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七

2024-05-12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七(精选6篇)

篇1: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七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七)(网友来稿)

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辑录

耳边风

杜荀鹤是唐朝末年池州(今安徽石台县)人,出身贫寒,刻苦好学。

虽然杜荀鹤的诗作在当时就很出名,但在考场上却屡试屡败。唐昭宗大顺二年,46岁头发已经发白的杜荀鹤终于考中了?M士,但这时天下大乱不治,长安也快变成了战场,杜荀鹤只好离开,仍然是个一贫如洗的布衣,就像他自己说的“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

杜荀鹤身居乡野,用自己的笔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悲惨现状,也不以自己地位低下而菲薄,把自己的诗集叫做《唐风集》。

“耳边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出自唐末杜荀鹤《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

强作解人

阮裕是晋朝人,他的德行为当时称颂。

阮裕家有一辆华丽的马车,别人常常借用。有一邻居埋葬母亲,想借用可是不敢说。阮裕后来知道了,说:“我有车,别人却不敢借,我要车干什么?”就把车烧了。

年轻的谢安请阮裕讲解《白马论》。《白马论》是先秦名家学派公孙龙的代表作,言语晦涩,很不容易理解。为了使谢安能明白,阮裕把自己的见解写成文章给谢安看,可是谢安还是不懂。阮裕感叹道:“不仅可以交流的人找不到,哪怕是能听的人也找不到。”

“强作解人”现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出自《世说新语》)

松柏之志

宗世林是东汉末年南阳人,他和曹操是同一时代的人,但他非常瞧不起曹操的为人,不愿和他交往。

后来曹操官至司空,总揽了朝政大权,对他说:“现在我们可以交往了吧?” 他拒绝说:“松柏之志犹存。”

“松柏之志”谓坚贞不移的志节。

(出自《世说心语》)

不改其乐

东晋的戴逵从小聪慧过人,对绘画和雕塑很有造诣。

有一次,会稽灵宝寺请戴逵刻一尊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佛像。佛像刻成了,围观者都称妙,可戴逵左看右看,总是不满意。怕别人不好意思提意见,戴逵就躲到屏风之后,听取参观者的评论、意见,然后M行修改,这样反复多次,三年后才完成。由于戴逵在佛像中溶入了中国人的形像,晋朝的佛像艺术自此别开生面。

戴逵淡泊名利,一生隐居不愿出来为官,而他哥哥则想着建立领兵拒敌的功业。太傅谢安对他哥哥说:“你们兄弟俩人的志向和事业为什么相差那么远呢?”他哥哥说:“因为我忍受不了那份清苦,而家弟也改变不了他的乐趣。”

“不改其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出处《世说新语》)

忠心赤胆

唐三藏别了唐王,离了长安,马不停蹄,不一日来至法门寺。

众僧接到里面,相见献茶,用过斋饭,不觉天晚。众僧在灯下对三藏此行议论纷纷,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只是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而已。众僧不解,问道:“法师指心点头,是为什么呀?”三藏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在佛像前发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众僧听了,人人称羡,个个宣扬,说他是“忠心赤胆大禅法师”。

“忠心赤胆” 形容十分忠诚。

(出自《西游记》第十三回)

问一得三

孔子的儿子出生的时候,鲁国的国君派人送来一条鲤鱼,所以孔子给儿子取名叫孔鲤,字伯鱼,意思是鲁伯送的鱼。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陈亢问伯鱼:“你父亲有没有特别传授给你什么?”伯鱼说:“没有啊。一次他一个人站在庭院,我快步经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能掌握说话的技巧。’我就回去学诗。一次他又一个人站在庭院,我快步经过。他问我:‘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能立足于社会。’我就回去学礼,就听过这两次。”陈亢回去高兴的说:“我今天问了一件事,却得到三方面的收获:知道了诗的作用,知道了礼的作用,也知道君子并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问一得三”问的少而得到的回答多,喻求少获多。

(出自《论语季氏》)

[原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 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大显神通

在天竺国玉华县,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半夜里被人偷走。孙悟空四处探访,在豹头山遇到两个虎口洞的狼头怪妖,正要去集市采办猪羊,原来它们大王昨夜里得了三般兵器,准备要开钉钯宴。孙悟空定住了两个小妖,夺了银两和腰牌回来。

经过商量,孙悟空三人决定将计就计,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通:八戒和悟空念动咒语,霎时就变得与那两个狼头怪妖一般无二,将腰牌挂了,沙僧装做贩猪羊的客人,一起赶着七八口猪、四五只羊,上大路,径奔那虎口洞而来。

“大显神通”形容特别高超的本领。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

(出自《西游记》第八十九回)

不可胜数

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听一个姓周的书生说过:‘舜的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有两个瞳孔,难道项羽是舜的后人吗?要不他怎么突然就能兴盛起来呢?当时秦朝对国家失去了控制,陈涉首先发难,天下的豪杰蜂拥而起,大家争先恐后,想夺取天下的人不可胜数。可是项羽没有一尺一寸的封地,从田地里起家,三年时间率领五路人马消灭了秦朝,于是项羽分封天下,发号施令,号称‘西楚霸王’,虽然最终没有保住自己的地位,但几百年里有谁能像他一样呢?到了项羽放弃关中,回到楚地,放逐了楚怀王而自立为王,抱怨大家背叛自己时,已经大难临头了。项羽以武功自傲,逞匹夫之勇、不学习古代的君王,梦想着霸王之业,以为用武力就可以经营天下,结果五年就身败国灭。项羽死时还不觉悟,不肯找自己的原因,说:‘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仗打得不好啊’,这不是很荒唐吗?”

“不可胜数”指多得数不过来。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赞》)

大显神通

在天竺国玉华县,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半夜里被人偷走。孙悟空四处探访,在豹头山遇到两个虎口洞的狼头怪妖,正要去集市采办猪羊,原来它们大王昨夜里得了三般兵器,准备要开钉钯宴。孙悟空定住了两个小妖,夺了银两和腰牌回来。

经过商量,孙悟空三人决定将计就计,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通:八戒和悟空念动咒语,霎时就变得与那两个狼头怪妖一般无二,将腰牌挂了,沙僧装做贩猪羊的客人,一起赶着七八口猪、四五只羊,上大路,径奔那虎口洞而来。

“大显神通”形容特别高超的本领。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

(出自《西游记》第八十九回)

不改其乐

东晋的戴逵从小聪慧过人,对绘画和雕塑很有造诣。

有一次,会稽灵宝寺请戴逵刻一尊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佛像。佛像刻成了,围观者都称妙,可戴逵左看右看,总是不满意。怕别人不好意思提意见,戴逵就躲到屏风之后,听取参观者的评论、意见,然后M行修改,这样反复多次,三年后才完成。由于戴逵在佛像中溶入了中国人的形像,晋朝的佛像艺术自此别开生面。

戴逵淡泊名利,一生隐居不愿出来为官,而他哥哥则想着建立领兵拒敌的功业。太傅谢安对他哥哥说:“你们兄弟俩人的志向和事业为什么相差那么远呢?”他哥哥说:“因为我忍受不了那份清苦,而家弟也改变不了他的乐趣。”

“不改其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出处《世说新语》)

强作解人

阮裕是晋朝人,他的德行为当时称颂。

阮裕家有一辆华丽的马车,别人常常借用。有一邻居埋葬母亲,想借用可是不敢说。阮裕后来知道了,说:“我有车,别人却不敢借,我要车干什么?”就把车烧了。

年轻的谢安请阮裕讲解《白马论》。《白马论》是先秦名家学派公孙龙的代表作,言语晦涩,很不容易理解。为了使谢安能明白,阮裕把自己的见解写成文章给谢安看,可是谢安还是不懂。阮裕感叹道:“不仅可以交流的人找不到,哪怕是能听的人也找不到。”

“强作解人”现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出自《世说新语》)

安老怀少

颜回、子路侍立在老师身边,孔子说:“大家何不说一说自己的志向呢?”

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和轻裘与朋友共享,就是用坏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颜回说:“我希望自己做了善事不张扬,有了功劳也不炫耀。”子路说:“我们也想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我希望老年人能得到安养,朋友之间能相互信任,少年人都能得到关怀。”

“安老怀少”指安养老人,关怀少年。

(出自《论语公孙长》)

赤膊上阵

许褚是三国时代谯国人,力大无穷。

年轻时有一次强盗骚扰他的家乡,他和同伴们奋起抵抗。后来粮食用尽,和强盗们以耕牛换粮食,粮食送到了,强盗们赶耕牛时,牛都往回奔走,许褚双手拽着两只牛尾巴,倒行百步。强盗害怕的不敢取牛就退走了。

后来许褚投奔了曹操。有一次西凉马超率领大军M攻曹操,双方在渭水对峙。第二天马超和许褚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因为战马困乏,于是各回军中换了匹马,又来战了一百多回合,还是胜负不分。许褚杀得性起,回阵卸下盔甲,赤膊提刀,继续来战马超,三军大震。

“赤膊上阵”比喻做事鲁莽,没有策略。

(出自《三国演义》)

直捣黄龙

岳飞向周同学习武艺,周同死后,每月都要为周同扫墓。他的父亲勉励他说:“如有机会为国效力,也应该这样!”

宣和四年,岳飞应招入伍,由于骁勇善战,从一个普通士卒渐渐跃升为领袖。岳飞对待部下很宽厚:士卒生病了,他亲自给熬药,战死了负责养活家小,把朝廷给自己的犒赏一律分给士卒。每有军事行动前,都要召集将校商量,商定好了才行动,所以部队突然遇到敌人,也不惊慌。但他的军纪却很严:一次一个士卒拿了老百姓的一条麻绳绑马鞍子,马上被军法处死了。有时部队在路上过夜,老百姓开门要收留他们,没有人敢进去。老百姓把他们称作“岳家军”。

岳家军奋战10余年,收复了大片失地。朱仙镇会战,大破金兀术,金人士气尽丧,宋人锐气高涨,被金国占领的人民也纷纷起来响应,收复中原指日可待。岳飞高兴地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时是金国腹地)

“直捣黄龙”指将战斗进行到底。(出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肥马轻裘

子华和冉子都是孔子的弟子。

子华出使齐国,冉有为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粮食。孔子说:“给他母亲一釜(六斗四升)米吧。” 冉子嫌少,请求再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一庾(十六斗)米吧。” 冉子还是嫌少,就自己拿出五秉(一秉是二十四斗)米送给了子华的母亲。孔子说:“子华出使齐国的时候,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轻暖的皮袍(乘肥马,衣轻裘)。我曾听说:君子救人于急难,而不是增加人的财富。”

“肥马轻裘”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轻暖的皮袍。形容生活豪华。

(出自《论语雍也》)

[附原文]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王顾左右而言他

有一次,孟子对齐宣王说:“如果大王的一个臣子要到遥远的楚国去,将他的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料。可是等他回来时,却发现自己的妻子儿女正在挨饿受冻,他应该怎么办?”齐宣王回答说:“跟这个朋友断交。”

孟子接着说:“如果长官管理不好属下,怎么办?”齐宣王说:“撤换他。”

孟子又说:“全国都没有得到治理,怎么办?”齐王扭头看看左右侍从,说起别的事来。

“王顾左右而言他”形容支吾其词,无法应对。

(出自《孟子梁惠王》)

月怀一鸡

孟子善于运用比喻来说明自己的主张。孟子说治理天下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君王想不想做的问题,并不是他能不能做。齐宣王问:“想不想做和能不能做有什么区别?”孟子说:“挟着太山跨越北海,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若是为长辈折条树枝,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不愿意做,不是做不到啊!治理国家没有挟太山超北海那样难,只是折条树枝那样简单。赡养我的父母,从而赡养别人的父母,爱护我的孩子,从而爱护别人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

宋国大夫戴盈之决定减免百姓的部分捐税,但又说:“今年年内还办不到,请让我先稍微减一些,等到明年再彻底实行,怎么样?” 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他便说:‘好吧,我知道这不好了。这样吧,请允许我少偷一点,原来每天偷一只,以后改为每月偷一只,到了明年,我就彻底洗手不干了’-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 于道义,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月怀一鸡”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及时改正的人。

(出自《孟子》)

忠心赤胆

唐三藏别了唐王,离了长安,马不停蹄,不一日来至法门寺。

众僧接到里面,相见献茶,用过斋饭,不觉天晚。众僧在灯下对三藏此行议论纷纷,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只是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而已。众僧不解,问道:“法师指心点头,是为什么呀?”三藏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在佛像前发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众僧听了,人人称羡,个个宣扬,说他是“忠心赤胆大禅法师”。

“忠心赤胆” 形容十分忠诚。

(出自《西游记》第十三回)

一笔勾销

范仲淹做皇家秘阁校理时,看到刘太后独揽大权,把宋仁宗当成了傀儡,直言上书奏请太后还政。有人劝他,他说:“人都说直言会给自己惹祸、不是明哲保身之计,其实说这种话的人才是没眼光的,他们不懂得:只有大家都敢于直言,君主才不会犯错误、百姓才能没有怨言。政治上清明了,才能祸患不生、天下无忧。这才是远离祸乱、保全自身的根本之计!”

范仲淹做了参政(宰相)后,他选派了一批干练的按察使去各路(路为地方行政区)考察官吏善恶。每当得到按察使的报告,就毫不留情的把不称职的名字勾掉。副职富弼见他勾掉一个又一个官员,劝他:“您一笔勾掉了事,要知道这一笔之下会有一家人痛哭呀!”范仲淹说:“一家人哭总比一路人哭要好!”

“一笔勾销”比喻一下子全部去掉。

(出自《五朝名臣言行录》)

满城风雨

潘大临是宋朝人,家境贫寒。

有一年秋天,他的好友来信问他:“最近有新诗吗?”潘大临回信说:“秋天的景物,件件都可以写出好的诗句来。昨天我正靠在床铺上闭目养神,听着窗外吹打树林的风雨声,我起身在墙上写道:‘满城风雨近重阳’。这时,催交租税的人忽然闯了M来,使我的诗兴一扫而光,无法再继续写下去了。现在我只有这一句寄给你。”

“满城风雨” 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出自宋惠洪《冷斋夜话》)

得见青天

孟秋指阴历七月,民间信仰中,七月是诸事不宜的鬼月,七月朔日(初一)要开鬼门,七月十五是中元节(鬼节),七月望日(三十)要关鬼门。古时候,关鬼门时,处处可见超度盛会。

金光寺塔内藏有舍利佛宝,所以寺塔夜放霞光,使得祭赛国被四方敬仰,但是孟秋朔日半夜,天忽然下了一场血雨,舍利佛宝不翼而飞,从此金光寺塔也不放光了,四方也不来朝圣了。国王冤枉金光寺和尚,把他们囚禁起来,每日里严刑拷打他们。

三年后, 唐僧一行取经经过祭赛国,唐僧同情金光寺和尚的遭遇,沐浴后和孙悟空前去扫塔。在扫塔过程中,孙悟空捉到两个鱼精,经过师徒二人盘问,才知道兴风作怪的是乱石山碧波潭的九头怪。两三个小和尚提着灯笼引唐僧师徒下塔。一个先跑去报告众人,说:“好了,好了!我们得见青天了!偷宝贝的妖怪捉到了!”

“得见青天”指冤屈得到伸张。

(出自《西游记》第62回)

百闻不如一见

羌族是华夏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到汉朝时,羌族迁到了西北,以游牧为生。

汉宣帝神爵元年春,羌族起兵叛乱汉朝。宣帝决定派军队前去平定,召集大臣商量,问谁可领军。73岁的老将赵充国曾经多次出征边地,熟悉情况,愿意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我们要派多少兵去?”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打仗的事是很难遥测的,我愿意先到金城(今甘肃兰州)去,察明情况后,再上报陛下。”宣帝同意了。

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到了金城后,摸清了羌族情况后,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汇报,上报宣帝。不久朝廷出兵,第二年就平定了西北边疆。

“百闻不如一见” 指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出自《汉书赵充国传》)

一寒如此

范睢是战国时期魏国人,想为魏王效力,可是没有钱,没人引荐,就先帮魏国的中大夫须贾做事。有一次须贾出使齐国,范睢也跟着,几个月了也没有完成任务。齐襄王很佩服范睢的口才,送给范睢十斤黄金和酒,范睢没有接受。须贾知道了很生气,以为范睢出卖了魏国。回国后,告诉了魏国宰相。宰相命人鞭打范睢,打断了肋骨、打落了牙齿,范睢装死,被扔M厕所。在朋友的帮助下,范睢逃到了秦国,改名为张禄。

通过人引荐,范睢见到了秦昭王,秦昭王很欣赏他的才干,封他为秦国宰相。后来魏国听说秦国要攻打魏国,派须贾出使秦国讲和。晚上范睢穿着身旧衣服来宾馆见须贾。须贾见了范睢很吃惊他还活着,可怜他,见他如此穷困,取出一件丝绸袍子送给范睢。

后来到了秦相府,须贾这才知道张禄就是范睢,赶快下拜请求范睢的原谅。范睢念在赐袍的份上,原谅了他。

“一寒如此”形容贫困潦倒到了极点。

(出自《史记范睢传》)

破天荒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海南岛一片荒凉,是被贬官员和流放犯人的地方。

公元10,苏轼被贬到海南岛,有许多学子来向他求学,其中一位叫姜唐佐的青年,举止文雅,聪明好学,苏轼很喜欢他,鼓励他去进京应试。苏轼送给姜唐佐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和破天荒。”( 意思是:海南虽然偏远,哪会割断与中原的联系,你现在虽然穿着白袍(古代未中士人的便服),但我相信你日后一定会考中M士。苏轼还说,今天只写这两句,等你日后登科了,我会续全送给你。

11,姜唐佐果然不负众望,中了M士。后来姜唐佐经过许昌,拿着这两句诗来找苏轼,不想这时东坡已去世两年了。苏轼的弟弟苏辙就替苏轼补齐了这首诗。其中后四句是:“……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目长。”表示了对姜唐佐的赞许,也表达了对苏轼的怀念。

“破天荒”指从未有过的事。

(出自《邵氏闻见后录》《苏辙集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并引》)

傍人门户

在古时候,春节时人们在桃木板上写了神名,挂在门边上以驱邪,叫桃符,后来演化成春联;在门上贴门神以镇邪。端午节时,人们用艾草扎成人形,悬挂在大门上以消毒气。

有一次,桃符仰面看着艾人,说:“你是什么呀,怎么敢住在我头上?”艾人屈身向下,回答道:“你已经半截子入土了(从元旦到端午,约半年),还有脸同我争上下吗?” 桃符很生气,和艾人吵了起来。门神劝解道:“不要吵了,我们这等人,都依附着人家的门户过日子,哪里还有工夫争闲气呢?”

“傍人门户” 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立。

(出自《东坡志林》卷十二)

百万雄师

北宋时,西北的西夏国异军突起。宋仁宗皇帝宝元二年,西夏拥兵十万,入侵延州(今陕西延安)、庆州(今甘肃庆阳),由于宋军西北常年边防不修、士气低昂,所以一战宋军崩溃,延州岌岌可危。最后仁宗皇帝西北的安危交给了52岁的范仲淹。

在前线范仲淹针经过实地视察,针对西夏军队机动灵活、地势险恶、经济薄弱的特点,针提出坚壁清野的策略:努力修固边城,延州东北兴建了青涧城、在庆州一带构筑了大顺城等一大批城寨;革新军制,加强军事训练,整顿军纪;开垦荒地,发展当地经济,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由于范仲淹的苦心经营,使得西夏长年用兵而无功,5年后不得不向宋朝请和,西北稳固下来了。

当时的文学家张载称赞道:“……(大顺城)深矣如泉,高焉如山,百万雄师,莫可以前。”

“百万雄狮” 比喻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出自张载《庆州大顺城记》)

拔苗助长

孟子的父亲去世的早,为了儿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曾经三次搬家。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问他:“你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生气,用刀砍断织布机,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砍断这织布机。”孟子感到羞愧,每天勤学苦读。

孟子说:“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它生长在正直中,以仁义和道德相配,充满于天地之间。”“这种气是长期培养的结果,急功近利是求不来的。”“就像那个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家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的拔高,累得气喘吁吁的回家了, 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已全部枯死了。”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危在旦夕

太史慈是三国时代东莱黄县人。北海太守孔融敬重他的为人,几次派人到他家里问讯。

后来管亥率众包围攻打北海。正好太史慈从外地回家,他母亲对他说:“你不在时,孔融常常派人来照顾我,现在他有危险了,你该去帮他。”太史慈孤身一人来到北海,潜M城,见到了孔融。后来城围得更紧,攻打得更厉害了,眼看守不住了,孔融想派人突围出去求援,大家都觉得出不去,只有太史慈请求前往。最后太史慈单枪匹马杀出重围,来到平原见到了刘备,对刘备说:“我和孔融素不相识,因为敬重他来帮他。现在孔融被管亥包围攻打,孤立无援,危在旦夕。他知道你的仁义,派我突出重围来向你求救。”刘备说:“感谢孔融知道我。”于是派了救兵和太史慈赶往北海,北海得救了。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出自《三国志太史慈传》)

降龙伏虎

南北朝时,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西域涉公和尚来到长安,他能使用咒语咒下龙。每有大旱,皇帝常请他咒龙,一会就看见龙下在钵中,天就会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钵中观看,都觉得很神奇。

北魏时,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见两只老虎相搏,吼声震动山岩,僧稠就用锡杖将它们分开,两只老虎被驱散了。

“降龙伏虎”后比喻力量强大,能战胜重大困难。

(出自《梁高僧传》和《续高僧传》)

太公钓鱼

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骄奢淫逸,烂杀百姓。纣王手下有个叫姜尚,又名姜子牙的大臣,他见纣王如此胡作非为,便弃官而走,隐居在渭水之滨。

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姜子牙知道姬昌胸怀大志,求贤如渴,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渭水边“钓鱼”。一般人用弯钩钓鱼,弯钩上挂着鱼饵,然后把鱼钩放入水中,诱骗鱼儿上钩。可是姜子牙用的鱼钩是直的,上面不放鱼饵,而且离开水面足有三尺高。他一边高举钓竿,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愿意的就上钩吧!”

