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2024-05-05

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心得体会(共14篇)

篇1: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其必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从古至今,国内国外,人们都把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素质的第一杆标尺。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及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产生深远影响,所以说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无论提到怎样的高度都不为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同时,随着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教师素质及师德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断提升新时期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是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头等重要的大事。现就我个人对师德修养的理解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德是做人的灵魂和根本。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甚至影响着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德。教师只有率先垂范,注重师德修养才能以德育德,铸造学生健康人格,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首先要尊重学生,用爱的力量来教育学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确切的说教师要爱孩子。若教师连起码的爱孩子的心都没有,那严格地讲就不配做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爱是教育的基础,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引导学生又是爱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任何学生都有其闪光之处,都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的热情,有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就要求教师以极大的热忱和父母般的胸怀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用高尚的道德情感浇灌学生的心田。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最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

要多发现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美,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人格要求。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满腔热情。其次教师要重视人格力量的震撼力,培育高尚的职业人格。所谓人格力量,是指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治学态度,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即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教育功能。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改进工作作风,以育人为己任,刚直不阿,廉洁从教,并以此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社会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不仅要讲给学生听,而且更要做给学生看。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育人教材。德的功能是巨大的。但这种巨大的作用又是以教师的才学为基础的,没有才学的德是苍白无力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外,还必须重视和加强自身的才学修养,全方位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为此,教师应该深刻认识自身职业的重要性,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改革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观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用精湛的学识赢得学生。

如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走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教材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为此,应该做到以下方面:一是教师应当离开讲桌,到学生群体中来,与学生距离更近一些,态度更加温和一些。

特别是过去教师眼中的个别落后学生,教师在他们身边多看一点,多关注,多指导,多鼓励,调动他们的学习情感,对全体学生来说,教师每节课都能面对面了解他们一次,都能有一次学习上的对话,都能有一次学习上的评价,都能有一次当面指点,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显得更加积极,课堂将呈现出一种师生融洽合作学习的气氛。二是教师应把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的让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讲的过多,学生即使听的津津有味也不会全记住。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讨论经历求知的探究和能力锻炼的过程。三是教师要欢迎学生个性的张扬。

过去教师喜欢学生服服帖贴,对爱说爱闹的行为不予鼓励,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这种居于学生之上的管理者的做法,调动学生展示学习的个性,鼓励学生敢于讲话,敢于提问,敢于评价教材内容和评价别人,敢于把自己获得的有关信息应用学习之中。这样调动学生是开发学生个性资源的基本表现。四是要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产生自己能学的意识,要调动起这种意识,就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体会内容和乐趣,要让学生在同伙伴们的讨论、交流中学。自己体会大家在一起研究学习的乐趣和收获;要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通过很多方式的快乐活动,把教材知识内容引入活动,会有很好的收获。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在兴趣中调动起来的,是在认为自己能学的情感中形成的,有了一种自主意识,学习的品质和精神就得到了提升。五是要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教室,充分利用校内外、体育课的各种学习资源给学生感性刺激,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内容,而且会使实践学习的过程成为人文素养形成的过程。六是教师要当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就要用高度的热情和能力把学生引入自主发展的新天地,着眼学生的发展,着力教学创新,这应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追求转变的一种表现。

正如教育部长所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要把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要位置。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尚的师德是成为“人师”的最重要的素质,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正是由教师薪火相传,传递给了一辈又一辈的莘莘学子,使民族和人类具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2: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2

教师:李盛东

这次我谈谈对教育公正这点学习的心得。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公正是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本质牲的重要范畴,是社会公正的根本要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的集中体现。

公正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公平与正义的偷原则。教育公正是指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人正直玫处理各种关系符合公认的道德准则,在教育伦理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

由此看来,教育公正的重要价值。对于国家来说,教育是否公正会影响未来的国民素质,影响国家的发展和前途。对于个人来说,教育是否公正会影响个人的人生选择及其在社会阶层中所处的位置,并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和谐与进步。

教育公正既表现为教师对自己公正,也表现在公正对待同事,领导及学生家长等方面,更表现在正确对待教育对象上。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教师对自己的公正、同侪性公正、对象性公正。

与同事团结协作的具体体现。

(1)要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是在学校这个教育集体中进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集体的支持与鼓励。

(2)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同一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新老教师之间,优秀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关系至关重要。

(3)要告别文人相轻的时代,加强配合。

每个教师都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样才能幸与互的团结协作。否则,很验证赢得同事的信任,不能很好地与别人协作,不利于搞好育 人工作。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成功教育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相互音能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相互渗透,将会优化教育资源和环境,协同教育行为,为学生的成长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圈,从而大大强化和提升学校教育的效果,反之会受到破坏。

