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册数学教学计划

2024-05-01

九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7篇)

篇1:九册数学教学计划

2009年下期五(2)班数学教学计划

莲花小学

胡群胜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深入开展数学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情感得到升华。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共有学生48人。在经过上一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和学习习惯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对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不是很差,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知识与技能掌握得不够好的学生有:肖永华、奉帅强、肖宁伟、黄玖霖等。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过程、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上期人均分达到要求,本期力争比上期人均多5分,合格率达100%。

三、教材分析

第九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有: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总复习。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九册教科书做了一些调整。1.计算内容的调整删去原有的整数、小数四步计算混合运算。2.应用题内容的调整。教科书把原来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中的归

一、归总加条件的应用题和选学内容“四步计算的应用题”删去。3.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理解、发展数学。教材的调整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就如何使用教材,我是这样想的:

(1)用教材而不教教材,力求使教学内容具有现实性、丰富性和开放性,使学生直观感知对事物的认知过程。

(2)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

(3)新知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知识形成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留 给学生充足探索和思考空间,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 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视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合理运用 教学手段,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2.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 良好的学习态度,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 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谓一举多得。

五、教学措施:

(一)、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措施:

1、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丰富自己;

2、认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认真阅读各类教学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学新课之前学生准备: 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②寻找生活原型和应用实例。③查阅资料,访问实地和资讯他人,制作说明自己观点的学具。教师准备:①熟读教材,明确隐含内容,建构认知网络,提出思维顺序。②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和学生未发现的思维障碍处,制定启发措施。③组织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生活原型及应用实例。④制定教学活动整体方案,达到宏观调控。把教 师的备课变为学习活动参与者共同准备,不但培养学生迈向学习化社会主动学会学习,而且为创设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合作学习的课堂提供了保证。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三)、转变差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并进行“一帮一”结队的活动,师生共同帮助他们提高。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六、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和学生学习情况,这学期数学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1 小数乘法--------------------9课时 2 小数除法-------------------14课时 3 观察物体-------------------4课时 4简易方程-------------------20课时 实践活动 量一量 找规律-----2课时 5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2课时 6统计与可能性----------------6课时 实践活动 铺一铺-----------2课时 数学广角--------------------4课时 总复习-------------6课时

2009年9月

篇2:九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求新思变,积极探索、改革教学

怎样教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法无疑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这一历史潮流。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此道理,不能及时的转变思想、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方式,很快将会被时代淘汰。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步伐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为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本学期以来,本人在完成工作之余,广阅资料、听专家讲座学习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明晰新目标。有效地把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自己的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摸索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二、常抓课堂管理、营造和谐、活跃氛围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此,本人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听、说、讲、练提出具体要求。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的氛围,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生理、心理的发展,个体差异大,大部分学生都渴求别人的理解与尊重。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蹲下来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

三、注重常规,提高质量、搭建桥梁

上课就如行军打仗,胜利与否,准备工作至关重要,为了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真真把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向四十分钟要效益,在常规教学中,认真作好每一节课的课前准备(一是,备教材,了解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二是,备教法,数学学科有其独特之处,每一个教学内容、知识点因其内在的特点,教学方法上也应不尽相同,不能按部就班,一个方式、方法。而要根据教学知识的特点及学生学习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借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是,备学情,备学情是教学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节,它是备教材、备教法的前提,只有课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定位课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才能让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真真地适合学生,真真地把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每一课针对教学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思路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认真对待学生作业。学生作业是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老师通过作业来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采取弥补措施。为此,在常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作业这沟通桥梁。首先,认真设计课堂作业。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布置有一定梯度的课堂作业,作业题目的选材以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维为核心思想,以课改要求为准则,力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对于课堂作业进行全批全改并及时帮助学生订正错误、弥补学生知识漏洞。认真开展培优辅差工作,提高全班的整体数学素质。

四、以人为本、尊重差异、激发兴趣

学生因其先天与后天因素及成长经历的不同造成各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各种素质也各尽不同。为此,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再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基础好的学生,鼓励他们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要求,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困生,降低教学要求,教学中有意地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注重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

篇3:九册数学教学计划

当然, 新教材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纰漏, 仍需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笔者就2015 年新发行的12 册数学教材中的几个问题探讨如下:

1. 计算太过复杂

例1:妈妈有1 万元钱, 有两种理财方式:一种是买3 年期国债, 年利率4.5%;另一种是买银行1 年期理财产品, 年收益率4.3%。3 年后, 哪种理财方式收益更大?

