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案

2024-04-08

氓教案(共8篇)

篇1:氓教案

课题《氓》

江西省定南中学 皮宁兵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高一学生 学科:语文 课时:2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正音正字。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教学目的】

(一)知识能力

1、掌握《诗经》的有关常识。

2、把握《氓》的情节。

3、学习《氓》的艺术表达手法。

4、分析人物形象。

(二)过程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悲剧原因。【重点、难点】

1、梳理情节,分析形象,探究手法。

2、女主人公爱情婚姻悲剧探究。【学情分析】

文本阅读障碍较小,可结合注释,多诵读,直至背诵。【教学设计理念】

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选用的教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 【年级、学科、册别】 高一语文必修2 【教具】 多媒体辅助手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由《关雎》导入《诗经》的介绍。(多媒体投影相关文学常识)诗经_百度百科

2、教学目标:

①.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情节。

②.诵读课文,体会感情。初步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③.分析把握诗歌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二、梳理课文。

1、听朗读带,解决读音困难,加强基础积累。朗诵《诗经·卫风·氓》(朗诵:蒹葭苍苍)_在线视频观看_土豆网视频 蒹葭苍苍 朗诵 诗经 氓 教育

2、自主学习:①把握朗读节奏,明确四言诗的节拍。(“

二、二”节拍)

②结合课本下的注释,梳理大意。(以民歌的形式展示大意)

三、重、难点分析。

1、第一部分(第1-2章节):回忆追述恋爱生活。

①诵读1-2章节,品味语言后概括两人的性情。(合作学习)【简析】:男:任性。

女:温柔体贴、纯真热情。

②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请根据他们的性情,想象一下他们的婚 姻生活。

(自由讨论,体现学生的个性与合作精神)

2、第二部分(第3-5章节):追述婚后生活。

提问: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 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一下这种表现手法。

【简析】比兴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以桑起兴,引发下文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同时,这几句诗又以桑设喻,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其中,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年华;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喻女子年长色衰。

3、第三部分(第6章节):自我伤心后的感受、决心。

①女主人公通过对少年时欢愉日子的回忆以及对婚后生活的自省,在这一章她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用原文回答)

【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②这反映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清醒、刚烈、决绝。

四、反馈评价(内容小结)

(板书设计)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章句—— 第1、2章 第3、4、5章 第6章

基调——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五、问题探究

1、《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来。

【举例】:(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我”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我”受尽屈辱,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2)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

2、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意见】: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六、课堂训练:

1、《同步达标》P14(1-3)

2、试背1-2章。

七、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篇2:氓教案

一、导语设计(配《不要再来伤害我>》

爱情历来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有一个字能够挣脱我们生命中所有的重担和痛苦,这个字就是“爱”。当我们面对人类最为永恒的话题“爱情”之爱时,却也总是相随着重担和痛苦的。当往事已成云烟,此情已惘然,诗人陈帆告诉我们“不要苦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线每一条感情线都通往心园 每一座心园都有多彩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说着苦与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运星每一刻幸运星都挂在蓝天每一片蓝天都有阴晴的变幻每一次变幻都像那梦一般 有的人不能等 有的事古难全有的心太脆弱 有的情如云烟学会放弃吧

我的朋友痛过之后明天的路不很远不要苦恋

为往事而缠绵不要苦恋

为绝情而自怜也许错过了太阳星光正灿烂也许失去了春天秋天更明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2500年前,用心去聆听一位痴情女子的心声,看看在情感的世界里,面对痛苦和不幸,她是否做到了不再苦恋,她的命运究竟如何?

二、幻灯片-教学重点

三、检查预习情况。(幻灯导学案答案)

四、整体感知

1、集体诵读;思考:(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文中最能表现主人公情感的诗句: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3)全诗的主要感情是一个怨字,这种怨恨是怎样产生的?这位女子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A.故事分哪几个阶段:相恋——结婚——婚变——被弃 2.相恋阶段:

女子表露的情感:送、乘、望、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这些词语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姑娘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除了这些表露情感的词语,还有那些叙述突出了女子的特点? “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 明确: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又言“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订终身。提问: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哪些性格?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

性格:温婉体贴、善良、痴情、信守诺言。感情基调:热情、幸福;(板书)

3、婚变:

1)女子婚后的生活状态是什么?哪些句子体现出来?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生活困窘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辛苦劳作

2)氓又如何对待女子?

士贰其行、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女子处境:丈夫遗弃,兄长讥笑,孤独无依。

以上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这一段感情基调怎样的? 明确:性格:任劳任怨。感情基调:怨恨、沉痛;(板书)

4、决绝

弃妇、怨妇形象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

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等待、忍耐)看来,还是孔子说得好啊,“过犹不及”,爱情也一样,接下来看看最后一章,看看女主人公对这个薄情的丈夫是不是乞求?有没有凄凄惨惨凄凄?何处看出,反映出她性格哪方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讨论)

明确: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决定要决绝地分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出她刚毅不屈,对丈夫遗弃毅然离去,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清醒、刚烈的。(板书)

5、重读课文,再次体会女子的情感历程。

五、深化探讨,体会手法

1、《氓》一诗中这位女子是如此温柔、多情、勤劳、淳朴,具有多种美德为何却遭氓虐待,最后抛弃,这位女子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悲剧命运的?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她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得到了教训。

2.你觉得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源于什么?

