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大法学考研

2024-04-18

浅谈北大法学考研(通用8篇)

篇1:浅谈北大法学考研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北大法学考研心路历程

【题解】毛主席诗词《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背景:1929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因素合在一起,使北大法学院成了考研的大热门。因此,只有在大学里也要学得很刻苦才可能考上,而这对刚上大一又不愿重新塌塌实实坐在书桌前的我而言,是没有吸引力的。3,就业。按理说,本科毕业出去工作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因此,我最早选择的是出去工作。我当时的打算是:大二开始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习经济学双学位项目,并积极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这样下来,应该可以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按照这个计划,我大一时参加了北大的校学生会。但随着我在校学生会的工作的深度的增加,我却对大学的社团活动产生了质疑。学生会按理说是学生们自发地为全体同学工作的地方,而我却发现,学生会一群学生干部基本上都是在一个个通过关系建立小圈子里活动,彼此争名夺利、勾心斗角,进入这个圈子的人,即使只会吃吃喝喝,只会打CS,即使学得一塌糊涂,但各种称号什么的好处也少不了他;没进入这个圈子的人,即使整天去干一些民工干的活,也不会被他们记住。(这些我现在看得麻木了,也不觉得恶心了,不过,大家记注,当时我可才大一,接受的一直都是书本上的教育,书本上可没说这些事)。大一下学期,我被拉入一个竞选班子,要帮一个人竞选校学生会的副主席,到这里面,我才真正发现学生会是多么能暴露一个人的劣根性(我不是什么圣人,但基本的道德水准还是有的),虽然我帮的那个人成功当选了副主席,还给了我一个副部长的位置,但我只干了几周,就以大二要学习双学位,学习压力大为由下岗回家了。

这样,我在大二,断绝了社团活动,开始了同时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双学位的任务中(还是与书本打交道省心)。上了经济学双学位之后,面对让我头疼的经济数学,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曾经是一个文科生,就是为了逃避数学的折磨才学习法律的(经济中心的经济学双学位对数学的要求,客观来讲,并不高,但我的数学天赋有限,又只能利用边边角角的时间学习——毕竟是辅修的学科嘛,因此觉得它很难)。最后,我把经济学双学位改为经济学辅修(双学位要求48学分,辅修只要求32学分,而且很难的计量经济学不用学,当然,在我考上研之后,我又把辅修转为双学位了,上研究生的时候再慢慢学吧)。与此同时,老爸来北京开会,顺便来学校看看我,动员我读个研。本孝子向来以不让父母失望为做人原则。(周总理读书是“为中华之崛起”,我就只能是“为家父”了,惭愧啊)这样,我决定,还是用心读法学院的书,上法学院的研吧。

法学院以前一直是保15个人读研的,今年一下子保送了20个,还有外校保送也有20个左右。不过这些对我都没有什么用,因为我的成绩跟前20根本就不沾边。法学院里比较盛行的是上课认真做笔记,考前突击背笔记的学习方法。这些我全都不在行:我经常逃课,在寝室里过滋润日子,“躲进寝室成一统,管它债权与刑诉”;上课也经常因为200人左右(法学院本科生150多人,含体育、文艺特长生20余人,还有留学生30人左右,还有数量不定的旁听的人)挤在一个教室里热得睡觉,教材经常被口水泡变形(对不起,有点恶心);就算记了笔记,又因为字迹潦草,连自己都看不懂;考试前,好不容易从一位学习认真又心地善良又PP(在我接触的北大本科同学里,这三样能合在一起的可不多)的女同学那里借来复印,但又因为不是自己劳动成果而使记忆、理解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保研对我来说,真是水中月,镜中花„„,算了,还是考研吧(对于我这样的男生而言,比较适合打一场考研持久战。我认为,在短期记忆方面,男生确实不如女生,我们01级保研20人,其中19人是女生,就是最好的证明)。下面谈谈我为什么考研。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而考北大,是不切实际的。首先,亚里士多德(是他吧,要么就是柏拉图)认为每个人得到自己应得的才是正义。而每个人对读书的兴趣、应试能力、肯付出的努力各有不同,大家一定不能生活在幻想中,要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各方面,只有觉得自己愿意为考研作出巨大的牺牲,甚至考好几年的准备才可以开始。其次,北大竞争激烈,每年都有大批的人吊死在这棵树上,但如果你考其他一些名牌大学,则可能一举成功,而这些大学在社会看来,其法学可能不比北大差,找起工作来不起北大难,甚至更容易。再次,说实话,在中国这种大环境下,北大也不再是大家都仰慕的、在蔡元培先生当校长时的北大了。当然,在北大,肯埋头作学问、塌实肯干的人永远不会没有。

有的人,上研的目的就是能找个更好的工作。一方面,研究生就业也困难,甚至可能还不如本科生,早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了。另一方面,即使为了找工作考研,也最好能换个地方。大多数需要研究生的工作岗位就需要是一个研究生的文凭就可以,不一定非得是北大的。还有的人,只因为去年考北大或某名牌大学差了一点分,就一定再考一年,认为上一年自己只是练练兵,没当回事都能只差这么一点,这回自己认真来一年还不轻松吗?错了,我见过不少人这样又复习了一年,可考试无常,

篇2:浅谈北大法学考研

北大法学历年考研真题之行政法

——by 凯程教育

独家稿件,欢迎转载,请勿修改!

