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为做事而做“官” 要先做人后做“官”---汪洋 2012

2024-04-18

要为做事而做“官” 要先做人后做“官”---汪洋 2012(共12篇)

篇1:要为做事而做“官” 要先做人后做“官”---汪洋 2012

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做人、做事、做官三者互为关联、互促互长,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做人是做事、做官的基础,只有把“人”做得端端正正,做事才可能有正确的动机,当官才可能为群众所称道。常言道,“做官是做一阵子,做人要做一辈子”。因此,从这“三做”为切入点来思考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问题,我想先从“做人”说起。

“人”字有两笔,一撇一捺,结构简单,却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支撑,首先要学会做人,就是要把“人”字撑起来。老百姓要懂得怎样做人,当官的更要懂得怎样做人。“官”是领头的人,是“公众人物”,若连“人”字都撑不起,又遣论为官?做人就要做一个真实坦诚的人,要诚信、要坦率;要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要正直、要忠诚,真正做到“不诱于誉,不恐于诽”。作为一名党员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忠于职守,要有宽容之德、厚道之品,要有善良的心,还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得以官不荣,失官不辱”,勤奋努力地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指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毛泽东同志要求我们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做人品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做事就要用心做事,善于做事,按规律办事;为官掌权,更要为人民、为社会做事,做事要以谋为基、以实为重、以智为要。一要高

站位虑事。领导干部做事站位的高低与否,与他的眼光有直接的联系。眼光的长短和宽窄,是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前提。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干部,眼光一要长,二要广。所谓长,就是在科学分析、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对事态的发展及走向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能成就大事的人,不会被眼前的暂时利益所蒙蔽,能够清晰地辩识事情的轻重缓急,从而正确地进行取舍。二要高水平谋事。一个人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谋事的能力。“谋”,在做事的所有环节中至关重要,对一件事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未必见得。凡事只要认真、科学、积极地去谋划,胜算就会掌握在自己手中。“谋”,可以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把常规转化为超常规,甚至把似乎已成定局的失败转化为奇迹般的成功。“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三要高效率办事。做事高效首先在乎一个“勤”字。“勤”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手勤”、“脚勤”、“脑勤”。“手勤”,就是要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确保上级政策传达、落实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保证本单位、本地区工作信息的及时上报、反馈;“脚勤”,就是要多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动态,争取工作的主动性;“脑勤”,就是要结合工作勤于思考,从领导的角度思考应该提供什么信息、作出什么部署;从群众的角度思考他们缺少什么服务、目前有什么要求;从下属的角度思考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总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切不可惰性缠身,否则就会误事、误民。要立志做策马奋蹄的先行者,万不可做得过且过的撞钟僧。

做官就得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官,不愧对手中权力和责任,不愧对人民的期望和信任。怎样当好一名领导干部时,必须做好“四者”:即要做好一名政治过硬、道德高尚的贤者,做好一名善学好问、知识渊博的智者,做好一名多谋善断、讲究艺术的能者,做好一名胸襟开阔、心中有爱的仁者。为官之人还要有一身正气,坦坦荡荡,以民为本,视民为根,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的喜乐哀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结合工作实际,应该提倡“四力”和“五心”,“四力”即共产党员、国家职工、国家干部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人民群众“听得进”;二要有迅速拉进群众距离的亲和力,让人民群众“坐的住”;三要有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让人民群众“信得过”;四要有驾驭复杂局面和独立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各种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及时地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在具备以上四种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五心”:第一,对来访的人民群众要热心,不能对他们冷漠相待;第二,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有同情心,要学会换位思考,深刻的体察农民群众的疾苦;第三,为人民排忧解难要有诚意,诚心,不能半心半意;第四,在处理复杂问题和解决棘手矛盾遇到阻力时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不能遇到难事就半途而废;第五处理疑难问题要有打持久战的恒心,有了这“四力”和“五心”,才能把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擦得更加明亮,真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爱民、亲民、为民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做人、做事、做官,三者是有机的结合体,是紧密相连的,他

们的统一体就是一个共产党人,做人是根本,做事是基础,做官是职责。做官是一时,做人是一世,做人、做事,与做官的关系是互为关联、互为作用的。做人是根本,人做正了,做事容易,做官也不会出问题。做事是基础,因为做人做官都离不开干事创业。做官则是履行职责,在其位尽其责,说到底,做官也是为了做好事,做好官。做人之所以是根本,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只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作为一个人来讲,其自身的素质、修养就是他的内因,决定了他怎样的做事,怎样的为官。像胡长清、成克杰、王怀中等等这些党的高级干部纷纷落马,外因的诱惑力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但是归根结底,就是他们抵御这种诱惑力的免疫能力下降了,放松了自己的思想改造。然而像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等这些时代楷模,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个党员认真的学习。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也有很多的“发财”机会,也有许多的亲朋好友多次找关系,拉关系、通关系,开后门,调工作,提干部……,但通通被他们拒绝了。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不为私利、为了人民鞠躬尽粹的精神,在他们眼里,作为共产党人,入党不是为了当官,当官不是为了发财。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品格,是因为在他们身上反映出了一名共产党人的“三个不忘”和“三个比较”,“三个不忘”指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不忘自己是受党的培养才成为国家干部;不忘人民群众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是共产党事业永恒的支撑。“三个比较”即是“在理想信念上和先烈们比;在工作标准上和英模人物比;在生活待遇上与贫困群众比。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这两个“三”的内因,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做到了拒腐防变,守得住清贫,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篇2:要为做事而做“官” 要先做人后做“官”---汪洋 2012

做人、做事、做官三者之间,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很好地诠释了做人、做事、做官的关系与内涵。我认为,“以德为本,以诚为根,以善为贵”,谓之做好人;“以谋为基,以实为重,以智为要”,谓之做好事;“以民为本,以政为先,以纪为则”,谓之做好官。

做人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做人并非顶天立地,只需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和自已的良心。与人交往,义薄云天、赤心相待,就会金城所致、金石为开,就会获得珍贵的友谊;记人之善、忘人之过、无愧于心、隐恶扬善,乃圣人之举。我们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以德报怨,以善报恶,不是懦弱,不是无能,是一种胸襟,是一种雅量。慷慨解囊、乐善好施,不是无识,一种厚道、是一种仁慈。

