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包氏父子有感

2024-04-29

读包氏父子有感(通用10篇)

篇1:读包氏父子有感

看完这个故事,我几乎要流出泪来,那一半是为可怜的老包所感动的,一半是为不争气的包国维而愤怒的。回过头来仔细地想一想,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有包国维存在吗?每到放学的时候,校园门口,我们总能看到许多家长,他们或许刚下班,或许刚忙完自己的事情,或许还没有来及把事情干完……他们匆匆地来接我们了,在他们心里,只有我们啊!可是当他们微笑着接过我们的书包时,有谁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有谁说过一声:“谢谢!”我以前写过一篇作文叫《雨中》,那是我亲眼目睹的:大雨中的校园外,有一个腿有残疾的中年阿姨,给她的女儿送桑女儿接过伞后,头也不回地往前走。中年阿姨拖着残疾的腿,在后面追。女儿扔下伞独自跑了!那是看不起母亲吗?当衣着寒酸的老包在大街上喊儿子时,包国维对他的同学说:那老头与我不相干!仅仅就因为父母不够体面,就变得与自己不相干了吗?!我们常听到同学们说:我的什么是什么什么牌子的,你的呢?我的什么是在什么地方买的,你的呢?爸,谁谁的什么是什么牌子的,你也给我买一个吧?妈,谁谁的什么是在什么地方买的,你也去什么地方给我买一个好吗?生活条件好,吃好,用好没有什么不对,但一味讲究吃穿的同学没有吗?我们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然而,总有张三或是李四就是不求上进。老师批评,父母打骂,还是不改!我们的校园,本该是一片和-谐向上的,可是,总有个别人寻衅滋事,依强凌弱,甚至还有逼着人家给自己买东西的!他们好像在向别的同学炫耀:我就是包国维,不服?……

同学们,你是包国维吗?面对包国维,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包国维啊,你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去报答你那可怜的老父吧!”面对如今校园内的“包国维”我又将说什么呢?我只能说:“同学们啊,看看《包氏父子》,好好接受一下教育吧,且莫再让包国维出现在我们身边了!”

初二年级读后感:读包氏父子有感

篇2:读包氏父子有感

《包氏父子》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包国维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由爸爸将他抚养长大,可他却处处给爸爸添麻烦,欺负爸爸不认识字,天天在家看不健康小说,还骗爸爸说自己正在用功学习,吩咐爸爸给自己端茶,递香烟。在学校里也不正经,不学好的,和别人攀比,最后,因为听别人的教唆而跟同学打架,不仅要赔医药费,还被学校开除了。老包(包国维的爸爸)流下了百感交加的泪水…… 这都是包国维自作自受,只是可怜了老包的良苦用心,可怜老包辛苦了一辈子,就是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能够出人头地,这样,自己再苦也值了。可包国维偏偏不如老包的愿,还使得老包万念俱灰。相信老包最后的心情一定又伤心,又难过,又无奈,又恨铁不成钢。 这部电影同时也是非常具有教育价值的,它能给生活中想包国维这样的人当头一棒,也能让许多同龄人知道做家长的有多么不容易。所以,我们不能当“包国维”,也不能让家长当“老包”,那样就太大逆不道了。

篇3:《包氏父子》叙事视角初探

关键词:包氏父子,叙事视角,探索

20世纪30年代, 张天翼小说创作方向主要是市民喜剧讽刺, 描写对象主要是下层市民大众, 特别是南方城市里的市民阶层, 通过描写市民阶层的生活现状, 揭示这个阶层的心理状况, 在他批判市民阶层对金钱、权利的渴望的同时, 也对他们的生存现状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文学创作不够繁荣, 在题材、创作手法上都被局限了。“革命加恋爱”的模式成为创作的主流, 张天翼把笔触转向下层市民大众, 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拓了左翼文学新的创作范围。

《包氏父子》描写了老包和小包两代人的愚昧, 老包在公馆里伺候人挣钱养家, 薪水少得可怜, 也没什么地位。老包对儿子小包唯唯诺诺, 一心都扑在了儿子身上。省吃俭用, 只希望儿子能有出息, 懦弱、无能, 愚昧。儿子小包跟着公馆的少爷在洋学堂读书, 但是他终日混在富家少爷当中, 见到上流社会的人们的生活, 安逸享乐, 在不自觉中上流社会的道德根植入小包的意识中, 希望自己也能够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 很明显老包不能为他提供优越生活条件。

在叙事学观点里, 一部作品的最重要部分并不是叙事内容, 而是作品用哪种语言来如何叙述文本。一部作品艺术成就的高低是直接取决于叙事方式, 所以叙事方式的不同也成就了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艺术魅力。叙事视角的选择是文本建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在《包氏父子》一文中, 叙事视角的选择很有特色。

