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寓意的诗词取名

2024-04-29

有寓意的诗词取名(精选6篇)

篇1:有寓意的诗词取名

2018最新男宝宝诗词取名大全 寓意望子成龙

取名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好听且寓意最深厚的,就是诗词取名大全了。我国古代文学创作拿到现在,可以获得多少个诺贝尔文学奖。古人起名讲究姓名对应生辰,以下诗词取名大全,是根据2018年属狗的男宝宝设计的,摘抄于美名宝app,其中有3000位诗人与十万首古诗,专为宝宝取名字!

到现在有没有找到喜欢的呢?没找到也没关系,手机打开美名宝http:///之后,输入宝宝性别、姓氏、生日,就可以取一个好名字了。也可咨询VX:周易起名专家

找到喜欢的名字了,也可以进行姓名测试打分,从周易五行、三才五格方面对名字进行综合打分,找到一个好名字,是送给宝宝最好的礼物!

篇2:有寓意的诗词取名

鸿飞

(苏轼《十算子》“鸿飞何复计东西”)

民川

(国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知之

(《大学》“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至诚、天诚

(《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国祥

(《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福祥”)

诚明、明诚

(《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读,谓之敖”)

自成、道城

(《中庸》“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学思

(《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殓“)

博文

(“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得我以礼”)

如斯

(“逝者如斯夫”)

石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张道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思明、思聪、思文

(“君子有几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芳菲

(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嫣然、香飞

(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香凝

(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如水

(李白《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丹青、汉青

(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盈克

(《左传》“彼竭我盈,故克之”)

虚竹、竹心

(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香韵

(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如梦、梦如

(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梅妆

(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月人

(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兰舟、晓风

(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

月桐

篇3:有寓意的诗词取名

本剧在极广大的时空范围内大量地引用经典的诗词歌赋。本文将从人物、情节、环境三个方面,分析诗词歌赋在本剧中的作用和效果。

1 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

《甄嬛传》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尤为成功,尤其是对甄嬛的塑造。甄嬛的称谓均来自于诗词歌赋。这样的运用手法,不仅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更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轨迹。

甄嬛本无意入宫,却无心插柳柳成荫,被皇帝选中。皇帝所赐的封号为“莞”,这与已故的纯元皇后的小名“菀菀”同音。现任皇后称“菀”出自王建《春词》中的诗句“菀菀黄柳丝,蒙蒙杂花垂”。“莞”与“菀”的同音,隐含着她得到皇帝宠爱的首要条件是外貌与纯元皇后相似。剧情发展到中期,皇上梦中的一声“菀菀”,令她心生怀疑,为剧情发展埋下伏笔。

甄嬛出家后的法号为“莫愁”。“莫愁”出自梁·萧衍《莫愁歌》的诗句“洛阳女儿名莫愁”。这份愁既有对宫中生活的所思所想,也有对曾经爱人的可憎可恨。甄嬛的第一个女儿小名为“绾绾”,化用自晁采《子夜歌十八首》“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的诗意。另一方面,与纯元皇后的小名、自己的封号近音。这出于对自己刚出生女儿的保护,也暗示甄嬛希望女儿能挽住皇上的心,得到皇上的宠爱。第二个女儿封号“灵犀”,源自李商隐《无题》“心有灵犀一点通”。“灵犀”是甄嬛和允礼爱的结晶,纪念了甄嬛与王爷允礼二人心有灵犀、两情相悦的那一段神仙般的人间生活。

2 构筑故事框架,推动情节发展

故事的骨架来自于《洛神赋》背后的爱情故事——皇上和王爷先后爱上了同一个倾国倾城、诗书精通的女性,为此勾心斗角,最终以一方的死亡为终结。《洛神赋》的故事原型为汉末三大美人甄宓。

本剧的情感线索,从第五集中,甄嬛初入深宫时所念的一句崔道融的《梅花》诗“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中就可以体现。倚梅园冬日傲寒盛开的梅花与《梅花》二者呼应,“梅”与“媒”谐音,暗示了甄嬛、果郡王、皇上三人相互纠结的情感与命运。这句梅花诗是纯元曾经念过的诗,触动了来寻梅的皇帝的情肠。皇帝与甄嬛之间的情愫也因为这首诗从朦胧转向明朗。

作者兼编剧流潋紫把甄宓的形象叠加在了甄嬛身上。在电视剧中,甄嬛的形象也被塑造得遇甄宓如出一辙。在第13集中,作者还特意让甄嬛跳“惊鸿舞”,惊鸿舞所配的歌词就是曹植《洛神赋》的节选。果郡王和甄嬛正好是曹植与甄宓的关系,结局也大致相仿。

3 营造整体意境,烘托环境氛围

本部影视作品的配曲大量运用古典诗词。这些独具特色的古风歌曲,曲调轻柔舒缓。烘托剧情的同时,令《甄媚传》的整体美感更强,意境全出。

剧中片头曲与片尾曲均是今人仿古所做的古风歌曲。片头曲《红颜劫》奠定了《甄嬛传》的整体基调,暗示了故事发展的大致脉络,也营造了一种空灵、典雅的意境,古典韵味十足。“祸福轮流转,是劫还是缘”仅仅10个字就道出了后宫女人们的悲惨命运。

