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备课组计划

2024-04-27

高中历史备课组计划(精选10篇)

篇1:高中历史备课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校长室新学期工作计划,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改革方向,贯彻学校的教学工作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深化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形成教育教学特色,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科质量为使命,倡导严谨、科学、务实的作风。高二年级历史备课组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特点开展教研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充分发挥备课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实现教研组与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教学基本情况

高二年级共有1个美术班,3个普通文科班,2个理科班,但只有一位历史教师在战斗,所以高二历史备课组必须联合其他年级的3位历史老师,组成高二历史备课组,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为完成高二年级的历史教学任务而共同奋斗。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是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另一方面是文科班为高三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充分的储备。

三、总体工作思路: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应该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树立新型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教育观念。为此,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深化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搞好历史学科教学。

2、落实常规,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是永恒的主题。全组历史教师要有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不仅要追求好的分数,而且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的质量观,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在“学的管理”上寻找突破。围绕“让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坚决贯彻“会的不讲”。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备课组要切实落实好集体备课工作,明确集体备课时间,确立中心发言人,重点讨论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处理好课前指导和课堂释疑的关系。按照学校要求,规范教师听课行为,坚持组织公开课活动,每位教师在本年度开好一节公开课。并做好全组教师参加的公开课评课工作。做到有开课就有评课,做到定时、定人、定内容、定反馈,推动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并转化为教学行为,以此促进我组教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认真抓好高二年级学业测试的教学工作。因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紧紧抓住这一“突破口”,提升学科在高明区的影响。为此,全组成员都应该了解学业水平考试的信息,深入研究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特点,明确学业水平考试导向与试题改革的趋势。高二教师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联系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和考试大纲的内容,分析探讨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思路,做到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高二备课组教师要有“盯人”精神,做好培优补差,在争取人人过关的前提下,要让更多的同学进入C指标以上。所以,主张老师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会、献计献策,及时汲取外部信息,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和复习的实效性、针对性。

4、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力度,要充分利用好教研活动时间对教材的备课设计、练习设计、课堂教学重难点等环节进行交流与探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进一步加强结对子的课堂教学的互听互学活动,充分让历史备课组的教师在听课中学习到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理念与方法,使大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积极开展各种公开课、研讨课、说课等活动,通过评课、听课寻找差距提高教学水平。

5、配合学校,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为进一步吸取兄弟学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深化完善我历史备课组的教学模式,我们希望也要求学校积极为教师创造锻炼的机会,让我们在学校教学中多上试验课,研讨课,并且争取在区级开设公开课;让我们在校际交流中拓展视野,学习提高,更好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历史教学任务。

6、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校本教材的研究力度,以科研促教学。

没有科研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我们将组织教师学习和借鉴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集大家的智慧为一体,在探索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这是提升实践经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通过不断总结并撰写文章,才能使自己的感悟和体会理性化,才能真正内化为个人的内涵素质。确保每学年平均每人上交一篇教学设计或教学论文。以理论指导实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智慧型”教师。

7、收集材料,积累资源。每学期开展的集体备课工作计划、活动记录、历史教学反思、公开课活动等文本进行收集存档。

篇2:高中历史备课组计划

工作要点:

1、常规。抓好每个人的备课上课作业等常规任务,抓住常规才能抓住教学质量。抓常规就要做好检查和记录,严格检查纪律以促进常规进步。

2、集体活动。做到每周一次集体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以有效学习和改善课堂为本学期的主要校本教研方向,通过集体活动提升我们的课堂效益。

3、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有始有终有记录有反馈。通过参加教研活动,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自身的能力。

4、学生竞赛。本学期组织一次高三文科班的文综选拔竞赛,并组织好学生的培训,争取在年代的文综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计划另订)。

5、选修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发好选修课。然后让每个高一高二的老师都要开出一门选修课。

篇3:高中历史备课组计划

在常态的备课组教研活动组内相互听课中, 原先我们听评课时相互之间往往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评课者在谈论意见的时候, 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感觉, 而不是大家基于证据进行推论。我们开始尝试设计使用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相结合的《备课组课堂教学观察表》 (表1) 。

