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域村镇布局规划

2022-07-29

第一篇:镇域村镇布局规划

景村镇中小学发展目标和布局结构调整方案

景村镇中小学基础教育

发展目标和布局结构调整方案

景村镇将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逐步使农村中学集中布局到县城、寄宿制小学集中布局到乡镇,以此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随着洛南县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量人口向城镇集中,学龄人口流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适应新的形势,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洛南县教育厅提出四项目标任务:提倡小学初中独立办学。在乡镇中心小学和部分人口较多的社区小学建设寄宿制学校,逐步减少现有村小和教学点,形成以一定比例的寄宿制小学和必要的村小、教学点为补充的农村小学新格局;适度扩大初中学校办学规模。初中学校学生一般应达到500人左右。原则上人口在2万人以下

或学生规模达不到300人的乡镇不独立设立初中学校,人口在2万人至5万人的乡镇可举办1所初中学校,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乡镇可举办2所初中学校;支持各地集中举办普通高级中学,适度扩大高中办学规模,逐步撤销设在乡镇的普通高中学校,在县城新建一批规模一般在3000人左右的普通高中,满足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就读的需要;在市(州)政府所在地以及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的县城逐步建设(以改扩建为主)一批学校,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问题,逐步满足城镇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需要。在“十二五”期间较好地解决县城及城市学校“大班额”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

为确保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任务完成,洛南县将统筹学校布局与经济发展,各级教育部门主动与当地发展改革、财政、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沟通协调,准确把握城镇化布局、产业发展、人口密度,尤其是学龄人口变

化的趋势与特征,将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与工业化、城镇化统筹考虑,促进基础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紧密结合布局调整实施教育项目;在安排有关项目和资金时,优先向洛南县属景村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优先向布局调整较快、结构相对合理的村组和布局调整后办学规模较大的新建、改建学校倾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二篇:镇域交通规划说明

总结性的:234124

1、规划原则(1)加强各个中心村之间得联系 (2)近期远期相结合(3)发展综合运输体系(4)尽量减少交通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2、规划方案在进行多方面讨论比较后,结合小庄子镇的现状,结合省道,县道在镇域内形成了整齐的路网格局,并且调整了各道路的线型。

1、现状镇域交通的问题

(1) 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的线型需要适当的调整

(2) 乡道和村道的道路网不完善,尤其凌家屯、东凌家屯和打雀庄子的村路比较混乱 (3) 道路的系统通行能力差。后永安寨和海东屯之间通行能力弱,石官屯到塔山屯方向缺少必要的道路。小李金屯和后三家子之间通行不畅。

(4) 有些道路之间的路线比较复杂,不清晰。比如彭家屯和南地之间的村道就可以去掉 (5) 道路结构不合理、网络不完善、层次不分明

2、调整后(1)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的线型都进行了调整,比较顺畅

(2)完善了路网系统,尤其删补了凌家屯、东凌家屯和打雀庄子的村路,使路网比较清晰明了(3)新增加了乡道和村道,增强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强了各个中心村之间得联系(4)尽量减少交通对自然环境,水域和农田的干扰和破坏。

2、规划方案在进行多方面讨论比较后,结合小庄子镇的现状,结合省道,县道在镇域内形成了整齐统一的的路网格局,注重省道、县道、乡道、村道连接成完善的道路系统

构建完善的路网体系,注重,省道,县道,乡道,村道连接成完善的道路系统,应注意道路密度。

3、规划原则

根 据 镇 规 划 标 准GB 50188 — 2007

9.3.1 镇域内的道路交通规划应满足镇区与村庄间的车行、人行以及农机通行 的需要。

9.3.2 镇域的道路系统应与公路、铁路、水运等对外交通设施相互协调,并应配置相应的站场、码头、停车场等设施,公路、铁路、水运等用地及防护地段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9.3.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用地范围应与镇区建设用地范围之间预留发展所需的距离。

规划中的

二、三级公路不应穿过镇区和村庄内部,对于现状穿过镇区和村庄的

二、三级公路应在规划中进行调整。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与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相适应

遵循“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系统配套”的原则,协调发展镇域交通与小庄子镇和其他各镇的联系

促进多种交通的协调发展,合理引导用的布局

第三篇:湖北省镇域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湖北省小城镇面广量大,人口众多,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城乡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受到全社会和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进一步落实国家和湖北省关于新型城镇化和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战略方针,统筹城乡建设发展,促进我省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有关单位在总结实践经验、多方论证并广泛吸收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湖北省镇域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1、工作背景

1.1 现阶段国家和湖北省有关政策要求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要求“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省委、省政府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十分重视,先后于2010年和201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意见》、《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2012-2030年)》,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从2011年10月1日起颁布施行了《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明确要求:“要在县城和乡镇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镇域规划,将规划工作向村级延伸,以现代理念统筹规划城镇建设、村庄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体系,引领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1 1.2湖北省小城镇规划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规划编制标准有待完善。关于小城镇规划,国家已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镇规划编制办法》、《镇规划标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湖北省也出台了《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等技术标准,在小城镇规划编制方面有了较多的积累。但就现有的编制标准来看,小城镇规划仍然偏重于镇区的空间规划,缺乏在全域层面统筹考虑镇域空间发展、资源整合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2)规划编制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我省大部分城镇编制了规划,但是由于缺乏镇域统筹协调,没有结合区域的经济特点和发展环境,还未完全走出老模式、低水平、自发式建设的误区,导致小城镇在产业选择、功能定位上出现偏差,城镇建设出现无序发展,土地资源不能合理利用,环境污染突出,小城镇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3)规划协调矛盾突出。当前小城镇的规划体系突出地存在着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的弊端。同时,其他各级、各类规划名目繁多,在同一个地域空间上,往往多个政府部门的规划引导和控制要求并存,但彼此之间缺乏协调甚至相互冲突,难以形成对镇域综合调控的统筹合力,甚至导致了开发管理上的混乱和建设成本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4)规划管理相对滞后。由于镇级规划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乡镇规划管理力量的薄弱,忽视规划管理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综合性,存在“重建轻管、建管分离”等问题,导致政府对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控制引导能力较弱,城镇规划实施效率低下。

