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专升本选择题

2024-05-02

政治专升本选择题(精选6篇)

篇1:政治专升本选择题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选择题

选择题(单选)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8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园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土太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费比亚总统玉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天

25.强小王指出,“资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形面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8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面上学不变论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4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9.“工农武装制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0.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5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

54.1949年9月,电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

55.新中国成立后,毛解条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齐

56.品我党对得官依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和性成买

57.“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5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59.我们党的立统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6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6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3.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65.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7.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68.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69.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70.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7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3.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7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75.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76.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7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78.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7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得生产力的发展

8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81.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在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82.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83.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8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85.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遵义会

86.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

87.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88.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89.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济南战役

90.毛泽东明确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的会议是:六届六中全会

91.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92.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96.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8.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9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0.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101.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属于:集体经济

10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104.“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10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106.马克患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07.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10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0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110.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后者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

111.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1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13.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

11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15.下列不正确的是: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116.人的本质:是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11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

118.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119.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12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21.从1927年11月到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122.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12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124.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先锋和主体是:学生运动

125.标志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反动政权覆灭的历史事件是:解放南京

12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27.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发展科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28.从1978年至1982年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1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130.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是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社”间题

13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32.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梯次推进

13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34.围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

135.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1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3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38.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139.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江泽民提出的人项主张

140.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

14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42.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14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4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4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6.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

14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48.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149.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150.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151.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依据他:对社会的贡献

15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前的中期

153.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

154.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中共七届二中全

155.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15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57.“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战路上远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58.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争取和平民主,

反对内战独裁提出“支部建在连上”是在:三湾改编

159. 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明确提出“支部建在连上”是在:三湾改编

160.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极府项有的士地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园上地改香法》

161.党的过成时期感金业房指的过度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62.毛泽东在《关于正血处理人民内部看盾的问题》中,提出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63.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

16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

16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166.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

16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16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7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7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72.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7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17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7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7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177.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178.“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179.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超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180.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81.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182.真理一元论是措在一意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183.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水平

184.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185.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

186.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物质关系决定的

187.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七大

188.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

189.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90.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191.近代中国民主举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的级

19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198.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在:中国七大

194.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5.人民代表太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96.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陈云

197.20世纪60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领导人是:邓子恢

198.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20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201.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2.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0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204.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稳定

20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20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07.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8.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209.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

21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211.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12.所有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213.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唯心论

2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15.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量变是再度的范围内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216.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1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218.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219.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20.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下列错误的是: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21.人的价值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这是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2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间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22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南昌起义

224.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反对本本主义》

225.大革命失败后建立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是:城市合办和乡村豪阶级政权

226.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227.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也是其区别于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8.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中共四大

22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0.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在当时的战略和策略是:不要四面出击

231.1953年至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23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33.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关系

234.坚持与时很进,最重要的是:要使党的全和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

235.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3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238.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4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1.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42.现价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3.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244.“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45.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民族团结和合作

246.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247.把物质说成一种或者几种可直接感知的有形实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4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49.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250.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25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252.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合

253.上层建筑的两个方面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5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5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所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256.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

257.近代中国之所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入侵

258.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以下哪篇文章中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将革命进行到底》

25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260.“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紧密结合

261.提出无产阶级领时权和工农联出思想的大金是:中共四大

262.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大法宝作用发挥的是:党的建设

263.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和政权的问题

264.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文件是:《五四指示》

265毛泽东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26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67.被毛泽东誉为“鞍钢宪法”的鞍钢企业管理制度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

268,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

269.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27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只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27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72.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27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74.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275.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

27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们服务

277.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278.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上的历史彻底结束

279.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280.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

篇2:政治专升本选择题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5.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8.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9.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1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2.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13.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后者以唯心主义为基础

