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时事政治的单选题

2024-05-10

有关时事政治的单选题(精选3篇)

篇1:有关时事政治的单选题

单项选择题

1.1.西方医学的奠基人是(A)A.希波克拉底B.南丁格尔C.白求恩D.盖伦

1.2.“„„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此语出自(D)A.孙思邈B.南丁格尔C.张仲景D.《希波克拉底誓言》

1.3.《护理札记》的编著者是(C)A.辛普森B.妙闻C.南丁格尔D.华佗

1.4.“如果病人感到冷、用餐后不适或得了褥疮,一般说来这不是疾病的原因,而是护理不当所致。”此话源自(C)A.《希波克拉底誓言》B.《南丁格尔誓言》C.《护理札记》D.《生物医学伦理学原理》

1.5.护理伦理学的学习方法中,目前比较提倡的是(D)A.逻辑分析的方法B.社会调查法c.学科间交叉法D.案例分析方法

1.6.对一定社会的道德必然性的认识,即是(B)A.道德B.道德意识C.道德关系D.道德活动

1.7.哪一书中谈及对产妇的护理,要求助产士和医生剪短指甲和头发,每日沐浴(B)A.《妙闻集》B.《吠陀》c.《护理札记》D.《迈蒙尼提斯祷文》

1.8.中华医学会制定《医学伦理法典》的时间是(A)A.1926年B.1907年C.1909年D.1939年

1.9.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即是(D)A.道德意识B.道德关系

C.道德活动D.道德的基本内涵

2.1.护理关系中的核心是(A)A.护患关系B.医护关系C.护际关系D.护技关系

2.2.关于技术关系,萨斯一荷伦德模式的表现形式不包括(D)A.主动----被动型B.指导----合作型c.共同参与型D.并列----互补型

2.3.对于昏迷病人或婴儿患者,护理时宜采取的模式是(B)A.并列----互补型B.主动----被动型C.指导----合作型D.共同参与型

2.4.关于现实的护患关系,错误的是(D)A.不存在单纯的护患技术关系B.不存在单纯的护患非技术关系C.技术和非技术这两个层面是同时展开的D.非技术关系是护惠关系的基础

2.5.我国开始正式实施护士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执业许可制度的时间是(A)A.1994年1月1日B.1995年1月1日C.1993年1月1日D.1996年1月1日

2.6.国务院于2008年1月31日颁布了(B)A.《医疗机构管理条例》B.《护士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D.《护士伦理法典》

2.7.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与检验、药房、供应科等部门人员发生的业务关系称为(C)A.护际关系B.护护关系C.护技关系D.医护关系

2.8.传统的医护关系是一种(C)A.并列关系B.互补关系C.主从关系D.并列互补关系

3.1.“凡我所闻,无论与业务有无关系,我将坚决保守秘密。”此话出自(B)A.《南丁格尔誓言》B.《希波克拉底誓言》C.《护士伦理法典》D.《国际护士伦理法典》

3.2.做了违背伦理要求的事后,即使没人指责也可能心里不安。说明良心发挥着(A)A.自觉评价的作用B.自觉监督的作用C.自觉选择的作用D.自觉支持的作用

3.3.“慎独”最先见于(C)A.《迈蒙尼提斯祷文》B.《希波克拉底誓言》C.《礼记•中庸》D.《吠陀》

3.4.2000年,香港护理学会和中华护理学会共同起草了(B)A.《护士条例》B.《21世纪中国护士伦理准则》C.《注册护士伦理法典》D.《护理伦理法典》

3.5.医护人员为病人保密,不包括(C)A.病人的疾病史B.各种特殊检查和化验报告C.病人的自杀倾’D.疾病的诊断名称.

3.6.自觉自愿地做了一件善事后,即使没人知道也会心安理得,这就是良心的(B)A.选择作用B.评价作用C.监督作用D.支持作用

3.7.把“用药”比喻成“用刑”的我国古代医药学家是(C)A.张仲景B.华佗C.李时珍D.孙思邈

3.8.我国卫生部于哪年颁布了《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D)A.1983;B.1981;C.1986;

D.1988

3.9.《南丁格尔誓言》的编写者是(A)A.格瑞特B.希波克拉底C.白求恩D.南丁格尔

3.10.护理道德情感由浅及深为(A)A.同情心、责任心、事业心B.同情心、事业心、责任心

C.责任心、同情心、事业心D.事业心、责任心、同情心

4.1.患者生命健康权的叙述,错误的是(A)A.相对的B.无条件的C.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D.不以义务为前提

