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中学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2024-04-29

上河中学扎实开展教研工作(通用14篇)

篇1:上河中学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上河中学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张鹏基

开学伊始,上河中学一班人,在刘湘萍校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了教委教研室的有关会议精神,组织教师对上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一致认为:上学期在区教委的直接领导下,在教育总校的关心支持下,上河中学教研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六步导学已经深入到每位老师的心中,导学案的使用已经常规化、合理化、程序化。学生完成导学案得心应手,完成作业轻松自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本学期开始,上中就采用了集中听课,推门听课、同轨听课等方式,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教学研究活动。

二0一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篇2:上河中学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本学期,官元九年制学校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工作,教务处精心安排,教研组认真实施,从追求“高效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课堂作为主阵地,以听、评课为依托,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开学初,该校根据教学人员实际情况,首先确定了小学部语、数教研组,初中部文、理教研组。然后立足校本,将常规教学与集中展示结合,开展了系列课堂教学及研讨活动:一是各教研组每周组织一节组内公开课,除该节公开课有课的教师外,组内成员全部参加,同时小学部和初中部的教师也要交叉听、评课,以营造共同研讨、相互学习的良好教研氛围。二是重视即时评课。教研活动中,重点在评课、议课环节上下功夫:授课教师反思自己是如何根据学生情况设计课堂结构和实施教学,听课教师参加评课,要求既能说出授课教师的成功之处,又能指出其需改进的方面,设身处地说本节课将如何进行。三是开展“校级课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到学期下旬,各教研组评选出一至两名教师参加由教务处统一组织的“校级课堂教学能手”评选,以此来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目前,该校各教研组行动积极,已推选出5名组内课堂教学能手,准备参加下周的“校级课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与此同时,该校将有效落实校本教研资金投入的机制,为校本教研的正常化、公开课的常态化做出强有力的保障。

篇3:上河中学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扎要明确学习的动机是校本教研的着眼, 点。把个人与教师的每位一线教师实成本校的特色, 群体发展与学校使学校真正成为一的发展联系起来, 所形开于这一点名副其实, 的学习型和研究型群体我们认为要推行校本教。研鉴, 展队, 构建培植教师学习型、的学习研究型、、研究、合作型合作和教师团校创新意识, 等等。为此, 于2006年秋本教育书籍季学期初、, 建书香校园在全校教师、促专业发中掀起了展“读”教县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主题的教师征文重活视动, 得和大力到支了持市、。研●在深入学习新课改专业理论的同时,

丁我们先后举办了教师论坛, 这些活动海对转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育人理念, 促兴动作用。优化学校我们具体抓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管理方式方面都起到了推

进的工作。

教一、以教育工作中“热点”为子课题, 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在

师新课程标准中理念中都包含, 有几乎每门课程的基本合作交流这一要求。专强调同样, 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校本教研过程中, , 也就是说也要特别业要打破教师之间沉默、保守的壁垒, 成互相学习, 倡导教师间彼此支持开展交流, 互共同助, 分享成功引导教师长的经验流的心。理为了彻藩篱, 底消除教师间课堂交打破教师彼此孤立、

自我封闭的现状, 我们开展了“教师

论坛”活动, 让教师真正做到“听—说—交流—提升”, 为了使教师在论坛初能够充分活跃起来, 我们就选择老师们感兴趣的话题, 让老师自己畅所欲言。所以在论坛初始, 我们要求主讲教师每人可以讲1分钟, 然后剩余的时间由其他教师进行共同交流, 时间虽短, 但一定要保证它的质量。这样教师通过共同交流, 认识到问题的可行性, 如学校下午放学比较晚, 学生的安全成了一个重大问题, 怎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呢?就这个敏感的话题组织教师进行集体论坛, 通过论坛教师都献计献策, 并分别说明解决此问题有哪些可行的方法。

有位教师就“学生安全问题”在论坛中这样写到:由于当今学生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 老少两代只看护一个孩子, 因此, 孩子就成了家庭中的“小霸王”、“小皇帝”, 说一不二, 蛮横无理;再加上个别父母“望子成龙, 望女成风”的溺爱心理, 更是要太阳不敢给星星, 唯恐委屈了“小祖宗”、“小心肝”, 在家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在外也是占点便宜就沾沾自喜, 吃点亏就恼羞成怒, 观战助威;久而久之, 就因一点小事便结伙成群, 打架斗殴, 有恃无恐;成了“天下老子第一谁敢惹”的问题学生, 致使最后惹下是非官司, 给社会带来不安全因素, 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给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就这个问题让教师结合本班实际情况, 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问题论坛的积极性, 这种的论坛形式不但提高教师论坛的水平, 而且还从侧面解决了学校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师论坛过程中就是接受知识学习的过程, 通过教师的论坛使他们接触到了很多没有接触过的知识, 做到“融百人之长为吾所用”, 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

二、专业引领为突破点, 促进教师互动成长。在开

学初, 学校会同教导处, 针对新课程实施的目标和要求, 在教研室的指导下,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确立了“教师课前论坛的实施策略”这一课题。我们把这一课题细化, 分解到一些学科或若干个子课题, 教师的选题范围可以针对学校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安全、教师对学生的体罚、上级部门下发的材料、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个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影响教师积极向上的因素、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探究、课程综合化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的探究、新课程中师生关系、教师角色探究、你对学校的建议, 等等。选题的方法也应该多样, 论坛初始应该固定一些问题, 然后让教师再按照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三个层面有序地选择子课题, 学校对论坛内容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有新课程的理念, 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个案分析, 要有细节并说明自己为什么有这种建议, 等等。我们知道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除父母之外最早的老师, 他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心灵烛燃是深刻久远的, 他不仅对学生在校时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 有可能影响学生今后人生的道路。我认为社会的日益发展, 人民所需求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 学生的所见所闻使教师单纯依靠书本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 为此, 在老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而一改过去那种单纯培养知识“塞囊”的教育, 它是将读写算、实验、学习、测量以及音乐、美术、科学、社会、劳动实践的素质成果, 通过教学途径, 系统地传授知识, 让学生扎实地全面地把知识学到手, 把素质技能提高。

