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三字经教案

2024-05-15

小学国学三字经教案(通用12篇)

篇1:小学国学三字经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三字经第十三页通过讲述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告诉了大家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本课,对学习的态度更加积极。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读国学书p13内容

2、理解p13文章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诵读P13三字经的内容。

2、通过故事深刻体会古人勤奋学习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中体会幸福来之不易,增强学习积极性。

二、设计理念

环环相扣。读文背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以故事创设情境,读文明意,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环节。分层推进,促进知行合一。借助案例,在案例中诠释本文的重点。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

师:孩子们,刚才咱们听了一段好听的歌谣,你们能听出来歌谣念的是什么吗?

生:三字经。

师:是的,是咱们最近每天都在学的《三字经》,那么你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怎么样呢?老师来检测一下,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集体诵读三字经节选)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充满韵味的诵读,又把我们带入了遥远的年代。虽然时间已经久远,但许多做人的道理却是一样的。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这个人是我们国家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就是孔子,孔子在当时很有名望,也有非常多学生,孔子在60多岁的时候周游列国,却在燕国请一名七岁少年做他的老师,这在当时可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但是孔子并不以为耻,反而对他的小老师非常尊重,这说明就算像孔子这样的大教育家,也还是要勤奋学习,就更不用说咱们小朋友啦!还有一名宋朝的大官叫做赵普,他的地位虽然已经很高了,但是在平时闲暇的时候他仍然喜欢坐在桌子边读《论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一段,看一看这两位古代的名人是怎样用功学习的。首先老师先给大家读一次,老师读的时候,你左按书,右指字,看哪个字不认识,听听老师怎么读。

洪亮,读音最标准!(儿歌)师:“左按书,右指字”生:“脚放平,身坐正” 下面老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自己借助拼音来读一读,看看你自己会读了吗?

刚才同学们声音真洪亮!现在老师想找几位同学站起来试着读一读,如果读得声音洪亮并且字音准确,有节奏。你就能成为这堂课的诵读之星,并得到一颗小星星 刚才这几位同学读的各有优点,那么现在咱们全班同学分组读一下这一段,比一比哪一组同学读的最好。分组比赛完了,咱们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看是咱们班的小男子汉更有气魄还是小美女们更胜一筹呢?咱们先男后女,一起读一读。

2、孩子们,古代的时候人们学习的条件非常艰苦,他们没

有书看,所以只能把草编成席子,或者把竹子削成竹片,在上面抄写书的内容。有的人为了看书的时候不打瞌睡,就把头发用一根绳子系起来,吊在房梁上面,或者在自己打瞌睡的时候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来让自己清醒,孩子们,他们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那么,带着对古人的敬佩,咱们一起来听老师为大家读一读,还是一样的要求,在老师读的时候,你用手指着字,看看哪个字音不会读。

洪亮,读音最标准!

赢得诵读之星的机会又来了!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读一读呢? 咱们先女后男,一起读一读。

3、从前有一个小朋友叫做车胤,他家里很穷,因为晚上看

书的时候没有灯,所以他捉了很多萤火虫,放在一个小袋子中,用萤火虫的光亮来照着书上的字看书。还有一个小朋友和车胤是一样的情况,那么他想出来什么好办法在晚上读书呢?我们一起看一个小动画片(放映雪动画片)孩子们,动画片上的的这个小朋友叫做孙康,他利用雪反光来看清书上面的字.古代的这些小朋友,和我们不一样,既要帮家里干活,还要抓紧时间读书,一位小朋友一边砍柴一边读书,另一位小朋友一边放牛一边读书,这些古代的小朋友虽然距离我们今天很遥远,但是他们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钦佩,你们想不想学习他们的精神呢?这一小节跟着老师一起读。

4、孩子们,咱们分小节读完了这一页,学习了古人是怎样

勤奋读书的,现在咱们试着把整页连起来读一读,在读之前老师有个要求,不要拖长声,而且要读得有节奏。(齐读)

下面咱们一起拍手读 全体同学手背后读

四、总结

孩子们,今天咱们通过学习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你觉得你可以怎样像古人学习呢?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学习?老师希望你们以后也向这些古人学习,做一个学习上的有心人,好吗?

