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古镇导游词

2024-04-13

平乐古镇导游词(共6篇)

篇1:平乐古镇导游词

平乐镇属浅丘型地貌,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镇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全镇及相邻镇乡盛产竹木,竹资源尤为丰富。早在宋代平乐镇就是闻名的纸乡。周围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坦平原,高处鸟瞰,宛如一小盆地,素有“天府平乐”之美誉。

沿入口进来的这条街叫乐善街,乐善街因连通乐善古桥而得名,是古镇特色精品水景街区,街道引白沫江之水经顺江堰,到达乐善街水景街区,最后又通过安乐堰,汇入母亲河白沫江。大家仔细看看水景街,就会发现,原来长达300余米的水渠上,架有十来座人行桥,更独特的是,这里的每座桥都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拱桥、平桥、石墩桥、踏板桥……每一座桥都有不同的来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到桥上走走,看个究竟。

平乐乐善街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中了平乐的美食和酒吧娱乐。如果您想尝到平乐古镇最有特色的碗碗羊肉,或者想尝到特色的钵钵鸡、奶汤面或者其他中餐美食,那您得好好品位下乐善街,一定可以找到您喜欢吃的东西。在这条街还有平乐古镇的特色商品以及富有特色的酒吧文化,喜欢休闲的您,是否想走进去看看?

经过近年来的保护开发,平乐古镇目前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在、还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和“成都市十佳景区”之一,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上百万人次。

篇2:平乐古镇导游词

现在我们来到了十字路口,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平乐古镇核心区保护区的街道了,面对大桥,您的左边就是台子街,上有古戏台,下有字库街,是古镇古老的场镇所在的位置,过去的人们在这里唱戏,下面观戏和喝彩的,还有卖小吃,经常热闹至深夜。字库街古有字库塔,遵循“一字值千金”的古训,昔时读书人的废纸不可随意丢弃,皆需集中到“字库塔”焚烧,以示崇尚文化之意,字库街以此而得名。在您的右边就是江西街了——这里因曾作为平乐古镇最大的会馆——江西会馆的所在地而得名,江西会馆后因年代久远被毁,现存民居铺面皆为晚清前后时期建设,但依然保留了古代江西街的风貌,被称为“茶马驿站第一街”。

到了这里,我们现在就可以看见前面的乐善桥了。白沫江时成大水,冲毁桥梁,中断两岸交通。清同治元年,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承头捐资,为善造福,是名“乐善”。桥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七孔桃心,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七年采石,三年建桥,百年风雨,留给后人无数佳话。

站在桥的中央,我们就可以一览古镇的全貌了,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平乐古镇乐善桥是目前川西最长、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石桥了。您看看桥下铺有一层红砂石的基础,它们互相用“燕尾石”紧紧地嵌合在一起,让桥变得格外坚固;桥墩呈尖锥形,这样的设计极富智慧,洪水涌来,它们就像利刃一样将洪流分开,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样的设计让乐善桥经历了百年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毫发无伤,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筑桥技艺,保留完整的乐善桥也将作平乐永恒的历史文化精华,载入史册。

篇3:平乐古镇导游词

绪论

2 0世纪8 0年代,因陈逸飞先生的一幅画——《故乡的回忆》,使苏州的周庄古镇名扬内外,迈出了我国古镇旅游发展的第一步。此后,以“小桥、流水、人家”为形象、以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周庄古和丽江古城等古镇,因其悠久的历史、古朴的建筑风貌以及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遗迹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掀起了中国各地古镇旅游开发的热潮。

随着古镇开发热潮的到来以及中国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学者对古镇旅游的研究也日益丰富起来。在古镇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怎样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兼顾古镇保护呢?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徐森认为,“要保护古镇,需处理好保护古镇古建筑同保护古镇总体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护古镇同发展古镇的关系、保护古镇同旅游开发的关系、保护古镇同加强管理的关系这四个关系。”陈秉钧、乐琦则指出,“古镇保护应该是有序进行的,应该是群体参与的,应该是动态发展的,应该是多元表现的。”谭宏在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保障机制方面提出了“构建政府主导、部门监督检查、政策激励惩罚、民众参与行动、学界咨询指导、法律规范约束、市场融资投资七大保障体制。”

目前我国发展较好的古镇主要有丽江、平遥、周庄、乌镇、凤凰等,古镇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发展济、交通进步等,给当地发展带来了“福音”。同时,由于受南方古镇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古镇都以“小桥、流水、人家”为规划模型,使得古镇缺乏特色。古镇旅游的迅猛发展加重了古镇的商业化气息,威胁到古镇的原真性。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古镇游客接待量分布不均,古镇旅游资源浪费和破坏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可以说,我国古镇旅游的开发是一把“双刃剑”,要兼顾古镇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对古镇旅游开发得与失的研究就十分必要了。

一、成都古镇旅游概况

“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这是诗人李白游过成都后对成都发出的赞叹。成都素来有“天府之国”的称号,并于2009年启动“天府古镇”整体品牌打造计划,自此以后成都古镇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效。

(一)成都古镇旅游资源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几千年来城址未变,留下了大量丰富的历史遗存,为成都古镇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成都周边古镇繁多,已开发的古镇有黄龙溪古镇、怀远古镇、上里古镇、安仁古镇、元通古镇、悦来古镇、街子场、平乐古镇、西来古镇、洛带古镇、火井镇、白鹿古镇、唐场镇、泰安镇等十余个;待开发古镇更有罗泉古镇、柏合古镇等。这些古镇各具特色,历史遗存、文化内涵以及民族风俗也各不相同,洛带古镇被称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平乐古镇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称,黄龙溪古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有“影视城”、“中国好莱坞”之称。

