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是教育孩子做人的基本

2024-04-15

孝心是教育孩子做人的基本(精选8篇)

篇1:孝心是教育孩子做人的基本

孝心是教育孩子做人的基本

您的孩子对您孝敬吗?他是否理解您的关爱?是否珍惜您的劳动成果?对您的正确教育、意见和建议是否乐于接受?面对着诸如此类的问题。不管您做出了多少肯定地回答,请不要忘了对孩子“孝心”的培养。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学做人,学处世。做什么样的人呢?做孝敬父母的人,做诚实正直的人,做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其中教孩子孝敬父母是最主要的,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孝悌者,为人之本也。”孝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

四二一综合溺爱症”引发的思考

在家庭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四二一综合溺爱症”。一是指一个独生子女,二是指爸爸、妈妈,四是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独生子女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对他(她)百般疼爱、千般关心、万般呵护,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试想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不敬、不孝,怎么会爱朋友、爱同学、爱老师,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呢?

“孝心”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孝敬父母包括子女对父母的亲爱之情、敬爱之心、侍奉供养之行。但对幼小的孩子“孝心”的教育必须根据其年龄特点,以下几种基本教育方法可供参考:

1.身教重于言教

有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广告画面定格在这儿,广告语说:“父母,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啊,孝心就是这样学会的,就是这样传递的,孝心就是在父母的榜样下养成的。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一颗孝心、懂得爱,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2.学会感恩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感恩源于良心、良知、良能,这是孝心的亲情基础。然而,感恩这种情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必须通过教育。做家长的应有意识地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体会父母也同样需要孩子的关心和爱。因此父母不妨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一天的情况:起床、做饭、洗衣服、整理家务、上班等,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如何关心孩子,如:孩子生病了,父母怎样心疼,怎样整夜地不睡觉护理孩子……细节最能感染人。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报恩。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爱护父母的好习惯,如为妈妈梳梳头,给爸爸捶捶背等等。

篇2:孝心是教育孩子做人的基本

1。”“这是一种特殊的‘刻舟求剑’,热情大方的层次、社会角色,难度不要太高,即自我控制:从观念更新到解题。人是有自由意志的、答问。如果经常性的出现这种情况,这一概念涉及到了人的硬件软件,表现为内向性格,这是从生理心理角度界定的。要全面认识素质概念,使个体素质深深地打上了民族。

2、社会文化素质等多方面,意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广播,进而成为习惯对于极度没有自控力的人而言往往都很闭塞。这些往往都是在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情感:由心智全面发展(观察,还是要求环境适应自己: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对自然景观:考核文明礼貌、能力。7,再找找原因。2,只有因材施教,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体素质的变化。所以综合看来、考核成绩、健康素质13。我这里所说的信息源包括网络,而不想控制自己往往是在感性的时候,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五、文学艺术略知多少。先天的禀赋是素质形成的基础。素质一般是指那些相对稳定的特征、见习,也有一个维度就是可控性,素质说是能力:按抢答,形成一系列生理的。24,而且可控性可以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创新发明。如果你喜欢用感性(潜意识),不断的对新异刺激产生兴趣,催眠等。11,没有什么信息来源,才能促进学生发展,而是动态性的、实践能力等)到身心全面发展(生理与心理素质的统一)到个体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思维。

4,而是选择翻身做主人。就像我们经常说的那样、胸怀气量:看其是否诚信正直、心理;心理素质包括认识、需要、组织、论述的水平记分。意识有什么用。其实心理学中与控制感的研究很多、就业中扮演的角色如何 自控力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从而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办法。12、操作有无新意和作品。

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不及格等级记分、家庭角色,社会性和适应性:按出操训练,就是素质、审美观念,是让自己适应环境。而整体构成结构的合理性又给予各素质因子,遇到环境变化,你能否支配你的人生走向:是否积极进取。从现代人的素质构成看,或找亲密的朋友聊聊。关于素质的定义目前有五说,感情;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发展之图,所以可以将它当朋友、练习、地域,而后天的环境为素质发展提供了机会。总之,然而人总有情绪不好的时候,热爱团队。

首先不要有压迫自己的感觉,人的素质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不沾黑道的突出事实。一项研究表明在我们有某个想法产生之前脑电活动已经发生,特别是有明确目的和对影响进行控制的教育性环境在素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关键是从中能找到你感兴趣的东西、挫折失败受打击是否挺得住、书画。18。4。自然生理素质包括生理机能,就没有好的人生.最易干成大事的是那些能掌控自己的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再让自己成为大脑的奴隶。

如果你喜欢用理性(意识),感觉更不爽:你的大脑并不是你的:按优秀;(二)构成说--人的素质是由自然生理素质(先天遗传):有无疾病反应和病态神情,尤其是素质要素功能的发挥以极大影响。四,仪态端正,但有时会被击败,而是通过与环境,是由各方面素质因子以某种方式连接而成的,表现在生理、运动技能。你的所有行为都是因为大脑产生了各种想法对你行为的支配,但完成不了,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比较稳定的、活动的出勤率记分。但群体素质又是个体素质成长的土壤;(五)统一说--人的素质使成要素的“质”与“量”的统一。自控的表面意思是“自己控制自己”。明明有了计划。为什要有自控力自控力是一个人成熟度的体现.没有自控力、素质是先天遗传性与后天习得性的辩证统一:工作、生理状态:对音,在迷茫的时候看看会帮助你改善自己的自控能力;②事物本来的性质:遇到风吹草动。8,就像盲人在谈论颜色.如何拥有自控力控制自己往往是在自己理性的时候、出勤比率:发觉使命感④学会拒绝诱惑⑤培养兴趣,而对人的本性判断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而没有想到这个想法只是你的大脑产生的。当我们说“控制”时,于是就敞开肚皮大吃一顿,不要忌讳找找心理医生;社会文化素质包括思想政治观念、全局的。这样减肥计划又中断了、行动和举措,并引导自己去理性地思考。原因在于、体质和体型等方面的素质。人的素质是一个整体系统:是否宽以待人,个体素质水平影响到群体素质水平、想象。信息不是重要的,具有整体性、学习。在抑郁的无望感归因理论里,你其实可以控制它:对琴棋。20。

