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的道理

2024-04-09

孙权劝学的道理(精选6篇)

篇1:孙权劝学的道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篇2:孙权劝学的道理

3,鲁肃为什么与吕猛“结友”?

(这些内容的理解也可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并可加以适当的发挥,进行表演。在编写剧本,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深入研究课文,同时,表演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畅谈感受

1, 吕猛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 试将本课与《伤仲永》作比较,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幼年不学,毫无所成。谈谈你的看法。

3, 你是怎样看待学习的?

四、 作业

在日记中写写学后感。

作者邮箱: jyxyyz@sina.com.cn

篇3:《孙权劝学》的思维教学

如何在“言”“文”“章”“道”之间找一个结合点使之和谐地统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定位,笔者以为把“感悟和运用”作为结合点,精心设计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着力点,不失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好途径。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资治通鉴》。文章短小,全文仅119个字,但记事精当,语言简练生动,适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教学设计时,我采用了以朗读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策略,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文言知识,更注重培养了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

第一个环节:读懂文意。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次,读对句读。在大屏幕上投影没有标点符号的课文,让学生抛开课本试读。若能读得通顺流利,句读正确,就达到了阅读文言文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三,读出节奏。文言文言简义丰,朗读节奏的划分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就会读破句子,肢解句意。第四,读出语气、读懂内容。

以上四个层次的朗读,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对学生的语感进行了训练。读准字音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句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去感受,去记忆。句读是句子之间的停顿,文言文的节奏感和文言文味更需要读准句子内部的停顿。在学生读好句读的基础上,适时让学生挑战句子内部的停顿,然后在PPT打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后全班齐读。当然关键的是读出语气。笔者鼓励学生互相“找茬”,有意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注解和工具书理清字词句的意思,准确地读出文中双重否定句、反问句与感叹句的语气。这一环节的学习,将字词与文章紧密联系,将文章的朗读和思维的训练紧密联系,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为下一环节作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读出情趣。《孙权劝学》用不多的几句话就能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以及对话的神态、口吻,有助于把握人物的性格。为此,我设计了两组对话:一、孙权与吕蒙的对话,突出孙权的“善劝”;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突出对话的“情趣”。让学生任选一组对话,同桌之间展开对话。人物对话时,注意根据人物身份和对话内容,揣摩人物的神态表情。

对话一:

孙权 ( ) 曰 : 卿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

吕蒙 ( ) 曰:

孙权 ( )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 ( ) 曰:……

“对话一”中,孙权的语言在文中可以直接找到。重点是根据说话内容,揣摩人物当时的神态、表情。“三国时代,人才辈出,群英荟萃。三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为此刘备能三顾茅庐,曹操要千方百计争取关羽。而孙权在周瑜英年早逝后,迫切需要一个有勇有谋的将才。于是就有了孙权劝学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情景铺设,让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孙权劝学的情境中。引领学生去揣摩孙权面对骁勇善战却不肯认真学习的吕蒙时,那种既焦虑又恨铁不成钢的心理。 再回到课 本孙权的 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短短的几句话,用了双重否定句、感叹句和反问句,语气情感相当强烈。有了前面的从内容理解语气的铺设,再引导学生从句式和标点展开思维来揣摩语气,一切都水到渠成。

吕蒙的对话在文中是以作者叙述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学生根据原文,进行再创造的。让学生“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展开思维的翅膀,添加合适的内容。在分角色朗读中,引导学生注意根据吕蒙的身份意图,选择合适的语气语调。在这里,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得到激发,既有语言的学习,更有思维的训练。

孙权 (面对吕蒙语重心长地)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吕蒙 (面有难色推辞) 曰:主公,军中事务繁多,无暇学习!

孙权 (不悦稍有责备地)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 (信服地) 曰:主公所言极是,蒙今日乃始就学。

为了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在“对话一 ”结束后 , 我如法炮 制“对话二”的基础上,预设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为人物添加合适的潜台词,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心里。让学生的想象思维进一步得到激发,课堂有了很多精彩的“生成”。

“对话二”中,在鲁肃赞学之后,请根据文中“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联系上下文,为鲁肃赞学续写对话。

鲁肃 (大惊) 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 (调侃开玩 笑地) 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鲁肃(郑重地) 曰:吾欲拜尔高堂,与君结金兰之友!

吕蒙 (高兴地) 曰:不胜荣幸!

