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发展战略

2024-05-16

平湖市发展战略(共6篇)

篇1:平湖市发展战略

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平委〔2004〕15号

发布时间:2005年4月1日17:16 作者: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委、办事处,市级机关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20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平湖市委平湖市人民政府

2004年12月31日

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5年—2020年)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省委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思想,作出了“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决策,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实施“八八战略”的一个重点来抓。嘉兴市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五大战略之一来实施。这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而发展的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享现代文明。其主要途径是通过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优化经济社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实现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增长空间;是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生产总值年均以15%的速度增长,财政收入平均2-3年翻一番。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3.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3095美元,财政总收入13.9亿元;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列全国百强县第31位,跨入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门槛;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4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86元,标志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城镇和农村分别为37.2%、41.0%。经济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都市型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工业经济增势强劲,服务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已调整到7.5∶62.5∶30。

(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发展日趋融合。近年来,先后出台了推进中心城市发展、鼓励农民进城和吸引外来人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从1996年6月起,相继实施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行政村区划调整和撤乡镇建街道等工作,并及时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本形成了以“L”型组合城市为中心,新仓、新埭两个卫星镇为骨干,其他一般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四级城镇体系,城市化建设呈现梯度推进、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市区面积扩大到153平方公里,城市建城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对人口的吸纳和承载能力不断提高。2003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8.1%。

(三)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城乡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先后建成了平湖大道、东西大道等骨干道路,基本建成了平廊、平兴两条连接上海郊区的一级公路,农村危桥改造和乡村道路建设得到大力推进,基本实现了“1234”目标,全面实施交通重点配套工程、干线网络工程、乡村康庄工程、水运强市工程和绿色通道工程,城乡公交一体化已经启动,形成了内外衔接、城乡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城乡用电实行同网同价,通信资源已实现城乡共享,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超过80%,农户电话装机率超过95%,农村经济信息网已覆盖全市70%以上的村、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保障同步推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平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落实,投入不断加大,教学网点得到调整优化,实行“一镇四校”,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城乡学校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教育指标日益接近。城乡统筹就业取得新进展,城乡就业二元格局彻底打破,农村劳动力进城镇就业限制性政策被取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逐步推进,用人单位自主用工,劳动者公平就业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对象由原来的城镇企业职工向非公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雇工和自由职工者扩展,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到2004年6月,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民参保率超过97%。

(五)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启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了平湖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了市人大的审议,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加快,污水入网率进一步提高。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全面实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控制,循环经济得到培育和发展,对服装箱包边角料进行集中焚烧处理,河道整治和绿化造林工作扎实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得到加强。

尽管我市已经具备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但对照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认识问题。思想观念和认识上还没有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的思想观念和倾向,在一些同志的头脑中还难以一下子消除。二是均衡发展问题。我市城乡发展总体均衡,但差异仍然不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区域发展也不够平衡,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差距较大。三是城乡分割问题。长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带来了明显的城乡差距,社会保障、计划生育、退伍安置等政策在城乡分割、以城为主的基础上制定,造成了“城乡有别”,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也与城市有很大差距。四是城镇建设问题,这几年,我市城镇建设尽管力度较大,但市域中心城市特别是中心城镇规模小、功能弱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生产要素的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五是城乡人口素质问题。目前农村居民在思维方式、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与城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民产生了新的恋乡恋土情结,影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围绕把我市建设成外向为主的经济强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和港口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全市人民共享现代文明。

(二)基本原则

1、一体规划、梯度推进原则。城乡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任务重。为此,必须树立系统观念,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思路,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规划全市的发展,全面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作程度,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财政承受能力,有选择、有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利用优势领域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个一体化工作的发展。

2、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原则。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加速推进产业和人口集聚,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运用市场机制开发资源,筹措资金,加快建设,使市场牵引力与政府支持力有机结合起来。

3、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原则。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完善城乡行政管理体制,突破户籍、社保、就业等体制障碍,建立有利于城乡人口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4、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原则。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合法利益,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提升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正确处理城市和农村关系,早日让农村享受城市文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07年,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机制和推进体系。到2010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大部分指标实现接轨,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奋斗目标。

1、经济社会结构趋于合理:

——到2007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非农就业比重由2003年的77%提高到80%;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非农就业比重达到85%;202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7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非农就业比重提高到90%以上。

2、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主要表现在:

——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加强市域整体规划,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城乡联动发展的生产力布局体系。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与衔接,形成完善的内外交通、公用设施服务网络等。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加强城乡经济互动,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增强一二三产业关联度,工业主导地位增强,构筑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体系,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都市型农业发展格局形成,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高。

——城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内外平等就业的劳动就业格局,逐步实现农村社会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的接轨,不断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异,全面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农村居民在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广电、服务设施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基本同等水平。

——城乡生态建设和保护一体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形成城乡生态环境融合互补、经济社会与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任务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必须把握关键,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扎实推进。

1、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

加强市域整体规划布局。强化空间一体化,切实有效地解决村镇分布散、产业集聚度低、农业集约发展滞后的问题,努力构筑层次清晰、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发展联动、设施共享的城乡发展空间形态。编制和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规划。编制537平方公里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和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完善市域产业布局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加强对各类规划的统一管理,强化规划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权威性,逐步建立各类规划相互配套、衔接、管理有序的规划体系。突出“一带二片”的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重点城镇为骨干,一般城镇与中心村相结合的四级规模结构,加快以当湖城区、乍浦港区和滨海新区共同构成的组合型城市建设,加快以新埭镇、新仓镇为骨干的重点城镇发展,优先发展重点集镇和重点工业区,促进人口、产业和要素的高度集聚。同时,以重点发展区、一般发展区、一般控制区、旅游生态保护区、基础设施生态廊道五大类型,统一规划布局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等,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

加强“新村示范、村庄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市村庄规划,合理布局中心村,按照园中村、镇中村、中心村、整改村四种模式进行建设逐步实现人口居住集聚和基础设施的共享。新村建设要坚持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和滨海新区等规划控制区,按照城市社区标准进行建设。城区、工业区、旅游区及城镇以外的区域,主要发展都市农业,适度集中、合理布局建设农村新社区。

2、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以提高城乡空间经济组织程度为核心,强化城乡空间联系,加快实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重点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建立贯通全市、连接内外、通达周边的交通网络,重点实施“一纵一横”高速公路网、“五纵五横三连”主干公路网和乡村公路网;到2007年,全市公路里程达到45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84公里/百平方公里;到2010年,全市公路里程达到55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02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交通“1234”和“12360”两大目标,即一级公路通镇(街道)、二级公路连镇(街道)、三级公路通中心村、四级公路到一般村和镇(街道)10分钟上高速公路、市区与镇、街道之间20分钟互通、市区30分钟通达周边相邻县(市、区)、市区60分钟通达周边大城市(上海、杭州、宁波、苏州);到2020年,全市公路里程达到70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30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施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工程,到2007年,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目标。

高标准建设城乡公共设施,推进城乡公共设施一体化。一是加快建设城乡防洪工程,巩固提高已建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洪能力。二是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扩大地面水厂供水规模,逐步取消以地下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形成以地面水厂为主体的供水体系,到2007年基本形成市域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三是加快城乡燃气一体化建设进程,按照可使用天然气的要求,加强城市燃气管网工程建设,并逐步向农村延伸。四是完善电力、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实施热电联产规划,加强输变电设施建设,完善城乡供电网络。以现有电信、广电等通信网络为基础,统筹规划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形成高标准的城乡信息网络体系。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信息系统和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的速度,到2005年,实现全市各村宽带上网全覆盖。推进农村家庭上网,努力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构筑产业联系紧密、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共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经济功能,强化农业生态功能,拓展农业文化功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型农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业和“公司+农户”、“市场+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经济共同体,把农业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使贸工农协调发展成为城乡一体化的纽带。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充分发挥光机电产业和临港型产业基地优势,提升服装产业群、造纸产业群和箱包产业群三大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童车、洁具、医药、家具、机械五金五大制造业基地,通过实施大投入工程、开放带动工程、工业园区提升工程、技术创新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大企业培育工程、生态建设工程,以及品牌培育工程等“八大工程”,逐步形成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园区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市场体系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的区域经济共同体。以发展休闲旅游业为重点,加强规划引导和项目推进,扩大服务业总量,优化服务业结构,促进休闲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的发展。

4、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

健全就业一体化网络体系,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健全就业管理体系,完善服务网络,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构筑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的就业信息、技能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合法权益保护等服务网络。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使城乡劳动力享受同等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改革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注重农村养老保险办法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相互转换和衔接,实现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到2007年、2010年、2020年,劳动年龄段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50%、80%、100%。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并逐步与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进城乡失业保险一体化,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被征地人员安置政策,切实保障被征地人员利益。

