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担当

2024-04-20

论担当(共6篇)

篇1:论担当

少年担当论

老朽者保守,因其衰弱故而处变拘泥。少年者进步,因其强健故而遇事激扬。当今正值世界蓬勃发展之机,而吾堂堂中华不于今日崛起更待何时。故曰:“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者,前路漫漫,后顾茫茫。而今我为少年虽欲奋起,奈何江水滚滚,乌云压城,竹筏尚轻巨浪难渡,战马纤瘦坚城难破。吾岂愿如屈原受制于郑袖、靳尚者乎。有志者无坚不摧,有心者千山万水可渡。万事破而后立,如今我欲登昆仑,掎天抽宝剑,为我浩浩之前程扫清障碍,使迷雾顿开,携清风相伴,掌红日以东升,射霞彩于当今,此诚我少年举步之日也。如有不济,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虽心存高远,志向依旧,然有何益哉,无常不通人情,阎王法眼昏聩,吾之所恨九泉之下向谁倾诉,吾之所思,岂能托于彼老朽哉。而后方知贾生之苦,周勃、灌婴之可恨。呜呼,如诚为此等小人所伤,则吾堂堂顶天立地之少年,更有何面目处此人世之间。

遥望欧洲,战马嘶嘶,英雄拿破仑三十岁成为法兰西第一执政。因其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百战百胜,无人能敌。统治者老眼昏花,唯将军执掌法国前途之命运。试问将军前进之路无人能阻,何也?以其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好谋而成之故也。少年者思进取,忌轻浮。如水之流淌,遇峡谷可激荡飞扬,奋勇向前;遇绝壁可视死如归,粉身碎骨;遇平原亦可清如明镜,润生万物。刚而思柔,武而学文,坚而求韧,露锋芒亦能收敛,拔利剑亦能入鞘,展双翅亦能韬晦。此乃吾少年欲成已之大业而必学之事也。而观吾东方,青年毛润之诚为吾辈之榜样者也。长征之难,此英雄用武之地。遵义之事,此润之云开见月之所也。以彼能伸能屈而得以展其大才,吾少年不得不思之尔。

君子必有所作为,少年必有所担当。今非国家存亡危机之秋,却是民族振兴图强之时。如今担举国之责任,不待我少年更待何人?

篇2:论担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论责任与担当》 何为责任?

责任就是责任心和责任感,是我们这个社会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人生在世,就必然要与“责任”打交道:为人父母,养儿育女是责任;身为儿女,孝敬老人是责任;经商开店,诚实守信是责任;悬壶行医,救死扶伤是责任;站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是责任;头顶国徽,秉公执法是责任......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须臾不可缺失责任意识。可以说,正是人们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和责任意识,不断推动着我们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何为担当?

是一种态度,亦是一种责任感,是一种接受,亦是一种行动。为自己、他人,为国家、民族。历史上那些杰出的担当者,即使在自己名字的正面烙下深深的伤痕与苦难,也一定会在名字背面呈现历史赋予的闪光勋章。担当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怀;担当是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担当是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壮志;担当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担当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人生需要担当,有担当的人生才能尽显大气与豪迈;家庭需要担当,有担当的家庭才能拥有和谐与融洽;一个单位需要有担当的成员,这个单位才有发展和希望;一个社会需要有担当的脊梁,这个社会才会稳步向前!

责任和担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生命体,责任是对担当的要求,担当是对责任的诠释。责任的重任,需要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志士仁人对履责的坚定信念;“好汉做事好汉当”,是老百姓对担责最快意的回答。但是有的人只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更不愿承担责任,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却选择逃避;对于自己应尽的义务,却选择推脱。交通肇事而逃逸,面对呼救却沉默,明知伤人还狡辩,受人救助反否认......这些现象表明,不肯承担责任的人还大有人在。这说明,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尽到责任,公民道德教育还任重道远。

责任的防线,需要筑牢。责任好比堤坝,这是必须守住的一条底线。一旦责任的堤坝决口,欲望无从约束,责任无所担当,后果将不堪设想。失去责任约束的个人,就不会成为合格的公民;失去责任的干部,就不会成为人民的公仆;失去责任约束的单位和组织,就不会忠于职守、认真履责。筑牢责任的防线,加固责任的底线,需要个人的学习修养,需要学校的教育培养,还需要严格的责任制的硬性约束。明确责任、严明赏罚,是培养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只有把责任导向鲜明地树立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督促人们履行职责、勇于负责,堵住一个个“蚁穴”,严防一处处“管涌”,把责任的大堤更加巩固。

讲述社会、全世界,认识责任、知道其意义,甚至也能悟出责任之道的人很多,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不负责任,甚至做出与责任相反的事来?是因为这些人并没有真正懂得责任的意义和价值,并没有真正悟出责任的道理,更重要的是,知道了意义,懂得了道理,却不愿意去担当!责任,担当才是硬道理!最美莫过但当人。

篇3:论学术图书编辑的责任与担当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改变, 中国几千年来引以为傲的纸质图书将来有可能成为一种奢侈品、典藏品, 这是技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即使到了那一天, 学术图书依然会存在, 它依然是积累人类文明的成果、传承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依然是引领阅读走向, 提升阅读层面的重要途径;更是记录、传承前人学术科研成果, 使后继研究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有力工具。

学术出版的使命是传承文化, 在逐利的社会环境中, 在各种经济指标的压力下, 学术图书编辑要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精神的打造、学术水平的发扬光大, 自觉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一、学术图书编辑发展概述

(一) 学术图书编辑的定义和特征

学术图书编辑是一种工作, 也是一种职业, 指具有某种学术专业素质, 并从事该专业的文字工作, 对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甚至编写的人员, 也可以将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称为主编或总编辑。主要在学术出版社、学术类网络媒体等文化传媒单位任职。一般而言, 编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学术图书编辑要有为学术发展做奉献的牺牲精神。

