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心看待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幼儿教师随笔

2024-04-13

多用心看待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幼儿教师随笔(通用5篇)

篇1:多用心看待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幼儿教师随笔

多用心看待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幼儿教师随笔

孩子们排着队去上音乐课了,我整理好桌上的东西准备回办公室,在走过小姜座位时,一本书留住了我的步伐,哎,小姜他也看《读者》?不是我对他有偏见,实在是半年来我几乎从没有看到过他认真好学的样子,就连作业有时也要我多次督促才能完成,一直认为自己还挺关注他的,难道是我对他关心还远远不够,难道是数学老师的缘故,忙着批作业而很少对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书多做了解,难道……

于是拿起书本坐在小姜的座位上看了起来,不知不觉孩子们上完音乐课回来了,我放下书本,问:“小姜,这本书是你订的吗?”

小姜点了点头,说:“沈老师,你拿去看吧!”

“不用了,谢谢!我刚才已经看得差不多了。这本书不错,你可要好好看啊!”说完我又批起了作业。

本来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是觉得孩子我们真的需要再多花点时间来关心和了解,可是两天后,当我正在办公室里备课时,小姜进来了,手里还拿了本书,“沈老师,这是刚到的,您看吗?”

“那你先看,看完了再借给我吧!”

“没关系的,您先看吧!”

“好吧!”望着小姜一脸真诚的样子,我真不好意思推辞,“那我呆会儿就还你。”

“您慢慢看吧!明天给我好了。”说完就放下书走了。

瞬时,我感动之极,原来他有这么关心我,就看到过我看过他的《读者》,新书到了,马上让我来做他新书的第一个读者。

关心是一种智慧,关心也是一种感情,关心又是一种境界。培养这种情感,便于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有了这种情怀便易于达到这种境界,便会提升为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感。在具体的“人生实践书”教师身上,学生在试着分辨什么是真、善、美。在学习怎样思维;怎样处理问题;怎样和别人相处。在学习怎样做人,老师不仅仅是学生无声的楷模,甚至于是学生认识、评论社会的模式和标准。从而;一名老师的言行不完全属于自己,他还属于他率领的.集体,属于他的学生们,也属于社会。

你往往是希望将自己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你的学生,还往往因为他们的贪玩而批评他们,他们很少记住你批评过他们,但是对于你的喜好很多孩子往往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有机会,一定会把你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这些家中的“王子公主”们甘愿自己排在后面。孩子就是这样,你给他六十分之一的关心,而他却给了你百分百的关注。多用点心看待我们的孩子,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一定能让我有更多的收获!

篇2:多用心看待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幼儿教师随笔

语言学家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正处在语言的敏感时期。他们能听懂大人说的大部分语言, 他们掌握的语言大部分是通过没有外界压力的自然观察和模仿而得来的, 他们缺乏语言的识别能力。而他们的心理也处于脆弱和敏感期, 有的孩子还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如果幼儿园的老师没有掌握好良好的教学语言沟通技巧, 将无法达成工作目标, 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的语言也得不到正确的发展。

二、目前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⒈存在的问题

⑴控制性痕迹明显。

即在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前, 教师心中早已有了完美的答案, 并“决心”快速引导幼儿走向预定的终点。教师也不会多听一听幼儿的想法, 却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 急于将所谓的标准答案抛给幼儿。在这种封闭、沉闷的环境里, 幼儿几乎没有自主性, 更谈不上创造性的激发。这种控制性的教学语言无法达成师幼间思想、精神的“交往与对话”。

⑵实效性表现欠缺。

教学语言作为幼儿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 应该是清楚、明白、精确, 同时又能够充分启发幼儿的思维。然而, 受幼儿园教师自身语言素养的限制, 仍存在着许多有效性不足甚至是无效、消极的教学语言, 其实效性遭遇挑战。

