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3-04-06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摘 要: 国学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对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学生人格等作用突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通过国学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人格品质,还需要继续深入执行,融合国学的经典韵味。

关键词: 国学 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

经典国学诵读表示的是在儿童人生记忆最好的时候,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名著进行阅读、背诵的活动。国学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作用突出。我国从古代蒙学教育开始,对经典诵读就十分重视,如今经典诵读对儿童的语文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没有被学校和家长接受,因此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这是本次探讨的价值所在。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入的国学元素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根基的扶持是看不到发展希望的,民族缺乏自身文化内涵也就不会取得进步,无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国学教育渗透在方方面面,让小学生的个性得以延伸,精神得以升华,促进小学生思政道德与审美素养的提升,帮助小学生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与独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中注入国学元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考虑。

1.1经典诵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进国学经典诵读知识,能够在提高学生国学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人文内涵,同时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入诵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加大学生的新词积累量,增强语感。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13岁之前的记忆是最好的一段时期,依照这个规律特点,小学过程中的语文学习需要将重点集中在记忆和积累上。新课标规定小学学段学生需要背诵至少古诗文160余篇。小学生诵读不但有助于语感的培养,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感知诗文中所要表达的形象与意境,因此在小学生记忆最好的时期进行经典文化的学习,能够达到文化熏陶与智慧锻炼的目的。

1.2故事熏陶

我国民族五千余年的文明传承,留下了大量声情并茂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穿越,表达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集中表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智慧,同时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揭示历史变化方面有”史书”作用。教师可以在每天上课的前几分钟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几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国学故事中的精彩之处,从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为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育良好,教师要为学生讲述一些趣味性强的国学小故事,描述各种国学经典,在轻松快乐的过程中学习,消除因为反复诵读而出现的无聊情绪。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生动的国学典故,对学生开展国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积极的学习态度。

2.国学经典的诵读方式

2.1范读引领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融合,范读引领是一种方式。在诵读文言文的时候,不能用诵读现代文的方式诵读,如果缺乏正确的范读引领,学生就无法准确地掌握诵读节奏,更别说语感的积累沉淀了。例如在诵读《老子》时,其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虽然已经有标点断句,但是小学生诵读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会像读三字经一样三字三字一读。但是这句话中的“非常”和日常生活中的“非常”不一样,正确的读法应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表示的声音延长,“?”表示的是前一个字加重语气,每个分句都是采取的先抑后扬,是一种假设性的预期。范读之后,文言文的内在精髓就出来了,句子大概的意思也更容易明白。

2.2诵读积累

国学学习的一项基本方式便是诵读,诵读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方式,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尤其是文言经典,当中包含的韵味都是靠“读”出来的,教师为学生示范了正确的范读后,可以组织学生对诵读段落所表达的大致意思进行谈论,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反复诵读。学校每周专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程”,每天早晨空出十分钟的早读时间专门进行经典诵读,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诵读时间。诵读活动中可以由教师领读,也可以挑选几位诵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或者专门放名家诵读音频。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诵读的作品有《三字经》、《千字文》等,中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四书》、《五经》、《大学》、《中庸》等。

2.3运用摘录

正所谓“不动笔墨非读书”,国学经典中存在大量传颂千古的名句,例如《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孟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春秋》中的“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等等。在这样的句子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名句内容摘抄在笔记本上,不但作为诵读材料积累,这些句子彰显的道理也能在平常写作和与人交际中使用,帮助学生把一些典籍中学习到的名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3.结语

国学经典属于古代贤哲思想与智慧的集合,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不但能够丰富国学涵养,而且能够提高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诵读有千奇百种的形式,可是学生人格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让国学的种子在每位学生的心中绽开一朵“文明之花”,培养中华民族未来栋梁,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承担的重大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通过国学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人格品质,还需要继续深入执行,融合国学的经典韵味。

第二篇: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总结

涵养学校文化生态 打造国学教育名校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总结纪实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综合个性”, 是一种“教育场”,更是一种孕育着巨大潜能的教育资源,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用国学经典文化涵养学校生态,用国学的精神去熏染人,用国学的氛围去感召人,用国学的魅力去浸润人,用国学的品位去提升人,丰厚人的精神底蕴,滋养人的国学素养。涵养学校文化生态,从打造国学教育名校做起!

