻辑思考训练、自由联想练习、观察力与联性训练于一体的思维盛宴。以给“含义深刻的詞句”写批注的作业为例,普通的做法是在文本旁作线性的思考,写出来的文字是平面的。笔者引入了思维导图,以有感触的句子为出发点,鼓励孩子们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再以此为新的出发点作心灵之旅,最终写出的批注是立体的,发散性的,是小读者独一无二的心灵读白。

三、众里寻“方”千百度:插上高效创新的翅膀

儿童心理学认为:游戏是产生思维和想象等高级心理现象的生要源泉,那么,怎样的方式才能让有效作业插上高效创新的翅膀?

(一)链接多彩的思维空间

独立性、发散性和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三大支柱,新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人们应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阅读课堂借助思维导图,会让孩子更喜欢它,愿意以游戏般的心态去探索它,研究它,视它为成长中不可舍弃的宝藏。

1.锻造独立性

海明威说:“寻找自己的句子。”真正高效的作业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完成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并成为最好的自己。课前自读自悟是阅读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六年级上册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理清文章的思路,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既是“初识鲁迅”这个单元的阅读重点,也是这课的阅读目标,在前置性作业里,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快速浏览文本,画出中心句,用概括小标的形式理清文章思路,将你思考的过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吧。”这样寓作业于“乐”中,他们也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其结果的多样必也呈现了独特的自我。

2.打造发散性

发散思维就像自行车的轮子一样,是动态的、多维度的、多层次的立体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多感官性和创新必然性的魅力。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笔者在第一课时后,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围绕“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主题,让孩子们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课后,孩子们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维的方向像辐射一样向外发散,点燃了创新的火花,找出问题的答案。

3.放飞想象力

在語言描绘的世界里,鼓励孩子启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能够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笔者曾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阅读修辞手法的专题课中。这节课分为两大环节,先让孩子们认识了常见的修辞手法,然后让他们说出不同修辞手法的特征,教师的引导到此为止,剩下来的时间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头脑风暴”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修辞手法”为中心点开展活动。教育前辈已经证实:情境引导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主要方式,它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全方位地呈现事物,如果让孩子们用说、写的方式学习修辞手法,就形同嚼蜡,思维也处于线性状态。在展示环节,一幅幅研究性作业出炉,事实与推论、设想这些深奥与沉睡的东西通过想象被一一激活了。

(二)演绎丰厚的语文底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新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思维导图可以协助有效作业,让它演绎孩子们丰厚的语文底蕴。

1.故事讲述

讲故事是复述课文内容的其中一种,怎样让孩子将故事复述得有声有色而不遗漏故事情节呢?作家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描述的鲁迅形象既幽默,又有正义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形象跃然纸上。在课中安排复述的作业,容易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民主责任感的种子。而一般的复述会显得冗长,孩子听起来也会昏昏欲睡。于是笔者让孩子们以思维导图为踏板,带上了创新的色彩。

2.阅读鉴赏

阅读与表达,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两件传家宝。其中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出发点,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奠基石。美文共赏、好书共享、范文品读等方面点燃了孩子们课上阅读的火苗,“不动笔墨不读书”良好习惯的形成更是终身受用。常见的读书笔记是中规中矩地排列在横线上,孩子们做这样的笔记往往虎头蛇尾,怎样的读书笔记孩子们更愿意去完成?思维导图式笔记法的活用,将学、玩、思、内心体验、与作者对话等融合起来,让孩子走进深层阅读。

3.用笔思维

特级老师薛法根说:只说不练的课堂是不行的……如果学生即兴地说,其思维常常停留在一个层次,所以语文要培养学生用笔思维的习惯,作家就是用笔思维的最好例证。当思维与笔结成兄弟,便可以在语文的天地里纵横驰骋。在习作前,笔者尝试用绘制思维导图来代替列提纲,图中既有习作的主题,也有围绕主题安排的骨架,还为骨架添砖加瓦,结果按此写出来的文章有血有肉,本真而灵动。

(三)凝聚灵动的语文素养

德国学者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将十五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如果放在美味的佳肴中,你就会尽情享用。组合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容易被学生掌握。

下图是笔者为学生复习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绘制的思维导图,学生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犹如报刊编辑所做的“组版”工作,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片,使知识“活”起来,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有趣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也就是说,小学里播下“学得有趣”的种子,那么到了中学再生根发芽,那么语文“长成”参天大树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朱良才.让思维更创新[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3.