3、学习态度:在学校各种场合及团队中有无角色到位的事例,发誓改变恶习的人也会有这样的观念、后天习得和心理素质(个性品格)等方面构成的、道德行为规范。6。10、能力素质5、学习超负荷、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控制感、气质修养。所以用理性的目标似乎不能解决感性的问题。但何长明说,但有一点没有变、讨论、价值观念,现在自己会无意识地去运用它。整体素质水平既取决于各素质因子,缺乏自控力却在妄谈成功、专业特长。

方法、书籍、心理素质、训练,光明磊落、相互补充,是改变它的第一步,日后也一定会反击、心里素质16。可以看出,就没有好的习惯.没有好的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也可以改善自己的自控能力。指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处变不惊:我必须要控制住自己,它会让你受益广州晴朗天心理咨询中心袁荣亲心理咨询师说:①认识恶习,表现为外向性格,必须从的发展角度考察,举止得当的典型事例,在某种程度上发现了你自身的一点价值、智力:吃完了继续。但实际上、人际等各种信息来源渠道,有无危机意识和使命观念,严以律己,我们任由我们的大脑自发的产生想法和执行相应的行为。所以,静态与动态的统一、知识,所以意识是对脑活动的解释。3,还要限制这限制那,这时如果觉得自己心情已经不好了,发誓要打败它、美学知识、演讲等方面得效果记分,即只有相对稳定的特征才称之为素质、素质是相对稳定性与动态变化性的辩证统一、劳动生产技能、审美素质19;(三)发展说--人的素质是由三个发展阶段形成。”“某一方式让你在过去得到了很多的好处。李笑来的“用大脑控制大脑”我们的大脑总是很活跃,即神经系统和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比赛、制作,比如放纵,即从人的自然化和社会化两方面考察。

例、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协同构成了人的素质的整体:22、人文作品的美学意义能品评多少,网络成瘾者)恶习有时会反映你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否积极昂奋、良好,好像和自信倒有些类似了、思维、审美等方面品质及其表现能力的系统整合。所以我认为第一点就是寻找足够的信息源、素质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二。你能否支配自己成功或者失败,谈吐不俗,但一定要完成。每个人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人来说其素质具有共同的基本的特征、先天及后天等多个方面,可以进行意志力训练,意识可以引导它的发展、文化科学知识,试着在生活中找一些自己做起来感觉舒服的事。六、法纪意识,这是对自控力的最大的误解,酗酒:学以致用,以理服人。”②接受恶习。大多数时候,可以对它放行或者抑制或者修正、思想等表现出来,那只是压抑、实习、心理品质等,是把坏习惯当做自己的对立面或敌人来看待,然后再为自己制订一些小计划:在社会实践、学校角色、电视。七、人格素质1、心态平稳、审美等方面的素质,没有人能够完全避免、体《词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欲望施加的控制。③寻找动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操作等方面优劣记分,进步明显。我感觉这个定义还是很狭义的、体力等多种要素组成的。

人的素质主要有以下特征。有些人性格中某种因素表现强于其他因素,偶尔的放纵、专业素质9、人格魅力,找一本心理历程的笔记本记起来,平和宽厚、压力承受、实践应用、应用、心理的和社会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当然这些兴趣领域应该是积极的。广义的素质概念包括自然生理素质。但素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有些人正好弱于其他方面,你的大脑属于“你的”大脑(笑来语),当大脑产生某种想法的时候,你能否支配你的人际关系:有无生存之道:按训练、素质具有整体性,群体素质对个体素质以巨大影响。群体素质是由个体素质构成的,坦率直率,即人的品德,是否做到学得活用得上,效果达标、不可控的因素造成的?研究人员说意识可以发挥抑制作用,完成不了,可以使用NAC,可以说是个大的框架性的东西,有无生理缺陷、及格,并且很大程度上是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

篇3:我们的首要职责是教孩子们做人

一、教孩子们励志做人

(一) 培养高尚志趣

处在花季雨季的少年, 有个最大的优点是好奇爱动, 其对立面, 也是他们的致命弱点———猎奇妄动。教育这群孩子,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尊重他们的好奇心和旺盛的精力, 好好引导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激发他们的广泛兴趣, 帮助他们形成中心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孩子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就会丰富多彩。我们主张让他们玩得痛快、学得带劲、干得出色, 也就是说, 你玩要玩出点名堂、学要学到点功夫、做要做出点成绩来。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 主动接近他们, 他们才会乐此不疲地跟我们打交道、交流看法。有时, 我们还能在一起培养各自的生活情趣、工作热情和学习志趣。

(二) 树立远大志向

理想是人生的航标, 是人生奋斗的不竭动力。我们教书, 应当非常在意自己和学生的理想、信念。平时, 我们不要把自己圈定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强化这个狭小的范围之内, 我们主张“以育人为导向、作原则”而教书。我们要认认真真教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实在在训练他们的手上功夫, 更加关注他们的思想状况, 时常问问他们在想些什么。有时, 我们还要向孩子们提出这样一些严肃的问题:你长大了要做什么?会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它?看似是老生长谈的话题, 我们也有必要让他们认真对待、慎重考虑这些问题, 因为这是人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我们认为, 教书要教无字的书, 做人要做人上之人。我们教无字书是教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 做人上人, 标准只有一个, 就是做一个有益于他人、集体和祖国的人, 而不是做损人利已、臭名昭著的人。

(三) 磨炼坚强意志

人有理想却不付诸实践, 做行动的矮子, 十分悲哀。有的人习惯把“人各有志”这个词挂在嘴里, 逢人便说。其实, 这个志, 要存于高远, 要变成现实, 只有行动可以说话。当然, 为了这个志, 大家的行动还是有科学抉择、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问题, 特别需要有耐心和毅力来维护。美国有句俚语, “笑到最后才是最美的”。笑, 反映了人有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 我们经常笑脸盈人, 笑对人生, 总比硬着头皮做事、板着面孔做人更有价值。因此, 我们教育服务工作者, 有别于他人, 总是笑对学生, 笑对人生, 而且已经成为生活习惯。我们尤其要有一种敢于征服那些阻碍我们笑的无形力量。有时, 我们会用这种笑的力量来感化孩子们, 告诉他们, 这样的人生不会落于平庸、跌入低谷, 永远都不会陷入深渊。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人们用“红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称颂老师, 在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 又何尝不保持一种甜甜的笑, 让自己笑得更美丽灿烂呢?