篇4:中学体育教研组工作开展心得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研 素质教育 合作交流

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新课程实施标准思想的指引下,体育教研活动如何开展?通过开展以教研组为自培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教研组是新课程实施的最基本单位,教研组要成为教学实施与研究的主体,教研组的核心工作是一个“研”字,“研”字浓缩着教研组的生存活力。

一、加强体育教研组队伍建设

(一)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汲取更新知识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性强,涉及面广,学科知识,边缘知识,互相渗透、相互迁移。知识与技术之间的融通,已成为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是一个结构复杂,项目繁多的教育系统,它不仅涉及的因素多,而且随机性大。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度、方法、手段以及教与学的配合等方面的因素是否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进行探索与尝试。在当前注重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趋势下,知识面窄、综合能力差的体育教师必将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被淘汰。

(二)体育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基本功,更要有较强的钻研业务能力

体育教师多方面基本功包括了解学生、组织管理学生、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基本功。正确使用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较专业业余训练的基本功;具有较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功;具有撰写教学论文的基本功;具有收集教育信息,加工处理教育信息能力的基本功。体育教师也要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现在处在信息科技时代,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服务于体育教学,已成为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掌握这些相关知识已成为必然。我们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教学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目前全校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录入、分析都由我们老师自己使用电脑完成,各项专项成绩也由各专项老师用电脑录入档案。

(三)体育教研组长做好领路人,开展好体育教研工作

体育教研组长作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和教学与科研的带头人,成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典范,有句话说得好,“教研组长不只是教研活动的主持人,还应是平等中的首席”,也就是说,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领头羊,对学校体育教研组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研组长在平时工作时要模范带头,要学会吃苦,能带领本组共同教研,共同参与制定学校体育活动,使学校体育各项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在执行学校体育活动各项决定时能带领本组成员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做好会议记录,会后做好整理工作,将研究结果上报上一级分管领导。

二、加强体育教研组教学管理

(一)转变评课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研活动时体育教师一律穿运动服和运动鞋,针对教材某一内容,能者为师,体育教师共同学习与实践。其要求是:从理论到实践可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立足大家全会为目的。在课中为师者简单介绍课的目的及重点学习的内容后。大家根据本次课内容做相应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后,不是师者先讲解示范,而是每人实践一次。然后大家再相互观看下再实践,最后是师者示范指导,这时大家进行教法与学法的探讨。这样一来体育教师不但掌握了教法,也学会了学法,同时有会了指导纠正错误的方法,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了提高。另外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自然地体现出来了。将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研组的教师始终有为学生服务的态度,乐意做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二)在教学中要探索新课程的评价机制,体现由被动教学变为主动教学

在教研组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改革考试评价内容和形式,逐步形成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并完善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等级评价。重视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习过程和情意态度的定性评价,试点了“专项素质”评定,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情况进行建档,努力探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动态性评价。体育教学过程就是发展学生身体和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创新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应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只关注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做动态性的全面评价。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要把学生视为空白,现在的学生摄取知识的途径已远远超出教学本身,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为好,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那么就要求体育教师教学思想要有转变就是由被动教学变为主动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不管通过什么手段,只要把学生教会,使他们水平得到提高,就是一堂好的体育课。

三、合作交流促进团队成长

体育教研组的建设离不开“团队”精神的引领,只有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团队”精神的思想内涵,才能让体育教研组当好学校体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成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我在这所说的合作交流,不单指校外的体育教学合作交流、组里的教学合作交流,还包括不同学科间、不同岗位间的合作与交流。一个教研组当中,需要有教师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这种教师内部的专业争论,有利于教师间的合作互动,使教研组成为教学创新的舞台和学术争鸣的论坛,使创新精神成为教研组文化的原色与底蕴;而更重要的是,怎么把一个有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教师队伍拧成一条绳,形成一股合力。

篇5:上河中学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是当代教师生存的概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当然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增加或者学历层次的提升,还意味着个人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所以,要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成长、必需要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引领教师持之以恒地学习。

可是,当前校本教研(教研组)活动中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师专业发展。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研活动中大量存在的是“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教研活动中比重最大的是“听布置,执行具体事务”,与其核心工作“教学研究”相比,“管”的色彩似乎偏浓,“教而不研”或“教而少研”是常见的现象。

2、教研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组内交流活动及开课——说课——评课活动等。教研活动停留在随意性的层面,没有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研究;

3、教师们缺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教研的内驱力。我们的教师比较长于内省而缺乏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以及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的习惯与能力。教师们经验有余而反思不足,缺乏内驱力的被动的反思,影响了教学研究质量的提升。

所以我们要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让老师通过校本培训把握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校本培训改进工作—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通过校本培训完善自我—走进自己的“真实世界”,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寻回校本教研的根——打造优质常态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粉墨登场”,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让人陶醉,回到现实却很难有这样的教学效果,现实教学往往很难象公开课、观摩课那样进行。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受最多的课,教学基本是常态课进行的,因此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校本教研时我们打出了这样一个口号:打造优质常态课。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聚集课堂”,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校本教研的根在课堂,我们必须“聚集课堂”,从小问题中探究出真问题:即课题研究课堂化、课堂教学课题化。要把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做成一件事,让教师带着研究意识上课,围绕学校的整体规划在课堂上研究、改进和提升。这样,教师才能因课堂叙事、因课堂反思、因教学需要而进行理论学习,把课堂教学改革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也不会因为教研而增加工作负担。

