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李官社团报道

2024-04-16

北李官社团报道(精选2篇)

篇1:北李官社团报道

社团增艳

个性生辉 ——记北李官小学社团优秀作品评选活动

六月的校园多姿多彩,六月的校园生机无限!一切都是因为有了你——社团。

小小社团承载大大梦想;小小社团点燃激情活力;小小社团连接你我情谊;小小社团展现真我风采!

本学期,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教导处在一二年级成立了“小禾苗朗诵社”;三四年级成立了“小逗点写作社”;五六年级成立了“小白鸽表演社”。社团成员均自愿报名,每周二、四为社团活动日。一学期下来,同学们真是收获颇丰啊!

在六月份的社团优秀作品集中展示月中,孩子们的出色表现,让人惊喜连连!

6月10日,“小逗点写作社”举行了首届优秀作品评选活动。社团成员齐聚多媒体教室。现场命题,在规定时间内上交作品,由评委团成员进行集中评比,评出“最佳小妙手”奖和“最具潜质”奖各5名。

6月20日“小白鸽表演社”的成员,用他们精湛的表演赢得了在场的评委及观众们的阵阵热烈掌声。这是我校首届“小白鸽表演社”

优秀剧目评选。看,小演员们传神的表演,不亚于电视剧里的明星吧?看,他们使用的道具足可以以假乱真

吧?看,演员们的服装超级有范儿吧?哈哈,这都是孩子们自己张罗的!要不是听了我的介绍,你们一定以为这照片是哪个电视剧里的剧照吧?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们,他们的潜力真是无穷无尽啊!给他们一个舞台,人人都能成为台上的主角!

6月23日“小禾苗朗诵社”的优秀作品展示活动也拉开了序幕。“小禾苗朗诵社”的成员们都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稚嫩的笑脸,奶声奶气的朗诵,同样另人眼前一亮!

从小小社团,我看到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给孩子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他们都能飞得更高、更远!给孩子们一片信赖的天空,他们都能演绎精彩无限!

北李官小学 2014年6月24日

篇2:北李官社团报道

一、免费师范生的社团培养模式

2007年, 国家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以后, 作为6所试点学校之一的东北师范大学, 构建了适应新时期教师教育发展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社团培养模式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根据加里·德斯勒的职业生涯五阶段理论, 免费师范生的年龄大多数处于职业角色设计期。他们的职业定位十分明确, 师范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免费师范生产生强烈的职业认同感, 最终做到“下得去”、“留得住”, 在基础教育第一线模范地履行义务。

本研究通过对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社团的相关调查, 发现其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始终将对免费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塑造、提高作为社团建设的核心内容。截止到2010年1月, 该学院获得认可的社团有14个, 平均不到36名学生就有一个学生社团。根据活动内容大致可以分为4类:一是思想理论型, 如马列协会;二是兴趣爱好型, 如静湖书社、逐风文学社;三是科研实践型, 如新知讲台协会、中华古诗词吟诵团;四是环保公益型, 如敖包草原文化协会。这14个社团在全校范围内拥有注册会员约650人, 参加活动人数达到780人左右。每个月至少参加一次社团活动的免费师范生大约为400名, 占到学院免费师范生整体的86%。

社团培养模式在塑造复合型教师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能在思想、道德、知识、身心、能力各方面对免费师范生进行综合训练, 逐渐使其成熟起来。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二、社团培养模式成效初显

社团培养模式是指以社团作为载体, 通过策划组织专题活动的方式对内部成员进行培养的模式。以“明确专业优势, 突出师范特色”为出发点,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免费师范生的实际情况, 指导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巧妙地将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绝大多数的免费师范生评价良好, 社团培养模式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1.互动交流式

互动交流式采用“圆桌论坛”的形式, 即根据拟定的话题进行互动交流, 话题引导员主持探讨并引出参与者独到见解, 进而深入话题。例如, 静湖书社的“智爱亭”论坛曾经举办过“酒中诗词话中秋”、“韦小宝的三次华丽转身”、“谁是孙悟空的知己”等融合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话题论坛, 掀起了一阵“览尽天下奇书, 写就旷世美文”的读书、讨论潮流;心理协会的“拇指踢踏舞——令我最感动的感恩节短信”活动让成员分享了各自的感人故事。

