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员工程落到实处

2024-04-23

把党员工程落到实处(共8篇)

篇1:把党员工程落到实处

XX车间将党员工程落到实处

为提高党员自身素质,调动党员积极性,使党员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召开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会议,贯彻落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我车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安排,明确了我车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内容、方法步骤,确确实实将党员工程落到实处,并坚持将党员工程长期搞下去。

车间要求班组内党员起带头作用,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对车间装置区周边死角进行清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4月23日,车间党支部集中所有党员来到车间进行义务劳动,将办公楼围墙外的垃圾全部清理,由于该地处于三不管地带,垃圾常年积累形成垃圾山,表面清理后,埋藏于地下的垃圾全部显露出来,给清理工作带来了很大不变,车间党员利用铁锹、耙子、镐等工具把垃圾刨出装入编织袋运往垃圾箱。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墙角下露出了原有面貌,消除了卫生及安全隐患,给员工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通过开展创优争先、保持环境卫生活动激发全车间职工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我车间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全车间上下营造各项争先进、环境优秀的良好局面,促进我车间工作再上新台阶。

XXXXXXX

XXXX年X月X日

篇2:把党员工程落到实处

任曾建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珙县采用“四二四”工作法,即调研确定“四个一”承诺内容、“二步法”公开承诺及实行“四考评”制度,规范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党员公开承诺事项,力求承诺内容具体可行,取得实效。

加强基层调研,确定“四个一”承诺内容。由县委组织部抓总,民政、统战部门牵头,分别深入化工、建材、药业、电讯、煤矿、贸易等企业,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非公企业业主、党组织书记、党员代表、职工代表等人员对党员公开承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企业特点和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确定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党员公开承诺以“四个一”为主要内容。一是确定一个增产增值目标。要求非公企业党员量化一个为企业增产增值的具体目标,争当企业做大做强、扩大生产的排头兵,体现共产党员在非公企业发展中的先进性;二是参与一项技术创新攻关。要求党员做非公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先行者,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创新一项技术成果,争做技术创新的践行者,体现共产党员在非公企业创新中的先进性;三是提出一个生产经营建议。要求非公企业党员要完全融入非公企业中,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以主人翁的姿态提出合理化生产经营建议,争做爱岗敬业先锋,体现共产党在非公企业管理中的先进性;四是做好一件扶贫帮困实事。要求非公企业党员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捐资扶贫帮困,尽力帮助弱势群体,争当奉献爱心先锋,以个人的人格魅力为党员添彩、为党旗增辉,体现共产党员在非公企业社会中的先进性。

坚持可操作性原则,“二步法”公开承诺。一是审核承诺事项。各非公企业党员结合岗位特点和本人实际,拟定切合实际的公开承诺事项。非公企业党组织通过召开党组织班子成员会议和党员群众代表会议,重点审核承诺“四个一”事

项是否体现先进性要求,是否体现以当前工作为中心,是否体现岗位、职责特点,是否切实可行等。经讨论审核,全县非公企业党员具体可行的承诺有300余份,其中经修改、完善后的承诺有30余份。经审核合格后,由党员填写公开承诺书,提醒党员时刻争当优秀。二是公开承诺内容。非公企业党员“四个一”承诺确定后,党组织通过创先争优宣传专栏、职工大会、厂务公开栏、发放公开信、上门走访宣传等多形式,将每个党员的承诺书及电话公诸于众,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如珙县中正化公党总支党员公开承诺争做创业发展、爱岗敬业先锋,智溢茧丝绸党总支党员公开承诺争做诚信经营、促进和谐先锋,宇丰电讯党支部党员承诺争做奉献爱心先锋。截止目前,有65%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通过创先争优宣传栏公开了党员承诺,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也通过其他形式公开了党员承诺。