基本的操作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

上学期初,我们征集本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轻重缓急将它们排列出来,在10个问题中,将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作为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主题。针对这个主题,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开展理论学习,搜集有关的理论文章提供老师们选择学习,这样老师们就会感到这种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的理论学习十分有用,能使课堂观察的目的更加明确,更容易发现问题,也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例和总结提炼校本教研成果。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自学并撰写心得体会。

然后通过双周的组内研讨课,集体听评课进行专题研讨:要求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并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加入自己的创意。听课教师要针对上课教师的创意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观察,看上课教师围绕问题做了哪些努力,还有哪些不足,自己能给他以什么建议。这就加强了听课环节的针对性。

在评课环节,首先由上课教师认真反思授课过程,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设计思路,并就教学方法的适当性,实践与预先设计的吻合程度谈自己的看法;听课教师要针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观察,围绕上课教师的创意仔细斟酌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给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

然后大家坐在一起围绕执教教师的创意进行专题研讨,进行互动交流。比起以往的评课更加具有条理性,问题思考得更加深入透彻。这样就加强了评课环节的针对性。通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研学环节形成了四步操作模式: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质疑——指导学生释疑——鼓励学生自评互判。

这几年来,我们立足课堂,服务课堂,抓住教学中的某一个细节,各个击破,取得了显著成效。

2、在 “海星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形成了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这也是经历了一个学习、提炼、完善的过程。

(1)我们先是利用一段时间进行推门听课,找出我组课堂教学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找到我组课堂评价表的主导思想。根据大量的听课,我们发现教师普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课堂教学现状,教师虽具有一定的新课程理念,但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比较单一,教师讲授多,学生自主少,缺乏师生互动;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在优质课比赛中,教师课堂教学又呈现出新的问题:一是过于放手,对教师应有的主导权把握不足;二是教学活动多,但流于形式,没有为教学内容所服务;三是课堂驾驭能力欠缺,无法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根据现状,然后我们在教研组内开展了一次“我心中的好课”的主题研讨活动。通过研讨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自己以往课堂教学行为的得与失,初步形成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3)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海星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了本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升了组内教师的备课效率,促使教师依据学情落实重难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提升了组内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了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大大提高常态课的质量;提升了组内教师的评课行为,改变了以往评课凭总体印象、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等不太合理的评课现象和标准,使得一堂有效的好课,有据可依,有理可持;提升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学质量也得以不断提升。

海星09届初三(初一/初二)期末成绩比较分析

二、落实校本教研的精髓——打造精品公开课

公开课和常态课绝不应该站在对立面,他们应该相辅相成,是家常菜和盛宴佳肴的关系。尽管家常菜是我们生活的主要食料,但吃惯了家常菜,再到宾馆吃吃美味佳肴,对我们的胃口绝对是一次质的提升。况且,吃过了美味佳肴,有心学习的人一定会发现,这些美味佳肴对我们今后的家常菜品质的提升是一次多么好的示范和启示。因此这几年我们在打造常态课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初步形成了公开课磨课四部曲:

第一步:先从模课开始(模仿名家的课):因为现在网络资源发达,同一课内容在网上有很多的相关资料可以借鉴,通过借鉴一些名家的课,可以使上课教师少走很多弯路。

第二步:个体研究,设计教案,尝试说课并进行试教:上课老师认真备课,设计教案,然后把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意图,在组内进行交流,并进行第一次试教。

第三步:小组研究,完善设计,再次试教:首次试教后,教研组内集体研究,群策群力,共同修改教学设计,反复推敲,理清教学思路,完善教学策略,形成新的教案后,再次试教。

第四步:群体总结,资源共享,个体提升:教研组内集体研究每个教学环节,落实每个细节,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再试教。

最后,大家觉得成熟了,于是,就由上课老师作为总的厨师,把这道凝聚着全组教师智慧结晶的盛宴呈现出来。因此在优质课比赛上,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执教老师的精彩,更可以看到凝聚在这种精彩背后的集体备课的智慧结晶。在这种“四步曲”的活动中,教师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升,教研组的凝聚力得以增强。

可以这样说,没有经历过公开课打磨的老师,即便他(他)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理念,或许他(她)的课上可能会迸发出灵动的火花,但课堂往往是粗糙的,其细节是经不起推敲的。而,“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的细节恰恰是高效课堂的保证。多年来,我们教研组不仅坚持每人每学期一堂公开研讨课的教研方式,每学期的校级优质课比赛、每学年县级优质课比赛、市级优质课比赛更是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一个又一个的老师就这样在无数的公开课的磨砺中成长起来。

从2006年开始,我们组内已有三人获得舟山市优质课比赛的一等奖,一人获得浙江省新生代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大大提升了教研组的整体实力。

当然精品公开课的打造更离不开常态课的积累,没有常态课的稳扎稳打,就没有公开课的激情飞跃。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公开课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一大捷径,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表面的师生互动和课堂活跃,往往大量的提问,所提的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又太难;提问时,几乎没有等待时间,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展开就要求回答问题。因此课堂效率往往适得其反。于是在2006年,我们立足课堂,以“如何用恰当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在2006年的市思品优质课比赛中,我根据课文的重难点从整体上设计一条线索,根据线索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使所有问题环环相扣,分析和综合相结合,部分和整体相结合,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思维不断走向深入。因此获得了市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在课堂中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很多时候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因此2007年,我们把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7年,周红燕老师在省新生代优质课比赛中,成功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说起思想品德课,很多学生往往感觉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于是我们把“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作为上学期校本教研的主题,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我们形成了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挖掘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然后在今年的市思品优质课比赛中,我组的秦相斌老师成功运用这一模式,从而获得市优质课的一等奖。

结束语:教研文化的根在课堂,只要我们辛勤的耕耘,扎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就一定能逐步增强校本教研实效,促进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变独立为合作,变说教为践行,变客串为主角,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研究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