一、传统的非聚焦型视角运用上做自己的诠释与运用, 即留有空白的“非聚焦”叙事

非聚焦型视角运用, 这种叙事视角的表现是“叙述者可以从所有的角度去观察以被叙述故事, ”即全知全能的视角。这里的叙述者既是叙述文本的讲述者, 即“声音或讲话者”, 是所谓的“陈述行为主体”。在这部作品中, 文本的叙事深层结构包括叙事主体即叙事文本隐含的作者张天翼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建构全篇, 呈现出一种鸟瞰全局的趋势。《包氏父子》可谓一幅幽默的讽刺喜剧, 在建构全篇的过程中, 张天翼加上了自己的诠释, 是一种留有空白和悬念的聚焦;在整个本文中, 张天翼时而俯瞰上流社会里阔佬的群体生活, 时而窥探人物内心想法。人物的身世背景、命运结局都掌握在张天翼手中, 作者创建一个博大的叙事环境, 各类人物都在作者笔下呈现得活灵活现。虽然《包氏父子》表现出了非聚焦型视角使用的特征, 但张天翼不是机械的使用非聚焦性视角叙事, 而是在此基础上, 利用自身对当时语言掌控的特殊优势, 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对故事进行叙述。在文本的开端就留有空白和悬念, 刺激读者继续阅读下去。这种空白和悬念文本潜存的隐性话语, 这种话语的张力作用也是很大的, 不仅仅是刺激读者继续阅读下去, 还对文本的建构起到了叙事补充的作用, 如在文本的第一部分胡大等人与老包的谈话, 读者就会联想到小包是怎样一个有出息的人, 在洋学堂的花销情况等等, 为之后出现的故事情节起到了铺垫作用。《包氏父子》在非聚焦型视角运用上使用不像宏大的事实性作品那样表现突出, 此文本篇幅短小, 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侧重于是内聚焦性视角和外聚焦性视角使用。

二、选择性运用内聚焦型视角

内聚焦性视角是从人物的角度来展示人物自身的所见所闻, 具有一定的优势, 尤其在叙述人称上通常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 可以与读者保持亲切感, 即通常所说的缩短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 读者更容易信服。这种叙事视角能够在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向读者坦诚地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包氏父子》虽没有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讲述故事, 但选择性地使用了内聚焦性叙事视角模式, 利用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的视角来讲诉故事, 例如在文本的第一部分中, 小包看书时有时偷偷瞟镜子一眼, 看见自己的样貌并不坏, 想象自己能够像郭纯那样穿上西装, 就不怕安淑真不上手。叙事者只是做了简单的叙述, 却能把一个贪图享乐、轻浮无能的小包的心里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另外, 内聚焦性视角存在限制性, 在人物活动、故事情节的整体把握上不能提供明确的答案。在特定的范围内,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很大的作用, 同时内聚焦性视角也会留下空白和悬念, 而这些空白和悬念是对读者的解放, 如老包知道要到银行去缴费时, 埋怨为什么要到银行去缴费, 文本叙述到这里去并没有进一步写老包的心里活动, 而是写天气的状况, 快要下雪了的样子, 模糊的太阳影子。再写老包走不快, 身上的破棉袍有几十斤重。在心理活动叙述上留有空白, 读者就会揣测老包的心理活动情况。

三、非聚焦型视角向外聚焦性视角转换

张天翼前期的小说创作在叙事视角选择上逐步由非聚焦型视角叙事向外聚焦性视角叙事转变。外聚焦型视角的表现是叙事者对文本的控制程度达到最小, 力求对生活中或者文本人物的生活进行客观性还原, 在还原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叙事视角在于客观的陈述事件, 并没有赋予作者主观色彩和看法。《包氏父子》采用这一视角, 只为读者提供故事的外部信息, 如人物的动作行为和所处坏境等, 不对人物的目的和情感做表述和透露。张天翼把自身视点置于故事之外, 通过文本中老包、小包、胡大等人物的视点来叙述故事。在文本中, 老包和小包的生活情况, 心理活动等信息都是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来表现的, 在文本中并没出现作者任何的评价, 但老包和小包的形象却深入人心, 看到当时的社会坏境、文化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对金钱、权利、享乐的向往和渴望。《包氏父子》是张天翼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由全知全能视角向纯客观叙事过渡的代表, 也是张天翼在叙事视角运用探索成功的篇目。

四、非聚焦型视角、内外聚焦性视角, 相互转换, 出现视角变异

视角变异是指是实际运用中互相区别的视角类型出现了渗透和交叉。在《包氏父子》文本中, 叙事视角在不断的转换, 前面所述的三种叙事视角在相互替换, 在《包氏父子》中, 先是通过旁观者的角度叙述老包和胡大等人谈话, 向读者提供老包的相貌、工作、生活场所以及小包的情况, 接着从老包的视角出发, 聚焦于小包, 文章的中间又从小包的视角出发, 写小包对上流社会的所见所闻, 对上流社会的生活的渴望, 文章结尾部分又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老包和小包的争吵。这些视角的转换, 向读者多角度的展现故事, 也满足了不同读者对故事文本阅读需求。

《包氏父子》中的包氏父子, 生活在30年代社会的角落。但是他们却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城镇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他们经济贫困, 思想保守, 他们迫切的希望能够改变地位, 拼命努力, 但是却不能改变他们悲剧的命运。张天翼通过对文本的建构, 病态社会中病态人物的讽刺, 是一种喜剧的幽默讽刺。在这种喜剧讽刺中我们认识到了当时社会的残酷, 市民阶层的病弱。

叙事视角选择和运用是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张天翼的《包氏父子》是其在小说创作上对叙事视角运用探索取得极大成功的篇目, 不仅满足了不同阅读群体对文本的阅读需求, 也充实了和开拓了左翼文学的创作。