片尾曲《凤凰于飞》则是根据《诗经·大雅·卷尔》改编。在这里使用“凤凰于飞”,与剧情相对比,反衬突出剧中众多人物不完满的一生。片尾曲在内容上总结了人物命运,在审美上提升了格调与品味。

综上所述,电视剧《甄嬛传》引用的众多诗词歌赋,在人物、情节、环境上都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闲文。它们塑造了人物形象,推进了故事情节,构建了剧情骨架,增加了审美意蕴,提高了审美品位。若要使宫廷剧不流于表面、不落俗套,还需电视剧人提高文字修养和文学素养,深入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内涵。

参考文献

[1]朱碧莲.中国古代文学事典[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2]师文静.〈甄嬛传〉作者流潋紫:用“后宫”向〈红楼梦〉致敬[N].齐鲁晚报,2012-02-04.

[3]韩娜.中国古典诗词在影像媒介中的运用——以〈甄嬛传〉为例[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2(11).

[4]张彩丽.论电视剧〈甄嬛传〉对诗词曲赋的运用[J].电影评介,2012(22).

[5]刘欢.《甄嬛传》掀古典热:“甄嬛古诗词大全”成热帖[NOL].中新网,(2012-04-19).http://book.sina.com.cn.

[6]姚卫华.深宫香损有谁怜——评电视剧《后宫甄嬛传》[J].青年文学家,2012(10).

篇4:有寓意的诗词取名

一、引用古诗词名句开头,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古典诗词,是文学百花园中的耀眼奇葩。唐诗宋词作为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更是让后人顶礼膜拜。

例如:一篇“什么是幸福”的作文开头这样写道: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是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就昭示着豪迈的超然般的幸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就阐述着闲适的超然般的幸福?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不就演绎着狂傲的超然般的幸福?

又例如一篇“生命的高度”的开头是这样的: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时光流逝,人生苦短,无数诗人对此发出了慨叹。面对滚滚而去的江水,孔子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俯瞰滔滔黄河,李白道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无奈;面对浩淼长江,苏轼表达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伤。

开篇引用古诗词,形成了排比句式,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更精炼深刻,而且点破题目,明确主旨。

二、引用古诗词作为论据,形象生动地阐明论点

一般来说,写议论文如果别具匠心地引用一些古诗词作为论据,就能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如一篇题为“创新———个性的凸显”的学生作文:

古人在诗词的浩瀚海洋中,为我们创造了种种美妙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却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是咏梅,陆游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却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同是描写黄昏,李商隐写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杜牧则写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这里引用的是这篇作文的第二段,段中引用了古代的诗词名句。送别诗、咏梅诗等,作者信手拈来,用来论证“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造出不同的艺术境界,论证“创新———个性的凸显”这一论点,连续引用使文章显得丰富多彩,既充分阐明了论点,又使文章文采飞扬。

我们,在阳光下拼搏过,在六月中失利过。我们,既然能重新回到这里,应该忘记所有的顾虑和徘徊,铭记所有的努力和奋斗,再次“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主宰沉浮。我们相信,我们会看到“漫江碧透,层林尽染”,我们会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我们会铭记,任日月穿梭,我们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本段将毛泽东、李白的诗,像插花一样缀在人物、故事和情景中间,使诗的光芒悬浮在文字上空,灿烂成一片文采飞扬的云霞。读来文采斐然,余韵悠悠。

三、引用古诗词作为小标题,新颖别致地谋篇布局

在行文的过程中,将诗词巧妙地作为文章的小标题,穿插其中,便能令文章别具一格。如有一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考场作文,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作为小标题来构思。以“枯藤老树昏鸦”为小标题写森林惨遭砍伐,以“小桥流水人家”为小标题写河水遭到严重污染,以“古道西风瘦马”为小标题写草原被大面积破坏,以“断肠人在天涯”为小标题写人类对破坏环境的忏悔。如此构思,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环境惨遭破坏的图画,真可谓是匠心独运。

又如2004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只是从《琵琶行》中选取若干诗句作为小标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上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文章精巧构思,以古代名篇《琵琶行》作为结构转换的标志,同时将考生的成长过程结合到了一起,将日常生活中平凡琐碎的事情写得诗意盎然,而且脉络也十分清晰,一目了然。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古诗文呢?