(二)成都古镇旅游现状

成都古镇旅游的游客多以一日游为主,游客们多以休闲观光旅游为主要旅游目的,互动性、体验性的旅游活动缺乏,游客的“重游率”不高。但不可否认,近年来成都古镇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成为假期和黄金周的绝佳选择。在2014年的清明小长假期间,成都接待游客达482.1万人次,黄龙溪古镇仅在4月1日当天就有超过2万名游客,古镇的游客接待量超10万人次,在平乐古镇、洛带古镇、安仁古镇等古镇地也涌入了大批游客。

二、平乐古镇旅游开发现状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而得名。”平乐古镇距离成都市93公里、邛崃市18公里,位于成都和邛崃的西南方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素来有“茶马古道第一镇”、“南方丝绸之路第一站”、“一平二固三夹关”等美称。平乐古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及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同时也是国务院六部委2004年2月命名的全国重点镇和四川省命名的十大古镇之一,是邛崃市2000年实施的“一山一城一镇”中的“一镇”。

(一)平乐古镇的旅游资源

1、平乐古镇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遗存旅游资源

经过多年的发展,平乐古镇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极具文化特色的平乐古镇。也正是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造就了平乐古镇的八大文化旅游资源——水文化、火文化、茶文化、铁文化、纸文化、路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还有古镇中闻名遐迩的“平乐九古”——古寺、古堰、古树、古桥、古道、古坊、古居、古街、古风。它们见证了古镇千年历史变迁与古镇的兴衰更替。

2、平乐古镇周边旅游资源

除了平乐古镇中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遗存旅游资源外,在古镇周边也形成了许多环境优美、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区:位于古镇西北的芦沟竹海风景区,位于古镇南方的金华佛山,位于古镇西南的金鸡沟,位于古镇西面的花揪山风景区以及与平乐古镇齐名的天台山风景区等。

(二)平乐古镇的发展现状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占地面积宽、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在平乐古镇旅游,游客可以品美食,赏美景,参加民间节庆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等,在古镇周边也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区与古镇交相辉映。正因为如此,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涌入平乐古镇游玩,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特点。

2005年平乐古镇的旅游接待人次为68万,2006年上升到132万人次,2007年10月底的游客接待量就已经达到148万人次,2008年至2011年,平乐古镇的游客增长量也始终保持在20%以上,2011年平乐接待游客360万人次;位居全川第二;2012年清明小长假,平乐古镇三天共接待游客42万人次,雄踞全川首位,2013年平乐古镇的游客接待量已经达到了320万人次,在2014年的五一小长假平乐古镇游客量也达到了37.6万人次。平乐古镇游客接待量可见一斑。

三、平乐古镇开发的得与失

(一)平乐古镇旅游开发的亮点

平乐古镇旅游开发的优势并不缺乏,平乐古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存,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来看,平乐古镇旅游开发存在许多亮点。

1、古镇旅游开发保护了古镇历史遗迹。

古镇旅游开发之前,由于居民的前瞻性不强,当地居民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建古镇建筑,而当地政府并不会干涉这些情况。笔者在平乐古镇实地考察中发现,禹王街各种现代风格建筑与商铺云集,与古镇的形象大相径庭。在古镇旅游开发后,为了发展好当地旅游业,政府及有关旅游行政部门制定出相应的法律和安排专属部门来保护古镇资源。如:邛崃市在平乐古镇设立了邛崃市平乐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景区辖区内各项管理工作;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平乐古镇保护管理办法》中对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古建筑民居等都进行了立法保护和管制。

2、古镇旅游开发规范了古镇的环境卫生。

古镇旅游开发之前,平乐古镇只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文化村镇,镇里经济相对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人们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街道上的垃圾没人清理,街道两边的商铺、茶馆等不规范等。当旅游业发展起来后,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加上相关政府部门的保护,设立了相应的职能部门和法规,并且聘请专门的环卫工人来负责古镇街道的清扫和环境的维护,现在在平乐古镇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干净的街道、整齐的铺面,过去脏、乱、差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

3、古镇旅游开发打通了古镇交通线路,增加了古镇的可进入性。

在平乐古镇旅游开发以前,古镇周边的交通并不发达,古镇的可进入性较低,但古镇旅游发展起来以后,为了引入更多的客源,将旅游发展起来,政府和旅游行政部门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打造古镇周边的交通。现在从邛崃市到平乐古镇每人只需要在车站花5元钱就可以乘坐大巴前往,大巴几乎每5分钟就会有一班,十分便利。不仅如此,在古镇内还有许多人力三轮、观光车等代步工具,游客可以乘坐前往古镇内部及古镇周边的各个景点,交通非常便利。

4、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收入。

在古镇旅游开发前,平乐古镇的居民多以务农为生,部分居民以经营茶馆、商铺为生,但客源不多收入也不高。古镇旅游开发后,有的居民利用自己家的地理位置优势开起了客栈、餐馆、购物店、茶楼等,有的居民开起了观光车、人力三轮,白沫江边还有许多出租观光船等。这些项目不仅满足了游客在古镇的吃、住、行、游、购、娱,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率。

不仅如此,古镇旅游发展起来后,当地居民可以与开发商和当地旅游团体合作,经营景区客栈,为游客提供住宿;可以经营饭店,为来往的游客提供特色美食,解决吃饭问题;可以经营茶楼,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还可以经营特色购物店,售卖各种小纪念品和当地特色小吃;也可以把房屋出售或者出租给旅游开发商或者当地的旅游社会团体,这些都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5、古镇旅游开发促进了古镇文化内涵的开发及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平乐古镇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镇,在这里上演了数不清的传奇历史事件,司马和文君的浪漫爱情故事、南方丝绸之路、丞相诸葛孔明西征和七擒七纵孟获、“三教合一”的神话等都在平乐古镇发生。古镇旅游开发离不开文化内涵的开发,文化内涵的开发既能凸显古镇的文化特色,又能让游客在古镇感受其历史文化。外界游客带着对异质文化的求索与猎奇心理来到古镇的同时也带入了自己的地方文化特色,在双方文化互动与相互影响的情况下,经过“文化冲突→文化认同→文化整合”三个过程,促使相互融合,相互交流。