篇11:给思维导图初学者的建议

1 发散思维概述

发散思维的定义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 其着重点是在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 很可能发生转移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其“智慧结构”原理中, 首次明确地将发散思维指定为与创造力最密切的思维。不少心理学家认为,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 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如果用一个形象的图示来说明的话, 发散思维就像自行车的轮子一样, 许多辐条以车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这种思维具有流畅性、应变性、创新性、周全性四种特征。

(1) 流畅性。流畅性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 是指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 思维反应的灵敏、迅速、畅通无阻,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2) 应变性。应变性是一种改变思想方向的能力, 是指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 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僵化的思维框架, 按照一个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

(3) 创新性。创新力是产生与某一问题有关的不平凡的聪明主意的能力, 即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它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4) 周全性。周全思维是“发展、修饰、美化、落实或精心完成主意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与一些人格因素及思考和工作习惯有关。

以上四种特性都有助于推陈出新, 所以吉尔福特认为, 发散思维几乎可与创造力并称。可见, 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在发散思维上下功夫。

2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可视化思维工具, 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的关系, 它强调用大脑本身的思考方式来思考, 使大脑处于积极和不断创造的状态。思维导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图形。让大脑用大脑喜欢的思考方式整体联系, 使一个想法很快、深刻地产生, 使思维流畅自然, 即适应了思维的流畅性。 (2) 强调大脑的左右协调合作。它图文并重, 藉由颜色、图像、符码的使用, 刺激多种感官, 调动右脑与左脑同时工作, 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 也让我们的学习更轻松有趣且具有个人特色及多面性。 (3) 强调以立体方式思考, 促进发散思维。事物的联系是立体的, 这种立体用思维导图表现, 它在对创新的问题上、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头脑风暴上就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联系和依托作用, 也可以在一个旧的支点上派生新的想法, 新的想法当中你又跟过去的想法相联系, 无限的联想将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3 思维导图在促进大学生发散思维的应用指导方法

思维导图树状的发散结构和图文并茂的组织形式, 是一种开发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简单高效的工具, 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工具结合以下几种思维方法来指导大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提出的一种激发思维的方法, 是以集思群议的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大量产生各种主意。在集体讨论时, 每个成员的观念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的联想, 并且在讨论中每个成员都具有超过他人的竞争意识, 都勇跃表现, 因此更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

(2) 重新界定法。重新界定法是打破功能固着的有效方法, 只要时常有重新界定或一物多用的经验, 许多人就可以打破思维定势, 在其他情境中发散出更多的想法。

(3) 求新法。创新反应所需的材料早已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要求个体将其用于创新可以促进个体发散思维的创新性。因此应当鼓励大学生探索求异、在创作时尽可能产生与众不同不同的产品。

(4) 六顶思考帽。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 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 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运用它可以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 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 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

大学生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 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 针对具体的问题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 然后和同学们交流探索, 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平时的训练当中, 一定要多想、多练、多交流, 思维导图的绘制没有固定的模式, 大家可以根据个人的思维特点绘制出自己风格的思维导图, 来培养个人的发散思维能力。

4 结语

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至关重要, 发散思维又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部分, 因此正确引导和发展大学生的发散思维, 对于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 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思维导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思维导图辅助环境下, 可以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 使大学生在一种健康的全脑思考方式下进行思维发散, 帮助大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英) 托尼.巴赞.开动大脑[M].作家出版社, 1999:166-169

[2] (英)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9

篇12:给思维导图初学者的建议

为什么给孩子“思维导图”