北大法学考试方式变化历史说明:

学院统考时代:2004年到2008年,为“十项全能时代”,考察科目为A卷公法卷:宪法与行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国际公法,B卷私法卷:法理学、民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考试特点:科目多,学生复习复旦极重,而且出题风格多变,经常出现偏题怪题。

六加一时代:2009年至今,北大考察方式改为“综合卷+专业卷”模式,其中综合卷所有法学同学都要考察,科目内容包含:宪法、行政法、民法、民诉、刑法和刑诉。专业卷各法学细分专业自主命题考察。考试特点:综合卷题目偏基础,难度较之前略有降低,但是由于招生人数锐减,考试对答题的要求有了极大提高,看似很基础的题目,只有答的非常专业很深入,才可以得高分,拿到高分,才能获取宝贵的复试名额;专业卷风格各异,但整体偏重于宏观考察。

考虑到真题的重要性,凯程教育专业团队依据“科目”而分科汇编了2005-2013的北大法学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卷内容。关于每科的考试重点和难点,凯程将会在相关课程中详细讲授。

行政法

2013年

1、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是不是行政法的法源,为什么?

2、行政诉讼中判决标准中有一项是“滥用职权”,请问这是合理性审查还是合法性审查?为什么?

3、对于不及时交纳罚款的,每天在罚款的基础加处百分之三的罚款,请问这是行政处罚还是行政强制?为什么?

2012年

1、试述行政法的效力有哪些?

2、试述《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极其立法特点?

2011年

1、根据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试述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和不可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2、根据我国行政法和管理实际的相关实践,试述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2010年

1、行政处罚法37条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请分析下列两种情况是否违反该规定:

凯程教育——北大法学专业考研辅导机构!

(1)某交警只身一人,上前查问逆向行驶的司机,并作出行政处罚(5分)(2)在“黑车”车主的主动招揽下,某城管执法人员独自一人着便衣,上车之后暗中录音并据以作出行政处罚。(大概是这样,有几句不记得了15分好像是)

2、某乡政府发出通知《关于禁止买卖虎牌化肥的通知》称:因为虎牌化肥存在质量缺陷(或者是说有毒),在本乡范围之内,禁止买卖。问:该通知是具体行政行为还是抽象行政行为,请说明理由。(10分)

2009 年

1、“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请谈谈对法条的理解。

2、行政行为的效力有哪些?请谈谈对这些效力的理解。

2008年

1、简述行政法上“比例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2、简述行政许可法上有关行政许可设定的有关规定。

2007年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里规定了“诚实守信”的原则,请回答:(15分)(1)诚实守信原则的基本价值和目标是什么;(2)诚实守信原则的基本内涵。

2、行政诉讼法规定,对于“滥用职权”的行政行为,法院可以判决撤消。请回答:(15分)(1)法院规定可以撤消“滥用职权”的行政行为,是否意味着法院可以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2)试列举“滥用职权”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分析为什么构成“滥用职权”。

2006年

1、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的含义及要求(20分)

2、行政诉讼法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哪些案件(10分)

2005年

1、论行政法是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20)

2、案例:(10)

A获得了5年期限的狩猎许可证,3年后颁发此征的S县政府因为环境保护的原因撤消此许可证,A不服,故向S县所属的D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1)S县的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

篇3:浅谈法学教育改革与探索

在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中,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这种现象的发生源于法学教育自身的巨大价值的存在。我们认为,法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所需要的法律人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将通过司法统一考试进入司法实践第一线,担负起依法治国的重任。因此,法学教育应该从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1 法学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

1.1 我国的法学教育还非常薄弱,传统的法治意识形态话语的力量过强

许多学生往往更习惯于宏大的分析,更习惯于用公正、正义、民主、人权这些大词,站在一个外在于具体社会的道德和政治正确的高地上悲天悯人,指点江山,缺乏经验的实证的因果的分析,没有成本收益的概念,因此无法提出真正具有建设性的和操作性的方案。许多国外已经发展了多年、有成功经验的学科在中国还仅仅是停留在介绍,甚至很少介绍;其中还有不少受到了传统法学教育的有意无意的排斥。

1.2 法律人的技能训练极为缺乏

如今许多法学院的本科毕业生都可以撰写比较不错的学术论文,几乎每个人都能写出不错的散文,许多人还可以写流畅的英文信函,但是却没有多少人能够撰写合格的令人放心的法律文书。至于同当事人交谈的能力,晓以利害、劝说当事人的斡旋能力,则更为缺乏,基本上是自然天成。针对这些问题而专门设立的法律诊所教育,法律援助,也收效不大;在全国也只有极少数院校开展了。