4.2.患者平等的医疗权的叙述,错误的是(C)A.任何病人都享有医疗权利B.公民一旦生病就有权获得基本的医疗的权利C.病人无权监督自己医疗权利的实现D.平等医疗权的实现,还与医疗保障制度密切相关

4.3.关于医疗和护理的人体试验,错误的是(D)A.医护人员应向受试者说明试验之目的及方法B.医护人员应向受试者说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及危险C.医护人员应向受试者说明预期试验效果D.接受试验者不可随时撤回同意

4.4.医疗中应告知的内容,错误的是(D)A.详细介绍药品的服用方法、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B.详细告知患者出院后应注意的事项C.如实告知不能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原因D.在实施新的实验性临床医疗方法时,不必告知患者此方法的理论依据

4.5.护理人员有要求合理待遇、维护个人正当利益的权利,错误的叙述是(C)A.有权从事相关的医学科学研究B.有权参加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和专业进修C.无权参与影响护理的政策决策D.有权享受国家和军队规定的有关福利待遇

4.6.关于患者隐私保护权,错误的是(C)A.有权对接受检查的环境要求具有合理的声、像方面的隐蔽性B.有权要求其病案只能由直接涉及其治疗的人阅读c.在进行会诊时,不可要求不让不涉及其医疗的人参加D.由异性医务人员进行体检治疗时,有权要求护士在场

4.7.患者对经济费用消耗的了解,是下列哪项内容的一部分(D)A.知情同意权和知情选择权B.诉讼和赔偿权c.被尊重的权利D.监督维护自己的医疗权利实现的权利

4.8.对有急、险病情的患者,医生未到达之前,护士最应当采取的措施是(B)A.催促医生

B.主动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C.密切观察D.做好抢救准备

4.9.权利与义务,错误的是(D)A.权利可以分解为“权力”和“利益”B.义务就是应该做的,或者必须做的C.一般来说,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的I).权利与义务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均是绝对的5.1.影响护患沟通的客观因素不包括(A)A.服务态度差B.环境氛围C.噪声D.隐秘性

5.2.护患语言沟通的技巧不包括(C)A.倾听B.沉默C.仪态D.开场使用得体的称呼

5.3.仪表不包括(D)A.整洁B.发型C.衣着D.举止

5.4.仪态不包括(C)A.体态B.手势语C.整洁D.握手

5.5.体态不包括(B)A.正确的站姿B.正确的手势语C.正确的行姿D.正确的坐姿

5.6.一般情况下与患者交谈时,如向患者介绍治疗护理方案,站立距离保持在(A)A.O.5~1米B.O.15~0.45米C.1.5~3米D.2~4米

5.7.在护患的相互交流中,护士应尽量不使用(B)A.解释性语言B.专业性语言C.安慰性语言D.鼓励性语言

5.8.影响护患沟通的主观因素不包括(D)A.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B.沟通语言不当C.服务态度差D.隐秘性

6.1.护理的四大任务不包括(B)A.减轻痛苦B.维持生命C.恢复健康D.促进健康

6.2.关于不伤害原则,错误的是(B)A.是相对的不伤害B.所指的对象不包括患者家人C.伤害包括身体、心理或精神方面D.在护理实践中的任何环节都不要造成伤害

6.3.护理伦理学基本原则之一关爱原则,在医学伦理学领域是指(A)A.有利原则B.尊重原则C.公正原则D.不伤害原则

6.4.医学和护理实践中对尊重原则最直接的体现是(B)A.平等与公正B.知情同意C.甘于奉献D.患者利益至上

6.5.关于知情同意,错误的是(A)A.被医护人员告知前,需要以患者询问为条件B.知情同意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较大的东西方差异C.患者的知情同意应体现在就医的全过程

D.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是知情同意的一个例外

6.6.患者的知情同意应体现在(D)A.手术前B.护理操作前C.特殊检查前D.就医的全过程

6.7.护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B)A.甘于奉献原则B.价值原则C.关爱原则D.患者利益至上原则

7.1.通过口头交班、床边巡回交班和书写交班记录,体现了基础护理的(B)A.常规性B.连续性C.整体性D.科学性

7.2.在工作中.护士为医生提供诊治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协助,体现了基础护理的(C)A.常规性B.连续性C.整体性D.科学性

