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课程设计心得

2024-04-21

村镇规划课程设计心得(精选8篇)

篇1:村镇规划课程设计心得

村镇规划说明书编写的心得体会

土二-李东升-20095732 通过阅读两篇村镇规划说明书,了解到村镇规划要从全面了解村镇开始,详细收集村镇的位置、面积、人口、自然资源,依据有关原则和依据,对土地利用现状、自然环境现状、道路交通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建设条件进行相应的安排和规划。

搞好村镇规划,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是农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崇尚现代文明的迫切愿望,也是保护和节约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因此村镇规划说明书的编写应以服务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为原则,应该“看得懂、行得通、用得上、搞得好”,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要点:

一、贯彻文件。认真解读和贯彻落实国家及当地政府关于村镇规划的文件,编制的规划既是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和村庄整治的规划,又要是全面落实党的政策的规划。

二、结合实际。量力而行,结合当地经济实力,群众经济能力,不搞形象工程,不给群众增加负担;因地制宜,顺其自然。保护好基本农田、地形地貌、历史文物、水源水体、名村名宅、古树名木。

三、尊重群众。尊重民族习惯,尊重乡风民俗,尊重多数人意愿。凡事不搞强迫命令,尽量由村民自主自治,一切为了群众,为了一切群众,为了群众的一切。

四、务求实效。规划的目标就是为了方便群众,让群众受益,争取群众积极参与。一是从路边做起,抓路边的房屋“穿衣戴帽”,植树绿化;二是从屋边做起,抓“三清三改”,特别是人畜分居、沼气池建设和垃圾清扫;三是从身边做起,抓村规民约,文明公约建设。

五、突出重点。确定不填塘、不占良田、不砍古树等“几不”的基本原则;确定通路、通电、通清洁水、垃圾清扫等“几通”的基本条件;确定卫生室、党教室、活动室、沼气池等“几有”的基本条件;基本目标,确定农民收入增加指标,环境改善等相关部门的重要指标都要尽量列入“几定”。

六、长久受益。新农村建设是长期性的历史任务,要认真落实 “三基”要求,即:基础性产业、基础性设施、基础性工作。村镇规划要引导群众致富,要与产业规划、风景区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交通、水利等规划相互衔接。

篇2:村镇规划课程设计心得

交通规划目的不仅仅是引导交通的一系列交通行为,还是以工程学,经济学为基础,以统计学等为辅的科学方法,将多种理论,理念,技术和方法的综合。为此我组从成立初起的调查机构建立,准备的前期资料,以及上网查找到的地图进行交通小区划分,提示调查的注意事项,以及到最后的实地调查的数据录入,整理分析与评价,我组都极为艰辛。

作为小组的一员,我在整个课程设计的同样的参与了实地调查,调查获取的交通数据,搜集需要的人口等指标,Transcad的操作等等。在此过程中,不仅收获了顺境时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有逆境时失败的沮丧,不仅收获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来的交通规划、TransCAD操作等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小组团队成员的鼓励与信任,以及相互了解、彼此友谊的进一步加深,这些都使本次课程设计与交通调查实习充满意义和感动。

首先,在交通调查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在对现状路网的各项指标的调查中,不仅要明确调查的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小小的误差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当很多个误差叠加在一起是就会造成调查结果的不准确,这对后续课程设计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通过交通调查,不仅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在实习过程中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只有以良好的态度去做一件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

篇3:村镇规划课程设计心得

1 当下村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良田耕地被占用

随着农村人口和经济的增长, 村镇建设用地的开发量在迅速增加, 甚至近些年比较盛行的开发区热, 开发商为了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往往征用交通便捷、开阔平坦的良田作为地基, 有些地段的良田到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其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而被闲置下来, 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造成了良田耕地数量的大幅度减少。

1.2 环境污染严重

相比较来说村镇经济的发展速度确实是比县城要慢了许多, 落后的村镇总希望在发展的路上快速奔小康, 这就容易产生求发展不择手段的不良后果, 如果只为博取高经济效益, 不顾及村镇自身净化能力, 急于上项目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目前的调研数据显示有部分的村镇企业都是设立在原原料、水资源丰富、土地广阔的地段, 开发着高损耗低收益的项目, 这在本质上是对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 村镇居民齐步向现代化生活进军, 近年来给村镇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例如:村镇企业的“三废”污染, 开办的乡镇企业往往都是后续污染净化水平不高的单位, 甚至是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 它们往往为追求高经济效益牺牲环境, 再加上部分有污染的城市工业迫于特别的改建又不断地移向村镇, 对于村镇的“三废”污染无疑于雪上加霜;其次, 农业污染, 为实现高产量的种植化, 种植户在瓜果蔬菜的种植中为了谋求高产量往往加大的施用化肥和注射农药, 日积月累中就会污染土壤;现如今村镇使用的塑料袋等造成的所谓“白色污染”也愈演愈烈。现在的村镇已经慢慢走上了被污染的道路, 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亟需解决。