(一)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邦注意的问题。

1、社会地位的平等性。

2、联系交往的互尊性。

3、教育过程的配合性。

(二)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矛盾的分析。

1、由于 对学生了解上和要求上的差异性

2、教师与家长对儿童的情感不一样。

3、教育理论修养水平的差距会使教师与家长在教育方式上不一致。

4、教育过程是个复杂的分庭抗礼,学生成长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

(三)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调节。

从教师这方面来说,在处理与学生家长关系时应下四方面的要求:

密切联系学生家长,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

1、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在要格平等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3、教育学生尊敬自己的父母。

4、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

如前所述,我们诚心诚意地对待家长,虚心诚恳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就会建立和保持与家长的家庭教育相辅相承的教育方式,只要我们有信心,指导家庭教育就会取得成绩。以上就是我对教育公正的心得。

篇3: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实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教师在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 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升等行为活动, 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高校教师作为我国教育队伍的重要力量, 其整体素质的高低, 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高校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历层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 这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这一崇高职业的必备素质。目前,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呈上升趋势, 这主要体现在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责任意识的增强。但我们也应看到, 部分高校教师仍然存在着道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偏离师德原则和规范的现象, 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教书与育人相分离。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 教书和育人同等重要。然而在部分高校中, 却出现了某些教师将二者相分离的现象。究其原因, 从高校教学机制的特殊性来看, 它的教学对象不再是被动学习的中小学生, 而是具备自主、自学能力的大学生群体, 由此, 高校教师对学生的约束力及监管效力较中小学教师有所降低。这就使得部分高校教师认为, 只要讲好一堂课即完成教学任务, 至于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品德等德育方面的教育则不在自己的工作范畴之内, 在课堂之外更少与学生接触, 以致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出现了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消极现象。

其次, 奉献精神弱化。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人们的价值观念有诸多改变。对于高校来说, 其负面的影响就在于, 一些教师“逐步被高校的不正之风所影响, 其行为逐步变得功利性, 丧失了职业理想。”[1]部分教师仅把教学当成一项工作, 把传授知识当成商品交易, 所作事情皆与自身利益挂钩, 缺乏教师职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奉献精神弱化, 导致其职业道德的缺失。

再次, 学术道德缺失。高校教师群体学历层次高, 知识视野开阔, 他们常以对学问的研究及知识的开发来体现自己的学术价值与地位。但就目前的高校来看, 却出现了诸多剽窃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等学术道德缺失的现象, 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指责。究其原因, 此类高校教师过于追求名利, 个人利益大于一切。这不仅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形象, 更对学术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成为高校教师在科研与教学领域职业道德缺失的重要表现。

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从个人角度来说, 高校教师缺乏对教育事业的正确认识。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者, 他们不仅要履行科研及教育教学任务, 更要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可以说, 高校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学生以知识和能力, 更要注重学生思想品格的形成, 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然而, 部分高校教师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 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缺乏对自己社会角色的正确认知。

从学校角度来说, 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作为高等院校, 他们大多重视的是教师的学术与科研能力, 这是打造学校文化品牌的重要因素。这就使得许多高校常以此作为教师奖惩及晋升与否的硬性指标。换言之, 教师的学术和科研成果的多少是关乎教师名利的重要方面。

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学实践中的提升策略

首先, 不断提升科研与教学能力。高校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因此, 要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优化知识结构,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形成科学的理论基础和较全面的专业文化素养。作为高校教师, 只有在自己的专业与教育教学领域精益求精, 刻苦钻研, 才能在更高的平台上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

其次, 在教学中完善自我。在教学中, 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会把自己的为人、品德等道德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 并对学生品格及价值观念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教师就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不断加强自我修养, 自我完善, 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和谐向上的人格, 使自己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外都能做到言行一致, 使自己的师德日益完善, 以不辜负学生的信任和期望。

再次, 善待学生。教师与学生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要角色, 也是高等学校内部活动的两个基本组成要素。可以说,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是社会和谐理念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是社会和谐理念在教育上的表现, 也是提高大学教育实效性的感情基础。”[2]由此, 为了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 就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自己的育人观。具体而言, 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多与学生交流, 及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又能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 这样高校教师才能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多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对于高校教师的个人发展、学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建设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晶.现阶段我国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4.

[2]施爱民.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再思考[J].湘潮 (下半月) , 2009 (1) .

