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一企业的调查报告

2024-04-23

关于统一企业的调查报告(共8篇)

篇1:关于统一企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统一企业的调查报告

一、组织自身状况调查

(一)基本信息

统一企业是台湾一家大型食品公司,于1961年7月1日成立于古城台南,在东亚、东南亚均有很好的知名度,也是台湾规模最大的食品业者之一。统一企业的口号是“飞向健康快乐的21世纪”,主要经营食品工业。

(二)实力状况

统一企业刚开始的资本额为3200万元,有员工82人,到2007年的时候,统一企业的年营业额达到了三百三十五亿四千一百万元台币,员工数达到了5002人。统一企业创业采用无缺点、高效率的大量生产,扩大经济规模,同时大量引进优良设备与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符合当时生活消费之需。统一企业实行多角化经营并结合社会需要,是企业持续成长,展开集体化经营模式,开始往海外投资发展。加上台政府大陆政策上的允许,统一企业开始往大陆发展,并在亚太地区几个新兴市场,如印尼、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展开投资计划。

(三)凝聚力

统一企业一直坚持着“三好一公道”,“诚实苦干”,“创新求进”的经营理念,服务大众。为了完成经营目标,统一企业分散在海内外各地的工厂、事业单位、经销商、物流机构和零售端点,都必须同心协力,以完美的合作,就像一个交响乐团,每一个乐师在各尽其职之外,还要跟其他乐师有良好的默契,共同合作,演出完美动听的乐章,让统一称为多元化的经营企业集团。

二、公众对象状况调查

(一)公众背景资料

对于同一企业的公众主要考虑的是媒体和消费者、政府这几块:

1、统一基本上遍布了各种传媒,包括电视、报纸、网络、户外等。

2、统一企业主要是生产茶饮料、奶茶等产品,面向的是年轻的消费者。

3、因为统一企业是在台湾安家落户的,所以主要是与台湾的政府部门关系比较密切,但是统一企业也将产品出口到了内陆和港澳地区,所以统一企业与内陆的政府部门也是有着一定的进出口关系的。

(二)态度行为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并不太容易察觉到公众对统一企业的态度行为,但当统一企业发生塑化剂事件后,我们就能很明显的看到各方公众对同一企业的态度行为了。

1、首先是传媒的表现,事件一出,各方媒体都争先恐后的开始报道,电视、报纸、网络都开始报道这一事件,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2、接着就是消费者的态度,面对统一饮料塑化剂事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再一次产生了质疑,虽然统一声称大陆的统一饮料不含塑化剂,但是作为消费者而言,这已经不是统一企业一个声明所能消弭的障碍,所以消费者对于这一事件的声讨和抗拒性

还是比较强烈的。

3、政府方面在发生塑化剂事件后就发布公告,要求从6月1日起,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胶淀粉。类产品和食品添加剂

三、传播媒介调查

(一)常用媒体

1、电视

2、网络

3、户外

(二)报道情况

1、在电视广告上,统一企业针对每种产品的特点设计了不少的广告,其中针对统一冰红茶,统一企业还请孙燕姿拍了一系列广告,当然除此之外也有请张韶涵、周杰伦等大牌明星,也是针对年轻消费者所制定的策略。

2、在网络广告上主要是除官方网站的广告外,还有一些网站的首页上方或者一些推广链接上也有相关广告,比如新浪、腾讯、雅虎等网站都有统一企业的产品广告,为企业盈利做出了有效贡献。

3、户外广告主要就是广告牌和一些促销活动,比如一些超市的试喝促销活动,还有统一企业下到校园进行的一些宣传活动

四、统一企业社会环境调查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大陆与台湾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而且对于台企有一定的政策性优惠照顾,有利于台企在大陆的成长。

1994年4月国务院召开的对台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对台商实行“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政策,即同样一个项目,可以对台资优先照顾批准。另外,1994年3月份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这是祖国大陆单方面对台商实施的保护。这样一来,台企在大陆的发展不仅不会受到政府方面的限制,甚至在于同等企业的竞争中会受到“特殊”照顾。统一也就在大陆顺利的扎根,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

2、经济环境分析

①内地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近年来,大陆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逐渐变高,人们对饮料、方便面等快速食品的依赖性提高,这些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统一进入市场较早,而且产品口碑与市场占有率都是同行业的佼佼者,因此人们会比较多地考虑统一食品。②内地对台湾企业在经济上的优惠近年来,政府对于台企在经济上的优惠有很多,首先是免关税,然后是减少其余税费的征收,这样一来,企业的压力就会小很多,所以就出现了许多台企将市场重心转移到大陆的现象。统一作为台湾食品老大企业,自然也会受到不晓得优惠,所以对于统一的经济减压也是一大利好。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①一直以来,“台湾问题”困扰着许多中国人,而统一企业取“统一”这个名字,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给大陆的人们一个好印象了,统一受欢迎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统一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对社会文化的研究,对人们心理的研究。

②统一企业来自台湾,不少消费者在品牌选择上还是会更倾向于内地本土品牌如康师傅、娃哈哈等,会认为统一是一个外来品牌,这对统一来讲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这就需要统一去打破隔阂,真正融入大陆市场。其中“统一”这个名字的效果非同凡响。

4、技术环境分析

统一在中国有46家生产商,针对每个地区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中国幅员辽阔,所以各个地方之间的文化与生活都会有差异,因此,统一公司根据地区差异,设计出了不同的产品,这样投其所好,市场状况自然一片大好。

(二)、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1、首先食品行业技术难度小,进入壁垒低,所以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大。虽然在我国市场上占据主角的依然是统一,康师傅等几家大公司,但是各种小公司也在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发展,对这些巨头企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每年新出现的食品企业不胜其数,这些企业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统一企业的发展,这些小的竞争者不可小觑。

2、食品行业发展成熟,竞争激烈,现在国内食品市场呈现出寡头垄断局面,主要就是统一和康师傅两家企业,各自所占的市场份额都是别的企业不可比拟的,但是两家的竞争是极其激烈的。食品行业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消费者的转换频率相当高,如此一来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可想而知。在方便面上,统一落后于康师傅,但在饮料方面,统一却略胜一筹,两者可谓是平分秋色,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两者的竞争就更加激烈。

3、统一企业在饮料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大陆本土饮料品牌非常多,例如娃哈哈、康师傅等,这对统一企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前段时间爆出的统一饮料塑化剂事件更是对统一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进而更是影响了统一其他食品的销售情况。这对其他企业而言则是一个机会。

五、统一企业公共关系调查

(一)“三度”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统一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是熟知的,它的认知度非常高。在问卷中有89%的被调查者清楚这个品牌,而9%的人听过,一般了解这个品牌,只有2%的被调查者不清楚。可以说统一企业的认知度非常高。

在调查问卷中,42%的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或方便面时会第一选择统一这个品牌,不会选择的只占26%,而32%的消费者更会向他人推荐统一食品。可以说消费者对统一这个品牌是比较信任的。而且在统一企业印象一题调查中,只有14%的被调查者不喜欢统一这个品牌,其他消费者对这个企业的印象是比较好的。因此统一企业的认知度、美誉度。信誉度是比较高的。

(二)塑化剂事件对统一企业形象的影响

前段时间统一几款饮料被检测出含有塑化剂,这对企业形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问卷中我们也提及了这个**,调查了塑化剂**后统一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被调查者中72%的人了解这个**,并认为这个**直接影响了统一的企业形象。从问卷结果中,我们发现消费者购买率、推荐率均有下降。企业的形象也下降了许多,其中有20%的消费者对企业的印象不好,而且绝大部分的消费者认为塑化剂事件的最大责任是在企业方面。

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旦企业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那么企业形象肯定会遭受影响,企业的美誉度、信誉度肯定会下降。

篇2:关于统一企业的调查报告

广东省国家税务局文件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

粤国税发„2008‟241号

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

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报告

及审核事项说明(范本)》统一格式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省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业务,加强对注册税务师行业的监管,提高注册税务师的执业质量,保障国家税收利益,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法规规定,省国、地税局共同制定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报告》(试行)统一格式,现印发给你们,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要求,请一