5、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

加快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在社会事业方面存在的差距,实现城乡社会事业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居民在教育、文体、卫生、科技、广电、信息等社会事业方面与城镇居民基本享受同等水平,初步实现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

——教育。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提高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务,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努力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持续协调发展。到2010年,使城乡基础教育的普及基本一致,城乡中小学、幼儿园生均占有校舍、教学设施、图文信息资源、办学经费基本一致;城乡同类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相当,待遇基本相同;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接近城市同类学校。完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体系,在全市城乡基本普及从学前三年教育到高中段教育的15年教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管理规范化、办学水平相对均衡化。高中段教育向中心城市集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高中段教育,满足城乡群众接受优质高中段教育的需求,努力使城乡学生有平等的升学机会。到2007年,全市初中升高中段的比例达到98%以上。按照政府示范指导、社会办园为主的原则,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促进幼儿教育向镇和中心村集聚。重视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尽快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

——卫生。以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一是建立完善现代化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类医疗机构为基础,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市、镇和街道、村(社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增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监测、预警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立由市卫生监督所及中心镇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组成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组织网络。到2010年,城乡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食品卫生检测合格率达85%以上。三是抓好“434”工程建设。即加强市公共卫生中心、“120”急救中心、“非典”定点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四个重点;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三大网络;卫生信息、人才队伍、科技工程、社会支撑四项建设。四是完善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网络,提高生殖保健、妇幼保健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五是积极组织开展卫生镇、街道和卫生村创建活动。到2010年,全市50%的镇、街道成为省级卫生镇、街道。农民群众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以上。全市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人群覆盖面达70%以上,全市居民基本卫生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加大改水、改厕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力度,为广大居民提供环境整洁、饮水卫生、厕所无害、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到2010年,农村自来水受益率达到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

——文化体育。建设文化名城,弘扬先进文化,加快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精神文明。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市为契机,修建一批具有平湖传统文化特点的人文景观,培育传统民间文艺,发展特色文化镇、文化村。加快新华书店、图书馆、体育中心等市区重点文体设施建设。社区、村抓好文化中心、文化室等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到2007年,全市各镇、街道都有综合性的文化活动中心;到2010年,20%以上的镇、街道建成高标准的文化站(馆)。同时,积极开展文明城镇、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着力构筑风尚良好、环境优美、居住安宁、文体活跃的基层社区。到2007年,市级以上文明村建成率达到85%。到2010年,使我市进入全国文化建设模范县(市)行列。

——科技。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体系两大平台建设,促进效益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进步,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重点实施农业种子种苗、农业标准化、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可持续发展四大工程,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到2010年,全市优质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努力提高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到2005年,镇、街道农技人员基本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农业专业大户普遍获得农民专业技术职称。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工业产业水平和竞争力。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30%以上。提高服务业的科技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广电。推进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的有线电视入户率和普及率。采用城乡统一的建设标准,大力推进有线数字电视网建设,提高广播电视的收视质量和服务水平。到2007年,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城乡居民都能收听收看到较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完成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网络化改造,使大部分城市居民和部分农村居民能收听收看到数字电视、数字广播带来的丰富节目和广播电视提供的节目点播、宽带上网等特色服务。到2010年,基本实现广播电视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6、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的要求,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为契机,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至2007年,基本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一是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河道整治,改善河道水质。重点对工业企业污水处理排放监管、饮用水的保护,以及对市域范围内地表水水质的监测等工作的管理。二是对农村环境的整治,建立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引入企业化运作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到2007年,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100%。三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大气污染物总量的排放,加强工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等的综合治理,使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至2007年,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四是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积极实施绿色通道、城市生态林、花卉苗木、水果经济林等重点绿化工程。到2007年,全市新增林果业面积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5%以上;到2010年,建成林果业面积1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8%,形成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两大体系;到2020年,全市新增林果业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宣传,加强组织领导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覆盖全市,涵盖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全市上下密切配合、共同参与,方能有效实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城乡居民对城乡一体化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以城乡一体化的理念调整工作思路和力量配置,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到城乡一体化的大战略中去,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氛围。二是健全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市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建立城乡一体化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对各镇、街道和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监督检查。各镇、街道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工作机构。三是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确定一批城乡一体化重点建设项目。四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分阶段工作目标,建立目标责任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五是抓好一批试点。选择基础条件比较好、经济实力比较强的镇、街道,开展城乡一体化工作试点,以点带面,有序推进。

(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深化户籍管理改革。研究出台相关改革措施,逐步消除以户籍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服役退伍、文化教育等城乡差别政策,全面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基本落户条件,以法制化、证件化、信息化管理为主要手段,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继续实行鼓励引进人才、投资兴业的户籍政策,加快推进外来人口本地化。

二是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坚持统筹集约发展,着力缓解土地、资金、电、水等要素资源制约,实现有限资源的高效配置。按照城乡一体化规划,明确城市和农村,各镇、街道之间不同的功能定位,突出发展重点,打破行政界限,统筹配置全市土地资源。利用行政和经济的手段,统筹政府资金、信贷资源和行政事业单位分散沉淀资金,重点投向机遇性领域和关键性地区。优化引资结构,把有限的资源配置给优质产业和项目。优先扶持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导应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三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与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全市范围内的规划调控。加强各类园区整合的政策研究,改革、完善现行考核体系,完善园区整合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非工业主导镇、街道的经济利益。

四是加快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重点保证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农民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交通、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防疫检测安全体系建设、农村敬老院、“新村示范、村庄整治”、万顷绿化、农村能源利用等农业公益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均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五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一是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努力形成政府推动、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资本经营机制。二是充分利用我市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相对充裕的优势和招商引资基础条件较好的实际,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投融资体制。放开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的各类限制,除特定行业外,实行民资进入“零门槛”。

六是深化完善征地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完善以养老保障为主要方式与就业市场化相接轨的征地补偿制度,优化运作程序,逐步提高被征地人员安置标准,逐步消除与城镇居民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差距,使之享受同等待遇。按照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使用权相衔接的新的土地管理模式和农村集体非农土地进入市场的途径。

(三)推进城市化,强化城市集聚辐射功能

一是强化城乡统一规划。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修编镇、街道总体规划,深化细化各类专业规划。二是加快城市开发建设。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心城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基础功能和服务功能,形成规划布局有序、环境优美、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村庄改造步伐,形成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发展格局。三是积极引导优良产业向城镇集聚。增加城镇就业机会,吸引农民进城。四是加快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农村建筑的规范设计、有资质施工、法制化管理。

(四)加快农民转移步伐

一是建立农民市民化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安置新办法,使宅基地成为农民向城市转移的重要财富。积极引导宅基地集聚,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宅基地置换、公寓式安置等途径,使农民低成本进入城市居住。全面启动农村宅基地整治,对通过土地整理获得的折抵指标实行有偿使用。二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有偿使用、转让制度。在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及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有偿转让、出租、抵押、入股以及组建股份制农业企业等多种方式,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三是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创新。在试点基础上,稳妥地推进村级集体资产(包括土地)的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造,实行折股量化,股随人转,割断农村户口与村级资产(包括土地)权益分配的联系,拓展农民离土离乡发展的空间,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集聚。四是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建立加快农民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培训就业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为农民转岗就业创造条件。

(五)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和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要统筹考虑市场需求和比较优势,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定位,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紧密结合,实行一二三次产业联动,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工业上,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认真实施创业再创业计划,努力形成外资、民资、内资争相投入和外源型、内生型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促进产业升级、结构转型。在服务业上,坚持“三产活市”,以九龙山度假区为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业,以乍浦港区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市区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服务业发展新体系。在农业上,坚持“农业稳市”,以省级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市创建为抓手,鼓励“新三资”投资农业,推进各类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以现代加工型、绿色安全型和生态休闲型为主的都市型农业。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在加快城乡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快变量”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中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强化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通过“文化下乡”、“科技下乡”,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和促进农村居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新农村的建设、城乡公共服务的建设等途径,促进农村居民思维方式、思想意识、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的改变。

文章来源:本站提供

篇2:平湖市发展战略

子报告撰写的几点要求

2007年是《“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两个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是实施我市“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为正确把握现阶段妇女儿童发展现状,客观分析现阶段影响妇女儿童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出台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促进各成员单位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成效,推动我市“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如期全面达标。我们将开展“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中期监测评估工作,并将撰写中期监测评估报告。

一、撰写的主要内容:

1、平湖市“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指标中的重点指标(即量化指标)执行情况。请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进行自查,对已达到指标和尚未达到指标分别进行监测评估。

(1)对已达到指标:主要撰写分析取得的成绩和经验;(2)对尚未达到指标:评估指标完成进度情况,并对后期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预测、判断。提出今后的应对措施、建议和对策。