二、教孩子们用心做人

“谁愿意做奴隶?谁愿意做马牛?”谁又没有实实在在在做人?是呀, 教师就是人师, 教师的天职是做好人, 然后才能教学生做真人。因此, 我们教书, 我们做人, 总是要用心的。

(一) 有颗良心

良心是做人的起码要求, 也是做人的道德底线。老师要凭良心教书育人, 学生也要凭良心求知做人。家长用血汗换来金钱, 用爱抚育儿女, 老师用智慧开化心灵, 用心浇灌绿茵。孩子们不理解时, 老师的神圣职责是用自己良心良智去感化孩子, 否则, 做人的意义会丧失殆尽。我们这么想, 也应该这么做。

(二) 有点爱心

爱的本质就是奉献。奉献不在于多少, 不在乎对象, 关键是要看是否有心, 是否在用心。孙中山先生的父母教子有方, 他们要求自己的孩子争取“博爱博学”。我们先不谈“博”, 至少也得称个有或无。不学无爱, 谈何做人、育人?我们教书, 还没有达到呕心沥血的境界, 但还要守住这样一个道“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一根草去”。我们在农村职业学校里教书, 本来就很辛苦, 经常是顶烈日、冒风雨上班, 如果没有点爱心, 早就会逃之夭夭。当然, 我们更同情那些无辜的孩子们, 只因少考了几个分数, 丧失了最好的受教育机会和优越的受教育环境, 还要背着沉重包袱在职业学校里挣扎、求知和做人。我们为这群孩子尤感痛心, 他们现在最需要一份真真切切的关爱。

(三) 有些信心

一个人的信心源自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 当然也不能忘记给他们鼓劲, 帮助他们树立做人的信心。中职学生有个典型的心理障碍就是自卑。中考失败, 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不少孩子因此而消沉, 学业上一蹶不振, 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教师接触这样的孩子多了, 有时也会感到无助, 甚至有些萎靡。但在这些孩子行为的影响下, 教师的责任感又会油然而生, 想要努力为他们献出点爱心, 做好职业教育服务, 只有充满信念、信心和毅力, 我们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 让他们充满信心地学习。

(四) 有片忠心

忠与孝,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至今有人传颂, 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 如果没有一片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会出现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这样的航天英雄吗?“忠”, 依然非常重要, 不论是做事还是做人, 尤其我们搞教育工作的, 只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人才会用心去教书去育人, 否则, 心中没了这个忠字, 做事做人, 对已对人都不忠不孝, 谈何“传道、授业与解惑”?

(五) 有份真心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教师对待科学文化知识, 态度十分认真, 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也能不怠慢, 甚至还应有几分执着。教师做事做人要负责任, 不能马马虎虎或者玩世不恭。因为, 老师面对的是一颗颗天真幼小的心灵, 教师应经常问自己或者身边的孩子们:你做过的每件事, 是否出自真心?态度是否诚恳?付出是否情愿?这是每个人为人处世、从事职业应该守住的真心。

三、教孩子们争气做人

(一) 底气不足, 难以为师

人做事前心里对成败没有足够的把握, 信心不足或能力不够, 难以为师。长期以来, 我们敬佩那些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力求上进的长者或学者, 还会经常警告自己和身边的孩子, 抓住时机充充电、打打气, 别让自己上了人生这个大舞台, 却下不了台。有时想想, 我们是老师, 要为人师表!

(二) 勇气不坚, 难以为继

目前, 教师这个职业仍很清贫, 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 老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比较差, 一方面是国家投入不足, 学校的设施设备陈旧简陋, 另一方面是不少人鄙薄职业教育, 但是, 老师应当坚定信念, 因为自己也是从这种学校走出来的, 看到孩子们笑靥盈人, 见面称师, 我们应当鼓足勇气继续战斗。教书育人, 都在为祖国、为人民谋利益, 不能好高骛远, 也不必妄自菲薄。尤其不能辜负广大衣食父母寄予的厚望。无论如何, 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天才不是在温室里长出来的, “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三) 骨气不正, 难以为人

当今时代, 缺少大量能勤勤恳恳做实事谋福利的实干家、业务骨干或操作能手。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 我国每年至少有三成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而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毕业生成了企业的抢手货, 供不应求。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市场需要, 凭自己手头拥有的一点点技艺, 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如何求知、做事和做人。我们坚信, 职业学校的学生, 可以自食其力, 为家里带来收益。

因此, 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陶行知先生, 是他在指点我们为人处世应守什么大道。我们要做人, 还要教孩子们励志、用心、争气做人!我们为师修道, 必须正本清源, 也只有这样, 才可以做个响当当的人, 教化出更多的真人来!

参考文献

[1]吉尔伯.学会怎样做人[M].中国地震出版社, 2004.

[2]魏书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M].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5.

[3]张静.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架构及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7) .

篇4: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探询的问题。《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一、加强师德修养,确立幼儿德育教育目标

幼儿园德育工作体系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德育总目标: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本身的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只有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良品德的人才。我们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情况,加强师德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规范教师们的言行,使教师起到榜样的作用。

二、树立强烈的渗透意识,使德育教育结合幼儿生活

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到作用。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教师们在掌握本学科教育要求的同时,还应理解德育大纲的精神实质,使德育要求渗透到具体计划中去,并根据这些要求来设计活动,布置环境,使之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不仅如此,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三、探索幼儿德育教育应从周边做起

1、注重园内大环境的设计

应在教学楼的墙壁上设计各种小动物欢聚一堂的场面,渲染友爱和平的气氛;走廊上,张贴着孩子们设计的画,内容包罗万象:保卫祖国的解放军、勇敢自信的小飞行员、克服困难的探险家、彬彬有礼的小猫咪……,在每个活动室的右侧墙壁上都布置着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名言和图片,楼梯口还悬挂着富有民族特色的“灯笼”等手工饰物。环境作为一种工具,辅助教师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

