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名著导读

2024-04-11

哲学名著导读(精选6篇)

篇1:哲学名著导读

西安交通大学

金融42班

王宝强 学号:2141804050

浅谈《孙子兵法》

(金融42班王宝强2141804050)

【摘要】 《孙子兵法》这本书在历经历史沧桑之后,不仅没有被逐渐遗忘,反而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在现代,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办起事来多几分智慧,少走些弯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本书开阔思路、启迪心灵的作用也许更有意义。

【关键词】经营管理

;孙子兵法;五字诀;一法通,万法通;

经济金融;企业管理

【正文】上完这期的中国古代哲学名著导读选修课,自己对《论语》、《中庸》、《大学》、《庄子》、《墨子》、《心经》、《孙子兵法》、《传习录》等名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先贤们的思想也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虽然有一些的文章确实晦涩难懂,但是自己能够有一些体会。但是我感觉自己对《孙子兵法》还是比较了解,所以接下来讲一下自己对它的理解。

《孙子兵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兵家的必读经典,有的人认为它讲述的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内容,在现在我们研究它已经并无意义,但是我认为不是这样。所谓一法通,万法通。大道如一,《孙子兵法》的内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失去其价值。《孙西安交通大学

金融42班

王宝强 学号:2141804050 子兵法》着重强调“将”的作用,在经济、管理方面都有不可小视的指导作用。《孙子兵法》的名言“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形篇》)对企业管理者同样十分适用。“修道”,就是树立为社会、为民众服务的宗旨,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使企业在民众中有良好的信誉。“保法”,就是要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孙子的“法”包括“曲制、官道、主用”等项:“曲制”,是组织编制,运用于企业就是把全企业分成很多部门、车间、作业组等;“官道”,是指管理者的职责范围、上下隶属关系,如总经理之下有分管生产、营销等等的副经理,各副经理之下又有许多科长;“主用”,运用于企业是指行政、采购、生产、广告等费用的管理以及有关的各种财务制度。一个企业把这些规章制度健全起来,就能如孙子所说的“治众如治寡”(《势篇》), 把企业管理得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运转迅速。《孙子兵法》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的是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目前,有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孙子兵法的商战应用价值有深刻的体会。北京大学北大国际MBA中方院长胡大源说:“《孙子兵法》是对两千多年前大量战争实例的精辟总结。当今MBA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现实问题进而找出其规律的能力。每个企业都欢迎善于解决问题的经理人。”《孙子兵法》正是教你解决问题方法的本质的一本书。再看看外国人是如何评西安交通大学

金融42班

王宝强 学号:2141804050 价这部书的。20世纪60年代,日本将《孙子兵法》引进了企业管理。日本学者村山孚说:日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两个支柱,一个是美国的现代管理制度,一个是《孙子兵法》的战略和策略。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公开宣称孙子兵法是他们成功的法宝。他说:“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真背诵,灵活应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则说:“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吗?必须去读《孙子兵法》!” 意大利埃尼公司总裁贝尔纳贝说:“关于战略这一题目,我正在读《孙子兵法》,这是一本关于战略的全面的教科书,今天仍能运用到人类的各种活动中去。”以上那么多例子,均是这一代人类精英对它的理解。可见外国的管理人员对《孙子兵法》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我们作为一名经金专业的一名学生,更是要对它有着自己的理解,因为这可能对我们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开篇提出了为将的五字诀:智、信、仁、勇、严。这同时也是一个合格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智,则能制定谋略,引导公司走上正确的道路;信,则深受顾客信任,公司的信誉招牌才可建立起来;仁,则部署归心,上下团结,全公司的力量才可被完全集中利用;勇,是说管理者需有决断,在紧急时刻一定要有当机立断拯救局势的魄力;严,重点强调内部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理人要赏罚分明,有过必罚,有功必赏,切忌公私不分。“凡此西安交通大学

金融42班

王宝强 学号:2141804050 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道理大家都懂,但能做到的人就可以成功。实际上,我个人认为,“信”应该排在第一位,诚信是为商之本,没有诚信,何以行天下?反观现在很多企业,为了短期的利益抛弃了这个安身立命的根本,肆意欺瞒消费者,对大众的财产,甚至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这样的行为是极为愚蠢的,身为一个企业家,怎能不知道细水长流的道理?公司的名誉一旦受到损失,则是需要数倍的投入才有可能弥补。

《孙子兵法》强调“将”的作用,自然极为强调用人之道。用人之道是将帅之道的根本“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好的领导者,不会强求部署承担胜败之责,而是通过选择合适的人选来营造有利的局势,伺机以势制敌。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尧虽贤,兴事业不行,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惟在择任将相哉!”相似的,对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来说,战略目标的实现来自全体员工的支持努力,如何揽才、惜才、用才对企业的成长尤为重要。卡内基曾说过:“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资金、市场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四年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他去世后,墓碑的铭文是:“这里躺着的是一个善于使用比他自己更能干的人来为他服务的人。”担任一个企业的领导人,一定要有这种能够让别人来为你服务的能力。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西安交通大学

金融42班

王宝强 学号:2141804050 之。”孙子这句话旨在点出上下一心的重要性。到了现在,则演变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是引导企业发展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员工的重要氛围。一个长盛不衰的企业,必定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美国皮克斯动画公司,其企业文化就非常鲜明,全公司上下充满创意的气息。进入公司,整个空间非常开阔,墙壁也是鲜亮活泼的红色白色,让任何走进公司的人都可以立即感受到企业的活力创意。为了让员工从繁忙的工作中得到释放,皮克斯集合了员工的创意,举办纸飞机大赛、转椅撞击赛等有趣新鲜的活动。在这里,员工的创意被完全地激发,回报给企业的是,皮克斯出品的所有动画,其创意、真善美的内涵都使其受到了广泛欢迎,取得无与伦比的成功。成功的公司永远只会选择认同并享有与自己同样价值观的员工,以营造并延续自己的企业文化。《基业常青》中说:“只有极度符合高瞻远瞩公司核心理念和要求标准的人,才会发现那里是他们绝佳的工作地点。几乎像教派一样,高瞻远瞩的公司对本身的主张、对本身期望达成的成就极为明确,根本不容纳不愿或不符合他们确切标准的人。”企业领导人,应该拥有此等魄力,“将听吾计,留之;将不听吾计,去之。”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段是我最欣赏的一段内容。孙子早就意识到“以西安交通大学

