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育孩子是正确的

2023-02-08

第一篇:如果教育孩子是正确的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正确教育孩子需特别注意:1、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这点是很重要的。2沉着、冷静。不论何事都必须沉着冷静,是孩子信赖你,有安全感。一味的娇惯孩子,孩子势必会变得骄横任性“要啥给啥”,“想干啥就干啥”,持这种态度的父母是不合格的。性格软弱的妈妈,要特别注意。3、理解孩子。父母必须注意观察孩子的心情,不要无视孩子的心情,只按自己的意志让孩子去做,这就不是教育了,是虐待。4、教育孩子也应反省自己。“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父母自身严格要求自己,孩子肯定会以此为榜样。5、全家齐心协力。教育必须是一致的。家庭成员在教育上意见要统一,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夫妇配合尤其重要。还有和老人在一起的家庭,要提高教育效果,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求知欲非常旺盛,总是不停的问这问那,请家长不要厌烦,尽可能的为孩子解答,实在不知道,可以告诉孩子,这个问题妈妈也不太清楚,不过我们可以一起去找答案。这样既增进了感情又让孩子增长了知识,可千万不要糊弄孩子。

发展智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做,从中学习各种知识。所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阻止孩子,让孩子随心所欲、自在的玩耍。

爱和信赖的纽带会紧紧的联结着孩子和父母,父母的品质会自然而然的传授给孩子。言传身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第二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托举孩子的明天

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托举孩子的明天 ——观于丹《人格教育之成就别样的人生》

今天,我看了于丹教授的讲座——《成就别样的人生》,这个讲座主要讲了如何才能让孩子成就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生。给了我许多启发。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启发孩子的潜质,引导他们创造别样的人生,我觉得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孩子成长。

一、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与生活实际接触,在真实的体验中,感知人生,领悟道理。让孩子对自己的认知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相信这个生活的环境,从而确立自我面对世界的模式。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下成功的彼岸。

二、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

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四.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他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与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第三篇:如何正确批评做错事的孩子教育心得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经常会见到有的小朋友抢别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在争抢过程中推倒了小朋友,或者打了其他小朋友, 有时发脾气故意弄乱了老师刚刚收拾好的玩具箱, 告诉他危险的东西不能碰他偏要碰……这些都是学龄前的孩子经常发生的惹父母或者老师生气的事情,面对这些情况,父母该如何批评孩子,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把自己的建议想法写出,以便相互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父母要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和孩子谈问题之前,先让自己保持冷静。否则孩子不了解真正犯错的原因所在,只知道妈妈很生气而已。美国教育家塞勒塞维若认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应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的思维,切忌在情绪异常的状态下轻易批评孩子。他说:“父母批评教育子女,靠强制压服是行不通的,只有给孩子充分的说话机会,他们才能剖析自己的行为,触及灵魂的最深处,才可能使其心服口服。”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批评孩子不等于惩罚孩子或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出气筒。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当你满腔怒气要发作的时候,要先克制几分钟,想想自己是老师,这样你就能平静下来了,的确是这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接下来你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他才可能认真的去听并思考。 千万不要忽略在你情绪激动的时候说出某一句话无意中刺伤会孩子的心灵,让他产生逆反心理,那样你就会觉得孩子一天比一天难教难懂了。

二、批评孩子要对事不对人,不能泛滥化、简单化

很多家长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激昂,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个打了杯子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摔玩具、看电视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重放一样。直说得孩子嘴角一撇,脑袋一低,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你爱说啥说啥吧!所以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这种把“陈年老账”重提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的批评说教感到厌烦,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年龄小的孩子更忘了父母批评自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了。至于“你怎么那么笨!那么倔!说了一百遍你还是这样”这类批评孩子性格的话就更不应该说了。