2、总体要求 2.1 重要意义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用新的发展视角重新审视小城镇规划建设,统筹考虑镇域资源的综合利用,科学提出城镇和村庄协调发展的措施和路径。在规划工作上,我省将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我省城乡规划法规体系,规范

2 和加强镇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管理,提高镇域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发挥镇域规划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指导作用。并逐步用镇域规划取代镇总体规划,使之成为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行动纲领。

2.2 工作目标

省政府城乡建设、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订镇域规划相关技术指引,制定工作计划并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其他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并主动参与。全省各地市州要结合地方实际和发展需要,积极组织有条件的镇(街)开展镇域规划编制工作。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我省镇域规划全覆盖;用10年左右时间,在镇域规划指导下建成一批镇域经济繁荣、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功能健全、富有特色的新型小城镇。

2.3 规划编制思路与原则

(1)全面整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优化镇域功能布局,保护耕地资源,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确保国家、省、市(县)重要发展片区、重点发展项目顺利落地实施,促进镇域经济、社会、环境整体协调发展。

(2)依据镇村自身区位、资源状况、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分类指导,妥善处理好镇村规划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平原地区要尽量集中,少占耕地;丘陵地区要适度集中,依山傍水;山区要相对集中,力求在交通便捷区域选址布局。

(3)突出镇区和农村居民点的选址布局,合理控制基层村的数量。对现状农村居民点的撤并整合,以及规划布局新的居民点,要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作出合理的安排。村庄的规划选址要尽量利用好荒坡地、废弃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建设紧凑型村庄。

(4)结合实际和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农业生产耕作距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统筹发展,对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进行科学布局。

3 (5)体现地域特色、乡村特色和民族特色,尊重农村地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突出历史文化资源、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发展传统产业,适度保留传统民居、特色民俗,延续村镇历史文脉,强化村镇特色塑造。

3、规划(编制)工作重点 3.1 加强基础调查

基础调查是科学合理编制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基本保证。镇域规划需要在立足基础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方面基础调研,力求真实可靠,准确无误。在基础调研过程中,要深入落实公众参与要求,全面了解农民的发展意愿,明确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从而有效地在规划过程中进行进度协调、问题协调,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3.2 落实三规协调

镇域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方位的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工作,强化土地指标投放与城乡空间安排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各阶段发展指标和措施在国土空间的有效落实;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资源保护的矛盾,逐步的形成一个共同的规划平台。同时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体系、规划标准体系、规划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使镇域规划真正成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和龙头。

3.3 贯彻全域统筹

在镇域规划中要深入贯彻全域统筹的规划理念,首先要进行“全空间”的统筹,即规划对象要从镇区建设用地扩展广大农村地区和非建设用地中去。在规划中要明确镇村等级、规模体系,确定各类用地安排,对建设用地(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其他建设用地等)、非建设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等)进行布局;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及范围,提出镇区空间布局指引和农村居民点布局思路;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项目、规模、范围。

4 同时要开展“全要素”的调控,根据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公共安全等基础条件划定管制分区,确定相关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目标和要求,提出镇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在整个镇域空间调动土地、经济、社会、生态等发展要素,实现空间发展与资源承载、产业驱动、基础保障、生态保护的系统性计划和布置。

3.4 强化服务均等

城乡服务均等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包括城乡服务内容一体化,服务水平一体化,城乡服务设施区域协调统筹布局、整体化建设。在镇域规划中需要按照分层分级整体配置的原则,对镇区和村庄社会管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和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建设安排;重点对综合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电力、信息网络、环卫设施、加油充气设施进行空间布局,提出建设标准和要求;确定消防、防洪、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等防灾减灾设施的设置标准、规模、空间布局,提出相应的建设和治理措施。同时镇域规划应当进一步加强实施措施和保障机制研究,为城乡无差别发展提供具体的实施路径。

3.5 注重分类指导

湖北省地域广袤,区域差异很大,小城镇的发展条件也千差万别。因此镇域规划在编制中应带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需要根据小城镇的分类特征,结合小城镇自身区位、资源状况、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特点,对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在空间布局、指标控制和村庄建设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规划对策和方针,倡导小城镇多样化发展及特色化建设。

4、规划编制组织与审批 4.1 规划组织

镇域规划由所在镇(街)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承担规划设计任务的单位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乙级及以上规划设计资质。

5 4.2 规划编制

镇域规划期限一般为近期为3-5年、远期20年。镇域规划一般情况下不需编制规划纲要,但须制定规划编制工作计划,明确规划工作的任务、目标、原则和时间要求,以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编制镇域规划的镇(街)不再编制镇总体规划。

4.3 规划审批

镇域规划成果报送审批前应当将规划草案予以公示,并采取座谈会、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城乡居民、社会公众和有关专家意见,并将对有关建议的采纳结果应当公布。镇域规划成果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后由镇人民政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镇域规划成果批准后,镇人民政府应按法定程序向公众公布、展示规划成果,并接受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

第四篇:园规划结构布局

摘要:大学校园要充分体现自身文化特征和发展实力,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及地域文化特点,建筑设计要体现出适用、超前、继承、创新、突出文化底蕴特点和环境设计的思想。