一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仅读得声情并茂,而且自己加上了很多古人的动作,把人物演绎得栩栩如生:孙权作为一国之主的霸气,对吕蒙则关心期望,责备中又耐心规劝的形象;吕蒙在孙权面前的知错即改,在鲁肃面前则调侃玩笑的形象;鲁肃感到吕蒙的变化后大为震惊并且敬才爱才,结友而别的形象,呼之即来。真乃得来全不费工夫!

思维以语言为工具,文言之“言”不能仅仅局限于疏通和记诵,而是要通过赏析与运用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让进入他们头脑的知识真正活起来、用起来。一句话:诱发学生去感悟、去运用,才能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为了落实文言词句,我设计了如下的场景:穿越时空,现代版的两段对话又会是怎样呢?学生纷纷结合注解和工具书翻译文章,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轻轻松松地过了翻译难关。

第三个环节:读有收获,读有余味。

为了让学生能跳出课文,从更高的层次———“章”“道”上来欣赏文本。我的设计如下: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未解的疑惑?可以是从人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也可以是写作技巧方面的特点。这个问题涉及面较广,也有一定难度,适宜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最后小组代表陈述。这样又兴起了课堂学习高潮。既有对课文内容的延伸,也有对写作手法的总结,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了拓展。尤其是产生了新的有价值的疑惑:如,此文既然出自《资治通鉴》,为什么文章结尾处没有点明写作的意旨呢?直接将这本史传文学的体例提出来了,于是,笔者鼓励学生课外去读读这本史书,发现有没有类似的写法特征,下堂课汇报。从最后的成果看,学生们通过比较理解了史传文学的写法,可谓意外之得。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取思维的成果。成功的课堂,应积极开拓学生的思维,不断产生新问题,使思维朝多种多样的方向探试,以求问题的解决。我想,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从当前文言文教学近乎“僵化”的现状来看,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很远。而把文言学习和思维的发展相互统一起来,乃盘活这一潭水的一条出路。基于以上对《孙权劝学》的案例分析,有点感悟以供探讨。

一、充分朗读,培养语感

文言文音韵优美,行文简练,言文统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更能体会其文言之美,也更能步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不二法门。如《岳阳楼记》,可以引领学生边读边悟,力求走进文中岳阳楼上或阴或晴的意境中,读出情感,读出气势,为下文理解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心情做铺垫。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语言骈散结合,文质优美,文中21个“也”或舒缓语气或表判断或感叹,张弛有度,尤其适合朗读,在朗读——品读———感悟中一步步走进文章。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把朗读作为一个教学环节,而要把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始终。朗读是开启文言文语感大门的钥匙,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进而展开思维的翅膀。

二、创造平台,训练思维

选入中学教材的文言文大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朗读解决了语言文字关,培养了语感,教师还要引领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懂得语言运用的技巧,感悟作品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进而获得美的熏陶和感染。

1、提供想象空间,增加思维的深度

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广阔 无边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供想象的平台,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言简意赅的文言文,留白、“潜台词”,为他们提供足够多的想象平台,稍加挖掘,就是一把深入理解感悟文本的钥匙。如《唐雎不辱使命》,可以引导学生为骄横跋扈的秦王和不畏强暴的唐雎添加“潜台词”。这样学生对人物的形象不再仅仅停留在文中的对话描写上,更是通过自己的创作,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2、培养发散性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

在学习的疑难处,巧设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愚公移山》可以抛出这样的话题:“你怎么看待愚公移山这件事?”一方学生认为愚公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有着肯干实干的决心,相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另一方学生则认为愚公移山是劳民伤财害人害己,这是极不理智的行为。双方能援引古今中外和现实生活的例子,展开激烈的辩驳,教室里不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陈太丘与友期》中也可在结尾处让学生就“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展开讨论。《咏雪》中,对于雪的比喻,到底是“撒盐空中差可拟”好,还是“未若柳絮因风起”略胜一筹,也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契机。

3、鼓励质疑,培养质疑思维能力

“学需问也,非问无以成学。”有疑问才会引发思考,进而去探究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质疑思维要跳出作者的视角,提问并质疑。如《曹刿论战》中,通常我们只是站在主人公曹刿的立场上看问题,认为文章赞扬的是曹刿的“远谋”,讽刺了鲁庄公的“鄙”。但有些学生在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后认为我们应站在鲁庄公的立场上来看一看,显然鲁庄公不失为一个敢于迎战强敌、礼贤下士、善于听取并采纳合理建议的明君。