篇2:小学国学三字经教案

1、通过学习,使幼儿初步理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含义。

2、培养幼儿大胆、完整讲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一幅、打印好的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故事。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有趣的图画,你们想看吗?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图片。提问:

(1)图片上有谁?这些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

(2)图片上的老爷爷是谁?

(3)这几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

(4)请你猜一猜,孔子和项橐在说什么呢?

2、老师讲故事,故事中的问题让幼儿回答后,再接着讲。

小结:孔子虽然知道很多知识,但他还是很爱学习,还向七岁的项橐请教,真是不简单。我们小朋友更应该认真学习知识,做个有学问的人。

3、结合《三字经》,激发认字兴趣。

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学过的《三字经》里,是哪一段呢?

出示打印好的纸张,一起读。老师可稍作解释。

幼儿拿出自己的纸,边指边读。从“昔仲尼”读到“犹苦卓”。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收集经典故事来讲给大家听。

篇3:小学国学三字经教案

1《武术·新三字经》的提出

1.1武术教育的现状

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提倡和推广下,武术在中小学“各个不同学段都严格地规定着授课的内容、时数,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4]。在学校教育层面上,武术教育还没有真正在学校实现普及……尽管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已列入学校教育当中,但武术教育却没有从根本上在学校扎根”[2]。一份历时2-3年遍及全国的中小学武术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可以说是“一无是处”[5]。中小学武术教育呈现出“表面繁华”遮蔽中的“名存实亡”之景象[6]。由此,我们的武术教育正如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先生所言:“今天,教育面临着一个‘再出发’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追问教育的原点,应该进行教育的启蒙。”[7]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国学意识”,将武术升腾至国学高度,并不是仅仅要武术教育在国学空间里吸吮更多的营养,走进一个完全属于自己文化的、身体的、艺术的空间[8]。

1.2《武术·新三字经》的创编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把体育文化置身于整个大文化的发展环境之中,并以通过继承、创新和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来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黑龙江省体育局创造性的创编了《武术·新三字经》。一个强身健体,振奋精神, 内外兼修;一个传承传统、启迪智慧、以理修德。“修身养性”成为两者结合的切入点,边舞边诵使武术与文化两个层面的精华形成了有机结合,也使教育与体育实现了完美的融合。《武术·新三字经》全文共64句、192字,琅琅上口,韵味十足。随后,创编方以《武术·新三字经》为吟诵核心,编配了铺垫说明文字,并根据青少年的身体特点设计了一套八极拳训练招式,拍摄成图片,与 《武术·新三字经》相匹配,构成一本图文并茂的《武术·新三字经》教程,形成了一套别具一格、德艺体“三位一体”、文武兼修的创新教育模式[9]。

2《武术·新三字经》的发展现状

《武术·新三字经》契合了我国教育长期发展纲要的理念和要求,对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目前,在黑龙江省中小学校的试点教学、推广工作已历时五年。5年来,《武术·新三字经》历经创意、创编、演示而进入推广阶段。 今年,着重在全省部分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了《武术·新三字经》DIY创意活动,激发了广大武术工作者、爱好者的创造力,使《武术·新三字经》的推广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蓬勃开展的局面。目前,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鹤岗、双鸭山、绥芬河等地市的推广工作已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已有几万名学生参加习练。仅哈市武协已设立《武术·新三字经》活动试点52个,近万名青少年儿童参加演练。《武术·新三字经》网页在东北网的平台也已正式发布,推广活动信息将聚焦于此,吸引更多眼球关注国学经典与中华武术凝练结合的成果,标志着该活动的推广将通过信息通道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0]。