⑶情感性投入不足。

感情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 不仅影响幼儿的心灵, 还会影响他们人格结构的形成。然而, 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教师缺乏情感的“冷冰冰”的教学语言却屡见不鲜:“你给我过来!怎么这么没教养啊?!我今天就要把你变掉! (这是老师在班上惩罚不听话幼儿的一种方式) 把你变成空气 (开始念咒……) 。”

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不能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 而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 对学生耳提面命, 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 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教育追求的应该是精神与灵魂的交流与沟通, 然而审视上述案例的教学场景, 我们不禁要问: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在哪里?教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情与爱又在哪里?当幼儿犯错的时候, 教师教学语言情感性、人文性的缺失均被暴露无遗。“你给我过来!怎么这么没教养啊?!”“一滴到嘴巴里你就会死掉, 马上死掉!”教师冰冷的违背师德的诅咒与惩罚, 像一把利剑严重刺伤了幼儿的自尊心。

我们应有效地关注存在的问题, 以期提高教师的教学口语素养, 为更加有效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服务。

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⑴教学理念陈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第九条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重新给幼儿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定位, 教师应成为幼儿发展的促进者,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我们教师承担的角色一直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以“传授者”为主的教育方式, 也极大地束缚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其实让孩子清楚说出想说的话, 敢于与人交谈, 这就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所要求的, 而我们有的老师却放不开, 怕孩子出错, 怕课堂驾驭不了, 怕教学任务不能完成等, 患得患失, 其结果导致孩子对老师有畏惧心, 不敢说, 缺乏自信心。久而久之不想说, 师生之间不能达成交流, 孩子的语言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⑵语言素养浅薄。

受社会浮躁之风影响, 有的老师不能抵挡一些诱惑, 不能静下心来多读书, 读一些中外名篇著作, 积累和锤炼自己的语言, 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语言素养。导致在教学中不能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 简洁、明白、精确、具有启发性地表达。特别是涉及科学领域的活动, 不能用孩子理解的语言, 科学、准确、有效地表达, 废话连篇, 不得要领。消极的教学语言, 不能达成有效的教学课堂。

⑶师德修养欠缺。

幼儿教师的服务对象一般是3~6岁的幼儿, 幼儿园的工作繁重、琐碎、单调。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甚至是心理问题。所以幼儿教师更应该加强师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四心”, 即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而爱心是根本。如果一名幼儿园教师有了爱心, 就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激情, 就会主动自觉地进行专业学习,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细心、耐心去关怀、呵护每位幼儿, 就会和孩子们融为一体, 就不会用恶语斥责、伤害孩子。“恶语伤人六月寒”, 更何况是那洁白无瑕, 稚嫩幼小的心灵。

三、对策和技巧

⒈研究孩子, 以孩子为中心, 展开口语教学

当代著名儿童教育家孙瑞雪说:当儿童5岁时, 对语言里的概念和不知的词汇就格外敏感, 他们非常善于在一句话里, 准确地把某一概念捡选出来。比如, 在读书时, 读到《白雪公主》, 他们会问:“人生是什么?”“什么是幸福?”读到《美人鱼》他们会问:“灵魂是什么?”平时说话, 他们也常常会捡选一个词或是概念来问你。例如, 孩子问:“老师, 什么是自律?”“什么是幸福?”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 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准确、耐心地给孩子解释这些词语, 并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 让孩子模仿、运用这些词语。

儿童对语词的使用和解释来自真实的生活, 来自语言环境, 来自自身体验和语言的配对, 来自听老师家长阅读时对自己内在的体悟, 来自同伴, 来自自由地使用语言, 来自成人的语言环境, 尤其来自教师和父母。当教师和父母的语言简明准确时, 孩子就有了发展语言的环境。然后就是自由, 在自由中, 放松的儿童可以感受自己、感受他人、感受环境, 捕捉可以准确表达的声音, 并马上表达出来。当儿童可以自由的表达时, 那声音就不是语言本身了, 它就伴随着力量、真实和深刻, 这样孩子的语言能力就很好。

案例: (T代表老师, C代表孩子) 这是一堂幼儿园音乐活动课:

T:谁愿意来说一说, 听完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

C:很温柔、很甜蜜、很美……

C:很感动。

T: (惊讶) 很感动, 那你能说说因为什么而感动吗?

