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七夕总会来作文

2024-04-16

该来的七夕总会来作文(精选4篇)

篇1:该来的七夕总会来作文

【热门】该来的七夕总会来作文

青春期的我们总是躁动的,心里在渴望某些东西的到来,只是我们还年轻,受不了那所谓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该来的最终都会如期而来。

七夕的气息太过浓郁,又总是在我们上空徘徊,与我们必需的空气混为一体,渐渐的让我们感觉到窒息。青春期的悸动与阅历尚浅成为我们的推力,此时的我们好奇心和好胜心都格外强烈。

或许有的.人已经完全踏进了七夕这个圈子里,有的人之进去了一只脚还在犹犹豫豫,有的人抱着好奇的心在外圈观望……不管是哪一类人,有经历,有收获,有错过,有失落……在我们花季里,做什么事都应该知道对自己负责,要学会承担结果。对于已经踏进去的人,在顾着自己的爱情的同时还要想着自己的学业,这需要能力,要学会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对于那些拥有好奇心而不敢靠近的人,这时最主要的是照顾好自己的学业。而对于那些犹犹豫豫的人是不好的,他们在考虑着自己的学习,却又想着尝试新鲜事物,在这种心里装满东西都不情况无法做到很好的完成一件事,而且无法承担后果。

花季的年龄,给了我们好奇心,我们可以去尝试,但必须明白自己当时的首要任务。我们可以充满想象可以向往,但不是我们开花的时候不要过早开花,也许后面还有更美的风景。

我们的七夕该来的时候会来,在对的时间里做对的事,在对的时间里遇见对的人。七夕如此绚烂,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也如此精彩呢?

篇2:该来的七夕总会来作文

自觉无知,便开始转换视角,于各类观点间游走。

铁律,是唯拥有以后才得批判资格。

文青,为什么文青,是因为除了文青这件事以外啥都没有。

有时候真该吃上一剂好药。

比如,骗骗自己说:“我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很多人其实看不上许知远。

有时候吧,这聚光灯要是啪的打下来,就是你的一面镜子。

它才不管你是不是自私,是不是懒惰,是不是贪婪,是不是优越感爆棚,是不是吃相难看。

哎呀。反正人和人之间的事儿就那样儿。

千万别跟真正对自己好的人过不去啊。

父母朋友啊什么的。都是。

也许方法可能会不对。

但特珍贵。

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流月桃花么。

就是,你会遇见一个让你有些心动的人。

但是,也就那么一两个月的时间。

过了就没。

别抱怨。

过段时间就好了。

新的一年新桃花。

他们是来做任务的嘛。

只要还会对其他人好,就不渣。

该来的事总会来。

不论好坏。

篇3:苗书梅:该来的总会来的

22年, 满腔热忱尽抛三尺讲台, 鞠躬尽瘁尽显师者本色。为了学生成长成才, 她始终尽心尽责, 课堂上、校园里是她奔忙的身影, 瘦小而伟岸。为了学院的全面发展, 她不遗余力, 公正无私, 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开拓了一片新天地。她就是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苗书梅。

从助教到博士生导师, 从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享誉国内的教授, 一路上, 坦途也好, 逆境也罢, 苗书梅始终真诚而坦然地面对。心沉此境, 花开必然。

累却快乐着

邀请知名专家到学院作学术报告, 赶往外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参与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修订和网上精品课程评定, 加上一系列的会议, 10月份以来, 苗书梅为了学院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但她没忘例行的“必修课”:邀请老教师为青年教师作辅导报告, 深入课堂听青年教师讲课, 组织教学研讨会, 完善听课评教制度。由于工作需要, 经常发言、讲话使得苗书梅患上了慢性咽炎和声带小结, 说话多了嗓子就很疼, 现在的她都是哑着嗓子讲课。有人劝她要保护好嗓子, 能少说话就少说。但她却丝毫不在意, “多喝点水就好了, 不碍事”, 随后便是爽朗的大笑。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苗书梅被学院青年教师亲切地称为“苗大姐”, 而她也的确称得上一声“大姐”。如今50岁的她仍然很有活力, 利索的短发、总是上扬的嘴角、笑起来微微眯着的眼睛令她看起来神采飞扬, 走起路来步子坚实而有力。