从学生回答中,A、把握氓的形象(“蚩蚩”,忠厚老实;“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急躁、任性;“尔卜尔蓍,体无咎言”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婚后男主人公表现不体谅人 暴躁 三心二意 C、社会原因

原因有很多,我从男子称谓变化进行分析)

(1)氓:流亡之民。古时也写作甿,释成亡田之民。《过秦论》称陈涉:“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可见诗中男主人公是一个失去土地,流落在外的小商贩(抱布贸丝)。氓的求婚是真诚的。其一:从诗中的描写来看,两人相识已久,姑娘对他应该是了解的,否则两个相知不深的人自己商量婚事未免荒唐。其二:以求婚时两人的社会地位和处境来看,氓仅是一个小商贩,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历来有重农贱商的传统观念,所以氓的社会地位是很低下的,姑娘正是基于坚贞的爱情冲破各种阻挠,方才和心上人结成姻缘。(子无良媒,秋以为期)

(2)究竟是什么使敦厚的氓感情发生变化抛弃了妻子呢?

示:社会地位的变化(经济地位

政治地位)

女子对他的称呼前后是不一样的,始称氓,又称为子,或直呼复关(以居住地命名),而遭遗弃 时却称为士,士在当时是官名,分上士、中士、下士三个等级,由此可见,氓的社会地位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诗中虽未交待他如何由商人而士,但我们分析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就不难得出结论。春秋中后期,周初的“工商食官制度”(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从事生产和贸易。)渐次解体,商人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图利甚多。社会政治地位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逐渐上升。像卫国的子贡(儒商鼻祖,端木遗风),越国的范蠡,皆富可敌国。子贡在鲁国、卫国都做过大官,在政治上取得很高的地位。氓得到妻子不薄的嫁资(以而车来,以我贿迁),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他为以后发展成富商打下了基础,有了钱,买个官职来提高社会地位是轻而易举之事,各种形式的卖官鬻爵从古至今都是屡见不鲜。所以社会地位的变化是造成这场恋爱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C、女子色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艺术手法:

了解了全诗的内容及主题,我们来看看作者把女子的怨恨之情表现得如此深刻,都运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具体哪些对比 略)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六、课后作业

1、背诵本诗

篇3:《氓》的文学价值

《氓》虽然如刘文所说“叙述的是一场家庭矛盾纠纷”, 但从被采入《诗》的那一刻起, 其在个人抒情的文学价值外又被赋予了浓厚的社会功用。《诗经》 在表达个人思想感情及对社会、人生的态度外, 还被借以宣扬修身养性, 并以之治国经邦。《毛诗序》论 《诗》“经夫妇, 成孝敬, 厚人伦, 美教化, 移风俗”, 准确切中《诗》采集民间歌谣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 得失的意旨。只是之后的统治者过于强调其教化百姓、维护与巩固社会秩序的一面, 忽略其文学价值; 社会的现代化过程矫枉过正, 反对礼教、张扬人性, 漠视其社会功用。所以, 要体味《氓》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和复杂心理情感下的人 物形象, 就意味着必须审视《氓》的时代和社会意义。

一.不得不说的人物身份

刘文认为氓的身份在两人“婚后的生活状况和情感发展变化态势”中不如婚后生活表现重要。但采诗的教化目的决定氓的身份不得 不说。氓的身份众说纷纭:商人、农人、城市平民, 侯外庐认为氓是间谍。可在“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的时代, 统治者展现一个卑贱者的婚离故事有什么目的? 《静女》《桑中》这类表现爱恋的诗的 主角都是贵族;如《硕鼠》《伐檀》 这类抒写奴隶受压迫的诗歌, 其诫谕的对象也是穷奢极欲的统治者。因此, 《诗经》不是写给社会下层看的。

但是少有人同意“氓”“女”都是贵族:“氓”本无贵族之义, “抱布贸丝”的“贸”也易产生氓是商人的错觉, “三岁食贫”让人认为氓家贫穷 (《汉语大词典》以此为例将“食贫”解释为“过贫苦的生活”) 。刘文认为氓的身份难以推定, 但诗歌还是留下了暗示氓身份的信息。比如“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许嘉璐认为商周时代行路、狩猎和作战用车一般由马牵引, 先秦文献中经常车、马连言, 有车即有马, 反之亦然。而车和马都代表等级区分。《论语·先进》中记载 颜路请求用孔子的车为颜渊制椁, 可孔子因为要遵循贵族的礼仪, 拒绝了颜路的要求 (“以吾从大夫之后, 不可徒行也”) 。《战国策》中孟尝君门客冯谖曾三次弹铗以解决 饮食、出行、赡养母亲 (“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 的问题, 在有车后宣称“孟尝君客我”。可见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 车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再者, 氓的车还有必要的修饰———帷裳, 就更能断定虽然卫地重商, 但他绝非地位卑低的商人。由此, 女子怨号“三岁食贫”, 可作男子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或女子来自于地位更高、更富有的贵族家庭的猜测。后者的猜测源于女子的劳作———采 桑是妇功的应有之义, 不论贵贱, 采摘、蚕桑、缝纫和饮食等都是女人日常生活状态, 使其安于自身角色, 锻炼勤劳柔顺之性。贵族女子的日常劳作对下层女子也是一种表率。