篇3:把党员工程落到实处

1. 加强组织建设, 把流动党支部建成流动党员向往的家

从1999年第一名流动党员要求落实组织关系开始, 到2003年正式成立中共江都市流动人才支部委员会, 人才流动中“流动党员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流动党员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在流动党支部建设工作中, 我们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 严格按照党内议事规则办事, 支部班子和全体流动党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支部班子和流动党员之间紧密联系, 开展互动, 不断增强流动党支部的科学决策能力和民主决策能力。虽然现有的130多名党员分布在市外、省外乃至国外, 但我们通过加强组织建设, 把流动党支部建成流动党员共同向往的家。

2. 突出制度管理, 让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根据流动党员工作地点分散、工作岗位不同、流动性比较大等特点, 流动人才党支部突出“三个制度”建设:一是突出组织活动制度。每年春节期间, 组织全体党员集中过组织生活。要求每个党员向组织汇报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以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召开党小组会、支部大会研究讨论预备党员转正问题, 对支部工作进行总结和布署。二是突出日常管理制度。平时要求每个党员每季度向组织书面汇报一次工作思想情况, 进行跟踪考察, 并作为预备党员转正和党员总结评比的依据。同时, 对党费的缴纳、组织学习内容等也作了具体的要求。三是突出考核制度。每年年底组织百分考核评比, 依据百分考核细则逐项进行考核打分, 对表现比较突出的给予表彰。

3. 深入调查研究, 提升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理论水平

开展调查研究, 是掌握情况、打开思路、创新工作的重要前提。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活动中, 首先抓好“研究型”支部建设, 坚持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加强对流动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群体的研究, 结合流动党员年纪轻, 学历高, 分布广的特点, 认真研究、落实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及时掌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 打牢流动党员党性教育的思想基础。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 流动党员从事不同的职业, 所处的环境纷繁复杂, 平时打交道的人也形形式式。不管在哪里, 不管接触什么人, 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永葆共产党人的青春和本色。同时研究各个党员身处的具体环境, 摸清各位流动党员所在的学习、工作单位的具体情况, 以及流动党员的家庭具体情况, 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4. 活化教育形式, 多种渠道来掌握流动党员的最新动态

畅通“五个一”交流渠道, 即党员单位流动时打一个电话向支部汇报, 党员工作单位填写一张《流动党员情况反馈表》对流动党员进行考核, 党员持一本《流动党员活动证》记载流动党员参加流入地组织生活情况, 流动党员年终一份工作总结汇报一年来的工作、学习、生活内容, 加入流动党支部建设的一个QQ群及时了解支部最新动向、咨询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快网上人才党支部建设, 及时更新“理论之窗”、“管理规定”、“支部生活”、“党员风采”、“党员论坛”等教育栏目。如, 我们结合上级要求, 开展《七个怎么看》的宣传教育活动, 采用网上原文精读、党课专题辅导、党员网上交流学习心得等形式, 引导流动党员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 客观辩证地看待社会热点问题。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互联网上, 把支部建在每一位流动党员身边。

5. 倡导典型教育, 教育流动党员在社会活动中率先垂范

流动党员来源于人民群众, 和人民群众密切接触, 流动党支部倡导典型教育学习活动, 今年开展“学先进、树形象”活动。一方面倡导上级党组织推荐的模范典型学习, 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 学习青海玉树地震中我支部流动党员田野同志的先进事迹。青海省玉树州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传到西宁后, “青海雪域阳光公司”总经理、我支部流动党员田野同志立即动员公司员工分头筹备救援物资, 赶赴玉树实施紧急救援。田野同志作为流动党员, 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情况下, 不顾余震可能带来的安全威胁, 心系人民群众, 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 并且直接出资30万元救助灾区人民, 充分体现了一名流动党员的良好形象, 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他的事迹感动了玉树人民, 被多家新闻媒体广为宣扬, 也是全体支部学习的榜样。

综上所述, 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开展流动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真正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到了实处, 也极大地促进了流动党员立足本职, 脚踏实地, 钻研业务, 奋发进取, 树立远大目标、干出一流工作、创造最佳业绩的创业激情。坚定了他们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展示共产党员的绚丽风采。

摘要:新时期流动党员在不同行业和区域间的流动性不断加大, 流动党员的思想意识形态趋于复杂化, 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已难以与新情况相适应, 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流动党员管理实际, 探究流动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篇4:把党员工程落到实处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党中央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党员真正意识到自身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切实提高党员素质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思想动力,中广核研究院党委结合实际,推出了“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

