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高考目标的原则

2024-04-27

下高考目标的原则(通用9篇)

篇1:下高考目标的原则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其本质来讲,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代课程与教学观的具体体现,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落实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师生通过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确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设计遵循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高中物理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教学目标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始终提倡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认知,而应该是在认知建构的过程中,促进情绪体验,感受过程,掌握方法,促进科学价值观的自然形成;三是教学目标要涉及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的各个方面,内容要全面。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与方法。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应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自己、他人、对自然、对文化以及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备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维度,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视其他领域的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家课程标准把高中物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目标也应分为三个维度,而且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课堂教学应当同时兼顾的一个目标体系。在课堂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受到足够重视,反映能力要求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性目标,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置则是实施上述两类目标的基础。

二、系统性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目标从学科角度讲也是一个系统,在设计时要从系统论的角度整体上把握目标要求,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孤立地就课时而设计课时目标,而是要从“高中物理课程目标──高中物理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逐步具体化,上下贯通,相互联系。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物理课程总目标,但是在不同的学段,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必须要把握好各个学段的目标,并结合学科的特点,使之系统化。各课时教学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要把它们放在一个单元系统中考虑,实施有效的教学。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虽然要从三个维度考虑,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是一个系统,不能截然分开,要将目标的三个维度进行有机的整合。

控制论认为,过程受目标所控制,条件与过程相联系。教学是一个有明确目的、按一定步骤进行的活动,可以说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实现和检测的过程。

三、操作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学习的终点,而应该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途径。任何课堂教学目标都要适合自己的学生,能够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学目标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教学进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技术和社会实际,使教学目标便于操作,又具有实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依据,目标具体、可行,才具有可操作性。一个好的目标体系,实际上已蕴涵了学习结果的测验方式和评价标准。

四、具体性原则

所谓具体,就是要求我们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即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共同基础以及兴趣、习惯等,把教学目标具体化;同时还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对各学习目标水平以及相应的行为动词,要在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学习水平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在分析具体内容标准中的目标水平时,一般可以通过描述“标准”的动词来判断其学习水平要求,如“概述、阐述、说明”等对应于理解水平,“描述、说出、识别”等对应于了解水平。

明确性、具体性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根据行为学的定义,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终了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化结果,因此编写教学目标要考虑目标描述的行为化。例如,学生实验的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和要求等。用非常具体的语言进行教学目标描述,是物理教学目标的特点之一。目标叙述得越明确,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就越准确,对目标实现状况的检验就越可靠。

在教学目标设计时,不能用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但它不是详细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以具体内容标准来代替教学目标,而应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

五、层次性原则

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可能包括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但是确定教学目标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应该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弄清哪些目标是重点目标,哪些目标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从而确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每一课时要以一个基本目标为主干,一节课不可能对学习领域的所有目标全部落实到位,如行为目标可以用来表述结果性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领域的目标要求,而且落实也容易做到。但是,体验性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要求,就不是通过一两节课的教学能立竿见影的,因此,体验性目标只能作为具体学习行为目标的补充,要慎用。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元性,并不是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

六、科学性原则

首先,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明确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要从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原有基础出发,确定合适的教学“最近发展区”,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教学目标的确定,如果仅从教师自身出发,按照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势必会造成大部分学生的失落,人为地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教学的低效率。其次,教学目标不仅要适应时代对物理教学的要求,而且要从学校、班级、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调高目标,以适应学生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目标,使他们学有所获,也体验到成功感。再次,教学目标要针对我国物理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有意识地改变实际教学与现代教育思想不相一致的现象,比如改变中学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验、重记忆轻思维、重知识轻素质、重解题轻发展等不良倾向。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针对物理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以及薄弱环节,遵循物理教学大纲或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只有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了适应性和针对性要求,就达到了科学性原则。

案例遵循以上原则,以“自由落体运动”(高一物理)一课为例,采用以演示实验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围绕自由落体运动主线,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个维度进行整合,其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具有饱满的热情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能从所给的实验现象或实例中抽象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运动性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实际问题情景中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模型,能从所给的几种具体的实际运动中识别出自由落体运动。

(2)能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测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能说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说明重力加速度通常取值9.8m/s2,方向竖直向下;知道地球上不同的位置重力加速度不同,同一地方的不同物体具有相同的重力加速度;能熟练地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和位移关系公式;理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会解答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问题。