指导老师:高椿霞

参考文献

篇4:读《父子天堂》有感

《父子天堂》是著名散文家赵丽宏先生专门为其儿子写的一本书,主要通过讲述儿子从降生到长大的点点滴滴生活琐事:父亲扶着孩子学走路,陪孩子做游戏,带孩子探索新世界……同样地,孩子牵着父亲的手一天天长大,给父亲带来无比的幸福,刻画出一幅父子情深的美丽画卷。

在读《父子天堂》这本书时,有几篇小故事让我感受颇深。

感受一: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在《诚实》这篇故事中,小凡在玩小汽车时不小心把桌上的花瓶打碎了,因为怕挨妈妈打,小凡第—次撒谎了。但通过一个电视片断,他认真反思自己,主动向大人承认了错误,并承诺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看了这个故事,我为小凡竖起了大拇指,—个人做错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反而编造一个又一个谎言,导致最后犯更大的错误。只有做—个诚实、光明磊落的人,才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喜爱。

感受二:要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在《男子汉》这篇故事中,小凡认为自己长大了,是一个男子汉了,因此他提出要自己走漆黑的楼梯,要保护爸爸妈妈,要讲道理有礼貌……通过这个故事,我认为要想当好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并不容易,不仅要勇敢、懂事,努力学习各项本领,还要学会做人和做事。

感受三:要有一颗恒心。在《恒心》这篇故事中,小凡为了学会骑自行车吃了不少苦,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在经历了—次又—次的摔倒后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体会到:做任何事情,不管是困难还是容易,首先你要有一颗恒信,只有坚持到底,锲而不舍,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不轻言放弃,才能把事情办好!

篇5:包氏父子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包氏父子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包氏父子读后感1

《包氏父子》是我在第八届校信通获得阅读之星的奖品—张天翼作品精选里的另一个故事。读后换位思考,收益匪浅。

一个忠厚老实的勤劳中年男子老包,把自己一生的期望全都寄托在了儿子小包身上!虽然自己生活艰苦,清贫,却从没让自己的儿子吃过苦!忠厚的他居然去偷也一定要让他儿子体面。老包把儿子奉若少爷,百依百顺,以为儿子能够有出息,好让他下半辈子可以享清福。自己省吃俭用没关系!可是,小包又把父亲当奴隶。认为这样无能的父亲耽误了他。最后换来的是什么?不过是一个个梦想的破灭罢了,当小包因为做了太多违反校规的事被开除时,老包被吓傻了,富于幻想的父亲老包的支柱倒了……

故事没有离奇的情节,平平淡淡的。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却入木三分。老包一件穿了几年的旧棉袍,一双破棉鞋。小包一件青布棉袍,一双锃亮的皮鞋,油亮的头发。反差极大的衣着,把包氏父子俩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无私奉献?也许只有亲情才能有这样的力量。同样的望子成龙永远是当今父母对子女的期盼。已经记不清爸爸妈妈为我付出了多少,只记得他们那同样沉甸甸的期盼!我不是一个好儿子,因为爸爸妈妈对我的期盼和付出总是比得到的回报要多的多,至少现在是!每当看到爸爸妈妈为我操心,我后悔以前的不懂事。未来的日子,我总是希望能多做一些让你们高兴的事,多做一件,你们就少为我操一份心!

包氏父子读后感2

一个忠厚老实的勤劳中年男子,把自己一生的期望全都寄托在了儿子小包身上!虽然自己生活艰苦,清贫,却从没让自己的儿子吃过苦!忠厚的他居然去偷也一定要让他儿子体面。自己省吃简用没关系,只要儿子有出息!可是,换来的是什么?不过是一个个梦想的破灭罢了当小包因为做了太多违反校规的事而被开除时,老包被吓傻了……

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无私奉献?也许只有亲情才能有这样的力量……同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永远是当今父母对子女的期盼。已经记不清母亲为我付出了多少,只记得她那同样沉甸甸的期盼!我不是一个好女儿,因为母亲对我的期盼和付出总是比得到的回报要多的.多,至少现在是!每当看到母亲渐渐渗白的发丝,我总是希望能多做一些让她高兴的事,多做一件,也许就有一根白发可以变黑,妈,请原谅我以前的不懂事,未来的日子,如果我做了什么错事,你可以教育我,但请记得不要让自己不高兴,我不想看到你紧锁的眉头。

妈,下次买衣服的时候还带我一起去,我再给你挑一些适合你的!还有,别买了几件就舍不得!你为女儿花钱的时候,很少听到你有抱怨过什么,记住,女儿以后一定给你买很多很多衣服……还有,我不在你身边时,请注意照顾自己的身体!

故事没有离奇的情节。平平淡淡的。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却入木三分。这主要是通过几组对比来实现的:第一组对比是包氏父子,且来看看他的衣着:父亲:一件穿了几年的旧棉袍:一双破棉鞋:儿子:一件青布棉袍:一双锃亮的皮鞋:油亮的头发这反差极大的衣着。便可以把父子俩的形象烙入读者的脑海中当然,他们的不同不仅仅是衣着,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

父亲把儿子奉若少爷。百依百顺,以为儿子能够有出息,好让他下半辈子可以享清福;而另一方面。儿子又把父亲当奴隶。认为这样无能的父亲耽误了他。他包国维怎能有这样的父亲呢?两者比较之下,父亲的期盼是炽热的。可儿子去抛开自己的实际,追求奢靡的都市生活。当这个天真的儿子被学校开除时,富于幻想的父亲的支柱倒了,他也在寻找铺保的路上倒了。