1991年, 苗书梅从河北大学毕业, 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之后便回到河南大学任教。凭着不懈地努力, 两年后她被破格评为副教授, 随后三年又被破格评为教授。期间苗书梅被评为河南省第二批青年骨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她2003年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社科专家。今年9月, 苗书梅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河南省师德标兵”称号。

在苗书梅曾经的学生祁琛云看来, 苗老师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一个最值得他尊敬的人。2002年, 祁琛云考上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 苗书梅是他的导师。刚上研究生时, 祁琛云的目标很小, “研究生毕业回去当个中学老师就行了”。后来经苗老师的鼓励与劝诫, 祁琛云鼓足干劲, 考上了四川大学宋史方面的博士生。现在的他则是苗老师的同事, 担任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一职, 平时除了给本科生上课, 还带着几个研究生。“是苗老师教导我目光放长远, 努力发展自己。他让我知道了我不仅能做一名老师, 而且能做高校的老师, 能做优秀的高校老师。”祁琛云在谈到恩师的教诲时, 感动地说道。

成功来自一点一滴的积累

苗书梅自幼在农村长大, 孩童时期的她认为教师是“最有知识的人”, 所以从小打定主意要当一名老师。苗书梅的父亲是小学民办教师, 当时一个月工资才5块钱, 家里捉襟见肘。但是, 苗书梅的择业观并没有受到父亲很大的影响。后来, 在高中老师的影响下, 她更是立志成为一名教师并在后来的岁月里从未动摇。

20世纪80年代的高中老师很多是“文化大革命”前的大学生, 包括那些20年前被打成“右派”的人。苗书梅的高中老师就是这样一批人, 耿直、富有激情、工作认真得几近苛刻。苗书梅回忆说, 老师们教课非常认真、极度敬业, 并且十分爱学生。“有个英语老师课教得非常好, 经常偷偷地给我们补课, 很疼学生, 她还偷偷地煮过鸡蛋给我们吃。”说到这儿, 苗书梅的眼睛里泛着幸福的光芒, 似乎在回忆那些温馨的时刻。“当时我就决定, 不管咋样都得当一名老师。直到今天, 我从没想过哪天不做老师了。”

如今的苗书梅备受学生的尊敬, 教学、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已经实现了当初的理想。然而, 回首往事, 来时的路并不容易。

1988年, 苗书梅取得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学位, 一心向学的她打算继续深造。为了支持她的学业, 同专业的丈夫毅然决定不再攻读博士学位。因为经济比较紧张, 他们的“结婚典礼”非常简单, 只是去领了个结婚证, 结婚证上的照片还是两张一寸照片拼成的。当被问及没有举行婚礼是否觉得遗憾时, 苗书梅淡然地笑了笑, “有点遗憾, 但是家里没有条件给我们支持, 为了继续深造不得不那样做。内心的真感情才是最珍贵的, 况且我们俩在一起就没有想过分开, 何必在意那些外在的仪式”。

回忆起第一次给本科生上课的情形, 苗书梅用四个字来形容:忐忑不安。面对讲台下黑压压的人头, 她很紧张, 不知道该怎样处理, 甚至都有点语无伦次。虽然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 苗书梅却对自己的表现很不满意。为此她下课经常与学生交流, 了解他们, 也从中了解自己。她经常让学生写匿名纸条来表达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自己能更好地改进。在不断地探索与努力中, 苗书梅讲起课来越来越得心应手, 但她丝毫不懈怠:每年她都要重新备课, 并且始终和学生保持着频繁的沟通交流。此外, 苗书梅还通过各种形式摸索教学模式:总结前辈经验、独立编撰讲义、启发学生阅读原始文献以提升他们的解读能力、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前沿性……一点一滴的努力铺就了苗书梅未来的路。