做事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举步为艰之事亦会迎刃而解,推三阻

四、挑肥检搜,手到擒来之事亦可一无所成。当然“愚者喑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实干、苦干,更要巧干,凡事要深思熟虑,把握事情的规律,辩明事情的事非,要有恢宏大气的深谋远略,使事情化凡为简,要事急干,急事早办,动必量力,举必量技,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做官要有益于民,清清白白。芸芸众生中,有人流芳千古,有人遗臭万年,有人名垂青史,有人烟消云散。当今和平年代,第 1 页

虽忠奸难辨,但清贪可论,清贪犹如泾渭,民重自有天平,你的每一步都在书写自已的历史。做官只是多了一份责任,首先管好自已,再去管好别人,做一个人民满意、群众认同的官;做一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不愧对手中的权和和责任,不愧对群众的期望和信任。要以民为本,以民心为根,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自然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总之,“官声誉起为民事,业绩成于跬步行”,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官,都要常怀“进取之志”和“为民之心”,只求无愧于人生。

篇3:做人做事做官的境界

任彦申,历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2008年11月,任彦申受中华儿女荣誉董事会之邀,做客中华儿女美术馆,围绕做人、做事、做官,再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独特经历,愉快地作了场小型专场讲座。整个讲座议论风生,妙语不断。现整理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今天,受中华儿女荣誉董事会的邀请,我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做人、做事、做官”这个话题,主要是和大家聊聊关于领导的哲学、做人的哲学,算是就我自己的人生经验谈点感悟吧!

知人难,善任更难

我认为,知人善任是领导管理的第一要素,是最重要的领导职责和最重要的领导才能。用人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齐桓公之所以能春秋称霸,是因为他选用管仲作宰相。之后,齐桓公饿死在监牢里,则是因为错用了奸臣。据说,齐桓公死后没人替他收尸,直到尸体都长出蛆来了,下人才不得不把他的尸体随便丢到废墟中去。这说明:用错了人就会沦落到死无葬身之地的可悲下场。而刘邦能够得天下,正如刘邦在战胜项羽之后,在洛阳大宴群臣,共同分析讨论制胜的所说,启用了韩信等一批人才,后来,刘邦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一名领导者不仅要有知人之明,更要有自知之明。只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做到知人之明。首先,作为领导你要能够认识到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而且能够使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领导才干,以弥补自己的过失。在用人方面,遇到能力水平比自己高的人,如果能够把这样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就说明这个领导的才能很高。倘若眼里容不下水平比你高的人,那他的领导才能可想而知。虽然知人很重要,但知人很难,知人不易,世界上最难认识的莫过于人。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的思想是无形的,只知表象不知本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一时不知长远,那是不对的。人是会变的,在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生死抉择面前,人就可能会变态,变质。作为一个领导,不能只看干部一时的言行举止就判定他是好是坏,不能只凭借其一句话就决定此人的身价、荣辱、气质,不要匆匆忙忙下结论。

知人难,善任更难。杰出的人才都是与众不同的人,凡眼不识,举高可返,就是不识好货。知人者不任,任者不知,就是说有任人权的人他不了解大局,了解大局的人他没有任人的权利。这是很常见的问题。再说,立场不同,价值观就不同;亲近程度不同,利益关系也就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看的角度不一样,你这么说,我那么说,各有各的道理。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越是熟悉的人越容易通过,越不熟悉的人越不容易通过。所以说,善任很难。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要怎么去把握用人的标准?从古至今,用人的说法都差不多,无非就是一个“德”字和一个“才”字,通俗的讲即人品与才干。古人多是以德才兼备作为用人的标准,今天我们只是换一种说法而已,也就是工作上要能靠得住,要让群众信得过。所谓人品,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忠与奸、正与邪、真与伪、公与私。人品好就是对同事对领导要忠心耿耿,不能两面三刀,要诚实。懂得为大家着想,而不是整天想着如何为自己捞好处。

用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当其时,当其壮。意思是用人要用在最佳效益期,好比吃东西就要吃新鲜的,过期的东西就不好吃了,效益就出不来了。过去,司马光讲究用人要用圣人,用君子,这里的圣人指的就是德才兼备的人,君子就是有道德的人。千万不能用小人,宁可用一个笨蛋,也不可以用小人,他会废你的大事。这是一个重要原则。还有用人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要形成专门的制度,执行时要按一定的程序。作为领导,要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人、识别人、使用人、培养人、保护人,这是非常重要的。把人搞定了,所有的事情就都搞定了。不要老是开会,“找人开会,不如请人喝茶。”大家一起聊聊天,这样比起开会要强得多,沟通起来也容易得多。我们要做到,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意地交往。

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都得垮台

什么是领导?领导是推动大家干事的人,是团结依靠大家干事的人,是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别人来实现的人。善于团结合作是一个领导的基本功。一个人成功不成功并不在于你的本事有多大,只要你能够把大家团结起来你就成功了。

搞好团结是一个领导者、管理者最大的本事。要像维护眼睛一样地维护团结,因为团结一不小心就被破坏了,这需要原则、胆识、修养、胸怀,顾全大局,甚至委曲求全,该让的就得让。人啊,千万不要和别人过不去!也不要和自己过不去。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都得垮台。大凡政治家、企业家出问题,一定是这方面出问题,一定是因为不团结。团结需要达成共识,共识的前提是沟通,沟通的基础是尊重。这是基本原则。沟通的前提是平等,承认有差异才有沟通的必要。沟通就是要找到一个双方的平衡点,这个点一定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如果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吃掉对方,压倒对方,那你就别沟通了,这样的沟通根本不可能会成功。一个人搞好团结就是要助人为乐,学会宽容。只有宽容才能得到群众,苛刻一定会失掉民心。宽容是一种心态,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

要想搞好团结必须做到一点:善于欣赏。这不仅是交往之道,交友之道,更是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一门大学问,可以说是最高明的一门领导艺术。善于欣赏是调动积极性的最好方法,一个人只有在欣赏别人和被人欣赏的时候心情是最愉快的,情绪是最高的。人会因激励而发奋,人一受到表扬,他的积极性就来了,他会得意忘形而超水平发挥了。一个领导能不能看到周围人的优点,并不断激励他的优点,调动他的积极性,这点非常重要。不要合不得夸赞别人,不要老是想挑别人的毛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之所以会喜欢旅游,听音乐会、看戏、阅读名著,就是为了寻找真善美的东西,欣赏真善美的东西。我前两天给一对新人主持婚礼,在婚礼上我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交朋友是和人的优点交,而结婚呢,不但要欣赏对方的优点,而且必须包容对方的缺点。这是结婚和交朋友的区别。没有欣赏就不会有爱慕,没有宽容就不会有和谐。”无友不及人和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这个道理。能找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会有上进心,如果你总是交一些不如自己的朋友,总是看到别人不如自己的地方,那你怎么上进呀?

