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2022-07-10

第一篇: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3、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从事学习活动。

2、引导学生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三国》的连环画、《三国》故事情节的幻灯片、搜集相关的歇后语和成语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刚才我们听到的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西江月》。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共同走进《三国》。

二、赏《三国演义》

在三国的舞台上,曾经出现了许多鲜活的面容,据统计此书中大约描写了1200多个人物,在这些众多的人物中,你认为谁是英雄?你最佩服谁?

(一)数英雄人物还看三国

(二)话说《三国演义》:

由学生点击故事情节介绍:桃园三结义、捉放曹操、温酒斩华雄、小霸王孙策、青梅煮酒论英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三国归晋

(二)论英雄

1、曹操——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位自称英雄的人物有哪些“英雄”的壮举呢? (1)、挟天子以令诸侯,想称霸天下,具有胸怀大志,最后终于统一了北方。(2)、他主张屯田,发展农业生产。(3)、他不但腹有良谋,能够礼贤下士,而且知人善用。例如: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顾不上穿鞋,急忙光着脚迎出来。(4)、他有豁达的胸襟。例如赤壁惨败,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三次大笑,表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5)、其它:他不仅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诗人。我们学习了他的《观沧海》和《龟虽寿》等

2、刘备——世之枭雄。他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在哪呢?

(1)、此人仁义、宽厚(2)、善于招纳贤才,例如:三顾茅庐(3)、善于识别人才,例如:他曾经在生前告诫诸葛亮不能重用马谡“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只是,庞统来投靠他的时候,他却因其相貌丑陋而没有重用。(4)、充分信任人才,例如:长板坡一战,有人说赵云投奔曹操了,刘备始终不相信。

3、诸葛亮——神机妙算之谋士。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关羽——忠义的象征。据说,香港的警察和黑社会人物都要设神坛拜关公,绝不拜孔子,也不拜耶酥,也不拜如来。小说中的人物成为大众宗教式崇拜的对象,这是全社会任何文学作品都做不到的。

5、小人物—-例如:徐庶之母为了让儿子一心去辅佐刘备,在曹营中上吊而死;糜夫人为了让赵云安心救出阿斗,投井而亡。

三、《三国演义》小问答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三国”指哪几个国家?三国鼎足之时他们的统帅分别是谁?

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谁说的?

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

5、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是谁?

6、你知道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吗?

7、“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

8、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

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谁说的?

10、“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指谁?

(教师出示正确答案:

1、罗贯中

2、魏蜀吴 曹操 刘备 孙权

3、曹操

4、周瑜

5、诸葛亮 庞统

6、刘备、关羽、张飞

7、关羽

8、貂禅

9、吕蒙

10、司马懿) 徜徉人物画廊

四、总结反思: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特色,塑造人物形象,描写战争等几个方面,所以,在教学中,注重从这几个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部分学生已经通过电视和教材-对人物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但这种了解是模糊的,片面的。所以,此次“导读”用意还在于让学生充分、全面地认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古典小说的丰富营养,从而找到打开阅读古典小说之门的钥匙。

我依然为蜀国纵情悲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耳畔又响起这首铿锵有力的词,脑海中又浮现出三国时期战火不断,连年征战的画面。

记得初看《三国演义》,读到关羽兵败麦城,战败被俘,惨遭杀害之时,我涕洒涝沱。再读《三国演义》,当看到诸葛亮仙逝五丈原之时,我热泪纵横。掩卷沉思,也许是自己年少多情,或许是抑曹尊刘的感情导向,让我身不由己地偏爱蜀国,深深地为蜀国哀叹。想那刘、关、张,自从桃园三结义,他们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伸张正义、打击邪恶、平叛黄巾……在刀光剑影、鼓角争鸣中,征战了大半辈子,终于建立了蜀国。可好景不长,坚挺的蜀国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义关羽失利被杀,急兄仇张飞遇害,刘皇叔白帝托孤,重振汉室的伟业没成,一统江山的霸业未竟,他们先后带着遗憾匆匆离去,成为人们心目中耳熟能详的悲情英雄。弟兄三人的相继去世,致使蜀国力量大为削弱,让经营出一个兵强马壮的蜀国美梦最终成为泡影。再看运筹帷握的诸葛亮,他的一生是个悲剧。先主驾鹤西去,蜀国千万人唯诸葛亮马首是瞻,他不是不知道刘禅是扶不起的君主,他更不会不知道刘氏天下的气数,可三纲五常的束缚让作为臣子的他只能竭股股之力,尽忠贞之节。明知自己无力回天,明知不能力挽狂澜,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在出师表中他希望用嗣子唤起平天下的雄心,可扶不起的刘阿斗眼里看到的不是锦绣河山而是笙歌燕舞。他把所有责任扛在肩上,顶着艰难,穷尽智囊,鞠躬尽瘁.殚精竭虑,踏上这条不归路。七年北伐,犹未踏入中原半步,饮马黄河,终究只是南柯一梦。从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到计谋司马,徒增后人一声长叹!可是,谁曾看见他眉头紧锁羽扇轻摇的无奈,谁又听到他遥望蜀道寒云那心酸的叹息?在五丈原的枫讽秋风吹落枯叶之际,他带着宏图未展的遗憾走了,带着对先主知遇的愧疚走了,卧龙一朝魂归故里,大蜀江山土崩瓦解。“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惧身后评……”遥望历史的蜀地,回想那些熟悉的面孔,感伤的眼泪滑然而落。