篇4: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关键词:人性 内省 慎独 弱点

生而为人,每个人围绕着人性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不管他是否思考人性这个话题,对人性的理解都会在脑海中无形地影响他的判断。不同的人对人性的看法不一样,所以他们采取行动的方式也不一样。如果一个人倾向于看到人性中的光明一面,在与人打交道时,他的心胸可能会开放一些。但如果他倾向于黑暗一面,可能会更多地进行自我保护,言谈举止更加谨慎。

高校教师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在生活中,他们要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在工作中,他们需要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师了解人性,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此外,认识人性,也是教师进行道德修养的思想前提,帮助他们思考人生,端正态度,增强道德修养的勇气。

1.人性的基本解读。人性可以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关于人性的说法,古代先哲有性本善,性本恶之说。现代观点认为,任何单纯强调人性本善或者本恶的观点,都是不全面客观的,都是不符合事实真相的。关于人性的来源,大家也有不同看法。人性内源观,强调发明本心,寡欲静心。人性后天论则强调外在环境和人为的作用。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会影响他的品性,这些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国际环境等。

人性包括多个方面的因素。尧谷子的十八型人格理论认为,从空间的结构看,人性的要素包含行为、形体、情感、精神、认知、目的、历史、未来、多面和多变十个基本层面。另有理论认为,在人性的大范围内,人性可以分为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两部分。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祖先刚跨入人类原始社会时就已经具有的各种本能的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的不同关系中必然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或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彼此关联影响,共同组成人性的一个完整结构。

2.认识人性的基本途径。人性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它有一定的复杂性。当我们在判断一个人时,不能单纯地根据某一事件进行判断。要想全面地认识一个人,是非常不容易的。通过对人性的基本了解,当我们做判断时,不至于太武断,处理事情也会更加客观全面。高校教师为了更好地完善自身,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来认识人性。其中两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内省和慎独。

高校教师要在内心省察自己的思想、言行有无过失。以师生关系为例,如何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课题。对于学生而言,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创新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它能提高教师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受社会生活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今的师生关系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师生之间实际交流少,缺乏相互了解,彼此漠不关心;一些功利性现象出现,教师为了私利,向家长索要现金物资,或者动用家长关系优惠购物等;师生关系出现对立与冲突,师生之间出现激烈的争吵、争论,甚至用暴力攻击对方躯体等。对于这些不良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进行反思,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不能无故推卸责任。教师要反省自己对待学生的方式是否欠妥,态度是否和善,行为是否过激等。只有通过深刻的自我剖析,教师才能够不断找出问题,开展自我批评和自我思想斗争。教师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座右铭或人生信条。通过内省,教师能够根据这些准则、信条去改善自身行为,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高校教师的很多活动是单个进行的,能做到慎独,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体现。对高校教师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它并无捷径可走,也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在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地净化思想,规范行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当教师在处理学生事务时,教师不仅要在学生面前表达出真诚的态度,深切的关心。在实际处理过程时,不管学生是否在旁,也要一丝不苟,切不可投机取巧,敷衍了事,无故拖延等。无论事务是大是小,教师都要用心对待。不做哪怕是非常微小的不道德的事,防微杜渐,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胡银根.论人性的发生及其结构[J].宜昌学院学报,2003(6)

3.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全集[M].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篇5: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太来小学:何涛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近年来,我校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将师德建设作为教风建设和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是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一章,对“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爱是一种公正”这两点深有同感。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除尘滤布、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当然,教师确实应有服务学生的意识,从现实情况看,也有需大力弘扬的必要,但把学生抬到上帝的位置,于学生自己、教育本身,害处不少。

首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生不论是身体方面、心理方面,还是人生阅历、知识根基、是非观念、辨别能力等都还非常稚嫩、肤浅,犯点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教师一味的迁就迎合,绝对服从“上帝”的意志,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失去了一道强有力的防线。

其次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者把受教育者视为上帝,一切迎合学生,取悦学生。这样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会忽视社会效益,甚至从根本上背离教育规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学校不但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反而会误导学生,葬送学生的前途。

再次,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相悖。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希望孩子们在学校教育中能克服陋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锻炼顽强意志和毅力,在增长知识才干的同时,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而不是请学校帮助他们培养专横霸道、自私自利、不学无术、压滤机滤布厂家唯我独尊的上帝。

二、在学校教育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品格,但不能姑息纵容学生的缺点错误;既要一切服务于学生,但决不能一味地迁就迎合学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他们需要千千万万个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懂得,国家和社会需要学校培养德才双磬的接班人,而不是培养无才无德、高高在上的“上帝”。

篇6: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

瓢井镇中洞小学 曾加林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将师德建设作为教风建设和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正如华人首富——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一、是完善制度,最新修订的《新课程:德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考核的步骤、方法,评价老师、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社会评价老师、学校师德考核责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是创新机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独具特色的师德建设系列活动,以党员为主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统一教育思想,坚定职业理想,提高认识水平,以学科组为单位在教师中开展才艺展示、“夸夸我身边的好同事”征文活动、师德建设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教学赛教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政治学习、教育培训合、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是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对“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爱是一种公正”这两点深有同感。