文人相轻、文人相争、文人相斗。在政治运动的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弱点暴露得淋漓尽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出身高贵,官职九仪,相当于副首相,深受国王的信任,但是后来被驱逐出去了,為什么呢?是因为屈原这个人有着过于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性格上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造成他没有办法和别人搞好关系。千

古圣人孔子,在世的时候,一生不得志,30多岁满腹经纶,却找不到“工作”。后来孔子就找到了老子,俩人坐在黄河边上,孔子向老子发出了感慨:“时光一日不如一日,过了30多年,也没混出个人样来,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抱负在哪里?”老子就说:“你这个人啊,可能名利心太重了!爱积人之非,好扬人之恶,老是说人家有什么缺点,然后,身为人子,以己为高;身为人臣,以己为尚。你本来是下级,但是老说上级有问题;你本来是晚辈,却老说长辈有毛病。就像老虎过大街一样,体未到风会抖,这样谁还敢理你?”孔子这才感悟到老子的话说得真有道理。

领导的艺术与修养

领导和名人一样,经常是在被人追捧,被人表扬,被人歌颂的环境中走出来的,是被人欣赏的人。久而久之,他就只愿意听别人欣赏,而不愿意欣赏别人;只会自我欣赏,陶醉于自我欣赏,而不去欣赏别人。如果一个人听不到别人的批评,那就要警惕,你可能有问题了;如果所有人都说你好的时候,反而更应该小心,因为可能这时候你就要开始犯错了。能听到不同意见是好的,如果大家都不敢说话,那就是坏事。

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搞建设,作为一个领导者看人就要先看每个人的长处在哪儿。要把广大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好、保护好、引导好,把广大基层干部这种创优争先、改革创新的精神发挥好、保护好、引导好。这才是最基本的。什么时候都不注重调动基层的积极性,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比别人高明,这就大错特错了。真正的活力在基层,所有的事情都在基层突破。领导对基层要了如指掌,而且要不断强化对部下优点的记忆,学会欣赏,学会表扬,由领导带头,营造一个相互欣赏的氛围。当一个团队彼此都看到优点的时候,这个团队就会充满上进心,这就是一个优点的结合体;反过来,一个团队如果相互盯着缺点的时候,这个单位就是一个缺点的结合体。

亲和力,也是很重要的领导力。凭借你的学识、人品、风范,还有你对别人的说服力、影响力,使别人心悦诚服地追随你,跟你干事,这才是一个高层次的领导者。但亲和力不是简单的一个人的随和,而是指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本质上是指如何处理别人和自己的关系问题。那么,亲和力从哪里来?我觉得是从爱亲人开始的。亲情为大,孝敬为本。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全解决了。什么是孝心呢?就是以知恩图报之心对待天下人,不求名利、不求荣誉。中国的人文观,就是先讲父子,再讲君臣,三讲夫妻,四讲兄弟,五讲朋友。这就是五伦。比如说父慈子孝,长辈对孩子要慈爱,往辈对长辈要敬重,这就叫孝敬,这是一条关系。再比如说君臣有礼,君对臣以礼,臣对君以忠。这又是一条关系。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或者是作为一个好人,他都应该遵守这套做人的基本规范。

要善于把各种关系处理好,这是很重要的领导才能。不能把当官的架子带到生活中去。世界上最无私的关系就是父母父子关系,或者说是师生关系。世界上最平等的关系是同学之间的关系,无论你官职再高,见到老师还是老师,见到同学还是同学。如果和老师同学吃饭的时候,你说什么都要听你的,那就乱套了。热爱人,就要从热爱身边的人做起。关爱天下,就要从关爱身边的人做起。孔子曰:“近者悦,远者来。”近的人高兴了,远的人就来了。只要把周围的关系处理好了,这就是世界的一部分,这就是天下的一部分。领导和上下之间的关系,在公开场合要讲礼仪,要上下有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没有规范。但是,离开这个位置之后,人和人之间就是平等的。这点很重要。

关于领导的修养和境界,我简单归纳为六点:第一、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永远面向未来,富有理想,能够描绘出美好的远景来激励大家前进,能超脱眼前,看到未来。第二、当机立断。当机会到来的时候,应迅速作出决断,因为机遇是时效性极强的资源,给你机会你不用,你一定会受到惩罚的。所以说,机会到来的时候,千万要抓住它。第三、求同存异。既要能够求大同存小异,又要能够求小同存大异,因为领导的工作最重要的在“同”上。能不能认同,能不能同心,能不能同意,这是最重要的领导工作。第四、大智若愚。一个领导没智慧不行,但处处表现自己的智慧也不行,处处显得比别人高出一头更不行。难得糊涂,就是说要真聪明假糊涂,装糊涂。第五、要助人成功。一个领导自己成功不算成功,要让周围的人都成功才叫成功。这是一个生活哲学。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自己活的好,不让别人活的好,那么最终自己也肯定活不好,别人肯定饶不了你,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第六、上善若水。这是老子《道德经》里阐述的最重要的思想,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为什么要像水一样呢?因为水哺育了万物,但它从来不与人类争利,这是很高贵的境界,利它而不争。水能以柔克刚,不争强斗勇。水是非常善变的,它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呈现不同的形态,遇到哪种色彩就会变成那种色彩,遇红则红,遇蓝则蓝,遇方则方,遇圆则圆。它有着非常好的适应性,它是百态的。人如果在社会上能够像水一样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的话,顺应逆境,各种麻烦最终都能为我所用,这就是最高的境界。善为人者位之下。就是说我把自己放得低一点,把别人放得高一点,正因为我低,所以海纳百川。你把自己放低一点,也没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你把自己看得高一点,你也没有抬高了自己的身份。就是说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不要觉得处处比别人强,处处展示你的优越性,要把自己放低一点。当然水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点,比如润物细无声,它的渗透性、活性、灵性,流水不腐,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智慧。如果说人的修養境界能够达到水的境界,那么这就是人的最高境界。

