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屋调查实施方案

2024-05-07

农村房屋调查实施方案(共8篇)

篇1:农村房屋调查实施方案

农村房屋现状及改善建议

学 院:土木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0907 小组成员:潘业龙 侯贺营

农村房屋现状及改善建议

1、团队组成

潘业龙 侯贺营

2、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居住质量。结合农村调查,介绍农村住宅现状和建设情况,分析了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几点建议。

3、中国农村住宅现状

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买房子置地是一生奋斗的一大目标,这种观念在现在的农民中仍是根深蒂固的,许多农户集大半生之积蓄盖起一座新房,且这种传统世代相传,几乎每一代都要再建新房或推倒旧房重新翻盖。尤其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民的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日益富裕,农民新建住宅的热潮逐年提高,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相当庞大的农村住宅建筑市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不断富裕,传统的生存型住宅已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与城市住宅和居住环境相比,农村民居和环境没有得到实质的改观,仍然比较落后,传统村镇体系和传统民居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现代生活。为此,在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地农民掀起了这样一股建房热潮。然而,就目前农村住宅建设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3.1、现在的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土地浪费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住宅多以一户一栋的形式为主,大部分基本没有规划,由户主自选宅基地,经村级基层部门审批,户主与农村工匠自行设计与施工来完成。经调查统计,农村房屋的设计者大部分是泥瓦匠,少数是自己设计的,只有极少数是专业人员设计的。然而大多数的泥瓦匠都没有专业知识,只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来给大家设计房子,有时候在建房的过程中浪费很多材料,又有时候不能达到安全系数,这样人们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通过对人们的调查情况可以知道,对房子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了解情况只有少数人对其有一定的基本了解,半数人只了解一点点,其余的就根本不知道了,根据以上数据和调查的一些基本情况可以知道农村农民的居住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亟待提高。

而随着农村人口的急剧增长,民宅不断增加,大小不一,层数不同,建筑布局杂乱无章,给排水及道路交通不畅,许多新建住宅均是绕村周修建,侵占良田、土地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部分的农村居民认为很有必要在农村建设篮球场、健身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但现实与需求之间却存在很大的缺口:农村多数人对文化设施、公共设施、供电通讯设施、给排水系统及消防设施的布置,土地的合理利用均缺乏明确的认识。

3.2、农村房屋缺乏设计,千篇一律,建设质量不高,民宅功能不完善。

房屋的布局合理与否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农村房屋建设往往没有经过设计。虽然有一些村镇住宅设计图集可供参考、套用,但数量不多,适用性不强,且一般只有建筑设计,没有结构、水、暖、电配套设计。甚至有些农户套用和摹仿公共建筑模式,脱离自身的实际需求。农村房屋的布局都是根据以往的模式做的,并不是针对每户人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农民各户建造的房子模式比较单一,没有独特性,更没有根据各农户自家人口等的实际因素因地制宜地建造,建造成的房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或不能够满足居住需求,这样就使得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房子布局不够满意,只有极少数的人对自己的房子还算满意。

农村房屋的质量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农民建造房子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材料价格又较高,因此农民建造房子使用材料较差或一般,考虑的因素较少,建造的房子质量不好,甚至仅能满足住房需求却达不到质量要求。在建筑房屋的时候,材料的配比不是很科学,据统计在房屋的施工人员有大部分是当地的泥瓦匠,只有少数是专业的施工队伍。特别是针对丘陵山地居民,农村房屋在防潮方面缺乏相应的举措,所引发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飞虫、蛇等常有出入居室等情况。农村住宅建设极少经过正规设计,建房施工基本没有正规的设计图纸,多是简单模仿,自筹自建。住宅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极不合理,人畜混居、生产生活不分、内外不分、动静不分、干湿不分、设施不全、设备简陋。厨房卫生间功能不齐全,室内污染物严重超标,难以满足新农村农民的正常居住需求。

4、改善农村住宅现状建议 4.1、发挥政府在住宅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在农村住宅建设中,应很好地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上的主导作用,尤其在农村经济还比较脆弱的情况下,在新农村民居建设初期,政府要做好前期规划、土地控制、设计、动员、引导示范、服务监督等工作。

4.2、保障农民在民居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新民居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目的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要想把新民居建设工作做好,必须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农民在民居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新民居建设中,对自己的家乡真正了解的就是本地村民,通过他们的参与,将生活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吸收到设计和建设中来,给村庄的建设带来新的文化与活力。居民不仅要关注自身住房的建设,还有责任改进当地的人居环境,愿意投入时间、精力与财力,更应该解放思想,理解、宽容的接受改变。同时,村民参与还是一个受教育过程,可从设计者身上学到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4.3、深入研究新农村住宅的设计

农村住宅除了具有居住功能以外,还兼有一定的生产功能,它需要在住宅空间以外保留一部分生产空间,这也是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之间最大的区别。对于新农村的住宅设计,我们认为绝不能照搬城市的别墅和多层住宅,而是应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反映农民家庭生产的需求,考虑农民对新住宅的购买能力和使用时所能承受的生活支出水平等。因此,农村住宅与设计师通常设计的住宅有很大区别,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农村住宅的设计,在农村住宅的建筑设计上,我们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从广大农民的利益出发,建设适应新时期农民生活所需要的具有一定适应和可持续性的居住方式。并赋予其一定的时代生活特色以期引导和灵活适应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引导村民建房向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及环保上来,充分发挥建筑对农村生产发展、生活方式转变、文明乡风形成、村容村貌整治的巨大推动作用。

5、创新点

通过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等方式对部分地方农村进行调查,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农村的房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6、缺陷不足

调查范围有限不能概括所有农村房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专业知识学习的限制,提出的建议可能不具有科学性。

篇2:农村房屋调查实施方案

XX年8月22日星期五,今天天气闷热,天气情况不容乐观。师大生科XX实践队来到了XX。XX地处河北省环渤海地区,包括十四个县市区:XX县、XX县、吴桥、东光、泊头、南皮、孟村、盐山、海兴、黄骅、河间、献县、肃宁、任丘。还有新华区、运河区、开发区、渤海新区河北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等。

XX县辖4个镇、13个乡、1个民族乡:乐寿镇、淮镇镇、郭庄镇、河城街镇、韩村乡、乡、陈庄乡、徐留高乡、商林乡、段村乡、张村乡、临河乡、小平王乡、十五级乡、垒头乡、南河头乡、西城乡、本斋回族乡等。

在了解了XX市的大致情况后,师大XX实践队主要在任丘等地进行了调查。任丘包括新华路办事处:xx等25个村庄。xx等24个村XX镇:辖32个村委会。XX镇:辖32个村委会。XX镇:辖28个村委会。xx。