篇4:《孙权劝学》的思维教学

中学语文课改已经轰轰烈烈进行了十多年了,在阅读、现代诗教学等领域已是遍地开花,精彩纷呈。而文言文教学改革尽管说起来春色满园,但现实却令人堪忧。或许片面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的缘故,传统的“串讲——翻译——背诵”教学比比皆是:追求字字落实,句句翻译,强化背诵,似乎成了文言文教学追求实效的捷径,从而把一篇篇包含着先人生命意识的文章,看成是一堆堆规则、用法的文字材料,彻底撕裂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以致让学生读得枯燥乏味、兴趣寡然。当然,也有高举改革大旗,对“言”轻描淡讲,甚至完全架空文本,而大谈特谈“文”,听得学生云山雾罩,似乎都是微言大义,可畏可敬,回头一望却是空中楼阁,连基本的字词含义也一脸茫然,最后,连文言文姓什么都不知道了。毫无疑问,任何割裂“文”与“言”、“章”与“道”之间关系的教学,一定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

如何在“言”“文”“章”“道”之间找一个结合点使之和谐地统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定位,笔者以为把“感悟和运用”作为结合点,精心设计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着力点,不失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好途径。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资治通鉴》。文章短小,全文仅119个字,但记事精当,语言简练生动,适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教学设计时,我采用了以朗读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策略,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文言知识,更注重培养了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

第一个环节:读懂文意。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次,读对句读。在大屏幕上投影没有标点符号的课文,让学生抛开课本试读。若能读得通顺流利,句读正确,就达到了阅读文言文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三,读出节奏。文言文言简义丰,朗读节奏的划分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就会读破句子,肢解句意。第四,读出语气、读懂内容。

以上四个层次的朗读,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对学生的语感进行了训练。读准字音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句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去感受,去记忆。句读是句子之间的停顿,文言文的节奏感和文言文味更需要读准句子内部的停顿。在学生读好句读的基础上,适时让学生挑战句子内部的停顿,然后在PPT打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后全班齐读。当然关键的是读出语气。笔者鼓励学生互相“找茬”,有意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注解和工具书理清字词句的意思,准确地读出文中双重否定句、反问句与感叹句的语气。这一环节的学习,将字词与文章紧密联系,将文章的朗读和思维的训练紧密联系,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为下一环节作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读出情趣。《孙权劝学》用不多的几句话就能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以及对话的神态、口吻,有助于把握人物的性格。为此,我设计了两组对话:一、孙权与吕蒙的对话,突出孙权的“善劝”;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突出对话的“情趣”。让学生任选一组对话,同桌之间展开对话。人物对话时,注意根据人物身份和对话内容,揣摩人物的神态表情。

对话一:

孙权( )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吕蒙( )曰:

孙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 )曰:……

“对话一”中,孙权的语言在文中可以直接找到。重点是根据说话内容,揣摩人物当时的神态、表情。“三国时代,人才辈出,群英荟萃。三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为此刘备能三顾茅庐,曹操要千方百计争取关羽。而孙权在周瑜英年早逝后,迫切需要一个有勇有谋的将才。于是就有了孙权劝学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情景铺设,让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孙权劝学的情境中。引领学生去揣摩孙权面对骁勇善战却不肯认真学习的吕蒙时,那种既焦虑又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再回到课本孙权的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短短的几句话,用了双重否定句、感叹句和反问句,语气情感相当强烈。有了前面的从内容理解语气的铺设,再引导学生从句式和标点展开思维来揣摩语气,一切都水到渠成。

吕蒙的对话在文中是以作者叙述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学生根据原文,进行再创造的。让学生“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展开思维的翅膀,添加合适的内容。在分角色朗读中,引导学生注意根据吕蒙的身份意图,选择合适的语气语调。在这里,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得到激发,既有语言的学习,更有思维的训练。

孙权(面对吕蒙语重心长地)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吕蒙(面有难色推辞)曰:主公,军中事务繁多,无暇学习!