1.3 就业和统一司法考试

这是对普通法律院系的法学教育几乎起支配作用、对一流法学院法学教育也有相当影响的另一个制度因素。为了保证学生的有效就业,提高就业率,许多一般高校法律院系的教育不得不以学生通过司法考试为指针和标准。这不仅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学生的自愿选择,他们家长的选择,也是相当一些法律院校和教育者的自愿选择。而随着市场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全国绝大多数法律院系的教育很可能会变成了一种类似司法考试培训班的教育。

2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如何要让法学教学能够达到既定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课程体系的制定。法学教学的课程设置,在课程体系上要体现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课程结构上要增加专业课、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赋予学生根据个性、兴趣及社会需要自由选课的权利;在课程理念上应体现培养具有法律精神、法律理念与法律思维方式的人才的时代特点。

2.1 树立法律国际化意识,突出比较法教学

各国在法律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加关注西方文化中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法制的研究。因此,法学教育应树立法律国际化意识和比较法研究意识,加强国际法、比较法研究。

2.2 重视与法律密切相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课程设置

正如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所说的那样:“如果攻读法律的学生对其本国历史都很陌生,那么他就不可能理解该国法律制度的演变以及该国法律制度机构对周围的历史条件的依赖关系。如果他对世界历史文化不是很了解,那么他在理解可能对法律产生影响的重大国际事件时便会处于不利地位。如果他不大精通一般政治理论,不能洞察政府机构及其作用,那么他在领悟和处理宪法与公法等问题时就会遇到障碍。如果他没有接受过哲学方面的基础训练,那么他在解决法理学和法学理论的一般问题时就会感到棘手,而这些问题往往会对司法和其他法律程序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可通过选修课等形式开设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等与社会科学相关的课程,体现对法律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

2.3 重视体现人权保护的法律课程

现代社会的法律首要或根本价值在于保障人权、自由,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因此,法学教育要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树立公平、平等、法治、自由、正义、秩序、效率等现代法律意识,强化学生的人权保护理念。通过加强对法理学、宪法学、法史学的学习,直接引导学生树立人权民主思想和现代法律意识;通过对刑法、民法、行政法、国家赔偿法等渗透人权民主思想的法律部门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权理念。

3 完善法学教学模式

应该从几个方面进一步构建完善的法学教学模式:

(1)改革教学评估系统。应尽量减少记忆类试题,应根据课程内容、实践环节等诸多因素,增加综合性试题和能力考核试题的比重,确立和建构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把课堂讨论的发言情况、模拟法庭等也作为考核内容,实行开卷、闭卷相结合的模式。(2)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掌握法学这一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引起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使学生感受和检验各种理论命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3)开展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应读书目推荐活动。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4 提升法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是法学教育改革中的关键因素,必须首先培养高素质的法学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这是符合我们现在客观现实的教育理念。第一,最重要的是,不论什么改革措施,最终都要靠教员来贯彻,如果教员的情况不改善,好制度是根本无效的。在我看来,任何制度都是针对具体群体的制度,制度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第二,这样的老师会以实际行动改造现有的教学体制和科研体制,尽管他不高喊改革的口号,但他们在实践中也总是更有创新精神和改革动力。第三,这样的老师容易建立学术的标准和学术共同体,会渴望学术环境的改善。第四,有知识、才华和智慧的老师对学生有感召力,会有学术魅力。第五,这样的老师由于关心学术,更容易有公心,不容易受环境影响,由于心无旁骛,往往更具有学术独立性和知识追求。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篇4:北大法学教授沈岿解读《条例》

作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的五位学者之一,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岿教授日前就新条例中一些较为引人关注的焦点做了解读。在他看来,新出台的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条例跟其原本倡议变法的初衷还是基本一致的。新条例最重要的意义是“希望能够(借这个契机)真正地走向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发展,走向利益主体之间的一种和谐”。

焦点解读

1.关于征收执行单位

修改历程:第一次征求意见时,仍然规定对于“(被征收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强制搬迁,或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搬迁。”

第二次征求意见则明确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补偿决定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最终条例采用第二稿意见。

解读:沈岿认为,征求意见二稿中有关强制拆迁部分的条例设计较之一稿更加合理。根据二次征求意见稿,强拆的权利没有给予行政机关本身,而是要向法院申请进行强制拆迁。法院可以对政府作出的征收补偿决定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政府的征收补偿决定明显违法,根据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法院可以裁定不予执行,即不予拆迁。

针对部分市民提出的“虽然征求意见稿从条例中取消了行政强拆的内容,但法院很有可能在裁决是否强拆时会受政府影响”的质疑,沈岿表示,司法拆迁至少在理论和程序上保证了法院要对行政决定的房屋征收有一个审查过程。

2. 旧城改建征收程序

修改历程:危旧房改造征收的程序经历了反复。第一次征求意见时,草案规定了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进行危旧房改造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方可作出房屋征收决定;未达到90%被征收人同意的,不得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对于补偿方案的通过亦作出了限定:因危旧房改造的需要征收房屋的,补偿方案在报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批准前,还应当征得三分之二以上被征收人的同意。