目标任务体系

“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紧紧围绕“一条主线、两个载体、三种方式、四个目标、五个创建”开展活动。

“一条主线”就是激发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奋发有为、蓬勃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做科研创新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群众利益的拥护者。

“两个载体”一是以党委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做好统筹谋划、组织指导和督导检查工作。二是以党支部为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好带头参与、积极支持和上传下达工作。

“三种方式”,“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以主题教育、自我提升、舆论营造等三种方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即采取多种形式搞好理论学习,使广大党员明确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自我提升活动,即在党员参加主题实践活动的同时,激发其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争做优秀党员的内在动力。舆论营造活动,即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各种宣传手段突显身边党员的先进性。

“四个目标”即:党员素质有新的提高、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更加坚强有力、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各项工作有明显转变,形成一个“人人比工作、人人讲奉献、人人作贡献”的蓬勃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五个创建”通过活动实现“一堂”“一队”“一牌”、一桌”“一传播”的“五个创建”。“一堂”就是要用好党课课堂,“一队”就是要建好义工服务队,“一牌”就是要设置遵德守礼提示牌,“一桌”就是要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一传播”就是要建立正能量的传播渠道。

三项活动内容

主题教育活动

“云党课”“云党课”旨在利用微信平台推介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通俗易懂、形式新颖的宣传短片,传达党中央的最新理论与会议精神,利用小的事例或实践来阐述宣讲大的道理的一种党课创新形式。

制订党内学习计划 根据党内学习安排,于每年初制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党员学习计划,使党员领导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的各种文件会议精神、领导讲话,统一思想、坚定立场;使党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学习,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思想上把好人生价值是什么的“总开关”。

传统党课 通过道德讲堂、党委书记讲党课、党员讲党课、专家讲党课等传统党课课堂,系统讲述党的历史、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纲领,进行政治学习与时事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先进性,做到与时俱进,跟上历史潮流。

爱国主义教育 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先进基层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代表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党员读书月 通过党员读书月活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政策的“科普”力度与“科教”责任,引导党员干部“好读书、读好书”,营造全民读书、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自我提升活动

党员承诺践诺 按照承诺践诺制度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每年开展一次党员承诺践诺活动。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酌情考虑公示各基层党组织推选的党员公开承诺践诺书,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岗位攻坚 为更好地落实“三实两基”工作作风和“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核心价值理念,每年在广大党员中开展“攻坚克难促发展、岗位建功争先锋”的党员岗位攻坚活动。各单位结合职能服务、业务定位的特点,明确攻坚岗位、攻坚目标及攻坚方案,通过技能比武、培训教育、创新创效等活动,增强岗位攻坚的动力和活力。

重温入党誓词 重温入党誓词是响应党中央号召,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能够使党员重新审视自我、磨砺党性,帮助党员实现自我批评,增强党员的“角色”意识。

党规党纪答题活动 开展“党规党纪印我心”知识答题,同步开展员工“违规违纪处分条例”答题活动,让党员在了解党规党纪的同时,理解公司的纪律规定,在工作中恪守底线、敬畏红线,时刻做到风险意识牢记心间。

义工志愿服务 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同时,有效推动公益事业发展,促进党员感恩社会,依托中广核研究院义工队,开展“2小时关爱”活动,蓬勃开展义工志愿服务。

文明餐桌行动 推动开展“粒粒皆辛苦、文明进餐桌”活动。及时报道宣传“文明餐桌行动”,通过摆设“文明餐桌行动”温馨提示牌,引导广大员工形成“吃多少盛多少”的思维意识,同时普及餐桌礼仪,倡导文明用语,使“厉行节约不浪费、尊重他人不喧哗、喝酒以后不开车”的文明餐桌理念深入人心。

舆论营造活动

党员挂牌亮身份 通过为每位党员挂设“党员标识牌”,时刻提醒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活基层“草根党员”的“正能量”,同时对党员的言行举止进行有效监督,促使党员在与群众的交往中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结合情况更好地开展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党支部的旗帜”海报宣传 加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宣传,突显党支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地位,支持、保证和监督基层党组织正确行使职权,顺利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