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除尘滤布、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逐渐凸显出来,这可以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

四、是践行“标准”以学习促进提高。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年初,综合学校实际、家长、社会需求修订形成《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充分体现了全体教师适应社会发展,不断自我加压,争做新时期合格教师的愿望。《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中的评价内容是教师检查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是否适合岗位要求的“标准”。同时,学校大力宣传学习优秀教师代表霍懋征老师的高尚情操和典型事迹,学习本校“师德先进个人”的事迹,以此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主观自律,提高师德修养。当然,师德建设要从思想教育、道德规范、岗位实践、榜样示范到行为养成结合而成还需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建设完整的师德建设系统才能不断把师德水准提高到新的水平,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并进一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让我们教师的好习惯——来营造一种有益于师生工作学习的校园文化吧!

篇7: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将师德建设作为教风建设和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是完善制度,以考核促进提高。

最新修订的《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明确了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考核的步骤、方法,细化了学生评价老师、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社会评价老师、学校师德考核领导小组评价老师的具体内容。通过考核促进广大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二、是创新机制,以活动促进提高。

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独具特色的师德建设系列活动,以党员为主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统一教育思想,坚定职业理想,提高认识水平,以学科组为单位在教师中开展才艺展示、“夸夸我身边的好同事”征文活动、师德建设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教学赛教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政治学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合力,努力形成学校各管理机构齐抓共管、协调配合、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是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对“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爱是一种公正”这两点深有同感。

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除尘滤布、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逐渐凸显出来,这可以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是到底尊重学生到何种程度,而且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应当如何对待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的问题,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我认为不大和谐的问题。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民办学校流行称“学生是上帝”并把它写在横幅上,悬挂在学校最繁华的场所。在我的课堂上,有一位学生坦言“学生是上帝嘛”。其他学生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群起响应。学生是上帝吗?学生可以自认为是上帝吗?我认为不然。教师确实应有服务学生的意识。从现实情况看:也有需大力弘扬的必要,但把学生抬到上帝的位置,于学生自己、教育本身,害处不少。

首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生不论是身体方面、心理方面,还是人生阅历、知识根基、是非观念、辨别能力等都还非常稚嫩、肤浅、犯点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教师一味的迁就迎合,绝对服从“上帝”的意志,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失去了一道强有力的防线。其次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者把受教育者视为上帝,一切迎合学生,取悦学生。这样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会忽视社会效益,甚至从根本上背离教育规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学校不但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反而会误导学生,葬送学生的前途。

再次,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相悖。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希望孩子们在学校教育中能克服陋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锻炼顽强意志和毅力,在增长知识才干的同时,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而不是请学校帮助他们培养专横、霸道、自私自利、不学无术、压滤机滤布厂家唯我独尊的上帝。

在学校教育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品格。但不能姑息纵容学生的缺点错误,既要一切服务于学生,但决不能一味地迁就迎合学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他们需要千千万万个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懂得,国家和社会需要学校培养德才双磬的接班人,而不是培养无才无德、高高在上的“上帝”。

篇8: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一、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应该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我觉得这是应该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教师职业道德, 亦称师德, 指的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根据我国现行《教师法》的基本思路, 教师师德的精神实质可做如下理解: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在职业生涯中始终坚持教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的职业理念;要致力于追求良好的师德风尚, 严格教学实践, 坚持贯彻师德精神, 努力强化师德意识, 自觉履行教师职责, 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总的来说, 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 其职业道德品质的高低, 不仅考量着教师是否称职, 也关系到教师是否能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 更决定着教师能否真正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重任。所以,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提高其职业道德, 加强其道德修养, 严格律己, 成长为优秀的高校教师实在是一名高校从教人员应当树立的一个坚定信念。

其次,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有何重要意义, 这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在我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社会需要的应是综合素质高、道德品质好的栋梁之才, 在这一背景要求之下, 高校教育就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灌溉, 更应是一切言传身教的综合。因而, 可以说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具有特殊性, 更具有双重性, 这也对高校教师的职责要求提出了更高标准, 因此,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 不仅是完成教书育人重任的基本条件, 同时也是影响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 对于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我们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综合以上, 我们可以得知, 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的灵魂, 关系到我国高校教师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 也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各项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 更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因此,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正确有效的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 加强思想教育。应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高校教师, 以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基本职业道德核心, 帮助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坚持正确的物质利益原则, 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同时, 应把教师道德修养建设渗透到教师工作的各个领域, 帮助教师提高对道德现象的鉴别和选择。

其次, 结合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相关学校应从多方面、多渠道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使高校老师加强自律性, 从自身思想上有深刻认知:高校不仅是特殊的教育机构, 同时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 因此, 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技能, 更要对自身有更高要求, 例如, 纠正学风不正及防范学术腐败等。