7.3.护士运用基础理论知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满足病人生理、心理需要,体现了基础护理的(D)A.常规性B.连续性C.整体性D.科学性

7.4.整体护理是以什么为中心(B)A.疾病B.病人C.健康D.环境

7.5.整体护理是以什么为基础的(C)A.解决问题论B.信息交流论C.护理程序D.系统论

7.6.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技术不断出现和使用,技术操作更为复杂,护理学科的知识、技术向更先进、复杂、高级化发展,这体现了专科护理的(A)A.专业性B.规范性C.合作性D.协调性

7.7.整体护理这一新理论突出了现代护理专业的(D)A.综合性B.应用性C.实用性D.独立性

7.8.针对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工作属于(A)A.基础护理B.专科护理C.特别护理D.个别护理

7.9.整体护理的指导思想之一是(D)A.现代生物观B.现代哲学观C.现代政治观D.现代护理观

7.10.基础护理是各科护理的(C)A.共同目的B.共同手段C.共同基D.共同问题

7.11.编著《护理札记》一书的作者是(C)A.辛普森B.秋瑾C.南丁格尔D.董奉

7.12.患者王某,女,50岁,冈患胃癌入院,焦虑,经常哭泣,护士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后,与她谈心,使她树立信心。你认为护士的护理措施是属于何类范畴(A)A.基础护理B.专科护理C.护理教育D.护理保健

8.1.老年人患病后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原因是其(B)A.免疫功能下降B.肾功能下降C.消化能力减弱D.机体储备力降低

8.2.老年人患病后往往症状、体征不明显,其原因是(B)A.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提高B.疼痛阈增强C.疼痛反应敏感D.体温升高明显

8.3.下列不属于妇产科护理工作特点的是(B)A.服务群体的特殊性B.患者遵医行为差C.护

理与保健并重D.身心护理并重

8.4.大多数截肢或器官摘除手术病人最担心什么(D)A.手术风险B.手术后并发症C.麻醉意外D.术后自我形象紊乱、残疾

8.5.糖尿病病人手术后易出现(C)A.消瘦,食欲不振B.术后出血C.感染,伤口不愈合D.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8.6.一台成功的手术,需要医生、护士、麻醉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的通力协作。这句话体现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C)A.制度严格性B.工作主动性C.医护人员协作性D.各阶段护理工作的衔接性

8.7.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手术的关键在于(B)A.襟怀坦白,实事求是B.术中护理配合C.保持肃静,关怀病人D.极强的耐力和科学严谨的作风

8.8.护理人员利用微机制作有动态图画的宣传资料用来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要,这体现了对护理人员哪方面的道德要求(D)A.正确理解并认同所选择的手术方案B.协助医生工作,确保病人充分知情同意C.主动承担告知责任D.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8.9.下列哪项不属于老年病人的身体特点(D)A.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B.体温调节能力下降C.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交叉感染D.所患疾病病种单一

8.10.高中学生李某,女,17岁,孕4个月,独自一人来院就诊,要求实行人工流产手术,经询问得知该女生有不全流产史。此时,医护人员应重点体现哪方面的护理道德要求

(C)A.细致观察,突出重点B.保护女性隐私C.尊重服务对象的知情同意权D.关怀体贴,做好心理护理

9.1.我国成立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时间和地点是(B)A.1982年的北京B.1988年的天津

C.1994年的上海D.2000年的浙江

9.2.护士在对恶性肿瘤病人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什么成为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C)A.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B.及时收集病人病情变化C.及时解除或减轻疼痛D.坚持做到病室,空气、物品的严格消毒

9.3.ICU护士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使病人感到亲切宽慰,这体现了ICU护士的什么能力

(D)A.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B.突出的应变能力C.非语言交流能力D.情绪的调节与自控能力

9.4.什么是防止ICU病人发生各种并发症且决定总体治疗成功与否的基础条件(A)A.为危重病人做好基础护理B.对病人发生的危险信号高度警惕C.保持热情饱满,沉着稳定的情绪D.护士良好的非语言交流能力

9.5.在我国把估计仅能存活多久的病人称为临终病人(C)A.6个月以内B.2~6个月C.2~3个月D.2~4个月

9.6.在临终病人护理的过程中,首要的护理道德责任是(C)A.进行抢救治疗与护理B.开展心理护理c.帮助病人消除疼痛和其他痛苦D.保持病房安静、清洁、色调温暖等

9.7.我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创建的时间和地点是(A)A.1988年的上海B.1988年的天津