在水边钓鱼的姜子牙七十岁时,巧遇在渭水河边出猎的姬昌。姬昌同他交谈,谈得非常投机,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

姜子牙入朝后,被姬昌封为太公。姬昌曾问姜子牙:“怎么样才能得到天下呢?”姜子牙说:“王者之国,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国,使士富裕;仅存之国,使大夫富裕;无道之国,国库富裕。这叫做上溢而下漏。”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年代最长久的周朝。

“太公钓鱼”比喻心甘情愿上圈套。

(出自《武王伐纣平话》)

:欲速则不达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

有一次,子夏要去鲁国莒地为官,来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地,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后来子夏来到魏国的西河以教书为生。老的时候,子夏的儿子病死了,子夏眼睛都哭瞎了。曾子来看望他,子夏哭着说:“天哪,我有什么罪啊,要这样惩罚我?” 曾子生气的说:“子夏你怎么能说自己无罪过呢?过去在鲁国你我跟随夫子学习,夫子过世后,你来到西河,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西河的人都知道你,却不知道夫子! 你的父母去世时,西河人都不知道,现在你的儿子死了,你哭瞎了眼睛,西河没有人不知道的,这些不是你的罪吗?”子夏丢下手中的拐杖,拜谢道:“我是有罪的,我是有罪的。我离开大家独处的时间太长了。”

“欲速则不达”指性急求快反而达不到目地。

(出自《论语》和《礼记》)

终南捷径

司马承帧二十一岁出家当了道士,广游天下名山大川,后来常年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修道,人称“白云道士”,唐朝好几个皇帝多次请他出来为官,都被他谢绝了。

有一次,司马承帧应睿宗皇帝的诏书来到都城长安,许多人都来拜会他。三个月后,司马承帧要回去了,右丞相卢藏用也来送行。卢藏用曾经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中隐道,后来应诏出来做了官。卢藏用手指着终南山,对司马承帧说:“那里面有无穷的乐趣,你为什么要回天台山呢?” 司马承帧说:“我看那里只是为官的捷径。”

“终南捷径”指做官的捷径。

(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

捉刀人

曹操要召见匈奴来的使者,怕自己相貌不好,不能震慑远方的国家,于是命令崔季假扮自己来接待,自己拿着刀站在座位的旁边。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人私下问那使者:“魏王怎么样?”使者说:“魏王风采非常,但是座位旁边那个拿刀的人才是个英雄。”曹操听说了,赶快派人追赶,杀了那个使者。

“捉刀人”现多指替人代笔。

(出自《世说新语》)

飞蛾赴火

到溉是南北朝时梁武帝的大臣,生活俭朴、清心寡欲。上朝的帽子和鞋子十年才换新的,朝服穿到打补丁为止。也不善交游,去世的时候,他家门前可以罗雀。

梁武帝很喜欢到溉, 一次梁武帝给他写了首诗,诗里说:“……我知道飞蛾赴火并不吝惜自己的身体(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可是你毕竟上了年纪,文章可以让孙子来代写了。”

“飞蛾赴火”现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出自《梁书到溉传》)

直捣黄龙

岳飞向周同学习武艺,周同死后,每月都要为周同扫墓。他的父亲勉励他说:“如有机会为国效力,也应该这样!”

宣和四年,岳飞应招入伍,由于骁勇善战,从一个普通士卒渐渐跃升为领袖。岳飞对待部下很宽厚:士卒生病了,他亲自给熬药,战死了负责养活家小,把朝廷给自己的犒赏一律分给士卒。每有军事行动前,都要召集将校商量,商定好了才行动,所以部队突然遇到敌人,也不惊慌。但他的军纪却很严:一次一个士卒拿了老百姓的一条麻绳绑马鞍子,马上被军法处死了。有时部队在路上过夜,老百姓开门要收留他们,没有人敢进去。老百姓把他们称作“岳家军”。

岳家军奋战10余年,收复了大片失地。朱仙镇会战,大破金兀术,金人士气尽丧,宋人锐气高涨,被金国占领的人民也纷纷起来响应,收复中原指日可待。岳飞高兴地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时是金国腹地)

“直捣黄龙”指将战斗进行到底。(出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对床夜雨

张籍是唐朝和州(今安徽和县)人,早年家境清寒,喜欢读书,贞元十四年中了M士,8年后得到个太常寺(唐朝掌管宗庙礼仪的一个衙门)太祝的小官,当了4年太祝后,张籍患眼病,近乎失明,当时人称“穷瞎张太祝”。张籍一生官职低微,这使他很了解百姓的疾苦。 同时代的白居易和他要好,很推崇他的诗。一个夏末秋初的雨天,白居易闲来无事,很想请自己这位老朋友来叙叙旧,写道:“……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对床夜雨”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出自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

戴罪立功

明朝弘治十二年,28岁的王守仁中了M士,被授兵部主事。提督军务的张忠很瞧不起文官,有一次张忠要王守仁射箭,不料王守仁拉弓搭箭,三发三中,众人皆服。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个文官在为明王朝平定匪乱、宁王之乱和南疆之乱中,用兵如神,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被拜为兵部尚书。

明武宗时,南赣四省盗匪横行,为害千里。武宗正德十二年,朝廷派王守仁去讨贼,在攻破大帽山、长富村后,众贼退守象湖山,明军指挥覃桓、县丞纪镛战死,战斗异常激烈。王守仁在给各个指挥官的训令中说:“……查勘指挥覃桓,县丞纪镛,是否领兵夹攻,被伤身死;各官原领军兵若干,见在若干,其指挥仲钦,推官胡宁,道知事曾瑶,知县施祥等缘何不行策应,是否畏避退缩?俱要备查明白,从实开报。其覃桓等所统军兵,就仰(指挥)高伟管领,戴罪杀贼立功自赎。……”显示了一个统帅的精明和大度。

“戴罪立功”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以功赎罪。

(出自《王阳明全集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贼》)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公元2,曹操在扫灭了中原各路诸侯之后,挥师80万南下长江赤壁,决心一统天下。

在一江之隔的东吴,少年英雄周瑜,力派众议,指出了虽然曹军人多势众,但是他们不会水战、远来疲顿、人心不齐、粮草不足等等,终于说服吴主孙权联合刘备抗曹。

因为曹操势大,周瑜决定采用火攻。为此,周瑜用反间计除去了曹操的水军都督,用连环计使曹军将战船连在一起,用苦肉计在曹军中做好了内应。做好一切准备后,周瑜站在山上眺望江南曹军大营,觉得胜券在握。这时一阵风过,军旗旗角打在周瑜脸上,周瑜才突然想起来:曹操的船在江北,自己的船在江南,这时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烧不到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

周瑜病倒了,什么药也治不好,众将士都很着急。这是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来探望周瑜,诸葛亮对周瑜说:“我有个药方,能治好你的病。”写了16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递给周瑜,周瑜见诸葛亮说中了自己的心事,病也好了,赶快爬起来向诸葛亮请教。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

滥竽充数

韩非是战国后期法家代表人物,在他的代表作《韩非子内储说上》当中有一段非常简短的文字,写到一位南郭处士。

这位南郭先生是齐国人,齐国当时在位的君王是齐宣王,宣王非常喜欢听一种古代的簧乐器竽吹奏出来的声音,而且他喜欢听合奏。他打算组织三百人的乐团,南郭先生是位读书人,他学问渊博,但是因为家境清贫,常常饿肚子。听说宣王要用丰富的口粮供养一大批吹竽的人,南郭处士于是就去央求宣王也让他加入,宣王竟然也答应了,从此南郭先生成为三百名吹竽手之一。

每当宣王要听竽合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在乐团里头装模作样一番,反正人多他不吹出声音,也没有人知道,因为他装的还挺有模有样的,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过了好几年。

后来宣王去世儿子泯王继位,泯王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所以也喜欢竽吹出来的声音,不同的是,他不喜欢听合奏,他喜欢听独奏。于是,他就命令吹竽手一个个轮流吹给他听,这下还了得,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如果要他在君王面前独奏,肯定要露出马脚,所以在轮到他之前,就逃之夭夭了。

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就是出自这个典故,所以说,做哪一行一定要有那一行的真本事才行啊。后来用于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本来面目

行者是唐宋时代佛家对在家修行人的称呼,如行者孙悟空、行者武松等。

禅宗五祖弘忍和尚把衣钵传给惠能后,让他渡江南去。

几天后,众和尚才知道祖师的衣钵已经让惠能得了,几百人来追。有一个叫惠明的和尚,出家前是个四品将军,两个月后抢在众人前追上了惠能。

惠能把衣钵扔在石头上,说:“这衣物只是表示信物而已,难道可以力争吗?”自己躲了起来。

惠明赶到了,想拿衣钵却拿不动,呼喊道:“行者(唐宋时代佛教对在家修行人的称呼)!行者!我是为法来的,不是为衣来的!

惠能走出来,坐在大石头上。惠明行礼说:“希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说:“你既然是为法而来,可以放弃所有的私心杂念,我说给你。”良久,惠能说:“不想好事,也不想坏事,真能这样的话,剩下的那不就是真正的你自己了吗?(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出自《六祖坛经行由品》)

城下之盟

春秋时期,楚国攻打小国绞国(今湖北郧县),一直达到了绞国的南门。楚国大臣屈瑕对楚武王说:“绞国虽然小但却很轻狂,轻狂的人就缺少谋略。我们不要派人保护砍柴的樵夫,以此来引诱绞国人出城。”楚武王同意了。

第二天,绞国人发现楚国人在山上砍柴,又没有军队保护,就出城追击,结果捉到了30个楚国人,绞国人很高兴。第二天,绞国官兵争先恐后从城里冲出来,到山里追砍柴的楚国人。这时在山上埋伏的楚兵一齐冲下来,绞国大败。楚国迫使绞国在绞国城下签订了屈辱的盟约,然后才离去。

“城下之盟” 比喻在武力逼迫下和敌人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出自《左传桓公十二年》)

叱咤风云

武则天当了皇帝后,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滥杀忠良,重用酷吏,引起了一些大臣和皇族的不满。

唐睿宗文明元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举事,反对武则天专政。为了扩大势力,骆宾王为他写了一篇檄文。在檄文中,骆宾王列举了武则天的种种罪状,号召大家共同起来讨伐武则天。文章中说:“……(徐敬业的讨武大军)悲愤之情叫山岳崩摧,怒喝之声使风云变色。这样的队伍来讨伐敌人,没有不取胜的。”

“叱咤风云” 形容威力极大。

(出自《为徐敬业讨武氏檄》)

楚才晋用

春秋时,楚国有一个大夫叫伍举。一次他的岳父王子牟犯了法,偷偷逃跑了,有人说是伍举私下报的信。谣言一传开,伍举惊惶起来,就跑到郑国去避风。过了段时间,又想去晋国。正好此时楚国大夫声子出使晋国,路过郑国,遇上了伍举。声子知道了伍举的事后,对他说:“这样吧,你先去晋国住一段时间,我找个机会叫你早日回国。”

声子回到楚国后,和宰相子木见了面。子木问他:“晋国大夫和楚国大夫相比,哪一国的强?”声子说:“晋国有才能的大夫不少,但是大部分是从楚国去的。因为楚国不会利用人才。过去楚国几次被晋国打败,就是因为有这些人替晋国出谋划策。”子木听了若有所思。声子接着又说,伍举出逃是因为别人的谣言,假如不请回来,楚国又将失去一位人才,子木接受了他的建议,不久伍举又回到了楚国。

“楚才晋用”比喻人才外流。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得见青天

孟秋指阴历七月,民间信仰中,七月是诸事不宜的鬼月,七月朔日(初一)要开鬼门,七月十五是中元节(鬼节),七月望日(三十)要关鬼门。古时候,关鬼门时,处处可见超度盛会。

金光寺塔内藏有舍利佛宝,所以寺塔夜放霞光,使得祭赛国被四方敬仰,但是孟秋朔日半夜,天忽然下了一场血雨,舍利佛宝不翼而飞,从此金光寺塔也不放光了,四方也不来朝圣了。国王冤枉金光寺和尚,把他们囚禁起来,每日里严刑拷打他们。

三年后, 唐僧一行取经经过祭赛国,唐僧同情金光寺和尚的遭遇,沐浴后和孙悟空前去扫塔。在扫塔过程中,孙悟空捉到两个鱼精,经过师徒二人盘问,才知道兴风作怪的是乱石山碧波潭的九头怪。两三个小和尚提着灯笼引唐僧师徒下塔。一个先跑去报告众人,说:“好了,好了!我们得见青天了!偷宝贝的妖怪捉到了!”

“得见青天”指冤屈得到伸张。

(出自《西游记》第62回)

一寒如此

范睢是战国时期魏国人,想为魏王效力,可是没有钱,没人引荐,就先帮魏国的中大夫须贾做事。有一次须贾出使齐国,范睢也跟着,几个月了也没有完成任务。齐襄王很佩服范睢的口才,送给范睢十斤黄金和酒,范睢没有接受。须贾知道了很生气,以为范睢出卖了魏国。回国后,告诉了魏国宰相。宰相命人鞭打范睢,打断了肋骨、打落了牙齿,范睢装死,被扔M厕所。在朋友的帮助下,范睢逃到了秦国,改名为张禄。

通过人引荐,范睢见到了秦昭王,秦昭王很欣赏他的才干,封他为秦国宰相。后来魏国听说秦国要攻打魏国,派须贾出使秦国讲和。晚上范睢穿着身旧衣服来宾馆见须贾。须贾见了范睢很吃惊他还活着,可怜他,见他如此穷困,取出一件丝绸袍子送给范睢。

后来到了秦相府,须贾这才知道张禄就是范睢,赶快下拜请求范睢的原谅。范睢念在赐袍的份上,原谅了他。

“一寒如此”形容贫困潦倒到了极点。

(出自《史记范睢传》)

破天荒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海南岛一片荒凉,是被贬官员和流放犯人的地方。

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到海南岛,有许多学子来向他求学,其中一位叫姜唐佐的青年,举止文雅,聪明好学,苏轼很喜欢他,鼓励他去进京应试。苏轼送给姜唐佐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和破天荒。”( 意思是:海南虽然偏远,哪会割断与中原的联系,你现在虽然穿着白袍(古代未中士人的便服),但我相信你日后一定会考中M士。苏轼还说,今天只写这两句,等你日后登科了,我会续全送给你。

1103年,姜唐佐果然不负众望,中了M士。后来姜唐佐经过许昌,拿着这两句诗来找苏轼,不想这时东坡已去世两年了。苏轼的弟弟苏辙就替苏轼补齐了这首诗。其中后四句是:“……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目长。”表示了对姜唐佐的赞许,也表达了对苏轼的怀念。

“破天荒”指从未有过的事。

(出自《邵氏闻见后录》《苏辙集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并引》)

拔苗助长

孟子的父亲去世的早,为了儿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曾经三次搬家。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问他:“你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生气,用刀砍断织布机,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砍断这织布机。”孟子感到羞愧,每天勤学苦读。

孟子说:“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它生长在正直中,以仁义和道德相配,充满于天地之间。”“这种气是长期培养的结果,急功近利是求不来的。”“就像那个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家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的拔高,累得气喘吁吁的回家了, 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已全部枯死了。”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危在旦夕

太史慈是三国时代东莱黄县人。北海太守孔融敬重他的为人,几次派人到他家里问讯。

后来管亥率众包围攻打北海。正好太史慈从外地回家,他母亲对他说:“你不在时,孔融常常派人来照顾我,现在他有危险了,你该去帮他。”太史慈孤身一人来到北海,潜M城,见到了孔融。后来城围得更紧,攻打得更厉害了,眼看守不住了,孔融想派人突围出去求援,大家都觉得出不去,只有太史慈请求前往。最后太史慈单枪匹马杀出重围,来到平原见到了刘备,对刘备说:“我和孔融素不相识,因为敬重他来帮他。现在孔融被管亥包围攻打,孤立无援,危在旦夕。他知道你的仁义,派我突出重围来向你求救。”刘备说:“感谢孔融知道我。”于是派了救兵和太史慈赶往北海,北海得救了。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出自《三国志太史慈传》)

铸成大错

唐朝从中叶开始,藩镇(地方省份)的势力就很强大,朝廷已经无力插手,他们有自己的军队、税收和官员任免,每一镇的首长叫节度使,往往是世袭或由镇内势力推举,唐朝皇帝也只好事后追认。

唐代宗时,田承嗣当魏博(据有魏、博、相、卫、贝、澶六州,今渤海湾迄黄河以北)节度使,从军中子弟中选了五千人,供给丰厚,组成了自己的卫队,叫牙军。过了二百年,到唐末罗绍威当节度使时,魏博的牙军势力很大,骄横无比,强买豪夺,魏博的地方官吏对他们也奈何不了,而且牙军常常发生兵变,已经驱逐、杀死了好几任节度使。唐末昭宗天v二年,牙军李公缱髀遥罗绍威派人向当时最强大的宣武(今河南开封)节度使朱温求援。朱温派了七万人马M入魏博,杀了八千牙军。这使整个魏博的军队都恐惧起来,许多人起来反叛。到了第二年,散据在魏博各地的反叛势力才得以平息。

朱温的军队在魏博半年,罗绍威供给的钱财上亿,杀了牛羊近七十万,粮草无数,他们离开时,又送给钱百万。虽然罗绍威借助朱温除去了自己的心腹大患,但魏博从此衰弱。罗绍威很后悔,说:“把魏博六州四十三县的铁聚集起来,也铸不成这么大的错!”

“铸成大错”比喻因为小事而犯了大错。

(出自《资治通鉴》)

度外之人

杨阜是三国时代天水人。凉州刺史韦端派他出使许昌。杨阜回来后,大家都问他,袁绍、曹操之争谁将会胜,杨阜说:“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今虽强,最终也不能成大事。曹公决机无疑,能用度外之人,一定能干大事。”

后来曹操在渭南打败了马超,马超逃到陇西。曹操追到安定,这时苏伯在河间造反,曹操准备引军东归。杨阜对曹操说:“马超有吕布之勇,深得羌人之心。今天丞相不严加防备,他日养成气力,陇上诸郡,非复国家所有。”这话后来果然得到应验。

“度外之人”指与某人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出自《三国志杨阜传》)

及瓜而代

齐襄公的表弟公孙无知的父亲去世得早,襄公的父亲厘公很喜欢公孙无知,以太子的待遇对待他,齐襄公很妒忌。齐襄公一当了国君,马上就除去了公孙无知的待遇。

十二后,齐襄公派连称p管至父去戍守葵丘(今山东临淄县西),瓜期时(七月)派他们去,答应等到第二年瓜期时就派人代替他们,让他们回来。可是一年过去了,瓜都烂在地里了,齐襄公也不派人去代替,有人提醒齐襄公,齐襄公也不管。这两个人很生气,于是联合公孙无知,带领部队回到都城,冲M王宫,杀了齐襄公,公孙无知自称齐王。

“及瓜而代” 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出自《史记》卷三十二)

本来面目

行者是唐宋时代佛家对在家修行人的称呼,如行者孙悟空、行者武松等。

禅宗五祖弘忍和尚把衣钵传给惠能后,让他渡江南去。

几天后,众和尚才知道祖师的衣钵已经让惠能得了,几百人来追。有一个叫惠明的和尚,出家前是个四品将军,两个月后抢在众人前追上了惠能。

惠能把衣钵扔在石头上,说:“这衣物只是表示信物而已,难道可以力争吗?”自己躲了起来。

惠明赶到了,想拿衣钵却拿不动,呼喊道:“行者(唐宋时代佛教对在家修行人的称呼)!行者!我是为法来的,不是为衣来的!

