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电影学考研试题

2024-04-19

北大电影学考研试题(共6篇)

篇1:北大电影学考研试题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北大学硕心理学考研经验分享

首先简单介绍下我的基本情况,我本科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所学专业是投资学。大四那年参加了2012年的考研,报考的是北京大学的心理学专硕,由于诸多原因,成绩不理想,没能进入复试。大学毕业之后我选择在家复习,半年后参加了2013年的考研,报考的是北京大学的心理学学硕,成绩375分,学硕考生当中排名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三天背一次,之后在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关于辅导班的问题,大家有自己的看法。就我个人来说,本科系统学习过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所以心理统计对于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困难。凯程辅导班的帮助主要是在建立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老师讲课当中会不时地将知识串联起来,这点还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就是实验和测验两门课,对于没有接触过的同学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最后就是考前的模拟题和大题背诵的整理,背一背那些题目,会在考前让你很有自信,结合自己总结的知识点和背诵的题目,会有很好的效果。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话,说一个人要想活得有精彩,

篇2:北大电影学考研试题

“学电影”不等于“看电影”――解读影视考研的方向与专业

文/朱玉

坦白说,我并非一个刻苦用功,勤奋不止的学生,“贪玩”是从小到大所有老师对我的唯一评价。至于梦想与未来,在不同阶段总会有不同奇奇怪怪的想法,这让家长和老师都很担心。然而,从小到大唯一不变的就是我对影视的喜好,要么边写作业边看电视,要么把零花钱存下来去买电影票,这一切的一切,促使我高考就想往这方面尝试,但是终究还是被现实的洪流击败。

如果执着于一个事物或是一个领域,人们往往不会轻易放弃。本科选择了文学专业,到了毕业那年,我义无返顾地选择报考了电影学专业的研究生。看着朋友们都选择了对就业有利的专业并为之拼命一搏,我却继续看着我的电影以及电影理论的相关书籍,甚至考试前夕,我依旧在看电影。妈妈很生气的说:“看,看,继续看!有没有什么专业是天天看电影的,你倒是很适合去,一定能考上。”借妈妈吉言,我跨专业报考成功。

当然,任何成功都会眷顾有准备的头脑。虽然我是文科出身,并且对电影有着极大的兴趣,但要进入一个领域的研究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备考期间我对电影学专业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和研究。电影学研究并不仅仅是看电影那么简单,而是把电影作为社会文化现象、艺术现象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加以研究的科学。在中国,电影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对它的界定和研究范围众说不一。一般认为电影学是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其范畴包括电影发展过程、电影审美特性、电影创作规律、电影作品分类及其社会作用与美学效应等。

就其产生的历史和发展流变来看,电影学在国际上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电影艺术日益成熟而逐渐兴起。在其发展过程中既与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产生联系,又与美学以及艺术学其他分支相互影响。50~60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日渐开拓,电影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的相互结合更趋密切,出现了一些新的分科,如电影美学、电影哲学、电影诗学、电影心理学、电影社会学和电影符号学等。

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比较,我最终选择报考电影理论研究方向。如果想报考电影学的研究生,我的建议是应当结合自身的兴趣和强项。如果有较强的哲学美学思辨能力,喜欢较有深度的形而上的理论研究,可以考虑报考电影美学方向;如果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创作欲望,可以报考影视剧本创作或影视批评方向;如果本科就是学影视的,那一定有比较好的影视专业功底,可以报考电影史学等专深的方向或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任何方向;如果是跨专业报考也没关系,可以结合自身本科的优势与影视专业互补,报考影视交叉专业(比如本科是学管理的,就可以报考影视管理及产业化方向),应该也有很好的发展。总之,电影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进入电影学习的圣殿之后,发现这个专业也没那么神秘。就像无数文科专业一样,大量的研读与习作是必不可少的。电影学的学习与我们广义理解的电影意义是不同的,读研期间会开设很多电影学相关的课程。基础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电影美学,中外电影史,电影类型学,影视鉴赏,电影批评学等是必须具备的专业背景知识;实践性的课程有摄影理论与实践,剧本创作,影视管理及产业化研究,影视接受心理学等,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各有侧重;另外,每个学校影视专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比如我就读的西北大学位于古城西安,依托自身的地域优势,开设了西部电影研究课程,重点研究西部电影曾经的辉煌和今后的发展。同时,西安电影制片厂也是张艺谋等我国第一代导演成长的摇篮。最后,公共课的学习也很重要,研究生期间英语的学习除了能为今后就业增加筹码,更是电影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工具。如果你能看懂英文原版电影,将会更直接地体会到影片的独特魅力;如果你能阅读国外电影理论著作,将会更深刻地领会大师思想的精髓。

学电影看片是必不可少的积累过程。作为研究典型案例的很多电影是我们很难看懂的,更别说它的可观赏性,有时我们也会被催眠,但这也恰恰是一个由业余向专业转变的过程,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你才能蜕变成一个真正的电影人。比如,读研期间我们经常会跟着导师一起去参与一些课题研究、电影首映礼和学术高峰论坛、剧本研究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不能再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去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必须从更为专业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必须能够更深入的对课题、项目、影片进行研究。

记得那一年是张艺谋的商业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我们全体同学集体去影院观摩。尽管这部电影在张艺谋的作品中颇有非议,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非议,就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了。所以我们集体在影院里整整看了三遍循环场,记录了影片从情节到镜头到对白等各方面的优势和问题。紧接着,我们就该片的一些问题去电视台参加了以“中国大片一路走好”为主题的专题讨论会,与专家们共同探讨中国大片发展未来及方向等问题。那一刻,我才明白学电影不是装文艺,而是不论影片好坏都能从客观的角度给出正确的定位和评价,还能够看到诸多问题的共性和个性,能够从理论的角度为中国电影事业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那一次的研讨会后,我发现我去影院看电影的感觉不一样了,目的不一样了,状态更不一样,当大家一起笑,一起哭的时候我更多的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那种感觉无以言表。