篇4:做人做事做官

一、做好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对一个人“德”的要求,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好人与坏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品行是否端正,只有品行正,才能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社会形象、散发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一是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态度,不是为了获得内心虚荣的满足,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爱。如果人人都怀着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那么即使在最困厄的沙漠上,我们也能看到生命的绿洲,也会满怀希望面对未来;二是做人要真情待人。任何时候都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同志肝胆相照,以诚相见。要强化服务意识,主动热情地服务,做到“权大勿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不论对方职位高低,都应彬彬有礼,以诚相待;三是做人要知足常乐,不在去羡慕别人的生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如果我们总是在希望更多、更好,那样的话希望就变成奢望了,往往奢望过多的东西到最后连原本拥有的都失去了。做人知足常乐,积极珍惜属于自己的一切、用心感受自己的幸福,就会觉到世界原来是这么的美好。

二、做好事。做好人是根本,做好事是归结。做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干事创业。不仅要做好人,更要做好事,多做人民拥护、群众得益的事。一是要带好队伍。在队伍管理中,我们一定要克服主观主义、要发扬民主,优中选优;要不怕得罪人,坚持照顾服从纪律,感情服从原则。只有树立严于律己、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才能把握住队伍的发展方向,真正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二是要理好财。要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坚持精打细算,反对奢侈浪费,重实际,求实效,以极其负责的精神管好家、理好财;后勤部门管钱管物、管吃管住,一定要筑牢自身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服务好消防部队;三是要管好物。后勤保障如何,财务管理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消防部队行政执法职能的发挥,而且直接关系到消防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的进程,具有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不是全局却牵动全局的作用。严格执行部队财务管理规定,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篇5:做人做事做官

1、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做人,只能靠自己;2、做人,不是纯粹个人的事,而是一个社会性的大事;3、大家都会做人的社会,才

可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4、和谐社会的构建,要从学习做人做起。

做人:就是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从中展现自己的内质,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做事:就是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使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

物,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利益。日常生活中的人:*人生铁律:项羽至死不悟:“非战也,天亡我也!”林彪为何死无葬身之地?“我死了,看你怎么办?!”结论:一个人会做事而不会做人,往往没有

好结果,甚至没有好下场。如何做好人?*做人靠本质。本质,即事

物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规律。规律有三大特征:重复性稳定性

条件性*做人的本质内容以规律的三大特征为经,以行为科学和人际

关系学为纬,来筛选古今中外名人贤达的所言、所行、所著,能否从

中找出一些反映做人规律的东西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忠、义、仁;勇、智、诚、信。当然,这还必需对其加以现代解读。忠其实质

是纵向人际关系的处理准则。?? 纵向人际关系包括:个人与组织、下级与上级、地方与中央、小辈与长辈、局部与整体古人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论语》居上克明,为下克

篇6:做官、做事与做人

在座的学员都是领导干部,老百姓把我们叫做“官”。所以,今天我想集中谈一个题目,就是做官、做事与做人的问题。做官、做事与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想明白了、实践好了,我们才能可能是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官。我今天不是讲如何做官、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而是讲做官、做事、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官是什么?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有人可能说,官是地位,做了官就意味着社会地位高了;有人可能说,官是权力,有官就有权,官小有小权,官大有大权,官是跟权力联系在一起的。但从本质上说,官是责任。人类社会最初本来没有官,后来有许多共同的事务,需要专人去管理,于是慢慢地就有了官。一个人从一般社会成员变成官,就意味着多了一份责任,即不仅要管理好自己,还要管理好别人、管理好一个部门、管理好一个地区。官由小变大,实际上也就意味着我们责任的范围由小变大,份量由轻变重。为了方便管理,人民赋予官一定的权力,做官也就是掌权和用权。不言而喻,权力是官用来履行责任的手段和工具;权力是以履行责任为前提的。在我们国家,权力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前提的,所以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权要“为民所用”。有一年,一个地方发大水,人们找不到镇长。镇长去哪儿了?去丈母娘家去了!因为洪水来了,丈母娘家被水淹了,丈母娘迫切需要他去照料、搬家。从女婿这个角度来讲,这位镇长是个好女婿。但是,后来这个镇长被称为“怕水干部”,被开除了党籍、开除了公职。为什么?就是因为在洪水面前他作为镇长却没有履行组织群众抗洪抢险的责任。所以,官就是责任。当了官就等于承担了一份责任。这位怕水干部,“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官,他没有去履行他应该履行的责任,被处理了。

既然做官,就一定要做事。做官的掌权和用权,就是为了做事:一做自己的职务所要求的事。警官、法官、检察官、军官、地方官,各有不同的职务要求;

地方官当中又有市县长、局长、股长等不同职务。我们做事,就是做自己的职务要求做的事。二做上级领导分配我们做的事。除了职务要求之外,上级领导还经常给我们加任务,比如要我们对口扶贫,要我们突击抢险等等。做官也应该把领导交给我们的事做好。三做群众希望我们做的事。群众希望我们发展经济、扫黑除恶,希望我们解决看病难、走路难、吃水难等问题。这些事,我们都应该积极去做。四做从职业道德出发应该做的事。比如,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勤政廉政、执政为民,这都是职业道德所要求我们做的事。上班打麻将被老百姓骂,被撤职,就是因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做事。把心思用在炒股票,用在为自己家谋利益,就是因为不做自己职务要求的事,不做上级领导交办的事,不做群众要求做的事。做事才能履行责任。做事是履行责任的过程,是履行责任的表现,也是履行责任的结果。空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所以是为官之大忌,为人民所不齿,就是因为不认认真真做事。

要做好官,做好事,就要做好人。做人不过关,做官、做事也做不好。做人是做官与做事的基础,也是做官与做事的保证。只有做好了人,做官才能成为人官,否则会被老百姓骂成狗官或者别的什么官;只有做好了人,做事才可能有正确的动机,才可能有人民所欢迎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先做人后做官。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以为当了领导,成了官就做好了人,因而颐指气使,好为人师;只有教育人的意识,没有改造自己的自觉,这就彻底地错了。

做人有许多标准,最根本的也是最起码的标准,那就是人要有人的样子。人的样子不在于外表,高啊、矮啊,胖啊、瘦啊,男啊、女啊,俊啊、丑啊,这跟做人都没有关系。人的样子就在于人的良心。人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有良心,好人与坏人的区别,就在于好人有良心。丧失了良心,也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就更不用说做官了。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职业,对良心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但是,只要是人,就应该有良心。良心属于道德范畴,人之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只

