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热稳定性

2024-04-12

材料热稳定性(共6篇)

篇1:材料热稳定性

2011年广东公务员申论热点一:稳定物价 抑制通胀 稳定民生

一、时政背景

2011年2月27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针对该问题,温总理给出四点指示。

2011年3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控物价 稳民生》的文章,再次就百姓牵肠挂肚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问题,提出期望。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了2011年政府重点要做的工作。

因此,物价上涨已是民众切肤之痛,已是社会无法回避的热点,已是申论不得不全面透视的社会问题。

二、综合分析

持续走高的物价以及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既有客观原因,也有政策操控的因素,既有供给推动因素,又有需求拉动因素,还有供求混合因素。

(一)客观原因

首先就是由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耕地资源减少,加上靠天吃饭的“弱质农业”,无力承载日益庞大的城市人口带来的粮食和农副产品消费需求,进而供给不足是根本原因。而去冬今春大面积干旱可能造成粮食减产的预期,也必然驱动粮食及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

其次是由于全球性的食品和能源资源短缺导致粮食和能源资源价格上升,必然产生输入性成本影响,进而推动中国国内的产品价格上涨。

其三是由于劳动力供不应求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而推动的消费品价格上涨。近年来,“用工荒”从东南沿海向部分中西部地区蔓延,特别是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比重长期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国内需求扩大和诱发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适度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提高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二)主观原因

主要归结为过去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保增长而采取的“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各地政府为“十二五”开好局和追求GDP竞赛而过分上项目、铺摊子等因素。4万亿“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的积极作用是率先把中国经济从低谷拉起,实现了这两年保增长的政策目标,消极作用则是埋下了造成这一轮物价上涨的“流动性过剩”的隐患。米尔顿?弗里德曼有句名言,“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目前物价上涨的最主要的原因仍是前两年过量的货币供给,以及由此诱致的游资和“热钱”流入所致。再加上各级政府都想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有一个好彩头,不仅定了较高增长目标,而且都选择了上项目、铺摊子的这种轻车熟路的发展方式。由此带来能源资源和生产资料的供不应求,进而使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三、提出对策

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针对解决物价问题给出了如下对策,即: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

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调控时机,搞好进出口调节,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四是: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

五是: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2011年广东公务员申论热点二:收入分配改革

一、时政背景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对此,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2010年,中国拉响了收入分配改革的“集结号”。国家相关部委就收入分配改革紧锣密鼓展开调研;全国近30个省市纷纷调高最低工资标准。

随着“十二五”的临近,备受关注的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再次升温。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规划中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如何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缓解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广大群众充满期待。

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哪些不公?

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

2、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尽管这里面有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是呈逐年下降趋势。有学者认为,当前初次分配中“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劳动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3、垄断行业收入畸高。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

4、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出场费等。这些被称之为“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的部分,往往难以统计,也难以纳入收入调节范围。

5、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及时,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不相符。一些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按规定给工人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随意压低、克扣工人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久治不绝。

三、收入分配改革如何促公平?

1、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

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工资是劳动报酬的主要形式,提高工资收入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的主要途径。要完善和落实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水平。健全最低工资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就应改变工资由企业单方决定的现状,增加工人的发言权。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农民增收仍然困难,要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财政支出、国债资金、土地出让收入都要向农业农村倾斜。提高粮食及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扩大涉农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继续抓好农村扶贫工作,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应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

2、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步伐,进一步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领域,引入竞争。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使国家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在垄断行业的权益得到保障。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

加大税收的调节作用。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降低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加强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减少税收流失。

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建立健全鼓励和引导社会捐赠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对公益事业的捐赠款项实行全额税前列支或抵扣。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财富分配中的作用,促进民间自愿捐赠活动,吸纳社会资金帮助困难群体,推动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广大群众对收入差距拉大有意见,其实并不是对合理、合法的收入有意见,而主要是对通过违规、违法行为获得巨额财富而造成的收入差距强烈不满,对这些非法收入要坚决取缔和打击。应堵住国企改制、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业贿赂。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内幕交易、操纵股市、制假售假、骗贷骗汇等经济犯罪活动,切断违法违规收入渠道。

3、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

加快推进城镇化。制约我国中等收入者阶层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收入长期偏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十分重要的就是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加强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流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问题,稳步推进进城农民逐步融入城镇,让更多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

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积极引导人们自主创业,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培育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渠道。应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工商管理等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为更多社会成员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平台。认真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研究表明,一个人接受教育水平与其收入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受教育时间越长,预期收益也就越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更多的人通过攀登“知识的阶梯”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加强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把低知识水平、低技能的劳动者提升到高技能的劳动岗位上,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比重只有2.3%,且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要规范和发展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黄金、外汇、保险市场,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投资理财渠道。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力度,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

2011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时政背景

社会保障关系着社会里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是切实关系民生的大问题,在今年也依然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除了城镇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实现顺畅转移接续,今年,多个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涨也体现了政府对于社会保障的重视。