14.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唯心论

1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6.把物质说成一种或者几种可直接感知的有形实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1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8.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19.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 20.“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21.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2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2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5.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2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27.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28.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2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30.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1。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32.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33.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34.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35.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3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37.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38.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39.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 40.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41.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4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43.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4.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45..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6.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4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4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9.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0.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5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5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53.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54.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55.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56.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57.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5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60.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61.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 62.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63.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所有制关系

6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物质关系 65.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66.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67.社会形态演化的次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及共产主义社会

68.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6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所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70.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71.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72.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73.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74.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75.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 76.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77.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

78.我国的.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79.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80.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8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83.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84.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85.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86.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7.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88.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89.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90.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91.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92.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9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94.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9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97.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98.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99.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100.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101.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02。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03.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和平赎买 104.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105.“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106.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07.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08.“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109.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 110.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后

111.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112.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发展科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13.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14.“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15.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11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17.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118.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1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120.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在:中共七大

121.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2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间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123.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反对本本主义》 124.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125.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也是其区别于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6.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中共四大 127.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8.1953年至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12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

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30.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入侵 131.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哪篇文章中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将革命进行到底》 132.“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紧密结合 133.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大法宝作用发挥的是:党的建设的状况 134.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和政权的问题 135.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性文件是:,《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又称《五四指示》

136,毛泽东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137.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38.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教育

139.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40.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关系

14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14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4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44.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 14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14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14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基于: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

148.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149.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150.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 151.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52.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5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154.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5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15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5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58.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59.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60.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6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16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63.“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它是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社”问题

16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16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16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6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68.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169.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170.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71-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发展 172.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7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74.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17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7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 17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科学发展 17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改革开放 17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18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8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182.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18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185.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186.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87.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18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0.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9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192.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属于:集体经济 19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9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1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96.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 197.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稳定 198.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99.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

20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01.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20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20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204.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206.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0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8.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民族团结与合作

209.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 21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2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21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1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 216.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17.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8.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219.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220.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221.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222.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22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2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225.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226.“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227.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28.“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29.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230.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231.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232.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233.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234.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篇3:政治专升本选择题

关键词:专升本,思想政治教育

自九十年代以来, 我国开始实施通过正规考试从普通专科学校在校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 俗称为“专升本”的模式。[1]这也成为目前高职专科院校学生的就业途径之一。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不仅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也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制度, 给予了高考失利的学生新的机会。[5]自高校扩招以来, 高校“专升本”学生数量急速增长。以笔者工作的四川某高校为例, 现有的08级会计专业共九个班级, 而全部由专升本学生组成的班级就有四个, 基本占全专业总人数的一半。专升本学生在升入本科院校以后, 一方面由于不适应本科阶段的生活、学习各方面情况, 容易出现一些思想问题;另一方面, 很多本科院校并没有专门为“专升本”学生制定培养方案, 而是沿袭普通本科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专升本”学生的教育背景和适应程度, 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4]本文从学生工作的角度, 对“专升本”学生的特点予以分析, 针对专升本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专升本学生特点分析

作为已完成专科阶段学习的“专升本”学生, 他们在诸多方面都体现出与普通本科学生的特殊性。第一, 专升本学生的适应困难。专升本学生一般升入本科院校仅呆两年时间, 可称为短学制, 这就是明显与普通本科学生的区别。正如笔者与一位专升本学生访谈时, 他谈到升本后自己的心路历程:以一名新生的身份进入, 但其实已是大学的“老”人。两年的短学制生活给人的感觉是屁股没坐热就要走了, 因此很多专升本人都不能融入或者说是不想融入新的生活。特殊的身份让他们在心理上很难融入新的学校。首先是习惯了专科阶段的生活学习状态, 一旦发生改变有些人会觉得无所适从, 在专科学校养成的坏习惯也难以改变。其次是在同普通本科学生相比较时, 或多或少都会感觉到有些自卑心理。于是很多人就干脆以“过客”的心理, 躲在寂寞的角落完成学业。