首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平时加强古诗词的积累,用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平时多诵读多积累,加强知识储备,到写作时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否则,再巧的妇人也“难为无米之炊”。从小学到初中,仅仅就我们课内学过的古典诗词和文言文数量也不少,如果能背诵下来,再适当地从课外古诗文中选用一些加以积累,将会成为写作时的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

其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该出手时就出手。”写作时,能运用古诗文的一定要用,但需要注意:要准确恰当、巧妙灵活、自然天成,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以免给人堆砌词藻、矫揉造作之感。

篇5:网络小说的取名与点击效果

电子阅读介入并改变着国人的生活, 这是不争的事实。《2010年—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显示, 2010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规模达到1051.79亿元, 比2009年增长了31.97%。手机出版产值占整个数字出版总产值的比例达到33.26%, 成为第一大产业门类, 是目前数字出版的盈利热门。手机阅读因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较小, 手机上网相对于电脑上网更加休闲化和碎片化, 且能够为一些上网条件差的地区和人群提供便利, 加上手机阅读付费方式便捷, 读者与创作者的互动性强, 而且3G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 也将极大地带动用户对手机应用的热情。[3]

手机阅读

在手机上网用户中有多少人会点击“阅读”菜单进入网络文学阅读目前没有准确数字, 但从前文提供的电子出版业收入数据可看出, 这不会是一个很小的数量。电脑阅读、手机阅读、阅读器阅读和书报阅读, 形成了一个多元共存共享的局面, 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饕餮精神大餐。手机阅读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据调查, 其主要人群是学生、上班族和外出打工者, 除直接上网开展阅读外, 他们还热衷于下载一些网站提供的作品。

受著名文学网站商业化运作成功带动, 网络文学付费阅读成为主流, 它为网络写手谋利、文学网站盈利经营、网络文学保持持久发展活力提供了保证。以手机阅读为例, 网络文学阅读情况细分为三种:免费阅读、按章节或全本收费阅读、VIP用户享受优惠服务。

免费阅读作品一般有几类:一是被搬上网络的传统经典文学作品, 主要发挥提升网站声誉的作用, 大多没有版权顾虑, 能很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二是大众普及读物, 包括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两性、育儿、美容、烹饪等内容, 其主要作用是增加网站内容的丰富性, 拓宽读者涉猎面, 吸引更多读者;三是网上发布时间较长的网络文学作品, 写手授权免费阅读。

按章节或全本收费阅读,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尚未完结的作品, 网络写手即写即发, 读者在先期免费阅读几章或几十章后, 产生兴趣愿意追踪写手进度, 付费阅读, 一般每章 (节) 3至1.2角不等;二是已经完结的作品, 整本标价, 提供一章至几十章不等的免费后即付费完成全本阅读。

VIP用户享受优惠服务。不同级别会员享受不同等级优待, 以形成稳定的读者群。优惠幅度根据选择优惠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比如手机网民优惠有三元包 (3元/月) 和五元包 (5元/月, 包括新书速递包、都市言情包、玄幻仙侠包、历史军事包、动感图书包等) , 订购后每月从手机话费里扣除。

网络文学作品的选择

在产业化运营环境下, 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庞大, 读者要在海量的作品中淘到自己喜欢的作品, 有相当的难度。因此, 网络作品选择有赖于网站提供的良好导引和读者慧眼。

以手机中国移动网“阅读”为例, 首页有排行、分类、书架、杂志等栏目, 同页稍后位置还有言情、玄幻、穿越、青春、影视、励志、历史军事等具体类别呈现以及热词提供, 如总裁、王妃、减肥、权色、修仙、特种、写真……还有畅销热书、促销街、我的包月、活动、专题、热门推荐、出版精品、分类推荐、专题图书、全本精品、包月书包等醒目标签, 读者直接点击, 即可完成第一级查询。比如, 点击进入分类为“言情”的下一页面, 会出现“主编力荐”、“好书推荐”、“爱情百态”、“品读名家”、“畅销周榜”、“畅销杂志”、“精彩专题”、“言情书库”、“包月书包”等子目录。再往下一页, 如“言情书库”里面有1259页共18871部作品, 其间单列了两个子栏目“现代婚恋” (334部) 、“古言武侠” (275部) 。从以上三页 (三级) 点击, 可看出网站提供作品的丰富性和导读的便捷性。

手机网站里的文学作品一般以小说为主, 读者进入阅读首页即可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偏好选择栏目, 并进一步点开子目录。

要进一步确定阅读的具体篇目就需考虑若干因素, 作品点击数不等于阅读数, 读者只有迈出了点击阅读的第一步, 然后进入订购, 文学作品的收益才算产生, 读者消费才算完成。作品会不会被点击, 点开后会不会持续被阅读并付费, 根据笔者阅读体验, 作品名称、作品简介、作品评价、点击数、阅读数、收藏数、鲜花数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元素。

网络小说取名与点击数、阅读数的关联

基于前面的介绍, 笔者使用手机上网, 按“阅读——言情——言情书库——现代婚恋”顺序, 随机选取了一批作品, 分析作品的取名与作品点击数、阅读数的关联, 从传播效果着手反窥读者阅读心态, 以期为网络写手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共334部作品, 随机顺序抽样30部, 按点击数递减顺序排列) 。

