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有感

2024-05-20

观《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有感(共6篇)

篇1:观《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有感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观《四面楚歌》有感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在中国人的思想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但或许项羽例外。尽管项羽最终四面楚歌,自刎于乌江江畔,但是人们依然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一个失败的英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为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我认为项羽是一个真英雄。

四面楚歌是项羽最后败亡之际发生的一件事情。主要发生的地点在垓下,垓下是一个承载了太多历史典故的地方,在这里,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军团进行了最后的较量,这是一场兵力悬殊的决战,善打硬仗的项羽,在最后的决战中,却终究没有成功的杀出重围。在垓下之战中,项羽因为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被刘邦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尽管最终的结局思想鱼的失败,但是我依旧认为项羽是一个真英雄。首先,说他英雄是因为他的“智”,帅八千子弟,而三年灭秦。昔日诸葛亮出山,南争北战,智计百出,然而以诸葛之智,最终也不过是三分天下,所以论智,就算项羽或许不如诸葛,但也相差不远。其次,说他英雄也是因为他“勇”,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身边只有二十八骑,仍溃围,斩将,刈旗,独力斩杀百人,冲出重围,视汉军如蝼蚁。他是当之无愧的战神!再次,说他英雄更是因为他”义“,约刘邦于鸿门,本欲借机杀之,这本无可厚非,一山不容二虎嘛。况他素来防备刘邦,但他念及昔日兄弟之情,不忍,“无罪而杀之,行不义之事”,项羽是真君子,大丈夫!虽有万里江山,千秋霸业为诱,而不能动其志,试问天下有能有几人?还有,说他英雄,是因为他有“情”,垓下被围,霸王别姬,千古绝唱,至今为世人传颂!最后,说他英雄,是因为他至“善”,昔楚强汉弱,霸王一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旗所指,无往不利,仍能心怀天下,念及万民疾苦,甘与汉军,划地而治,又岂是刘高祖,抛妻弃子,执老父而不顾,所能比?

所以项羽不光是英雄,还是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英雄,他是千百年的真王者!然而英雄气短,在四年的楚汉相争中,项羽失败了。他失败的原因很多,通过对于刘邦和项羽的对比就不难得出项羽失败的原因。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刘邦志向远大,项羽则眼光相对短浅了。刘邦在对待问题是眼光比较长远,而项羽在处理问题中则显得目光短浅,刚愎自用。同时,在失败面前,刘邦冷静沉着,项羽狂暴浮躁。并且,在项羽的性格中,他比较骄傲自大,还有一些匹夫之勇等等这些都决定了最终这位英雄要败在刘邦这个“小人”手中。

但这些都不妨碍项羽在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因为我深深感到做人和做事是两回事。就像今天做个有良知的好人和做个有政绩的官员是不一样的。一个官员要想做成一件事,就要以“事”为中心来约束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往往为了成事会使点手腕和诡计,也会为成事而

隐蔽自己身上性恶的一面;而做人就不一样了,就可以由着自己的心意行事。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某个很有政绩的官员,其人品和操守都不咋的;反过来,我们也常常看到某个品格、操守都不错的人,在官场上却几乎无法生存,就是这个道理。

就说项羽,站在成王败寇的立场,他眼睁睁让多次杀掉刘邦的机会从身边溜掉,毫无疑问是典型的“妇人之仁”!鸿门宴上的他成了历代得江山者和官场得意者的笑柄。

然而,从真正人性的角度看,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君子!他重“义”,他不杀刘邦,因为他看重兄弟结义之情;他做得最“不仁”的一件事就是,在被刘邦围住后把刘的老父捉来逼刘退兵,然而在刘邦“我父即汝父,汝欲烹之,则分我一杯羔”的无赖面前,他终于无可奈何,终于也下不了手。

他还重“情”。“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一个末路英雄的悲歌。作为英雄,他爱自己的战马;作为真实的人,一个男儿,他爱自己心爱的美人。这种无可奈何的呼唤是十分动人的!

——项羽,一个有情有义的真英雄,真君子!

