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试题

2024-05-10

宏观经济学考试题(共6篇)

篇1:宏观经济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2.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 品的市场价值

4.加速原理:在宏观经济学中,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加速原理

5.总需求: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支出水平来表示。

6.总需求函数:以产量所表示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7.失业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8.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9.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二、论述题

1.货币政策的工具,如何应用这些工具

(1)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贷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的供应量。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机会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

(2)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大量或少量的债券买卖来连续灵活的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

(3)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率,降低法定准备率可以可加增加货币供给,反之减少。

上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常常需要配合使用。除了三大主要工具以外,道义劝告也是一种不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2.菲利普斯曲线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指的是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种“替换关系”,即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或者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3.挤出效应及其如何产生的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会以下列方式使私人投资出现抵消性的减少: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m2)减少。结果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投资减少了,人们的消费随之减少。这就是说,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4.自动稳定器是通过什么途径发挥功能的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里主要是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可以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总之,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能起到稳定作用。它们都是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和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5.失业的三种类型 如何计算失业率

摩擦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

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

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计算失业率:N劳动力 E就业者人数

U失业者人数 N=E+U 失业率:U/N l.离职率

f 就职率(每个月找到工作的失业者的比例)

劳动市场达到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fU=lE 故:U/N=l/(l+f)6 影响IS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在IS-LM模型里如何实现财政、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 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

【1】 投资需求变动。若投资需求增加,IS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其向右的移动量等于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

【2】 储蓄函数的变动。假若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储蓄曲线向左移动,如果投资需求不变,则同样的投资水平现在要求的均衡收入水平就要下降,因为同样的这点储蓄,现在只要有较低的收入就可以提供出来,因此IS曲线就会向左移动。

【3】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在自发支出量变动的作用中等于增加投资支出,因此,会使IS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4】 政府增加税收,也会使IS曲线向左移动,这是因为一笔收入的增加,如果是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则会使投资相应减少,于是这笔投资无疑是减少了投资需求,从而使IS曲线向左移动。影响LM曲线移动的因素:

1、名义货币供给量M变动。在价格水平不变时,M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2、价格水平变动。价格水平P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m就变小,LM曲线就像左上方移动,反之,LM曲线就像右下方移动。

实现财政、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来调节国民收入,如果政府增加支出,或降低税收,或者二者双管齐下,IS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当IS上移到IS’时和LM曲线相交于E’点就会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中央银行)用变动货币供给量的办法来改变利率和收入。当然,国家也可以同时改变税收t、政府支出g和货币供给量M来同时改变IS和LM的位置使二者相交于y轴垂直线上,以实现充分就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产出不确定 利率上升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产出减少 利率不确定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产出不确定 利率下降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产出增加 利率不确定 当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可以采用第一种组合,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有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当经济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可以采用第二种组合,用紧缩货币政策来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又紧缩财政,以防止利率过分提高;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又不太严重时,可以用第三种组合用紧缩财政压缩总需求,又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紧缩而引起衰退;当经济严重萧条时,可以用第四种组合,用扩张财政增加总需求,用扩张货币降低利率以克服“挤出效应”。

7.汇率变动和净出口变动有哪些互相影响

本币汇率下降即外币上升,本国货币贬值净出口上升,反之亦然。

净出口上升,贸易顺差,本国货币升值本国汇率上升,外汇下降,反之亦然。

1、国民收入8.核算中的几个基本总量是什么?这些基本总量之间的关系如何?(1)、五个基本总量:

①国内生产总值GDP ;②国内生产净值NDP ; ③国民收入NI ; ④个人收入PI ;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2)、关系: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 产值—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产值 NDP = GDP —折旧; NI =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PI =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 +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DPI = 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付)

9、什么是储蓄函数、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并画出储蓄函数的坐标图。

10、什么是乘数效应?什么是投资乘数?西方经济学家为何把乘数称为一把“双刃剑”?

11、什么是失业?失业的类型有那些?其对家庭、社会、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2、什么是通货膨胀?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什么?根据价格上升的速度可将通货膨胀分为哪几类及每类的基本特征?

13、用消费曲线和投资曲线作图说明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是怎样决定的?

14、分析失业的类型及失业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减少失业、增加就业的基本措施。

15、试论述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结合我国改革实践,如何有效防范和治理通货膨胀。

16、试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我国现状,若要继续保持经济的又好又快增长,你认为应该主要采取哪些政策和措施?