1.撒旦危情Ⅱ:情人不退货 (作者:顾盼琼依) ;2.豪门冒牌拜金妻 (newbluered) ;3.撒旦危情Ⅲ:戒掉致命情人 (顾盼琼依) ;4.豪门醉新娘:变奏荷尔蒙 (魔女恩恩) ;5.沥川往事 (玄隐) ;6.豪门童话:总裁上司要偷心 (夜蝶儿) ;7.嗨, 我的男人 (漫漫红糖水) ;8.当老牛遇见嫩草 (瞬间倾城) ;9.北大差生 (破脑壳) ;10.贫嘴小娇妻:首席别惹我 (花若兮) ;11.豪门首席的纸婚新娘 (月下梧桐影) ;12.豪门总裁错爱讨债妻 (Baby魅舞) ;13.爱情施工队 (东篱菊隐) ;14.想入非非 (花清晨) ;15.爱你如果可以早一秒 (步天哥) ;16.总裁的合约恋人 (晏菲) ;17.巴黎没有摩天轮 (浅白色) ;18.给幸福一个机会 (舞月飘雪) ;19.豪门总裁的娇妻 (胡亚蓉) ;20.美男养成攻略 (那时烟花) ;21.我拿婚姻赌明天 (妩冰) ;22.等到此时爱已微熄 (鬼鬼) ;23.女王未成年 (欧阳默默) ;24.谁家有女初长成 (严歌岑) ;25.青春的伤痛:依莲 (吴虹飞) ;26.往事如烟 (毛颖) ;27.刺玫 (三色柳) ;28.十二楼 (蓝紫青灰) ;29.台北, 给我封直达的情书 (戴日强) ;30.灵魂21克 (王春元) 。

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 传者、信息、信道、媒介、受者构成传播的显性要素, 网络文学阅读尽管受者 (即读者) 一改传统阅读的被动, 在即时阅读过程中, 有了最大限度参与传者 (网络文学写手) 创作的可能性, 但事实上, 读者行为大多还是停留在单纯阅读上, 从阅读数与书评数不成比例的显著减少即可看出。

(一) 网络小说取名类型

读者选择阅读某部作品, 在之前未获得任何关于这部作品信息的情况下, 第一影响因素是作品名称, 因此作品取名显得尤为关键。笔者以以上30部作品为例分析其取名类型: (1)

一类是豪门、总裁系, 如《撒旦危情Ⅱ:情人不退货》、《豪门冒牌拜金妻》、《撒旦危情Ⅲ:戒掉致命情人》、《豪门醉新娘:变奏荷尔蒙》、《豪门童话:总裁上司要偷心》、《贫嘴小娇妻:首席别惹我》、《豪门首席的纸婚新娘》、《豪门总裁错爱讨债妻》等。笔者认为这类作品点击量奇高, 充分说明文学就是一种补偿, 让读者产生短暂的快活, 忘掉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快, 这正好印证了弗洛伊德的文学观:文学就是做白日梦。

一类是轻松、幽默、搞笑系, 如《嗨, 我的男人》、《当老牛遇见嫩草》、《想入非非》、《北大差生》、《爱情施工队》等。这一类, 从名字看比较温馨、幽默, 具有轻松、美好的意味, 符合大多数读者的阅读初衷。

一类是情感追忆系, 如《沥川往事》、《往事如烟》、《爱如果可以早一秒》、《巴黎没有摩天轮》, 单纯从名字看, 悲剧的可能性大, 至少其间充满辛酸和遗憾, 会调动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阅读热情, 在眼泪中获得另类的满足。

一类是未知系, 至少是从名字看不出内容, 如《刺玫》、《十二楼》等, 读者会先猜测, 比如会不会是鬼故事, 会不会很玄幻等等。

笔者只列举了网络言情小说, 没能全面涉及分析, 但即便如此, 也已看出读者的阅读心态和趣味:小说提供现实中没有的另一种生活, 阅读即是做梦追梦, 即是轻松消遣, 即是猎奇刺激。总之, 这几十部作品的点击数从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现在大众的阅读趣味和审美追求, 也从另一角度告诉网络写手, 要想获得网民高的点击率, 得在作品取名上“投公众所好”。有一网络写手写了一篇关于兄妹之间禁忌之恋的小说, 在贴吧里声称是古代的、带点江湖味道的吸血鬼文, 急请网友帮忙取名, 网友贡献的小说名如下:《荆棘中的爱恋》、《恋之灭》、《黑白蔷薇之花》、《血灭缘夜》。从这些取名中可看出网友深得其中三昧。

(二) 网络小说取名技巧

直接说明作品内容、格调或类型, 如《重生之珠光宝妻》、《回到古代当兽医》、《平凡的清穿日子》、《悟空传》、《红楼遗梦》、《往事如烟》、《青春的伤痛:依莲》、《裸婚》、《蜗居》、《七年之痒》、《被遗忘的时光》、《情满轩尼诗》等, 让人一目了然, 简明扼要, 有利于读者的选择。

化用、借用名著经典、成语、谚语、诗词等, 富有诗意和美感, 撩拨起读者想去看内容的兴趣。如《谁家有女初长成》、《一路繁花想送》、《金枝玉叶》、《金瓶莲》、《春暖花开》、《只道是寻常》、《风起青萍》、《萋萋忘忧》、《人生若只如初见》等。