——题记

ⅩⅩ街道中心小学始建于1984年,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78人,教职工78人,下辖四处村级联小。一年来,学校秉持“让每个孩子都快乐,让每个孩子都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办适合每个孩子未来成长的教育”为办学目标和愿景,紧紧围绕《ⅩⅩ街道中心小学ⅩⅩ至2017三年发展行动规划》,本着常规工作抓规范,特色工作抓创新的工作思路,以涵养学校文化生态 打造国学教育名校”为抓手,立足学校实际,通过提升育人环境,加强教师培养,积极践行课堂教学改革,特色品牌创建等活动,全面推进了国学教育的实施,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

一、打造书香校园,培育儒雅国学校园文化

ⅩⅩ历史悠久,人文知识积淀丰厚。“龙山遗址今犹在,释佛禅寺钟声扬。ⅩⅩ庄中分金台,犹闻管鲍分金声”,就是对ⅩⅩ历史文化的最好诠释。坐拥历史,心怀激荡,培育当代儒雅内涵,我们责无旁贷。

1、营造书香氛围,打造儒雅文化

我们自2012年起确立了“让书与我们同行”的校训,出台了《ⅩⅩ街道中心小学“打造书香校园、培养儒雅少年”行动方案》,作为学校课题精心组织实施,从环境创设、活动开展到校本课程体系的创建取得了可喜成果。今年下半年我们从做在当下,着眼未来考量,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确立了“为幸福人生做准备”之校训,出台了《ⅩⅩ街道中心小学ⅩⅩ至2017学校三年发展行动规划》。

学校立足“儒”,突出“雅”,从环境建设入手,创设一个无处不“孔”、无“儒”不入的校园氛围。校园布局规范,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清晰合理,井然有序。教学楼前桂香苑布局典雅,小巧精致,金桂、丹桂、雄黄桂、四季桂等各色桂花姿态婀娜,雍容典雅,千姿百态的文化石,或立或卧点缀期中;桂花、槐花香飘十里,松树、香樟树四季常青,朴树、槐树、玉兰树婀娜多姿,柿子树、石榴树、山楂树硕果累累。把餐厅楼、教学楼、办公楼分别命名为

“知味楼”(知五味而睿智)、“书香楼”(知书香而儒雅)、“知行楼”(知践行而聪敏),这些名字的出处都是儒家经典作品。楼房廊道为儒家文化主题,《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作品点缀其间,漫步其中,可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一抬头就可以接触文化,一转身就可以学到知识。每层教学楼两端,设臵精致典雅的读书吧台,取名“励耘书屋”、“书香阁”等,书吧配备了3000余册内容新颖、可读性强的少儿书籍,课下孩子们徜徉其中,随手翻阅,怡然自得,乐在其中……通过这些,引导学生“胸蕴儒雅,心存天下”。

2、诵读千古美文,润育儒雅内涵

今年我们出台了《ⅩⅩ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计划》和《国学经典诵读安排表》,在蓓蕾读书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国学经典教育的实施。从下发读书活动实施计划、印制阅读篇目,到组织开展征文比赛、撰写读书卡片、评选古诗背诵大王、开展写字训练,从每个班级推出课前诵读,到广播站定期播放师生的诵读吟唱,到校报校刊的师生佳作展示以及文学社的文学讲座、阅读欣赏、郊外采风、诗歌创作、我读我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了学生文学素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

为纪念孔子诞辰,9月28日我们隆重举行了“沂蒙开蒙礼”暨纪念“孔子诞辰日”活动,从拜师到诵读《论语》等经典,让学生走近儒家先贤,领略国学魅力。从10月份开始,中午的国学大讲堂和孩子们每天相约,让国学成为孩子成长的营养,更成为他们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读千古美文,做儒雅少年”正成为我校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3、加强习惯养成,培养儒雅气质