惠能走出来,坐在大石头上。惠明行礼说:“希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说:“你既然是为法而来,可以放弃所有的私心杂念,我说给你。”良久,惠能说:“不想好事,也不想坏事,真能这样的话,剩下的那不就是真正的你自己了吗?(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出自《六祖坛经行由品》)

度外之人

杨阜是三国时代天水人。凉州刺史韦端派他出使许昌。杨阜回来后,大家都问他,袁绍、曹操之争谁将会胜,杨阜说:“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今虽强,最终也不能成大事。曹公决机无疑,能用度外之人,一定能干大事。”

后来曹操在渭南打败了马超,马超逃到陇西。曹操追到安定,这时苏伯在河间造反,曹操准备引军东归。杨阜对曹操说:“马超有吕布之勇,深得羌人之心。今天丞相不严加防备,他日养成气力,陇上诸郡,非复国家所有。”这话后来果然得到应验。

“度外之人”指与某人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出自《三国志杨阜传》)

南阳三葛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琅琊(今山东临沂北)的诸葛亮兄弟迁居南阳。

后来刘备来访诸葛亮,27岁的诸葛亮预言了天下三分的局面,后出任蜀国丞相,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吴国当南郡太守。当刘备东下M攻吴国时,诸葛瑾给刘备写信,说明吴蜀联盟的重要性,有人对孙权说诸葛瑾里通外国,孙权很生气,说:“我和子瑜(诸葛瑾)有生死不易的交情,子瑜不会背叛我,就象我不会背叛子瑜一样!”诸葛亮的从弟诸葛诞也很了不起,他在魏国当刺史,常常为魏国领兵出征。

当时人说:“(诸葛三兄弟,)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南阳三葛”喻才干有别的兄弟。

(出自《世说新语》)

鼹鼠饮河

尧听说许由很有才德,就到处去寻访,后来在沛泽找到了许由。

尧说:“十个太阳出来了,我还拼命的把火烧旺嫌光线不够,不是太辛苦了吗?你能当天子,那么天下就可以治理好了,请让我把天下交给你。”

许由推辞说:“你这样做是因为怕天下治理不好吗?既然你已经治理得很好了,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小鸟在树林里筑巢,只用一根树枝;鼹鼠在河里喝水,只不过满腹。还是把天下留给你自己吧!我要天下有什么用?”后来就跑到箕山山下、颍水的南面,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终生也没有过问天下大事。

所以圣贤的君王对于圣贤的人是很尊重的,即使习惯、爱好、志向和自己完全不同,也不会去加害他。也正是这样,才会招来圣贤的人辅佐。

“鼹鼠饮河”比喻无关紧要或所取有限。

(出自《吕氏春秋求人》)

瘦羊博士

在汉朝,博士是官名,主要是精通并能讲授五经(《易》、《书》、《诗》、《礼》和《春秋》)的人。当时得到一个博士的位子是很不容易的。

甄宇是东汉人,光武帝建武年间,被封为博士。按当时旧例,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当时的博士祭酒(博士主管)不知道怎么办,有人建议杀了羊分肉,有人说要抓阄,甄宇就牵走了那头最瘦小的羊,于是再也没有人争了。

后来有一次光武帝在朝堂上问:“那个瘦羊博士现在在哪里?”

“瘦羊博士”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出自《后汉书儒林列传》)

普天同庆

郭淮是三国时代魏国人。

建安二十三年(2),刘备率军进攻汉中,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下突然袭击,杀死了曹军统帅夏侯渊,曹军大败,退回阳平关。司马郭淮收集残军,对大家说:“张将军是国家的.名将,刘备最怕他了;今天情况紧急,非张将军不能安定局面!”于是推举张A做了魏军主帅,诸军都服从张A的指挥。第二天,刘备想渡汉水来攻。大家认为寡不敌众,想依靠汉水列阵来拒刘备。郭淮说:“这是示弱,不能抵挡敌人。不如离开汉水列阵,等到敌人渡河渡了一半再出击,就可以打败刘备。”刘备见了曹军的阵势,隔汉水相持而不渡。曹军得以坚守。

两年后,曹丕称魏文帝。郭淮进京祝贺,因路上得病去迟了。曹丕大宴群臣,责备郭淮说:“从前禹在涂山大会诸侯,防风氏来晚了,便把他杀了。今天普天同庆,你为什么迟迟才到?”郭淮说:“我听说,五帝都用品德来教导老百姓,夏朝到了末期,才开始用刑罚的。我生在尧舜的盛世,所以不会遇到防风氏那样的遭遇。”曹丕听了很高兴,升他做了雍州(今西安西北)刺史。

“普天同庆”天下的人共同庆祝。

(出自《三国志魏志郭淮传》)

:铸山煮海

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被高祖封为吴王,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个县。封完后,高祖把刘濞叫来,给他相面,看后觉得他有反叛之相,后悔起来,但已经任命完了,就拍着他的后背,告诫他说: “以后五十年间东南方向将有叛乱发生,难道是你吗?然而天下同姓是一家人,你千万不要造反!”刘濞叩着头说:“不敢。”

汉惠帝时,天下刚刚安定,各郡都大力发展生产。吴国拥有豫章郡的铜矿,又面临大海,刘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私下采山中铜矿来铸造钱币,煮海水而获得食盐,因此不向吴国百姓征赋税,不久吴国就富足起来。

汉文帝时,吴王太子入京朝见,与皇太子下棋时发生争执,态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盘掷击吴太子,打死了他,事后把他的遗体送回吴国埋葬。到了吴国,吴王怨怒的说:“天下同姓一家,死在长安就应该葬在长安,何必送来吴国下葬呢!”又送遗体到长安下葬。

汉景帝时,朝廷考虑各个王的势力太大,不利于汉朝统治,准备削减他们的封地。吴王就联合六国起兵反叛。史称“七王之乱”。但是三个月叛乱就被平息了。

“铸山煮海”比喻开发自然资源。

(出自《史记吴王濞列传》)

凡桃俗李

王冕出生农家,因为家穷,他白天参加田间劳动,晚上到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孜孜不倦。

30岁时王冕参加过一次科举,但没有考中。为了增长见识,远游杭州、南京、太行、徐州,最后到了大都(北京)。元朝的礼部尚书泰不花很喜欢他的画,想推荐他进翰林院,被王冕拒绝了。40岁时,王冕在会稽九里山盖了三间草屋,载了几千树梅花,过起了清贫的生活。他的朋友想推荐他去做府吏,王冕说:“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岂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唤?”

王冕画的梅花孤傲倔强,尽显风骨,一次在一幅墨梅上他写道:“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凡桃俗李”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出自王冕《题墨梅图》)

才疏意广

孔融十六岁时,山阳人张俭因为揭发中常侍侯览的罪行,被四处通缉。张俭逃到山东时,来投奔孔融的哥哥孔?铮?孔?锊辉诩摇?兹诩?张俭窘迫,就收留了他。后来事情泄漏,张俭走脱,孔融全家被抓到官府。孔融说:“收留张俭的是我,应当治我的罪。”孔?锼担骸罢偶罄凑椅遥?不是我弟弟的错,请治我的罪。”孔母说:“责任的应该是我这个长辈,你们治我的罪吧。”官府不能决。

孔融当北海郡太守时,被袁绍人马围攻,从春天打到夏天,孔融只剩下几百士兵了,袁绍人马放的箭像下雨一样,最后双方常常短兵相接,孔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孔融性情宽厚少忌,好士,喜欢提拔年轻人。他家常常宾客盈门,孔融说:“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我就没有什么担忧的了。”

孔融为曹操所不能容,建安十三年被杀,死时56岁。《后汉书》上说:“孔融抱负很大,志在靖难,可是才疏意广,所以没有成功。” 苏轼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说:“以成败论人物,所以曹操被称为英雄,而孔融却被称谓‘才疏意广’,真是太可悲了!”

“才疏意广”指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宋苏轼《孔北海赞》)

燕赵多悲歌

安史之乱后,河朔(战国时指燕赵,今河北、辽宁和山西部分地区)渐渐变成了三个藩镇,都自置官吏,割据而不受唐朝节制。几十年后,书生董邵南因屡考M士不中,想去河朔托身藩镇幕府。韩愈同情他的遭遇,想劝他不要去为割据的藩镇作不义之事。写了这篇《送董邵南序》送他。

“自古就听说燕赵多慷慨悲壮的豪侠义士。董生考M士,几次都未被主考官录取,空怀治国的才能,心情抑郁的要去那里。我知道董生一定会不虚此行的,董生,努力吧!

象你这样的遭遇,如果遇上爱惜仁义的人,都会被重视的。更何况燕赵一带本来就是侠义之士聚集的地方!然而,我曾听说风俗随着时代会改变的,我哪能设想现在会不会有所改变呢?姑且让你去做个见证吧。董生,努力吧!

因为你此行引发了我一些感慨。请你代我到望诸君乐毅(战国时燕国人,辅佐燕王击破齐国,后被诬谄,离燕归赵)的墓上去凭吊一番,顺便到那里的集市上走走,看还有没有像高渐离(战国末燕国人,曾在集市上以屠狗为生。他的朋友荆轲刺秦王被杀,高渐离替他报仇而死。)一样屠狗的豪侠义士?替我向他们致意:‘现在有了圣明的天子,可以出来为国效力了!’”

“燕赵多悲歌”指燕赵自古多战事,所以有许多悲壮的故事。

(出自韩愈《昌黎先生集》)

天各一方

由于颍川人徐庶的帮助,刘备打败了来犯的曹军,并乘机夺取了樊城。

曹操骗取了徐庶母亲的笔迹,以徐母的名义写信给徐庶,要他速来许昌相会。徐庶接信方寸大乱,来和刘备辞行。有人私下劝刘备不要放走徐庶,免得他被曹操所用。刘备说:“我把他留下来,断绝了他们母子之道,这是不义的行为,我做不出来。”

第二天,刘备为徐庶饯行。刘备依依不舍,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相会却在何日!”

“天各一方”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事齐事楚

战国时的滕国国君滕文公问孟子:“滕国是个小国,处在齐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间。我们是侍奉齐国好呢,还是侍奉楚国好呢?”

孟子说:“这可是个重大的国策问题,恐怕我的能力解决不了。如果一定要我说,也许有一个办法:挖好护城河,修好城墙,和老百姓一条心,共同守卫它,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离开自己的人民,这样就会有所作为吧。”

“事齐事楚”的意思是,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呢?比喻出于两强之间,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海阔天空

王玄览是唐初广汉绵竹(今四川绵竹)人。

年轻时王玄览喜欢给人算命看相,很灵验,当时人们称他为“洞见”。30岁后喜读《道德经》,常常云游天下,回来后常感叹可共修长生之道的人太少了。50岁时,在至真观出家,当时来找他询问经义的人络绎不绝。60岁后,玄览常常恒坐忘心,人们已经很难见到他了。

玄览在陟屺寺时,张?b为他画了古松,符载撰写了赞文,卫象题了诗。这三样在当时算是三绝。玄览却统统都抹掉了,说:“他们弄脏了我的墙壁。”有个叫僧那的弟子,常常上房掏家雀,刨墙熏老鼠,玄览也不责备他。有个叫义诠的弟子,四季只有一件布衫,一天只吃一顿饭,刻苦修行,玄览也不称赞他。有人不理解,玄览在竹子上题诗道:“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言语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出自《酉阳杂俎》)

薏苡明珠

成语“薏苡明珠”、“薏苡之谤”与为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伏波将军马援的一段冤案有关。

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奉令去南疆(今广东、广西等地)平定叛乱。马援在交州时就常食用薏苡的种仁-薏米,认为它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薏苡是一味中药,也可食用,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之功。南方的薏苡仁大而优,马援在班师回朝时,就特意带回了一车薏苡籽,准备用作种子来种植。由于薏苡籽实呈卵状或球形,直径5-7毫米,外包有似珐琅质的硬壳,看上去确实有点像珍珠。朝中的一些权贵就认为马援车中装的是私掠的明珠等珍宝。由于马援当时很受光武帝的重用,这般权贵们不敢有所动作。等到马援死后,监军梁松嫉贤妒能,就上书诬告马援搜刮了大量的明珠宝物,归为己有。汉光武帝竟然相信了这些不实之辞,龙颜大怒,传旨追回马援的“新息侯印”,使马援的妻子马夫人不敢报丧,偷偷的把马援的棺材埋在城外,连以前宾客故人也不敢上马家吊丧。

后世以“薏苡明珠”、“薏苡之谤”比喻忠良蒙冤被谤。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才疏意广

孔融十六岁时,山阳人张俭因为揭发中常侍侯览的罪行,被四处通缉。张俭逃到山东时,来投奔孔融的哥哥孔?铮?孔?锊辉诩摇?兹诩?张俭窘迫,就收留了他。后来事情泄漏,张俭走脱,孔融全家被抓到官府。孔融说:“收留张俭的是我,应当治我的罪。”孔?锼担骸罢偶罄凑椅遥?不是我弟弟的错,请治我的罪。”孔母说:“责任的应该是我这个长辈,你们治我的罪吧。”官府不能决。

孔融当北海郡太守时,被袁绍人马围攻,从春天打到夏天,孔融只剩下几百士兵了,袁绍人马放的箭像下雨一样,最后双方常常短兵相接,孔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孔融性情宽厚少忌,好士,喜欢提拔年轻人。他家常常宾客盈门,孔融说:“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我就没有什么担忧的了。”

孔融为曹操所不能容,建安十三年被杀,死时56岁。《后汉书》上说:“孔融抱负很大,志在靖难,可是才疏意广,所以没有成功。” 苏轼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说:“以成败论人物,所以曹操被称为英雄,而孔融却被称谓‘才疏意广’,真是太可悲了!”

“才疏意广”指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宋苏轼《孔北海赞》)

非池中物

在长江赤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后,周瑜马上过江M击南郡。

在战斗中,周瑜不幸中箭,但他仍然指挥,最后拿下了南郡,被孙权封为南郡太守。这时孙权又让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周瑜提醒孙权说:“刘备是天下枭雄,关羽、张飞是熊虎之将,不是久屈人下的人。今天把荆州给了他们,恐怕蛟龙得到了云雨,(他们)终非池中物啊。”周瑜又为孙权筹划说:“今曹操新败,没有能力和将军相抗了。请让我和张奋将军一起M取蜀地,得蜀地而并汉中,让张奋将军固守蜀、汉,好与马超结援。我回来再和将军攻取襄阳来对付曹操,北方可图也。”孙权答应了。可惜准备出发时,周瑜病逝,这时他才36岁。

“非池中物”不是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

理直气壮

东汉灵帝在位的时候,蜀郡有一个司马貌的秀才,天资聪明,一目十行而不忘,八岁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大家都认为他是神童,推举他上京应试。司马貌才高气盛,因看不起主考官,出言不逊而落榜。回来后,他端正自己的修养,每天在家闭门读书。双亲死后,他为父母守墓六年,家乡的人们都夸他孝敬,屡次向上举荐他,但被有权有势的人夺去考试的机会,郁郁不得志。到了后来,朝政腐败,居然可用钱来买官,官职也各有定价,上至三公,下至门学(汉代学府),都被富家子弟买去。司马貌家贫,到了五十岁也无法展施胸中的才华。

一天酒醉之后,他心中不平,边吟边写,落笔写成了《怨词》一篇,写完咏叹良久,心绪难平,又写道:“善士叹沉埋,凶人得暴横。我若作阎罗,世事皆更正。”

不觉天晚,司马貌点了灯,又吟了数遍,越想越气!把诗稿点火烧了,大叫道:“老天老天!你要是真的有知,你怎么不回答我?我司马貌一生耿直,就是到了阎王面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什么!”说完,感觉得身子困倦,不知不觉倚着桌子睡着了……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出自冯梦龙《喻世明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天各一方

由于颍川人徐庶的帮助,刘备打败了来犯的曹军,并乘机夺取了樊城。

曹操骗取了徐庶母亲的笔迹,以徐母的名义写信给徐庶,要他速来许昌相会。徐庶接信方寸大乱,来和刘备辞行。有人私下劝刘备不要放走徐庶,免得他被曹操所用。刘备说:“我把他留下来,断绝了他们母子之道,这是不义的行为,我做不出来。”

第二天,刘备为徐庶饯行。刘备依依不舍,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相会却在何日!”

“天各一方”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饮水思源

庾信是南北朝人时南朝人。梁元帝派他出使北朝的西魏。在他出使期间,梁朝被西魏灭亡,庾信也被扣留在长安(西魏都城),这一年庾信42岁。

虽然北朝封他做大将军,但是庾信却很想回去,南朝也几次向北朝讨要庾信,但都没有成功。在北朝的28年中,庾信常常思念故国和家乡,他在《征调曲》中写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吃果子的时候要想一想结果的果树,喝水的时候要想一想流水的源头)。”

“饮水思源”比喻不忘本。

(出自西周庾信《庾子山集》)

杯中物

晋代的陶渊明很喜欢喝酒,但是因为家里穷,有时吃饭都成问题。41岁时,为了生活,他到彭泽县去当县令,这使他有钱能喝到酒。但是由于受不了官场的束缚,3个月他就弃官回家了。

除了平日参加艰苦的田间劳动外,陶渊明还在自家院子里种了许多菊花。在他悉心呵护下,每到秋季,总是芬芳满院。陶渊明待人随和,所以亲朋好友常常带着酒来他家赏菊谈天,陶渊明经常喝醉。

陶渊明有五个孩子,都资质平平,但是陶渊明并不十分难过,他说:“天运苟如此,且M杯中物。”

“杯中物”指酒。

(出自《陶渊明集责子》)

羊续悬鱼

据《后汉书.羊续传》载:羊续,后汉泰山平阳(今山东泰安)人,为官清廉奉法。

羊续在南阳郡太守任上,廉洁自守,赴任后数年未回家乡探亲。一次,他的夫人领着儿子从老家千里迢迢到南阳郡看望丈夫,不料被羊续拒之门外。原来,羊续身边只有几件布衾和短衣以及数斛麦,根本无法招待妻儿,遂不得不劝说夫人和儿子返回故里,自食其力。

羊续虽然历任庐江、南阳两郡太守多年,但从不请托爱贿、以权谋私。他到南阳郡上任不久,他属下的一位府丞给羊续送来一条当地有名的特产--白河鲤鱼。羊续拒收,推让再三,这位府丞执意要太守收下。当这位府丞走后,羊续将这条大鲤鱼挂在屋外的柱子上,风吹日晒,成为鱼干。后来,这位府丞又送来一条更大的白河鲤鱼。羊续把他带到屋外的柱子前,指着柱上悬挂的鱼干说:“你上次送的鱼还挂着,已成了鱼干,请你一起都拿回去吧。”这位府丞甚感羞愧,悄悄地把鱼取走了。

此事传开后,南阳郡百姓无不称赞,敬称其为“悬鱼太守”,也再无人敢给羊续送礼了。明朝于谦有感此事曾赋诗曰:“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下,闲阅床头几卷书。”

至今此事仍以“悬鱼”、“羊续悬枯(指死鱼)”、“挂府丞鱼”等典故被后人广为传诵。

“羊续悬鱼”喻居官清廉、拒绝受贿的意思。

盗跖之物

湖广人郭力的父亲因为宁王之乱而失踪,二十年来郭力走遍天下,也没找到。这天,书生武书在江南遇见郭力,听说他又要去四川寻找,说:“先生此去万里程途,非同容易。西安府里有一个知县,姓尤,是我们国子监虞老先生的同年,我托虞老师写一封书信去,先生顺路,倘若盘缠缺少,也可以帮助些。”

武书的朋友杜少卿也很同情郭力,让妻子给他浆洗衣服、留他吃住,自己和武书来见虞老师。虞老师听了,说:“这书我怎么不写?但他这万里长途,自然盘费也难,我这里拿十两银子,你们去送与他,不必说是我的。”匆忙写了书信,和银子一起交给杜少卿。杜少卿回家寻衣服当了四两银子,武书也到家去当了二两银子来,杜少卿的朋友庄征君听说了,也写了一封书信、四两银子送来。第三日,杜少卿和武书与郭力吃了早饭,替他收拾了个行李,拿着这二十两银子和两封书信,递与郭力。郭力不肯接受。杜少卿说:“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郭力方才受了,作辞出门,往陕西而来。

“盗跖之物”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跖,是春秋时的一个强盗,代指坏人。

(出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

柔弱胜于刚强

老子的老师常病重,老子去探望他。

老子问:“先生病了,有什么要对弟子说的吗?” 常说:“过故乡要下车,你知道吗?”老子说:“过故乡要下车,是为了表示不忘故吗?” 常说:“对。过乔木要低头,你知道吗?”老子说:“过乔木要低头,是要表示敬老吗?” 常说:“对。”常又张开嘴对老子说:“我的舌头在吗?”老子说:“在。”“我的牙齿在吗?”老子说:“不在了。”常说:“你知道吗?”老子说:“舌头在,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牙齿都掉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刚强吗?” 常说:“是啊。天下的事情已经都说尽了,还有什么再跟你讲呢!”