然而, 女子依然需要谨守“周礼”, 男子的道德却败坏 (“士贰其行”“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 这种双重标准使女子喷发出心中的悲伤、委屈和愤懑, 也使兄弟之“咥”有了切实依据。那个时代虽不存在封建纲常观念, 女子被弃或自出也未受到社会舆论的钳制, 但照常理, 不是使家族光彩的事。可兄弟没有流露出颜面受损的愤怒或对女子的同情。所以兄弟嘲笑的, 绝不是女子私奔后自食恶果的婚姻 (“以我贿迁”说明父母同意她的婚姻, 并给予嫁妆) , 也不是女子的命运, 而是女子不合时宜的情绪。时宜, 即氓的行为在当时已经是贵族阶层见怪不怪的普遍情形 (参见《鄘风·桑中》等) 。如此可看出女子对爱情的坚守, 但更能观察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夫妻关系已经出现松动甚至崩塌, 孝敬之成、人伦之厚、教化之美、风俗之移也一概失去了基础。《诗》 可以“观风俗之盛衰” (郑玄) , 《氓》则展现了礼崩乐坏的真实事件。

二.一场合风俗、遵礼义的婚恋

刘文指出从礼教出发否定女子恋爱时的行为, 认定她在婚姻中受压迫遭损害, 犯了时代前移的错误。但它以平等自由的婚恋观审视《氓》中的自由恋爱, 也犯了时代后移的错误。

尊卑观念在西周、春秋时代肯定存在, 封建时代只是将其更细化、制度化, 从而成为自上而下不可逾越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除氓“贰其行”外, 两者的婚恋可说合乎风俗礼义要求。“合礼”不仅是女子在道德、行为层面批判氓的有力依据, 也是采诗者引导和诫谕社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

在封建礼教下, 女子恋爱的大胆、热情和谈婚论嫁的谨慎、顾虑的确存在矛盾, 但这不违背当时当地风俗与礼制之间的关系。统观《国风》, “发乎情, 止乎礼义”的准则多表现在《周南》《召南》 中, 其他各风都描写有大量男女婚前合欢行为, 尤以保留殷商余风的邶鄘卫地区为甚。鲍昌《风诗名篇新解》 认为, “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 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 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 人类学上也确实存在合欢之俗。有人认为《周礼·媒氏》所载“中春之月, 令会男女。于是时也, 奔者不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 罚之。司男女无夫家者而会之”正是反映了礼义对风俗的容纳;可为倡导男女有别, 没有官媒不能正式交往, 没有彩礼不能正式会面 (《礼记·坊记》:“夫礼防民所淫, 章民之别, 使民无嫌, 以为民纪者也, 故男女无媒不交, 无币不相见, 恐男女无别也。”) 。可见, 《氓》《静女》等诗篇中男女婚前的大胆、纯洁的交往和女子在氓有 彩礼 (布是古代的货币) 下聘却无“良媒”时暂时拒绝氓, 前者合俗, 后者遵礼。而诗中纳征 (抱布贸丝) 、纳吉 (尔卜尔筮) 、请期 (秋以为期) 、亲迎 (以尔车来) 则以少总多, 概括了嫁娶时的“六礼”。虽顺序有颠倒, 但不能就此认定违反周礼, 这毕竟是诗!

而叙写婚后辛劳的“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则印证“女也不爽”的自我评定, 与氓“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的“罔极”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无爽, 即合乎礼义;罔极, 即没有准则。《礼记》规定了儿与媳晨昏定 省侍奉父母 (公婆) 的行为标准。这四句诗突出了女子几年如一日操持家务、早起晚睡侍奉公婆的辛劳。女子自认为没有一丝一毫越礼 的行为, 谨守做妻子的责任, 却受到了男子的恶待, 其情其理, 的确难以接受。

三.桑林、淇水见证了“我”的爱情

刘老师猜测了两人婚后生活的大量可能性, 但《氓》中最吸引人、最撩动人心的还是女子对爱情 一步三回头的哀怨、斩断情丝的刚绝与无奈。对女子进行道德压迫和行为戕害的封建时代无法看到如此丰满的形象。女子忘不了刻骨铭心 的爱恋;婚后的不幸, 反衬出爱恋的可贵。所以女子反复吟咏的, 就是留下两人足迹的地方———桑林和淇水。

《氓》用比兴手法, 通过桑叶由嫩绿到枯黄的变化喻女子由青春逐渐衰老、由幸福至痛苦的过程。但这“桑”不是“五亩之宅”范畴 的“桑”, 而是由上古至商周祭祀之所的社树:仲春之月行祭祀之礼, 未婚男女到桑林中互相交流、寻找配偶, 中意的话则到祠宫禀告祖先, 祈祷保佑。

《桑中》印证了这个观点。郭沫若认为:“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 上宫即祀桑之祠, 士女于此合欢。”“其祀桑林时事, 余以为《鄘风》中之《桑中》 所咏者, 是也。”桑林是爱情的象征, 是两人一见钟情之所。他们互相吸引, 缱绻不舍, 也曾一起向祖先盟誓。生机勃勃的桑树, 是他们爱情的见证。他们忍受不了空间的阻隔, 男子“抱布贸丝”, 女子跂望不见、“泣涕涟涟”, 都沉溺在美好的爱情之中。可桑树临秋而黄, 又成为感情生变的无情见证。稀疏的桑叶不可能再掩蔽两人依偎的身影, 当年在祠宫的盟誓伴随着女子年华的老去成为过往云烟。面对此景流变, 克礼的女子怎能不发出痛自骨髓的悲呼?