(3)接受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观念;认同通过实验和实际事例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其运动性质的思想方法;承认物理学的实验科学特点。两人一组能用一把刻度尺和秒表设计出测定反应时间的实验方案,按步骤进行操作,分别测出自己的反应时间。

篇2:下高考目标的原则

[作者] 宫铁英作者单位:114200辽宁省海城市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

[内容]

《荔枝蜜》一课运用的是导悟式教学模式,其教学录像课曾获全国首届素质教学优秀录像课一等奖。执教的海城市西四中学龚俊杰老师,其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都比较好地体现了导悟式教学模式“教贵引导,学贵领悟”的教学思想和“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启发媒介,导悟结合”的教学原则。导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符合素质教学要求的整体化学习目标为导学前提

《荔枝蜜》一课,教者设计的学习目标为:1.知识目标:(1)生字词,(2)文学常识,(3)词语的搭配,(4)记叙的线索,(5)写作手法,(6)文章的主题。2.学法目标:(1)记忆生字词的方法,(2)掌握记叙线索的方法,(3)理解“借物抒情”表现手法的方法。3.能力目标:(1)培养快速记忆生字词及辨析词义的能力,(2)根据主题选择材料的能力,(3)理解“借物抒情”表现手法的能力。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样设计的学习目标(亦即教者的导学目标)体现了素质教学的基本要求,即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为基础,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标。教学设计立足于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以九年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教学目的及要求为依据,首先考虑知识点目标,围绕知识点目标研究学习方法目标、能力训练目标和德育渗透目标。“知法能德”四大学习目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化结构,这样就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法能德”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前提条件。整体化教学目标的确立,科学地规范了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改变了以往单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为主要目的的单线教学,代之以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特色的立体式教学。

《荔枝蜜》一课,教者依据导悟式教学模式、整体化学习目标原则,恰当地确立了该课的学习目标,这样的目标设计无疑对导学的成功创造了先决条件。

二、体现了导悟式教学模式完整的教学结构和导学与悟学相结合的特点

本课教学是在第一课时达标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达标训练阶段。经过第一课时的达标准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学生已经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明确了学习目标,对知识点目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本课的任务是以整体目标为导向,以启发为媒介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悟学习目标,并能够用适当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达成学习目标。通过达标训练,使学生主体的原认知能力得到强化,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本课教学分为四大环节:展示目标,创设情境,达成目标,总结评价。从形式到内容环环相扣,紧密相联,上下贯通,结构完整。

1.

篇3:下高考目标的原则

一、农业自然资源消耗传统的不可持续模式

(一) 东北地区农业自然资源消耗的传统模式

东北地区农业历史悠久, 已持续发展了几千年。长期以来, 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 这种代价是其人类的农业措施不当导致的。

1. 单一的随机利用模式。

农民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主要是按自己的资金数量和技术条件随机选择开发利用项目。这种单一的随机的小生产利用模式, 因其不能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和潜力, 未对区域特色、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调查, 无统一的有目的的组织管理, 一些选择的项目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造成巨大的农业资源浪费, 破坏了生态平衡, 同时却没有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

2. 外延型的利用模式。

东北地区农业自然资源虽然数量不足, 如耕地减少、水资源缺乏、地下水环境恶化等, 但是也没有实现充分、有效、合理、科学的利用程度, 这是一种以数量、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型增长方式, 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了生态、社会效益。这种外延式的利用模式导致了人口增加与资源紧缺的矛盾更为突出, 不能保证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粗放型的利用模式。

东北地区在长期的农业资源利用过程中,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模式主要是粗放型的, 是依靠资金、物资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 更多地追求数量、规模、速度和产值。面对着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 这种粗放型的利用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粗放型利用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 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多、产出少, 成本高、效益低, 资源浪费巨大,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等, 这些越来越成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4. 分散化的利用模式。

现在, 东北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主体是农户, 其主要特点是:分散程度较高, 生产规模较小, 生产经营盲目性较大, 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 社会化大生产能力薄弱, 不能开展农业规模性经营管理, 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分散化利用模式可能使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发生波动, 影响东北农村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农民收入的稳定提高。