17、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试论述学习《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借鉴作用

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十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

(2)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解:(1)可支配收入为:Yd=Y-T+TR=Y-250+62.5 由收入恒等式得:Y=C+L+G=100+0.8(Y-187.5)+50+200 所以均衡国民收入Y=1000(2)根据消费函数可知边际消费倾向MPC=0.8 则投资乘数Ki=1/1-MPC=5 政府购买乘数Kg=1/(1-0.8)=5 税收乘数Kt=-MPC/(1-MPC)=-4 转移支付乘数 Ktr=MPC/(1-MPC)=4平衡预算乘数Kb=(1-MPC)/(1-MPC)=1(3)增加政府购买&G=&Y/Kg=40 减少税收&T=&Y/IKtI=50 1200=100+0.8[1200-(t+&t)+tr]+i+(G+&G),且&t=&G 得:&t=&G=200,即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 和税收200就能实现从充分就业。

2、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解:(1)IS曲线:i=150-6r s=y-c=y-100-0.8y=0.2y-100 i=s 即150-6r=0.2y-100 y=1250-30r LM曲线:m=L 150=0.2y-4r 即 y=750+20r(2)IS=LM 1250-30r=750+20r 即 r=10 y=950

三、单项选择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A 有形产品 B 无形产品 C 既包括有形产品,又包括无形产品 D 不能确定

2、国民生产总值是下面那一项的市场价值()

A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B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3、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A 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C 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D 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

4、下列情形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 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B 当年生产的汽车 C 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汽车 D 某汽车生产商当年计划的而明年生产的汽车

5、“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 一定是对的 B 一定是不对的 C 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 以上全对

6、下列哪一项计入GNP()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材 D 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7、个人收入是()

A 在一定年限内,家庭部门获得的工资总和 B 在一定年限内,家庭部门获得收入的总和 C 在一定年限内,家庭部门能获得花费的收入总和 D 等于国民收入减去家庭未收到的部分、加上来自非生产的收入

8、下列情况中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的是()

A 政府对其雇员支付的工资 B 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 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D 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

9.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NP是()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 工资、地租、利息和折旧

10、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

A 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 MPC曲线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 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 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11、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 边际消费倾向 D 边际储蓄倾向

12、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则自发性支出乘数必是()A 1.6 B 2.5 C 5 D 4

13、投资乘数等于()

A 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 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 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D(1-MPS)的倒数

14、在下列4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A 边际消费倾向为0.4 B边际储蓄倾向为0.1 C边际消费倾向为0.6 D 边际储蓄倾向为0.3

15、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以上均有可能,不能确定

16、总投资大于零,则资本存量()A 增加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17、资本边际效率高于市场利息率,表示投资规模()A 偏大 B 偏小 C 适中 D 不确定

18、当市场利息率不变时,投资水平()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19、如果一项仅用一年资产的供给价格为3000元,预期收益为3500元,则资本的边际效率为(D)

A 12% B 9% C 83% D 17% 20、加速原理表明()

A GNP的增加导致投资倍数的增加 B GNP的增加导致投资倍数的减少 C 投资的增加导致GNP倍数的增加 D 投资的增加导致GNP倍数的减少

21、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45线中,消费函数与45度线相交点的产出水平表示()

A 净投资支出了大于零时的GNP水平B 均衡的GNP水平

C 消费I与投资Y相等 D 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投资I恰好为零

22、下面那一项不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

A政府支出增加 B 转移支付减少 C 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D 税收减少 21.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如果价格可以充分调节,那么()

A 任何价格水平下,潜在的实际国民收入都是一致的 B 产出仅仅取决于总需求水平C 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不能确定 D 价格水平仅由总供给决定 22.在水平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产出的主导力量是()A 供给 B 需求 C 工资 D 技术

根据总共求模型,扩张财政使产出()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26根据总共求模型,扩张货币使价格水平()A 提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27 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为()A 就业 B 失业 C 非劳动力 D 就业不足

28、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如果某人因为钢铁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属于()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31、自然失业率()

A 恒为零 B 依赖于价格水平

C 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D 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32、通货膨胀是()

A 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涨 B 是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而持续的上涨 C 物价水平一时的上涨 D 以上均不对

如果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过多而商品过少”,那么经济中存在的通货膨胀是()

A 结构性的 B 需求拉上型的 C 成本推进型的 D 抑制型的

34、应付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的方法是()

A 人力政策 B 收入政策 C 财政政策 D 以上三种都可以

35、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需求结构型通货膨胀 D成本结构型通货膨胀

36、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A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失业率的变动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无关 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A 失业率下降 B 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B 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 C 城市化速度加快

38、GN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极好指标,是因为()

A GN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 B GN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发生的实际经济增长

C GNP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福利程度 D 以上都对

39、在长期最大可能实现的是()

A 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 B 自然经济增长率 C 实际的经济增长率 D 以上均不准确