金融42班

王宝强 学号:2141804050 人为本”的重要性,战争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选择,而是最后的手段。战争开始前,能谈就谈,能不打就不打,因为战争是最消耗双方力量、对双方都有害无益的过程。孙子同时指出,能够不依靠战争手段就达成目的,才是最好的结果。“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与现今商场上的许多道理不谋而合。商场之道,和为贵。“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商场上情况正如战场一般瞬息万变,上一秒还是竞争对手,下一秒可能又成了把酒言欢的利益伙伴。凡事留一线不要做绝,日后或许还会有合作的可能。所以即便是竞争,不到最后,轻易不要撕破脸皮。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让别人坐收渔翁之利是极不划算的买卖。“不战而屈人之兵”,给对手也留点空间,双方各退让一步,互利共赢才是现今商场最理想的状况。

中国古代哲学博大精深,从《孙子兵法》就可见一斑,其对当等待中国以及世界哲学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认识都有深远的影响。但如今人们的生活被现代化资源所充斥,在物质方面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方面往往被忽视,希望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尤其是先进的哲学思想,能够被继承和发扬,随社会的不断进步一同向前发展。参考文献:

[1]冯沪祥.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西安交通大学

金融42班

王宝强 学号:2141804050

篇2:哲学名著导读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两条道路

1、学术研究 —— 回到原始文本

版本学和文献学:从苏联版到历史考证版

2、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解释学和发展学: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 问题:两条道路为什么都需要原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预计出版114卷(124分卷),其中已出版46卷(54分卷)。每卷包括正文和参考资料各一册。目前尚有32卷处于不同程度的编辑中。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编纂工作从1990年开始由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接手,柏林—布兰登堡科学院1993年10月加入其中。

对于历史考证版必不可少的马克思恩格斯遗产中的手稿原件1933年以前存放于柏林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馆。30年代中期,其中大约70%的资料转为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所有,大约30%运到了莫斯科,存放于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管理局,(原苏共中央档案馆,现为“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史档案馆”)。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文化引进

1、佛教传入(汉朝)—— 中国禅宗

佛教是先传入西域(新疆一带),后传入中原内地的。具体传入内地的时间:

(1)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2)东汉明帝永平10年(公元67年)。

中国正式有佛教,有寺院(白马寺),有佛像和译出佛经(佛像和《四十二章经》)。标志着佛教真正意义上的传入。

2、基督教传入:利玛窦

1582年(万历十年),利玛窦应召前往中国传教。8月7日到达澳门。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译西书一百五十余种,利玛窦撰写《天主实录》。徐光启等人翻译《几何原本》

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在江户时代前期也被介绍到了日本。该地图使得日本人传统的崇拜中国的“慕夏”观念因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西学东渐(1840年以降)—— 民主与科学

(1)严复翻译的斯密《原富》、赫胥黎 《天演论》

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

(2)胡适的“自由主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与李大钊“问题与主义”之争、与张君劢的“科玄论战”。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新文化运动

(1)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理论性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在上海创刊,秘密出版发行,李达任主编,陈独秀为创刊号写《短言》。

2、1949年前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与出版(1)1920年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到1926年5月止,重印17版之多。

(2)抗战期间,延安马列学院成了编译马列主义著作的编辑部,以解放社名义出版《马克思恩格斯丛书》、18卷本《列宁选集》和5卷本《斯大林选集》。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资本论》1938年在上海出版。3、1949年后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与出版

(1)1950年12月,成立了人民出版社;1953年1月成立了中央编译局。

(2)1953—1958年出版了《斯大林全集》。

(3)1955—1963年出版了《列宁全集》(39卷本)。

(4)1956—1985年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本),以俄文第二版为依据。

(5)1982—1991年出版《列宁全集》(第二版60卷),1995年开始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60多卷)。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1、对宗教的批判

(1)宗 教 是 还 没 有 获 得 自 身 或 已 经 再 度 丧 失 自 身 的 人 的 自 我 意 识 和 自 我 感 觉。

(2)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3)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因为人的本质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

(4)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2、对德国现实的批判

(1)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

(2)这种制度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

(3)在同这种制度进行的斗争中,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它是激情的头脑。它不是解剖刀,它是武器。

(4)一句话,你们不使哲学成为现实,就不能够消灭哲学。

3、人的解放问题

(1)德国提高到现代各国的正式水准,而且提高到这些国家最近的将来要达到的人的高度的革命呢 ?

(2)革命需要被动因素,需要物质基础。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4)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

问题1:经济学需要批判吗?

(1)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保罗·克鲁格曼

(2)获奖理由:“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影响是什么?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保罗·克鲁格曼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回答这些问题,将此前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研究的不同领域整合在了一起。”。

问题

2、用什么来批判经济学?(1)经济学(理论内部争论)。

案例:张五常的《中国的经济制度》

(2)政治学。

案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问题?张五常

(3)社会学。

案例: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社会学考察。代价论。

(4)哲学。

经济学的本质或基本概念是什么?

逻辑上的优越性还是现实的优越性?

二、《笔记本Ⅰ》

1、国民经济学的概念

1、工资=工资额?=货币数量?=劳动所得?

(1)工资决定于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p.7).(2)对人的需要必然调节人的生产,正如其他任何商品生产的情况一样(p.7)。(3)劳动价格远比生活资料的价格稳定(p.8)。

(4)劳动在国民经济学当中仅仅以谋生活动的形式出现(p.14)。

注:标注页码出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2000年第3版)

2、资本的利润=资本的所得?=资本效率?

(1)资本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p.21)。

(2)资本是积累的劳动(P.22)。

(3)资本的利润同资本的量成正比(p.26)。

反思: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劳动价值论

3、地租=土地的所得?