淇水更是女子始于欢乐、终于悲伤的见证。水能隔绝临河幻想的君子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 却阻挡不住处于热恋中的女子“送子涉淇”, 并成为他们结情之所 (“秋以为期”) :伟大的爱情力量战胜了大自然的束缚。不仅如此, 隐喻“爱”的“涣涣溱洧, 汤汤淇水”, 激荡着人们心中不可阻遏的爱的热情, 让女子回忆起“以我贿迁”时的渡淇之境:当初我俩坐在车里, 欢声笑语渡过淇水, 汤汤淇水就是依依情意;如今我形单影只再渡这河, 河水和着我的恨泪溅湿帷裳, 汤汤淇水就是不尽恨情。再者, 这淇河也应是氓信誓旦旦之地。古人有临河起誓的传统, 重耳投子犯之璧于河:“所不与舅氏同心者, 有如白水。”祖逖中流击楫而誓:“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有如大江!”男子若真的请淇河监督他“与之偕老”之誓, 那和“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形成了多大的婚前婚后反差, 也无怪乎女子在最后直喊淇水原隰尚有限度, 可男子轻许誓言, 没有一点行为准则!

篇4:《氓》之新解

笔者该怎样让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将来能够维系一段美满的姻缘,而不至于像“弃妇”那样遭遇悲惨的命运呢?笔者决定从《氓》的德育教学方面入手分析。

笔者所在地教学用的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氓》被编在必修第三册第三单元“关照女性命运”。《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三单元的单元学习目标第2条为:“感受文本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对作品中的人物有独立的见解。”第6条为:“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关照,学会关注人生和社会。”参考书中对《氓》的德育方面的解析也有不少,笔者选取了这些:

1.第二章是写女主人公热切地盼望婚嫁的情形,进一步刻画了她淳朴热情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婚姻悲剧埋下了伏笔。

2.而这位“氓”在骗得了爱情和嫁妆之后,逐渐暴露出了他那冷酷的“二三其德”的本性。

原来那一片“信誓旦旦”的假忠诚,那一脸“蚩蚩”的假厚道,在他“言既遂矣”之后,就慢慢地将她抛弃。

3.“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女主人公从自己被遗弃的遭遇中总结出来的血泪教训,她下定决心不再留恋过去,并告诫千万个姐妹,以免再蹈自己的覆辙。

笔者对上面三条做了深入的分析,重新审视“弃妇”遭遇的悲剧性,从“弃妇”的角度挖掘值得我们深思的悲剧意义。

首先看第一条,女主人公热切地盼望婚嫁,为以后的婚姻悲剧埋下了伏笔。这个伏笔教参没有作详细说明,笔者个人觉得应该从婚嫁的程序入手分析。周朝的婚嫁习俗为:

合法合礼的婚礼要经过“六礼”的程序,“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即议婚,是六礼中的第一礼,在男方选定意中人后,就先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在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再备礼前去求婚。以雁为礼,送给女方。[1]

而《氓》文中说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显然女子开始不答应婚期是因为“氓”没有良媒,也没带礼物,这六礼的第一礼就不符合程序。可惜的是她可能是太爱“氓”了,没有坚持到底,看见“氓”“怒”就害怕了,在没有良媒的情况下私自答应了婚期。这不合当时礼法的做法为婚姻悲剧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为这样的婚姻可能不受当时法律的保护。

第二礼问名,是指在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氏问女方名字、出生年月及时辰,然后男方占卜凶吉,从而决定是否成婚,问名也携带礼物,一般用雁。[2]

第三礼纳吉,是指男方行过纳采、问名礼之后,在家庙卜问凶吉。在卜得吉兆后,男方备礼通知女方,于是双方决定缔结婚姻。纳吉是正式订约,行礼时也须有礼物,作为定婚时的信物,礼物多用大雁。[3]

而《氓》文中说道:“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见不到“氓”,女子就哭哭啼啼,见到氓就有说有笑,女子对氓的过度依恋使她在婚嫁问题上做出了太大的让步。“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氓把“问名”“纳吉”合二为一,没带礼物,不在家庙问卜,而是私自问卜。这么不合当时礼法的事情,女子竟然因为热切盼望婚嫁而答应了。婚姻不合当时礼法自然不受当时法律保护,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氓》中女子“盖淫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4]“淫奔”是指没经过父母答应的婚姻。笔者觉得氓与女子的婚姻是经过女子父母同意的,要不然“以我贿迁”是不现实的。“贿”指财物,此处指嫁妆,嫁妆肯定是父母同意之后由父母置办的。

从这里我们也得到教训:由恋爱而结婚,不能过于任性或迁就对方,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

第二条说“氓”骗得了爱情和嫁妆后露出了“二三其德”的本性。笔者个人觉得这一条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说“骗爱情”。“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说的是少年时两人一起玩耍,欢欢乐乐,说说笑笑,很亲切,誓言说得很诚恳,后来却变了心。“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可以理解为“氓”也曾经沉溺于爱情,只是后来能解脱出来。这说明女子也认为是“氓”后来变了心。所以我们倒愿意相信两人是两小无猜,开始的感情是真挚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氓厌倦了,有了二心。所以这谈不上“骗”,也谈不上有人说的“始乱终弃”,说“终弃”倒是对的。人是会变的,不能因为氓的变心就直接否定了开始的真情。这样的爱情观会给现代的女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甚至使她们产生对婚姻的恐惧。

再说“骗嫁妆”。周朝婚嫁六礼中第四礼纳征,男方派人送聘礼到女方家。下聘礼之后才可由女方定婚期,而聘礼一般是“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5]。西周时没有金属货币,以布帛为通货,称为“币帛”,其数量是以五两为限,就是十匹。这在当时也是一笔不菲的财富。可见没有聘礼女方父母是不会定婚期的。而氓“抱布贸丝”中所用之布应该是下聘礼所用之布,氓有这个聘礼,女方父母自然会根据聘礼的厚薄置办嫁妆。所以“骗嫁妆”一说应该不成立。

