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打一个成语

2024-04-11

乖打一个成语(共16篇)

篇1:乖打一个成语

乖打一成语

【题目】:乖打一成语

【正确答案】:乘人不备

【拼音】: chéng rén bù bèi

【解释】: 乘:趁着,趁着别人没有防备干某事。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十二回:“这 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

【举例造句】: 他乘人不备拿走了证据。

【拼音代码】: crbb

【近义词】: 趁人不备、乘其不备

【灯谜】: 乖;货车

【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偷偷地

【英文】: catch a weasel asleeptake somebody at advantage

篇2:乖打一个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成语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表示哀悼人去世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相关成语

篇3:乖打一个成语

此话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司马迁的意思是平原君是乱世之中长得帅、又潇洒且富贵的一个公子,却不懂得从大局考虑问题,言下之意,此君乃鼠目寸光之人。

似乎是嫌“未睹大体”还不够力度,意犹未尽的司马迁在后面进一步补充了对于这个乱世帅哥的鄙夷之辞:“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利令智昏一词最初也是用来批判平原君的,其大意是乱世帅哥听信一个名叫冯亭之人的邪说,害得赵国在长平损失了四十万大军,连都城邯郸都差点赔进去。

平原君果真如此吗?

上党之争

战国末期,人才市场高度发达,各国都出现了大量“收养”人才的大贵族,其中最出名的便是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和赵国平原君。这四位公子“收养”的人才有两三千名,而且由于身份特殊——都是皇亲国戚,因此对国运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其中尤以平原君为最。此君乃是赫赫威名的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赵孝成王的叔叔,长时间担任赵国相国,实际上总揽赵国军政大权。由于当时战国七雄之中,能和秦国抗衡的只有赵国,因此平原君的表现好坏,实际上就决定了赵国国运的好坏,进而决定了天下的大势——要是他乱来,那赵国很快就会被秦国所灭,天下就会被秦国提前统一。

而赵国灭亡于平原君死后三十一年,仅此一点便可推知,平原君没有乱来。那司马迁为什么说他“未睹大体”、“利令智昏”呢?因为一个兵家要地——上党。

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上党,招架不住的韩国命令上党郡守冯亭向秦国投降。冯亭也确实投降了,但投降的对象却不是秦国,而是赵国,投降的城池则多达十七座。

这次投降非同小可,并非是投降城池数量多,而是因为这个上党,是关乎赵秦战争的战略要地。上党位于今天山西省的东南部,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东为太行山,西南为王屋山、中条山,西为太岳山脉,北为五云山等。其位据中原要地,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天下之脊”。

具体到当时的战略态势,上党若归了秦国,那赵国不仅面临秦国南北两面夹击的危险,都城邯郸更是直接暴露于秦国的刀剑之下;反之,若上党归了赵国,则可以对秦国形成夹击之势,进可攻、退可守,为邯郸取得一有力屏障。

既然冯亭主动投降,那就赶紧收地啊;但若收了上党,必然会惹恼秦国,一场大战将不可避免。赵孝成王有心去收,却又差些胆量,便先找了平阳君商量。平阳君十分惧怕惹恼秦国,给出的建议是别理冯亭,将上党送给秦国,做个顺水人情。

这种有些屈膝称臣味道的策略,显然不合赵孝成王的心意,随后他又问了平原君。平原君则极力主张收了上党,称之为“大利”,并成为收地的负责人。

秦国果然大怒,派大军进攻赵军驻守的上党长平地区。由于赵国在这场规模惊人的长平之战中惨败,史书称有四十余万降卒被坑杀,导致国力一蹶不振,因此司马迁认为平原君是最大的罪人——不识大体,利令智昏。

按照司马迁的意思,应该听平阳君的,将上党这个“利”送给秦国,秦国不被激怒,长平之战自然不会发生,赵国国力未损,天下后来就未必归于嬴政了。

迂腐之见!秦国拼死拼活地攻打韩国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获取上党,以取得攻打最强对手赵国的制高点。可见不识大体的,根本就不是平原君,他也并非利令智昏。若上党真被直接送给了秦国,估计赵国很快就会被秦国给灭了。

再说,虽然赵国在长平一战中惨败,秦国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高昂。据司马迁所撰《史记》记载,长平之战秦军战死过半,国内为之一空。若平原君不收上党,只怕秦国至多损失十分之一的兵力,就能从上党出发攻下邯郸了。

三公子联手御秦

秦国以惨重代价在长平击败赵国,占有上党全境,三年后又倾巢而出,发大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企图一举将这个最强对手拿下。平原君在邯郸保卫战中的表现,堪称伟大人物,完全可以留名青史。