篇2:观《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有感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霸王别姬 ②:鸿门宴 ③:西楚霸王 ④:四面楚歌 ⑤:生死决战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答:专题:霸王别姬 1.具体内容:

项羽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但是他自信过了头,也就成为了一个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因此,项羽在性格方面的弱点造成了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节节败退,但是在现代人心目中项羽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尤其是项羽和虞姬那段荡气回肠的霸王别姬的故事,更是引来后人无数的演绎和解读。

霸王别姬是项羽故事中间流传最广,名气最大的故事,霸王别姬这个姬是谁呢?姬是不是他的妻子呢?据历史的记载来看,项羽有一个妻子,但是这个妻子并不是姬,记载最清楚的就是《史记·陈丞相世家》,也就是陈平的传记,这个传记中间有这么几句话“项王不能信人,其所神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竒士,不能用。”这个话的意思说项羽他不能信任别人,项羽性格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自信,过于自信,或者我们叫做自恋,太相信自己,所以他不能信任别人,陈平说他信任的人只有两类人,一个是诸项,就是他们项家的祖宗,再一个信任的人就是“妻之昆弟”,根据这四个字来看,项羽的确有妻子,但是这个妻子是谁,她和项羽之间是什么时候成的家,有没有孩子,所有这些历史上是一无记载,正史没有,野史也没有,所以我们现在不知道项羽和他妻子,特别是项羽妻子的情况,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就是项羽有一个妻子,而且项羽对他的妻子的兄弟们还都很好,很信任。所以我们推断,他能信任他的妻之昆弟,应当说项羽和他妻子的关系也应当是不错的。如果说项羽跟他妻子的关系非常糟糕的话,那么他的妻之昆弟他也不会信任,这是我们的一点推断,如果这个推断能够成立的话,项羽的霸王别姬别的这个虞姬就不是他的妻子,或者称之为爱妾。

这个感情,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就是项羽在突围之前,和虞姬的一场告别,这个告别在《史记》中间写的情份很重,就是司马迁是用重笔来写的,因为他这里面记述了项羽在别姬 的时候唱了一首歌,这个歌我们称之为《垓下歌》,这也是西楚霸王项羽传世的惟一的一篇作品,这首诗是这样讲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个诗的大意是说,项羽自称他自己力能拔山,我们知道项羽的力气很大,史书记载是项羽的力气是力能扛鼎,在整个西汉前期能够达到扛鼎的只是一个项羽,另一个是刘邦八个儿子中间的第七个儿子淮南王刘长立能扛鼎,说项羽力气很大,气盖世是说他的豪气可以笼盖整个世界,这是说他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是他骑的宝马,也就是他最后赠送她乌江亭长的宝马,他这个宝马跟着他多年征战,他说现在时局对他不利,我这个马也跑不快了,马跑不快了怎么办呢?“虞兮虞兮奈若何”,就是我对你,虞我该怎么样处理呀,所以这个《垓下歌》的中心就是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落脚是落到这里,就是我拿你怎么办。

因为项羽这时候面临着一个非常困难的抉择,因为听到四面楚歌以后,项羽有一个错误的判断,他认为楚地已经被刘邦全部占领了,实际上这个时候至少在长江以南还有五个郡是在西楚国的手里面,但是项羽误认为已经被占领了,因为否则的话,怎么会汉军的军营中有那么多人能够用楚声唱歌呢,所以在这个背景之下,他决定要突围,虞姬一直是伴随在楚霸王项羽的身边,这叫做什么呢?这叫做危难关头形影相从,这说明虞姬和项羽两个人的关系,感情非常好,是长期在一起,不能分离的,可是这一次,项羽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他带虞姬走还是不走,是一块突围还是留下虞姬,所以他《垓下歌》最后一句说 “虞兮虞兮奈若何”,就是带也不是,不带也不是,因为这里很明显,就项羽自身来说,他这个突围能否成功,他可以说是前途未卜,生死未卜,自身能否相保,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再贸然带着虞姬出逃,虞姬不是一个能征惯战的将士,作为虞姬这么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她能够跟着项羽骑着马,连项羽身边久经惯战的那些骑从都跟不上,虞姬能跟上吗,所以带着虞姬走是不可能的,不带她走又该怎么处理?项羽非常犯难,这就是他唱《垓下歌》的一个很中心的问题。

实际上是从情的角度来看,项羽处理问题有他的失误之处,由于项羽在爱情,亲情,在情的问题上处理不当,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来说,情商不高,无论是爱情、亲情,都是人类一个最美好的情感,我们应当重视这些情感,但是这些情感的重视,要有一个适当的度,如果过了头,就可能带来灾难,项羽留给我们的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2.个人的心得体会:

项羽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但是他自信过了头,也就成为了一个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因此,项羽在性格方面的弱点造成了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节节败退,但是在现代人心目中项羽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尤其是项羽和虞姬那段荡气回肠的霸王别姬的故事,更是引来后人无数的演绎和解读。