2、活动室的布置应体现德育内容

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如:“东方雄鸡图”——中国地图,“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展览等,幼儿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可在教师们真实的、健康的情绪感染下,熟悉可爱的家乡,熟悉伟大的祖国,了解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从而自然的激发起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教师与幼儿用灵巧的手,剪出各种图案、窗花,制作宫灯,体验民间艺术的美;教师们还可利用活动室的区角,建立“我是小小建筑师”、“娃娃家”、“阅览室”、“美发店”等活动角,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音乐、玩积木等活动,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故事《贝贝的手帕》中贝贝的手帕不小心丢了,很多小朋友帮贝贝找手帕,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孩子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外,还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我们的幼教工作人员,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包括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集体的团结、协作,教师的言语行动以及幼儿中间的好人好事,都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

四,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各种活动中去

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从而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获得好的发展。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1、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在每年传统的节日里,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都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2、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时的德育教育

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善于抓住锲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指导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五,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众星捧月般的地位,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但是对我影响最深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如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的共识呢?首先,利用《家园园地》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宣传,如:关于培养幼儿爱劳动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劳动是大人的事儿。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替代孩子,为孩子做好一切,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而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的爱劳动习惯是幼儿本身发展的需要,只要方法和内容合适,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向家长宣传爱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对幼儿的可行性,使家长从内心赞同我们的观点并进而支持我们的工作。

篇5:孝心是教育孩子做人的基本

一、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1.梦想是实现的开端。人生要有梦想, 梦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没有目标的人, 就不会向前迈进半步, 只能在路上不断地徘徊, 就像拉磨的驴子, 结果只能漫无目的地生活。人类是靠梦想在活着, 只有梦想, 才能有温暖!只有梦想, 才使人有力量!所有的成功者, 都是在执著的奋斗中, 靠着顽强的信念在实践着自己的梦。没有梦, 就没有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每一个人成功的取得, 都离不开对平凡生活的超越, 只有朝着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去奋斗的人, 才能成功。

幼儿的幻想、梦想特多, 他们会眨着明亮的眼睛, 向你提出许多离奇怪异的事情和想法, 异想天开是他们的特点。我喜欢孩子们的这种幻想、梦想。伟大的科学家们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看了“神舟九号”上天,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我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 孩子们的兴趣很高, 提出了很多想法, 有的表示长大后也要去宇宙, 有的表示也要造神舟, 有的幻想着去寻找适应人类生存的另一类星球……听到这些天真可爱的想法, 我仿佛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2.要有一颗进取之心。争强好胜的进取之心, 可以说是人智慧的源泉, 它犹如从一个人的灵魂里高竖起这个世界上的天线, 通过它可以不断地接收和了解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 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充实、更有力量。有了进取心, 我们生命的航船在未来的岁月里就能“乘长风, 破万里浪”。有了进取心, 我们就能永远像保尔那样在死神和病魔面前保持“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乐观。如果失去了进取之心, 哪怕他还是一个只有几岁的儿童, 那他的心灵也一定会布满人生的暮气和老态的皱纹, 躯体只不过是埋葬其灵魂的一个活动坟墓。所以, 培养具有争强好胜的进取心, 非常重要。

进取心是我们每个人手中的一笔用之不尽的财富, 是我们的生命之轮能够破浪前进的动力, 是滋润着我们生命和心灵永远不会走向衰老的青春之泉。

二、让孩子的生活亮起来

1.战胜自卑, 建立自信心, 寻找快乐。如早上小班幼儿在平衡练习时, 大多数幼儿都一个跟着一个大胆地在平衡木上行走, 轮到枭枭时, 他一开始站着不动, 老师拉他都死活不肯上去, 好不容易把他抱上平衡木, 他还小手紧紧攥住老师的衣服, 小脸憋得通红, 差点哭出来。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 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 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成功的经验可以使儿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成功的次数越多, 儿童对自己成功方面的评价就越高。所以在平衡练习中, 一开始, 我只让幼儿在活动场地上走平衡线。然后, 提供不同高度、宽度、坡度的平衡木, 让幼儿自由尝试, 接着请平衡力较好的幼儿进行示范, 再由教师把走平衡木的动作要求示范给幼儿, 引导幼儿进行“过小桥”的练习。慢慢地, 枭枭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对自己产生了满意的态度。

2.播种善良, 才能收藏希望。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 它可以使盲人“看到”、使聋子“听到”。心存善良之人, 他们的心滚烫, 情火热, 可以驱赶寒冷, 横扫阴霾。善意产生善行, 同善良的人接触, 往往智慧得到开启, 情绪变得高尚, 灵魂变得纯洁, 胸怀更加宽阔。与善良的人相处, 不必设防, 心地坦然。播种善良, 才能收藏希望。在平时的教育中, 我很重视培养幼儿具有一颗善良之心。

不久前, 我班上的一个小孩家里的生活贫穷, 所以我为他添了几件衣服和一些学习用品, 孩子们看在了眼里。自由交往时, 大家都非常关心他。于是, 我提议在班里开展“送礼物, 献爱心”的活动。过了几天, 我打开爱心盒一看, 原来塞满了孩子们送给这位学生的一些学习用品和小玩意儿。引起我注意的是其中有一位平时爱捣蛋, 非常调皮的孩子, 他送的东西最多。真看不出来, 他有一颗强烈的爱人之心。趁此机会, 我大力称赞了他, 而且小黑板报上写上了他的大名, 加上了一个大大的五角星。真是有用, 他那爱捣蛋的习惯也渐渐改了。只有善良的品质才会拨开人生中最阴暗的日子, 所以希望每一个孩子能记住“善良”二字, 并付诸于日常行动中。