要是人,就应该有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这“三德”是做官、做事的必备的也是起码的条件。毛泽东主席曾经要求共产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对我们来说,要想做好官、做好事,就是要做这样的人。

在做官、做事、做人这三者关系中,做官是手段,做事是目的,做人是基础。这三者的关系不能错位。做官不是目的,做官是为了做事,假如我们把它们倒过来,做事是手段,做官是目的,那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当官这个愿望,达到晋升这个目标,这就是本末倒置,结果可想而知,肯定会做出一些形式主义、花架子、劳民伤财,只图自己有政绩,不管对老百姓有利益的事情来。

做官、做事与做人的关系,一些已经为官的人,要认真思考;一些还没有做官,但很想做官的人也要充分想透。思考的实质,就是要解决当官为什么、在位做什么、身后留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对当官的来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个永恒的课题。说它永恒是指它并非关系一时一事,而是关系终生。在此时此事上解决了,不等于在彼时彼事上就可以掉以轻心了。我们周围出现的一些贪官,不能说他们从来就没有解决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失足就在于他们没有始终如一地处理好这个关系。另外有一种人也很重视做官、做事与做人的问题,但是他们所说的内容与我们所说的几乎是相反的,从而他们栽跟头也是必然的。据说有一位贪官在任时给想走仕途的儿子写信,告诫说,你要当官,就要明白“做官的目的是什么?是利益”。“你的领导提拔你,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的下属服从你,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周围的同僚朋友关照你,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自己的可以不要,但别人的你必须给。”因此你“要不知疲倦地攫取各种利益”。这是他对做官的理解。那么做事呢?他说做事就是实际工作。这点会不会都无所谓,必须把会做人放在首位。那么什么是做人呢?他说做人就是处关系,现在说谁的工作能力强,一点都不是说他做事能力强,而是指做人能力强。这位

官员这样教育儿子,他也这样去对待做官、做事与做人,最后坐进了大牢。这个教训我们要永远吸取。

篇7:要为做事而做“官” 要先做人后做“官”---汪洋 2012

一、做人要以德为师,忠孝两全

一要做一个齐家尽孝的人。孝道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更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笔者认为选拔任用干部时,除对其政治品德考察外,还应将“孝道”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因为讲孝道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更是提高干部道德素质的前提和基础。能否孝敬父母是衡量干部品德优劣,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一个干部连父母都不孝敬,他就不可能有对工作的爱,更不可能有对事业的忠诚。

二要做一个于企尽忠的人。作为一名国企干部,就要忠于企业,就要有“责任感”。干部对于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在其位谋其政,确保一方平安。要敢于担当责任。这不仅是为官的要求,更是做人的根本。一个领导干部,从他敢不敢担责,不仅能看出他的官品,也能看出他的人品。要想真正做到“让上级放心,让员工尊重”,首先要做责任心强和敢于负责的人,不推卸责任,不转移矛盾,不做老好人,把思想统一到干事业上。

三要做一个忠孝两全的人。在党的理论和实践中,忠、孝与党性是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孝是忠的思想道德基础,忠是孝的延伸和扩展,可以说:不孝必然不忠,忠孝合而互补。当然,在员工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舍弃个人利益,而维护员工利益并不等于说就是不孝,而是孝的延伸和扩展,是大孝!只有先孝敬父母,进而推己及人,由小孝到大孝,才能在工作上忠于职守,履职尽责,最终达到“大义至孝,忠孝同一”的至高境界。

二、做事要以成为果,知行合一

一要高起点谋事。作为国企领导干部,要想干成事,必须心中装有“事”,并把这个“事”充分融入于企情民意之中,从而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要科学制定计划,分出轻重缓急,列出行事日历,分工明确,职责清楚;立足每天,着眼全年,越是有前瞻性,工作就越顺手;做计划还要掌握关键性问题,决不能因琐碎的事而影响主要工作,必须明白做好20%的主要工作等于创造80%的业绩。

二要高风格处事。高风格处事是一种思想境界,更是一种眼界和胸怀。眼睛盯着事业发展的大局,心里装着员工群众的利益,在对待个人进退得失时就会多一份坦然,在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时就会增几分大度。以这样的态度处事,就会扎牢成就事业的根基,就会使企业成员之间讲和睦、讲团结、讲互助、讲共勉,真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作、合拍、合力、合心,共同完成工作目标和任务。

三要高效率办事。要丰富管理经验,注重平时积累,熟悉掌握业务的发展规律和工作动态,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把握大局方向,找准主要矛盾,并及时有效化解矛盾。要敢于“背叛”自己,作为一名高素质的管理者应善于适应矛盾、分析问题,拥有开阔的思维,及时地批判自我、否定自我,敢于面对自我并抛弃旧我,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纠偏并形成闭环,不让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三、做官要以民为本,务实履职

一要有秉公为先的正气。孔子说:“政者,正也。”公正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应该是做官第一位的原则。处理问题做不到公正,不能一碗水端平,不能为群众说公道话,他的为官准则就会受到质疑,正像老百姓常说的那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官之人如果能够以民为本,视民心为根,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就会保持“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够秉持公正,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正服人”。

二要有带头实干的勇气。所谓“带头”,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带头从我做起,给职工以方向,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在克服困难时带头从我做起,给职工以信心,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在大家迷茫困顿时带头振奋精神,给职工以希望,起到指明灯的作用。所谓“实干”。就是要把真抓实干作为践行宗旨的最好体现,苦练抓落实的基本功,尽职尽责,尽心竭力,克难求进,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干事业、求发展上,做到善谋大事,乐办小事,多办实事,常办好事。

三要有勤政廉洁的风气。作为新时期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应做到“六勤”,即手勤、脚勤,做深入基层的务实型管理者;口勤、嘴勤,做周到细致的服务型管理者;脑勤、心勤,做善思善悟的智慧型管理者。要做清正廉洁的表率,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厘清公与私、权与利的关系,强化理想信念,净化思想观念。既要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同时还要管好家人、管好队伍、管好下属,努力做一个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干事不出事”的好干部。