(二) 农业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东北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发展密切相关, 农业自然资源多样性的程度决定了这一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实施农业循环经济中怎样保护和利用好本地农业自然资源, 决定这一潜能的发挥程度和农业增效增收的速度。

1. 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特性。

农业自然资源形成具有长期性与整体性;农业自然资源消耗具有不可逆转性;农业自然资源发展具有可变性;农业自然资源数量具有有限性、潜力具有无限性;农业自然资源分布具有地域性。

2. 农业自然资源特性决定了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

农业循环经济的载体, 即农业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农业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从农业循环经济的执行者, 即人的方面说,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农业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我国垦区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 其目标是实现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协调性和公平性的统一。即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是可持续、协调、公平共同发生作用下的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模式。在这里最根本的是可持续性。

(一) 我国垦区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协调性目标

协调性注重经济发展和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相互协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要切实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和子孙后代代际发展需要的自然资源, 实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实现整体效益最优。协调性是确保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手段, 对偏离目标的行为必须进行调节和控制, 使农业自然资源实现循环利用的目标, 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得到保护。协调性表达了影响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多因素和复杂性。只有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都处在协调状态, 方可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地向有序状态转化。此种协调必须在可持续性原则为指导进行协调。

(二) 我国垦区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公平性目标

我国垦区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中的公平性含义主要是指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双重含义。代内公平是农业自然资源可确保满足当代人的生存需求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在不同国家之间或同一国家内, 农业自然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是横向公平。还有代际公平, 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极为有限, 农业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它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当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生存条件、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三) 我国垦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目标

垦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可循环性是要从时间维度描述农业自然资源利用规律, 强调农业自然资源占用和分配公平, 有动态性和长期性。公平性是可持续性在时间轴上的实际表现形式, 而协调性是为实现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保证, 所以, 从循环发展视角来看, 可持续性是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最根本的目标, 协调和公平是为确保可持续性实现的辅助目标。

三、我国垦区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

(一) 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的原则

农业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用价值, 不但取决于它的数量、质量, 还取决于它的时空分布和组合特点。各个地区的耕地资源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所以, 要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性质和特点, 农业生物的生态特性, 结合社会经济条件, 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研究, 并确定其利用方向, 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与措施。

(二) 坚持垦区农业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

经济效益就是尽量少的资源消耗, 生产出尽量多的可供人类消费的财富和使用价值;生态效益是从生态学角度衡量利用自然资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和改造自然资源, 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合, 也是要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人类的生活需求无止境, 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是无止境的, 怎样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非常重要。对条件较好的资源, 在注重当前经济效益的同时, 必须加强管理和培育, 使其更新速度加快, 满足农业生产的长远生态需求;对条件差的应加以改造, 发挥其更新潜力和利用价值。

(三) 坚持垦区农业资源的有偿使用原则

要对农业自然资源制定利用资源收费的方法, 这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减少浪费、降低价格和成本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对农业自然资源的级差地租收入, 要采用通过农业税、价格、提取公积金等形式给国家、集体按一定比例分配部分级差收入, 并给农民留下一部分作为实行集约经营的劳动所得;或针对农民承包的土地、山林、水面、草资源, 按照承包各种资源的质量、位置及利用性质的优劣等级, 实行经济估价, 并按这种估价, 按使用数量计算出利用资源的收费数额。若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是通过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而获得的自然资源产品, 如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使用, 要按劳动的成本和水的价格、水的供需量, 根据灌溉定额, 用水定额确定水的费用。对自然资源估价和利用收费, 对农业循环经济非常必要, 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 坚持垦区农业生态经济动态平衡原则

农业自然资源的物质能量输入和产品的输出之间的过程, 遵循着自然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也遵循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 使生物与自然环境、生产与资源之间, 乃至整个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与功能, 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和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之中。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时, 一定要确保这种动态平衡的最好状态, 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一定要保持生物基本数量与环境质量相适应的关系。对一种资源的利用都有适量、不适量和最大量的问题。农业再生资源的再生力与利用有特定的极限, 利用超过了极限, 就会导致生态破坏。例如, 过去一些地方发展种植业, 一味追求高产, 不顾地力, 盲目提高复种指数, 造成地力衰退;林业年采伐量超过年生长量, 导致采育失调, 发生“森林赤字”;渔业由于酷渔滥捕, 超越资源再生能力, 导致渔业资源衰竭, 捕捞量下降。这种只向自然索取过量利用的掠夺性经营方式, 最终使农业生产陷于生态失调和资源衰退的困境。