(《说苑敬慎》)

列鼎而食

子路对孔子说:“背着重物去远方,不会选择休息的地方,家里穷服侍父母,做官不考虑俸禄的多少。我从前侍奉父母时,吃灰菜,要到百里之外去背米。双亲去世后,我南来楚国做官,跟随的车马百辆,家里的粮食万石,累茵(几重垫子)而坐,列鼎而食,但现在我想吃灰菜、为父母背米,却再也不可能了。”

孔子说:“子路侍奉双亲,可谓生前尽力,死后尽思。”

“列鼎而食”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出自《孔子家语》卷二)

刮骨去毒

关羽跟随刘备会客,总是侍立终日,追随刘备四方奔波,总是不避艰险。

在建安五年的战乱中,关羽和刘备失散,不得已归顺了曹操。曹操拜他为偏将军,对他很好,可是关羽却没有久留之意。后来在白马(河南滑县东)打败了袁绍,替曹操解了围困,被封为汉寿亭侯。关羽却留下曹操赐封的东西和一封书信去投奔刘备。众人想去追赶,曹操因为感慨关羽的忠义,说:“这是各为其主,不要追了。”

关羽曾受过箭伤,箭贯穿了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每到阴雨,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气侵入了骨头,要重新破开胳膊,刮骨去毒,才能根除。”关羽就伸出胳膊让医生治。当时关羽正请众将士吃饭,臂膊流的血把盆子都盛满了,而关羽割肉吃酒,谈笑自若。

“刮骨去毒”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自《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不可胜数

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听一个姓周的书生说过:‘舜的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有两个瞳孔,难道项羽是舜的后人吗?要不他怎么突然就能兴盛起来呢?当时秦朝对国家失去了控制,陈涉首先发难,天下的豪杰蜂拥而起,大家争先恐后,想夺取天下的人不可胜数。可是项羽没有一尺一寸的封地,从田地里起家,三年时间率领五路人马消灭了秦朝,于是项羽分封天下,发号施令,号称‘西楚霸王’,虽然最终没有保住自己的地位,但几百年里有谁能像他一样呢?到了项羽放弃关中,回到楚地,放逐了楚怀王而自立为王,抱怨大家背叛自己时,已经大难临头了。项羽以武功自傲,逞匹夫之勇、不学习古代的君王,梦想着霸王之业,以为用武力就可以经营天下,结果五年就身败国灭。项羽死时还不觉悟,不肯找自己的原因,说:‘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仗打得不好啊’,这不是很荒唐吗?”

“不可胜数”指多得数不过来。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赞》)

王顾左右而言他

有一次,孟子对齐宣王说:“如果大王的一个臣子要到遥远的楚国去,将他的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料。可是等他回来时,却发现自己的妻子儿女正在挨饿受冻,他应该怎么办?”齐宣王回答说:“跟这个朋友断交。”

孟子接着说:“如果长官管理不好属下,怎么办?”齐宣王说:“撤换他。”

孟子又说:“全国都没有得到治理,怎么办?”齐王扭头看看左右侍从,说起别的事来。

“王顾左右而言他”形容支吾其词,无法应对。

(出自《孟子梁惠王》)

舍生取义

鱼是我所欲求的,熊掌也是我所欲求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便舍弃鱼而取熊掌。生命是我所追求的,正义也是我所追求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便舍弃生命而奉行正道。生命虽是我所追求的,但有比生命更为令人向往的,因此决不苟且偷生。死亡虽是我所厌恶的,但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因此,面临祸患时决不苟且逃避。如果人所追求的没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那凡可以获生的手段无不可用。如果人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凡可以避患的手段无不可用。由此来看,虽有时可以获得生命,但人们宁死勿生;虽有时可以避患获生,但人们宁死不逃。因此,有比生命更为令人向往的,有比死亡更为令人厌恶的,并不仅仅是贤人君子有这种人生态度,人皆有之,只不过贤人君子能保持这种心境而不丧失罢了。一筐食物或一罐羹汤,得到了便能活命,得不到就要饿死。呼喝着给与路边行人,路人不会接受;扔到地上,踩上一脚,送给乞丐,乞丐也不会接受。由此看来,一万石粮食如果不考虑一下合不合乎礼义便接受了,又意味着什么呢?一万石粮食又能给我带来什么呢?难道为了让宫室房屋更美,妻妾生活得更好吗?还是施舍给穷人,让他们感激我呢?这种不合礼义的东西,小到一筐食,一罐汤时,宁可饿死,也不接受;变成一万石粮食时,便因为房屋妻妾或穷人的感激而接受下来,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态呢?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样的人真是失去了他的本心。

原文: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锺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锺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辱皆自取

爱别人却得不到亲近,反问自己是否仁;治理人民而不能得到听从,反问自己是否智;礼待他人却得不到回报,反问自己是否敬。凡是自己所作所为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都要从自身来寻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自然就归服了。《诗》说:“一直和天命相符,靠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不仁的人能和他交谈吗?他们苟安于危境,幸灾乐祸,耽乐在危难之中。如果不仁的人可以交谈匡正,还怎会有国破家亡的事呢?有童谣唱道:“清澈的沧浪水啊,能够用来洗我的帽带;混浊的沧浪水啊,能用来洗我的双脚。”孔子说:“后生们听着,水清洗帽子,水浊洗双脚,这都是水自身原因造成的。”人必定是自辱了然后别人才能侮辱你;家庭必定自己毁了然后别人才能来毁坏你;国家必定是自己搞坏了然后别人才能来攻伐你。《太甲》说:“上天降灾还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灾祸却无法逃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诚身之道

身居臣位不能得到君主的信任,人民就不能得到治理。获得君主的信任是有途径的,不能取信于朋友就不能得到君主的信任;取信于朋友是有途径的,事奉父母不能让他们快乐就不能取信于朋友;孝顺父母是有途径的,自身不真诚就不能让父母快乐;使自身真诚是有途径的,不懂得善的道理就不能使自身真诚。因此,真诚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不被至诚所感动的人是从来就没有的,而不诚是不会感动人的。

原文: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4/2/ 3:05:00 AM)

《孟子》:仁者无敌

【明心网】梁惠王说:“晋国是天下最强的国家,老丈你是知道的。到了我这一代,东面战败于齐国,长子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受辱于楚国。我对此感到耻辱,愿意替死者来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样才能办到呢?”

孟子答道:“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称王天下。大王如能对民众施行仁政、减省刑罚、薄敛赋税、深耕土壤、清除杂草;青壮年在空闲时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来事奉父兄,出外用这些来事奉尊长,就能使他们拿着木棒来打击秦楚的坚甲利兵了。那些国家侵夺民众的农时,使他们不能耕种农田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妻儿离散。那些国家虐害自己的民众,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大王对抗?所以说仁者是无敌的,希望大王不要犹豫。”

原文:

梁惠王曰:「普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3/26/2003 3:27:00 AM)

残羹冷炙

玄宗晚年,不理朝政,只是宠爱杨贵妃。天宝六年,玄宗下诏,应试天下来选拔人才。

三十六岁的诗人杜甫正好在长安,听了消息很高兴。不料,考完后,主考官李林甫宣布无一人入选。李林甫回玄宗说:“天下的英才早被我们网罗光了,没有漏掉一个。”玄宗听了很高兴。

杜甫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十分苦闷。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得以“宾客”的身份,穿梭于达官贵人之间,过著寄人篱下的生活。汝阳王府、郑驸马府、韦丞相府都是杜甫经常出没的地方,他常常陪著王公大臣诗酒宴游,大家喝得高兴时,写首诗助助酒兴,大家玩得高兴时,写上首赋助助游兴,这样持续了九年。

在一首诗中他描述自己的生活:“每天一大早就去敲富人的家门,每天晚上跟著人家的高头大马,风尘仆仆的回来。得到的每一碗剩菜和剩饭(残羹与冷炙),都饱含著悲凉和辛苦。”

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又开始了更加凄凉的流亡生活。

“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多借指别人的施舍。

(出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对牛弹琴

东汉末时,有个学者牟融,对佛学有研究。一次他向几个儒家学者宣讲佛义。儒家学者们不理解,牟融不用佛经的内容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用《诗经》、《尚书》中的东西。

牟融讲了个故事:“从前有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一天,他对著一头正在吃草的牛,弹了首古曲‘清角之操’,牛没有理会他,仍然自顾吃草。他又弹起一首蚊子、牛蝇和小牛欢叫的乐曲,那牛立刻停止了吃草,摇著尾巴,竖起耳朵听起来。”接著说,

牟融接著说:“我知道你们熟悉儒家经典,所以引用儒家的话和你们谈。你们没有读过佛经,如果和你们直接谈佛经,你们很难明白啊!”

那些儒家学者表示接受。

“对牛弹琴”形容对于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

(出自《弘明集理惑论》)

涸辙之鲋

庄周家里清贫,有一次去找监河侯借米,监河候说:“好啊,等我收了租地的租钱,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

庄周生气地说:“我昨天来时,在路上听见救命声。我四处张望,原来是车辙里的一条鲋鱼。我问它:‘鲋鱼啊!你怎么啦?’它说: ‘我从东海被冲到这里。您能给我一升水救我吗?’我说:“好呀。我去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引来西江水欢迎你,可以吗?”鲋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正常生活下去的环境。我只要有一升水就可以活命,您要是这么说,还不如趁早到干鱼店里来找我!’”

“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或物。这个故事实际也告诉我们,当有人求助时,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所能去为他解决困难,决不能“因善小而不为”,只是许下空头支票。有时是人命关天的事,错过时机,懊悔终生。

(出自《庄子外物》)

康庄大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历史发展中有一部分慢慢丧失了,这种现象在古代已经出现了。

例如从春秋战国到西汉几百年间,研究儒术的人很多,特别汉代更是尊《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儒生更多了。但是几百年间,语言文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人已经不大看得懂古书,经学家们纷纷给先秦流传下来的儒家经典作注解,并把这些注解汇集成书,于是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 “尔”即“迩”,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尔雅》的意思是以正确的言语来解释古词。《尔雅》共十九篇,分为2091个条目,收词语4300多个。

例如《尔雅》第五篇中这样解释路:“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后人便把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称作“康庄大道”。比喻美好的前途。

(出自《尔雅释宫》)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这个成语典故很有趣,把两件原本看起来不相干的事深刻形象地联系了起来。说古时候有座城市,城门楼起了大火,不远处池里的鱼儿们张望着;“看出什么事了?”鱼儿们问。“城门着火了。”一条鱼说:“能救救就好了。”“该你什么事,多管闲事,咱们看热闹吧,我们在水里又烧不到咱们,快看呢,哈哈……”“你这样幸灾乐祸不好吧?”“那有什么的?”话音未落,一群军兵来取水灭火,结果把水都提干了,剩下少许水又浑又脏。鱼儿们苦不堪言。其中一条鱼说:“自私的家伙,你还高兴不高兴了?”“好倒霉?

篇2: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七

一朝之忿

樊迟跟随孔子在天坛下散步,问孔子:“请问老师:如何能提高道德修养、去掉恶念、辨别迷惑?”

孔子说:“问得好啊。先做事,后考虑个人得失,不就能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吗?时常反省自己的过错,而不是去指责别人,不就能去掉恶念吗?由于一时的愤怒,克制不了自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不是很迷惑吗?”

“一朝之忿”比喻一时的气忿。

(出自《论语》)

隔岸观火

乾康和齐己都是唐朝的僧人。

齐己在湘西道林寺时,乾康前去拜会。门人说:“和我师父交往的都是会作诗的人,请作一首绝句作为门剌。” 乾康说道: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

全诗大意:

隔岸红尘中的人忙得风风火火,

山中寺门前的人待人冷冷冰冰。

煮茶的童子请不要再难为我了,

你就说门前到访的是个穷和尚。

齐己听了大喜,每天都把乾康待为上宾。

人们从中引申出成语“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别人忙碌,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帮助,在一旁看热闹。完全是另外的意思。

(出自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

[原文]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毋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一狐之腋

赵简子是春秋时晋国的上大夫。

他有一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M谏。周舍死后,简子每次听朝,总是不怎么开心,大夫们请罪。简子说:“不是你们的过错。我听说一千只羊的皮毛还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值钱。诸位大夫上朝,我只听见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听不见像周舍那样的谔谔直言,我因此而伤心。”

司马迁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赵简子能安抚赵地的人,而使晋国的人来投奔。”

“一狐之腋” 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自《史记•赵世家》)

钟鸣漏尽

田豫是三国时渔阳郡人。

田豫帮公孙瓒守东州县时,公孙瓒的部将王门背叛公孙瓒,为袁绍率领一万人来攻取东州。大家都很害怕,准备投降。田豫登上城楼对王门说:“你受公孙将军厚待而离开他,一定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今天却回来为贼人出力,由此可知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即使只有提瓶打水才智的人,也知道守护自己的瓶子。我已经接受了公孙将军的任命,你为什么不马上来M攻?”王门羞愧的退走了。

田豫到南阳任太守。先前,郡里人侯音作乱,率领数千人在山中作盗匪,成为南阳的祸患。前任太守收捕了侯音的党羽五百余人,上表奏请全部处死。田豫召见那些囚犯,向他们表达朝廷的宽厚,给他们自新之路,打开刑具全部释放。山里的盗匪知道了,一天之内便都散伙了。田豫上表奏明这件事,朝廷大加赞赏。

田豫70岁时,朝廷升他为中郎将,领并州刺史。田豫多次请求退职,朝廷认为他身体很好,不同意。田豫说:“过了七十岁还占据着官位,就像滴漏(滴漏,古代夜间计时器)已经漏尽,晨钟已经敲响,却还夜行不休,这是对百姓在犯罪啊。”最终辞去了职位。

“钟鸣漏尽”指深夜。也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

(出自《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求仁得仁

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今河北省)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孤竹国国君想立叔齐为太子。他死后叔齐想把王位让给兄长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 于是逃走了,叔齐觉得自己不应该继承王位,也逃走了,国人只好推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后来伯夷、叔齐听说西岐(今陕西岐山)的西伯昌是位有道德的人,便长途跋涉来到西岐。此时,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周武王即位了,追认西伯昌为文王,带着文王的棺木,向东方?M军准备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不赞成这种以暴易暴的做法,拉着周武王的马缰绳劝他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朝的臣子却要讨伐君主,这叫做仁吗?”周武王不听。周武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伯夷、叔齐不愿吃周朝的粮食,跑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里挖野菜,后来就饿死了。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伯夷、叔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们是古代的圣贤。” 子贡问:“那样的圣贤却被饿死了,难道他们就没有什么怨言吗?”孔子说:“他们追求仁德最终得到仁德,他们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求仁得仁”指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得以实现。

(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和《论语•述尔》)

[原文](子贡)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一失足成千古恨

明朝的唐伯虎出生在江南一个富商家庭。

年轻时,唐伯虎无所事事,和人纵酒游乐,经过好朋友的规劝,于是唐伯虎祝闭门苦读,经年累月。16岁时唐伯虎参加秀才考试,中了第一名案首。29岁到南京参加乡试,高中解元(第一名)。正当唐伯虎积极准备来年的京城会试(?M士考试)时,却飞来横祸:在这次乡试中,有人事先经过贿赂,得了试题,事情泄漏后,考官被罢免,无辜的唐伯虎受到牵连,不仅被剥夺了解元称号,还?M了监狱,释放后唐伯虎感叹道:“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后来宁王朱宸濠听说了他的才能,用丰厚的待遇来聘请他作幕僚。但不久唐伯虎发现宁王有谋反作乱之心,于是佯狂使酒,宁王没办法,只好让他回了家。

回家后,唐伯虎安心过起了以文会友、挂画为卖的生活。

“一失足成千古恨” 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出自《明时•文苑列传•唐寅》和明•杨仪《明良记》)

一狐之腋

赵简子是春秋时晋国的上大夫。

他有一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M谏。周舍死后,简子每次听朝,总是不怎么开心,大夫们请罪。简子说:“不是你们的过错。我听说一千只羊的皮毛还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值钱。诸位大夫上朝,我只听见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听不见像周舍那样的谔谔直言,我因此而伤心。”

司马迁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赵简子能安抚赵地的人,而使晋国的人来投奔。”

“一狐之腋” 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自《史记•赵世家》)

日暮途远和倒行逆施

伍子胥家世代都是楚国忠良。楚平王听信谗言,要杀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为了斩草除根,派人骗吴子胥和他的哥哥伍尚回来。伍尚明知道有杀身之祸,但他还是去了;伍子胥不愿回去送死,忍受了许多辛苦,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逃离了楚国,到了吴国。

十多年后,伍子胥带领吴军攻入楚国的国都郢都。这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打开了棺材,拖出了楚平王的尸体,狠狠的鞭打了三百下。并在楚国范围内搜捕楚平王的儿子楚昭王。

伍子胥的老朋友申包胥给伍子胥写信,责备他报仇的手段太过狠毒。伍子胥回信说:“我活在人世间的日子也不长了,就象是一个行路的人,天色已经很晚了,而路途却还很遥远,心急之下,就做出了违背常事的事情来。(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日暮途远”比喻一个人处在窘迫的境地之中,没有一点办法。

“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敲门砖

据宋朝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中记载,一天,冲元从窗外走来,东坡问:“何为?”冲元答:“绥来。”东坡说:“可谓奉大福以来绥。” 原来这是冲元登科时所作的赋句。冲元道:“敲门瓦砾,先生您还记着!”

后以“敲门砖”比喻士人借以猎取功名的工具,一达目地,即可抛弃。

掷地有声

晋朝的孙绰年轻时隐居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游放山水十几年,后来写了篇《遂初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在章安(在今浙江台州)做官时,孙绰写了篇《游天台山赋》,说置身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 的天台山, 便会“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辞致新奇,绘景如画。文章写成后,孙绰拿给朋友范荣期看,并开玩笑说:“你把它扔到地上,应当会发出金石之声。”荣期每读到佳句,总是说:“就应该这么写啊!”

当时人都以得到孙绰的文章为荣。

“掷地有声”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出自《晋书•孙绰传》)

一动不如一静

西湖灵隐寺前有飞来峰,飞来峰的东麓有天竺寺。

有一次,南宋孝宗皇帝到天竺寺和灵隐寺礼佛,途中经过飞来峰,孝宗皇帝问相陪的净辉和尚说:“既是飞来,为什么不飞去?”净辉说:“一动不如一静。”

“一动不如一静”指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出自宋•张端义《贵耳集》)

初发芙蓉

颜延之和谢灵运是南北朝时诗人,都以辞采闻名。

有一次,宋文帝出了个题目,让他俩作诗,颜延之很决就写成了,谢灵运却写了好久才完。颜延之问诗人鲍照:“我的诗和灵运相比,优劣如何?”鲍照说:“灵运的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你的诗象列绣铺锦,也是满眼雕绘。”

“初发芙蓉”芙蓉是荷花,指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自然。

(出自《南史•颜延之传》)

[原文]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畏首畏尾

春秋时代,晋、楚两个强国争当盟主。

有一次,晋灵公在扈地会见诸侯,郑国国君没有来,晋灵公以为郑国和楚国往来,很生气。郑国公子归生知道这事后,就给晋国写了封信,首先回顾了郑国和晋国的友好,然后解释了郑君没来参加的原因,最后说:“我们国君在这三年来,先后多次去朝见你们晋君,对晋国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和诚心了,可还不能使你们感到满意,而我们已经无法增加这诚意了,除了亡国。古人说:‘畏首畏尾,身余其几?’郑国现在的处境便是这样,既怕楚国攻打,又怕晋国袭击。而晋国的命令又好像没完没了似的,这使得我们郑国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将全国力量集合起来,等候你们晋国大军的到来……”

“畏首畏尾”形容人胆怯多疑,对什么事都怕,既不敢进,又不敢退。

(出自《左传•文公十七年》)

黄卷青灯

陆游生在积弱积贫的南宋,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由于当时主和派势力很大,陆游受到排挤。

他三十岁时,在礼部考试中被除名,四十二岁被免官。四十六岁时,陆游入蜀出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一年后,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请,入幕办理军务,这让陆游很兴奋,因为四川宣抚使驻南郑(今陕西汉中),是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战派的领袖。

陆游积极投身军旅生活,放马走遍南郑前线,为北伐献计献策。但几个月后王炎被召回,幕府被解散,陆游也被调回成都任了个参议官的闲置,这对于做梦都是“兵戈铁马”的陆游来说实在难以忍受,他在《客愁》诗中写道:

骑马出门无所诣,端居正尔客愁侵。

苍颜白发入衰境,黄卷青灯空苦心。

大意:

骑马出门却不知道该去哪里,

回来坐在屋里乡愁渐渐涌起。

面貌憔悴头发花白体力衰退,

只有黄卷青灯让人忘却烦恼。

“黄卷青灯”古代书籍用黄纸缮写,油灯发青色的灯光。形容深夜读书的孤寂生活。

(出自陆游《剑南诗篇•客愁(节选)》)

鸟道羊肠

清豁禅师是五代人,知道自己要圆寂了,给众人留下一首遗偈说……

世人休说路行难,

鸟道羊肠咫尺间。

珍重苎溪溪畔水,

汝归沧海我归山。

又吩咐众人说:“我死后把我的尸骨留给虫蚁,不要修建墓塔。”说完就进入湖头山,坐在磐石上,不久就圆寂了。

众人遵照他的遗命,等了七天再去看,发现尸首完好无损,竟然没有虫蚁来侵食。

“鸟道羊肠”比喻狭窄曲折的山路。

(出自《五灯会元》)

不知深浅

唐僧一行西天取经路上,遇见一座高山,峰插碧空,唐僧让猪八戒前去问路。

八戒遇见一位老者,老者说:“此山叫做八百里狮驼岭,中间有座狮驼洞,洞里有三个魔头,吃尽这世上人。”劝说他们不要西去。八戒说:“只有三个妖魔,何劳费心!我师兄一棍就打死一个,我一钯就筑死一个,我师弟一降妖杖又打死一个。三个都打死了,我师父就过去了,有何难哉!”老者笑道:“这和尚不知深浅!那三个魔头,神通广大得很!他手下小妖,南岭上五千,北岭上五千,东路口一万,西路口一万;巡哨的四五千,把门的一万;烧火打柴的无数,共计有四万七八千。” 八戒听了这话,战战兢兢。

“不知深浅”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出自《西游记》七十四回)

堕甑不顾

孟敏是东汉山东巨鹿人,客居在太原。

有一次孟敏背着甑(古代瓦制器皿)行走,不慎失手,甑坠地打破了,孟敏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这事被当时的名士郭林宗看见了,问他,他回答说:“甑已经破了,看他有什么用?”郭林宗觉得他不一般,就劝说他去游学。

十年以后,孟敏名闻天下,位列三公。

“堕甑不顾”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不作无益的惋惜。

(出自《后汉书•孟敏》)

带金佩紫

司马徽是东汉名士。

庞统十几岁的时候,听说他的大名,驾车走了二千里路到颍川来拜访他。到了,见司马徽正在采桑,庞统从车中探出头来说:“大丈夫处世,应当带金印佩紫绶,怎么能做妇人采桑的事?”司马徽笑道:“请你先下车吧!你只知道走近道,难道不怕迷路吗?你说做人要带金印佩紫绶,那么象伯成、原宪、许由、巢父、伯夷、叔齐(都是古代的圣贤)这些人,岂不都一文不值了吗?”庞统赶快赔礼,说:“我生在偏远的地方,孤陋寡闻。如果不敲洪钟、不叩雷鼓(传说中黄帝用的鼓),哪会知道声音的大小?”