其中买国债方式, 利润为:10000×4.5%×3 = 1350 (元) ;

买理财产品, 采用利滚利的方式计算, 本金总计则为:10000× (1+4.3%) × (1+4.3%) × (1+4.3%) =1430×1.043×1.043=11346.27 (元) 。

解题算法本身就有些超纲, 且计算又太过复杂, 简直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在现今学生计算能力逐年下降的环境下, 能用笔算正确者寥寥无几。而不计算的话, 因数据接近, 又无从判断, 出题的效果就达不到预期。

2. 表达不严谨

如果用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 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 (一定) , 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如果用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 用k表示它们的积 (一定) , 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xy=k。

这是正反比例的关系式, 虽然在上面文字中有“一定”字样, 但这两个关系式中, 均没强调k一定。而众所周知, 在这里, k必须是一定的。但编者是认为k一般默认为一定, 可以省略不写, 还是另有原因呢?然而, 在小学生的知识架构里, k只是普通的26 个字母之一, 与x、y并无区别, 所以笔者认为, 还是应加上“k一定”几个字以示数学概念表述的科学与严谨。

例2:给下面每个格子涂上红色或蓝色, 观察每一列, 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只涂两行的话, 结论有什么变化呢?

第一问很简单 (略) 。

但后面一问“只涂两行”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意思是所有的列都涂相同的两行的话, 此时有4 种涂法, 若红色、蓝色分别用1 和2 表示, 0 表示不涂, 如下表:

此处仅以一行和二行为例 ( 若用其他方式的两行, 结果亦相同) , 9÷4=2……1, 由抽屉原理 (又名鸽巢原理) 得知, 至少有三列涂法是相同的。

但如果不是要求涂相同的两行, 每列里随便涂两行呢?将会有4×3=12 种涂法, 也就可以不重复了。

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 那题目中的“只涂两行”当作何种理解呢?这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惑, 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严密性, 因此数学教材的文字表述尤其要严谨、规范, 应该具有示范性, 但教材恰恰有些地方未能做到这一点。

3. 出题不明确, 层次不分明

例3:估一估, 在○里填上“>”或“<”。

这是79 页第4 题, 纵观全题, 每一个小题都体现着“数学习题要精而活”的设计思想。每道小题都不需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但各有不同的思维方向与蕴含的算理, 可谓用心之良苦与精到。但第一小题是59×9.9 与60 比较大小。前面是一个近60 的数, 扩大近10 倍, 再与60 比较, 对六年级学生来说还有意义吗?

最后一题是与1 的大小比较。依前面所有题的思维, 是不需计算的, 那么也就从1 上作文章, 转化为4/9与的大小比较。这个设计很是巧妙, 将思维多样化的思想融在里面。但是不计算怕是绝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判断。

同一题中出现难度如此悬殊的两小题, 不知该将学生如何定位, 编者是无意为之还是另有想法?让人无从揣度。

4. 题目有误

例4:圆锥的高是10cm, 它的体积与底面积如下表。

这是圆锥吗?圆锥体积应是底面积乘以高乘以三分之一。这应该是圆柱, 或者它的高10cm改为30cm ?作为全国适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教科书版本, 这是不应出现的差误。

篇4:九年级英语阅读高效课堂研学模式

关键词:阅读高效课堂;阅读前策略;阅读中策略;阅读后策略

一、初中九年级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

自从担任学校教研组长以来,到各地听课的机会越来越多,我发现大部分初中毕业班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任教九年级的老师的阅读课课堂还停留在英语汉式的理解,穿插语言点的解说,有的虽然套用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 reading的任务型课堂阅读教学的新套路进行教学,但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意义,对课文理解比较肤浅,阅读练习与评价方式单一,老师大多采用“四选一式”(Multiple Choice)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学生阅读目的过于单一,阅读仅仅就是为了考试。