作为一个在当时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人物,当都城邯郸被围之后,平原君便将其“收养”多时的人才拿出来,用于外交战——主要是向各国求援。其中就包括带着毛遂自荐的主角毛遂等人去楚国,让楚王答应出兵救援。在其努力下,楚魏总计出兵达二十万前来救援赵国。

而在楚魏援兵到达之前,为了抵御秦军攻势,平原君还听从门人的建议,让妻妾去军队干杂活。并散尽家财募得敢死之士三千名,将秦军一举击退三十里,虽然敢死之士无一生还,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楚魏救兵到达后,战国三大公子: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与赵国平原君,上演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联手御敌。久战已疲的秦军,被打得大败,就连有“战神”之称的白起,也不敢接任统帅以阻败局,竟然要装病逃避。

此后,三大公子率领军队,一路追杀,收复失地六百余里,上党等地又被夺了回来。此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元气大伤的秦国再也没有能力发动对赵国的大规模侵入战。

遗憾的是,三大公子此次联手之后,便分道扬镳。而暂时没有强秦威胁的六国,又陷入了频繁混战的局面,今年燕国打赵国,明年齐国打燕国,打来打去,最后终于等来了卷土重来的秦国,然后被统统灭掉。

而识大体、也不智昏的平原君,则在邯郸之战七年后去世;他的后代,也在三十一年后赵国灭亡之时,全部殉国。

平原君,当是燕赵慷慨悲歌之士中的一个,而且是应该得到足够尊敬的一个。

篇4:比喻一个休闲的成语

高枕而卧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高枕无忧 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孤云野鹤 旧指闲散自在,不求名利的人。

放鹰逐犬 指打猎。

飞鹰走犬 见“飞鹰走狗”。

耳根清净 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弹丝品竹 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把臂入林 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安闲自在 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安枕而卧 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自得其乐 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自由自在 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烟波钓徒 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

怡然自得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游目骋怀 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游山玩水 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颐神养性 谓保养精神元气。

悠然自得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

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优哉游哉 指生活悠闲自在,从容自得。

闲情逸致 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逍遥自得 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闲云野鹤 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逍遥自在 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信马由缰 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

逍遥自娱 谓无拘无束,自得其乐。

无官一身轻 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

无思无虑 没有什么可放在心上的。形容胸襟开阔,也形容无所用心。

无拘无束 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无忧无虑 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琴棋书画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梅妻鹤子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

六根清净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鸡犬桑麻 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篇5:疯狂猜成语一个奏字指向一个春字

【题目】:一个奏字指向一个春字

【正确答案】:偷天换日

【解题思路】:这两个字上半部分基本相同,变化的就是前一字的天变成下一个字的日,答案就在这转换之中,

【拼音】: tōu tiān huàn rì

【解释】: 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且说尹子崇自从做了这一番偷天换日的大事业,等到银子到手,便把原有的股东一齐写信去招呼,

【举例造句】: 他所玩弄的偷天换日的鬼把戏,早被大家识破了。

【拼音代码】: tthr

【近义词】: 移花接木、弄虚作假、偷梁换柱

【反义词】: 正大光明

【歇后语】: 强盗上了云头里

【灯谜】: 最大的窃案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欺骗

篇6:疯狂猜成语一个干字

【题目】:墙壁中间有个干字

【答案】:外强中干

【拼音】: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解释】: 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出处】: 《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举例造句】: 一切反动派都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近义词】: 外刚内柔、外方内圆

【反义词】: 外柔内刚、外圆内方

【歇后语】: 一棵大树枯了心;打肿脸充胖子

【灯谜】: 纸老虎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空架子

【英文】: outwardly strong and inwardly weak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的晋献公死后,晋公子夷吾结束逃亡生活,回到晋国继承王位当上了国君,

在夷吾的逃亡生涯中,曾经答应过秦穆公,若是有一天夷吾能够有机会回国当上国君,夷吾就把五座城镇割让给秦国,当作救命之恩。可是,当上国君之后的夷吾并没有实现诺言。

篇7:乖打一个成语

关键词:同源成语 同义成语 通用·异体成语

有三类成语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纠缠、交错之处,即同源成语、同义成语和通用·异体成语。

本文拟从来源、结构、意义等方面分析这三类成语的同异之处。

同源成语指一组具有共同语源的成语,如出自同一寓言传说、历史故事、诗文小说等,其结构方式可以是诗、文的截取或典故的概括。

从生成方式来看,同源成语可分为原生式和再生式两类。原生式指对同一语源从不同引用角度构成不同成语,成语间都是直接同源的关系。如“睚眦之怨”和“睚眦必报”两个成语同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原文为“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由此段话截取这两个原生式成语。