2、平湖市“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非量化指标中的重点目标执行情况。对照规划中的“主要目标”进行监测评估。要求进行判断,判断能否实现或不能达标。

3、两年来(2006-2007年)各部门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组织领导、工作条件和工作开展情况。主要撰写为实施完成妇儿规划目标所做的工作、采取的措施、好的做法、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好归纳几点。写出各自的特色工作。

二、几点要求:

1、对妇女规划、儿童规划分别撰写子报告(上报二只子报告)。妇女规划子报告:

(1)妇女就业与劳动保障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劳动部门、总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撰写。

(2)妇女参政议政:主要涉及到组织部门撰写。妇联、民政、人大、政协配合。

(3)妇女教育培训:主要涉及到教育部门撰写。妇联、总工会、文体配合。

(4)妇女健康保健:主要涉及到卫生部门撰写。残联配合。

(5)妇女法律保护:主要涉及到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妇联等部门撰写。

(6)妇女社会环境:主要涉及到妇联等部门撰写。

儿童规划子报告:

(1)儿童健康保健:主要涉及到卫生部门撰写。其他部门配合。

(2)儿童培养教育:主要涉及到教育部门撰写。残联、其他部门配合。

(3)儿童成长环境:主要涉及到卫生、文体、团市委、广电、妇联、残联、教育等部门撰写。其他部门配合。

(4)儿童权益保护:主要涉及到文体(网吧管理、娱乐场所等)、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劳动(非法童工)、妇联等部门撰写。其他部门配合。

2、对涉及到的属于本部门的目标(包括统计指标和非量化目标)要分别逐一判断,并进行评估说明。

3、子报告要求突出重点,找准问题,研究对策,特别对规划中的“主

要目标”实施情况要做出比较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实施妇女儿童规划中出现的困难及问题要如实反映,对一时难以达到的目标(或统计指标)也要进行合理分析,对无数据的指标也要说明,为 “十一五”后期(2008-2010年)规划的实施提供借鉴,为领导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4、对统计数据资料每个部门要求建立数据库,并建立统计网络,每年进行统计。并把好数据质量关。

三、“十一五”中期监测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测评估报告总结化。从“十五”终期监测评估来看,一些部门(单位)没有进行认真撰写,而是以本部门的总结上交应付了事,使得我局在汇总撰写中难度很大,我局对各部门的妇儿规划实施工作不可能全部熟悉,带来主报告缺少素材,内容不生动。

2、部分监测统计数据无数据来源。从“十五”终期监测评估来看,由于两个规划监测统计体系还存在不完善之处,部分监测统计数据还无数据来源,无从取得,对目标的达标情况也无法判断,监测统计数据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影响到整个报告的完整性。

3、“非量化指标”没有开展监测评估。从“十五”终期监测评估来看,一些部门(单位)对涉及到本部门的量化指标(统计指标)进行了监测评估,但对“非量化目标”没有进行监测评估,带来部分非量化目标无法判断,影响了总体监测评估质量。

4、一些特色工作没有认真总结,在子报告撰写中没有及时体现。从“十五”终期监测评估来看,一些部门在实施妇儿规划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很多工作在嘉兴市、全省乃至全国领先,但没有认真总结,在子报告中体现出来,带来主报告内容泛泛一般,缺少平湖特色。

这次报告是中期报告,不仅要体现出各部门好的做法和经验,还要反映出工作中的困难和不足,为推动我市“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如期

全面达标献计献策。因此希望认真对待,落实科室、落实人员,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做好监测评估工作,对照目标,全面分析,努力写出高质量的监测评估子报告。

联系人:妇联(姜宠英85010715、632616)、统计(杨在忠85012331、683805)附件:下载文件(三个: 妇儿监测指标解释、撰写子报告要求和量化指标表格)地址:http:///info/795-1.htm。

上报电子邮件地址:yangzaizhong@pinghu.gov.cn或者jiangchongying@pinghu.gov.cn

平湖市统计局

篇3:浅谈平湖市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平湖市林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按照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园林城市要求,在优化投资环境、美化生态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改善大环境的整体功能不强。绿色通道林带造林档次低,缺乏宽行林带,窗口作用不明显;农田林网林带树种单一,结构配置不合理,宽度不符合标准,防护效益低下。而建设高标准的绿色生态体系,高效益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投资环境的和谐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平湖市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一些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根据平湖市地域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发展林业既要考虑提升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更要注重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走出一条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1.1 实施城乡一体化绿化工程

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高标准平原绿化和城镇绿化。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是平原绿化建设的一个更高阶段,是实施平原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要按照建设标准严格实施,进一步调整农田林网造林树种、林种结构。城镇绿化要突出改善生态环境和为城镇居民提供亲近自然休闲的环境,在城市周围建设“宽幅绿化带”,建设“城市森林”。农村要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绿化力度,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支持。

1.2 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发挥绿化部门的组织协调职能,加强部门配合,推进公路两侧和主要航道两岸的绿化建设。主要公路两侧绿化各建设15m以上的林带,有条件的达到25~30m,宜林地绿化率达95%以上,航道两岸的绿化可选择经济林,增加经济效益。如航道两侧的疏浚堆土区块可因地制宜地开发笋用竹,增加农民收入,充分体现江南水乡的韵味。

1.3 实施防护林建设工程

重点要抓好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编制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加快建设进程,努力使平湖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更具系统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同时,要继续抓好平原农田林网建设,管护好林网,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轻自然灾害,促进平湖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4 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林业产业优势,按照“巩固提高一产,培育壮大二产,积极发展三产”的思路,积极推进林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实现林业增效。建立花卉苗木供应、果树基地,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山丘林业的发展要与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开发相结合,加快九龙山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挖掘山海资源,提升文化品位,发展平原森林旅游业。

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大力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树种结构,鼓励发展林业企业,推进传统林业向生态性的现代林业转变,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2.1 推进树种结构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在沿海防护林和农田林带林网以及城镇、村庄绿化中,着力改变注重绿化造林数量转向注重造林质量。改造以水杉、池杉、落羽杉“三杉”为主的传统防护林造林树种,大力引进适生、适宜的香樟、杜英、湿地松、黑杨、银杏、广玉兰等绿化新优树种,调整优化树种结构,丰富绿化景观色彩,实现树种多样性。

2.2 推进林种功能由低效性向高效性转变

平湖市原来以营造防护林为主,其功能是保护农田,调节小气候,减轻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但由于林木生长不良,管理不当,防护林功效较低。在发展中除了建设防护林外,还应努力拓展景观林、休闲林、特色经济林等,提高各林种的建设档次和质量,发挥林种功能。

2.3 推进林业经营由小规模向企业化转变

平湖市的林业生产主要以种植花卉苗木、水果、竹林为主,林业的企业化经营起步迟、基础差,且以农户自发、小规模经营为主,林业产业链不长。因此,要鼓励和引导农业大户、工商企业投资开发林业,大力发展有科技含量、有一定规模的林业产业企业,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2.4 推进林业建设由部门林业向社会林业转变

随着国家生态建设步伐的推进,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林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努力改变部门分工负责、划块明确、互不干涉、社会力量参与林业极少的林业建设体系,着力建设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工商企业、农业大户相结合的林业开发建设投资体系。

2.5 推进林业意识由轻林损林向重林护林转变

林业工作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按照强宣传、建样板、树典型要求,进一步加强林业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林业、绿化理念,树立造林护林为荣,损林、侵林为耻的意识,强化市民绿化观念。各级各部门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抓手,把林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林业、关心林业、支持林业和发展林业的氛围。

3 大力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推进林业现代化,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要创新林业科技、创新林业体制、创新林业管理,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1 坚持科学规划和科学决策,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科学发展林业,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认真编制平湖市林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从实际出发,把林业建设与促进平湖市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牢牢把握规划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全局性,统筹兼顾,科学决策,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大力调整树种结构,协调发展。

3.2 注重科技进步, 全面提升林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技兴林,依靠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林业,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来全面提高林业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林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建立1批良种壮苗的培育、示范基地;大力开展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良种工作。巩固现有林木、林果优良的基因资源,并大力推广使用;大力选育乡土优良树种、速生丰产树种、经济林、名优稀特品种;切实抓好林业技术的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做好林木良种选育和无性繁殖、商品林速生丰产栽培、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林产品高效利用等技术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推广。

3.3 加强对林业产业建设的领导,依靠全社会办林业

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林业发展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按照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扎实推进林业产业发展进程。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绿化造林的社会性、公益性、法定性,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逐步形成人人关心绿化,人人参加绿化,人人支持绿化的社会风尚。

3.4 加大对林业建设投入,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投入是林业建设发展的基础条件,林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本身存在周期长、社会与生态效益显著、市场竞争力弱的特点。各级政府要把公益林业建设、管理和重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并给予优先安排。同时,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开发林业产业。

3.5 强化法制宣传,依法加强林业产业管理

依法治林是保护和发展林业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强化林业资源的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管理,进一步加强林业资源监测,建立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网络,健全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政、林业公检法的指挥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依法建立护林队伍,实行护林责任制。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8:362-384.