在第二次征求意见时,上述规定被删除。

目前条例采取了折衷方案: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市、县级政府应当组织由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并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解读:沈岿认为,学者们此前就旧城改建提过三分之二同意的建议,但他也认为这确实很难确定。比如某块地方大部分人的征收问题都解决了,剩下几户,这时三分之二怎么确定?现在条例规定的“多数”可能51%就算过了。

对于听证会的引入,沈岿介绍亦曾就什么情况开听证会提过建议。当时建议30户不同意就可以开听证会,但这也很难实现。如果征收一栋楼,而这一栋楼只有30户,那就意味着要开听证会。目前这种相对模糊的“多数”规定有合理之处,如果要征收100户的房屋,只要有51户有不同意见,就要组织听证会,而且要修改方案。

3. 征收房屋的补偿搬迁顺序

修改历程:两次征求意见稿中,都没有明确规定“先补偿,后搬迁”的原则,目前条例则明确“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

二次征求意见稿中,仅在司法强拆中有所涉及,“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前,房屋征收部门应当按照补偿决定,对被征收人先予货币补偿或者提供产权调换房屋、周转用房。”

解读:沈岿解释,目前的规定意味着无论是自愿搬迁还是强执搬迁,其前提都是必须补偿到位,相比二次征求意见稿覆盖范围更大。

此外,条例增加了“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征收补偿费用应当足额到位、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的规定。对此,沈岿表示,原来拆迁补偿款大部分出自建设单位,而不是政府,但建设单位申请拆迁许可证时也要提供金融机构补偿款的证明;现在征收由政府替代了建设单位,政府也需满足这个要求,以保证在搬迁前补偿到位。

4. 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选择

修改历程: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选定也经历了反复。第一次征求意见稿曾规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由被征收人以投票、抽签等方式确定。”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则删除了上述规定,代之以“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由被征收人选定。被征收人选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具体办法由市、县级人民政府规定。”

最终的条例则为,“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由被征收人协商选定;协商不成的,通过多数决定、随机选定等方式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解读:沈岿表示,条例提供了选定评估机构方法的优先次序。征求意见稿的规定会面临如果每个人都去找评估机构的问题,这会造成评估周期拉长,对征收不利,也有可能造成评估结论的差异越来越大的问题。

协商选定意味着多数人选定一两个比较统一的机构,评估周期不会很长,结论基本上能保持一致,并规定了多数决定、随机的方式,是为了保证评估机构的选定不要太个体化。

5. 公共利益界定范围

修改历程:公共利益的界定一直是立法难点。征收条例采取了列举的方式界定公共利益,两次的征求意见稿中,都规定了国家机关办公用房建设的需要属于公共利益,但不少人对此有不同意见。目前条例删除了这一规定,并增加了“外交需要”为公共利益。

解读:沈岿表示,国家机关办公用房建设用地的性质是符合公共利益的;如果说这不是公共利益,将难以从理论上讨论。“如果这都不是公共利益,政府怎么办公?政府存在的假定就是公共利益,怎么能说他是个人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

篇5:北大法学考研心得(长)ok

第一部分:心得篇

第一,必须保证足够的有效学习时间。

这点我感悟是很深的。就我复习的那个固定自习室而言,不少同学总是早上很早就进教室了,但进了教室经常会趴着睡一会觉、出去打电话、出去吃饭、出去买东西、和一起复习的同学聊个天等等,很多很多小块的时间其实就把你的学习时间挤掉了。也可能在学习的时候思想不能高度集中,导致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其实很短。我觉得这点是非常致命的。考北大要看的东西非常多,没有时间拿来浪费。对我个人而言,我从小就爱赖床,所以我每天再怎么挣扎都早起不来,一开始会逼自己早起,却发现效率很低。后来我干脆让自己睡够,我差不多每天得睡到8点半多,然后9点多点到教室。因此接下来的时间我必须抓紧学习。复习后期我几乎早上到教室以后一天就都不出去了,没有时间给自己睡觉,吃饭也是叫外卖送到自习室外边,草草吃完,有时白天实在学不下去了,下午会出去吃顿饭让自己调节一下。这样算下来,我从早上9点多学到晚上11点回宿舍,有时中间休息一下,差不多平均每天学到13小时,而且是全身心投入。当然这只能放到后期,否则战线拉太长身体会受不了,对学习也会感到厌倦。