C: (不语, 或许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

T:哦, 还没想好是吗?那你先想一下, 等一下想好了再告诉老师好吗?

C: (点头)

T:好, 那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在这首曲子里你听到了什么?

C:听到了大海的声音海浪的声音风吹的声音有人在玩有人在游泳……

C:还有海浪翻动的声音小鱼在和小伙伴游戏海浪在唱歌……

剖析该案例, 教师在活动开始就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听完这首曲子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在这首曲子里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从不同视角对问题作出开放的、多元的思考, 并勇敢地表达出来, 而不是单纯地将幼儿引向唯一确定的答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听到了许多不曾预期的、让自己感到欣喜而又惊讶的声音, 独特而新颖。幼儿的体验和理解也在与其他幼儿心灵和思想的交锋与碰撞中得以丰富和深刻,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的意义在彼此的言语交往中得以澄清、明白。老师精心设计让孩子说话的方式, 改变控制性明显的做法, 它的作用不仅是在语言本身的准确上, 它还给了孩子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语言具有力量感、文化感, 语言也是思维的外在表达, 甚至就是思维本身。对于儿童来说, 捕捉语言当下的感觉马上说出, 非常重要。这是实践语言和语言思维的最佳模式。那么作为幼儿园教师要努力创设让孩子能够自由表达, 能够畅所欲言的语言场景, 让孩子有话说, 开心说, 这样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⒉用同理心, 精心设计孩子能接受的口语组织教学

幼儿园教师想要想能够很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就得有同理心。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走进他们的世界, 和孩子们密切相处, 和他们融成一片。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注意孩子们的反应与态度。仔细地把他们的话听完, 了解他们的想法及立场, 体会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的发展, 不要尽说些他们无法理解的话, 或提出他们达不到的要求, 让他们觉得辛苦、压力大。著名心理学家狄金森说过:“好的倾听者, 用耳听内容, 更用心听‘情感’。”所以, 教师教学口语在活动前要精心准备, 精心设计。这种准备还体现为对幼儿已知与未知的把握和了解。因为幼儿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起点, 是教师选择和设计教学语言的依据, 也是幼儿能否积极主动建构新知识的基点。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师教学语言的选择与组织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发展的特点, 注意倾听幼儿的回答, 认真观察幼儿的反应, 增强对幼儿反应的敏感度, 并根据幼儿的真实声音与实际表现来了解幼儿现有水平与现有经验, 继而把握幼儿的已知情况。然而, 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与幼儿的现有经验与发展水平相一致, 还应力求“先于发展”, 即走在幼儿发展的前面, 预知幼儿的未知, 预知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可能达到的更高一层次的状态与水平。因为正是这些“未知”的经验和内容构成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需求, 成为激发幼儿探究精神的内驱力。鉴于此, 教师的教学语言就应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教师选择与组织在贴近幼儿实际、真正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动机需求、情感体验, 并依此进一步预知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 事先想好应对策略并加以开放性的、有意识的、最能激发幼儿兴趣、展现幼儿创造性思维、促进幼儿发展的引导。教师更具启发性、艺术性的教学口语也会在引导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同时要有意识留白, 留给幼儿足够的思考与想象的时间与空间, 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让幼儿在教师教学语言这一支架下去探索、去体验、进而实现自主学习, 保证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情感性。一位教授曾说过:教育如摆渡……必须要认认真真研究孩子才能引导他们达到胜利的彼岸。