关键字:校园基础规划、结构布局、绿化与美化

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为建设环境优美、具有文化品位、适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生态校园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制定本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一、 建设目标与原则

1. 校园建设规划目标

把校区建成具有生态园林城市风采、体现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利于多学科交叉渗透、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校园;据此,提出以下建设任务:

(1)建设数字化校园。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可视化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运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建设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数字化校园。

(2)建设文化型校园。规划设计充分考虑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功能要求,在物质环境处理上强调对文化的暗示、隐喻和诠释,力求使传道者和求知者在此环境中能够得到文化的熏陶,激发对文化的探索与研究欲望。根据学科特点,设计风格多样的建筑群,建设建筑艺术与校园文化融合统一的校园;通过绿地、水体、步行道的连接,形成校园的公共交流空间组织体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

(3)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校园内的建筑、环境和配套设施,要设计超前、功能先进、使用灵活、扩展方便,适应未来高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方法、科研手段的更新。

2. 校园建设规划基本原则

大学校园要充分体现自身文化特征和发展实力,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及地域文化特点,建筑设计要体现出适用、超前、继承、创新、突出文化底蕴特点和环境设计的思想。因此,海南大学校园建设规划要紧密结合上述规划理念,合理确定规划原则,建设人文校园和生态校园,打造具有特色的舒适、文明、优美的校园环境。

(1)整体性和空间共享原则。校园规划应当将校区视为一个整体,在校园总体环境和谐发展与有机统一的原则指导下,对建筑、空间、景观等要素进行推敲,使校园在总体布局上既体现出方便实用的特点,又表现出陶冶情操的审美功能,具备全方位的环境育人功效。在保证教学、科研工作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注重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贯通,适当突出共享空间,有利于相互开放,促进交流。

(2)自然为本原则。校园总体设计应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以对自然景观、自然地貌、地物的分析为基础,充分体现南方热带地区的环境特色,合理营造水体、绿地和花草树木等多层次的生态群落,构建生态网络,使校园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在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突出建设一些有标志性、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建筑,形成大学独有的建筑风格。

(3)人文关怀原则。校园的整体布局、功能结构要充分体现现代大学教育的特色,赋予广大师生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校园规划中,要以人的活动为设计的本原,强调人与校园环境的融合,以行为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为依据,合理设计空间系统,创造宜人的交往空间。 (4)融入信息技术原则。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规划具有先进技术设施的校园,在建筑物设计和新修道路时,要考虑预留齐全、完整的信息传导系统空间,注重信息技术在校园广泛有效的运用。

二、结构布局和功能要求

规划根据各功能区的相互关系进行用地布局和安排,以教学科研区为核心,将新校区分成八大功能区:教学科研区、办公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休闲娱乐区、教工生活区、产业发展区和教育附属设施区。

(1)教学科研区(教学楼、实验楼、科技楼)。作为公共课程的教学平台,实验、实习的教研基地,将教室、实验室集中布置,以促进学科交叉渗透和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

(2)图书馆。位于校园中心位置,是重要的人文建筑,重点搞好立面设计,强调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适应未来图书馆功能的发展变化。

(3)学生生活区(学生宿舍、食堂、浴池、超市等服务用房)。以便于生活、便于交流、便于管理、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学生需要为目标,按后勤社会化模式投资建设和运行。

(4)教师生活区(宿舍楼、服务娱乐中心等)。建设生态化、高品位、康居型的教工生活园区,逐步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三、 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给水水源从城市给水管网接入学校,校园内配水干管基本上采用环状管网,然后枝状通至每一建筑。

2、排水。排水规划结合道路及竖向规划,在排水(污水和雨水)系统上进行综合考虑,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3、供电。校内供电根据用电容量计算和校区的地块划分,设置变配电房和开关站,电源进线来自于校园周围的城市道路上10KV城市电网。

4、通信。校园通讯工程包括电话、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外接的城市通信管道和线路,专门设置校园信息管理中心统一负责电话、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业务和建设。

5、消防。按规范开辟消防应急通道,便于救火和疏散。按规范要求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完善建筑消防设备的配置,加强保2010年基本完成新校区建设任务。

四、校区建设规划

(一)建设理念及功能布局

1、建设理念

(1)建设生态化、环保型校园。校园规划因循山水、植被等自然环境之特点,延续自然山水之脉络,充分利用自然水面、自然树林,以生态手法和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构建天然景色,形成绿树成荫、风景秀丽,融山、水、城、绿于一体,环境宜人,充满活力的现代养与维修。

(二)道路与交通组织

新校园规划采用道路分级的方式安排道路与交通组织,道路分主路、次路、支路和景观性道路以及步行小路五个等级。

规划校内交通方式主要有机动车客货运交通、自行车交通与步行交通。机动车客货运交通主要通过主路解决;自行车交通可由交通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共同承担,直接连接至每一建筑单元;步行交通可通过景观性道路和步行道到达校内各处,与步行广场和休闲绿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校园内完整的步行系统。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在规划中有所安排,每一建筑单元按一定比例配备自己的机动车停车位,自行车停车基本上采用划定区域或半地下室停车的方式。

五、校园的绿化与美化

以建设现代化、高品位的大学校园为目标,强调景观的现代感与文化品味。绿化、场地、艺术小品相互结合,灵活布局,使校园内随处都可以见到富有情趣的空间和构思新颖的校园文化。通过对建筑外观、环境绿化、人文小品等的设计和建造,体现理工人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追求,突出独具学校特色的精神内涵,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大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统一。