包国维父子最终并没有美梦成真。造成他的命运悲剧的看起来是他的人性格所致。但透过现象。我们便能看到本质。帝国主义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掠夺,使老包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资料。更要命的是,还进行了文化渗透。使包国维身上的奴性带有半殖民地历史环境的深刻时代印证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天翼所披露的,不仅是旧中国平民的艰辛,还有资产阶级对青少年一代的腐蚀。

包氏父子读后感3

《包氏父子》是著名作家张天翼发表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篇小说。故事中的儿子包国维不认真学习,成绩极差,还像那些“阔少爷”一样追求刺激和物质享受,实际他们家穷苦不堪,只能依靠父亲每月十元钱来勉强维持父子俩的生活。

包国维多次留级,老包并没有责怪他,还为他的学杂费和制服费四处奔走借钱。而包国维却无视父亲好不容易为他争取的受教育的机会,最后,他在学校与同学打架被学校开除。被众人逼债、儿子被开除,还要赔医药费,为儿子煞费苦心、望子成龙的老包彻底陷入绝望之中!

这就是这对相依为命的父子:一个不争气的儿子,一位可怜的父亲。

说到包国维,就不得不说说我们,现在的我们生活在蜜罐里,我们对得起父母的努力吗?我觉得每个人都该扪心自问。有一句话说得好,“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如果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没有价值的,那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是比以前好了,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便挥霍父母的血汗钱。现在的我们应该将绝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因为:青春是无比灿烂的年华,也是我们树立远大志向、打下良好基础的宝贵时光。

看完了《包氏父子》,我明白了最重要的一点:不管父母做什么,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我们好,希望我们能为自己的未来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金色年华的钥匙掌握在每一个人手中,它将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待我们到了而立之年,也会体会到父母的艰辛。

包氏父子读后感4

这是一片令人悲伤的文章,字里行间体现出了浓浓的父爱,读后感《《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500字》。

文章是作者回忆六年级毕业典礼时的事。共分为典礼前、典礼时和典礼后三部分。在典礼前,先描写我别着一颗夹竹桃,从而想到夹竹桃是爸爸种的,又联想到爸爸病人膏盲来不了了。所以就回忆起昨天见到爸爸的情景。

先描写爸爸病的很重,然后再问爸爸去不去时,用到了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的无奈和悲伤,同时也写出了我的伤心。细致的描写爸爸的动作,是因为他万分伤心,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掩饰心中的悲哀,不让女儿看见自己哭。然后,他看了指甲,这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动作,想掩饰自己,却更深的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叹息。

从父亲叮嘱我不要迟到中,引出了曾经迟到的经历。父亲打了我后,又来补救,给我带来花夹袄和两个铜板,使我十分惭愧,再也没有迟到过。

后来,是毕业典礼进行时,我产生了很多想法,接着又想起家中的孩子们,,弟弟妹妹都还小,自己也只有12岁,这时爸爸的信息已经扩大了,而自己却没有适应,还有些害怕。而别人跟自己送别时,自己也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害怕。长大也是,要人一点点接受的才行啊。

在典礼结束后,我的心情十分着急,从而把父亲去世的消息表达出来。而后,我有看到了夹竹桃,联想到爸爸,并意识到自己是大人了。

包氏父子读后感5

它主要说的是有一个父亲,虽然他的表面看起来很严肃,但内心却是一位慈父,《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500字。

在他的女儿英子要毕业的时候,而他却生了重病,不能去参加他女儿的毕业典礼,他的女儿英子回忆起以前父亲严格要求她的种种,不禁流下泪来。回到家后,才知道父亲已经逝世了。无论是从题目,还是从文章的结尾都能知道,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了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虽然整篇文章写的都是她的父亲,但是我认为这篇文章不单侧重于父亲的爱,更侧重于我长大了!从一棵幼小的树苗变成挺拔的大树,从一只脆弱的雏鹰成长为强壮的雄鹰。也许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长大了。但是通过阅读了这篇文章,通过英子的亲身感受,我认为长大不只是生理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成熟。记得以前有一次,我认为包饺子是很简单的事,就想帮妈妈包,但是妈妈不同意。于是我趁妈妈接电话的时间,包了一个“三层肚皮”的将军肚饺子。后来,妈妈看见了,对我说:“孩子,做事情不能光靠自信,还要动动脑筋,和理论相结合,才能做得更好。”

篇6:《包氏父子》读后感

《包氏父子》读后感1

《包氏父子》是着名作家张天翼发表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篇小说。故事中的儿子包国维不认真学习,成绩极差,还像那些“阔少爷”一样追求刺激和物质享受,实际他们家穷苦不堪,只能依靠父亲每月十元钱来勉强维持父子俩的生活。

包国维多次留级,老包并没有责怪他,还为他的学杂费和制服费四处奔走借钱。而包国维却无视父亲好不容易为他争取的受教育的机会,最后,他在学校与同学打架被学校开除。被众人逼债、儿子被开除,还要赔医药费,为儿子煞费苦心、望子成龙的老包彻底陷入绝望之中!