他们小分队一行7人在当地了解当地人员居住情况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状况以及年老人员的居住情况等主要内容。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XX任丘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比如华北油田开采总部设在XX,带动了XX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而同时由于石油产业员工众多,给任丘市带来了各地的移民。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任丘地区的住房以及道路设施接近市级水平,各方面设施接近市级水平,在与各类人群:如村民、政府管理人员、油田人民等的交谈中,了解到,大家对于任丘的发展前景甚是看好,各方面设施健全,不用担心住房问题等。

其住房水平参差不齐,位于市区内的村庄大多被市区经济带动,大多属于楼房,甚至是高楼大厦。而位于远离市区的村庄大多是新盖的二层小楼或者是平房。

篇3:农村房屋调查实施方案

由于缺乏法律强制要求,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以及经济相对落后等原因,使得我国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设施的防震能力十分薄弱。而地震造成的伤亡人员绝大部分也是农民,甚至5级左右的地震都造成了人员死亡,不设防的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建筑成了危害农民生命安全和经济财产的重大隐患。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要求,实现“到2020年,我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的目标[2],安徽省建设厅决定开展“安徽省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现状调查”专项工作,委托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了“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调查”课题组,承担相关技术工作,旨在为全面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 抽样调查及分析

安徽省地处华北、扬子断块和秦岭大别山断褶区三个大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是一个地质比较复杂的地区。全省各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各不相同,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和不抗震设防的区域在我省均有分布[3]。

结合安徽省抗震设防区划、地理地貌特征及气候等因素,课题组在淮河以北、江淮之间和长江以南选择了蚌埠市、六安市、巢湖市、芜湖市四个调查点,以自然村为抽样点,对抽样点内的房屋逐幢进行调查,其中蚌埠市和六安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芜湖市和巢湖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本次共计调查民居815户,其中蚌埠市吴小街镇338户、六安市三十铺镇129户、巢湖市炀镇91户和芜湖市弋江镇257户。这些房屋由于建造年代、经济条件、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的不同导致其抗震能力也不同。

砖混结构是目前农村房屋主要结构类型,是抗震设防的重点。下面从结构和构造上对砖混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

2.1 结构布置分析

从抗震角度分析,砖混结构的平面不规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纵横墙的布置不均匀对称;

2)承重墙体不连续,不对齐;

3)片面追求大的门窗洞口,对承重墙体的削弱较大;

4)楼梯往往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对抗震不利;

5)竖向不规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a.承重墙体的竖向布置不连续;

b.上下层刚度和质量变化较大。

2.2 结构构造分析

1)阳台悬挑梁的锚固:阳台悬挑梁的埋入长度要满足抗震规范要求,应有可靠的锚固连接。图1为四地民居阳台的锚固情况。可以看出民居阳台悬挑梁有54%不满足抗震锚固长度的要求。根据以往的震害资料,阳台在地震中是薄弱环节,阳台倾覆或者坍塌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需重视阳台的锚固措施。

2)圈梁:对于抗震构造措施之一的圈梁设置,分别按照楼层圈梁和地圈梁设置情况进行统计,见表1,相比较而言,对地圈梁的重视程度比楼层圈梁要高。从表1可以看出,民居圈梁设置的平均水平,无论是楼层圈梁还是地圈梁,设置比例都只有1/3左右,大部分还没有设置。

%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个年代民居圈梁设置情况,现将各个年代的地圈梁设置比例绘制成折线图,见图2。

以上数据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建房越来越重视房屋的安全与质量。

圈梁是一种很重要的抗震设防措施,圈梁与构造柱一起构成了“弱框架”,可以有效的吸收地震能量,减轻地震灾害。目前农村房屋的圈梁设置率还不高,应将圈梁的设置作为农村抗震设防的一个重点。

3)构造柱:在房屋四角及大洞口两侧等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构造柱和楼层圈梁以及地圈梁构成了弱框架体系,在地震来临时,这种弱框架体系能极大地提高砖混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能力[4]。纵观整个调查的情况,没有设置构造柱的比例还很高,因此加大宣传力度并给予技术指导,对于农村建房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设置了构造柱的民居,大部分也没有做好构造措施,如在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留马牙槎、沿墙高设置拉结钢筋。

根据调查的情况,概括起来,民居在抗震构造措施上有如下几点不足:

1)农居阳台的悬挑梁锚固情况不好,符合抗震规范要求的只占46%;

2)楼层圈梁设置率为30.24%,地圈梁的设置率为36.04%,两者都偏低;

3)大部分地区现有房屋没有设置构造柱,墙体没有形成约束砌体,延性差;

4)构造柱和墙体之间未留马牙槎、纵横墙交接处没有设置拉结筋。

3 建议

3.1 结构布置

1)平面布置应简单、规整,避免局部凸出或凹进。

2)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在平面上宜对齐,在竖向应上下连续,在同一轴线上,窗间墙的宽度宜均匀。

3)结构承重体系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体系。

4)建筑立面尽量规整简单,层高不要过高,以3.0 m左右为宜。

5)严格控制窗户的大小,保证窗间墙尺寸,避免因窗间墙过窄造成抗剪承载力不足而产生裂缝。

3.2 结构构造

1)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或木屋盖的砖房,宜在楼、屋盖处增设圈梁;现浇楼、屋盖可不设圈梁,但楼、屋盖与墙体应有可靠连接。

2)房屋四角、楼梯间周围及大洞口两侧应设置构造柱。

3)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4)出屋面的楼梯间和女儿墙、阳台及屋面上的水箱等要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

5)在平面内墙体一定要闭合,不能有开口墙,内外墙必须同时砌筑,且内外墙交接处咬槎要牢固,沿墙高每隔500 mm配置2Ф6的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1.0 m~1.5 m,以加强内外墙的连接,提高墙体的整体性。

摘要:以安徽省农村房屋为例,进行抗震性能调查,并从农村房屋建筑的年代分布、结构形式及构造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农村房屋抗震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提高农村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村民居,抗震调查,结构布置,结构构造

参考文献

[1]王瑛,史培君,王静爱.中国农村地区地震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1):82-89.

[2]王兰民,陶裕禄,袁一凡,等.中国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综述[J].西北地震学报,2005,27(4):305-311.

[3]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

[4]叶燕华.砌体结构[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86-190.