项羽作为一名曾经所向披靡的英雄,在最需要他坚韧不拔,起死回生的关键时刻,项羽对待爱情却又过了头。因为项羽在坦诚面对爱情的时候,却忽略了他曾经为之奋斗的江山,忽略了随他东征北伐的好战友,理智的天平在此时身不由己地偏向了情感。

西楚霸王项羽面临战败,必须与江山、美人、宝马诀别的辛酸令人痛心疾首。一首《垓下歌》唱出了英雄的末路悲歌,曾经自信无比的项羽在面对千军万马的时候,从来没有犯过难,但是面对虞姬,他数遍吟唱《垓下歌》,并洒下了英雄泪。不管虞姬究竟和没和那首成熟的五言诗,但是这是英雄与美女的最后一次道别,最后一次歌舞,最后一次敬酒,那酒中有霸王的泪痕,那战火纷飞中有乌骓马的悲鸣。虞姬陪伴霸王,年复一年,不停征战,她为情人忧心,为将士忧心。所以虞姬对项羽不是女色亡国,而是体现了虞姬对项羽的真感情。当然虞姬的真感情也换来了项羽的真性情,可是项羽难道忘记了他一生的梦想就是想雄霸天下,在最后时刻情感的脆弱也就意味着最终的失败。

英雄末路,长歌当哭,何其壮怀激烈,愤懑不已;明志以剑,示爱以血,多么荡气回肠,感天动地。末世英雄与绝代佳人,共同经历了涂炭战乱的离散,享有了显赫一时的荣耀,面对了穷途末路的悲凉,却始终不离不弃,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给爱人绝处逢生的一线生机,何等可歌可泣。一对乱世鸳鸯,用生命谱写了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爱情故事,最凄美的爱之婉歌。

我认为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花绽放成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项羽是情意绵绵的伟丈夫,在项羽被困于垓下时,他长歌当哭,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垓下歌》。英雄征战沙场,固然值得敬仰,英雄的泪,更不可等闲视之。项羽的泪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正如郑板桥所叹:“何以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与刘邦为了逃命而把亲生儿女推于车下的残酷无情相比,项羽是一个富于人性的和人情的伟丈夫,硬汉子。项羽也是一个气盖一世的英雄,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吾起兵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天下。然今遂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这段话不仅表现了项羽英勇善战,叱咤风云;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的自信和自爱。看到这些,怎不使人想起那“彼可取而代也!”的非凡气概?怎不使人想起他巨鹿战中万夫莫当的英姿和彭城叱咤风云的气势?项羽从始到终一直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国王,他自信甚至迷信自己的武力和追求,他的精神世界总是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而很少受伦常的约束。项羽更是一个忠厚豁达的男子汉,乌江亭长要渡他东去,并说楚地还有十万人,足可以东山再起。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不忍杀之,以赐公。”项羽的坦率豪爽,气度豁达,忠厚诚实而又善良不忍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宁愿慷慨悲壮地去死,也不愿屈辱惭愧地苟活。正如郑板桥所叹:“相王何必为天子,只此快战于古无。”

项羽既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活得痛快舒展,死的慷慨豪爽。它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忍;既刚愎自用又轻信多疑;既爆裂急躁又优柔寡断;英勇刚烈的山峦上开放着情意绵绵的花朵;豁达宽厚的海洋中荡漾着几道狭隘滞涩的涟漪。一个真实的人应是多种性格因素的统一,项羽无疑是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它将牢牢地屹立于历史长河中,虽经千年冲蚀,涤荡,依然历久不衰,魅力无穷。我们不能单以是否成就了帝业来评价项羽的是非功过,而要按他的历史实绩来评价。项羽固然没有成就帝业,但他顺应人民的心愿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推翻了暴秦统治;又自刎而死,结束了内战,使汉统一了全国。这在客观上不能不说他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功臣。项羽是一座金铸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历史的战车上,供后人瞻仰。

食品111班

篇3: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

班级:机械124 学号:201205010406 姓名:戴金耀

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

①:窦婴与外戚 ②:韩信被杀之谜 ③:韩信功过之谜 ④:刘邦胜利之谜 ⑤:刘邦用人之谜

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韩信功过之谜

说起韩信,对于每一个热爱军事的人来说那都再熟悉不过了,在那个冷兵器时代他将所谓的兵法运用到了极致,过人的胆识,极高的军事天赋,为他奠定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韩信点兵,萧何月下追韩信,垓下之围…..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他在军事上无所不能,但是在政治上他却很幼稚,于是给自己埋下了祸根……给后世留下无限叹息。