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A 累积性经济扩张 B 累积性经济收缩 C 均衡增长 D 不能确定

41、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大于自然增长率GN,经济将()A 持续高涨 B 长期萧条 C 均衡增长 D 不能确定

42、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A 使企业家满足于他们已作出的最优决策,并在未来继续作出类似的决策 B 确保没有过剩的生产能力 C 往往是经济自发经历的 D 考虑了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

43、下列选项中,()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所包含的内容。A 均衡增长率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

B 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要使G=GW=GN C 通过调整收入分配,降低储蓄率,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D 从长期看,由于市场的作用,经济总会趋向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44、衡量一国开发程度高低的标准是()

A 进口与GNP的比率 B 出口与GNP的比率 C 净出口与GNP的比率 D 以上均对

45、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将使()

A 中国商品相对便宜,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B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C 中国商品相对昂贵,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D中国商品相对昂贵,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46、如果本国货币升值,可以使()

A 本国的进、出口都增加 B 本国的进、出口都减少

C 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D 本国的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47、国际收支逆差将导致()

A 黄金、外汇储备减少 B 本国货币贬值 C 国内产出水平下降 D 以上都正确

48、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通货膨胀率为零,经济加速增长B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C 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率为零 D 充分就业,实际工资的上升率等于或超过通货膨胀率

49、中央银行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A 法定准备率 B 公开市场业务 C 再贴现率政策 D 道义劝告 50、财政政策()

A 涉及政府支出和税收 B 包括创造工作计划

C 包括最低工资安排,所有的工人至少可以得到一个公平的工资 D 包括失业保险计

判断正误题

1、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计算狭义的国民收入。()

2、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3、国民产出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个人生活水平已经提高。()

4、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如汽车一定是最终 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4、把各种要素的收入相加得出的结果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6、如果国民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支出加总投资,加政府购买,那么,出口就等于进口。()

7、折旧费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8、国民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扣除了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后的最 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9、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10、当经济处于均衡时,边际消费倾向必然等于边际储蓄倾向。()

11、在任何情况下,个人储蓄的增加都会使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这是节约的悖论。(12、如果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那么投资和储蓄必相等。()

13、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政府购买变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就越大。()

14、乘数效应只适用于投资的变化而不适应与消费的自主变化。()

15、增加转移支付将增加国民生产总值。()

16、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

17、对于投资均衡水平来说,实际利率比资本边际效率更重要。()

18、加速原理的基本含义是产量(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大于投资的增长率。()

19、乘数-加速原理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关键因素是投资的波动。()20、加速的意义与乘数的意义完全相反。()

21、边际进口倾向由进口函数曲线的斜率给出。()

22、增加出口有助于增加国民收入,而增加进口则会减少国民收入。(x)

23、外贸乘数等于出口变化量与国内收入变化量的比率。(x)

24、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总产出水平和利率水平。(v)

25、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中失业情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x)

26、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是负相关的。(v)

27、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实质上是同样的概念,因为都会造成货币工资和物价的上升。(x)

28、经济增长主要与经济中生产潜力的增长及生产能力得到利用的程度有关。(x)

29、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人均收入增长率必定也高。(v)30、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所研究的是同样的问题。(x)

31、哈罗德的分析表明,为使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实际增长率必须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x)

32、如果实际增长率超过了有保证的增长率,则总供给将超过总需求。(x)

33、在哈罗德模型中,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总是一致的(v)

34、我们通常用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率,所以,有多少种物价指数就有多少种对通货膨胀的衡量。(x)

35、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x)

36、美元和日元的汇率以及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是完全独立的。(x)

37、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商品被分为无形项目和有形项目,如服务等。(x)

38、提高贴现率可以刺激银行增加贷款。(x)

39、汇率自由浮动的好处之一是进出口波动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而对国内经济 没有任何影响。(x)

40、若一国货币长期以来不断升值,那么该国处于有利地位。(v)

41、货币贬值就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下降了(x)

42、需求管理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v)

43、中央银行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时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v)

44、改变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用以稳定国民经济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x)

45、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x)。

篇2:宏观经济学考试题

1、宏观经济核心理论

2、奥肯定律

3、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4、通货膨胀

第二章

1、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主要有3种)

2、IS曲线(结合后面的考)

第三章

1、均衡条件

2、乘数原理

3、计算题(PPT正数第2题或倒数第2题)