篇8:做人做事做官

做事做官先要做人,是以做人为基础的。时下有人感叹:“做人难,做好人更难。”人怎么写,大家都会说简单,不就一撇一捺吗。但从古至今,历史上不是有许多人到了最后仍然没有明白做人的道理。以至于成为历史的罪人,社会的败类。最起码的做人都没有做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品有问题,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出现问题。

人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出现偏差,继而行为就会发生变化。就比方说,现在的锒铛入狱的曾经权倾一时的高官,之所以有如此的下场,就是因为思想出了问题。想当初,刚入官场的时候,一生正气,意气风发,带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豪情壮志,在这样的思想激情的指引下,也曾经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同时也收获了太多的荣誉。正因为做出了成绩,官途平坦,可以说是平步青云。随着职务的提升,按说思想境界也跟着得到升华。但随着职务的不断升迁,思想却变得落后,更加注重权利,更加注重名利,更加注重所谓的品位。整天忙于在酒席上觥筹交错,声色犬马。忽视了学习,忽视了世界观的改造,逐步跌进了权利的漩涡。将曾经的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抛之脑后,忘却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忘记了权利是人民和老百姓所赋予的,为官者和老百姓就如同舟和水,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胡锦涛同志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提到:“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来讲,更显著地体现了这一点。得民心者得天下,革命先烈们没有一颗为民谋幸福的信念,就不会赢得今天的地位。因此,要常怀敬畏之心,要时刻谨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永远不变的宗旨。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党的优良品德。在工作中要做老实人,本分做人,踏实做事,公正为官。总而言之,学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思想素质的不断提高,时刻筑牢思想防线。

偶有感想,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说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工作习惯了,每谈及办事总是托人情,找关系。问其为什么怎样?老外这样讲,这是入乡随俗。这似乎是调侃的话,但也从中听出一些不一样的感觉,这也反映出当今社会许多职能部门、服务单位的为民服务的意识在淡化,推及到工作人员的素质出现了问题。的确是这样,去相关单位办理事情,明明在其业务范围内的事情,且可以办妥的,却需要群众跑几趟,在为民服务过程中服务态度相当不好。从大的方面反映出整个部门的形象。

我个人认为,为官者先学会做人,做一个时时注重学习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不忘勤俭节约,其中值得讲的就是要懂得孝顺、懂得感恩。因为只有理解你的权利是人民所赋予的,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清正廉洁,脱离权利的诱惑,才能做到公正、正义。要做到不贪图名利、不贪图虚荣、不贪图荣华富贵。要活得坦荡、要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篇9:做人、做官、做事

说到做人、做官、做事,不同立场的人,见解往往大不相同。在当前我国社会中,做官就是专指做“对社会负责的公仆”,即人民的干部。这本来是我们历来所坚持和要求的,但在新形势下有些人却经不起考验,背离了党的要求,背离了共产党人为人处世所应坚持的准则,不负责任地为做官而“做戏”,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仍有谈谈的必要。

一、每个人从懂事的那时起,便有一个做人的问题伴随一生。于是,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也就成了每个人一生必做的答卷。做官先要学会做人,因为做人是一生一世的事,当官则是一时一地的事。要做个正直、清白、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堂堂正正的人,就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努力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

二、做官和做人是紧密相联的。人们常说:先做人,后做官。好人不见得是好官,而好官必须是好人。这里所说的好人并非是那种是非不分的“老好人”,而是具有堂堂正正的人格品行的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当官首先要以坚强的党性作基础,始终坚持党性锻炼,要处理好当官与做人、公与私的关系,正确对待名、权、位。

要牢记宗旨用好权。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

要心系群众不忘本。爱民、亲民、为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要防微杜渐保清廉。要自觉地做到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不徇私情,照章办事,管好家属子女,教育好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朋好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同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受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顶得住歪风,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

三、人活着就要做事,可同样是做事,因目的与手段的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有人做事的动机是私利,目的是为自己。而更多的人做事的动机是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篇10:做人 做事 做官

做人和做事,是一般人都会面临的两个人生课题,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还得增加一条,做官。对此,笔者认为做官需做事,做事先做人。

先做人。中华民族历来讲究做人的道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有时候,一个人拼一拼、努把力,就能做成一件事。但写好“人”这一撇一捺,却是每个人毕生的话题,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写”不好。因此,做“好”人最重要,也最困难。毛泽东曾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句话中的“这点精神”引起了笔者对于怎样做人的反思。笔者认为,奉献的精神、舍己为公的精神,说白了,就是强调“宗旨”二字,就是人们常说的“饮水当思源”,就是人们常唱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高高擎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旗。因此,宗旨意识强的人,才会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关怀,离不开社会的帮助,才能具备“这点精神”。这样,这个“人”才能做得正、行得直。

再做事。官当得好不好,就要看做的事怎么样。这里,有两个评价标准。一个标准强调做事的效果,即做的事都是好事。一个人最难得的是一辈子总是做好事,不做坏事,做有益于人类的事,不做害人的事。如果开头做点好事,后来又做坏事,这就叫做没有“坚持”,没有常性或晚节不保。一贯地做有益于党的建设、有益于国家发展、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这样的操守令人敬仰、令人钦佩;这样的人总是有“良心”,懂得回报,善于建设。事实上,没有良心的“驱使”,一个人很难做到“一辈子”都做好事。另一个标准强调做事的过程,即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如果不从别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做起,那么,一个人就很难有做大事的机会。因为连小事都做不好,还怎么做大事?没有量的积累何谈质的飞跃?想一步登天那是好高骛远,任何宏伟的建筑必然都有坚实的地基,“打地基”的过程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也是本领和技能提高的过程,更是逐渐得到大家接受、认可的过程。

篇11:做人做事做官“十不如”

一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相对于那些工作没激情、生活没热情的麻木冷漠的人来说,有艳羡之心的人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临渊羡鱼至少说明心没有死,还是热的,当一个人站在水边想得到鱼,内心深处有一种希冀、期盼和向往,心动了。然而,心动不如行动。《淮南子·说林训》里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站在河边,望着河水里肥美的活蹦乱跳的鱼,却得不到,徒生羡慕之情,此时此刻还不如回家织张网拿来捕。只有结网捕鱼,才能品尝到鱼的美味。由此观之,凡事倘若只停留在一味地羡慕或渴望,而缺乏具体且实际的行动,那只能是空想,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徒有望鱼兴叹而已。有想法还得有办法,有愿望还得有行动,才能事遂人愿、心想事成。