孙权(不悦稍有责备地)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信服地)曰:主公所言极是,蒙今日乃始就学。

为了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在“对话一”结束后,我如法炮制“对话二”的基础上,预设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为人物添加合适的潜台词,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心里。让学生的想象思维进一步得到激发,课堂有了很多精彩的“生成”。

“对话二”中,在鲁肃赞学之后,请根据文中“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联系上下文,为鲁肃赞学续写对话。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调侃开玩笑地)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endprint

鲁肃(郑重地)曰:吾欲拜尔高堂,与君结金兰之友!

吕蒙(高兴地)曰:不胜荣幸!

一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仅读得声情并茂,而且自己加上了很多古人的动作,把人物演绎得栩栩如生:孙权作为一国之主的霸气,对吕蒙则关心期望,责备中又耐心规劝的形象;吕蒙在孙权面前的知错即改,在鲁肃面前则调侃玩笑的形象;鲁肃感到吕蒙的变化后大为震惊并且敬才爱才,结友而别的形象,呼之即来。真乃得来全不费工夫!

思维以语言为工具,文言之“言”不能仅仅局限于疏通和记诵,而是要通过赏析与运用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让进入他们头脑的知识真正活起来、用起来。一句话:诱发学生去感悟、去运用,才能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为了落实文言词句,我设计了如下的场景:穿越时空,现代版的两段对话又会是怎样呢?学生纷纷结合注解和工具书翻译文章,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轻轻松松地过了翻译难关。

第三个环节:读有收获,读有余味。

为了让学生能跳出课文,从更高的层次——“章”“道”上来欣赏文本。我的设计如下: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未解的疑惑?可以是从人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也可以是写作技巧方面的特点。这个问题涉及面较广,也有一定难度,适宜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最后小组代表陈述。这样又兴起了课堂学习高潮。既有对课文内容的延伸,也有对写作手法的总结,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了拓展。尤其是产生了新的有价值的疑惑:如,此文既然出自《资治通鉴》,为什么文章结尾处没有点明写作的意旨呢?直接将这本史传文学的体例提出来了,于是,笔者鼓励学生课外去读读这本史书,发现有没有类似的写法特征,下堂课汇报。从最后的成果看,学生们通过比较理解了史传文学的写法,可谓意外之得。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取思维的成果。成功的课堂,应积极开拓学生的思维,不断产生新问题,使思维朝多种多样的方向探试,以求问题的解决。我想,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从当前文言文教学近乎“僵化”的现状来看,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很远。而把文言学习和思维的发展相互统一起来,乃盘活这一潭水的一条出路。基于以上对《孙权劝学》的案例分析,有点感悟以供探讨。

一、充分朗读,培养语感

文言文音韵优美,行文简练,言文统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更能体会其文言之美,也更能步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不二法门。如《岳阳楼记》,可以引领学生边读边悟,力求走进文中岳阳楼上或阴或晴的意境中,读出情感,读出气势,为下文理解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心情做铺垫。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语言骈散结合,文质优美,文中21个“也”或舒缓语气或表判断或感叹,张弛有度,尤其适合朗读,在朗读——品读——感悟中一步步走进文章。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把朗读作为一个教学环节,而要把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始终。朗读是开启文言文语感大门的钥匙,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进而展开思维的翅膀。

二、创造平台,训练思维

选入中学教材的文言文大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朗读解决了语言文字关,培养了语感,教师还要引领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懂得语言运用的技巧,感悟作品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进而获得美的熏陶和感染。

1、提供想象空间,增加思维的深度

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广阔无边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供想象的平台,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言简意赅的文言文,留白、“潜台词”,为他们提供足够多的想象平台,稍加挖掘,就是一把深入理解感悟文本的钥匙。如《唐雎不辱使命》,可以引导学生为骄横跋扈的秦王和不畏强暴的唐雎添加“潜台词”。这样学生对人物的形象不再仅仅停留在文中的对话描写上,更是通过自己的创作,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2、培养发散性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

在学习的疑难处,巧设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愚公移山》可以抛出这样的话题:“你怎么看待愚公移山这件事?”一方学生认为愚公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有着肯干实干的决心,相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另一方学生则认为愚公移山是劳民伤财害人害己,这是极不理智的行为。双方能援引古今中外和现实生活的例子,展开激烈的辩驳,教室里不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陈太丘与友期》中也可在结尾处让学生就“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展开讨论。《咏雪》中,对于雪的比喻,到底是“撒盐空中差可拟”好,还是“未若柳絮因风起”略胜一筹,也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契机。