并贯彻执行。

一、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国税发„2008‟88号)、《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税务师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从事涉税鉴证业务管理的通知》(粤国税发„2008‟151号)的规定,大力支持税务师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开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业务,做好对企业、税务师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的宣传辅导工作。

二、自2009年1月1日起,凡承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业务的税务师事务所要按照本通知规定的鉴证项目及审核事项说明和统一规定的格式文本编制鉴证报告(报告统一用Α4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鉴证报告,税务机关可要求纳税人退回税务师事务所予以更正。

三、凡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明意见以及持否定意见鉴证报告的税务师事务所,要主动与主管税务机关取得联系,将有关情况及原因报告主管税务机关,以利于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管。

四、税务师事务所出具鉴证报告时,须登陆我省“注册税务师信息化管理系统”按要求进行鉴证业务报备,具体操作办法另文通知。

五、各地级市税务机关可根据上级税务机关及本市级税务机关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和管理要求做适当的完善修改,并告知税— 2 —

务师事务所及纳税人。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由地级市税务机关汇总上报省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

附件: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报告、审核事项说明及附表

主题词: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印发通知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2009年1月5日印发

篇3:关于统一企业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统一战线,中小企业,扶持发展

广义的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统一战线是法宝。”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同样有许多重要论述,从而进一步彰显了统一战线在我党领导整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又强调指出:“统一战线不仅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而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胡锦涛同志这一新的“重要法宝”思想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统一战线重要地位作用的论述,把我们党对统一战线这个重要法宝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和实现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与以往的统战工作相比,新时期的统战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一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统一战线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发展服务,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领域的工作。二是为社会建设服务。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就要求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中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由此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为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应充分发挥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优势,把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促进中小企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上来,调动社会各界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中小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 在思想上,统一战线要积极引导,要不断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统一战线应统一思想认识,自觉当好党委、政府的桥梁纽带,充分了解和反映企业的各种情况,帮助非公有企业正确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它们不断增强挑战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加强管理,苦练内功,真正实现科学发展。统一战线还应树立与民营企业心贴心、同生死、共命运的责任感及使命感,与民营企业紧紧捆在一起,做到“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有警必报”,帮助企业分析发展形势,寻找发展良策,引导企业坚信党和政府的正确指导,坚信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从而使它们坚定信心,与党和政府一道共对危机、共渡难关,自觉做到不降薪、不减员、不拖欠工资,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要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优势,组织民营企业和相关部门“抱团取暖”“团结自救”,在困难的时候互相伸出援助之手、友谊之手,联合起来抵御危机。

2 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统一战线要发挥积极参与的作用

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研究问题、研究政策,积极为党委出谋献策。企业最主要的创效方式就是强化经营管理,企业统战工作就是要调动广大统战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找准位置和发挥自身优势是做好企业统战工作的关键。要从实际出发,紧紧把握企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脉搏,抓住企业员工热切关注的、企业准备解决的、统一战线力所能及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选准切入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措施和方法;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人才库和智囊团作用,引导统一战线成员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科研等各项活动,加强他们对企业发展战略提出建议的针对性,更好地为企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要通过统一战线工作的努力,广开言路、广求善策、广纳群言,扩大统一战线成员对企业经济发展的知情范围和参与程度,以便让他们及时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要引导统一战线成员积极投身企业经济发展实践,把他们为加快企业经济发展出力的积极性保护、引导和发挥好,让他们敢于提诤言、讲实话、说真话,为企业经济发展献计出力、多作贡献。

3 在企业招商引资上,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桥梁的作用

企业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搞好内引外联,扩大招商引资是推进企业发展、让企业焕发生机活力的重要途径。企业统一战线工作要通过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全方位推介企业的良好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和竞争实力;要充分挖掘各类社会资源,建立招商人才库、资源库和项目库,并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招商引资;要为有招商引资或投资献智能力的统一战线成员创造条件,把他们的招商意识变成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实际成果;要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帮助客商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4 在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上,统一战线要有所作为

企业的改革发展涉及社会利益和职工切身利益的调整,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和稳定。这就要求企业统一战线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认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了解关心职工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为企业党委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要加强与统一战线成员的交流,做好各界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主动为他们答疑解惑和排忧解难,理顺各方面的情绪,凝聚更多的发展力量,为企业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稳定、和谐的环境;要最大限度地扩大团结,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的强大合力,为企业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5 在政策上,统一战线应积极申请政策扶持

政府应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律体系;完善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的有关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信息透明度,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制度,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权益保护,组织开展对中小企业相关法律和政策特别是金融、财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发挥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强政策效果评价;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统一战线应积极帮助中小企业争取政府的财税扶持,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地方财政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统一战线应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落实中央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负担。

6 在融资信贷支持上,统一战线应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国家政策性银行等纷纷开展小企业信贷制度改革试点,为此,统一战线应加强与银监会和人民银行,以及各金融机构的合作,紧紧围绕改善和创新,积极做好中小企业金融的服务工作,确保中央对小企业贷款政策得到彻底的落实。

6.1 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统一战线应积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完善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制度,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问题。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的办法。积极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城市商业银行的过程,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支持、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

6.2 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统一战线应积极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增加直接融资机会。统一战线还应积极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设立主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企业,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发挥融资租赁、典当、信托等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稳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提供服务。

6.3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统一战线应积极寻求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帮助中小企业落实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统一战线还应鼓励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金融、工商等部门为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提供抵押物和出质的登记、确权、转让等优质服务。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保险产品。、

6.4 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统一战线应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和评价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等级。完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快速的查询服务。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

7 在改革创新上,统一战线应突出创新引导,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强企业生存和发展活力,统一战线应积极开拓新思路和方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根据企业实际,把握形势发展需求,善于应变、转变、改变、求变,变中求进,变中求好。切实提高这部分企业的应变能力,让它们从逆境中培育有利因素,在积极应变中谋求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自主创新型企业;抓好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适应市场发展,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鼓励促进中小企业在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网络动漫、广告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大胆拓展,扩大就业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杨刚.强化“四个突出”应对金融危机[J].中国统一战线, 2009(5).

篇4:关于欧洲统一的讨论

(瑞士)阿道夫·穆希格

是什么东西在最深处维系着欧洲?人们很容易就会想到是那些必要的,但不是很充分的条件,这些条件促成在政治上也可以维系的欧洲联盟。货币联盟这个杰作把欧洲的共同利益聚焦到了经济层面,好像只有在这里共同利益才是触手可及,而且可以量化的。然而,追求最优性价比的竞争本身并不能创造任何价值,并不能让欧洲人再次发现自己与他人的迥然不同之处。在全球化的市场上,人们无论如何也已经没有办法将这种竞争限制在一定地域之内。“财产要承担义务”的古老训诫如今成为天方夜谭,简直是拖竞争力的后腿,社会福利不过是账本上赫然的赤字,成为人们无力承担的奢侈。“稳定条约”强制财政收敛预算,这目前已成为检测欧洲能力的真正标准。但是如果欧洲除了锱铢必较外无所作为的话,它就会失去作为一个团结合作之集体的根基;如果它不再有多分一杯羹的盈余,就无法在其成员间进行平衡。单单从经济的角度考量,德国人的统一此间已被证实是一次失败的投资,因为这使他们的经济发动机陷于停滞。欧盟东扩虽然被看成是一宗更有利可图的买卖,可这也仅仅是大胆的揣测——即使从政治上看,正如伊拉克战争所无情揭示的,从中恐怕也诞生不出什么令人翘首以盼的人间乐土。