第三条是女主人公从自己被遗弃的遭遇中总结出来的血泪教训,告诫千万姐妹不要沉溺于爱情,否则无法自拔,不可解脱。

我们厌弃对爱情的背叛,批判对爱情的不忠,但我们也绝不能因为惧怕爱情褪色就不敢投入。我们不反对热恋,只是不要因“痴情”而蒙住了双眼,看不到对方的缺点,一失足成千古恨。

《氓》中描述的女子所做的,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女送男不是什么没面子的事,只是凡事应有度,送了一程又一程,其依依不舍只会让男子生出自骄之心。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一个还没结婚就向恋人发怒的人,婚后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好脾气吗?不家暴倒是怪事了。女子因“氓”发怒就迁就而失掉原则,只会助长“氓”的嚣张霸道的脾气。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嫁入寒门,努力劳动以求过上好日子,想法是好的。但也不能因此缺乏了夫妻间的沟通,每天早起晚睡地干活那是家里的长工,不是妻子。“女为悦己者容”,只知干活却忽视了对容貌的修饰保养,丈夫有可能不愿意看了,就连自己也会失去自信。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这一句大部分人认为是兄弟无情,不同情姐妹,以此衬托出女子的悲哀。笔者倒觉得“兄弟不知”这四个字值得玩味。原文没说,我们却可以推想:兄弟不知道姐妹出嫁后干了多少活,受了多少苦,遭到了多少家暴,只知道姐妹被休回家。那么问题来了:兄弟为什么会不知道姐妹的事情呢?答案只有一个:姐妹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兄弟,至少在被休之前没有告诉。不告诉的原因恐怕是碍于面子,“家丑不可外扬”吧。但作为手足的亲弟兄姊妹又有什么可以隐瞒的呢!如果女子在家庭失和的第一时间就告知兄弟,兄弟又比较强势地介入,那么至少“氓”不敢家暴,女子也不会遭这么多罪吧!所以婚姻幸福时要和亲人分享;不幸福时也应该让亲人分担,至少也应该让亲人知情。

我们分析女子行为的不足,总结女子婚姻失败的教训,目的是引起人们对维系婚姻的一些不良做法的警觉,告诫恋爱中的女子提高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但绝不是为“氓”的做法开脱,且不说“女也不爽”,就是女子有些小失误,也抵不掉“氓”的道德败坏的事实。我们对“氓”变心、狠心的谴责、鞭挞是不会变的。

注释:

[1][2][3][5]叶孝信:《中国法制史(新编本)·西周法律的主要内容·婚姻、家庭和继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第38页。

篇5:《诗经·卫风·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回顾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能力目标:提高并不断挖掘通过研读课文得出结论的能力。3.德育目标: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二、设计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赋比兴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2.体味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及其变化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诗歌介绍

1、导语: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充分体现了《诗经》的特点。要求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2、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关于诗经的常识。

①总评

②所反映的时间段

③篇数

④内容体例分类

⑤三种表现手法

(二)研读课文

1.导语:风流百世诗三百,文采千秋事万千。诗经是一条河流,穿越浩浩时空,却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冰雪气质。秉烛夜读,我们仿佛成为一尾潜游其中的鱼,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让我们追寻流水的足迹,穿越诗经的画廊,走近《卫风·氓》,去探访远古的诗情与爱意,领略先贤的美丽与哀愁。

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思考:女主人公的思想、行为,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自读课文时,注意大屏幕上给出的字词的读音)

3.找同学范读课文

4.讨论:女主人公的思想、行为,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借此概括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讨论过程中反复读课文中同学发言涉及到的章节)

明确:温柔、善良、忠贞、痴情、勤劳、清醒、理智、坚强、果断、决绝……

5.不知大家注意否,文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的情感一直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那么是什么造成女主人公情感的起伏?(氓的行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情感发展:

幸福——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热烈——1.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沉痛——1.无与士耽 2.三岁食贫 3.靡室劳矣

4.靡有朝矣

决绝——1.老使我怨

2.亦已焉哉

明确:幸福——热烈——沉痛——悔恨——决绝 总结:至此一个丰满、鲜活、个性独立的女性形象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使我们不得不慨叹文学的萌芽阶段有如此的文学创造力,这便是《诗经》文学价值的体现。

(三)扩展研究

1.统观整个文学发展史,从先秦到明清婚姻爱情悲剧比比皆是,今天我们就试着对我们熟悉的故事进行分析,总结一下它们的异同,看看我们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明确:先秦——《诗经·卫风·氓》——男子责任——坚强、敢爱敢恨

两汉——《孔雀东南飞》——家长责任——自杀

隋唐——《琵琶行》——男子责任——漂沦憔悴(无爱的婚姻/无自主性/凄凉)

宋元——《钗头凤》——家长责任——病死

明清——《红楼梦》——家长责任——病死

结论: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女子在政治、经济上处于从属地位,所以婚姻幸福与否取决男子,如果遇人不淑,那么一定会是悲剧性的命运,所以至今在社会上还流传着那句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2.进一步提问:文中女子婚变后,还有无可能重获幸福。

五、课文总结

这样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真真好一个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的鲜明形象。

六、课外作业:

篇6:《氓》公开课教案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两句名言都是在歌颂那种纯洁而高尚的爱情,诗中的主人公都在渴望着长相厮守白头偕老,但是爱情经历了婚姻之后真正能够长相厮守白头偕老的又有多少呢?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公元前的卫国,去聆听一下那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能够感受一些,懂得一些,成长一些。

二、了解文章内容

1师:昨天给大家介绍了《诗经》,解决了字词障碍,老师再找一位同学读一下这篇文章,下面同学在注意字读的同时,试着用优美的语言复述一下故事情节。

生:体会音读,思考复述故事情节

2师:当我们逆着时间的隧道走进他们的世界,你用你独特的眼光看到了什么,你用你独特的视角体会到了什么?我们期待着你的讲述。昨天老师已经分组留了预习作业,再给两分钟准备一下。

生:准备复述故事情节

3师:现在开始老师完成第1自然段,其余按上节课各小组分工进行,现在我们在明确一下2段?3段?4段?5段?好,现在开始

生;朗读,体会至今,我还记得当初你追求我的情景,包着布„„

三、理清、分析故事情节 师:有景,有情,有意。大家写的美,读的更美,同学们在下面再次迅速默读这篇文章,再体会文章故事内容的同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大意。(板书;意读)生:全诗叙述了一位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过程。(人

果)

5师:如果把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的话,应分为哪三个阶段,分别是那几个段落?1 恋爱(1-2)婚变(3—5)

诀别(6)(板书:注意先标段落序号)

6师:说恋爱时期的人是最幸福的,在本片课文中恋爱双方的表现是怎样的呢?请用原文回答。?注意抓住关键词

氓:嗤嗤,抱布贸丝,谋,怒

女:送,乘,望,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7师:(用幽默的语言描述一下女主人公的动作)这个时期的女主人公情感表现是怎样的?

生:热情

幸福

8师:谁能给大家表演一下男女主人公恋爱时期的各种表现,注意要抓住人物特点,把男主人公的嗤嗤和女主人公的热情、幸福表演出来

(找一个旁白

两个表演)

生 :表演

9师:鼓掌 非常好!真是“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女主人公终于以一种热情、幸福的心情和自己心目中的“嗤嗤”的男子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有句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难道这句活真的要在我们的女主人公身上灵验吗?我们一起看一下婚后他们各自的表现。

生:女:婚后表现:自我徂尔,三岁食贫。靡室老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男: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其德什么意思?)

10师:女子还一如既往的爱着男子,但男子却变心了,这时我们的女主人公情感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生: 沉痛

怨恨

11师:

正所谓“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崛期”。这样一个痴情的女子最终还是遭到了丈夫的背板,怎么办,是玉石俱焚,还是死缠烂打?她是怎么表现的? 生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师:这又表现出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特征呢?

生 :清醒

四 品读人物形象。

13师:到此我们发现故事情节是按照“恋爱→婚变→决绝”发展,女主人公情感是按照“热烈→冷却→冰冻”发展,我想此时此刻,大家对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一定有一些自己的认识,不要着急,老师再找几位同学读一下这篇文章,大家在体会主人公情感的同时呢思考一下,如果让你给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打分的话,你会打多少分? 生:朗读、思考 师:我们首先先给我的女主人公打分?同意A 的请举手?B的请举手?C的请举手?看来大家给女主人公的分都很高,为什么,她的哪方面触动了你? 生:女主人公1纯洁善良,对氓真心实意,一片真情,且信守诺言;

2.任劳任怨,婚后挑起生活重担,却毫无怨言; 3.刚毅不屈,遭到丈夫遗弃,毅然离去。师:现在我们开始给男主人公打分,? A的同学举手?B的同学举手?C的同学举手? 为什么打C ?你厌恶他那一点?

生:男主人公 背信弃义 蛮横粗暴 如果故事中的男主人公 穿越时空来到现代,那么如果你是他的(家长

朋友

亲友)

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生:回答对男主人公一顿臭骂

总结:虽然刚才有些同学说的有些滑稽,但是老师现在非常高兴,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们已经有了你们自己现在对事物的明确的认识标准,而且非常的正确,你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纯真善良,信守诺言,毅然决然的人,老师希望时刻保持。六 深入探究,提升人格

15师:爱悠悠,恨悠悠,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又是一段爱情悲剧,那么到底谁应该为主人公的悲剧负责? 生:“士”“不见复关”“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社会道德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古今爱情观差异。

的确如此,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这种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男尊女卑,在家里女子就应该操劳,夙兴夜寐,所有人都这样认为的,包括他的兄弟。16女主人公对自己的悲剧应不应该负责任,你是怎样认为的?

答:在恋爱时过于沉溺与爱情不见男子就哭啊,啼啊,见到男子立刻又笑又说,一见到男子嗤嗤的样子就爱上男子,而忘记了审核男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被爱情冲昏头脑。万里忧乐到尽头,但老师可以说万里乐忧无绝期,乐的失去理智时,忧已经悄然在等待,乐之深,忧之痛,这就是女主人公的责任。

总结:氓影响着我们,更在教育者我们,也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真的能感受一些,体悟一些,成长一些,下面呢我们大家一起站在审美的高度,以你自己最美的语言最后把他读出来,尽量不要看书。

篇7:《氓》教案

教材分析:

《氓》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由恋爱到结婚再到决绝的爱情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情感内涵丰富,艺术手法多样,语言准确生动,代表了《诗经》现实主义的风格。