2010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为当时正在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改进政府工作的目的进行考察。考察中,温总理在认真听取了残疾群众的意见之后说,“关于完善《工伤保险条例》,我们要认真加以研究、修订和补充”。李克强副总理今年3月份考察新疆时,切实强调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辅相成,要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等重点民生工程,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二、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7亿人。农村社会保障也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享受人数达到4291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农民达到8.14亿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有: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严重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比较窄,保障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反映在社会群体上,则表现为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

1、社会保障覆盖面小。我国虽然相继建立了针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不少保障制度刚刚起步,覆盖率不高。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保障的人口大概在3亿人左右,目前参保人数为1.18亿,参保率只有39.3%。此外在养老保障方面,还有农民、农民工和城乡无保障老人三个群体,无法纳入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范围还未覆盖全民。

2、社会保障水平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6%左右,与发达国家20%以上的水平有一定差距。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只有12%左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此造成群众享受到的保障待遇偏低,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只有30%左右,城乡低保标准总体偏低等。

3、社保制度不健全。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健全,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一方面,该建立的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比如,我国尚无一部社会保障基本法,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还不健全,致使社会保障领域的很多工作因没有法律规范而存在着无法可依的现象。另一方面,该统一的制度也未完全统一。比如,受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存在着各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的问题。各地都分别制定仅适用于本地的政策、标准、措施,导致社会保障关系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接续、转移阻碍重重。这与市场经济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要求是极不相符的,使得大量流动就业人员难以正常享受养老和医疗待遇。

三、怎样促进社会保障?

(一)关于做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温家宝总理在今年4月发表文章指出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有大有小、保障水平有高有低,这与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有关,也与政治体制和历史传统有关。但就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保障项目而言,却是大同小异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12个字,即“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也可以说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第二、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加快覆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劳动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努力加快扩大覆盖面。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并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快制度整合,逐步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和城乡衔接。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个人终身社会保障号,并尽快实现全国联网。

第三、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要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稳步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要重点向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倾斜。社会保障投入是用人单位、职工和政府的共同责任,要合理划分三方责任,形成科学的分担机制。要加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增加缴费收入,强化基金监管。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提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一是对城镇就业群体,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二是继续解决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落实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将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等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对目前实行自愿参保原则的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参保、长期参保;四是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实行先保后征。

篇2:材料热稳定性

学校安全稳定暨校园及周边综合整理工作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为贯彻落实2013年2月19日全省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和2月28日全省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百日攻坚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毕府办发电【2013】52号)文件,(毕教安发【2013】34号文件《毕节市教育局关于切实抓好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百日攻坚战”的意见》,(赫县党发【2013】6号等文件精神,学校高度重视,迅速反应,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格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县教育局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切实筑牢校园周边安全网,坚决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现将我校近期学校及校园周边安全稳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识更加到位,责任更加落实。

(一)学校高度重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迅速行动,召开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安全稳定“百日攻坚战”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在教师会上周密部署,要求全体教师力争做到“四个更加到位”,学校要重点抓好“六灾一渗透”,即“火灾、水灾、路灾、人灾、山灾、食灾”即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反邪教工作,我校地处城区,交通隐患大,特别是大班额单楼道,踩踏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面对全国多起楼道踩踏事故及校园暴力伤害事件,我校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时刻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抓紧抓好。对学校及校园周边安全隐患进行大排除大整改,切实抓好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相关工作。

(二)强化责任落实并层层分解。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的副校长为主要责任人具体抓,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严格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对楼道等重点防范关键部位,值周领导和值周教师督查,班主任承担对学生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责任,教职员工均有维护学校师生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把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与呵护体现在安全教育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

(三)加强学校安全常规管理。开学前、每月都要对校园进行安全拉网式大排查,并建立台账,谁检查,谁记录,谁汇报的检查制度。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能排除的立即排除,不能自行解决的及时向上极汇报,确保校园时时安全稳定。继续深化全员值周制度,实行值周领导负责制,每天5名值周教师带领4名学生对教师考勤、学生到校、外来人员控制、周边环境、校园内环境及师生安全全面管理。

二、措施更加过硬,管理更加细化。

(一)加强制度管理,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相关安全工 2 作文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等,要求师生明白规定的各项要求,从思想上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同时严格把握管理和检查标准,把制度约束、管理督促和问题整改结合起来,做到处处有规范,安全无缝隙。我校本期制定了《校园安全稳定“百日攻坚战”活动实施方案》、《“消防安全教育月”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火场逃生演练活动演习方案》详细制定了各类校园安全应急预案,提高了安全防范能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学前各班认真上好安全第一课,要求班主任组织学生对班级、家庭开展安全隐患排除,教育学生向家长、亲人、邻居开展一次以“六防一渗透”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撰写安全教育的作文;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电子显示屏、班团队活动、学科渗透等途径,采取板报宣传、张贴标语、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逃生演练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交通事故、防人为伤害、防食物中毒、防水灾、防火灾、防山灾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增强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近年来学校无一例安全事件发生。