3《武术·新三字经》在青少年武术传播中的价值

3.1文体融合并融入青少年的生活

基于把体育融合在大社会环境中,把德育和体育结合起来, 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搭建一个平台这样的理念,《武术·新三字经》是把传统武术和国学经典完美结合的好机会。由高占祥创作的《新三字经》是凝聚我国传统文化精华和新时代和谐主题的佳作,这个佳作由武术做载体,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让青少年在课间练习武术的同时吟诵《新三字经》,让经典慢慢的潜移默化的存在于青少年的头脑中,《武术·新三字经》开辟了运动健身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先河。把文化融入体育,让体育融入了青少年的生活。

3.2立德树人贯穿始终

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这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德育教育的高度重视。立德,《左传》载有“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一个人“没有文化知识,是次品;没有健康的体魄,是废品;没有道德,是危险品”。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人成才的基础,也是衡量人是否成才的标准。“树人”,即出于《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而《武术·新三字经》中所提炼的“真善美,是三金”、“德智体,是三好”、“精气神,是三宝”,“松竹梅,是三友”、 “天地水,是三元”等人生精华正是体现了这种道德需要,而这种道德需要是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3.3德智体美的完美结合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是作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但它们担负着不同的任务,彼此独立,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武术是具备文化、艺术、体育属性的文化体[11],而《武术·新三字经》正是将德智体美有机结合,以武术演练为载体,以国学经典文化为内涵,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以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培养,达到吸引社会眼球的目的,让社会接纳武术、认可武术、喜欢武术,很好地诠释了其价值特点。

3.4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

(1)内容方面的创新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武术·新三字经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灵武飘逸,愉悦身心。它既是一种集德、智、体、美于一体的教育形式,又是一种学习理解新三字经和接受中华传统武术熏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如“做栋梁,为兴邦”体现了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唱和谐,民所望,兴道德,国运昌”;“我学子,重师礼,感师恩,为人梯”;“德为上,智为高,体为本,风华茂”;“我中华,开新纪,倡文明,兴正义”;“和平颂,入太空,和谐曲,咏无终”;“建小康,求繁荣,兴中华,奔大同”体现了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及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等精华内容,又融入了武术的文化思想内涵如注重“天人合一”的观点,倡导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注重“知行合一”思想, 倡导“学以致用”、“直觉体悟”;提倡尚武宗德的观念,重诚诺,守信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在武德内涵深层中还蕴含着爱国情节;倡导遵循奥林匹克精神和现代科学文明,彰显武术的现代体育文明和体育道德;追求文武双全的人格理想,倡导文人以武学为好,武人以儒侠为尊等积极内容。

(2)形式方面的创新

《三字经》内涵深远,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等中国传统文化。而《武术·新三字经》汲取了《新三字经》的精华,在朗朗成诵的同时又伴着武术动作、配合音乐,三者揉为一体。它是中国武术与国学经典两个方面的精华有机的结晶,彰显了国学、国术两个国粹经典磅礴的气势和感染力;是德艺体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一次“创新”,更是对教学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4展望

《武术·新三字经》在青少年武术传播中的价值远非如此。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要继承与发展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重要的是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国学是一个系统框架,国学教育需要我们多维角度发展国学,以中国武术为代表的活态文化在传承国学上更具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12]。希望在实践中借助《武术·新三字经》的推广,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摘要:随着日益高涨的国学热情,《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已悄然走进中小学的课堂,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一大亮点。春晚的舞台上,《少年中国说》《千字文》伴随着传统武术,由孩子们口中铿锵有力地诵出,让我们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文章以《武术·新三字经》在青少年武术传播中的价值为研究对象,充分挖掘《武术·新三字经》中所蕴含的价值,旨在为新三字经的推广搭建一个新平台,同时为探索中华武术传播模式提供理论参考,更重要的是为新世纪国学教育工程贡献绵薄之力。

篇4:小学语文教学“三字经”

关键词:教真语文 教实语文 教活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当下呈百花齐放之势,“板块式”、“朗读式”、“高效式”等教学法层出不穷,各大流派相互斗艳。欣喜之余,掩卷沉思,总觉得有哗众取宠、跟风之嫌。叶圣陶先生说过:何为语文?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以课例为载体,教会学生言语表达,正确使用母语。这应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旨归,即要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活语文,说到底就三个字“真、实、活”。