2.学生认为英文报纸、杂志、文学作品与考试没有直接关系,可读可不读。

3.少量学生有意愿阅读课外读物,但因为各学科的大量作业挤占了他们的阅读时间。

4.教师没有很好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重课内,轻课外,缺乏高效阅读课堂效果。

二、初中九年级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任务素养。九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最后的一年,阅读的分级目标已到5级:学生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2.近两年来,番禺区掀起“研学后教”改革的浪潮。“研学后教”的核心理念就是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问题成为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 。初中九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遵循着“研学后教”成功的理念,逐步摸索出一种高效的课堂模式。

三、初中九年级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阅读策略指导

作为毕业班的老师,我们知道,上好九年级学生每一节课多么的重要!阅读就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九年级阅读高效课堂模式就是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的过程。笔者根据日常教学实践知道,要上好每一节阅读课,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阅读教材重视、准备、落实好最基本阅读过程策略。

高效课堂阅读前策略(Pre-reading Approach)

1.“头脑风暴”(Brain Storm)。

不要忽视“头脑风暴”带给学生的那份轻松。有经验的毕业班老师会在阅读文章前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文章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顺利地进入老师的阅读教学中来。事实证明,恰当的“头脑风暴”是阅读高效课堂的引火索。

2.“四整合”任务型阅读课堂的“自主学习”预习模式(Pre- reading Self-Study)。

我校“研学后教”下的四整合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就是要求学生会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投影明确告知学生自主预习:A.明确自学内容,具体到几页几行,什么内容和范围;B.明确自学方法,告知学生怎么自学,引导学生抓住新知向旧知转换的环节,学生重点思考关键环节,把主要精力放在新知向旧知转换的环节上。

学生通过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探究。学生能在解决研学问题的过程中,既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又学会如何自行设计“family life”题材的书面表达的写作内容和步骤,最终将学生从传统的老师命题英语书面表达中解放出来,摒弃一成不变,从而增加写作的趣味性,学生完成从配角到主角的转换,真正做到让课堂研学问题成为课堂中心,把时间交还给学生。

四、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后续研究

老师都知道,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物而异。在初中九年级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毕业班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调整好自己的阅读学习策略,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与解题技巧,指导学生采取恰当的阅读策略,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初中英语九年级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就是让即将踏入高中学习的九年级学生真正做到读有策略,读有动力,读有方法,读有创新,读有个性,为其进入高中学习英语进一步奠定基础。

经过一年多来的探索和实践,我校越来越多英语教师开展英语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也慢慢适应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阅读高效课堂模式不但挖掘了学生的内在阅读学习潜力,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也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陈小平.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3(4).