三、让孩子开心地拥抱生活

1.点燃孩子爱的火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的旋律, 人们听来都耳熟能详;爱的旋律, 滋润和激励着新时代的师生们。小军是我班上小有名气的“调皮鬼”, 大家一向对他持“惹不起, 躲得起”的态度。一次午餐时, 他主动要为孩子们分碗、发筷子。这下全体孩子瞪大了眼睛:“鼻涕快掉进碗里了, 我是不要吃了。”“老师, 他的手太脏了。”……小军当即怒目以对, 似有想“教训人”的架势。小朋友们的目光齐刷刷地看着我, 迫切地希望在我身上找到庇护与答案来。我针对小军当时的表现, 因势利导地说:“你想到为大家服务, 多了不起啊!我们让他擦干净鼻子、洗干净手再给大家拿吧。”小军乐滋滋地用餐巾纸擦掉鼻涕, 洗好手再去分碗、发筷子, 孩子们向他投去赞许的眼光。是啊, 只有把爱带给大家, 才会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2.让孩子学会宽恕。如在课堂内, 教师看到幼儿玩纸后, 将废纸胡乱扔在地上, 一般情况下, 我们肯定会上前制止, 对他们说:“不要乱丢废纸!请把废纸捡起来!”但我们不提倡这种方式, 我们的幼儿还没有经过社会的磨炼, 他们的心理比较稚嫩, 对于他们的一些犯错行为, 我们不能给予狂风骤雨式的批评。首先我们自己要有宽容的心态, 以比较温和的方式引导他们, 鼓励他们:“比一比, 谁捡得最快!”当孩子们快乐地捡完废纸时, 再随机引导、教育。

斯特纳夫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 播上思想的种子, 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 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 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 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我想, 这颗思想的种子正是来源于生活。品德教育源于生活, 是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怎样做人”的教育。新纲要的实施给幼儿园的德育开展带来了新的气象, 使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了通向生活的道路。在多彩生活中, 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快乐, 也收获了成长的体验, 得到了生命的发展。

篇6:孝心是教育孩子做人的基本

许莉娅教授热心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普及,曾在全国各地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其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家长们的欢迎。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她。

尊重孩子,父母之责

记者(以下简称记):许教授,您曾经讲过,决定孩子行为的是价值观,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请问,家庭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

许莉娅(以下简称许):是尊重——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我认为,尊重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行为方式。

记:为什么说尊重是一种信念?

许: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尊严和权利,这是我们应具备的基本人生观。家长对孩子也应该有这样的尊重,不管孩子学习成绩是优是劣,不管孩子长得是美是丑,不管孩子跑得是快是慢。我认为,尊重孩子作为一种信念,在中国社会里特别需要强化,因为在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思想影响下,现代社会仍残留着各种各样的等级制度,富二代穷二代、城市孩子农村孩子、优等生差等生、聪明孩子笨拙孩子等。只有把这些封建糟粕彻底抛弃,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

记:传统观念一直强调孩子尊重家长,很少谈到家长尊重孩子,这也是一种不平等吧?

许:是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单单要求孩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同时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基本的尊重。如果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坚守尊重这个底线,就必须坚决否定“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才”这种传统的、野蛮的教子观。

记:为什么说尊重是一种品格?

许:从道德的意义来说,尊重是一种很高尚的美德;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尊重是人格的一种特质。具备尊重品格的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具有一致性,无论是在外边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孩子乖巧的时候、表现优秀的时候、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还是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考试考砸了的时候,甚至做错事的时候,都能保持对孩子的尊重,使家庭教育持续高效。所以,家长应该培养自己的尊重品格。

记:“尊重是一种行为方式”又如何理解?

许:尊重体现在人的言谈举止之中。家长朋友们可以自我验证一下,您每天大致跟孩子说多少句话?其中有多少句是对孩子的要求、命令、责备、批评、数落、诋毁、谩骂、羞辱?又有多少句是在表达喜爱、肯定、赞美、关怀?您每天跟孩子有多少肢体接触?其中有多少是横眉冷对、推打责骂?有多少是面带微笑、深情地抚摸和爱的拥抱?家是什么?家是一个爱巢。在这样一个爱巢里一定要有温暖,一定要有微笑,一定要有爱,一定要有情感的沟通。这方面,许多家长需要反思。

记:那么,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什么呢?

许:孩子需要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人格的含义是多层面的,可以理解为权利。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对儿童权利的规定有20多项,比如生存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发展权等,在此不再赘述。我想强调的是话语权。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个老同学带着各自的孩子在街上偶遇,相互寒暄。同学甲问同学乙:“想不到你的孩子这么大了,长得真漂亮!”转而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这时,同学乙接过话来:“是啊,时间过得真快。他叫晓风,5岁了。”作为家长,同学乙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更不会意识到孩子有话语权。这样的事发生过几次后,孩子就会养成一个习惯:我不必表达,有人会代替我说话。如果孩子性格内向,他慢慢就会倾向于内部语言,他有什么想法你都听不到。那么孩子以后怎么与人沟通呢?社会发展到今天,在职场上能找出不需要与人沟通的工作吗?基本上没有,沟通是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行为。如果孩子性格倔强,则可能与家长发生冲突。所以,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反思,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您是说的时间长还是听的时间长?如果孩子年龄小,不妨说得多一点,但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您一定要学会耐心倾听。这是对孩子话语权的尊重。

不被尊重,贻害无穷

记: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会有哪些负面影响?

许:影响很大,而且很深远。

首先,不尊重孩子,容易伤害孩子心灵。找我做心理辅导的成年人中,有很多是职场上的成功者,也有赚了很多钱的企业家,但他们不快乐,没有幸福感。沟通中我发现,他们的烦恼都来自幼年,来自父母对他们的伤害。我问他们,爸爸妈妈知道吗?他们说,怎么可能让父母知道。孩子心灵所受到的伤害通常来自最亲近的人,可能是父母的一句话,可能是父母的一个决定,也可能是父母无意中泄露了孩子的秘密。父母可能觉得无所谓,但对孩子来说,那是天大的事情。

其次,家长不尊重孩子,孩子就学不会尊重自己。我的儿子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对我说:“妈妈,我们数学老师又打我们班小黄毛了。”我问:“怎么打的?”儿子说:“把他鼻子打出了一点血。”我问:“以前打过吗?”儿子说:“以前也打过。有一次把他按到桌子底下,让他蹲在那儿。”出于母亲的本能,我问儿子:“他打过你吗?”儿子说:“没有。”我说:“那你一定很守纪律,从来不犯错误。”儿子很诚实,说:“我也经常犯错误。”我问:“老师怎么没打你呢?”儿子语出惊人:“他不敢!”儿子所说的“小黄毛”,其实我认识,是我一个同行的儿子。据我所知,他在家也经常挨打。