(二)平乐古镇旅游开发的不足之处

“散落民间的古镇古村落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应加强其保护,限制性的、合理的旅游开发正是保护古镇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旅游开发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不利于古镇的发展。

1、肆意翻修古镇,使古镇丧失“灵魂”,古今难辨。

随着古镇旅游的迅猛发展,由于当地居民的前瞻性不强、政府追求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古镇建筑进行翻修,将古建筑改造成宾馆、茶楼、饭店、酒吧等,不注重古镇的“古”形象保护,让古镇建筑变得“难辨古今”。在平乐古镇,我们看到打大多数建筑都具有古镇的形,却不具备古镇的“魂”,大部分建筑看起来很新,钢筋水泥、瓷砖修建痕迹明显,让人感觉这是仿古镇而不是古镇。古镇旅游应当以古作魂、以古为本,加入了现代电子设备、现代玻璃橱窗、现代酒吧灯红酒绿元素的大众娱乐设施,无疑是画蛇添足,破坏了古镇的神韵,扼杀了古镇的精魄。

2、一味求稳而忽视创新,旅游开发主题雷同,不注重自身特色的打造。

“去了成都的一个古镇就好像去了所有的古镇”,这是大部分从古镇回来后的游客们的感受。成都的大多数古镇都存在主题雷同,产品单一的问题。目前开发较为成熟的古镇有双流黄龙溪古镇、龙泉洛带古镇、邛崃平乐古镇、大邑安仁古镇等,这些古镇留给游客的印象大多相同。笔者发现在平乐古镇的特色购物街上售卖的商品几乎在每个景区都看得到,所谓的特色小吃在成都也几乎处处可尝。古镇构成元素千篇一律,特色性民俗和文化开发不足,白沫江两岸商铺林立,并未形成自己的特色,造成“千镇一面”的尴尬局面。

3、商业化过度泛滥,不注重对古镇生态保护,威胁古镇原真性。

现如今古镇发展争论最多的问题就是古镇的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古镇的商业化虽然能够给当地居民带来实质性的收入,但是过度商业化不仅会改变古镇的外在面貌,也使古镇的内在性质发生变化,地方特色文化流逝,并且会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同时,随着古镇旅游的快速发展,平乐古镇的游客接待量不断增加,游客量的增加,伴随的是垃圾量的增加、噪音超标等,这些都将破坏古镇宁静幽雅的环境。

据笔者在平乐考察中粗略的统计,在平乐古镇大约有70家旅馆客栈,大多数是由古民居改建而成的,部分居民将房屋租赁给商家,使古镇居民的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于原著居民的前瞻性缺乏、入驻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经营者的落后的观念、旅游者的素质参差不齐等,使得古镇生态环境遭受损害。当地居民和入驻商家的随意改建、素质低下的游客的恶意破坏等也使古镇的原真性受到威胁。尽管平乐古镇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法规,但是古镇中仍有许多的破坏现象,“假古董”的现象数见不鲜。

4、古镇游客承载量分布不均匀,古镇资源分配不平衡,造成过度使用和浪费。

2013年9月30日,四川省旅游局发布了四川A级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规定《旅游法》于10月1日正式实施,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通过查询我们知道平乐古镇的最大承载量是12万人,超过承载量将会对古镇的资源造成影响。笔者在实地考察时发现,古镇平日里游客较少,周末游客量会有所上升,大多都是当地学生和居民,在国家的法定假日,游客数量会大幅度增加。

平时,平乐古镇游客接待量少,古镇的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到了法定节假日,便会涌入大量的游客,超过了古镇游客承载量,形成“旅游公害”(景区拥挤混乱、建筑和环境遭到破坏),给古镇景区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坏,还将加剧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利于客流的疏散,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得不到确切的保障,不利于古镇的发展。

5、古镇的旅游配套设施有待完善,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有待提高

平乐古镇街道纵横交错,占地面积宽阔,镇中明清建筑面积达23.54万平方米,然而笔者在考察中发现平乐古镇的路标和指示牌数量严重不足,重要的文物古迹旁边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或解说牌字迹不清晰、解说不具体,重要景点处也没有讲解员或讲解设备,游客不能够单纯的通过这些指示牌了解古镇的文化内涵。同时,在一些容易迷失方向的岔路口缺少相应的路标牌,进入古镇后容易迷失方向。笔者在考察中发现,古镇的大多数建筑都是木质结构,但是古镇中的消防设施寥寥可数,而且也没有相关的疏散通道,游客的人身安全得不到确切的保障。

再者,笔者发现平乐古镇中的服务人员也存在服务技能参差不齐的情况,平乐古镇的餐馆、客栈等大多以家庭自主经营为主,并没有聘请专业的服务人员,也没有专业的服务技能培训,经营者缺乏必要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不能提供给客人较专业规范的服务,作为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者的服务技能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四、相关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平乐古镇旅游开发得与失的研究,我们认识到了成都古镇旅游开发的亮点与不足,在今后成都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不仅要保持经济等方面的亮点,同时要注意避免其不足,对于古镇旅游的开发,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一)注意古镇文化内涵的开发,凸显本地特色。

各地区的古镇也各具特色,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内涵,如在西南地区古镇大多以民族风情为主题,在江浙沪地区古镇则多以“小桥、流水、人家”为特色。在成都古镇旅游开发时,应注意在与其他巴蜀古镇保持一致的同时,凸显本地的特色,要注重文化内涵的开发,并加以创新创新,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当地的文化特色,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古镇旅游。如:在平乐古镇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私奔故事口口相传,因此开发出与之相关的旅游产品,可以编排相应的戏曲,可以设立专门的说书茶馆,可以设立《凤求凰》古筝行等。平乐古镇是以“平落起生意”而著名,可以打造一条古代特色商业街吸引游客。