第四章

1、投资函数

2、IS曲线产品曲线市场

LM曲线货币市场曲线

3、以第4章课件最后一道题为根据推倒ISM曲线

4、关于曲线与财政货币的关系

5、价格增加时,曲线的移动状况

第五章

1、总需求模型

2、财政、货币对总需求的影响

第六章

1、哈罗德—多马模型以及影响因素

2、经济短期和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

3、新古典模型的方程式并对之进行解释

4、新古典影响济增长的因素

第七章

1、经济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

2、周期概念、类型、原因

3、通货膨胀原因

4、失业

第十章

1、财政政策具有什么功能

篇3:职称考试成本经济学分析

首先可以构造与Michael Spence提出的关于教育信号类似的一个简单模型来解释有关职称考试的诸多问题。假定在一个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可以简单划分为两种类型:类型一的工作能力为V1, 类型二的工作能力为V2;产生条件 (1) :V1>V2。并且假设工作人员本身了解自身工作能力, 并期望得到与工作能力相对应的工资。但单位领导是无法区分人员的工作能力的, 仅仅知道类型一的人员为π1, 而类型二的人员为π2, 故得到条件 (2) :π1+π2=1。可以看出, 领导无法支付给工作人员与其工作能力相对应的工资V。上述模型产生了两个假设条件: (1) V1>V2; (2) π1+π2=1。这将作为以下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二、职称考试解释的原因

模型的建立会产生矛盾:工作人员期望得到与其工作能力相对应的工资, 而上级领导却无法从开始就知悉人员的工作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制定工资标准, 可根据经验, 根据平均质量也就是平均工作能力π1V1+π2V2作为每个工作人员的工资, 这是上级领导在不了解员工情况时可以接受的工资标准, 那么只要不同型式的工作人员都同意按这个工资工作, 就不会出现逆选择问题, 同时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能如同在完全察知人员型式的情况下一样好。以上只是理想的模型分析。事实上, 根据上节的 (1) 、 (2) 条件, 可以很清楚的得出π1V1+π2V2

三、模型引入职称考试的因素

引入有关职称考试的因变量。可以假设通过职称考试所达到的水平以e来表示, 未通过的设为0。则员工接受的考试成本不同, 类型一的工作人员通过职称考试产生的成本为C1×e, 对应的类型二的就为C2×e, 那么员工在通过考试并获得期望的工资后所得就可以以V-C×e来表示。工资模型中引入了职称考试成本因素后, 就有了两种需求:工作人员期望通过职称考试传递信号以获得与其工作能力相对应的工资, 而领导也可对不同能力的员工制定工资等级。这两种需求随之导致两种决策:员工必须对通过多少考试作出决策, 而厂商则必须对向具有不同程度的员工支付多少报酬进行决策。这同样是对合理安排职称考试所进行的决策。为了便于简化下面的模型, 本文将做一个极端的假设:考试所获取的知识对员工的生产率完全没有影响。

四、职称考试对应工资标准的合理安排

在一个将以通过职称考试与否作为员工能力信号的决策中, 领导层会预计通过职称考试水平为e的人员是类型一的, 而水平为0的是类型二的员工。在竞争中, 他们会给类型一的员工V1的工资, 付给类型二的员工V2, 这就满足了上节所需的两个需求, 在经济学中, 称之为达到了分离均衡。均衡的条件是领导层的预期会被员工的行为所证实。也就是类型一的员工确实能通过职称考试, 而类型二的员工则会选择自身水平为0。这对e的要求可以写成: (V1-C1×e) 叟V2 (3) , V2叟 (V1-C2×e) (4) 。任何一个能力高的员工都可以接受较低的工资以节省学习的费用, 但条件 (3) 说明类型一的员工更愿意选择组合 (V1, e) , 而不是节约教育费用来获取较低的工资。而不等式 (4) 则是类型二的员工的自我选择, 它说明比起传递错误信号换取工资V1, 员工宁愿不通过考试以得到V2的工资。以下对上述不等式 (3) 、 (4) 进行变形, 从而导出职称考试最终的合理安排:V1-C1V2叟e叟CV1-2V2 (5) , 为了更加肯定职称考试最优安排的这一模型, 再来进行一下验证。参加职称考试是否有利于不能干的员工, 他们的效益将是工资增加V1-V2。他们的成本将是C2×e。则根据不等式 (4) , 则V1-V2≤C2×e, 效益就小于成本。因此, 不能干的员工将发现不参加职称考试时他的最优选择。那么, 参加职称考试对能干的员工有利与否, 效益超过成本的条件是V1-V2≥C1×e, 恰好符合不等式 (3) , 所以这个条件也成立。因此职称考试的上述模型 (5) 的确是一种均衡:如果每个能干的员工都选择参加考试, 每个不能干的员工都选择不参加, 那么员工就没有理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了。由于关于成本差别所作的假设, 所以在均衡状态下, 人员获得的职称可以充作不同工作能力的信号。这种型式的信号均衡在经济学中就称为达到了分离均衡, 因为在这种均衡中, 每种型式的员工都可以作为时他同其他型式的人员分离开来的选择。这也就成为了使职称考试达到合理安排的均衡状态。