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份我们都扎实开展 “学生习惯养成月”活动,除行为习惯养成外,我们重点从学生的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合作、善于交流、认真书写等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了更好地培养一年级刚入学孩子的习惯,我们组织一二年级骨干教师编写了校本课程《入学教育》,并在开学前两天对一年级孩子进行了系统的入学教育。

从2013课改伊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提出“比谁坐姿端正,身体与桌保持一拳”、“比谁握笔姿势正确,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的要求,并制成竖板悬挂于教室的两边,要求教师由此入手,对学生进行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认真书写等良好习惯的培养,并把对学生习惯要求的次数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之一。

其次,对学生实行星级评价。我校不再进行“优秀少先队员”或“三好学生”的评选,而是以全员鼓励为主,对学生实施星级评价。出台了《ⅩⅩ街道中心小学五星少年及阳光少年评比标准》,把星级少年和阳光少年的评价主体放在学生所在班级,学校只是统一组织和协调。从而把过程评选和学期末评选有效结合,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幸福人生做准备。

再次,我校还重点进行了规范书写习惯的培养。出台了规范学生书写的实施意见,强调要

抓好四个规范(规范学生用笔、规范学生作业、规范单元作业、规范质量检测),将书写质量纳入教师常规评估,将卷面分纳入学生质量检测评估。通过评估、比赛等措施,促使教师重视和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丰富活动开展,展示儒雅风范

在开展系列读诗颂典活动的同时,我们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建了古琴、口风琴、葫芦丝、绘画、书法、乒乓球、足球等20多个学生社团,利用周

二、周四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年来我们开展了陶笛达人擂台赛、 “书香六一”活动展示、秋季运动会、全体跳绳达标竞赛、校操比赛、科学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比赛、电脑作品制作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长了他们的才干,增强了学生体质。在年初区教体局举办的“陶笛达人擂台赛”活动中我校选送的两个节目分获一二等奖,在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小学作文比赛中,我校12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在市电教馆举办的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比赛中我校三位同学获二等奖,在河东区教育体育局与区科协联合举办的中小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小绘画比赛中我校12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

“树儒雅之风,养浩然之气,做博学之人,成有用之才”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打造教师研训共同体,孕育教师国学内涵发展文化

高素质的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活水之源。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教师流动性强,造成我校缺少名教师的引领,制约了学校更深层次的发展。为此我们一直把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作为长期追求的目标。

1.双十佳教师评选,培育师德内涵

我们从2008年开始连续组织了七届“感动校园教师””评选活动,从师德师风、业务能力两个方面培育自己的典型,优先为他们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作为学校树正气、树名师的特色活动,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大反响。为了深化课改,表彰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先进,自2013年课改开始,我们连续两年举办了优秀课改教师和优秀课改组的评选。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既锻炼提升了名师素质,又较好的实现了名师辐射带头作用。

2打造研训共同体,实现自我素质提升

在平时教研活动中,我们以备课组为评价单位,在赛课活动中开展了备课组同课异构活动、同课抽上活动、异课各上活动等,从理论引向实践,既发挥共同体(备课组)的教研功能,让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使合作教研效益达到最优化。今年下半年,为顺应“语文主题学习”与

“国学经典”发展的需要,在自我申报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语文“主题式.经典诵读”研究共同体,鼓励教师冒尖发展,拉动“语文主题学习”研究向纵深发展,形成自我特色。他们从古诗词、对联、童诗童谣、诗配画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制定了详实的发展规划,在赛课活动中,逐步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如赵艳老师执教的《对联》,就试图从对联的发展、内容、形式等方面解读对联,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写作技巧,积累对联,并试着写作对联。“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3、鼓励外出学习,开阔教师视野