(三)加大投入力度,为安全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为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全面落实好“人防”、“物防”和“技防”。在“人防”上,一是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现聘用安全保卫人员两名,下一步按照上级文件精神配齐安保人员,经过系统化 的培训提高保卫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二是实行阵地化管理,各楼层、各特种教室专人负责,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在“物防”上,教学楼配备消防栓、灭火器和应急灯;在“技防”上,学校拿出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加大对学校安全的投入,完善了两个警务室的建设,教学楼上的重点部位都设置了监控系统和灭火防范设施,定期检查维修电器设施、设备,并对摄像探头、报警装置及时进行检查,保证安全完好,使之处于良好的待警状态。

(四)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一岗双责”制。每学年初,学校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责任更加明确、具体,真正体现了“一岗双责”制。租住房学生由学校与家长同房东签订了三方责任合同,明确了家长及房东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学校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切实增强了安全责任意识。

(五)坚持“严细实”的工作要求,将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安全工作涉及学校组织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教育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过程、课间休息的安全,交通的安全;体育竞赛等大型活动、卫生扫除、卫生保健的安全等等。大型活动必须填写申请报告,制定详细的活动安全预案,由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把关签字。因此,我们把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安全无小事,处处有防范”。

加强学校安保建设,守好校园治安的第一道防线,严把入口关,一切外来人员和车辆都必须严格登记,所有学生外出都必须凭假条,突出一个“严”字;二是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提高全校师生的消防意识,3月根据赫教【2013】47号文件精神,学校邀请消防大队到学校进行摸拟火场逃生演练,对师生进行了消防栓的正确使用培训,不定期的进行了安全疏散演练;三是实事做实,今年三月请派出所民警参与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收缴管制刀具活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几年来,我们在校园安全稳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安全工作得到加强,无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化及学生的独生子女化,学校在安全保卫上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存在问题。

大班额单楼梯道是学校最大的安全隐患,交通安全隐患随时存在。网络安全等新的安全问题也日渐显现出来,需要学校积极与家长、社区携起手来齐抓共管。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安全管理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2013年,一是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二是完善制度,措施到位。三是重点突出,注重细节,张弛有度,精细管理;三是广泛宣传,加强教育,增强意识。四是狠抓落实,立足防范,确保学生安全。五是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群防群治。我们将尽更大的努力在思想上蹦紧安全弦,工作上步步求细致,层层抓落实,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切实加强防范措施,确保校园平安。为 学生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让每一分关爱都渗透到学生的心田,让学校成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篇3:材料热稳定性

近年来,众多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已对聚氨酯的耐热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2,3,4,5,6,7,8]。一般通过引入具有高键能的环式基团或其他耐热性基团到聚氨酯体系,如三嗪环、苯环、唑烷酮、酰亚胺、氟碳键、硅氧烷等基团。这些基团的含量及其在聚氨酯体系中的结合方式都对聚氨酯耐热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了解聚氨酯的热降解机理及其热稳定性影响因素对寻找合适的提高耐热性的方法至关重要。

1 聚氨酯热降解过程

聚氨酯的热分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多[5,6,7,8,9,10,11]。一般认为,聚氨酯的热分解至少分为两个阶段,起始阶段的热失重是从硬段开始的。在聚氨酯链段中,软段中的基团主要是酯基或醚基,硬段中则包括氨基甲酸酯、脲基甲酸酯、缩二脲和由异氰酸酯衍生的基团,含量最多的是氨基甲酸酯。在聚氨酯的热降解过程中,这些基团的初始热分解温度顺序为:异氰酸酯三聚体(350℃)>脲(250℃)>氨基甲酸酯(200℃)>缩二脲(135~140℃)>脲基甲酸酯(106℃)[11]。通常脲基甲酸酯和缩二脲的热降解是可逆的,分解成氨基甲酸酯和脲。氨基甲酸酯比脲热降解温度低,在主链上它比脲基先降解[12]。

2 聚氨酯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聚氨酯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软段、硬段、扩链剂的结构、NCO∶OH值、微相分离程度、氢键及交联度等。

2.1 软段的影响

聚氨酯的软段指由低聚物多元醇组成的柔性链段,可分为聚酯型、聚醚型等。软段的结构和分子量都会影响聚氨酯的热稳定性。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聚酯型聚氨酯的耐热性能优于聚醚型聚氨酯,且聚酯型聚氨酯中,芳香族比脂肪族的热稳定性高[13,14]。