C.1994年的上海D.2000年的浙江

9.8.ICU护士善于从病人的面部表情、体态、眼神、手势等中理解其情感活动与需要,这体现了ICU护士的什么能力(B)A.敏锐精细的观察力B.非语言交流能力C.有效地获取知识的能力D.突出的应变能力

9.9.临终关怀的工作目标是(D)A.积极抢救治疗,减轻患者症状B.尽全力延长病人生命

C.了解和理解病人家属心理需要并予以心理支持D.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维护病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

9.10.在护患的相互交流中,护士应尽量不使用(B)A.安慰性语言B.专业性语言C.鼓励性语言D.解释性语言

9.11.对不可逆转并且濒临死亡的危重病人,医护人员应该(C)A.不惜一切代价治疗和抢救

B.尊重患者家属的意愿C.实施临终关怀D.实施主动安乐死

9.12.临终关怀需提供特殊服务的对象是(C)A.病人B.家属C.病人和家属D.以上都不是 10.1.消极安乐死的特征(D)A.非自愿B.自愿C.作为D.不作为

10.2.中国对于安乐死的争论起始于(C)A.20世纪60年代中叶B.20世纪70年代中叶C.20世纪80年代中叶D.20世纪90年代中叶

10.3.美国Murtay在同卵双胎的个体间进行肾移植获得成功,具体是在哪一年(B)A.1956年B.1954年C.1958年D.1986年

10.4.20世纪1/3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哪一项技术有关(D)A.整形美容B.生殖医学C.克隆D.器官移植

10.5.我国器官移植始于(B)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10.6.国际器官移植学会在什么时候提倡自愿捐献的伦理原则(C)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10.7.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能解决不育难题还能提高(C)A.人口数量B.人口道德素质C.人口质量D.人的社会地位

10.8.1992年底,美国纽约州的水牛城,一位53岁的妇女霍络尔丁为渴望孩子的儿子、儿媳做替身母亲,生下了一个小宝宝,然而,究竟这个孩子是她的儿子还是孙子?这体现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哪种弊端(B)A.割裂了生育与婚姻,性的联系B.扰乱了传统的亲属关系C.可能导致后代近亲结婚D.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身的孩子的一些权利不能得到保障 11.1.德国著名思想家康德提出(A)A.自律B.求知C.内省D.慎独

1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护理道德修养中的(A)A.学习求知B.内省自讼C.克己自律D.坚持实践

1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了护理道德修养中的(C)A.内省自讼B.克己自律C.积善为德D.注重慎独

11.4.下列哪项是护理人员最难做到,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道德修养方式(B)A.内省自讼B.注重慎独C.积善为德D.克己自律

11.5.护理人员的行为属于护理道德评价构成中的(C)A.评价主体B.评价标准C.评价对象D.评价依据

11.6.什么是评价对象用来供评价主体做出道德评价的决定性因素(B)A.评价主体B.评价依据C.评价标准D.评价对象

11.7.什么是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道德选择的内在动机(B)A.社会舆论B.内心信念C.传统习俗D.他人教唆

1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体现了提升护理道德修养的哪种方法

(B)A.学习求知B.内省自讼C.注重慎独D.克己自律

11.9.护理道德评价的方式是(B)A.调查研究B.内心信念C.评估考核D.组织鉴定

篇2:有关时事政治的单选题

选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并不是说在研二下学期要开题时才去想要从哪方面选题, 这样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是十分不利的, 要想有好的选题, 就必须先明确选题步骤。通过对国家《教育法》、国家学位委员会关于硕士学位的相关规定以及学术界对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要求的了解,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的学科属性、业务范围及培养目标, 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中把握以下步骤:

1. 拥有广博的知识积淀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来说: 一是读原著名著, 比如马克思、恩格思的经典著作一定要读; 二是区别对待不同种类的书, 书分两种, 一种可以从中汲取大量的营养, 这种书应该细细品味, 要精读; 另一种可以给你惊喜, 这种你只需要略读找准其兴奋点即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 要经常关注时政新闻, 要对社会发生或潜存的问题抱以敏感的态度。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积淀, 在选题时思路才会宽阔, 才会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2. 善于发现问题