1.3 村镇公共基础设施落后

几十年前村镇青山绿水随处可见, 可如今, 只见青山在锐减, 绿水已少之又少。现代式建筑越来越多, 自来水管交错纵横, 绝大部分的村镇缺乏环保的排水设施建设, 方便了二十一世纪人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随意排放入河, 直接污染河水水质, 间接的污染了居民源头用水。以上仅仅是一方面, 在一些落后的村镇, 公共场所的设施还是不够完善的, 比如:公共卫生场所条件差、环卫设施欠缺、村镇公共绿化面积几乎为零等等现象。

2 基于生态设计观的村镇规划设计

2.1 生态设计

所谓的生态设计就是根据当地的环境特色结合相应的生态学知识来规划村镇建设的一种设计思维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现如今中国大部分村镇还是没有完全被开发的, 在自然环境还没有完全被破坏的前提下, 用生态设计观的理念来指导村镇规划设计就是为了更好的维持人与自然现有的这种和谐相处的状态, 最终实现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2.2 村镇工业项目工业用地的合理布置

村镇各项目建设用地的布局首先应结合村镇的自身特色且在满足节约用地的要求, 尽量少占良田或选择不占。另外还要使能源和货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方便于组织生产协作, 实现降低成本、节约能耗。其次, 还需考虑该项目是否会产生较大的污染, 不能干扰到附近居民生活, 协调好工农业生产与生活的关系, 如果存在污染隐患的生产项目首先要将污染指数降到最低并移至村镇的下风向及河流的下水向, 防治生产对自然环境或是居民产生不利的影响。

2.3 村镇园林绿地的建设

乡村在大家印象中应该是郁郁葱葱的山清水秀的山水画, 因此在建设生态化的村镇时园林绿地的建设总是被忽视的, 纵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的植被不全是具备娱乐、观赏价值的, 为解决村镇公共绿地零局面的现象, 把园林绿地建设纳入到村镇建设当中也是娱乐建设的一部分。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不同地段的气候各有特色, 因此在不同省市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上不能够千篇一律的套种同种或不适合的植被, 而是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该地段的植物进行栽培, 一旦村镇的园林绿地建设的好的话, 不仅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供当地的人们观赏体现它们的观赏价值。

2.4 完善村镇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针对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比较薄落的村镇, 提高村镇环境质量的应对之举就是实打实的完善村镇基础设施。积极防治水污染, 推广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的处理技术, 行之有效的自来水排水净化策略并加强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现在中国的绝大部分村镇正在向现代化的城镇转型, 人们在转变以往的生活方式的时, 对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 本人还是十分倡导使用清洁型的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等天然的能源;对于村镇随便乱扔的公共垃圾, 能回收则进行回收再利用, 粪便则可以处理用作生态肥料, 既降低了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还可以提高环境卫生质量, 保护村镇生态环境。

2.5 村镇生态建筑住宅建设

所谓村镇生态建筑, 就是结合村镇自身的特色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把住宅建造成绿色、环保、自身可以进行良性循环的建筑。在农村, 住宅建筑是可以很方便的引进太阳能或风能转化技术, 利用这些现代化的装置实现太阳能向电能的转换, 既环保又实现电能自给自足。现在生活水平一般可以的村镇生活方式和城市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高楼洋房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浪费水资源等现象也颇为严重, 何不在村镇现代化建设中引进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或雨水管道收集设备, 在排放生活污水之前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 实现真正生态住宅的转型。农村一些现成又宝贵的资源就成了放错地方的宝贝了, 比如:家畜的粪便随意倒放既让大家恶心又丑化了环境, 可是一旦在适当的地段建立化粪池, 再引进沼气处理技术, 这些粪便就可以变废为宝, 转化成天然燃气, 供居民做饭, 供暖等等;建设改良型生态建筑的同时, 村镇应该运用生态建材开发村镇住宅生态节能新结构、新技术, 比如便于就地取材, 这样的住宅不仅仅更有利于居民的健康, 还可以减少建造成本, 一举两得。

3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持久理念,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各项经济建设事业的良性发展, 我们必须更新观念, 将生态的观点引人到村镇的规划和建设中来, 提倡村镇低污染、低排放、实现废物的再循环利用, 以生态学的原则指导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环境、居民、社会、经济的相互依存与协调统一, 建设舒适美观、高效和谐、充满生机、持续稳定、活力的村镇人居环境, 促进村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全民经济迅速发展的主流下, 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十分突出, 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亟需解决, 例如:环境大区域污染、耕地糟蹋。故而在现如今的村镇规划设计上融入生态设计的理念是顺应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 本文将从当下村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生态设计观在村镇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开始探讨, 使得“村镇规划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大势下取得了更进一步的成就, 推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设计,环境,村镇规划

参考文献

[1]冷红, 金虹, 袁青.村镇规划中的生态设计观[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0 (02) :57-63.