设置遵德守礼提示牌 在办公室、走道、电梯间设置设计简洁、样式大方、内涵丰富的遵德守礼提示牌,时刻警示并提醒广大党员遵守党纪国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廉洁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身边的小人物”系列报道 通过挖掘身边的“小人”“小事”,树立“小人物,大智慧”的主人翁意识,发现国家级重要项目的贡献者、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耕耘者、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传播者等。通过活动传播正能量,激励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激发“小人物”的自豪感。

先进典型推广 在工作中善于发现、善于选树和善于宣传推广先进典型,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带动一般党员干部,使党员干部做到学有目标,干有榜样,形成宣传先进典型、学习先进典型、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创新效果明显

提升水平,打造党建主题特色化。着力打造“活力党建、特色党建、质量党建、品牌党建”,构建“一单位一特色,一支部一主题”的“四个一”党建新格局。各支部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与中心工作,设计支部LOGO与支部口号,突显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廉洁型党支部、学习型党支部、锐进型党支部、安全型党支部、攻坚型党支部、服务型党支部等特色支部应运而生。同时涌现出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深圳市优秀共青团干部、共青团员等一批先进集体与个人。

凝聚能量,落实思想建设常态化。以上率下,树好“标杆旗”,采取班子带头学,党员介入主动学,“三会一课”自觉学,专家授课现场学,层层覆盖全员学的“五学”措施,切实保证学习时间、内容和效果。“群众路线的巨大威力”“经济发展新常态”“国际形势变化风云”“改革发展之我见”等特色党课,引起党员的极大兴趣。同时结合实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重要指示,创建“总经理接待日”“我与院长面对面”等特色活动,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通过“员工之声”栏目每季度回复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累计回复264条,紧紧筑牢思想防线。

服务社会,助力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实现义工活动日常化、周期化,蓬勃开展“三原色”爱老敬老、捐资助学、图书馆服务、义卖义捐、义务献血、核电科普等丰富多样的志愿活动,有效推动公益事业发展,促进青年员工感恩社会。由中广核研究院承办的深圳中学清洁能源创新体验中心,是首个核电央企在中学校园建立的科普教学创新实践基地,意味着中广核集团在履行社会责任、扩大对青少年群体影响力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此外,旨在培养青年成才,发展自主创新的“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先锋计划”即资助青年员工自主课题研发的“青锋计划”,已成功资助100余个项目,惠及400多名青年科研工作者,产生经济效益1 100余万元。

篇5:把履职尽责落到实处(大全)

总书记在十八大中外媒体见面会上,短短几分钟的讲话,10次提到“责任”。省局刘景溪局长在2013年全省国税工作会议上指出,岗位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履职尽责,是对每一名干部的基本要求。当前,山东国税深入开展以尽责守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在全系统唱响“责任国税”的主旋律。履职尽责不是短期的活动,而是一项长久的工程,是一以贯之的基本要求,要努力做到思想、行动和机制上的协同推进。

一是激发心动。履职能力从哪里来,首先应该从心开始,对本职工作进行深刻思考和感悟,激发责任意识。通俗地讲,责任是自己份内的事情,是一个人必须要做和做好的事情;从法律上讲,相对于权利而言,责任是一种义务。每个人的权责是统一的,责任意识是完成本职工作的保障和先决条件,没有责任心的工作,在完成质量上也会出现问题。美国科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安全、感情、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不管在哪个岗位、具体做什么工作,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得到同事和组织的认可,这要靠个人努力来争取,要靠履职尽责来实现。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但工作能不能干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责任心。能力再强,如果干事不负责,就很难把工作干好,甚至有时候还会办错事。如果责任心强,即使能力差一点,也能把事情办好,因为强大的责任心会驱使一个人不断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责任意识优于经验知识,责任意识胜于工作能力。