林业要严禁乱砍滥伐, 实行采育结合, 在森林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条件下, 确定木材生产任务;牧业要确定草场使用权, 保护好草资以草定畜, 合理轮牧;渔业要控制捕捞, 发展养殖, 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对水资源要充分利用地表水, 地下水要先用浅层水, 少用或不用深层水。

[责任编辑:王凤娟]

摘要:东北垦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农业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 其目标是实现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协调性和公平性的统一。垦区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应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垦区农业生态效益优先、农业资源的有偿使用和农业生态经济动态平衡等原则。

篇4:下高考目标的原则

无论是制订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个体的绩效目標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SMART原则不仅对企业管理者有启示意义,对于工作、学习、生活中制定有效目标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目标的制定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将从SMART原则的五个标准出发,结合高职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谈谈 SMART原则对于高职学生制定就业目标的启示。

1.SMART原则一:S(Specific)——目标的明确性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许多高职学生认为就业、找工作离他们还很遥远,因此在学习的时候没有目标、缺乏动力,这样就会造成很多学生在盲目中虚度了自己的大学时光。另外,因为没有明确目标,很多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会采用广撒网式的求职方法,随意改变求职意向,无论是否专业对口,因此往往只是失望而归,即使签订就用协议之后的毁约率也较高,无端浪费就业资源。

为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高职学生入校之后,应尽快适应高职学习生活,调整心态,多与老师、同学沟通,了解专业发展前景,清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及能力等,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有了目标就能有的放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要敢于面对,善于解决。高职学生尤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不管是专业实践还是社会实践,都是丰富自己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的重要途径。

2.SMART原则二:M(Measurable)——目标的衡量性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就业目标的制定不代表就业目标的完成,如何能够实现就业目标,这就要学生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采用可量化的具体目标,并时刻督促自己的就业目标在各阶段得以实现。

为了使目标量化,一般按照时间的长短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对于长期学习计划的制定,学生应综合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各项能力、专业特点而制定出一个较长时间段的目标,比如大学三年要掌握某一项技能等,为了实现这一长远目标,就可以采用倒述的方式将长远目标分解为学年、学期、月、周、日的学习目标,例如小到一天背多少英文单词等,并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实践结束之后进行自我检查,检查目标的执行情况,一旦与所指定目标相背离,迅速查找原因并加以解决。

职业目标的可衡量性使高职学生能对照具体的目标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督和管理,按照每一个阶段的目标控制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不断的积累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达到自己的就业目标。

3.SMART原则三:A(Achievable)——目标的可实现性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高职学生在制定就业目标的时候,应当正确定位、调整心态、把握机遇,以发展的眼光制定就业计划,特别对于职场新人来说经验的积累比金钱的多寡更为重要;另外,高职生要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上做好规划、要一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同时,制定就业目标时眼光要长远,在当前高职毕业生学历、素质还有待于提高的前提下,获得一个十分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应先选择一个职业,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实际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最后,高职学生在择业时更应考虑职业对自我能力的提升和自我价值实现是否有帮助。高职毕业生要建立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实现正确择业。

4.SMART原则四:R(ReIevant)——目标的相关性

——R代表相关性(Relevant),指绩效指标是与工作的其它目标是相关联的;绩效指标是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对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这个目标即使被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对必要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外,更应当注重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高职学生也应当注重培养积极主动的就业影响,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德智体、优缺点,性格、兴趣、特长等特点;高职学生应充分分析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特点,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从而有目的的制定与之相关联的目标,调整好就业、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确立实际有用、与市场需要相关联的就业目标,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才能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5.SMART原则五 T:(Time-based)——目标的时限性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高职学生制定的就业目标要具有时限性,根据学习任务的权重拟定出每个时段的学习计划,并且按照所制定的学习计划不断实践和落实,定期检查学习计划的完成进度,不断调整学习进展,注意不能无限延长学习计划。比如每学期开学后,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本学期学习计划,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学习目标、专业技能完成目标、薄弱环节改进措施、总体计划安排等,要经常对照反馈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方法,不能无限拖延学习计划,将本学期要完成的推迟到下学期甚至更远。一旦所制定的目标失去了时限性,目标也就丧失了其意义所在。

6.总结

总而言之,高职学生应适时调整就业目标,参考SMART原则中目标确立的标准,不断调整心态,保持一个好的求职面貌,应该把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的需要、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更好地结合起来,明确就业目标、制定可衡量、能实现、相关联的目标、同时也要注意目标的时限性。

参考文献

[1]吕秋薇.SMART原则对高职学生制定就业目标的启示.科技经济市场,2009,5.