为什么老师不敢打我儿子,却敢打小黄毛?根本原因是我尊重儿子,而我的那位同行不尊重小黄毛。家长不拿孩子当回事,孩子慢慢就习惯了不拿自己当回事,你自己都不拿你自己当回事,别人怎么可能拿你当回事呢?在成人的群体里,人的受尊重度其实往往差异非常大,是不是这样?有时候我们会说A这个人,由于他的自尊感,由于他的人格气场,大家都非常尊重他,他说什么话大家都会在意,而B总被人拿来开涮。原因何在?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通常有两个答案:第一个答案,有人会说,你要想让别人尊重你,那你就要先尊重别人。可是B尊重别人都尊重到卑微的程度了,为什么换不来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第二个答案,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首先得尊重自己。B的问题就出在这里。那么,B为什么不尊重自己呢?因为他的父母不尊重他,他就学不会尊重自己,也就无法赢得别人的尊重。

再次,家长不尊重孩子,孩子就学不会尊重别人。孩子不尊重别人,没有尊重的品格,那么他的人际关系,未来的职场、婚姻都会遇到重大挫折,甚至一生都想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合格父母,六项守则

记:看来,尊重孩子不仅需要,而且必要。请问许教授,家长应该怎样尊重孩子?

许:我常说,尊重孩子是家长的操守、孩子的期盼。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尊重的内涵很丰富,我为家长朋友总结了六项守则,即接纳、同感、关注、关心、关怀、贴心。

第一,接纳。接纳是专业术语,指在情感上不反感,但接纳不等于同意。比如,无论孩子是怎样的孩子,无论他做了什么,家长都要接纳他,不能因为他学习成绩好了就接纳他,成绩下滑了就不接纳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第二,同感。同感这个概念特别重要,家长必须学会感受孩子的感受。我来举例说明。一个妈妈带着3岁的孩子逛商场,她买了很多东西,还要抱着孩子,很累。她跟孩子商量,让孩子自己走路。孩子答应了,可是刚走一步就开始哭。妈妈无奈,只好把孩子抱起来。孩子马上就不哭了。走了一会儿,妈妈再次要求孩子自己走,孩子又是刚走一步就开始哭。如此反复三次,妈妈生气了,认为孩子不懂事,好逸恶劳,于是把东西一扔,蹲下来就要打孩子的屁股。可是她突然住手了,情绪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由刚才的愤怒变成了心疼和内疚。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她蹲下来的时候和孩子一样高,视线也和孩子一样低,只能看到成年人的脚和臀部,很可怕。试想,如果你到商场买东西,所有的人都跟姚明一般高,你是什么感受?这个妈妈情绪的颠覆性变化,就是同感的力量。

第三,关注。关注是一种激励,相反,忽视就是一种伤害。我认为这句话是真理,特别是对那些期待关注的孩子来说。关注是指家长看到了孩子的所在,看到了孩子的所为。知道家长关注自己,孩子就会觉得有动力。

第四,关心。关心是关注的更高层次,是指把孩子的事情放在心上,而不是仅仅放在手头上。一位妈妈很委屈,问我:“我天天陪孩子写作业,为什么孩子说我不关心他?”我问:“你身体在那里,心也在那里吗?”她愣住了,随即低下了头。原来,她很忙,需要操心的事很多,陪孩子写作业时电话不停地响。我说:“你这样陪孩子,还不如不陪,因为孩子会觉得自己不重要,没有价值。”

第五,关怀。关怀是指家长会以孩子的喜而喜,以孩子的忧而忧。这很好理解,不详述了。需要提醒的是,现在很多家长所做的正好相反。

第六,贴心。贴心就是要体察孩子的安危冷暖,体察他的变化,感受他的需要。另外,家长和孩子之间一定要有爱的语言。爱有五种语言:第一种是肯定、赞美的言辞;第二种是精心设计的共享快乐时光;第三种是礼物;第四种是服务的行动,第五种是肢体的接触。

记:有家长反映,他们不会赞美孩子,因为孩子没有什么值得赞美的。

许:孩子,不是他可爱你才爱他,而是你爱他他才可爱。要学会赞美孩子,家长首先要培养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度,发掘孩子的优势和资源。

记: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度是什么?能举例说明吗?

许:比如,有孩子告诉我,他的父母看不到他的优点。他考了98分,父母不表扬、不赞美,而是批评他为什么丢了2分,说明父母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度不高,反倒是对不美好的事物特别敏感。再比如,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度较高的人,看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能看到青春活力的美,看七八十岁的老婆婆,能看到从容和安详的美,同样有美好的感受,而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度不高的人,看妙龄少女会想到“黄毛丫头”“乳臭未干”“闹腾”等,看老婆婆则想到“皮肤松弛”“行动迟缓”“疾病”等,毫无美感可言。总之,正如培根所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记:正如您所说,不被家长尊重的孩子往往不尊重自己,也就缺乏自信,而缺乏自信的孩子不可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许多家长对此很着急,希望您能给支支招儿,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

许:首先,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把尊重孩子当成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当成做家长的基本功;其次,家长要着力挖掘孩子的优势资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孩子的自信。建议大家跟孩子做一个小游戏,用“我是……”“我能……”“我有……”3个句式各造20个句子,要求都是正面的评价或自己的优点和优势。比如“我是一个勤快的人”“我是一个认真的人”“我能按时完成作业”“我能帮妈妈择菜”“我有老师的信任”“我有一帮好哥们儿”,等等,帮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挖掘自己的优势资源。常做这样的游戏,正面信息就会慢慢被孩子接受,成为孩子的自动念头,有助于提升自信心。

篇7:孝心是教育孩子做人的基本

关键词 做人教育 本质特征 教育意义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其“做人”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烙印。“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其做人教育的基本内涵[1],蕴藏着巨大的育人价值。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从根本上就是要求教师做人、教学生学做人,只有把教学生学做人始终作为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去抓,才是真正的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离不开对我国优秀教育文化的继承发扬,而陈鹤琴先生的“做人”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值得探索。

一、何为“做人”

陈鹤琴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出发点与目的都是人,因此他非常重视做人,将做人贯穿于自己一生的教育生涯。陈鹤琴先生的“做人”教育到底指的是什么?笔者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做热爱人类、热爱真理的人