再者,电影学的学习也不只是看电影这么简单――有大量相关专业书籍需要阅读,否则你永远无法知道什么是“符号语言学”,什么是“镜头语言”,不知道什么是“特写、中景、远景”,更不知道这些林林总总的专业现象都倾注了创作者怎样的情绪,看着那些嬉笑怒骂的表演自己永远都像是一个走不进电影世界的外人,那种感觉其实很难受。除此之外,我特别注重文学理论方面的知识积累。为了更好地理解电影,为了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坚实的基础,我还涉猎了管理学、经济学、市场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这种沉浸在电影的圣殿中不能自拔,尽情感受其艺术、学术氛围的感觉,是一种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幸福,就像磁铁一样,不功利,不盲目。

第三,作为学电影的学生,我们不单单要去看,还要去触摸、去感受一部电影诞生过程。很多学校都提供给了学生这样的机会。特别是像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这样的专业类高校硬件设备给学习研究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同时也开设了诸如剧本创作、影视摄像技术、视听语言、电影制片管理等实践类的课程,一些更为基础的课程,比如中外电影史、电影美学、电影叙事研究、电影创作理论等也让人受益匪浅。

另外,还要主动参与电影创作。记得研二那年,学校打算就“动物环保”问题制作一部动画片,要求大家都能创作自己的剧本,于是同学们摩拳擦掌,纷纷埋头创作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然后我们又一起开剧本研讨会,把每个同学的剧本中那些好的桥段拿出来分享。那一次我才真正的感觉到故事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即便大家的方向再一致,一百个人的脑子里也会有一百个故事,电影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艺术。

记得导师当年常说的一句话:“当你们分清什么是观后感,什么是影评了,就算进入电影学习的初级阶段了。”进入初级阶段并不是件难事,就怕长期处于初级阶段不长进,梦想将会渐行渐远。于是,在我整理了从小到大对影片的积累后,开始了漫长的对电影理论的研习。一切从“蒙太奇”开始,于是,就有了默片、长镜头类型电影、格里菲斯、法斯宾德……。越是研读,越是尊重这门学科,越是深爱这个专业。

我把电影视为值得自己毕生专注的事业,电影学硕士学习的这三年如沐春光:每天畅游在电影的世界里,几乎分不清什么是梦境什么是现实了,这是任何一门专业都无法比拟的魅力。

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开始从一个业余的电影爱好者,观看者,向学习电影,读懂电影的专业人士转变。这个过程是一种享受,深深的享受,但前提是你是真的喜欢,真的热爱。

所以,我想给那些准备报考电影学专业的考生分享:专业选择,不是跟风,不是盲从,更不是图一时之乐,不是对你所选择的专业的不屑一顾。尽管,我们会听到社会上那些不懂艺术的人,尤其是不懂电影艺术的人对这门艺术有着或多或少的非议。但是如果你选择了它,就要像尊重你自己一样,尊重你的专业信仰。

时至今日,虽已毕业多年,我仍旧坚持走进院线观看影片,仍旧坚持在自己的日志空间里写影片评论,仍坚持研读那些关于电影的书籍,仍旧在每每有人问起我硕士读得什么专业时,自豪地回答“电影学”。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尊重,因为尊重,所以用心,因为用心,所以成就梦想。

电影学专业报考锦囊:

如何选择学校?

招收电影学研究生的院校有4大类,研招单位有17个,考生在报考时如何选择这些学校呢?爱好和自身条件是关键。考生如果想进入影视行业从事电影生产,最好选报专业类院校;如果想当教师,可以选择师范类院校;如果有名校情结,不妨选报综合类院校,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电影学专业的名气也很大;如果对科研特别感兴趣,可以考虑选择研究机构,其学术氛围和研究环境很不错。不过需要注意,一般专业类院校的初试分数线比较低(一般总分312分左右,英语40分左右),比较重视面试;而师范类和综合类的自主划线高校分数线较高,像北大、北师大一般都要求达到367分以上,英语也不会低于55分。

如何选择地域?

篇3:北大电影学考研试题

一、“十七年电影”风向

“十七年电影”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之前(1949-1966),这十七年里我国电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视域下的现实主义电影实践逐渐确立的过程。当时整个社会都处在革命性变化中,文化艺术也包含在内。正如美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杰姆逊所说:“发动一场经济、政治的革命必须有一场文化革命来完成这场社会革命”。当时的电影艺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洋溢着鲜明的政治色彩。首先,电影观念和电影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马列主义文艺观与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电影事业、创作的指导思想,为政治服务;其次,高度统一集中的电影管理体制,强化了它的政治服务功能。究其根本,电影艺术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我国丰硕的文学作品无疑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浩瀚如海的题材,所以文学改编类影片审时度势、待时而发。

二、取文学之精华,增强文化内涵

1953年底,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政务院在《关于加强电影工作的决定》中就提出“除组织新的创作外,应尽量利用为人民所喜爱的我国现代和古典的优秀文学戏剧作品改编为电影剧本”。在1956年“双百方针”的指导下,文学改编类电影如火如荼般展开,突出的代表作就有根据鲁迅《祝福》改编的影片。影片忠于原著思想,保持了鲁迅作品中深沉、冷峻、凝重的悲剧气氛和艺术特色,同时突出典型人物、细节和特定生活环境的描写。