1.让公开课引领常态课

公开课有很强的观摩性和展示性,可以展示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成果;可以展示教师的思想与理念、素质与水平;可以展示学生的优良学习状况。因此,教育管理者要花大力气精心打造公开课堂。学校每一两个月以年级和学科组为单位推选出教师代表轮流上课;学校教研处组织学校课改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对公开课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形成评估报告,重点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意见。每年的第二个学期,大约在10月份后,用一至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优质课比赛,邀请校内外专家参与评审,做好点评工作。

进行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就需要把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广大教师平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优化常态课教学过程。公开课和优质课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养和教学水平,有着很大的引领作用。

2.让听评课提升常态课

听评课活动是常规的教研方式,抓不好,往往会出现执教者“作秀”、评课者“忽悠”的现象。为把这项工作引向深人,教育管理者有必要采取“点面互补、跟踪深入”的方式。面就是“教师全员参与听评课,每人上好一堂课”;点就是跟踪一个教师或一个教研组进行系统性听评课。听评课后,要求教师写出教学反思,课堂案例分析。学校教研处要在常规听评课、公开课、优质课等系列听评课后,收集、研究、交流、评选、奖励教师的教学反思、随笔、案例分析等。在此基础上,学校不定期跟踪检查听评课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新变化。随着听评课的深人研究和督导,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会明显提升,常态课的效益和质量就会

明显提高。3.让常态课也精彩

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效益:

(1)加强常态课的管理。多年来,很多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偏重于依靠教师个人的素质和水平,而轻视对常态课的过程管理。要改变这种倾向,首先要以创新思维构建新的教学常规,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行为。对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测试、反思等校本教研工作实行细化管理,引导教师有效工作,指导学生制订自主学习和发展计划,并配合教师的课堂内外学习指导方案而进行有效学习。其次,教学常规管理既要量,更要质。管理细则上不能只看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量,还要对教学质量提出具体指标,否则,很容易助长教师浅尝辄止、不思进取的工作作风。再次,教学检查要深人。教学督导中我们常发现学校在检查教师教案时,很少顾及教案的规范、质量和原创性,更没有作出对教案的评价,而只是草草签上时间、盖章了事。这就造成教师只为应付检查而写教案,甚至是抄写教案、重复使用教案的现象。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人调查研究,研制出符合校情、学情和教情的教学常规管理和评价机制,调

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为常态课教学注入活力。

(2)不定期地随机听课,及时反馈听评课信息,督检整改出现的问题。

篇6:上河中学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中畈中心小学教研特色材料

中畈中心小学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办学历史悠久,地理条件较为优越,办学水平在上世纪曾处于低俗,徘徊不前,到了二十一世纪,实施了新课改,走进了新课程,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才让她重新焕发了青春的活力,教育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走上了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回顾中畈中心小学十余年的教育发展历程,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专家、教研行家的指导下,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基本上理清了发展思路,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研活动模式。

一、加强培训、转变观念

在二十一世纪,终身学习变成了人们生存和工作的需要,对于教书育人的教师,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当代的教师正处于一场伟大而深刻教育改革之中,是课改的实践者、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为使教师切实转变观念,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我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首先,积极参加以弋阳教师进修学校为依托的各类培训。培养了一支具有先进理念、素质全面、业务精通的学科领头人,班主任队。第二,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层次的外出学习、观摩活动。近年来,我们就先后派出数十位青年教师参加了省、市、县级的各学科专家讲学、谈谈个人的学习收获,通过这样的学习与反馈活动,推动了一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也扩大了学习收获的受益面。第三,校本培训常态化、经常化。一是利用寒暑假组织全乡小学教师集中培训。通过观看录像课、专家讲座、课后作业、交流研讨等形式加强教师间互相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共同提高。二是中心小学制定了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相结合、专题讲座与教学研讨相结合、课后反思与教学随笔相结合等形式定期开展活动、定期检查。第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加强校本培训的同时,有感于自身资源的局限,我校会积极争取上级教研部门的大力支持,请全县中心教研组的骨干成员或学科带头人来我校上示范课,组织听课教师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教师再也不是以前的蜀中阿斗,只听不学、只看不讲,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师的观念改变了,通过我们不断地学习、思索、探讨、借鉴,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的教学氛围浓烈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评课发言也积极了,业务学习专心了,虚心请教的也来了,自觉撰写教学随笔的有了,读书看报的更多了„„

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走了出来,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和创造者;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课堂上更注重学生的学情,而不是仅仅想着自己怎么完成教案。

二、以校为本、训研一体

我校还创造性提出“训研一体”的教科研工作机制。制订了学校三年校本研修发展规划。第一阶段就是培训和教研活动有机结合,以研带训。中心小学成立了语、数、综合、英语、体卫艺五个中心教研组,由五位年富力强、素质优秀的教师担任组长,并从全乡范围内选拔出一些求学上进、在教学上有追求的年轻教师参与其中,形成了以县级学科带头人、乡级优秀教师为核心的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梯队。通过“备课-上课-说课-反思-评课-讲座”的形式,挖掘自身潜力,大力开展“训研一体”的校本教研。这样既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提升了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教师们从中受益匪浅,提高了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帮带作用。第二阶段以赛促研,推动全乡各小学教研活动的有效进行。将先后开展语文教学、数学优质课、中老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竞赛,要求各校借鉴课例研究模式,精心准备,推选出本校的精品课在全乡展示。综合教研组开展“两操”竞赛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展示竞赛。第三阶段大兴科研兴校战略。各教研组积极申报课题,开展课题研究,总结心得、推广经验,切实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水平,并将它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

三、狠抓常规,促进发展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中畈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常规要求。在常规管理方面体现“严”、“细”、“实”,实现精细化管理原则。学校成立常规考核小组,每月定期检查教师常规执行情况,量化打分。常规考核结果和教师绩效工资挂勾,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由于常规工作落实到位,有效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扎实开展,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以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艺术教育