(二)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古镇游客接待量,注重对古镇环境、古镇建筑等的保护。

近年来古镇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受季节、知名度、交通、距离、假期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各古镇旅游接待量分布不均匀,造成古镇资源的浪费和损坏。因此,在今后的古镇旅游开发和发展中,应根据古镇的旅游承载力,在淡季和旺季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游客接待量,保护古镇旅游资源和环境。如:在淡季时,可举办特色性的民俗节庆活或者优惠活动吸引游客,减少古镇资源的浪费;在旺季则可以收取适量门票或提前网上报名等方式控制客流量,减少因游客过多造成的资源损坏。

(三)积极探寻古镇商业化与原真性的平衡点,保护古镇特色与“老字号”。

过度商业化是目前大部分古镇都存在的问题。如在洛带、黄龙溪、平乐等古镇,街道上有许多购物店、餐馆、客栈等,这虽然能促进古镇经济发展,但也会使古镇内部性质发生变化,破坏古镇的原真性,不利于古镇的发展,因此在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平衡好古镇的商业化与原真性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古镇的原真性保护,李苏宁等“反空心化派”主张当地居民留在古镇,反对旅游经营者进驻;江五七等学者提出的“部分空心化”观点则主张将部分令人担忧的居民迁出,允许部分商家入驻。我更加赞同第二种观点,因为反空心化虽然保护了古镇原真性,但不利于古镇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而部分空心化则平衡了二者的关系,在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对古建筑予以保护,采用“以旧补旧”的方式,禁止翻修建筑,同时在商业化方面,保护好古镇中的“老字号”店铺和地方特色店铺,如平乐古镇的老码头、竹编街等,建立起具有当地特色的“高品位”商业文化。

(四)加强古镇旅游产品整合,增加古镇吸引力。

旅游产品既包含有形的风景名胜,也包含无形的旅游服务,要增加古镇吸引力,就需要加强和整合古镇内旅游产品。成都各大古镇都独具特色,如:黄龙溪的水文化、洛带的客家文化等,在古镇周边也有许多旅游资源,旅游开发者在开发时要做好有形的旅游资源的整合,使古镇周边各景点与古镇互补,避免形象遮蔽,要重点打造本地的特色资源,同时设计一些体验性、互动性较强的旅游产品。如平乐古镇和天台山的整合、洛带古镇和金龙长城的整合等,增加古镇吸引力。在无形产品方面,由于古镇中大部分商家都是当地居民,缺乏服务意识和专业的服务技能,里有开发者可对其进行相关培训,增强古镇服务人员整体素质,靠古镇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文化魅力和温馨的服务产品吸引游客。

五、结语

篇4:古朴宁静的平乐古镇

古镇小桥人家

进入平乐,最先迎接我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秦汉驿道”,告诉我这里是古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起点。由于不是赶场天,街上显得有点冷清。平乐古镇的“古”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古街道、古民居、千年古榕树群、古石拱桥、古驿道、古文化。镇内两棵千年古树巍然卓立,吊脚楼凸现川西风情,江畔绿树成阴。古镇不大,街道极具规则地沿白沫江东西排列,几条南北走向的横街贯穿其间。青石铺就的小街古老而雅致,只有走在这些老街上,才能真切地体验川西民居风情。街上所有的建筑都是土木结构,典型的川西民居,没涂任何油漆的二层房子历经沧桑,昭显着这里的历史久远。

在街头有一家已经传了三代的老铁匠铺,至今保持着原始的打铁风貌,是全镇仅存的古老铁匠铺。

我从铁匠铺旁边拾级而上,来到了古镇的标志之一乐善桥。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是一座七孔石桥,桥洞一改普遍的半圆形,而采用桃形,别有深意。这种拱形十分罕见,在川西堪称一绝。清风伴流水从中掠过,隐隐如吹箫奏笛之声。古石桥在两岸青山碧水、青瓦民居的映衬下明媚亮丽,倘若在清晨或黄昏,水面上的雾与民居的炊烟缭绕一起,桥下石阶上若再有几位红衫白褂洗衣劳作的女人,朦胧之间古镇便沉醉在一幅田园乡村诗画之中了。

古镇的灵气全来自澄清如练的白沫江,水充满灵气,水一动,便活起来了,水一活,古镇便活起来了。黄金堰为平乐到下坝灌溉农用堰之一,乃先民为灌溉西岸万亩良田而修建,由竹笼装卵石筑成。相传最初因水势过大,筑堰失败,于是大禹“撒黄金垒土”,终于堰成,汹涌的白沫江被分成了内、外两江,从此两江之水滋润了千顷良田,做到了“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

来到堰边,租一竹筏,在水上飘着。江风徐来,水清风凉,慢慢地把竹筏往上游撑。在这宽阔平静的江面上,这山清水秀之间。似乎自己灵魂经过了洗礼,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远离工作的烦劳,在这绿水青山之间,使自己精力更加充沛。

下船来,上兴乐桥,全观整个堰口。江面竹筏点点,江边人头窜动,全然忘了身在何处。不觉间。夕阳西斜了,阳光斜铺在江上,风吹波动,阳光点点,江面一下金光闪闪,像铺满了黄金,我想黄金堰的得名可能也有这方面的来历。

夜宿古镇

晚上8时,家家户户高挂的红灯笼都亮起来了,非常好看。平乐古镇是最常见的四川古镇,并没有太多的特色,但是在夜色中漫步在淳朴的街道和古镇,也是件惬意的事情。毕竟,在农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速的今天,能够保留传统的建筑,保存平和的心境已经很难得了。