使用说明:1.“教学环节”一栏记录对整堂课的大致分段安排。2.“教学活动形式”一栏记录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形式:如学生听讲、阅读、讨论、发言等。3.“学生活动效果”一栏记录听课教师观察到的学生课堂反应及具体表现等。

“科学的观察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比如说, 偏于定量的课堂观察就是基于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理论, 而偏于定性的课堂观察则基于解释主义理论, 不同的理论基础基本上框定了研究的方向和程式。”定量观察的科学性毋庸置疑, 因此我们在“教学环节”的时间控制上采用定量观察方法。而我们更为强调的是, “教学活动形式”和“学生活动效果”则采用以开放的文字记录为主的定性观察方法, 这种借鉴人类学家田野研究的记录为课堂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资料, 这些描述使我们即使事隔很久也能够较为清楚地回忆起所观察的课堂中的一些细节。历史备课组在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 每次听评课由听课教师负责记录观察表, 评课后原始记录交由授课教师本人保存。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 我们为了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 进而事先针对特定的问题来调整“观察表”的设计, 从多个不同角度针对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观察并记录。历史备课组课堂教学观察表中《教学环节课堂观察表》 (表2) 旨在观察整堂课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重点难点能否得以突出;《材料使用课堂观察表》 (表3) 旨在观察史料运用的合理性及效果;《学习活动课堂观察表》 (表4) 旨在观察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形式、时间和活动情况。全部表格都设计了“学生活动效果”的观察记录, 希望通过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用说明:1.“教学环节”一栏记录对整堂课的大致分段安排。2.“学生活动效果”一栏记录听课教师观察到的学生课堂反应及具体表现等。

使用说明:1.“教学环节”一栏记录对整堂课的大致分段安排。2.“材料使用情况”一栏注明材料的种类及数量和具体内容3.“学生活动效果”一栏记录听课教师观察到的学生课堂反应及具体表现等。

使用说明:1.“教学环节”一栏记录对整堂课的大致分段安排。2.“教学活动形式”一栏记录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形式:如学生听讲、阅读、讨论、发言等。3.“学生活动效果”一栏记录听课教师观察到的学生课堂反应及具体表现等。

高中历史备课组运用“课堂观察研究法”的主要目的即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将通过课堂观察得到的围绕特定目标的客观描述记录作为参考依据, 然后根据学生活动效果去科学地调整今后的教学安排, 改进教学行为。我们通过课后对“课堂教学观察表”的记录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 得到以下启示:

一、有助于教师控制掌握课堂教学节奏———时间管理

从《教学环节课堂观察表》记录情况发现:教学内容安排不足会直接引发学生课堂纪律问题, 如有的教学环节内容很少用时却占全课时的33%, 导致“少数同学走神, 个别打瞌睡”。评课时就提出了增加复习环节的改进策略。其次是因教师课前常规准备不足, 导致最后5分钟 (占11%) 学生无事可做, “学生等老师发练习册”、“学生都在讲话”、“练习册未发, 学生不愿看书”, 情况分析提醒教师今后在教学中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避免浪费宝贵时间。

分析观察记录之后, 授课与观课教师自然就会从学生接受能力的角度对一节课的容量及详略安排进行反思, 努力避免内容太多或太少和轻重不分等盲目、主观的设计, 实现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科学化管理。可见, 观察表提供的大量原始数据对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整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二、有助于教师了解史料运用于教学的效果———论从史出

《材料使用课堂观察表》反馈情况显示:所有材料在课堂上的应用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能引发学生对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 证明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基础作用不可动摇。充分运用史料教学的方法, 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的史学意识。

三、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换位思考

《学习活动课堂观察表》反馈情况发现:教学中激发兴趣可以使学生思想高度集中, 并且始终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积极思考。如设计学生参与活动, 在组织学生交流后, “全体学生注意力集中, 感兴趣, 气氛活跃”、“学生认真, 与老师互动较好”。观察表提示我们上课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 经常换位思考, 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 “课堂观察研究法”可以全面反映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情况等各种授课教师迫切希望了解的信息。教师本身作为观察工具使观察记录的过程相当简单, 非常便于备课组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实施。而且由于记录者根据观察表事先确定观察要点, 着眼的是全体学生的学习活动效果, 经过一段时期的坚持和积累, 确实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最终必然会对提高备课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课堂观察研究法”的运用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完善和思考。