这就是这对相依为命的父子:一个不争气的儿子,一位可怜的父亲。

说到包国维,就不得不说说我们,现在的我们生活在蜜罐里,我们对得起父母的努力吗?我觉得每个人都该扪心自问。有一句话说得好,“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如果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没有价值的,那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是比以前好了,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便挥霍父母的血汗钱。现在的我们应该将绝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因为:青春是无比灿烂的年华,也是我们树立远大志向、打下良好基础的宝贵时光。

看完了《包氏父子》,我明白了最重要的一点:不管父母做什么,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我们好,希望我们能为自己的未来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金色年华的钥匙掌握在每一个人手中,它将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待我们到了而立之年,也会体会到父母的艰辛。

《包氏父子》读后感2

一个忠厚老实的勤劳中年男子,把自己一生的期望全都寄托在了儿子小包身上!虽然自己生活艰苦,清贫,却从没让自己的`儿子吃过苦!忠厚的他居然去偷也一定要让他儿子体面。自己省吃简用没关系,只要儿子有出息!可是,换来的是什么?不过是一个个梦想的破灭罢了,当小包因为做了太多违反校规的事而被开除时,老包被吓傻了。

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无私奉献?也许只有亲情才能有这样的力量。同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永远是当今父母对子女的期盼。已经记不清母亲为我付出了多少,只记得她那同样沉甸甸的期盼!我不是一个好女儿,因为母亲对我的期盼和付出总是比得到的回报要多的多,至少现在是!每当看到母亲渐渐渗白的发丝,我总是希望能多做一些让她高兴的事,多做一件,也许就有一根白发可以变黑。妈,请原谅我以前的不懂事,未来的日子,如果我做了什么错事,你可以教育我,但请记得不要让自己不高兴,我不想看到你紧锁的眉头。

妈,下次买衣服的时候还带我一起去,我再给你挑一些适合你的!还有,别买了几件就舍不得!你为女儿花钱的时候,很少听到你有抱怨过什么。记住,女儿以后一定给你买很多很多衣服。还有,我不在你身边时,请注意照顾自己的身体!

故事没有离奇的情节。平平淡淡的。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却入木三分。这主要是通过几组对比来实现的:第一组对比是包氏父子,且来看看他的衣着:父亲:一件穿了几年的旧棉袍: 一 双破棉鞋:儿子:一件青布棉袍:一 双锃亮的皮鞋 :油亮的头发 这反差极大的衣着。便可以把父子俩的形象烙入guan者的脑海中 当 然,他们的不同不仅仅是衣着,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

父亲把儿子奉若少爷。百依百顺,以为儿子能够有出息,好让他下半辈子可以享清福;而另一方面。儿子又把父亲当奴隶。认为这样无能的父亲耽误了他。他包国维怎能有这样的父亲呢?两者比较之下,父亲的期盼是炽热的。可儿子去抛开 自己的实际,追求奢靡的都市生活。当这个天真的儿子被学校开除时。富于幻想的父亲的支柱倒了。他也在寻找铺保的路上倒了

包国维父子最终并没有美梦成真。造成他的命 运悲剧的看起来是他的人性格所致。但透过现象。我们便能看到本质。帝国主义不仅在政治上、经济 上进行掠夺,使老包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资料。更要命的是,还进行了文化渗透。使包国维身上的奴性带有半殖民地历史环境的深刻时代印证从这 个意义上说,张天翼所披露的,不仅是旧中国平民的艰辛,还有资产阶级对青少年一代的腐蚀。

《包氏父子》读后感3

《包氏父子》是我在第八届校信通获得阅读之星的奖品—张天翼作品精选里的另一个故事,《包氏父子》读后感500字。读后换位思考,收益匪浅。

一个忠厚老实的勤劳中年男子老包,把自己一生的期望全都寄托在了儿子小包身上!虽然自己生活艰苦,清贫,却从没让自己的儿子吃过苦!忠厚的他居然去偷也一定要让他儿子体面。老包把儿子奉若少爷,百依百顺,以为儿子能够有出息,好让他下半辈子可以享清福。自己省吃俭用没关系!可是,小包又把父亲当奴隶。认为这样无能的父亲耽误了他。最后换来的是什么?不过是一个个梦想的破灭罢了,当小包因为做了太多违反校规的事被开除时,老包被吓傻了,富于幻想的父亲老包的支柱倒了……

故事没有离奇的情节,平平淡淡的。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却入木三分。老包一件穿了几年的旧棉袍,一双破棉鞋。小包一件青布棉袍,一双锃亮的皮鞋,油亮的头发。反差极大的衣着,把包氏父子俩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无私奉献?也许只有亲情才能有这样的力量。同样的望子成龙永远是当今父母对子女的期盼。已经记不清爸爸妈妈为我付出了多少,只记得他们那同样沉甸甸的期盼!我不是一个好儿子,因为爸爸妈妈对我的期盼和付出总是比得到的回报要多的多,至少现在是!每当看到爸爸妈妈为我操心,我后悔以前的不懂事。未来的日子,我总是希望能多做一些让你们高兴的事,多做一件,你们就少为我操一份心!