对诗中主人公的婚姻结局历来以“悲剧说”占据主流,若单从男权主义对女性的肆意侵犯和践踏来看,的确这可以看做是“一曲男权时代的悲歌”;但从女性自我觉醒和反抗的角度而言,我认为这首诗所反映的恰是一个失败的爱情的经验教训总结。这种观点关乎如何引领学生对此诗作尽可能多元的理解,或者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诗意的探讨和把握的走向。具体到语言层面,首先是第一人称口吻所表现出的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其次是比兴手法在诗中的巧妙运用所带来的诗意的丰富和延伸,第三是典型意象如“淇水”在不同语境中的象征意味以及其与主人公命运的关系,等等。但实际教学中,上述无论内容还是语言,任何一个角度的选择与展开都可能会为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及教学创新注入活力,应该说是应该加以有效利用的资源。

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学习过《关雎》,对《诗经》应该并不陌生,加之已有一定的文言积累,结合注释理解故事情节不会有太大障碍,可以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着重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全诗。

2、品析语言,感知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不知大家有否读过这样一首乐府民歌:《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怎样感天动地的痴情的绝唱啊!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痴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痴情的回报。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诗经》中的《氓》,看看诗歌中痴情的女主人公都遭遇了什么。

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初读——正其音

找生试读全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勾画读错的字或易读错需重点掌握的字词。

生交流纠错。

(齐读)正音:愆qiān期 乘彼垝guǐ垣

将qiāng子 载zài笑载言

于嗟xūjiē鸠兮 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 自我徂cú尔

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裳cháng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师作配音范读。生齐读。

二、再读——懂其文

借助注释,理解全诗的内容。

找学生将这首诗歌以恰当流畅的语言韵译。

三、研读——明其意。

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生概括: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到最后被遗弃的内容。

师做引导:同学们这是从行文内容的角度的概括总结。从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称呼的变化能不能感受到女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变化呢?

氓——那个人——人生还只在初见。(初相逢)

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处于浓情蜜意的热恋中,相敬如宾。(爱恋,相思)

尔——你——比子少了敬称,多了随意,更显亲密——今日我要成为你最美的嫁娘了。(幸福,甜蜜)

士——青壮年男子——那个男人——感情疏远,视如路人了——婚变(悔,恨,怨)

尔——你——和你这样的人白头到老,这太令我心生怨恨了。淇水还有岸,隰水还有边,和你这样的人白头到老,这种痛苦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决绝)(补充诗经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四、品读——识其人。

在这场重大的人生变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分组讨论。

示例:

1、痴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哥送到大门外还不行,还要送过淇水来;送过淇水不罢休,还要送你到顿丘。这是又一场的“十八相送”啊!不过这次不是梁山伯送祝英台,而是女子送男子。

痴情——不见复关,泣涕连连;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温柔体贴,迁就男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讨论:秋以为期,婚期早还是晚。)

反复诵读本节诗,读出情感。

(补充提示:迁就男子,子无良媒,男子易怒,都为后来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

3、朴实,纯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4、对待婚姻很慎重——非我愆期,子无良媒。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5、善于反思——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却只是男子生活的调剂品,所以“寄言世间小儿女,莫将心事轻许人”。

引导:作者在写奉劝女子不要沉迷于感情之中前,还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

桑叶沃若——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鸠食桑葚——喻女子沉醉于感情,引出对女子的慨叹——比兴。

思考:读本节诗时,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反复诵读本节诗,读出情感。

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将这三节诗背诵下来。

继续探究女主人公的形象。

6、勤劳坚忍——三岁为妇,靡事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7、吃苦耐劳——师引导,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变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贫寒,男子施暴。

在这种种痛苦折磨之下,女子却一心一意苦心经营着这个家庭,“言既遂已”,日子越过越富裕,女子却容颜衰老——“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引导:“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你认为造成女主人公“镜里朱颜改”的原因有哪些?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1)生活贫困(2)日夜操劳(3)男子变心(4)男子施暴。

思考:面对这样一个三心二意,品行无德之人,女子是该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呢,还是该怎样做?

齐读最后一节。

8、清醒的认识,断然的决绝,刚烈的性格。所以要读出那种清醒和决断的语气。找生试读,师范读。

留5分钟,学生试背这三节诗。

美读——诵其文

学生齐背全诗。

质疑探究:

文中多次出现了“淇水”,你认为淇水有怎样的作用?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初涉爱河,爱情的见证。

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泪水如淇水浩荡,女子被休回家。象征悲伤的泪水。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对比,比喻。痛苦的生活漫无边际。

淇水,就是这场爱情悲剧的见证者。

拓展提升:

读这篇文章,我一直有个困惑。印象中,在很多爱情故事里,都要给男主人公取一个名字,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孟姜女哭长城》中的万喜良,《西厢记》中的张珙等,这首诗为什么不给男主人公取个名字呢?