1.“自我反思”的角度创新

目前“课堂观察研究法”的着眼点基本停留在关注学生活动情况这一角度, 今后还想尝试诸如“课堂提问”、“练习讲评”、“预习检测”等新的观察角度, 设计和使用相应的《历史备课组课堂教学观察表》。同时也希望在体现学科特色方面, 能够进行更多的探索。

2.“同伴互助”的实践验证

由于这项活动中教师本身是观察工具, 所以观察受记录者本人的理论素养、个人经历、理解水平以及文字描述水平等的影响较大, 主观性强, 个别性强;授课教师接受反馈时的态度同样会有较大差异。今后需要进一步统一组内教师的思想认识, 使“课堂观察研究法”能够给备课组建设带来更多的帮助。

随着备课组校本教研观课活动的资料积累, “课堂观察研究法”推动我们培养自己观察、分析、研究学生的能力。促使教师相互提供经验和建议, 把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把校本教研建设落到实处。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能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尝试和改进教学方法, 实属幸运地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为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张汉林.“谢谢你为我打开一扇窗”——课例研究工作的若干随想[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9, (3) .

篇4:高中历史备课组计划

【关键词】备课组建设;策略;集体备课的效率

备课组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完成年级教育教学目标责任的前沿阵地。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该注重备课组的作用,制定相关的备课组制度,发挥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功能。但现在的普遍现状是部分备课组基本上形同虚设,以致学校备课组工作的开展始终处于一种肤浅型的形式状态,备课组教研形式的局限性日益显露。这样我们不得不探索备课组的功能和管理,让校本教研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备课组为单位蓬勃开展起来。

一、加强备课组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备课组建设是加强过程管理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创新的前提是抓牢教学常规,抓教学常规就要重视过程,备课组建设就是教学常规的一个重要过程。

第二,加强备课组建设是改变教与学方式的需要。在深入教学改革中,必须赋予传统教学方式新的内涵,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寻找新的出路。

第三,加强备课组建设是应对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加强学习,注重调研,积极谋划,主动应对。在高中课程改革中抓实备课组建设,循序渐进达到三种境界:关注统一,忽视差异,经验指导,强调执行;关注过程,研究问题,以人为本,注重有效;注重情景,关注联系,突出思维,提升素养。

二、备课组建设的“三项策略”

1.常态调研,聚焦课堂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与展示成效的窗口。要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位,就必须针对课堂常态问题开展研讨,使课程改革从形式的变化逐步走向内涵的发展。备课组应树立教学即研究的思想,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改进课堂教学为研究目的,在实践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过程中强化备课组建设。

2.目标引领,差异推进

备课组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比较大,教研活动应正视这些差异并在活动过程中有所体现。如新教师追求班级管理能力和教学清晰,在教研活动中可侧重大小教学环节的观察与记录;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处于追求教学方式多样化阶段,可以侧重对课堂教学中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情况的对比分析等。不同任务的驱动,既有利于实现各自的专业发展目标,也可把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差异作为资源,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目光敏锐,抓小成大

每位教师要能敏锐地捕捉自身或同伴教学中的“小事”,将细节合理放大,形成载体或抓手,连续驱动教研。要关注几个操作:第一是“感知”,就是在众多教学现象中,及时感知某些“异常”;第二是“转换”,即把值得关注的现象转化为教学问题或经验;第三是“引申”,即把问题或经验通过拓展延伸,形成带有启发性的引领问题。

三、集体备课要确定三个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

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集体备课应实行全员参与原则。在确定主备课人的同时,还应确定副备课人。主备课的任务是根据副备课提供的资料,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及其突破方法、学生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综合巩固典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备出详案。副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配合主备课,搜集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料,以备主备课挑选与使用。

2.“挑刺求精”原则

坚决反对集体备课中的华而不实,痛而不痒的工作作风,倡导不留情面,铁面無私的“挑刺求精”精神。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集体研讨。在集体备课中,备课组成员研讨的重心是主备课所备教案的不足之处,就所备教案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弥补和改进措施,力争使新教案精益求精,好上加好,优中更优。