即使扩大后的欧盟形成了“价值共同体”,其中也充斥着种种特权,所以其行动能力令人堪忧。“新欧洲”给“老欧洲”带来的陪嫁——来之不易,因而也弥足珍贵的民族认同——横亘在这个历史性的功绩前,在其内部种下了民族保守主义的分裂隐患。欧洲内部一百五十年的打打杀杀“永远也不可以再次发生”,这是签订罗马条约时的激情,正是这部罗马条约在“二战”后将战胜者和战败者聚拢到一起。虽然冷战笼罩之下的和平意愿并非很纯粹,但它还是将德国人纳入到一个联盟之内,这使其军事潜力中性化,它的邻邦由此才真的放下心来。当时,没有谁像西德人一样执著,把欧洲统一作为主动赎罪的方式引以为己任,他们的积极性超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其他所有成员。北约虽然答应给德国提供必要的保护,并且任凭德国战后创造经济奇迹,但却总使德国人的良心不得安宁。战争罪责和大屠杀的双重心病使德国具有一种强制进行自我审查的情结,只有实现更高程度的欧洲统一这种情结才能得以化解。为了可爱的和平,不惜付出让德国分裂的代价。与用游行抗议来拒绝“扩大军备”相比,“通过接触进行演变”对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的“内爆”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从维利·勃兰特开始这一直是德国“新东方政策”的基本信条之一。在为历史炸药包去除引信的努力中,新东方政策一向小心谨慎。当这一政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达到目的之后,人们发现,被解放国家和原来截然相反。昔日的持不同政见者只要一上台,就优先将争取人权、公民权的斗争——甚至惩弑暴君——置于集体和平的信条之前,就算正处在加入欧盟的过程中,也宁可为了那些斗争付出重新分裂欧盟的代价。在拉姆斯菲尔德定义的“老欧洲”的南部,若干政府也与“新成员”不谋而合,认为即使没有国际法的授权也可以运作一场战争,一场理所应当而且正义凛然的战争。美英的单边主义在伊拉克的所作所为让欧洲丧失了行动能力,可也出人意料的使反战国家法国、德国与俄罗斯,以及保持适当距离的中国结成联盟。

伊拉克战争的结果众所周知,之后似乎展开了这样的争论:到底谁在当中被“孤立”了?答案显而易见——于是人们便不再遮遮掩掩地怀疑欧盟是否能成为用一种声音说话的强大力量。以欧盟之巨大存在反而在政治上保持沉默,这与它影响世界政局的实力极不相称。《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有这样的话:“思至远,而无为,行生动,而狭隘。”虽然欧洲人认为布什的世界新秩序很“狭隘”,但以此并不足以扯平另一个事实,欧洲的“意识”并不愿意升华为公共政治意识。如果一部欧洲人现实的宪法一直让德斯坦(Giscardd'Estaings)的布鲁塞尔制宪大会悬置在空中,那么这次会议也就永远不会起到作用。如果经济不是欧洲最小的公分母,而最大的公分母——文化——也顶多是天花乱坠的宴会套词,那么欧洲的统一到底要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让人们说明欧洲是什么,有点像神学家奥古斯丁对时间的描述:只要没问他,他还知道它是什么;但是一旦问到他,他就不清楚了。其实我们可以这样回答这个问题:欧洲是一个由人们创造的事实。再补充一点,就是说——不要不信我这个瑞士人——人们确实有这个意愿去构建它。毫无疑问,将欧洲凝聚在一起的仅仅是些共同的记忆和经历。其特殊之处在于,这些记忆在将我们联系在一起之前,曾将我们彻底地分离;这些经历也恰恰是那些似乎无法化解的矛盾。但是最终人们还是超越了这些记忆和经历,做到这一点的不是那些老谋深算的人,而是那些被历史震撼的人们。对于我这个生活在瑞士的欧洲人来说,德法之间的和解是个甚至比冷战结束还实在的奇迹。古老欧洲的核心是一个裂痕,而它又成为新欧洲的雏形诞生的地方。欧盟各国的首府在历史上曾是杀场的中心:从布鲁塞尔,经卢森堡,到斯特拉斯堡,如今它们如同止血夹一样,分布在伤口各处,使它不再开裂。这样的核心欧洲学会了不惜一切代价在内部维系和平:为之付出代价是欧洲的持久义务,也是对欧洲自身负责。

人们寄希望于这种典范性的尝试,希望它能够填平鸿沟,重建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都是广阔而且开放的欧洲东部边界。但是美好的愿望无济于事,所以我们不可以如此随意地让核心欧洲的亲和力及其理想的“共同业绩”勉为其难的负此重担。西方在政治伦理上所取得的先见之明一定不能被废弃,就算在每个欧洲人都不愿见到的极端情况下,也应当撤回到这样的道路上来:让独一无二的历史意志超越那句“只要是我的国家,就不计对错”的狭隘民族主义套词。这种超越是未来欧洲(绝不是不可丧失)的核心成就。尽管不人道的边界壁垒已经被拆除,但是铁幕的踪影还是继续发挥着它的威吓作用。在已被超越的边界两边,民族主义的大众性反应正在扩大,这证明:受极权主义重创的伤口还很容易被感染。随着过去阵营的解冻,其麻醉状态也随之消失,这种麻醉状态曾经使受体制压制的一切都息事宁人,也使其民族性隐形了,如今它则迫切地要求“索回”自己的权利。就算欧洲依赖其矛盾而存在的说法从历史的角度看是正确的,在文化上还要一直这样持续下去,然而带着这样一个无所顾忌的矛盾,欧洲在政治上将无法存活,所以欧洲必须要在制度上对其小心防范。因为欧洲各国之间和国内分歧导致的损失会相当巨大,所以必须让这些矛盾适可而止,并且通过积极的邦联形式扬弃这些矛盾。

在某种程度上,欧洲今天的进程与瑞士在一八一八年维也纳会议和一九四八年之间的经历类似。当时瑞士有二十二个本身政局不稳、各行其是的地区,几乎没有哪个地区的政局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了能够将——也曾被定义为“欧洲”的——不同地区融合在一个联邦的形式下,各个地区历尽艰辛终于磨合到了一起。新的联邦机构也很清楚,对这个完全由少数民族构成的国家,一方面要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在内部进行调解。当然与瑞士相比,欧洲则少了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政治势力的微不足道和外交中立的义务。但是像欧洲这样的全球玩家不可能将自己隐匿起来。它从自身的矛盾分歧中吸取了教训,吃一堑、长一智,能够引以为戒,欧洲一定会对别人的自相矛盾也明察秋毫。如果说它没有跟美国“学习打胜仗”,那是因为它一定已经学会了考虑胜利的代价。古希腊的伊庇鲁斯王曾说:“又是大胜而归,真让我迷失。”欧洲人为其胜利付出的代价如此之大,以至于他们对臆想的决战已无求胜之心。欧洲人的经验告诉自己,“打击恐怖主义”的战争如今只会制造更多的敌人,超过它的招架之力,而且会使自己也成为罪恶的渊薮——与它声称要去铲除的没有分别。东征的十字军曾是从欧洲出发的,这是个贴切不过的例子。然而为了遏制这种行为,还是需要士兵,极端的和平主义绝不是什么和平担保。民兵在十九世纪瑞士统一过程中起的作用远比爱国的雄辩更有效。此外,欧洲的外交急需一张费舍尔(JoschkaFischer)一样的面孔。他的阅历保证他会照顾到方方面面,兼收并蓄,所谓“敌手越众,荣誉越盛”的欧洲公理已经失效了。