[2]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5,7.

[3]杨晶.从就业竞争力看高职改革.素质教育论坛,2008,2.

篇5:求职目标的确定遵循哪些原则

1、明确自身的求职目标,

通过对人才市场和大学生的调查了解,目前在找工作的人群中,有明确求职目标的人群只占10%,咨询顾问在问到求职者以下问题时:你适合做什么、你想从事什么工作?你的求职目标是什么时?你有何种优势胜任你所求职的岗位?,80%的求职者的回答是模糊的,经不起推销的,也就是说,目前求职者确立的目标是概念性的目标,误差性相对来说是很大的,会影响求职的成功率、同时也会影响未来职业的发展周期、发展速度。还有一部分的求职者认为目前的就业市场定目标也没有意义,企业不要我,我有什么办法?其实这是被动妥协的一种态度。根据职业顾问的分析,之所以求职者无法确立准备的求职目标更多的是由于求职者对自身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而确立目标对求职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可以鞭策人民尽力而为;其次,因为特定的目标能提供一个努力奋斗的目的,会给求职者努力的重点和方向;第三,有了求职目标可以使人有坚持不懈完成任务的信念和勇气,第四,具体的目标可以帮助人们确定求职的战略和步骤。

2、了解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求职者只知道自己学过什么、做过什么,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明白自己在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是什么,而大部分的求职者对自身的能力认知程度与企业岗位要求的有很大的误差性,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利用一定的时间思考自己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这样也造成了求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求职者就是一种商品,作为一种商品如何卖出去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使用价值,同时要找到能够充分利用其使用价值的买主,这样才是资源的优化而不会造成浪费。了解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把控了主动权,就有了卖点,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企业、职业、工作,不会被动的在就业市场像无头的苍蝇乱撞了。

3.拓宽求职渠道

通过职业顾问的案例咨询和对就业市场的调研分析:目前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有工作经历的人找工作渠道过于单一,不同的职业角色,重点依赖的求职途径应该是不同的比如:对于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期应该是11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途径是网络或应届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或校园的宣讲会。而工作5年以上有了一定的职业发展的中高层,找工作的途径主要依赖于人脉、猎头,或专场的针对中高层的招聘会。对于没有形成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优势的职场新人(工作3年之内)才适合到人才市场去求职。这是调研的过程、搜集信息的过程、证明自己的过程。而如果求职渠道产生误差,就会影响求职者的自信心。

4.要合理的规划好求职工作本身

找工作本身就是工作,为了更好的、准确的、高质量的完成求职这项工作,要求求职者必须具备很好的规划性,

首先要做好完善职业考察(自我和环境两方面的考察)、

其次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

确立求职的目标(此目标非概念目标或者想法)

制定求职战略计划

完成战略的实施

对于求职者,如果不能很好的完成上述的几点工作,首先找到工作是不难的,但找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与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兴趣、能力吻合的工作相对来说就难很多了!

篇6:把握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目标原则

二、把握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目标原则、基本内容与工作职责

(一)总体目标:通过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实践,建立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全天候、零距离,为老百姓服务、对老百姓负责,充分体现“和谐社区、百姓网格”的人文理念。

(二)操作原则:结合实际,合理有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心下沉,夯实基础;以人为本,突出民生;一岗多责,一专多能;优化流程,高效便捷;公开公正,规范透明。

篇7: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多样性原则。

4.渐进性原则。

5.生成性原则。

6.激励性原则。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3、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崭新的课程理念、课程内涵,成为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4、5、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诸多问题日渐显现,其中评价问题逐渐成为课程实验深

入的瓶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怎样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以及如何对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进行评价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实验的纵深推进进程,同时也影响着广大学生与教师素质的和谐发展。那么,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应该理解和把握哪些评价的基本理念呢?

