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的幸福观点

2024-04-29

杨朱的幸福观点(共6篇)

篇1:杨朱的幸福观点

杨朱歌,杨朱歌先秦无名,杨朱歌的意思,杨朱歌赏析 -诗词大全

杨朱歌

作者:先秦无名朝代:先秦体裁:乐府 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匪佑自天。弗孽由人。

我乎汝乎。其弗知呼。

医乎巫乎。其知之乎。

篇2:杨朱的幸福观点

朱蒙(东明圣太王)(公元前59年-公元前),姓高,讳朱蒙,亦作邹牟、众解、中牟、仲牟、或都慕。他是传说中高句丽的开国国君。约公元前37年,在沸流水(今富河)畔之纥升骨城(今桓仁县五女山城)建高句丽国。

朱(?—195年),字公伟,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末年和皇甫嵩齐名的名将。朱少孤,其母亲曾以贩缯为业,朱因孝养母亲而远近闻名,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后太守徐举隽孝廉,再迁除兰陵令,政有异能,为东海相所表,曾任刺史、谏议大夫等职。

朱士行(203—282),三国时高僧,法号八戒,祖居颍川(今禹州市)。魏齐王曹芳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我国历史上汉家沙门第一人。

朱序(?-393年),字次伦,义阳(今河南信阳市)平氏人,东晋重要将领,参加过多场战事并屡建功勋,虽然曾被俘并仕于前秦,但在淝水之战时却协助东晋战胜前秦,及后亦继续在前线为东晋抵抗北方外族政权的侵袭。

朱敬则(635~709)唐朝大臣、史学家。字少连,河南永城人,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生。他好学,重节义,爱助人。唐高宗时任右补厥。武后称制,广开密告之门,罗织诬陷,诛杀大臣。敬则进谏,武后采纳他的推荐,并提升他为正谏大夫兼修国史。

朱世杰(1249年-13),字汉卿,号松庭,汉族,燕山(今北京)人氏,元代数学家、教育家,毕生从事数学教育。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之瑜(1600~1682)明清之际的学者和教育家。字楚屿,又作鲁屿,号舜水,汉族,浙江余姚人,明末贡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二次奉诏特征,未就,人称征君。清兵入关后,流亡在外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南明亡后,东渡定居日本,在长崎、江户(今东京)授徒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物华(1903-0311),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电子学科与水声学科奠基人之一。一生重视基础理论教学,重视实验研究,在人才培养和教材编著上,以及某些前沿课题的研究探索上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朱既明,病毒学家,预防医学家,生物制品专家。研究流感病毒近40年,首次提出病毒的结构图像,对流感病毒的理论和应用均有发现和发明;他成功地研制出高度减毒麻疹活疫苗;推动中国病毒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在中国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

阅读精选(3):

姓朱的女明星:

朱茵

朱茵,1971年10月25日出生于香港,中国影视女演员、歌手,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戏剧系。

1991年参演首部电影《逃学威龙2》。1993年获得壹电视十大最受欢迎电视艺人奖,出演首部电视剧《都市的`童话》。1994年在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饰演黄蓉一角。1995年主演电影代表作《大话西游》。推出首张国语唱片《地震》,主演电视剧《廉政行动组》。凭借《生命楂fit人》获得第3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出演电视剧《萧十一郎》,扮演沈璧君一角。参演电视剧《大唐双龙传之长生诀》。

朱哲琴

朱哲琴,祖籍湖南长沙,生于广州,在家里排行老三。是中国新音乐代表人物,第一位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国乐坛奇才。曾在北京、成都、上海学习音乐和声乐。早期以《一个真实的故事》获得“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亚军(1990)。

朱珠

朱珠,出生于中国北京,籍贯浙江临海,演员、歌手、主持人,现任MTV学英语主持人。特有东方美的脸孔,兼具西方开放明朗的性格魅力;在极具国际化形象气质的外表下,是聪明又不失勤奋的学习态度,能歌善舞的多方才能,以及扎实的英文功底,都使朱珠在纽约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5月15日媒体报道尤文图斯老板拉波-埃尔坎携手朱珠亮相尤文图斯加冕意甲冠军的比赛。美国著名电影评论网站TCcandler公布了“20全球100张最美面孔”榜单,尤文老板女友朱珠力压周迅大S排行30名。年末,美国著名电影评论网站TCCandler公布了“20全球100张最美面孔”,前尤文老板娘朱珠排在了第30位,也成为中国女星第一名。