切实加强音、体、美艺术课程的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成立了综合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艺术课的扎实开展,让学生从单一的语、数学习中解放出来,感受到校园学习的无比快乐,更使一批特长生脱颖而出,破茧成蝶。每年的“红歌会”,孩子们高声吟唱一首首经典红歌,精彩的表演多次受到县、乡领导和家乡人民的交口称赞。我校舞蹈队排练的节目在全县中小学文艺展演中屡获好评。口琴兴趣小组,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绘画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解放了学生手脚,培养了他们兴趣,发展了特长。

积极推行弋阳县中小学阳光体育计划和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体育组制定活动方案,成立舞蹈社、乒乓球社、篮球社、跳绳社等十几个社团,指导班主任和热爱体育的教师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现在一到大课间活动,校园里到处是孩子们矫健的身影、开心的呐喊,既增强了体质,又培养了特长。我校每年在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成绩喜人,直面困难

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中畈小学的教育取得了喜人的突破,获得了瞩目的成绩。近几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2、2013年在全县五年级期末检测中,我乡总评成绩位居全县农村小学第一,教学成绩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学校的发展得到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县“学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人民群众满意学校”、县“电教实验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现正在积极筹备省“素质教育示范校”的参评工作。

篇7:上河中学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本次走访活动安排如下:

一是制定2018脱贫规划(填好规划表),围绕“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干,劳动有收入”的目标;

二是完成中国社会扶贫网上注册工作,帮扶干部注册成 “爱心人士”,贫困户先注册为“爱心人士”,再认证为贫困户;

篇8:上河中学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一、扎实活动, 催化成长

1. 常规教研, 培育“五型”。

把“五个一”活动作为学校常规教研的中心任务, 是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根本保证。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必须做到专心读一本教育专著, 扎实研究一个子课题, 精心上一节研究课, 认真撰写一篇研究论文, 用心做一次讲座。

常规教研是扎实推进教研工作, 并取得实效的有效办法。要做真、做实、做出成效, 由此, 学校要建立制度, 创造条件, 营造氛围, 提供保障, 确保“五个一”活动能够扎实有效地开展, 并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逐步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反思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

2. 校本培训, 互为发展。

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 构建校本培训平台, 积极倡导“研修与实践、反思与借鉴”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做一次讲座, 理论联系实践, 把自己教学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成功与失败之处, 对教师进行讲解、培训。同时, 对出外参加培训或学习教研回来的教师, 必须针对所学的知识, 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与总结, 对其他教师进行讲座、培训, 让没有出去参加学习的教师同样也能得到学习, 受到启发, 接受培训。这样也能促使外出学习的教师能做到学以致思, 学以致用, 学以致传, 得到成长锻炼, 从而实现互为发展。

3.“对比”教学, 取长补短。

为了使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迅速成长, 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练兵、比较教学”的活动。同一课, 让两位教师自己去备课;或同一教案, 让两位教师来执教, 进行比较教学。课后, 由教研组提问题, 两位教师回答同一问题, 进行对比, 从而发现问题———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教材设计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 进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成长, 对课的设计与执教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更加真实, 更能发现问题。对比教学摒弃了“表演”的嫌疑, 更能看出教师的素质, 为更好地制定教师的个人成长计划提供帮助。

4. 教学反思, 自觉成长。

“研与修, 学与思”是围绕着教学实践进行的, 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才能真正地使教研成效凸显出来。学校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的设计, 同时要做好教后的反思, 查找不足, 发现亮点, 并用随笔、叙事、案例的形式写下来, 促使教师去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剖析问题, 进而去解决问题;同时也促使教师自觉去学习、吸收、改进, 进而自觉成长。课堂教学是校本研究的起始点, 也是归宿点。从课堂出发, 又回归到课堂中去, 这才是校本教研的真正目的。

5. 课题研究, 成就自我。

从问题出发到问题的解决, 这往往不是凭着一两次的教研活动就能得以解决的, 这就要求把一些关键问题、一些难度较大、一些非解决不可的、一些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把课题的研究与校本的教研与培训结合起来, 更有利于把教师培养成为一名研究型与实践型的研究者。对于教师个人来说, 更适合于进行“小课题”的研究, 问题小, 周期短, 人员少, 经费少。通过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 更能使问题快速得到解决, 更能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和层次。

二、拓宽渠道, 引领成长

学校在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的工作中, 除了要立足实际, 加大学常规教研的力度外, 同时还要拓宽渠道, 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 使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养更加深入, 从而更好地引领教师的成长。

1. 联合办学, 共同发展。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丰泽小学是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政府与泉州师范学院联办的学校, 区位优势明显, 高校资源丰富。学校在与泉州师范学院的合作中将教育科研、师资培训等作为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专业上更好地引领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体有: (1) 教师“入师范学院课堂”、“入师范学院图书馆”、“入师范学院教学网络”活动。 (2) 教师参与师院继续教育学院的相关培训研修活动。 (3) 定期与不定期地邀请师范学院的专家教授、教师来校进行讲座与研讨对子。 (4) 合作共同进行相关课题活动。 (5) 学校教师与师范学院教授教师结成“导师型”的帮扶成长活动。 (6) 师范学院学生与学校教师进行教学与理论的指导、研讨、交流活动。通过与高校的联办, 依托高校的各种优势, 使得校本教研与教师成长的培养工作更加具有吸附力和引领力。

2. 结对互学, 资源共享。

学校与丰泽区实验小学等多个学校签定“结对互学交流”活动协议。从送课下校, 互派教师, 学校开放日, 教师结对, 学生结对, 教研与课题研究成果共享等方面进行, 以提高学校的校本教研水平和质量。同时, 学校内部也形成“结对交流指导”工作机制, 老中青结对, 名师与年轻教师结对, 通过“传帮带”的形式, 从培育名师, 塑造能师的目标出发, 加强校本教研工作, 引领教师更快地成长。