[2]黄青园.生态设计观在村镇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7) :111-115.

篇4:村镇绿色建筑水系统规划设计

关键词:村镇;绿色建筑;水系统规划;节水;污水处理;水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502-02

收稿日期:2015-03-23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理工基金(编号:LG20130302);河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编号:QN201325)。

作者简介:郭华(1986—),女,四川安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E-mail:ghscay@163.com。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是其主要的内涵之一[3],它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提倡水的节流开源,采用节水技术体系,并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国内外城市绿色建筑节水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4-13],如我国形成了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为核心的评估体系,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与不足,如绿色建筑节水技术体系不健全[14]。在拥有我国大部分人口、耗水量大的村镇地区,绿色建筑研究较少,其在村镇地区的推行更是存在诸多技术、管理和实施上的困难,因此须加强探讨村镇绿色建筑水系统规划设计,探索村镇绿色建筑节水及水资源利用技术系统。

1村镇建筑用水现状

1.1村镇建筑现状

村镇建筑体系是我国主要的居住形式之一,基数大,且逐年增长(表1)。分期、分批将新建和已有村镇建筑纳入绿色建筑节水事业范畴,将是我国绿色建筑事业改革的重要主题。建立统一规划和先进的建筑设计服务体系,转传统村镇建筑为绿色建筑,应该成为中国绿色建筑革命的核心。

1.2村镇建筑用水分析

建制镇建成区用水普及率90.73%,人均日生活用水量98.58 L,乡建成区用水普及率68.24%,人均日生活用水量82.81 L,镇乡级特殊区域建成区用水普及率84.20%,人均日生活用水量81.49 L,全国61.3%的行政村有集中供水, 9.1%的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6]。

为了解缺水地区村镇用水情况,以河北省为例按照行政区划划分为11个调查区域,每个调查区域选取典型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和建制镇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36份。根据村镇的特征和居民生活特点,调研内容包括社会经济概况、水资源现状、水资源需求现状、水资源消费、节水及处理现状等。

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村镇居民多以行政村(镇)为单位聚居,村镇建筑较为集中,整体布局多采用联排形式布置,且以单层、二层建筑为主。多数居民建筑具有庭院农业。行政村基本实现了集中供水,水源多为地下水。供水形式主要有定时定点供水和全天供水2种形式,水量计量率低,多采用每月定额缴费的付费方式。村镇住宅建筑用水主要用于日常炊事、家庭卫生、个人卫生、家畜养殖及农业灌溉,部分行政村有村镇企业,工业用水量较大。行政村对生活污废水处理率低,多直接排放天然水体或地下渗井。

2存在主要问题

在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节水器具普及率低,村民节水意识薄弱;缺乏水回用系统,水的重复利用率低;生活污水基本未进行有效处理,对天然地表水及地下水产生威胁;未系统地进行雨水收集与利用,非传统水源水利用率较低;普遍缺乏供水水质监测,水质状况不明确;自来水计量付费机制不完善,家庭用水浪费严重;部分地区给水水压不稳定,管网漏损率较大。村镇建筑节水潜力巨大。

受村镇建设的资金、技术、管理和居住现状等特点的限制,一些运行管理较为复杂的技术系统不适宜采用,村镇绿色建筑水系统建设不能照搬城市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针对上述问题,对村镇绿色建筑节水技术体系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为今后在广大村镇推广绿色建筑节水提供相应的技术系统。

3村镇建筑水工程技术体系探讨

根据村镇的特征和居民生活特点,对村镇建筑用水进行适于村镇发展现状与规划的设计和改造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镇建筑用水设施逐渐城市化,应结合村镇实情,给予建设性指导。

3.1村镇水资源规划

在保障用水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节水率和非传统水源利用是村镇绿色建筑节水核心,将用水健康循环的理念引入村镇建筑水系统规划,使其从“无序开发→低效利用→高污染排放”的直流式用水模式,转变为“节制用水→再生利用→低污染排放”的循环型用水模式,实现村镇小区域水资源的重复与循环利用(图1)。