6、要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7、要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应加强形成性评

篇8:术后患者心理护理的原则和目标

1 心理护理的原则

心理护理, 一般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 从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促使患者康复的方法。心理护理旨在对术后患者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它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具有重要的预防价值。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心理护理的配合应贯彻其始终, 若能发挥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 可望大大缩短疗程。因此在心理护理中必须掌握以下原则。

1.1 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的整体性

心身一元论告诉我们, 身体与心理是分不开的, 两者是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特别是术后患者心理因素已成为伤口愈合快慢的主要原因, 而伤口愈合的快慢又可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链。只有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缓解患者痛苦, 阻止恶性循环链的产生, 患者才能主动接受治疗从而得到早日康复。

1.2 心理护理的个体化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不同, 后天环境和教育条件经济状况不同, 故心理活动又千差万别。文化水平的差异给疾病及治疗态度带来一定的差异;不同气质性格的患者, 对疾病的承受能力、反应方式以及在病房里的表现又各不一样;另外社会角色和社会经历不同, 对待疾病的心理活动规律也有较大的差异。护士的心理护理工作在于把握了一般心理活动规律后, 对这种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 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心理护理。

1.3 重视患者家属和亲友对患者心理的作用

患者住院后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熟悉的家庭环境, 放弃了他的日常生活习惯, 进入了一个一切都陌生的新环境, 还要忍受患处痛苦的折磨。因此, 患者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既可能来自对疾病本身的担心, 也可能由于因家庭、经济、事业问题而加重, 过度的心理反应可破坏心理平衡, 加重病情。因此,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需要, 注意观察其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适应, 对住院的反应, 对病友的态度, 对家属亲友探访的态度以及与发病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等, 详细观察和了解患者的情况, 可有的放矢地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 配合医疗护理过程, 从而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早日康复。

2 心理护理的目标

心理护理的目标包括: (1) 满足患者的需要; (2) 调节患者的情绪; (3) 缓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应激; (4) 帮助患者增强适应应对能力; (5) 处理患者的心理反应。

2.1 满足患者的需要

人类有生理的、安全的、心理的、社会的、精神的五个方面的需求, 从某种角度来看, 康复的过程就是有关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心理护理的目的就在于察知患者与疾病有关的需求内容和程度, 以及需求不被满足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 以协助患者获得这些需要或正确对待失望和困难。如果患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就会有以下行为异常的表现, 即焦虑、疼痛、感觉剥夺、应激、无能为力、丧失、绝望、敌意、愤怒、孤独、躯体形象改变以及对环境适应不良等。因此, 满足患者的需要便成为生理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2.2 调节患者的情绪

2.2.1 发展积极情绪

(1) 创造能改善情绪的环境, 如与挚友畅谈; (2) 发展积极的自我感觉, 从情境中去体验积极的感受, 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渴望; (3) 学会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会感到心情愉快。

2.2.2 防止或应付消极情绪

(1) 学会面对危险情境不畏惧、不回避, 积极应对, 合理解决; (2) 遇到无法应对的焦虑情境时, 应暂时做战略性撤离, 增强应对能力后再去面对; (3) 在做好充分准备后, 要立即应对危险情境, 不要让消极情绪长期存在下去; (4) 疏泄和平定情绪, 找合适的场所和替身充分发泄出不满情绪, 有助于平定情绪和解除敌意。

2.3 缓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应激

2.3.1 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要塑造良好的个性, 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 对预计发生的事件, 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防止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而击败。

2.3.2 要有自知和自信

只有自知, 才能扬长避短, 树立自信心, 充分发挥自己的绝对优势, 达到预定目标。

2.3.3 创造良好的环境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获得社会支持, 能缓解心理应激, 抵消生活事件带来的消极作用。

2.3.4 增强患者的适应和应对能力

适应是指机体在遇到环境急剧变化时, 则会产生相应的行为, 以使个体在变化的环境中继续生活下去。适应反应是以Freud的防卫反应理论为基础, 而防卫是由一定动机所躯使, 目的在于回避精神上的自我防卫反应: (1) 否认; (2) 幻想; (3) 补偿; (4) 同一化; (5) 摄入; (6) 投射; (7) 合理化; (8) 潜抑; (9) 反向作用; (10) 转弱; (11) 情绪分离; (12) 孤立; (13) 退化; (14) 升华; (15) 抵消等。应对过程一是用来说明人类对环境改变的行为。心理护理应对这些有害健康的适应、应对机制进行心理干预;二是降低对机体危害的行为, 采取自我保存的行为来对付困境, 如预先了解了所要发生的问题的性质而主动地寻求帮助等。心理护理要帮助患者合理地使用其适应、应对行为, 使之向有利于机体康复的方向转化。