(1)土地所有者的权力来源于掠夺(p.35)。

(2)地租的数量取决于土地肥力的程度(P.36)。(3)决定地租数量的另一因素是土地的位置(p.36)。

三、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

1、国民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1)整个社会分化为两个阶级(p.50)。

抽象的个人、数学计算、经济规律

(2)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私有财产)事实(P.50)。

私有财产怎样产生、发展、后果

(3)国民经济学不理解运动的联系(p.51)。

抽象的概念运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具体的现实运动(社会阶层的划分)

2、当前的经济事实

(1)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p.51)。

(2)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劳动相对立(P.52)。

(3)这种活动越多,工人就越丧失对象(p.52)。

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马克思的方法论:把工人当做主体来看待经济事实

3、对象化活动与劳动的异化

(1)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p.51)。

(2)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对象的关系(P.52)。

(3)国民经济学由于不考察工人(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而掩盖了劳动本质的异化(p.54)。

问题:什么是劳动的异化?

4、劳动的异化与劳动的本质

(1)劳动对它的产品的直接关系,是工人对他的生产的对象的关系(p.54)。

(2)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P.54)。

☆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强迫的劳动。

☆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

☆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

(3)他的活动属于别人,这种活动是他自身的丧失。(p.55)。(4)异化劳动——劳动与生产的异化——自我异化。

5、人的类本质及其异化

(1)类、类生活、类本质是费尔巴哈所使用的术语。

(2)人对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P.56)。

(3)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p.56)。

(4)一个种的整体特征、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征。(p.57)

(5)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p.57)

(6)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p.57)。

(7)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当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6、人与人的异化

(1)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

(2)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对其他人的关系人才得到实现和表现。

7、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

(1)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及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

(2)私有财产,另一方面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

问题:人怎么使他的劳动外化、异化?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 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 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 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 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 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 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 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十 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德意志意识形态》

问题:

1、什么是“意识形态”(Ideology)?

2、意识形态有什么功能? 一、一般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的定义

1、在国家层面: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观念、政治观念、法律观念、道德观念以及其他观念。

2、在个人层面:政治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

3、提问方式:德国哲学与德国现实之间的关系,所作的批判与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意识形态的历史根源

1、历史发生学: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确认的现实前提。

(1)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3)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4)个人是什么样子,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2、历史上的生产、分工与交往

(1)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2)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

(3)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是所有制的不同形式,决定着个人的与劳动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的相互关系。

3、历史上的三种所有制形式

(1)部落所有制。家庭中自然形成的分工;社会结构只限于家庭的扩大;奴隶制随着人口和需求的增长,战争和交往外部交往的扩大而逐渐发展起来。

(2)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

A 几个部落通过契约或征服联合为一个城市而产生的。

B 动产和不动产私有制作为反常的、从属于公社所有制的形式发展起来。

C 自然形成的联合方式——共同私有制,人民权力

D 城乡对立、代表城市利益和乡村利益的国家的对立、公民与奴隶的对立已经形成。

E 私有制发展的两种趋势:私有财产的集中,贫民小农向无产阶级的转化。

(3)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

A 古代的起点是城市及其狭小的领域(希腊),中世纪的起点则是乡村(罗马帝国的衰落)。

B 农村的土地占有的封建结构,城市的同业公会的封建结构。

C 城乡之间存在对立,等级结构鲜明。

农村:王公、贵族、僧侣、农民

城市:师傅、帮工、学徒、平民短工

D 统治阶级的组织:贵族组织处于君主的领导之下

(三)意识形态的本质

1、现实发生学的解读

(1)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

(2)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

(3)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产过程。(4)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5)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

2、实践发生学的解读(1)“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和交往状况促成的。

(2)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3)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与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

(4)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5)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3、社会本体论解读

(1)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地成为分工。

(2)如果这种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和现存的关系发生了矛盾,那么,这仅仅是因为现存的社会关系和现存的生产力发生了矛盾。

(3)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式,对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

(4)随着分工的发展也就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相互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

(5)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

(四)共产主义理论

问题:什么是“世界历史”?

什么是共产主义?

(1)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可以再任何部门内发展。

(2)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

(3)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

(4)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性的存在”。

(5)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

(6)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

(7)对生产实行共产主义的调节。

(四)唯物主义历史观

问题:什么是“市民社会”?

(1)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

(2)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释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

(3)这种历史观始终是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

(4)迄今为止的一切历史观不是完全忽视了历史这一现实基础,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与历史过程没有任何联系的附带因素。

(五)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问题:什么是“市民社会”?

(1)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2)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3)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

(4)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共产党宣言》

问题:

1、什么是“共产党”?

2、什么是“社会主义”?

一、资产者和无产者

(一)资产阶级的历史贡献

1、对社会关系的变革

(1)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 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2)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

(3)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4)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 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

2、对世界化进程的影响

(1)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2)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

(3)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4)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 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3、对社会结构进化的影响

(1)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

(2)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东方 从属于西方。

(3)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 状态。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

(4)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5)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4、无产阶级的壮大

(1)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

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2)由于推广机器和分工,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 立的性质,因而对工人也失去了任何吸引力。

(3)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 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

5、无产阶级的斗争阶段(1)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反对资产阶级 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2)最初是单个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然后是某 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作斗争。(3)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

(4)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

(5)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 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 独立的运动。

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一)反动的社会主义(1)封建的社会主义

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

法国的正统派、“青年英国”、僧侣的社会主义、基督教的社会主义

(2)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分析了现代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的矛盾。

摇摆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并且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补充部分不断地组成。(3)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关于真正的社会、关于实现人的本质的无谓思辨。

德国的哲学家、半哲学家、美文学家;

不代表真实的要求,而代表真理的要求;不代表无产者的利益,而代表一般人的利益。

(二)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想消除社会的弊病,以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经济学家、博爱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劳动阶级状况改善派、慈善事业组织者、动物保护协会会员、戒酒协会发起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小改良家;

这种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甚至被制成一些完整的体系。资产者之为资产者,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早期的无产阶级运动而出现的革命文献,倡导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陋的平均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些著作含有批判的成分,以及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

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共产党人到处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革命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终结”?