作为学术图书编辑, 就是要将作者提供的学术成果, 通过加工处理, 使之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准确地被读者接受。编辑就是甘为他人无私奉献的无名英雄。一本学术图书的出版, 往往需要通读全书几十万字, 在完全理解作者的学术观点的基础上, 对作者的全书层次、全书体例、专有名词甚至公式、标点进行认真核对、修改。甚至有的知名编辑本身就是相关专业的著名专家, 完全能修正作者的学术见解。《北京大学学报》的龙协涛先生, 曾经佳作连篇, 而出任学报主编后两年, 他竟然没发过一篇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的杨焕章先生未任学报总编之前, 每年出版一本学术专著, 担任学报总编之后, 很少有专著出版。学术期刊的编辑如此, 学术图书编辑也同样忙碌。但是, 无论学术图书编辑付出多少学识、智慧和心血, 名与利永远和学术图书编辑无缘, 这确实是学术图书编辑必须接受的事情。许多年轻学术图书编辑感到没有成就感, 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抱负, 于是在工作中缺乏应有的热情, 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就难以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学术图书编辑必须拥有学术高于一切的人生观, 甘愿为中国的学术研究做“铺路石”, 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为中国的学术发展做出自己的牺牲和奉献。

2. 学术图书编辑是名副其实的枯燥、单调的“学术图书职业读者”。

学术图书出版机构的编辑, 几乎没有一天是不看书、不看稿的, 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图书职业读者”。这种职业阅读, 有的时候是枯燥、单调的, 学术图书编辑的生活永远是“清茶一杯、钢笔一支”, 日复一日的简单日子。但是, 笔者认为, 我们不能忽略阅读学术图书的精神享受, 读书是一种态度, 是“高智商社会、高文化社会”的保证, 学术图书编辑是把作者和读者联系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

3. 学术图书编辑是学术的“把关者”和“鉴定师”。

学术图书编辑的职责就是要把作者和读者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学术图书编辑是一种责任, 保证读者拿到手的是一部从各个方面讲都是“好”的、够水平的书。对于一本学术图书来说, 学术图书编辑是首先的读者, 学术图书编辑要认真甄别图书的学术质量, 严格把关, 杜绝粗制滥造的“伪学术”图书走进学术交流中。同时, 对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作者, 甚至有些没有学术出版补贴的研究人员, 对于他们多年的研究成果, 学术图书编辑要坚决支持, 努力帮助他们出版这些成果。

4. 学术图书编辑与学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术图书编辑工作可以带动学术研究。由于经常编辑本专业的专著, 学术图书编辑往往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学术热点和前沿。再加上常年从事学术图书的编辑工作, 更可以使得编辑开阔视野, 提高学术鉴别能力和学术的写作能力, 并且加深学术文化积淀。反过来, 学术研究可以提升编辑水平。经过学术研究的训练, 学术图书编辑可以加深对自己本专业的了解、认识和体验, 对编辑工作中相应的难处理的学术问题和编辑问题, 处理的时候更能自信, 处理的也能更为妥当。比如, 笔者是考古专业毕业, 深深知道图片、线图、表格在考古学研究专著中的重要作用, 在处理相关专著时, 主动采用较大开本, 甚至使用折页等方法, 来解决表格庞大的问题, 避免了不少容易发生的问题。

(二) 学术图书编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1. 学术图书编辑是古老的职业, 一些著名的学术大家都是学术图书编辑。

学术图书编辑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职业。“唯殷先人, 有册有典。”在几千年前的殷代, 这些殷民就有了关于自己历史的典籍, 而撰写、修订这些典籍的“知识分子”, 他们所承担的工作, 其实就是史学、社会文化的学术编辑。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人物——孔夫子, 曾经亲自定礼乐、删诗书, 自称是“笔则笔, 削则削”, 该写的一定要写进去, 该删的肯定得删掉, 从事的也是图书编辑工作。中国古代没有专职的学术图书编辑, 专门的史官大都负责整理编辑前人文献, 使之成典成册。正如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中所说:“《风》也者, 史所采于民, 而编之竹帛, 付之司乐者也;《雅》《颂》也者, 史所采于士大夫者也。”他们读书最多, 是最有学问的人, 也是我国最早的编辑家。清代的纪晓岚编辑的《四库全书》,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 都是经过学术大家编辑加工的不朽大作, 传承至今。

2. 学术图书编辑的发展现状。

大量新人进入, 实际工作能力不足, 没有经过严格训练。近几年来, 一大批新毕业的博士生、博士后进入学术图书的编辑岗位, 这些年轻人大都一直在学校攻读学位, 书本知识比较多, 但是实际工作经验比较少。比如在考古图书的编辑工作中, 我们想象一下, 一位没有实际下过田野、参加过发掘后的整理工作、亲自撰写过发掘报告的编辑, 是无法理解别人撰写的考古发掘报告或者利用考古资料撰写的科研著作的, 更谈不上对相关图书的编辑能力。

学术编辑任繁重, 缺乏较强的统筹运作能力和清晰的工作条理。随着学术出版社的企业化运作, 特别是近些年, 学术出版大发展、大繁荣, 学术出版机构大多承担很多“大工程”, 面对繁重的编辑工作, 在几本图书同时运行的时候, 不少编辑开始手忙脚乱, 统筹运作能力比较差。经常出现如下的现象:这本图书初审工作进行一半, 另一本图书的校对稿件还没核对, 第三本图书的封面设计还需要核对, 第四本图书需要给作者快递样书, 接起芝麻扔掉西瓜, 手足无措, 乱成一团。长此以往, 开始出现焦虑甚至出导致很大的错误发生。

学术出版编辑的培养需要休养生息, 新人接班工作还是不足。改革开放以来, 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急于恢复和发展学术, 大项目、大工程不断上马。从学术出版编辑层面讲, 大家似乎忽略了基本事实:老一辈学术图书编辑专家大多年事已高, 又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摧残, 已力不从心;中年一代受历次政治运动的影响, 学术基础和学术编辑实践能力普遍不足, 难以胜任承上启下的重任;新的毕业生中涌现出大批杰出人才, 但大多也没有受到全面而严格的训练。这样一支青黄不接的编辑队伍, 本来应该有一个休养生息的阶段。

二、学术图书编辑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 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 学术图书编辑本身的专业素养也越来越高, 整体来看, 我国学术图书编辑对出版物的质量、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以及公众评价等都有了明显提高。但公众在肯定学术图书编辑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在不断地提出一些尖锐的、亟须解决问题。例如:学术选题评价体系上的重数量轻质量, 评价指标单一, 急功近利;以权谋私、剽窃他人成果;常识性错误和错别字出现频率较高;低级趣味的作品泛滥;等等。所有这些, 都在提醒着我们学术图书编辑理性修养的不足, 学术图书编辑某些方面的素质亟待提高。