3. 里引外导, 传经送宝。

校本教研的关键还是在学校, 要注重培养一批优秀教师、教学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形成学校教研的核心力量, 带领和引导全体教师, 从学习上、理论上、教学上、教研上、实践上引领大家共同成长。另外, 对外要积极地请教研室与各级各校的“名师”来校传经送宝, 共同交流, 共同成长。

4. 创设平台, 引领成长。

学校在加强校本教研与培训的同时, 还要创设多种平台, 让教师的所学、所思、所想有一个展示的平台。要建立和健全学习、比赛、活动、交流的成长机制, 通过公开课、示范课、教研课、比赛课的形式, 促进教师进步与发展。开辟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教—研论坛”, 通过做课、说课、评课、析课、讲座等活动, 对教师进行面对面、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研与交流。同时, 开辟新秀“学—研论坛”, 让富有上进心和积极性的教师到论坛上去磨练, 最终培养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5. 网络教研, 展现风采。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促使教师快速、便捷地学习和教研, 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参与教研、参与活动。特别是参加各种刊物举办的“与名师零距离”的网络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各种专题、视点与对话栏目, 更广泛地参与教研、学习, 开阔视野, 接受信息, 尽展风采。

三、发展评价, 激励成长

学校根据实际, 采用了“开放与发展评价”的策略, 用发展评价的眼光和标准来指导、引导校本教研活动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养工作。开放性、发展性评价主要有:自身的评价与学校的评价;过程的评价与结果的评价;完成性的评价与预期性的评价。其操作如下:一是完成性评价。教师对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完成性的自我评价;二是预期性的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准备完成或者再加努力也能达到的目标进行预期性的评价。整个评价让教师有了肯定自我与发展自我的空间。最后, 学校再进行对教师的自身评价进行评价与复核, 进行公示, 无异议后, 才形成评价结果。

篇9:扎实开展金融扶贫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该行成立由董事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金融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同时形成董事长负总责、行长具体抓、班子成员挂部室、部室挂网点、网点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责任体系。

二是明确工作目标。全行要在5月全面完成贫困农户评级授信工作,评级授信面100%,有效授信面85%以上,年内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不少于15000万元。

三是完善工作制度。该行制订了《祁阳农商银行金融产业扶贫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制度和管理办法,规定了操作流程,规范了管理。

四是明确思想认识。全行员工充分认识到实施金融产业扶贫,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工作要求的需要,也是推进该行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发展步伐的需要。实施金融产业扶贫关系国家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实现,符合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利益诉求。

五是把握政策要求。一是为贫困农户量身定制了专用的评级授信系统,只对诚信评价、人均纯收入和家庭劳动力人员三项指标进行量化计分,大大增强了评级授信系统的实用性和贫困农户的有效授信率:二是真正实现了农户无需抵押无担保的小额信贷。三是贷款利率低,贷款利率一律实行同档贷款基准利率,有效解决了“贷款利率高”的问题,让扶贫对象甩开包袱,轻装上阵。四是贷款程序简便。五是贷款期限和结算方式灵活。六是给予贷款贴息。

六是加大考核力度。该行将金融产业扶贫工作纳入了年度综合考核,与绩效工作挂钩、与奖励基金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

七是严明组织纪律。一是真实完成评级授信任务。各支行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进村入户,客观真实采集信息,不走过场,不乱评级、乱授信,对评级授信面达不到100%,授信面达不到85%以上的严格问责。二是严禁不作为行为。各支行必须无条件地配合当地政府开展金融产业扶贫工作,各支行要向当地政府多汇报、多请示、多沟通,对符合条件的赶快办,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向政府多沟通、向贫困户多解释,争取政府的支持和贫困农户的理解,不把矛盾上交,不将事故扩大,让政府满意,让贫困户满意。三是严格信贷纪律。对扶贫小额贷款要用心服务,符合条件应贷尽贷,送贷上门,不得对贫困农户、对结企业不得索拿卡要,不得设立任何附加条件,一经发现,从严查处。

篇10:上河中学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一是该校教导处针对各年级的教学特点,制定了写字教学工作规划,低中高年级各有具体要求和措施,力争打造出科学实效的写字教学模式。

二是该校要求各教研组认真组织教学规划的落实,重点在“集体备课、落实教案、课堂教学,反思改进”四个步骤上做好文章。

三是学校领导班子深入课堂,抓第一手材料,督促引导教学扎扎实实的发展。领导班子与全体语文教师,每天组织两节写字教学公开课,并积极探讨完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篇11:上河中学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为迎接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抓实抓好迎考备考工作。5月14日—15日,力角镇初级中学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复习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心学校部分领导以及学校相关学科教师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研讨活动程序:

一、教学观摩研讨展示课。

篇12:上河中学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一、案例剖析, 有针对性且深入具体

中小学体育网络教研的研讨话题不宜过于偏重于理论层面的研究, 理论层面的研究, 有的是已有定论, 如, 音乐进入体育课的可行性, 前人早有研究成果, 再进行研讨没有实际意义;有的是现今仍存在很大的分歧, 一些专家在这些问题上至今还说法不一, 一线教师就更难以深入。此外, 很多理论研究的成果已经存在于网络上, 研讨前, 教师们只要进行搜索, 很快就可以找到现成的“答案”, 研讨时其只要“复制”+“粘贴”即可。由此, 可以看出话题研讨框架的制订是非常重要的。稍有疏忽, 任何一个研讨话题, 都可能陷于上述的研讨境地。