五、职称考试的经济学反思

职称考试作为工资评定标准揭示了职称考试的存在必须达到一种分离均衡, 而这种均衡促进了我国人才评定机制的建立, 从而打破了同工同酬的不良局面。然而并不能忽略模型是建立在一个极端的假设, 即职称所达到的水平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完全没有影响。这使得职称考试的存在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是低效率的。在上述模型中, 高素质员工投资于昂贵的考试, 以区分自己和低工作能力的员工。这种分离均衡情况下的工作效率同完全没有信号情况下是一样的。在该模型中, 职称的获得从社会的角度看完全是一种浪费, 它与完全信息的经济相比, 反而存在过度教育。现实中, 这个极端的假设情况也是存在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这种低效率的性质仍然值得考虑。因此, 参加职称考试。这种投资虽然没有社会效益, 但却存在着个人效益, 而且模型中的极端假设在真实的社会是不真实的, 职称考试中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考虑的各种因素, 职称考试制度不仅存在个人效益, 而且随着职称考试的专业性愈来愈广, 愈来愈多地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将构成我国经济走向国际化专业化的强大源动力。

参考文献

篇4:宏观经济学考试题

[关键词]考试内容考试方法改革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测量和监控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水平等方面的测量,甄别和评价教学效果。考试的内容和考试方法的选择将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行为方式,最终影响培养人才的能力结构综合素质。因此考试必须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服从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经管类本科学生而言,《西方经济学》通常包含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分两学期授课,属于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下将结合黄河科技学院自身做法,对《西方经济学》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进行探讨。

一、常用的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

1、闭卷考试

闭卷考试是我国高校大部分课程主要采用的考试方法,也是《西方经济学》课程最常用的考试方法。它着重检验学生记忆知识的数量和理解知识的程度,侧重于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注重知识的再现水平而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具有命题简单、阅卷准确方便、易于组织考试等优点。

2、开卷考试

开卷考试是允许学生带与该课程相关的资料进入考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的考试形式。开卷考试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考试内容多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这种考试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3、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的内容与开卷考试的内容各占一定比例。考试时先做开卷考试,然后收开卷部分答案,再做闭卷部分试题。闭卷部分侧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卷部分侧重考查学生利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4、撰写小论文

这种考试形式要求学生写出一篇学科论文,题目既可自拟也可由教师出题,教师根据学生书写的论文质量评定成绩。有时在学生完成论文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答辩。书写论文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阅大量资料,对知识进行理解吸收,并加以分析、综合,所以这种考试方法不仅是对知识的综合考查,也是促进学生增强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种有效手段。

5、实验操作考试、技能操作考试

这种考试形式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或技能操作,其考查的重点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包括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西方经济学》课穗现行考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重记忆,轻运用

从我校该课程的考试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题型上多为名词解释、判断、选择、简答、计算和论述。前5种题型应该是检验学生对概念掌握的准确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的,但经常所命题目在课本上能找到现成答案,学生只要背下来即可。而论述题重点体现的是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命题中所占分值也不高,最高只有10%。因此,从整体上看。对学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中问题的能力缺乏有效的考核。而实质上,我校采取的这种考试模式,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谁的记忆力好,谁的成绩就好,使学生形成了考前背一背就能顺利通过考试的习惯,很难将学生学习的优劣真正的区分开来。

2、重教材,轻就业

尽管《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考研的必考科目,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来看,考研率和录取率比较低,更多的学生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在考试内容上,应该注重与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相联系。但从我校该课程的考试内容上看,主要侧重于对教材内容的考核,尚缺少对技能和能力的考核。目前我校《西方经济学》课程在开设时设置6个学时的实践课时,但这种实践并不能体现于就业方向的联系。在就业日益困难的今天,若所学内容和考试内容若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内容,就会与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相脱节,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将该课程与学生今后的就业联系起来,仍然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3、重卷面成绩考核,轻素质考核

在我校,该课程的考核主要通过闭卷考试,以成绩来衡量优劣。卷面成绩一般占学期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卷面成绩主要依据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主要通过平时作业来衡量。这种相对单一的考核形式使得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依靠考前背一背,作业抄一抄来获得成绩,考试的导学、促教功能难以发挥,学生上不上课与期末考试学业评价的关系不大,导致学生缺课、逃课,甚至忽略学习的规律,造成知识的掌握不牢,基础不稳,也难以全角度、全方位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4,重结果,轻过程管理