篇4:平湖市发展战略

摘要 通过对芜湖市八所高校的部分领导、网球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芜湖市高校的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网球选修课开展情况、学生对网球运动认知状况和学习动机与校内(际)网球比赛开展情况这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芜湖市高校网球运动发展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场地不足、师资力量匮乏、学生网球知识缺乏、运动氛围较差、竞赛制度不完善等,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举措,以期对推动芜湖市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与普及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校 网球运动 现状 对策 芜湖

一、前言

网球运动目前是世界第二大运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而大学生则是主要的网球运动人群。网球运动正在席卷芜湖市高校,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目前,国内学术界主要在全国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状况与各个省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状况与对策的研究比较多,关于芜湖市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状况与对策尚属空白区域。本文旨在通过调查芜湖市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状况,从芜湖市高校网球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网球选修课开展情况、学生对网球运动认知状况和学习动机与校内(际)网球比赛开展情况来分析芜湖市高校网球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举措,以期对推动芜湖市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与普及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芜湖市八所高校的部分领导,网球教师和学生。

(二)调查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高校体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及普通高校网球运动方面的学术论文,全面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

2.专家访谈法

对芜湖市八所高校的部分网球老师及领导进行了走访,对网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咨询。

3.问卷调查法

对芜湖市八所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6份,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98%,符合社会调查研究需要。

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芜湖市高校网球场地设施

场地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网球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调查显示:芜湖市高校网球场场地材质只有安徽师范大学有三片橡胶场地,是由原来的排球场改建而成,剩下的均为塑胶场地。由于都是近年所建,场地的质量都较好。而且安徽工程科技大学四片网球场地均安装了灯光设施,夜晚也能使用场地,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调查中发现在本科级高校中只有安徽师范大学这种规模大,学生人数多的省重点高校,网球场数量达到了八片以上,虽然如此,场地数量与学生人数的比例还是不合理,严重制约了网球在本校的普及与发展。而安徽工程科技大学与皖南医学院网球场地数量分别只有四片和三片,场地数量偏少。在大专级高校中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这所国家重点专科院校只拥有两片网球场地,场地数量偏少。安徽中医药高专有两片网球场地,但是从来没有使用过,造成资源的浪费,严重阻碍网球运动在本校的普及与发展。而安徽商贸,芜湖机电学院,芜湖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根本没有网球场地,更加制约了网球运动在这些学校的发展与普及。

(二)芜湖市高校网球师资力量

根据表2所示,芜湖市只有四所高校拥有网球教师,分别是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大学、皖南医学院和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据图2所示四所高校的师生比例偏高,说明芜湖市高校网球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而芜湖市高校网球专职教师,即通过网球专业专选课的学习或是两年以上网球运动专业训练球获得的网球专业技能,只占了50%;而非专职网球教师,即通过自学或临时培训等其他途径获得的网球专业技能,占了50%。专职网球教师,受到完整的网球专业技能训练,在教学中能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更好融和,能够很好的区分教学重点与难点,可以让选修网球选修课的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球技能,为以后运动技能的巩固提高打下基础。所以选修课学生掌握网球的技术水平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专职网球教师的缺乏与我国体育院校网球专业研究生过少有很大关系。

(三)芜湖市高校网球选修课开展情况

根据表3所示,芜湖市高校只有四所院校开设网球选修课,包括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大学、皖南医学院和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占50%。而通过走访发现,其余四所院校的学生对网球运动有极大的兴趣,希望学校能开设网球选修课学习网球运动技能。而开设网球选修课的学校,很多学生表示开设的班数过少,选课选不上的情况。这四所高校中只有安徽师范大学提供网球运动器材,其余三所高校都是自备运动器材。由于网球拍,网球,网球运动服等价格相对其他运动昂贵许多。很多学生表示如果学校不提供运动器材,由于运动器材价格太过昂贵,则只好放弃选修网球课。

(四)芜湖市高校学生对网球运动认知状况和学习动机

根据表4所示,在最喜欢的球类项目中,网球只占了3.6%,而羽毛球和篮球这两种对场地,运动技能和运动器材要求不高的運动项目,分别占了42.9%和29.6%,说明网球运动在芜湖市高校中普及率太低。在最时髦的运动项目中,网球只占了19.9%,而高尔夫球占了49.0%。这一方面说明网球运动发展迅速,网球运动在大学校园中已经形成一定氛围,另一方面说明高尔夫球以优雅,高贵的气质,被选为最时髦的运动项目,但是由于更加昂贵的场地设施使得在高校中很难普及。由于现在网络,报纸,电视媒体对网球运动的关注,所以很多大学生从网络,报纸和电视媒体中了解了网球运动,所以对网球运动有一般了解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59.2%。大学生参加网球运动的动机是多方面的。强身健体作为首要动因,占了调查总数的35.2%。说明网球运动作为一种运动项目成为一种健身方式流行于现在的大学校园。可见,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健身价值还是给与很大肯定的,通过网球运动促进身心健康。网球运动作为一种流行于世界的运动,在调查中发现有29.1%的学生是因为时尚运动而喜欢网球运动。走访中也发现,现代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目的不仅是强身健体,还有想通过网球运动展示自己与时尚同行,展示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态与对新兴事物较强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芜湖市高校校内(际)网球比赛开展情况

校内(际)网球比赛是推动网球运动在高校发展与普及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运动训练效果与运动技能提升的重要方法。调查显示,芜湖市高校中只有安徽师范大学举办过三次校际比赛,其余高校从未举行过任何形式的网球比赛。安徽师范大学拥有安徽省实力最强的体育学院为依托,并设置了网球专业选修课,所以网球比赛开展次数较多,规模较大,参与学生人数较多,其中包括安徽省内一些地方院校的学生。但是安徽师范大学全校性的网球比赛也从未开展过,这与学校学生组织对这种参与人数较少的运动项目给予很少关注有很大关系。而其余高校由于场地不足,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氛围较差,没有任何网球协会组织,没有赞助商愿意赞助比赛等从来没有开展过任何形式的网球比赛。这对网球运动在这些高校中的发展与普及是很不利的。

四、提高芜湖市高校网球发展水平的对策

(一)学校加强对网球场地资金的投入,扩大网球场地的规模

网球场地严重不足限制着网球运动在芜湖市高校中的发展与普及。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网球场地数量偏少成了鲜明的对比。无网球场地的学校应该看到学生对网球运动参与的需求,拨款修建一定的网球运动场地。体育经费有限的学校,可以修建简易的网球墙或者简易的网球场地,缓解网球场地紧张的现状。寻求有投资网球运动意向的企业合作,修建网球场地,并在课余时间进行收费经营,达到互利的原则。

(二)提高网球教师的教学水平,引进更多的网球专业人才

网球教师匮乏是芜湖市高校网球师资力量的现状。解决方法一可以让现有的网球教师在寒暑假期间到专业的网球培训机构进行网球技能与教学的专业培训;二加强校际网球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互补互进,共同提高;三引进更多的网球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解决学校网球教师缺乏的问题。

(三)提供网球运动器材,增加网球选修课班级数目

网球运动器材过于昂贵,导致很多学生对网球运动望而止步。通过学校提供网球运动器材,可以促进网球运动的发展与普及。选修课开课班级数过少导致很多大学生有很浓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选修人数过多导致没有机会选修网球课程。增加网球选修课班级,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掌握网球运动的基本技能,为以后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用校园论坛和校园广播宣传和普及網球运动,充分发挥现代传播媒介的作用

据调查,芜湖市大学生还是有一部分大学生不了解网球运动。通过在校园论坛建立专门的网球运动版块,介绍网球运动明星与网球运动技能,还可以插播网球教学视频与网球大奖赛的视频,提高大学生对网球运动兴趣,增加大学生网球运动知识的增加。同时在校园广播中播放网球运动基础知识与网球赛事的动态,促进网球运动在学校的发展与普及。

(五)建立网球协会或俱乐部,定期举办网球知识讲座与运动技能学习,定期组织校内(际)网球比赛

芜湖市高校至今为止没有一所高校拥有网球协会或俱乐部。各高校学生组织应组织建立网球协会或俱乐部,让更多对网球运动有兴趣的同学参与进来,定期举办网球知识讲座与运动技能学习,促进网球运动在高校中的发展与普及。同时,应定期举办校内网球比赛,可以提高更多的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关注。在各学校网球协会或俱乐部协商好的前提下,可以举办校际网球比赛,有利于高校间的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网球运动的竞技水平。同时可以选拔优秀的网球运动人才,参加全国及地区的网球比赛,与大学生网球联赛接轨。使网球比赛成为一种制度,促进网球运动在芜湖市高校的发展与普及。

参考文献:

[1]陶志翔.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高守东,丁卫红.安徽省高校网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9(3):138-140.