三、批评时要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孩子往往会让他觉得失去面子,从而产生抵触父母的心理。古人云“人前教子,人后教夫”,用现代的眼光看来,“人前教子”并不是种可取的做法。我们现在比较认同父母在众人面前称赞孩子,而在孩子遇到问题或犯了错误的时候,在家里单独进行教育。英国作家洛克说过:“对儿童进行批评时,要在私下里执行;对儿童的赞扬,则应当着众人的面进行。儿童受到赞扬后,经过大家的一番传播,意义会很大,他会以之为骄傲和目标,并在以后的岁月里更加努力去获得更大的赞扬。而当众宣布他的过失,会使他无地自容,会使他失望,因而父母制裁他的工具也就没有了。”洛克还说,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如果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因此,有的教育专家提出“慎场”这个词,即批评应注意场合,“有客人的场合,尤其是有孩子的朋友在的场所不要批评孩子;家人都在场的时候不批评孩子;不在公共场所批评孩子,对孩子的批评最好能单独进行,卧室、书房是较为理想的场所。”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比较明智并值得学习的方法。

四、首犯和屡犯要区别对待

让我们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比如说你的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争吵,并把别的孩子推倒在地,打哭了,那么该怎么办呢?

首犯要说理。如果孩子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并走到孩子身旁,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对不起”。切忌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约翰洛克说的“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就是这个意思。

孩子学着与人交往,开始或接触新的事物的时候,由于认识不深,出了偏差和错误也在情理之中。这时候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批评。

第一次错了可以理解,第二次错了可以谅解,再犯同样的错误,在这个时候进行批评是合理的!批评是针对重犯和再犯的,要给孩子第一次改错机会。但是我们的家长往往表现在首犯时就批评,这会让孩子感觉很委屈。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后,您只需要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是对的就行了。在指导的时候,对孩子保持尊重的态度可以让他也尊重您的意见,耐心细致的讲解让他明白错误的原因及后果。

第四篇:如果你教育孩子感到烦恼

如果你教育孩子感到烦恼,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如果家长能了解孩子“不乖”“调皮”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和渴望,尊重孩子的成长,采用下面的方法教育孩子就能免去很多烦恼。

*利用孩子的竞争意识

如果你对孩子说:“看你扔这一地玩具,赶紧给我收拾好!”估计孩子可能会无动于衷,即便收拾也是慢慢吞吞很不情愿,甚至会出现反感情绪。但是,如果你换个说法:“这些玩具都不玩了是吧?来,咱俩比赛,看谁往箱子里丢得快!”这时候,孩子一般都会很有兴趣。

*让孩子做选择题

一位妈妈在晚上10点时,跟看电视的女儿商量说:“宝贝,太晚了,咱不看电视了好不好?”得到的答案是:“不好!”。这时比较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两个选择,让他无法拒绝。比如孩子因为看电视不想睡觉,妈妈们可以说:

“宝宝,现在已经10点了,很晚了。一会你想先洗澡,还是先喝牛奶呢?”这时候孩子一般都会选一个,比直接强制关电视效果要好得多。

*提前给孩子打招呼

为什么马上就要吃饭了,孩子还是不愿意从电视前离开?因为把孩子突然从正沉浸的事情中拽出来,感觉是很糟糕的。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提前给孩子打招呼,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这样他内心的抵抗性会小一点:“宝宝,5点的时候,咱就得出门了,你注意点哈!”这样,他就会自己想到5点该关电视了。

*接纳孩子爱玩的天性

孩子为什么会顶嘴、唱反调呢?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感觉自己不自由,感觉父母总是以大人的身份去强迫自己。11岁的孩子,天性上正是爱动、爱闹的时候,精力特别充沛,肯定需要跟小伙伴的玩耍去发泄过剩精力、学着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圈子。如果父母经常以“不乖”“淘气”为由去打击压抑孩子,孩子就会有极大的压抑感,肯定会出现亲子矛盾。其实,只要孩子把该完成的作业完成了,又不发生什么危险,我们就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玩耍、

*保护孩子自尊,消除因成绩不好带来的消极情绪

当孩子数学成绩不好时,他自己心里其实已经很难受了,要是家长再一味指责的话,孩子恐怕会对数学更抵触、更没信心。比较好的方式,就是用家长小时候的事例做引子,一步步引导孩子。“孩子,有个事我一直没跟别人说,其实妈妈上小学的时候,数学考过52分呢!哈哈,还不如你!但是后来经过老师的帮助我又赶上来了!你想知道我是怎么赶上来的吗?”这样一来,后续工作就非常好展开了。

*陪孩子写作业

在检查完孩子的所有功课后,如果孩子完成得好,及时表扬;如果出现错误,一定要耐心帮孩子进行错题分析;如果是因为粗心而出现错误,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些小惩罚,比如减少玩乐的时间、罚孩子做点家务或者做点体育活动等。让孩子牢记检查的重要性!