聚合物软段中多元醇分子量或分子链长对聚氨酯热降解的特征分解温度没有明显影响,却对失重速率有较大影响。Pielichowski等[15]通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与羟基化合物合成聚氨酯发现羟基化合物中含氧量越高,聚氨酯的热稳定性越好。Petrovic等[12]研究了软段分子量和含量对聚氨酯热降解表观活化能的影响。随着聚合物多元醇分子量的增加,聚氨酯失重速率降低,而特征热分解温度无太大差别,总体热稳定性增加。Wang等[16]分别利用聚乙二醇(PEG)、聚丙二醇(PPG)、聚四氢呋喃醚(PTMG)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反应,以三乙烯二胺为扩连剂,合成三种聚氨酯, 其热稳定性次序为PTMG基聚氨酯>PPG基聚氨酯>PEG基聚氨酯。同样,Grassie[17]的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聚氨酯软段分子量,其热稳定性增加。Ferguson[18]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热降解低温段,随着聚氨酯软段分子量增加,热稳定性增加,然而在热降解高温段,却呈现相反趋势。

2.2 硬段的影响

聚氨酯的硬段是由二异氰酸酯与二元醇、二元胺等扩链剂反应得到,其中芳香基、氨基甲酸酯基构成内聚能较大的刚性链段,彼此缔合在一起形成硬段相。

Liu等[19]研究表明,硬段的化学组成、结构对称性、含量、长度都对热稳定性有很大影响。Song等[20]研究结果表明,热稳定性顺序为间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XDI)基聚氨酯 > MDI基聚氨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基聚氨酯。Zhang等[21]发现结构对称性好的MDI基聚氨酯比对称性不好的TDI基聚氨酯热稳定性高。Chattopadhyay等[22]分别用TDI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聚四氢呋喃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合成了湿固化聚氨酯,发现在低温段IPDI基聚氨酯热稳定性比TDI基聚氨酯好,在高温段则相反。Coutinho等[23]比较了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IPDI制备的水性聚氨酯的热稳定性,发现含柔性链节CH2的HDI基聚氨酯热稳定性最差,可能因柔性链节CH2促进了热降解;H12MDI基聚氨酯热稳定性最好,因其对称性结构有利于热稳定。Stanciu等[24]用多种二异氰酸酯制备聚酯-聚硅氧烷-聚氨酯,并比较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其热稳定性顺序为:萘二异氰酸酯(NDI)基聚氨酯 > 4,4二苯醚二异氰酸酯基聚氨酯>TDI基聚氨酯>MDI基聚氨酯>HDI基聚氨酯。

通常,二异氰酸酯刚性越强、规整性和对称性越好,结晶性增强,所得聚氨酯热稳定性提高[25]。由芳香族异氰酸酯制备的聚氨酯,含刚性苯环或萘环结构,硬段内聚能大,链段间易形成硬段相微区,使基材发生微相分离,耐热性提高[26]。

2.3 扩链剂的影响

扩链剂分子中一般有二个或以上反应活性官能团,例如二元醇、二元胺、多元醇、多元胺,扩链剂与聚氨酯预聚体反应,进一步增长分子链。扩链剂链长、含量、端基基团类型都会影响聚氨酯硬段结晶性,进而影响热稳定性。Lee等[26]研究表明,增加扩链剂含量会增加聚氨酯的起始降解温度。

由二元胺扩链二异氰酸酯生成的脲基极性比由二元醇扩链得到的氨酯基的强,相应的刚性链段也易聚集在一起形成硬段相,从而增加氢键,故二元胺扩链所得聚氨酯耐热性比二元醇扩链所得聚氨酯强。Zulfiqar[27]和 Abu-Zeid[28]研究表明,支链结构的扩链剂会阻碍聚氨酯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阻碍硬段的聚集,降低相分离程度,从而降低热稳定性。Blackwell等[29,30]研究表明,含偶数个亚甲基-CH2-的扩链剂比含奇数个亚甲基-CH2-扩链剂形成的聚氨酯相分离度更高。 Chuang[31]以MDI和PTMG-1000合成预聚体,分别以2,4-己二炔-1,6-二醇(DA)、1,4-丁烯二醇(BYD)为扩链剂,结果表明DA扩链的聚氨酯比BYD扩链的聚氨酯热稳定性好。

其他条件相同,二元胺扩链的聚氨酯比二元醇扩链的聚氨酯热稳定性好[32,33],因为前者形成脲键,后者形成氨基甲酸酯键,脲键比氨基甲酸酯键形成更多氢键,促进更大程度的相分离。Liaw[34]对比了不同芳香族二元醇、芳香族二元胺扩链聚氨酯的热稳定性,其次序为

双酚AF基聚氨酯热稳定性较弱是由于C-F键的存在使得分子间作用力减弱。4,4’-二硫代二苯胺(DIS)中含低键能S-S键,使得聚氨酯热稳定性降低。S中含高键能O=S=O,使其热稳定性较高。Qin等[35]合成了含砜基聚氨酯弹性体,发现由于耐热性较好的砜基和较多芳醚环的引入,其热稳定性比4,4’-二氨基二苯砜(MOCA)扩链制备的聚氨酯高。

2.4 NCO∶OH比例的影响

NCO∶OH比例对聚氨酯结构有重要影响。聚氨酯体系中异氰酸酯一方面增加硬段数量,另一方面起到交联作用,材料的热稳定性能有一定提高。

邹德荣等[36]研究了异氰酸酯数(R=NCO∶OH)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异氰酸酯数从0.75增加到0.90时,分子结构中硬段数量急剧增加,加快了微相分离现象的产生,产生强烈的氢键作用,并提高了热稳定性能,且NCO∶OH的比例会影响聚氨酯热降解起始分解温度。