[3]宫晓丽,等.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5):89-91.

[4]胡万亮,陶干臣.井岗山大学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和对策[J].井岗山学院学报.2008.29(8):54-55.

[5]罗舰,张继辉.对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79-80.

篇5:平湖市发展战略

实现新跨越

加快推进平湖经济社会全面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在市委读书会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

盛全生

(2009年12月2日下午1:30,会议中心底层会议室,送审稿)

同志们:

为了更好地谋划和推进下一步工作特别是抓好2010年工作,进一步认清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走势、趋势,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激发出来的热情、感情、激情转化为一种具体行动,使思路理得更清、重点把握得更好、思想更加统一、步调更加一致,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和鼓舞下做好平湖的工作,在已有基础上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推进平湖经济社会全面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我们在前段时间(连续三天的)市领导集中调研明年工作思路座谈会、市委常委工作交流会和书记办公会议的基础上,召开这次市委读书会。

在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并向10000美元迈进、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和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到来的这样一个新阶段,从平湖实际出发,在已有基础上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推进平湖经济社会全面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既要认真总结回顾平湖自己的成功经验,也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有效做法。为此,这次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习考察。昨天,我们组织市几套班子全体领导、各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级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入学习考察了江苏吴江、武进两地在保增促调、城市建设、港口开发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举措(我们学习先进,不是简单地去跟他们比较几个数字,最根本的,是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解放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作风、干劲,学习他们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大手笔、大城市、大平台、大产业、大体制、大发展)。第二阶段就是今天的会议。看一看、听一听人家的,再想一想、议一议自己的。

上午开始,今年市级领导调研的8个重点课题的负责同志交流了调研成果,7个重点课题的调研成果作了书面交流.这些课题选得准、选得好,都事关平湖下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关键,而且研究得深,调研成果的质量高。比如,何大利主任牵头调研的《服务业发展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找准了我们市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找准了方向。做好服务业发展的文章,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平湖实践科学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平湖发展的希望所在。又比如,石云良副市长牵头调研的《推进独山港区大物流、大产业、大平台建设》,同样是平湖发展的希望所在。我上次在“3+2”办公室工作情况汇报交流会上讲过,21世纪是海洋世纪,省委省政府正在争取把“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嘉兴市委市政府近几年也在大力推进滨海开发,而我们平湖可以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滨海城市,我们不仅有537平方公里的内陆腹地,我们还有1086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27公里的海岸线,有建深水良港的优越条件,特别是独山港区已经具备产业承载能力,如何用好这些优越的条件、优质的资源,推进大物流、大产业、大平台建设,确实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其他课题也都调研得很认真,有深度、有质量,由于时间关系,这里我就不一一点评了),有关市领导和镇街道、部门的负责同志畅谈了课题调研的启示、学习考察的体会,谈得都很好。

下面,我根据11月17日市委常委工作交流会、11月l8日书记办公会议精神,结合大家前期调研和这两天看、听、议的情况,围绕“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讲几点意见。

一、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中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作为我们平湖来讲,即将过去的2009年,是值得总结的一年,也是经受考验的一年,同时也是值得深思的一年。这一年,全市上下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保增长、抓投入“两大任务”和项目推进年、企业服务年“两年”活动,以及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民营经济“富民工程”“两大工程”的要求,合心合力、凝心聚力,迎难而上、排难而上,基本扭转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运行明显下滑的趋势,经济发展呈现企稳向好的势头。1-9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4.9亿元,同比增长8.1%,增幅比上半年回升0.9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19025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人8976元,分别增长6.5%和5.7%,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7.9%和7.1%。1—10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9.7亿元、地方财政收人1 8.7亿元,分别增长9.5%和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505.6亿元,同比下降1.8%,增幅比1-9月又回升0.2个百分点,增幅列嘉兴第二,10月当月实现产值56.04亿元、同比增长0.1%,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5.31亿元、利润28.21亿元,分别增长26.6%和45.8%,增幅分别比1-9月提高4.2和9.7个百分点,10月当月利税6.69亿元、增长58.3%,利润4.84亿元、增长122.5%,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各项工作呈现不少亮点,主要有六个方面(时间关系,我不详细展开,具体总结留在市委全委会上报告,这里点一下题:

1、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坚持标本兼治、保增促调,把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主攻工业,在稳定工业的基础上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尤其是主动对接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省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把光机电、临港和生物医药三大产业作为主动力产业来培育,光机电产业被列入全省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示范区试点。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意见,规划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推动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临港物流和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1-9月,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7亿元、增长13.5%,增幅列嘉兴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长较快,从去年同期的29.3%、去年年底的29%上升到目前的31.6%),真正体现“两个优先”。

2、有效投入在困难中着力推进。到目前为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性投资都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到10月,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 9.5亿元、同比增长10.2%,不含嘉兴港区,完成工业生产性投资65.1亿元、增长14.2%,增幅列嘉兴第二(投资这个指标非常重要。没有一定的生产性投入,就没有一定的产出;没有先进的生产性投人,就没有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3、招商引资在逆势中增强合力。尽管今年以来招商引资实绩不是很理想(不含嘉兴港区,1-10月,全市合同外资11075万美元、同比下降41.1%,实到外资11 898万美元、下降21.7%,引进内资14.1亿元、增长10.8%),但全市上下招商引资的氛围是浓的、力度是大的、工作也是抓得紧的,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机构队伍、招商网络、引资渠道等方面,都已经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手头也有一大批项目在谈、在报。特别是面对招商引资的严峻形势,我们果断实施“百日招商、百亿签约、百项开工”“三百行动”,打了一个漂亮仗,西瓜灯文化节经贸签约共签订独资、合作项目66项,总投资超过166亿元,而且项目结构优、质量好、规模大,创了历史新高。

4、要素保障在创新中有效突破。金融保障成效显著,及时组织项目推介、银企签约(1月8日就组织银企签约,10家银行与123个项目单位签定了合作协议,授信总额达97.35亿元,计划新增贷款达到53.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42%和67.98%,再加上10家银行与市中小企业局签订的23.5亿元授信、计划新增贷款1 6.5亿元的协议,签约授信总额与计划新增贷款分别达到120.85亿元和70.32亿元,创了历史新高。到10月末,实际新增贷款77.77亿元,履约率为65.2%),村镇银行将于1 2月6日设立,新增了3家担保机构(4月28日成立平湖汇丰担保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贷款担保余额21 59万元;10月28日又成立平湖龙鑫投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原平湖豪诚投资担保公司通过转型,成为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机构,已提供1010万元),企业债券发行有望成功,镇街道融资平台改造有序推进,1 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62.8亿元和2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和38.1%。平台建设力度加大,尤其是工业园区三年行动计划有了良好开端,平湖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独山港区开发建设全面推进,镇街道工业园区、创业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工业园区共拆迁农户431户,新增开发面积3034亩,其中不含平湖经济开发区和独山港区,镇街道工业园区拆迁327户,新增开发面积2264亩,累计开发面积21 2 1 8亩)。

同时,节能减排、电力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城乡征迁等工作扎实开展,特别要表扬的是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取得新的成效(今年,我们对上争取这块工作做得很不错,如:财政局争取到2.4亿元,发改局争取到4012万元,交通局全年可争取到4000多万元、已到位2000万元,经贸局争取到1 276万元,另外服务业发展局、国土资源局、科技局等单位向上争取这块工作也做得不错。今年这方面之所以能取得比以往大的成效,一个重要原因是干部上挂起到了积极作用,上挂的干部也很努力,所以明年我们要继续做好干部上挂这项工作)。