(一) 学术选题评价体系导致学术图书编辑急功近利

评价导向上的重数量轻质量, 评价指标单一, 急功近利, 已经成为我国学术出版编辑评价体系中最为突出问题, 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随着学术出版机构的企业化、集团化, 对于学术出版编辑开始推行量化或者是数字化的绩效考核, 并通过学术出版机构的自动化办公系统随时动态监控, 导致学术出版编辑一支绷紧业绩这个概念, 过度追求数量——比如一位学术出版编辑搞了多少个选题;甚至有的学术图书出版机构核定每位编辑每个书号的经济效益, 规定一年完成多少个书号, 一年完成多少经济效益。过度追求量化指标, 其后果会导致出现学术出版编辑的临时性对应性策略, 在选题方面, 不再专注学术水平高、受众面小的学术图书, 对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水平较低甚至内容重复的选题, 只要有一个能打动人的书名就受到追捧。

(二) 出现过度市场化倾向, 缩短编辑加工环节, 导致粗制滥造及不合格产品的泛滥

有些学术出版机构, 在利益的驱使下, 降低标准,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 也不能严格把关, 编辑加工流于形式, 审读、校对工作毛毛糙糙。为了赶上销售的时间节点, 对出书质量睁一眼闭一眼。还有一些图书编辑的专业素养不高, 知识面不够宽, 导致出版内容频频出现常识性错误。如某些编辑不清楚“法人”和“法定代表人”的区别, 在《一个企业法人在法院的遭遇》一文中, 将厂长这个法定代表人当成了法人。还有语言知识储备不足, 随意颠倒一些成语的用法, 如“电光石火”写成是“电光火石”等。除此之外, 一些出版物错别字泛滥, “无错不成书”, 不仅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也损害了出版工作者的形象。

此外, 在图书装帧和印制过程中, 不考虑读者的利益, 图书的印制质量水平不高。如此下去, 难免会造成学术图书质量下滑, 所以学术出版社上下都应有所警惕。

(三) 忽略对学术发展的正向引导, 导致学术图书编辑对有些图书政治把关不严

随着我们国家出版事业的发展, 国家对于学术出版机构的书号管理采取了支持的态度。个别学术出版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与社会上的个别图书公司合做出书, 在选题上哗众取宠, 忽略了对学术发展的正向引导。某些学术出版机构, 打着科研、学术的观点, 接受境外一些别有用心组织的出版资助, 出版一些代表西方政府观点的图书, 甚至将这些标榜为新思想、新思潮, 挑战政治底线, 在国内大量推广, 给国家的安定、团结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对于某些宗教类的、涉及外交类尤其是涉及中国边疆地理类的图书, 不能把握党和国家的政策标准, 不能及时给国家的相关部门送审、备案, 给国家的宗教、外交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 同时也给学术出版机构自己带来很大的政治、经济损失。

(四) 个别图书编辑专业素养不高, 缺乏职业道德, 以权谋私、剽窃作者成果

近些年, 编辑剽窃他人稿件事情经常被曝光。2010年《北方文学》某总编辑涉嫌剽窃, 引发热议。无独有偶, 2011年6月, 燕山大学某教师以审稿人之便剽窃他人成果, 常以“建议本文修改后重审”为由将原稿退回, 然后略加改动, 另投他刊。作为经常接触各种稿件的学术图书编辑来说, 和那些期刊编辑一样, 确实有这方面的便利条件, 但是我们要知道, 这种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是非常恶劣的, 他们将道义和责任抛在脑后, 完全丧失了编辑的职业道德, 损害了学术图书编辑的信誉和形象。

以上种种现象, 都在提醒着我们要提高学术图书编辑的理性修养, 加强学术图书编辑的责任和担当。

三、加强学术图书编辑的责任和担当

学术图书编辑是学术信息传播的重点环节。学术图书编辑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出版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对我国的科研水平乃至社会的团结稳定和发展进步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 必须提高学术图书编辑的职业素养, 加强学术图书编辑的责任意识和担当, 多出好书, 做好学术图书出版的“守门人”。

(一) 学术图书编辑要有品牌意识, 珍惜并精心打造自己和单位的学术出版品牌

市场竞争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原则。在品牌竞争的时代, 市场自然会向品牌倾斜。大家一定要明确, 是品牌为我们带来市场, 所以一名优秀的学术图书出版编辑必须注重塑造自己和自己单位的品牌、保持自己的品牌, 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美誉度。

有鉴于任何一种品牌都有成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 当一个品牌进入衰退期时, 就应求新、求变, 自觉地给原有的品牌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永葆品牌的青春活力。品牌创立之后, 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维护品牌, 延伸和发展品牌。要将学术图书编辑自己学术出版声誉的建立、类型图书系列品牌的培育, 一直到整个学术出版机构品牌的塑造看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术图书出版品牌是经过长时间精心打造而来的, 需要凝聚丰富的、高水平的学术作者资源、学术读者资源、学术内容资源和学术市场资源。作者的信赖和托付、读者的认可和肯定是学术图书编辑和学术出版机构发展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也是学术图书编辑和学术出版机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宝贵财富。这就要求学术图书编辑们, 在复杂多变的出版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引领地位, 要务必通过持续的努力, 不断地延长或延伸出版品牌的效益, 只有使精品更精、品牌更多、强势更强, 市场才有可能越做越大, 才有可能始终走在中国学术出版事业的前列。

(二) 学术图书编辑要尊重学问与真理, 尊重作者和读者

学术图书编辑要把作者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 要杜绝“编辑老爷”的思想, 尊重作者的劳动, 设身处地地为作者着想, 要认真审核稿件, 真心为作者服务, 给予作者创作的动力。学术图书编辑要善用公众给予的信任和权力, 尊重原作者, 不以权谋私、剽窃作者成果。对名家和新出道的作者一视同仁, 以人为本。不搞有偿交易, 不收受贿赂。

“竭诚为读者服务”, 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创始人邹韬奋先生立下的店训。所谓“竭诚”就是“竭尽心力”“诚心恳意”的意思, 就是以读者为本, 要注重学术图书对读者的引领和影响。今天我们在感佩出版前辈们的伟大业绩的同时, 也应该像前辈们那样, 坚持出版导向, 坚守文化传统, 追求思想学术的一流、新锐。有了这样的定力和方向, 我们才算有灵魂, 唯此方能成为一个“既不人云亦云, 又不固执己见”的人。果真这样, 学术图书编辑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尊重学问与真理、尊重作者、尊重读者的人。