(一)校园绿化

校园的绿化系统由绿带、绿园、绿道和绿点组成。

1、校园景观沿道路两侧设林荫道以及多条绿化休闲带,形成绿化系统的基本框架。绿化为庭院绿化,以装饰性的景观树、花卉、草坪为主,绿化和绿带为公园式的自由绿化,以疏林草地和景观植物群为主,与绿化步行通道接合在一起,形成校内联系的主动脉。

2、绿园是校内大型的集中绿化区,其中广场以景观与生态功能为主,以集会、休闲功能为辅。

3、绿道是指校内的景观林荫道,校园内所有的道路种植具有豫南特色的行道树,形成绿化走廊,增强视觉效果。

4、绿点是指分布在校园各处布局自由的小块绿化。为提高校园的绿地率,在所有可能绿化的空地上都安排绿化,使校园内没有裸露的空地。营造绿树参天、碧草如茵、鸟语花香、一步一景、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优美环境。

(二)校园美化

1、建设一批能够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文化内涵丰富、造型别致、做工精美的人文小品和雕塑。新校区的道路和各个功能区要以不同的文化主题命名,体现校园文化内涵。

2、将学校的绿篱围墙、学生宿舍安全围栏、灯柱、人行地砖、车棚、宣传栏、指示牌、室外音箱、垃圾箱等都视为校园文化的物化组件,要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力求新颖独特,富于文化韵味。

3、在校园内分散布置各种庭院座椅、交往平台,安排一些集自习、交友、会客、快餐、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室内或室外活动场所,形成多层次交往空间,提供一个便于师生交往、阅读、休闲的良好互动环境。

六、 结语

坚持“以人为本”的校园建设理念,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校园建设的相关规范性要求,紧密围绕大学中长期发展目标,在现有校园布局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土地的使用性质,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地方特色和满足师生学习生活需求的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在校园建设发展规划上,要注重校园的环境建设同时,强化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校园人文氛围,促进大学师生生态意识与文明修养的提高,努力营造优良育人氛围,不断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布局更加合理、教学生活设施更加完善,把本校建成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流校园。

第五篇:银行网点布局规划

银行网点布局规划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般认为,银行网点布局主要衡量要素为:空间布局要素、有人口分布、商业集聚效应、交通条件、购买行为与态度研究等等。 1.空间布局与人口统计学指标因素

应充分考虑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结构,考虑人口的分布状况和人口质量状况(即金融消费能力指标的考量等),按照人口数量与商业经济网点配置的对应关系进行网点的布局。 2.商业聚集效应

集聚效应,就是各种商业网点在空间的集中往往带来聚集经济,产生规模效应,也就是说“扎堆效应”。但是如果旧的集聚区饱和,势必促进新的网点聚集区的产生,因此新的聚集区将会吸引更多的网点进入。 3.地理交通条件

大型金融零售网点由于规模大、人流多,特别需要良好交通条件支持,包括畅通的道路、快速的公共交通工具、足够的停车场等。主要考虑和评价内容有: 1)客流状况:主要指人流量测定,人流量测定有很多技巧,这里不在赘述。 2)位置选择:一般选址时认为三叉路口、拐角的位置一般是好位置,坡路、偏僻角落、或楼屋高的地方,位置较次,南向街面的店铺显然优于北向街面,十字路口要优于直行路段。 3)行人道、街道是否有区分

4)过往车辆的数量及类型道路宽窄:典型街道有二种,一种是只有车道和人行道,车辆行驶时视线很自然能扫到街两边的铺面,行人在街道边行走,也很自然地进入银行店铺。但如果街道过宽有时反而聚不起人气。据博智智业实际调查研究,当街道宽度为25米左右,则最易形成人气。国外的调研资料也应该是在这个范围;另一种典型街道是车道、自行车和人行道分别被隔开,这种位置形成一种封闭交通,对开设店面是不太有利的。我们在进行实地调研时往往会扣分。 5)必要的停车条件、顾客停车场地:这个条件太重要了,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停车是一个大问题。例如,北京招商局大厦一层的招商银行营业网点,虽然没有地面停车场,但如果在大厦的地下停车场停车,招行可以免费提供一个小时的停车券,倒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北京,反正我是喜欢去这个银行网点,虽然那里老是排队,因为原因只有一个:停车方便,北京人都知道! 4. 购买行为与态度研究 1)城市整体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居民消费习惯直接影响大型银行零售网点的发展,经济水平提高居民的金融消费能力,起到支撑大型银行零售网点的购买力基础。

2)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影响着网点经营定位和品种的选择。根据居民购买力和消费习惯,建立网点和消费者的对应关系。明确和修正客户定位。 3)合理布局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商业网点。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大陆商业银行还需要逐步形成和习惯于做前期市场研究的习惯,因此,在进行银行网点规划和装修设计之前,何不进行您所在银行区域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定位研究调研,弄清楚您所设计的美伦美幻的网点图片是不是您的客户所希望看到的。 5. 物业成本: 1)地价 2)租金 3)配套成本 4)竞争店数 5)„„

以上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网点因素,有时候银行网点往往占地面积大,功能定位齐全,影响面广,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人口数量和结构、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市场环境和现有网点布局交通条件等因素,统筹布局大型网点。 当然,以上因素会随着不同发展区域和不同银行的内外因条件,所选用的考量因素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在进行银行网点规划时,你永远不要忘记:因地制宜是我们的布局基础和原则,因为网点规划工作也和您投资房产是所需要的研究和规划一样。

调整字体:小 中 大

银行网点布局策略和选址技巧

一般认为网点作为银行营销和服务主要渠道,其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激烈的竞争、不断改变的客户偏好、迅速发展的城市等等。可是,银行往往缺乏信息数据,分析工具也不够健全。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充分收集有关市场数据,并对网点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和选址,将成为银行提升自身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和重大的挑战。