《包氏父子》读后感4

这是一片令人悲伤的文章,字里行间体现出了浓浓的父爱,读后感《《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500字》。

文章是作者回忆六年级毕业典礼时的事。共分为典礼前、典礼时和典礼后三部分。在典礼前,先描写我别着一颗夹竹桃,从而想到夹竹桃是爸爸种的,又联想到爸爸病人膏盲来不了了。所以就回忆起昨天见到爸爸的情景。

先描写爸爸病的很重,然后再问爸爸去不去时,用到了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的无奈和悲伤,同时也写出了我的伤心。细致的描写爸爸的动作,是因为他万分伤心,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掩饰心中的悲哀,不让女儿看见自己哭。然后,他看了指甲,这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动作,想掩饰自己,却更深的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叹息。

从父亲叮嘱我不要迟到中,引出了曾经迟到的经历。父亲打了我后,又来补救,给我带来花夹袄和两个铜板,使我十分惭愧,再也没有迟到过。

后来,是毕业典礼进行时,我产生了很多想法,接着又想起家中的孩子们,,弟弟妹妹都还小,自己也只有12岁,这时爸爸的信息已经扩大了,而自己却没有适应,还有些害怕。而别人跟自己送别时,自己也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害怕。长大也是,要人一点点接受的才行啊。

在典礼结束后,我的心情十分着急,从而把父亲去世的消息表达出来。而后,我有看到了夹竹桃,联想到爸爸,并意识到自己是大人了。

《包氏父子》读后感5

它主要说的是有一个父亲,虽然他的表面看起来很严肃,但内心却是一位慈父,《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500字。

在他的女儿英子要毕业的时候,而他却生了重病,不能去参加他女儿的毕业典礼,他的女儿英子回忆起以前父亲严格要求她的种种,不禁流下泪来。回到家后,才知道父亲已经逝世了。无论是从题目,还是从文章的结尾都能知道,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了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虽然整篇文章写的都是她的父亲,但是我认为这篇文章不单侧重于父亲的爱,更侧重于我长大了!从一棵幼小的树苗变成挺拔的大树,从一只脆弱的雏鹰成长为强壮的雄鹰。也许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长大了。但是通过阅读了这篇文章,通过英子的亲身感受,我认为长大不只是生理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成熟。记得以前有一次,我认为包饺子是很简单的事,就想帮妈妈包,但是妈妈不同意。于是我趁妈妈接电话的时间,包了一个“三层肚皮”的将军肚饺子。后来,妈妈看见了,对我说:“孩子,做事情不能光靠自信,还要动动脑筋,和理论相结合,才能做得更好。”

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吃一堑,长一智”的事情,就是这样我们才慢慢成为一个懂事理,明是非的少年。现在我长大了,真正理解了长大的含义。英子也长大了,“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包氏父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1.《包氏父子》读后感500字左右

2.包氏父子读后感950字

3.包氏父子读后感3篇

4.《包氏父子》阅读答案

5.电影包氏父子观后感

6.电影《包氏父子》观后感范文550字

7.项链读后感读后感

篇7:《包氏父子》读后感

包国维多次留级,老包并没有责怪他,还为他的学杂费和制服费四处奔走借钱。而包国维却无视父亲好不容易为他争取的受教育的机会,最后,他在学校与同学打架被学校开除。被众人逼债、儿子被开除,还要赔医药费,为儿子煞费苦心、望子成龙的老包彻底陷入绝望之中!

这就是这对相依为命的父子:一个不争气的儿子,一位可怜的父亲。

说到包国维,就不得不说说我们,现在的我们生活在蜜罐里,我们对得起父母的努力吗?我觉得每个人都该扪心自问。有一句话说得好,“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如果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没有价值的,那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是比以前好了,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便挥霍父母的血汗钱。现在的我们应该将绝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因为:青春是无比灿烂的年华,也是我们树立远大志向、打下良好基础的宝贵时光。

篇8:读包氏父子有感

在人类社会中存在各种文化模式,不同的文化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性。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反映了一种语言所隶属的文化,因而不同的文学作品便能反映出文化与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对包氏父子与索海尔父子关系的比较和探讨,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中西文化差异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一、中国文化中的包氏父子关系———封建宗族文化与殖民地都市文化的交融

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于肥沃的黄河流域,地理环境的优越推动了农业文明的发展,而“农业民族的经济单位……只需要一个家庭。所以农业民族的社会生活,就是家庭生活。纵然有时超越了家庭范围,然而亦是家庭关系扩大的”[2]。因此就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式社会,而以家族制度为礼教核心的儒家思想逐渐取得中华文化的主流地位,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宗族文化。在儒家的伦理思想里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其中的“父父”包含了传统文化中为人父的权利与义务两个方面:权利为拥有父权,即在封建大家庭中父亲掌握最高的统治权利,为人子的不能违背父亲的任何意愿;义务便是要对儿子尽抚养,教育的责任,“子不教,父之过”,不教养儿子或者没教育好孩子都会被认为是做父亲的过错。但由此而来的家训,家规其实也加强了父亲的权利权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宗族文化中“望子成龙”的教育目标,“父为子尊”的观念意识。对传统的中国父母而言,子女便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同自身是一体的,后代的成功比自身的发展更重要,因而不惜委屈自己,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培育下一代。因为“下一代的出息同时也是父母的功业,晚辈的成功可以光耀门庭,振兴家业”[4]。“子子”主要强调的是后辈的孝,是儿子对于父亲的责任,是子女善待父母、服从父母的伦理道德要求。