第二,一定要做笔记。

可能有很多好同学认为应当把做笔记的时间用来多背几遍书,我认为也很好,但采取何种学习方法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的建议最好是要做笔记。北大的题型同其他学校不同,全部都是主观题,因此,你要想得高分,一定要答的很广很深很全,这样一来,看一本书是肯定不够的,尤其是针对专业课考试。我专业报的刑法,当时手头的复习资料有陈兴良的蓝皮规范刑法学+张明楷的黄皮刑法学+双杨的中国刑法论+高明暄的刑法学+人大出版社的刑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陈兴良的刑法案例教程+自己买的两本法学考研参考书+图书馆借的一本辅导书+网络上卖的很红的彭鹏的考研笔记。这怎么看的完?我的答案是千万不要一本一本的看,不然一定会浪费死时间的,而且看完会发现什么都记不住(我一开始的复习就是这样的,每天给自己规定页数,逼自己几天之内看完一本书,后来发现全都是徒劳。)我的建议是这些书同时看。所以我复习刑法时就在宿舍复习的,因为太多书了。。提不去自习室。。方法就是把各书及资料上的对一个问题的各种见解观点整理到一块记到笔记本上,你整出来什么,考试时就写上什么。那时我每天都在不停地写,一天就要用掉一根笔芯,但事实证明这样为最后的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全面掌握观点,毕竟各种书上的观点都有差异。举个例子:比如说论述罪刑法定原则,你就可以分以下几点回答:1.概念(即经典表述“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条规定(第3条),这在大多数教科书上都可找到;2.历史渊源,这主要在陈兴良规范刑法学中介绍较多;3.思想基础,这点可参阅张明楷的刑法学,有沿革意义和近代意义上的思想基础;4.内容,这是重头戏,可以参阅张明楷刑法学中的内容,即包括形式的侧面和实质的侧面,其中形式的侧面中又有从绝对罪刑法定主义到相对罪刑法定主义的演变,这可以在中国刑法论和规范刑法学等书中找到;5.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这也可以在中国刑法论和规范刑法学中找到;6还可说说罪刑法定原则的问题及改善方法,这些可以在一些辅导书或者相关论文中找到。答这么多,对这道题而言算是比较全面的了。看起来有点恐怖,但这是获取高分的必经途径。其实落实的过程中会发现乐在其中。

第三,参加辅导班的问题。去年我是英华暑假辅导班和冲刺辅导班都参加了,至于值不值、有用没用,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个人认为冲刺班更有价值,其实当时也觉得暑假班不错,但复习到最后再看发现它讲的我也明白,就是串讲一遍,我认为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一些信息、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友人,见见传说中的各大教授,有时他们讲的会有点拨启蒙作用(我选择刑法其实就和上这个班有很大关系),再有就是一个心理安慰吧。如果不参加的话我觉得在自己把东西整理完一两遍以后,可以搞来录音听听,串一遍,可以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但千万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辅导班上面,关键还是在于自己。

第四,一定要不断地复习。在整理完所有的笔记以后,只复习笔记就ok,一定要反复地看,最好能背会,我不太相信有同学会过目不忘,况且有这么多的内容。列个计划,分几轮不停地复习吧~我就是最后背的时间不够了,所以整出来的东西挺好,但是没有消化,如果多给我半个月时间也许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第五,答题方法的问题。我认为这个和复习是同等重要的。当时上冲刺班时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颇深,就是“你自己知道没有用,关键是让批卷老师知道你知道。”有时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自己心里知道但是考试时写不出来,其实究其原因还是自己学的不扎实。要点是:把自己整好的内容灌到脑子里,见到每个题目都有话说。对一个问题掌握的广度是必备的,最好能掘的再深些,写出一两句让老师两眼放光的话,作为自己的杀手锏,否则大家写的都一样,凭什么让批卷老师给你打高分呢?对吧。当时老师还举了个例子来说明“一定要让判卷老师知道你知道”,他说如果问题是论述故意犯罪,你不仅仅要答故意犯罪,而应该从犯罪的主观方面写起,然后把故意犯罪、过失犯罪都答上,最好再把二者比较一下,有空再把犯罪构成要件的其他方面说说,哈哈,当时都笑了,虽然有点夸张,但多写点总归是有好处的。另外要注意的就是思路一定要清晰,条条分明,点点到位。

第六,到复习后期一定要研究北大的出题规律。把历年真题找出来仔细揣摩。具体的我就不多说了,记住:仔细研究肯定会有收获的。(可以列表、画图等等方法,一定要腾出一块时间来自己琢磨。)今年我把民法题和刑诉题都蒙到了,刑法专业卷也蒙到三个。不过这件事情只能最后再做,毕竟有些冒险,重要的是全面复习,打好基础,蒙题只能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用来在最最后比如考前几天或考前一晚重点背。第二部分:

Ok写的好激动,好像在考试一样。。接下来分科谈一下我的复习心得吧。我按照我的复习顺序写吧:

第一,刑法。参考书我前面已经罗列出来了,所以重点就是整理笔记,整理成专题形式,最好考试时能直接照搬上去。刑法由总则和分论组成,总则又包括犯罪论和刑法论。综合卷中毫无疑问犯罪论是最重要的。看过真题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刑法卷中有的案例题答案中包含的内容好多好多,会觉得特别难,想都想不到,其实它再怎么出无论如何都逃不出犯罪论、刑法论和分则的。从犯罪构成——三大形态——正当化事由——量刑——行刑——分则中的具体规定,讲所有东西都串一遍,发现有关系的就写上,因此刑法的体系看似简单,但必须掌握扎实。