同时, 高校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 不应只是追求提升专业能力, 更应该追求不断进步的创新和自学能力。只有这样, 高校教师才能从本质上看待及从宏观方面客观分析高等教育的意义, 进而不断升华自己的职业品质, 从而真正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校教师。

当然, 在提倡高校教师加强道德修养的时候, 我们不能片面地把道德修养类化于道德教育, 作为道德规范的基础, 道德教育更具他律性、社会性和被动性, 当高校教师逐渐适应了不断激励和完善自己的道德规范, 从被动被外界进行规范转为主动提升自身道德约束, 这种自我道德约束就是道德修养。在中国久远的历史传承中, 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其实就是道德修养的不断积累, 也是一个由外显到内化、由他律到自律、由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 正是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 我们的教师才有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才有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道德境界的意识, 也才有了一个更准确的行动指南, 促使高校教师努力而正确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真正发挥高校教育应具备的时代导航作用。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举不胜数, 因人而异, 因事而异, 因时而异。可以说, 一切积极向上的, 一切能够引导高校教师自我道德水平不断提升的, 一切能积极作用于社会环境的方法, 其实都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例如:

1.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常常进行自我反思, 积极开展思想反省教育。任何人难免都会有或大或小的缺点或是错误, 只有敢于面对并且敢于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 才能逐步改正, 才能通过这样的纠错过程迫使自己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从而达到一个新的道德境界。

2.持续不断的全面学习。学习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 只有从源头做起, 从基础累积, 坚持“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信念, 通过日积月累的磨练, 方能真正从内在塑造自身道德修养。

3.加强交流学习, 积极学习别人的一切优点, 努力改正自己的一切缺点。高校教师应当以学而后知不足, 知不足而能自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为道德追求指南, 并孜孜不倦的追求, 逐渐提升自己的境界, 真正升化自己的道德情操以及职业修养。

三、如何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把这一最终成果运用到教育活动中去, 只有通过真正的教育实践, 才能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 才能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 如何进行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呢, 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1.深化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作为高校教师, 首先要投身于自身专业领域, 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促使自己具备更加充足的知识能量, 能更好地履行教师所被赋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

2.加强学而不厌的治学精神。积极运用高校教师富于创造性, 思维广阔的优势, 在科学研究上坚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秉承严谨认真, 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 树立优良的教育风气和学术风气, 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认真履行作为高校教师应当承担的教育职责。

3.坚持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书育人不仅需要耐心和爱心, 更需要坚持不懈的恒心。与此同时, 高校教师应在良好的职业修养的指导下, 从情感上给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足够的关怀, 帮助他们纠正缺点, 发扬优点, 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出真正优秀的栋梁之才。

4.始终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高校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应该从仪表仪态, 言行举止, 接人待物, 谙熟知识和胸怀大度等方面体现出来, 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作为一名新晋的高校教师而言, 此次培训给我的职业道路开启了一盏导航灯, 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我将在我的专业领域刻苦钻研, 精益求精;在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 严肃认真;在教育学生上孜孜不倦, 充满爱心;在社会生活中严于律己, 身正为范。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道德品质, 加强自身修养, 为做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 2006, (4) :2 43.

[2]刘春节.新世纪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J].大连干部学刊, 2007, 23, (3) .

篇9: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实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完善自己,完成职业道德的提升。

一、严谨治学,提升教学水平

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高校教师就是实现这个职能的专业人员。为了培养出专业的优秀人才,高校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由以往的注重知识培养到注重能力的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真理。

二、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高等教育教学面临着知识量剧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的求知欲愈来愈强等问题,教师必须适应新情况、新问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从满足于所教课程的局限中走出来,向知识的深、广度发展。

“要想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求知的需要,教师应该有“几桶水”,且是性质不同的水,在给学生“倒水”的过程中,还要不停地往自己的桶里“注水”,也就是终生学习被摆在了广大高校教师的面前。高校教师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美德。高校教师还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及时掌握国内专外业科研的新动向。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

三、坚持科研,提高科研水平

高校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也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高校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了解本专业的前沿信息,不盲从学术权威,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不断开展科研活动,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高校先进的科研设备,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志同道合的科研群体,都为高校教师科研提供了便利。这样高校教师既可以通过科研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又可以把科研成果尽快用于教学,推动教学的发展,甚至可以实现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创造经济效益。

四、注重仪表风度,潜移默化影响

不仅教授知识,同时教师的仪表风度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所谓以身作则,就是要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举止,使自己成为他人的表率。教师是学生的典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效仿的对象,所以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注重每一个细节。