历史的车轮碾过泛黄的史册,我依然为蜀国几度纵情悲歌

第二篇:《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

新星初级中学 裴蕾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3、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

2、《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件

3、下发名著导读表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 音乐导入(《送别》李叔同) 幻灯片1:《送别》

师: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的歌名是?《送别》,你知道它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吗?在电影《城南旧事》中,选用了两首20年代的歌曲作为插曲。一首是艺术家李叔同(1880——1942)采用外国音乐家创作的歌曲旋律,重新填词的《握别》(亦称《送别》,另一首是音乐家黎锦晖(1891——1967)创作的儿童歌曲《麻雀与小孩》。 生:《城南旧事》

师:同学们学过其中的文章,还回忆得起吗? 生:《冬阳骆驼队》、《爸爸的花儿落了》。

生:关于骆驼铃铛的解释,爸爸去世,我已经不是小孩了。

师:同学们记性真好!好书不厌百回读,我们今天再来重温书中的人和事,相信我们会有新的发现。 师:一看到书名《城南旧事》,谁来大胆预测一下本书将会讲述什么故事? (预设)生:《城南旧事》一书讲述了林海音小时候住在老北京城南时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二、人物画廊巡游

精彩片段展读(穿插在“人物画廊巡游”部分中) 幻灯片

2(一)英子

(视频1播放)英子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师:学骆驼咀嚼的小女孩便是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书中是这样写的 (师:请大家自己放声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体会)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预设)生:天真可爱、纯真无邪、热爱生活的英子。(教师肯定评价并随时板书)

师:我们的小英子并不缺乏关爱,除了朝夕相伴的宋妈,还有他的爸爸在始终牵挂着他: 然而,当英子长到13岁时——

1、教师范读

师连接:然而有一天,爸爸的花却落了。下面的部分请同学们和老师来一起读吧! (播放视频2)英子在医院里探望处在弥留之际的爸爸。

2、师生互读: 师:这就是《城南旧事》这部小说的大结局。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探讨,说说你们都有怎样的感受?

师:对于《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来说,父亲是天、是地,是家中的顶梁柱。终有一天,父亲也会老去。就像文中说的一样“爸爸的花儿落了”。他不在了,她担起家中沉重的责任,成为一个小大人。她,长大了!

师:“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了。”这句话让我永远铭记于心。他,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给予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让我感受他的温暖,给我他的鼓励。抬起头,只看见他的脸上布满岁月的痕迹。他的声音不在那么清脆洪亮,变得混浊厚重。总感觉,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还很长。殊不知,离别的脚步已悄然临近。

(二)妞儿

师:那时的小英子才六岁,那是一个最爱玩耍的年龄,也肯定有在一起玩的伙伴,那么她的玩伴是谁呢?

(生:想„„)与他同龄的小伙伴叫妞儿。

幻灯片4:“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的摇摇头。

A、同位两人互读课文

B、指两女生分角色读课文(师生共评价)

师:这段文字是小英子和妞儿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读了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妞儿? (预设)生:内向腼腆、寡言少语、乖巧听话的妞儿。 (幻灯片5)妞儿的照片(和英子在一起)(激趣)

师导:大家看,妞儿脸上显现出凝重的神色,与一旁脸上挂着纯真的笑容英子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她的身世将会是怎样的呢? (预设)生:不幸、悲惨、可怜„„

师:想关注她命运的结局吗?请同学们回去自读《惠安馆》这一章节。 师:英子和妞儿平时都玩些什么呢? 生:(自由朗读体会)

师:读了这部分文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生:我感受到了她们亲密无间的友谊,她们两个同龄人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幸福啊!