问题是人们尚未认识而又应当认识的事物, 是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矛盾, 它体现着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差异。从本质上看, 问题也是人们的大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状况的一定反映, 例如事实与事实之间、事实与理论之间、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矛盾和差异, 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 这就产生了疑问, 人们就要发现和提出问题。事实上, 不停地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正是学生思维能力成长的过程。只有通过发现和提出问题, 学生们才能进行探求和思索, 才能由此而取得认识成果, 取得论文选题的方向。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来说, 能够发现社会现象中深层的矛盾, 看出背后与学科相联系的本质性问题, 就意味着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3. 思考问题与选题的联系

在发现的问题中, 不一定都是学科领域范围内的, 如果不在学科领域内, 就要发挥我们的才智, 去思考它与学科存在哪些关联, 世上万物都在联系之中, 更何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从学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肯定会找到连接点的。首先要知道问题与选题之间的关系, 问题是潜在的可供选择的选题, 并不一定就是最后确定的选题。这里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在发现问题之后, 经过一定的调查和思考, 得出基本的判断和结论, 径直用于决策或实施, 而不必作为论文研究呈现于书面文字。比如政府出台的政策; 二是对某些社会现象, 经过必要的观察之后, 发现它并不具有普遍性或倾向性, 现象的背后并非如预想的性质或程度一样, 则不必立为选题。比如人食猫肉中毒而死的事件, 一开始以为人类重口味, 才得到报应, 后来通过多方调查后得知竟是死于朋友刻意夺命, 这中间牵扯到了很多道德问题; 三是发现了问题, 在初步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之后, 感到问题牵扯面广、涉及领域较多, 凭现有的专业知识和认识水平, 很难把握和驾驭, 或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 不适宜作为研究对象, 也不可作为选题方向。比如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 它牵扯到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东西, 研究起来比较复杂, 靠一个研究生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

尽管这样, 在实际的研究活动中, 发现问题往往是选题形成的前奏, 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首先, 发现和提出问题, 就使选题的确立具有了可能性; 问题未被发现和提出, 选题也就无从说起了, 只有问题被明确地意识到之后, 学生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某方面的专门探讨。其次, 选题的酝酿和形成依赖于问题的提出, 提出问题是确立选题的必经阶段。学生在觉察到问题本身具有的潜在意义之后, 便会在其引导下调查研究以求其解, 于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选题便得以确立。总之, 能够很好地处理问题与选题之间的关系, 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4. 集一切有利因素选题

要获得最佳选题, 就必须充分利用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去选题。

一是个人方面, 研究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在的优势, 并把它们合理地在选题过程中发挥出来。虽然研究生都在同一个环境里面生活学习, 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学习实践经历等因素的不同, 他们形成的个人长处也是大有不同。比如就基本的知识结构来说, 有的同学是科班的, 有的是跨学科的。科学发展表明, 各种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交叉, 互相分化和综合。在学科与学科的交叉地带, 不断涌现出新的课题, 这些新课题对与之相关的跨学科研究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二是时间方面, 在选题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到可供选题时间的长短, 更重要的是还要估量可供完成论文的时间。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 这也是科学地进行研究所要求的。这包括整个研究过程的起讫日期, 每一阶段和工作任务的具体时间, 其中哪些阶段和环节应作为重点而给予充裕的时间, 在哪一段时间做什么事情最为适宜, 这是安排时间应着重考虑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时, 个人分配给论文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有的同学准备得较早, 研一就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这样给他的选题提供了很好的前提, 有目标地选题, 并对该选题有了一定的研究, 对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可能写起来就会比较顺利。有的同学选题很急, 没能做好时间的论证工作, 导致完成论文也很草率。在我们的研究生中, 有的同学研二、研三要实习, 要找工作, 在时间上会发生冲突, 如何调配好这种冲突, 其实在选题时就要有一个很好的估算, 有的同学, 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找工作的压力, 就可以在选题上多下功夫, 花更多的时间在高质量的完成论文上; 有的同学迫于实习和找工作的压力, 在选题时就要考量这个选题的难易程度, 最好在自己感兴趣的和熟悉的领域去选题, 或者是在之前已写过的小论文中去选题。只有很好地利用个人有限的时间, 才能按时按量完成好选题和论文写作。