(三) 要通过提高学术图书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关注学术图书的质量, 是因为学术图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术出版机构的未来和发展。学术图书的质量是学术出版机构的生命, 唯有不断提高质量, 多出精品力作, 才是使学术图书出版业永恒的主题。只有树立人人都是图书质量“把关者”的理念, 学术图书出版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没有质量的图书, 在市场上行之不远。也许一个责任编辑的疏忽, 就会影响整本图书的质量;也许一本图书出现质量问题, 整个学术出版机构都会受到影响。所以, 无论是学术图书书稿的初审、复审、终审, 还是校对、质检甚至封面设计, 哪一个关口都不能轻视, 都要以自己是最后一道关口的标准严加要求。

1. 提高学术图书质量就是学术图书编辑工作素质提高的反映。

保证学术图书质量是学术图书编辑的工作责任, 也是职业要求。学术图书编辑作为“守门员”“把关人”, 肩负着选择和传播优秀学术文化的使命, 在这个意义上也包含着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事业责任。

首先, 学术图书编辑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道德是学术图书编辑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学术图书编辑要牢记自己的使命, 加强党性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 始终坚持弘扬、传播进步文化, 把向读者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作为自己的最高责任。以邹韬奋先生为代表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特别体现出了捍卫真理、追求真理的努力, 大量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读物, 传播先进的思想理论, 成为进步出版事业的堡垒。今天的图书可能就是明天的历史参考书。因此, 学术图书编辑要以良心和正义为梯, 立业为公, 坚守职业道德, 为将来的历史留下真实、公正的纪录。

其次, 提高学术图书编辑的职业素养。学术图书编辑只有备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才能更好地打磨稿件, 保证稿件质量。因为学术出版物涉及大量的信息, 包含各行各业最顶尖的知识,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跨行业的因素越来越多, 新知识、新概念层出不穷, 这就要求学术图书编辑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掌握专业学术知识, 拓展知识面, 熟练应用各种专业学术术语, 保证出版信息的准确性。同时, 要加强对学术图书编辑业务能力的培训, 培养学术图书编辑熟练运用各种先进工具。

再次, 学术图书编辑要重视有关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学术图书编辑要重视有关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 强化规范意识, 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学术图书中经常会有一些与民族宗教相关, 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中国台港澳地区的词语出现, 一些用词一定要恰当。例如:对各民族, 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污辱性的称呼, 不能使用“回回”“蛮子”等, 而应使用“回族”等。这一点广大的学术图书编辑都比较了解。但是, 最重要的是不能随意简称, 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 “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 “哈萨克族”不能简称为“哈萨族”等。再比如, 对刑事案件当事人, 在法院宣判有罪之前, 不使用“罪犯”, 而应使用“犯罪嫌疑人”, 这显然就是一个逻辑方面的常识性问题。学术图书编辑要努力做一个懂语法、懂逻辑、能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图书编辑, 保证出版物的语言文字质量。

最后, 学术图书编辑要重视与其他编辑甚至是校对人员的交流学习, 通过交流共享知识。阅读和编辑能力不能只依赖个人相对宽广的阅读, 也要依赖同行间相互的知识共享, 交流是扩充知识的过程, 有效的交流可以扩大我们的专业背景知识。刚进入学术出版机构的新同志, 一定要把最基础的东西学到手,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著名编辑冯广裕先生曾经说过, 要成为一名好编辑, 不仅需要经验积累, 而且必须经过一个传帮带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编辑, 在入职后都要开始在校对科学习, 他们不仅学会给文字挑错, 还对版式、格式、字号等编辑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些校对员有可能不是大学毕业, 但他们有独特的本领, 那就是“眼毒”——给文字挑错。这个习惯一定要有师傅言传身教才能养成。在这个过程中, 师傅至为关键。学术图书编辑的功力每时每刻都需要, 这种功力的传承、积累要达到一定层次, 必须要有好师傅带。

2. 抓好出版规划, 提高选题质量。

所谓抓选题质量, 就是一定要抓好出版规划,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学术图书编辑应该有长期的考虑, 除了及时联系一些新的学者外, 还要有年度的和长期的 (两年以上的) 选题计划。学术出版编辑可以据此有针对性地跟踪相关学者和学术进展, 尽早介入, 为学者成果的最终形成提供良好的建议和支持。对于一些稿件质量较差、选题重复的选题, 编辑要坚决剔除。

3. 提高学术图书的质量就是要“重视细节”。

首先, 学术图书编辑对接到的学术著作, 不是马上从第一页就开始编辑加工, 而是要和作者进行仔细的沟通——包括该书作者选题的缘由、写作的目的、学术突破点等, 理解作者的全书架构、内在逻辑关系, 建立图书的全局观念。然后, 开始进入学术著作的翻检环节。翻检时应注意细节。要看是否符合学术图书的出版条件, 是否符合相关学术出版机构的体例规范, 来稿是否做到了“齐、清、定”。如果不是这样, 请作者另谋出路;如果作者坚持出书, 请作者按体例规范, 根据书稿内容和相关学术出版机构的规定, 重新确立全书整体的篇、章、节或章、节层次, 修改定稿后再来。同时, 在申报选题时候就要注意把握好政治导向关、内容质量关。待作者修改定稿并在选题获得批准后对全稿从“目录”到“后记”要经过非常仔细的、字斟句酌的认真审读和编辑加工, 特别是对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必须把好正确导向关, 还有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有关保密规定, 以防出现问题。

其次, 学术图书编辑要选择自己本专业的图书进行编辑。学术专业, 自会有专业的圈子, 学术图书编辑跟他的老师、同学, 专业相同, 在沟通上也容易, 交流方便快捷, 开发选题和编辑加工相对容易入手。否则隔行如隔山, 让学经济管理的去做古代音韵的编辑, 难度实在太大, 反过来, 让一个学考古的编辑去做企业管理图书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像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专业化出版社所以能做好专业的图书,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有一批能够把握学科前沿、能与作者对话的学术图书编辑。一些图书品牌之所以在市场上、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其原因是主持这些学术图书的编辑, 无不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知识视野。出版物是人类文化传承的知识结晶, 而人类的文化知识是分门别类的。作为对学术图书内容容负首要责任的编辑, 要努力使自己具备所编学术图书所属专业的知识水准。这样可以做到既快又好, 能充分发挥学术图书编辑的长处。同时对作者和读者也是好事。