⒊正面强化, 激情点染, 增强教学口语的人文性

“正面强化”是指当孩子做出某些事情尤其是有了不良行为后, 教师运用教学口语从正面、积极的角度给予某种刺激, 从而使孩子淡化不良行为, 使良好的行为出现可能性增加。不能总是提醒XX做的不好, 这样不行, 那样也不好。避免孩子们产生错误认识, 表现不好就能得到老师关注。例如当孩子坐不住, 要站起来的时候, 问他:“你有问题吗?是要给小朋友们做示范吗?……”当两个幼儿打闹, 一个幼儿向老师告状时, 不问为什么, 要把两个孩子叫到一起, 问他们怎样能成为好伙伴……正面的强化, 会使幼儿淡化错误的行为, 向老师设定的目标行为靠近。教师对幼儿不要说反话。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 当教师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幼儿说话时, 他们听不出老师的正话反说。

另外, 教师的教学口语一定要形象生动、富有激情。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其他学校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在于, 幼儿教师的口语应当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活泼。如果教师象老和尚念经似地说话, 只能使幼儿昏昏欲睡;如果像播音员一样地说话则只能让幼儿感到生涩, 毫无情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 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 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 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而要达成这样的口语表达, 必须要对孩子有“爱心”, 对孩子要尊重, 要和他们平等地交流。这样才能给孩子的表达和思维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⒋讲究表达, 注重示范, 挖掘孩子语言学习的潜能

教师的教学口语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要具备示范性。应当做到口齿清晰、鲜明、准确。教师的语言, 应当如同珠落玉盘, 清晰悦耳, 一字一词不能含糊不清。语言的表意达情, 首先要让幼儿听懂、听清教师在说什么, 只有听得清楚, 才能逐渐理解。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 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众所周知, 幼儿语言的获得多由模仿而来, 在家庭, 幼儿主要模仿家长;在幼儿园, 幼儿的模仿对象主要是教师。因此, 教师一定要注意表词达意的示范性。只有听清楚教师每一个词汇的发音, 幼儿才能准确地模仿, 幼儿的语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 切忌词不达意。幼儿教师的语言不能单纯追求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形象, 避免以词害意。教师的语言, 关键不在多而在于精, 应当练就成一种言简意赅的本领。另外, 教师的用语必须规范化, 用词要求准确、符合科学性。在谴词造句上应当力求达到炉火纯青。准确、鲜明是教师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因素, 离开了准确, 表意就会发生扭曲;离开了鲜明, 再准确的语言也变得苍白无力, 缺乏效果。学龄前儿童正是积累词汇的最佳时期, 此时的幼儿表现出对词汇极大的兴趣, 他们关注新词, 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使用新词, 因此, 幼儿教师要抓住孩子语言敏感期这一特点, 善于积极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还要讲究语言策略:

其一是积极的指示和建议。这如前面所说“正面强化”, 与我们通常所要求的教育应以正面引导是相一致的。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对幼儿提出教育要求时, 应该多使用平等性的语言, 如告诉他们能够做什么, 怎样去做, 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如果当幼儿真的已经或者即将做出他不应该做的事情时, 这时教师的建议可以使幼儿改变做法。有关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的调查认为, 由于教师对幼儿消极的命令、指示、批评较多,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甚和谐。毫无疑问, 积极的建议比消极的命令更为有效, 更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教育。

其二是愉快的表达。这一策略要求教师不论何时何地何事, 当有必要向幼儿说明事理时, 都要心平气和地向幼儿明示。多数教师表达积极的、肯定的意见和愉快的情感时, 较容易做到这一点;但在表达消极的、否定的意见和不愉快的情感时, 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愉快的表达往往会令人心情舒畅, 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对幼儿来说更是这样, 教师愉快地、和蔼可亲地向幼儿表达自己的好、恶或指示, 可以使幼儿更容易接纳并乐于服从, 那种高声叫喊, 或对幼儿“急眼”的做法, 容易引起幼儿的反感和对抗, 削弱了教育的作用, 影响教育的效果。