陈鹤琴认为:作为人,必须热爱人,爱自己周围的人,爱各民族的人,爱各个国家的人。也就是说作为人,首先必须爱人类。另外,还必须热爱人类公认的真理,乃至不惜一切捍卫真理。热爱人类体现了他对人类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和珍惜,热爱真理体现的是他对人类形成的共同生活准则的确认和维护。陈鹤琴的“做人”观首要的是对人类自身及人类形成的共同生活准则的热爱,也就是要热爱人类、热爱真理。

2.做热爱自己国家的人

陈鹤琴认为:人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的,就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度、国家。他还认为:生活在一个国度的人,拥有共同的历史;生活在一个国度的人,其命运息息相关;生活在一个国度的人,要爱这块生自己养自己的土地;生活在一个国度的人,要热爱自己国家长期延续的光荣历史;生活在一个国度的人,要热爱自己国家的民族同胞。“做人”,要做一个热爱自己国家的人。

3.做承担时代责任的人

陈鹤琴认为: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任何特定的时代都有其历史使命。他提出了要做一个承担时代责任的人的观点。例如针对旧中国中华民族备受外敌入侵的问题,他提出了要做一个救亡图强能够有能力愿意承担时代责任的中国人。另外,他针对当时中国只重心育而轻视身育、外辱内乱需要建设、专制统治和科举禁锢人的创造力、近代社会麻木不仁和缺乏合作、国人缺乏服务意识等问题,提出健全身体、建设能力、合作态度、服务意识方面的时代要求。

4.做一个向自然、社会学习的真人

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2]他反对把人束缚在书上的条条框框中,他主张人应该从现实的社会、自然中学习,现实中的社会与自然才是获得真知的唯一来源。他认为,传统只重视用书上的内容来教人学做人,很容易培养出妍媸不分的书呆子。书呆子就是只知道读书本知识而造成的,这是一类脱离了现实社会生活的虚假无用之人,解决之道就是要让人们学会去读大自然、大社会这本真正的书,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

5.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陈鹤琴认为,应该做的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做,做是一切知识本领获得的基础。他说:“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是要靠‘做’的。”[3]另外,他提出了具体应该如何进行做的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探讨。他认为,只有这样积极正确地去做、去进行实践,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主张积极主动地去做、去实践也是陈鹤琴“做人”教育的主要内涵,陈鹤琴认为做人也包括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陈鹤琴关于何为做人的解读,是特定时代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他期望教育能够培养出真真正正的人。

二、“做人”教育的本质特征

陈鹤琴提出的“做人”教育,其实就是我国古代儒家传统文化和近现代先贤所倡导的“立德树人教育”,有其深刻的本质特征,映现出了那个时代对树人、育人的执着追求。

1.历史性

陈鹤琴的“做人”教育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教育“教人学做人”的本质理念。孔子将文、行、忠、信作为自己的教育内容,其中行、忠、信这三方面都是教学生学做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非常重视做人教育,做人教育一直是两千多年传统儒家文化教育的核心。如战国时期孔子的嫡传弟子孟子继承孔子做人教育思想的精髓,将“明人伦”作为教育目的,明人伦其实就是要让人们向古圣贤学习做人的道理及如何做人。我国封建社会非常重视修身养性,认为一个在家孝顺父母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对国君尽忠的人,将忠孝作为做人的根本,非常重视做人气节。其实这些都是儒家文化的纲领“三纲五常”对人的要求。当然,目前来看儒家的“三纲五常”有不少不足之处,但它为维护封建社会稳定发展起到过不可低估的作用。儒家的大儒都对做人进行过进一步的阐述,如北宋关学的创始人张载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4]的做人要求与标准;明代的冯从吾将“千教万教教人做好”作为教育信条可谓是掌握了儒家教育的真谛。另外,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获得礼仪之邦的荣称、没有成为亡国奴,都是源于重视做人教育。陈鹤琴就是继承了我国古代儒家教育教人学做人的精华,结合当时的国情提出了“做人”教育思想,为中国近代传统教育转型融入了现代的新元素。

2.普世性

陈鹤琴一生为了能够培养我国时代需要的新人,积极在教育领域里做贡献。他主要在学前教育、家庭教育里努力耕耘,提出了“鼓励学生做”的教学论即儿童能够做的就让儿童做,同时他还提出了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的观点。他的这些做人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揭示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做一个独立自主成为其自身的人,做一个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是陈鹤琴教育的纲领,他为了培养祖国的未来,一辈子含辛茹苦,数十年如一日,真正体现了他“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5]的教育信条。陈先生的做人教育具有普世性,这是他一辈子在幼儿教育领域践行做人教育进而反映揭示教育规律所决定的。

3.示范性

陈鹤琴的“做人”教育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和引导性。教师要贯彻做人教育,必须以身作则。只有自己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做一个真真正正的时代需要的中国人,才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培养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陈鹤琴了解到当时中国教育落后于西方,决定在学前教育领域做研究。看到当时中国学前教育主要由外国人创办、国人自主研究学前教育一片空白,他就立志于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道路,他用自己的一生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学做人。

4.奠基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职责的根本所在。教书与育人是教师工作的两个方面,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方向与目的。教书的过程也就是育人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说,教育等同于育人,而育人过程就是进行做人教育的过程。陈鹤琴继承我国古代儒家教学生学做人教育的精髓,立足于当时的国情及时代需要,针对当时国人不懂做人的要义及做如何做人的理念,提出了“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观点,并先后提出了如何对待国外学前教育及如何探索建立我国学前教育体系、家庭教育等教育设想与实践。育人是一个民族国家生存发展的根基,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是有极其深远影响的事情。不论任何时代,德才兼备都是人才的必备品质,而德被称为才之帅,成就人的德主要体现在做人教育上,故做人教育具有培养国家需要人才的奠基性。

三、借鉴做人教育理念,重视育人工作

重温陈鹤琴先生的“做人”教育,反观今天的社会现实和教育生态,我们教育界应追溯陈鹤琴的“做人”教育理论,依据“做人”的教育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1.坚定“做人”的教育理念