2、如何理解黑格尔的命题: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一、黑格尔哲学的精神实质

(一)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

(1)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2)真理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3)这种辨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

(二)封闭体系和深刻影响

(1)哲学体系一定要以某种绝对真理来完成。革命的方面被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2)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

(3)黑格尔的整个学说,为容纳各种极不相同的实践的党派观点留下了广阔的场所。

二、唯物主义哲学实质及其形态

唯物主义哲学的形态——批判机械唯物主义

(1)随着自然科学领域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2)机械唯物主义的两个局限:

1、用纯粹机械的原因来解释事物;

2、它不把世界理解为一个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

(3)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有着自己的发展史和自己的科学。

社会的科学: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在社会历史领域,费尔巴哈没有前进。

三、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

(一)费尔巴哈的主要论点及其问题

(1)宗教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关系、心灵的关系。

(2)追求幸福的欲望是人生来就有的,因而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是费尔巴哈基本的道德原则。

(3)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即费尔巴哈的新宗教的核心,必定会由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

四、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一)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及其改造

(1)哲学这一似乎是凌驾于一切专门科学之上并把它们包罗在内的科学的科学,仍然是不可逾越的屏障,不可侵犯的圣物。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上半截是唯心主义。

(2)从事物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事物。(3)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

(4)自然科学本质上主要是整理材料的科学,是关于过程、关于这些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关于联系——把这些过程结合为一个大的整体——的科学。

(5)适用于自然界的,同样适用于社会历史的一切部门和研究人类的(和神的)科学。(6)归根结底,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

(二)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

(1)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最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2)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本规律支配的。

(3)在表面上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藏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在于发现这些规律。(4)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起作用的精神动力是最终原因。

(5)历史哲学认为,历史人物的表面动机和真实动机都绝不是历史是编的最终原因,而是从哲学的意识形态把这种动力输入历史。

(6)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使广大群众、整个民族、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问题:

1、家庭是不是私有制的基础?

2、私有制的合法性何在?

3、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一、史前各文化阶段

(一)蒙昧时代

(1)低级阶段:食物(果实);音节清晰语言。

(2)中级阶段:食物(鱼类)并使用火;活动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

(3)高级阶段:从使用弓箭开始;定居成村落的萌芽;生产生活资料的某种程度的掌握。

(二)野蛮时代

(1)低级阶段:从学会制陶术开始;标志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

(2)中级阶段: 在东大陆,是从驯养家畜开始;在西大陆,是从靠灌溉之助栽培食用植物以及在建筑上使用土坯(即用阳光晒干的砖)和石头开始。

(3)高级阶段:从铁矿石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拼音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三)从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

把摩尔根的分期概括如下:

☆ 蒙昧时代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 产物为主的时期;人工产品主要是用作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

野蛮时代是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

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

二、家 庭

(一)家庭及其历史演变

亲属关系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四种家庭形式:(1)血缘家庭: 这一家庭形式中,仅排斥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2)普那路亚家庭:排斥了姊妹和兄弟之间的性关系。

☆这种家庭的主要特征是一定家庭的范围内的共夫和共妻。氏族就是由这一进步直接引起的,而且远远超 出了最初的目的,它构成地球上大多数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基础。☆希腊和罗马还由氏族直接进入了文明时代。

(3)对偶制家庭:

☆ 某种或长或短时期内的成对配偶制。

☆在一切蒙昧人中,在一切处于野蛮时代低级阶段、中级阶段、部分地还有处于高级阶段的野蛮人中,妇女不仅居于自由的地位,而且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共产制家户经济是原始时代普遍流行的妇女占统治地位的客观基础。☆在成对配偶制中,群已经减缩到它的最后单位,仅由两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即一男和一女。自然选择已经通过日益缩小婚姻共同体的范围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4)专偶制家庭:

☆ 它是在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交替的时期从

对偶制家庭中产生的; ☆它的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它是建立在丈夫的统治之上的,其明显的目的就是生育有确凿无疑的生父的子女,而确定这种生父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子女将来要以亲生的继承人的资格继承他们父亲的财产。☆专偶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即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 产生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

三、易洛魁人的氏族

(一)国家产生以前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 1、氏族选举一个酋长(平时的首脑)和一个酋帅(军事领袖);

2、氏族可以任意罢免酋长和酋帅。

3、氏族的任何成员不得在氏族内部通婚。

4、死者的财产转归其余的同氏族人所有,它必须 留在氏族中。

☆ 5、同氏族人必须互相援助、保护,特别是在受到外族人伤害时,要帮助报仇。☆

6、氏族有固定的人名或几套人名,氏族的人名一开始就自行带来氏族的权利。

7、氏族可以接纳外人入族,并用这个办法吸收他们为整个部落的成员。

8、酋长和酋帅执行祭祀的职能。

9、氏族有共同的墓地。

10、氏族有议事会,它是氏族的一切成年男女享有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

四、希腊人的氏族

(一)希腊人的氏族

☆ 1.共同的宗教祭祀和祭司为祀奉一定的神所拥有的特权 ☆ 2.共同的墓地。

☆ 3.相互继承权。

☆ 4.在受到侵害时提供帮助、保护和支援的相互义务。

☆ 5.在一定情况下,特别是在事关孤女或女继承人的 时候,在氏族内部通婚的相互权利和义务。

☆ 6.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拥有共同财产,有自己的一位Archon(酋长)和一位司库。☆ 7.按照父权制计算世系。

☆ 8.禁止氏族内部通婚,但女继承人除外。

☆ 9.接纳外人入族的权利。家庭接纳的实现形式。

☆ 10.选举和罢免酋长的权利。

(二)希腊人的部落和民族 ☆ 1.胞族

(1)这一胞族的一切氏族都是真正的兄弟氏族胞族,作为军事单位。

(2)胞族也有血族复仇的义务。(3)胞族有共同的神殿和节日。

(4)胞族有一个胞族长。

(5)有 全体大会,通过必须执行的决定。(6)拥有法庭 和行政机关。☆ 2.小民族

(1)常设的权利机关为议事会。

(2)人民大会。(3)军事酋长。

五、雅典国家的产生

(一)雅典国家 ☆

国家怎样靠部分地改造氏族制度的机关,部分地 用

设置新机关来排挤掉它们,并且最 后全部以真正的国家机关来取代它们而 发展起来;

☆ 受这些国家机关支配的,因而也可以被用来反对人 民的,武装的“公共权力”,又怎样代替了氏族、胞 族和部落中自己保卫自己的真正的“武装的人民”。

(二)雅典国家的产生过程 ☆

1、土地分割为私有财产。

2、比较发达的商品(包含着变革的萌芽)生产和商品交易。☆

3、由中央管理机关取代氏族制度(提修斯的制度)。

4、雅典普遍适用的民族法。雅典公民获得确定的权利和法律保护。提修斯制度第二条:全体公民,不问氏族、胞族和部落,一概分为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贵族有独占公职的权利。