把主角名字镶嵌在作品名里, 如《何以笙箫墨》、《佳期如梦》、《温暖的弦》、《让, 你嫁给我》、《良言写意》、《时已立冬》、《年年有余》、《良辰讵可待》等。给人一种美感, 这是现在知性女性写手和女性读者共同喜爱的方式。

名字有隐喻或者完全看不出内容, 它可能是一种道具, 可能是一个地方, 可能是一段时节, 可能是一个人名, 也可能什么都不是, 但能让读者产生好奇心的作品取名, 也不失为一种技巧。如《十二楼》、《晨昏》、《流木》、《紫藤萝》、《秋千架》等。有网友说过:俗一点的, 俗出水平也是好名。的确如此, 大俗即大雅, 只是这俗雅的分寸难以把握罢了。

很多网络写手因为一部作品受到好评, 之后读者往往就不再看重作品取名了, 会改为追逐作者的身影。比如前面列举的严歌岑、瞬间倾城, 笔者阅读时就以作者名为点击触点。这就给了网络新写手一些启示:第一部作品, 需要从作品名称着手, 只有被读者关注点击了, 才有走向成功的可能。

总之, 在网络文学作品海量的背景下, 网络写手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从关注读者兴趣继而致力于作品取名入手, 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我国网民4.8亿, 微博用户1.95亿[N].华西都市报, 2011-07-20.[1]我国网民4.8亿, 微博用户1.95亿[N].华西都市报, 2011-07-20.

[2]我国手机上网用户突破3亿.http://it.sohu.com/20110613/n309989589.shtml.[2]我国手机上网用户突破3亿.http://it.sohu.com/20110613/n309989589.shtml.

篇6:有寓意的诗词取名

关键词:古典诗词,古筝艺术

古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 属于拨弦乐器一族。古筝艺术与古典诗词同步, 吸收了我国民族文化营养, 形成了“筝诗相伴”的态势。从诗人笔下咏诵和描写的诗句中, 我们可以窥见古筝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

筝之所以称为“古筝”, 顾名思义, 它是一件历史十分悠久的古老乐器。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古筝就已在秦国十分流行, 而且在乐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为秦地筝的影响很大, 所以后人仍习惯将筝称为“秦筝”。如“城中轻薄子, 知妾解秦筝 (崔国辅《襄阳曲二首》) ”“端居正无绪, 那复发秦筝 (张九龄《听筝》) ”“奔车看牡丹, 走马听秦筝 (白居易《邓舫张彻落第诗》) ”“虚室有秦筝, 筝新月复清 (王湾《观筝》) ”。杜佑在《通典》中说:“筝, 秦声也”, 所以也有将古筝称为“秦声”的。如“凄断泣秦声, 秦声怀旧里 (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之问》) ”“秦声楚调怨无穷, 陇水胡笳咽复通 (顾况《筝》) ”“万松亭下清风满, 秦声一曲此时闻 (刘禹锡《伤秦姝行》) ”“楚艳为门阀, 秦声是女工 (白居易《筝》) ”。

在隋唐五代时期, 由于筝技与筝艺的发展, 人们对筝的称呼也日趋繁复。在诗人笔下, 古筝不仅是一件传统的弹拨乐器, 更是一件制作精美的工艺品。有些古筝用钿装饰外表, 所以古筝又称“钿筝”。“钿”是把金属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作装饰, 如宝钿、螺钿、金钿、翠钿等, 如“出帘仍有钿筝随, 见罢翻令恨识迟 (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后筝歌》) ”“宝铠尘昏鸾影在, 钿筝弦断雁行稀 (温庭筠《和友人悼亡》”“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帘燕子双飞去 (冯延巳《蝶恋花》) ”“马上凝情忆旧游, 照花淹竹小溪流, 钿筝罗幕玉搔头 (张泌《浣溪沙》) ”;“选匠装金镫, 推钱买钿筝 (张祜《少年行》) ”。用宝石镶于筝表作装饰的称“宝筝”或“玉筝”, 如“宝筝钿剥阴尘覆, 锦帐看消画烛幽 (廖融《退宫妓》) ”“银烛坐隅听子夜, 宝筝筵上起春风 (李绅《忆被牛相留醉州中时无他宾牛公夜出真珠辈数人》) ”“一春离恨懒调弦, 犹有两行闲泪, 宝筝前 (晏几道《虞美人》) ”“宝筝横塞雁, 怨笛《落江梅》 (张泌《碧户》) ”“明月照人哭, 开帘弹玉筝 (常建《高楼夜弹筝》) ”“月移珠殿晓, 风滞玉筝秋 (许诨《宿开元寺楼》) ”“玉筝弹未彻, 凤髻黄钗脱 (冯延已《菩萨蛮》) ”“尘掩玉筝弦柱, 画堂空 (冯延已《虞美人》) ”。还