第二, 三年的专科生活也给专升本学生带来较为成熟的个性和思想状况。应该说, 能够升入本科的学生多为在高职专科学校成绩优秀, 比较上进的学生。他们已经历过专科毕业的阶段, 深知就业的不易, 也基本了解用人单位对于大学毕业生的要求, 往往会更着眼于现实。很多学生刚升入本科, 就忙着考这样那样的证书, 有些人还会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等等。这显示出专升本学生比普通本科学生具备更强的忧患意识, 其个性和思想趋于成熟, 能够理性思考自己的未来去向, 对于就业做到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第三, 专升本学生学业上问题繁多。专升本学生多来自不同高校, 生源复杂。由于其培养环境的不同及个体认知能力的差异, 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各异。[3]同时, 专科与本科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的差异导致了专升本学生需要补修一部分的课程。根据笔者在高校中的了解, 会计08级专升本学生在升入本科后, 需补修的总学分达到70个, 同时还有本学期本应完成的学分, 学业压力不言而喻。

第四, 专升本学生对学校、班级活动参与热情普遍不高。这一方面是由于学业上的紧张节奏使他们课余时间急剧减少, 另一方面高年级的他们似乎已经对集体活动丧失了兴趣, 有更浓厚的个人意识。这个特点在所有的专升本班级都表现得比较明显。因而专升本班级也往往呈现出缺乏凝聚力, 结构较松散, 各行其是的特征。

第五, 专升本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同于普通本科同学的培养模式, 使专升本学生更敏感, 对自己曾经的专科生身份也存自卑心理, 总觉得与普通本科的同学相比要“矮人一等”。但同时能够升本的学生相对来说都是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较高的, 他们往往已在专科院校中形成了一定的心理优势, 而升本后原有的心理优势在外部环境影响下荡然无存, 这种心理落差是专升本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2]

二、针对“专升本”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考

(一) 做好专升本学生的适应性教育

升本后学生进入新环境后有一段适应期, 在这个期间,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辅导员) 应适时开展系列主题班会, 做好适应性教育。首先是要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 正确地评价自己。专升本学生可能在基础学科、理论知识上有劣势, 但在专业技能上往往有优势, 这与高职专科学校定向培养是分不开的。他们同普通本科生一样, 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因此机会是均等的。辅导员要引导他们摆正心态, 准确定位, 重新出发。其次, 要及时解决学生生活上的问题。高校思政工作人员要多深入学生宿舍, 了解他们的生活及思想现状, 力所能及地解决实际问题。多关心专升本学生的生活, 只有和学生走近了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二) 提供专升本学生的学业帮助

许多专升本学生反映最不能适应的还是学业的问题, 尤其是在大量的补修课程面前, 很少有人不望而却步。辅导员应帮助专升本学生了解专科阶段和本科阶段的差别, 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选课, 切勿盲目选课造成有学期课排满, 有些学期只有几门课。[3]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请教务科相关老师就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给予解答。鼓励学生多与任课老师交流, 使老师能够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三) 解决专升本学生的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很多行为失范其实都是由深层次的心理问题造成的。专升本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过度自卑、过度自负、逃避心理、浮躁心理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且有偶发性, 如果不是学生主动暴露, 辅导员也不易察觉。把握重点人头很关键, 对于别人眼中的“后进生”辅导员不应歧视, 相反要运用赏识教育。多发掘、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另外, 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来源于家庭原因, 应多与学生家长沟通;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于经济原因, 辅导员要主动关心, 通过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提供帮助。

(四) 引导专升本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规划。切莫因为已经历过择业的历程, 在思想上产生畏惧。相反, 专升本学生要充分利用好自己择业的经验, 以升本为契机,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并结合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设计多元的人生职业规划, 提升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 树立远大理想。[6]同时要做好学生的择业观教育, 切忌好高骛远。要理性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优势, 积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 根据社会对所学专业的需求准确定位。

参考文献

[1]杜小红.对我国“普通专升本”教育20年的回顾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10) .