“带金佩紫” 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牧豕听经

后汉时琅邪有个叫承宫的,是个孤儿,从8岁给人放牧猪羊。乡里人徐子盛给几百个学生讲授《春秋经》。一次承宫放牧经过,在那儿休息时听见《春秋经》,于是请求留下,为学生们拾柴。虽然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但承宫都勤学不倦。

后来天下大乱,承宫和妻子到了蒙阴山,努力耕种。庄稼快熟时,有人来说那地是他的,承宫也不和他计较,把地让给他就离开了。

永平年间,承宫被朝廷封作博士,最后还作到了侍中祭酒,他的名声一直传扬到了北方遥远的匈奴。

“牧豕听经” 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

(出自《后汉书•承宫传》)

请缨

终军是汉初济南人。从小勤奋好学,博学善言,十八岁时被选为博士弟子。西来长安,汉武帝欣赏他的才干,拜他为谏大夫。

后来,朝廷想派人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汉朝。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陛下赐给我一条长绳,我一定把南越王捆起来,送到长安来(愿受长缨,必羁南越卫而致之阙下)。”

在南越,终军说服了南越王答应归顺。武帝非常高兴,让汉朝使者留在那里帮助南越王理事。但不久,南越发生内乱,南越王被杀,终军遇难。终军死时,只有二十多岁。

“请缨”缨:驾车时套在马脖子上的缰绳。人们用“请缨”表示主动请求出征、出使等。

(出自《汉书•终军传》)

老马识途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

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齐大非偶

春秋时代,齐??(xi)公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郑国的太子忽。太子忽推辞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配偶,齐国是个大国,不是我的配偶。”

后来北戎部落入侵齐国,齐国向郑国求援,太子忽率领郑国的军队,帮助齐国打败了北戎。齐??公又提起这件事,太子忽坚决推辞。

别人问他,他说:“以前没有帮齐国忙的时候,我都不敢娶齐侯的女儿。今天奉了父王之命来解救齐国之难,娶了妻子回去,这不是用郑国的军队换取自己的婚姻?郑国百姓会怎么说我!”就辞别而去。

“齐大非偶”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不敢高攀。

(出自《左传•桓公六年》)

封豕长蛇

楚国的伍子胥和申包胥是好朋友。

伍子胥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消灭楚国。”申包胥说:“努力吧!你能使它灭亡,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

后来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军队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在今湖北荆州北),楚昭王逃难在外,申包胥到秦国去搬救兵。他对秦哀公说:“吴国贪婪如大野猪,残暴如大蟒蛇,多次侵食别的国家(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最先受到伤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臣下前来紧急求救说:‘吴国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占领了楚国,成为您的邻国,它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那一部分就是您的土地了。如果凭借您的威灵楚国得以保存,楚国将世代事奉您。’”

秦哀公不肯出兵,申包胥站在宫廷上痛哭七天七夜,秦哀公说:“楚王虽然无道,但有这样的大臣,还不至于灭亡。”终于发兵救楚。

“封豕长蛇” 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出自《左传•定公四年》)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吴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恨海难填

《山海经》上说: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里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死后变成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常常飞到西山去衔小树枝和小石头,要想把东海填平。

由此人们引申出几个成语,其中“恨海难填”是说人的怨恨就像大海一样,很难填平。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出自《山海经•北山经》)

[原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一动不如一静

西湖灵隐寺前有飞来峰,飞来峰的东麓有天竺寺。

有一次,南宋孝宗皇帝到天竺寺和灵隐寺礼佛,途中经过飞来峰,孝宗皇帝问相陪的净辉和尚说:“既是飞来,为什么不飞去?”净辉说:“一动不如一静。”

“一动不如一静”指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出自宋•张端义《贵耳集》)

伯玉知非

蘧伯玉是春秋时卫国人。

有一次,蘧伯玉派人到鲁国来看望自己的朋友孔子。孔子请来人坐,问他:“伯玉还好吗?”那人说:“伯玉想减少自己的过错,却做不到。”那人走后。孔子说:“伯玉派了个很称职的人来。”

蘧伯玉谦虚谨慎,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淮南子》上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伯玉知非” 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出自《论语》和《淮南子》)

举案齐眉

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西北)。他博学多才,家里虽穷,可是崇尚气节。东汉初,他曾进太学学习。结束在太学的学业后,就在皇家林苑─上林苑放猪。

有一次,梁鸿因不小心,使得房子着火,延及周围的人家。梁鸿就一家家的去查问每家所遭受的损失,并以猪来作为赔偿。有一家人嫌赔得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物,愿意为你做一段时间的工来补偿。”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的要求。梁鸿在这家干活时不懈朝夕,勤勤恳恳,绝无怨言。邻家的一些老人见梁鸿的行为非同一般,就联合起来责怪那家主人,不该如此对待梁鸿。那家主人也开始尊敬他,并将猪悉数归还给梁鸿,梁鸿坚辞不受,后来回乡去了。

由于梁鸿的高尚品德,许多人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谢绝他们的好意,就是不娶。与他同县的一位孟氏有一个女儿,长得又黑又肥又丑,而且力气极大,能把石臼轻易举起来。每次为她择婆家,就是不嫁,已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为何不嫁。她说:“我要嫁象梁伯鸾一样贤德的人。梁鸿听说后,就下娉礼,准备娶她。

孟女高高兴兴的准备着嫁妆。等到过门那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想到,婚后一连七日,梁鸿一言不发。孟家女就来到梁鸿面前跪下,说:“妾早闻夫君贤名,立誓非您莫嫁;夫君也拒绝了许多家的提亲,最后选定了妾为妻。可不知为什么,婚后,夫君默默无语,不知妾犯了什么过失?” 梁鸿答道:“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衣,并能与我一起隐居到深山老林中的人。而现在你却穿着绮缟等名贵的丝织品缝制的衣服,涂脂抹粉、梳妆打扮,这哪里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啊?” 孟女听了,对梁鸿说:“我这些日子的穿着打扮,只是想验证一下,夫君你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贤士。妾早就准备有劳作的服装与用品。”说完,便将头发卷成髻,穿上粗布衣,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梁鸿见状,大喜,连忙走过去,对妻子说:“你才是我梁鸿的妻子!”他为妻子取名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闪耀。

后来他们一道去了霸陵(今西安市东北)山中,过起了隐居生活。在霸陵山深处,他们以耕织为业,或咏诗书,或弹琴自娱。

不久,梁鸿为避征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离开了齐鲁,到了吴地(今江苏境内)。梁鸿一家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给人舂米过活。每次归家时,孟光备好食物,低头不敢仰视,举案齐眉,请梁鸿?M食。皋伯通见此情形,大吃一惊,心想: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对他如此恭敬有加,那一定不凡。于是他立即把梁鸿全家迁入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梁鸿因此有了机会著书立说。

(出《后汉书•卷九十三》)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吴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月怀一鸡

孟子善于运用比喻来说明自己的主张。孟子说治理天下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君王想不想做的问题,并不是他能不能做。齐宣王问:“想不想做和能不能做有什么区别?”孟子说:“挟着太山跨越北海,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若是为长辈折条树枝,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不愿意做,不是做不到啊!治理国家没有挟太山超北海那样难,只是折条树枝那样简单。赡养我的父母,从而赡养别人的父母,爱护我的孩子,从而爱护别人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

宋国大夫戴盈之决定减免百姓的部分捐税,但又说:“今年年内还办不到,请让我先稍微减一些,等到明年再彻底实行,怎么样?” 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他便说:‘好吧,我知道这不好了。这样吧,请允许我少偷一点,原来每天偷一只,以后改为每月偷一只,到了明年,我就彻底洗手不干了’―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 于道义,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月怀一鸡”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及时改正的人。

(出自《孟子》)

忠心赤胆

唐三藏别了唐王,离了长安,马不停蹄,不一日来至法门寺。

众僧接到里面,相见献茶,用过斋饭,不觉天晚。众僧在灯下对三藏此行议论纷纷,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只是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而已。众僧不解,问道:“法师指心点头,是为什么呀?”三藏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在佛像前发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众僧听了,人人称羡,个个宣扬,说他是“忠心赤胆大禅法师”。

“忠心赤胆” 形容十分忠诚。

(出自《西游记》第十三回)

挥戈反日

周武王在孟津(在今河南洛阳)东渡黄河,准备讨伐商纣王,河水突然逆流,波浪狂打船只,飓风大作,人马不能相见。周武王左手紧握大斧,右手高举大旗,瞠目喝斥道:“我去为天下除害,谁敢阻拦!”于是风停波罢。

鲁阳公和韩国的军队作战,战斗最激烈时,太阳要落山了,鲁阳公把手中的戈向天空奋力一挥,太阳为之后退三舍(一舍是三十里)。

“挥戈反日”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出自《淮南子•览冥训》)

周公吐哺

】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辅助周武王消灭了商纣。周武王死后,周成王还是个婴儿,他又辅佐成王管理天下。

周朝把鲁地封给周公,周公派自己的儿子伯禽前去管理。临行时,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对于天下来说我的地位也算很高了。可是我常常要中断洗澡,多次吐出口中的饭,赶快出来迎接来访的客人,就是这样还害怕让天下人寒心。希望你到了鲁国,不要以自己的地位骄人。”

“周公吐哺”形容礼贤下士。

(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

[原文]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鸡鸣而起

孟子说:“鸡一叫便起床,孜孜不倦行善的人,是舜一类的人;鸡一叫便起床,孜孜不倦求利的人,是跖(人名,春秋时的大盗)一类的人。要想知道舜和跖有什么区别吗?――没有别的,只是利和善的不同罢了。”

“鸡鸣而起”鸡一叫就起床,形容非常勤奋。

(出自《孟子•尽心上》)

老马识途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

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唾面自干

这个典故出自《新唐书•娄师德传》。娄师德在刑武则天时做过宰相,他的处世哲学就是妨忍耐。娄师德身长八尺,嘴方,嘴唇很宽大。他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触犯了他,他就谦虚退让以求得别人的原谅,不在脸上露出愤怒的颜色,他曾与李昭德一起走路,娄师德长得很胖,不能走快了,昭德嫌慢,生气地说:“被乡巴佬拖累!”娄师德笑着说:“我不做乡巴佬,又有谁做呢?”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守代州,在上任前向他辞行,他教导他的弟弟遇事要忍耐。他弟弟说:“有人把痰吐在我脸上,我自己把它擦干就是了。”娄师德说:“还不行,你自己把它弄干净,是想躲避别人的怒气,应该让它自己干了。”才算能忍耐。后来用唾面自干来形容受了污辱,不作反抗,尽力忍受。

狗尾续貂

貂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古代常用貂尾来装饰重要大臣的帽子.这个典故出自《晋书•赵王伦传》赵王司马伦是晋宣帝司马懿 的第九子。晋惠帝上台以后,他更与大臣孙秀合谋,赶跑惠帝,自己当了皇帝。接着司马伦便于工作滥施赏赐,对曾为他篡权出力的人一律加官封爵,一时间出现了“每朝会,貂蝉盈庭的局面。后来封的大官实在是太多了,貂尾不够用,只得用狗尾巴来代替,这就是狗尾续貂的本意。比喻不相称的东西混在一起。后来也用作自谦之辞,指以自己很不像样的东西接续好的东西。

拒人千里

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

孟子说:“听到这一消息,我喜欢得睡不着觉。”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乐正子很有能力吗?”

孟子说:“不是。”

公孙丑问:“有智慧有远见吗?”

孟子说:“不是。”

公孙丑问:“是因为见闻广博吗?”

孟子说:“不是。”

公孙丑问:“那您为什么喜欢得睡不着呢?”

孟子回答说:“因为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公孙丑问:“就是因为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孟子说:“对,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足以治理天下,更何况是鲁国呢?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四面八方的人会不远千里赶来提意见;听不M去别人的意见,那人就会说:‘喔喔,你说的这些我早就知道了!’‘喔喔’的声音和脸色就会把别人拒绝在千里之外。有志之士在千里之外停滞不前,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到来。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在一起,想治理好国家,能办得到吗?”

“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出自《孟子•告子上》)

紫芝眉宇

元德秀是唐朝时的河南人,为人宽厚,少浮华。

元德秀当鲁山县令时,县里有个人因偷盗被捕,恰好当时鲁山境内有虎为暴,那人请求去缚虎来赎自己的罪,元德秀答应了。官吏劝他说:“这是那人的诡计,他想逃走,你不怕受到牵连吗?” 元德秀说:“人应该讲究信义。如果有什么差错,由我一人来承担好了,决不连累别人。”第二天那人背着死虎回来了,一县人都感叹不已。

由于元德秀平日里把自己的奉禄都接济了县里的孤遗,到离任时,他的全部财产只是一匹细绢,坐着柴车而去。因为喜欢陆浑的山水,元德秀就去那里隐居。家里没有围墙也不上锁,也没有仆人。遇到荒年,有时一天也吃不上饭,元德秀喜欢喝酒,常常弹琴来自娱。宰相房?g每看见元德秀,都感叹说:“见紫芝(元德秀的字)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紫芝眉宇”形容人德行高洁。

(出自《新唐书•元德秀》)

隔岸观火

乾康和齐己都是唐朝的僧人。

齐己在湘西道林寺时,乾康前去拜会。门人说:“和我师父交往的都是会作诗的人,请作一首绝句作为门剌。” 乾康说道: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

全诗大意:

隔岸红尘中的人忙得风风火火,

山中寺门前的人待人冷冷冰冰。

煮茶的童子请不要再难为我了,

你就说门前到访的是个穷和尚。

齐己听了大喜,每天都把乾康待为上宾。

人们从中引申出成语“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别人忙碌,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帮助,在一旁看热闹。完全是另外的意思。

(出自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

徙薪曲突

“突”是烟囱,“徙”是迁移,“薪”是柴草。这个成语出自《汉书•霍光传》

西汉时,大将军霍光跟随汉武帝近30年,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汉武帝死后,他受命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近,权倾朝野。茂陵的徐福看到霍氏专权,又行逆道,料其必亡,但又不希望见到霍氏败亡,于是三次上书汉宣帝,望汉宣帝采取措施。但汉宣帝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后来,霍光死后,他的家人谋反,有人告发,宣帝将霍家满门抄斩,并株连九族。宣帝对告发的人大加奖赏,却把上书的徐福给遗忘了。

有人为徐福打抱不平,就上书宣帝,说:战国时,齐国人淳于髡有一次去朋友家作客,见到主人家的烟囱太直了,旁边还堆满了柴草,于是就劝说主人:“你应该把烟囱改成弯的,把柴草搬远点,否则会有火患。”主人听了,并不回应。不久,这家果然失火,幸亏邻居们来帮忙,才将火灭掉。主人为了感谢邻人的相助,就办了酒席答谢他们。酒席上,因奋力救火而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座,其他的论功行赏,独独忘了当初给他警示的淳于髡。有人看不过眼,就对主人说:“如果当初你听客人一言,不至于今日落得费酒、肉,办宴席,差点亡于火灾。今天你论功请宾客,建议你曲突徒薪的人被忘在一边,而焦头烂额者却为上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主人这才醒悟过来,赶忙请来淳于髡。如今茂陵的徐福数次上书请陛下防止霍氏有变,却没有奖赏。望陛下能明察,重视徙薪曲突之策。

宣帝于是赐徐福帛十匹,并许以官职。

徙薪曲突意为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后来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霜露之疾

汉朝的公孙弘年轻时很穷,在海边放猪。四十岁时开始学习《春秋》,六十岁时,汉武帝广招天下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被征为博士。七十六岁时公孙弘当了丞相,封平津侯。虽然贵为三公,但公孙弘生活却很简朴,每顿饭只有一个荤菜,把自己的俸禄都给了故人宾客,家里没有什么余财。

后来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朝廷追拿其党羽正紧的时候,公孙弘却生病了。他觉得自己关键时刻不能给国家出力,给汉武帝上书请求辞职。汉武帝回信说:“……你不幸得了小病,就像寒霜朝露一样,很快就会好的,目前朝廷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你,你看看医生,休养休养,好了就回来,为什么要辞职呢?” 又赐给他牛酒和各种布帛,做为养病之用。不久,公孙弘的病好了,就又上朝理事了。

“霜露之疾”形容病很轻,很快就会痊愈。

(出自《汉书•公孙弘传》)

惘然若失

黄宪是后汉慎阳(今河南正阳)人,家境贫贱,父亲是个牛医。

颍川荀淑和黄宪偶然相遇,当时黄宪才十四岁。荀淑和他说话,不想说了一整天也不愿离去,最后对黄宪说:“你可以做我的师表。”同郡的戴良才高气傲,然而见了黄宪未尝不正容,回到家里,惘然若有失。他母亲问他:“你又去见了那个牛医的儿子了吗?”同郡的陈蕃、周举常常相互叹息说:“几天看不见黄生,鄙吝之心复生。”

开始黄宪被推举为孝廉,后来又被举荐到京师任职,但黄宪到了京师只是看了看就回来了,最终也没有就职。

“惘然若失”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出自《后汉书•黄宪传》)

枭将东徙

汉代的刘向为了说明“知己者不怨人”的道理,举了个寓言故事: 枭(一种猛禽)遇到鸠(一种水鸟)。鸠问它:“你要去哪里?”枭说:“我要搬到东方去住。”鸠问它为什么,枭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搬到东方去。”鸠说:“那你就改一改你的叫声吧,如果你不改的话,你到了东方,东方的人也会讨厌你的。”

“枭将东徙”比喻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着手。

(出自刘向《说苑•谈丛》)

甘棠遗爱

召虎是周宣王时的一位大臣,人们称他为召伯。他巡行各地时,不要老百姓为他盖房子,都是在路边的甘棠树(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下搭个草棚办公、过夜,连草棚的边也不要人来修剪。

召伯死后,老百姓很怀念他,对甘棠树都不忍伤害,他们唱道:“茂盛的甘棠啊,不要剪不要伐,召伯搭过草棚。茂盛的甘棠啊,不要剪不要败,召伯休息过。茂盛的甘棠啊,不要剪不要拜,召伯说过的。”

孔子说:“我看见甘棠就像看见宗庙一样肃然起敬。”

“甘棠遗爱”对离去的人的怀念,或赞颂离去官员的政绩。

(出自《诗经•国风•南召》)