六、罗马的氏族和国家

(一)罗马的氏族

1、氏族成员的相互继承权;财产仍然保留在氏族内。☆

2、拥有共同的墓地。☆

3、共同的宗教节日。☆

4、氏族内部不得通婚。☆

5、共同的地产。

6、同氏族人有相互保护和援助的义务。☆

7、使用氏族名称的权利。☆

8、接纳外人入族的权利。

9、选举和罢免酋长的权利(推断),因为自上而下的官职都由选举产生。

(二)罗马的国家(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

1、公共事务由元老院(300个部落的酋长组成)处理。罗马人民。☆

2、人民大会(库里亚)通过或否决法律,选举一切高级公职人员。

3、新国民(外来移民和征服地居民)是人身自由,可以占有地产,必须纳税和服兵役,但没有公权。

4、梭伦的新的人民大会:由是否服兵役决定能否参加大会。按照财产分为六个阶级 问题:

1、未来中国社会的演变趋势?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问题:

1、在人出现以前自然界是否存在?

2、有没有客观真理?

代 序 论

(一)唯心主义对唯物主义的反驳 ☆

1、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物是观念的集合。

物存在(逻辑论证),物是什么(感觉证实)☆

2、明显的矛盾:。一切感性实物都有一种自然的或实在的存在,这种存在不同于理性所感知的那种存在。

3、感性客体的二重存在:心智的存在和实在的存在

篇3: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

喜欢经济学的读者有时会困惑, 面对琳琅满目的经济学著作到底应该看什么?各家理论都很有道理, 到底应该听谁的?现在《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就以介绍原著的内容为主, 介绍原著的结构、各部分或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并对原著的理论贡献和特点进行简要评述。这种方式与以评论为主的导读有所不同。以评论为主的导读方式更多地反映导读撰写者对著作的理解、分析和评论, 具有更多引导的意义, 同时也因此有更多侧重。而本书以介绍原著内容为主的方式, 更便于读者了解各个著作的基本内容, 可以在众多书目中, 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著作, 同时也给读者更多地以自己眼光评价各著作的余地, 也是对经济学理论有兴趣的读者的读书手册。

作者简介

梁小民, 北京大学经济系经济学硕士, 现任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兼职教授。1 9 9 6年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从事当代西文经济学教学与研究, 有专著、译著、教科书等40种。近期出版的有《哈耶克经济思想述评》、《经济学的开放》、《经济学原理》等。

目录部分

前言

序言

[美]阿克利, 加德纳

[法]阿莱, 莫里斯

[英]艾伦, 罗伊·乔治·道格拉斯

[埃]阿明, 萨米尔

[美]阿罗, 肯尼思·约瑟夫

[英]阿什顿, 托马斯·索思克利夫

[英]巴克豪斯, 罗杰

[美]巴兰, 保罗·亚历山大

[美]巴罗, 罗伯特

[美]鲍莫尔, 威廉

[美]贝克尔, 加里

[美]贝尔, 丹尼尔

[法]贝纳西, 让·帕斯卡尔

[美]贝利, 阿道夫

[美]贝赞可, 戴维戴维·德姆诺夫马克·尚利

[美]布兰查德, 奥利维尔·琼费希尔, 斯坦利

精彩书评

“西方经济学”是中国学术界形成的特有的一个专门术语。新中国成立以后, 高等院校经济类系所讲授的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为主, 后来逐步引进“经济学说史”, 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不过, 这一类课程主要是以研究和批判为目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随着高等院校对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的课程增加, 人们开始对经济学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也逐渐把很多经济学理论运用到生活中。

《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所选书目以20世纪以来的著作为主, 偏重选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等方面的著作, 还选编了管理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著作, 甚至是一些国外流行但还未被翻译过来的经典著作, 如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

学习经济学的人都知道, 读原著是收获最大。读原著并非是学习经济学的捷径, 但确实必由之路, 然而, 古今中外经济学名著太多, 即使从亚当斯密时代算起, 要读的名著也不下几百种, 尤其是凯恩斯之后, 各种名著更是层出不穷。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谁也不可能读遍名著, 茫茫书海, 到底应该读什么?这就需要“师傅”领进门。本书的选择范围比较杂, 每个读者都可以“各取所需”。对于什么是“名著”

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 有些书是公认的, 如凯恩斯的《通论》, 有些书尽管现在很流行, 但仍未经过时间的检验。本书在对名著的选择上以其重要性为原则, 有些书尽管不够著名, 但有新颖的立意, 比如斯坦福大学斯蒂格利茨教授所著的《经济学》, 是本教科书, 虽然不够著名, 但它力图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统一起来, 代表了当前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而且这本书被很多大学当做教科书, 所以选入进来。书中还很重视一些至今国内没有出版中文版的重要著作, 例如, 古典名著费雪的《货币的购买力》、庇古德《福利经济学》等, 读者很难在书店找到的书, 还有近些年来国内未出版的重要著作。

篇4:名著导读轻视不得

(一)关于“名著导读”的生存现状

现状之一:对“名著导读”视而不见,被排除在教学内容之外,认为这是学生自觉自主的事情。这种做法有悖课改精神,同时有碍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北京大学中文系孙玉石教授认为,提高民族素质、修养,还是需要阅读名著原作。如果文学名著对现今青少年成为陌生的文化,那将是整个文化素养的萎缩。这句话说得很中肯。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胡适先生就在《中学国文的讲授》中指出“中学堂用的书只有那几本薄薄的古文读本”是远远不够的,认为“国语文”教学要“看二十部以上,五十部以下的白话小说。例如《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镜花缘》……”,他甚至掷地有声地撂下一句狠话:“若不能做到我所期望的程度,那便是中国教育的大失败!”