再生式同源成语指在某语源的基础上产生某成语,再在这个成语的基础上产生另一个新成语。后出现的新成语称再生式,和先出现的构成间接同源的关系。如“睚眦之怨”产生后,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睚眦之私、睚眦之嫌、睚眦之隙”这三个成语,这三个成语和“睚眦之怨”是间接同源的关系。

从意义来看,无论是原生式成语还是再生式成语,意义都可相近、相关或相异。如“既往不咎”,指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责备,源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尔后,“咎”改为“究”,而“既往不究”指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追究,二者意义相近。

又如“望洋兴叹”“见笑大方”“大方之家”三个同源成语皆出自《庄子·秋水》中河伯见北海若的寓言。但“望洋兴叹”喻大开眼界而惊奇,或喻做事力量不足而元可奈何;“见笑大方”谓让高明者取笑;“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者,三者意义相关。

再如“自以为是”指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源自《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日德之贼也。”尔后,人们改“是”与“非”,表示经常想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两个成语意义相反。

同义成语指一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意义相近的同义成语往往具有取义角度、表义倾向等差别。如:“亲密无间”和“形影不离”,二者都表“关系亲密”,但取义角度不同——“亲密无问”表没有丝毫隔阂,着重心灵的相通,可用于异地或同地;“形影不离”表一刻也不分离,着重空间的距离相近,只能用于同地。

意义相同的同义成语往往具有语体的差异,如“杀鸡取卵”(书面语)——杀鸡取蛋(口语);“声色犬马”(书面语)——声色狗马(口语)。

同义成语可能是同源成语,如前“睚眦之怨”“睚眦之私”“睚眦之嫌”“睚眦之隙”。既可是原生式,也可是再生式。但也可能不是同源成语,如“螳臂当车”和“蚍蜉撼树”都比喻“自不量力”,但语源不同。“螳臂当车”源自《庄子·人世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蚍蜉撼树”源自唐朝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通用·异体成语是依据成语的社会使用频率来确定的。在一组成语中,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叫通用成语,意义较明确、精炼、贴切、通俗的成语往往通用,其余的叫异体成语(也叫或体成语)。通用·异体成语都是同源成语和同义成语,但大都分别是同源成语中的原生式和再生式,是同义成语中意义相同的。

通用·异体成语可以分三类(以下各例在前者为通用成语,在后者为异体成语)

一、异序式

异序式指成语语言单位不变,但词序发生变化。如:AB-BA式,成语中的两个语言单位倒序构成一个新成语。如:

轰轰烈烈——烈烈轰轰

大名鼎鼎——鼎鼎大名

光明正大——正大光明

班门弄斧——弄斧班门

以上各例是成语的全部语言单位倒序。其他形式也十分复杂。如:

凶多吉少——多凶少吉 (ABCD——BADC)

尔虞我诈——尔诈我虞 (ABCD——ADCB)

舞文弄墨——舞弄文墨 (ABCD——ACBD)

节衣缩食——缩衣节食 (ABCD——CBAD)

铁石心肠——铁肠石心 (ABCD——ADBC)

夜以继日——日以继夜 (ABCD——DBCA)

变换语序的成语由于语言单位没有改变而意义基本不变。

二、异素式

这类通用·异体成语是通过替换不同语素而构成的。例如:

异口同声——异口同音 (“声”“音”为近义语素)

返老还童——反老还童(“返”为今字,“反”为古字)

首倡义举——首唱义举(“倡”为本字,“唱”为通假字)

心如铁石——心如金石(“铁”“金”语义关联)

三言两语——三言五语(“两”“五”数字语素相异)

雄才大略——雄材大略(“才”“材”为异体词)

书声琅琅——书声朗朗(“琅琅”“朗朗”为同音语素)

三、长短式

这类成语长度不同,大都是通用成语较长,为了语言精炼,结构简洁,通过压缩、概括或截取,构成另一个(些)异体成语。如: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竟成(异体成语为通用成语的部分粘合)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水楼台(异体成语为通用成语的截取 )

这类成语一般意义不变,但详式较精细,运用频率较高。简式较概括,有时意义不明确,需以详式作为参照。

通用成语和异体成语之间的意义较为复杂。意义较明确、精炼、贴切、通俗的成语往往是通用成语,运用频率较高,其他则是异体成语。

由于两种成语都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因此,可以产生各种复杂的意义联系。

一组通用·异体成语的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三类:

(一)意义全同

包括:1.本义同;2.本义、引申义同;3.本义、比喻义同;4.本义、引申义、比喻同。例如:

翻江倒海——倒海翻江。(本)形容水势很大,波涛汹涌澎湃。(引)①形容破坏极甚,状况混乱不堪。(引)②形容心潮起伏,激荡翻滚。(喻)比喻力量巨大或者声势浩大。以上一组通用·异体成语基本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全部相同。

(二)意义部分相同

包括本义异、引申义同以及本义异、比喻义同的情况。如:日暮途穷——日暮途远。以上一组通用·异体成语本义相反,“穷”表路尽了,“远”表路很长;但这两个成语都可比喻“无路可走,力竭计穷,接近灭亡”。

(三)意义有细微差别

往往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都有所差别。如:重起炉灶——另起炉灶。以上“重起炉灶”本义为“重新支起炉灶”,比喻义强调把以前中断的事业恢复起来。“另起炉灶”本义为“另外支起炉灶”,比喻义强调从某一团伙中分离出去。

简而言之,上述三类成语的差异为:同源成语注重其来源,同义成语注重其意义,通用·异体成语注重其运用频率。一组同源成语都有其相同的来源,其构成方式有原生式和再生式,其意义可以相近、相关和相异。

一组同义成语可以有共同的来源(这一部分兼同源成语),方式可能是原生式或再生式;也可以来源不同(这一部分非同源成语),但意义相同或相近。一组通用·异体成语都是同源成语(可有原生式或再生式),也都是同义成语。但同源成语意义不同的不是通用·异体成语;同义成语来源不同的也不是通用·异体成语。

参考文献:

[1]许肇本,段益民.通用·异体成语词典[Z].北京:中国书籍出版

社,2003,(3).

[2]段益民.论通用·异体成语的优选机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篇8:一个成语的启示作文400字

今天学了一个成语叫做滴水石穿,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下雨了!下雨了!!雨哗啦啦的下了,下完雨之后,又是一片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呼吸着雨后的第一口新鲜空气,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觉得真的是好极了。

当不断下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观察到水滴一次又一次滴落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小洞,好像是有人刻意留下来的`。嗨!也许你们没有发现吧,不过我可是发现了,当下雨的时候一串串的水珠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落;还有的像窗帘一样一个劲的往下落;还有的像弹珠一样往下落,打到人身上疼死了。

篇9:第一个字为“月”的成语

月黑风高: 比喻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

月明星稀: 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月缺花残: 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月下花前: 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月下老人: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月夕花朝: 月明的夜晚,花开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月晕知风,础润知雨: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月坠花折: 月亮落下,鲜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月中折桂: 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月值年灾: 指时运不济而遭灾祸。

月晕础润: 比喻事情将会发生的先兆。

月圆花好: 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月盈则食: 盈:满;食:通“蚀”。月亮圆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月蚀。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月异日新: 月月不同,日日更新。形容变化、发展很快。

月夜花朝: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月下老儿: 神话传说中掌管婚姻之神。借指媒人。

月夕花晨: 借指良辰美景。

月缺难圆: 比喻关系一旦破裂,就很难挽回。

月没参横: 月亮已落,参星横斜。形容夜深。

月貌花容: 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月满则亏: 月圆则缺。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开始衰退。

月落乌啼: 形容天色将明未明时的景象。

月落参横: 月亮已落,参星横斜。形容天色将明。

月露之体: 喻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

月朗星稀: 皓月当空,星星稀少。

月朗风清: 月光明朗,微风清爽。形容宁静美好的月夜。

月明千里: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篇10:第一个字为“日”的成语

日不暇给: 暇:空闲;给:足够。指事情繁多,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完。

日积月累: 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日进斗金: 一天能收进一斗黄金。形容发大财。

日久年深: 指日子长,时间久。

日久天长: 时间长,日子久。

日理万机: 理:处理,办理;万机:种.种事务。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

日落西山: 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日暮途穷: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日新月异: 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日月如梭: 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日行千里: 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日月经天: 日月每天都经过天空。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日新月著: 日日更新,月月显著。形容蓬勃发展。

日省月修: 天天反省,月月修身。

日乾夕惕: 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乾乾,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

日迈月征: 日月不停地运转。比喻时间不断推移。

日渐月染: 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同“日濡月染”。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