在师生心目中, 苗书梅始终是一个“实干家”。不计回报、任劳任怨的她为学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调整申报过程中, 苗书梅由于过度操劳而患上了带状疱疹, 要强的她在打点滴的时候还坚持修改申报材料。

成功向来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苗书梅对待工作的勤恳与务实很快得到了回报, 一系列的光环接踵向她涌来。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现在的苗书梅有着众多的角色和荣誉。人前似乎是无尽的风光, 实际上她却有不为人知的遗憾。20世纪90年代, 苗书梅的主要工作便是搞研究, 平时有很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学术工作, 间或指导学生。“那就是我的理想状态, 我没想过要当院长。”她不无遗憾地说道。从2003年做副院长开始, 苗书梅的这种生活便被“无情”剥夺了, 院系行政工作挤满了日程表, 就连陪女儿的时间也少之又少。她用“不停转动的陀螺”来形容自己, “现在我就希望赶快退休, 退休了我好专心搞研究”。

然而, “在其位, 谋其政”, 有着强烈责任意识的苗书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院“更上一层楼”。近年, 在她的带领下, 通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 学院拿到了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3个省重点资助一级学科和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项目, 学院各学科及教研室齐头并进,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慢工出细活

“现在的很多青年教师经常找我谈心, 跟我说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烦心事。我感觉他们整体上有些心急, 总是嫌自己不够优秀, 急于取得成绩、得到认可。”在谈到如今的青年教师时, 苗书梅略显忧心地说道,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得有渊博的知识和研究专长, 给学生一滴水, 自己就得准备一桶水, 讲好一节课就相当于写了几篇论文。”她认为如今的青年教师首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认真备课、讲好课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其次才是搞科研、出成果。“作为教师, 给一届学生上课上砸了, 就再也‘立’不起来了。”谈到教师的责任与本分, 苗书梅表情立即变得严肃而认真。

“研究传统学科要耐得住寂寞, 坐得了冷板凳, 要多打磨, 急功近利可要不得。”苗书梅经常以此勉励学院的青年教师。她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作为自己分内的事:鼓励老教师发挥好“以老带新”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做好人生规划、引导青年教师明确研究方向、以身作则敦促他们提高教学技能。

随后, 苗老师说到了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问题。如今, 青年教师职称晋升、教学评估、学术成果、生活、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似乎已被大家公认。于是, 无法安心教学、潜心学术等结果也随之而来。

“压力其实是一种感觉。”苗书梅意味深长地说。她认为青年教师量力而行就好, 不要苛求自己, 要知足常乐, 以免被无形的压力束缚住。

苗院长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用两个词来形容就是“旷达”“无压力”。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她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随意洒脱的个性让她看淡了金钱、权力等“身外之物”, 不苛求的做事原则让她认定“只要真心付出了, 该来的总会来的”。

对于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 苗书梅有着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慢工出细活, 老一辈人经常这么说, 可见它是一条真理啊。”同时她强调, 青年教师一定要有自身的职业追求, 否则社会的变化就会淘汰那些没有追求的人。

篇4:该来的终于来了

我必须承认,给发妻造成巨大心灵伤痛,导致家庭破碎的主凶是我,那个女孩充其量也就是个帮凶的角色。婚外情出现之后,从新鲜刺激到两难抉择,最终发展到和发妻离婚,表面上看是由于婚外女孩步步紧逼和心计策动,而处在漩涡中心的我,实际上是在不断拉大和发妻的距离。推动我滑向另一端的力量,好像是一只无形的手,而这,恰恰就是情感的迷惑所在,也是男人的本性所在。

有人这样形容爱情的变数,说,感情是没有前后的。没有想过,爱来的时候它就来了,走的时候也就走了;爱情本来就是来来往往的,所以,人的感情也是最容易变的。相对而言,古往今来的人们,却又对爱情许下了“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结发承诺。在这个关于爱情的悖论中,究竟隐含着什么密码,让人类的情感世界出现了这么多令人唏嘘的悲情故事呢?