(三)、小偷(“坏人”?)

师:生活中的小偷给你怎样的印象? (预设)鬼鬼祟祟、凶神恶煞„„ (幻灯片6)名著中“小偷”的照片

师:蹲在草丛中的厚嘴唇的年轻人是英子的朋友,但是最后被指认为小偷而被警察带走了。 师:你认为他是坏人吗?(板书:小偷:“坏人”?) (生:不像,他和英子是好朋友,应该是个好人。)(板书)请大家课后阅读《我们看海去》这一个章节。

三、人物命运归宿

(幻灯片7)爸爸的图片 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你心里有所感触,大可放心大胆地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预设)生:我感受到了英子经历了爸爸去世这个不幸的事,突然变懂事了、成熟了,懂得了要照顾弟弟妹妹,明白了要挑起家庭的重担。 师小结:(幻灯播放人物图片)是啊,妞儿、秀贞、小偷„„一个个人物都先后离英子而去,最后爸爸也永远地离开了她(板书:去世)。经历这个过程,英子似乎一瞬间长大了,其实这说明英子渐渐成长起来了。(板书:成长)照顾弟弟妹妹,挑起家庭的重担,这就是责任!(板书:责任) ....四:拓展阅读

1、(幻灯片8)林海音女士的中年画像 (字幕简介) 幻灯片9:“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这段文字出自42岁的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幻灯片10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

幻灯片11:沈洁说《城南旧事》是她的一个童年纪念,“我很幸运能参加这部电影的拍摄,它给了我一个特别的童年,也影响了我以后的生活。”林奶奶出生在日本,我后来又去了日本。她身边的很多人都说我们很像,尤其是性格上,都是那种很单纯、很仗义的人。去年在她快去世时,她还经常唱儿歌,流露出孩子般的纯真。”

五、小结

英子童稚的眼中,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新奇,有趣。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称为"疯子"的秀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善良的英子帮助秀贞寻找她的孩子小桂子。一个六岁的孩子竟懂得友谊,懂得爱,这大概是一种来自生活的力量鼓舞着她在成长吧!英子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她有一颗纯洁净化的心灵,正是她有了这一颗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不折不扣的快乐!城南旧事电影片尾曲(音乐)

六、布置作业

师:老师期待着同学们在课后自主阅读《城南旧事》其它的部分,关注书中人物的命运。请大家做好笔记,这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读书记录表》,辅助同学们阅读。

1、

2、

七、(板书设计)

城南旧事

林海音 亲密 友谊

英子

妞儿

不幸、悲惨、可怜

秀贞——“疯女人”? 善良 ——?

小偷——“坏人”?

好人——?

成长 责任

爸爸——

去世

自主仔细阅读《城南旧事》 完成《读书卡》(附件)

第三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一、学习导引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1)、《朝花夕拾》全书

篇文章,外加一篇《

》,一篇《

》,是鲁迅惟一一本

集;是鲁迅回忆

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

,是回忆性

(2)、我们已学过该集中的文章有《

》 、《

》等;在初中阶段,我们还将学到《藤野先生》一文。

(

1、十;小引;后记;散文;童年 少年 青年;记叙文;散文。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二、课文重温

(3)、讨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4)、《阿长与〈山海经〉 》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

3、③;

4、称呼的由来,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大”字形的睡相,一肚子烦琐的道理,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等;

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

三、发人深思

有一句校园民谣: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意思是说,学生平时学习语文,对鲁迅的作品的阅读理解,感到困难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1、专家说

大家普遍感觉到鲁迅作品比较难懂。那他难懂在什么地方?通常的说法是认为鲁迅作品的时代背景比较复杂,我们不太了解,这样就很难进入鲁迅作品。其实我觉得这不是阅读鲁迅作品的障碍。鲁迅作品之所以难懂,难懂在你很难知道他真正在想什么,真正想说什么,这一点非常难把握。鲁迅先生关于他的作品,说过两句话:我所想的和我所写的是不一样的,我为自己写和为别人写是不一样的。所以,你要真正了解鲁迅作品的真意,是很困难的。

—— 北京大学教授、鲁迅研究专家

钱理群

“阅读鲁迅的杂文,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许多他讲述的人物和事情如果不是专门了解过,单从鲁迅杂文中找答案,的确不甚了了,即使对事件的背景和线索有一定了解,但对鲁迅信手拈来式的讽刺文字,或引文或议事的片言只语式的论战方法,也非得有相应的注解才能明了。”

—— 阎昌明《鲁迅与陈西滢》

2、鲁迅说

鲁迅说自己作文是“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两地书 》一二)