日长似岁: 一天像一年一样长。形容时间过得太慢。

日朘月削: 朘:缩小,减少。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同“日削月朘”。

日朘月减: ?昂缩小,减少。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同“日削月朘”。

日滋月益: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同“日益月滋”。

日转千街: 指乞丐沿街行乞。

日转千阶: 转:升迁;阶:官阶。一天里升迁多次。比喻官职提升的极快。

日中则移: 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同“日中则昃”。

日中将昃: 比喻事物盛极将衰。同“日中则昃”。

日中必昃: 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同“日中则昃”。

篇11:乖打一个成语

杨玉玲

文章首先分析了留学生在习得成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语法偏误和语义偏误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编写《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的必要性和基本设想。

成语 偏误 多功能成语词典 成语词典编写

成语因其鲜明而强烈的民族特色颇受高年级留学生的青睐。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他们使用成语的主观意识会逐步增强。这既说明他们对汉语的认识加深了,也说明他们提高自己语言层次的主观心理加强了。但同时还应看到,成语既是让留学生心仪的风景线,也是他们面前的一道羁绊。我们在高年级留学生的表达中发现诸多成语偏误,有的学生为了避免犯错,索性避而不用。这种现象大概是由两对矛盾所致——留学生接触的是现代汉语,而成语则具有极强的历史继承性,这一矛盾给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另一矛盾是学生潜意识中对成语的“热情”和对外汉语教学对成语的“冷淡”。此“冷淡”并不是说教材不重视成语。低、中级教材中成语确实很少,但到了高年级成语数量猛增。统计结果如下:

表1

可见,无论何种课型,高级教材都给了成语应有的地位,所以我们所说的“冷淡”是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成语进行的研究太过薄弱。专门论述成语的论文非常有限,从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角度对成语进行的研究则更是微乎其微,仅有张永芳(1999)、王若江(2001)、洪波(2003)、杨晓黎(1996)等几篇。

从工具书的角度来看情况更为严重:目前成语词典多达四五百种,常用的也有二十余种,但同研究论文一样也都是从汉语本体角度出发的,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编写或者说专供留学生使用的成语词典目前尚无一部。从汉语本体角度对成语进行研究固然需要,但无法直接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所以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留学生使用成语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根据留学生的特殊需要编写一部《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本文就打算先做些这方面的工作,并据此提出编写《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的基本设想。

一、留学生成语偏误类型及分析

众所周知,汉语成语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结构的固定性,我们不能随意变动;二是表义的双层性,成语不仅有字面意义而且有引申意义,且实用意义往往不是字面意义;三是语法功能的特殊性,大多可在句中充当某一句子成分,但有的只能作插入语,有的只能作引证语。这三方面掌握不好都会出现偏误。但这三方面的偏误率是不同的。在本人收集到的偏误句中,结构上的偏误是最低的,仅见三例:

(1)*这一年我去的地方很多。虽然走马观山地去旅游,但是通过旅游比以前更了解中国文化和地理。

(2)*王族从来没打过工,没有职业、钱。他们美其名叫“王族”。

(3)*虽然王族的生活既痛苦又悲剧,但是他们始终而不渝王族的自尊心。

这是因为成语结构上的固定性给留学生的印象极深,出现偏误也属偶然。对此偶然性的偏误我们不作分析,仅就语义和语法上的偏误进行分析。

(一)语法偏误及分析

虽然在一般意义上成语也被视同词,但其结构、语法性质和功能比词要复杂得多,与其他词语组合时有诸多限制,由于不明其语法性质和功能,留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就会出现许多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体词性和谓词性的混淆

和一般词汇一样,成语也有词性的问题,有的表现为体词性,只能作主语、宾语,有时作定语;有的表现为谓词性,可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能受能愿动词的修饰等,谓词性成语又可分为动词性成语和形容词性成语。如词典和教师不明确说明,留学生就无法根据一段释文来把握其词性和语法功能,就会出现如下偏误:

(4)*我自知之明自己的身材不能当空姐。(名词性误用成动词性)

(5)*今天的掌权者次日变成罪犯,不知道应该依靠谁而相信谁。夫妻顺从大势所趋,只相信自己的伴侣过日子。(动词性误用为体词性)

2.及物和不及物的混淆

动词性成语作谓语时多数不能带宾语,尤其是那些述宾式的成语,有的动词性成语作谓语表示一种态度或判断,必须用介词把意念上的宾语提前,但留学生因不知哪些成语可带宾语,哪些成语不可带宾语,常出现如下错误:

(6)*我们都家喻户晓他的事。

(7)*一年以后,他赚了很多钱,穿得很漂亮,大家都刮目相看他。

(8)*虽然老师当场(众)批评了他,但他不以为然老师的批评。

(9)*很多日本女人都喜欢插花,但我一窍不通插花。

此类偏误率是很高的,如留学生经常让“不理不睬、恶语中伤、莫名其妙、萍水相逢、素不相识、不耻下问、了如指掌”这些成语带上宾语。

3.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偏误

有些成语本身已包含程度之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到底哪些成语可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哪些不能,尚无拿来可用的研究成果。所以留学生就会出现如下偏误:

(10)*她画的画非常栩栩如生。

(11)*他的行为让我们在场的人非常大惑不解。

(12)*我这次是第一次用汉语写调查报告。所以写法不太清楚,比较乱七八糟的。

4.结构助词缺失造成的偏误

成语作定语、状语时,后面一般要加结构助词“的”、“地”。留学生在成语使用中常会出现结构助词缺失的偏误。如:

(13)*我的朋友们都叫我“洁癖”。对啊,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洁癖。

(14)*卫生间到底在哪里?难道……?我提心吊胆(地)问有没有厕所,回答就是“没有”。我急忙(跟)朋友说“:这里没有卫生间怎么办?”她们异口同声(地)说一句话“,没关系”。

(15)*两个婴儿无可奈何(地)接受自己的命运。

5.不明特殊用法造成偏误

有些成语的使用有特殊要求,如不特别说明,留学生使用时就会出现问题。如:

(16)*胖子走红的时候,瘦子过凄凉的生活。胖子的一切都众目睽睽。

“众目睽睽”虽是动词性成语,但其用法特殊,即很少单独作谓语,常用在“(在)众目睽睽之下……”结构中。上例就是留学生把该成语简单地当作“众人都在注视、监督”来使用,不明其特殊用法造成的偏误。

(二)留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出现的语义偏误及其分析

成语的重要特征是表义的双层性,仅靠一句简单的释文,留学生很难理解其意义的双层性,使用成语时就会因理解片面而造成各种偏误。

1.不明语义

(17)*我真高兴,我和他分手了10年,昨天在长城萍水相逢了。

(18)*她会说汉语、英语、日语。不仅仅会说,而且把三种语言说得滔滔不绝。

(19)*我的同屋有一个优点,她很大胆,经常找北京人练习口语,下课时也经常问老师问题,也就是说他不耻下问别人问题……

(20)*失恋的他每天伤心得废寝忘食。

2.语义重复累赘

成语和句中词语意思重复造成语义累赘。

(21)*我有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记忆。

(22)*大理是个世外桃源的地方。

(23)*留学生被上当受骗的事情经常发生,我觉得习以为常了。

3.使用对象有误

汉语中有些成语的适用范围很小,有的只适用于某一类或几类对象,有的只适用于男人,有的只适用于女人,有的只适用于夫妻之间,这样的成语使用对象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留学生对此了解不深,就会造成偏误。如:

(24)*我和我的现在的同屋从小青梅竹马,现在我和她也合得来。

(25)*我和我的邻居相敬如宾,经常互相帮助。

(26)*以后我们全班同学再回来首师大,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27)*每次考试时我都心有余悸。

4.不辨感情色彩,褒贬失当

成语蕴涵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如教师或词典不详细说明,由于文化差异留学生就可能形成偏误。如:

(28)*他天天早起跑步,累得苟延残喘才停下。

(29)*但古城里也有可以游手好闲的休息的地方。

5.谦敬失当造成偏误

有的成语和一般词语一样也有谦辞和敬辞之分,留学生如只了解其基本语义而不明谦敬之别也会形成偏误。如:

(30)*系主任说了很多抛砖引玉的话,我们才敢说话。

(31)*刚到北京时,我告诉他如果有困难就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对那些只适用于特定对象、特定关系、特定感情、特定时段和特定场合的成语,词典中也应标明。

二、编写《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的必要性和基本设计

(一)编写《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成语词典虽已出版四五百种,但专供留学生使用的成语词典目前尚无一部,以上我们分析的留学生成语偏误大多可以在目前成语词典的释义中找到原因。如《中国成语大辞典》对“大势所趋”的解释是“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根据这样的释义留学生很难不将其当作名词性成语;该辞典对“众目睽睽”的解释是“谓众人都在注视、监督”,对“家喻户晓”的解释是“家家户户都知道”,对“刮目相看”的解释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如按此释义,留学生自然会把这些成语当作及物性成语使用而带上宾语。

另外,已有成语词典的例句大多是引经据典、深奥难懂的“原装句”,不适合留学生使用,如《新编成语词典》为“不谋而合”选配的例句是陈天华《绝命书》中“幸而各校同心,八千余人不谋而合,此诚出于鄙人预料之外且惊且惧”,因为其中的拦路虎太多,留学生自然使用不了这种词典。