在《包氏父子》中,身为父亲的老包身上更多地表现了传统的宗族文化。老包将包国维的上学受教育作为自己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自己穿着破棉鞋,拿着每月十块钱的工资,为了不让儿子被学校除名,四处借钱筹二十块钱的制服费。怕打扰儿子看书,不敢多问一句关于他又留级的话。生怕亏待儿子,为自己不能给包国维提供像他人一样优渥的条件而愧疚,老包不惜偷表少爷瓶子里的东西,为包国维买自己经济能力之外的皮鞋和头发油。老包做这些是为了包国维可以出人头地,进入更高的阶层,自己也可以跟着享福。这样的观念意识正是基于传统宗族文化的孝道观念而形成的。然而老包身上所体现的宗族文化是不完整的,很大程度地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侧重于伦理道德教育,而老包只关注包国维能否收到学校的教育从而获得走向成功的途径。另外,在包氏父子的关系中,老包作为一个父亲的权利和威严几乎不存在,原因表现在:五四反传统的呼号,娜拉的出走,子辈个性解放的抗争所导致的与父辈的直接冲突,社会的半殖民化对封建社会的取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宗族文化中父权的威力。由老包自己填补包国维母亲的缺位,同时扮演父亲与母亲的双重角色,就使他多了一份母性气质,少了一份父亲的权威,对于包国维多了一份纵容,少了一份约束。

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文化被大量地吸收和引进,儒家的伦理思想重新受到审视,进而被批判,抛弃。青年一代从父权文化中解放出来,宣扬个性的解放,张扬自我主体意识,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展开对“孝”的批判,转向新文化。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帝国主义在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侵略的同时,还抓紧对中国民众殖民主义文化的渗透,以资产阶级的金钱观展开对民众的奴化教育。

包国维便是这两种“新文化”的产物。老包的问话他爱理不理就是回应得粗声浊气,跟同学说路上遇到的父亲只是一个不相干的老头,对父亲放在抽屉里的眼睛表现出十分厌恶的情绪,在老包为自己被开除伤心欲绝时,不屑一顾地走开,可以看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包国维对其父亲没有一丝一毫的尊重和孝道意识。像条哈巴狗一样跟在郭纯之流屁股后面,奴颜屈膝,不顾自己所处家庭的经济条件,标榜富家公子哥郭纯的一切,把父亲当成物化的取款机,“撕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5]。包国维与父亲建立起的金钱关系同时也是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的余留,尽管他极其厌恶父亲,但在经济上又是依附父亲的,认为老包养育自己是他的义务,自己向父亲要钱是天经地义的。

二、西方文化中的索海尔父子关系———个人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交汇

西方文化产生于地中海沿岸,曲折的海岸与多山的地理环境,不适宜发展农业,商业便因此而盛行开来,商业的流动性,必然导致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观念的淡薄,在全体观念薄弱的社会里,个人主义便扩张开来,即便认为子女要尊重孝敬父母的基督教伦理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以人的个体性为第一前提。“在西方的思考方式中,就现象来说,最确实的东西都不是由社会方面、由他人所赋予的。最为确实之物是为自己的意识所确立的自我意识,而不是自己自身的人格之外的某种东西”[6]。这种个体本位模式,形成西方人强烈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要求,以自我实现作为人生的第一原则。

在索海尔老爹和于连身上都带有这种个人本位文化的痕迹。正是个人主义文化的存在,造成索海尔父子俩剑拔弩张的紧张关系和淡薄的家庭观念。索海尔老爹一共有三个儿子,他唯独不喜欢于连这个小儿子,甚至称呼于连“畜牲”,因为跟两个哥哥不同,于连身材瘦削,不能干力气活,为索海尔老爹的锯木厂带来利益,只吃饭却不能带来利益的于连就成了这个家庭的负累,一文不值。他最不能容忍的是于连的看书成癖,称于连看的书为“混账书”,因为他自己是不识字的,这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形象是截然不同的,他并不将儿子拥有丰富的知识看做自身的光荣,反而觉得于连沉溺于做一件自己并不擅长且不为自己谋利的事,减损自己的权威,损害个人的利益。他使用暴力将于连的书打落到河里,把于连打得满脸是血,以惩戒于连,维护自身的权利。同样是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于连强烈的叛逆意识与实现自我的要求。于连并不服从索海尔老爹的意志,使自己成为父亲挣钱的工具,在做工时悄悄看书,背拉丁文的新约以博得谢朗神甫的欢心,为实现自我做准备,为出人头地,迫不及待地离开锯木厂。而后在市长家、贝藏松神学院、侯爵家,于连在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获得尊严,实现自我。

《红与黑》的副标题为《一八三〇年纪事》,以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为背景展开。封建贵族垂死挣扎,资本主义文化横行,资本主义的金钱观,利益观渗入到家庭伦理,促进了家庭关系的破产。当于连身陷囹圄,索海尔老爹来探监,他并不为儿子即将死去而伤心难过,只是为了于连不保住势力和金钱而痛心,对他大加训斥。当他听到于连还有积蓄时,便火急火燎地想把钱占为己有。于连一生都在削尖了脑袋往高的阶层爬,同时也是为了获得金钱,但需要知道的是,于连并不是为了获得金钱而追求金钱,而是为了追求金钱所带来的尊严,而在那个时代想要实现自我,实现个人幸福的途径便是拥有金钱。

无论是中国的包氏父子还是西方的索海尔父子,父与子之间都因为相同或相异的文化影响,形成既有联系又相互冲突的父子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各自的特征及双方所存在的差异: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重宗族,重集体,重伦理;西方文化则以讲究个体本位,重个人,重权利与利益。

摘要:文学中“父与子”关系的发展演变始终与社会的历史进程和民族文化传统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相一致。通过对包氏父子与索海尔父子关系的探析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中西文化差异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本文从中西文化入手分析和对比父子的关系及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差异,揭示中西不同文化对于理解文学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包氏父子》,《红与黑》,父子关系,中西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泰勒.原始文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

[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9.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129.