1. 话题切口要小。

话题太大, 研讨时不容易把握研讨主题和研讨方向。网络研讨一般在一两个小时左右, 话题太大, 很多问题的研讨不能很好地深入下去, 容易造成蜻蜓点水, 使研讨停留在表面上。因此, 要保证研讨质量, 话题的切入点就要小, 争取研讨透彻。以“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话题为例, 笔者认为其范围较大, 可以侧重其中一个层面展开研讨, 如“如何结合主教材设计体育游戏”或“怎样在准备活动中运用体育游戏”等。

2. 定论直接给出。

研讨话题涉及理论层面的, 尤其是已有定论的内容, 没有研讨的必要, 可以由主持人总结归纳, 直接给出来即可, 或者直接在话题研讨框架的研讨背景部分给出, 提供给参与研讨的人员学习、参考。如,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就无需再花时间讨论, 主持人整理出来即可。

3. 案例引导剖析。

一线教师参与的网络教研, 最好多联系教学实际, 主持人可以案例形式引导他们分析、研究、查找问题根源, 找寻解决策略, 指导今后实践, 从而有效避免参与研讨的教师只围绕空洞理论展开, 而不结合实际谈问题。

研讨时, 主持人可以拿出一个或几个案例来引导大家进行研讨。以“怎样在准备活动中运用体育游戏”研讨为例, 主持人可以给出一个实例, 如, 在一节跨栏跑、篮球运球上篮的课中, 你会在准备活动中设计一个怎样的游戏?从而让参与教师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而不是忙于到网络中搜寻现成的“答案”, 况且, 这样的答案也很难搜索到。经过认真思考、准备, 研讨时大家给出的意见就会很有针对性, 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 也能更好地互相借鉴。最终, 使网络研讨有效解决一线体育教学中的疑惑问题、难点问题。

研讨框架提供的案例要典型, 如, 《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第22期“如何有效地进行听、评课”, 就给出了全国中小学体育展评课活动获得一等奖的课例, 有视频, 有教案, 用这样的典型案例引导大家进行研讨, 能有效促进参与教师的思考, 提高研讨质量。

二、评价反馈, 以“精华、发表”予以鼓励

区域网络研讨, 有必要制订一套规范有序的评价制度, 以维护研讨的环境, 鼓励教师们认真对待、积极参与。

1. 打“假”查“抄”。

对于涉嫌网络下载、抄袭、虚假地参与研讨的行为, 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打“假”查“抄”, 以维护网络研讨的良好氛围。

严正声明:网络研讨时, 发帖提倡原创, 凡是从网络上摘抄的内容, 要注明“转载”, 否则一经查实, 属于抄袭、下载行为的, 要进行通报批评处理。

认真查处:每次网络教研结束后, 组织专门的人员, 对发帖情况进行仔细查“抄”, 对违反者要遵照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2. 评定“精华”。

区域网络教研采取一定的评价、反馈制度, 可以有效增强基层学校对网络教研的重视程度。将每次参与研讨的情况进行总结, 反馈到参与教师所在学校, 市区教研部门可以将每次网络教研情况进行网络通报, 并与学校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的考核、评价挂钩。

“精华”激励:网络教研情况的总结, 可以是参与人数情况、发帖数量情况的汇总;还可以是在网络研讨结束后, 组织专门人员从发帖中挑选质量较高的定为“精华帖”, 并进行统计。如果条件许可 (评选人员对研讨话题的研究透彻等) , 评定“精华帖”的工作可以在网络研讨中即时进行, 并设法让“精华”字样即时显现、标志在帖子上, 最终以精华帖的数量情况评价网络教研质量。如, 《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网络研讨, 每期都对研讨情况做出统计, 其目的之一也是汇总研讨情况, 鼓励全国各地中小学的一线体育教师踊跃参与, 2010年, 杂志社还从参与“草根争鸣”的人员中, 对参与网络研讨积极的教师颁发了“优秀会员”证书, 以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

篇13:上河中学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一是加强学校教职工的理论学习,夯实学校服务社会的群众基础。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动员大会精神,提高对开展“四群”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中职学校为实现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口资源强国转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变化,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努力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转型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中职和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要求,坚持职业学校教育以德为本,坚持职教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通过在教职工中强化现代管理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从而提高服务学生和服务企业的能力。

二是在学校全体党员中加强群众观点教育。以学校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把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扩大到学校全体师生,建立与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学校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保障体制,力争把学校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在全体教职工中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继续坚持学校对学生提出的“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技能、学会生存”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师德管理制度建设,推进学校师德和教风建设,在学校大力提倡教师教真育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堂和车间学到真本领,学到真技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求得生存。做到“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成才”。通过教真育爱教育,使教师爱教育、爱职教、爱专业、爱学生。使学生爱父母、爱学校、爱专业、爱学习,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四是在学校内部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学校要关心教职工切身利益,关心学生生活。要加快目前在建的校内2 500平方米公租房建设进度,让无房教师尽快解决住房问题,使教师更加安心职业教育。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制度,通过严格的管理,把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每一项惠民政策,如国家中职学生生活补助、国家奖学金发放等一系列政策落实到位,通过学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各界的关爱传递给学生。下一步,学校要充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云南省职教项目的支持,加强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改革课程设置,并通过建设企业青年教师培训基地,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学校的教育与社会和行业需求对接,使学校的专业教育与企业的岗位能力对接,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和训练的平台,让学生毕业与就业无障碍对接,提高企业对中职学校的认同,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提高家长和学生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可。

五是在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加强群众工作教育。学校将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德育和法制教育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的提高。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推动企业文化融入校园,让车间规范走进课堂,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得到行业和企业的教育和熏陶,产生对企业和行业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素养,并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技能水平,使之更适应企业需求。通过与企业的对话和交流,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让更多的技能大师走进学校、走上讲台,让更多的教师走进企业、走进车间,加强校企互动,形成社会支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良好格局,全面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作出新的贡献。