五、爱岗敬业,加强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只有热爱,才能心甘情愿付出,才会对教育工作有着持久的热情。同时,对于道德修养的加强,高校教师也绝不能放松。想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高校教师自己首先就得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要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教师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以自己优异的表现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拥护。

六、爱护学生,做到有教无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体现。高校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要以最大的耐心和毅力,关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优点,引导学生不断向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七、团队合作,发扬集体智慧

做好教学工作,需要教师群体的协同工作,集思广益,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学校、社会交给的每项任务。个人只是整体中的一分子,当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高校教师要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

八、多媒体教学,传统现代结合

传统教学都是以讲授法為主,科学技术手水平的提高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为教学带来了更多可能。多媒体使教学更加方便直观,网络使信息的检索更加迅捷,但是也存在着弊端。多媒体教学的过度运用,造成了学生学习倦怠,网络虚假信息妨碍了学生的判断。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合理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又不能丢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争取做到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使教学效果最优。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高校教师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奋力前行,培养大量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培训人:李旭红

培训对象: 李旭红 张永华 刘海林 胡海燕 邓 军 纪 静 金海燕 梁 军

李慧琴 李素萍 杜 娟 闫运兴 戴 红 王 玥刘秋荣 朱海涛 王占春 曹小刚

培训时间:2014年12月1日---12月31日 培训地点:基础部会议室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一类特殊院校,过分强调教学的功利性、实用性,而不注重师德修养的提升,课堂上更是只管教 “做事”,不管教 “做人”,如果教出的学生“技高德低”的话,是很难真正满足就业岗位对人才综合性素质要求的。从长远看,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升工作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规范和要求,是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高职院校教师除应具有高等教育教师一般的职业素质外,还要具备能够胜任高职教育的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爱岗敬业精神、职业教育意识、实践操作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

1.爱岗敬业思想品质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是以热爱高职教育事业,崇尚高职教师职业,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主线,体现在多方面广大教师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满腔的热情、无私的奉献,勇于克服困难,不断开拓进取,才能将高职教育真正办成社会需要、人民满意的教育。

2.职业教育能力

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具备清晰的职业教育意识,对高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功能、特色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加自觉地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按照高职教师的要求提升自己,在课程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评价等诸多方面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的方法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实践操作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

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生受到操作技术的基本训练,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要求教师首先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精湛的实践操作技能,才能完成培养学生具备操作技能的教学任务。对教学信息加工和课堂情景设计有科学的创新能力,对教学组织和对学生评价有敏锐的应变能力。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亏缺 1.爱岗敬业做得不够到位

目前高职生中有很诸如职业理想、人际交往、情感困惑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但有些教师往往回避这些问题,只管教书,不重育人。

2.职业教育意识不够清晰

高职教育既要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也要区别于职业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既要体现职业性,也要体现教育性。无论是学科本位的教学行为,还是只重实践、忽视专业理论传授的教学行为,都是高职教育意识不够清晰的表现。

3.实践操作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不够过硬

高职院校现有教师志份复杂,成人高校或中职学校教师或新招聘的年轻教师或由相关单位调入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整体的实践操作技能不尽人意。高职院校教师应是既有高超操作技能,又能清晰讲解出来,更能有效培养学生,具有手、脑、口并用能力的教育家和教练员。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

1.坚持教书育人,在岗位创新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满腔热情地学习专业知识,刻苦练就技能,培养职业素养。高职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爱岗乐教、为人师表、无私奉献是高职教师教书育人的人格力量。高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榜样和实践“岗位创新”精神的榜样,在不断地进行岗位创新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2.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职业教育意识,建立顶岗制度,在企业锻炼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节,在一种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中,强化高职教育意识,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锻炼制度,将教师到企业锻炼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方面。教师通过顶岗锻炼,以丰富、详实的生产实践案例充实课堂,及时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使专业课教学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3.加强多种评价相结合,在不断改进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评价具有导向、鉴定、调控等诸多功能,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既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有效方法,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没有评价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

四、高职院校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贵在专业化、多元化、常态化

高职院校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贵在专业化,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技术类专业出身。很多教师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尤其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当中对师德修养方面的相关理论更是所知甚少。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不懂得如何去更加专业地去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认为只要按照社会公德的标准去提升个人修养就能达到提升师德的要求。那么教师作为一类特殊行业的从业人员,他的道德要求其实是更专业、更深刻的,教师法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师德修养都做出了明确的说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职院校一定要聘请专业人员指导教职工学习师德修养相关理论,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指出“明路”,让我们的师德提升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事可做,做出成绩,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院校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贵在多元化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并无定法,贵在得法!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来开 展相关工作。成立专门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构并拨付专项资金,通过定期举行师德专 题讲座、研讨、学习、实践等活动,组织好、开展好师德修养提升工作。