将欧洲凝聚和拆散的东西实质上是一样的,即共同的记忆,还有日积月累形成的摆脱致命恶习的习惯。欧洲是什么,取决于欧洲的未来,它既非没落的西方,也非文明的摇篮,它也无法垄断科学、启蒙和现代。有悖常理的是:欧洲根本无需为它的认同寻找依据,因为如果任何一个身份被它据为己有的话,都必然会成为盲目的狂妄。欧洲正是凭借着这种狂妄,在十九世纪的时候以为能够代表世界,并试图征服世界。欧洲的边界无非应是自身文明进程中自然而然触及到的边界。人们对这个边界不必有过敏反应,而是要具备一种敏感,在历史上第一次将欧洲作为整体去理解。围绕这个项目的激情无可厚非,为什么欧洲人就不能像瑞士人一样为自身的多样性感到喜悦?欧洲邦联不仅仅是人类历史的创举:它的史无前例也说明它是灵感的源泉,更是审慎斟酌的结果。欧洲必须在组织结构上像生命本身一样随机应变,现代生物科学已不再将生命理解为目的明确的过程,或者救赎史的自然对应物,而是将其理解成一个大杂烩,一个在自身周转的小环境中日复一日进行的平衡过程:一种在威胁与救赎同在的“全球化”环境中不断进行的问答游戏。这样,欧洲上上下下的组织,从布鲁塞尔到所有的原民族国家,就会成为明智的自我塑造过程的承载者。这时的欧洲无需为自己的认同忐忑不安,因为认同只有作为政治生态的产物才可能在内部形成,而且认同是不需要那些隔靴搔痒的宣传的。欧洲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市民生活引以为荣,这也是首屈一指的历史性创新。

说得更煽情些,欧洲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古典时期的斯多噶学派就提出了“爱命运”的观念;虽然热爱命运并非如此轻松,但我们绝不因此而无所事事。为了共筑欧洲,我们完全有理由去热爱它,虽然这不是必须的。——(王歌译)

“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创举”作为举世公认的典范,欧洲并不需要一部自己的宪法

[德]迪特尔·格瑞姆

刚刚结束不久的欧洲成员国会议提出了一部欧洲宪法草案。它还尚未完备,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将在短时间内弥补最后一个漏洞并得以完善,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它将推动欧盟从共同市场向政治联盟的进程。也毋庸置疑欧盟各成员国和政府首脑会议会接受这部草案,尽管他们在接受它之前要求对它进行修改变更的可能性还很大。政府会议一致议决通过后,这一文本须在各成员国内按照其各自国家宪法的规定由议会审议批准,并在所有批准性文件都被送交回欧盟存档之后方才生效。

然而很多迹象表明,尽管人们最初选择的名称“宪法协议“逐渐为“宪法“这一名称所取代,这部草案却不会成为一部宪法,反而恰恰只是一部宪法协议。这一区分并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它的根源产生于事物本身。问题的核心在于,谁有权利决定联盟法律的基本秩序:是欧盟成员国在自己内部通过协议的形式达成共识,还是欧盟自身(不管是否通过全民公决)通过其相应负责机构做出决议自立一个基本秩序?

如果欧盟成员国在政府会议决议协议的过程中全盘交出最终责任并将其委托给欧盟,没有人会去阻碍他们这样做。那么由此而诞生的国际法意义上的协议将成为关于欧盟基本法秩序的最后一个协议性文件。之后欧盟便能够随其所愿修改或重新制订它的基本法秩序。欧盟成员国虽然仍然可以参与此类重大决定,然而不再是以欧盟主体的身份,而是作为它的组织机构的成员。但在草案中却并未显现出这一意图,因为按照草案关于修改宪法的规定,欧盟政府联席会议(其并非欧盟的一个组织)和各国国民或国民代表在事关法律基本秩序时拥有最终决定权。

这一被称作宪法的文件缺乏一部完整意义上的宪法所具备的最核心的一个元素。它并非欧洲选民行使自决权的表现,而是退回到一个通过成员国进行决定的行为,这绝不是一个形式上的问题,这一差别是和许多重大后果紧密相连的,如果这部宪法协议虽具“宪法”之名,却仍旧停留在一个协议的实质上,那么可以肯定,欧盟将来也不会成为一个自立自为的组织,而是继续由各成员国支撑,它从而也就没有权利从各个成员国那里获取职权,这些职权必须由各成员国让渡于它。

然而也不必对此感到惋惜。因为期待一部名副其实的宪法,是非常难以实现的。不能仅仅以欧盟亟待改革来解释为什么许多人期盼出台一部以民族国家的宪法为范本的宪法。因为所有那些被看作是有必要进行的改革,如针对日益深入的一体化进程和日益扩大的成员国数目对欧盟的组织机构与程序进行调整,制定和推行一个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设立一个总统式的职权机构;将“基本权利”宪章转化成为实体法等等,都可以在协议的框架中得以实现。为此并不需要一部宪法。

一部宪法将会实现的目标远远超过这些,一方面人们希望能通过一部宪法来弥补长期以来备受指责的欧洲民主缺陷,另一方面人们期待能通过宪法填平欧盟民众和欧盟机构组织之间的鸿沟以及消除大部分欧盟民众对于欧盟漠不关心的冷淡态度,这些都被证明是发展进步中的一体化过程中显而易见的阻碍。与协议不同的是,宪法不仅具有法律层面的效力,更能发挥其象征意义上的效果。它能够使欧洲联盟深入欧洲人民之心,并构成欧洲民众认同感的核心。

只有人们期待的收益——即联盟在宪法化之后能够变得比此前更加民主与更加贴近民众——实现的可能性较大,才算没有辜负各成员国放弃终极责任和向一个自主的联盟过渡的举动。可是这一转变的可能性却值得怀疑。欧盟民主缺陷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它的组织机构不具有民族国家宪法中规定的民主的合法性与大量职权,而更多在于,欧盟赖以生存的社会性基础不具备一个自立之主体在民主方面所需要的足够的支撑能力。

如果人们不仅满足于从形式上,而更愿从实质方面来理解民主的话,它就不仅仅局限于一个议会或总统的定期选举,起决定作用的是为民主基本行为提供土壤的社会环境。如果将民主理解为民众与以其名义行动的组织机构之间的一种委托与责任关系,那么社会基层是否具有以下能力便成为了决定其能否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即社会基层在处理事关其自身利益的事件时,能否以商谈讨论的形式彼此求同和沟通(是否即使是在非选举期间,也能够将他们的利益和信念贯彻到政治的进程之中以及能否确保政府履行和承担自身的责任。

这些民主的社会性前提条件在民族国家的范围里已经或多或少地建立起来了。在整个欧洲的范围内却还相差甚远,一个欧洲意义上的公众社会与一个覆盖全欧的商谈讨论——一个并非只是现在由十五个,不久以后由二十五个民族国家的讨论叠加而成的——虽然已经出现在精英阶层,但是民主却非只为少数精英阶层专设之活动,而属于所有民众。假如目前存在一个有能力建立起全欧意义上的讨论关系的公共媒介,那么它只存在于专业出版物的范围里,并没有出现在人人可以接触到的大众性传媒领域中。鉴于目前尚在增长的语言障碍,改变这一状况并非指日可待。

这并非意味着为欧洲层面上的民主付出更多努力没有任何价值,恰恰相反。在此过程中,欧洲议会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它汇聚民族国家之间的商谈讨论,推动欧洲政党体系的形成,将一个目前占统治地位的政府性机构主导的和官僚主义式的决策实践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并形成了一支与专家集团和利益集团相抗衡的力量。在这次的制宪会议所提出的草案中它也因此以充分的理由得到强化。然而作为欧洲统治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没有能力替代欧洲目前所缺乏的一种社会前提:一种气氛热烈的民主交流活动所需要的社会前提。

同样不要期望一部欧洲宪法能像那些成功的民族国家宪法如德国基本法那样,发挥提高认同感的力量。根据人们关于宪法的了解与认识,如果是一部超越了法律规范性内容层面的更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宪法,它必是应运而生于一种非比寻常的情境下,如一场胜利凯旋的革命之后或一次灾难性失败后的崛起之中,此情境深藏于该群体的记忆当中,于宪法中不断被提起,从而警示人们保持一种命运相关,团结与共和随时准备奉献牺牲的精神状态,一个政治共同体和一个单纯利益集团的区别,正在于它的人民是否具有这种精神状态。