可见,目前的成语词典还无法满足留学生的需要,或者说还没有考虑到留学生的特殊需要。我们无意批评已有的成语词典,毕竟任何一部词典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正因为如此,编写一部供留学生使用的多功能成语词典更是迫在眉睫。

(二)《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的基本设计

《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应充分考虑留学生的特殊性,以上分析的偏误类型及原因,在编写该词典时都应充分重视。

1.基于实用性原则确定成语条目。汉语成语数量庞大,即使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也不可能遇到或使用到所有的成语,所以《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应有选择地收录成语。收选多少条成语、选择哪些成语,则取决于其使用频率的高低。所以在编写该词典之前,首先要做的基础工作就是对书籍报刊和广为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中确定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成语3000条左右。

2.简单明确地进行成语释义。已有成语词典的释义有的含有文言词汇或句式,有的句子过长,使留学生不得要领;有的释义过于简单,缺少必要的说明,释文含混、模糊。《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的释义应该尽量用简单的词句,文字简洁明确,具有可接受性和可驾驭性。

3.详细有效地进行功能说明。从上文偏误分析就可看出,留学生使用成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和母语为汉语者迥然有别,所以《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应从成语的适用对象、使用场合、组合搭配、语体色彩等多个方面加以说明。比如以格式化的方式说明成语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其前后结构助词“的”、“地”的使用等。再如有些特殊的使用说明,如“善罢甘休”多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洗耳恭听”现在多用于讽刺或诙谐说法,也应予以说明。

4.精心选择或编造例句。对留学生来说,例句要可接受、可识别和联想。例句的多少取决于该成语的语法功能,对其每一项语法功能至少要选配一个例句以印证其意义和用法,并为读者提供造句的范例。另外例句应避免生僻词语,人为地增加“拦路虎”。

5.有代表性的偏误分析。从留学生偏误中选择最常见的偏误类型进行分析,以避免出现类似偏误。

下面举例说明《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的大致体例:

不谋而合

·注音 bùmóu- érhé

·释义:谋:商量;合:符合,一致。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英译 :略

·功能:一般作谓语,如:虽然没有见面,但我和哥哥的想法不谋而合。有时可作定语,如:你和班长还有不谋而合的时候啊?

·使用说明:常出现在“A跟/和/与B不谋而合”或者“……们不谋而合”格式中,前面的主语常常是见解、计划、观点、理想、想法,而且不能是某一个人的想法、计划等。

·偏误分析:误带宾语,如:*我不谋而合她的想法。我和她的想法不谋而合。

误受程度副词修饰,如:*我们的计划很不谋而合。我们的计划不谋而合。

·近义成语辨析:

?

·反义成语:各执己见各行其是同床异梦

1.曹素冉.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2.冯艳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初探.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8.

3.洪波.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

4.李行健.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

5.刘叔新.词汇学和词典学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6.倪宝元,姚鹏慈.成语九章.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7.倪宝元,姚鹏慈.等义成语四题.中国语文,1995(1).

8.潘维维.汉英汉语成语用法词典.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9.王若江.留学生成语偏误诱因分析——词典篇.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3).

10.王涛,阮智富等.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11.杨晓黎.由表及里,形具神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安徽大学学报,1996(1).

12.张永芳.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99(3).

13.朱祖延主编.汉语成语大词典.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北京 100089)

篇12:疯狂猜成语三个日一个梁

【题目】:一个很大的梁字和三个日字

【正确答案】:绕梁三日

【拼音】: rào liáng sān rì

【解释】: 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出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举例造句】: 参见“余音绕梁”。

【拼音代码】: rlsr

【近义词】: 余音绕梁、娓娓动听

【反义词】: 不堪入耳、鬼哭狼嚎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或音乐

【英文】: (of singing) sonorous,resounding and prolonged

【故事】: 传说古代有个善于唱歌的韩娥路过齐国,钱花完后就只好在雍门卖唱,她的歌喉清脆圆润,婉转动人,

篇13:第一个字是吉的成语

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吉人天相:吉人:善人;相:帮助,保佑。迷信的人认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多用作对别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难、不幸的安慰...