“自己呢,又做惯了晦涩的文章,一时改不过来,初做时立志要显豁,而后来往往仍以晦涩结尾,实在可气之至! ”

《两地书》二十四 )

以上观点,也许并不是针对《朝花夕拾》这一散文集而言,但如果我们稍作探究,就不难发现,无论是整体的创作风格,还是具体的作品内容,其实如出一辙。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朝花夕拾》回忆的是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壮年时期的生活,大多与故乡的人和事有关联。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关于鲁迅的专题片,其中开篇就说:对于故乡绍兴,鲁迅一直怀有一种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在他的一系列作品里,鲁迅对故乡表现出热爱、崇敬,甚至终生的眷恋,而另一面则又充满了憎恶、决绝,甚至诅咒。这和他最初感受的凄风苦雨和人情冷暖,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我们在“小引”中,也可以看到。而这种复杂矛盾的感情,势必倾注在他的作品里,或隐或现。

四、事件链接

综上所述,鲁迅作品的阅读障碍,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比较明显的,一是创作背景,二是生活经历(其实也是创作背景的一部分),三是创作视角,四是目的方法。对此,我们选取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作一下大致梳理:

1、创作时间 1926年。具体说,从1926年2月起,至11月止,时间跨度不足一年。

2、经历事件 主要有①女师大事件;②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③“三一八”惨案;④赴厦大任教;

3、创作视角

在写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46岁了。最初发表时配有副题,为“旧事重提”。这样,就自然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提哪些旧事”,“提它作什么”的问题,二是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来讲述故事,还是以成人的立场来回忆旧事的问题。作者曾说:“带露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我不能够。”因此,作者更多是根据现实的需要,对旧事进行取舍,以成人的视角,来进行“反顾”。

4、文体特点 杂感 小结:“由女师大风潮所引起的鲁迅和‘现代评论派’的论战”,“不仅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学史,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鲁迅自身思想的发展上,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场论战引发了鲁迅的很多思考,使他产生了一系列的作品,如《朝花夕拾》,《野草》,《彷徨》的后半部,以及《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里的杂文,实际上构成了鲁迅创作的一个高潮。”

(钱理群)

五、选文例析

阅读导读选文《五猖会》,讨论: (5)、《五猖会》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短文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6)、《五猖会》前半部分在谈迎神赛会时,主要谈及哪两件事?

( 文章前半部分在谈迎神赛会时,记述了两件事,一是《陶庵梦忆·及时雨》所载古时赛会的“豪奢”, 二是小时见过的赛会盛况;) (7)、《五猖会》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在《朝花夕拾》其他篇章中有没有类似的写法?

(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突出赛会的盛况,强化了“我”对“五猖会”渴盼的心情;《阿长与〈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写法。)

六、探究思考

(8)、《五猖会》中提到了哪两处古迹?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是梅姑庙,二是五猖庙;殊与“礼教”有妨。) (9)、文末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你觉得仅仅因为父亲的阻难吗? (“我”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其中的原因与其说是因为父亲的阻难,还不如说是对五猖、梅姑的反感。作者刻意引用《聊斋志异》中的有关记述,借以表述自己的看法,从而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虚伪。这一点,联系前面写到的“上海的旗袍”等内容,也是一致的。) (10)、点评中说:“文章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你认为这里所指的“封建思想习俗”指什么?

(应该是指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虚伪。作者在《小引》中写道:“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当时,“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兴起**,鲁迅和一些学生一样,被列入黑名单。在亲友和学生们的敦劝下离家避难。从1926年3月底到5月初,鲁迅住在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地方。期间先后写成的《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等文章,都痛斥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只是前一篇直白,后一篇相对含蓄一点而已。)

结束语:《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同学们尽可以随便翻翻。待他年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回忆所及,再来细读,我敢说,你一定会温故而知新,掩卷三思,唏嘘不已。

———名著导读

王得后

第四篇:对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思考

周平英

新课标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靠40分钟课堂的教学来实现,它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进一步积累语言材料,提供大量阅读实践机会。通过名著导读二课堂的开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视野,提高学生阅读的多种能力,并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丰的人文内涵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重要栏目,具与“阅读鉴赏”等三部分内容同等重要的地位。此次新课改人教版教材必修教材中就安排了过精挑细选的十部名著导读内容。必修一:《论语》《大卫 科波菲尔》必修二:《家》《巴黎圣母院》必修三:《红楼梦》《高老头》必修四:莎士比亚戏剧,《谈美》必修五:《三国演义》《吉诃徳》。学生阅读名著,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培养,人生的健康发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如何引导和促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有计划、分步骤、高质量地阅读这些著,如何上好这些课,对所有承担新教改语文教学的高中教师而言,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可现是它并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得到正确的实施和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忽视乃至放弃“名著导读”,听任学生盲目阅读不加指导;或导不得法,以讲读,错把课外自读当作讲读;或不切实际,贪多求广,费时较多而招致抱怨。更有甚者,不引导学生接触人类精神高端,享受高峰体验,而混同于必修课本的学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言能力的训练。