[5]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6]GB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7]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篇4:农村房屋调查实施方案

关键词:农村地籍;房屋调查;确权登记

中图分类号: P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112-2

1 目的和意义

全面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农村产权登记规范化、交易市场化、资产资本化的基本要求;是规范农村住房建设,有效保护耕地、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的基本保障;是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农村范围内土地的利用类型、数量、分布及权属、界址等产权状况,满足土地宏观调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全面查清农村范围内包括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属、位置、面积、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基本情况,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有助于明晰产权,维护农村村民权益,是土地各项严管措施落实和国土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的需要。

2 工作思路

按照《地籍调查规程》、《房产测量规范》等技术规范,结合试点村实际情况,以满足试点村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为出发点,立足于已有的工作基础,严格依据国家有关调查规程和标准,在进行1:500地籍与房产调查底图施测时,房角点测量采取与宗地界址点测量统一的技术方法,一并开展,以地籍区为单位,以宗地(丘)为调查基本单元,逐宗调查每一宗建设用地权属,查清调查区范围内的每宗(丘)土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用途的土地利用现状,填写每一宗地(丘)情况核实表。以地籍、房产调查为基础,以宗地(丘)为依托,以满足不动产登记要求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已有不动产调查、登记以及前期审批、交易、竣工验收等成果资料,采用已有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城镇地籍图、房产测绘图、新农村建设地形图测绘成果等图件做工作底图,通过内外业核实的方法,完成房屋调查工作,按地籍(房产)信息化的建立要求,利用GIS软件录入宗地属性,建立档案属性库、地形库、房屋数据库、土地利用库、土地权属库,计算各类土地面积,编绘地籍图,测算房产面积,绘制房产图,汇总计算各类土地数据,分析数据成果,形成村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等文字报告;建立本次试点村的不动产权籍数据库,输出各类汇总数据等。

3 工作方法

3.1 资料收集

①收集已有控制测量资料,包括坐标成果、控制网图、点之记、技术总结;②收集已有正射影像图及系列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房产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③收集各级政府及其他有权机关认定的合法权属证明材料、协议书;④收集由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提供的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材料;⑤收集其他与土地权属来源有关材料。

3.2 地籍、房产档案入户调查

调查要对收集到的地籍档案、房产档案进行扫描存档,按照一定规则整理并录入档案信息。

3.3 作业区控制测量方法

①每个行政村至少埋设两组或3个两两通视的一级埋石图根点作为首级控制点,与主行政村相距较远的自然村居民地至少埋设一组一级埋石图根点,埋设标准参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的附录B,第B.2.4条执行。②根据收集到的已知控制点,求解FJCORS测量七参数后,对每个一级埋石图根点进行平面坐标和拟合高程的实测。③根据地籍、房产测量需要,临时图根点布设主要选择在居民地周边。

3.4 地籍与房产调查底图测量方法

为了统一精度,地形图测量应采用全解析方法施测,房角点测量采取与房产界址点测量同样的技术方法开展测绘。地形图施测时,既要满足地籍测量精度的要求,又要满足房产测量界址点精度要求。

3.4.1 全野外数字测图

按照1:500进行实地大比例尺地籍和房屋测绘,作为确权登记的基础图件。宅基地地籍和房屋测绘原则上要以幢为单元,集体建设用地以用地边界为单元,主要测绘房屋和边界线内地形地貌,并向外扩充5至15米反映周边相邻地物和地貌特征。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和表示的内容,应执行《地籍调查规程》、《房产测量规范》技术标准要求。

外业数据以划定的地籍(房产)子区为单位进行地物、地形要素全野外数字采集。各村地物点按地籍和房产界址要求详尽精确测绘,其他地物要素按1:5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相应国家标准要求进行测绘。一级地物点为道路、街、巷、加固坎(坡、堤岸、沟渠)等转点及其两侧的房屋、围墙(栏杆、篱笆、铁丝网)、其他可起界线(点)作用且耐久牢固角点(边线)明确的地物等要素的角点为一级地物点,其相对临近控制点(一级图根点以上各级控制点)点位中误差≤±5.0cm。 二级地物点为处于隐蔽地区(布设符合图根导线非常困难)的房屋、围墙(栏杆、篱笆、铁丝网)、其他可起界线(点)作用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等要素的角点,其相对临近控制点(二级图根点以上各级控制点)点位中误差≤±7.5cm。其他地物点为不属于一、二级地物点的地物点,其相对临近控制点(含二级图根点以上各级控制点)点位中误差≤±10.0cm。

3.4.2 外业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作业过程中,仪器应认真对中、整平,每天第一测站作业开始前,必须检验仪器2c和指标差。每一测站工作,自始至终应加强测站起算数据(核对测站坐标、高程、定向点坐标)的检查,并检核两点实测距离与计算距离是否一致。地籍、房产要素点的测量,边长以全站仪单程测定,水平角、垂直角可只测半测回。房屋测量以墙体角点为准。所有围墙宽度均按依比例测绘,栏杆式围墙(见图1)无论底座高低均以围墙表示,根据底座宽度确定围墙宽度,有柱无底座的,根据柱的宽度确定围墙宽度。

3.4.3 外业数据编辑过程要求

所有填充符号应尽量避免单个符号手工注记方式,而使用“面填充”方式。在绘制房屋线时,应力求最少的线数(如独立的四边房屋,最后应用闭合命令,其边线应为1条)。为保证后期数据库建设需要,房屋结构注记的标注点左下角重心点应落在房屋面内。编辑地籍、房产子区图时,除地形特性线和高程点尽量保留外,其他地物取舍须充分考虑图面容量。

3.4.4 数字线划图编绘要求

3.4.4.1 图层设置

图层按南方成图软件系统规定,门牌层如下:

3.4.4.2各类字体注记规定

① 控制点、高程点按南方成图软件系统规定字高。

②市局单位、乡镇(等线体4 mm),企事业单位、工矿单位(HZ细等4mm),行政村(宋体4mm),自然村(HZ细等4mm)。

③ 铁路、高速、国道等主干道(等线体4 mm),街、道、巷、弄名称(HZ细等4mm)。

④ 河流(宋体4mm)。

⑤ 其他文字说明(HZ细等3mm)。

⑥ 门牌号(HZ细等2mm)。

5 结论

全面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满足土地宏观调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各项严管措施落实和国土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实现农村产权登记规范化、交易市场化、资产资本化的基本要求,是规范农村住房建设,有效保护耕地、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的基本保障。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掌握农村范围内土地的利用类型、数量、分布及权属、界址等产权状况,对加强土地精细化管理、保障广大农民土地合法权益、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篇5: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中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深刻汲取一些地方近期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落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职责,严格执行《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以用作经营的农村房屋为重点,坚持边排查边整治,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切实加强老旧农村住房安全长效管理,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风险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目标任务。20XX年底前,基本完成对用作经营性农村房屋的重点排查。20XX年6月底前,在重点排查的基础上,基本完成对农村房屋的全面排查;同时,完成对存在安全隐患用作经营的农村房屋的重点整治。20XX年至20XX年底,基本完成全镇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目标任务;同时,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和规范标准,建立常态化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农村房屋设计建造和质量监管水平。