第三, 我们应重视陕北人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 才能有开阔的眼光与开放的思想, 才能在用于接纳新事物的同时不盲从。落后的经济与偏远的地理位置使陕北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属于教育较落后地区。在这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到来之际, 陕北人民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开拓视野, 勇于创新, 为陕北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作出贡献, 为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有在筝表面镶嵌玳瑁的, 称玳瑁筝, 如“玉梳钿朵香胶解, 尽日风吹玳瑁筝” (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 “玳瑁秦筝里, 声声怨离别 (宋家娘子《秦筝怨》) ”。也有用金、银作装饰的, 称为“金筝”或“银筝”, 如“台前却坐推金筝, 不语思量梦中事 (崔珏《美人尝茶行》) ”“殿阶龙旆日, 漏阁金筝风 (元稹《生春二十首》)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王维《秋夜曲》) ”“宝屋粘花絮, 银筝覆网罗 (李元《绿墀怨》) ”“长安二月花满城, 插花女儿弹银筝 (刘禹锡《伤秦姝行》) ”“腻香红玉茜罗轻, 深院晚堂人静, 理银筝 (毛熙震《南歌子》) ”“轻打银筝坠燕泥, 断丝高悬画楼西 (孙光宪《浣溪沙》) ”“回鸾转凤意自娇, 银筝锦瑟声相调 (戴叔伦《白苧词》) ”。我们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窥得古筝的制作工艺和品种的改进过程。

古筝在战国时期, 其形制与“筑”相似, 是从一种竹制五弦乐器衍变而来。东汉应劭《风俗演义》云:“筝, 五弦, 筑身也”。汉代发展为与“瑟”形制基本相同的两件乐器, 它们的区别是瑟多为二十三弦、二十五弦, 而战国时期的古筝雏形为五弦。随着音乐的发展, 五弦筝的表现力已不能满足演奏的实际需要, 经过长期的改造, 到秦汉发展为十二弦筝, 唐宋发展为十三弦筝, 明代发展至十四、五弦筝, 清代才出现了十六弦筝。这在古典诗词中也有反映, 如“十二三弦共五音, 每声如截远人心 (薛能《京中客舍筝》) ”“二五指中勾塞雁, 十三弦上啭春莺 (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妓二首》) ”“就中十三弦最妙, 应宫出入年方少 (吴融《李周弹筝歌》) ”“殷勤《湘水曲》, 留在十三弦 (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一声卢女十三弦, 早嫁城西好少年 (徐凝《乐府新诗》) ”“开国遗音乐府传, 白翎飞上十三弦 (杨维桢《元宫词》) ”“三五夜花前月明, 十四弦指上风生 (《金元散曲》) ”“泬然一声震龙拨, 一十四弦喑一抹 (张宪《白翎雀》) ”“欲将十五弦, 弹与蛟龙听 (张以宁《峨眉亭》) ”等等。

古筝的制作主要取材梧桐木, 这在古诗词中也有反映, 如“罗袖飘郦拂雕桐, 促柱高涨散轻宫, 迎歌度舞遏归风 (沈约《秦筝曲》) ”。筝柱多为象牙、紫檀、红木等材料, 朱湾的《筝柱子》是一首专咏筝柱的诗:“散木今何幸, 良工不弃捐。力微惭一柱, 材薄仰群弦。且喜声相应, 宁辞迹屡迁。知音如见赏, 雅调为君传”。筝柱位置错落有致, 排列如一字大雁飞行, 因此, 在古典诗词中, 筝柱又称“雁柱”, 如“雁柱十三弦, 一一春莺语 (欧阳修《生查子》) ”“帘拂鱼钩动, 筝推雁柱偏 (路德延《小儿诗》) ”“琴轸方愁雁柱亏, 墐泥已塞狗窦缺 (赵翼《邵松阿落齿更生走笔奉贺》) ”。用美玉制作的筝柱称“玉柱”或“琼柱”, 如“秦筝吐绝调, 玉柱扬清曲 (沈约《咏筝》) ”“筝翻禁曲觉声难, 玉柱皆非旧处安

1. 侯爱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与发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

2. 隋岩.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整合[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 (3)

3. 孙雷.谈中西文化差异.碰撞及融合[J].内蒙古农工业大学学报.2001. (2)

4. 董坤.浅谈全球化视角下中西文化的差异及融合[J].茂名学院学报,

5. 袁占钊.陕北文化----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J].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4)

(王涯《宫词》) ”“当筵秋水慢, 玉柱斜飞雁 (晏几道《菩萨蛮》) ”“玉柱泠泠对寒雪, 清商怨徵声何切 (杨巨源《雪中听筝》) ”“琼柱动金丝, 秦声发赵曲 (梁元帝《和弹筝人》) ”“银簧调脆管, 琼柱拨清弦 (晏殊《拂霓裳》) ”。筝柱也有因装饰特征而称“金粟柱”“玫瑰柱”和“凤凰柱”的, 如“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李端《听筝》) ”“金粟柱”指柱上饰有金星一样的花纹;“雁促玫瑰柱, 莺喧锦锈筵 (王廷陈《闻筝》) ”“玫瑰柱”即以玫瑰花纹作装饰;“双筝手语凤凰柱, 弹得新声奉恩主 (杨维桢《春夜乐》) ”“凤凰柱”即以凤凰花纹作装饰。