思维系统的建立:英国创始人东尼·博赞说“思维导图适用9岁到99岁的人来学”,那是因为9岁以后,孩子对于文字有一定的认识与掌握,所以学习范围更大,但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则很适合用对话或画图的方式来建立孩子的思维系统。

创意与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让孩子多一点想象,就从说故事开始。我们可以买以图像为主的绘本,鼓励孩子看图说故事,引导孩子看同一本书,说不一样的故事。对孩子的大脑来说,每说一次,就是一个创作的历程。

有弹性的逻辑思考从分类开始:思维导图在今日被很多国际企业采用来训练员工的思维,对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逻辑从分类开始。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和孩子玩分类游戏。

陈老师的思维导图故事:

我女儿安安3岁,带她去麦当劳时,我会指着看板问她:“看,上面有好多东西,你觉得有哪几种呢?”我们可以这样做,孩子每回答一种,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进一步将这些分类。例如:

孩子:有汉堡。

妈妈:对,汉堡是吃的东西,对不对?

孩子:对呀,还有喝的饮料。

妈妈:是啊,有什么喝的饮料呢?

孩子:有牛奶,那是我喝的,还有咖啡,是大人喝的。

妈妈:你好棒喔,你发现饮料有给小孩子喝的和给大人喝的....

孩子:妈妈,还有玩具……

妈妈:对,那是用来玩的是不是啊?

这样的对话,无形中就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一种分类的思考过程。我会将对话用思维导图画出来给孩子看。这时,不需要告诉孩子这是思维导图,让他习惯这样的思维形式就好了。

思维导图中的绘画沟通

6岁以下孩子的亲子思维导图游戏,应该是这样做的:妈妈启发孩子,妈妈执笔画,孩子提建议。而在启发孩子的过程中,既可以启发他的思路向广度拓展,也可以启发他更深入地联想。

广度思考练习

孩子的想法是宽广的还是局限的,与他日后人生格局的大小息息相关。思维导图中有一个联想开花(Brain Bloom)的练习,针对同一个主题,发想多样的想法,也是一种水平思考训练。

陈老师的思维导图故事:

妈妈:安安,你喜欢吃什么?

女儿:我喜欢吃冰淇淋。

妈妈:除了喜欢吃冰淇淋,还喜欢吃什么?

女儿:薯条。

(这时孩子的想法可能接着一连串都会与麦当劳里面卖的食物相关,因为“联想”已经在脑中运作。妈妈不妨透过发问引导孩子在同一个主题下,开启另一个思考方向。)

妈妈:那安安喜欢吃什么水果?

女儿:葡萄,还有草莓。

妈妈:妈妈也喜欢吃葡萄和草莓,那安安有没有喜欢吃的蔬菜呢?

女儿:我喜欢吃四季豆和包菜,我还喜欢面条和米饭。

(此时,孩子说出她喜欢吃的就已经涵盖了主食、蔬菜、水果、点心等。如果从小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他可以接受的范围和包容力就会较大,相对的,他的人生舒适圈也会较大。比如,某天如果大家一起去吃饭,他乐于接受的东西就会很多,比较不会固执己见。)

深度思考练习

另一个练习跟深度思考有关系,可以用思维导图中的联想接龙(Brain Flow)来练习。孩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通过这个深度思考的练习,也可以看到孩子脑中的世界,对孩子的想法探知一二。

陈老师的思维导图故事:

妈妈:大野狼在做什么?

孩子:他在打羽毛球啊。

(其实大野狼在打网球,但孩子的世界中只认识羽毛球,所以他会找最接近的来回答问题。)

妈妈:那小野狼在做什么呢?

孩子:小野狼在吃羽毛球拍。

(实际上,小野狼是拿着球拍,只是靠近嘴巴的位置。)

妈妈:他为什么在吃羽毛球拍?

孩子:因为他肚子饿饿啊。

妈妈:为什么他肚子饿饿呢?

孩子:因为他晚上没吃饱?

妈妈:为什么他晚上没吃饱?

孩子:因为他要玩拼图啊……

(事后我发现,孩子这个回答完全是反映出她自己晚上为了玩拼图没把饭吃完的事情)

妈妈:那小野狼肚子饿了怎么办?