二是付诸行动。刘景溪局长指出,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做到履职尽责。李克强总理强调: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总书记提出“夙夜在公、勤勉工作”,讲的就是要把心思和精力放到公事上、放到工作上。实干是履职尽责的关键,干好本职工作是最大的正事。我们应树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防止梯子倒下伤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业务,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梯子条幅改写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着放”。梯子不会伤人,但梯子摆放不对就有可能伤人,这不是梯子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面对问题、隐患,善意提醒别人“注意安全”不如严格要求自己履职尽责。行动是履职尽责的关键,职责需要由具体的工作行为来履行。要想履职尽责,先要胜任职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税收事业任重道远,全体干部应当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学习和培训,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高效优质地完成好工作任务。每个干部本职工作完成得好,每个干部争当履职尽责的标兵和模范,我们的事业必然会稳步健康发展。

篇6: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于美霞老师今年42岁,2002年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现任六年级数学、科学等科目的教学。三年前,接手现在的班级,共有42名学生,当时班级成绩一般。经过几年的努力,她所教的班级数学期中、期末考试已连续九次优秀率达到100%,用去年一年的时间基本学完了九——十二册全部数学教材(注:昌邑使用六年制教材,去年该班级为五年级),经测试,全班42名学生对所学内容全部掌握,优秀率达到了100%。对于九——十二册教材的所有课后思考题有41名学生能轻松解答,占全班学生的97.6%。其成绩远远高于全市其他班级。如上次期末考试,数学满分110分,市直小学最高平均分98分,于老师的班级平均分106分左右。她所在学校的一个班(上学期三年级),每次考试均为倒数第一,今年4月份,由她兼任这个班数学,2、3个月后,成绩跃居乡镇中等水平。

从一般意义上来看,于美霞老师的基本素质并不很高,年龄较大,普通话较差,其课堂教学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不会用多媒体、投影仪,课堂上讲话不很多,更多的时间是学生们自主学习。她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参加培训最高级别是在昌邑市内,生源质量、学生班额等多方面,于美霞老师并无优越条件。

于老师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是:

教师方面:学习先进理论,借鉴先进经验,勇于改革,大胆探索,还课堂给学生,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做到-----1.能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2.根据重点、难点、疑点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实质性集体学习内容,用正确的数学术语进行学法指导,并渗透数学思想,培养能力。3.溶入学习小组,进行个别辅导。4.紧扣目标设计尝试、实践和创新练习进行思维训练。5.能采用质疑探究,小组交流,集体评价,作业自改互改,抽检等多种方法获得反馈,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学生方面:重视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

(一)自主性学习状态

1.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2.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二)合作性学习状态

1.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实行分工合作,各负其责。2.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三)创造性学习状态

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

于美霞教学改革取得成功,得益于她的良好思想情操和高尚的事业心,其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特别是热爱差生。她热爱学生,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中。于美霞老师欣赏优秀生,喜欢中等生,但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对学困生,如一缕春风,吹散他们心头的迷雾和困惑,像润物春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同学们都反映: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只有做学习小主人的喜悦,没有自卑的感觉。

2、面向全体学生。

3、循循善诱,富有耐心。

4、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于美霞的经验,对我市小学数学教学的启迪。目前,我市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存在三个方面的误区:一是认为农村小学教学条件较差,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师年龄偏大,师资总体素质不高,没有能力和条件进行教学改革;二是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担心进行课改实验和教学改革有风险,搞不好会影响教学质量,求稳怕输的心理比较普遍;三是有些教师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是“靠、拼、豁”,而非依靠教学改革,不相信还有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因此,拼时间、抢时间、占时间,搞题海战术、靠加班加点的现象比比皆是。其结果是,违反了上级规定,加重了学生负担,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自己累得苦不堪言,教学成绩难见起色„„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教学质量?农村教师能否利用教改提高教学质量?昌邑市饮马镇杨屯小学教师于美霞的成功经验为我们解决这几个难题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农村小学完全能够进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搞好教学改革一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只有进行教学改革,才会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才会全面落实新课程的要求,才会办出群众满意的教育。这也正是我们在全市大力推广于美霞“互助式”特色教学改革经验的目的所在。