该时期对名著的改编,以鲁迅、茅盾、老舍的作品为代表,作为大家的他们,其著作本身就饱含文化内涵,加上当时改编的要求是忠于原著,所以增强了电影的文化意指。对典型人物、特定生活环境和细节的描写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当时我国的电影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但是透过这些影片可以看到当时电影工作者对艺术和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三、去样板之糟粕,丰富电影形态

电影作为一种“舶来品”自1986年传入中国以来,开始受美英电影影响,1950年被前苏联电影取而代之。因为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左右,所以影片以反映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为主,重点讴歌革命英雄。因此模式化、样板化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故事架构等充斥着当时的影坛。而1953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电影剧本创作会议和第一届电影艺术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了电影创作中存在的公式化、概念化等反现实主义的倾向问题,(2)以及政务院在《关于加强电影制片工作的决定》中首提电影艺术应具有“文化娱乐的重大作用”,给了文学改编类影片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机会。伴随鲁迅、巴金等大家的作品搬上银屏,文学名著改编类电影的序幕逐渐拉开,对抗战文学作品也进行了改编,如《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等。同时现实题材类影片也应运而生,如《李双双》。此后,被正剧型情节片霸占的中国影坛,逐渐迎来新的生机,小说式、散文式和抒情电影不断涌现,同时突破戏剧影视的思维模式,进入文学思维模式,为电影思维模式做了充分的准备。“十七年电影”的文学性显著增强,电影形态日趋丰富,也为后期戏曲片、儿童片的发展探明了道路。

四、总结

文学改编类影片取文学之精华,去样板之糟粕,增强了电影的文化内涵,丰富了电影形态和类型,重新确立了中国电影的精品意识,为繁荣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一种新颖的影片创作方式,一直为当代所延续。

摘要:“十七年电影”作为新中国电影的发端,因受到经济和高度强化的政治等多重作用,而着重体现出他律性。本文试对该时期的文学改编类影片进行简析,探寻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十七年电影”,文学改编,电影艺术,《祝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名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桑弧.导演阐述,《祝福》从小说到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

篇4:你到北大来学什么

教育首先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文明的视野,让他看到世界有多大,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让他看到古往今来人类走过了一条怎样的道路。让他打开视野,认识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这才是首要的目标,然后才是知识和方法。

我有一个朋友说:“在谷歌时代,什么样的学问似乎都变得不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必要嘛,你在谷歌上一搜索关键词,一大串的东西全出来了。你记那么多干嘛?那就叫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你要有一个“判断”。我觉得他说的“判断”这个词非常好,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你有能力对这些知识作出判断。因为网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对的,有很多都是错误的,你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那才是属于你的真本事。

由此,我想到的是,今天我们缺的不是知识,因为获得知识的途径真是太多太多了—过去,我们说一个人要是不经过学校教育,就是“睁眼瞎”,但在现在,获得知识的途径已经非常丰富了,“获取”已经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困难的是,你自己怎么去看待这些知识,怎么去判断这些知识,并形成你自己独立的看法。

(摘自《课外阅读》)

篇5:北大电影学考研试题

西方电影学部分 1.电影的发明1895

(1)1895年12月28日,世界第一次电影公开放映在巴黎卡普辛路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公开放映。

2.原始电影--卢米埃尔梅里爱英国“布莱顿学派” 和法国艺术电影

(1)《水浇园丁》是卢米埃尔最有名也是最成功的影片之一。(2)梅里爱最有名的影片是《月球旅行记》(1902)

3.英国布莱顿学派的主要人物有:阿尔伯特.史密斯 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 希塞尔.海普华斯和查尔斯.欧本等。英国“布莱顿学派”在电影发展史上的意义:

“布莱顿学派”为电影带来了富有创意的行为,平行动作的交叉、外景拍摄、景别交替,以及内容上的现实主义,他们真正涉及到了电影语言的实质。4.鲍特和《火车大劫案》

鲍特最成功、也是最有成就的影片是《火车大劫案》(1903)鲍特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他的电影镜头的分切技术。5.大卫 · 格里菲斯的伟大贡献:

(1)格里菲斯对电影的最大贡献是他对电影的分段。

(2)格里菲斯最后完成了电影的基本叙事结构:镜头--场景--段落--影片的关系。镜头成为电影的最小叙事单位。

(3)格里菲斯的两部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4)《党同伐异》(1916)

大卫 · 格里菲斯对电影理论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基本电影语言、叙事元素的开掘和定型。(2)对电影写实功能和表意功能的进一步探究。(3)对电影剪辑、电影时空和电影节奏所做的创新。6.美国喜剧的奠基人是塞纳特,其创立的戏剧风格为“启斯东风格”。7.查里.卓别林最成功的影片是《淘金记》(1925)

8.20年代先锋派电影对电影叙事因素的探索主要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描写和主观感受(2)画面的造型感(3)运动的节奏感 9.先锋派电影的流派:

先锋派电影的时间跨度大致是在1917-1928年,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辐射整个欧洲大陆,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形态,形成多种多样的艺术流派。且与当时盛行欧洲现代艺术思潮有明显的关系。主要流派有:印象主义(法国)、表现主义(法、德)、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一)印象主义(法国):

又称印象电影,系指20年代以德吕克及其友人所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并在其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导演,如阿贝尔 · 甘斯、谢尔曼 · 杜拉克、马塞尔· 莱皮埃、让 · 爱普斯坦,都是印象派的中坚力量。

谢尔曼 · 杜拉克: 她是20年代法国电影界一位活跃的人物。主要作品有:《微笑的布德夫人》[印象派](1922)《主题与变奏》(抽象主义)