朱裕琳

朱裕琳(CarolineChu)、河南人、10月26日出生,环球比基尼小姐大赛全国第五名,职业:模特。朱裕琳拥有五尺九寸身高,集胸大、腰细及腿长三大优点,难怪穿上比基尼泳衣後仍自信心爆棚,在镜头前狂抛33D巨咪,摆出S形诱人Pose,连不用埋位都着住泳衣走来走去,她笑着解释:“做Model是这样的,不能够太扭拧,以前在上海走行过LVshow,所有女仔都在後台火速换衣。

其它姓朱的女明星:

朱宝意、朱芷玄、李朱娜、朱媛媛、朱芷莹、朱蕊仪、朱玲玲、朱咪咪、朱虹、朱琳、朱慧琳、朱丽倩等等。

阅读精选(4):

姓朱的男明星:

朱梓骁

朱梓骁,1986年8月13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内地男演员,主持人。,出演电视剧《一齐来看流星雨》和《一齐又看流星雨》饰上官瑞谦一角崭露头角。年出演都市感情剧《童话二分之一》《无懈可击之蓝色梦想》,年参与拍摄军旅题材电视剧《火线英雄》、古装剧《吉祥天宝》《神雕侠侣》以及2013年上映电影《宫锁沉香》

朱时茂

朱时茂,著名影视小品演员。1954年出生于山东烟台,197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福州军区话剧团演员,197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水华选中朱时茂饰演影片《西沙儿女》中的傅海龙,虽说这部电影因故“流产”,但朱时茂从此步入影坛,于1983年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其它姓朱的男明星;

篇3:杨朱的“一毛”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个人:他生前声名远播,弟子遍布天下,死后却突然变得无声无息,既没有弟子替他整理著述,也没有人继承他的衣钵,甚至连生平、籍贯都渺不可考,后人只在批判他的文章里知道他叫杨朱,是当时一个影响巨大的思想家。大到什么程度呢?他的论敌孟子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意为当时天下的学子分为两派,不跟杨朱学,就跟墨翟学。但就像孟子其他激情有余,论理不足的文章一样,接下来他骂杨朱是“禽兽”,理由是“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人们因此造了一个词叫“一毛不拔”,来形容他的贪鄙、吝啬。但为什么人家不愿意拔自己的“一毛”就成“禽兽”了呢?如果真的是“禽兽”,你又怎么解释“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呢?

其实,这不是杨朱的原话,在《列子•杨朱篇》里,他是这样对弟子说的:“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也就是在“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的后面,还有一个“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即把整个天下拿来奉养我一人,我也不干。从个人的权利边界出发,他认为“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物非我有也,既有不得不去之”,可见杨朱并非“一毛不拔”的吝啬鬼,而是懂得哪些是我应该有的,哪些是不该有的;是我的你不要夺走,不是我的,你给我我也不要。他的理想是:人人都不要损一毫,人人都不要利天下,尤其是不要以“利天下”的名义损别人的“一毫”,天下就大治了。请问,这是一个自私的人能达到的境界吗?

现在抛开孟子的断章取义不说,单就他有意摘出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一句看,也大可商榷。

首先是,由谁来拔?我想一般人包括杨朱,都不是真的不愿意拔出自己的一毛来救全世界,而是觉得以此微弱之力来救世界这事不靠谱。《列子•杨朱篇》有这样一段他与弟子禽骨釐的对话:“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就是说,在弟子反复追问的情况下,他也只是“没吭声”,而不是像孟子编造的“不为也”。如果他真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话,又怎会开馆授徒、教书育人而桃李满天下呢?

我想,对杨朱来说,问题的关键是毛由谁来拔,拔了以后是不是真的能利天下?因为就“拔毛”而言,我拔和别人拔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的意志是由自己发出,自己判断并自己负责的;后者的意志是由外力强加的,虽然拔毛的手是我的,但动作是由别人的意志支配的,因而对拔了以后能否利天下我完全不能负责,更谈不上享有。既如此,我为什么要拔?