像这样一个被布鲁斯·埃克曼(BruceAkerman)所称的“制宪时刻”目前在欧洲尚未来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出现了一部真正的,由欧洲民众所写就而非由成员国所决议的宪法,也只能表明欧洲在政府主导性、行政性和司法性方面的一体化进步中又上了一个台阶。尽管此次该草案是由一个委员会提出的,其成员只与布鲁塞尔和各国首都日常政务的执行者部分相同,并因此而比通常的、在制订协议时没完没了地增加新条款的政府峰会赢得了更多的好感。但是这一情况也同样无法改变“制宪时刻”目前在欧洲不存在的事实。

因此,探寻和阐释欧洲的意义和特性所在,在这里也就自然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建立在对这一点清楚认知的基础之上,欧盟自身方能目标明确地继续发展及确定自己在周边环境中的立场。调停一个世纪以来令欧洲阴云密布的军事争端,是欧盟这一工作的第一阶段,以这种方式所创造出来的和平局面,直至今日仍属于欧洲一体化最伟大的成就。然而这一局面今日已不再能平息欧洲人民心中更多的渴望,而被理解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正是这一点也说明了为何欧洲一体化的计划尚需要更多其他的合理性解释。

如果欧盟意欲超越经济共同体的框架而发展成为一个政治共同体,那么这一发展必须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而这些价值观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的富足状态。它们首先是人权、民主、法治国原则、社会福利国原则或者是民族命运共同体、多元主义、文化国家等观念。除了最近晚些时候才提出来的文化,政府联席会议的草案在第一条第二款关于“联盟的价值观念”中一一列举了所有上述观念。这些观念虽起源于欧洲,却并没有局限于欧洲,而是于今日被看作是“西方”的价值观并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世界范围的普适性。

欧洲尤其与美国共享了这些价值理念,这些价值在美国那里最早并且长期得到宪法的保障。欧美两地都同样置身于“西方式”的传统下。单凭这一点就不应该像哈贝马斯那样,将欧洲的认同意识理解为相对于大西洋两岸关系的另一种选择。当然对于这些价值观念大西洋两岸会有理解与侧重上的不同,在东西方对垒时期和冷战时期这种不同退居次要地位,今天却重新醒目起来。这些具体层面上的差异自然也存在于欧洲内部。有些形成了一体化过程中的分界线,然而它们不会威胁欧洲一体化计划的进程。

正像这些差异并未阻碍欧洲国家之间彼此理解沟通一样,它们也可以有效地转化成为欧洲与美国之间富有成果的对话。但是不应该掩盖两者之间力量关系的不对等。欧洲虽然拥有或大或小的国家,但并无一个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强权,美国却在苏联解体后处于霸权地位。这一点并不表明大西洋两岸的对话一定会失败。相反,当美国基于它的霸权地位在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试图抛弃那些它在本国奉行的价值理念时,这一对话就显得尤为迫切。只有当欧洲下定决心,在欧洲建立起同美国相接近的军事力量时,一个平等的对话方具备了实现的前提。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欧洲准备在增强军力方面投入巨大的资金。欧洲将这一领域放任给了美国。对于跨大西洋两岸的关系来说,这样做是一定会产生后果的。

然而,按照美利坚合众国的模式将未来的欧洲建立为一个欧洲合众国,却是一个错误的奋斗目标。许多人无法想像欧洲的一体化发展会有其他结果。因此他们将现在的国家联盟看作是欧盟走向未来的联邦式国家的过渡阶段。这一过程中,这些国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逐渐放弃或是丧失自身的特性,即国家主权,并且对从非国家性法源的其他法律渠道产生出来的、有约束力的政治抉择保持开放,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国家虽然暂不会融入到一种新的政治秩序形式中,但是却会失掉它们作为国家的意义与排他性。

即使是一个欧洲的联邦式国家也无法避免这种发展结果。因此,希望在更高的欧洲层面重塑在国家层面上萎缩了的国家性,是不现实的。欧洲联邦式国家是历史的设想模式。与之不同,人们有理由宣称,欧盟体现了二十世纪政治文明最重要的创新性成果。它并未解体那些拥有在其他方面不可替代的合法性资源与团体归属感资源的民族国家,而是利用它们,为今天国家力量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供答案。

正是这一前所未有的形象能够成为,并且已经开始成为世界上其它地区学习的典范。这一典范特别适用于那些试图从根深蒂固的、经常引发战争的矛盾冲突中解脱,以及想要通过合作来提高行为能力,却又不愿因此牺牲掉自身传统、特性与偏好的地区。欧盟正是为这一目的而诞生的创举。虽然正是由于它所展现出的吸引力,也恰恰提出了对它的基本结构进行各种不同的调整与改进的要求。但是使它近似于一个民族国家的模式却并无必要。

这一认识也不欢迎一部完整意义上的欧洲宪法。一部完整意义上的宪法将会导致欧洲法律基本秩序的制订脱离欧盟成员国的决议而产生于欧盟的自决。这样做的后果是,——不管人们是否有意为之——欧盟将会失掉自己的创新特征并转型为一个传统式的联邦国家。在法律基本秩序的制订方面是采取自决还是异决的方式,于最细微之处界定了一个政治实体的性质是否为国家。人们可能期望欧盟政府会议在有些方面能表现出更多的勇气,在这一点上它非常正确地没有让自己受到这种期望的诱导。

篇5:关于学生统一着装校服的申请报告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荣誉感,体现我校整体意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体现学生精神风貌,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社会的保护与监督,更重要的是为了遏制学生在穿着方面互相攀比的不良现象,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学校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全校学生统一着装校服。

校服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本国文化的体现,是一个学校整体精神面貌和集体荣誉感的外在体现之一,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团体精神风貌的一种表现。

我校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前期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在对全校学生与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得到广大家长与学生的认同与支持后,经过征求学生与家长代表的合理化建议、对厂家进行认真的选择与比较、对校服样式、面料和价格进行反复挑选认证,最终选定了样式和价格较合理的校服春秋及夏装。春秋装的价格为78元/套,夏装(T恤衫)40元/套,合计118元/套(面料为加厚CVC针织棉,其中含棉80%,含涤20%)

本次校服的订作工作,学校将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绝不要求学生家长强制购买,对家庭经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学校将与厂家联系,免费提供。

校服发放后,学校将对校服实行严格规范管理,并把校服管理纳入班级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中。

篇6:关于统一认识教学质量的调研报告

一、统一认识,组织到位。

学校高度重视调研工作,成立了调研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分管责任。

1、统一认识。

为统一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学校及时召开教职工动员大会,传达和组织好上级行政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文件精神,使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校还充分利用标语、专栏、校园网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调研氛围。

2、组织到位。

分管德育、教学、总务三大部门的副校长分别确立了自己的调研课题子课题,鼓励各位老师努力创新学习形式,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做好调研过程的意见收集和反馈,落实好各个阶段的整改任务。

二、创新形式,深入调研。

为全面、客观、深入地掌握和整理好第一手材料,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调研活动。

1、组织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明确其重要意义,提高广大教工参与调研活动的积极性。

2、全面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意见,让调研工作做好有的放矢,稳步推进。

3、落实好代表座谈会,认真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看法,对学生和家长提出的意见建议给予高度重视。

三、总结经验,推广做法。

(一)坚持质量立校。

1、树立创新服务意识,锻造一流领导集体。

校园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领导干部是关键。我校领导班子带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活动,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上走在全体教师的前面,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校各部门的行政工作。首先,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用自己的实力、活力、魅力去影响带动全体教职工,要任人唯贤,率先垂范,容人容事,尊重教师,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淡化权力意识,增强民主意识,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其次,每一位班子成员要作风正派、事业心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做到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理服人,在各项工作中为教师做出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影响人、凝聚人,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使之内化为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前进动力。第三,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要做到以理为先,以身立范,以品格取信教师,充分发挥领导的非权力因素的影响,改变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情感、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信念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