二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他人饥寒交迫、穷困潦倒,或遇到困难、遭受灾难时,出把力、搭把手,给钱给物,救人以急、帮人以需,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善良和德行,但是这种作用只是暂时的,也是有限的。给人鱼,不如传授给人捕鱼的技能和方法。要想从根本上而且长远地帮助到他人,最有效的是教给他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包括帮他人树立起战胜一切困难的坚韧意志、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有关“鱼”与“渔”的道理。我们常说的,扶贫先扶智,扶智还得扶志;

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他学习知识的方法等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授人鱼”是一时的,解决的只是“肚子”问题;

“授人渔”是永恒的,解决的则是“脑子”问题。

三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喊破嗓子”指的是“言传”,这当然是必要的;

“做出样子”指的是“身教”,这更是必须的。宋代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中说:“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这些话都在强调“身教”之重要。现实中,总有那么一些人说得头头是道、振振有词,做得却是一塌糊涂、一地鸡毛,搞说一套做一套,或要求人家那样做而自己却背道而驰,种种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做派让人反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人家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坐在台上捂着乌纱帽喊着“给我上”,不如冲到一线拎着乌纱帽喊出“跟我上”,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最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四是“口惠”不如“实至”。“口惠”就是口头上答应给他人好处,应该说口头许诺有时也有它的好处和作用,让人有一种期许,产生某种激励。然而,更重要的应该是兑现承诺。《礼记·表记》中说:“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倘若许人好处而实际利益却到不了别人身上,就会招致怨恨的灾祸。“口惠”有时可以鼓动一些人,但它终归不如“实至”好,假如“实至”不能及时与“口惠”配套,那么被鼓动起来的人就剩下被蒙蔽和被蛊惑了,从长远来看,口惠实不至最后吃亏受害的还是自己。“口惠”满足人们的心理期待,“实至”满足人们的利益需求。

五是苦熬不如苦干。人生短短几十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态度,有的在苦熬苦等,有的则在苦干实干。苦熬的人,常常是硬撑着,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会有路”的想法,处于一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状态,“等靠要”是苦熬者的真实写照。苦熬的人是熬不出头、熬不出希望的。而苦干的人则不然,怀揣心中的梦想,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美好前程是实干出来的。苦干实干加巧干是最朴素的“成功学”,也是成就灿烂人生的“通行证”。

六是扬长避短不如取长补短。人皆有所长,亦有所短。面对长与短,有的人选择扬长避短,把自己的长处彰显出来,而把自己的短处掩盖和包藏起来,说白了这是一种“容短”“护短”的狡黠,也是一种知难而退的怯懦。俗话说,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扬长”得有度,过度则有张扬之嫌;

“避短”也只是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策,更何况人之短处越“避”越严重,甚至会因短失长。扬长不如取长,避短不如补短。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盛水多少,并不取决于最长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方能更加完善自己。

七是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坐而论道就是坐下来海阔天空谈道理。应该说,道理是用来理论的,有时有些道理就是越说越透、越辩越明。然而,坐而论道不可成常态,亦不可成习惯,如果只一味地或停留在坐而论道上,则容易流于空谈,陷入“假唱”,成清谈客。清谈客所以谓之“客”,正是因为清谈者自诩超脱、一副置身事外的看客心态,他们往往热衷于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的空谈,有的还常常以评判者自居,用“理论权威”来吓唬人,而实际上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空谈是会误国的,“论道”与“行之”务必结合起来,特别是“行之”要重于“论道”,只有老老实实地去践行那些道理,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才会让道理得以落地落实。

八是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从物理意义上说,如果汤沸腾了,想让它停止沸腾,可以舀起汤去浇汤,也就是将锅中沸水舀起,复倒回去,以止沸腾,这种方法能够达到一时止沸的目的,是可行的。不过,从根本上看,这只是暂缓危急的权宜之计,是化解困境的应景之举,治标而未能治本。当满锅沸腾时,要想不让锅里的汤漫溢出来,最好的办法是抽出锅底的柴火。正如古人所云:“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

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解决问题就得从根子上下手,真正斩草除根,即便是治标也是为治本创造条件、赢得时间和留下空间,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可能避免反复、反弹,直至一劳永逸。

九是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事物的发展无非两种状态,一种是已经发生,一种是尚未发生。已经发生的是过去时和完成时,对于不及预期或始料不及的已经发生的事情,有的可以补救、加以完善,有的则无可挽救、不可修复。亡羊补牢正是一种事后补救和完善,属于后知后觉,架的是“马后炮”,当的是事后诸葛亮。尚未发生的属于将来时,有的则初露端倪,属于正在进行时,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善于落叶知秋、见微知著,这种先知先觉,有助于下好“先手棋”,占得主动、抢得先机。未雨绸缪得有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懂得看“桅杆”,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亡羊补牢是一种被动无奈,未雨绸缪则是一种积极主动,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十是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帮助他人,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锦上添花,一种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就是在锦上面再绣上花,属于好上加好;

而雪中送炭则是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施以援手。锦上添花做的是顺水人情,雪中送炭下的是及时雨。一般而言,人们大都喜欢做锦上添花之事,因为立竿见影、皆大欢喜,而雪中送炭急人之所急、解人之所困、救人之所危。锦上添花是捧场,雪中送炭是救场,做人做事既要捧场,更要救场,救场比捧场好。

篇12:做人做事做官又“十悟”

掌控好“总开关”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是一个人对世间万物、人生目标、价值取向的立场观点态度和看法的总和。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着做人做事乃至做官的立场、态度和方法,甚至包括感情,它好比是“总开关”,具有决定性作用。大量反面事实告诉我们,但凡出事或有问题的人,根源都是从这“三观”出现病变后开始的,这个缺口一旦打开,各种细菌就会悄然侵入,在思想的温床上滋生蔓延,然后使人的肌体产生腐化。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使人对客观事物有个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才能使人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才能做人有大是非、做事有大方向、做官有大原则。所以,在改造好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好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伴随一生的大课题。

储备好“动力源”