(三)工作原则。

1.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村(居)加强对辖区内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判和上报农村经营性房屋安全隐患排查表(附件1),推动整治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2.坚持“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全面落实房屋产权人(使用人)房屋安全主体责任,特别是要认真落实用作经营的农村房屋产权人(使用人)主体责任。

3.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全面落实各行业主管部门指导监管责任,形成农村房屋安全管理合力,共同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二、工作任务

按照房屋产权人(使用人)自查、村两委排查、安全隐患评估或鉴定、建立重点整治台账、分类集中整治的程序,压茬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一)认真摸底调查。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村范围内的所有房屋进行全面摸底,并按照农村自建房和非自建房、自住和经营、公共建筑和非公共建筑等类型分别建立农村住房档案和房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做到排查一处、登记一处。同时,坚持重点排查和全面排查相结合,细化排查内容、明确排查标准、科学组织排查。

(二)安全评估鉴定。对初步判断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村房屋,可因地制宜采取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组或质量安全联合工作组等多种方式,依据《农村住房安全性鉴定技术导则》,扎实开展房屋安全性评估或鉴定。村建环卫中心负责指导房屋结构安全评估或鉴定;对初步不能判断是否为安全隐患的农村房屋,及时上报县住建局;对于房屋使用安全,地质、洪水和周边环境安全,根据行业管理需要,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安全评估或鉴定。

(三)分类集中整治。按照“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产权人(使用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村房屋进行整治的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给予技术指导。要根据整治重点和房屋评估鉴定情况,建立分级整治工作台账,分类制定整治措施对整体危险和局部危险房屋,综合采用拆、改、停等方式,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房屋,特别是擅自加层、未经许可改扩建、采用彩钢板等易可燃材料搭建、经评估或鉴定不能继续使用的,要及时责成房屋产权人(使用人)停止使用、限期整治;对存在一般安全隐患且经常性使用的房屋,要指导房屋产权人(使用人)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对存在一般安全隐患但长期空置不用的房屋,要采取划定危险区域、设立警示标识等安全防范措施;对于有保护价值且存在安全隐患的传统建筑和民居,要经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和住建部门会商评估,暂时无法完成整治的,可先进行安全警示和挂牌保护,条件允许后再进行维修加固或修缮,不能搞“一刀切”式简单拆除;对于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地质灾害隐患和洪水灾害隐患的房屋,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指导隐患防范治理工作。

(四)建立长效机制。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集中整治和建章立制相结合,加快建立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推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健全农村房屋建设标准规范,建立农村房屋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施工、改扩建和变更用途等全过程管理制度。积极对接使用省住建厅“数字农房”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农房建设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三、工作步骤

(一)重点排查阶段(20XX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对利用农村房屋开设农家乐、民宿、饭店、茶楼、商铺、仓储作坊等涉及人员聚集使用的经营性农房重点排查任务。重点排查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建设年限长、标准低、质量差,且明显年久失修的房屋;二是经加层、改建扩建的房屋;三是生产、经营、居住功能混杂的房屋;四是使用预制板的房屋;五是存在采用易燃材料彩钢板搭建、消防设施配备不足、消防通道堵塞等消防安全隐患的用作经营的房屋;六是位于滑坡、泥石流、矿区采空区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房屋;七是河道、泄洪通道等洪水灾害隐患点的房屋。

(二)全面排查和重点整治阶段(20XX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农村房屋的全面摸底排查,排查内容主要包括:房屋结构安全、使用安全、地质和周边环境安全等。完成对存在安全隐患用作经营的农村房屋的重点整治,明确整治重点、技术路线、力量组织、工作经费、时限要求等,确保完成一户、销号一户。

(三)全面整治阶段(20XX年11月底前)。基本完成全镇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目标任务。在摸底排查和重点整治基础上,坚持产权人(使用人)主体责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监管指导责任,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统筹相关政策、项目和资金,分类分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村房屋制定整治计划,建立整治台账,有序推动整治工作。同时,要建立完善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保障群众合理建房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召开党委会议,经党委会研究决定,成立马鞍镇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领导小组(附件1),由党委副书记、镇长宋刚同志任组长,亲自部署、狠抓落实,由党委副书记王正俊同志任执行副组长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蔡文琳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做好进度安排、任务落地、资源调配等日常工作。

(二)细化责任分工。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压紧压实各部门责任,将应当纳入行业安全监管范围的农村房屋全部纳入安全监管范围,进一步强化监管。镇政府城建办负责指导农村住房建设,牵头组织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提升农村房屋设计建造和质量监管水平,建立健全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镇应急办负责指导农村范围内的工矿企业房屋安全管理及隐患排查整治,指导农村房屋的消防安全管理及隐患排查整治;镇自规所负责指导农村依法依规用地,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灾害风险排查;镇宅基地审批办负责指导农业生产设施用房安全排查,按职责负责农村宅基地管理有关工作;镇市监所负责指导农村经营场所涉及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复查工作;镇综治办负责指导农村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镇派出所负责指导农村旅馆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镇民政所负责指导农村养老机构场所安全管理;镇司法所负责配合有关方面完善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制度,强化法治保障;镇财政所负责将农村房屋安全管理相关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镇人社所负责指导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工作;镇水保站负责对房屋选址是否位于洪水灾害隐患点及周边防汛安全情况进行排查;镇文化站负责指导农村文化和旅游场所安全管理;镇卫计办负责指导农村医疗场所安全管理;其他相关镇属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做好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关工作。

(三)严肃督导问责。由镇纪委办牵头,组建工作督导专班,分行业加强工作督促指导,进一步传导工作压力、推进工作落实;对工作进展缓慢、推诿扯皮、排查不实的,要予以通报;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推进不力的,要约谈相关负责同志;对工作中失职失责、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依法依纪严肃问责。

篇6:农村房屋调查实施方案

根据住房保障和人居环境整治要求,为彻底消除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镇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

精准摸排、分类施策、集中攻坚、全面清零。

二、总体要求

守住底线,不碰红线。即守住群众居住安全住房的底线,坚决不碰群众住危房、老人住老房的红线。

三、摸排分类

(一)从安全性分类,包括:

安全类房屋,即可以保留的房屋,包括:结构完好、主体安全的土坯老房、砖混(木)老房及谷仓、旧烤烟房、柴草房、猪 牛栏、杂物间等杂乱房。

危旧类房屋,即必须拆除的房屋,包括:残垣断壁,危旧空心房,危旧、残败的老祠堂、老厅堂,以及危旧、残败、长期不使用的谷仓、旧烤烟房、柴草房、猪牛栏、杂物间等杂乱房。

(二)从用途性分类,包括:

居住类,即有人居住且正常使用的房屋。

生活类,即有人使用,但仅作厨房、工具房、加工作坊等生活功能使用的房屋。

闲置类,即无人居住、闲置空置的房屋。

生产类,即平时放置生产工具、农机具的杂物间,谷仓,旧烤烟房,猪牛栏,及圈养鸡鸭的房屋。

公权类,即老仓库、老村部、老厂房、老发电机房等公共产权房屋。

祠堂类,即群众共用的老祠堂、老厅堂等。

四、整治措施

1.搬迁(劝离):老人住老房(危房)的,一律予以劝离,彻底搬离老房、危房。

2.拆除:一是危旧、残败的空心房、老祠堂、老厅堂以及危旧、残败、长期不使用的谷仓、旧烤烟房、猪牛栏、杂物间等杂乱房,一律予以拆除;二是旱厕,一律予以拆除;三是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建筑房屋,一律予以拆除;四是其他的土坯老房、砖混(木)老房及谷仓、旧烤烟房、柴草房、猪牛栏、杂物间等杂乱房,引导农户主动拆除。

3.警示:对危旧、残败但无法及时拆除的老祠堂、老厅堂等,四周拉起警戒线、树起警示牌,标识“安全隐患,禁止进入”等警示字样。

4.维修:一是对结构完好、主体安全的土坯老房、砖混(木)

老房,农户自愿维修的,按照不漏风不漏雨、楼板安全、无裂缝等要求引导农户出资自行修缮,安全等级达到 B

级以上,经乡镇、村验收合格后,统一张贴“房屋鉴定标识牌”和“生产用房标识

牌”;二是对结构完好、主体安全的谷仓、旧烤烟房、柴草间、猪牛栏、杂物间等杂乱房,农户自愿维修的,引导农户出资自行修缮,经乡镇、村验收合格后,分类别张贴标识牌。

5.提升:一是对唯一住房是土坯老房、砖混(木)老房的,引导农户自己出资进行修缮与提升,住房安全等级达到 B

级以上,并按照“五净一规范”标准整治户内环境,确保干净整洁,经镇、村验收合格后,张贴“房屋鉴定标识牌”;二是对谷仓、旧烤烟房、柴草间、猪牛栏、杂物间等杂乱房,引导农户自己出资进行修缮与提升,经镇、村验收合格后,分类别张贴标识牌。

6.重建:对拆除后有重建需求的空心房、祠堂、厅堂和谷仓、旧烤烟房、猪牛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原则,引导农户就地重建。

7.粉刷:对外墙未粉刷、砖面裸露在外,或已经基本建成但未安装门窗,或已建设多年但未浇注屋顶等各种影响村容村貌的“赤膊房”,引导农户自己出资进行粉刷提升。

8.整治:2016

日以后建设,占地面积超过一百二十平方米,建筑层数超过三层,总建筑面积超过三百五十平方米的农村住房,一律按“超高、超大”建房进行整治。

五、时间安排

(一)重点整治阶段:5月21日至5月31日,集中精力开展摸排,建立台账,重点推进老人住老房(危房)、住房是危房、残垣断壁、无人居住的危旧土坯房应拆未拆的、危旧及残败的祠堂、厅堂等问题房屋整治。

(二)统筹推进阶段:6月1日至6月30日,根据房屋分类,统筹推进问题房屋的“拆除、维修、提升、重建”工作。

(三)巩固提升阶段:6月16日至6月30日,根据已整治的花名册进行“回头看”工作,进一步巩固“搬迁(劝离)、拆除、警示、维修、提升、重建”等

6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四)建章立制阶段:7月1日至8月1日,对四周拉起警戒线、树起警示牌无法及时拆除的危旧、残败的老祠堂、老厅堂及修缮后的生产用房、杂物房、猪牛栏要建立农村房屋长效管护机制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

根据安全系数高低,进行分类管理,明晰产权所有人、维护保养人、事故责任人。指导村“两委”落实专人负责并担任安全管理员,加强日常隐患排查工作,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六、严格奖惩

实行每天一通报,一周一调度。6月6日进行第一次调度:排名后三名的村书记做表态发言及谈下一步打算。6月13日进行第二次调度:房屋整治完成率排名前三名的村做经验介绍;排名后三名的村书记和驻村干部做表态发言及谈下一步打算。6月20日进行第三次调度:对于全部完成老人住老房劝离且全部完成危旧、残败土坯房和杂乱房拆除任务排名前三名的村,第一名奖励1000元,第二名奖励800元,第三名奖励500元;排名后三名的村书记、驻村干部做表态发言及谈下一步打算,倒数第一名的村罚款1000元,倒数第二名的村罚款800元,倒数第三名的村罚款500元。6月27日进行第四次调度:对于全部完成整治任务且无老人住老房反弹的村奖励1000元。排名后三名的驻村领导做表态发言,倒数第一名的村罚款1000元,倒数第二名的村罚款800元,倒数第三名的村罚款500元。以上奖惩当场兑现。

七、举措办法

1.疏堵结合推进。对不符合“一户一宅”政策的,镇既有房屋安全排查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对危旧不安全房屋进行鉴定、判断,并下达通知书,通知书中需明确要求限期修缮或拆除,并告知拆除后符合条件的可按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重建;对不拆除的则要求农户按照

A

级或

B

级安全住房标准修缮提升。

2.拆整结合推进。各村在拆除危旧土坯房、残垣断 壁后,不能一拆了之,要同步推进清理整治工作,确保不变成伤疤地、烂土堆。

3.宅改结合推进。对拆除后有重建需求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原则,纳入宅改,引导农户就地重建。

4.统管结合推进。对就地重建的,要加强管理,须统一墙面粉刷颜色、统一坡屋顶等,具体按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 自然资源局印发的农村住房住宅效果图、生产类附属房效果图和上级有关文件执行。

附件:1.XX镇农村房屋突出问题任务表

2.拆除(整治)通知书

3.问题房屋维修承诺书

附件1

XX镇农村房屋突出问题任务表

序号

村别

老人住老房(危房)