一.课堂要真

“真”就是朴实无华,不做作。真语文,核心在一个“真”字,提倡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真”在真境与真情。一是“真”在真境。课堂不能失真,尤其是表演课。时下的一些教学观摩活动正趋于商业化操作,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课堂变成舞台,执教者由于在意听课者的反应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恰恰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于是,“课堂教学”演变成“课堂表演”。课堂教学和舞台表演不同:前者追求“真”,后者追求“美”;前者表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后者展示演员排练的结果。教学不是表演,不能变味,更不能异化。课堂上,要关注的始终是学生。老师上课,就是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泛语文”活动以及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等,都或多或少地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二是“真”在真情。语文是一门学科,语文教学更是科学艺术。科学需要严谨和规范,需要按事物发展规律行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科学摒弃虚假,科学需要真情。像贾志敏老师的语文课朴实无华,朴实到只用粉笔和黑板,无华到老师只用嘴的语文课,贾志敏老师的课是真语文课。如教“鞠躬”一词,贾老师带学生练读后,请一生上台演示鞠躬的动作,这名学生刚开始面向全班同学鞠躬,这时贾老师说:“哎,不好随便鞠躬,应该向尊敬的人,向老师、师长鞠躬,向谁鞠躬啊?”随之,贾老师从“鞠躬”出发,向孩子解释了东方和西方在礼仪上的区别。贾老教给孩子的是一个词,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礼仪,更是做人之道。又如贾老师问学生知道哪些赞美教师的话。一个学生说道“刻在木头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未必流芳百世,老师,你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的永存。”听到这样的话从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嘴巴里冒出来,贾老师真诚地请她上台,之后孩子再次清晰地把自己最美好的语言朗诵出来。惊人的一幕发生了,贾老师恭恭敬敬给她鞠了一躬,这不是作秀,不是做作。而是一个人民教师给予孩子最好的礼赞。孩子感动地说:“接受了你的鞠躬,我要像您做一个伟人。”正是这样的真情真诚触动孩子的美好的心灵才会产生如此美好的境界。

二.教师要实

学高为师,语文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的扎实之处在于眼界、表达和涵养三端。首先,语文老师眼界要实在。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目光要准,心地要善,嘴巴要甜。目光准,要看清学生的潜质,发现学生的问题,挖掘文章文章背后的东西。心地善,要爱学生,发自内心的,不是放在嘴上说的。骗孩子、捉弄孩子、忽悠孩子,那不是爱。发自内心的爱是把孩子看作自己的子女,打心底喜欢他(她)。要有批评学生,不能一味地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不是爱。嘴巴甜,会表扬孩子。表扬得他心花怒放,让他欲罢不能,让他有动力,让他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其次,语文教师表达要实用。语文老师要自己会说会读。于永正老师说全国90%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原因就在老师。课文不能像播音员那么读,不能像录音磁带那么读,读好课文至少需要三个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例如读《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个“下雪了”——一觉醒来推开门一看下雪了,我怎么不知道?因此“下雪了”是疑问,虽然后面没有问号。后面“下雪了”是广而告之,希望大家出来看。因此才有了二、三、四句。然后有第二层次“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了。”这是一篇很完整的课文,讲了一个很生动、有趣、逻辑性很强的故事。小孩听你这么点拨,明白了文章需要这么写,他就能提高。最后,语文教师储备要充实。备课要能背课,即先背课文,读熟且背熟。现在我们老师不是研究课文的内在结构、文字使用,而是考虑课件、噱头、包袱、亮点。课堂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现场生成的。“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叶澜)生成不是无中生有,生成也不是反映。生成是一种建构。只有的建构才是生成的,建构是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的本质特征和基本途径。