也许,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里面的这段话,就说出了这种真实的无奈:“爱情会改变一切的力量,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那些有权势的男人利用女人的虚荣感来取得她们的芳心。即使他们并没有女人所爱的英俊仪表或男子气概。他们把真理和法律合二而一,他们的理解力量打开了一个不能质问的世界。”

男人的本性,果真是一个不能质问的世界吗?

很快,我和发妻离婚的消息就传播了出去。单位宿舍的人指着我和发妻窃窃私语:都离婚了,还住在同一屋檐下,这家伙脚踩两只船啊。发妻爱面子,忍受不了刀子般的议论,终于决定和我真正分居。

在一座小山下,也是城市最偏僻的角落,我找到了一间小屋。恰恰是这间小屋,对我和发妻的最终分手,产生了致命的作用。

不用过多解释其中的原因,那个女孩很快就成了这间小屋的女主人。她精心制作了窗帘,置办了炊具,还买了一些装饰性的画挂在墙上。我不得不佩服这个女孩的审美眼光和能力,简陋的小屋让她布置得漂亮而又温馨。

她还将一瓶能够散发出香薰味道的香水放到一个竹子编成鸟巢状的小篓子里。她说,这象征了我们的小屋,就叫爱的小巢吧。

当过去的偷情变成了名正言顺的同居之后,安全和放松充斥着身心。生活的节奏发生了变化,但生活依然要继续,心中对发妻的负罪感开始渐渐稀释。

时间真的是最好的良药,它能让你忘却、修复或者抹去你的痛苦。就这样,和发妻的分居导致了我在外面的同居,进而又发展成登记结婚。我放弃了对发妻的承诺,或者说,我欺骗了发妻,用狐媚相的威胁当作借口,把发妻彻底抛向了绝望的深渊。

而发妻,坚守着一贯的沉默,从不打扰我的新生活。我暗自庆幸,最难的一关终于走过来了。

又过了很久,有一天深夜,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显示的是发妻的号码。我赶紧躲到外边接听。电话里传来了发妻熟悉的声音:

“你还好吗?”发妻的语调依然平静沉稳。

“还,还行吧。你呢?”我有些紧张,话音有些哆嗦。

“今天是什么日子?”发妻问我。

什么日子?我想着,突然头皮一阵发麻,九月九日,今天是我和发妻结婚十六周年的日子。我还记得,我和发妻登记的时候,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还说过,你们选择的日子真好啊,九月九日,祝你们长长久久啊。当时,发妻用幸福的眼神看着我,充满了甜蜜。而这个甜蜜的日子,我竟然忘了。我一时语塞,支支吾吾,心中的愧疚和伤痛顿时泛起。

电话里发妻的声音突然变得坚定而有力:“我做了一桌子菜,有你喜欢吃的毛豆、土豆丝,还有溜肚片,已经凉了很久了。从下午到深夜,我一直等着你的电话,希望你能记得这个日子,希望你能来吃一顿饭。可是,你忘了,你知道吗?”

“是吗?”我小心翼翼地接着话,如同犯了大错后要接受老师或者母亲的质问。

电话那头,突然传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悲号。一个女人心头的痛苦、绝望、悲哀、愤怒、怨恨,一下子让我记起了发妻的忠贞和恒久的盼望。发妻在电话里长久地哭泣,还不断呼唤着我的小名,不断重复着:“痛不欲生,痛不欲生啊。”

惊慌失措的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发妻,有了想去看发妻的冲动。我对发妻说:“你别太伤心了,都怪我不好,我去看看你吧。”

“不用了。”发妻的声音又回到了平时的冷静,“我知道,影响不好。再说,时间已经很晚了。”

发妻让我好好生活,不要再挂记她,并交待了我还有些物品,已经托人送交给我。然后,她又补充说:“你的退伍军人证我给你找到了,是在一本书里夹着呢。”然后,果断地挂掉了电话。