明确:真情永恒只是个例,故能被人牢牢铭记,而负心忘义之人却比比皆是。所以,这个女子所遇到的命运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群人,一批人,甚至是几代人。这个女主人公的可敬之处,就在于她不愿屈服,而是敢于抗争,勇于把握个人命运,勇敢追求独立幸福的生活。她和我们将要学到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无论是从行为上还是从思想上、精神上,都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布置作业:

篇8:《诗经.氓》的痛戒

【关健词】女主人公 自重 自尊 自爱 自我

一、女主人公在爱情之路上不自重。

《氓》中女主人公对氓的态度特别值得探究,“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写出女主人公依依不舍的情态,很明显没有女性的矜持。她纯洁天真,入世不深,以致一下子便以心相许了。而且不顾世俗的眼光送男子,虽然当时没有对女子太多的约束,这样的行为还是让世人嘲笑。“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她多情,真心爱氓,看不到他时,"泣涕涟涟",看到他时,"载笑载言"。充分展现了热恋中女子的热烈的情感,每天热切的盼望着见到男主人公,流尽相思的泪,沉醉相聚的笑。

然后看到男子问吉凶“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见到没有不好的话。出于对氓的爱,女主人公毫不犹豫的嫁了过去。完全没有对自身的合法、权益有所考虑。从后文“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可以看出,女子的婚姻并没有得到家人的认可和祝福。失去了根基的爱情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女主人公心中想得到的爱情之花很凋零。在没有法律保证的时代,娘家是女子最大的依靠,有强大的娘家依靠,妇女子才能在婆家有地位,能挺直腰杆。可是女主人公做了什么呢?因为不自重,在兄弟不愿的情况下与男子结婚,这个时候又能依靠谁?又能怪谁呢?

女主人公的全身心投入得到的是最后的背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男人得到的太容易。男人基本上就是世界上最贱的动物,轻易得到的总是不是珍惜。一般人都会认为男子始乱终弃,但是细想一下,如果没有始乱,哪里来的终弃?骋者为妻,奔着为妾,妾就是物品,可以随意送人或是丢弃的。所以,在爱情之路上要有坚持,不是一味付出。

二、女主人公在爱情之路上不自尊。

《氓》中女主人公因为爱情,对氓过于温柔倒贴,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立场。从开始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就打下了不好的基础,婚姻大事,怎么能如此就做了决定呢?难道只是怕氓生气吗? 爱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怎么能抛弃自己的尊严,只为满足男子的愿望。很多时候,女人都会认为,自己的心一定会换来男子的真心,但事实上呢?

女主人公人生的第一大事非常草率“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没有如云的嘉宾,没有正式的仪式,没有新亲人的祝福——什么都没有。女主人公最初可能搞些养蚕缫丝的家庭副业,所以有些积蓄。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敢于无媒毅然和氓同居,把自己和财物都用车子搬到氓家。在女主人公心中,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因为最初,他"蚩蚩"地“很老实”,"言笑晏晏"地“温情”,"信誓旦旦"地“忠诚”。使女主人公觉得他就是可以托付一生的良人。

结婚以后,她安贫,和氓共同过苦日子“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嫁给氓之后她、忍受着家庭的贫困,努力改善家境。她辛勤,把家务劳动一齐挑起来。“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多年来,家中里里外外的活计,女主人公从来都是不辞辛劳。

这样的辛劳终于换来了家境的改善,“言既遂矣”,但是她相像的美好生活却没有随之到来,而是得到了男子的粗暴对待。为什么呢?因为女子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女子失去了美貌,失去了亲情,什么都没没了,这时,爱情也就不存在了。女主人公反思“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初步认识到自己的悲剧是自己过于沉迷于爱情造成的,自己的美貌没有了,男子变心了,而男子没有任何损失,这个休了换新的,又是一笔财物到手。究其根源,就是女子不自尊造成的。如果男子药费了很多精力,耗费了诸多钱财,又经过各项程序,才把女主人公娶到家,他还会如此不珍惜吗?

美貌终有一天会失去,如何维系自己的婚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在社会上有一些男人,有了钱,就在外面花天酒地,找二奶,勾搭小三儿,忘记了与自己一同从贫贱中走过来的妻子;而女人做了小三儿,失去自尊,结果如何呢?美貌不会常在的,《氓》中女主人公就是现代人的镜子。

三、女主人公在爱情之路上不自爱。

《氓》中女主人公,从开始就不自爱。人不自爱,如何让人爱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完全站在男子的角度上,为男子着想,没有考虑自己身不正、名不顺,说女子勇敢不太准确,准确的说就是自轻自贱。没有媒人,可以让男子去找,别人能找到的,男子就找不到吗?也许这个时候所说的无良媒只是个托辞,实际上就是女方家并不同意,而面对这样一个男子,女主人公竟然自己定下婚期,这不是自己怕嫁不出去,主动送上门吗?而且,还恋恋不舍的送了又送。

现在人都知道,在婚姻中付出多的那个人永远失去了主动,何况,男子并无付出,所以后面的抛弃理所当然了。

女主人公与男子成婚后,都在做什么呢?没有正常的婚礼也就算了,总该有正常的生活吧!比如谈谈心,说说话,或者彼此的互动。可是,什么都没有,只有无尽的劳作。“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女子每天都在为家庭忙碌,吃不好,穿不暖,更别提什么皮肤护理了。结了婚就成了婚姻的奴隶,何其悲凉,但女主人公从未想过,也从未抱怨。女主人公的自述中只有劳作,没有其他生活,甚至没有孩子,这个时候她没有考虑一下男子的动机吗?没有,还是一直任劳任怨。

看看女主人公的记忆里,少的可憐的温馨片断。“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当一切都成了欺骗,女主人公记忆中只有氓与自己少时的誓言,也许这点温馨也伴着伤痛。男人的誓言从来不可信,不是经常说“男人靠的住,母猪能上树。”更何况儿时的誓言,人总会是变的。女人在婚姻中获得了什么呢?在不爱惜自己的前提下,什么都没有意义了。

四、女主人公在爱情之路上失去自我。

上一篇:写雷锋精神作文下一篇: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初级中学关于食品安全及疾病预防的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