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于美霞《圆的面积》听课有感 圣城街道东关小学

黄春霞

最近,学校组织观看了优秀乡村教师于美霞老师讲的《圆的面积》一课,让我感到受益匪浅。于老师讲课语言非常朴实,也不用任何电教手段,然而,她却做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对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了成功实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生帮生,生教生,生查生”,课堂气氛活跃,学习习惯好,学习效率高,并且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对照平时的教学,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因此合作学习效率并不高。而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专心投入的学习态度以及自觉的质疑习惯确实令人折服,这对我们以后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种启迪:

一、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最信任的老师。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做他们生活和学习中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可以畅所欲言。课堂上,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教育学生独立思考,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做到争论与倾听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学习状态,能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回答问题时都能把原因简单叙述,有根有据,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三、科学分组,分工合作。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小组成员实行分工合作,要求组内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篇7:把“做精做优”目标落到实处

文/罗余作

为贯彻落实第二季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和要求,对照姜成康局长在2012年全国烟草行业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提出的当前行业存在的五个方面突出问题,以及郑总在公司政工会上提出的江西中烟存在的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三方面问题,结合本职工作和落实企业年度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做精做优”由粗线条定位向落实方法科学化、实现路径具体化转变。量化指标、分步实施,把“做精做优”目标落实到说得清、看得见、行得通的具体举措上来,真正实现“精和优”的跨越。要做精做优自己的工作,体现更加务实求效,我想,要从以下几方面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要以提升团队建设为抓手,强调大家的共同长远利益,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未来前景,使大家相信团队可以实现目标,增强团队成果共享共荣。要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对团队的成功感到自豪,对团队的困境感到忧虑,增强团队归属感、危急感和使命感。坚持做到团队建设工作,第一、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以互相赞许、认同、信任、体谅等方式增强团队内人际关系和谐和良好沟通。进一步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健全奖励及激励机制。第二、增强民主管理,做到遇事与大家商量、作风民主、广开言路、乐于接纳意见;做到办事公道、善于体谅和关怀下属,让团队的成员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组织的决策。第三、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根据员工的智力、能力、才能、兴趣以及技术特长来安排工作,把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对于个人可以解决的问题,要在自己的范围内设法解决,不能解决的,借助组织的力量,找准时机,寻求解决。同时,建立团队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让大家互通信息,化解问题。第四、增强团队成果共享共荣,带头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团队成员间做到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相敬重、彼此宽容和尊重个性的差异,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共享利益和成就、共担责任。第五、加强“学习型组织”团队建设。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无形资产,除了企业品牌外,企业无形资产,还应包括企业的经验、成果、人才等。如何积累企业的知识经验呢?通过OA办公等信息系统达到企业内训平台与业务知识管理的功能。在各项工作和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可透过员工各种反馈、资料经验上报、共享,逐步形成企业经验知识库;在协同办公中,员工与员工间,部门与部门间可通过任务协同参与,互相给意见、互相监督与帮助,互相提供经验与交流,从而在学习中达到提高企业人员素质的根本目的。

二是要以强化质量、安全和信息化等基础管理为抓手,提升工具的运用与管理的融合。现代企业管理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确实进入了一个新的管理境界与发展时代。个人认为,从制度、流程以及精细化管理都是一个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础,尤其对于集团化企业来讲,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化、流程化质量管理执行体系是保证整个集团步调与发展一致、甚至规避风险的唯一方法。而这个制度与流程的执行力体系就需要强大的信息化工具。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优化企业质量管理流程、整合企业资源、实现质量信息的迅速传递和响应,实现质量管理的协同运作和质量数据的科学分析,推进企业技术改进和品牌提升,实现持续改进,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与运行效率,真正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质量效益服务。