张跃冬等[37]研究了NCO∶OH值对松香改性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CO∶OH值的增大,泡沫体起始失重温度升高,高温尺寸稳定性和强度均增加,但当NCO∶OH值大于3.0之后,其高温尺寸稳定性基本不变,而强度则下降。但是,NCO基团过量太多,不仅会增加产品的成本,还会产生副产物。

2.5 微相分离的影响

Cooper等[38]在研究多嵌段聚氨酯时,首先提出了聚氨酯具有微相分离的本体结构。即由于聚氨酯共聚物中软段与硬段之间的热力学不相容性, 软段及硬段能够通过分散聚集形成独立的微区, 聚氨酯弹性体发生微相分离后, 软段微区形成连续基底相,硬段微区分布在连续基底相中[39]。硬段微区分布于软段相中起着物理交联点的作用, 因而可以显著提高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

甄建军等[40,41]以聚酯多元醇为软段,TDI为硬段合成了预聚物,在固化过程中,通过添加微相分离促进剂增加弹性体的微相分离程度,使体系初始热分解温度提高了12.6℃,从而显著提高了聚氨酯的耐热性。Petroviundefined等[42]研究表明,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软段与硬段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使得软段的玻璃化温度升高。Seefried等[43]对聚氨酯进行微相分离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微相分离强烈地依赖于软硬段的相容性、硬段可移动性、硬段间的相互作用。硬段含量和硬段长度也影响聚氨酯微相分离程度。

2.6 氢键的影响

聚氨酯中存在大量可以形成氢键的官能团,如羰基、氨基甲酸酯羰基、脲羰基、醚氧基和亚胺基等,从而使得硬段间及硬软段间可形成大量氢键。刘树[44]研究了聚氨酯弹性体中氢键的作用,表明氢键的存在可以提高软段相的玻璃化温度,增强硬段相的热稳定性。Ballistreri等[45]研究了PU弹性体中的硬段-硬段氢键和硬段-软段氢键,它能提高聚氨酯的耐热性,其结果表明氢键在200℃时并未完全断裂,仍然保留40%。

2.7 交联度的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提高聚氨酯内的交联密度,可以提高其热稳定性。主要是因为交联密度增大,则需要更多的热来分解增加的化学键[46,47]。

张晓华等[48]研究了交联度对透明聚氨酯弹性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热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弹性体的交联程度逐渐增加,T5(失重5%时的温度)由266℃增加到281℃,失重最大时温度由348℃增加到401℃,其耐热性提高。李再峰等[49]研究了化学交联网络对聚氨酯脲弹性体的形态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交联网络的PU弹性体具有不同的形态,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弹性体的微相混合程度增加,其耐热性增加。

3 结论与展望

耐热性聚氨酯新型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汽车部件、建筑材料、航天航空材料、化工管道涂料、包装材料等。从耐热性的影响因素可知,提高聚氨酯的耐热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耐热性的三嗪环、唑烷酮、酰亚胺、苯环等环式基团及其键能较高的氟碳键、硅氧烷到聚氨酯体系中,以提供其耐热性;另一方面,从微观结构出发,控制聚氨酯软硬段的化学组成、结构对称性、分子量,引入胺类扩链剂或增加扩链剂含量,增大适宜的NCO∶OH比例,增加聚氨酯微相分离程度,增加氢键结合能力,增加交联度等,也可以提高其耐热性;再者,通过有机无机杂化将无机填料引入到聚氨酯体系中,例如二氧化硅、蒙脱土、碳纳米管、玻璃纤维等。今后可以从结合耐热和阻燃性,开发新型无机纳米材料引入聚氨酯体系,解决耐热性聚氨酯的溶解性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

摘要:综述了聚氨酯热降解的过程及机理,探讨了软硬段、NCO∶OH比例、微相分离、氢键、交联度等因素对聚氨酯耐热性的影响,总结了提高聚氨酯热稳定性的方法,并展望了耐热性聚氨酯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

篇4:材料热稳定性

关键词:开口 复合材料 梁腹板 稳定性 有限元

中图分类号:V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063-02

复合材料由于较大的比强度及比刚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在飞机上的应用范围也逐步由整流罩等非主承力结构向机翼、尾翼等主承力结构过渡。某型民机采用T800级复合材料作为水平安定面复合材料梁结构的主要材料。与金属梁结构类似,复合材料梁腹板经常会由于工艺安装、减重等方面的需求,在腹板上进行各种尺寸的开口。根据开口目的及具体位置的不同,开口形状分为圆形、长圆形及菱形等。由于开口切断了腹板的连续纤维,同时在孔边形成高应力区,直接降低开口区腹板结构在静强度及疲劳强度[1]方面的性能。