[2]石文惠, 宋岩松.“专升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 2005, (6) .

[3]张海军, 韩剑尘.全日制“专升本”学生特点及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J].文教资料, 2010, (8) .

[4]王莉平.高职专升本未来发展走向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 (6)

[5]孙江.我国专升本问题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9)

篇4:政治专升本选择题

关键词:专升本 团结性 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217-01

我国的专升本教育是从1987年的成人高校试办并逐渐扩大到普通高校的,它为大批专科生、高职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平台。但是,由于专升本学生在学习经历、学习年限上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动机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如何根据专接本学生的现状和特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是摆在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最新课题。

1 专升本学生的特点

第一,专升本学生相比普通本科生面临着新环境适应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专升本学生直接接受普通本科生大三阶段的学习任务,但与其他本科学生相比,他们所学的主要课程与专科阶段的学习有一定的脱节,面对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他们在学习年限上与本科大三阶段相同,刚入校又面临毕业,在新的环境里所进行的心理转换时间较短,面临的就业和考研压力相对来说比较大。

第二,专升本学生专业和基础课成绩参差不齐,呈现多样性。专升本学生来自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高职高专院校。并且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都不一样,教学质量有较大的差异,在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比如该院的专升本招生来自全省各高校,由于是相关专业的学生报考,所以大家的成绩参差不齐,大专所学的专业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偏软件,有的学生偏硬件,有的学生只是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如印染专业,这些学生的专业的基础就比较薄弱,上课会有所吃力。他们的英语和数学的基础都还不错,但是与本科学生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高等数学,有的学校在大专时开了很少的高等数学课,有的甚至没有开这门课,这样这些学生考研就会有难度。

第三,专升本学生具有主动性、现实性等学习特点。这个群体的同学一般要在本科院校接受过两年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生要接受系统的四年或五年的本科教育。他们的求知成才欲望更强,学习更主动、更刻苦、更努力,整个班级在学风和平均学习成绩上都好于其它本科班级。

第四,专升本学生竞争意识强,但团结性有待加强。“专升本”学生多数是在专科学习期间的好学生或学生干部。这一方面表现为个体学习主动性和竞争性较强且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平时的学习方面,任课老师反映他们几乎没人缺课,学风很浓。但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团队合作意识不足,他们更愿意参加兴趣相同的学习类团体活动,因而在班级组织大型文体活动的难度较大。

2 专接本学生的培养策略

第一,严格教育管理标准,提高学生素质。

专升本学生已接受过完整的专业教育,讲什么都知道一点,不愿意深入学习和思考,从而影响自己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难以达到本科系统教育的目标。在入学教育时,该研究者把学院专升本学生学籍管理等一系列规定及时地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到本科阶段学习的紧迫感和严肃性。

第二,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动力。

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就读时已经是大学三年级,刚入校就要面临找工作,我们要尽快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近期职业规划与远期目标的设立,促使学生一入学就能够找准自己奋斗目标和方向,始终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踏踏实实走好本科生活的每一步。

第三,尊重学生,“柔化”和学生的关系。

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掌握学生的特点,采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尽量避免脱离实际的空谈和生硬的政治说教,从而“柔化”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及时解决他们思想上出现的各种困惑和顾虑。该研究者针对计本13级普遍存在的考研与就业的迷茫心理,及时召开专业大会和考研经验交流会,通过高年级学生给他们提供更加直接和有效的帮助。当辅导员真正地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去开展对学生有效的活动的时候,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从而柔化和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第四,组织各类活动,加强班级团结。

专升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在学习中,需要各位同学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进步。这样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组织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如学习竞赛,团日活动,等集体活动,以此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加深学生间的感情,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比如,该研究者积极组织计本13-2班团支部开展“栽桃种李播芬芳,献爱尽责学园丁—学习吴凤仙老师先进事迹”的团日活动,并获得校级三等奖。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感恩意识。

第五,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专升本学生自身经历特殊和群体数量较少,在与同年级同学一起生活时,很容易受同年级本科学生的影响而出现自卑、浮躁、自负等不平衡的心理。这时教师根据情况及时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采用情感激励和利益调节等人性化的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通过鼓励他们多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各项社团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重树信心,使他们在本科就读期间一直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

专升本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于他们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与挑战,作为辅导员工作要有前瞻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才能不断完善班级的管理与建设。

参考文献

[1]景加军.专升本学生专科与本科知识的衔接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3(4).