必须拆除的危旧空心房

可修缮的普通空心房

需拆除的杂乱房

可修缮的杂乱房

问题房屋总数

已整治总数

总完成比例

整治进度排名

备注

县里任务数

镇里自报数

合计

已整

治数

成比

已整

治数

成比

已整

治数

成比

已整

治数

成比

已整

治数

成比

XX村

XX村

0

XX村

0

0

0

XX村

0

0

0

XX村

131

XX村

0

XX村

130

XX村

合计

148

312

287

187

970

附件2

拆除(整治)通知书(存根)

(户主):

为消除住房安全隐患,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经排查,你户    间危旧房存在以下问题并按要求拆除(整治)到位:

()有明显裂缝、漏风漏雨、地基下沉、主体结构不安全等存在安全隐患;

()属于影响村庄整体美观、零星分布、简易建设的杂屋、旱厕、矮舍、农业生产管理用房等附属房;

()残垣断壁;

()泥砖裸露、未进行维修粉刷的土坯房。

请于2022年

月  日前拆除(整治)到位。

XX镇人民政府

2022年

月  日

……………骑………………缝………………章……………………

拆除(整治)通知书(农户联)

(户主):

为消除住房安全隐患,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经排查,你户    间危旧房存在以下问题并按要求拆除(整治)到位:

()有明显裂缝、漏风漏雨、地基下沉、主体结构不安全等存在安全隐患;

()属于影响村庄整体美观、零星分布、简易建设的杂屋、旱厕、矮舍、农业生产管理用房等附属房;

()残垣断壁;

()泥砖裸露、未进行维修粉刷的土坯房。

请于2022年

月  日前拆除(整治)到位。

XX镇人民政府

2022年

月  日

附件3

问题房屋维修承诺书

我承诺,本人位于            的问题房屋将于2022年  月  日按标准维修到位;在2022年  月  日未维修到位,同意无条件交由镇政府拆除。

承诺人(签名):

篇7:农村房屋调查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建设工作会议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规范我区农村房屋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农房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洪府发【2011】4号)精神,现就我区开展农村房屋普查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要求,积极履行政府职责,引导村镇合理规划、规范建设和有效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掌握我区现有农村房屋的总量、分布、结构、权属及使用情况,了解农民的实际住房状况和需求,切实保障集体土地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构建集体土地范围内的房屋产权处置机制,加快推进我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同时也为下一步规范农房登记发证工作打好基础,并为制定我区农房拆迁补偿政策提供依据。

二、普查的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

我区集体土地上已建成的所有房屋均列入此次普查范围,包括利用宅基地上建造的村民住房和利用其他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上建造的房屋。普查过程中正在实施拆迁的房屋不列入此次普查范围。

(二)内容

普查应按幢或套、间为基本单元进行。普查的内容:

1、自然状

况,主要包括:房屋的坐落、结构、层数(次)、建成年份、占地面

积、集体土地使用权类型、建筑面积以及用途等。

2、归属状况,主

要包括:房屋所有人的名称和性质以及产权来源和家庭人口状况等。

3、手续办理情况,主要包括:宅基地使用权证书或证明、集体所有

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或证明、房屋准建手续或证明、房屋质量证明以

及是否已取得农房证等。

4、使用情况,主要包括房屋是否自用或出

租等。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南昌经开区农村房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农房普查

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崇江林 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副组长:梅茂发 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刘功映 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成员:由蛟桥镇、白水湖管理处、冠山管理处、区规划建

设局、区财政局、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区公安分局、区执法分局、区

国土分局、区房产办等部门领导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规划建设局,办公室主任由

吴国金同志担任,副主任由黄伟铭同志担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区直

各相关部门以及镇(处)抽调。

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要在普查的实施阶段,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认真分析解决普查工作质量、进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落实、协调领导小组议定的事项,制定农房普查工作计划,负责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指导、协调、督查各镇(处)农房普查工作。普查工作由镇(处)组织实施,镇(处)要组建房屋普查工作站,成立若干个由镇(处)、村干部组成的普查工作小组,入村调查并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上报等工作。

(二)工作职责

1、区规划建设局:负责制定农房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对普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指导、协调、督查镇(处)开展农房普查的具体工作,提供规划建设的有关资料,协调处理普查过程中涉及到规划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2、区公安分局:负责房屋普查过程中的治安保障工作,编制提供房屋的详细门牌号码,对无门牌的房屋要及时处理,在必要时提供住户家庭、户籍、人口等有关资料,积极配合区规划建设局开展农房普查工作。

3、区财政局:负责安排、拨付房屋普查专项经费,并监督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4、区经济贸易发展局:负责参与、指导农房普查工作及对相关普查数据进行统计。

5、区执法分局:负责对在普查过程中出现的违法建筑进行制止和查处,积极配合区规划建设局开展农房普查工作。

6、区国土分局:负责提供土地登记的有关资料,协调处理普查过程中涉及到土地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积极配合区规划建设局开展农房普查工作。

7、镇(处):负责农房普查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填报普查相关表格,数据复核、汇总上报等工作

(三)经费保障

为确保此次农房普查工作正常开展,区财政先行按经费预算的50%拨付启动资金,普查经费由区农房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各部门的工作数量和工作进度统一调配。

四、工作原则和方法

(一)工作原则

采取由里到外、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进行。

(二)工作方法

此次普查按房屋类型分为农民自建房的普查和其他建设用房(包括农民还建房小区等)普查两个阶段,在完成农民自建房的普查后再进入到其他建设用房的普查阶段。整个普查工作应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行政村普查上报、镇(处)逐一核实、管委会组织复核、市政府抽查验收”的方法进行。

五、工作步骤和安排

此次农房普查工作时间为期半年,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准备阶段(2011年2月14日至2月23日)

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农房普查实施方案并发放至镇(处);镇(处)安排部署有关普查具体事宜并组建普查工作站,成立由镇(处)、村干部组成的普查工作小组,镇(处)、村干部由熟悉村中情况的干部组成,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房建相关专业人员。

(二)宣传培训阶段(2011年2月24日至3月1日)

镇(处)召开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参加的普查工作部署会,下发实施方案,对普查员进行业务培训。

镇(处)通过宣传车巡回宣讲,张贴宣传标语和悬挂宣传横幅、召开村民大会、深入农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向村民讲清普查的意义和作用,营造出良好的普查工作氛围。

(三)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3月1日至6月30日)

各行政村普查工作小组进行普查工作,并在6月15日前将相关普查表格上报至镇(处);镇(处)对普查数据复核、查漏补缺、统一汇总,并在6月30日前将相关普查表格及房屋照片电子档案上报至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验收阶段(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7月15日)

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镇(处)上报的普查材料进行抽查验收,并将普查资料进行汇总后报送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六、工作要求