3.教学效益优先原则

教学效益高于一切。教学效益优先是集体备课充满活力的根之所在。集体备课中所确定的一切教学手段、一切教学方法、一切教学资料等,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效益优先原则。坚决遏止课堂教学过程中抢占学生时间,违背学生意志与认知水平的低效率、低质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存在。

四、加强集体备课,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

集体备课是教师钻研教材、切磋教法、共同提高的好方法,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法,致力于提升集体备课的质量,通过集体备课,让教师进行智慧的碰撞,从而达到教学教育资源最大化效应。

1.规范管理,明确备课组活动的要求

(1)备课内容做到“四备”:一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体现,要认真钻研,要从整体课程观着眼;二备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基础、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及能力差异;三备教材,从整体看所教部分,确定重难点,正确选择课程资源,合理组织教材;四备教法,做好研究、交流活动的组织,培养学生的能力。

(2)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要根据备课组工作计划提前通知、提前准备。集体备课要做到人人准备、中心发言、互相交流,形成学习研究的氛围,备课组长要做好集体备课的考勤和内容记载。

(3)要通过集体备课达成备课组六个相对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例题统一、习题统一、资料手段统一,保证年级教学一盘棋,提高教学质量。

2.精心安排,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制定科学合理上下贯通的的活动计划是活动有效开展的保证。为了确保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性,学校应对各组的活动内容做出以下规定:

(1)各备课组要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要求,制定详细、具体、可行的学科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按单元或选择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体备课。注重作业的设计,积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共同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措施,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关措施。

(2)对备课组活动也应提出以下建议:①安排2~3次课题专项研究活动;②3~6次备课组单元集体备课活动;③3~6次专研性集体备课,研讨、听、评课活动;④1~2次组织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研讨,感悟特级教师对教材独特的解读及有效的教学组织等。

备课组建设工程是一项学生、教师、学校等多方受益的工程,要从推进新课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备课组建设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加强对备课组建设的长远思考。俗话说没有特色的东西就没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备课组建设在强调共性问题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应力求在个性问题上彰显各校特色,每所学校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自身资源,打造高中备课组建设工程的新特色。

篇5:高中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20xx年高二历史备课组以教育教学新理念和相关教育教学法规为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引进“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全面推行主体合作性的教学新模式,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全面提高,为学校创四高中、为今后的学测和高考作好充分的准备,争取考出优异的成绩。

二、年级基本情况

高二年级目前共有四个文科班,八个理科班,xx历史教师,除xxx老师外其他老师都教过多届学测和高三毕业班,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历史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但学风较正,有积极向上的要求。

三、工作目标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必修III、选修Ⅰ和选修Ⅳ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

2、按照学测大纲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理科班完成历史必修III教学任务及学测的一轮复习工作,争取在期末市统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四、常规教学

1、备课: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教材的处理必须合理,这样才会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针对教材的特点,做出取舍与整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单元甚至于某一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备课,我们将做到四个落实:学案、教学设计、配套习题、相关资料。我们坚持每周都要搞一次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也可以丰富多彩,课例研讨,教材质疑,经验交流,就是自己教学上的一次失误,也可以说出来,避免我们之中的其他人犯同样的错误。

2、教学:本学期所有班级的教学都要以“立足课本、狠抓基础、培养习惯”为教学指导思想,做到“起点要低,讲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积极思维、自主学习等行为习惯。特别是通过课前提问和作业、训练督促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文科教学中既要突出知识的特点,讲清理论要点,又要结合高考考点的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前瞻性教学。为高三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理科班主要抓基础,讲清学测考纲考点。

3、教学管理:配合各班班主任,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情。采取集体谈话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分层次教学。

4、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做到精心命题,细心阅卷,认真讲评。

5、作业: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所订同步训练资料(冲A行动);教师平时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

6、教研:本学期备课组要多听课,在教研组听课的同时,备课组同行之间还要经常性听课,多借鉴吸收,多取长补短。计划每周上一堂研讨课,自己定课题,定时间,大家评议,共同提高。其次,将本学期发现的突出的教学问题,上升到教科研的层次,并随时形成书面文字,写出相关的博客、论文。