过去较多银行的机构设置和网点布局由于忽视了市场容量和市场属性,以及不能及时掌握和处理影响市场变动的大量其他数据,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网点分布及建设的盲目性,也造成了网点单产低、业务趋同,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某些银行网点效益不好,其中可能有经营管理水平不够高以及市场服务意识不够强的原因,但是网点空间布局上的不合理、不规范,及网点选址缺乏科学依据和手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银行网点的布局和规划是落实银行战略的重要的一种手段。由于新网点的开设需要有较大的资金投入,银行的决策必需要基于统计分析、市场调研、竞争分析、经济和财务评估等方面的内容。银行需要了解市场潜力进而将其转化为收益,了解目标顾客的分布规律,他们在何处居住、工作和活动,有哪些银行使用习惯和偏好。

南京博智营销顾问有限公司致力于为银行提供目标客户分布研究、客户需求分析、同业竞争分析、现有网点布局诊断分析,及选择潜力区域等服务的解决方案,能够为银行的营业网点、贵宾理财中心、自助设备在任何市场范围内找出最佳的市场潜力区域来。优化的网点布局和有利的地理位置将会提升银行的网点竞争力。

目标客户分析:分析银行所在的市场,细分银行的目标客户群,有针对性地对目标市场采取更明确的网点布局。

市场容量分析:协助银行测算这个城市或者地区市场的容量。根据现有的人口和经济水平,测算现有情况下市场能够容纳多少家银行同业。

现有网点诊断:银行的网点是否处于金融资源丰富的区域和有利的地段,是否符合银行的客户战略,银行现有网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

同业竞争分析:在同一个辐射圈内,每个同业银行网点的竞争力如何?谁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同业网点的优势和劣势各是什么?我们如何扬长避短?

网点机构选址:通过辐射圈价值评价模型和网点立地条件评分模型,可以帮助银行在合适的区域选择合适的候选网点位置。

网点特色定位:网点选址只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如何根据客户分布和网点分布等情况对网点进行正确的网点定位也是至关重要的。

网点蓝图规划:为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与时俱进,银行需要一个网点网络规划图。通过分的新设、撤销、合并、迁址、装修等手段,调整现有渠道网络,使得银行在未来2-3年内实现较佳的网点网络布局状态。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几个主要分析方法: 

目标客户分析

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行为偏好是银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键。这意味着在银行的市场领域中,银行将具有更深的渗透率和更高的影响力。银行需要制定市场需求调研的方法,并进行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分析,从而使银行更明确地知道谁是银行的目标客户以及他们的分布在哪些地方,他们有哪些使用银行网点的行为习惯和偏好。

目标客户分析能帮助银行: 1. 评估市场潜力 2. 改善布局决策 3. 明确网点定位 4. 获得竞争优势

5. 通过问卷调查和客户访谈,可以使银行能够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地了解银行的各种类型客户在银行网点使用方面的行为习惯和偏好。

市场容量和潜力分析

市场潜力分析可以定位银行的目标客户在何处居住、工作、购物和活动。将这些与客户的银行使用需求相结合起来,银行就可以了解市场潜力分布在什么地方,而银行又应该进入到市场的什么区域内。的量化分析能够为银行定义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当中,目标客户的分布情况。

市场容量和潜力分析能帮助银行: 1. 量化总体市场规模

2. 确定市场的潜力增长区域

3. 建立市场和区域的进入和退出标准

4. 帮助银行通过鉴定潜力高低来排列和区分各市场和区域的进入和退出优先次序,以达到最好地分配资源。

5. 此外,排列市场优先次序最有价值的结果在于可以发掘现有市场中的空白潜力区域,银行可以通过识别这些尚未发掘的潜力区域来提高银行的市场占有率。 

辐射圈评估

一个网点的成功与失败重要因素之一是其所处在的辐射圈,以及其所处位置吸引附近客户的能力。银行必须了解谁是银行的目标客户,以及网点辐射区域覆盖的客户群的分布情况。

辐射圈评估能够帮助银行

1. 有效评估辐射圈内客户规模 2. 了解各类客户的分布情况

3. 正确地对网点进行定位和确定特色

4. 的辐射圈价值评估利用市场调研和评估的方法,来定义网点辐射区域大小和量化客户潜力。 

目标网点选址和评估

为满足扩张的需求,银行应该在繁忙的商业中心寻找一个网点呢,还是会另辟蹊径,在同业集中度较低的地段找到一个网点呢?在决策之前,银行需要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在哪里做和怎样做。

一个完善的决策流程需要基于一系列的关键因素分析:城市规划情况、目标客户的分布、客户行为偏好和需求、竞争对手的标杆分析、现有网点的协同效应等等。

竞争对手标杆分析

银行市场正面临着竞争的激烈。了解竞争对手布局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劣势,对银行的发展战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竞争对手标杆需要分析同业银行的密度、类型、覆盖的主要区域、布局和选址的特点、网点内部功能设置等的情况,便于银行实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不仅分析银行的竞争对手有多少网点和布局情况,更关注这些网点的竞争力情况。我们通过五个维度对各同业银行网点的竞争力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比较。

网点管理和业绩分析

通过实地的诊断分析,评估网点所在微观市场的环境、网点辐射圈内的需求潜力,以及该网点对整个网点体系的价值,帮助银行了解每个网点。

在进行业绩评价时,需要剔除一些非相关的因素。由于大量的银行网点机构主要是为发展银行的零售业务而存在的,公司业务对网点位置和数量的依赖度相对较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财务绩效数据进行调整,从而真实地体现网点的布局和立地条件对业务的贡献。

机构的财务状况不理想,立地条件较差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一定是唯一的原因。在最终的规划决策时需要结合每个机构业务管理水平等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

渠道网络规划

银行在对未来的网点进行规划时必须考虑这些问题: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是什么?如何使有限的网点覆盖更多的目标客户?如何最有效地管理本机构网点在同一个市场或临近市场的内部竞争?