篇3:用心去抚慰孩子的心灵

一、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走进学生的生活,更应该和学生敞开心扉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世界里的一部分,第一时间去发现他们最需要什么。

1.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有时候,在课堂上我们无法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只有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他们的生活,去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才会把你当成亲人和朋友。这样,老师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等各方面,对孩子进行全面的了解,尽可能地让孩子全面发展。

我班有一个叫许×的孩子,她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妈妈在她刚出世时就离开了家,爸爸经常在外打工,只有年迈的奶奶陪伴着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导致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我利用课余时间走近她,以一个妈妈的身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心与她交谈,了解她的内心世界。课堂上,我以一个朋友的语气让她回答问题,让孩子感受到回答问题的愉悦,让她的情绪达到最兴奋的状态,找回属于她的自信。一次次的锻炼,渐渐地拂去了女孩心中的压抑。在我的不断努力下,许×变得性格开朗了,逐渐融入了我的这个大集体中。

2.用笔交流

“有些话用嘴不好说,但用笔就很容易写出来。”这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比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很少对身边的人说“我爱你”,但是写信的时候就能写出来。从生活中的经验来看,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的困惑和忧伤用笔写出来,老师用笔来回答,这样我们都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从而说出自己的真心话。

二、用爱心感染学生

我班同学曾某,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上课能积极发言,但平时不爱和同学在一起玩。有体育课的那一天,她总是不高兴,哪怕是每天的广播操也很不愿意做,经常受到体育老师的批评。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位孩子,发现她从来不相信别人。为了能取得她的信任,我把每次和她家长的谈话都告诉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非常有效的。然而,没过多久,她又旧病“复发”。 看来,我所做的一切还是没有取得她的信任。为此,我又动员班内的同学与她多交谈,不能让她自我孤立。我没有放弃每一个和她谈话的机会,并通过写纸条的方式再进行交流,从各个方面引导她, 让她明白身边还有很多关爱她的同学、老师和朋友。渐渐地她开始在班里交朋友了,偶尔也会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和别人一起分享,同学们还推荐她当组长。

三、挖掘闪光点,点燃学生的上进心

1.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

天上闪烁不定的星星就像每一个孩子一样有明有暗,有的近, 有的远,只要用心去寻找,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闪光的一面,只要抓住这些亮点及时进行恰当的鼓励,很可能会点亮一点、照亮一片。 教师的鼓励犹如孩子心里的火苗,可以让这团火越来越旺,也可以将它浇灭。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练习口语交际,有个平时在班里很少发言的学生说出了一段优美的句子,我试着问: ““还能继续吗?”我带着微笑,用赞许的目光望着他,他不慌不忙地为大家描述了一个很美的图景。最后我对他说:“许多事情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努力,你肯定行!”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同学不仅在语言表达方面大有进步,其他学科成绩也都有所提高,很快成了班里的尖子生。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 能给学生无穷的力量,让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那么很多事情就不会那么麻烦,老师也会有个健康的心态,否则欲速则不达。张某同学是我班的一位插班生,对学习环境也不熟悉,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从来没有上过学前班,所以我的成绩总在后面,妈妈也不喜欢我,我很伤心,老师你帮帮我吧,我会努力, 不会放弃,我一定要在这学期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在评语中写道:“在老师的心中,你也有许多优点,比如你很乖巧, 老师不会放弃你的,老师相信你一定行。”总之,只要发自内心去关注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敞开心扉,学生就会很快乐,老师也会很阳光。

篇4:多用心看待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幼儿教师随笔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语, 不仅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 也是对学生做人的评价, 同时, 还是师生之间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之一, 可以在老师和孩子之间演绎出多姿多彩的生活, 它展现的是交往的过程、情感的聚集、思想的撞击。

因为孩子喜欢在自己的作文 (日记) 里倾诉心声, 挥洒自己的才情, 教师就可以通过评语, 和学生进行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 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答疑解惑, 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