2、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我们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良、责任心强、深受社会、同行肯定和家长欢迎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把师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在教师中开展“树教育新风,塑教师形象”活动,内强育人素质,外树师德形象。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树高尚师德榜样,立模范教师形象,使学校教师得到社会群众的高度评价。学校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一方面,学校狠抓专业学习,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建立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即每周一次集中学习,每年每人订阅一本以上教育教学杂志,每月检查一次学习笔记。另一方面,学校大力开展“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教学能手”评比、论文评比等,使教师队伍迅速成长,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还通过继续教育、参加科研研讨会等培训形式,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和教科研能力,确立了新的教育理念。此外,学校还坚持实施青蓝工程,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举办新教师上岗培训,建立教育、教学工作“师徒制”,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优质课等课堂教学交流,组织青年教师解题能力比赛、编题能力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提升了专业素质。

3、完善德育管理机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我校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实现“不拘一格育人”的目标。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定期开会、协商,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与能力。级组分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班主任一学年对学生进行普访。教师与家长随时进行交流。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政教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政教处——年级—班级的层级管理系统。在德育队伍建设中,以班主任为核心,协同科任教师组成全员育人格局。

4、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创一流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力。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一方面,学校加大力度落实新课程改革实验,大力开展课堂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建立了教师教研常规制度、信息交流与反馈制度、检查评估制度、激励制度,使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落实。同时,根据新课标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努力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另外,我校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继续组织送教下乡活动,组织优秀教师下乡送教讲学。学校还坚持以科研为先导,“走科研促教之路”,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围绕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实实在在地提出“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口号。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发展。

(二)校园文化品牌。

建设校园文化,是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和发展学校内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此,我校首先整顿学风,严谨教风,形成良好校风。通过对广大同学进行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学生等一系列活动,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大力开展校园“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评选活动,建立文明监督岗,树正气,压歪风,使学校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在教师中通过一批青年教师的典型带动,以及开展各项业务竞赛活动,树立严谨科学的教风,形成了“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其次,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师生共同努力,净化、绿化、美化我们的学校。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站、及教室、板报等阵地,悬挂名人名言,浓厚文化氛围,使学校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教育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的文化园地。

四、收集意见,重视整改。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重视意见的收集和整理,重视整改的实效性。我们把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整理如下:

(一)校园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

尽管学校已经完善了各项硬件设备设施,但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教学大楼的兴建,后备工程还没有跟上,学校的校园警示语也还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读书名言警句为主,与“修身、立志、笃学、强体”等相关的其他警示语和教育名言还没有涉及到。在下一阶段,学校将逐一进行整改,从而使学校整体布局和微观细节更加科学合理。

(二)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受网络媒体、社会不良风气以及独生子和单亲家庭等多方面家庭因素的影响,当今的中小学生的道德意识较为薄弱,学校与家庭教育未能完全达成一致共识,“5+2= 0”的教育怪现象依然存在。同时,学生的敬师爱师观念,感恩意识普遍还比较淡薄,极个别学生出现道德认识模糊,道德判断错位的现象,缺乏羞耻心和廉耻感。

在下一阶段,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德育工作的调研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并对特殊个案进行跟踪研究,积极走好家长思想工作,取得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共识。从而促进学生公民道德素质的整体提升。

(三)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仍需继续强化。

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严抓严管,我校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严重性,都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教育教学制度,基本上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

在下一阶段,我们要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组织学习《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强对年轻教师,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的培训力度,组织先进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开展经验交流会,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确保一个都不落伍,并以此为突破口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

篇7:关于统一企业的调查报告

(试 行)

为促进集团公司权属企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有关规定和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管规定及省国资委具体要求,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公司法》为依据,以深化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及制度为目标,通过进一步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组织机构,明确各自职权,理顺相互关系,健全运作制度,在公司内部建立起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权责分明、制衡有序、协调顺畅、运作高效的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二、规范的范围与重点

(一)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

(二)集团公司参股公司

三、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职务设置与选聘方式

(一)规范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健全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领导班子。

1、公司董事会由3~5人组成,设董事长1人;公司规模较小的,可设1名执行董事,不设董事会。

2、公司监事会成员人数视企业规模大小而定,一般由3~5人组成;规模较小的公司,可设1名执行监事,不设监事会。

3、公司制企业经理班子,要按照精干、效能、统一的要求配备。煤、油、电、运企业一般由5~7人组成,其他行业的企业一般由3~5人组成。

4、除上市公司和驻外子公司外,集团公司领导人员原则不在权属公司兼职。

(二)实行董事会、监事会任期制

代表国有股权出任公司制企业的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和监事会监事、主席,要按照“党管干部”原则,由***集团公司党委履行考察、推荐程序,由任职公司股东会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聘任或解聘;董事会、监事会实行任期制。

1、公司制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的任期由公司《章程》规定,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3年。

公司制企业与集团公司执行相同的关于离岗和退休年龄的规定,因年龄问题无法任满一届的人员,原则上不再担任或推荐担任董事、监事职务。

2、公司制企业的董事由出资人提出人选,由股东会选举产生,按期进行换届,连选可以连任;公司董事长产生方式由公司《章程》作出规定,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并按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聘任或解聘。

①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董事由集团公司委派或更换;全资子公司董事长由集团公司从该公司董事会成员中指定;董事会中应当有职工董事,并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②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董事人选由集团公司和合作方依照《合同》和公司《章程》的约定推荐,由公司股东会选举产生;职工代表出任的职工董事,由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控股子公司的董事长产生方式由公司《章程》作出规定,并按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 2 任免。

控股子公司若是由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的其他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有职工董事;董事会成员中的职工董事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

③集团公司参股公司的董事,由集团公司和合作方依据《合同》和公司《章程》的约定提出建议名单后,由参股公司股东会履行法定程序后任命;职工代表出任的职工董事,由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3、公司制企业的监事由出资人提出人选,由股东会选举产生,按期进行换届,可连选连任;监事会主席产生方式由公司《章程》作出规定,由监事会在其组成人员中进行选举产生。

①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监事由集团公司委派或更换;全资子公司监事会主席由集团公司从该公司监事会成员中指定;

监事会中应当有职工监事,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②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监事人选由集团公司和合作方依照《合同》和公司《章程》推荐,由控股子公司股东会选举产生;职工代表出任的职工监事,由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公司监事会主席产生方式由公司《章程》作出规定,并按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任免。

③集团公司参股公司的监事,由集团公司和合作方依照《合同》和公司《章程》的约定提出建议名单后,由参股公司股东会履行法定程序后任免;职工代表出任的职工监事,由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公司监事会主席产生方式由公司《章程》作出规定,并按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任免。

(三)改革企业经营者选拔机制,建立经理层聘任制度

按照省国资委的统一要求,公司制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管人员的配置,原则上要采用公开竞争上岗或市场化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改善企业经理班子的年龄、文化、专业等结构,提高经理层人员的整体素质和驾驭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

1、聘任方式。公司总经理由公司董事会根据组织人事部门对2名以上侯选人的推荐,通过竞争聘任;或通过市场化手段面向企业或社会公开招聘总经理,由公司董事会聘任。

2、聘任管理。董事会聘任总经理,要签订聘任合同,完善聘任手续,明确经营目标、聘任期限以及权力、责任、利益和应承担的义务。2011年底以前,凡未签订聘任合同的要尽快签订;聘任合同不规范、不完善的,应尽快规范、完善。

(四)统一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任职资格。

1、政治素质: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高度认同和践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诚实守信,勤勉尽职,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行,无不良记录。

2、业务素质: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动态,掌握行业的政策法规、企业经营、财务管理等知识;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和本企业经营业务,具有履职所需的专业知识、经验及能力;忠诚企业,维护股东权益,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3、管理经验:担任企业领导人员正职的,应当具备同层级副职2年以上工作经历,未满2年的应当具备同层级副职和下层级正职累计5年以上工作经历;担任副职的,应当具有下一层级正职3年以上工作经历,未满3年的应当具备下一层级正职和下一层级副职累计5年以上工作经历。