三.学生要活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活起来、动起来,万物才有生命力。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地方,都是可爱的充满活力的精灵,就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我们要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可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小学语文的课堂也是如此。第一,把课堂还给孩子,给孩子自主表现的空间。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朗读、去组织诗歌比赛、去模拟小老师等,感知语文魅力,积淀语文素养,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第二,把课堂还给孩子,给孩子自主练习的空间。低年级学生虽小,但兴趣广泛,并有一定自主能力,教师应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把课堂还给孩子,给孩子以自信自尊的空间。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谦虚是美德,过分谦虚也会让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就好比精神上得了“软骨病”,要如电影《麻辣男女教师》中教师一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学生自信,就有创新动力。

“拨开云雾见青天,吹尽狂沙始到金”。语文课做到“真、实、活”,这才是真正的语文之道。所以语文教学是知识技能的教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与生命的对话,诚如此,语文教学有“真”的深度、“实”的厚度和“活”的宽度,语文学习的外延自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贾志敏.贾老师教语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于永正.于永正教育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篇5:国学经典三字经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关于国学作文素材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着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

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出自孙武。但后人因《汉书·艺文志》着录《吴孙子兵法》有82篇,图9卷,而多认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汉书·艺文志》着录的《齐孙子》,即《孙膑兵法》久已失佚,后世流传的只有一部《孙子兵法》,而认为13篇出自孙膑之手。不过,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部《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残简,以及记载孙武言行的70余枚竹简后,学者们已多倾向于13篇应出自孙武之手,82篇则是孙武后学所着,是用以补充和解释13篇的。

《孙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题思想,但又构成一完整的思想体系。

《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地”、“将”和“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道”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时节和天命、人事、道义;“地”指土地和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攻守进退的利弊;“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爱抚士卒、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孙子认为,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

篇6:国学经典介绍:《三字经》

在古代童蒙读物中,有这样的说法“三百千千”,即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其中《三字经》是最有代表性的教材之一,相传为宋儒王应麟所作,书中有关元明清部分为后人所加。从南宋起就被广泛用作蒙学教材,直到清末明初。直至今日内容虽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结构并未改变,是一本难得的启蒙读本。

此书共三百八十句,结构严谨,文字简练,三字或三字倍数成句,句句谐韵,琅琅上口,深入浅出,流畅有趣。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涵盖面极广,涉及伦理道德规范、名物常识、经史子集、历史次第等,许多语句,如“养不教,父之过”“勤有功,戏无益”等等成为妇孺皆知、世代传诵、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被誉为“千古一奇书”。特别是其中对历史知识的叙述,尤为精炼,仅用了三百字就概括了从伏羲神农到清统一的五千年中华历史,真乃“袖里通鉴纲目”。

附: 《三字经》节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古代文化知识之 年龄称谓

1.襁褓:“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3.齿龀:又称为龆龀(tíao chèn),指儿童换牙这个年龄。

4.总角、垂髫:指幼年儿童。“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林黛玉进贾府》)

5.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岁,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6.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笄,女子成年之礼。《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7.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8.而立之年:三十岁。《论语》:“三十而立。”

9.不惑之年:四十岁。《论语》:“四十不惑。”

10.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五十知天命。”(《论语》)

11.花甲、平头甲子:六十岁。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自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子或花甲。《唐事纪事》:“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12.耆(qí):六十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日耆。”《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13.古稀:七十岁。“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14.耋(dié):七十至八十岁。《左传・僖公九年》:“以伯摆动耋老,加劳。”

15.耄(mào):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日耄。”

篇7:国学《三字经》读后感

国学《三字经》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通过学习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篇8:小学英语教学“三字经”

【关键词】课堂高效 方法指导 精讲巧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03-01

新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已在悄然地倡导着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听说读写固然重要,但它却不是高效课堂的最高形式,更不是一种不变的格式。英语是一门语言,他讲求的是实践性和应运性,作为农村小学,要使英语教学摆脱旧条,实现课堂高效,进而服务生活,这绝非易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现:

一、排除万难,创造环境,“说”字当先

在农村,说英语的人寥寥无几,即使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几年后对于英语口语也几乎形同陌路。在这种环境中,身负英语语言传授重任的教育工作者,要发扬李阳的“疯狂”精神,敢说敢教,充分利用录音机、对话视频等进行引导。可以要求学生课前说两句英语,课中进行双语教学,用口语、习惯用语、课堂用语等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潜移默化,课后倡导学生听英语儿歌,用当天学的英语的词句给家人说两句话,这样长期要求和坚持,一种说英语的氛围就形成了。习惯成自然,课前学生不在说“起立”了,而说“stand up”,老师不再说“把书翻到第十页”了,而说“open your book,and turn to page ten.”老师让李明回答问题时说“let liming answer my question.”学生之间借东西,也说“can I ues your……?”这样的情境学生当然不会一朝一夕地坚持,而需要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与要求。这便是:播种一种希望,收获一份成功。

二、习惯入手,精讲巧练,“趣”字当头

在农村,英语学习习惯不外乎书写、预习、复习三个习惯,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书写的基本要求是:会按照四线三格规范、正确地书写字母和句子。但实际情况是:字母占格不到位,句子说字母不大写,句子末尾无标点或标点用错等现象比比皆是。预习最简单要求是:根据单词的发音、意义能简单地说懂话语,大概知道句意。但学生的预习往往是畏难情绪十足,一遇到词汇方面的“拦路虎”,他们便会全部抛弃,没有整体把握、揣测就半途而废。说到复习,学生无非会读读单词,写写句子,很少有学生仿照句子造句,也有很少学生在单词的音标上进行钻研,以求掌握拼写规则。鉴于此,教者在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要勤督促、多检查。一是不论写句子、单词、对话、小作文都要在四线三格内书写,并且对句子首字母大写、标点等严格要求。二是预习前要进行方法指导,并且抽查。三是要在课前出示趣味练习巩固复习情况。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在具趣味性的要求下进行精讲巧练。如在教学三(下)第二单元my family时,我搜集了家庭成员的照片,课前引导学生说出“grandfather\grandmother…”等单词,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接着,我和学生一起做了“猜一猜”的游戏:打乱照片次序,走近学生说“Is this your brother\shister…?”学生回答“yes,it is.或No,it isn’t.”猜对者进行奖励。其次,我把照片贴在黑板上,左边为男,右边为女,教授了“man和woman”两个单词,最后自然转入新授课,引导学生用“who’s that man\woaman?”提问,用“He\She is my……”回答,图文结合,既轻松又让学生加深印象。在学生的说练写达到熟悉的程度时,我有设计了游戏“对号入座”:把学生每7人分成一组,每个人都有当“I”的机会,其他扮演“grandfather\grangmother\father\mother\brother\sisiter”6个角色(由老师秘密确定),每逢一个家庭成员,所问的问题不得超于3个,最后必须猜出小组内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身份。学生用“how old are you?”“Are you a man\woman?”“You are father\mother…?等相互提问,既复习了旧知,又熟悉了新知,一幅幅灿烂的笑容洋溢着学习的快乐,让人回味无穷。

三、化难为易,梯度设题,“练”字为重

学生是客观的,后进生、学困生总是让老师头疼。但细细反思,他们的“差”,不就是反应慢、书写乱、跟不上吗?我们只要从零开始,重新认识这些学生,把一些简单问题、简单习题留给他们,他们就会有成功感,信心、努力便会随之而来,然后我们再加把劲,循序渐进给他们补课,岂不是时半功倍?