夜色渐浓,街道两旁的木排门也都次第关上了,调皮的光线穿过缝隙跑到外面来张望,似乎在跟我们这些外来客打招呼。天色如墨,秋雨淅淅,从一股股窗缝隙风里我嗅到了好多熟悉而遥远的气息:一会儿是黄桷古树有点甘清苦涩的味儿;一会儿是窖酒的气味儿,沁人肺腑;再一会儿是竹子的幽幽清香。恍惚间我仿佛听见千年古树在风中的絮语,真的弄不清楚是在梦里还是梦外。

竹的海洋

平乐镇盛产竹子,历史上曾是重要的造纸地,现在是著名的竹编生产地。距平乐镇9公里的芦沟自然风景区就是竹子的海洋,绿竹长青,四季滴翠,漫山遍野的翠竹,微风过时,翩翩起舞;狂风起时,恰似东海波涛,汹涌澎湃。落地近视,一泓清泉绕石欢,偶有一处大的潭水,上面飘落的枯黄的竹叶,在幽微的光线下,就像一幅空灵的抽象画,引人遐思。平乐镇现存的造纸遗址有几十处之多,而芦沟“竹海香”农家乐内的宋代造纸坊遗址是保存得较完整的,经年的石碾、腐朽的巨木滚、残损的滤缸、硕大的青石池,无不述说着当时作坊的种种盛状。

为了环保,平乐的造纸厂全都关闭了,心灵手巧的平乐人民又开始生产竹编,从普通的家用品,如簸箕、背篓、竹筛……到工艺繁复的瓷胎花瓶、茶具、酒具等,工序之复杂、产品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黄桷古树平乐人

兴乐桥头的两棵黄桷古树是平乐最经典的风光。树龄1500年.树冠遮天蔽日,抬头望去,两树的枝叶若绿云一样在天空聚拢。在树阴下,有喝茶的、打牌的、按摩的、掏耳朵的、卖特色产品的,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给幽静的古镇带来了热闹。我更喜欢那经过了千年风霜的树,那映照山月无数朝的江。树的不老,是江的倾诉。江的不竭,是树的召唤。

一位村妇牵着一个孩子蹲在那棵黄桷古树下插香烧纸,还祭上一碗油亮爽口的腊肉。这是当地的风俗:拜干亲,就是将自家的儿女托拜给黄桷古树作干儿子或干女儿。以此来保佑子女少生病痛。在拜祭时,大人是虔诚的,往飘忽的香烛上不停地敬烧纸钱。而那少不谙事的孩童则嘴馋地不停偷吃着作为祭品的腊肉。

一想到平乐曾在历史上的非常时光,与现在的平乐只是居于中国西南一隅的灰蒙暗淡平常小镇时,物非人亦非,大树犹在人何以堪?这古树古桥古堰古街。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点点痕迹,平乐古镇仿佛只是一个梦境,梦醒后依然是尘世。

崖畫——平乐的华彩乐章

不游桂江,不知平乐水秀山奇;不到狮子山读崖画。不算读完平乐美景。在平乐狮子山南,有一岩洞,洞上有楷书而成的“屏岩”二字。进得洞内10余米,有一幅崖画立在眼前。走近一看,只见一个大肚罗汉正望着我笑。再细看,不远处一牧童扬鞭驱牛,脸现放牧归家的欣喜之态。这是众多崖画中的一部分,我惊诧于这些雕刻的笔力。一笔一画仿佛不是刻在石头上。而是历史留在岁月深处的印迹。有的图像虽经风雨剥蚀,仍可毫不费力地读出樵夫砍柴、老人提篮去收获及优美的裸体卧姿等人像来,还有那牛、鹿、鸟似奔、似跑、似飞的身影。纵观这些崖画,人物形象构图简单,但动感极强。裸露的卧姿好看得让人不可思议。这一幅幅不知绘于何年何月的图画,与农业生产生活场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平乐崖画,既是先民的生活图景。也是平乐文化底蕴丰厚的如实反映。

休闲天堂

平乐是个休闲的天堂。在古榕茶园,榕树巨大的树冠给你撑起绿色的华盖。你摆个最舒服的造型坐下来,品着平乐绿茶,微苦后齿颊留香,神清气爽;你可以读小说,可以发呆,可以聊天,可以打望过往的行人……一切都那样随意。

水赋予平乐山水灵气,树赋予平乐绿色精力,平乐像一个穿越千年的精灵,留在了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给忙碌的人们一个休息、闲情于山水的地方。

小镇的日子,没有过分的欢乐,也谈不上什么哀愁,就像织布机上的经纬。一匹一匹的岁月都织出来了,而花色,却一个调子地单调。生活中的美,也许太靠近了就麻木了,缺少的,不过寻找美的眼睛而已。平淡的日子,平淡的小镇,平淡的人,平淡的水,平淡的桥,一切都归于平淡生活的美融会于停留的瞬间,在平淡中我们陶醉。