提供了一个系列全面的服务,以帮助银行制定未来的渠道网络分布。首先要审核银行目前的渠道网络分布情况,我们将用专有的方法评估每个网点的财务状况,并提供优先改善建议。通过客观的市场和人口统计数据,我们将协助银行优化网点渠道分布。同时我们也会考虑地点位置、服务和人员编制,决定网点位置的最优组合,以最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偏好。

帮助银行优化网点渠道网络规划蓝图。有效的银行网点网络管理能够减少目标市场的空白区域和减少内部竞争,并且增强本行网点间的协同作用。

跨区域经营评估

对于那些准备进入新区域的商业银行而言,合并或收购其它现有渠道网络的做法可以快速有效的建立市场地位。

我们可以帮助银行有效地评估和比较各个区域的目标市场,让银行能够根据客观标准来量化目标对象现有网点渠道网络的市场价值。

零售银行如何进行网点布局

在当前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愿景,是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主线,加快改革内部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完善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资产盈利能力,积极消化历史包袱,努力建设成为经营理念更先进、治理结构更完善、运行机制更科学、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良好、具有同业比较优势、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商业银行。

1、确定总体目标

在这一愿景目标下,结合国家宏观调控将成为国民经济治理的常态,后续调控力度强化、方式市场化和手段多样化的可能趋势,国有商业银行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细分为基础,确立能体现既有优势、有助于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定位。按照这一市场定位,国有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根据所在区域市场的特点,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营销规划,抓住重点市场,重点客户和重点业务,采取积极稳健的市场营销战略。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布局调整的目标,是合理摆布网点资源,有进有退,优化和拓展营销渠道,把市场做精做细,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同时积极介入有潜力的新兴市场,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因此,要进一步细分市场。

2、银行网点选址调查

选址调查是开好一个银行网点的前提条件。

选址调查的要点包括人口数、职业、年龄层次调查,该银行网点基本设施及竞争银行网点调查,该银行网点周围消费习性、生活习惯调查、流动人口调查、商圈未来发展调查等几个方面。 (1)家庭状况

家庭状况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家庭特点包括:人口、收入状况等。如每户家庭的平均收入和家庭收入的分配,会明显地影响未来银行网点的销售。而所在地区家庭平均收入的提高,则会增加家庭对选购商品数量、质量和档次的要求。 家庭的大小也会对未来的银行网点销售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一个由两口之家组成的年轻人家庭,购物追求时尚化、个性化、少量化;而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有一个独生子女),其消费需求则几乎是以孩子为核心的。

家庭成员的年龄状况也会对商品有不同需求。比如,老龄化的家庭其购物倾向为购买养老类产品等;而有儿童的家庭则重点投资于儿童成长类产品等。 (2)人口密度

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可以用每平方公里的人数或户数来确定。人口密度越高,则选址网点的规模可相应扩大。

计算人口密度,可通过计算白天人口来实现,即户籍中除去幼儿的人口数加上该地区上班、上学的人口数,减去到外地上班、上学的人口数。部分随机的客流人数不在考察数之内。

白天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多为办公区、学校等地。对白天人口多的地区,应在分析其消费需求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经营。比如采取延长下班时间、增加便民项目等以适应需要。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到商业设施的距离近,可增加购物频率。而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吸引力低,且客户光临的次数也少。 (3)潜在客户的数量

所有的人都是消费者,很自然也是银行网点的客户。银行在选择店址时必须了解当地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增长情况、人口年龄结构等。

人来人往的地方,当然是设点的有利地方,但并非人多的地方就适合开设网点,还要分析一下哪些人来往,客流规律如何。

首先要了解过往行人的年龄和性别,比如有些过路者是儿童,则他们可能是快餐店的客户,但不会是服装店的客户;其次要了解行人来往的尖峰时间和稀少时间;再次要了解行人来往的目的及停留的时间。 (4)行人去向

银行网点选址,来往的客流量不可否认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这些往来客户的去向也应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每次上街的目的不同,情况也就大不一样。例如,去银行取钱与去银行存钱的情形,就完全不同。

店前经过的行人,有去百货店买东西的,有去戏院看戏的,开店的时候,应该根据人们去向的差异,选择适当的店址。 (5)交通地理条件

银行网点附近的交通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意的好坏,因此一般的网点地点,都会考虑上、下班路线,特别是住宅区。上班与下班时间,两旁的人、车流,呈现明显的差距。几乎百分之九十的行业,都比较适合开在下班路线上。原因很简单,上班时间大家都忙于工作,只有在下班的时候,才会有空从事采购、饮食等消费行为。

然而,并不是大马路旁边的地点才算是黄金位置,其实由主干道延伸出的巷弄内,也有许多适合网点的地点。而一般评估巷道内的黄金网点,多使用“漏斗理论”,指的就是同一个街口,有数家银行零售网点,消费者通常会在回家的路程中顺道消费。因此,位于干道转进巷弄的第一家网点,会像漏斗一样,最先吸引消费者入店。理想的黄金地点,应该是下班路线右边的地点。 (6)购买力

家庭和人口的消费水平是由其收入水平决定的,因此,附近人口收人水平对银行网点地理条件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人均收入可通过入户抽样调查获取。如某商厦在选址的时候,就对周围一至两公里半径的居民按照分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出家庭样本3000个。经过汇总分析,这3000户居民中,人均收入在每月干元左右的约占50%,500-1000元的占20%,1000-1500元的占20%,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占10%;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约占10%。由此说明,该地区居民大都是工薪族家庭,属于中等收入水平。