村镇绿色建筑水系统规划应结合当地的总体水资源规划方案,有效利用水资源,改善村镇人居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应做到以下几点:(1)应对村镇建筑的用水水量和水质进行定量化估算与评价,提供确切的居民用水量数据资料,注意村镇的用水变化系数一般大于城市用水变化系数。村镇生活用水定额可参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进行取值,但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调整;(2)提出合理用水分配计划,村镇建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消防用水、水厂自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及未预见水量的分配应满足当地的现在及发展需要,并提出水质和水量保证方案;(3)统筹考虑村镇区域内用水规划及水量平衡,协调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建立有机联系,实现村镇水环境健康循环;(4)将非常规水资源纳入水系统规划,充分利用各种水资源,依据不同水质要求分质供水的用水原则,充分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如经处理的雨水、生活污水等。

nlc202309021428

3.2村镇建筑用水器具改造

节水器具推广是绿色建筑节水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于住宅建筑要求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具体评价时需所有用水部位均采用节水器具。村镇用水器具大致包括洗涤盆、淋浴器、洗衣机水嘴、便器等,调查发现村镇节水器具的普及率不及20%,与大型城市80%~95%的普及率相差甚远,具有很大节水潜力。村镇住宅可采用加气节水龙头、陶瓷阀芯水龙头、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等节水龙头,以及节水淋浴喷头、节水洗衣机等。对便器的改造,应优先考虑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改造旱厕,将村镇建筑水系统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宜采用粪尿分类收集,发酵堆肥,既节约用水,减少排放,又变废为宝,还肥于田,实现营养元素的小区域循环。

3.3中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村镇污水的处理应采用源头分离、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庭院水系统微循环与村镇建筑群水系统绿色小循环相结合的模式。村镇建筑更分散,这为排水集中处理造成一定的困难,但也为污水分散处理提供了空间。源头上将“灰水”和“黑水”分类收集,“灰水”经适当处理后回用于灌溉、畜牧、景观等,“黑水”经处理后低污染排放。

适于村镇使用的中水处理主要技术有生物滴滤池、人工湿地、稳定塘、生物接触氧化池、膜生物反应器。这些处理技术可对污水就地收集、处理及回用,易于建设、便于维护、建设投资小,且运行管理简单,适于农村地区经济来源缺乏、操作维护人员有限的特点。

3.4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雨水资源是一种优质的非传统水源,其有机物含量少、污染轻、碱度低、总硬度小、溶解氧接近饱和[14]。经简单处理后可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及农业灌溉水质标准,其处理成本比灰水处理成本更低,出水水质也更可靠,出水的公众接受性也更强。目前,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成熟应用于城市分散住宅、建筑群或小区,除用作杂用水、景观水,也有分散式、集中式雨水渗透系统,实现了小区雨水资源生态综合利用系统等[14]。可借鉴城市小区雨水利用工程经验,指导村镇建筑雨水利用。村镇整体环境质量状况好于城市,其绿色建筑雨水(主要来源于屋面、道路、绿地)水质总体优于城市,设置初雨截留装置,经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后即可回用。

4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提出在保障用水安全的基础上,将用水健康循环的理念引入村镇建筑水系统规划,使其从“无序开发→低效利用→高污染排放”的直流式用水模式,转变为“节制用水→再生利用→低污染排放”的循环型用水模式;建议对村镇建筑用水缴费标准进行改革,同时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治理,将水、固、气的利用与处置有机结合;进一步探讨村镇环境下建立基于非传统水源利用的景观及灌溉水体水质保障系统及非传统水源利用输配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的方法。

参考文献:

[1]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柴宏祥. 绿色建筑节水技术体系与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08.

[3]汪光焘.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抓好建筑“四节”——关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几点思考[J]. 土木工程学报,2005,38(4):1-4.

[4]蒋兴林. 深圳市节水型居住建筑评价体系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5]曹申,董聪.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2(60):843-847.

[6]陈洋,张定青,黄明华.集雨节水建筑技术[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36(5):545-547.

[7]杨乃平. 基于LEED体系的节水与雨水利用方法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8]何栋奎,雷晓玲,房敏. 绿色建筑住宅小区节水与污水再生利用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3347-13349.

[9]Ye L,Chen Z J,Wang Q Q,et al. Developments of green building standards in China[J]. Renewable Energy,2015,73:115-122.

[10]Vi jayar aghavan K,Raja FD.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 roof substrate to improve runoff water quality:plant growth experiments and adsorption[J]. Water Research,2014,63:94-101.

[11]Speak A F,Rothwell J J,Lindley S J,et al. Rainwater runoff retention on an aged intensive green roof[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3,461(462):28-38.

[12]vila C,Salas J J,Martín I,et al.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combined sewer wastewater and stormwater in a hybrid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in southern Spain and its further reuse[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3,50:13-20.

[13]董紫君,杜红,宋红星,等. 深圳市建筑节水器具推广与应用示范[J]. 建筑经济,2014(2):81-83.