篇5: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

食品。除了玉麦馍馍,我们当地的美食:甜皮鸭、老腊肉、野生河鱼、嫩豆花、奶汤面、碗碗羊肉等等都是大家喜爱的,喜欢小吃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在长庆街这里我们能看到禹王坎码头。禹王堰有禹王坎,禹王坎江对岸修码头,马帮在此卸货上船,因专为马帮停靠之用而建,因此称之为马头,因其与禹王坎隔江相对而得名,后来渐渐成为了船只上下货物的地方,名称也随之改为了现在的码头了。 遮天蔽日,冠大于伞,大家是否觉得这里的树很奇特?现在我们看见的叫黄葛树,俗名黄桷树,属桑科榕属,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像这样的古树,沿江共十三棵,多在千年以上,这里有两棵,绑有红绳的一棵树龄已1500多年,小的这棵也已是千年之长。在当地有个风俗,将小儿拜寄与年长的这棵黄桷树为干儿(女),就能得到它的护佑,少病少痛而长命百岁;做生意的人也喜欢向它焚香祷告,保佑自己全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在树下凭栏眺望,可见绿荫参天映沫水,古镇长虹七洞桥。许多游客都喜欢在此摄影留念。 再往前走,矗立在左前的这座牌坊叫镇江坊,前方是福惠街,街口有塔子坝,上通夹门关至名山雅安,下行至成都彭县一带。货物畅通,民安乐业,故以“福惠”为街名,街口建福惠桥以连“长庆”之意。不要小看这条窄窄的街道,在历史上,他曾经作为平乐古镇陆路的主干道,想像当年这里,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今天虽然没有当年的繁华景象,但是相信大家依然能感受到这条小街的设计精巧,以及人户皆商的点滴踪迹。 走进上河坎码头,大家看见的河是平乐的母亲河白沫江,它发源于天台山的玉霄峰,大家知道这条河流为什么叫白沫江吗?自古以来,平乐的竹子资源都特别丰富,造纸业也就特别发达,以前盛传着一句话叫:成都草纸半平乐!当时沿江两岸的造纸作坊多达百个,整条江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白沫,故此得名白沫江。上游就是“一江分三水”的特殊景色,在远处的堰叫禹王堰,据(尚书 禹共)中记载,平乐曾大水为患,当地百姓用竹笼装石头筑坝的办法治理洪水,但屡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大禹前往西蜀蒙山途径此处,撒黄金垒土,终于筑堰成功,从此以后,水旱从人,后人为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就将此堰命名为禹王堰。近处的堰叫安乐堰,建于清朝初年,分流的水穿吊角楼而过,与禹王堰一样灌溉着镇中的的万倾良田。 现在,我们乘坐的竹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游船,是当地手工竹艺匠人以竹为材料,设计制作成仿古亭台式样,颇受游客欢迎。大家泛舟波上,躺一回靠背椅,喝一杯花楸贡茶,闭上眼睛,再在船上听一曲当地的民歌,晒着暖暖的太阳,吹着微微河风,做神仙也不过如此而已!您不如听听平乐人地道的民歌,感受下平乐主人的好客之情吧。 在船上我们就可以远远看到——天工应物风情园,什么叫天工应物?什么又是风情园?“物生于天,工开于人”。风情园的打造充分借鉴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不朽著作《天工开物》。该书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平乐作为川西坝子具有代表意义的古镇,要复原历史记忆,这是最好的范本,风情园的得名也因此而来。想要领略平乐古镇历史一定要去看一看! 这座风情园是集省内名工名匠,历时一年方建成今日之规模。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男耕女织……风情园是以“复原古镇历史记忆,传承民间手工技艺和农耕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百年古村落”,一开园这里便受众家好评,被称作“活下来的文化遗产”、“记忆中的田园牧歌”、“世外桃源”…… 在园内,酿酒、榨油、造纸、碾米、磨面、织布、制陶、竹编、木刻、打铁等作坊林立;农家小院、官宦庄园、平民草舍、耕夫土房错落有致;竹林掩映中,小桥流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令人宛若穿越时光隧道,步入了百年历史的农耕岁月。质朴中透出壮观,平淡中透出新奇,非常适合现代都市人返璞归真的体验和向往,在四川古镇景区里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进大门,我们看见的这面墙叫“照壁”,照壁在古人心目中是能够趋吉辟邪的,据说上百年的照壁,如若不倒,则为福壁,触之能增福,大家不妨上前试之一摸,保佑大家平平安安。 我们首先去看看右前方的天工别院。天工别院全院分四进,总长99米,面积999平方米,全部为实木穿斗结构。其中建筑装饰典范以“木雕”“石雕”为主,应用遍及栋梁、柱础、门罩、窗棂等,内容以福禄寿禧、四季花卉、岁寒三友为主,图画充盈而不俗滥,意蕴庄重而不肃杀。“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这里,游客可享受旧时大户人家的上宾礼遇;也可携带有情人坐花轿、骑大马,在吹吹打打中入洞房、睡花床,感受“洞房花烛夜”的传统婚庆习俗。 走看完天工别院,我们继续风情园行程。前面这个四合院,是川西地区典型的农家院落,农家小院均是传统的三间两头转的川西民居建筑,U字形排列,土砖围墙、篱笆院门、晾晒农作物的晾架、风谷机、红辣椒、玉米棒子、水井等,处处弥散着农村的独特风味,体现了农家院落特点。小院房屋正中是高大明亮的堂屋,一般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兼作客厅;侧有卧室、客房、厨房、仓房等。白墙黑瓦,干净利落,不高的篱笆围栏露出浅浅的绿意。院外是休闲园,在这里泡上一杯茶,享受阳光的沐浴,品味农家质朴生活。另外,这里还提供啤酒,以及美味的卤菜,可口的小吃,让游人在体验传统农业之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前方的圆形的空地叫“耍坝”,是进行各种民俗表演活动的地方,耍坝是川西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园区同样设有,且以传统钱币为原型,配合人们内心深处所追求的“福禄寿禧”等元素,构成一个原始的娱乐场所。耍坝上会不定时上演最民俗的文艺活动和杂耍表演。每逢周末,还有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在这里,游客能体会到真正的平乐味。 继续前行,前方看到的是平落酒肆。酒肆是古人喝酒聊天之场所,相当于现代人的酒吧,古人也会消遣,虽无酒吧之闲情,但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环境下,三五朋友围八仙桌而坐,几两小酒足以畅谈人生,风月无边。看完酒肆,我们不妨看看酿酒的过程,邛崃是酒乡,也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我们平乐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现今有大大小小的酒厂、作坊近百家。这个酿酒作坊只要是向游人展示当地酿酒的工艺流程。