银行在选择网点时,应以处于青年和中年客户,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可支配收入较多者居住区域作为优先网点为佳。 (7)竞争程度

如果某银行经营的产品是挑选性不强、购买频率较高的产品,在同一地区又有过多的同行业在恶性竞争,那势必会影响银行的经济效益,除非新设的银行网点有特殊的经营风格、能力或不寻常的商品来源,否则很难成功。

当然,在某些环境中,上述情况也并不完全如此,有些行业因同行都集中在一起,反而会形成一条别具特色的商业街。

所以,银行在选择经营地点时,要详细了解在该地点附近有多少类似的网点?这些网点的规模、装修、商品品种、价格及待客态度如何?自己的加入将是增加竞争,还是互相有利等等。 (8)八年内有何变化

银行网点地址的选择要搞清楚城市建设的规划,既包括短期规划,又包括长期规划。有的地点从当前分析是最佳位置,但随着市场的改造和发展将会出现新的变化而不适合开店;反之,有些地点从当前来看不理想,但从规划前景看会成为有发展前途的新的商业中心区。因此,银行经营者必须从长考虑,在了解地区内的交通、街道、市政、绿化、公共设施、住宅及其他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规划的前提下,做出最佳地点的选择。

3、银行网点选址策略

选择银行网点最佳位置时,既要进行定性分析,又要进行定量测算,还要做好选址工作的多种有效策略。 (1)地理位置细分策略

地理位置细分的策略是指对气候、地势、用地形式及道路关联程度等地理条件进行细微分析后,对银行网点位置做出选择的策略。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分:

①选址与路面、地势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银行网点选址都要考虑所选位置的道路及路面地势情况,因为这会直接影响网点的建筑结构和客流量。通常,网点地面应与道路处在一个水平面上,这样有利于客户出入店堂,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在实际选址过程中,路面地势较好的地段地价都比较高,银行在选择位置时竞争也很激烈,所以,在有些情况下,银行不得不将银行网点位置选择在坡路上或路面与银行网点地面的高度相差很多的地段上。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考虑银行网点的人口、门面、阶梯、招牌的设计等,一定要方便客户,并引人注目。 ②选址与地形的关系。

地形、地貌对银行网点位置的选择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方位情况。方位是指银行网点坐落的方向位置,以正门的朝向为标志。方位的选择与银行网点所处地区气候条件直接相关。以我国北方城市为例,通常以北为上,所以一般商业建筑物坐北朝南是最理想的地理方位。

走向情况。走向是指银行网点所选位置客户流动的方向。比如,我国的交通管理制度规定人流、车流均靠右行驶,所以人们普遍养成右行的习惯,这样,银行网点在选择地理位置进口时就应以右为上。如银行网点所在地的道路如果是东西走向的,而客流又主要从东边来时,则以东北路口为最佳方位;如果道路是南北走向,客流主要是从南向北流动时,则以东南路口为最佳。 交叉路口情况。交叉路口一般是指十字路口和三岔路口。一般来说在这种交接地,银行网点建筑的能见度大,但在选择十字路口的那一侧时,则要认真考察道路两侧,通常要对每侧的交通流向及流量进行较准确的调查,应选择流量最大的街面作为银行网点的最佳位置和店面的朝向。如果是三岔路口,最好将银行网点设在三岔路口的正面,这样店面最显眼;但如果是丁字路口,则将银行网点设在路口的“转角”处,效果更佳。 (2)潜在商业价值评估策略

潜在商业价值评估是指对拟选开业的银行网点位置的未来商业发展潜力的分析与评价。评价银行网点位置的优劣时,既要分析现在的情况,又要对未来的商业价值进行评估,这是因为一些现在看好的银行网点位置,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可能会由热变冷,而一些以往不引人注目的地段,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繁华闹市。因此,银行网点在选址时,更应重视潜在商业价值的评估。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所选的银行网点地址在城区规划中的位置及其商业价值。 ●是否靠近大型机关、单位、厂矿企业。

●未来人口增加的速度、规模及其购买力提高度。

●是否有“集约效应”,即银行网点建设如果选在商业中心区,虽然使银行网点面对多个竞争对手,但因众多商家云集在一条街上,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因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前来购物,从而产生商业集约效应。所以“成行成市”的商业街,也是银行网点选择位置需重点考虑的目标。 (3)出奇制胜策略

银行网点选址时既需要进行科学的考察分析,同时又应该将它看成一种艺术。经营者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市场商机,用出奇制胜的策略,与众不同的眼光来选择银行网点位置,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全美洲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联合商店的总经理萨姆·沃尔就是采用“人弃我取”的反向操作策略,把大型折价商店迁到不被一般商家重视的乡村和小城镇去。因为那里的市场尚未被开发,有很大潜力,同时又可回避城区商业日益激烈的竞争。

新加坡著名华商董俊竞创建的“诗家董”百货集团,在商店选址问题上,力排众议,选择一块人们普遍认为风水不好又面对坟场的地段作店址。后来这块地方很快成为商家云集的地方,成为世界上租金最昂贵的地段之一。董俊竞之所以不信风水选这块地作店址,主要是他注意到每天都有不少外国人通过这里到城里去,这里有可能发展为交通要道。 (4)配合所选行业 营业地点的选择与营业内容及潜在客户群息息相关,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消费对象,黄金地段并不就是惟一的选择,有的银行网点开在闹市区生意还不如开在相对偏僻一些的特定区域,所以,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经营战略来确定最佳的网点位置。 (5)专家咨询策略