现状之二:对“名著导读”粗浅的理解转化为“读‘名著导读”,认为这是学生学习掌握名著的一条终南捷径。多年前,《中华读书报》刊登了关于“读‘名著导读”争论的系列文章。就特定的阅读群体——中学生而言,我比较赞赏《名著导读导什么》一文的观点:“名著导读,是学习的捷径还是偷奸取巧?人都是这样,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惰性。用简单的方法能够得到的就不会采用复杂的方法,通过容易之道能够达到目标的就不会去走艰难之途。道理其实很简单,一个人伸手就能摘到树上的苹果,那他何必还要爬到树上去呢?读名著导读,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学习的捷径,因为他可以在一分钟内掌握一部世界名著。我却以为这是一种偷奸取巧,因为你在一分钟就掌握了别人在几百分钟几千分钟甚至几万分钟才掌握了的世界名著,那么你所掌握的内容也只能是别人所掌握的几百、几千、几万分之一。由此观之,读名著导读是学习的捷径亦或是偷奸取巧不就不言自明了吗?实质上这是一种‘偷奸取巧的做法。”实践证明,只“读‘名著导读”的做法或是能应付考试,但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没有多大帮助的,于学生良好的心性养成是有害的,不值得提倡!

现状之三:将“名著导读”划分为“考试区”和“非考试区”两大类,认为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记得两年前参加我市南山区教育局组织的课改经验交流会上某中学的老师曾提出这样的建议,认为中考在考“名著导读”时只考教材当中的选段,或者指定考试范围的篇章。这种建议,理由冠冕堂皇,虽然最终未被采纳,但它却反映了一些教师仍然被应试教育的枷锁所束缚。现在仍然有些老师为了应试,做学生名著阅读的“保姆”,替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归纳中心大意、分析中心人物、赏析经典细节、评价艺术特色……,然后利用课堂苦口婆心地灌输给学生。

现状之四:对“名著导读”中“名著”二字的认识出现偏差,认为我们没有必要把孩子禁锢在所谓经得起时空考验的作品上,只要大部分学生喜欢读的作品就应该归纳到“名著”。何谓“名著”?它的标志是什么?M·J阿德勒,美国学者认为有六条衡量的标准:1.“名著”一般都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它们不是只风行一二年,而是经久不变的畅销书。2.“名著”通俗易懂,不卖弄学问。它们所论述的是关于人类共同感兴趣的题材。3.“名著”,永不过时。4.“名著”令人百读不厌。5.“名著”最富有教育意义。6.“名著”论述人生有待解决的问题。以此作为标准衡量,谁也不敢否定现在孩子们热衷读的作品中没有名著,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中的绝大部分不可能成为名著。孩子们的认识水平和辨别优劣的能力是比较低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把孩子们往已被公认的“名著”的路上引,而把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在三流、四流的“名著”上呢?

(二)充分发挥“名著导读”的作用

培根早就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关于读书尤其是读名著的作用,古今中外,名人圣贤,甚至是乡村野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语文新课程总目标也明确要求我们的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阅读新课标推荐的名著是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的惟一途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充分发挥“名著导读”的作用。

在思想上,广大教师要深入领会课改精神,高度重视“名著导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是语文教学中最不能忽略的关键环节,和语文教材中其他知识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同时,“名著导读”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不竭甘泉。所以,学校、家长做好课标推荐名著的购置,使每位学生手中拥有这些名著,这是充分发挥“名著导读”作用的物质保障。

在策略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册提供的“名著导读”,这里既有对名著的内容简介,又有精彩纷呈的选段,还有激发学生兴趣的“点评”以及“阅读建议”和“探究思考”。如果开好这个口子,在不动声色中就将学生领入名著原作的知识海洋和精神殿堂。这里教师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在时间安排上,每学期选择一本名著作为课内阅读读本,集中用两周课上的时间把它读完,其它的以化整为零的办法安排学生课后阅读。教师应穿插读法指导,以利学生掌握精读、泛读、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法。

在成果呈现上,既可通过办专题板报、举办“读名著、讲故事”、“我与名著的心灵对话”等形式灵活多变的沙龙活动,也可以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装进“学生成长档案袋”。

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扩大阅读量,以便与学生展开对话和交流。

没有名著陪伴的学生,收获的将只能是精神的匮乏和灵魂的贫瘠。让我们一同踏上洋溢着人文精神和理性光芒的名著之旅,在这里,我们将感受到人类精神的律动,我们将听到美妙的铃声!

篇5:中考名著复习之名著导读

四、《童年》

作者:高尔基(苏联)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作者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人物形象:

(1)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2)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3)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5、文学价值:小说的基调是严肃,低沉的。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五、《鲁滨孙漂流记》

作者:笛福(英国)

内容: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不甘平庸,一心向往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历尽艰险。有一次,风暴将船打翻,鲁滨孙只身漂流到一座荒岛上。在荒岛上种地,驯羊,还搭救一个野人,为他取名“星期五”。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人物性格:鲁滨孙敢于冒险;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人物的社会意义: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韧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在西方,“鲁滨孙”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

艺术特色:小说有着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显得亲切、真实,情节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七、《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书名含义:早上的花,晚上捡拾起来。所收集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文章。

体裁:散文

内容简介:这本回忆性的散文集收集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都是回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文字中透视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精彩点击: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十篇文章。不少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八、《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

故事梗概:祥子来自农村,如同骆驼一样健壮,坚忍。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拉洋车,原本想凭借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最终以惨败告终。

人物性格:

祥子:起初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后来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刘四:残忍霸道

虎妞:大胆泼辣、有些变态

主题:小说无情地批判了那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艺术特色:运用肖像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小说洋溢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内容: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大熔炉里,保尔经受住考验,即使在双目失明下,仍然不向命运屈服,毅然拿起笔,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最终践行了自己为理想而献身的诺言。

艺术特色: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保尔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十、《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明)

体裁:长篇神话小说

精彩情节点击: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

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孙悟空形象:

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

②出世:仙石化成。

③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

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

④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

猪八戒形象:

①身世:原是仙界天蓬元帅,因醉调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脸的模样。

②性格: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忠勇、善良、勇敢、知错就改、淳朴憨厚。

艺术特色:

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资料链接:《西游记》的影视剧版本较多,其中以杨洁导演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最为成功。蒋大为演唱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风靡全国。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形象深深地扎根于观众心中。

十一、《海底两万里》

作者:凡尔纳(法国)

体裁:科学幻想小说

内容:《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科幻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第三部是《神秘岛》),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尼摩是一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后被阿龙纳斯发现。