酿酒的原料主要有:高粱、大米、小麦、大豆、糯米、玉米等,经蒸煮后加入酒曲,放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后,再放入甑中进行蒸馏。蒸发的酒汽经过弯管进入冷却桶冷却成液态,从小管流出,这就是酒。刚生产出来的叫原度酒,60多度的酒,酒量的您不妨上前品尝一口。 穿过酿酒作坊,就来到了土法榨油作坊。平乐当地榨取油脂的原料是油茶籽,榨油坊一般都建在村落集中、水源充沛、绿树掩映的小溪岸边。榨油开工日,榨坊老大带领榨工和在场的榨油客户,点亮蜡烛,燃起红香,虔诚地在赵公祖师神位面前,三跪九叩,诚请他从天上下来“指导”一年的榨事。第一道工序:将焙干的油菜籽投放到碾盘上碾碎。碾盘的动力或用水车带动,或用牛、马拉动,碾盘为石材,其余的构件都由木材制成,做工精巧,既实用又颇具审美价值,转动时,咿呀作响。第二道工序:油菜籽碾成粉末之后必须用木甑蒸熟,然后用稻草垫底将它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胚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在油槽右侧装上木楔就可以开榨了。第三道工序:手工榨油坊的“主机”是一根粗硕的“油槽木”,它必须是一根百年以上的松木,或是百年以上的红凿木,长度一般在4米以上,切面直径不能少于0.6—1米,树中心凿出一个“油槽”,油胚饼填装在“油槽”里.开榨时,掌锤的老大,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撞锤,唱着节奏性特强的山歌,在两个助手的和应下,将长达5米有余的撞锤,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进桩”上,于是,被挤榨的油胚便流出一缕缕金黄色的清油。 榨油季节结束之日,榨工将油坊洗扫干净之后,摆一桌丰盛的完工酒,像开工时一样,众人先在赵公神位面前顶礼膜拜,将祖师送回天堂,然后划拳行令,不醉不散。榨油坊,这个诗意浓浓的民俗事象将永久传承着一种文明,传承着一种古老的农耕文化。 下一站来到的是大碑纸坊。平乐镇自宋代起就有了造纸作坊,至明清时期十分兴盛,现存的遗址有七十四处,在全国现存的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我们这里出产的纸叫草纸,工艺流程为:1、浸料:选用将生枝叶的竹子,每节截断成五七尺长,放进料池,注水其中漂浸,浸至20天以上。2、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汁涂浆,入篁桶下煮。3、煮竹:将槌洗后的竹料放入篁桶,蒸煮8天,冷却1天后,取出竹麻,放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4、舂料:将竹麻用柴灰浆过,放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用灰汁淋下,若水冷,烧开再淋。十余天后,竹料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倒入槽内。5、抄纸: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落纸于板上,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6、榨床:将毛坯纸叠积板压,使水汽净尽流干。7、焙纸:先用土砖砌成夹火巷,用砖盖在火巷表面,数块之间即空一砖。火气从砖隙透出,外砖尽热,将湿纸用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后,揭起成轶。看完这么多工序,您是否想拿起工具,体验一番古法造纸之乐。 看完造纸,我们就可以来看松墨堂了,这里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我国古代应用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大约在晋代就出现了。其原理是:将需要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板工匠雕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您也可以在这里体验一下,古人印刷,原来如此简单有趣。 看完松墨堂,天工应物风情园的内容基本上就看完了。是否意犹未尽,是否觉得这世外桃源还缺点什么?对了,男耕女织、阡陌交通的农家生活还没体会呢。前方的二十四节气田是专为您设计的,您想种植点什么呢?随便挑一个吧,种完不用担心,这里会有专业的农夫为您进行呵护,下次您来的时候,说不定已经硕果累累,丰收在望了。如果您不放心,那就经常来看看吧。 走完风情园行程,我们就顺滨江文化路,到水上人家去看看。滨江文化路?为什么称之为文化路?大家不妨看看您的脚下,那红砂石与瓦砾组合而成的路,不是一般的路面,很有讲究。中间铺设的瓦砾似的碎片全部采自“邛窑”遗址出土的邛陶碎片,虽然碎片已经不值分文,但当他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铺在这条通往古镇的小路上,我们就不得不去回想,历史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精神财富。文化路留给我们的是前辈苦心积累的文化沉淀,好好珍惜我们的今天,才是祖辈之福啊! 在文化路的两边,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的客栈,他们沿江而建,他们世代生活在渡河边,他们形成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水上人家。来到水上人家,住一宿枕河客栈,听一夜潺潺水声,做一回沫水清梦,我们一定会忘却那都市的尘埃,淡忘那凡尘俗世里的恩怨情仇……大家听这么一说,是否觉得这水上人家,很有吸引力呢? 12 在文化路上,顺便再给您讲讲平乐的八大文化: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如果您想仔细了解这些文化,那就需要您在平乐好好地去品味一番了。 不知不觉,已走完大半行程。现在我们看到的小堰渠就是黄金堰了,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到蒙山一带,因水势过大,几次筑堰均告失败,于是“撒黄金垒土”,白沫江从此驯服,滋润平乐盆地的千顷良田,“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现在走的这个地方叫河滨公园,前边出现了一棵参天大树,此树名为皂角树,已有700多年的树龄。大家都知道这个皂角树的果实作用很大,在古代还没有肥皂、洗发水的时候,老百姓就将皂角树的果实揉碎,然后用水蒸煮,过滤出黑色的汁液,这就是皂角液,用作洗涤之用,是非常环保的洗涤用品。但现在前面的红砂石礅,它的作用您恐怕难以猜到,其一,大家都看到此树已经明显倾斜,这个红砂石礅呢是用来镇根的,防止其破坏行走的路面;其二,古代建筑、园林很讲究自然和谐,这样倾斜着给人十分突兀的感觉,那么这个石礅呢就正好起到视觉平衡的效果。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石礅外圆内方,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 走过皂角树,前方的是平落堂,内有银家大院,银家大院是晚清时期一位姓银的造纸商人所修建的宅院。大院最初由四个不规则的大天井和三个小天井构成七星抱月的格局,现在只保留了一大一小两个天井。院落建筑尺度大,空间通连奇巧,构件制作精巧,木窗锦纹多变,柱础雕刻生动,实为川西古代四合院之精品。 远方前处的大楼就是大家听闻已久的剑仙楼,剑仙楼是一座高踞白沫江桥头近乐善桥的阁楼,与八店街码头遥相呼应,登楼可一揽古镇风光。