韩信,汉初军事家。淮阴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开始投项梁,然后跟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中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破。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改封为楚王,继又贬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将韩信带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在中国的历史上,功臣和人主的关系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话题。打拼江山之时,功臣和人主彼此信任、互相支持、关系融洽、合作愉快,矛盾被掩盖了、淡化了,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只不过人主要的是天下这整块“唐僧肉”,而功臣希望的是大功告成后人主能多分“一杯羹”。一旦天下已定,先前的矛盾就凸现出来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尖锐。天下初定,为笼络人心计,人主一般不得不按照论功行赏的原则进行封赏。小功臣好办,你给他小小利益,他也会乐滋滋地坐一边去细细享用。大功臣不好办,给少了他不高兴,给多了人主又不乐意;特别是手握兵权、身居高位的功臣,对他赏赐愈多,就愈像是割肉喂虎,虎愈是吃饱喝好,筋骨强健,人主就愈是寝食难安。如何做到赏赐中的平衡,历朝历代的人主可没少费心思。若是宅心仁厚的人主,他会来个太极推手,将矛盾消解于和风细雨中。可是韩信遇到了刘邦,这个被后世称做流氓的皇帝,这是韩信的悲哀。

一个军事天才,在他自己的领域里会如鱼得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过若是离了他这个领域,无论做官,还是做人,他往往表现就不怎么样,甚至会非常失败。很不幸,韩信就是怎么一个人!一旦离开了铁马金戈的战场,他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就会下降。韩信颗杰出的脑袋善于谋兵,却不善于谋己,不善于保身。因为他不明白,朝廷和宫廷比战场更加凶险,皇帝和同僚比敌人还要可怕!在这些地方、这些人面前,你要察言观色、你要溜须拍马、你要韬光养晦、你要左右逢源、你要口蜜腹剑、你要装聋作哑、你要小心翼翼、你要低调谦和……在朝堂之上你军事上那一套哪里用得上?山埋伏、水埋伏、云埋伏、雾埋伏,却都比不上官场埋伏、宦海埋伏、朝堂埋伏、宫廷埋伏。洞悉不了人情,洞察不了人性,你不死,那才叫怪!

韩信是天才,也是蠢材,因为他太不懂政治,皇帝对他一贬再贬,难道他看不出来皇帝的意思,齐王,楚王,淮阴侯……难道他就这么不解风情,倘若他如同张良一般不求名利,远离官场,那也许历史就不是这般了,怪不得谁,只能怪自己那无边的欲望……….欲望让一个人成功,亦能毁灭一个人,人生的成败就在一念间,认清形势,谨慎处事才是对我们自己最好的保护。

篇4:观百家讲坛有感

观《百家讲坛》有感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从纪连海的《正说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国》。这几天我就关注着于丹教授的《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孔子说,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说那是一种浪费.是对人生的浪费.试想,人家很对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负重,还在那里对他人宽容,忍让,会让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这样会让那个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于丹教授把孔子说的文言文给予大家解释得惟妙惟肖.让人容易懂得为人处世道理,她讲述的人生哲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所以我认真做着笔记.我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在我的面前总感到很困惑,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处理为好.如今我找到了答案.