其次是,拔多少?一般人觉得杨朱自私,是因为他所受的损失极小,仅仅是“一毛”,而受益的范围却很大,是整个天下。岂不知这“一毛”他有权决定拔与不拔。也就是说,杨朱争的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项权利,是对自己的身体及其附属部件的支配权——从最本质的意义上看,人的各项权利都是对自己身体支配权的延续。吃饭和说话的权利可以看作是人对自己嘴巴的支配权,恋爱和婚姻的权利可以看作是人对自己生殖器的支配权,工作和迁徙的权利可以看作是人对自己手脚的支配权,学术和信仰的权利可以看作是人对自己头脑和心灵的支配权。因而身体是一个人最初也是最后的财产,那怕微小若“一毛”,也关系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和尊严,岂可随便让与?

对此,《列子•杨朱篇》这样记载了两个弟子的辩论:禽子在反复追问老师是否愿意去一毛而济一世,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后,找到他的同学孟孙阳发生了如下对话。孟孙阳先是问禽子:假如有人触犯一下你的皮肤,你就能得到万两黄金,你干还是不干?禽子不加思索地回答:干。孟又继续问:假若砍断你身体中的一节,你就能得到一个国家,你干还是不干?禽子就有些犹豫了。孟孙阳接着给他讲道理:一根毫毛和皮肤相比非常微小,皮肤和身体的一节相比又显得微小,这是再清楚不过的。然而,皮肤是由一根一根的毫毛积聚起来的,一节一节的身体是由一块一块的皮肤积聚起来的。就是说,这一根毫毛原本就是全身万分中的一分,你怎能轻视它?从这段对话看,孟孙阳显然比同学禽子更能理解老师的学问。

书读至此,拊掌叹息。要不是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我怎敢相信,这是千百年前的中国人说的?在春秋战国那个文明的破晓时分,一个普通学生就能对个人的权利认识得如此清楚,真叫今人惭愧。在孟孙阳看来,个人的权利被侵犯是遵循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及强的顺序的,弱到一开始你甚至并不觉得,但你的整个生命就可能在这不知不觉中丧失。因为在这个侵犯的过程中,侵犯者侵犯的不只是你的财产,还有你财产的所有权。如果财产的所有权被侵犯,那么财产的名称、大小、主人的身份都不要紧,要紧的是你有没有抵抗。如果侵犯者从一开始就遇到了抵抗,那么他的侵犯就会终止在“一毛”上;如果没有遇到抵抗,那么侵犯就会因默许而变得一帆风顺,顺延下来当然是:一毛——肌肤——四肢——整个生命。今天是“一毛”,明天就是“九牛”;今天是街边小贩,明天就可能是大人物。也就是说,这句话中的“一毛”仅仅是个象征,象征私有财产的神圣性——即使小到“一毛”,也凛然不可侵犯。

除了“一毛”微不足道,一般人觉得杨朱可恶,还有一个深层原因,认为“一毛”能“利天下”。但实际上“一毛”不可能“利天下”,只可能利了拔毛的人。

让我们想象一下:那时的伟大领袖周天子,早上起来宝座发热,想起他脚下的土地和受难的人民,寝食难安,茶饭不思,说他要“利天下”。具体内容是,要求天下每人拔一根毛,并为这项大型公益活动拟定了宣传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根毛,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假如每人都拔下了一根毛,那么共有多少呢?按当时天下“七国”计,每国三百万人,共两千多万,每人一根,就是两千多万根。怎么个“利”法呢?周天子把收上来的毛又一根不拉地发给了天下人。天下人虽然每人都得到了一根毛,但都很有意见,说:“我们人人都献出一根毛,是利天下的,不是利自己的。你现在把我们拔下的毛又还给我们,是什么意思呢?两件事情加起来不是等于什么也没做吗?”周天子听了很懊悔,说我原本是想给你们谋福利的,没想到你们不满意。好,现在我改变政策,将收上来的毛织成人毛衫给你们穿,看你们还说什么。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成了决定因素。各国诸侯、郡县官吏都纷纷转变观念,将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造成“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就是将原来简单的拔毛、发毛活动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的纺织加工企业。没想到毛衣刚织好,问题又发生了。原来的毛发人人有份,现在用它来织人毛衫只织出一件,你说给谁穿呢?当然是周天子。七国诸侯一看人毛衫是好的,就强烈要求周天子再次开展此项活动,只是这次要求天下人不是拔一毛,而是拔七毛。依此类推,各国郡守也要求开展此项活动,只是要求拔七十毛、七百毛;各级县吏也一样,要求拔七千毛、七万毛……到最后,老百姓身上的毛都拔光了还不够,只好拿皮肤顶替;皮肤剥光了还不够,只好拿四肢顶替;四肢卸完了还不够,只好拿命顶替;命丧完了还不够,只好拿儿女顶替……