在我校,由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涉及到多个专业,通常是多名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使得在过程管理中存在着对学生考核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不仅是平时成绩的考核项目、评分标准不一致,在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也出现不一致。这种过程管理的不一致,使得很难真正公平的考核学生。

三、《西方经济学》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改革

1、由注重理论考核向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考核转变

《西方经济学》的考试不应该仅仅是对书上某些问题的照抄或者照搬,也不仅仅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的考核,而是要在考核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对当前相关经济现象或者经济热点的分析能力,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出考题时,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适用性的原则。考试的内容要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符合培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二是可操作性的原则。无论在考试的内容上或手段方法上,都应既有科学性,又简便易行,便于操作,以反映和掌握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为目的。

2、由注重知识考核向注重实践能力考核转变

尽管《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程,但在注重知识考核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实践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1)做社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调查的内容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书本知识的拓展;能锻炼学生。(2)组织课堂讨论。就书上某个知识点或者经济现象进行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在具体操作时,可以采用事前准备或者即兴发挥两种方式。事前准备给学生较长的准备时间,主要考察学生利用查询到的信息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即兴发挥则侧重考察学生自身学识素质、语言组织及逻辑分析能力。(3)撰写小论文。可以采用自由选题或者指定选题的形式,借助于资料的查阅,通过自我的理解、吸收和分析,形成一篇小论文。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3、由相对单一的考试向多元化考试形式转变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考核在期末采取闭卷考试的同时,要尽量丰富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对平时成绩的评定除了将作业作为一个考核项目外,还可将出勤、课堂讨论、撰写小论文、平时测试、调查报告等作为考核项目。此外,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不以一次考试的优劣来评判学生,将对学生的考核在一个过程管理中体现出来,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

4、考核标准由相对随意向统一性考核转变

对学科性质和地位基本相同的《西方经济学》的考核,应该采用统一的考核标准。(1)统一命题。打破谁上课谁命题、同门课程不同专业各自命题。(2)统一平时成绩的考核标准。组织该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进行讨论,确定平时成绩的考核项目、评分标准。(3)统一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的分值比例。任课教师共同确定两者之间的适当比例。(4)集体阅卷。保证阅卷过程中的公开性和公平性。

作为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的《西方经济学》,如何能够真正的实现对其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高艳阳,张峰,高校考试方法改革研究综述[J]_理工高教研究,2003(6):100 [2]卢旭升,夏国宏,考试方法改革与探讨[J],高校招生:学科指导版,2008(9):69

篇5: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5×2 = 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

2、结构性失业

4、通货膨胀;

5、菲利普斯曲线

二、选择题

1、自发投资支出减少10亿美元,会使IS:(D).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A).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的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A)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A).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6、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A)。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7、货币供给(M1)大致等于(B).A、公众持有的通货 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C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 D、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存款

8、总需求曲线(D)。A、当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3、消费函数;

9、如果IS曲线保持不变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则均衡利率(A),国民收入()。A、下降,增加 B、上升,增加 C、下降,减少 D、上升,减少

10、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则(B)。A、货币政策的效果好 B、财政政策的效果好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好同样好 D、无法确定

11、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D)。A、经济决定理论; B、价格决定理论; C、宏观决定理论; 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2、周期性失业是指:(B).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13、投资是增加了当前的注入行为(C)。A、是会使国民收入减少 B、减少了国民经济总财富量 C、增加了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 D、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14、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IS曲线(C)。A、纵截距增加; B、横截距减少; C、横截距增加; D、纵截距减少。

15、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使(C)。A、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C、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

1、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有哪些?

3、公开市场业务是怎样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的

四、计算题(共8分)

1、假设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

(1)求IS曲线和LM曲线;(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3)若为三部门经济,且有:T=0.25Y,G=100,L=0.2Y-2r,货币供给M=150,求均衡利率和收入。

五、论述题(10分)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孙承斌孙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在谈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时,胡锦涛强调,要进一步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做好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在应对挑战中开创新局面,在克服困难中实现新发展。” 请你用宏观经济学相关知识对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提出具体的经济对策建议。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2.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3. 消费函数是反映人们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4. 通货膨胀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5.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二、单项题

1、D,2、A,3、A,4、A,5、C,6、A,7、B,8、D,9、A,10、B,11、D,12、B,13、C,14、C,15、C。

三、简答题

1、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成为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2、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持有的每一单位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也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的快得话,则企业的收入将比它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得快。其二,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一般地,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债券等业务活动。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可以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央行买入债券,可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央行卖出债券,可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五、计算题(1)IS:Y=1250-30 r LM:Y=750 + 20 r(2)Y=950 r=10(3)Y=875-15r Y=750 + 10r Y=800 r=5