[14]赵福增. 我国绿色建筑节水及水资源利用技术措施和指标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07.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EB/OL]. [2014-11-10]. http://www.mohurd.gov.cn/zcfg/jsbwj0/jsbwjcw/201408/t20140805_218642.html.张新建,张宏文,闫飞,等. 棉花收获期不同开放状态棉絮的力学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504-506.

篇5:村镇规划论文

【摘要】集美新城是整个厦门的几何中心,西连漳州,北连泉州,东接厦门本岛。将来的集美很可能成为厦漳泉大都市里的核心区。其次,集美是重要交通枢纽,南北火车在这里交汇,岛内外的交通在这里交汇,将来会吸引更多人气。本文将介绍集美新城的规划特点、规划现状以及对集美新城规划的部分建议。

关键字:集美新城

规划

TOD模式

集美新城是整个厦门的几何中心,西连漳州,北连泉州,东接厦门本岛。将来的集美很可能成为厦漳泉大都市里的核心区。其次,集美是重要交通枢纽,南北火车在这里交汇,岛内外的交通在这里交汇,将来会吸引更多人气。集美新城的建设使厦门城市主轴得以向西延伸,对接漳州平原,辐射闽西南,形成海峡西岸大型城市的模型。集美新城建于集美区的核心区域,总用地44.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8万人,建筑风格延续嘉庚风格,使得整片区域统一化。集美新城三面环水,并设有广场、游船码头和商业街等。集美新城形成后将是与厦门本岛规模相当的主市区,规划定位为集教育科研、商务运营、生活居住、旅游休闲、交通枢纽功能为一体的环湾生态型新城区,规划形成“一湾、两线、四片”的格局。其中,新城的核心区域用地面积为6万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7万人,是通过3-5年的建设而形成的以商务办公功能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区。

“一湾”指的是杏林湾。杏林湾位于集美新城的核心区域,建设的杏林湾商务运营中心是厦门市在岛外的首个重要的商务运营中心。杏林湾商务运营中心总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两线”指集美大道沿线和孙坂路沿线。集美大道沿线将设置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国贸商城、华大综合体育馆、市环境监测技术大楼、中烟研发中心、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项目。孙坂路沿线主要包括孙坂路拓宽改造、海翔大道跨线桥、英村安置房小区、兑山安置房小区、港头农贸市场改造等。“四片”指的是西亭区、集美文教区、厦门北站片区、园博园片区。西亭作为集美新城的核心区,总用地面积6万平方公里,规划人口7万人,规划定位为以商务办公功能为核心,集生活居住、生态游憩、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城市中心区域。集美文教区位于集美新城东北部,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大学、厦门软件学院、华厦学院工商旅游学校、厦

门工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8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于此,师生总数超过10万人。厦门北站在高铁网络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现在主站房已经投入使用,各项基本服务设施逐步建成,片区对外的交通组织基本建成。园博苑片区,占地面积6.76平方公里,总投资23亿元,目前园博苑正在不断完善和优化中,各种配套服务基本设施、水上活动项目、温泉岛和五星级酒店等逐步建成。

在规划中,集美新城被分为“五大主题区”,即中央生态公园、文创码头、林阴大道、森林公园、海西住宅。集美新城保留了原来的山丘作为城市的中央公园,创造了高绿化的原生态城市客厅。文创码头则结合闽南文化,建设与侨屋、传统街区、里坊等海西传统风貌元素相互呼应的特色建筑。规划一个以文化创意为主要轴线的综合性娱乐休闲码头,并且串联东西向海岸水面,在集美新城内形成一条具有文化创意特色的艺术长廊,在艺术长廊两侧设置现代书城和现代科技馆。新城内一条南北走向的林荫大道作为主轴,往南有百花公园,接于园博苑,北向的林荫大道打造成了海西区最大的文化长廊,市民们可以再这里休憩、娱乐。此外,将大型的森林公园布置于住宅区的核心,将生态观念进行到底,给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目前,国家确定厦门市为全国建设领域首个低碳示范城市,而集美新城无疑是首个低碳示范区。在规划中,力争在各项配套设施中做到节能减排,在满足生态的要求下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集美新城现规划配套设施如下:

1、交通配套

集美新城提倡低碳的公共交通,规划构建完善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网络型的公共交通系统,使集美新城成为城市绿色交通的发展典范。目前,集美新城在道路规划中提出“三横三纵”模式,“三横”分别为海翔大道、杏林湾路及拟建的横贯片区中部的新洲路,三条道路均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穿越核心区段的海翔大道和杏林湾路还将改造为下穿通道。新洲大桥位于新洲路的东端,是集美新城核心区东侧的进出通道,跨越杏林湾,连通集美大道。根据规划,新洲大桥全长545米,为双向6车道。现已通车。西亭中心区的纵三路成为核心区主干道,基础设施项目“西亭中心区纵三路”,这条未来集美新城核心区西亭中心区的主干道,将建设成为长1876米、宽30米,总投资6191万元的一条宽敞大道。和悦路是核心区“三横三纵”市政道路的其中之一,也是最先开建共同管沟的路段。该路段的共同管沟高4米、宽4米,已建成600米。在基础设施的规划上,采用比较发达的轨道交通、现今的清洁能源照明;在地下空间使用上,设计使地下空间直接跟外界通风的设施,减少空调的使用。