该文以某型民机水平安定面复合材料后梁受剪腹板为研究对象,选取后梁腹板某处典型位置的铺层、几何尺寸,通过工程分析方法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受剪腹板的稳定性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结构的剪切稳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试验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1 梁腹板剪切稳定性试验

梁腹板剪切稳定性试验件考核区长340 mm,宽280 mm,腹板的铺层为[45/-45/0/45/0/-45/90/45/0/-45]s,单层厚度0.188 mm,共20层,厚度为3.76 mm,腹板材料为T800级单向带,单层厚度0.188 mm。试验件共四组,在无开口梁腹板试验件的基础上,增加梁腹板小菱形开口、大菱形开口以及圆形开口三组的试验件,考虑复合材料的分散性,每组试验件各6件,无开口试验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通过施加对角拉伸载荷对梁腹板试验件进行剪切稳定性试验。试验件的短边粘贴2 mm厚度玻璃纤维补强板,装载至250 t级MTS静力试验机,通过一端夹持一端加载的方式进行试验,加载速率为2 mm/min。

2 有限元分析简介

以梁腹板稳定性试验件为基础,利用PATRAN进行建模,试验件所用材料T800级材料的力学性能如表1所示。梁腹板结构采用壳元(PSHELL)进行模拟,单元类型为QUAD4单元,模型边界施加简支约束,以模拟实际结构中梁腹板的边界条件,并在四个边施加单位载荷。提交NASTRAN进行SOL105屈曲模块进行求解,得到梁腹板的初始屈曲载荷。

3 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3.1 屈曲波形对比

根据有限元分析和剪切稳定性试验分别得到试验件的屈曲波形,分析得到两种方法得到的波形基本相同。以无开口梁腹板试验件为例,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剪切屈曲波均为沿对角拉伸方向,最终试验件的破坏模式也与预期破坏模式相符,均为沿对角拉伸方向腹板剪切失稳破坏。

3.2 初始屈曲载荷对比

根据有限元分析和剪切稳定性试验分别得到试验件的初始屈曲载荷,如表2所示。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当接近。

3.3 后屈曲研究

复合材料结构往往具有一定的后屈曲能力,即结构在进入屈曲后仍能承受载荷直至最终破坏。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到四种结构的梁腹板试验件的后屈曲能力,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知复合材料梁腹板结构具有较强的后屈曲能力。

4 结语

通过对复合材料梁腹板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以及稳定性试验,对两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得到如下结论:

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的受剪腹板的剪切屈曲波形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理论初始屈曲载荷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复合材料梁腹板在剪切载荷下具有较强的后屈曲能力,在结构设计中可以考虑此特性,达到结构减重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安全稳定工作汇报材料

校园中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分布合理,校内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及活动场所都配有安全设施,防火通道畅通。

根据上级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工作的要求,对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安单位基本标准》,结合我校的办学思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确保校园安全为目标,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入手,从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通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营造一个平安、文明、健康、稳定的育人环境,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健全组织,明确分工。

为加强对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的组织领导,有效、有序地推进创建 工作,成立以学校一把手为组长的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制定工作计划、研究创建措施、落实责任机制、健全规章制度、检查实施情况等日常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

二、完善保障,狠抓落实。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教育为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学校加强学生的教育,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同时,“内治”和“外治”相结合,努力优化学校外部安全环境。教育学生不进网吧、电子游戏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和公安机关积极配合,建立联系制度,搞好内部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搞好校外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与和谐,落实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工作措施。

(一)群防群治,确保学校设施设备的平安。

我校在制定了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在加强常规安全管理的同时,还大力充实安全工作队伍及相关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加大学校内部环境整治,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教学、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1、建立安全保卫队伍,确保学校财产及师生人身安全。学校为了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学校实行全天候的门卫值班制度,在上课时间,严禁学生中途离校(如有家长监护等特殊情况例外);严禁学生家长、闲杂人员擅自进入教学楼,门卫切实履行好外来人员登记制度;成立了东湾中心校内保治保小组,加强巡查,切实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

2、构建安全防范系统,全方位监控。对校内重点防范区域、地段、部位(如校门口,操场、教学楼)安装视频监视系统,实行24小时监控,进行视频巡查,财务室、档案室等地方加装防盗门窗等,完善物防、技防设备。

3、加强教学楼的安全管理力度。每个楼层走廊,设安全岗,每天都有年级安全员及老师站岗和巡视,对学生纪律情况、过道的情况及时检查,并按政教处要求进行班级常规量化评分,做好日查、周结、月评比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思想道德文明素养。

4、执行重大节假日全员轮值班制度,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确保学校财产不受侵害。

(二)强化消防安全工作,预防火灾事故发生。

1、加强检查,进一步完善消防器材。每楼层及重点科室都备有灭火器。平时,学校注意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学校各种安全标识齐全、醒目、有效,每层走廊通道设有指示牌,各个区域的治安秩序良好,全校共安装了30监控摄像头,分别实施校园各处和教学楼内监控。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建立健全消防等重大事故的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在抓好常规安全文明教育的同时,学校每年均积极开展消防演习、学生自救自护能力训练等演练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由领导小组先制定好演习方案、工作负责人,规定好逃生路线和