篇5:第九册数学全册教案5

西师版第九册数学全册教案5

(20版修订)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87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八第1,2,3题。 【教学目标】 1. 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用这个公式计算图形面积。 2.能主动应用原来掌握的相关知识探索新知识,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向思维的能力。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图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方格纸、剪刀等教具,学生准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方格纸、剪刀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这是小华、小红和小青家种白菜占地的面积(出示下图),当然,这些土地的面积都是按相同的比例缩小了的。你能直接判断哪一家种白菜的土地的面积大一些吗? 引导学生说出小华家的白菜地大一些。 教师:用小红家的白菜地和小青家的白菜地比,哪块地大一些呢? 引导学生说出这两块地的大小比较接近,不能用观察的方法直接判断地的大小。 教师:我们怎么来比较这两块地的大小呢?对了,有同学提出把两块地的面积算出来就能比较这两块地的大小了。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两块地的一些数据(在图中添上数据),你能算出这两块地的面积吗? 学生:能算出小红家白菜地的面积是4×6=24(m2),但算不出小青家白菜地的面积。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小红家的白菜地是长方形,我们学习过计算长方形面积的;但小青家的白菜地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我们还没有学习过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 【简评:这节课是以农村学生为教学对象进行设计的,所以采用了“比较白菜地大小”这个农村题材来引入新课。这个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比较图形的大小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获得价值体验,用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进行新课1.教学例1,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刚才同学们说都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能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吗? 学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教师:这儿老师有一个设想,如果把这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变成长方形以后,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 学生:当然能呀。 教师:问题在于平行四边形能变成长方形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用你们准备的方格纸、长方形纸片、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等试一试,看平行四边形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 学生操作,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教师:转化成功了吗?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转化的? 引导学生说出转化过程,要求学生边用学具演示边说是怎样转化的。学生说出一种转化方法后,可以用“还有和他不一样的转化方法吗”的问话,引导学生说出多种转化方法。学生的转化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把平行四边形放在方格纸上,发现方格纸的一边多出1个三角形,另一边少了1个三角形,如果把左边这个三角形剪下来放在右边,就刚好拼成1个长方形。 方法二: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重叠起来,发现平行四边形和这个长方形比,一边多了1个小三角形,一边少了1个小三角形,把这个小三角形剪下来拼在另一端后,就成为一个长方形。 …… 教师:观察一下,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大小发生变化没有?你怎样知道它的面积的大小没有变? 引导学生说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因为面的大小没有改变。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直观地在黑板上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面的大小没有改变。 教师:请同学们再思考这样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第2个问题是你能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抽学生边演示边回答: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 教师用重叠和平移的方式演示,让学生确信“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这个结论,在此基础上,作如下板书: 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再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教师:请大家用这个公式计算出小青家白菜地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用6×4算出小青家地的面积是24 m2后,发现小青家的地和小红家的地同样大。 【简评: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探讨新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认知结构。重点强调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和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教学重点突出;设计中突出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掌握知识,同时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方向明确,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教学例2和试一试 (出示教科书第87页例2) 教师:同学们能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想想在计算面积前先要知道什么? 学生:要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能说出这两个图形的底和高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说图形的底和高。 教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计算后汇报,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同学们计算的结果正确吗?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检验一下。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呢?(学生回答略)与计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学生:是一样的)说明我们总结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正确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个公式计算第87页例2下面的试一试。 完成后抽学生汇报,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简评:这个教学环节一方面通过对公式的应用强化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公式计算和数方格的结果的对比,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这个面积计算公式是正确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讨论课堂活动第1题,要求学生先判断哪个图形能拼成正方形,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导学生做一做,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抽学生汇报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四、课堂小结 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2,3题。 (本案例由路平提供)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下列图形。 教师:用1号图形和2号图形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学生:1号图形。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一眼就看出1号图形要大一些。 教师:用2号图形和3号图形比呢?你还能一眼就看出哪个图形大一些吗? 学生:不能。因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太接近了。 教师:这种不能一眼就看出大小的图形我们就要借助工具来比了,看看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老师为你们提供了哪些工具? 学生打开盒子看后回答:有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纸片、方格纸和小剪刀。 教师:盒子中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纸片的大小与图2和图3的大小是一样的,方格纸中的小方格是边长为1cm的小方格,同学们可以用这些工具来比两个图形的大小,怎样比呢?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时,教师可以适当加以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出两种比较方法:一是把图形放在方格纸上看一看,二是把两个图形重叠起来比。 教师:每个小组可以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比一比,在比的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比图形时,教师加以指导,然后抽有代表性的两种比法在全班交流。 教师:请你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比的。 学生:我们是把图形放在方格纸上比的,通过数方格,我们发现两个图形一样大。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演示数方格的过程。 教师:这组的同学通过数方格的方式知道这两个图形是同样大的。大家数一数,两个图形的方格是同样多吗?1个方格是多少平方厘米?1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数方格后,证实两个图形的面积是一样大的,1个方格是1 cm2,1个图形有8个方格,它的面积是8 cm2。 教师:同学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如果沿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成A,B两个图形,并且把图形A向右平移4格,图形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学生平移后发现,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 教师:这个有趣的变化也说明两个图形的面积是一样大的。下面请用重叠方法比的组来说一说,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我们把两个图形重叠起来比,发现平行四边形一边多了1个小三角形,一边少了1个小三角形。 教师:把你们重叠的图形拿给大家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师:是这样的吗? 学生:是。 教师:对这两个三角形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我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一样大的。 教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可以说观察到两个三角形一样大,也可以用剪下来比的方法发现两个三角形一样大。 教师:这两个三角形一样大,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补在另一个三角形旁边。 用多媒体直观地演示三角形的剪拼过程。 教师:发现了什么? 学生: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剪拼一下,边剪拼边思考两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 (1)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篇6:10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当然,也有很多积极向上,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时候。针对个人情况,在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数学成绩的紧密关系。