(一)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

性,明确具体责任人,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责任到位,并按照各自的职能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农房普查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镇(处)要将相关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层层分解,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其它各相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加强协调与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区农房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镇(处)农房普查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督导。对领导不力、敷衍了事、未按期完成普查任务的单位将按规定予以通报批评;对弄虚作假、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将视造成的后果追究当事人及相关领导的责任。

(三)镇(处)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向农民广泛宣传房屋普查工作,让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农房普查的意义和内容,营造良好的普查环境,使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级组织能够积极、主动地支持和配合此次房屋普查工作。

篇8:农村房屋调查实施方案

为何地震区房屋抗震力如此低下?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孙柏涛说, 鲁甸当地建筑的工程结构和抗震强度, 直接导致了巨大伤亡。另据记者调查, 没有抗震意识, 缺乏相应抗震技术指导, 危房改造推进慢, 资金匮乏等都是导致当地房屋抗震低下的主因, 也是时刻威胁着地震多发区人们生命的最大隐患。

“多数人因房塌致命”

80人遇难, 2人失踪, 8月3日, 在鲁甸县龙头山镇, 整个银屏村陷入了悲痛与哀嚎之中。80人中, 70多人因房屋倒塌致命。龙头山镇镇长陈国勇称, “倒塌房屋中至少80%是土坯房, 绝大多数罹难者也是死在这些土房子里”。

曾参与救援的14集团军某摩步旅二营教导员高普痛苦回忆, 官兵搜救的村民绝大部分是被垮塌的房屋砸伤, 找到的死者几乎全是被砸死或闷死, “土坯房一倒, 泥土把空隙填满, 里面都是实的, 人在里面憋不了多久。”

他说, 震后当晚震区下起大雨, 泥土遇水变成一片泥潭, 这给人的生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也让搜救难度大大增加。“在银屏村一个较远的公社, 垮塌的土和水成了一片泥地, 官兵挖掘一具尸体就用了三天时间。”

据了解, 鲁甸县农村房屋以砖混和土木结构为主, 绝大多数均为土木结构的土坯房, 这些土坯房中房龄长的已有百年历史, 房龄短的也有20年左右, 普遍未经抗震设防, 抗震性能差。

专家表示, 现在中国90%的农村民用建筑没有抗震措施, 灾区房屋的抗震能力普遍较差。此次震中区位于乡镇及农村地区, 而且经济条件较差, 建筑主要以土、木和砌体等材料为主, 普遍未进行抗震设防或未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极易发生破坏甚至倒塌, 这是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

“在地震多发地区, 平时遮风挡雨却没有抗震能力的房屋, 实际上就像潜伏的癌症, 一旦暴发就只能等死。”一名接受采访的国税局工作人员称。

但据记者调查, 比地震频发更恐怖的是, 当地居民对于抗震的无意识。此次鲁甸地震, 大多数受访村民均称, 从未想过房屋受损如此严重。“我们这些土坯房, 如果没有大地震, 站一百年是没有问题的。”村民称。

而且, 尽管多年来, 发生过不少次地震, 但居民并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土地处于地震频发的地震带, 抗震意识薄弱。“地震是小概率事件, 造抗震房子会多花很多钱, 不值得。”一陈姓村民表示, 自己外出打工月入仅千余, 好不容易攒一些钱想给孩子当学费, 而盖所谓的抗震房可能要多出几万的负担。

记者了解到, 从前地震后, 当地多数村民的做法也同这位村民相同, 无论是土坯房还是砖混结构房屋, 均由自己找人建, “按照老方法来”。而这种不考虑房屋抗震的重建, 加剧了下次地震所带来的惨烈。

这不禁让人疑问, 民房抗震, 国家及政府部门究竟有没有技术指导与相应管理?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孙柏涛称, “国家并没有固定标准, 由各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比如说砖混结构房屋, 设计图纸在哪里不设圈梁、在哪里不做构造柱, 基本每个省有一个标准图, 标准图是推荐性的, 不是强制性的。”

乏标准, 缺技术

据了解, 1976年以前的建筑物, 大多没有考虑抗震设计, 1989年89规范将抗震设防区从7度扩大到6度区, 我国的抗震设防区占到了大陆国土面积的60%。2001年, 我国颁布实施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把我国分成6~9度4种设防分类, 规定6度区要在建筑设计时进行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7、8、9度区的建筑物, 在结构设计时应进行抗震验算, 并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高度, 选择不同的抗震等级, 确定不同的抗震构造措施。

但事实上, 这些技术的落实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 城镇地区做得比较到位, 农村地区的自建房, 落实相关标准存在较大困难。“现状是, 高风险的城市, 不设防的农村。”某业内人士直指。

资料显示, 此次地震所在的昭通市11个区县在抗震设防烈度上有所不同, 鲁甸为7度设防, 巧家为8度设防。而8月7日, 中国地震局发布鲁甸地震烈度图, 震中龙头山镇等地最高烈度达9度, 超过设防烈度。

“鲁甸地震区, 可能地震基本烈度在六七度, 想不到竟然是八九度, 国家估计的基本烈度低于本次烈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叶耀先说, 人员伤亡惨重一个方面是相关部门对当地地震的可能烈度估计过低。

业内人士表示, 这说明抗震技术的落实与推广存在问题, 尤其对于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农村地区, 抗震能力仍经不起检验。

早在2005年底, 原建设部就通过了《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提出各地县级以上政府对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抗震设防应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 但从这些年屡次发生的灾害看, 这个规定对农村地区建房的实际影响并不大。

以地震区银屏村为例, 该村书记李春发介绍, 村内共有30个社, 彼此比较分散, 村里每年会把几个社并为一个点, 分点式组织两次防震、防滑坡、防泥石流的宣传培训, 但是参与人数屈指可数, “大多数人外出打工了, 剩下的人都在干农活, 几乎没有人。”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化体制, 城市与农村在管理、投入等机制上都有较大差别, 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抗震设防管理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某业内人士分析。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的一位专家提到这一点十分愤慨, 他提出, “我们在应对突发的地震灾害时, 不能仅仅只是被动的抗震, 还要主动的隔震。一方面要理顺建筑主管部门与地震监测预报部门的协调关系, 另一方面还应及时修订建筑抗震规范, 在编制各类建筑技术导则时多加引导。”

危房改造慢

“夷为平地”是云南当地官员在汇报房屋倒塌率时最常用的词。千余米海拔的萝卜地社, 27户村民, 100多间房屋。震后, 这里几乎看不见高过一米的建筑。龙头山镇老街, 靠山的一溜儿是老房, 路对面则是2011年新建的砖混结构楼房, 房子的质量决定了老街居民的生死。老房子这一侧, 房屋十之八九全塌, 另一侧, 砖混结构楼房基本无恙。