5、社会建设在危机中得到加强。平安建设上,尽管今年处在特殊政治敏感时期,尽管处在大开发、大建设时期,尽管出现了一些应急突发事件,但由于机制完善、各方负责、应对有方,社会总体保持平稳和谐,特别是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各镇、街道计划新增的1200个监控点建设任务实际施工11 67个、光缆布控1 039个点、提供使用593个点)、治安大巡防三支队伍建设(在市镇两级有608名专职巡防队员的基础上,又建立村级治安专业巡防队1 20支、有专兼职巡防队员1 21 7名,还组织机关干部开展治安“大巡防”,今年以来中心城区包括当湖和钟埭街道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11.3%,路面偷盗两车案件下降25.2%,路面“两抢”案件下降64.5%)、严打整治斗争(组织开展打击整治“两抢”大会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整治“两抢”犯罪宣传日暨“两抢”案件“零发案”集中行动日等活动,1-10月,各类刑事案件破案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1个百分点)等人防、物防、技防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平湖再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民生改善上,尽管今年以来财政收入不是十分理想,但对民生实事的投入我们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有所增长(全市前三季度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为10.06亿元、同比增长6.4%,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74.38%、占比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大社保体系建设、弱势群体关爱、饮用水安全、生态环境优化、居住条件改善、城乡基础配套、公共服务提升等工作都在全面推进,同时结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施“6311”工程等工作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民生问题。创建工作上,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取得了明显成效,省文明城市顺利通过复评,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接受检查考核并得到专家组好评,省级“双拥”模范城、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创建,创出了生机和活力,创出了作风,创出了凝聚力、战斗力,也创出了生产力。

6、工作作风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各级干部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接受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开展“一对一”服务等途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工作干劲不断激发,理解力、执行力明显增强,四套班子领导在合力推进重点工作上作出了表率(包括每位领导挂钩解决1-2个信访疑难问题、合力抓好学习实践活动“63 11”工程和城市拆迁工作等),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更为浓厚,这是最可喜、最可贵的变化。

总体来看,这一年是新世纪以来平湖发展中最为困难的一年(我们不仅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还面临一些领导千部违纪违法案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这一年的实践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使我们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化了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认识,深化了对我市经济发展中一些突出问题的认识:

一是必须在巩固和发展国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起抓。平湖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很高,一旦国际市场有所波动,马上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经济发展,经济运行的风险太大(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市场需求不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总量中我们能够拿到的份额有限,而且现在国际市场外需严重萎缩、恢复缓慢、贸易保护磨擦不断并呈加剧趋势,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 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金额1 02亿美元),所以必须千方百计、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研究市场、分析市场、开拓市场,巩固扩大国际市场,大力开拓国内市场,这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平湖经济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

二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转型升级。我们既要立足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着眼长远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尤其要培育先进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必须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共同推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创新是金。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围绕特色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政府主导作用和科技人才主力军作用,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四是环境建设是最高层次的经济建设。我们不仅要用保增促调、转型升级来带动环境建设,更要以环境建设来带动保增促调、转型升级(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要研究、要调整、要消除。今年以来,我们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刀的理念,深入实施企业服务年活动,深化和拓展“一对一”服务,加大企业减负和扶持力度,开展涉企科室满意度测评,加快城市形象提升,倡导生态立市、环境立市,为保增长、抓投入、调结构、促转型营造了良好氛围,这些做法需要我们一以贯之地坚持和深化下去,并不断拓展和完善)。

五是信心确实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有信心就有勇气,有信心就有力量,有信心就有办法(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充分提振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使各级各部门和企业、银行等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形成了强大合力,重振了经济增长。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终将散去,而坚定信心、应对危机的经验及其形成的强大合力将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

二、在把握形势、明确要求中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必须正确把握形势,明确工作要求,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1、要看到,当前我们正处在依然严峻的经济紧缩期,必须再接再厉、积极应对。我市经济运行在经历了去年下半年的明显下滑、今年以来的低开平走之后,开始总体呈现企稳向好势头,原先表现较好的指标继续保持既有发展态势,原先大幅下挫的指标也逐步探底回稳。但是,影响我市经济回升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不少。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继续(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矛盾和制度性根源还没有彻底解决,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失业率过高、通胀预期加重、公共财政状况失控等负面因素在短期内无法缓解,美元持续贬值,—些国家开始加息,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巨额赤字),世界经济走势还不明朗。国内经济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尽管中央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货币政策将会趋向谨慎,接下来我们的信贷、土地等要素指标将会更加趋向紧张。我市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外贸出口大幅下滑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招商引资情况不太理想、民营经济“短腿”尚未拉长等等。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科学判断当前经济走势,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善于趋利避害,积极化危为机,在已有基础上继续推动平湖经济健康发展。

2、要看到,当前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抢抓机遇、有所作为。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科学判断。尽管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依然紧缩,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意味着国际资本的重新布局和全球产业链的再次分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将有力吸引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有专家分析,目前是国际产业特别是临港重工业和相对低端的高新技术产业向我国转移的高峰时期,而且在未来几年内基本转移到位),这对地处长三角核心区、与沪杭“同城”拥有立体交通、港口岸线等得天独厚优势的“金平湖”来说,是非常现实的重大机遇。同时,明年我们还将面临上海世博会、沪杭高铁开通等带来的新机遇(明年,喊了几年的土地二轮修编正式开始,头痛的事情可以得到一些缓解,这也是一种机遇)。机遇是一种资源,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错过了就会贻误发展。机遇又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我们不仅要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机遇,还要以充分的准备去捕捉机遇,实现新的更大作为。

3、要看到,当前我们正处在至关重要的加速转型期,必须顺时应势、转型升级。当前,平湖已经步入了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这是一个调整转型的关键阶段。要顺时应势推动经济转型。经济转型,首先是产业调整。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是产业从小到大、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加工业到制造业转变的阶段,是一、二、三产单个产业发展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发展转变的阶段,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个优先发展”特征更加明显的阶段。大产业、重工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必然要求大手笔、大平台、大体制(这是相互配套的),这就对我们的平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推动经济转型,基本方向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个优先发展”,主要动力是光机电、临港和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发展载体是平湖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九龙山度假区、中心城区“四大平台”和新市镇、镇街道工业园区、创业中心等大、中、小平台(我们一方面要以大平台来引进大产业、发展大企业,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本地民营经济、创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大中小平台整体推进来为本外地投资者提供投资创业发展空间)。要顺时应势推动社会转型(所谓社会转型,通常是指社会系统由一种结构状态向另一种结构状态过渡的整体性变化,它以人口结构转换为核心,同时带动利益、观念或要素、机制\功能等各方面的变化,最终形成以开放、流动、集聚为空间特性的现代城市社会)。如果社会转型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经济转型不仅会缺乏活力和支撑,甚至已有的成果都有可能会付诸东流。对我们而言,当前推动社会转型,主要是要推动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其本质实际上是城市化问题(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也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竞争。城市化,是我们下—步发展的动力),包括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形象、加快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两新”工程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结构(包括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分配、就业和社保、科教文卫、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一体化建设。中国的城市化,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集中在特大城市,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吞啼哙问题。我们城市化的新空间、新增长点在统筹城乡,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等等。要顺时应势推动政府转型。经济转型必然要求社会同步转型,而推动社会转型的关键在于加快政府转型。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政府作为上层建筑的范畴,任何时候都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工作的方式方法,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提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面对现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我们怎么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社会转型的时候怎么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怎么适应经济社会转型的要求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把无所不包的无限政府转变成一个有限的责任政府等等,都是政府转型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在学习先进、奋起直追中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来,我们始终重视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来解放思想、提升理念、推动发展。无论是学习长兴、绍兴等省内城市的先进经验,还是学习上海临港新城、松江和江苏太仓等省外先进城市的独到做法,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这次赴江苏吴江、武进两地的学习考察又一次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在同样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GDP增长去年吴江达到18.9%、武进达到2 0.3%,他们的基数都已经在8 00亿左右,这是高基数上的高增长,两地近几年每年利用外资合同都已接近20亿美元、实到都在10亿美元左右(吴江、武进今年以来实到外资也都已接近7亿美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更是日新月异。速度后面是精神、增幅后面是作风、发展后面是干劲。我们学习先进,不是简单地跟他们比个数字、争个高低,最根本的是要学习数字后面的精神、作风和干劲。

1、他们精神振。从吴江到武进,一路走来,感受到的是浓烈的发展氛围、振作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开发,还是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到处热气腾腾、热火朝天、热浪滚滚,真正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他们作风实。吴江响亮地提出“学习第一位,赶超前一位”,各个乡镇街道、各个部门单位、人人都有明确的学赶目标,个个都参与发展竞赛(吴江在开展工作竞赛中,公开排名点评,对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单位和干部给予严肃批评处理,真正体现千事导向、业绩导向,极大地强化了各级干部的责任心、执行力),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吴江人为了抓住台湾的明基电脑落户苏州开发区带来的16家配套企业投资机遇,由市领导带队连续10多次赴台湾招商引资,以诚意把1 6家配套企业中的近一半吸引到吴江)。武进“十一五”之初就提出“埋头苦干,三年再看”(这个口号本身就是一个实干的口号,体现了务实的作风。我们也应该有这种决心、这种勇气、这种自信),在全面完成三年任务的基础上又提出“再吃两年苦,辉煌‘十一五’”,各项工作在苦干实干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武进为了审批一个出口加工区,由市领导带队常驻北京,仅用8个月时间就拿到了常州作为一个地级市用了一年时间都没批下来的牌子)。