五、论述题 1从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论述双松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意义和具体对策; 2从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提出促进充分就业保民生的对策; 3从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提出保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及社会稳定的对策建议。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实际GDP为17500亿美元,GDP折算指数为160时,名义GDP 为 …………………………………………………………………………【C 】 A、11000亿美元 B、15700亿美元 C、28000亿美元 D、17500亿美元 2.下列哪一项应该计入GDP ……………………………………………【D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企业收取一笔货款利息

3.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和间接税等于 ………………………………【 B 】 A、国内生产净值 B、国民收入 C、个人收入 D、个人可支配收入 4.若个人收入为$550,所得税为$70,消费为$430,利息支付为$10,个人储 蓄为$40,那么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B 】 A、$500 B、$480 C、$470 D、$440 5.若消费函数为C=a+bY,a、b>0,那么,平均消费倾向 ……………【 A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商业银行初始存款为500万元,法定准备率为10%,则存款总额为…【 D 】 A、450万元 B、500万元 C、4500万元 D、5000万元

7.实际的总需求为3万亿元,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为2.5万亿元,则经济中 存在着………………………………………………………………………【 A 】 A、通货膨胀,但已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但有失业 C、通货膨胀,且没有充分就业 D、物价稳定,且已充分就业

8.充分就业是指消灭了哪类失业之后的就业状态 ……………………【B 】 A、自愿失业 B、非自愿失业 C、摩擦失业 D、所有失业 9.如果某一经济状态同时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右边,则有………【 】 A、IS LS L>M D、IM 10.假设某国某一时期GDP增长率为9%,同一时期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分别 为2%和10%,劳动与资本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6和0.4,则全员生产要素率的 增长率是多少……………………………………………………………………【 】 A、2.6% B、5.2% C、3.8% D、42.2% 11.人们在什么情况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 ……………………………【 A 】 A、债券价格趋于下降 B、债券价格趋于上升 C、债券收益率不变 D、债券价格不变

12.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大于实际增长率GA,经济将 ……………………………………………………………………………【 】 A、持续高涨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13.下列哪一项不是经济中的内在稳定器 ………………………………【B 】 A、累进税率制 B、政府开支直接随GDP水平变动 C、社会福利保障支出 D、失业救济支出

14.如果IS曲线和LM曲线在中间区域相交,则………………………【 C】

A、单独采用财政政策将更有效 B、单独采用货币政策将更有效 C、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将更有效 D、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将失效

15.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那么实际货币供给曲线将会 ……………………………………………………………………………【 D】 A、向左方移动,利率上升 B、向右方移动,利率上升 C、向左方移动,利率下降 D、向右方移动,利率下降

16.供给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 A 】 A、供给创造需求 B、需求创造供给 C、货币供给最重要 D、自然率 17.假定经济已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B 】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18.格雷戈里·曼昆是哪个宏观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 D 】 A、货币学派 B、供给学派 C、理性预期学派 D、新凯恩斯主义 19.面对“滞胀”,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组合…………………………【 B 】 A、扩张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 B、扩张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C、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D、紧缩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 20.下列哪一项政策会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率……………………………【 D】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刺激劳动力投入政策 D、科研教育政策 二计算题

1.假设某一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为Tr=62.5,(单位均为亿元),税率t=0.25。(1)求均衡的总产出。(2)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的总产出为1200,试问用增加政府购买、减税或者增税并将增加的税收全部用于政府购买来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

2.若某一宏观经济模型的参数如下:C=200+0.8Y,I=300-5r, L=0.2Y-4r,M = 320(单位:亿元)。试求:(1)IS-LM模型和均衡条件下的总产出水平及利率水平。(2)若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水平为2500亿元,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追加的投资应为多少?分析该政策的“收入效应”和“挤出效应”。(3)若政府在提高收入水平的同时仍想保持原有的利率水平,应采取什么政策措施?追加的投资或货币供应各为多少?