信息化对于质量体系建设带来的直接效应就在于产品过程电子化后,能将各项工作实现制度化、信息化,做到一切工作都按照程序办,这样既可以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集成化,而且还可以做到事事处于相互制衡的环境之下、人人处于监督管理之中,从而形成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为企业质量体系正常运行和内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围绕目标,实现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任务的跟踪与反馈。首先,必须提高管理者对于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和质量工具与统计技术的重视;其次,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平台开发必须根据企业普遍存在的质量管理短板来开发出解决企业核心或重点的某一方面质量信息化解决方案;再次企业应转变观念,对于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不能强求大而全,而在于专和实。最后,做到有的放矢,明确的目标和应用的动力。真正将信息化技术有机地融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之中,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提升工具的运用与管理中需要做到,第一、实现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任务的分解。也就是工作目标与任务的建立。围绕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战略目标,做好任务的分解、计划、组织、分配和下达。任务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中心。企业一切工作其实都围绕任务而展开,企业员工一切行为也是围绕任务做好执行工作、落实工作、整改工作。第二、实现任务的跟踪与反馈。具体任务下达至人了,期限和责任也明确了,团队也建起来了,可如何促进任务的执行呢?这是执行的最核心问题。也是企业管理效率的直接反映。所以,任务执行中的动态跟踪极其重要。必须借助工具来随时掌握任务执行中的过程情况、过程资源。可以用电话追踪执行人,用文件、传真追踪执行情况。当然也可以用内部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追踪执行动态,做到随时随地控制任务的执行进度和质量,洞察任务执行的方向性偏差,纠正任务执行的指令,从而保证任务的执行处于良好的可控状态。第三、加强信息反馈与沟通。矛盾总是存在于任何事务中。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中,相当多的工作在于协调。如果部门间存在很大的“竖井”现象,沟通不畅,执行工作当然会卡壳儿。因此,建立内部顺畅的沟通机制。沟通机制可以通过开会、文件、制度来硬性约束,形成内部紧密协调配合的做事风格。但这种办法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特别对于知识型团队,高素质团队来说,还要通过现代办公信息化手段即时通讯工具等实现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日常交流、部门与部门间的自我协调,形成内部宽松的工作氛围,自我管理的工作氛围,自我处理和化解矛盾的工作氛围,进而形成企业严宽有济、互动协同的企业质量文化。第四、实现以任务执行为中心的绩效考核机制。企业绩效考核的办法很多,如果重视执行文化的培育,就必须建立起以任务的执行为中心的绩效考核机制,辅助其他考核办法,把企业对人对事的评价系统逐步完善起来。以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任务执行为中心绩效考核,就是把员工对于任务的自我管理、协同参与、主动工作的业绩和过程,进行考核,比如对员工的每周工作汇报,季度工作汇报、年度工作总结,员工自身的任务数量与质量,员工参与协作的任务数量与质量等方面进行计算机统计与考核。

三是要以“创新改善”的氛围营造、平台构建向追求成果质量、完善机制、形成文化转变。如何把创新和改善活动与生产组织、设备管理、质量管理、文化建设、队伍建设等各项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推动我厂创新和改善活动全面深入有效的开展,刘厂长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以“标准化、精益化、创新化、流程化”为目标,积极探索思考好企业基础管理再提升工作。现在的管理法则之一是未被使用的员工的创造力的浪费是企业最大的浪费。为此,要真正改善精神面貌和参与意识,培养积极进取、文明健康的企业文化,就是工提高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中的成就感。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处处留心皆创新。处处、时时、事事都存在创新的可能和机会,创新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闲聊中、散步间、用餐时、体育运动中、休闲旅行中、甚至乘车时、上洗手间时„„。总之,只要处处留心,随时、随地都存在创新的可能。员工提案的核心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对自己本岗位或邻近岗位的作业内容或业务范围内的工作找出更好的方法,提出更合理的配置,从而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得到实施的可以提高效率、提升品质、降低成本、缩短工期,使工作变得更加安全、简单,或者让环境变得更加清明。

篇8:把党员工程落到实处

一、深度融合建设“四级对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离不开企业的支持, 依据行业企业特点, 建立与企业之间科学有效的合作机制, 是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保障。按照“互利双赢、职能对接”的原则, 依据企业三级管理的机构特点, 与合作企业建立了“四级对接”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即学院与集团公司对接, 共谋发展战略;系部与分公司对接共商专业定位;教研室与项目部对接, 共建课程与实训条件;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对接, 合作担任教学任务。学院与企业合作出台政策, 明确分工, 并给予激励保障。这样, 建立了学校与企业在纵深方向的互动与合作, 从机制上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保障。