3、他们干劲足。一方面,他们以火手笔推进大发展,真正是大投入、大拆迁、大建设。武进从20 0 6年以来的三年投入超过1000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拆迂突破10 0 0万平方米(三年拆迁总面积1242.9万平方米),吴江对5个乡镇撤并形成汾湖经济开发区,提升了功能形象,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他们以高速度推进快发展。武进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常州武进假日大酒店,2007年中立项、开工到今年建成投用,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我们现在造一个五星级酒店,最少三年,最多五年也拿不下来),现在288米高的动画环球中心、汽车城等一批现代化的商贸服务设施、专业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它们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武进速度”。

学习先进,关键在于行动(看看激动,想想感动,回来不动,等于没用)。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以这些先进城市为标杆,咬定目标、奋起直追,学习第一位、赶超前一位,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推进平湖经济社会全面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当前最重要的,是在抓实抓好今年最后一个月工作基础上,抓紧谋划和推进明年工作,争取2010年各项工作抓紧抓早抓主动。对2010年工作的总体设想是,围绕一条主线,开展“三年”活动,推进“十大工程”,强化一个保障(“1311”)。

(一)一条主线,就是保增促调、转型升级。抓矛盾要抓主要矛盾,抓工作要抓重点工作。当前的重点工作,一个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个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然是我们重中之重的工作。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研究的重点是“调结构、防通胀”,这是因为中央考虑到全国经济在企稳回升的同时,通胀预期也在增加(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政策性刺激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四万亿的巨大投资计划出台后,紧接着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促成了今年全国的GDP上半年增长7.1%、第三季度增长8.9%的可观增速,估计第四季度可能会超过9%甚至达到1 0%,全年GDP增长将在8.3%到8.5%之间。但是,这个指标里面也潜伏着一些问题,包括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从今年各地的投资方向看,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同时,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显著超越了GDP增速,以及国际热钱再次涌人,以楼市和股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依然高位运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也使通胀预期大大增加),结构调整总体进展不是很快。可以说,中央的调结构、防通胀,也是为了更好地保增长,保有质量的增长。对我们平湖而言,尽管经济增长明显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增速回升不是很快,有的主要经济指标甚至还没有实现“正增长”,我们今年的GDP增速甚至可能低于全国的增速,我们仍然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而且我们今年围绕保增长、抓投入“两大任务”保的是有质量的增长、抓的是有效益的投入,没有重复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等问题,因此我们仍然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平湖下一步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调结构作为研究的重点,是因为调结构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增长的份量和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我们平湖要想在已有基础上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就必须坚持转型升级不畏难,在突出经济转型的同时,推进经济、社会、政府的全面转型。

(二)“三年’’活动,就是项目推进年、城市形象提升年、环境建设年。开展‘‘三年’’活动,既是今年工作的延续深化,又是保增促调、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1.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集中体现了经济转型的要求。有效投入是纲,纲举目张。无论是保增促调还是转型升级,无论是经济转型还是社会转型,特别是经济转型,都需要加大有效投入(增长要靠投人、后劲要靠投入、转型要靠投入。我们这次赴吴江、武进两地学习考察,他们这么好的发展态势,主要也是得益于一以贯之抓投入,武进三年投入1000亿,是多么大的一种气魄?他们的强劲投入,又靠一股子精神、作风、干劲来保证。我们平湖接下去要做大做强做优经济板块、要做高做亮做美城市,要改善民生,就一定要以这样的精神、作风、干劲来抓紧抓好有效投人,抓城市发展投人、抓生产性投入,我们明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必须突破200亿,工业生产性投资一定要冲刺100亿),有效投入最终要通过一个一个项目来实现。我们这几年的实践充分证明,项目推进年活动是推进工作尤其是抓投入的有力有效抓手。

2.开展城市形象提升年活动,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要求。社会转型的本质是城市化问题。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就是城市化(城市化,还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也是体现我们抓工作的“主动权”。把城市经营好、发展好,就能掌握更多的资源要素,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成长的关键期、城市价值的提升期。衡量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主要看两个指标,一是城市化(城市化率=年末城市人口/年末总人口X100%),二是三产占GDP比重。这两个指标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城市人口的大量集聚,也就不可能有服务业的大发展,而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推动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化率,我们现在大概在60%左右,全年的三产占GDP比重我们大概在30%,这表明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是不平衡的,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求,也反映出我们这座城市的业态发展和功能形象还有差距。确实,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这几年我们的城市形象尤其是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是有了很大提升的,但对照社会转型的要求还有差距(从平时市民的反映、外来投资者的要求、学习实践活动中基层群众提出来的意见建议看,我们这座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还有许多薄弱环节),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3.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集中体现了政府转型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转型,首先要加快政府转型。政府转型说到底 就是为经济社会转型营造更加优质的环境。今年开展企业 服务年活动的实践已经证明,政府的作为主要在营造环境。我们要把企业服务年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下去,以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丰富的内涵来营造保增促调、转型升级的优质环境。(三)“十大工程”,就是①招商引资“一号工程”、②民营经济“富民工程”、③大企业培育工程、④(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程、⑤城市“楼宇工程”、⑥交通“畅通工程”、⑦新市镇新社区“两新”工程和⑧“效能工程”、⑨“民生工程”、⑩“平安工程”。这“十大工程”,是与一条主线、“三年”活动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我们将建立十个专项组加以推进。

1.“一号工程”、“富民工程”“两大工程”和大企业培育工程包含于项目推进年活动之中。转型升级,一靠增量、二靠存量,主要靠增量。存量的转型升级企业自己会推进,政府只要加强引导,增量要靠政府去推动。增量,一方面要通过招商引资去招,另一方面要通过民间投资去投。我们要认真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积极引进有利于转型升级的优质项目、龙头企业,同时充分调动和激发民间资本的创业发展积极性,推动民营经济加速发展、优质发展。

2.(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程、城市“楼宇工程”、交通“畅通工程”、新市镇新社区“两新”工程包含于城市形象提升年活动之中。通过强化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尤其是推进一批城市楼宇特别是商务性、政务性高楼的建设、以接轨上海和疏港公路为重点的大交通网络的构建、统筹城乡的“两新”工程实施,以及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来增强整个城市的承载力、文化的软实力、环境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努力让本地老百姓眼前一亮、外来投资者刮目相看。

3.“效能工程”、“民生工程”、“平安工程”包含于环境建设年活动之中。通过动真碰硬解决当前干部队伍中的效能问题、百姓生产生活中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治安、安金生产等问题,把平湖打造成中国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两感两度”。

(四)一个保障,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推进平湖经济社会全面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尤其是要:

1.把从严治党的要求体现在干部管理上。“比山高的是树,比树高的是人,比人高的是精神”。在一切生产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党的干部是第一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我们学习考察的吴江、武进两地近年来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两地的各级领导班子奋发有为、坚强有力,各级领导干部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做好人的工作,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让能者上、庸者让、不称职者下,努力造就一支敢攻坚、能担当、善于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干部队伍,同时要培养和引进一大批高新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为平湖在“人本经济”时代的发展积聚最核心的竞争资源(所谓誓人本经济力,是指主要依靠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以不断满足人的多层次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的经济,在生产领域更加注重人自我潜能的发挥、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消费领域更加注重精神体验型、舒适型消费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消费,在分配领域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共享成果、各得其所。这实际上是相对于“物本经济刀而言的。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基本生存构成人的第一需要,发展“物本经济”也就几乎成了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不再局限于“物质本位”的生理需求,其身心一体的高级需求和全面需求逐步释放,致力发展见物更要见人的“人本经济”,也就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

2.把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作为明年党的建设的重点工作口认真贯彻落实省、嘉兴市有关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城乡党组织共建、党内生活联动、人才双向流动、党员发展联培等工作,特别要制订实施强村计划,强班长、强经济、强管理(在经济、社会、政府转型中强村,在“两新”工程推进中强村,在镇街道工业园区建设中强村),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夯实基层基础,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3.把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巩固扩大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深入推进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继续深化和拓展“6311”工程实施。

同志们,无论是近年来的发展实践,还是这次的外出学习考察,都使我们深刻感受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推进平湖经济社会全面走上科学发展之路,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提高效能。

解放思想,是永恒的主题。尽筻驯名徽也经常强调解放思想,而且金生还专出叁行§解放思想大讨论,但我们现在解放思想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必须进一步强调解放思想。面对新形势、抡抓新机遇,需要解放思想;化解新矛盾、克服新制约,需要解放思想;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更需要解放思想。我们要推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从根本上转变我们的增长方式、投入方式、创新方式,首先要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方式。思想解放比政策扶持更重要,观念转变比资金支持更重要。解放思想是一种能力,我们要敢解放、能解放、会解放,在思想观念上脱胎换骨,在保增促调、转型升级中换脑子、变方法。