3、鼓励质疑,培养质疑思维能力

“学需问也,非问无以成学。”有疑问才会引发思考,进而去探究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质疑思维要跳出作者的视角,提问并质疑。如《曹刿论战》中,通常我们只是站在主人公曹刿的立场上看问题,认为文章赞扬的是曹刿的“远谋”,讽刺了鲁庄公的“鄙”。但有些学生在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后认为我们应站在鲁庄公的立场上来看一看,显然鲁庄公不失为一个敢于迎战强敌、礼贤下士、善于听取并采纳合理建议的明君。

不言而喻,文言文教学也贵在创新,勤于探索,我们的课堂才会生机盎然。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才能让学生在文言文这个花园里采撷到更多的“思维之花”,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长廊里汲取到更多的精神营养。

篇5:孙权劝学的启示

最后一个环节,我让你们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启示,为了激励大家,我但是撒了一个谎,我说:“这个故事虽小,但极能引人深思,下面我们来谈自己的感悟——至少有五种答案,你边默读边思考一下,看看你能感悟到几个?”——其实,我只想着让大家总结出“学习对提升人素质的重要性”这个重要主题就行了,至于是否有五个,我还真没想那么多。

可接下来同学们的表现真让老师折服了:

“吕蒙这个人能听从孙权的劝说开始读书,才有了那么大的收获,所以我觉得我们必须要虚心理解别人的正确推荐。”

“吕蒙都已经掌管兵权了才开始读书学习,还会有那样大的收获,可见只要你愿意,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我们不能总用老眼光来看待别人,人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吕蒙学习了一段时间,就让谋士鲁肃对他刮目相看了,这说明学习很重要。”

“孙权以自己为例子劝说吕蒙读书,而不是以国君的身份强迫他读书,这也值得我们学习。”——哈哈,连老师就应受到的启示,竟然也让你们这帮孩子们总结出来了。

老师这天有点贪婪,听到了五种答案,我还不满足,于是用声情并茂的语气读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一招真管用,我话音没落,大家就七嘴入舌说出来了:“吕蒙太骄傲了,有了点成绩也不能骄傲阿!”

——哈哈,我算是彻底服了你们了!本来用一个“五”我就有点发虚,没想到竟然被你们这帮聪明鬼探究出六个答案来!

此刻,我可真明白我们九班的同学有多么聪明多么善于思考了,过去老师在这方应对大家信心不足,该给大家道歉才是。

我期盼着你们给我更多的惊喜,好吗?

篇6:孙权劝学的扩写

于是,孙权便去找吕蒙谈。孙权说:吕蒙啊吕蒙,你为什么只顾忙公事,就不多抽出时间来学习,读书呢?忙公事不是不好,但多学习一下也无妨嘛!吕蒙无奈地说:老孙啊,你也知道我忙啊,每天都忙得透不过气来啊,哪有时间去学习,读书啊?孙权叹了口气说:你以为我要你丢下公事,去专门研究学习当博士吗?这怎么可能啊?你多学习,多读书,了解一下也未常不是好事啊!为什么你就那么执着呢?这样对你的工作也有好处啊!活到老,学到老。只要你肯学啊,再难的也就会变得容易的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也就会变得困难的了!多积累经验,不是很好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嘛!要想做到最好就得下功夫,不断地前进,前进,再前进,这不但可以充实自己,而且还可以积累经验呢!如果你不学,很快你就会比不上人的了。你说你公事忙,那我呢,不是比你还忙吗?但我每天也会抽出时间来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呢!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受益匪浅啊!总之啊,读书是对你有好处就是了!喂,老兄,我花那么多口水来跟你说那么多,你有没有什么表示或行动啊?老孙啊,你说得对,我应该要多读书,多学习,这样才能充实自己,充实生活,说不定啊,我将来还会超过你呢!听你这么说,我真高兴啊!孙权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啊,能够帮助朋友改掉坏毛病,真实一大乐趣啊!真好,吕蒙能知道自己的错误,的确可贵,真不愧为我的知己啊!孙权高兴地想。

从那以后,吕蒙就发奋读书,渐渐地水平也提高了。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顺便过来看看吕蒙,和他一起谈论公事。鲁肃发现,现在的吕蒙,无论是才干,还是谋略,都大有长进,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笑着说:是书这个好朋友使我受益匪浅的!哦,看来,我也得加把劲才行了。

上一篇:徐渭经典古诗词下一篇:工资低辞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