艺术特色:(1)构思巧妙,情节惊险。(2)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

资料链接:凡尔纳被称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十二、《名人传》

作者:罗曼·罗兰

体裁:传记

内容: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价值: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名人传》却使我们看到了三位名人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痛苦、挣扎和矛盾。它告诉我们人生是艰苦的,生活是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名人传》就是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主题:三位伟人的经历和成就验证了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

资料链接:

⑴贝多芬,德国音乐家,著名作品有:《英雄交响乐》、《命运交响乐》、《欢乐颂》等。⑵米开朗琪罗,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著名作品有:《大卫》、《创世纪》等。

⑶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著名作品有:《复活》、《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等。

十三、《水浒》

1、作者:施耐庵(明)

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

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5、内容: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

思想意义:

⑴《水浒》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理想,不论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都一般儿哥弟相称,不分贵贱高低。

⑵《水浒》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真理、《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名耳,字子安。

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

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5、内容: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

6、阅读感受: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7、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7、人物性格举例:

⑴鲁智深和李逵性格对比

相同点: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暴躁。

不同点: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⑵林冲和武松形象对比

相同点: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不同点:林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但受高俅陷害,不得不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的典型。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个下层侠义之士。

8、精彩情节点击:

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将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宋江三打祝家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等。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卖刀。

10、资料链接:

⑴塑造人物形象一百零八将

⑵全书一百二十回

⑶对联:“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相貌语言,南北东西各有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⑹人物绰号举例:

宋江——及时雨李逵——黑旋风武松——行者

林冲——豹子头鲁智深——花和尚扈三娘——一丈青

吴用——智多星杨志——青面兽

十四、《格列佛游记》

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英)

内容:讲述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驷国等地的经历。

精彩情节点击:

⑴小人国:万物仅有正常尺度的1/12;人高不过15厘米;格列佛在那里有如一座大山;他吃一顿饭要吃好几车食物。

⑵大人国,居民身高18米;麦子有十多米高;格列佛成了小小的“宠物”。

思想内涵:

⑴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与“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⑵讲述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英法之战的连年征战。

⑶在大人国,格列佛曾向国王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现状,却引来质问。

⑷描述飞岛国等五岛,表达对现代科技的怀疑,严词痛斥殖民统治。

⑸在慧驷国,展示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它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无情嘲弄着“人类”社会。

主题:小说包含了某些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但是在尖刻与悲观的态度背后,却藏着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十五、《简·爱》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英)

内容: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简爱是孤女,身份低微,成年后到桑菲尔德贵族家园当家庭教师。她相貌平平,却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不料举行婚礼时节外生枝,使她不得不面对更多的磨难和考验。

人物形象: 简·爱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她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常常在宣泄感情后严厉自省,不断调整思想,校正人生航向,使自己日渐成熟起来。

十六、《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

体裁: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1.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2.主要内容: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愿望。

3.主要人物及其性格:

曹操: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许劭评论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诸葛亮: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鞠躬尽瘁。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

关羽:忠义、智勇双全。

4.相关事件:桃园三结义、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关公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智用空城计。

5.相关问题:

①《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煮酒论英雄?各自的内心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②写出《三国演义》中有关关羽的情节。

“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③“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各有怎样的性格?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

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

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④“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五?《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例(1)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红楼梦》

(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 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

(3)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是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鲁智深救林冲的故事名称:(大闹野猪林)

又如:说说《骆驼祥子》中祥子有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

参考答案(示例)A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B老婆难产死了。C大病几场,原来强壮的身体也垮了。

篇6:中考专题-《名著导读》

一、《爱的教育》

1、原名:《心》

2、作者:德?亚米契斯(意大利)

3、体裁:日记体小说

4、内容: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全书100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恩利

科的日记;恩利科父母教子篇;老师讲的九则故事。

5、艺术特色:流畅优美,朴素清新。

二、《繁星》《春水》

1、作者:冰心

2、体裁:诗歌(“小诗”)

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艺术特色: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

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三、《伊索寓言》

1、文学价值:《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多年来以独

特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2、内容提要:内容十分丰富,影射社会现实;批评为富不仁;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要尊重自然规律,讽刺好逸恶劳等。

3、艺术特色:篇幅短小,寓意深刻;采用拟人化手法,形象鲜明。

4、精彩点击:《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和蛇》《赫剌克勒斯和财神》《蚊子和狮子》《鼹

鼠》等。

5、流传谚语:“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

四、《童年》

1、作者:高尔基(苏联)

2、体裁:长篇小说。《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是《在人

间》和《我的大学》。

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作者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

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人物形象:

(1)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2)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3)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5、文学价值:小说的基调是严肃,低沉的。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

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五、《鲁滨孙漂流记》

1、作者:笛福(英国)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不甘平庸,一心向往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

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历尽艰险。有一次,风暴将船打翻,鲁滨孙只身漂流到一座荒岛上。在荒岛上种地,驯羊,还搭救一个野人,为他取名“星期五”。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4、人物性格:鲁滨孙敢于冒险;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5、人物的社会意义: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韧性格和英雄本色,体

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在西方,“鲁滨孙”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

6、艺术特色:小说有着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显

得亲切、真实,情节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六、《昆虫记》

1、作者:法布尔(法国)

2、异译名:《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3、卷数:十卷

4、内容:介绍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使人们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

5、艺术价值:《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

调轻松诙谐,昆虫在作者的笔下,都赋予了人的性格。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七、《朝花夕拾》

1、作者:鲁迅

2、书名含义:早上的花,晚上捡拾起来。所收集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文章。

3、体裁:散文

4、内容简介:这本回忆性的散文集收集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都

是回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文字中透视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5、精彩点击:《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二十四孝图》等。

八、《骆驼祥子》

1、作者:老舍

2、体裁:长篇小说

3、故事梗概:祥子来自农村,如同骆驼一样健壮,坚忍。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拉洋车,原本想凭借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最终以惨败告终。

4、人物性格:

祥子:起初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后来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

弃的行尸走肉。刘四:残忍霸道

虎妞:大胆泼辣、有些变态

5、主题:小说无情地批判了那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6、艺术特色:运用肖像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

小说洋溢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

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大熔炉里,保尔经受住考验,即使在双目失明下,仍然不向命运屈服,毅然拿起笔,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最终践行了自己为理想而献身的诺言。

4、艺术特色: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5、保尔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

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十、《西游记》

1、作者:吴承恩(明)