2、科教配套

集美新城内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于此,其中厦门产业技术研究所将形成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基地为核心,以创业服务中心、专业性孵化器为支撑,产权交易、创业资本、中介服务等市场要素为纽带的“大科技”区域创新体系,成为国内“高水平、应用型、服务化、开放式”的研究院。其他多所院校相互联系,成为一套完整的交通网络系统。

3、休闲配套

新城将建设厦门市最大的水上运动中心,作为皮划艇、赛等训练基地,是厦门市重点培养水上运动项目后备人才的场所。位于园博苑内的体育公园,设有篮球场、网球场、水上项设施等多种体育运动设施。而位于大学城的华大学生街,在集杏林大道东南侧,华侨大学西北侧,总用地面积24557平方米,目美总艇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街道总长度450米,总宽度57米,将为周边广大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是文化、购物、休闲、游览、娱乐的理想场所。另外,杏林湾商务运营中心是核心区最重要的项目,也是最早启动的项目之一。整个商务运营中心的规划在推进厦门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4、安置房

西亭安置房是集美新城核心区内最大的安置房项目,项目选址海翔大道南侧、九天湖东侧、西亭村西侧,地块用地面积约19.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14.3亿元。项目建设以高层住宅为主,配套建设商业设施、卫生服务、幼儿园、社区活动用房等公共设施,可满足西亭社区拆迁需求。

当然,一个备具活力和生命力的城市除了有完善的各种基本配置外,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在新城建设中,集美区在保持工业稳定发展中,借助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等优势,借助文教区,加大了对现代服务业等三产的招商力度。只有发展了产业,新城才能有新的活力。

当前,集美新城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着,伴随而来的是征地拆迁力度的加大。如何为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找出路、谋生活,是集美区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集美新城的建设,最终受益者应该是来百姓,只有不断地关注民生,老百姓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

厦门市目前面临多重问题,有两个原因不容忽视:一是土地稀缺,二是交通拥堵。今年来厦门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的增加,岛内中心城区高密度的开发,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私家车拥有量不断上升,城市问题逐渐凸显,交通拥堵问题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城市问题。而集美新城在建设中要怎样才能从厦门本岛吸取经验,避免严重的城市问题呢?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是最有力而有效的方法。紧凑综合开发和努力发展公共交通,限制下汽车的增长,是应对和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优先选择。这就是TOD发展模

式。集美新城的发展也应该优先选择TOD发展模式,从而避免未来更多的城市交通问题。

集美新城比较符合TOD新城模式,根据规划显示,开工建设中的1号线南起镇海路,终止于厦门岩内北广场站。路线长31.5公里,设置24个车站,在集美新城区域设置多个站点,时距在半小时以内,为建设TOD模式提供有力的条件。厦门规划建设4条骨干轨道,1号线和2号线纵横分布,3号线沿着海湾串起岛外四个区域,4号线则是环绕厦门本岛。将高崎作为区域的枢纽中心,便于转换各种交通方式,协调交通枢纽和土地利用布局,这也为集美新城的TOD发展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新城在建设中,便捷的接驳系统是实现站点与接驳交通紧密联系的重点。应该要协调好线路布局和换乘衔接,便于换乘。在新城建设中也应当注重设计高质量的步行街道,林荫大道、景观大道、商业大道等步行街区的设置,空间组织,街道设计应着重考虑步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应以步行为核心规划内容。

篇6:村镇规划

村镇规划是为实现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订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村镇建设与管理的根据。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是乡级行政区域内村庄和集镇布点规划及相应的各项建设整体部署。村庄、集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乡级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布点,村庄和集镇的位置、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村庄和集镇的交通、供水、供电、邮电、商业、绿化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

村庄、集镇建设规划是在村镇 总体规划指导下,具体安排村镇的各项建设。集镇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住宅、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用地规模,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近期建设工程以及重点地段建设的具体安排。村庄建设规划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照集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对住宅、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环境卫生以及生产配套设施作出具体安排。