《僧侣与贝壳》(1928)[超现实主义]

阿贝尔 · 甘斯的主要作品:《车轮》、《拿破仑传》(1934)《奥斯特里茨》(1960)

莱皮埃的主要作品:《黄金国》

让 · 爱普斯坦的主要作品:《红色旅店》、《忠诚的心》

(二)表现主义(德)表现主义产生于20年代初的德国。

表现主义和绘画一样,强调以夸张、变形的甚至怪诞的形式去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表现主义和其他先锋派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强烈的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的重要作品:卡尔 · 梅育(编剧)导演:罗伯特 · 韦恩《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弗立茨 · 朗格 《三生记》、威格纳《泥人哥连》、《吸血鬼诺斯费拉杜》、鲁宾逊《演皮影戏的人》

(三)抽象主义电影:

抽象主义是从达达主义绘画中找到灵感,热衷于绝对抽象化造型的节奏和美感,并试图用这些抽象的线条、图形或物体的造型来图解旋律和节奏。

抽象主义电影的重要作品:

艾格林:《对角线交响乐》(1921)《平行线交响乐》(1924)《地平线交响乐》(1924)

法国抽象派的特点:浪漫的诗意和快乐的幽默感。德国抽象派的特点:态度认真和内容正经而富有使命感。法国抽象主义电影的主要作品:

曼 · 雷伊《回到理性》费尔南多 · 莱谢尔《机器舞蹈》 雷内 · 克莱尔《幕间节目》

(四)超现实主义电影:

谢尔曼 · 杜拉克的《僧侣与贝壳》(1928)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第一部作品。

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电影最为重要的作品。

谷克多的《诗人之血》也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布努艾尔拍摄的《黄金时代》宣告了超现实主义的结束。10.苏联电影学派和蒙太奇理论: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是以爱森斯坦为代表。普多夫金是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

杜甫仁科特点是抒情的表现手法。(乌克兰导演)[代表作《无粮的土地》]

11.普多夫金的创作特点:

普多夫金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在创新的同时并没有抛弃传统,既有蒙太奇的对比,冲突,隐喻,更坚持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统一的结构线索.尤其是在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普多夫金的主要作品有《:母亲》(1926)《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成吉思汗的后代》(1928)

《母亲》(1926)为其奠定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基础。12.蒙太奇在处理时空关时系主要有两种方式:“再现时空”和“再造时空”。

13.时间的蒙太奇可以表现为两种表现形态:延长和省略。14.1927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诞生。15.美国西部片最有代表性的导演是:约翰.福特(他的创作高峰在30和50年代)

作品:《铁骑》《关山飞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阿巴基炮台》 《搜索者》

16.悬念大师:阿尔福雷德.希区柯克

阿尔福雷德.希区柯克最大的成就在与他的叙述故事的结构方法---悬念的设置。

事件总是不断地发生,随着事件而产生一个又一个悬念,悬而未决,险象环生,让人屏息以待,观众永远处在他所营造的紧张和恐惧的气愤中。同时,阿尔福雷德.希区柯克不遗余力地倡导他的“纯电影”概念,如画面、音响、场面调度或蒙太奇来讲述故事,而不用语言,尤其是对白。

阿尔福雷德.希区柯克真正的成熟期是50-60年代.主要作品:《后窗》(1954)《深海疑云》(1959)《精神变态者》(1960)

17.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时间:1945--1956,持续了11年.“现实主义”一词用于电影,始见于意大利影评人彼得朗吉在《电影》杂志上评论鲁奇诺维斯康蒂的影片《沉沦》。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开始于:1945年

罗伯托.罗西里尼拍摄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开山制作.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口号: “还我普通人”(内容上的追求)

“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代表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最初是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重要剧作家和理论家柴伐梯尼提出的)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

德.西卡[主要作品《: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温贝尔托· D》] 朱塞佩.德.桑蒂斯 [主要作品:《悲惨的追逐》(1947)、《艰辛的米》(1949)、《橄榄树下无和平》(1950)、《罗马11时》、《一年长的道路》]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最大功绩:创立了一种与好莱坞电影相对立的电影美学--即记实主义电影美学。18.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正式登场:夏布罗尔《漂亮的赛尔其》(1958)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意义:

首先,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是一次制片技术和制片方法的革命.其次,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确立个电影个人风格的地位.第三,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反传统,比20年代先锋派有分寸些,其始终关注现实和艺术,特别注重艺术中的个体人的关系。第四,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在电影语言和电影形式的革新方面对电影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代表人物:特吕弗(1931-1984)

《四百下》(自传体影片)《枪击钢琴师》 19.法国电影的“左岸派”:

时间:50年代末,巴黎塞纳河畔聚集了一批文学家出身的电影导演,他们被后人称作“左岸派”。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主要人物有:

阿兰· 雷乃阿涅斯 · 瓦尔达 克里斯 · 马尔凯 阿兰 · 罗伯 · 格里耶

马格丽特 · 杜拉斯和亨利 · 科尔皮

法国电影的“左岸派”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

(1)一种是从事电影创作时间较长的导演,如阿兰· 雷乃、阿涅斯 · 瓦尔达和亨利 · 科尔皮。

(2)另一种是以从事文学创作为主,如克里斯 · 马尔凯、马格丽特 · 杜拉斯和 阿兰 · 罗伯 · 格里耶。

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创作特点:

(1)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导演们从来不改编文学剧本,一定要专门为电影创作剧本,而且通常都由文学家们创作出非常文学化的剧本。