最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学术图书编辑应该注重以下内容:封面、目录、序言、前言、后记、版权页、重点章节和段落, 特别是书后附的年表、参考文献与正文是否一致。有些年鉴类图书, 因其涉及大量的同比数据, 因而编辑还需要将这些数据与上一年度报告的数据进行核对以保证每年数据的可比性。注意细节才能出精品。

(四) 学术图书编辑既要重视图书的经济效益, 更要注重其社会效益与不朽意义

学术图书会影响人们的道德、思想、价值观, 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出版事业, 尤其不能单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高下来判定。因为文化产品效益的实现, 是由审美价值、认知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等多种效益综合而成的, 经济价值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只有在合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融合的坐标上, 才能判定其价值的高低。而真正科学思想体系的形成, 既需要时间加以梳理和提炼, 也需要时间的检验;既需要避开各种纷扰而加以观照, 更需要在各种环境中得以验证。因此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 常常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彰显的, 有时候, 非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 才有可能辨析其高下。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文化精品, 可能是在漫长的岁月之后才逐渐放射出光彩, 呈现其不朽意义。因此, 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受众负责的精神, 把坚持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大到宏观把握, 小到信息的点滴修改, 学术图书编辑人员应认认真真, 一丝不苟。只有做出好的作品, 才能创造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篇4:论诉讼担当

关键词:诉讼担当

1 法定的诉讼担当

1.1 为了当事人利益的诉讼担当

法定诉讼担当的第一种情形是为了担当人利益的诉讼担当。所谓的为了担当人利益的法定诉讼担当是指,基于第三人自己的利益或自己代表方的利益而将权利义务的管理处分权授予第三人;第三人基于这一管理处分权即获得当事人适格,有权进行诉讼担当的情形。其最常见的形式包括以下两种。

1.1.1 债权人代位诉讼

代位债权人这种诉讼担当的形式在许多国家都有规定。我国合同法第七十三条也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

尽管担当人是为了自己利益而进行诉讼担当,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将其理解为是因为和争议诉讼标的有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获得当事人适格,即固有的当事人适格,而应从管理处分权的角度来加以理解。只不过这种管理处分权的获得与代位人在代位诉讼中的法定权益有直接关系。具体说,代位人的这种法定权益体现为:债权人如果向次债务人提起诉讼,则债权人就可以避免因债务人怠于行事债权所带来的损害。这种损害的避免,一旦为法律所明确规定就成为法定权益。债权人正是因为这种法定权益而获得了对案件诉讼标的的管理处分权,从而成为对该纠纷有诉讼实施权的正当当事人,也即为了自己利益而对诉讼标的的权利义务享有管理处分权的诉讼担当。

1.1.2 股东派生诉讼

股东派生诉讼是指当公司的正当权益受到他人侵害,特别是受到有控制权的大股东、董事和管理人员的侵害,而公司怠于行使诉权时,符合法定条件的股东以自己名义为公司的利益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也称股东代表诉讼。这一诉讼形态首创于英国判例,属衡平法上的创设,作为一种让他人对公司承担责任的诉讼机制,被誉为普通法国家的一项天才。之后,普通法系各国纷纷仿效,尤以美国的相关制度最为发达。大陆法系各国受此影响,也逐步建立起类似制度。

在我国,股东派生诉讼是在2005年10月27日通过的公司法修订案中刚刚得到确定的制度。

1.2 职务上的诉讼担当

法定诉讼担当的第二种情形是为职务上的诉讼担当,主要表现为为了权利义务归属主体的利益所进行的诉讼担当。具体说,当诉讼标的之权利义务归属主体不可能或不适于进行诉讼时,由法律规定的一般地应当对归属主体负有保护职责之人进行诉讼担当的情形就是所谓的为了权利义务归属主体利益的诉讼担当。在我国法律制度中,明确加以规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2.1 破产清算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7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裁定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第五十条规定,清算组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代表破产企业参加诉讼和仲裁活动。对于破产清算人究竟属于为自己所代表的人的利益而进行的诉讼担当,还是为了权利义务归属主体利益而进行的诉讼担当,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就其与破产人的关系而言,将破产财产管理人作为职务上的当事人,即为了权利义务归属主体的利益所进行的诉讼担当来理解是比较合适的。这是因为,在清算期间,破产人原有的主体资格已被依法取消,从而无法进行诉讼;此时,将清算人的担当行为理解为是为了担当人利益的诉讼担当显然更具有合理性。

1.2.2 遗嘱执行人

遗嘱执行人在我国继承法中未加以规定。但在民法典草案中却有关于遗嘱执行人的规定。该草案规定,遗嘱执行人的职责之一是“诉讼代理”。依据这一规定,似乎可以认为遗嘱执行人应为继承人的法定代理人。对此,笔者认为,从诉讼法有关诉讼担当的理论分析,将其理解为是继承人的法定代理人并非很妥当。遗嘱执行人职责内容之一就是“清理遗产和管理遗产”,而在执行上述事务中,遗嘱执行人和继承人经常可能处于一种紧张关系中。另外,遗嘱执行人在“排除各种遗嘱执行的妨碍”时,将其理解为继承人的诉讼代理人就更显牵强。当然,在理论界,也有认为遗嘱执行人是被继承人(死者)法定代理人的观点。对此,笔者也持否定意见,因为如认为遗嘱执行人是被继承人的法定代理人,则意味着被继承人是当事人,而这显然与当事人能力理论发生冲突,因为死者是不可能具备当事人能力的。

为此,遗嘱执行人无论是作为继承人还是被继承人的法定代理人的观点的都是不妥当的。我国在民法典制定时,应充分考虑上述问题。在笔者看来,将遗嘱执行人的地位确定为诉讼担当人,即代表所有与遗嘱执行有利害关系之人的利益而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的职务上的当事人是更为妥当的选择。

1.2.3 遗产管理人

我国现有继承法虽然简单地规定了遗产管理制度,但并未对遗产管理人加以规定。所以在我国,遗产管理人不属于法定诉讼担当的情况。但是,民法学界一直也未停止过对遗产管理制度的探讨,在民法典草案中也有关于遗产管理人的相关规定。

不过,即使在已经规定有遗产管理人的国家,对遗产管理人的诉讼地位,也存在争议,即对其地位究竟是继承人的法定代理人还是诉讼担当人存在争议。主张诉讼担当的观点为主说。其依据在于,如果为代理人,则代理人应对其委托人承担完全的忠实义务,即只能为被代理人的利益进行活动。显然,对于遗产管理人而言,他不仅负有保护继承人权利的职责,也对继承人侵犯遗产的行为有监督职责,因而并不具备只为继承人利益进行活动的本质,并非继承人的法定代理人。