逃生方法,然后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演习。通过教育和演习,取得了紧急疏散的管理经验,发现了紧急疏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师生们也学会了在灾难事故中逃生的基本方法,取得了好的效果。

(三)严管卫生,杜绝学校卫生安全事故。

1、重视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学校食品卫生关系到学校师生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为了加强学校食堂食物卫生监督管理和环境清洁工作,学校发挥学校学校卫生督导小组的作用,坚持进行检查,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做好食堂工作人员与学生的卫生健康教育,加强预防流行病的宣传教育,同时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加强防范食物中毒。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2、重视学校的卫生管理工作。学校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管理,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晨间检查和做好缺课登记,对请假的学生要进行追踪调查,我校每日记事收集各班级晨检资料,分析情况、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在每个学期开学后,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都会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传染病防治知识、计划免疫等卫生知识的培训。

3.重视学校的消毒工作。学校教室、办公室、会议室等人员聚集的场所,每天都要定时进行消毒。

(四)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学习生活秩序正常有序。

1.安全教育与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因此,在学校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既重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懂一些浅显的道理,同时相应的提一些合理、适度、具体而明确的行为要求,并进行严格的训练。如对学生进行小学生守则和校规、班规教育时,教育学生在校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个好公民。我们还经常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苗头,在校大会上、广播上加以通报和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安全的重要性,使学生明辨是非,防微杜渐,自觉告别不安全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安全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

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深度和广度的有力拓展。一是利用班会课和思想品德课、综合实践课进行安全教育。要求班主任每学期要开展好安全教育主题班队会,思想品德老师要结合课本内容上好安全教育课。二是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要求全体教师在各学科中有机渗透安全教育—即利用教材内容中安全教育的知识结合点,随即进行知识链接、适时开展安全教育。

3、构建畅通无阻的交流平台。通过办公电话、校讯通等,确保通讯的畅通,遇到突发事件,保证在第一时间上报各种情况,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对各类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上报,做到不漏报,不瞒报,不虚报,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整治周边,确保校园环境的安全平安。

为了学校周边治安的平安,学校经常与有关职能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通报情况,整合学校、家长、派出所的力量,齐抓共管,确保学校周边环境安定有序。加强与东湾派出所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周边的安全防范和保卫工作。

三、营造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一)形成优良校园风气,构建校园精神文化。良好的校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为了树立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学风,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特别加强了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周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和主题班队会,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纪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环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各部门、各年级密切配合,每学年均有计划地开展校园运动会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发动师生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升学习和生活品质,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创造浓郁的文化氛

围。

(四)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校一贯重视学生德育教育,教师每学期总结自己班级的德育工作,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给予及时的帮助,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多年来,学生犯罪率一直保持为零。没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没有师德问题的老师。学校为师生创展了一个良好的、安全的、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等工作的开展情况。

1、加大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等工作的宣传力度。我校教职工根据工作实际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广泛宣传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全体师生团结奋斗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教育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进行热爱伟大祖国的教育。学校全体教职工旗帜鲜明,不信教、不传教,坚决做到不听、不信、不看、不存、不传。

2、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全体师生的反邪教斗争形势政策的教育。我校结合实际,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反邪教斗争形势教育,进一步提升对反邪教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长期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抵御和平演变的自觉性和做好防范处理邪教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是我校在反邪教警示教育中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努力方向

为使学校更上一层楼,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大投入,继续优化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同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加强校园文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做好食品的卫生与监督工作,让师生们有一个更好的工作、休憩场所。

我们相信,有沙湾县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县教育局具体指导,有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我校会不断前进,一定会迈向更好的明天!

篇6:安全稳定工作汇报材料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责任到人

质量立校,安全为要,和-谐发展。学校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一是成立了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分工负责,以处室、级部管理为主,处室、级部主任为主要责任人;各个工作岗位上的教职工都负有教书育人和安全管理责任(一岗双责),是直接责任人。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教工代表、学生干部组成的校园安全工作督查小组,学校安全办负责召集督查小组成员定期督查校园安全工作,集中研究和解决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创建“平安二中、和-谐二中”这一主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和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和问责办法,通过教职工“一岗双责”和对安全工作“实行问责”,形成安全管理的高压态势,克服麻疲大意和工作漂浮带来的安全隐患。二是成立了安全管理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细化了工作要求,完善管理机构,层层签订责任状,人人落实责任制,建立起“校长负总责,属地管理,人人有责”的机制,形成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高效管理模式。三是形成了安全管理三条线(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任课教师---学生;校长----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学生;校长----分管副校长----总务主任----后勤人员----学生)。其中,教导处负责师生安全教育,图书室、实验安全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计划,开齐、开足安全教育课(每班每学期至少安排8课时),形成安全教育系列校本课程,做到“四有”即:有计划、有课时、有主讲人、有备课,确保学生掌握扎实,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政教处做好“安全日”、“安全月”及“119消防宣传日”的宣传教育活动,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通过不同形式开展交通、消防、治安、饮食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入脑入心。定期组织森林防火、防触电、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震、防拐骗、防暴-力、防暴风雨、防传染病等为主要内容的应急大演练,提高学生在进行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逃生以及受到不法侵害时的自护自救能力。总务处负责校园设施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水电暖安全、校园治安、校园周边治理等工作。三线并进,形成了安全管理网络;每条主线的负责处室做到“六个落实”,即: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教育、有管理、有责任,强化了安全责任意识。