感戴二天

苏章是东汉时扶风人。

他当冀州刺史时,与属下清河郡太守是同窗好友。有一次,苏章巡察到了清河郡,查知郡守贪赃枉法,而且证据确凿。晚上苏章请清河郡守来吃晚饭。席间,郡守见苏章和他叙述往日的情谊,渐渐地将紧张的心情放下了,说:“人人头上都只有一个青天,而我却有两个。”苏章说:“今天喝酒,全是私交;明天办案,却是公事,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第二天在公堂上,苏章在历数了清河郡守的罪行后,依法将他免职了。

“感戴二天”比喻对他人的帮助感激不尽。

(出自《后汉书•苏章传》)

冻浦鱼惊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行孝道成仙的东晋道士许逊,还有晋时为母卧冰求鲤的王祥,等等。后来,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演变为成语“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是个至孝之人。他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待他不慈,数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不好,于是失去了父爱。他每天被责命清扫牛房。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带地事奉他们,毫无怨色。

有一次,继母重病,要以鲤鱼做药。当时天寒冰冻,王祥不顾严寒,来到河中,解开衣服,卧冰求鲤。这时,冰忽然自动裂开,一双鲤鱼跃出河面,王祥持鱼而归。一片孝心,如愿得偿。

乡人惊叹,以为是他的一片孝心感动上天所致。

(出《晋书•王祥传》)

有脚阳春

唐中宗时,宋Z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不久,他直言触怒了中宗,被贬为刺史。到地方后,他廉洁奉公,尽力为百姓做好事,使当地民风变得淳朴起来,家家户户都安居乐业。

他在广州任都督时,当时广东人都用茅竹建房子,经常发生大火。宋Z教他们用砖瓦盖房,减少了火灾,造福了百姓。后来他当了宰相。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Z的特殊关系,希望能照顾。被宋Z得知后,特地关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吏部不能给他官做。

当时唐玄宗很喜欢一个叫王毛仲的宦官,朝廷上下,巴结他的人很多。王毛仲的干女儿要出嫁,唐玄宗问他还缺什么。王毛仲说有一位客人请不来。唐玄宗说:那一定是宋Z了。在宋Z的治理下,唐朝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当时人们称赞宋Z像长了脚的春天,走到哪里,就把光明和温暖带到哪里。

(出自《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

混世魔王

孙悟空武艺学成,告别祖师,驾起筋斗云,不到一个时辰,就回到了花果山。

悟空按下云头,叫道:“孩儿们, 我回来了!”那石坎边、花草中、树木里,大大小小,跳出千万只猴子,把悟空围在当中,叩头叫道:“大王,你好宽心!怎么一去这么久?把我们都闪在这里,盼你盼得饥渴!近来一妖魔在此逞凶,要强占我们的水帘洞,我们舍死忘生,与他争斗。这些时,被那厮抢了我们许多家伙,捉了我们许多子孙,教我们昼夜无眠。大王若再不来,这山洞尽属他人了!”悟空大怒道:“是什么妖魔,这般无理!你们且细细道来,待我寻他报仇。”众猴叩头道:“告大王,那厮自称混世魔王,住在直北下。”悟空道:“有多少路程?”众猴道:“他来时云,去时雾,不知道有多少路程。”悟空道:“你们不要怕,只管在此玩耍,等我寻他去!”

好悟空,一个筋头跳到半空,去寻那妖魔。

“混世魔王”形容无法无天、穷凶极恶之徒。

(出自《西游记•第二回》)

蔡邕救琴

蔡邕是东汉时的大音乐家。

有一次,一位朋友请他吃饭。他刚走M朋友家门,听见里面有人在弹琴。他听了一会,说:“请我吃饭,为什么这琴声中却透着杀气呢?”于是就回去了。朋友忙去追他,并问他为什么,蔡邕就实说了,大家都很惊讶。弹琴的客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一只螳螂准备扑向一只鸣蝉,我担心它扑不到。这大概是你说的杀气吧!”

有一次,蔡邕经过吴地,看见有人把一块桐木“噼噼啪啪”当柴烧,忙说:“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块做琴的难得的好材料啊!”蔡邕就将它买了下来,用它做成了一张琴,可以弹出“叮叮咚咚”的乐曲。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

“蔡邕救琴”形容伯乐难求。

(出自《后汉书•蔡邕列传》)

石邑深涧

董阏于被派往赵国的上地担任地方长官。

一天董阏于在石邑山,见到一条深涧,像斧削,似城墙;深及百丈,十分险要。董阏于问当地人: “有没有谁掉M去过?”回答说:“没有。”

董阏于问:“不懂事的孩子、白痴、聋哑、疯子,有没有M去的?”回答说也没有。

董阏于问:“那么牛马猪狗,有没有掉M去的呢?”回答还是没有。

董阏于问:“为什么呢?” 回答说:“这深涧十分危险,谁要是掉M去了,哪还能有性命?因此谁走到这里都万分小心,都不敢去碰它,连牲畜也止步不前。”

董阏于喟然叹息地说: “我找到治理的办法了:制定严厉的法律,又严厉地行使它,就好比这百丈深涧,那谁还敢去触犯它呢?”

“石邑深涧”用来形容森严的法律。事实上,执法必严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社会的秩序,但是立法的原则应该基于扬善。如果法律森严却不扬善,那么这些严厉残酷的施暴者本身也免不了被老百姓扔M那山涧的结果。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金壶丹书

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捡到一个金壶,打开来,里面有一张用红笔写的纸条:“吃鱼不要翻面,不要乘坐劣马。”

景公说:“有道理!吃鱼不要翻面,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

晏子说:“不是这样啊!吃鱼不要翻面,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放不肖之人在国君身边。”

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

晏子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怎能不亡国呢?”

“金壶丹书”指锦囊妙计。

(出自《晏子春秋》)

四海之内皆兄弟

司马牛和子夏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司马牛向孔子请教如何做君子。孔子对他说: “君子不忧愁,不畏惧。”

司马牛问道: “不忧愁,不畏惧,就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君子经常反省自己;所以内心毫无愧疚,还有什么可忧愁、可畏惧的呢?”

司马牛常常为自己没有兄弟而忧愁。子夏安慰他说:“我听说过‘生死由命运来主宰,富贵由上天安排。’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四海之内皆兄弟”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出自《论语•颜渊》)

下车泣罪

有一次禹出外巡视,见到有个犯罪的人被押着走过。

禹停住车询问,回答说:“这个人偷了别人家的稻谷被抓住,我们把他送去治罪。”禹便下了车,来到那罪人身旁,问他:“你为什么要去偷别人家的稻谷呢?”那人低着头不敢说话。禹也不生气,一面规劝他,一面流泪。禹的左右都很不理解,问:“这人偷了东西,送去受惩罚,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啊。不知大王为什么要流泪呢?”禹哭着说:“我不是为这个罪人流泪,而是为自己流泪啊。从前尧和舜做领袖的时候,老百姓都和他们同心同德;如今我做了领袖,老百姓却不和我同心同德,做出这损人利己的事来,所以我内心非常难过!”

禹就取出一块龟板,在上面刻写了“百姓有罪在于一人”八个字,然后把那罪人放了。

遇事向内去找,这正是圣人的风范。

(出自刘向《说苑•君道》)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宰予,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来渐渐发现,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没有仁德,而且十分懒惰,白天睡大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

孔子另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长得体态不雅,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从来不去巴结公卿大夫。后来,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的声誉传遍四方。

孔子听说了,感慨地说:“我凭言语判断人的品质,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以貌取人”是指用自己的观念来评判事物。

(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市道之交

战国时代,廉颇为赵国立了许多战功,被封为上将军,他家每天都来许多客人。后来廉颇被罢官回家。这时,那些客人一个也不来了。

公元前262,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0万士兵,燕国又来趁火打劫。危难中,廉颇又被起用,他不负众望,打败了燕军。当廉颇当了相国后,那些客人陆续又来了。廉颇很看不惯,说:“诸位,你们还是请回去吧!”

有一个客人站出来,说:“廉将军,你得势的时候,我们来追随你;失势时,我们就离开你。天下的人都是因为利益关系交往的(市道之交),这是很自然的事。你何必怨恨、发火呢?”廉颇无话可说。

“市道之交”是说人们出于个人利益而相互交往。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琴俱亡

王徽之和王献之(字子敬)是兄弟俩,他俩感情很好。

有一次,家里失火。王徽之吓得鞋也顾不得穿,逃了出去。王献之面色不变,被仆人扶着走了出来。

有一天半夜,家里来了个小偷。王献之发现后,慢慢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的,就把它留下吧。”小偷吓跑了。王徽之很佩服自己的弟弟。

不久兄弟俩同时病了,还都不轻。算命的说:“人要死时,如果有人愿意代替他去死,那他就会活下来。”王徽之忙说:“我的品德不如我的弟弟,让我代替他去死吧。”算命的人说:“你活的日子也不多了,如何代替他呢?”

不久王献之死了。王徽之办丧事时也不哭,只是在灵床上呆呆地坐着。他把王献之用过的琴拿过来,想弹个曲子。弹了几次,都不成曲调。就摔了琴,叹道:“子敬,子敬,你人和琴都走了啊(人琴俱亡)!”他悲痛得了昏过去。一个月后,他也离世而去。

“人琴俱亡”是说人能同生死共存亡,形容感情很深。

(出自《晋书•列传第五十 》)

气壮山河

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M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1125年冬,北方的金国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严重地威胁到宋朝的安全。昏庸懦弱的宋钦宗惊慌失措,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赵鼎与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手送给别人?望陛下千万不要考虑这种意见!”可是,钦宗非常惧伯金兵,决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让。金军使者来谈判时,要求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钦宗不敢违抗,竟答应了金军提出的要求。但是,金国皇帝并不满足,他们命令部队继续南下。年底,金兵抵达开封城下。胆小如鼠的钦宗不等金军攻破,就亲自到金军营中乞求投降。金兵统帅扣留了钦宗,让部下M城掠夺,然后把钦宗和他的父亲徽宗当作俘虏,连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银财宝,一起返回金国。北宋王朝就此灭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钦宗年号靖康)。

不久,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建立了南宋王朝,史称宋高祖。宋高祖即位初期,起用了岳飞等一批主战派的大臣,赵鼎也在其中。曾经担任过宰相的秦桧,是主和派的头目,因结党专权而被罢职。赵鼎对他很警惕,曾经向人表示过,此人如果得志,我们就没有立足之地。

不料,后来秦桧又一次被任命为宰相。他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高宗与全国讲和。赵鼎对他自然就反对。于是,秦桧经常在高宗面前说赵鼎的坏话,使高宗对他逐渐失去信任。后来,高宗终于将他贬到外地去当官。

赵鼎离京时,秦桧假惺惺地为他送行。但赵鼎并不领情,只是轻蔑地瞧了他一眼,拱拱手就走了。为此,秦桧更加忌恨赵鼎,将他越调越远,最后贬谪到朱崖。赵鼎在朱崖住了三年,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生活非常困苦。秦桧知道他的处境后,认为他活得不可能长久,便嘱咐地方官每月向自己呈报他是否还活着。

赵鼎六十二岁那年,终于患了重病。临死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悲愤他说道:“秦桧非要置我于死地。我不死,他可能会对你们下毒手;我死了,才可不再连累你们!”说罢,他叫儿子取来一面铭旌,在上面写道:“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意思是:我身骑箕、尾两星宿回归上天,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地存于本朝。

后人把“气作山河壮本朝”演变为成语“气壮山河”,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一般。

潘文乐旨

成语“潘文乐旨”出自《晋书•乐广传》。说的是西晋年间,有一位名士叫乐广,他善于谈论,却不擅长写作。他想辞去河南尹的官职,却不知该如何把辞呈写得合情合理,让皇上读了后能批准他的请辞。

与他同时代有位叫潘岳的甚有文彩,梁代钟嵘的《诗品》将他的作品列为上品,并有“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的赞语。于是乐广就请潘岳为他代书。潘岳说:“我得知道你的想法,方能动笔。” 乐广就向潘岳讲了二百句,表述了自己的志愿。潘岳极尽能事,成就了这篇辞职书。潘岳也因此而成“名笔”。

当时的人都说:“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也就是说,如果乐广不借潘岳之笔,而潘岳不取乐广的意旨,也就不会有这样的美文问世。

后世多以“潘文乐旨”来比喻好文章的文辞与意旨。其实这则成语故事也告诉我们,不同的人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如果能相互形成最佳配合,相信会无事不成的。

原文: 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晋书•乐广传》)

破镜重圆

成语故事破镜重圆不仅讲述了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更反映出古人成人之美的美德。

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的妻子是后主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才貌极为出色。徐德言当太子舍人的时候,正赶上陈朝衰败,时局很乱的时期,无法保证国家和个人的安全。徐德言对妻子说:“以你的才华和容貌,如果国家灭亡了,你一定会流落到有权有势的富豪人家,恐怕我们会永远分离。倘若我们的缘分没断,还能相见,应该有一个信物。”于是徐德言折断一面铜镜,夫妻两人各拿一半。他又同妻子约定说:“将来你一定要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将镜片在街上出售,如果我见到了,就会在当天去找你。”

等到陈朝灭亡了,他的妻子果然流落到越公杨素的家里,杨素对她非常宠爱。徐德言流离失所,好不容易才来到京城。他于正月十五这天到市场上寻找,果然有一个仆人模样的老头出售一片一半的镜子,而且要价非常高,人们都嘲笑他。徐德言将老人带到自己的住处,给老头吃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拿出自己那一半镜子和老头卖的那半面镜子合在一起,并在镜子上题了一首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陈氏看到题诗以后,哭哭啼啼地不肯吃饭,杨素了解情况以后也非常伤感,派人将徐德言找来,决定将妻子还给他,并送给他们许多钱物。听说这件事的人没有不赞叹的。

杨素设酒宴为徐德言和陈氏饯行,并叫陈氏也作了一首诗:“令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然后陈氏和徐德言回到江南,一直到白头偕老。

( 资料来源:《本事诗》)

一落千丈

唐朝时,有个叫颖的天竺(印度)僧人来到长安,他善弹古琴,听的人很多。

有一次文学家韩愈听了他的弹奏,感叹他技艺的高超,写了首诗赞扬他。诗中说:(译文大略)

刚开始琴声像一对男女,尽是恩恩怨怨,突然变得轩昂起来,勇士要奔赴战场了,战场天阔地远,今后的命运如浮云柳絮没有根蒂。琴声一转,风和日丽,百鸟在一起叽叽喳喳,这时看见一只凤凰奋力向上孤飞,一分一寸的上,到最后,好像力气用尽,突然以千丈的速度从高空跌落下来(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我想站起来,马上中止这琴声,因为我已经无法控制我自己,我的衣服已经被泪水打湿。颖师啊,你的技艺确实高超,可是请不要把冰炭放M我的心里啊!

“一落千丈”形容境况、地位等下降得很厉害。

(译自韩愈《听颖师弹琴》)

[原文]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不知所终

向子平是西汉末年河内朝歌人,穷得没钱买食物,好事者送给他,他只取够用的,而把多余的还给人家。大司空王邑想推荐他,被他坚决推辞。向子平读《易经》,读到《损》和《益》卦时,常常叹息说:“我已经知道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不知道生和死到底是什么关系?”

建武年间中,向子平的女儿出嫁了、儿子也成家了,就告诫家人不要挂念自己,和北海的禽庆出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不知所终”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出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鸥鹭忘机

“鸥鹭忘机” 既是《列子•黄帝》中的寓言,也是一首有名的古琴曲。

寓言讲的是:有个渔人喜欢水鸟,每次出海时,都与水鸟一道戏游,常常有上百只的水鸟飞来和他玩耍。

有一天,他的父亲对他说:“我听说那些水鸟都愿意与你游玩,你捉几只带回家给我玩玩。

第二天,渔人出海了,可是水鸟只是在他的头顶盘旋、飞舞,并不落下来。

人无巧诈之心时,连异类都可以亲近。

后世以“鸥鹭忘机”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清代的《鸥鹭忘机》古琴曲表现了海日朝晖,沧江夕照,群鸟众和,翱翔自得的意境。

飞禽走兽篇

中国的神话中,盘古不仅是位开天辟地的英雄,其肢体还分别化生成为日月、山川河流与土地草木。当我们观察人体的骨骼,与山脉比较时会猛然发现:两者皆有硬实挺立的共通点;双眼常被喻为如日月般的明亮;血脉与河流也有一致的流动意象;肌肤有毛发滋长恰如土地上有草木繁生。古人早已认识到这种自然法则,他们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其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份之间存在着某些方面的联系,表现着某种共同的特性。因此古人会将动物的自然习性引申、譬喻成与人类相关的成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里举例谈谈由飞禽走兽衍生而成的成语:

鹤是传说中神仙的座骑,因此被古人视为仙禽。“驾鹤西归”是祝福死者已至仙境的表示;“鹤立鸡群”以对比法点出鹤之超然与崇高;“焚琴煮鹤”当然是庸俗至极的举动,不仅不懂风雅,残害动物也有失慈悲。另外,在传统观念中鹤与龟同为长寿的代表,《相鹤经》称鹤之寿不可量;龟寿则多在百岁以上。所以古人常以“鹤寿龟年”、“龟鹤齐龄”作为祝颂人长寿之词。

雁是候鸟,每年秋分后南飞,隔年春分后北返。飞行时很有秩序,所谓“飞成行,止成列”,这种行止有序的自然特性与中国传统注重伦理的要求不谋而合,所以古人以“雁行有序”比喻兄弟之间长幼有规矩,也引申形容朝廷的官员班列整齐之意。另外,雁也被用来代表书信,如“鱼雁往返”表示信件往来频繁;“鱼沉雁渺”则是完全没有消息的意思。雁之所以与书信相联系是有其典故的。根据历史记载,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不幸被拘禁后坚持不肯投降,匈奴因此强迫苏武徙居北海牧羊,以为折磨。后来汉与匈奴讲和,汉朝要求释放苏武,匈奴则骗说苏武早已死去。当时有一个叫常惠的人心生一计对匈奴说:“不久前汉天子打猎时,射到一只北雁,雁脚上绑有苏武告知处境,并且向汉室求救的书信。这不就表示苏武应该还在人间吗?”匈奴无言以对,才改口答应让苏武返回汉朝。“雁帛”、“雁足”因此有了代表信件的涵义;而“鱼素”,相传就是装在鱼腹中传递的绢帛笺文,所以古人就将“鱼雁”合并,比喻书信与消息了。

凤凰

凤凰是传说中的瑞鸟,“凤凰来仪”当然视之为祥瑞之兆。凤凰也是百鸟之长,所以历来君王、皇家用品多冠以凤字。如“凤辇”表示天子的座车,“凤阙”表示帝王所住的宫殿。政治混乱,没有贤能的执政者就可以以“凤鸟不至”做比喻。

原本凤为雄鸟,凰则是雌鸟,“凤凰于飞”就像“鸳鸯比翼”一般,同样是夫妇和谐美好的象征。后来凤却专用于女性,与龙相互配对,应该与一则神仙故事有关。相传春秋时代太华山有一擅长吹箫的青年萧史,与秦穆公的小女儿弄玉结婚后,夫妇二人一个吹箫一个奏笙,过着愉悦美满的家庭生活。有一天萧史和弄玉正在月下谈心时,忽然看见一只紫凤飞来台前,之后又有一条龙相随而至。这时萧史才向弄玉坦承:自己本为天上神仙,因为与弄玉有未了的姻缘,所以前来婚配,但是无法在人间久留。于是弄玉决定跟随夫婿,最后萧史乘龙,弄玉骑凤,双双腾空飞去。“翔凤乘龙”也成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祝贺新人百年好合的吉祥用语。

狮为百兽之王,吼声宏大,其威摄力量自然惊人。因此,在中国官府或大户人家门前,都可见到石狮分守大门两侧,有其镇宅、驱邪避祟之意,也是一种威势的象征。而在佛教经籍中喻佛为“人中狮子”;“狮子座”指的是佛坐、卧的地方;佛主讲经,声震十方世界,称为“狮子吼”。没想到苏东坡把“狮子吼”夸张地比喻成悍妻的怒骂声。当然,“河东狮吼”的确生动鲜活地传达了悍妻大发雌威的样子,因此也成为众人熟知的成语,但是原有的“狮子吼”的涵义反而鲜少流传了。

象体型庞大,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却温和柔顺,行走安祥庄重。象在中国并不多见,多半是外邦M贡的馈赠品,稀有难得。“太平有象”就是古人认为太平盛世的强大安定、珍贵与万邦来朝的情况和上列有关象的描述契合而衍生的成语。至于“盲人摸象”则是源自佛教《涅盘经》中故事,比喻众生不明法理之博大,更不知道踏实修炼,就像盲人仅从接触到象的一部分就以偏概全,骤下结论,而且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这样永远也无法得知究竟。

麒麟

麒麟是古代的仁兽,其形象为鹿身、马足、牛尾,头上只有一角,角端有肉。古籍描述麒麟行走规矩,择土而后践,位平然后处,不踏陷阱,举止就如同仁人君子一般。因此,用“喜获麟儿”祝贺人家获得仁厚贤德的子嗣,保证是再恰当不过的称颂之词!