篇5:政治专升本选择题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 C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D.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3.划分哲学派别的惟一标准是( C )

A.对运动和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的可知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4、“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是( A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5.“富贵在天,生死有命”是属于( C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物是感觉的复合”( A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是( B )

A.量子力学、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C.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化

D.地心说、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德国古典哲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启蒙哲学

9.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与其他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关系的是(D )

A.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B.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

C.旧唯物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哲学

10.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的问题是( A )

A.世界的本原问题B.意识的本质问题

C.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D.世界的矛盾性问题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练习题二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B )

A.人民群众的世界观理论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理论

C.科学之科学的世界观理论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理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理论特征是( D )

A.阶级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实践性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 )

A.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在哲学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 B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5.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

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成为划分(C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7.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C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C )

A.“科学之科学”

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D.关于人的思维发展的科学

9、哲学是( C )

A.人生观的学问 B.科学的世界观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一切科学知识的总汇

10.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指( B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C.思维能否决定存在的问题D.思维是否具有能动性问题

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单选试题及答案

2.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3.最新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选择题及答案

4.2014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5.成考专升本政治选择题试题及答案

6.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常见简答题及答案

7.2015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常见简答题及答案

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简答题及答案

9.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篇6:政治专升本选择题

1、大量创作“无题”诗,并对后世特别是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很大影响的诗人是(D )

A. 王昌龄 B.王维 C.李白 D.李商隐

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C )

A.岑参 B.白居易 C.韩愈 D.柳宗元

3、主张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家是 ( A )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4、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 ( D )

A.陶渊明《饮酒》 B.李白《行路难》

C.王维《山居秋暝》 D.杜牧《泊秦淮》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B )

A.初唐 B.晚唐 C.中唐 D.盛唐

6.《将进酒》的作者是( C )

7、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C )

A.曹操 B.李斯 C.诸葛亮 D.王安石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D )

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9、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C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牧

10、《前赤壁赋》行文内在情感变化的线索是( C )

A.悲→乐→喜 B.悲→乐→悲

C.乐→悲→喜 D.乐→悲→悲

11、《行路难》中,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的是( C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反诘与比拟 B.设问与比拟 C.反诘与比喻 D.设问与比喻

13、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 ( B )

A. 欧阳修 B. 苏拭 C 陆游 D、辛弃疾

14、“满地黄花堆积,惟淬损,如今有谁堪摘”诗句的作者是 ( A )

A、李清照 B.李白 C.李煜 D.李商隐

15、“中原干戈古亦闻”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用典 B.比拟 C.暗喻 D.借代

16、在盛唐诗坛上,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B )

A、王昌龄 B.王维 C.岑参 D .杜甫

17、下列诗歌作品属于七言律诗的有( D )

A、陶渊明《饮酒》(其五)B、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杜甫《登高》

18、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A )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19、下列诗歌中,属于格律诗的是 ( A )

A.《泊秦淮》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D.《短歌行》(对酒当歌)

20、《蜀相》一诗是一首 ( B )

A、乐府旧题 B、律诗 C、古风 D绝句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李商隐

1.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选择题

2.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基础专项练习

3.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4.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单项选择专项练习

5.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6.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苦恼》

7.2016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日出》

8.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常识解读

9.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特训试题及答案

上一篇:小型露天采石场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机考题库解析下一篇:关于伟大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