更可怕的是,“一毛”在这里仅仅是个象征,如果老百姓遇到个有雄才大略的“天子”,将“利天下”的材料由“一毛”换成货币,换成粮食,换成鲜血和生命;天子以及各级官吏也不仅仅为穿人毛衫,而是要买军火,造大炮,如之奈何?到那时,你说我虽同意“利天下”,但我并不同意你这个“利”法?晚了!因为“利天下”这时已成为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下,目的可以证明手段正确。不管是谁,只要抓住这面旗帜,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干的。

杨朱的理想,正是在这个背景上显示出它的卓越。人人不损一毫,就是人人都不要做侵犯他人的事;人人不利天下,就是人人都不要拉大旗作虎皮。只要严守群己界限,身非我,不害;物非我,不有,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够了。不要整天想着治国平天下,更不要一想起全世界还有3/4的人没有解放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天下事坏就坏在:人人争着利天下,反而害了天下,利了天下的君主。诚如黄宗羲所言:“使天下之人不得自私,不得自利,而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这样的学说,它不失传谁失传?这样的思想家,他不失踪谁失踪?人人不利天下,难道你让各国诸侯今后征税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官”吗?还是圣人了不起,孟子在大骂杨朱“禽兽”时,一语道破杨朱学说的核心——“无君”。

至此,我才相信杨子“见歧道而哭”是真的。一门“无君”的学问,诞生在一方“忠君”的土地上;一个发现个人,痛惜生命的先知,眼看着他的种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焉能不哭?

(作者系文化学者、作家)

篇4:朱姓的来源,姓朱的名人

朱姓起源主要有五大支系:朱襄氏之裔、曹姓、狸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朱襄氏。朱襄氏族是以蜘蛛为图腾,亦有认为是以赤心木(一种树心为红色的树)为图腾,活动于河南淮阳一带的部落,其后有朱姓,有5 000多年的历史。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舜臣朱虎。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名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

第二支出自曹姓。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之后,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的第五子安,曹姓。曹部落以枣为图腾,始居于陕西周至,后东迁河南灵宝东的曹阳,舜、夏至商初,曹人一直居于曹阳。商朝初再东迁河南滑县东的漕邑,殷商初,曹人被迫东迁于山东定陶。曹部落中有一支朱氏族,居住在曹阳之西南的朱阳,朱人随曹人而迁移,商朝时迁移到河南淮阳原朱襄氏居住过的地方,春秋时为陈国的株邑。西周初,周武王封女婿妫满于陈,夺株邑并入陈国,并封曹姓朱人的后裔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建立邾国,为鲁国附庸。公元前6迁到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一部分邾人南迁朱方,今江苏丹徒东南。战国中叶,楚宜王灭邾国,并迁邾人于楚的邾地,今湖北黄冈西北。邾人遂以邾为氏,继而去邑为朱姓。曹姓朱氏是朱姓中最主要的成分。在先秦时期,曹姓朱氏一直活动于豫鲁苏鄂地区,曹姓朱氏的历史也有2 4。汉朝时沛国(今江苏徐州)成为朱姓最重要的繁衍中心和发祥地。

第三支系出自狸姓。帝尧之子丹朱之后,以名为氏。因丹朱封在丹水流域,在今河南淅水地区,古号丹朱。舜封丹朱为房邑侯,故称房侯,别为狸姓。丹朱部落被舜打败后,族人四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等地,其中一支以丹朱的名为氏。隋唐时期,其后代在沛国相县发展为望族。狸姓朱氏的历史也有4000年之久。

第四支源自子姓。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战国后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居于江苏砀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后代以先祖名为姓。秦汉之际徙于河南南阳,东汉时已发展成朱姓大族,直到唐宋时期,南阳朱姓仍是朱姓中的著名望族。子姓朱氏的历史有2 300年。