同古代其他弹拨乐器一样, 古筝一般都用丝弦, 但也有用鹍鸡筋做弦的。如“朗朗鹍鸡弦, 华堂夜多思 (刘禹锡《冬夜宴何中李相公中堂命筝歌送酒》) ”“弦张鹍转急, 柱促雁相求 (朱曰藩《筝》) ”“锦筝银甲响鹍弦, 勾引春声上绮筵 (唐彦谦《无题十首》) ”。其实使用鹍弦, 并非始于唐代, 早在南北朝时即已有“鹍弦”的记载。刘孝绰《鸟夜啼》诗云:“鹍弦且辍弄, 鹤操暂停徽”;阴铿《侯司空宅咏妓》诗云:“佳人遍绮席, 妙曲动鹍弦”。不过古筝用得最多的还是丝弦, 大多会染成朱红色, 因此古典诗词中也称古筝为“朱弦”或“红弦”, 如“夜风生碧柱, 春水咽红弦 (张祜《筝》) ”“紫袖红弦月明中, 自弹自感暗低容 (白居易《夜筝》) ”“朱弦一一声不同, 玉柱连连影相似 (王諲《夜坐看搊筝》) ”;“微收皓婉缠红袖, 深遏朱弦低翠眉 (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 ”“玉楼清唱倚朱弦, 余韵入疏烟 (晏几道《喜迁莺》) ”“钿筝曾醉西楼, 朱弦玉指凉州 (晏几道《清平乐》) ”。除了称“朱弦”和“红弦”的外, 也有称“翠弦”的, 也就是染成绿色的弦, 如“十指纤纤玉笋红, 雁行轻遏翠弦中 (张祜《听筝》) ”。为了便于辨认弦序, 古筝也有将丝弦染成五颜六色的, 称“五色弦”, 如“汝不闻秦筝声最苦, 五色缠弦十三柱 (岑参《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

古筝最初用弹筝人指甲弹奏, 后来出于保护真甲免受磨损, 增大筝弦音量和力度, 追求韵味和音色的完美, 采用假甲。早在汉魏时期, 用于相和歌伴奏的筝就多用骨甲代指, 弹起来铮铮作响。南北朝时期, 梁代《梁书·羊侃传》中有如下记载:“有弹筝人陆太喜, 著鹿角爪, 长七寸。”因为象牙甲软硬适中, 富有弹性, 又有很强的韧性, 发出的声音亮而不燥, 筝人常使用象牙制的指甲, 如“象牙指拨十三弦, 宛转繁音哀且急 (张昱《白翎雀歌》) ”。在唐代, 假甲备受弹筝人的喜爱, 多使用金属制成的指甲, 称为“银甲”, 如“银甲弹筝用, 金鱼换酒来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十二学弹筝, 银甲不曾卸 (李商隐《无题二首》) ”“侍儿掩泣收银甲, 鹦鹉不言愁玉笼 (刘禹锡《伤秦姝行》) ”“银甲弹冰五十弦, 海门风急雁行偏 (萨都刺《赠弹筝者》) ”。