总之,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既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将正面引导与制度考核结合起来,从敬业精神到职业意识,从操作技能到教育能力等方面不断改进,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优良职业素养、足以承担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重任的教师队伍。

部门领导签字:

篇11: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教师:李盛东

这次我参加了学校开展的《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在这次培训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总结如下:

首先说说这次培训的过程,也就是大概的内容。一开始讲课老师对本书进行了大概的介绍。

第一章学习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时代内涵,其中有一点我感受颇深,向学生学习,并不是学习学生的知识,更多的是学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好学精神。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指导者,但更多的是与学生一样,是研究学习活动中的共同学习者和研究者。这更要提倡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师生互动是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由简单变为双向的关键。

第二章学习了教师新育人观念的形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章的学习——教育爱的价值。什么是教育爱,教育爱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呢。首先、教育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其次、教育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深刻理解。再次、教育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其中有个案例让我很感动:

“他1949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他是家里5兄妹中惟一的一个大学生„„”没错就是冯志远老师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什么是教育爱。

接下来就是教育公正的学习,其中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调节。从教师这方面来说,在处理与学生家长关系时应下四方面的要求:

密切联系学生家长,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

1、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在要格平等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3、教育学生尊敬自己的父母。

4、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

我们诚心诚意地对待家长,虚心诚恳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就会建立和保持与家长的家庭教育相辅相承的教育方式,只要我们有信心,指导家庭教育就会取得成绩。

最后是教师的人格风范,当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严重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时候,我国教育界开始对中小学教育进行一声广泛的,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运动。

换言之,教师人格应该是全社会的表率,是教师为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良好性格特征、积极的心理状态、创造性地认知方式,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的综合体,教师人格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人格特质,即教师个性发展的总水平。

教师人格的作用有:净化社会风气。有助于教学管理,对学生产生模范作用。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模范教师胡志珍把献身教育的快乐总结为:机智应变、巧引善导之乐。教改艰辛、苦尽甘来之尔。弟子情深、慰师谢教之尔。桃李八方,来鸿千里之乐。经验升华,著书立说之乐。学境极至,世人称慕之乐。

作为一个教师,也要有广博的知识,不断学习和把,促进知识更新和积累。此次培训中学会了一些方法。

学习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缓解紧张不满,甚至是愤怒情绪的方法。

1、沉默的方法。

2、打一个暂停的手势。

3、用数数的方法。

4、深呼吸。

5、放宽胸怀。

作为一个教师,还应该有文明健康的形象。教师要有文明、健康的言行举止,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穿着得体,言行文明,举止大方。

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他的服装。着装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以人以视错觉的造型艺术,合适的着装 会使人显得年轻,精神,字正腔圆有朝气。不少学生关于模仿老师的着装,教师着装要得体,影响着学生讲整洁,爱卫生,滋生服装的色调和款式的习惯。

最后,我认为,只有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教育实践中去,才能最终发展与形成自己良好的人格。

亚里士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将相关知识运用的实际中,让自己成为一名综合能力极高的教师。

篇12: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不断完善自身的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一、加强学习

加强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学习是修养的前提。第一,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二,要学习师德修养的理论,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第三,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

二、躬身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教师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升华,才能达到一名教师所具有的道德修养要求。一个教师的师德水平不是用嘴巴说出来的,而是用行动做出来的。离开了教育教学实践,师德修养便失去了客观的评价标准。要引导教师参与实践,鼓励教师勇于实践,激励教师坚持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师德修养。

三、树立榜样

树立道德榜样是提升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引导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大力宣传教师中的先进典型,用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模范行为引领广大教师,把抽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形象化、具体化,以先进模范的行为激励教师,增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四、学会反思

反思是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师德修养是教师自身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不断地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纠正,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影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与职业道德理论要求的差距,反思自己与周围其他教师和先进模范人物的差距,努力完善自己。

同时要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

五、努力做到“慎独”

人的精神境界有不同层次,所以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也是有层次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就 是“慎独”,“慎独”一语最早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慎独”用我们现代语言来表述,就是指在没有外 界监督、独自一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则,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显然,这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又是一种重要的职业道德修养方法。

强化练习

1.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第一要做到()。A.勤学 B.慎独 C.内省 D.自律

【答案】A。解析: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概括起来有:勤学、慎独、内省、兼听、自律。作为人民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要勤学,不但要学政治、文化,而且要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律,要不断用学习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新形势教育的需要。