篇5:观《百家讲坛》有感

观《百家讲坛》有感 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长期受到妈妈的熏陶,我也渐渐地喜欢上了《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 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千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了解了我们的为人之道、心灵之道、养身之道 《百家讲坛》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解的《论语》、《庄子》心得了。她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论语》、《庄子》,也让我们从中有所反思、有所收获,更好地吸收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我们自己的能力。于丹教授通过《庄子》的现代解读,以中国经典文化的精髓提醒观众,怎样以平和的心态和得当的处世态度追求我们的梦想;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时,怎样坦然面对;在竭力追求的过程中,怎样协调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怎样处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让人们明白奋力拼搏为了什么。现代社会的竞争空前激烈,人们的神经高度紧张,各行各业的白骨精们以及正在修炼的准白骨精们在义无返顾的追求途中,往往遭到诸如工作升迁、爱情、亲情等方方面面的打击,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成为社会隐患。于丹教授提醒我们:在沉醉于工作时,不要错过与父母、爱人、孩子共享天伦的机会;在遭遇打击时,要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在确定奋斗目标之前,要正确看待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怎样感悟与超越 在《庄子》心得中,一个牧羊人的比喻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我现在是个学生,因此我想到了我们的班级,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才能让我们的班级进步。如果只是在学习好的同学身上下工夫,就算他们成绩再好,我们的班级也不能进步。《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让我们在《百家讲坛》中尽情地畅游,细细地品味吧!观《百家讲坛》有感 我这个人酷爱历史,一有历史节目就爱不释手,有一个节目就是让我更深一层了解历史的,这个节目就是《百家讲坛》。我酷爱历史是因为一本书,那就是《三国演义》,我本以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真正的三国,因为《三国演义》把东汉末年的战事夸张的淋漓尽致,自从看了《易中天品三国》才知道真正的三国并不是那么惊心动魄,只是少了几分精彩,多了几分阴险。《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说成了一个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关羽、马超等一帮文武双全的武武将成了诸葛亮手中的一线木偶,只需在危急时刻打开诸葛亮预先准备好的锦囊,依计行事,就可以安然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把那些文武双全的文臣武将贬得是一文不值。在《易中天品三国》中,易中天把三国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展现在我们眼前,其实与其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如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政治家。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这些精彩的故事都是罗贯中为了使《三国演义》更加的好看,而胡编乱造的。我觉得《百家讲坛》除了《易中天品三国》,还有更加精彩的评述,比如说阎崇年的《正说明亡清兴六十年》、《正说清朝十二帝》;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王立群的《品汉代风云人物》、《读史记》这些都是大师级人物在百家讲坛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有自己的观点来证实真正的历史。我觉得,如果是仅仅喜欢历史,而没有打算钻研历史的人,那么《百家讲坛》对他就没有多大的作用,而我不同,我想当一个名噪一时的历史学泰斗,并且登上百家讲坛这个舞台,所以我就要尽量的多读历史书、多看历史节目,来丰富我的历史知识,我现在的历史知识好比是深不可测的海洋里的一滴微不足道的水珠,渺无人烟的沙漠里的一粒微不足道的沙粒,海阔天空的世界里的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无比浩瀚的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一次我还需要不断的努力看书来增长知识,当然,如果一个人的知识十分局限,那也不行,因为那样就成了一个井底之蛙。《百家讲坛》这个节目除了让我了解更多的历史,还让我明白了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学无止境!观《百家讲坛》有感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这个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篇6:观百家讲坛有感赏析

故事从徽宗刚刚即位时开始讲起,一个朝代,由弱转强不易,但是由盛转衰那却是易如反掌,而其间最可怜的就是忠臣和百姓!想那宋徽宗刚做皇帝时东京是何等繁华,《清明上河图》便是那一时期的真实写照,由于徽宗亲小人,远贤臣,导致祖上给他留下的花花世界,朗朗乾坤变得满目疮痍至靖康年间,金军南下,生灵涂炭,江山,百姓生不如死!

二帝被掳后,赵构即位,但他的皇位来路不正,是从金国册立的张邦昌那里得来的,而二帝虽被掳,但仍然健在,如果像主战派所坚持的那样,收复中原,迎回二圣,那让宋高宗情何以堪?南宋岳飞,韩世忠,吴阶,他们都为大宋朝廷,出谋划策殚精竭虑,甚至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这等忠心大多却被皇帝看作可以利用而已.特别是岳飞,文武全才,爱兵如子,雄心壮志,气吞山河,不收复失地,誓不饮酒的豪情万丈,被十三道金牌勒令回京,悲愤之下,写下了<满江红>。最后,高宗听信秦桧谗言,一句莫须有就冤杀了岳飞。南宋的爱国将领,不是死于战场,不是铁马金戈裹尸还,而是死于自己一心保卫的江山的最高统治者手里,谁能不“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呢?

徽宗赵佶以艺术家之心治国,高宗赵构则以贪念之心治国。高宗拥良将无数而无以开疆拓土,治宋数十载而难平战乱,民富而国弱之被蛮族频频凌辱,宁受辱而不思进取,皆因忧徽钦二帝返而失帝位。再看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而景帝即位,后英宗虽得以回国但终不能复位,可见赵构贪而无能之思极盛。再看对所谓南宋中兴四将之评价,刘光世是统兵无能之长腿将军,张俊陷害国之栋梁而被后人令其跪于岳飞墓前千余年,如此害国之奸贼反受高宗重用,何以不丧权辱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观《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有感】相关文章:

观百家讲坛有感范文06-09

观百家讲坛活动总结08-10

观百家讲坛活动总结04-23

看百家讲坛有感04-09

听百家讲坛有感范文06-17

金正昆百家讲坛谈之握手礼仪05-10

百家讲坛05-19

百家讲坛范文05-15

百家讲坛秦范文05-18

百家讲坛感悟范文05-23

上一篇:2011年_青年联谊会活动方案下一篇:双手向前抛实心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