三是资源方面, 对于研究生选题资源而言, 资料和导师尤为重要。资料是指为实现理论研究和论文写作的目的, 所搜集获得的各种用以产生观点和论证观点的材料。在研究过程中, 为了掌握全面的情况, 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其中有的资料被写进论文中, 成为论据资料; 有的则并不出现在论文中, 但它们是形成观点所不可缺少的。资料的来源有直接和间接之分。其中, 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实验、调查, 从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实际的客观现实中, 直接获得资料, 即直接资料, 也称第一手资料; 人们从各种文献资料 ( 书籍、报刊、文件、档案、记录) 和广播电视等传媒所获得的资料, 即间接资料, 也称第二手资料。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大部分是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来获取资料, 所以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 就成了研究生们选题的关键之一。导师是研究生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因此, 学生平时要多和导师交流, 多听导师的意见和建议, 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闪光的东西, 对学生的选题是大有帮助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符合“三贴近”

“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选题时也要做到这三点, 选题才有实际价值。

1. 选题贴近实际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学校较高层次的教育, 肩负着培养高级人才的使命, 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的研究生将是未来社会各个领域的骨干、栋梁之材, 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可能对我国未来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起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选题从学生实际出发是指研究生在选题时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 去选择实际存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 选好的切入点, 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 以贴近促围绕, 以贴近促价值, 为高质量选题做好实际意义上的准备。

2. 选题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是有效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源泉之一, 也是论文选题的重要原则。生活是论文选题的源头活水, 它能为我们的论文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要使自己的论文选题有价值、有亮点, 我们就要关注社会生活, 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点滴, 从生活中挖掘宝贵的写作素材。而作为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 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应。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选题时要积极介入到这些新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生活领域中, 并予以积极回应。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选题首先要面向社会生活, 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 特别要探索研究与社会生活领域各个层面相结合的方式和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在自身文化程度的基础上, 真正做到贴近生活, 选题时更贴近生活, 才能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价值, 才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即更好地促进个体的社会化。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进入“生活世界”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必然趋势。

3. 选题贴近群众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而且还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坚持贴近群众的原则, 就是要求我们在研究生论文选题的过程中, 要深入到人民大众中去, 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 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 从人民群众那里汲取丰富的知识, 为自己的论文选题增光添彩。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只有贴近群众, 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在选题过程中, 脱离了人民群众, 脱离了与人民密切相关的事实, 必将使自己的论文枯燥乏味, 空洞无物, 说理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把选题的关键点放到解决群众最想、最盼、最需要的问题上, 有针对性、创造性地解决真问题, 选题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

三、选题具有国际视野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大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独创性, 但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在选题时不能只把视野放在本国,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研究生的选题应当要有国际视野。西方发达国家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 出现了许多消极现象, 比如价值观念的不确定、信仰危机、道德败坏等, 许多国家都尝试用思想政治教育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许多成绩, 包括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 应该对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了解。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就多样化了, 研究生是有一定外语基础的, 要善于、勤于用外文数据库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及前沿问题。因此, 我们要通过翻译关注了解他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重点、研究趋势、研究方法等, 并在选题时灵活地运用, 像武汉大学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就做得比较好。总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在选题时要有一定的国际视角意识, 这样利于防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封闭性和狭隘性, 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质量。

摘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提出一些建议, 主要从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步骤, 选题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贴近”, 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选题范围, 要具有国际视野等方面进行探讨, 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选题,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蔡铁权, 楼世洲, 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指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2]赵德馨, 周秀鸾.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程序[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7.

[3]张耀灿.3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史述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 (12) .

[4]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 (2) .

[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创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 (5) .

[6]韩华.近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回顾与反思[J].教学与研究, 2010, (12) .

篇3:封面选题:绿色政治

在这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环境保护,从最初民间的,有着左翼色彩的社会运动,成为一个为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政治经济问题。它孕育了有别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独特政治社会主张——生态自治主义,并成为欧洲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欧洲,出现了有着巨大影响、并迅速成长的绿党,它们贴近社会运动,国际主义,迅速渗入传统的政党政治和社会体制;气候变化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治理的新课题,围绕着这一问题,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形成了复杂的国际机制,这些机制对于真正的全球治理也是难得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中国既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也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中国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成立了国家级的委员会,相关部门也成立了专门处理气候变化问题的机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气候变化问题更多的是一个外交问题,是一个要让位于发展的技术问题,很少有人从战略和政治发展的角度反省和审视气候变化问题。鉴于此,为了更深入、全面地认识环境问题的价值和它给中国、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影响,本刊发起关于“绿色政治”的讨论。

上一篇:业务地区代理协议下一篇:小学党务人事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