第五篇:丈夫肝癌晚期,妻子怀孕5个月,如果是你,要生下来这个孩子吗?

丈夫肝癌晚期,妻子怀孕5个月,如果是你,要生下来这个

孩子吗?

繁殖是中国人的宗教,然而并不是正义。 今天有点心塞,因为听见了一个很不幸的消息:

同学28岁,家中独子。确诊肝癌晚期,时日无多。他的妻子,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打掉了腹中五个月的孩子,提出离婚。

两家的经济条件都很好,门当户对型,同学父母苦求儿媳留下孩子,提出赠予上海的房产以及两百万现金,并且不需要女方抚养孩子、不让女方再嫁时还要带拖油瓶。 但女方还是执意打掉了孩子。

不能指责女方什么,毕竟怎么做都是她自己的权利,况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人也不知具体内情。只是突然想到:如果夫妻真的很恩爱,她会这么选择吗?

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自己是觉得:肯定要把孩子生下来。毕竟最爱的人即将离世,生下孩子,拥有他生命的延续,对自己也是莫大的安慰吧…

不过这事也没法假设——无论怎么说都会被认为站着说话不腰疼。然而还是有些悲凉: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谈婚论嫁总讲门当户对,那门当户对却彼此没什么感觉只是凑合过日子的夫妻呢?真的就比有情饮水饱的贫贱夫妻更幸福吗?是否门当户对其实只能是彼此相爱基础上的锦上添花、而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条件? 昨天看到这个微博,甚至,还因为这个选择与人在一个微信群里发生激烈争论。

在我看来,微博里提到的妻子,选择是完全正确的,而这个博主完全是站在道德高地上,在慷他人之慨,这是一种圣母行为。1不生才是最理性的抉择

生育的决定权,只有妻子有权决定,这是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一个前提,即使这位丈夫完全健康,妻子依然有权利决定是否把孩子堕胎,这是妻子的权利,身体自主,是人权的第一步。

夫妻双方,都无法干预对方的身体自主权,这是基本的人权,何况身为外人的爷爷奶奶?

事实上,选择堕胎,不生,是这个女人能做出最理性的选择。爷爷奶奶即将面临丧子之痛可以理解,但不应该绑架儿媳诞下一个小生命来延续所谓的血缘,爷爷奶奶也许太过高估了自己的经济实力,而太过低估了养育一个孩子的难度。 如今,养育一个孩子早已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同样还包括父母的陪伴,从一开始就失去父亲的家庭,而且“不需要女方抚养孩子”,其实等于一个孩子生下来就父母双亡,难道真的对孩子是负责任的选择吗?

而且丈夫28岁,正常来说,公公婆婆已经50多岁将近60岁,已经进入老年,自顾尚且不暇,有多少精力可以投入到养育幼儿上来。

而在这个孩子

14、15岁的时候,爷爷奶奶就已经70岁,这个孩子就要面临两个老人频繁的疾病问题,一个成人尚且无法有效处理,何况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他要面临多少心理和生活问题?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完全不负责任的,爷爷奶奶只是一厢情愿。

何况,对一个母亲而言,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能真的做到“不需要女方抚养孩子”,儿媳势必要在未来成为抚养孩子的主力,但对一个女性而言,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职业,独立抚养一个孩子,还要在职场坚持工作,其压力对一个女性而言无疑是非常沉重的。

公公婆婆用两三百万的现金和一套房产的诱惑,其实是一个陷阱,如果真的只是想要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这样的财力,完全可以保留儿子的精子,去国外找到一个代孕,甚至不需要这么多钱。