古典诗词中反映出来的古筝演奏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古筝独奏, 如“山公能饮酒, 居士好弹筝 (孟浩然《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 ”;有的是搊筝, 与琵琶相似, 是单用手指拨弄弹奏的一种演奏方式, 如王湾《观筝》、王諲《夜坐看搊筝》。二是为歌舞伴奏, 《史记·李斯谏逐客书》记载了当时筝、缶等为歌伴奏的情况:“夫击瓮, 扣缶, 弹筝, 搏髀, 而歌呼呜呜, 快耳目者, 真秦之声也”。筝有时是为声乐伴奏的, 如“佳人娇和曲, 豪客醉弹筝 (乔梦符《一枝花》) ”“欢日尚少, 戚日苦多。何以忘忧, 弹筝酒歌 (汉乐府《善哉行》) ”。筝有时是为歌舞伴奏的, 如“秦筝奏, 凌波舞 (刘过《满江红》) ”“一曲清歌酒一锺, 舞裙摇曳石榴红, 宝筝弦矗冰蚕缕, 珠箔香飘水麝风 (陈允平《思佳客》) ”“楚竹惊鸾, 秦筝起雁。萦舞袖, 急转罗荐, 云回一曲, 更轻栊檀板, 香柱远, 同祝寿期无限 (晏殊《殢人娇》) ”。三是与其它乐器合奏。筝和瑟本是同类乐器, 差异不大, 音色相近, 因而筝与瑟常常合奏, 如“秦筝何慷慨, 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 京洛出名讴 (曹植《箜篌引》) ”“化工重入丹青手, 云筝锦瑟争为寿 (徐去非《卷珠帘》) ”“珍膳杂遝, 充溢圆方。笙磬既设, 筝瑟俱张、悲歌历响, 咀嚼清商 (曹植《元会诗》) ”。筝与笛合奏是一种常用的演奏形式, 悠扬的笛声和清澈的筝音合在一起更加悦耳动听, 如“悲弦激新声, 长笛吐清气 (曹操《善哉行》) ”;“娇童为我歌, 哀响跨筝笛 (韩愈《感春》) ”“西风急, 一行征雁, 数声横笛 (王千秋《忆秦娥》) ”“一洗筝笛耳, 歌舞粲筵间 (仲并《水调歌头》) ”“聊洗净, 笛筝耳 (刘克庄《贺新郎》) ”“龙须将笛绕, 雁字入筝飞 (范成大《临江仙》) ”。筝与琵琶合奏的形式也较为流行, 如“可怜锦瑟筝琵琶, 玉台清酒就君家 (崔颢《渭城少年行》) ”“宝押绣帘斜, 莺燕谁家, 银筝初试合琵琶 (李莱老《浪淘沙》) ”“檀槽摐急斜金雁, 彩袖翩跹亸翠翘 (严仁《鹧鹄天》) ”。筝与箫、笙合奏的也较多, 如“君王去后行人绝, 萧筝不响歌喉咽 (程长文《铜雀台怨》) ”“玉箫改调筝移柱, 催换红罗锈舞筵 (王建《宫词》) ”“笙引簧频暖, 筝催柱数移 (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 ”“罗窗晓月透花明, 靘瑶笙, 按瑶筝 (周密《江城子》) ”。从这些诗词中, 不仅能看出古筝的多种演奏形式, 也能看出古筝在各种乐器中的重要地位。

或许是由于古筝最初流行于战乱纷飞的战国时期的缘故, 或许是出于古筝本身的原因, 或许是弹筝人生活在社会底层, 筝乐往往寄托了老百姓的流离失所、生死离别的愁苦, 听来使人凄婉哀怨。如“莫听西秦奏, 筝筝有剩哀 (李峤《筝》) ”“座客满筵都不语, 一行哀雁十三声 (李远《赠筝妓伍卿》) ”“弹筝北窗下, 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 心伤曲不道 (萧纲《弹筝》) ”“花脸云鬟坐玉楼, 十三弦里一时愁 (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 (柳中庸《听筝》) ”“莫愁私地爱王昌, 夜夜筝声怨隔墙 (元稹《筝》) ”“钿蝉金雁今零落, 一曲伊州泪万行 (温庭筠《弹筝人》) ”。所以古筝又有“哀筝”和“哀弦”之称, 如“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 遣谁听 (苏轼《江城子》) ”“不听哀筝二十年, 忽逢纤指弄鸣弦 (欧阳修《李留后家闻筝》) ”“哀筝一弄《湘江曲》, 声声写尽湘波绿 (晏几道《菩萨蛮》)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崖 (李商隐《无题四首》) ”“轻幌长无道, 哀筝不出门 (李商隐《哀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 欲断哀弦再三促 (苏轼《甘露寺弹筝》) ”“营中缘催短笛, 楼上来定哀筝 (刘禹锡《同留守王仆射各赋春中一物, 从一韵至七》) ”“红颜翠发夺春辉, 繁手哀弦逐羽卮 (刘敞《和永叔李太尉闻筝》) ”。从这些诗句中, 我们无不感受到一种凄苦、哀怨、缠绵、倾诉和悲叹的情调。

筝乐的这种哀愁情绪, 成为古筝所表现的主要题材。古典诗词中的咏筝诗也多记述了古筝的这种哀怨凄楚之苦, 如“怨调慢声如欲语, 一曲未终日移午 (岑参《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 诗人别出心裁地采取了以秦筝的苦声作为贯串全诗的线索, 极力渲染了悲愁的气氛, 以“声最苦”和“怨调”点名悲苦是筝曲的基调, 很好的用弹筝的效果将离别之苦表达出来。“紫袖红弦明月中, 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 (白居易《夜筝》) ”, 诗人将弹筝者内心的万重深情全部寄于“凝弦”“指咽”“声停处”表达, 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种万般无奈心境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分明是说长城苦, 水咽云寒一夜风” (张祜《听筝》) “凄凄切切断肠声, 指滑音柔万种情 (殷尧藩的《闻筝歌》) ”“苦调还吟出, 深情咽不传 (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泪》) ”等等, 从这些诗词中我们体会到了“苦筝”表现出来的凄婉哀怨、愁肠百断的情绪。

古代筝诗的内容十分丰富, 从筝诗中我们不但能够欣赏到文字之美, 更能够窥见古筝的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

[1]袁静芳.民族乐器[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2]薛莲.唐诗中的古筝印象[J]音乐天地.2008. (6) .

[3]杨西.唐诗宋词中的筝人及筝艺[J]中国音乐.2008. (1) .

上一篇:面试技巧:如何让HR注意到你?下一篇:韩国化妆品竞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