篇14:上河中学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一、学习——为了能真正走进知识背后的知识

礼记中有“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的句子。厚积才能薄发, 深刻的理论需要大量地、充分地积蓄。我们的教学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支撑, 因此重视全组成员理论学习是关键。我们是这样进行学习的:

(1) 分散学习谈想法。为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带领组员分散学习了 《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育》等专业杂志, 及时了解数学教学的动态, 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2) 集中学习汲取营养。集中学习时, 不但要读, 还要有听的习惯, 可以推荐一些有价值的数学教学实践、理论文章, 以及一些比较新鲜的教学信息。学习后, 让组员谈谈自己对这些观点的看法。一般我们采用讨论式和提问式的学习方式, 作为组长自己带头抛出自己观点, 并提出问题, 这样组员们也会畅所欲言。要说就必须经过思考, 不管是怎样层面的思考, 至少每个人都思考了, 不再是形式, 不再是应付。大家带着问题读, 结合教学实际读,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将所掌握的新理念、新方法转化为平时的教学行为, 充分发挥出专业理论在课改中的导航、护航作用。不少教师还将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感悟、体验, 以及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写成论文、随笔、案例分析。

比如教学 《圆的认识》, 我们因为懂得圆的本质定义, 所以在教学时围绕探究圆的本质定义展开, 效果很好;又比如解方程:40÷5X=80, 学生提出疑问:可以先算40÷5=8, 再算8X=80, X=10。他们的理由是5X就是5×X, 原来方程就是:40÷5×X=80。我们的教师因为预先设计, 所以向学生说明:5X是一个代数式, 看作一个整体, 所以应该先算5X等于多少……这样的事情很多, 我们庆幸我们阅读了, 我们有了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

二、科研——围绕课堂主阵地开展活动

“思想有多远, 我们就能走多远”。我们深知学科的繁荣借助于教育科研, 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因此, 要本着“学校就是研究中心, 教室就是研究室, 教师就是研究员”的宗旨带领大家一起行动着。我们立足课堂, 捕捉课堂中的疑点、难点、新点, 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进行研究。教研和科研有机融合才能焕发出课堂生命的精彩。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阶段计划, 并将计划落到实处, 写出有创意、有分量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推出体现课题研究思想、落实新课程理念的研究课。但不管是什么课题, 我们始终从“以人为本”出发, 本着数学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高于生活的思想, 把教研和科研紧密结合, 形成了这样的运作模式:通过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来提炼数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来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让课题载着思想走进课堂, 课堂是那么有生命力。

教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 不仅让我们教师自己迅速成长,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在我们的课堂上, 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是一种数学的方法, 数学的能力

三、活动——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结合

浓绿万枝红一点, 动人春色不须多。我想, 每次活动都是固定重复前一次的校本教研, 教师们的积极性也会懈怠, 如何把教研活动既开展得有声有色, 又落到实处?作为教研组长的我在组织活动时尽量做到实、精。

1.要有宽松的研究氛围

我们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 每个人都愿意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了思考, 懂得思考的力量, 尽管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是不一的, 但至少我们知道一个能思考的教师, 是一个不断提升的教师;我们也会虚心向专家、名师以及教研员虚心请教, 在请教中我们经历了反思, 磨砺了思维品质, 获得了更多思考的方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执着和好学, 我们成长着, 我们收获着。

2.保证活动质量

在活动中成长, 在活动中提升, 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 因此我们本着活动宜精不宜滥的原则,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1) “教学设计——说课评点——课堂实践——评课研讨——案例分析”

开放式教学系列研讨活动。此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 发挥集体的智慧, 对选定的教材精心策划、反复推敲, 将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在教研组内交流。在此基础上, 备课组再推出一节观摩课。课后, 结合教者的教学反思和备课组其他教师的意见, 在教研组内进行评点、分析。

第一, 在实施备课组“单元过关”计划中, 依靠集体力量, 发挥集体优势, 围绕“单元目标”共同分析研究教材的每一单元内容, 找出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系统把握教材编排体系。

第二, 备课组集体对各章节教材进行分析。我们先个性化备课, 每个教师可以在课本上体现研究的痕迹, 教师课前对文本和图例要做最基础、最本真的个人钻研, 比如我们的教师先自己做完所有题目再上课。

第三, 注重双基落实的同时,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四, 根据本章节的学习内容, 适当地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利用集体的智慧加以整理、归类, 使之更具系统性, 易于让学生理解。

课堂是动态的, 学生是精彩的, 我们努力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 努力从学生的提问中挖掘有价值的问题。为此, 我们还进行了 《小学数学师生有效对话的研究》, 教师在什么时机理答学生、如何理答是我们正在关注的问题。磨课的过程是艰辛的, 但也是有收获的, 《方程的意义》《数字信息》……都凝聚了备课组集体的智慧, 展示了我们团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机制, 更彰显了教师本人的风采, 也提高了教师的能力。

(2) 思想交流。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 一种思想换一种思想, 那就是多种思想。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课后如果不进行交流, 那么等于没有进步。所以我们一般是上午上好课, 下午及时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先让上课教师自己说说本节课设计的意图, 遗憾的地方, 或者动态生成与预设大相径庭的地方, 然后由组员说说需要商榷的地方, 要求每人至少说一点看法, 这样促使每个教师去思考一节课的目标定位、材料使用和方案设计。每次教研活动组员都畅所欲言, 最后由教师以案例或教学反思的形式写成书面文字, 相互阅读。我们不求观点的完美, 但要求有所思、有所想。我们深知, 鲜明的理念, 全新的框架, 明晰的目标, 有效的学习是把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 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本领。

3.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每个成员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按计划结合课题, 认真备课授课, 对自己所教学科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 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 明确教学目标,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面向全体学生, 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 不增加学生负担, 并努力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国企坚持改革创新下一篇:林清玄散文段落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