第二,民法。民法我只用了一本书,就是魏振瀛的大红皮,基本还是能囊括的,但今年的考题合同相对自由原则这里面就没提到,所以最好再借几本参考书,看看上面讲的大题。我对民法不怎么懂,就不多说啦~

第三,民事诉讼法。其实我认为这门是最简单的。把潘剑锋的那本民事诉讼法教程彻底搞定就ok了,但近几年民诉注重各章节之间的贯通,所以复习时眼界要放宽点,复习这一章时就要想跟其他哪些章的内容有联系,老师可以怎样出题把它们都联系起来。

第四,刑事诉讼法。这门课从两方面来掌握,一方面就是基础知识,随便找本课本就行了,我当时用的陈光中的红皮刑事诉讼法和汪建成的那本世面上买不到的书(我是找人复印的,好像好多同学都说这本好,简洁明了,但我认为这本内容太少了,而且有点过时。)另一方面是把握刑诉的前沿问题,我自己分析来看,近几年好像已经越来越重视这一方面了,因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确实很多。因此一定要下载论文,主要是陈瑞华和汪建成的,另外一些新的不错的也可以下来看看,我当时就下了厚厚的一沓。另外就是陈瑞华的几本专著: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看得见的正义(这本已经买不到了,我去年也没搞到手,不过下载的论文里面差不多也把书里的内容覆盖了)。一开始你会觉得怎么这么多东西啊,但后来就会发现其实写来写去也就那么几个问题:比如刑讯逼供、证人问题、辩护问题、程序性制裁问题、无休止重复起诉问题、非法证据排除问题、无罪推定问题、附条件不起诉问题等等,看得多了自然就会有眉目了,也是把相关的东西整到一块,便于以后复习。而且据我观察,陈瑞华教授一般不爱重复出题,或者至少不会出近年出过的题,这个这个。仅供参考,不敢负责。

第五,宪法。复习宪法我还是用了不少书的,包括周叶中的红皮宪法+肖薇云的宪法学概论+王磊的宪法的私法化+王磊的选择宪法+两本辅导书。我认为了解基础知识的话看周叶中的红皮宪法最好,内容比较全;肖薇云的宪法学概论可以不用看了,几乎没什么有用的东西;王磊出题的话宪法的私法化是必看的,今年就出了,我就没好好看,吃亏了。前两年宪法出题方向还有通过分析案例考察知识的趋势,因此建议到书店转转,看看有什么案例教程的不错的书,买本看看也比较保险。此外,还要买法条。

第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毫无疑问姜明安的大红皮,如果想深入的话可以看看罗豪才的行政法学。也要结合法条。这门我学的也不怎么样就不多讲了。。

差不多了,该收尾啦~~就算我还能写可能看官都不想看啦~最后再啰嗦几句吧,经过这段时期,我深深明白努力就一定会有结果的,这个结果不一定就是进入北大,你更可能在这过程中超越自我,或者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有时后者反而是更宝贵的。虽然我现在已经在北大内部调剂了,但是如果我没能上成北大,我亦不后悔,这个过程人生中或许只能有一次,值得珍藏!而且北大至少在初试中算是比较公开透明的,值得一考。各位加油!祝好运!

篇6:北大刑法学考研如何复习

天气很冷,每场考试候考都在楼外,直到失去知觉。监考老师人都很好,也不会在你身边走来走去,大家看上去都很轻松。我在考英语的时候就出了一个错误,作文两段的顺序写反了,发现的时候也只好错下去,导致英语最后的分数不理想。

北大刑法学考研综合课和专业课均为论述和案例题,题目在一张纸上,答题纸除去填写信息的部分就是白纸,答案篇幅结构均由考生自己安排。最后综合课和专业课我都写了很多字,同学们一定要有这个觉悟。

以就是本人北大刑法学考研的经验希望能为同学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 考研报考北大人数创纪录

★ 风雨考研路-论文

★ 考研心得:那年考研路,今夜我重走

★ 苦难中熔铸考研路

★ 炼狱般的考研路

★ 研路:我的404分考研高分心得体会

★ 踏路寻迹散文

★ 回家的路散文

★ 路的感想散文

篇7: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参考书目一览

本文系统介绍北大经济法学考研难度,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就业,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学费,北大经济法学考研辅导,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

五、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北京大学没有指定经济法学考研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经济法学考研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综合卷:

王磊老师《宪法司法化》《选择宪法》 张千帆老师《宪法学导论》 郭自力《中国刑法论》 陈兴良《规范刑法学》 魏振瀛老师《民法》 潘剑锋《民事诉讼法》 汪建成《刑事诉讼法学》 姜明安的《行政法学》 专业卷: 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学》张守文主编 《经济法学》张守文著

《经济法总论》史际春、邓峰 金融法:

《金融法概论》吴志攀著 《金融法》吴志攀、刘燕 财税法:

《财税法学》张守文

《财税法专题研究》刘剑文 《税法原理》张守文

刘剑文、熊伟《税法基础理论》 竞争法:

吕明瑜《竞争法学》 王晓晔《竞争法学》 邵建东《竞争法学》 会计法:

刘燕《会计法》 企业与公司法学:

甘培忠《企业与公司法学》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四、北大经济法学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北大法学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北大法学考研,您直接问一句,北大法学考研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北大法学考研,更谈不上有北大法学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北大法学的学生了。

在业内,凯程的北大法学考研辅导非常权威,基本是考北大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尤其是业内赫赫有名的北大法学,50%以上的学员都来自凯程教育的辅导。凯程有系统的辅导讲义和应试题库与解析,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北大深入的理解,在北大有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

三、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学费及方向介绍

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学费总额1.6万元,学制2年,按学年缴纳学费。北大经济法学考研专业方向如下: 01.经济法理论 02.财税法学 03.金融法学 04.竞争法学

05.企业与公司法学

06.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 其考试科目如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

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 648经济法学 871法学综合卷

注:考试科目③满分为150分,内容涉及5个部分,每个部分30分:经济法总论;财税法学(含财政法、税法);金融法学(含银行法、证券法、会计法);竞争法学(含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与公司法学。考试科目④法学综合卷考试内容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刑诉、民法。

二、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就业率居于全国同类专业院校的首位。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在法学类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是经济法学。主要到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一、北大经济法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法学考研很火,特别是北大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经济法学考研研究生计划招收11人,招生人数相对较多,从这方面来讲考研难度不大,北大经济法学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法学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法学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六、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北京大学经济法学考研复试分数线是340分,政治、英语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90分。本专业复试比例为150%。复试阶段进行专业面试。面试采取抽签口答的方式。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七、北大经济法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建议

为了帮助广大报考北大法学的童鞋们复习备考,凯程考研特分享如何看专业书,供大家参考!北大经济法学专业是不指定考试范围不指定教材的,这其实是北大法学院一向的风格,在本科阶段,各种课程也是没有所谓的统一教材的,老师最多是提供一系列参考书,而上课也没有哪位老师是拿着书本照本宣科的,所以复习时看什么书也成了考研时首先遇到的重大问题。和有考研经历的师兄师姐们多交流,参加比较好的辅导班都是不错的选择。凯程考研请的都是北大法学院牛人,同时凯程考研自身也搜集了较多的可靠信息,因此在这里能够获取到关于北大考研的最新动态和可靠的复习指导,这对于成功是事半功倍的。凯程北大法学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带领同学们熟悉重要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熟悉法条的作用主要是:(1)可以和教材的论述互相印证,加深记忆。例如,几个诉讼法教材上的很多论述其实看法条会加深理解、更加明确。(2)可以补充教材已经落后的部分。大家知道,很多教材已经出了好多年了,新法都已经有了,但旧版教材并没有更新。凯程老师讲课时会帮助同学们结合最新法条,修改教材中落后的论述。大家放心,凯程北大法学讲义都是法条注释型的,有时直接看法条感觉更清爽。(3)法条也是训练案例分析能力的前提。做案例时你要是能直接答上几条中国的现行法,老师立即就会觉得你基础确实不错的。

案例分析对于学法的人来说,也应该是个基本功吧。但从凯程老师了解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都很打怵案例分析。但学法的人不分析案例怎么行呢?对于民法、刑法、行政法,凯程老师推荐法律出版社张能宝的《案例分析专题研究》,国际经济法大家可以看看知识产权出版社的一本《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或类似资料,对于法理、宪法(比如考过的河南种子案),需要大家适当看看几位北大老师的论文以及一些热点动态。凯程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同学们做一个典型案例分析和前沿问题导读。

当然,还是基础知识最重要。北大是考过一些前沿问题,但这不是考试的重点,大家不要觉得自己一定要在这方面拉开档次——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凯程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凯程远程视频辅导,这样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基础知识。

八、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复习方法解读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篇8:英语语法学习认识浅谈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 语法翻译法因一直影响着我国的英语教学而占据着主导地位。语法翻译法的特点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分析教材中句子结构, 挖掘短语、惯用法以及词汇用法等语言点, 讲解它们的使用法则, 然后让学生进行机械性的操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人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开始改变。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在几代人的努力之后, 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如今的课堂教学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 把全面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在现今的中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将听说等能力的培养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 特别是交际教学法的出现, 有很多教师偏颇的认为, 英语法教学是以英语交际活动为主, 英语听说教学被放在了首位, 而英语语法教学却变得可有可无。事实上, 这种过分淡化英语语法教学的做法对中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交际法与语法教学并不是矛盾体, 伍兹指出:语法能力已被认为是学生学习交际能力的必要条件。胡壮麟认为:“语言能力就是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语言能力主要体现在语法能力上。语法能力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和创造口头书面话语。”只注重语言的流畅性, 忽视语言的准确性是语法教学的误区。语法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多种联系和互补性。