丈夫去世以后,其实面临一个问题,妻子要不要改嫁。不要看中国表面是一个现代国家,但是在离婚丧偶改嫁的问题上,是特别保守的,一般而言,离婚的只能找离婚的,这不是歧视,而是一个客观现实,而离婚带着孩子,无疑更增加改嫁的难度,这对妻子重新组织家庭生活极为不利。

这样听起来很冷血,无情无义,那个评论的博主和无数网友也正是以这一点攻击那位妻子,但是请问,如果这个丈夫有情有义,一点也不冷血,怎么会甘愿把这样的重担压到妻子肩头?2繁殖是中国人的宗教,然而并不是正义

在中国,生殖这件事,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伦理,甚至是一种宗教,被赋予了太多意义。比如在这件事上,繁殖就被赋予了夫妻是否恩爱,是否有情有义,甚至是否道德的意义。但是繁殖就是繁殖,这是人类作为动物的一种本能,既不高贵,也不低贱。

而为了将之合理化,才发明了伦理,在古代,独自抚养遗腹子的寡妇,甚至得到官府和民间的表彰,贞节牌坊和列女传中的女性传奇,不绝于耳。

但是,这种现象的出现,其本质并不是为了所谓正义,而是因为这样的道德观念,最契合农耕社会的宗族利益,在封建男权社会里,丈夫早夭,而媳妇不改嫁独立抚养子女,是最符合男性的宗族利益的,也由此而产生了,“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女性道德标准,这背后,是对无数女性的扼杀和道德绑架。

文初提到的公公婆婆,其实正是这种封建道德的孑遗,只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要求女性守寡,立贞洁牌坊已经不太现实,所以退而求其次,要求女性生子而不抚养。

实际上,这位女性应该庆幸,她生在比较发达的地区,家里也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如果生在中国的西部落后地区,公婆绝对敢要求其抚养孩子甚至不改嫁。

所以你看,道德这种东西,本来就是随着经济水平发展一直在改变,以中国经济发展的迅速,无数圣母心白莲花心中的道德伦理,大抵不会超过20年,本来就是自私的另一种面目,再把它作为桎梏套在别人身上,就太可笑了。 3道德只适合律己

实际上,这是一个什么问题?这是一个保大保小的问题,是一个是否应该为一个还没有人权的个体牺牲另一个人的人权的问题。

保大保小的问题,大多数人已经认知到,只有保大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丝犹豫,至少证明一点,在这些人眼里,女性只是生育工具。

而实际上,女性应该是一个独立个体,为自己独立负责。 这位女性,不是不可以为了丈夫和腹中的胎儿,或者说为了公婆留个念想,甚至退一步,为了钱去牺牲自己,但是所有的牺牲必须是她乐意付出的,只能出自她自己的心愿,而不应该为他人所绑架。

我之所以赞赏这位妻子的选择,更是因为她不但有独立的态度,更有清晰的界限意识,实际上,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人生的悔恨。

单从经济上说,公婆的许诺只是一个陷阱,以中国的现状和他们的年龄,他们的收入不会增长,在长达十年的岁月中,他们的收入,会很快被通货膨胀所吞没。

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十年前,30万元,对于很多人而言,还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是在今天,30万元,只是很多人一年的年薪,大多数家庭有这样的存款,而这样一笔存款,几乎没有什么作用,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数字。而今天的300万在十年以后,也是这样一个尴尬的数字。

如果选择拿了公婆的300万,这位儿媳要为之付出更多的代价。

所以,女性在碰到这样选择的时候,不要迷茫,这种事情并不是一个多选题,这是一道单选题,这是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的,实际上很多女性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总是做错选择,并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而她们付出代价的原因,正是缺乏这位妻子的条件:

1、有独立清晰的头脑

2、有足够的钱避免诱惑。

所以,作为一个女性,要在这个尚还保守的国家保护自己的利益,一是要赚很多很多钱,二是要读很多很多书,不要轻易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上一篇:如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下一篇:如何发挥财务总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