二、创新安全教育思维,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工作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安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校园之声”广播、校园宣传栏等舆-论宣传阵地营造安全教育氛围;注重通过团队活动、活动课、人防课等不同途径渗透安全常识教育,普及人防、技防知识;并进行了防雷击、防风暴雨、防歹徒袭击、逃生与报警等应急性性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养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遇险时的自救逃生能力,工作汇报《安全稳定工作汇报材料》。学校加强课间学生集体活动时段的安全管理,安排班主任、教师轮流在楼道内值班,疏导学生;放学时班主任随班撤离教学楼,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学校值班人员每天入学、放学时段都在校园内巡视检查、评价各班路队情况,班主任护送学生到达指定的安全地带,学生会检查组在路队分散设岗检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校内对用电线路、消防设施、特种教室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体育课、实验课严格加强器材、药品的管理,确保正确、规范使用,避免安全事故。

“三个结合”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学校安全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学校已与城建、工商、交-警、城关所联手,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进一步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创造安全文明的教育教学环境;诚聘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上课;聘请司法、公安等部门来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学校非常重视家校之间的联系,通过家访面谈、QQ、电子信箱、手机等及时联系沟通、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与学生家长签订《学校安全监督教育责任书》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有效防止了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学生在校、出行都平安。

三、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杜绝责任事故发生

校舍抗震性能不达标是目前重大安全隐患。我校校舍虽属楼房建筑,但因时间长,加上当时基础设施落后,基建标准低,存在楼房抗震指标不高的安全隐患,所以,学校非常重视其内部设施的排查和整改,每学年、每学期、每季度都集中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安全隐患重点排查,建立台帐跟踪记录,发现新的变化迅速进行整改上报。本学期开始,针对教学楼应急设施陈旧,大部分已不能正常使用,学校投资3000余元对应急设施进行了全面更换,并对教学楼、图书室、阅览室等人员密集区域配备了消防设施,确保师生安全。

守好校园安全管理的“第一道屏障”。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严格校门准入制度,学生入学、放学时段保卫人员持械巡查校园,师生在校期间,学校大门、小门全部关闭落锁,严防校外不法青年混入;课间安排教师对教学楼道、安全出入口定岗巡逻值班;安排带班领导、值班教师、班主任轮流值日,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学生安全防范具体细致,从路队、课间活动、上下楼梯、两操活动等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时时、事事、处处有人监管;严格落实外来人员准入登记制度、门卫电话联系制度、教职工到门卫室接待制度,严禁社会闲散人员、神经病患者等进入校园,严禁不明身份人员以联系工作或家长接送学生为名混入校园;确保做到安全预防到位,事事处理及时。

严格领导带班和教师值班制度。学校地处交通要道和人员流动密集处,学生入学、放学阶段保卫值班人员持械在校园门口巡查;带班领导、值班教师在重要地段保护学生和维护交通秩序;班主任、跟班教师护送学生队伍到指定安全地带;已与交-警、城关派出所、工商、城建等部门取得联系,清理两个流动摊点,增设交通标识,设计减速带。师生上班期间,两名保卫值班人员一人严把校门,另一人在校园内持械巡逻,加强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为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加强过程管理,学校制定了《二中安全隐患发现奖励办法》,变被动整治为主动管理,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克服了松懈、麻痹思想。

四、规范食品卫生管理,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一是在校学生全部走读,学校没有伙房;针对部分学生手头有零花钱,随处购买零食的不安全隐患,学校采取了四条措施进行防控:一是上好安全教育课,讲明经常吃零食的危害,正面引导学生做“绅士淑女”。二是严格限定学生在校不准吃零食,不准购买路边油炸、烧烤的食品等,政教处组织学生会及年级组进行检查通报,作为考核班级管理的一项指标。三是定期联系卫生防疫站等部门对学校周边商品房出售的食品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所售食品卫生;对校园周边流动摊点和网吧进行清理,防止一些“三无”及有害食品进入校园。四是学校卫生室定期开展传染并流行病等知识的宣传及普及,并通过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等形式给学生讲解灌装饮品、熟食等是否卫生的甄别方法,有效避免了“病从口入”,坚决控制流行病的发生。

五、正视当前面临困难,立足实情谋划发展

上一篇:改正自身缺点获得成功的作文下一篇:帅气超好听的韩姓男孩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