吉凶未卜:吉凶:吉利与不吉利,引申为祸福,成败;卜:占卜,引申为预测。无法预测是福是祸、是成是败。

吉光凤羽:吉光与凤凰的毛羽。比喻艺术珍品。

吉光片裘: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同“吉光片羽”。

吉人自有天相:相:帮助,保佑。谓天佑善人。同“吉人天相”。

吉日良时:吉利的日子,美好的时光。同“吉日良辰”。

吉网罗钳:比喻酷吏朋比为奸,陷害无辜。

吉凶祸福:吉祥、不幸、灾祸、幸福。

吉日良辰:吉:吉利;良:好;辰:时日。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

吉祥如意:祥:祥瑞。如意称心。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

吉祥止止:第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助词。指喜庆。

篇14:第一个字是火的成语

火耕流种:古代一种原始的耕种方式。先用火烧去杂草,然后引水播种。犹言火耕水耨。

火耕水种: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火急火燎:犹火烧火燎。

火尽灰冷:比喻权势消失。

火尽薪传: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火龙黼黻: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火冒三尺:形容愤怒到极点。同“火冒三丈”。

火上添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同“火上浇油”。

火树琪花: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

火灭烟消:火苗熄灭,烟云消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不留一点痕迹。亦作“烟消火灭”。

火耨刀耕: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

火妻灰子:焚妻灭子。指毁弃家室。

火热水深:①犹水深火热。比喻十分困苦的处境。②形容严酷;厉害。

火山汤海:比喻艰难危险。

火上加油: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火然泉达:比喻形势发展迅猛。

火伞高张: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火上浇油: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

火上弄冰: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

火烧火燎:比喻心里非常着急或身上热得难受。

火烧眉毛:火烧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火树银花: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火眼金睛: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火烛小心:火烛:泛指能起火的东西。原指谨防失火。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

火烛银花: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火耕水耨: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火光烛天: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

火海刀山: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篇15:成语的源流

《成语》的作者在溯源和流变考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里举两个例子。

前度刘郎这条成语有两个问题:(1)它的语源出自何时何书?(2)刘郎指晋朝人刘晨还是唐朝人刘禹锡?历来成语工具书都说此成语源于刘义庆《幽明录》。刘洁修同志重新翻检了《幽明录》,发现刘晨并未“重到天台山”。既然原书没有“再度”的意思,那么“前度”的刘郎也就不可能是晋朝的刘晨。作者又对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和《再游玄都观》的《引》进行分析,证明刘禹锡诗中的刘郎是自称而并非用典。前诗有“尽是刘郎去后栽”句,后诗有“前度刘郎今又来”句,两诗遥相呼应,毫无刘禹锡以调晨自况的意昧。从作者的查证中不难看出,说这条成语源于《幽明录》所载之刘晨事,是值得商榷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这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部书,却从未有人点明。顾氏著述非常丰富,除《亭林文集》六卷、余集一卷、诗集五卷外,还有《日知录》三十二卷、《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卷、《肇域志》一百卷、《音学五书》三十八卷以及《菰中随笔》《岱岳记》《北平古今记》等二十多种计一百余卷。刘洁修同志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并未发现八字成文的用例;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莫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贱,与耳责焉耳矣!

很明显在这段话里,与“亡天下”相对应的是“保天下”,而”保”和“兴”在意义上又有所不同。作者并未到此止步。他继续查索,终索在《饮冰室饮集》中找到了答案。

夫以数数年文明之之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变法通论·论幼学》)

或以同舟共艰,念厥孤愤,提倡保护,以成区区,则顾亭林所天谓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同上,《文集之一·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作者经过考辨之后,做出如下结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日知录·正始》;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痛定罪言》。作者的结论信而有征,自不待言;而其用功之勤亦略见一斑。

对成语的考释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古书浩如烟海,而人的阅历是有限的。许多成语的源流至今还说不大清楚。虽然刘洁修同志在考释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有的词条仍待进一步查证。

《成语》还对成语的概念和范围、成语的意义和读音、成语的运用等做了概要的阐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既可作为初学者的普及读物,也可作为专业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篇16:高考倒计时一个月成语复习

2)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3)正襟危坐: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这里是使动用法。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4)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5)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6)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7)如泣如诉: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8)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9)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10)容有底止:或许能相当深。底止,深的意思。

11)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12)旁稽博采:两词意义相仿,连用表示从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长处之意。

13)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感到非常震惊。

14)义愤填膺:由不义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15)安之若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素,泰然处之。

16)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内心焦急万分。

17)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18)空头支票:无法生效的支票。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

19)不言而喻: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

20)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21)休戚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22)休戚与共:忧患祸福彼此共同承担。

23)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24)浅尝辄止:只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深入。

25)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强,有毅力,毫不动摇。

26)卓有成效:卓,特别突出,卓越。指很有成绩、效果。

27)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28)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29)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上一篇:跆拳道晋级考试申请表下一篇:两大会计模式比较与中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