还有的很多人认为语言是可以自然习得的。受“二语习得”和“交际法”理论的影响,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实际交际语言刺激, 在交际活动中练习语言形式和语法知识, 语言学习者就可以自然一门外语。就像幼儿从咿咿呀呀也能够学会自己的母语, 这种认识也是偏颇的。幼儿学习自己的母语时, 拥有语言刺激这个条件, 他们有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在幼儿与周围人长时间接触模仿中, 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这种感性认识逐渐积累, 语感逐渐增强, 最终习得母语。而外语的学习是理性的学习, 我们没有语言环境这个重要的条件, 学生只能依靠课上有限的时间听老师对于语法规则的讲解, 在这种非自然环境中学习, 语感的形成就比较困难, 对外语的掌握就比较困难, 如果再无法掌握语法规则, 就只能像鹦鹉学舌一样记一些简单的对话与词汇, 无法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

既然语法对我们学习一门外语那么重要, 教师应该怎样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语法教学呢?语法的学习本身就是非常枯燥乏味的, 再加之要背的条条框框琐碎的东西太多, 所以语法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我们应该在真实的材料中, 进行有上下文和以篇章为基础的练习。传统的语法教学主要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言知识的掌握上, 而不是语言形成的能力上, 学习语言的目的不仅仅是记住语言形式, 而应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场合与情景中正确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目的。根据不同的情况教师应该灵活多变的使用有效的语法学习方法, 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语法。

一、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

归纳法就是先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 通过给学生输入大量的真实的语言材料, 让学生对所呈现的语言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自己进行思维加工, 从中归纳出语法规则。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简单的语法内容。演绎法是对学生较难理解的语法教学内容, 采用先给学生呈现语法规则, 在给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句, 或者让同学自己举例, 从而掌握理解该语法内容。只有当学生们自己参与体验了才能真正理解转变成自己的东西。

二、语境教学法

语境不仅包括文章或言谈的上下文, 而且也包括了各种社会环境。如果没有一定的语境, 任何词汇也将变得没有意义。在语境中教授语法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语言, 而不是死记硬背语言形式和词语的片面意思。传统的语法教学主要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掌握语言的知识上, 而不是形成语言运用的能力上。语法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牢记语言形式, 而应该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场合和情境中正确运用语言形式来进行交际。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同一语句和词语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 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我们要结合课文学习语法。吕叔湘先生说过:“与其多读语法书, 不如多读文章。”又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 才容易记住, 才知道用法。” (引自《中国人学英语》) 课文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基地”。课文中出现的语法项目是有血有肉的, 通过课文去学习语法可以学的活记得牢。因此, 在句型学习结束后, 宜结合课文去学语法, 要围绕课文中出现的主要语法项目, 循序渐进地学习比较系统的语法知识。

三、英汉语言结构比较法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 区别也非常大。我们在英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 往往是由于汉语语法习惯在学习者头脑中已根深蒂固, 由此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干扰。我们可以通过英汉对比来排除这种干扰。比如反问疑问句“they aren’t in, are they?” (他们不在家, 是吧?) , 回答“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 (不, 他们在家。/是的, 他们不在家。) 回答时yes译成“不”, no译成“是”, 与中文是相反的。再如英语句子的主语是名词, “It is going to rain”, 译成汉语是“要下雨了”。英汉做个相应的比较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四、合作性学习法

在我国, 基本上每个班都有几十个学生, 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也不能让他们的积极性都得到发挥。如果教师之注重一对多的讲解语法规则, 就不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的主动性。为了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语法变成主动实践, 小组合作法可以使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它可以改变语法学习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状况。比如在我们学习强调句型的时候, 老师给出几个被强调的内容, 我们可以把班级分成几组, 每个组的成员相互讨论, 让每组同学说出答案。因为这个活动与每个同学都密切相关, 学生会积极发言, 在同学们反复运用这个句型中掌握这个语法项目的目的。

英语专家葛传槼先生曾说:"语法是语言的法则。"语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管用什么方法, 最终我们都是要把所学应用于实践的。在英语语法的学习中, 是否掌握了某项语法, 关键不在于读了多少语法书, 背了多少语法规则, 而在看在实践中你是否能掌握所学的语法—-能听懂, 说得好, 写得好, 理解得好, 译得准确。作为学生想学好语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所以我们平时要听、多说、多写、多读、多译, 也就是做反复的、大量的、多样化的练习。作为教师, 应该灵活使用和探索不同的方法, 让学生牢固掌握语法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摘要:交际法的出现, 人们把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听说上而淡化了英语语法的学习, 事实上语法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习语言的目的不仅仅是记住语言形式, 而应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场合与情景中正确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目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多变的使用语法学习方法, 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语法, 并最终应用于实践。

关键词:交际法,语言形式,场合,情境,实践

参考文献

[1]、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年。

上一篇:游平乐古镇的暑假作文下一篇:标准版施工劳务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