(2)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导演把重点放在人物的内心活动上。

(3)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电影手法非常讲究推敲,细节上都要修饰雕刻。

(4)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影片具有浓重的现代主义色彩,尤其是马格丽特 · 杜拉斯和阿兰 · 罗伯 · 格里耶的作品,具有法国新小说派的风格。20被称为“孤独三部曲”的是:

费里尼的《骗子》、《她在黑夜中》《道路》。21.被称为“现代爱情三部曲”的是:

安东尼奥尼的 《奇遇》(1960)《夜》(1961)《蚀》(1962)22.英格玛 · 伯格曼:

英格玛 · 伯格曼是瑞典著名的影剧两栖导演,杰出的电影剧作家。英格玛 · 伯格曼的贡献:开辟了电影表现的新领域,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和电影语言的革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作者电影”、“主观电影”、内省电影的先河”。英格玛 · 伯格曼的主要作品:

《第七封印》(1955)、《野草莓》(1957)[英格玛 · 伯格曼意识流电影的代表作] 23.新德国电影运动:(1)奥博豪森宣言:

1962年2月28日在奥博豪森举行的第八届西德短片节上,由一批年轻的电影工作者发表的“奥博豪森宣言”标志着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开始。

(2)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第一代:

代表人物:亚历山大 · 克鲁格(倡导者和领袖)彼德 · 沙莫尼福尔克尔 · 施隆多夫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965-1967)主要作品:亚历山大 · 克鲁格《向昨天告别》)(1966)、彼德 · 沙莫尼《狐狸禁猎期》(1966)

福尔克尔 · 施隆多夫《青年托尔勒斯》(1966)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第二代:

维尔纳 · 赫尔佐格、赖纳 · 维尔纳 · 法斯宾德、维姆 · 文德斯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真正的高潮是在1979年,主要代表作品有: 赖纳 · 维尔纳 · 法斯宾德的《玛丽亚 · 布劳恩的婚姻》(1978)福尔克尔 · 施隆多夫《铁皮鼓》(1979)24.“新德国电影奇才”--法斯宾德

法斯宾德是新德国电影运动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法斯宾德的处女作:《爱比死更冷酷》(1969)法斯宾德的绝笔:《水手奎莱尔》(1982)

法斯宾德在艺术风格上的特点:法斯宾德被后人称为激进的后现代代表。

法斯宾德在叙事结构上的两个显著特点:

(1)重新确认电影的叙事,总是与历史、社会生活相交织,赋予叙事以宏阔的历史视野,从而克服现代主义排斥叙事的纯粹主观性。

(2)重新确认电影的大众媒体性质,注重叙事外观的观赏价值与历史内涵的思辨价值的统一,从好莱坞式的经典叙事技巧中找出参照,从而克服现代主义曲高和寡的封闭性。

法斯宾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德国女性四部曲”(法斯宾德成熟期作品)

《玛丽亚 · 布劳恩的婚姻》(1978)、《莉莉 · 玛莲》(1980)、《罗拉》(1981)

《维洛尼卡 · 佛斯的欲望》(1982)25.英国自由电影运动:

英国的现代电影始于“自由电影运动”。英国自由电影运动产生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比“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晚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英国自由电影运动产生的背景:

二战后人们普遍对现实的不满和50年代英国电影的停滞不前。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的主要人物:

林赛 · 安德森 卡雷尔 · 赖兹 托尼 · 理查森 约翰 · 施莱辛格 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的代表影片有:

卡雷尔 · 赖兹《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1960)

[卡雷尔 · 赖兹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1960)是整个“英国自由电影运动”最负盛名的作品,也是英国电影的代表作之一。]托尼 · 理查森《愤怒的回顾》(1959)、《蜜的滋味》(1961)、《长跑运动员的孤独》(1961)

林赛 · 安德森《如此体育生涯》(1963)

约翰 · 施莱辛格《一种爱情》(1962)、《骗子比利》(1963)26.“记录片之父”--罗伯特 · 弗拉哈迪

罗伯特 · 弗拉哈迪被公认为“纪录片之父”和第一位伟大的写实主义者。

他的影片《北方的纳努克》(1916)开创了非叙事电影的历史。27.新好莱坞:

“新好莱坞”或称“好莱坞文艺复兴”,诞生于1967年。其标志就是该年度最受欢迎的三部影片:

《邦尼和克莱徳》、《毕业生》、《酷汉卢克》(又名《铁窗喋血》)的上映。28.真实电影:

所谓“真实电影”是指通过使用不受干扰的便携式摄录设备,避免涉及素材的先入为主的叙事线索和理念,以直接性、共时性和逼真性为目的的记录电影。

“真实电影”一词最早是法国电影作者让 · 鲁什用来指其与埃德加 · 默瑞合作的影片

《夏日记事》的。该片被认为是第一部“真实电影”。

“真实电影”派最著名的影片是:马赛尔 · 奥菲欧斯的《悲悼与怜悯》(1970)。

29.斯坦利 · 考夫曼在1966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电影一代”的概念。

30.被称为“飞翔的荷兰人”的是--乔伊斯 · 伊文思,他的一生的电影活动遍及世界各大洲(包括中国在内)。[ 主要作品有《:桥》(1928)、《雨》(1929)、《围海造田》(1933)] 31.影片《公民凯恩》(导演:威尔斯)的挑战性:

(1)体现在它对传统的电影审美观念的大胆突破,它不属于类型电影。(多视角的现代叙事结构)

(2)体现在它对电影语言及视觉技巧的锐意革新上,威尔斯对长镜头段落富有创造性的运用,不仅是一种新的技巧和手段,更是一种新的电影观念,对后来的巴赞的长镜头电影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32.大卫 · 里恩的电影创作:

大卫 · 里恩早期以拍摄文学戏剧电影为主,最具代表性的影片有:《相见恨晚》和《孤星血泪》。

大卫 · 里恩50年代的风格转变为拍摄“跨洋电影”代表性影片有:《桂河桥》和

《阿拉伯的劳伦斯》[该片开创了宽银幕电影的先河] 大卫 · 里恩与福雷德.希区柯克的相似之处:(1)一是强烈的的电影感和画面感。(2)二是追求尽善尽美的叙事技巧。(3)三是拥有众多的电影观众。33.布努艾尔(1900-1983)[西班牙导演] 主要作品:

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1928)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电影最为重要的作品。

布努艾尔拍摄的《黄金时代》宣告了超现实主义的结束。《被遗忘的人们》为布努艾尔带来了世界声誉。[嘎纳电影节获奖作品]

布努艾尔50年代的主要作品:“宗教三部曲”--《纳萨林》、《比里迪安娜》(布努艾尔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沙漠中的西蒙》。布努艾尔60年代的主要作品:“女性三部曲”--《女仆日记》、《白日美人》、《特丽斯丹娜》。

布努艾尔70年代的主要作品:《资产阶级隐秘的目的》(布努艾尔后期的代表作)、《自由的幽灵》、《欲望的隐晦目的》。34.电影符号学的特点及意义:

电影符号学将注意力从文本系统的组织转移到符码的解读上的作法,标志着电影理论对爱森斯坦(蒙太奇电影理论)和巴赞(长镜头电影理论)的超越。

真正构建起电影符号学理论的大厦的是:克里斯蒂安 · 麦茨。克里斯蒂安 · 麦茨的两部著作是:《电影语言》和《语言和电影》。35.世界当代电影理论的开创者:让 · 米特里 让 · 米特里的重要著作:《主要电影理论》。

[我国现代电影理论的开山之作;张爱昕和李佗合著的《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36.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基本特征(三个方面):

戏剧化的情节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连续性剪辑。37.好莱坞戏剧电影美学的特点:

(1)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合理性。(2)清晰而简单的线性情节结构。

(3)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和人物性格的片面化。(4)拍摄方法和审美趣味的唯美主义倾向。

38.被称为好莱坞的“电影新生代”的是:乔治 · 鲁卡斯、马丁·西科西斯、布莱恩·德·帕尔玛。

三人的主要作品:

乔治 · 鲁卡斯《THX-1138》(1971)[处女作] 《巴顿将军》(奥斯卡最佳剧本奖)《星球大战》(系列)

马丁·西科西斯《穷街陋巷》(1973)、《爱丽丝不再住这里》(1975)《出租汽车司机》(1976)[首部大师级作品] 《愤怒的公牛》(1980)、《喜剧之王》(1983)

布莱恩·德·帕尔玛《着装杀人》(1980)、《双重肉体》(1984)39.世界电影理论的三个里程碑:

(1)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为电影理论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2)以巴赞为代表的写实主义美学为第二个里程碑。(3)以麦茨为代表的电影符号学为第三个里程碑。40.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理论的特点:

安德烈·巴赞的理论的中心放在电影的社会性上。安德烈·巴赞是一位纯粹的批评家和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的写实主义美学。

[爱森斯坦和爱因汉姆的表现主义形式美学] 安德烈·巴赞创办的《电影杂志》富有盛名。41.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优势(安德烈·巴赞的观点):

(1)长镜头和景深镜头可以避免严格限制观众的知觉过程,它是一种潜在的表意形式。

(2)长镜头(镜头-段落)可以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 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3)连续性拍摄的镜头--段落,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的自然流程,因而更具有真实感。

42.丹尼尔·霍佩尔的影片《逍遥骑士》开创了新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影视制片方向)考试范围及内容详解(电影学部分)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的萌芽(1896-1921):

(1)中国的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清光绪二十三年)8月11日,上海徐园的“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戏”。

(2)中国电影观众首次发表观感:1897年9月15日,上海出版的《游戏报》第74号上,刊登了一篇题为《观美国影戏记》的文章。

(3)1905年摄制的《定军山》(戏曲片)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片。

(4)谭鑫培:原名金福,湖北武昌人。他是我国京剧(老生)表演艺术中“谭派”的创始人。他戏路极为宽博,文武昆乱,无所不能,有“集众家之特长,成一人之绝艺,自有皮簧以来,谭氏一人而已”的评语。”

(5)亚细亚影戏公司:1909年由美国电影商人宾杰门·布拉斯基投资创办。并在上海和香港拍摄影片。

(6)我国摄制故事片的开端--《难夫难妻》(1913): 《难夫难妻》是郑正秋在为亚细亚影戏公司编写剧本后,与张石川联合导演了这部影片。《难夫难妻》是郑正秋参加电影工作的开始。

《难夫难妻》的意义:

这部影片虽是一部短片,但毕竟有了故事情节,可以说它是我国摄制故事片的开端。

它接触了社会现实生活内容,提出了社会的主题。

首次演出的地点是演出文明戏的上海新新舞台。(1913年9月)(7)我国影片中出现的第一位女演员是--严姗姗(影片《庄子试妻》)。

[影片《庄子试妻》片长两本,由黎民伟编剧,并反串片中女主角。]影片《庄子试妻》后由宾杰门·布拉斯基携回美国,这是中国影片运往外国放映的开始。

(8)商务印书馆在1917年开始兼营电影事业(即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成立),(24)这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首次注意到电影,(25)这也是我国自资摄制影片较有规模的开始。

(商务印书馆创立于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由夏粹芳、张元济在上海创办。)