在笔者看来,当代理人不仅仅是为了财产归属主体的特定个人利益而进行管理的场合,就无法将其认为是继承人的法定代理人,而应将其理解为是为了所有与遗产有利害关系之人的利益而以自己名义进行的诉讼担当。

2 任意的诉讼担当

所谓任意的诉讼担当,是指本非权利主体的第三人,以当事人地位,就该权利之纷争求为解决,而就该诉讼标的之法律关系有当事人适格,且其所受判决之效力及於原来之权利主体。与法定诉讼担当相比,任意的诉讼担当无法律明文规定,而是以原来权利主体与诉讼担当者之间特定的关系为媒介而产生的诉讼担当形式。这种特定关系通常为原来之权利主体将管理权授与担当人。这种授予有可能是实体管理权,包括诉讼实施权的全面授予,也可能是仅仅授予诉讼实施权。

2.1 任意诉讼担当许可应考虑的因素。

对于任意诉讼担当是否应当加以承认以及究竟应该在多大范围内予以许可,各国学术界都有不同的理解。显然,从诉讼法上的观点看,任意诉讼担当能够扩充当事人适格概念或制度,藉此给予(公民)某程度的起诉上便利,俾纷争当事人得能实现宪法上的基本权,并让社会大众有平等使用诉讼制度、实质使用法院的机会。但是,由于任意诉讼担当的特点,如若无条件允许第三人为任意的诉讼担当者,则必然会导致非律师将以实质的诉讼代理人从事诉讼活动,有害当事人之利益,且妨碍司法制度之健全运作。

2.1.1 从司法制度运作的角度的考虑。首先就包括该国的诉讼价值观是欲形成更方便民众诉讼的制度还是实行压制诉讼的制度,一般说,如果是秉承方便民众进行诉讼,使之能通过司法程序保护自己的权利的思想,则对任意的诉讼担当应可持相对宽松的态度;而显然,几乎各个国家的诉讼制度都是以方便民众诉讼为宗旨的,这从近来各国司法改革的潮流和趋势即可见一斑。但需要注意的是,方便民众诉讼,并不代表鼓励民众滥讼,从而将那些可能于诉讼之外得以解决的纠纷都引入诉讼中,这将给司法的有效运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2.1.2 在具体运用的方面,还要考虑实行怎样的诉讼代理制度,以及是否实行了律师强制代理等。基于此种平衡理念,从具体操作的角度观之,各国其实要综合考虑其相关司法制度,来决定在怎样的范围内允许任意诉讼担当。一般认为,如果实行广泛的多类型的诉讼代理制度,在这种体现出很强的方便民众诉讼倾向的做法下,如果对诉讼担当持全然否决的态度,从理论上而言,其实多少体现出逻辑上的不一致性。其做法无疑等于明知结局相同,却偏偏只允许你采取这种方式,而不能采取另外方式(且这种方式并不构成对第一种方式的规避),颇有些损人不利己的味道。我们看到,目前我国加强了对黑律师的监管;但笔者以为,如果继续实行当前广泛承认各种诉讼代理的做法,黑律师监管的力度是很难尽如人意的。因此说,允许广泛的诉讼代理制度和认可广泛的任意诉讼担当实质是具有结果上的契合性的。

如果不是实行诉讼代理的广泛化,而是规定律师代理主义,即要么是本人诉讼;而在有代理人的场合,则必须由律师代理。在此种情况下,一般不会实行如上述广泛允许任意诉讼担当的制度。其理由在于,如果实行广泛的任意诉讼担当,就必然造成本人诉讼增加,以致出现一个合法的制度,使得权利主体可以利用这个制度来顺利地规避律师代理主义。使得律师代理主义所追求的价值或功能落空,甚至成为被合法规避的摆设条款。当然,在作这种取舍时,一个潜在的背后的因素还要考虑国家对本人诉讼和律师代理主义之间关系的判断,即对哪种方式的扩张趋势持肯定或否定态度。主张要扩大律师代理原则的,可能就会对任意诉讼担当持相对严格的态度;而主张要扩大本人诉讼者,则会对任意诉讼担当许可持宽松些的态度。

相反,如果是实行律师的强制代理,如大陆法的德国,则可能的情况是,由于“纵令承认任意的诉讼担当,固不发生非律师活动之遽增”,为此,“大胆主张应广泛、无条件的允许任意的诉讼担当”的理论就更容易获得基础。事实上,在德国,就曾经广泛地承认任意诉讼担当,并主张只要有原来权利人之授权即足;及至“罗森贝克(Rosenberg)之教科书第九版为止,遵从此说且影响学界”;但是,自“但朱瓦夫(Schwab)之第十版起,大幅修改此说,加入了其他允许任意诉讼担当的要件”。而所以对任意诉讼担当加以限制的理由是,在这种情形下,会发生“原来之权利人变成第三人,恐须以证人之立场作证,” 等问题。

2.1.3 在考虑是否许可或者在多大范围内许可任意地诉讼担当时,不得不考虑地另外一个因素是,担当人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被担当人实现诉讼目的。原则上,第三方为他人诉讼时,法院在不能确信其是否可以为权利人利益进行作有效地辩护,常常也会成为不允许任意诉讼担当的理由。这是当事人适格制度本身所固有的使纠纷主体权益得到保障之价值的内在要求。因为从根本意义上而言,当事人适格是考虑在“何人之间进行诉讼才能有效解决纠纷”之概念。当然,我们从司法程序所具有的实现公正机能,也可以对此获得基本的理解。笔者认为,结合本国现有相关司法、律师制度考量是否应当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应当允许担当人为他人进行诉讼不过是确立规则的背景基础。周密分析担当人对于诉讼标的关系的了解程度,以判断其是否能够“达到等于或超过权利关系主体对于该权利关系了解”的程度,从而能够实现权利主体本人利益,并使纠纷得到有效解决才应成为我们对任意诉讼担当采取何态度的必要条件。