实践中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学习。本,我校共派出约二百人次到河南林州、曲阜、潍坊、德州、济南等地学习。特别是结合“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改革与国学教育的开展,我们选派骨干语文教师参加了在潍坊举办的全国“语文主题学习”教学研讨会,在河南林州举办“语文主题学习”河东区教干培训班等,王守品校长、教研室教导处人员及部分语文骨干教师参加了在泗水尼山圣源书院举办的国学教育第十四期和十五期的培训,提升了教干教师国学素养,开阔了国学教育开展的视野。“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以后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之后各自有两个思想。”学习归来后我们以还原课、汇报会的形式展示了学习内容,分享了学习成果。通过外出学习,教干教师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教学业务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理清了发展思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打造高效课堂,培育课堂改革文化

我校自2013年3月开始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历时三年。从最初的语文数学践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改思想,到今年的语文践行“语文主题学习”教改思想,数学教师熟练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英语艺体教师熟练掌握“本色课堂”教学策略并有所创新。从中小本部的改革也逐渐扩散到了学区小学。三年来我们赛课研讨900余节,听评课11000多节次,教师授课水平正逐步提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正逐步养成,课堂教学效率正稳步提高。

课改从转变观念开始。“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是一盘菜;从内部打破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观念指导行动,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课改初期我们就提出:“课堂改革我们绝不搞花架子,我们必须从解决课堂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落脚点在课堂的简约高效,在于学生素质提升。我们要求老师真正从“教”为中心,走向“学”为中心,在脑海里真正来一场转变教学观念的革命,彻底的、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的树立起新的“生本教学”教学观;真正的树立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观。且真正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服务。

深入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国学经典教育与“曾曦作文”教学研究,提高学生语

文综合素养。学生阅读的数量与品质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解决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有效方法与思想。从4月份开始,我们就谋划制定了《ⅩⅩ街道中心小学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施方案》,成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改革领导小组,先从研讨会的角度,试上“语文主题学习”的相关课型,学习课改思想;组织了各年级语文骨干教师集体备课,向全街道教师下发了第五单元至第八单元“语文主题学习”集体备课稿,让老师试上;申报教育部“语文主题学习”立项课题,从课题研究高度开展“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研究 。9月份我们修订出台了《课改指导意见ⅩⅩ下半年》,把“语文主题学习”课改实验放到赛课中加以锤炼与提升;在区、街道语文骨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凝结所有老师智慧的集体备课教案,10月份我们印发给了每位语文老师;在自我申报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语文“主题式.经典诵读”研究共同体,鼓励教师冒尖发展,拉动“语文主题学习”研究向纵深发展,形成自我特色。

国学经典是孩子语文素养形成的源泉,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渐成素养。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落实《ⅩⅩ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计划》,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稳步推进。语文课的经典味不能少,我们落实了课前三分钟诵读经典活动,让经典与孩子课课相伴;经典诵读课程不能少,在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开发校本课程,《童诗童谣》、《古典诗词》、《对联》等正渐趋成型,让经典诵读课程化;经典诵读时间不能少,在落实地方国学课程开课的同时,我们让语文老师从阅读课中挤出一课时,定时开展国学教育,并认真落实晨读暮醒制度

“曾曦作文”教学研究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是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有效补充与提升。我们首先积极选派教干教师参与区“曾曦作文”教学研讨会,学习曾曦作文教学思想与流程,组织学生订阅相关刊物;其次召开“曾曦作文”研讨交流会,交流学习心得,畅谈实践感悟;再次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从实践的角度,剖析课堂教学得失,引领全校“曾曦作文”教学的开展。

课堂评价有效益。推行课改我们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估入手,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我们积极倡导教师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要求简约实在,以小组星级评价为依托,提升小组内部竞争活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现在,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也被评为临沂市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学校、临沂市蓓蕾读书工程先进学校、河东区综合管理先进单位、河东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

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距领导要求和教师的期望仍存在差距,我们将在反思中求改进,在改进中求突破,在突破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特色,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努力使我校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小学国学教育工作计划

单台小学国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和科技局、中心校办公室开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实际,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师资建设为抓手,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二、活动目的