[4]李桂梅.中西家庭伦理比较研究.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262.

[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36.

篇9:读包氏父子有感

关键词:羊角拗甙;包氏毛毕吸虫

资料显示羊角拗甙类具有杀灭血吸虫的作用,而有关该药物对毛毕吸虫的杀灭作用并非有人报道。为了解羊角拗甙类对毛毕吸虫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毛毕吸虫尾蚴感染雏鸭后不同时间灌服羊角拗甙类,观察其对体内虫体的杀灭效果,以探讨羊角拗甙对毛毕吸虫的影响机理。

1 材料

1.1 动物 试验用1~42日龄雏鸭,由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微生物实验室孵化,体重与雌、雄不限。

1.2 药物 羊角拗甙的提取与剂型的制备,据文献[3]资料的方法进行。羊角拗甙类粉剂用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配成3%羊角拗甙类混悬液,供雏鸭灌服用。

1.3 虫种 毛毕吸虫尾蚴由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实验室感染包氏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逸出,椎实螺于荆州太湖港河流两侧捕获。

2 方法

2.1 感染 采用腹壁感染法,剪去腹部皮毛约2cm×2cm,室温下用脱氯水湿润,将计数好的载有尾蚴的盖玻片置于去毛皮肤上,每只雏鸭感染尾蚴(45±1)条,20min后除去盖玻片。

2.2 分组 雏鸭共分为11组,每组10只。雏鸭分别在感染后2h和1、3、7、12、14、16、25、35、42d一次灌服羊角拗甙类0.5mg/g,对照组感染后不给药。

2.3 效果观察 灌药42d后解剖各组雏鸭收集虫体计数, 计算减虫率。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评价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检获成虫数 经羊角拗甙类0.5mg/g 一次灌服后分2h和1、3、7、12、14、16、25、35、42d组,雏鸭检获平均虫数分别为38.8、37.4、36.9、12.9、22.4、28.4、30.9、24.6、18.9、33.1等条。其中,7、12、14、16、25、35d组检获平均虫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性(P<0.01);1、3、42d组平均虫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所示。

3.2 减虫率 从表1看,1、3、7、12、14、16、25、35、42d组雏鸭的减虫率分别为16.9%、18.0%、71.3%、50.2%、36.9%、31.3%、45.3%、58.0%、26.4%。羊角拗甙对感染雏鸭体内不同发育阶段的包氏毛毕吸虫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 但以7~35 d龄童虫或成虫对该药最敏感。药物对7日龄童虫效果最佳,减虫率达71.3%;35d成虫次之,为58.0%。

4 讨论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 羊角拗甙对刚进入皮肤内的尾蚴没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并且包氏毛毕吸虫7d龄童虫对该药物最为敏感, 而且试验还证实了羊角拗甙类对7~35d虫体均有较明显的杀灭作用。这项试验表明羊角拗甙类对包氏毛毕吸虫的杀灭作用具有期特异性,但由于羊角拗甙类有毒,量稍微增加就有雏鸭死亡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稻田皮炎防治研究组.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调查和预防措施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12(3):131.

[2] 李朝品,等.淮河水系尾蚴性皮炎流行畜学调查初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8,16(5):384.

[3] 赵红梅,汪明,苏加义,等.羊角拗甙对钉螺生理生化的影响[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 24(6):1-7.

[4] 王万贤,杨毅,王宏,等.夹竹桃强心总甙灭螺活性与机理[J].生态学报,2006,(3):954-959.

[5] 李朝品.淮河水系发现毛毕属吸虫[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6,12(3):54.

篇10:名著包氏父子读后感800字

一个忠厚老实的勤劳中年男子老包,把自己一生的期望全都寄托在了儿子小包身上!虽然自己生活艰苦,清贫,却从没让自己的儿子吃过苦!忠厚的他居然去偷也一定要让他儿子体面。老包把儿子奉若少爷,百依百顺,以为儿子能够有出息,好让他下半辈子可以享清福。自己省吃俭用没关系!可是,小包又把父亲当奴隶。认为这样无能的父亲耽误了他。最后换来的是什么?不过是一个个梦想的破灭罢了,当小包因为做了太多违反校规的事被开除时,老包被吓傻了,富于幻想的父亲老包的支柱倒了……

故事没有离奇的情节,平平淡淡的。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却入木三分。老包一件穿了几年的旧棉袍,一双破棉鞋。小包一件青布棉袍,一双锃亮的皮鞋,油亮的头发。反差极大的衣着,把包氏父子俩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无私奉献?也许只有亲情才能有这样的力量。同样的望子成龙永远是当今父母对子女的期盼。已经记不清爸爸妈妈为我付出了多少,只记得他们那同样沉甸甸的期盼!我不是一个好儿子,因为爸爸妈妈对我的期盼和付出总是比得到的回报要多的多,至少现在是!每当看到爸爸妈妈为我操心,我后悔以前的不懂事。未来的日子,我总是希望能多做一些让你们高兴的事,多做一件,你们就少为我操一份心!

上一篇:立案受理申请书下一篇:个人年度销售计划方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