记得我教过的一个六年级女孩, 人长得可爱, 成绩也很好。父母工作繁忙, 没有时间陪伴她。一家人之间缺少沟通交流, 关系很紧张。我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 便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帮一下这家人。正好看到了这个女孩子的日记, 她在日记中写出了对父母的不满和自己的困惑痛苦。

于是, 我在她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红色评语:人生的舞台是广阔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道。父母工作是必要的, 当然也有教育你的责任。而你凭自己的一时喜怒变得心胸狭窄, 拒绝和他们正常的交流沟通, 忽视了身边最亲近的人, 忽略了父母之爱。不可取!如果你用心去换位思考, 就会理解父母无声无息的爱。体谅一下父母的辛勤, 珍惜可贵的亲情吧。

后来, 她妈妈告诉我, 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 看父母的眼神也温柔了许多, 能主动和妈妈沟通了, 家里的气氛和谐多了。

还有一个五年级的小男孩很内向, 每天都小心翼翼的, 看不到他的喜怒哀乐。学习成绩中等。有一次, 他在作文中流露出了真情:对自己不够自信, 一大家子的人对他寄予厚望, 有压力。我及时给他写了这样的评语:你是个聪明、敏感的孩子, 能感受到自己肩上的家族重任。但你是小男子汉呀, 更要坚强、乐观和勇敢, 老师喜欢你, 你的家人更喜欢你, 我们大家都希望看到一个健康、阳光、快乐的小帅哥呀!

发放作文本的时候, 我看到他读评语的时候很是激动, 我用坚定的目光看着他。从此, 他渐渐地开朗起来, 成绩也有所提高。现在他已经上高中了, 每次看到我都大声问好, 真正成了一个阳光的大男孩。

篇5:用爱搭建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

一、用心爱孩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1.在最短时间内记住幼儿名字

小班幼儿从小生活在亲人的庇护之下,当他独自一人进入陌生的环境,必然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老师如果能随时叫出他的名字,会使他感到安全,因为他觉得老师认识他,不再是陌生人了,孩子自然乐意与老师接触。

2.老师就是幼儿园的妈妈

有人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师爱是世界上最神圣的爱。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弱,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对他们来说,世界上最亲的人就是妈妈,离开妈妈的怀抱独自进入集体生活,三岁孩子心中充满恐惧、无助。为了让这群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也为了让每一位家长放下不安的心,在孩子刚入园时,我就告诉孩子,幼儿园是个大家庭,小一班是他们在幼儿园的新家, 三位老师就是他们在幼儿园中的妈妈,小朋友在家中有事情都会告诉家里的妈妈,那么在幼儿园中遇到事情就要告诉幼儿园里的妈妈。这样的感情交流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孩子很快和我们熟悉起来,回家后能开心地告诉家长:“幼儿园好,幼儿园里也有妈妈,明天我还上幼儿园。”

不光口头上说要做他们的妈妈, 在日常生活中更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孩子拉了、尿了,我会耐心帮他们清理干净身体,换上整洁的衣服,还会把脏衣服洗干净;孩子吐了,我体贴询问、细心观察,毫无怨言地清理掉呕吐物;孩子哭了,我抱在怀里,轻轻呵护,使他们慢慢平静心情,忘掉刚才的不愉快……

没有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 要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就是幼儿园里的妈妈,也许有时会批评你,但都是因为爱。我们班的杨浩博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学东西特别快,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只是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不爱吃饭,进餐时爱搞小动作。有一次吃午饭,他又搞起小动作来,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当时我特别生气,但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问他在干什么,他很不好意思,没有回答我,我说:“老师知道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你肯定又有什么新发现,所以你刚刚是在思考问题,对吗? ”他点了点头,当然,我知道这是违心的,我继续说:“等一会儿活动的时候 , 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的这个发现 ,现在你要在最短时间内把饭吃完,可以吗? ”他点了一下头,然后很认真地吃起饭来。很多时候, 我会抱着被我批评过的孩子问:“你喜欢杨老师吗?”他们回答:“喜欢。”然后我又问他:“我刚刚批评你了!你还喜欢我吗?”很多孩子会告诉我:“喜欢!因为你是为我们好! ”每当听到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都感动得想哭。班上很多孩子在课后和户外活动的时候都会跟我撒娇, 我每一次都欣然接受, 然后快乐地逗他们玩。我喜欢孩子们大老远一看到我,嘴里叫着“杨老师”,然后张开双臂扑向我的怀抱,这种幸福感妙不可言。我想,很多幼儿老师和我一样都喜欢这种感觉。