改进作风,是发展的保证。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风气决定前途,好风气决定大发展,坏风气肯定导致慢发展、不发展甚至发展的倒退。好的风气,首先体现在党风政风上,体现在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上,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金会要求,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下大气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提高效能,是时代的要求。这次学习考察,进一步使我们感受到,当前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度’’竞争的时代。如果我们低效率、慢节奏,就会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丧失机遇、拉大差距。要学赶先进、奋起直追、缩小差距,就必须提高效能,对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扭住不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创新方法、破解难题,一抓到底、快出成效。

篇6:巢湖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

改革开放以来,巢湖市商贸服务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变型,商贸服务业体制、主体、规模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形成并逐步完善。商贸服务业在促进生产、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先导作用。

一、商贸服务业基本情况

1、商贸服务业规模逐渐扩大,经济地位日益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商贸服务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我市2008年全年生产总值(GDP)479.33亿元,较上年增长13.2%。商贸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强,成为推动巢湖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77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10.3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168.26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为21∶43.9∶35.1。服务业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商务服务业逐渐成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2、商贸服务企业数量日益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市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共1822个(其中零售企业955个、批发企业592个、住宿餐饮企业275个),资产总量73.2亿元;各类商业网点5.2万个,营业面积586万平方米,就业

人数7.12万人;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12个,经营面积508万平方米,2008年实现成交额68.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0个,成交额为43.7亿元;农副产品批发市场7个,经营面积34.5万平方米,2008年实现成交额26.2亿元,其中和县皖江蔬菜副食品批发交易市场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2008年实现交易额11亿元;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商贸流通企业30户,2008年销售额84.9亿元,其中超亿元的企业15户。巢湖安德利、庐江百货大楼、无为隆兴超市等一批本土零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商业基础设施和网点布局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人民路商业步行街、东方新世界(8.68,0.02,0.23%)、天巢购物广场、世纪大道商贸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商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根据优化城市商业布局的需要,将城市商业划分为“一主、一次、两片、社区商业”四个层次。一主,即一个城市主要商业中心(市级商业中心),位于市中心人民路商业中心区;一次,即一个城市商业次中心,位于半汤政务新区区域;两片,即两个城市片区性商业中心,分别位于东塘圩片区性商业中心和贾塘圩片区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即城市居住、教育、工矿、行政办公等社区性商业网点群。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局正在组织开展城区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工作。

4、流通业组织化水平逐步提高。我市流通业在调整中

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加快传统型商业向现代化流通业转变的步伐,流通业经营结构、业态结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经营集约化水平和流通业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流通业企业规模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连锁经营企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连锁经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外引内联,全面快速发展,成为商贸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组织形式。既有外地连锁企业入驻,又有本地安德利、华电、泽华、隆兴超市等本地连锁企业不断壮大。连锁经营领域已覆盖了批发、零售、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并延伸到乡镇和村。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末全市连锁商业网点发展到1900多个,连锁经营年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以上;

二是商贸服务业多业态发展取得成效。通过引进和改造升级一批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品牌店、仓储商场、购物中心、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已成为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与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此外,电子商务、拍卖、典当、二手车交易、各类专业和综合批发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市商贸服务业经营结构的转型和经营理念的改变,推动了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得到推广运用。大部分

超市、商场等连锁经营企业建立了销售网点管理系统,条形码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企业传统的内部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5、商贸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大。近年来,江苏苏果超市、上海华联、联华超市等国内知名连锁经营企业,纷纷到我市发展加盟连锁店或开办大卖场,已在我市四县一区发展了几十家连锁超市。华润苏果在我市和县投资新建了一家8000㎡的大卖场;2005年底安徽商之都整体收购巢湖市百货大楼,改造成经营面积上万平方米的综合百货连锁店;2.7万平米的恒生?阳光城(6.31,0.00,0.00%)建成后,相继引进上海世纪联华、苏宁电器(9.55,-0.17,-1.75%)两个国内前十强知名连锁经企业,分别开办了12000㎡的大型综合超市和近3000㎡电器大卖场;华润苏果在我市无为县开办10000㎡大型综合超市。沃尔玛、江苏时代超市、合肥百大已正式签约落户我市,国美电器、五星电器、大润发、乐购等知名企业也看好我市零售市场,纷纷来我市考察、洽谈投资事宜。

6、农村商贸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有了新突破。我市从2005年起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共建成24个商品配送中心和1023个连锁农家店,农家店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63%的行政村。自去年底实施“家电下乡”工程以来,全市备案家电下乡销售网点562个,今年1-11月份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13251台,销量位居全省第六位,销售额达到2.38

亿元,提前5个月实现全年目标,预计全年“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突破13万台(部),销售额达到2.8亿元。积极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开展“农超对接”,全市现有3户企业列入全国“双百市场工程”项目建设,1户企业进入国家“农超对接”试点。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商贸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制约,与周边地区相比仍处于落后地位,主要表现在商贸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商贸集聚功能较差等方面:

1、城乡居民消费不足,消费率偏低。虽然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相对于投资来说,巢湖市居民消费率仍然偏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够高,仍然延续了这种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局面。

2、农村人口众多,市场潜力有待挖掘。统计数据显示,全市2008年末农村人口达到387万人,占全市454.6万总人口的85.1%,而2008年全市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亿元,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1.6%。显然,这与其人口数量是极不相称的。200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28元,仅占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1/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兄弟市比较,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更大。

3、传统商业较多,企业规模较小。商业网点整体层次偏低,存在小、散、乱的状况。从企业内部结构来看,摊位式、分散性、小规模的传统营销方式仍占主导,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所占比例较低。从企业规模来看,流通企业规模偏小,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只占6%以上,单店零售额过亿元的商场、超市仅有5家。

4、市场积聚能力弱,购买力外流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每年有数十亿购买力流向周边的合肥、芜湖、南京等市,这些市基础条件好,交通有优势,商贸流通业发展快、档次高,对巢湖市形成一定的挤压,分流了我市相当一部分消费,致使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5、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缺乏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货运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物流基础设施,现有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小、布点分散、功能单一。电子商务在我市刚刚起步,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休闲娱乐业和社区商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6、各级政府对商贸服务业政策支持不到位。首先是政府政策导向不明,重工轻商的思想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中依然存在。较长时间以来,在政策扶持上,对工业、农业的扶持政策措施较多,力度不断加大,有专项发展资金,而商务服务业基本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其次是融资难度。多数商贸

服务企业固定资产较少,缺乏抵押担保,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十分困难。

三、政策和措施

1、抓住政策机遇,促进消费快速增长。自去年下半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近期省政府出台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我市应认真研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将各项促进消费政策贯彻和落实到位,确保消费品市场更好更快的发展。

2、实施重点工程,促进农村消费。深入实施“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农超对接”等重点工程,扩大农村消费。完善适合我市农村消费特点的家电流通和服务网络体系,规范家电下乡网点建设。进一步提高连锁经营覆盖率和农村商品统一配送率,推动统一结算算系统等硬件升级,推动农家店、农村商品配送中心信息化建设,提高农家店行政村覆盖率。认真指导农产品(14.41,-0.12,-0.83%)生产者、加工企业和大中型连锁超市开展“农超对接”,促进农产品双向流通,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消费能力,带动农民消费。

3、以商业网点规划为切入点,完善城市商业功能。按照业态完整、布局合理、定位超前、方便群众、与城市和区域发展相协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统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合理确定各类商业功能区,科学布局

各具特色的商业业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加快社区商业发展。积极推进家政服务工程,实施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推进早餐示范工程,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4、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随着降低小排量车的购置税以及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出台,巢湖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车、住房、电子产品、医疗保健、餐饮旅游等为主的消费热点,整体上推动了全市消费结构升级。今后,应当继续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引导个性化、差异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积极开展“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等活动;积极开展以酬宾让利、换季购物、休闲购物、名优特新产品展销等为主要内容的营销活动;努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新型消费模式,提升电子结算水平。

5、大力开展商贸招商,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城市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大商贸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落户我市。积极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商贸零售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6、加快商贸服务业人才培训力度。一是加快培训适应现代服务业企业所需的各类管理技术人才,如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会展业人才;二是加快基层商务部门服务业管理人才培训,由于基层商务部门的的同志大多数来自各行各业,对

现代服务业业务知识不太专业,工作中需要很多商务知识,但获得的渠道不多,因此,建议省商务厅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都要安排几次培训班,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轮训。

上一篇:临沭英才学校怎么样下一篇:在失败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