13 古时常有讲评书说剑仙的在此开场,且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喜在此休闲品茶或谈生意,历经多少沧桑岁月皆是如此,故人们美名其曰“剑仙楼”。现已按照回忆重新恢复。 现在我们来看看平乐特色旅游产品瓷胎竹编。它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蔑,依胎编织而成。 瓷胎竹编用的竹丝选料非常严格,在四川生产的一百多种竹子中,只选中了邛崃平乐生长的慈竹,而且必须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50公斤慈竹经反复挑选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制成的经蔑薄如绸,纬丝绷如毛发,且粗细均匀,柔韧适度,原料制作的技术要求极高。 瓷胎竹编工艺品的编织技艺要求高,难度大。从起底、翻底、 翻顶、锁口的全部工序,都要求不出现竹丝接头,不出现绞丝、叠丝等技术差错,始终保持经蔑纬丝比例匀称,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瓷胎竹编在图案设计方面,由简单的花边发展到复杂多变的几何图案、提花图案、隐花图案和山水花鸟等自然图案。瓷胎竹编工艺品,除了传统的花瓶、咖啡具、茶具、饭碗等产品外,还有首饰盒、文具、笔筒、竹压盘等。 我们的瓷胎竹编工艺还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竹编产品已经远销国外,还有平乐的竹麻号子和孔明灯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保护将给平乐古镇保留更多的历史财富。 欢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看完瓷胎竹编,我们的平乐之行也就此走一整圈了。下来您可以好好仔细去品味下古镇的点点滴滴。期待您下次再光临平乐,感受这秦汉古镇〃川西水乡的独特魅力!

篇6: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

古镇、小桥、人家

进入平乐,最先迎接我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秦汉驿道”,仿佛是在告诉我,这里是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由于不是赶场天,街上显得有点冷清。平乐古镇素以“秦汉文化?川西水乡”风情著称。古镇九古,即“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民居、古作坊、古驿道、古风俗”向您诉说着它的悠悠历史。巍然卓立于白沫江畔的千年古榕,极具川西风情的沿江吊脚楼,错落有致的临江水码头,保持完好的明清古街,交相阡陌、横跨江河的清代“乐善桥”,无不展现出川西水陆商埠的古老风韵,可谓是一幅活脱脱的“清明上河图”。

镇内两棵千年古树巍然卓立,吊脚楼凸现川西风情,江畔绿树成荫。古镇不大,街道极其规整地沿白沫江东西排列,几条南北走向的横街贯穿其间。青石铺就的小街古老而雅致,只有走在这些老街上,才能真切地体验川西民居的特色。街上所有的建筑都是土木结构,典型的川西民居,没涂任何油漆的二层房子历经沧桑,昭显着这里的历史底蕴。

在街头有一家已经传了三代的老铁匠铺,至今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的熟铁块先在炉火中锻火,用手拉动风箱待熟铁烧红,再由两人用不同重量的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生活生产用具。这个铁匠铺是全镇硕果仅存的铁匠铺了,仿佛造就了平乐千年的风雨与沧桑。

我从铁匠铺旁边拾级而上,来到了古镇的标志之一——乐善桥。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是一座七孔石桥,桥洞一改普通的半圆形,而采用桃形,别有深意。这种拱形十分罕见,在川西堪称一绝,清风伴着流水从中掠过,隐隐如吹箫奏笛之声。古石桥在两岸青山碧水、青瓦民居的映衬下明媚亮丽,倘若在清晨或黄昏,水面上的雾与民居的炊烟缭绕在一起,桥下石阶上若再有几位穿着红衫的洗衣少女,朦胧之间,古镇便沉醉在一幅田园乡村的诗画之中了。

溯溪黄金堰

古镇的灵气全来自澄清如练的白沫江,水充满灵气,水一动,便活了起来,水一活,古镇便活了起来。黄金堰为平乐到下坝灌溉农用堰之一,乃先民为灌溉西岸万亩良田而修建,由竹笼装卵石筑成。相传最初因水势过大,筑堰失败,于是大禹“撒黄金垒土”终于堰成,汹涌的白沫江被分成了内、外两江,从此两江之水滋润了千顷良田,做到“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

水乡

来到堰边,租一竹筏,在水上飘着。江风徐来,水清风凉,慢慢地把竹筏往上游撑。江水不深,没有水草的地方水清可见底。玩累了,我半躺在竹筏上的马架椅子里,注视着这江面,感觉江面也沉静下来。水流速很慢,青幽幽的江水,江边郁郁葱葱的树林,仿佛自己一下回到了千年前的哪个时刻。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叫和邻船的打闹声,又把自己带回了现实。在这宽阔平静的江面上,这山清水秀之间,似乎自己的灵魂经过洗礼,来到这无尘的世间,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远离工作的烦劳,在这绿水青山之间,使自己的精力得到恢复,并更加充沛了。

上一篇:关于成立XX工会的报告下一篇:判决书和裁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