2.教师的师德修养,只有在()中才能得到不断地充实、提高和完善。A.学习B.交往 C.思考 D.实践

【答案】D。解析:教师的师德修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完善。

篇13: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应当做到爱国守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当向学生倡导爱国热情,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教学中,应把爱国热情内化至专业知识中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励志高远,并培养爱国精神和爱国热情。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行为准则。人民教师在生活中及教育工作中更应该时刻遵守法律,以法律为准绳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法律的规范下开展教学工作。在课堂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向学生做出表率。在学术创作中,尊重他人的创作成果。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的规范下开展自己的学术研究活动。在生活中时刻谨记遵纪守法,认真对待学生,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光荣的 , 所以要时刻增强职业自信心。热爱教育工作,将自己的一切奉献与人民教育事业,高等教育教师更应如此。课前能够认真准备课程,对课程内的知识能够了然于心,认真书写教案等教学文书,等等。课上,要能够将自己对于章节内知识的理解传递给学生。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能够理解相关课堂内容。下课后要认真总结分析,以便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同时积极看着科研工作,在创新精神的指引下积极开展相关学术研究。不断加深学习,使自己时刻保持在学术前沿阵地。教师的首要工作是教育,教育的根本对象是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做到热爱学生。能够热心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走出生活困境。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在实际教育实践中,要时刻以自己的教学工作为重点。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当下,一些教师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了科研及课题研究等一些自我工作中, 而忽视了最基本的教学工作。这样的行为违背了一个教师的对于“教师”这个工作最基本的定义。教师就要教书育人,将自己所有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学生, 这才是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做的本职工作, 高校教师更应如此。教师除了教会学生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使学生能够知道如何做人,知道如何做一位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师要时刻谨记严谨治学的理念。从小我们 一直被灌输一个思想,做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应当如此。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同样是知识的创作者。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确保自己知识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现问题或者出现错误在所难免,但是对于错误和问题,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要有敢于揭露自身错误的决心和勇气, 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教学及学术研究中所遇到的错误和问题。同时,教师要对科学和知识报以崇高敬意,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坚持诚实守信, 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正等行为。

一名合格的高等教师除了要心系教育事业外, 还要时刻谨记服务社会的宗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记得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在生活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专业优势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在社会当中积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传递先进的科学理念。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在教育工作之外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将自己的理论与社会实践充分地紧密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检验中不断丰富理论依据,从而使科学理论能够得到质的飞跃。

“为人师表”这个成语在本文中多次提到 , 所谓“为人师表”,即教师应当时刻起到模范作用。学生会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学习。教师的各种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端正自己的态度,为学生做出表率作用。遵守法律,恪守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为学生传递相应的正能量。

篇14:浅谈提升教师道德修养的策略

调查并了解现状

学校对教师的师德观念、师德评价、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只有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教师对他的爱,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最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重要。

分析并找出问题

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是真正的教师。”可见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师德素养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我校师德状况虽然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第一,育人意识淡薄,新课程理念不强。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少。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教书,因此只注重灌输知识,不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部分班主任只要成绩,无育人意识。

第二,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观念变化、社会转型期的信仰危机等,也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冲击。教育事业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社会风气等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失衡。

第三,渴望学生成才心理迫切,导致教师观念落后陈旧。如:一些教师动辄得咎于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造成了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地灌输,造成了学生心智的僵化;一些教师将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搬进课堂,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考并加强认识

教师的主要教育对象是青少年,青少年这一特殊年龄段的人群情绪不稳定,个性品质易变,人生观、道德观等还未形成。而教师的积极的道德情感对学生有强烈的熏陶作用,能坚定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教育实践一再证明,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已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起来。但任何课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实施,所以如何更新教师绝对权威观念,呈现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服务与被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弘扬“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师德观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第二,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同时学生的成长恰恰是靠教师的成长所给予的。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所面对的是极富变化、不断发展的学生。教师只有把自己当做终身学习者和一个不断成长中的人,他才能与学生一起共享交往中蕴藏的巨大财富,汲取生存的力量而活出生命的意义。所以为了培养出时代的“新人”,适应时代需求,教师也应淡化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观念,建立尊重学生的新师德观。

实施并改进方法

第一,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师德教育。师德的养成,除了教师本身的基本素质决定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育引导。要通过岗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师德教育与业务活动相结合、师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等不同方式,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职务和任务,自觉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

第二,“依法治校”,从德施教。在我国,师德建设已上升到法律层面。《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法律对师德内容的规定,为新时期师德建设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和有益参考。

第三,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关系。这要求教师必须形成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人格,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实现教育民主和学校气氛的民主化,形成一种平等相处、共同合作、互相尊重、教学相长的崭新的师生关系。

第四,加强修身修德观念。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教师的学习应与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所以加大师德建设力度,必修从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学习入手,加强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把师德作为教师的终身修养,长期培养及教育。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水平。新课程改革教育的任务,要通过第一线教师来实现。因此,进行师德建设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上一篇:浙大远程教育语文在线作业答案下一篇:高中英语语法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