篇7:村镇规划工作总结

一、抓深化规划研究,实现规划全覆盖

为确保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有效地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依据《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xx)》,开展了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常熟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纲要文本,胜利片区、勤丰片区、龙腾片区等七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论证工作;完成了《常熟城市规划》多媒体资料的更新工作;建立了常熟市规划网站对外发布工作;配合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了与《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xx)》相衔接的十五项专项规划的委托编制及规划指导工作。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要求,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村镇规划编制工作:一是指导古里、支塘、沙家浜、董浜、辛庄镇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并完成评审论证工作,支塘、古里镇总体规划已批复,其余正在修编及报批中。二是完成了古里镇中心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三是指导各镇全面完成了村庄建设总平面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同时对我市历年来规划编制进行归集整理,重点整理了1995年至20xx年以来相关规划资料,形成各系列的规划成果并出版发行,为规划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提高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充分认识规范和落实工作制度的重要性,对以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进行认真梳理,从思想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监督检查、依法行政等方面进行规范,以制度来约束全体工作人员的行为。落实各项业务工作制度,实行网上每周业务工作实名汇报制度和科室每月工作分析制度,热点、难点、敏感问题通报制度;重大项目会办制度,重大项目公告制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各项规定,坚持依法行政。年初,通过梳理职权目录,制定工作规程,利用局规划网站,执行实时监管的审批流程,使职责分明,权责到位。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全年共办理规划选址意见书71份,办理规划用地许可证290份,办理规划建设工程许可证957份,出具拍卖地块规划设计要点128份,办理市政设施规划建设工程许可证43份。

二是做好“两个联系”。加强与社区的联系,聘请社区联络员参与规划效能建设和规划效能监察活动,定期到社区、工业园区和镇村进行规划宣传和咨询。继续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规划通报办法,及时通报规划编制和重大项目的审批情况。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征询答复座谈会,对人大代表的建议、政协委员的提案进行分析研究,全年共办理人大建议5份,政协提案11份;同时高度重视群众的信访工作,成立信访工作小组,形成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领导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认真调查研究,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全年共答复市长热线、人民来信127封。

三、抓工作机制创新,提高服务水平

建立两项机制,实施协调工程和办事快捷工程。一是建立规划矛盾协调机制,建立规划行政许可与调解相结合的制度,成立领导小组,协调、处理规划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主动发现矛盾,着力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二是建立规划管理协同机制,贯彻市政府对违法建设长效管理的意见,全面完善规划监察执法联动机制,提高查处违法建设的主动性,强化部门齐抓共管的协同性,有效遏止了违法建设的蔓延;规划监察坚持依法行政,实行查处分离,违法建设的处理全过程实行网上审理;重大违法建设信息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全年共查处违法建设584起,违法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6000多平方米。

实施三项服务。一是简化办事程序,开辟服务特区,设立快捷模式,对现有的办事程序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简化、固化,缩短行政审批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二是完善工作规程,不断创新、整合内部业务流程、外部服务流程,优化从受理、流转、签发、制证、发证、监督的工作规程,规划审批和规划监察执法全面纳入管理系统考核,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强化技术服务,实施信息工程。以无纸化办公为要求,实现审批中心窗口接件、电子流转、即时查询、自动统计、超时预警、绩效考核、后台监管的一整套网络管理制度。为确保城乡规划管理有效开展,对城区1/500、市域1/1000地形图进行修测,及时制定规划审批项目竣工验收相关规定,落实专职人员负责地形图的更新,保证了地形图信息的有效、详实。同时在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嵌入地理信息系统和地下管线系统,实现规划三维信息管理系统;为科学的规划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相关部门提供优质的规划服务。为确保今年规划全覆盖任务如期完成,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在局内部实行规划编制负责人制度和规划编制成果汇报制度,立足重大板块规划与总体规划的无缝对接,取得了良好效果。

试行两个制度,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技术负责人制度,使行政管理与技术服务相分离;二是实行规划监察行政处罚裁定制度,使检查与处罚相分离。充分体现制度管人、管事的原则;充分体现了行政处罚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三是坚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批后跟踪管理制度和建设项目竣工规划验收制度,确保各项规划实施到位。四是城乡一体管理的原则。在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的进程中,我们根据村镇规划建设的特点,分析村镇规划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逐步将村镇建设项目全部进入行政审批中心报建,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各项审批流程,规范了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组织镇村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规划业务培训,既提高了村镇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又提高了报送审批资料的完备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推进一级审批二级管理的模式落实到位,局在年初及时召开镇村规划管理工作会议,部署镇村规划管理工作;年中及时总结经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四、抓党风廉政建设,弘扬新风正气