(9)1920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摄制了两部“古剧片”(戏曲片)--《春香闹学》(2本)[昆曲]和《天女散花》(1本)[古装歌舞剧]

(10)梅兰芳(1894-1961),字畹华,原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祖父梅巧玲、父亲梅竹芬都是著名的京剧旦角演员。梅兰芳八岁学戏,十一岁开始登台演出,十四岁在喜连成科班正式搭班演戏。他在艺术上善与继承,勇于创造,(戏路很宽,二十岁后他除了演青衣外,又演闺门旦、贴旦、刀马旦,昆曲的造诣很高。他创造了许多古装歌舞剧。《春香闹学》[昆曲]和《天女散花》[古装歌舞剧]是他从1916年经常演出的剧目。

(11)自1920-1921年间,在上海开始了第一批中国长故事片的拍摄,他们是中国影戏研究社的《阎瑞生》、上海影戏公司的《海誓》和新亚影片公司的《红粉骷髅》。2.中国电影在混乱中发展(1921-1931)鸳鸯蝴蝶派:

就其思想倾向来说,代表了封建阶级和买办势力在文学上的要求。就其成员来看,也是封建遗老遗少和买办性的洋场才子的结合。黑幕小说:

由原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的侠义小说堕入未入流的武侠神怪小说,加上由帝国主义国家输入的侦探小说等等,构成了一股极为有害的文学逆流。明星影片公司的成立:

1922年3月由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羚苹等组织成立的明星影片公司在上海贵州路大同交易所原址正式成立。并于1922年2月建立了明星影戏学校。明星公司初创时期的特点:

投机牟利思想和改良主义思想的合流。

明星影片公司所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短片是《滑稽大王游华记》。(3本)

4《孤儿救祖记》(1923)[张石川导演、张伟涛摄影明星影片公司]

《孤儿救祖记》在艺术上的成就:

首先,它带有较多民族生活气息,摆脱了对西方资产阶级影片的因袭。

它的结构方面,情节曲折,副有故事性,颇能引人入胜。郑正秋的影片创作:

郑正秋(1888-1935)原名别常,别署药风,广东省朝阳县人。自幼客居上海,十四岁毕业于上海育才公学。清末他结识了当时的一些进步人士和革命分子。并以“正秋”为笔名,在当时鼓吹革命的《民呼》、《民吁》、《民主》等报刊上发表以评论皮簧戏为主的“丽丽所剧评”,被人们看作是“不畏强御的剧评”家。

1929年摄制的《玉梨魂》是他在明星公司编写的第一个有关妇女问题的剧本。

由郑正秋编剧的影片有:

《最后之良心》、《上海一妇人》、《盲孤女》由郑正秋编导和主演的影片有:《一个小工人》、《小情人》

洪深(1894-1955),字浅哉,江苏常州人,自幼爱好文学戏剧。1925年,他在《东方杂志》第22卷第1号至3号上发表的《申屠氏》,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剧本。1923年初,洪深编导并主演了舞台剧《赵阎王》,同时加入戏剧协社导演了《少奶奶的扇子》、《回家以后》等舞台剧。洪深1925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编导的第一部影片是《冯大少爷》。洪深的影片在艺术处理上的特色:

(1)他擅长于细小动作的运用和内心状态的刻画,注重情节结构和人物个性的处理。

(3)他的剧本,也都有比较完整的形式。具体规定了字幕、表情、景物,乃至镜头的性质和数目,这在当时也是很少有的。洪深是第一个主张并写出剧本的人。

“神州派”的第一部作品是《不堪回首》(1925)。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难为了妹妹》(1926)南国电影剧社:

1926年由著名戏剧家田汉创办。1928年南国电影剧社改组,改组后简称“南国社”。其范围扩大为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部分。其宗旨是:“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南国社”一直活动到1930年,因出演田汉改编的舞台剧《卡门》而被国民党解散。

(9)武侠神怪片的鼻祖--明星影片公司: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根据平江不肖生(向恺然)所著的《江湖奇侠传》改编拍摄了影片《火烧红莲寺》(十八集)。它是我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1931年4月4日,上海放映了普多夫金的《成吉思汗的后代》,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公开放映苏联影片。

费穆(1906-1951):字敬庐,号楫止,原籍江苏泰州,生于上海。1931年,费穆到上海参加联华一厂。《城市之夜》是费穆担任电影导演的第一部作品。

史东山(1902-1955)原名匡昭,浙江杭州人。他曾经参加过但杜宇、丁悚、张光宇等主办的上海晨光美术会。该美术团体主张唯美主义主张。1921年他参加上海影戏公司,担任美工师,先后在但杜宇导演的影片《古井重波记》、《重返故乡》、《小公子》等担当过演员。1925年,他进入大中华百合公司。史东山强调电影的“美的作用”。

欧阳予倩(1889-1962)原名立袁,号南杰,湖南省浏阳县人。1907年春在东京加入春柳社,参加过《黑奴吁天录》的演出。1912年参加陆镜若的“新剧同志会”。1922年参加了戏剧协会和南国社,创作了独幕话剧《泼妇》、《回家以后》等。1926年,他参加了民新

影片公司,编写《玉洁冰清》。《玉洁冰清》是他正式从事电影工作事业的开始。《玉洁冰清》[卜万仓导演、梁林光摄影] 《三年以后》(1926)是欧阳予倩首次自编自导的影片。主要作品有 :《天涯歌女》

蔡楚生:广东朝阳县人。1906年生于上海。1929年加入明星影片公司,做了郑正秋的副导演,并担任置景工作。1931年他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二厂工作,正式担任编导。1932年完成了他最早的三部影片《南国之春》、粉红色的梦》、《共赴国难》。1933年他所编导的《都会的早晨》标志着他的艺术思想的重大转变。[《都会的早晨》是蔡楚生的成名作]蔡楚生的主要作品有:《迷途的羔羊》、《王老五》。

篇6:北大电影学考研试题

本文系统介绍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参考书及参考书解读、导师介绍等方面的问题,才思教育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才思教育就是顶尖的艺术硕士考研机构!