1、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2、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3、让学生知道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三、内容安排 1.诵读内容安排:

由于才起步,我校诵读内容主要侧重《弟子规》、《三字经》等。 2.礼仪教育内容安排: ①教育学生学会尊重。

②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礼仪”用语。 ③培养学生符合规范的礼仪举止。

四、诵读时间安排

1、经典诵读,贵在持之以恒。在诵读的时间上,必须作为一项制度坚持,做到每天诵读,让学生形成天天诵读习惯。具体时间安排:每天安排20分钟诵读,上、下午课前各10分钟。

2、利用大课间操时间安排一定(主要是中低年级)的学生齐声背诵背诵古诗词;今后还将把经典诵读纳入校本课程中,在中高段中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学习。

五、诵读方法

根据学生、班级、学校等实际情况,可灵活选择

1、老师领读;

2、学生代表领读;

3、跟磁带读;

4、齐读

六、组织形式

1、活动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2、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3、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护公物、珍惜粮食,养成问好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4、开展“孝亲敬老”、“感恩”等主题班会。

5、各班开展国学知识竞赛或讲国学经典故事比赛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深层认识。

6、活动成果展示,催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良性循环。

7、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5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8、在期末,由各班推选2名学生参加学校“十大小孝星” 的评选活动,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家访,评选出来的“十大小孝星”进行表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七、记录与资料整理

1、每天由专门的教师检查记录各班诵读情况;

2、每月学校分析和小结一次诵读情况;

3、每学期将全校诵读情况写出分析总结报告。

八、校园环境的营造

1、在学校中心位置布置高质量的国学经典教育宣传栏。

2、在教室、走廊、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张挂一些经典名画、字画、经典格言。

3、在大课间操时,播放国学经典朗诵片段;平时课间播放传统音乐。

4、进行经典诵读,利用大课间操时间安排一定的学生在学校广播站背诵古诗词。

5、班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出好相应的黑板报,让每个学生能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九、成果汇报展示

根据诵读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各种成果展示活动,以调动师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同时检验经典诵读成果,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1、在班级或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表演赛。

2、开展“孝亲敬老”、“感恩”等主题队会。

3、各班开展国学知识竞赛或讲国学经典故事比赛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深层认识。

4、在期末,由各班推选2名学生参加学校“十大小孝星” 的评选活动,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家访,评选出来的“十大小孝星”进行表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5、学校于每年

四、五月和

十、十一月组织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的读书月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

6、各班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出好相应的黑板报,让每个学生能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总之,我校将国学融入到文化课教学之中,融入到班级管理、班风学风建设之中,融入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中。把国学与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有利地结合起来,把课外的教育资源利用起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第四篇:国学教学总结

盖石学校刘洋两年间,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肩上担子的重大。"做老师难,做个好老师更加难!"既然选择了这个神圣的职业,就不能误人子弟,就得呕心沥血啊!回顾两年教学生活,收获颇多,尤其在国学教育上,下面我有几点体会想和大家分享。

一,让学生认识国学,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认识是"之乎者也"之类,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学,感受到国学的魅力。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我们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们有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有百科书之称的《三字经》,有为人处事的蒙学经典《弟子规》。我们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有"以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们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工艺文艺,有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数不胜数.

二,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国学课

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备好课,上好课。上国学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国学。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研究透彻,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上课时要满怀激情,创设情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国学的美,让他们感觉到,上国学课就是一种享受。三,学以致用,落实生活

课上成功了,学生也听懂了,行了吗?还不行!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了这些传统文化,学了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就得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人生,要不学了也是白学,也是空喊口号,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渗透其他学科

要教好,学好国学,单单学那一门课还是不够的。因为一个星期也不过三两节课,相对来说太少了,这就需要我们把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比如说,语文课,可以多增加一些国学的,德育的知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作文课的设计也可以结合国学的思想,让他们了解儒,佛,道,法的思想。如:儒家之精髓在于"仁",佛的核心在于向善,道家讲的是自然大同,法家重在强调社会的有规有序。经常有机的把这些知