4、文化程度: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5、初次任职年龄:男性不超过55周岁,女性不超过50周岁。

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总监:

①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②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造成企业资产重大损失被免职的,自免职之日起未逾五年;造成企业资产特别重大损失,或者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的;

③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

④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

⑤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违反前款规定选举、委派董事、监事、财务总监或者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该选举、委派或者聘任无效。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总监在任职期间出现本条第一款所列任一情形的,公司或股东应当解除其职务。

(五)实行决策层和执行层分离,提高经理层的执行能力 按照职能分开、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要求,调整董事会和经理 5 层组成人员。规模较大的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应当分设;规模较小的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置,应因企制宜,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宜兼则兼,宜分则分;因规模较小未设立董事会的企业,其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

要减少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人员交叉任职的比重。经理层成员进入董事会的,原则上不超过经理层成员总数的1/3。

(六)提高监事会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监察工作能力 要选拔政治素质好,熟悉企业财务审计和生产经营工作,敢于坚持原则的同志进入监事会。

董事会、经理层成员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在公司监事会中兼职,从组织上保证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职权。

四、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运作

(一)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运作机制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和省国资委下达的2011~2013年任期目标考核工作的要求,统一修改、完善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公司的《章程》;在公司《章程》中,要明确各组织机构人员的任职资格,科学界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组织机构的职权、责任以及应承担的义务,制定有关议事规则,理顺四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激励,又能相互制衡的科学管理机制。

(二)建立股东会会议制度

公司制企业要制订《股东会会议议事规则》,明确股东会的重大决策事项和程序,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定期召开股东会。

1、公司重大经营方针、投资计划和利润分配方案等,必须经股东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发挥股东会作为公司权力机构的作用,维 6 护股东权益。

2、股东出席股东会,每股享有一份表决权。

3、股东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股东会对公司合并、分立或者解散公司、修改公司《章程》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4、***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不设股东会,由集团公司行使股东权利,也可由集团公司授权,由该公司董事会代行股东会的部分职权,决定公司除合并、分立、解散、担保、增减资本金和发行债券以外的重大事项。

(三)规范公司董事会的职权

公司制企业要制订《董事会会议事规则》,规范董事会决议事项、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按照本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的规定,对“三重一大”决策事项一律实行票决制;建立董事会议事记录签名和董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防止个人违规决策,造成失误。

1、公司制企业董事会对经理层享有选聘权、考核权、薪酬分配权。

2、公司制企业董事长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要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职权认真履行职责,定期召集、主持董事会研究重大事项,检查董事会决议的贯彻实施情况,并向董事会报告。

3、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责权限必须明确划分清楚,不得超越权限干预总经理职责范围内的事务。

4、加强对董事考核和管理。集团公司制定公司制企业董事考核办法,对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董事会和参股公司的委派董事进行年度考核、任期考核和专项考核,对董事会的决策和董事长、董事 7 的履职结果依法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四)建立总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度

权属公司要制订《总经理办公会会议议事规则》,对本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明确的须经总经理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的“三重一大”事项一律实行票决制,完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保证总经理在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权。

实行总经理等高管人员“二元链接考核”制度,强化对公司经理层的激励奖惩和监督管理。

建立总经理等高管人员赔偿责任制度。未按照董事会的委托和授权正确履行职责,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股东会和董事会决议,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应根据损失和责任大小,由经理层成员承担赔偿责任。

(五)落实公司监事会职权

要建立监事会定期会议制度,制订《监事会会议事规则》,落实监事会检查公司财务、监督和纠正董事会成员、总经理等高管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等损害公司利益的权力,确保监事会独立、有效地发挥监督职能。

强化监事会成员的监督意识,确保监督工作到位。未认真履行监督职责,致使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要追究监事会成员的责任。

加强对监事考核和管理。集团公司制定公司制企业监事考核办法,对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监事会和参股公司的委派监事进行年度考核、任期考核和专项考核,对监事会和监事的履职结果依法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六)建立参股公司国有产权代表和派出董事、监事制度 为保证参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集团公司建立参股公司国有 8 产权代表制度和派出董事、监事制度。股东代表和派出董事、监事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代表集团公司参与任职公司的重大决策和经营监管,维护集团公司和任职公司权益。

1、规范股东代表和派出董事、监事任职条件。股东代表和派出董事、监事应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律法规知识,忠实于***集团公司,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较丰富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个人品德和信誉良好。

2、股东代表和派出董事、监事的产生。依据《合同》和公司《章程》的约定,由集团公司党委提名、考察、推荐,集团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股东代表原则上选拔集团公司总部机关科级及以上人员兼任;派出董事、监事由总部机关副处级及以上人员兼任,并由任职公司按照法定程序确认。

3、股东代表和派出董事、监事的职责。股东代表、董事、监事对集团公司及所任职的公司负责,按法律法规及任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1)强化法制观念。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要求,按时参加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会议;当任职公司违反《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召集会议时,应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并拒绝参加。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提议召开任职公司临时股东会、董事会或监事会会议,若任职公司无故拒不召开,可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由董事召集或主持临时股东会、董事会会议,由监事召集或主持临时监事会会议。

(2)强化大局观念。对会议所议事项要提前征求集团公司意见,并代表集团公司进行决策,严禁擅自发表违背集团公司利益的言论;当会议临时动议有关事项时,应拒绝参加讨论和决策。当发现任职公 9 司或其他股东代表、董事、监事、高管人员有损集团公司或任职公司利益的行为或意图时,应及时纠正,并向集团公司汇报。

(3)强化经营管控。要不定期地到任职公司进行调查研究,熟悉任职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4、股东代表和派出董事、监事的管理与考核。

(1)股东代表和派出董事、监事必须对本人的任职负责,每半年向集团公司董事会办公室、组织人事部门、财务部门报告一次履职情况和任职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每年年终向集团公司董事会提交述职报告。

(2)股东代表和派出董事、监事不得有下列行为:

①未经集团公司批准,在任职公司领取各种费用,接受任何馈赠; ②利用在任职公司的职权或便利收受贿赂或其他非法收入; ③利用职权或便利侵占任职公司财产、为自己谋取私利; ④挪用任职公司财物或将任职公司财物以任何名义借贷他人; ⑤将任职公司资产以本人或他人名义开立帐户存款,或为其他公司或个人提供担保;

⑥泄露任职公司的秘密;

⑦其他损害或可能损害集团公司或任职公司利益的行为。(3)股东代表和派出董事、监事的日常管理及考核。集团公司组织人事部门、纪委监察、审计考核部负责考核工作;考核结果将作为集团公司推荐、变更人员和进行奖惩的依据。

五、正确处理公司制企业党组织、职代会、工会与法人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

(一)改进和完善公司制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途径和方法

按照《党章》规定,坚持企业党组织的设置和调整要与企业改组、改制同步进行,认真履行职责,改进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

1、加强参股公司党建工作。参股企业党组织要自觉接受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执行集团公司党委的决定、决议和工作部署,每年至少两次向集团公司党委报告工作。

参股公司党组织或党员违反党的纪律,集团公司党委要依据《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或问责。

2、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企业党委会一般应由内部董事、经理层骨干成员和工会主席等人员组成;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应依照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具备条件的企业党组织的书记可担任公司董事长。

3、严格规范决策程序。按照各单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的规定,完善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和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制度,保证党组织依法参与公司重大问题决策。

按照《集团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规定,集团公司纪委、监察处要将各公司制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分别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特别是对“三重一大”事项实行票决制情况纳入年度检查考核。

4、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进入党委班子的董事、经理人员要通过适当方式、履行必要的规定程序,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公司贯彻执行。

公司党组织要支持公司行政组织依法行使职权,领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等组织按照各自《章程》和规定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员工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

(二)充分发挥企业职代会、工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能

认真贯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健全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制度。

1、正确处理职工代表大会与股东会的关系。不得以股东会代替职工代表大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规定必须经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事项,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2、加强对公司领导人员的有效监督。健全、完善职代会定期评议公司领导人员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