而在仅仅授予诉讼实施权的场合,由于没有实体管理权的授予,很难认为担当人能够“达到等于或超过权利主体对于该权利关系的了解”之程度,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诉讼担当,应持谨慎判断的程度。不过,这并非表明此种情形的诉讼担当绝无加以许可的可能。事实上,在特定情形下,也不能排除某些担当人具备这些条件。而所以代表人能获得诉讼实施权,其实也可理解为因为代表人于被代表人有共同的利益,处于相同的法律关系下,自然也能够达成对实体关系的深入了解。因此,在上述情形下,基于担当人和被担当人之间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多是因为争议的法律关系与被担当人的固有利益有关)所形成的担当人对诉讼标的了解的程度,应可成为我们允许任意诉讼担当的基本基础。

正是在综合考虑上述三个因素的基础上,我们看到,在德国主张广泛的任意诉讼担当许可后,又加入了新的要件,“即就诉讼之遂行须有固有之法律上利益”。而在日本,则是将平衡之重点放在了律师代理主义不应受到规避的问题上。即如果允许广泛的任意诉讼担当必然造成对律师代理主义的规避;不过,就目前来看,虽然日本原则上实现律师代理主义,但日本民事诉讼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律师代理的程度较低,第一审允许当事人本人诉讼自不待言,连最高审级也不要求当事人必须聘请律师。”而主张恢复当事人本人主体性的诉讼法学的第三波理论更主张把本人诉讼作为诉讼或辩论过程的原型。也许目前还不能清楚的判断日本的诉讼代理制度会朝什么方向发展,但似乎也不能看出观念上有扩大律师代理主义适用范围的趋势。也许正是为此,在日本学术界都赞同在不造成对律师代理主义规避的前提下,主张适当扩大任意诉讼担当的观点还是占据了上风,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几乎成为当下的通说。因此说,日本的任意诉讼担当究竟在何范围内获得许可的各种学说,还将在斟酌律师代理原则不应受到规避,以及应如何对待本人诉讼和律师代理主义关系这一原则下继续展开和推进。

2.2 应予以认可的任意诉讼担当情形

目前,在我国,除了诉讼代表人制度可认为是任意诉讼担当的许可外,尚没有其他类型的任意诉讼担当的许可。在衡量上述三个因素的基础上,笔者以为,由于我国实行广泛的诉讼代理制度,加之也未实行律师强制代理,所有这些都是有利于或客观必然导致应扩大任意诉讼担当许可的因素。不过,鉴于对权利主体利益的保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基于担当人应“达到等于或超过权利主体对于该权利关系的了解”之要求,也不能如早期德国那样实行仅以权利主体授权为依据而承认广泛诉讼担当的做法。但从现有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看,下面几种类型是可以加以考虑的。

2.2.1 合伙企业执行人的诉讼担当许可

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各合伙人对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享有同等的权利,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共同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也可以由合伙协议约定或者全体合伙人决定,委托一名或者数名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对外代表合伙企业。这显然应属于全括性授予管理权的情形,而基于合伙企业的运作规则,合伙事务执行人显然也是现实且密切地参与到对合伙企业或财产的管理中。在此情形下,承认合伙执行人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从方便权利人实现实体权益的角度,都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为此,对现有司法解释规定全体合伙人必须一同参加诉讼,成为共同诉讼当事人的做法,就有必要加以改进。

2.2.2 租赁房屋管理人的诉讼担当许可

房屋租赁在生活中极为常见,传统意义上的出租人一般为房屋所有人,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代替他人经营管理房屋租赁或出于各种关系帮助他人代管房屋的代管人已比较常见。例如,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草案)第七条就规定,房屋出租人是指下列单位和个人:①拥有房屋所有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②被授权经营管理房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③依法代管房屋的代管人。而许多城市的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也将出租人规定为包含房屋所有权人和代管人。可见,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为他人代管房屋的机构和个人已非常常见,在因为代管房屋发生纠纷,应许可代管人作为任意诉讼担当的担当人参加诉讼,它本质就属于权利人将管理权全括性授予他人的情形,且房屋代管人一般对房屋的状况和租赁情况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也能够使其胜任遂行诉讼之资格,符合任意诉讼担当许可的要求。

2.2.3 房屋转让人的诉讼担当许可

在房屋转让情形后,经常会出现原来非法占有房屋的人若拒绝交出房屋的情形。如果受让房屋者将诉讼实施权授予房屋转让方,基于房屋转让人与房屋原有的关系,应可许可房屋转让人对该非法占有人提起诉讼,这样也能够达到成分保障权利人的目的。

2.2.4 债权转让的诉讼担当许可

债权转让是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所确定的制度。合同法79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在司法实践中,常常会出现受让债权人于债务之间就债权发生诉讼的问题。在此情形下,如果受让人将其诉讼实施权授予债权转让人,无论从有利于纠纷解决和方便诉讼的角度都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应可许可转让人为该任意诉讼担当。

以上四种民事行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比较常见,且都在相关民事法律和规章予以规定。在因上述情形发生争议或诉讼的时候,诉讼法上若允许该种任意诉讼担当,则必然会发挥更有力促进国民提起诉讼,行使诉权之作用。当然,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对于新出现的社会关系及其引起的纠纷,诉讼法应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提供方便和可供国民有效运用之当事人适格制度。

参考文献:

[1]高桥宏志.《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林剑锋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16页.

[2]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72页.

[3]Robert C.Clark.Corporate Law.p639.Little.Brown and Company. 1986.

[4]新堂幸司.《民事诉讼法》.弘文堂.平成10年.第195页.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第1899条.

[6]高桥宏志.《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林剑锋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35页.注3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第1899条.

[8]高桥宏志.《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林剑锋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35-236页.注31.

[9]王甲乙等.《当事人适格之扩张与界限》.《民事诉讼法研讨》(六).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14页.

[10]王甲乙等.《当事人适格之扩张与界限》.《民事诉讼法研讨》(六).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34页.

[11]王甲乙等.《当事人适格之扩张与界限》.《民事诉讼法研讨》(六).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10页.

[12]高桥宏志.《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林剑锋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56页.

[13]王甲乙等.《当事人适格之扩张与界限》.《民事诉讼法研讨》(六).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9页.

[14]王甲乙等.《当事人适格之扩张与界限》.《民事诉讼法研讨》(六).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9页.

[15]王甲乙等.《当事人适格之扩张与界限》.《民事诉讼法研讨》(六).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9页.

[16]王甲乙等.《当事人适格之扩张与界限》.《民事诉讼法研讨》(六).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9页.

[17]Singleton v. Wulff.428 U.S.106(1976).

[18]高桥宏志.《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林剑锋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57页.注55.

[19]高桥宏志.《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林剑锋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55页.