一个人的使命感、责任感源自对所从事的工作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认识上去了,就会内生出一种“要我干”为“我要干”的自觉,就会有“坐不住”“闲不下”的紧迫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会急着干、争着干,就会时时刻刻“脑中有事、眼里有活”,甚至会寝食不安。责任是“驱动器”,是“动力源”,始终把使命牢记心中,把责任举过头顶,把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扛在肩上,就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把工作做好做精、做周全。“坐不住”的是责任感,“闲不下”的是使命感,而“等不起”“慢不得”的是紧迫感,这“三感”是干好事业必须有的精神状态。

把握好“金钥匙”

事业成不成功本质上就是一个趋利避害的过程。“势者,利害之决。”造势、借势、顺势说白了就是怎么个趋利避害,让“利”越来越多,“害”越来越少。造势好比写文章的谋篇布局,要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要善于选取关键卡位,营造出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局势、人脉和气场;借势需建立在识势的基础上,对大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不能造势者则可多借势,借力、借机等等都是一种借势,善借势者应常念蓄势待发,方可乘势而上;而顺势则是一种顺大势、合潮流,是识时务者的智取,它实质上是在避逆势、待时势。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只有顺应潮流、合乎时势者,才能干成事。

树立住“定神针”

人,贵在自信。在人生的航程中,自信是一种力量,“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的人总是能够举重若轻、收放自如。人生只要扬起自信的风帆,就能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然而,自信是建立在一种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的,是实力、底气和良好心态的一种外在表现,盲目的自我认知则是一种自负。自信的人往往表现得自立、自主、自强,遇事敢作主、愿作主、能作主,不等靠要;遇挫折和困难自强不息、不气馁不屈服,可以被打败但不会被打倒;遇干扰和杂音,能不为所惑、不为所诱、不为所动,内心坚强而笃定,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牢牢地把握住自己。自信自主自强,就是一种定力,是人生道路上的“定海神针”。感悟好“勇字诀”

兵法云,兵贵神速。神速之要义在于一个“先”字。先的要义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人先我特。当下的社会,形势千变万化,机遇稍纵即逝,要“醒得早、起得快”,对于机遇得有“争、抢、占”的意识和状态,即使不能先知先觉,也得后知后觉,切不可不知不觉。先知先觉要有很强的感知认知力,未雨绸缪,落叶知秋,可以见事早、出手快,敢为天下先。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先知先觉成就一生;后知后觉,得有后来居上的“恐后”心理,不甘落后,奋起直追亦可“亡羊补牢”;不知不觉则麻木不仁,甘为人后,最后一事无成。争先、抢先、占先,既是一种精神状态,又是一种本事和能力,既需要勇气,又需要办法,它是一个人慧根、慧心和慧眼的聚合。只有具备争先恐后的状态、抢先占先的本事,才能走在他人的前面,成为领先为先的佼佼者。

布谋好“杀手锏”

做人做事做官成功者,关键在于一个“谋”字,其高低上下、成败好坏的分水岭就在于有没有“谋”。然而,问题或区别在于谋什么?怎么谋?高明的人谋事、谋道、谋略,精明的人则谋人、谋术、谋策。前者是一种智慧,后者是一种聪明。大智慧的人之所以技高一筹就在于谋事先于谋人、谋道优于谋术、谋略高于谋策。前者让人站位更高、视野更开阔、胸襟更宽广,而后者则站位更低、视野更窄、胸襟更小,甚至久而久之会局限于个人心计,走入狭窄的“人生死胡同”。正如“大国以世界看一隅,小国以一隅看世界”和“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一样,谋事谋道谋略是从大局着眼、大处着手、大事着力,是以大见小,这是真正技高一筹的“杀手锏”。

调控好“助推器”

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个人努力是关键、是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离不开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和家人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友人抬举和他人监督。在这几种人中,高人贵人家人是真正的财富,这“三种人”能让你的关键点成为转折点,能让你起步后尽早尽快起飞。高人就是那些过来人、“经历者”,有成功也有过失败、有丰富经验又有人生积累和沉淀的人,他们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指点起来可以少走弯路,不走歧路和错路;而贵人就是领导和组织的培养,就是“伯乐”的提携;而家人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则是事业之福、个人进步之福。保持好“基本色”

知恩图报是传统文化的基本要义,是做人为官最起码的本色,丢掉了这一点就失去了做人为官的基础和条件,就无法做人、也难以为官。人生在世,总会碰到一些有恩于自己的人,特别是一些在自己成长进步中、危难关键时帮助过自己的人,不可、不该更不能忘却,否则会遭人唾弃,失去人心。知恩得感恩,感恩不是停留在嘴巴说说或一时做做而已,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关键是他人特别是有恩于自己的人需要帮助时能助人一臂、帮人一把。这样做了,既心安、又理得,还为自己加分,可谓受之大益不在于物力之“舍”,而在内心幸福愉悦之“得”。

逾越好“龙门跃”

一个人要成大业,得大气,而大气的养成需想办法干大活、上大舞台、经受大考验。干大活,上大舞台,就是上“主战场”,去打大仗、硬仗、恶战,这个过程必定要经受大挑战、大考验和大检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温室里的花朵长不大,志存高远者得经风雨、见世面,到大风大浪中去“冲浪”,到急难险重里去“摔打”,到逼得自己没退路的环境下去“搏杀”。绝路逢生者必定有大彻大悟,劫后余生者必定会淡定从容。

守护好“生命线”

但凡出事者,皆因思想上没防线、心里头没底线、行为中没红线,我行我素、胆大妄为。任何人,都得有敬畏之心,懂得害怕。要知道什么事可干什么事不可干,什么人可交什么人不可交,什么地方可去什么地方不可去,这就是防线;还要知道做人做事的底线在哪里,边界在哪里?出界就会出局,出界就会出事;更要明白政策法规的红线是什么?踩红线意味着什么?要时时刻刻特别是在得意中、顺利时和掌声鲜花多的情况下,筑牢思想防线,守住做人底线,不踩政策法规红线,这“三线”是高压线,也是生命线,保持住了这“三线”,就不会被“设局”、被“下套”,就不会掉入陷阱,倒在成功前的“一米线”上。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要为做事而做“官” 要先做人后做“官”---汪洋 2012】相关文章:

做事不做人 做人不做事04-12

学会做事05-06

认真做事范文05-17

细心做事范文05-18

做事习惯范文05-18

做事要认真05-08

学会做人做事05-12

做事与做人范文05-22

做事有手腕范文05-23

成功做人做事范文05-24

上一篇:南辕北辙第二课时说课稿下一篇:剪不断的四年同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