此模式不仅可以调动每位参与者的积极性, 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敏锐的分析思维和良好的表达能力。通过轻松活泼的形式, 全体成员有效地探讨普遍关注的问题。以下方面的话题适宜进行交流:文学、音乐、影视等, 自主学习、课外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2.演讲座谈式

演讲座谈式采用“一对多”演讲的方式, 邀请在特定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或实践经验的嘉宾, 将自身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 汇总成为一场报告, 利用榜样的示范效应, 激励成员结合自身情况做出人生规划。一场活动的时间大约为一个半到两个小时, 适用于参与人数众多, 主讲人综合素质高, 主题颇具吸引力的情况。这种形式方便易行, 操作简单, 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不高。例如, 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捭阖”系列活动的主讲人, 都是活跃在文学、语言学科各研究方向的高校教师;“吾班教师初长成”教师微格训练则是以小组为单位, 模拟课堂情境进行短时教学, 每次教学活动之后由工作在重点中小学一线、基础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的课外辅导员进行点评、示范, 使免费师范生有侧重地提升自身教师技能。

通过调查发现, 免费师范生的社团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第一, 由于免费师范生政策是新生事物, 现阶段的培养模式仍然缺乏成熟可行的方案。第二, 社团活动零乱, 存在盲目性, 缺乏相应的指导。社团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没有形成体系。第三, 免费师范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预期收获与实际收获的差别明显。

三、积极探索优化方案

针对以上3个问题, 我们项目组认为, 社团培养模式应趋向系统化、个性化。

1.基础培养模式

该模式的培养内容是以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为主、身心素质为辅。思想素质居于首位, 因为它从根本上决定免费师范生今后发展的性质与方向。注重社团的文化建设, 宣传以章程、宗旨、发展历史为主的工作手册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道德素质是指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行为规范。身心素质是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总和。学院的社团管理机构可以定期举办体验扩展式活动增强成员的身心素质, 其间所倡导的团队精神可以规范参与者的基本行为, 从一个侧面提升其道德素质。

社团之间要注重交流的作用。与理论有关的社团进行知识的教授和强化, 与实践相关的社团提供操作的平台, 每个社团提供一到两种优质资源, 纳入到学院整体的社团培养模式中, 由社团管理部门将各社团提供的优质资源加以整合, 形成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

2.立体培养模式

该模式是强调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模式。社团是基本的活动单位, 也是初级的研究单位。社团管理部门为每位免费师范生建立个人培养档案, 将各自的特点登记在案。社团可以举办有侧重的特色活动, 为个人提供信息。

为了切实提高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技能,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例如, “三字一话”活动, 勤练教师基本功。学院聘请专业书法教师指导免费师范生提高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的书写水平;各社团将普通话的练习、考核纳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内容中去。“背诵古诗词五百首”活动要求学生能够背诵默写中学阶段教材中出现的古代诗词。“实验性戏剧”的编排与演出, 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免费师范生重新走进经典, 创新地演绎出别样的精彩。“科研立项”活动则可以称为研究型教师的启蒙课, 激发未来教育家的研究热情。

3.考核评价体系

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 只有通过一套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保证训练质量。师范生专业技能考核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一次性考核不符合技能的形成规律。根据教育技能内容的特点, 分3个级别进行考核, 有利于合理促进师范生的技能形成。考核由社团管理部门组织、各社团实施, 它包括:一级基本教育技能考核 (包括教师三字一话、背诵古诗词五百首、课件制作等) , 二级实际教学技巧考核 (包括掌握课程标准、使用教材、备课、讲课、编排课本剧等) , 三级高级教育技能考核 (管理技能、教研技能、科研技能等) 。

社团培养模式作为免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其育人功能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高校社团作为小型社会范本为参与者提供的社会整体感知印象是十分可贵的。参与社团活动是免费师范生融入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当即将站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时候, 首届免费师范生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 用自己的学识与激情为广大教育力量薄弱地区带去希望。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广阔平台和有效途径。项目组通过对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14个社团进行调查与研究, 客观地分析了该校对免费师范生社团培养的现状。在总结经验的同时, 尝试着提出了一套优化方案, 为社团模式培养未来的教师、教育家, 提供了实用方法。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高校社团,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明华.现代大学生学生工作特色与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2]李臣之.综合性大学“师范生教育技能”培养专业化探讨[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24 (6) :24-28.

[3]苏锦明.苏霍姆林斯基与当代素质教育[J].泉州教育, 2003, (1) .

上一篇:从制度建设入手建设和谐社会下一篇:工业办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