4。建立错题本,要求更正之余,学生自己写出错误的原因,每周总结计数,引起重视。

二、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习近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思考、沉着做题、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复习内容

每周的复习主要是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并着重下面几大方面: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

根据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基本概念多,很多知识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等特点,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听复习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对本册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因数和倍数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因数和倍数

2、复习2、5、3的倍数

3、复习质数和合数

三、巩固练习

四、作业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习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与老师交流

二、复习指导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订正

四、作业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复习目标

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择简便算法。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习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与老师讨论

四、作业

4空间与图形

复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习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订正

二、复习指导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四、作业

5简单的统计

复习目标

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习题

讨论和归纳概括

二、巩固练习

篇7:高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高三数学教学要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复习并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 础。要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质量的意识,务实规范求创新,科学合作求发展。

二、教学设想

㈠总的原则

1、认真研读数学考试大纲及湖南省考试说明的说明,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握,注意高考热点,特别注意长沙的信息。根据样卷把握第二、三轮复习的整体难度。

2、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路。

3、立足基础,不做数学考试大纲以外的东西。精心选做基础训练题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大纲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做那些有孤僻怪诞特点、内容和思路的题目。利用历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作为复习资源,要按照新教材以及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严格控制选题和做题难度,做到不凭个人喜好选题,不脱离学生学习状况选题,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选题,不大量选做难度较大的题目。

㈡.体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

1、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2、注重联系实际,要从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角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

㈢合理安排复习中讲、练、评、辅的时间

1、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

2、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追求数学复习的最佳效果

3、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㈣改变传统复习模式,体现小组交流合作

1、淡化各自为战,加强备课小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

2、坚持学生主题,教师主导。

3、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复习效率

(1)用电脑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复习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利用电脑课件和积件,突破教学难点。

4.注重学法指导及心理辅导

(1)及时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及时收集教学过程中反馈信息并弥补学生的不足。

(2)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安排教学难度,有利于学生成功情感体验,促进其提高。

(3)加强边缘生的个别辅导。A类边缘生采用各个击破,B类边缘生抓基础,促能力,A类边缘生注意备课组集体研究,个别指导;B类边缘生手把手的教,主要课堂重点关注,课后重点辅导。㈤第

三、教学措施

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依托,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讲多练,一般地,每一节课让学生练习20分钟左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学习,多听课,探索第二轮复习的教学模式。

3、脚踏实地抓落实

(1)当日内容,当日消化,加强每天必要的练习检查督促。

(2)坚持每周一次小题训练,每周一次综合训练。

(3)周练与综合训练,切实把握试题的选取,切实把握高考的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即解法的多样性),适时推出一些新题,加强应用题考察的力度。每一次考试试题坚持集体研究,努力提高考试的效率。

① 注意研究高考考试说明,及高考试题,特别是湖南省的高考试题。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到长沙市的考试试题,特别是平时的练习题,进行研究。

②在综合练习中,不缩小考试难度,既注意重点知识的考查,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③ 在综合练习中注意实践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够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说明.