识融于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谈吐,言行举止有很大的改善。他们的改变充分体现在他们的作文和日记里。如:八年级唐赵荣同学学《老子》后,在日记里写道:"人真的很懦弱无能!可我们知道,人本不懦弱,人之所以懦弱,是因为无穷的欲望毁灭了人性,如果人们会放弃欲望,像老子说的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样真正做自己,也就社会安定,和谐太平了。放弃一切欲望,保护一切生态平衡,节约一切能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不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吗?生活在这样的桃花源里,人还会懦弱无能吗?"这样设计教学,学生学了可以用,可以体现在他们的作文和日记里。学了之后,马上用,那种感觉是非常快乐的,学生逐渐的也会喜欢上这样的学习。

五,课堂的多样化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要教育学生孝顺父母,知恩图报。可以以音乐课的方式教育。"小羊跪哺,乌鸦反哺…"的《跪羊图》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会了怎么孝顺父母,知恩图报。教育学生如何理解传统节日,如何过传统节日,老师可以先介绍关于某一个节日的知识和风俗习惯,学习一些相关的诗文,然后让学生写一篇日记或作文,或介绍自己是如何过传统节日的。如:端午节祭祀屈原活动,可以带学生去参加,让他们回到"古代",亲身体验整个祭祀的过程,这样的节日,他们将终身难忘,也能写出自己真正的心得体会。

这就是我的一些教学心得,希望大家能多多批评指点!

第五篇:国学教育教学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国寺营学校国学教育总结材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伴随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整个教室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气息,这就是国寺营学校开设的国学课堂。从2014年开始,就将国学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范畴,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资源,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熏陶学生品性,规范学生行为。

一是利用课余时间,分层次、等级的背诵古诗文,如《唐诗三百首》、《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根据年级的升高,阅读等级难度相应提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之初,性本善”,这些朗朗入口的古文,我校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就已经开始了。活动中,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经典古诗词,陶冶了文学情操,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些老师不禁有感而发:原来诵读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学校应该多搞这样的活动,丰富孩子的成长体验,让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现在我校大部分学生能背诵几十首唐诗。

二是充分利用语文阅读课开展“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活动,如“品三国”“诗话人生”、“我眼中的„„”、“经典诗词同分享”等活动,在活动中,各班的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百读不厌。对于国学课程的实施,我们并不是单一的读、背、诵。比如在中华经诗美文,要求学生掌握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时候,我校各班级采用了故事会的形式,这样的组织形式学生喜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家更加兴趣盎然。对于古诗的诵读,或者是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汇报诵读、展示诵读、个人诵读、合作诵读、表扬诵读。并且给学生补充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诵读积累。

三、自主开发《国学》作为校本课程,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办,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我校开展《国学》课是基于“中小学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语文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这个理念。

四、创设良好氛围,创设诵读环境。为了营造具有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环境,我校利用教学长廊布置了“文化长廊”、张贴“国学”教育的贴画,橱窗展板上悬挂典雅的古诗,古诗配画,意境优美,各班教室开设了“文学角”,让学生从“国学”的精髓中,从传统的礼仪中吸取有益的知识和营养。

五、创设有利时机,营造浓浓书香。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充分利用好早自习晨读10分钟,学校规定每个班级组织学生这个时间诵读古诗文,这个时候琅琅的诵读声是早晨最美妙的声音,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诵读习惯。

六、美文诵读,提倡和家长共同学习。

1、在进行学生经典文化诵读的同时,带动家长及其他方面一起上网查阅资料,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共同欣赏经典美文,体会国学的博大精深。

2、 分内容学习,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网上交流,信息的查询,朗读的方法,图片的演示,更加深入的、直接的、了解经典美文的内容。

3、交流心得,熏陶情感。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与家长一起记录对自己有启发的经典名言名句,或者记载下自己的感想心得,并利用校园网进行网上交流,在有感有思中提升国学的素养。

上一篇:小学禁毒教育班会教案下一篇:小学疾病防控工作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