土胚房与新房在地震中的对比, 也让当地居民若有所思, “这条街, 在新房子里的人一个没死。”村民沈友青说。

实际上, 当地也并非对于农村房屋情况完全没有了解, 没有采取措施, 相反, 2009年至2013年, 共下达中央及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08.32亿元, 5年共安排农村危房及地震安居工程改造任务142.52万户, 其中拆除重建95.6万户, 修缮加固46.92万户。但截止2013年底, 云南省仍有农村危房220多万户。

据鲁甸“8·03”地震灾区初步调查评估和统计, 鲁甸县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的1.485万户中, 倒塌损毁的有104户, 表现均在九度地震灾区中, 占倒塌损毁农房总数的0.7%。实施了拆除重建的农村民房基本未出现受损, 只有少数民房出现裂痕, 实施加固改造的抗震效果稍好, 但也出现了严重受损和倒塌损毁, 未经过改造的农村土坯、空心砖房等农村危房在重灾区中基本倒塌损毁, 无一幸免。

然而, 据昭通市住建局官网公布的材料显示, 云南2008年全面启动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截至去年10月2日, 鲁甸县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的开工率只有59.08%, 排名昭通全部11个县的倒数第二;竣工率仅0.08%, 排名倒数第一。

“可见, 鲁甸县近几年的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建设并没有跑赢这场地震。”一位地震研究者痛惜地说道, 事实上相对于城市棚改, 农村危房改造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像云南许多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 又是地震多发区, 且不说拉动经济增长, 单就抗震防震而言, 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是什么制约了当地危房改造?“还是因为钱, 没钱防灾, 又要花更多的钱救灾, 成了死循环。”当地一位村干部无奈地说。

资金依然是困难

“我管的箐地社22户村民家中全是土坯房, 地震中, 房子幸运没倒, 但都已经开裂严重无法居住, 车子也无法进入的区域, 只能带着他们用彩布搭了简易的棚子居住。”这22户村民的管理者杨明云陷入了迷茫, “没有解决资金问题, 这以后的漫长岁月, 我们何处安身。”

据了解, 昭通市11个区县有10个都是国家级贫困县, 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民居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 改造进度缓慢。

虽然, 昭通市住建局官网显示, 2013年, 云南省预下达昭通市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任务为5.4万户, 每户预拨补助资金5000元。

“补助资金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村民依然无力建造抗震的新房子。”鲁甸县经贸局局长蔡明介绍, 2003年鲁甸发生地震后, 县里就出台过补助抗震房的指导意见, 达到抗震效果的村民新建住房, 县里将给予1万元补助。但根本没有推广开, 因为符合要求的抗震房要十几万元才能建起, 一万元的补助只是杯水车薪。

银屏村村支书李春发也讲, “符合要求的抗震房每平米起码要花1200到1300元钱, 仅圈梁和构造柱就要2万多元, 山村交通不便, 交通费和人工费成本又高, 80平米的抗震房最少需投入12万元。而且农村生产要求大于生活要求, 80平米的住房面积远远不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屏村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左右, 箐地社甚至不到1000元。

然而, 昭通市的地方财政同样吃紧, 2013年度预算支出260亿元, 假设辖区内410万农民建房全部补贴, 以4口人一家算, 每家只补一万也要100亿。

当地某政府工作人员说道, “政府在逐步改变、引导, 但是这并不能一下子就改变, 政府的财力有限, 给不了那么多支持。而地理地貌也决定了这些村民走不了太远, 整个区域没有那么多平整的地方, 再一个, 他们靠地过活, 离开土地活不了, 也是难题。”

同时, 也有专家指出, 在昭通这样的山区, 能实现的、最经济实惠的建筑结构就是砖混结构, 而这种结构, 如果没有专业的抗震知识进行改造, 抗震效果并不好。“与框架结构相比, 砖混结构的抗震效果是稍差一点。但是, 并不是说砖混结构就一定不抗震, 只要经过专业的改造, 花数千元到1万多元, 就能达到比较好的抗震效果。”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结构工程师徐珂称。

另一位多年研究地震抗震的学者也表示, 同一房屋建筑, 土建造价相对于不抗震设防的情况, 按6度标准设防, 建筑成本增加不超过5%, 7度增加不超过10%, 8度增加不超过15%。“既有村镇民居的抗震加固, 按照我国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的抗震加固经验, 采取因地制宜、技术适当的加固措施, 也仅需投入少量的资金即可。”

需补助, 更要管理

对于以往危房修缮加固补助资金无法完全达到改造技术标准, 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危房承重构件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 云南省政府将建议中央提高补助标准, 同时根据民房现状入户调查的情况, 建议将列为C、D级的农村危房作为拆除重建危房, 并征求群众意愿, 就近或就地开展建设。

今年8月, 由住建部、云南省住建厅组成的部、省两级专家启程开展昭通鲁甸震后农村危房改造的入户调查, 此次农村危房改造入户调查同时惠及全省119个县 (市、区) 的乡镇及农村里抗震设防烈度为7级以上的民房, 有9成以上的民房纳入了此次“面对面”的入户调查范围。

“这是当前灾后恢复重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云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2006年以来, 我省相继实施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 此次入户调查是全面加快全省农村危房改造步伐最彻底的一次, 今年12月底前要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信息录入工作。

而对此, 有专家表示, 入户调查只是第一步, 政府应该把农村一般住房管起来, 政府增加对抗震房的资助投入, 同时民房建设也需要报批验收。“城镇的房屋因为按照要求来做, 建设需要取得施工许可, 盖好房子需要经过验收才能使用, 都是符合抗震要求的, 不符合不能通过验收。农村的公共建筑, 或者比较大规模的建筑一般也没问题, 但农村一般家庭住宅, 没有人管。”

据了解, 为全面扎实地做好此次全省农村危房改造, 在危房改造的房屋设计方面, 当地要求新建房应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 住房主体为砖混 (木) 结构, 并设置构造柱、圈梁等抗震构造措施, 室内地面硬化、平整, 围护结构完整。选址要避开滑坡、崩塌、洪水、泥石流、雷击等气象、地质灾害多发的地点及采矿塌陷区。

“也有人觉得这样很困难, 比如如此要求农民, 他没有钱怎么办?我认为可以一步一步来, 贫困的地方按规定来, 政府支援一部分, 加上农民自力更生, 这一点是能做到的。”有专家认为。

上一篇:如何使圆脸变成瓜子脸下一篇:投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