2、体裁:长篇神话小说

3、精彩情节点击: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

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

4、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

取经。

5、孙悟空形象:

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②出世:仙石化成。

③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

翻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

④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

6、猪八戒形象:

①身世:原是仙界天蓬元帅,因醉调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脸的模样。

②性格: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

忠勇、善良、勇敢、知错就改、淳朴憨厚。

7、艺术特色:

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8、资料链接:《西游记》的影视剧版本较多,其中以杨洁导演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

最为成功。蒋大为演唱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风靡全国。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形象深深地扎根于观众心中。

十一、《海底两万里》

1、作者:凡尔纳(法国)

2、体裁:科学幻想小说

3、内容:《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科幻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第三部是《神秘岛》),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尼摩是一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后被阿龙纳斯发现。

4、艺术特色:(1)构思巧妙,情节惊险。(2)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

5、资料链接:凡尔纳被称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十二、《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

2、体裁:传记

3、内容: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

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4、价值: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名人传》却使我们看到了三

位名人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痛苦、挣扎和矛盾。它告诉我们人生是艰苦的,生活是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名人传》就是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5、主题:三位伟人的经历和成就验证了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

6、资料链接:

⑴贝多芬,德国音乐家,著名作品有:《英雄交响乐》、《命运交响乐》、《欢乐颂》等。⑵米开朗琪罗,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著名作品有:《大卫》、《创世纪》等。⑶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著名作品有:《复活》、《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等。

十三、《水浒》

1、作者:施耐庵(明)

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

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5、内容: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众多草莽

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

6、思想意义:

⑴《水浒》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理想,不论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都一般儿哥弟相称,不分贵贱高低。

⑵《水浒》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真理。

7、人物性格举例:

⑴鲁智深和李逵性格对比

相同点: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暴躁。

不同点: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⑵林冲和武松形象对比

相同点: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不同点:林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但受高俅陷害,不得不逼上梁山,是上

层人物的典型。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个下层侠义之士。

8、精彩情节点击:

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将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宋江三打祝

家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等。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卖刀。

9、艺术特色:

⑴结构上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

川汇海,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后,写他们归顺朝庭,走向失败。⑵语言上用的是古白话,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塑造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绘声绘色。

10、资料链接:

⑴塑造人物形象一百零八将 ⑵全书一百二十回 ⑶对联:“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相貌语言,南北东西各有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

无差⑷电视剧: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主题歌《好汉歌》由刘欢演唱。

⑸国外译本: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用英文翻译《水浒》时就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⑹人物绰号举例:

宋江——及时雨李逵——黑旋风武松——行者

林冲——豹子头鲁智深——花和尚扈三娘——一丈青 吴用——智多星杨志——青面兽

十四、《格列佛游记》

1、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英)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讲述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驷国

等地的经历。

4、精彩情节点击:

⑴小人国:万物仅有正常尺度的1/12;人高不过15厘米;格列佛在那里有如一座大山;

他吃一顿饭要吃好几车食物。

⑵大人国,居民身高18米;麦子有十多米高;格列佛成了小小的“宠物”。

5、思想内涵:

⑴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与“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⑵讲述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英法之战的连年征战。

⑶在大人国,格列佛曾向国王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现状,却引来质问。⑷描述飞岛国等五岛,表达对现代科技的怀疑,严词痛斥殖民统治。

⑸在慧驷国,展示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它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马是理性的载

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无情嘲弄着“人类”社会。

6、主题:小说包含了某些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但是在尖刻与悲观的态度背后,却藏着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十五、《简?爱》

1、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英)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简爱是孤女,身份低微,成年后到桑菲尔德贵族家园当家

庭教师。她相貌平平,却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不料举行婚礼时节外生枝,使她不得不面对更多的磨难和考验。

4、人物形象:

简?爱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她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常常在宣泄感情后严

厉自省,不断调整思想,校正人生航向,使自己日渐成熟起来。

5、艺术特色:

⑴自传体的叙事语气,使小说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⑵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⑶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⑷巧妙设计的悬念。

十六、《三国演义》

1、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

2、体裁: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3、内容《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诸侯之间纷争的战事,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兴衰的历史。

4、精彩情节点击: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品布、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官渡之战、三

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蒋干中计、刘备相亲、三气周瑜、割须弃袍、单刀赴会、败走麦城、七擒孟获、斩马谡等。

5、人物形象举例:

⑴诸葛亮:他足智多谋,爱民惜才,谦虚谨慎,为后人所景仰。但过分夸大,使之成为半

仙半人的超人形象。

⑵关羽:他是一位能敌万人的虎将,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勇猛有余,智谋不足。⑶曹操:其人性格复杂,爱惜人才,生活节俭,但心狠手辣,心眼特小,猜忌、忌妒心强。⑷刘备:一个仁慈善良,怀抱大志的人。他知人善任,尊重别人,礼贤下士,是明君的象

征。

⑸张飞:他是一个勇猛无畏的人,他大义,对刘备忠心耿耿,性格很躁。

6、艺术特色:

⑴史料处理非常恰当,“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使得小说虚实结合。⑵人物形象鲜明。

⑶语言别具一格,全书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十七、培根随笔

1、培根简介: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

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主要著作有《随笔》、《新工具》等。

2、内容简介:培根的散文随笔共有五十八篇,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

多数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3、精彩篇目点击:《谈美》、《谈读书》、《论拖延》等。

4、培根语录:知识就是力量。

十八、泰戈尔诗歌

1、泰戈尔简介:印度文学巨匠,一九一三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

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九十多部短篇小说,二十余种戏剧,以及两千多首歌曲和大量的绘画作品,印度的国歌《人民的意志》就出自他的手笔。

2、诗集简介: ⑴《吉檀迦利》,是泰戈尔的代表作。

①思想内容:抒发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②艺术特色:以形象化的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⑵《新月集》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①思想内容:描绘童真童趣,刻画母子亲情。

②艺术特色:语言朴素,格调明快,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⑶《飞鸟集》,一部寓于哲理的格言诗集。

①特点:每首诗都不长,短的仅一、二行,长的不过三、四行。②艺术特色:简洁明快,发人深省。⑷《采果集》

内容:记述诗人追求和探索人生真谛的心路历程。艺术特点:生动有趣。

上一篇: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下一篇:有关胖大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