2.4 处理患者的心身反应

疼痛是常见的心理反应。处理疼痛除了使用止痛药和镇静药外, 最有效的办法是心理暗示止痛和采用抚摸、与患者交谈、欣赏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疼痛常常导致行为退缩, 处理的最核心的问题莫过于提高认知能力。孤寂是一种意识到与某些必要的人或物体分离的体验, 它不同于孤独, 处理的办法是扩大患者与客观世界的接触。由于疾病带来的功能或解剖结构的丧失而导致身体的变化, 心理护理的目标在于协助患者接受身体的改变,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 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争取社会支持和亲属的配合。

篇9:下高考目标的原则

攻略四:换角度

换角度是指将题目所给的提示句转化成英文时,可以改变表达的出发点,以达到变换句式的目的。

下面请看2010年辽宁卷的一道真题: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你校学生会需招聘一名留学生做英语学习顾问,请你以短文形式写一则招聘启事。内容主要包括:

  * 母语是英语,汉语流利者优先

  * 解答英语学习问题,协助组织英语活动

  * 每周4小时,报酬面议

  * 联系人:李华(Tel.13011223344)

注意:1. 词数100左右;

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 启事标语和结尾已为你写好。

这道题考查招聘启事的写作。招聘启事是典型的应用文体。由于题目所给的提示信息较多,整体上供考生发挥的空间不大。从某种角度上说,考生只需处理好背景信息的先后顺序,并连贯通顺地用英文表达出来,再适当添加一点细节,就能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当看到“你校学生会需招聘一名留学生做英语学习顾问”的提示句时,绝大多数人想到的第一个英文句子的主语一定是the Student Union of our school。根据这样的思路写出的英文句子就是:

The Student Union of our school needs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to work as an English Learning Advisor.

但是试想一下,作为开篇第一段的第一句,如果考生的文章都是这样的写法,必然不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关注。事实上,这句话的表述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中文提示句以“学生会”为主语,表述了招顾问的意思。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把句子的主语变成“留学生”或者“英语学习顾问”,整个句子的表述就会大不相同。例如:

① A foreign student is needed by the Student Union of our school to work as an English Learning Advisor.

② An English Learning Advisor is wanted by the Student Union of our school. He/She should be an overseas student whose mother language is English.

在句②中,我们把文中提示信息的顺序重新进行了拆解和合并,把“留学生”和“母语是英语”两个信息点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个定语从句连起来,这也是一个小亮点。

换角度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考查议论文写作的书面表达题一般会要求考生对某个问题或话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有的同学喜欢用这样的句式:I think of a good suggestion. 显然,这种句式非常俗套,毫无亮点可言。如果我们用“换角度”的方法,将句子的主语换为“好的建议”,就可以脱离 “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的限制,而写出“一个好主意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这样的句子。例如:

① A good suggestion occurs to me.

② A good suggestion strikes my mind.

当然,我们还可以应用 “换词语”的方法来改写这个句子,比如用come up with来替换think of,也能达到制造亮点的目的。

大家可以试着用这种方法做以下练习:

练习1:手机能方便我们与父母和朋友联系。

练习2:互联网上的一则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

参考答案:

练习1:It is convenient for us to contact our parents and friends with a mobile phone./We can keep in touch with our parents and friends conveniently, thanks to the mobile phone./Staying in touch with our parents and friends will become easier if we have a mobile phone with us.

练习2:An online advertisement attracted my attention./My attention was drawn to an advertisement on the internet./I paid attention to an ad online.

攻略五:换结构/句型

换结构/句型,是指通过改变原有句子的结构或者句型达到丰富表达的效果。具体来说,有三种换结构的方法:转换语态;简单句变复合句;使用固定句型。

2007年广东卷的基础写作题目中有一句中文提示:“上周,我们以‘谁是你的偶像’为题,在2600名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调查(survey)”。很多学生看到提示句后,第一反应就是根据中文的表达顺序,以“我们”为主语,写出一个主谓宾结构的简单句来,比如:

Last week, we conducted a survey on "who is your idol" among 2600 students.