艺术概论笔记

63:浪漫乐派:浪漫乐派,是19世纪在欧洲兴起的音乐流派,浪漫乐派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激情,强调抒发主观情感,强调表现个性。前期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是德国作曲家舒伯特、匈牙利的李斯特、波兰的肖邦、法国的柏辽兹等人;后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德国音乐家瓦格纳和勃拉姆斯、而过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等。浪漫主义音乐的着重点从形式及其正规发展转到个性化的旋律写作上来。浪漫乐派作曲家认为精工编织的一长串旋律线条比主题的严格发展来得重要,因此他们的旋律写作往往不受传统的公式或小节线的束缚,只要求旋律能诉述作者心里的话或表达他们直接从独特的心境或印象产生的激情。它不像古典时期的结构那样注意保持均衡,对抒情旋律的兴趣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浪漫乐派作曲家最明显的建树,在于和声与音响色彩。代表作有:《未完成交响曲》、《匈牙利狂想曲》、《夜曲》、《幻想交响曲》等。

64:民族乐派:19世纪中叶以后在欧洲各国兴起了民族乐派,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民族乐派主张音乐应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注意采用本国的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素材,将传统音乐成果与本民族音乐密切结合起来。题材内容可分为以下4类作品:第1类,是取材于本民族的历史和传说,描写了人民反抗异族压迫、反抗封建暴政的斗争故事,热情地歌颂了民族英雄、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的作品。第2类,是描写祖国的瑰丽山河、人民的生活风俗和伦理道德、民间的美丽传说等,充满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具有深厚民族感情和强烈民族意识的作品。第3类,是直接抒发作者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内心感情的作品。如德沃扎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和《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斯美塔纳的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都包含着抒发作者对祖国、故乡生活的深切怀念之情。第 4类,虽然数量不多,却是直接表现现实的民族阶级斗争的作品。

65:舞蹈艺术:舞蹈是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远古时代,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了图腾舞蹈活动,并且把它作为图腾崇拜的重要内容。我国商代的巫舞,周代的文舞和武舞,春秋战国的优舞都曾盛行一时。唐代舞蹈的代表作品有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欧洲舞蹈早已盛行,代表作是在第一部真正的芭蕾舞作品《王后戏剧芭蕾》。总体上讲,舞蹈可以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指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一类舞蹈,这种舞蹈动作简单,主要目的在于自娱或社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普及性。最为流行的生活舞蹈是交际舞,如华尔兹和布鲁斯等。艺术舞蹈是指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艺术创作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作品。这类舞蹈常常需要较高的技艺水平、完整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主题思想和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艺术舞蹈可以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等。

66:表演艺术:所谓表演艺术,是指通过演员表演并借助舞台来完成的艺术形式,除了音乐、舞蹈外,还包括戏剧、戏曲、曲艺等艺术种类。一般来讲,表演艺术都应当包括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这两个过程,而且,二度创作(实际的表演、演奏或演唱)可以多次进行。对于音乐、舞蹈来说,首先需要一度创作即作曲、作词、配器或编舞,同时也需要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的二度创作。对于同一个音乐作品或舞蹈作品,由于表演者对作品的理解不同、艺术风格不同和表现形式不同,完全可以产生十分不同的艺术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形象和舞蹈形象的存在,必然依赖于二度创作的表演。没有表演,也就没有音乐和舞蹈。由于舞蹈是以人的姿态、表情、造型,尤其是动作来表现思想感情,表演在塑造舞蹈形象是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同样是著名的民族舞蹈家,同样是演出以吉祥的孔雀为题材的女子独舞,傣族舞蹈家刀美兰演出的《金色的孔雀》和白族舞蹈家杨丽萍演出的《雀之灵》各有自己不同的风格。音乐作品更有赖于表演艺术家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由波士顿乐团演奏是激昂、亢奋的风格,而费城乐团演奏的则显得悲壮、深沉。

67:第三交响曲(贝多芬):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于1803年创作的《第三交响曲》,可以看做是贝多芬音乐风格成熟的标志。它既是贝多芬本人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西方交响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简称“英雄交响曲”,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是现代普罗米修斯。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他愤然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扉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快板乐章,奏鸣曲式,主部主题坚毅雄壮,副部主题深情含蓄,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英雄的性格特征。第二乐章是一首慢板的葬礼进行曲,整个乐章深沉肃穆,庄严悲壮。第三乐章是充满活力的谐谑曲,活泼喜悦。第四乐章是终曲,变奏曲式,多次变奏,在辉煌壮丽和热烈欢迎的氛围中结束了整部交响曲。这部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大大超出了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局限,完全确立了贝多芬的创作风格,是一部西方音乐史上的不朽巨著。参考书目

611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王宏建 《艺术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彭吉象

《艺术原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著王至元、陈华中译

《艺术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 琪 《美学拾穗集》 百花出版社 朱光潜 《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宗白华

611艺术概论真题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一真题才思首发

一、名词解释 个性化 独创性 神来之笔 道法自然 审美抽象 孔子 王羲之 柏拉图

二、简答 简析神似与形似 表现主义和再现主义 经典的魅力

三、论述

如何理解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血脉 艺术创作

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上一篇:幼儿园招生会策划书下一篇:种植业标准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