7、努力加强与校外的交流合作,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中提升教学水平。

篇6:历史备课组计划

一、常规工作方面

1.开放课堂:

本学期,初三历史团队由潘晓丽、丛雪萍和王丹丹3位老师组成。潘晓丽 和王丹丹 老师曾多年任教初三历史,对于教材及历史会考重难点把握到位,驾驭课堂的能力强,且都是古寨中历届骨干教师,所以计划在本学期轮流开放课堂,实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丛雪萍老师做为青年教师第二次任教初三,由于去年的任教经历,对于初中历史课堂的标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计划 和潘 老师结成师徒,每周开放课堂,进行一节徒弟展示课。在开放课堂的过程中,同备课组其他老师都参与听课,及时开展评课,指出优点,点明不足,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

2.教案:

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坚持手写教案,体现历史学科新授课、复习课及讲评课各种课型的教学流程,同时认真落实“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要求,在细节处下功夫,如:三维目标如何整合书写,评价任务的设计等。课后及时叙写教学反思,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研讨解决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3.资源库:

根据环翠区的统一部署,本学期历史学科初三备课组将继续完善环翠区资源库,上传高质量的课件、教学设计。

二、主题集体备课

暂定每周三上午为初三历史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时间,利用集备时间,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充分解读和研究,依据历史会考说明,集中3个人的智慧确定重点,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各自的教学心得,打造高效课堂。

三、青年教师培养暨帮带工程

初三备课组共有3名成员,其中潘晓丽、 王丹丹 老师都曾多年任教初三,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课堂管理到位。丛雪萍老师第二年任教初三,计划与 潘晓丽 老师结成师徒,丛雪萍老师大学专修的历史教育,所以专业知识体系完整,弱势在于对初三教学目标的把握以及课堂管理,所以更多的是要从课堂管理细节、教材挖掘与课标把握等方面加强指导。初三备课组将积极参与丛雪萍老师每周一节的徒弟展示课的听评课活动,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促进初三备课组的整体提升。

四、单元检测

本学期,初三要完成世界历史上下册的讲授及复习,计划在期中、期末考试前即第10周和第16周分别进行一次单元检测。

考试结合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形式,采取70分制,当堂检测当堂批改,题型包括选择题、和综合解析题两种题型,主要检测学生对重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科能力的考查,进而查漏补缺。

五、有效辅导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确定历史会考目标,做到“心中有目标,课上有行动”。

2.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历史会考试题和教材的前提下,精讲少讲,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3.认真落实“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要求,加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学、会用历史知识,提高学科综合能力。

4.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建立学生档案,促进优秀学生发挥其特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篇7:初一历史备课组计划

针对初一新生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在落实“三维”目标前提下,历史通史知识的掌握,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历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课堂教学方面,注意教学相长,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式教学,在历史课上,针对初一学生特点,用故事会、表演、小组讨论、学习竞赛、智力快车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愉快教育、和谐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乐学好学。

具体措施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⑵课堂教学讲效率。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活而不乱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分难度层次、有针对性。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尽量课堂完成,即时反馈,及时辅导。

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落实各项要求,学生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2009-2010学年上学期

珠海市实验中学2009——2010学第一学期

初一历史备课组计划

本学期初一历史备课组工作,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优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活动。

1、更新观念,树立优质教育观

树立优质教育观,从实际出发,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教育实验,以创新思想,建立学科特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规范备课组活动

备课组活动在科组计划统领下,每次活动有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活动有准备、有设想、有主题、有记录,切实解决问题。

3、注重科研,以学习促教学

教研为教学服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认认真真地进行研究学习,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初一新生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在落实“三维”目标前提下,历史通史知识的掌握,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历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课堂教学方面,注意教学相长,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式教学,在历史课上,针对初一学生特点,开展故事会、小制作、历史情节表演、小组讨论、学习竞赛、智力快车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愉快教育、和谐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乐学好学。

根据历史学科特色,成立历史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历史第二课堂,以拓展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准备历史故事大王比赛。