训练仍是打造农村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一大任务。一些单词、句式如果不天天训练,学生就会时时犯错,但训练的形式是多样的,不一定就是做题、读、背,这样学习的知识只会是一潭死水。我仍然倡导的是活学活用和带有趣味性的精讲巧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和记忆的知识就会似有源之水,活力十足。如学生不会用冠词a\an\the,我说,小学学过的有关冠词就那几个例子,一个东西第一次提到用a或an,第二次提到就用the,这些都是相对的,以元音音标开头的单词前要用冠词an,但这又让人难以理解,干脆你们就记住这些特殊的:an apple,an orange,an egg,a red apple,a unvisity student,一般的便不言而喻了。

总之,教无定法,教亦有法,贵在得法。笔者认为打造农村英语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说”、“趣”、“练”三字经,只要我们把这三个字活用得当,打造农村高效英语课堂就绝非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李兆奇《如何打造农村英语高效课堂》

篇9:三字经国学经典读后感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三字经中的几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接着老师把整个三字经英给全班,让我们抽时间背诵。读着读着我就知道了:它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下面请我采撷三字经里面的几段精彩展示给敬爱的读者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得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经还告诉我们天文地理知识:天、地、人是宇宙间最基本的三种物体;太阳、月亮、星星是宇宙间的三种光源;春夏秋冬是一年四季;东西南北是四个方向;金木水火土是天地五行;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世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稻子、谷子、麦子、高粱、玉米是六谷;马、牛、羊、鸡、狗、猪是六畜……

它列举了许多古人,或头悬梁,锥刺股;或如卞莹,如映雪;或如负薪,如挂角等发奋学习的故事。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讲的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虽然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总之,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深刻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只要我们“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奔向成功的比彼岸!

篇10: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www.t262.com]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2、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三字经》是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三字经》让我们懂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看看你平时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经》中的一样?

二、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三、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篇11:趣味国学《三字经》教学内容

这节国学课的教学内容为我校校本教材《三字经》中关于孝道的内容: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并以此由古及今,学习体会《新三字经》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由国学热身操导入、课间穿插《三字经儿歌》,采用听一听,看一看;读一读,背一背;讲一讲,想一想;唱一唱,乐一乐等环节进行教学,融身体语言,表情动作于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附:教学内容]《新三字经》 小朋友

正年少

尊长辈

懂礼貌 父母教

认真听

做错事

即改正 长辈错

要提醒

态度好

心意诚 家务事

愿承担

洗碗筷

扫庭院 家爱我我爱家

好孩子

人人夸

清晨起 问早安 上学去 说再见 回到家 道声好 要外出 须留言 父母钱 莫乱花 知劳苦 懂节俭 自己事 自己做 让父母 少操心 对父母 有礼貌 不任性 不撒娇 有美食 先父母 从小起 懂反哺 父母病 要关心 服侍好 病减轻

篇12:小学国学三字经教案

xià chuán zǐ,夏传子,tāng

xià,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zhōu

wáng, 周武王,zhōu zhé dōng , 周辙东,shǐ chūn qiū,始春秋,yíng qín shì,嬴秦氏,gāo

xīng, 高祖兴,guāng wǔ

xīng,三字经

jiā tiān xià.sì

bǎi

zǎi,qiān xià

shè.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guó

hào shāng.liù

bǎi

zǎi,zhì

zhòu wáng.shǐ

zhū zhòu.bā bǎi

zǎi,zuì

cháng jiǔ.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wáng gāng zhuì.chěng gān

gē,shàng yóu shuì.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zhōng zhàn guó.wǔ

qiáng,qī xióng chū.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shǐ jiān

bìng.chuán èr

shì,chǔ

hàn zhēng.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hàn

jiàn.zhì

xiào ping,wáng mǎng cuàn.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wéi dōng

hàn.sì

bǎi nián,zhōng yú

xiàn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wèi shǔ

wú,zhēng hàn dǐng.hào

sān guó,qì

liǎng jìn.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sòng qí

jì,liáng chén chéng.wéi nán cháo,dū

jīn

ling.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běi yuán wèi,fēn dōng xī.yǔ wén zhōu,yǔ gāo qí.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dài

zhì

suí,yī

yǔ.bù

zài chuan,shī tǒng xù.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táng gāo

zǔ,qǐ

shī.chú

suí

luàn,chuàng guó

jī.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èr

shí

chuan,sān bǎi

zǎi.liáng miè

zhī,guó

nǎi gǎi.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liáng tang

jìn,jí

hàn zhōu.chēng wǔ

dài,jiē

yǒu yóu.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yán sòng xīng,shòu zhōu shàn.shí