发妻知道,我有浓重的军旅情怀,曾经为找不到那个珍贵的小红本子着急了很久。对于我这个负心汉所看重的东西,她知道分量,她还是用一颗拳拳善良的宽容之心消解了我的小遗憾,而留给自己的却是最大最深的惆怅和痛苦。

直到现在,我依然还记得电话里发妻那一声长长的悲鸣,就像平静的夜空突然撕开了一道闪电,响起了一声轰然的雷鸣,如同老天爷在谴责我的不义和堕落,要为发妻主持公平和正义。

和发妻相识近三十年,结婚十六年,我们曾经是同学、知青战友,相互搀扶,努力奋斗,共同度过了贫穷、艰苦的日子,终于让家境有了改善,终于能让一贯牺牲自己的发妻享受点好的物质生活。一路相伴相知相守的患难夫妻,难道就是因为—个年轻女孩的出现就分崩离析了么?难道男人的内心深处,真的是—个不能质问的世界吗?

在古希腊,daimon这个词是原始生命力、精灵、魔鬼的意思,而它和theos这个词,即神灵、上帝是可以互换的词汇,它与命运一词也有极其相似的含义。人,尤其是男人,必须要承认,和原始生命力相处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人格精神最底层的东西,就是本能,就是欲望和暴力,就是动物性的“原始本我”。

如果你欠缺道德的修养,欠缺自制的能力,你就不可能和这个代表着魔鬼的东西“和谐”相处。魔鬼的首领是撒旦,天使的首领是上帝。人想征服魔鬼,就像上帝想征服撒旦那样荒诞滑稽。反过来说,撒旦倒是想通过人来征服上帝,破坏上帝创造的安宁和谐之状。要不,撒旦怎么会在伊甸园借助一条蛇的帮助,诱惑亚当和夏娃偷吃那个“善恶知识之果”呢。

如此看来,男人在生命的某一单元时间,可能是热情的恋爱者、称职的丈夫,但即使是在这个男人对爱情最心神荡漾的时刻,对患难妻子最坚守责任的日子里,他的内心深处依然保留着原始本能的火种,依然保留着以自我快乐为中心的地带。说白了,男人所爱的女人仅是有价值的东西之一,男人希望女人整个活在他们的生命中,但是男人并不希望为她而浪费自己的生命。

而对于女人而言,正好相反,去爱一个人就是完全抛弃其他一切,只为她爱人的利益存在。对此,西蒙说了一句非常贴切的话:“女人在爱情中会忘记她自己的存在,这是自然的法律;没有她可以爱的人,她是不存在的,是一束散乱的花。”

尼采也说过,假如有些男人,他们能完全放弃欲望,他们必定不是男人。

这就是那只无形的手,这就是那个不能质问的世界。很多男人都可以借此为自己的情感出轨、移情别恋、抛弃发妻而开脱责任,或者隐瞒着把日子过下去,让可怜的妻一辈子都蒙在鼓里。现在就流行一句话:外面彩旗飘飘,家中红旗不倒。男人堕落和不义,加上狡诈和虚伪,更加面目可憎了。

大概也只有经历了发妻之痛,真爱之痛的男人,才能明白道德完善、控制自我本能的艰难。爱的寻找重要,爱的过程重要,爱的坚守重要,爱的等待重要,爱的意志重要,爱的宽容重要,爱的糊涂重要。其实,爱最重要的就是克制,就是不断从原欲的层面升华到理性的层面。

无论你是否犯过爱的错误,都要与和你相爱到老的人搀扶在一起,坚守多少年才能磨合成的习惯,用彼此熟悉、适应的节奏走向终老的结局。这便是自我克制的大圆满结局。男人只要活着,就要为此而不断修炼。

至于我,和发妻一起变老已经成为奢望,那就守望着共有的星空吧……

(连载完)

上一篇:户外广告行业发展前景下一篇:撕贴画校本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