3、强化工会作为职工合法权益代表的维权主体作用。工会要及时反映职工意愿,协调劳资分歧,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公司研究决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应事先听取工会和职工的意见;企业职工代表,要依法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履行法定职能。

六、加强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工作的组织领导

集团公司成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工作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任组长,总经理任副组长,集团公司其他领导、财务总监及发改处、董事办(党办)、总经办、组宣部、人力资源部、纪委(监察处)、审计考核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设在董事办,彭大华任办公室主任。

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主要工作进程安排与责任:根据省国资委(鲁国资考核[2011]8号文件)《关于2011-2013年任期及分年度主要工作考核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集团公司需加快进行权属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工作。

1、制定***集团公司《关于加强权属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规范统一工作的实施办法》。董事办负责在国资委《关于规范省管企业权属公司治理的指导意见》颁布三个月内修改制定正式方案,并上报省国资 12 委核准。

2、修改权属公司《章程》。发展改革处负责于2011年10月制定下发***集团公司权属公司《章程》修改通知,指导权属企业于2012年底以前完成公司《章程》的修订工作,完善公司组织机构,制订各个组织机构的议事规则。

3、建立权属公司高管人员任期制。董事办负责于2011年10月底之前对权属企业的管理层任期制情况、集团公司领导兼职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发展改革处负责指导权属公司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层人员、财务总监任期制;对于不符合规定的,负责督导相关公司制定具体的整改时间表,于2011年底以前全部整改完毕。

4、人事管控严格执行“下管一级”要求。组宣部、人力资源部负责检查落实,并于2011年底之前全部整改完毕。

5、完善股东会代表制度情况。发展改革处负责指导权属公司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完善权属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机构,规范权属公司董事、监事的任职资格,确保全资及控股子公司财务总监实现全覆盖;依法规范权属公司的经营权、用人权和考核分配权。

6、规范参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董事办负责核实集团公司参股企业股东、董事、监事、经营层组成情况。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法人治理结构调整与规范的具体计划和方案;并于2011年底之前调整完毕。

7、完善派出董事、监事、股权代表管理及考核办法。审计考核部负责完善制度,会同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定期考核。

8、实行“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票决制。纪委监察处负责督导权属公司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纳入专项效能监 13 察和年度检查考核,实行动态监管。

篇8:关于统一企业的调查报告

一、宁阳县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实际情况

1. 对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内涵的认识

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即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 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这意味着, 需要使用农民集体土地的经营项目, 可以在符合规划的条件下, 通过有形土地市场, 取得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符合规划的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的, 与城市固有土地一样, 价格将由市场决定。这项制度提高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地位, 还原了集体土地所有权, 使集体所有权真正成为和国家所有权并立的公有制所有形式之一。

2. 宁阳县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现状

⑴国有建设用地一、二级市场情况。我县2009-2013年共办理国有存量建设用地出让手续38宗, 面积71.8511公顷, 收取土地出让总价款30180.29万元;办理新增建设用地出让手续169宗, 面积657.3612公顷, 收取土地出让总价款251005.8万元;办理国有建设用地转让手续295宗, 面积361.59公顷, 土地转让金为77593.8万元;办理国有建设用地抵押手续1238宗, 面积1693.41公顷, 贷款额为367991.83万元。

⑵征地制度制约一体化进程。根据现行的土地流程及政策规定, 当用地单位确实需要使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时, 必须通过国家征收将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转化为国家所有的土地, 之后通过出让等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因此, 征收制度决定了国有建设用地具有凌驾于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 集体建设用地基本被排斥在成熟的国有建设用地市场之外, 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现状。 (1) 配套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尚未建立, 农民将土地视为安身立命的保障。在没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下, 允许农村土地进入城乡建设用地市场, 容易使广大农民存在后顾之忧, 不能积极正确的响应政策。

(2) 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不明确将影响建设用地市场的进程。目前我县正在进行农村土地确权发证工作, 在现实操作中, 大部分农民对于土地归谁所有都存在疑惑, 村内生产小组与村委会对于农村土地都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控制权。因此, 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极其不明晰, 这对于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供给主体的培育极为不利, 容易造成利益纠纷。

⑷农村宅基地流转现状。我县进行了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 但大部分村庄只注重规划占新区建房而不考虑旧村庄改造。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到县城、乡镇驻地或新规划社区购房后, 村里宅基地仍然闲置占用;部分村民不愿在老地方建房, 年复一年, 造成村内宅基地空闲闲置。另外由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只能在同村内部转让, 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 用地确权遇到难题。

二、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议

1. 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建设用地进入市场

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首要障碍是现行的土地管理法规, 要使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健康, 有序, 规范的发展, 必须修改相关的法律条款, 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供法律上的保障。根据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相关表述, 农村建设用地只能在符合规划情况下内部使用, 如果外部使用, 就必须经过征地。而按现行土地管理法,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可以参与联营, 但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按物权法、担保法等相关规定, 家庭承包土地、宅基地不能用来抵押。债权改变后, 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和所有权。必须推动相关法律的统一, 解决土地法规碎片化、矛盾化问题, 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供先决条件, 使农村建设用地在符合相关规划的条件下进入建设用地市场。

2. 制定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政策, 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土地收益应当主要归集体所有, 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作为管理者无权直接分享产权人的处置价款, 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收益应当纳入集体资产统一管理, 主要用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社会保障和发展生产。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 农村土地承载着社会保障的功能, 因此必然减低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必然会给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带来阻力。为了促进建设用地市场的发展, 必须相应的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以此来保证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水平。

3. 做好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确权工作, 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产权

明确产权要依靠土地登记确权, 实行土地统一登记发证制度。集体所有的土地, 依据已确认的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造册, 核发土地权利证书, 确认所有权及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属纠纷, 维护合法权益。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利, 包括占有, 使用, 收益, 转让, 入股, 租凭等。

4. 规划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试点范围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宜先在乡、村庄规划区范围内试点。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中, 城镇土地市场和农村土地市场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入市, 土地使用者可在土地市场中任意选取能满足自身需要的城镇土地或农村建设用地, 实现城镇土地市场与农村建设用地市场的协调统一。

5. 严格控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后的用途

应严禁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商品住宅开发, 用于商品住宅开发的必须征为国有。如果允许使用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商品住宅开发, 难以实现控制房地产开发总量的要求, 同时由于产权形式复杂, 也难以保证商品住宅交易的安全, 让小产权房入市有机可乘。

6. 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

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 严格宅基地管理, 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 首先要复垦为耕地, 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 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

在宅基地的分配上, 对扩展边界内的城郊、近郊农村居民点用地, 不再进行单宗分散的宅基地分配, 鼓励集中建设公寓式住宅或有特色的农民新居。对扩展边界外的村庄, 严格执行一户只能申请一处符合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经济条件较好、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的地方, 允许村集体组织对新申请宅基地的住户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试点。在基础管理工作上, 要依法加快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 妥善处理宅基地争议。积极建立农村宅基地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宅基地动态信息查询和管理。

针对“空心村”、宅基地闲置、房屋空置和宅基地优化配置使用机制及退出机制缺失等问题, 一是要在保障农民住房建设用地基础上, 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 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鼓励通过改造原有住宅, 解决新增住房用地。各地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节约挖潜、盘活利用的具体政策措施。二是逐步引导农民居住适度集中。根据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建设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居民点撤并整合和小城镇、中心村建设。对因撤并需新建或改扩建的小城镇和中心村, 要加大用地计划、资金的支持。三是推进“空心村”治理和旧村改造。对治理改造中涉及宅基地重划的, 要按照新的规划, 统一宅基地面积标准。对村庄内现有各类建设用地进行调整置换的, 应对土地、房屋价格进行评估, 在现状建设用地边界范围内进行;在留足村民必需的居住用地 (宅基地) 前提下, 其他土地可依法用于发展二、三产业, 但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开发。

上一篇:国考常识汇总下一篇:别墅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