其实成语中与飞禽走兽相关联的内容不胜枚举,以上仅就自己兴趣取题材撰写,其它就请读者自行研究了。

成语故事:善游者溺

善长游泳的人容易溺水,善长骑马的人容易掉下来,都是因为自恃所长反而给自己带来了祸害。所以喜欢多事的人常常事与愿违,喜欢争利的人常常陷于穷困。

远古时代的共工氏(远古传说中的水神)力气很大,用头将不周山(传说中的擎天柱)撞断,结果使大地向东南方向倾斜。他和高辛氏(黄帝的孙子)争夺帝位,失败后藏在海底不敢出来,连后代都没有。战国时代太子翳为逃避王位,躲到山洞里隐藏,越国的百姓烧了艾草烟来熏,翳没有办法只好出来当了越王。

由此看来,得不得到在于命运,不是由于力争。事情的成功在于合乎天理,不是在于计划的周密。

“善游者溺”形容人自恃本事而惹祸。

(处自《淮南子•原道训》)

[原文]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是故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也。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越王翳逃山穴,越人熏而出之,遂不得已。由此观之,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

不知所终

向子平是西汉末年河内朝歌人,穷得没钱买食物,好事者送给他,他只取够用的,而把多余的还给人家。大司空王邑想推荐他,被他坚决推辞。向子平读《易经》,读到《损》和《益》卦时,常常叹息说:“我已经知道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不知道生和死到底是什么关系?”

建武年间中,向子平的女儿出嫁了、儿子也成家了,就告诫家人不要挂念自己,和北海的禽庆出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不知所终”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出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果不其然

明朝时南海县有个读书人叫范?M,从20岁开始考相公(秀才),考了30年也没考上,家里穷得只有两间草房,老母和妻子吃不上饭,丈人胡屠户很瞧不起他。54岁那年,范?M终于中了相公,范?M又想?M城去考乡试(举人),来找丈人商议盘费,被胡屠户啐了一脸,骂他“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

范?M只好偷偷去考,不想榜文下来,居然中了。马上有人送了他一所宅子和50两银子。胡屠户也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赶来贺喜。范?M包了两封银子给了胡屠户,胡屠户收了银子,对女儿说:“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去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哩。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回家去,骂这短命的奴才!”说完,千恩万谢,笑眯眯的去了。

“果不其然”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出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不念旧恶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今河北省)的王子,为了推让王位,两人先后逃到周文王那里。周文王死后,周武王起兵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暴易暴、以臣弑君,曾加以劝说。周武王灭商纣统一天下后,伯夷、叔齐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逃到山里挖野菜,后来饿死了。

孔子说伯夷、叔齐是“古之贤人”,并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旧仇,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就很少(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不念旧恶”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出自《论语》)

篇3:高考成语备考思路

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以其结构的相对稳定性、意义的整体性、时空的习用性、形成的历史性、内容和形式的固定性而受到阅读、写作者的青睐。在高考中, 绝大多数省市几乎年年必考成语。为此, 我们应高度重视成语备考。在成语备考中,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积累把握大意

从小学到高中二年级, 虽然我们在语文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中积累了不少成语, 但是这远不能满足高考的需要, 因而, 在高三这一年, 我们每天都要有计划地背诵、理解几条成语。在记诵成语时, 为了节省时间, 仅需把握其大意即可。而对于易混近义成语、易误成语应烂熟于心。同时, 我们在做每一套综合测试题时, 几乎每一套题都有对成语的考查, 一次就能粗略掌握四个成语的意义及用法, 这也是学习成语的好时机之一。

“胸藏万汇凭吞吐”, 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成语, 别说高考遇到了成语题不会丢分, 就是在作文中也完全可以由于运用恰当而适量的成语在语言的丰富上斩获发展等级高分, 这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啊!

二.明确类型迅速诊断

中医看病, 讲究望闻问切。考生做成语题, 也要明确成语误用类型, 快速作出判断, 尽量减少失误, 甚或确保不失分。高考对于成语的考查, 常见成语设误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 望文生义, 主观臆断;

(二) 对象误用, 张冠李戴; (三) 画蛇添足, 重复累赘; (四) 不辨色彩, 褒贬误用; (五) 不明多义, 一概而论; (六) 功能混乱, 搭配不当; (七) 谦敬错位, 主客颠倒; (八) 不合逻辑, 事理不通; (九) 大小不分, 轻重失度。

三.抓住九看注重辨析

(一) 看成语的语义

高考中有一些不太常见的成语, 这时切忌一知半解或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 字面的意思与文本的意思是大相径庭的,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往往出错。如:

近年来, 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 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 情势极其危急, 多用于危急时刻, 此处应为“刻不容缓”。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

五风十雨大快人心久假不归文不加点差强人意河东狮吼万人空巷

不刊之论危言危行江河日下城下之盟下里巴人罪不容诛奇文共赏

吊民伐罪目无全牛善刀而藏捉襟见肘身无长物空谷足音侧目而视

不赞一词三人成虎噤若寒蝉首当其冲七月流火炙手可热细大不捐

石破天惊火中取栗涣然冰释

(二) 看成语所指的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 如:专门指个体或群体, 专指人或事物, 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的等等。如果不了解它们特定的使用对象, 就会出现语病。如:

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 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 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豆蔻年华”专指女子十三四的年纪, 句中使用明显不当。

容易张冠李戴的成语还有:

破镜重圆洛阳纸贵日理万机草长莺飞不知所云举案齐眉鸿篇巨制

不同凡响烘云托月相濡以沫含英咀华韦编三绝纵横捭阖洗心革面

萍水相逢明日黄花遇人不淑罄竹难书擢发难数行云流水炙手可热

一挥而就青梅竹马耳鬓厮磨夫唱妇随江郎才尽挥洒自如倚马可待

呼之欲出信手拈来巧夺天工汗牛充栋

(三) 看表达是否重复

在使用时, 成语语义可能与句子中有些词语语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意思或部分意思的词语, 造成整个句子有叠床架屋的语病, 如不细加辨析, 就会发生误判。如:

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 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津津乐道”的意思是很感兴趣地谈论某人某事, 可作谓语、定语。“谈论着”与“津津乐道”中的“道“重复。

容易重复赘余的成语有:

故意说得闪烁其词难得的空谷足音忍俊不禁地笑了让人贻笑大方

难言之隐的苦衷具有真知灼见的看法过分的溢美之词全身遍体鳞伤

更加变本加厉使人民生灵涂炭老百姓们民不聊生显得相形见拙

妄自菲薄自己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好像如芒在背

(四) 看成语的感情色彩

相当一部分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 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 仅一字之差, 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命题者在设题时, 故意混淆其感情色彩, 或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以考查考生的辨别能力。如:

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 他一生恶贯满盈, 真是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意为死得有价值, 是个褒义词, 应为表贬义的“死有余辜”。

容易混淆感情色彩的成语有:

蠢蠢欲动改头换面侃侃而谈趋之若鹜半斤八两翻云覆雨捕风捉影

雨后春笋始作俑者洗心革面无所不为粉墨登场罄竹难书东山再起

凤毛麟角胸无城府弹冠相庆连篇累牍重整旗鼓改头换面半斤八两守株待兔

(五) 看成语的多个义项

一般来说, 一个成语只有一个义项, 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个义项, 读书理解交际运用就不会出错, 但这仅仅是“一般来说”, 实际上有的成语有多个义项, 在流传使用过程中, 它除了适用于一般语境的常用义项外, 还派生出适合于特殊语境的非常用义项, 如果不理解这一点, 甚至拘泥于思维的定势, 就会先入为主, 以对为错。还有一种情况是, 不少成语现在都使用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 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 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每当夜幕降临, 饭店里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灯红酒绿”, 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这里取第二个义项是正确的。

再如: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 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非非”, 佛家语, 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 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 含贬义, 在此句中, 使用的是本义, 因此是正确的。

容易误用的常见多义成语有:

八面玲珑不动声色平易近人秀色可餐眉来眼去粉墨登场咬文嚼字

穷形尽相水落石出按图索骥姹紫嫣红暗送秋波不明不白不绝如缕

老气横秋短小精悍

(六) 看成语的语法功能

成语由于词性和词义不同, 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 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 就会造成成语之间的不搭配。如:

18名路人漠不关心被碾压的“小悦悦”, 只有那个叫陈贤妹的阿婆站了出来。后来, 人们说她“拯救了中国人的良知”。

“漠不关心”, (对人或事物) 感情冷漠, 态度冷淡, 毫不关心, 不能带宾语。

这类成语太多, 记住下面几个常用的, 应对高考问题不大。

1.“同心同德”“深思熟虑”只能作谓语, 不能带宾语;

“津津乐道”“司空见惯”“耳濡目染”等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不约而同”只能作状语。

2.

“望其项背”“求全责备”“同日而语”“等闲视之”“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成语不能用在肯定句中, 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

(七) 看谦敬是否错位

很多成语从古代沿用下来被烙下了深深的古代文化的印记, 有的是谦辞, 只能对己;有的是敬辞, 只能对人。如果在理解时忽略了这方面的常识, 就会闹出笑话。如:

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 我们请大家来, 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 大家不必客气, 就姑妄言之吧。

“姑妄言之, “姑, 姑且;妄, 随便。姑且随便说说 (对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 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 多用于自谦之辞, 用在此处与专家谈高深见解的话不符。

常见的谦辞有:

蓬荜生辉敝帚自珍抛砖引玉贻笑大方无功受禄敬谢不敏忝列门墙

信笔涂鸦一孔之见才疏学浅不情之请恭敬不如从命

常见敬词有:

不吝赐教鼎力相助高抬贵手调兵遣将洗耳恭听如坐春风不耻下问

(八) 看成语是否符合逻辑

有些成语从语言上看符合句意, 似乎没有错误, 但从逻辑的角度考虑则可能文理不通。成语使用“不合逻辑”的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如: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 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 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篇4:浅谈成语的备考策略

一、规律分析

1.纵观十年高考中的成语,通常分布在语音考查、字形考查和语义考查三个题目之中,三个题目中考察成语的的数量以字形考查为最多,300余个,其次是语音考查,约227个,最少的是成语的意义考查,约计108个。语音考查往往从多音误读、形似误读、形声字误读、音调不准误读等四个方面设置题目。字形考查多是别字,多从同音字和音近字、音同义近字、音形接近字、形体相近字等几个角度来设置题目。语义考查多从句子的语境、感情色彩、适合的对象、句子表达的事理等方面设置题目。

2.从成语考查的难易程度来看,十年来,偏僻古怪的成语不考,只考那些习见习闻的成语,这就启发我们在备考时,要坚决舍弃那种专挑生僻成语让学生练习的做法。

3.从十年的成语考查来看,考过的成语并非不再考查,比如“差强人意”、“事倍功半”、“功亏一篑”等成语就反复出现过多次。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即使已经考过的成语也不能轻易放过,也得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理解。

4.从所考成语的来源分析,95%以上的成语取材于教材,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二、备考对策

(一)弄清规律,掌握方法。

1.多音字要据义定音。如“一叶扁舟”中的“扁”是“小”的意思,就读piān ,而不读biǎn 。“未雨绸缪”中的“缪”、“纤尘不染”中的“纤”、“另辟蹊径”的“蹊”、“方兴未艾”的“艾”都属于这种情况。备考时,就要让学生做细致的辨析,教师在讲析的基础上要给学生一部分常用的成语作训练,借此巩固。

2.形似字要据义定形。成语的字形考查一般是以别字为主,近十年的高考题全部是考查的别字。成语是约定俗成的,要想真正的掌握成语的字形,首先,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去把握成语中那些重点语素的意义,也就是那些容易写错的字的含义。如“不刊之论”的“刊”好多人误写成“堪”,就是因为这些人没有掌握“刊”是“更改、删改”之义。其次,也可以从成语的结构上去把握,因为有时候借助成语的语法结构也可以帮助解决疑难,如“仗义执言”是由动宾结构加动宾结构组成的并列短语,有人不理解这一特点,就把“执言”误写成“直言”,这样成语的意义就改变了。

3.理解成语意义。(1)把握感情色彩。也就是要分清褒贬,如“无微不至” 与“无所不至” 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好好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2)明确成语适用的对象。成语是有固定的适用对象的,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举案齐眉”、“比翼双飞”等通常适用于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文不加点”、“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不落窠臼”等成语一般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方面。“美轮美奂”用于建筑,“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备考的时候,就得有意识的让学生把握这些东西。(3)明确成语适用的语境和范围。成语的运用要受被陈述对象的制约,要受具体语言环境的限制,要做到彼此勾连,首尾连贯。在运用过程中,可从成分的搭配与语义的前后照应两个方面去把握。如1996年高考题第6题中的两个句子“故宫博物院的珍宝室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这两个句子的空缺处通过从结构上不难选出“迎接不暇”和“目不暇接” ,从而排除掉“琳琅面目”和“美不胜收” ,然后再分析两个成语的意义,“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后指人事纷繁,应付不过来。” “目不暇接”是指东西很多。通过分析便能准确地选出第一句是“应接不暇”,第二句为“目不暇接”。(4)明确成语结构上固定的特点,不能随便更换、增删、颠倒其中的某些成分。同时,也要弄清成语的语法结构,如“毛遂自荐”是主谓结构,“请君入瓮”是兼语关系,“不见经传”是动宾关系等等,弄清了成语的语法关系,便于掌握成语的意义。(5)掌握关键语素的意义。高考试卷中的成语题经常把成语中的那些关键语素作为考查点来设置题目,因而,对那些关键语素要从根本上掌握,不然,就很容易犯曲解成语的毛病。如“不刊之论”的“刊”是“删改”之意,非“刊登”之意。(6)克服望文生义的毛病。有些成语如果不真正理解其意义,就很容易犯望文生义的毛病,因此,高考命题者就利用考生学习不扎实的这一弱点设置语言障碍来迷惑考生。如1993年和2002年的“差强人意”、1997年的“万人空巷”、2003年的“涣然冰释”、“未雨绸缪”、细大不捐”、2004年的“火中取栗”和“马首是瞻”等都是这种题型。类似的成语很多,考生唯一的办法就是对这些成语就要狠下功夫,真正理解。

(二)选准典型,强化训练。

1.给下列成语中加点字注音:

大模大样 度德量力 徇情枉法 心广体胖 刚愎自用

苦心孤诣 讷言敏行 便宜行事 鞭辟入里 绮丽多彩

相机行事 好逸恶劳 疾风劲草 强人所难 殒身不恤

沸反盈天 屏气凝神 摇曳多姿 引吭高歌 不着边际

瞠目结舌 并行不悖 按捺不住 处之泰然 相形见绌

亘古未有 不可胜数 甘之如饴 一气呵成 垂涎三尺

2.纠正下列成语中的别字。

偷机取巧 浮想连翩 鬼计多端 飞扬拔扈 谈笑风声

变本加利 事得其反 一口同声 按步就班 迫不急待

人才倍出 名不负实 惹事生非 流恋忘返 分廷抗礼

乌烟障气 为富不人 力行节约 百废具兴 专心至志

过尤不及 因势利导 自报自弃 殉私舞弊 相辅相承

合衷共济 要言不凡 明查秋毫 直接了当 计日成功

3.解释下列成语。

不可理喻 日薄西山 风靡一时 反躬自省 功亏一篑

平分秋色 众望所归 求全责备 鱼龙混杂 革故鼎新

轻歌曼舞 家徒四壁 失之交臂 讳莫如深 耳提面命

每况愈下 作奸犯科 旷日持久 敝帚自珍 登峰造极

栉风沐雨 曾经沧海 繁文缛节 越俎代庖 微言大义

如坐春风 如日中天 附庸风雅 语焉不详 寥若晨星

篇5:2012高考备考成语

1.哀哀父母: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2.爱鹤失众:比喻因小失大。

3.案牍劳形:案牍:公文。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

4.鞍马之劳: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5暗香疏影:暗香:清幽的香气;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15.傲骨嶙嶙: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 16.傲睨自若:睨:斜视;自若:指满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视一切的样子 17.八拜之交: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18.布衣之交:旧指贫寒老友。

19.杵臼之交: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分。

20.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21.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22.总角之交: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23.拔树寻根:比喻追究到底。

24.跋前疐后:跋:踩;疐:古同“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25.白草黄云: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

26.白圭无玷:玷: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没有斑点。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没有缺点 27.白首穷经:直至年纪老了还在钻研经籍,犹言活到老,学到老。?? 28.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倾盖:停下车子,指初次相逢。指相识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有的刚认识,却象老友一样。比喻感情的厚薄是不以时间长短来衡量的。

29.白屋寒门: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30.百举百捷:百:形容多;举:行动;捷:成功。形容每做一件事都能取得成功 31.阪上走丸: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32.暴戾恣睢:暴戾:凶恶、残暴;恣睢: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暴殒轻生:暴:突然;殒:死亡;轻生:把生命看得很轻。指突然间自杀身死。

33.弊绝风清:弊:坏事;清:洁净。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34.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35.碧血丹心: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36.壁垒森严:壁垒:古代军营四周的围墙;森严:整齐,严肃。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37.便僻侧媚:便僻:顺人之所欲,避人之所恶;侧媚:奸邪谄媚。指逢迎谄媚或逢迎谄媚的人。

38.秉要执本: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39.不差累黍:累黍: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小。形容丝毫不差。40.不茶不饭: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41.不逞之徒: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42.不齿于人:齿:象牙齿一样排列。不能列于人类。指被人看不起。?? 43.不揣冒昧:揣:估量,考虑。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44.不分轩轾:轩轾:古代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45.不即不离: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46.草长莺飞: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47.蟾宫折桂: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48.称雨道晴: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

49.城狐社鼠: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50.愁云惨雾:形容暗淡无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忧愁苦闷的局面。51.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52.杵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分 53.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54.存神索至:存神:保养精神;索至:寻找事物深奥的道理。旧指品德高尚的人注重保养精神,以探寻事物深奥的道理。

55.寸而度之,至丈必差:度:量;至:到;差:误差。一寸一寸地量到丈,必然会有误 56.从井救人: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57.打凤捞龙: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58.大张挞伐:张:施展;挞伐:讨伐。比喻大规模地攻击或声讨。59.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60.雕章镂句:指文章的词句刻意修饰。

61.叠床架屋: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62.斗转参横:北斗转向,参星打横。指天快亮的时候。

63.饭糗茹草:饭、茹:吃;糗:干粮;草:指野菜。吃的是干粮、野菜。形容生活清苦。64.侯门似海:王公贵族的门庭像大海那样深遂。旧时豪门贵族、官府的门禁森严,一般人不能轻易进入。也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65.鸿鹄将至: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66.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

67.稷蜂社鼠:谷神庙里的马蜂,土地庙里的老鼠。比喻倚势作恶手的人。68.肩摩毂击: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69.僭赏滥刑:赏的不是有功的人,罚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赏罚不当。70.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71.九鼎大吕: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72.揆情度理:按照情和理估量。

73.兰薰桂馥:原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后用来称人子肖孙贤。74.联袂而至:比喻一同来到。

75.裂土分茅: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76.鸾凤和鸣:比喻夫妻相亲相爱。旧时常用于祝人新婚 77.落落寡合:形容跟别人合不来。

78.芒刺在背:芒刺:细刺。象有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79.门闾之望:指父母对子女的想望。80.迷离惝恍: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81.米珠薪桂: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82.面授机宜:当面指示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等。83.名垂竹帛: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84.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85.信笔涂鸦 :随手乱画,不表示画得又快又好。

86.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87.别鹤孤鸾:后来就用此比喻夫妻离散 88.对泣牛衣:比喻夫妻共守穷困

89.鸾飘凤泊: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90.牛郎织女:喻指夫妻分离

91.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92.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93.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

94.补苴罅漏:弥补儒学的缺漏。泛指用来弥补文章理论中的缺漏或漏洞。苴:jū,用草来垫鞋底

95.大处落墨:指绘画或写文章要从主要的地方着笔。比喻做事要从大处着眼,首先解决关键问题。

96.大含细入:原指文章内容精搏,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后来用以称赞文章的博大精深。

97.闳中肆外:闳:内部宽大的样子;肆:放纵,不受拘束。形容文章的内容丰富,文字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98.金相玉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完美。

99.曲终奏雅:雅:雅乐。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雅正的乐音。原来是说不够完美,后转形容文章或艺术表现在结尾时显得特别精彩

100.文山会海:形容人整天到晚忙于写作文章与会议,精力不能集中。101.山鸣谷应:声音在山谷中引起回响。多比喻彼此投合、互相呼应。

10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近的声音互相应和,相同的气味互相融合。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呼应,自然结合。