二、深入分析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依据, 以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教学任务, 适应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 受到了高职界的普遍认可。专业遵照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以隧道、地铁施工与维护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 按照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这一流程, 构建了基于隧道、地铁施工与维护领域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 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 实现了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的对接。

三、系统设计%实施“项目贯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被职业教育广泛采用, 但普遍的做法是各学习领域的载体选择自成体系, 相互独立, 缺乏密切联系, 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支撑不够。因此, 在专业层面进行项目载体的系统设计尤为重要。经过认真筛选, 本专业选择了两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作为载体, 以完成典型项目为目标, 以岗位能力标准为依据, 对各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进行系统设计, 如在《工程地质》课程中, 要求完成该典型项目的工程地质特性分析;在《工程识图》课程中, 要求完成结构分析;在《隧道施工》课程中, 要求拟定施工方案、编写作业指导书等。各学习领域按照系统设计的要求重构课程结构, 划分学习情境。这种在专业层面实施的“项目贯穿、任务驱动”式教学, 确保了各学习领域的有机衔接与相互支撑, 使各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更加具体, 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四、适应工期实施“双轨轮换、工学交替”教学组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教学组织上合理安排, 使教学组织模式与项目工期相适应, 才能做到“工”与“学”的有机结合。隧道与地铁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项目, 一旦开工, 则不受季节与节假日的限制, 一年四季连续循环作业, 这为工学结合教学组织安排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即学生任意时间段去工地皆能开展相应的实践锻炼。鉴于此, 专业推行了“双轨轮换、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 如图1:将学生分为A、B两组, A组学生在校内学习, B组学生在工地现场教学, 一轮之后A、B组轮换。这样的安排, 既节约了教学资源, 又保证了工作岗位上学生实习的持续性。同时, 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就有两次赴工地现场教学的机会, 既锻炼了技能、巩固了知识, 又了解了企业文化、培养了职业素养, 在经过两次现场教学之后, 顶岗实习阶段大多数学生都能独当一面。

说明:图中阴影部分为赴工地的现场教学及顶岗实习, 无阴影部分为在校内学习。

五、学校工地双环境双向管理合作育人

为了有效训练学生专业技能, 提升职业素养, 考虑到隧道建成后不可重复拆装的特点, 在校内, 建设再现施工场景的隧道综合实训基地;在工地, 建设工地课堂, 校内校外相互补充, 形成“学校”与“工地”人才共育环境。校内隧道实训基地按照单线铁路隧道1:1断面修建, 洞内外恢复到隧道施工过程原貌, 布置企业文化、操作规程、安全警示等展示牌, 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开展施工模拟训练;遵照“项目建到哪里, 工地课堂就设在哪里”的做法建设工地课堂, 配置教学设施, 开展现场教学。对工地课堂的学生, 实施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双向管理与双向考核制度。兼职教师按照2~3名学生一位教师的比例聘任, 系部下发教学任务单, 学院给予津贴保障。

以“四级对接”校企合作机制为保障, 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动合作关系, 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了实处, 不仅实现了“工地变课堂、师傅变教师、学生变员工”的转变, 同时实现了“德技双修”的育人效果, 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促进了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有机结合。专业毕业生连年就业率达到96%以上, 88%以上的就业单位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国资委企业。跟踪调查显示:87%以上的毕业生单位评价为优良, 约35%以上在顶岗实习阶段就能独当一面, 约45%的学生在3~5年之后就能晋升为项目经理部各部门部长之职。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2) .

[2]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4) .

[3]徐建平.创新体制建立机制优化管理[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

[4]李海宗, 陈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 (3) .

[5]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7) .

[6]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 562, (30) .

[7]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

[8]王怡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2) .

[9]李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话题[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9, (4) .

上一篇:给胎儿听的胎教故事下一篇:新高一教辅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