bā chuan,nán běi hùn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liáo

jīn,dì hào fēn

dài miè liáo

sòng yóu cún.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

zhì yuán xīng

jīn xù xiē

yǒu sòng shì

yì tóng miè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 世,一同 灭。

bìng zhōng guó

jiān róng dí

jiǔ

shí

nián,guó

zuò

fèi并 中 国,兼戎 狄。九十年,国祚废。

míngtàizǔ jiǔqīnshī chuán jiànwãn fāng sì sì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

qiān běi jīng,yǒng lè sì

dài chóng zhēn

méi shān shì

迁燕京,永 乐 嗣。迨崇祯,煤山逝。

qīng tài zǔ,yīng jǐng mìng.jìng sì

fāng,kè

ding.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zhì xuān tǒng,nǎi dà tong shí âr shì qīng zuî zhōng

至宣统,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

shǐ

zhě,kǎo shí

lù.tōng gǔ

jīn,ruò

qīn

mù.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kǒu ér

song,xīn

ér

wéi.zhāo yú

sī,xī

sī.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xī zhòng ní,shī xiàng tuó.gǔ

shèng xián,shàng qín xué.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zhào zhōng ling,dú

lùn.bǐ

shì,xué

qiě qín.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biān,xuē zhú

jiǎn.bǐ

shū,qiě zhī miǎn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tóu xuán liáng,zhuī cì

gǔ.bǐ

jiào,zì

qín

kǔ.头悬梁,rú

náng yíng, 如囊萤,rú

xīn,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sū

lǎo quán,苏老泉,bǐ

lǎo,彼既老,ruò liáng hào, 若梁灏,bǐ

chéng, 彼既成,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yìng xuě.jiā

suī

pín,xué

chuò.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guà

jiǎo.shēn suī

láo,yóu kǔ

zhuó.犹苦卓。

èr

shí

qī.shǐ

fèn,dú

shū

jí.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yóu huǐ

chí.ěr

xiǎo shēng,yí

zǎo

sī.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shí

èr.duì

ting,kuí

duō shì

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zhòng chēng

yì.ěr

xiǎo shēng,yí

zhì.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yíng bā

suì,néng yǒng

shī.mì

suì,néng fù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yǐng wù,rén chēng

qí.ěr

yòu xué,dāng xiào zhī.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cài wén jī,蔡文姬,bǐ

zǐ, 彼女子,táng liú

yàn, 唐刘晏,方七岁。

suī

yòu, 彼虽幼,身已仕。

yǒu wéi

zhě 有为者,亦若是。

quǎn shǒu yè, 犬守夜,cán

sī, 蚕吐丝,néng biàn qín.能辩琴。

qiě

cōng mǐn.且聪敏。fāng qī

suì.shēn yǐ

shì.yì

ruò shì

chén.鸡司晨。

fēng niàng mì.蜂酿蜜。xiè

dào yùn,néng yǒng yín.谢道韫,能咏吟。

ěr

nán

zǐ,dāng

jǐng.尔男子,当自警。

shén tong,zuò

zhèng zì.举神童,作正字。

ěr yòu xué miǎn ér zhì

尔幼学,勉而致。

gǒu bù

xué,hé

wéi rén.苟不学,曷为人。

rén

xué,bù

wù.人不学,不如物。

yòu ér xué,zhuàng ér xíng

shàng

zhì jūn ,xià zé mín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yáng míng shēng,xiǎn fù

mǔ.guāng yú

qián,yù

hòu.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rén

zǐ,人遗子,qín yǒu gōng,勤有功,jīn

mǎn yíng.金满赢。xì

yì.戏无益。wǒ

jiào

zǐ,我教子,jiè

zhī

zāi,戒之哉,wéi yī

jīng.唯一经。

miǎn

上一篇:2016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童话作文600字 小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