三、简答题

1.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2.用AD-AS模型阐述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3.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及其含义。

四、论述题

1.阐述有效需求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的区别与内在逻辑关系。2.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阐述宏观经济波动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CDBBA DABDC ABBCD ABDBD

二、计算题 1.(1)由Y=C+I+G=100+0.8(Y-0.25Y+62.5)+50+200 得Ye=1000(5分)(2)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2.5,税收乘数=-2 转移支付乘数=2(5分)2.(1)Y = 2000亿元,r= 20(5分)(2)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政府追加的投资225亿元,有效需求可以达到2500亿元,此时的利率为r=45;若利率维持在r=20,则Y=3125亿元;因此,收入效应为500亿元,挤出效应为625亿元。(5 分)(3)同时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政府追加的投资为100亿元,中央银行追加的货币供应也为100亿元。(5分)三1.交易性货币需求:指人们出于交易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货币。L1 = L1(Y)= k Y(0 投机性货币需求:指人们为买卖有价证券持有的货币。L 2 = L 2(r)=-hr(h>0)(3分)货币总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 L = L1 + L2 = k Y-h r(4 分)2.图示说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混合型通货膨胀(6分),然后阐明如何用宏观经济政策对付通货膨胀,比如,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抑制总需求,从而抑制通货膨胀。(4分)(要求作图,不作图只说明,最多得6分)

3.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s.f(k)=k´+nk。其中s为储蓄率,f(k)是集约形式的生产函数,k为人均资本量,k´为人均资本增量,n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此也代表劳动力的增长率。(4分)方程的含义是,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增量,即每个劳动力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被称为资本深化;另一部分为每增加一个劳动力平均应该配备的资本设备,也被称为资本广化。(3分)利用基本方程可知,当k´=0,即s·f(k)= nk时,经济增长率ΔY/Y等于人口增长率n;并且经济增长将稳定在s·f(k)= nk, 即k’= 0处。(3分)

篇6:宏观经济学考试前总结

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国范围内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利用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劳动、土地、资本)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GDP*=J*×(L*×H*)L*---充分就业时被使用的劳动力人数H*---充分就业时每人每年正常工作的小时数J*---每小时平均生产的产出的价值 GDP*>GDP时,L*>L,存在失业,经济萧条;

GDP*=GDP时,L*=L,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而且无膨胀。GDP*

1、支出法:从最终产品出售的角度看,从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收入法(成本法):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角度看,也就是从生产成本(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时支付的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就构成生产成本)的角度,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收入。部门通常分为: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外部门四部门。市场通常分为:最终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如果家庭部门将其总收入全部用于消费支出,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

只有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最终产品市场上的全部产品才会出清,总供给代表企业部门的全部最终产品价值,总需求代表社会的总消费额。

在模型中:消费者的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企业除了生产消费品还生产资本品用于投资,所以总需求包括家庭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的投资需求,要使最终产品市场出清,必然要求:总供给=总需求C+S=C+I(消费品供给)+(储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总消费C:本国消费者购买本国最终产品的支出;投资I:本国为扩大再生产对新增资本的购买支出(最终产品市场包括当年新增的资本物)政府购买G:政府对本国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出口X:国外对本国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总支出的构成公式:

AE=C+I+G+X消费函数: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C=f(Yd)C:消费函数

Yd :可支配收入假定消费函数为线性,则:C=C0+cYdC:自发消费

影响最终产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1.一般价格水平2.人们的货币收入3.人们的时间偏好

商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IS表示投资=储蓄,它代表商品市场均衡的轨迹

把投资看成是部分依赖于利息率的一个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复合体。投资是r的减函数:

b:参数,衡量投资对利息率的反应程度自主投资IS曲线以外的点,漏出量与注入量不相等,表示商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如:C’点,是r=10%与实际收入为QA的组合,此时,注入量为80,漏出量为200。漏出量>注入量,表示市场处于总供给>总需求的状态。这时商品市场自动调节机制会使总供给下降,Q减少,点向左平移。

IS曲线左边或下边的点:总需求>总供给,点右移IS曲线右边或上边的点:总供给>总需求,点左移直到实现商品市场的均衡,在不考虑货币市场均衡机制的作用时,这些点是作水平运动的。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L:货币的需求(Liquidity灵活性,流动性)

M:货币的供给(Money)L=M:货币市场的供求相等 MD/P= MS/P

这所研究的利息率都是实际利息率。在价格不变的假设下,对货币的需求是指除去通胀因素影响的对货币的需求,称作对货币的实际需求(MD/P),对货币的供给相同,MS/P。

在LM曲线左上方的点,MD<MS,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会使得这些点向下朝LM曲线运动在LM曲线右下方的点,MS<MD,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会使得这些点向上朝LM曲线运动影响LM曲线变动的外生变量主要有三个:1.货币流通速度V2.名义货币供给量MS3.一般价格水平P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实现充分就业2.消除通货膨胀3.促进经济增长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政府财政基本上可以分为:

1.财政支出

2.政府税收

3.公债制度

消除通胀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为消除通胀需要减少社会总支出。运用财政手段减少总支出的方法:

⑴直接减少政府的开支

上一篇:妇联主任述职下一篇:林业局年度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