第五支系外族和其他姓氏的改姓。从三国以来,重要的由其他姓氏改姓朱的有施、康、李、范、舒、邱、胡等姓,尤其明朝帝王的赐国姓朱,其人数之多、数目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魏晋隋唐时,北方战乱和民众大迁移,中原百姓中融入了大量外族的血液,朱姓中也流入外族人的基因,

最主要的有:西汉的南越族的朱氏,北魏时鲜卑族慕容部的可朱浑氏族,宋朝金国的`女真人兀颜氏族,清朝满洲八旗的乌苏氏、朱佳氏、珠锡哩氏等氏族的集体改姓朱。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最终同化为汉族。

我国朱姓产生过许多世家大族,出现过无数名人。先秦以来,朱姓称帝者25人,先后建立了高句丽、后梁、明等政权。杰出的人物有:西汉大臣朱买臣、高句丽国君朱蒙,东汉大将朱y,三国时魏国名僧朱士行,东晋名将朱序,南朝梁国大将朱异,唐朝宰相朱敬则、名将朱环、割地称秦的朱a、割地称冀王的朱滔,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宋朝医学家朱肱、词人朱敦儒、诗人朱弁,南宋理学家兼教育家朱熹、学者朱震,元朝医学家朱丹溪、数学家朱世杰、地理学家朱思本、画家朱德润、戏曲作家朱凯,元明之际学士朱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剧作家朱权、朱有炖、历史学家朱载郑明清之际学者朱之瑜,清朝书画家朱耷、文学家朱彝尊、文字训诂学家朱骏声,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地质学家兼古生物学家朱森,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朱德、物理学家朱经武、美学家朱光潜、语言学家朱德熙、民族乐器演奏家朱英、化学下程学家朱亚杰、电子学家朱物华、生理学家朱壬葆、实验生物学家朱洗、鱼类学家朱元鼎、病毒学家朱既明、理论物理学家朱洪元、土壤化学家朱祖祥。

竹姓氏由来竹姓与竺姓同源。相传商汤时,禹封炎帝的后代墨台氏在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县南),孤竹国国君的二子伯夷、叔齐。他们因都想让位于兄弟而出外流浪,后侍于周文王,但却阻拦周朝伐商,后因耻于食乱臣之粮,饿死终南山。...

祝一、姓氏来源 1、远古时代,有官职掌管祭把,通鬼神、问吉凶,名巫祝,其子孙以祖上官职为姓;2、西周时,周武王封一支黄帝族的后裔于祝,后建祝国(今山东省济南市),其子孙以国名为姓。 二、郡望堂号 秦置太原郡,现在山西省太原市。

竺一、寻根溯祖 1、以国名为姓。夏、商、周三代有孤竹国,到了春秋时,其国君之子伯夷、叔齐之后以国名为姓。汉代,有枞阳人竹晏改为竺姓,其后沿用不改。 2、源于古印度,属于外来姓氏。

诸1 来源于越王的后裔。西汉初期,有人名为无诸,他是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后代。秦朝末期,他率领着部将帮助刘邦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汉朝建立以后,他被封为闽越王。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形成诸姓。2 来源于诸葛氏。

主父西汉有主父偃...

蓍晋魏有国,蓍西,后遭灭。子孙就以蓍为姓...

篇5:杨朱的幸福观点

《庄子》与《列子・杨朱》篇人生理论再认识

关于<庄子>与<列子@杨朱>篇人生理论问题,历来多有人论述.考查二者由相通的生死观所引发出不同的`人生观的结局中,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这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作 者:奚亚丽 作者单位:四平师范学院历史系,吉林四平,136000刊 名: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SONGLIAO JOURNAL(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1)分类号:B21关键词:人生观 生死观

篇6:杨朱的幸福观点

《列子・杨朱篇》中所阐述的享乐主义,与古希腊居勒尼派早期的快乐主义有某种相似的地方。“且趣当生,奚遑死后”是《杨朱篇》的人生哲学,意即把现实的快乐享受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和目的;无独有偶,居勒尼派的始祖阿里斯底波也认为“肉体的快乐大于精神的快乐”[1](p226),“生活的艺术在于抓住每一个从眼前经过的快乐,并尽可能充分的利用那一刹那所带来的美好”[2](p655)。二者都同样把快乐作为幸福的唯一标准,肆意追求现实的感官的快乐。这也是杨朱和阿里斯底波长期遭到非议的原因。但因《列子・杨朱篇》已被现代史学家们证实是魏晋时期的伪书,所以其思想不能作为杨朱思想之确证材料。对照先秦其它资料所记载的杨朱的思想,《杨朱篇》中所体现的极端纵欲主义思想并非杨朱本人的学说。综合分析杨朱本人的思想,作为《杨朱篇》思想的发端,虽与居勒尼派有很大的差别,但亦不乏有相似之处。