④在综合练习中注意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⑤ 在综合练习中注意个性品质要求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思维的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4、加强备课组的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各备课组成员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针对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寻找对策,加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精选好每一次周练,精心筛选各类高考信息,加强研究讨论,加强合作,发挥每一位老师的特长。

5、加强应试心理的指导

为学生减压,开启他们心灵之窗,使他们保持最佳状态。

6、高考数学试卷上的题与我们平日练习的题目不一样,怎么办?复习时应注意什么?

(1)力求作到“三个避免”

避免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 避免呆板的试题;避免繁琐的计算.

(2)“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没有见过的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内容、思想方法和基本能力,自己去研究试题所提供的新素材,分析试题所创设的新情况,找出已知和未知间的联系,重新组织若干已有的规则,形成新的高级规则,尝试解决试题所确立的新问题.

7、对重点知识与重点方法要真正理解,并且理解准、透.如概念复习要作到:灵活用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细微差别,提防误用或错用;全面准确把握好所用概念的前提条件;熟练掌握表示有关概念的字符、记号.

8、加强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

第二轮复习,通常称为“方法篇”。在这一阶段,老师将以方法、技巧为主线,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老师的复习,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而是以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方法解决一类问题、一系列问题。同学们应做到:

①主动将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组。找出某个知识点会在一系列题目中出现,某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类问题。

②分析题目时,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点,渐渐地向探寻解题的思路、方法转变。

③从现在开始,解题一定要非常规范,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大家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④适当选做各地模拟试卷和以往高考题,逐渐弄清高考考查的范围和重点。

第三轮复习,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也称为“策略篇”。老师主要讲述“选择题的解发、填空题的解法、应用题的解法、探究性命题的解法、综合题的解法、创新性题的解法”,教给同学们一些解题的特殊方法,特殊技巧,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速度和应对策略为目的。同学们应做到:

①解题时,会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省时、最省事的方法,力求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逐渐适应高考对“减缩思维”的要求。

②注意自己的解题速度,审题要慢,思维要全,下笔要准,答题要快。

③养成在解题过程中分析命题者的意图的习惯,思考命题者是怎样将考查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有那些思想方法被复合在其中,对命题者想要考我什么,我应该会什么,做到心知肚明。

最后,就是冲刺阶段,也称为“备考篇”。将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前,学习的重点、难点、方法、思路都是以老师的意志为主线,但是,这阶段要求学生直接、主动的研读《考试说明》,研究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掌握高考信息、命题动向,并要求学生做到:

①检索自己的知识系统,紧抓薄弱点,并针对性地做专门的训练和突击措施(可请老师专门为你拎一拎);锁定重中之重,掌握最重要的知识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②抓思维易错点,注重典型题型。

③浏览自己以前做过的习题、试卷,回忆自己学习相关知识的历程,做好“再”纠错工作。

④博览群书,博闻强记,使自己见多识广,注意那些背景新、方法新,知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⑤不做难题、偏题、怪题,保持情绪稳定,充满信心,准备应考

四、目标承诺1、毕业会考通过率不低于95%。 2、高考数学成绩不拖后腿。 3、高考人平分在重点学排名不低于20。

五、时间及内容安排

1、导数(4课时) 2、立体几何(16课时)(3月18日) 3、函数、方程、不等式;(3月19日)

(1)函数的性质(2课时)

(2)二次函数(2课时)

(3)函数的综合运用(2课时)

4、数列;(2课时) 5、不等式 (2课时)

6、三角函数 (2课时) 7、向量及应用;(2课时)

8、解析几何

(1)轨迹问题;(2课时)

(2)总和问题(2课时)

9、立体几何

(1)平行与垂直;(2课时)

(2)空间角与距离(2课时)

10、概率与统计(2课时)

11、导数(2课时)

12、选择题的解法(1课时)

13、填空题的解法(1课时)

14、综合测试(做信息题,每周一套,12课时)

15、周练(做小题,每月三套)

16、模拟练习四套(5月10日开始至5月28日中的连堂客)

17、查漏补缺(5月10日开始至5月28日,非连堂课)

18、考前信息练习

19、回归课本文章

上一篇:高二英语第二学期教学计划下一篇:“五字”分层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