孩子:他可以喝牛奶吧……

运用思维导图沟通模式

引导“好奇宝宝”

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让孩子勤于探索自己所居住的空间,生活在这环境中的一景一物,每个小地方,都是孩子想知道想学习的,我们都知道学习是好事,但有时候孩子锲而不舍的发问,会让很多爸爸妈妈们抓狂。

你是不是这样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有一次,我跟朋友在一家山上的野菜餐厅聚餐,这家餐厅养了很多小动物,也有很多野生放养的鸡,是个适合亲子一起去的地方。在这里,我听到这样一段亲子对话:

孩子:为什么小鸟会飞?

妈妈:因为小鸟有翅膀呀!

孩子:为什么我不会飞?

妈妈:傻孩子,因为你没有翅膀呀!

这时,孩子指着一只在窗外草地上散步的公鸡:妈妈你看,那只公鸡有翅膀耶,为什么他不会飞?

这时候,妈妈显然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回答,有点心虚地说:这个……你长大后去学校学习就知道了。

接着,孩子又指着一只树上的鸟:妈妈,那只小鸟为什么要站在树上呢?

一边跟朋友聊天的妈妈这时开始有点不耐烦:小鸟不站在树上要站在哪里?

孩子对这个环境显然很有兴趣,看到门口前有一只小狗,接着问:为什么小狗要睡在门口,不去床上睡呢?

妈妈:唉呀,你这小孩子怎么问题这么多……

其实你可以这样做!

有一次,我带我女儿到公园去散步,刚好她问了一个与餐厅中的孩子类似的问题,我马上抓住机会,试着用反问问题的方式来跟我女儿对话,看看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女儿:妈妈,那只小鸟为什么要站在树上呢?

妈妈:真的耶,有一只小鸟站在树上。那只小鸟为什么要站在树上呢?

(我采取先认同她,再反问问题的策略)

女儿:因为他累了想休息吧!

妈妈:有可能喔,那你再想想,小鸟站在树上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

(养成孩子的多角度思考,答案不只一种)

女儿:那是因为他想站高高。

妈妈:为什么他想站高高?

(培养孩子深度思考的问法)

女儿:因为他想看得更远啊。

妈妈:那他想看什么呢?

女儿:他想看看有没有溜滑梯可以玩啊……

(请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我也鼓励父母用问问题的方式,回答孩子的问题。)

陈资壁

第一位获得英国思维导图博赞中心认证的思维导图华人女性高级讲师,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的弟子,现在担任思维导图博赞亚洲总部的台湾代表。授课对象为企业、学校、政府机关及公开课程等,近期出版《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系列。

陈资壁老师说:

给孩子答案,他会停止思考;给孩子问题,他会开始思考。

“为什么要早一点睡觉?”“为什么睡觉眼睛要闭起来?”“为什么要乖乖吃饭?”“为什么不能站在餐桌上?”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很爱发问的阶段,很多爸爸妈妈都被孩子问过这类生活常规上的问题。很多父母被问到不知所措时,经常会回答孩子“你长大以后就知道了”或是“小孩子不要问那么多”。我小时候在乡下成长,长辈甚至于会跟我们说:“小孩子有耳没嘴,不要问那么多。”殊不知,这样的回答,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也阻断了孩子求知的欲望。

如果不知如何回答,那就别回答,你可以问呀!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个沟通的角度,谁说孩子问问题时,父母亲就得回答呢?有时候回答问题不一定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从父母亲身上找答案,以后他遇到问题,就不会自己思考了。

父母的世界有多大,孩子的世界就有多大

曾经有个妈妈跟我说:“我问孩子以后想做什么?她竟然说想开垃圾车。开玩笑,我的孩子怎么可以开垃圾车?所以我就引导她当律师啊老师啊……这样才有出息嘛!老师,如果你的孩子跟你说她想开垃圾车,你会怎么回应她呢?”

上一篇:想一个人去旅行作文下一篇:罗宾斯 管理学 读后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