103.古道热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热肠:热心肠。形容待人真挚、热情。

104.含饴弄孙:嘴里含着饴糖逗小孙子(饴:麦芽糖)。形容老年人的闲情乐趣。105.忽忽不乐: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情态。106.交浅言深:言深:话说得恳切。指对交情不深的人恳切地加以劝说。107.略变原情:撇开表面的事实,从情理上加以原谅。

108.幕天席地:把天当作幕,把地当作席。本来形容胸襟旷达。现在也形容野外生活中不畏艰苦的豪情。

109.暮云春树:表示思念远道的友人。

110.人心如面:人的思想情况像人的面貌,各不相同。

111.阮囊羞涩:阮孚为钱包缺钱而感到难为情。多形容现金缺乏,经济困难

112.束缊请火:缊:乱麻;请火:乞火,讨火。搓乱麻为引火绳,向邻家讨火。比喻为别人说情或引荐。

113.丝恩发怨:细丝那样的恩情,头发那样的仇怨。形容极小的恩怨 114.徒乱人意:徒:徒然;意:心情。徒然扰乱人的心情。

115.推涛作浪:作:兴起。推动波涛向前,兴起浪头。比喻助长坏人坏事,煽动情绪,制造事端。

116.文情并茂:文采感情都非常丰富(茂:丰富、旺盛)。117.倚门倚闾:闾: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殷切心情 118.直情径行:任凭自己的意思做下去

119.工力悉敌: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都不分高低。常用来形容两件优秀的艺术品不分上下。

120.哀感顽艳:顽:愚笨;艳:慧美。原来形容一个歌童唱的歌悲恻动人,使愚笨和慧美的人都为所感动。后来转用以评述某些抒情的文艺作品,意义也转为哀怨、感伤、古拙、绮丽同时具备

121.镂月裁云:镂:雕刻。雕刻月亮,剪裁云彩。比喻手艺很精巧。122.因难见巧:因:由于;巧:巧妙。由于难度大而显出技艺巧妙。123.夙夜匪懈:日夜勤奋,不怠惰(夙夜:早晚;匪:不)。同“夙夜不懈” 124.绝少分甘:指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125.深稽博考:稽:查考。深入地稽核广泛地考查。形容苦心钻研学问

126.停辛伫苦:停:停留;伫:久立,储存。辛苦缠身,长期不去。形容备受辛苦。127.推燥居湿:意思是把干的地方让给幼儿,自己睡在孩子便溺后的湿处。形容育儿的辛勤劳苦。

128.雪窗萤几:雪窗:晋孙康家贫无烛,常映雪读书。萤几:晋车胤家贫无油,夏夜囊萤照书。比喻贫穷苦读。

129.朝乾夕惕:从早到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不懈怠(乾: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130.困知勉行:人的知识必须克服困难而得到;人的品德必须勉励与强制自己去实践才能成功

131.冰壶秋水:比喻民地纯洁,品德高尚。

132.麟凤龟龙:这四种动物都是古代象征吉祥、高贵和长寿的珍奇动物。后来常用以比喻品德高尚的好人。

133.衣冠枭獍:枭:传说是食母的恶鸟;獍:传说是吃父的恶兽。穿衣服戴帽子的禽兽。比喻忘恩负义、品德极坏的人

134.璞玉浑金:比喻人的品质纯朴,还没有受过坏影响。也作“浑金璞玉”。

135.黄花晚节:黄花:指菊花,因菊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能保持晚节

136.哀丝豪竹:哀丝:指悲哀的弦声;豪竹:巨大的竹管。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137.黄钟毁弃:黄钟被毁坏被抛弃(黄钟:古乐十二律之一,音调最为洪亮)。喻指贤能的人受迫害,遭遗弃。

138.急管繁弦:形容乐曲的节拍急促,音色丰富。也作“繁弦急管” 139.六马仰秣:马停食仰头听音乐。形容音乐优美动听。

140.南风不竞:南风:指南方的音乐。竞:强劲。南方的音乐不强劲。原来比喻楚军的士气不振,战斗力差。后泛用以比喻竞赛失利或竞赛的一方力量不强。

141.室如悬磬:悬:挂;磬:古代石制乐器,悬挂在架上敲击。屋里像挂着的石磬一样,下面空无所有。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142.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143.不敢旁骛:不敢再来求别的.形容注意力集中于一点

144.不分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比喻不分高低优劣。145.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146.金针度人:比喻把秘法、诀窍传给别人 147.羚羊挂角:比喻诗的意境超脱,不落痕迹 148.令名不彰:好名声不显扬。(正:美好;误:使)149.苗而不秀:庄稼生长了,却不吐穗扬花。比喻资质虽好,但没有什么成就 150.穷而后工:旧时认为文人处境困穷,诗就写得好。工:巧妙

151.却之不恭:拒绝别人的馈赠或邀请是对人不恭敬。(正:拒绝;误:退却

152.人言啧啧:其中的“啧啧”与“啧啧赞叹”的“啧啧”不同义,而是指不满意地纷纷议论.“人言啧啧”是指人们不满地纷纷议论开来

153.日中则昃:太阳行至正中就要偏向西方。比喻盛极必衰。昃:太阳偏西 154.日长一线:不是指每天增长一线,而是指冬至后日昼渐长

155.文恬武嬉:文武官员都贪图安逸享受,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正:安逸;误:坦然 156.显亲扬名:使双亲显耀,使名声远扬。(正:父母;误:亲戚)157.筑室道谋;比喻做事没有主见,缺乏计划,东问西问,事情终于办不成 158.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159.不逞之徒:不逞,不如意,欲望没能满足。以后就称犯法或捣乱闹事的人为不逞之徒。160.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161.皮里阳秋:形容表面不批评别人而心中自有褒贬 162.囚首垢面:形容久未梳头和洗脸,仪容、衣着不整齐

163.更仆难数:“更”在这里指“换”。这个成语原来意思是说换了几班侍者,宾主要说的话还是说不完,后来形容要说的话还有很多 164.一日之雅:指短暂的交往。“雅”:交往

165.一定不易: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动。不是一定不容易的意思 166.一寒如此:形容穷困潦倒到了极点,并非指如此寒冷。生僻字成语 A 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B 不分轩轾:不分高低,轻重 不羁之材:不受拘束的非凡之才 不容置喙:不许插嘴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不爽毫发:一点也不差 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白衣卿相:比喻安贫乐道的书生 坂上走丸:形势发展很快 暴戾恣睢:任意干坏事

暴殄天物:泛指任意损坏糟蹋物品

筚路褴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苦 鞭辟入里:形容能够彻底说明问题,深中要害 C 惨淡经营: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天的景色 陈陈相因:因袭旧套,没有革新和创造 沧海一粟: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曾几何时:才多少时间,比喻时间不长

曾经沧海:比喻曾经见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缠绵悱恻:形容心情痛苦不能排遣的样子,形容悲苦不能排遣的心情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城下之盟:逼迫签定的条约

春风化雨(夏雨雨人,春风风人):比喻及时给人以教育或帮助 寸草春晖:比喻父母的恩情子女难以报答 从善如流:乐意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比喻隐藏着极大危险 D 待价藏珠:比喻有真才实学,等待被人赏识重用 蝶化庄生:比喻事情虚幻无常 丁公凿井: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东窗消息:比喻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待价而沽:比喻某些人等待时机出来做官 多藏厚亡:财货储藏得很多,往往会招来很大损失 东鳞西爪:比喻事物零碎,不全面

得鱼忘筌:比喻成功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事物 掉臂不顾:掉转臂膀,头也不回,形容不加理睬

杜门却扫:关闭大门,不再打扫庭院路径,屏客谢客,清净自适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E 峨冠博带:原是古士大夫的装束,后来比喻穿着礼服 F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耍手段 飞短流长:造谣生事,搬弄是非 G 甘之如饴:比喻乐意从事某种辛苦的工作,勇于承担最大的牺牲 H 高山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指崇高的德行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之势

躬逢其盛:亲自参加了那个盛典,或亲自经历了那种盛世 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

孤行己见:只按照自己的意见办事,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骨鲠在喉:比喻心中有话不说出来不痛快 故态复萌:形容重犯旧毛病 顾盼自雄:左顾右盼,得意忘形 顾影自怜:自我欣赏

瓜熟蒂落:条件、时机成熟,事情就能成功 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 管窥蠡测: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都很狭窄片面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

涣然冰释:比喻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画虎类犬: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成就,被人作为笑柄 缓不济急:形容办法太慢,赶不上应用 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美好的品德 J 击节称赏:打着节拍赞赏,形容对别人的品质,诗文或艺术的赞赏 饥鹰饿虎:比喻凶残贪婪 机变如神:机智权变,神奇莫测 鸡虫得失:比喻无关紧要的细微得失 鸡飞狗走:形容因惊恐而混乱不堪

鸡零狗碎:形容没有什么价值的琐碎的东西? 积毁销骨:形容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

及锋而试:原指趁着士气正高,及时作战,后泛指抓住有利战机,及时行动 诘屈聱牙:形容文辞艰涩,读不顺口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功效,进展很快,短时内能成功 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 K 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没有原因的 枯木逢春:比喻重获生机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 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

离经叛道:比喻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和传统 廖若晨星:稀少得好象早上的星星 临深履薄:比喻谨慎成惧

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也就无济于事 龙飞凤舞:形容山势蜿蜒雄壮,也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 力透纸背:形容书法追劲有力,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流金铄石:能使金石熔化,形容天气极热 M 目不见睫: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眉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 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

目迷五色:形容颜色又杂又多,看不清楚,比喻事物错综复杂,分辨不清 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P 判若鸿沟:形容界线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蓬荜增辉: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的字画等使自己感到光荣 朋比为奸:相互勾结干坏事

否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 Q 千金买骨:比喻求贤的渴望

穷而后工:旧时指文人越不得意,诗就写得越好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 R 弱不胜衣:形容人瘦弱的连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起 阮囊羞涩:表示经济困难

如坐云雾:比喻糊涂,不能辨析事理

如蚁附膻:比喻人趋炎附势,追逐名利的行为,也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某一恶劣事物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比喻事情明显,清楚,也比喻著作或功业的光辉有目共睹 人自为战:原意是使人人能拼死作战,现在多指人人都能独立作战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指对某些事物,大多数人的感受和想法相同 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

如汤沃雪:像热水浇在水上,比喻事情极容易解决 S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多指写诗文)

丝丝入扣:比喻做事十分细腻(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硕果仅存:比喻经过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的可贵的人和事物 沙里淘金:从沙子里淘出金子,比喻费力大成效少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狮子搏兔:比喻对小事物也拿出全部力量,不轻视

噬脐莫及:原意是咬自己的肚脐够不着的,后来比喻追悔莫及 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煞有介事:装模作样,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 T 泰山北斗:比喻德高望重或卓有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谈言微中:说话委婉而中肯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体无完肤:比喻论点完全被驳倒或文章被删改很多

通权达变:为了应付当前的形势,不按常规做事,而采取适合实际需要的灵活办法 兔死狗烹:比喻事情成功以后,把曾经出过大力的人杀掉 唾面自干:比喻受了侮辱,极度穷忍,不加反抗 W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完成了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含义

尾大不掉: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不善于团结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问道于盲: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无私有弊:虽然没有私弊,但因处于嫌疑地位,容易使人猜疑 无妄之灾: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

舞文弄墨:歪曲法令条纹作弊或玩弄文字技巧 物伤其类:因同伙受到打击而伤心(多含贬义)万人空巷:盛大机会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基础的东西 X 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 下车伊始:比喻官吏初到任所

象牙之塔: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小天地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起衣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胁肩谄笑:耸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谄媚的丑态 信而有征:可靠而且有证据 星移斗转:比喻时间的变化 行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兄弟阋墙:兄弟在家争吵,后来比喻内部斗争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Y 言近旨远:话说得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燕雀处堂:比喻安居而失去警惕

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人废言:因为某人不好或不喜欢某人而不管他的话是否有道理,概不听取 言必有中: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正确 一狐之腋:比喻珍贵的物品 Z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颤抖的样子或小心谨慎的样子 照本宣科:比喻不能灵活运用,死板地按照现成的文章或稿子宣读 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钟鸣鼎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

众口铄金:原来比喻舆论的力量大,后来形容人多口杂,能混淆是非 煮鹤焚琴:比喻做煞风景的事情

篇6: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七

1、黑色的高三漫不经心地就来了。....

漫:随便。指人对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瑟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

3、今夏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战胜洪魔。

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

4、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道来,不拉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用于表现听者一方的感受。

5、实际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使他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心上,时刻不忘。一般不用于不幸和痛苦的事情。

6、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杀了。....

指把成绩、优点全部勾销或全盘否定,一般不用于否定错误或罪行。

7、二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场改革与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休:喜;戚:悲伤,不幸。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彼此利害一致。一般用于人与人或人与集体之间,而不用于事物。

8、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定要认真对待,绝不能敷衍了事。....

敷衍:做事不认真。随便应付一下,就算把事办了。用于对事。

9、这场戏真演得绘声绘色,赢得满场观众的喝彩。....

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不用于演戏。

10、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

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一般用于对人、单位、集体。

11、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炙:烤,烧。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用于有权势者,含贬义。

12、放眼望去,满山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姹:美丽;嫣:美好,常指笑容。形容各色娇艳的花,不能单用于某一种花。

13、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喧:大声吵嚷。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基础知识与难题无主客之分。14、11月3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传,上下游围堰合拢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大江截流。

蹴:踏;就:成功。踏一脚就成功,形容轻而易举。大江截流决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15、“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英明论断是牢不可破的,•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一般指友谊、团结等牢不可破。此处可用“颠扑不破”。

16、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上了大学,....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加紧学习。”

形容怀着好心再三诚恳地劝告。一般用于劝告那些不能较快地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人。

17、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一般指对事。句中可用“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18、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实际上生产提高....了,生活才能提高。

放弃主要的、根本的,而只追求次要的、枝节的。生产与生活不存在本末关系,只有因果关系。

19、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

衷:内心。内心动也没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不关心,置之不理。读书是孩子应做的事情,只能说认真与否,不认真不能叫做“无动于衷”。

20、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

21、责任编辑说:“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出书的其他环节,•就望尘莫及了。” ....

及:赶上。远远望着前面人马行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用于此处不当。

22、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涣然:流散的样子。流散、消失得像冰块消融一样。一般比喻疑团解除。

23、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叹:赞赏;观止:看到了止境,看到了尽头。赞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坏事、坏现象不能说“叹为观止”。

24、虽然这个店的招牌几易其名,改弦易辙,但因其服务质量差,•顾客仍然门可罗雀。....

易:更换;辙:车轮轧下的痕迹,这里指道路。乐器换掉弦,车子改换道路。比喻变更方向、计划或作法。招牌易名不叫改弦易辙。

25、如不抓住时机,及时见报,这则消息将成为陈词滥调。....

滥:空泛。陈旧的言词,空泛的论调。过时的消息不叫陈词滥调。

26、商品这个东西我们天天见它,有些人却置若罔闻,不去研究它的规律,这是极其错....误的。

罔:没有。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对于天天见而不重视的情况不能叫“置若罔闻”,可用“熟视无睹”。

27、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忍痛割爱: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作为商品的运动服本不属于己有,因无钱而不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不叫“忍痛割爱”。

28、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描写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29、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手病态地抖动不叫“情不自禁”。可用“不由自主”。

30、对于什么时候去珠海广场参加公益劳动,班长、团支书、劳动委员说法不一,令全班莫衷一是。....

衷;折衷。各有各的看法或主张,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一般用于指议论者。句中可改为“无所适从”。

31、经过挑选,63名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踏进北京警院的大门,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

豆蔻:植物名。比喻处女。唐杜牧有诗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

二、月初。”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3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飞黄腾达了。....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腾达:形容马的飞驰。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不用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33、他与张明是大学同班学友,同一个宿舍睡觉,同一个食堂吃饭,彼此相敬如宾,互....相帮助。

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34、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痛心:指悲愤到极点;疾首:头疼。形容痛恨到极点。车祸致残,只会悲痛,并无气愤可言。

35、那林立的大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维妙维肖。....

维:语气助词,形容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自然界的事物不能称维维肖。

36、他退休后,除了做家务、上老年大学之外,不能抽空写字画画,跳迪斯科,生活得真是游刃有余。....

游刃:运转刀刃,即用刀来操作。对于运转刀刃是宽宽绰绰,大有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不能用来指生活轻松而又丰富多彩。

37、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句中可改为“拿不定主意”。

38、西山村伏击战中,日寇被八路军打得横尸阡陌、肝脑涂地。....

肝脑涂地:原来形容惨死,后来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

39、以儒家正统的孔子和孟子的传世之作为例,其内容难道不也是汗牛充栋、杂七杂八....吗?

汗牛:使牛出汗;栋:栋宇,屋子。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40、号声一响,连长一声“立正”,如潮似浪,热火朝天的操场,顿时万籁俱寂。....

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宁静。人声、号声消失不叫“万籁俱寂”。

41、你纵使有运斤成风的臂力,也举不起这重若千斤的巨石。....

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不是有力气的意思。

42、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从长计议,确定了长江二桥通航标准。....

指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句中可用“从长远考虑”。

43、只见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不消片刻,一篇佳作便展现在大家面前。只是文不加....点,难以断句,不能不说是白璧微瑕。

点:涂改。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句中误为不加标点。

44、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像秋白同志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责:要求;备:全。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句中把“责备”误解为批评指责。

45、我学数学进步较快,而学语文却如逆水行舟,进步缓慢。....

逆水行舟:比喻不前进就要后退,没有前进缓慢的意思。

46、这盘棋,让何山对王江,那还不是白驹过隙,轻而易举取胜。....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没有轻而易举的意思。

47、只要你身临其境为我们想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不会对我们这样求全责备了。....

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地方。应用“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48、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这里该用“身临其境”。

49、围棋大师聂卫平经常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患未然。....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用于此不当,可改为“猝不及防”。

50、足球比赛正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对方的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并非指冲在最前面。

51、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

厚:重;非:责备。没有可以过分指责非议的。用于有一定小问题的人或事。可改为“无懈可击”。

52、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付之一笑:用笑来对待回答,形容不值得理会。句中误解为对人笑脸相迎。

53、他在学术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与“造诣深”无关。

54、我最讨厌那些背后搬弄口舌、期期艾艾的小人,每有所遇,则避之如水火。....

期期艾艾:《史记张丞相列传》里说,周昌口吃,一说话总要重复说“期期”。《世说新语言语》里说,邓艾口吃,一开口就要说“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

55、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参加扶贫的干部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使大家进一步明确政策,做到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句中扶贫干部仅是明确政策,还不了解情况,不能称“胸有成竹”。

56、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

杳:幽暗,见不到踪影,形容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句中可用“无影无踪”。

57、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名:指占有。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句中可用“不值一钱”。

58、这篇文章写得太差,真是不刊之论。....

刊:消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

59、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有一些缺点和错误,只要认真改正就行,不有犯而不校。....

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句中把“犯而不校”理解为犯了错误也不改。

60、每一名中学生都应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全部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流传开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这里该用“名副其实”。

61、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猴子嬉戏,有的像双龙衔珠,有的似莲花盛开……真是巧夺天工。....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石头是天然之物,不能说巧夺天工。

62、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名义正当,道理也讲通。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句中误解为说法与实际情况相符。

63、就在公安部门准备收网时,这帮家伙为虎作伥,毫不收敛,在他们的罪行簿上又添....新笔。

伥;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来给虎吃。比喻给坏人做帮凶。句中“这帮家伙”就是行凶作恶的坏人,不是帮凶。

64、今天,天津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

聩:耳聋。使聋子能听到声音。比喻言论能使糊涂麻木的人清醒。一般只用喻义。

65、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辰,真是不胜枚举。....

枚:个。形容为数多,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星辰“无数”,不同于“为数多”,“不胜枚举”不足以表示“无数”。

66、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形容不关心,不注意。句中误解为“没有”。

67、歌咏比赛成绩公布,张莉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站在那里憋了半....天气。

醍醐:纯酥油,由牛乳提炼;灌:浇;顶:头顶。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彻悟。也比喻感到清凉舒适。

68、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就会吃崐大亏....的。

训:法则。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错误”不可能成为“法则”。句中把“训”误解为“教训”。

69、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误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70、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众多的样子。众多的学子,不能用“一位”修饰。

7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来了。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

7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栗:栗子。寓言《猴子和猫》里说: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的栗子,结果猫不但没吃着,反倒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73、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

差:稍微,比较;强:振奋。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可改为“强人所难”。

74、塑料有不受酸碱腐蚀的独到之处,这是钢铁所不及的。....

指与众不同的见解。不是指某种特点。

75、这篇文章把敌人的反动论点批驳得淋漓尽致。....

淋漓:渗透了水的样子,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或痛快到了极点。可改为“体无完肤”。

76、可以断言,所有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没有得到过这位“不说话的老师”(指各类辞书)指教,绝无仅有。....

上一篇:雨水节气祝福语汇总(通用50句)下一篇:中班美术:弯弯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