显然,这个句子简单而普通,无任何亮点可言。我们可以试着用“换结构”的三种方法来改写这个句子。

1. 转换语态

A survey on "who is your idol" was carried out among 2600 students last week. 一般来说,中文惯用主动语态,而英文惯用被动语态。特别是当动作执行者并不是信息的重点时,在英文中用被动语态是最好的选择。此处以A survey (on "who is your idol")为主语将句子写成被动句,隐去了动作的执行者“我们”,更好地强调了事件本身,同时也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其效果不言而喻。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在写英语句子时,特别喜欢用I、we、you等人称代词开头,甚至有的文章全篇都是以人称代词为主语的句子,显得句式异常单调,导致得分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语态转换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 简单句变复合句

Last week 2600 students took part in a survey, which was entitled "who is your idol". 要善于捕捉和发现提示句中相关信息之间的内部联系,比如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以‘谁是你的偶像’为题”和“调查”之间可以是定语和中心语的关系,因此可以将这句话写成定语从句。另外,此例句不仅运用了定语从句,而且还换了角度,不再以we或者a survey为主语,而是以2600 students为主语。

3. 使用固定句型

There was a survey carried out last week among 2600 students, and it was on "who is your idol". 这句话不仅巧用了there be句型,还以carried out短语作为后置定语,构成了与众不同的句式。

实际上,换结构/句型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需要考生提出建议,而大家用得最多也是最俗的句型莫过于“I suggest that you should do sth.”或“I advise you to do sth.”等。如果考生能够根据以上方法稍稍改变句型,保持句意不变,写出的句子会更加丰富。例如:

改变语态:It is suggested that you should do sth.

同位语从句:I'd like to offer you a suggestion that you should do sth.

当然,表达建议的句型还有很多,比如:it is advisable for sb. to do sth.;you're advised to do sth.;why don't you do sth. (why not do sth.)等。大家需要在平时多多积累不同的表达方式:一方面,从课本、《新概念英语》、高考真题的阅读理解或完形填空中发掘亮点句型,及时摘抄并记忆;另一方面,要多看高考真题作文的范文,勤做笔记,并尝试仿写——仿写能帮助大家有效地掌握并运用这些句型。

攻略六:换顺序

换顺序,是指通过重新调整信息的顺序组合出新的句子。可以调整顺序的内容既可以是原文的提示信息,也可以是句子中的一些状语成分,特别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目的状语、原因状语、伴随状语、条件状语从句等语法成分。

这个方法比较容易理解,只要能明确所写句子的语法成分,找到这些状语,尝试改变它们的位置,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2008年全国卷I的书面表达中,收到同学想表达“我从小就很喜欢大熊猫”,可以将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提到句首,写成:Since I was a child, I've been a panda lover. 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句子用人称代词开头,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句式。同样,在2009年陕西卷中要写建议给Grown-up时,我们也可以将 “It's even a better idea if you could share more of the housework.”这句话中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提前,写成:If you could share more of the housework, it is even a better idea.

除了状语的位置比较灵活,还有很多句子成分也可以调整顺序。如想表达“他不得不接受父母的意见”时,大多数同学会写成“He had to accept his parents' suggestion.”我们可以调换这句话的主语和表语的顺序,将其改成:To accept his parents' suggestion was what he had to do.

另外,“换顺序”还可以应用在插入语的使用上。比如,同学们经常会把to one's surprise这样的结构放在句首,写为:To our disappointment, the teacher failed to keep his promise. 实际上,插入语的顺序非常灵活,不一定非要置于句首,也可以放在句中。因此,这个句子也可以写为:The teacher, to our disappointment, failed to keep his promise.

事实上,这六条攻略并不是独立的,学会综合运用它们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不论如何“换”,写出的英文都要符合英语语法和英语的表达习惯,而不能毫无章法乱换,创造出不伦不类的生僻句来。总而言之,“换”原则的内涵,就是通过转换中文信息中的词、词性、表达角度、句子结构和顺序等来丰富英文句式,以增添文章的亮点,提高作文分数。同时,大家也需要多练习、多总结,通过实际训练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作者简介:

上一篇:去瑞士留学选择一所好的学校需了解的情况下一篇:薯条的自述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