3.多给幼儿言语和行为上的鼓励

我们班的越越小朋友,在小班的时候老是挑食,每天吃饭总有她不喜欢吃的东西。我一方面耐心给她讲挑食的危害性,另一方面哄着说:“如果实在不喜欢吃,老师少盛点儿,好吗? ”这样,多次教育后,越越挑食习惯改掉了许多,吃饭速度也加快了不少。虫虫性格内向、胆小、不合群,我经常与他接近,用亲切和蔼、信任的语气与他交谈,使他增强自信心,逐渐变得活泼开朗。我总觉得只有这样一点一滴地把爱倾注在孩子身上,才对得起孩子,对得起这份工作。

二、尊重个体差异,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1.调动小调皮们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

某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被采访时说道, 影响其一生的好习惯都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确实,幼儿园班级管理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家庭各自不同生活习惯和教养方式使班内每个孩子的性格、习惯都不尽相同。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总有一些孩子违反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不停提醒和帮助。我们发现对于孩子来说,表扬总比批评更有效,让孩子随时保持积极活动状态,就是保持良好班级氛围最好的办法。于是,我非常注重对孩子的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强化,尤其关注几个常常“惹是生非”的孩子,让他们随时有事可做,在为班级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学会自我控制,遵守日常常规。如我班有个叫张恩泽的小朋友,中午总是很难入睡,经常一边打着哈欠,一边不停用手或脚拍打小床强迫自己不睡, 还影响其他小朋友入睡。用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之后,我便请张恩泽做值日生,在小朋友铺床脱衣的时候来回巡视,帮助个别脱衣有困难的孩子,等所有孩子都睡好了,午睡室里静悄悄的,张恩泽也走累了,就轻手轻脚地回到小床,做值日生的自豪感及老师赞许的微笑, 让他在满足中自然睡着了。再如每次饭前洗手,杨浩博总是忙着跑前跑后,忘记自己也要遵守排队洗手的规则。于是,我请他做小老师监督小朋友洗手情况,在提醒小朋友要用肥皂洗手的同时,等于在强化杨浩博自己的洗手常规,解决杨浩博因“无事忙”影响其他孩子的问题。我请好动的李星佑、周晓宁帮老师一起完成课前准备,帮老师做事既让他们感觉自豪,又让他们自然安静,一举两得。

2.特殊家庭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

王佳伟是中班插班进来的新生,比较调皮和散漫,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在下面讲话,就是做小动作,一般都是邻居奶奶接送。他的父母平时忙于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关心比较少,生活上照顾得不够细致,使孩子养成一些不好习惯。但是,我发现他爱劳动,经常主动帮老师收拾玩具、擦桌子,做事比较认真。我从未因为他的调皮而忽视过他,而是在全班面前表扬他爱劳动,并请小朋友向他学习。课堂上,我经常请他回答问题,给予他及时的表扬。现在他能较好地遵守班级纪律,小朋友之间不再像以前一样打打闹闹。佳伟的妈妈说:“杨老师真好,从来没有因为我们是农村来的而嫌弃我家孩子,看到佳伟拿不动被褥,杨老师每个星期都帮我们晾晒佳伟的被褥,真是谢谢老师了! ”家长的肯定就是对我工作的认可,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做下去。

上一篇:借阅档案申请书如何写下一篇:毕业后五年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