对于较大型商业的投资来说,银行网点位置的选择是重要战略决策。为避免重大损失,经营者应请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对所选择的银行网点位置进行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如对交通流量、人口与消费状况、竞争对手等情况逐一摸底分析,综合评价优劣,再做出选择,使银行网点地址的选择具有科学性。

评估网点好坏,周围情况也是必须加以考虑的。有的银行网点虽然开在区域干道旁边,但干道两边有栅栏,使生意大受影响。因此在选择临街铺面时,对有车道和人行道的街道,要注意街道宽度为25米左右(或人行道宽度在5-10米)最易形成人气。这样的宽度,车辆行驶时视线很自然能扫到街两边的铺面,行人在街道边行走,也能很自然地进入银行网点,如果街道过宽有时反而聚不起人气。 还有一种街道是车道、自行车和人行道分别被隔开,这种方式形成了一种封闭交通,对开设店面不太有利。一般来讲,凡居民较集中的地方都可以建立银行网点。 选择网点还必须观察行人来这里的目的,是匆匆过路,还是溜达消遣,同一地点很可能白天人如潮涌,晚间却空无一人,所以要日夜观察,如果看到人多,不深究行人的目的(比如有很多人经过此地只是换车)就贸然开店,很可能会导致失败。

银行如何优化网点网络布局

如今,银行管理者逐渐意识到网点布局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在经济发达城市的中心区域,经常可以看到各大银行对黄金位置的激烈争夺。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即使在一般发展水平的城市中,各主要银行也经常拥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营业网点。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对不适应新环境特点的既有网点进行重新配置和调整,成为银行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海量信息,如何综合考虑整个城市的网点布局,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呢?业内专家指出,这需要在综合深入分析银行战略和地区特征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网点布局与优化方法进行系统规划和实施,而非以往“拍脑袋”的方式,依靠经验和直觉来进行网点的选址与改造。也就是说,要明确网点布局优化的基本理念是“在恰当的地点开设恰当的网点”。这一理念隐含着银行需要对自己的客户群有清醒的定位,在客户群最密集的区域开设适当类型和大小的网点。

在网点转型与优化项目开始时,银行应首先确认影响网点布局的各类战略驱动因素,基于此制定网点的业务发展战略,例如:银行目标客户群定位;目标客户群对网点的服务要求和资金使用方式;网点类型及其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网点提供产品和服务组合的策略等。此后,再根据银行的网点发展战略,分别建立网点绩效评价模型和市场潜力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工具可以迅速计算并搜索到不同目标客户群的密集区域,根据区域内各网点绩效排名以及市场潜力分布特点,确定可能的网点投资或撤资范围。最后,采用客户化的决策子系统诊断现有网点的不足,提出其转型建议;并确定空白市场区域中可新设网点的位置、类型及其服务能力。

上述网点布局与优化,可以借助“银行网点优化工具包”来具体实现。此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网点绩效评价、市场潜力预测、区域分析、本土化模型等。 网点绩效评价:在确认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后,网点布局与优化工具往往先从评价现有网点的运营绩效而开始。例如,对发展中的国内各银行,可以从赢利能力、吸存能力、中间业务发展能力和运营效率等角度,综合评判不同类型网点的绩效指标。根据这些指标计算各网点的综合排名,为最终的网点转型与优化建议提供决策参考。

市场潜力预测:针对银行的客户群定位和网点业务发展战略,建立市场潜力预测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城市市政规划(如新建小区、城区改造等)、固定人口(如居民区等)、流动人口和工作人口(如公交车站、医院、写字楼等)、同业网点分布以及区域宏观经济指标(如人口总数、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工商企业数目及增长率等),通过此工具包,可以借助数字地图确定对银行发展具有潜力的重要区域和需要撤资退出的区域。基于更精细的客户群预测模型,还可以计算不同客户群以及不同银行产品需求的地理分布特征,为网点的业务发展与产品销售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参考。

区域分析:基于市场预测结果和网点的分布,结合决策规则,可以迅速在城市中寻找到优质投资区域。优质区域的形成往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客户密集度、便利性、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备性、同业网点和本行网点的分布、政府法律法规等。对优质区域和劣势区域,咨询顾问协助银行建立起定制化的决策子系统,为银行提供科学的网点转型建议。决策系统集成了适合不同客户特点的各类决策树。对已筛选出的待转型区域,基于决策树即可迅速生成关于各具体网点和新兴区域的迁移建议,例如可以在哪些位置开设新点、哪些网点需要升级、哪些需要降级、哪些网点应该增加低柜、哪些需要增加自助设备或电子渠道等。

本土化模型:针对中国地理和经济数据不完善的难题,优化工具包通过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型定制和数据校验机制,从而使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点分析与优化方法能在国内银行业成功应用。

总之,银行需不断明确网点网络优化布局的目标是“最大化网点资产的价值”,并始终围绕这一目标,通过对实际数据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理性地选择网点网络优化布局的方案,从而实现网点网络的真正价值。 南京博智网点布局规划工作流程 要进行科学的营业网点布局规划,必须首先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我行目前营业网点布局存在的问题、市场竞争态势、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及金融需求情况等,确定规划布局战略;然后,在其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与规划模型,进行各经济功能区域营业网点的布局规划,进而编制出我行在该城市营业网点的布局规划。

总体来讲,我公司进行网点布局规划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

1、布局规划准备阶段;

2、市场研究与分析阶段;

3、网点布局规划阶段;

4、规划选址方法制定阶段;

5、后续选址研究阶段。 具体如下:

南京博智关于营业网点布局规划及规划选址方法制定工作流程图

上一篇:装修装饰公司简介下一篇:中药材回收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