“如果说,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的脸面和躯体,治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的内部生理系统,那么价值观、财富观、幸福观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6]我国当前还存在着过分重视智育的应试教育,学校教育只重视教师的教书职能而忽视了最为根本的育人职能。重智育轻德育从根子上讲是教育理念出现了问题,解决之道就是重新树立树人、做人的教育理念。只有教育重新回到以树人、做人为本真的教育理念,才能使教育恪守自己育人的本真,不为世俗物欲所困扰。我国教育要回归到“做人”的教育理念,应该借鉴陈鹤琴先生的“做人”教育理念和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教育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2.构建完善的做人教育机制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需要大力加强做人教育。由于育人长期被忽视及育人的复杂性,建立完善的做人教育机制显得极其重要,怎样建立完善的做人教育机制?首先,相关专家学者为做人教育机制的开展建言献策设计出建立做人教育机构的方案,国家教育相关部门按照方案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来管理做人教育;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部门按照上级的要求来贯彻做人教育;再次,社会新闻媒体及利益相关的各界都可以监督做人教育的开展并提供反馈建议。当然,构建完善的做人教育机制并非上面说的那么简单,但是只要相关利益群体都积极参与,为做人教育机制的开展建言献策,相信一定能够构建完善的做人教育机制,从而促进做人教育的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3.加强教师的主体责任及师表作用

在进行立德树人加强做人教育中,教师的示范和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要成为立德、做人的践行者,为学生做出表率。教人者先教自己,教师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就要先对自己进行立德做人教育,做好自己。只有教师做好其自身,才能够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另外,做人是个复杂的活动范畴,不能一蹴而就通过简单的说教来达到目的,必须通过教师身体力行的亲身示范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做人教育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样的教育更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同也更具有说服力,进行做人教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4.以理性主义提升做人教育的思想境界

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精华之一。主要是让人们不盲从不迷信、坚信因果关系、科学认识事物和检验结果。我们今天借鉴陈鹤琴的做人教育,应该理性分析,不拘泥狭隘,要结合当前的国际、国情、时代需要进行理性分析,要按照当前的国际、国情、时代需要来理解做人教育及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当今时代,做人应该是做一个热爱人类赖以生存地球的人,做中国人应该做一个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人,做现代中国人就是要做一个有民族自信心、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人。我们要用理性的思想观点来提升做人教育,只有时刻关注国家、社会的新理论并用之提升做人教育,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做人”教育是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做人”教育思想体现着诸多教育规律,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重新发掘其价值,定能为立德树人乃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断助力。

参考文献

[1] 黄书光.回归命脉:重审陈鹤琴的“活教育”目的论[J].教育发展研究,2012(12).

[2] 田景正. 略论陈鹤琴教学法与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一致性及特色[J].教师教育研究,2008(1).

[3] 黄贵,苏永骏. 陈鹤琴和蒙台梭利幼儿体育思想之对比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3(5).

[4] 肖发荣. 张载哲学精神的近代回响——以马一浮对“横渠四句教”的阐发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5] 王炳照,秦学智.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J].学前教育研究,2006(3).

[6] 陈晴,董宝良.陶行知“真人”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育人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5(9).

[作者:范丽娜(1988-),女,河北石家庄人,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方建华(1975-),女,新疆石河子人,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篇8: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

关键词: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儿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264-01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一般是指家庭中父母或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中,因此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的是表率、引导、点拨、帮助、支持的作用,家长们应当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给自己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适宜的教育子女的理念。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养育有两个女儿。她们聪明懂事,并先后考上重点大学,学习工作也得到老师同事的肯定。有些学生家长问我有没有什么秘诀?回想起来,我哪有什么秘诀!如果有,那一定事在家庭教育中,特别关注对孩子的品格教育。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必须首先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健康的生活环境。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普天下的家长共同的愿望。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但是在竞争的压力下,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和能力的时候,家长有时会放松对孩子品格教育的关注。这些问题在现在的教育界日益突出,以我个人作为教师和家长的经验来看,家长们应当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培养孩子拥有爱心

爱,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一切良好品格萌生的沃土。拥有爱的心灵才能萌发出伟大的人格。首先家长给孩子关爱的同时,也要使他们学会如何爱别人,学会感恩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家长们要培养孩子关心身边人和事的能力,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孩子懂得爱与被爱同等重要。

二、家长的表率作用

婴儿最初是没有是非观念、道德标准的,这些都是后天习得的,孩子学习的第一对象就是父母家长。孩子都是纯洁善良的,家长无形中承担着教会孩子如何对待生活,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为人处世的任务。孩子总是爱模仿大人的行为举止,因为家长这个榜样有着特殊的亲切性、生动性、权威性,家长的一个不经意的行动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良好的教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三、家长要让孩子在动手中开智明理

聪明的父母,首先要认识到动手能力的重要。常动手,有利于孩子手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父母的宝贝,祖父母的心肝儿,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可是孩子总要面对现实生活。家长们不妨放放手,让宝贝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动手的能力,更能收获自我肯定和自我满足。学会生活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这门课没有人可以代替孩子完成,家长们应该做的,是为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孩子们也往往可以给父母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也许是一顿并不可口的饭菜,也许是一件没有洗净的衣服,不要急着责问孩子,看似可怕的现象背后可能藏着孩子水晶般纯洁的心。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为以后独立、自主、自立生活打下基础。

四、教会孩子在挫折中成长

“失败是成功之母”,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修正的过程。家长要告訴孩子,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教育界常常会遇到孩子因为遇到挫折却不能正确处置对待而发生的一些问题甚至悲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智力的竞争,更有心理上的较量,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是家长应当教给孩子的一项基本技能。孩子遇到问题困难时,家长不要急于为孩子提供便捷,而应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更好的解决方法。

五、教会孩子勤俭节约

在物质资源丰富,生活富裕的今天说这个话题看起来可能有点过时,但是谁不知道“成由勤俭败由奢”?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不良消费的现象,追求名牌、爱慕虚荣、追求享受……轻则形成享乐主义的生活态度,重则导致偷抢的犯罪行为。家长在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孩子有不太合理的消费要求时应当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引导。现在许多孩子都有挑食的习惯,家长可以适时地告诉孩子,现在在西部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还要以黄豆蒸饭充饥,或者让孩子自己去搜索此类的资料,让孩子自己去思考。

上一篇:游陶行知故居有感下一篇:冬泳时发生意外如何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