具体措施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⑵课堂教学讲效率。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活而不乱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分难度层次、有针对性。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尽量课堂完成,即时反馈,及时辅导。

4、做好分工合作。

在平时的备课中,从教材分析、课件制作、习题精选、测试总结等多方面,加强相互交流,加强合作,资源共享,打整体战,共同提高。

篇8:新课程高中历史备课初探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探求教学目标的源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性质、理解课程理念、体会课程设计思路、明晰课程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课标建构每一课教学的具体目标 (即“三维”目标) 。如人教版教材“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6点。 (1)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 教学目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认识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3) 过程与方法:学生模拟秦朝中央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探究历史事件发生以后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所产生的影响。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王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 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5) 教学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6) 教学难点:秦代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和影响。

二、钻研教科书, 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是为了有效反映和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及所传递的信息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现代教学论强调“不是教教材 (课本) , 而是用教材 (课本) ”, 言简意赅地表达了教材的性质。新的教材观认为, 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 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 (非唯一资源) ,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 (仅是依据) , 是“教学的工具”和教学的帮手。要全面、科学地整合教材内容可以遵循以下三个主要原则。

一是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处理教材。二是对比研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二者共同的内容要高度重视;对《大纲》中没有, 而《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要认真分析, 准确定位;对《大纲》中有, 而《课程标准》删掉的内容不要再增加。三是归纳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教材的使用上, 要注重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研究, 尤其要注意研究不同版本教材中表述相同的内容, 并将各版本中个性化的内容及相关表述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和借鉴。比如:《历史》必修I关于古罗马一节,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在围绕这一内容要求的编写上, 不同版本的教材也各有侧重:人教版主要写“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岳麓版主要写“古罗马的政治和法律”。显然,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是以学习罗马法的产生及其作用为主。

三、撰写活教案, 预设课标落实

传统的备课, 基本上是教师按照“我教你学”的思路来编写教案, 教学过程完全是由老师来控制。因此, 这种教学设计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可控制的。

当前, 新课程的要求是“以学定教”。教学设计始于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 但又不等同于过去的“教案”。因此, 教学设计是一个流动的过程, 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实现的多向互动。正因为这样, 教学设计不应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 它只能是描述大体的轮廓, 而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 让他们在流动中、变化中充实和完善。所以, 新课程下的教学方案是动态的、多样的、灵活的和粗线条的, 因此, 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四、注重教学反思, 促进教师成长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笔者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就历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要转变历史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 对教学有重要影响。新课程背景下, 历史教师应主动摒弃那些落后的教学观念,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要转变教学理念, 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新课程理论水平。如:可以阅读一些新课程理论的书籍和相关杂志;积极参与省、市举办的学术交流会;坚持集体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坚持写心得体会、论文等方式方法。通过不断学习, 使自己能熟练地运用新课程理论和方法到教育教学中去。

2、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 结合各方面的教学反馈信息, 对自己前一节或几节课的教学行为以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思考, 判断在教学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

3、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篇9:高中历史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备课

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前的准备主要是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好课前的准备。

一、转变观念,追求高效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过去以教材为“本”的传统观念,树立新的历史课程观,要能真正理解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历史学科侧重于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维启迪和人文关怀。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高考升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使命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新的课程观,摒弃传统的教材观。除此之外,还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改变过去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积极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立足学生,服务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活动,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达成不可能由教师个人独自完成,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我们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实际情况,其教学必然是盲目、无效的,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实际情况,首先要确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发展情况,必须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上有所偏重,以实现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出色地完成应有的教学任务。为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个体差异等,确定学生历史学习的原有基础和现实需要,为学生找准学习的起点,保障学生有效的学习。

笔者所在的高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学生学习历史大都为了应付考试,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历史课是“副科”,这样消极、被动的态度也阻碍了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面对我校的实际学情,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引导学生抛弃固有的旧观念,通过生动鲜活的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构建自主的学习方式。

为改变学生学习能力弱和学习兴趣不高的教学困境,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他们在历史课程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和想法,我课前大多都会设计一些学案内容,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把握好每节课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学习,了解课程学习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去思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洞察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视角,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有效教学打下基础。