篇8:村镇规划课程设计心得

关键词:村镇规划,土地,集约利用

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的物质载体就是土地, 现如今, 人们对于土地的功能以及特性的认识在不断的加深。利用土地可以解决社会经济、能源、粮食、环境、资源以及人口等问题, 因此, 村镇发展的关键就是土地的集约利用。做好村镇中土地的集约利用工作, 城镇的发展才会更好。目前, 村镇规划设计中土地的集约利用还存在许多问题, 不管是理论知识方面、管理知识方面, 还是宣传引导的方面。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会对村镇的建设以及规划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而且还会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质量以及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若要加强我国村镇土地的集约利用, 就要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价值。本文探究了实现村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具体途径以及策略。

1 合理的规划村镇, 使土地的使用效率得以提升

对居民区要加快建设的速度, 从而使得小区的配套建设以及公共设施得以完善, 争取让更多的农村户口住进统一规划设计的小区中来, 更好的整合以及使用土地。对于不同村落间的互通融合进行积极的推进, 使村落的壁垒得以打破, 改善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无人村以及空心村等被遗留下来的问题, 统一的规划以及有效地利用闲置土地。在公共环境的规划建设过程中, 依据村镇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规划村镇, 防止由于盲目的对城市建设模式进行模仿, 导致没有顾虑到村镇的实际情况。特别要因地制宜路线的规划以及公共交通, 在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可以对道路以及行车道进行适当的拓宽, 在人口较为稀少的地区对道路以及行车道进行适当的缩小, 这样就可以节省更多的土地在其他方面进行应用, 节约了土地资源, 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率[1]。

2 对制度建设要加强

制度的建设不单单指的是开发相关的制度与详细具体的规划, 还有人员激励约束的制度、管理制度以及责任制度。建设这一系列制度, 就要使村镇规划的质量得以提升以及提高土地集中的利用效率。在土地的集约利用上, 第一, 要全面的清查村镇现有的土地情况, 对当前土地的使用情况要了解与掌握, 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及处理。而且, 还要对新增土地进行严格的控制, 除了特殊情况之外, 不允许对农耕田地随意的占用, 一切要都要以建设手段以及提升现有土地使用效率的革新为主, 防止随意占用以及随意扩大耕地。第二, 严格把控村镇的设计以及规划, 目前, 由于很多的村镇建设速度加快, 不能严格的把控村镇的设计以及规划, 在这种情况下开工的话, 就会难以修正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而导致总体建筑的质量低下, 就难以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因此, 要重视把关村镇规划以及设计环节的审核。通过村镇的发展情况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组建审核小组, 村镇的领导、专家以及财会的管理人员都要在审核小组中, 这样才能够使得村镇的规划设计更具经济性、合理性以及建设性, 才能够实现村镇均衡发展。第三, 使终身问责制得以推行, 如果责任的落实不完善, 就会阻碍有效的执行制度, 若领导换届较为频繁, 一些领导人只是追求表面的成效以及加快建设速度, 这样就会导致质量的下降。推进终身问责的制度就要做好经济审核的相关工作, 做到问责终身, 在合理的规划城镇与土地的集约利用方面, 要加强领导的主动性以及自律性[2]。

3 重视对于材料的应用

在村镇的规划与土地的集约利用方面, 既要重视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意识, 为了真正贯彻落实土地的集约利用还要重视在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应用新的材料以及新的方式。比如说, 对太阳能技术积极的进行应用, 让能源的使用效率得以提升, 这样就会对传统能源、燃料的储存以及管理的场地所占用的面积减少。再如, 针对目前由于农村地区修建房屋, 导致使用的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 可以积极的应用新型的建材, 避免由于应用的普通建材过多而造成增加土地的使用。根据提升建材的韧性以及强度等手段, 压缩及减负土地的使用量。

4 加强相关人员的组织学习

有效的开发土地的手段以及科学的开发土地的意识是解决村镇规划以及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方式, 想要培养科学的开发意识以及有效适用的开发手段就要加强相关人员的组织学习。对于村镇的领导来说, 要加强对科学建设的学习力度以及科学发展, 因此, 既要对村镇的规划与土地集约利用加以重视, 还要学会应用科学的观点对这项具体工作进行指导, 这样才能够使领导工作的目的得以实现[3]。

5 结语

村镇中土地利用的核心就是村镇土地的集约利用, 这也是村镇在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问题。目前村镇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建立村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实施策略以及理论体系等。因此, 要根据我国村镇土地利用的特征构建村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体系, 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动力因素以及影响进行分析, 提出切实可行的得以实现村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具体途径以及策略, 制定完善的村镇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方案, 促进我国城镇得以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

参考文献

[1]杨锋, 袁春, 周伟, 等.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J].资源与产业, 2010, 12 (4) :67-73.

[2]刘建芬.国土规划要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指导[J].资源与产业, 2010, 12 (1) :153-157.

上一篇:烙铁焊接技术标准下一篇:父爱中考作文精选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