在高中阶段使学生有计划、分步骤、高质量地阅读10部名著,使学生的想像力、审美力思维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性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明确名著导读“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阅读名著对语文学习和自己终身发展

积极作用,让阅读名著成为每个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的必修课。语文课程标准也鲜明地提出:“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而课外阅读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它有着比课内为广阔的世界,更为多样的类型,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开拓全新的生活领域,领精妙的艺术世界,充实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带给他们以人生的愉悦。

其次,注重名著导读“读”的计划性。学期之初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班、本年级学的实际,参考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的书目,选定一定数量的书推介给学生,每学期1~2为宜,要求在一定的时限内读完。可以分为必读书和选读书。必读书要求全班学生共同阅读以便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和检测,也方便同学之间的讨论。选读书可以由学生自行选读。如学有余力,还可以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另外选择读物。

再次,要对学生名著导读的“导”进行方法指导。如读书之前先翻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后面的名著导读包括全书的介绍、阅建议、精彩片段以及对这些片段的点评,实际上是起个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从这样几个方面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不同类型的书,要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

第四,要抓住名著导读“导”的时机。教师可以由课文的扩展自然导入。我们在平时的教中,应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的方法,丰富课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课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扩展到名著,把学生带进名著世界。如能恰逢课文的自然进导入,或各种媒体相关内容的热播,那将是最佳时机。

第五,借助媒体为名著导读服务。“百家讲坛”等电视、电影及网络媒体的利用。电视热的名著变体——于丹《〈论语〉心得》、四大名著电视剧等,网络关于某些名著的热门话题等等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我们结合媒体热点,紧扣学生心理导入名著能最大限度地激趣,引申促进对名著的理解和体验。

第六,有效利用学生的假期,拓展名著导读。假期是最好的阅读时间,在国庆节前,“五一

放假前,寒暑假前等时间导读,时机最好,可以明确的规定:选好一本好书,做好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为:一内容介绍,用400—500字概括;二精彩语段摘抄,500字左右;三精彩语段赏析500字左右。四读后感一篇,字数自定。要求开学后交齐。 在上述时间段,学生有足够的时预览名著,制定阅读计划。对于较短小的名著,能粗读一遍;对大部头,能较为从容地观其略。只有建立在大体了解、把握的基础上的阅读,才能深入理解,充分体验。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名著阅读即为本。 引导生阅读名著,接触人类精神高端,享受高峰体验,“以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引导他们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会通、相辅相成的目的”,为学生奠定自己的精神地基。

第五篇:必修5“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教学设想

必修5“梳理探究”教学设想

泉州马甲中学王金元

一、文言词语和句式

1、利用一课时,讲解实词、虚词和句式的基础知识。

2、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整理一个模块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3、采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梳理成果,教师打分评比。

二、古代文化常识

1、成立兴趣小组,负责收集有关资料,按“天文历法”、“风俗礼仪”、“典章制度”、“官职名称”、“人的称谓”、“科举制度”、“音乐文娱”、“饮食器用”、“文史典籍”等专题加以整理。

2、资料打印成册,分发给学生阅读。

3、举行一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

三、有趣的语言翻译(略)

必修5“名著导读”教学设想

一、《三国演义》

1、利用一课时,让学生系统把握《三国演义》的整体框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作品并写读书笔记。

2、播放《三国演义》VCD,加深对原作的感知和印象。

3、检查阅读情况,讨论几个重要人物(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和几场著名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布置写短评,培养学生分析评价能力。

4、结合高考命题形式,通过检测手段,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

5、条件允许的话,举行一次讲三国故事比赛。

二、《堂吉诃德》

1、了解小说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一课时。

2、撷取原作中的经典篇章进行赏读,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3、组织学生观看《堂吉诃德》影片并写一篇观后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名著导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08-20

名著导读教学论文题目05-06

畅谈名著导读与语文课堂教学研究09-10

哲学名著导读04-11

《家》名著导读04-16

十部名著导读04-09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04-12

上一篇:民主评议活动总结下一篇:门诊病情变化处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