三、依托教材,深掘教材

课程资源是保证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要素,不仅包括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各种知识,还包括创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俗地说既包括教材、参考书,又包括教学场所、教师和学生。在课前准备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内容信息。首先要整体上把握好教材的基本结构。历史新教材是按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专题体系编写的,打破了过去按编年体顺序编写教材的习惯,教师要能从整体上把握好教材内容的基本结构,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其次,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历史新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片和正文材料,这些都属于显性知识,除此之外,每课课前的导言,课文中的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课后的学习延伸也包含了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知识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利用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对一些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注意整合好教材内容,由于高中历史教材在编写时打破了传统的年代发展顺序,而是以专题的形式编排,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能灵活地处理和整合教材。

四、选择方法,合理运用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改的深入,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开始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见方式,但笔者认为教学方式的选择不能盲目跟风,要有选择的依据的一定的要求。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不管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关键要实现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要树立整体的观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灵活选择。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拘泥于一种模式或套路,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

其次,坚持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思想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效的备课是进行课堂教学的起点,它是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应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合理,有效的备课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也关系到历史教育价值的发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所以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在备课方面精心研磨、深刻领悟,提高自己的教学层次与教学水平,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

参考文献:

苏彩书.浅谈高中历史有效备课.中华少年,2012(03).

篇10: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要完成世界历史上下两册。世界历史上册有七个单元:

教研组将继续展开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题的深层次研究。在实际教学进一步进行探讨,同时落实细节,明确各人分工,分阶段按计划实施。在过程将对阶段性研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并解决,适当调整研究计划。学期中或结束时,针对课题研究进行经验交流总结。为课题的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学科特色加强学科建设,走发展内涵的道路,始终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中心任务。本学期学科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如下:⑴抓常规、重落实每位教师精心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切实做好每一步骤的工作。我校要求每学期听课30次,间周教研一次。

⑵抓科研、重创新在小专题活动中,我校的专题是《历史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围绕小课题,我组教师查教参,上网浏览,互相讨论,力求发挥阅读在课堂中的作用,事半功倍。备课组活动时,统一进度、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习题。充分重视集体的力量。在教研室组织的大教研活动中,我们学校成员积极参加,有网上论坛、实地听课、讨论等。通过参与,取长补短。

结合学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培训和青年教师业务学习两大活动,积极鼓励团员教职工加强学习,以教师聘任制为契机,进一步激活团员队伍,使团员教职工在教育战线上焕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华。

二、工作方向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继续实施先学后导,自主高效课堂课改方案,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及班级现状分析:

本届初三12个班级,班级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分化严重。整体学习氛围好的班级有46、51、55,这三个班级各门学科优秀生较多,待优生相对较少,学习状态较糟的有45班、52班。这两个班整体学习氛围不太好,优生较少,中间层次、待优生人数较多。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有一定的难度,要在全市中考取得优异成绩,初三历史备课组担子很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课堂及时巩固,及时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四、措施:

1、深化对《历史课程标准》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社会性、科学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切实做到落实教学三维目标。

规范常规教学的过程,如: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等,提高课堂效率,提高优秀课比例。具体的措施:统一备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以及难点的好的教法和教学策略都要研讨到位;统一上课,包括教学进度、上课的教学语言规范、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的基本环节等都要有严格的要求;统一课后辅导、作业批改,指的是作业的布置和教辅资料上的习题要有选择的使用,只选择适合我们学生并能适合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布置绝不使用题海战术,给我们的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并做到每做必批,并对个别同学进行面批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障碍,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也要采取不同的辅导策略,因材施教的为学生进行“提优补差”,让我们的学生保持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抓好待优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本学期教研组将围绕“建国60周年”、“中秋”和“重阳节”开展主题教育。以学科渗透的方式,宏扬民族传统,开展爱国主义。

3、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实施分层教学。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学习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能顺利通过。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注重对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继续培养。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现代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努力使组员上的每节随堂课成为“高效能”的课。继续精心准备校随堂课,力争在教学中渗透新理念。

4、加强教育科研,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历史学科研究。

5、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6、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7、认真,积极参加市、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以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上一篇:文题教学教学反思下一篇:《梦想》话题作文:追求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