一、基本伦理原则:为我主义与快乐主义

居勒尼派最早系统的论述了快乐论原则,由阿里斯底波定位的初期的居勒尼派无论是理论还是生活方式,都涂抹上了一层享乐主义色彩,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将其简单的归结为享乐主义。该派后来渐渐趋向于追求以理智为基础的快乐,寻求一种能免于苦与恶的不动心的宁静。而与此同时代的杨朱则以消极“避世”的角度,从传统的“入世”的思路中跳出来,强调个人的完整与珍贵。就它们对历史的影响而言,居勒尼派是连接苏格拉底和后期希腊思想的桥梁;杨学精髓则直接延向老庄。

杨朱的伦理思想洋溢着特殊的个人主义的气息,这种倾向被孟子称为“为我”,《吕览》中记载为“阳生贵己”[3](p233),还讲到杨子注重生命权利即“贵生”。这些思想的归结来自于杨子那令天下惊惑与非议的公式:“一毛”大于“天下之利”。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4](pp75-183)。《韩非子》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5](p.148)。综合各种资料,我们便不应把杨子的这一思想笼统的归结为极端利己主义的。一般认为韩非子的评价要客观一些。首先,杨子的所谓“不以天下利易其胫一毛”的学说事实上是在贯彻他的逻辑主题“贵己”。因为“贵己”所以“贵生”,即珍爱生命。“体之一毛”虽小但对于生命的完整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损害生命的事杨子是绝对不干的;所以杨子在对“体之一毛”与“天下之利”的掂量中得出“体之一毛”大于“天下之利”的结论,正如韩非子所言,表明杨朱乃“轻物重生之士”也。其次,孟子对于杨朱学说的“利天下而不为”应理解为“利之一天下而欲拔其一毛,杨朱不为”,也就是说杨朱此番言说是在一个假设的条件下进行的,体现的是一种经济买卖关系,实际上就影射出杨朱如何看待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的原则问题。对于社会而言,个体就是由许多个“一毛”组成的,每个个体就犹如“一毛”,如果去掉每个个体,天下、国家岂不如同虚设?所以从杨朱的这种主张我们并不能断然指责杨子为极端利己主义。实际上。杨朱的为我贵己学说,如贺麟先生所言,是利己但无损于人,从伦理上判断是利己主义但并非自私,从中可以看到合理利己主义的萌芽,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原因有二,其一,在杨朱看来,传统过分强调社会国家整体而忽视个人利益。实际上中国传统道德正是以社会为本位的,很早就关注并强调了群体的价值,诸如孔子的“礼”与“仁”,墨子的“兼爱”“尚同”都反映了这种传统精神,荀子更雄辩的指出:“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唯一的原因就是“人能群彼不能群”[6](p119)。由此看来,杨朱的“贵己”在理论上提出了一条有别于前人的思路,这就是一种彻底、露骨但又温和、退让避世的为我主义。它从规定人的义务转向了对人的权利的肯定与追求,从“入世”的角度中跳出来,超脱度外,斩断了个人与社会的一切交换关系,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价值标准。其二,如果把杨子的这种思想放入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我们便可以看到其极其珍贵的现实意义。在逐鹿争霸、纷纭动荡的年代,统治者们为了争夺权利,扩大疆域,对人民采取诱战政策,诱以利禄或强迫人们为之流血作战。杨朱力倡重生,为民请命,并呼吁人们不受统治者的功名利禄的诱惑,珍惜自身的生命价值,并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现实社会的人奴役人的不合理性,起到了抨击社会的黑暗面、促使人们自我觉醒的积极作用。

居勒尼派是基于感觉主义而提出快乐论的。“居勒尼派主张感觉是标准,只有感觉才是可理解的不会错的,而引起感觉的事物却不是可理解的或必然的,所以研究事物是毫无价值的,所谓的共同真理也是

上一篇:导医服务礼仪规范下一篇:福利院涂鸦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