[20]田平安.《民事诉讼法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21]王甲乙等.《当事人适格之扩张与界限》.《民事诉讼法研讨》(六).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9页.

[22]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篇5:论责任与担当名言

1、上天从没有赋予一个人任何权力,若非同时让他肩负相对的责任。——赭罗德约翰逊

2、在我们这个国家作为一个好国民,第一条件是他要能够并愿意凡事尽责,全力以赴。——西奥多罗斯福

3、每一项公民权都对应著一项公民责任。——爱迪森

4、每一个民事权利都必须有相应的民事义务。——海恩斯爱迪生

5、对自己生活负责的人愿意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6、承受个人生命责任的意愿即是自尊自重的泉源。——蒂蒂安

7、责任趋向於有能力担当的人。——阿尔伯特·哈伯德

8、当我们开始生活,利益是不负责的要求别人承诺。——乔治奥尼尔

9、拥抱生活是责任心的根本原因。

10、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大多数人害怕的原因。——乔治萧伯纳

11、你的生命和所有的责任毫不犹豫的情况时,你开始完善。——布莱恩特蕾西

12、权力总是意味着责任和危险。——罗斯福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4、一切在于人,一切为了人。——高尔基

15、通过痛苦,达到真理。——罗曼·罗兰

16、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必须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要不惜任何代价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博宾斯卡

17、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并不是朋友们的实际帮助,而是我们坚信得到他们的帮助的信念。——伊壁鸠鲁

18、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切只能靠自己。

19、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内涵。

20、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

21、艺术不是一种技艺,它是真实情操的表白。——托尔斯泰

22、我们应当嗅出真理,究根到底,把真理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样它才会给你一种无上的快乐。——雨果

23、如果上帝要人后退的话,他就会使人的脑后长着眼睛。——雨果

24、进步是科学的推动者;理想是艺术的动力。——雨果

25、先生的责任是教人做人。——陶行知

26、成功的心态: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27、对一个人来说,所期看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爱因斯坦

28、社会如同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预备。——易卜生

29、活在责任和义务里。——耕云

30、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大责任就在于谋求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两者的一致。——毛仲强

31、责任到此止步。——杜鲁门

32、无论这会使别人喜欢或厌恶,那不是我的事情。我知道文字一旦发表了就会自动流传。我充满希望地把它们播种在血腥的泥土中。收获的季节会来到的。——罗曼·罗兰

33、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

34、提出目标是治理职员的责任,实际上这是他的主要责任。——巴纳德

35、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往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36、员工能力与责任的提高,是企业成功成功之源。——IBM公司

37、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是应当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发表的意见;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与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在图书馆里的青年人。——爱默生

38、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了自己前面。——泰戈尔

39、我把小小的礼物留给我所爱的人——大的礼物留给所有的人。——泰戈尔

40、让我们到处追求真理,让我们找到真理的花朵或种籽的地方把它拣起来,找到了种子,就在风中播扬吧。——罗曼·罗兰

41、必须时刻准备抛弃一切属于我们自个儿的东西:财产,荣誉,工作,幸福,爱情乃至于生命……——罗曼·罗兰

42、爱也是一份责任。

43、生命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44、勇敢些!让我们来献身。献身给善、献身给真、献身给正义。

45、任何人,都有权把互相启迪、力求前进和寻求合理娱乐的活动据为已有。——狄更斯

46、一个丰富的天性,如果不拿自己来喂养狠饥肠辘辘的别人,自己也就要枯萎了……——罗曼·罗兰

47、坚毅而崇高的思想方式,能够使一个人建立起生活目的和认识自己的生活职责。——列夫·托尔斯泰

48、人独特的个性是:给予多于接受,收获多于神的播种。——泰戈尔

49、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马克思

50、如果人们不爱他的人民,那是最卑微的。——托尔斯泰

延伸阅读:关于责任的故事

周人本是活动于今陕甘一带以农业见长的部族。太王、王季时开始兴盛。文王断虞、芮之讼,征伐犬戎、密须,巩固了后方,又越过大河,攻克黎国(今西南),进攻商王经常打猎的邗(今河南沁阳西北)。灭掉商的同姓国崇之后,在丰水西岸建立了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北),以便东进。武王和周公帮助他们的父亲——文王成了西方的共主,奠定了灭掉商朝的基础。

殷纣王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西方姬姓势力发展的严重性,他对外征东夷,对内拒谏饰非,醇酒妇人,把国内政治搞得一片混乱。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以周公为最主要的得力助手,在召公、毕公等帮助下,在盟(孟)津观兵,大会天下诸侯。这是一种进攻前的总演习,也是一种试探。观兵后的第二年十二月,武王在周公等人的帮助下,统率战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渡过盟津。二月甲子(约前1027年)凌晨,武王在商郊牧野集众誓师,誓词就是中的。

是周公所作。全文分作两段。第一段痛斥只听妇人()的话,不祭祀祖先天地之神;连自己同祖兄弟都不进用,反而重用四方逃亡的罪人,让他们暴虐百姓,导致天怒人怨,招致殷纣王灭亡;第二段申明自己是躬行天罚,宣布作战纪律,鼓励战士勇猛杀敌。

纣王发兵抵挡,结果纣军掉转矛头,往回冲杀,纣军溃败。纣王登上鹿台,自焚而死。第二天,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在武王左右,向上天和殷民宣布纣王罪状,正式宣布殷朝灭亡,周朝取而代之,武王为天子。其他人不过负责仪仗、保卫、布置祭天地的用具。两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周公的地位仅次于武王,周公把的大钺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纣王是死掉了,可是对如何处置殷商遗民和上层贵族的问题,武王一时拿不定主意。他首先问——姜尚。太公说:“我听说过,爱屋及乌。如果相反,人不值一爱,那么村落里的篱笆、围墙也不必保留。”意思是不光杀掉殷纣,连敌对的殷人也不能保留,而要统统杀掉。不同意。又找来召公商量。召公说:“有罪的杀,没罪的留下。”武王说:“不行。”于是又找来周公。周公说:“让殷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争取殷人当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周公这种给以生路,就地安置,分化瓦解的政策,深得武王的赞许。武王命令召公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关押的贵族;修整商容故居,并且设立了标志;让闳夭培高王子比干的坟墓;命令南宫括散发了鹿台的钱财,打开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殷民。这一切措施都表明要反殷纣之道而行之,给受殷纣残害的人平反昭雪,大力争取殷人。

篇6:论担当高中作文950字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敢于担当。

中国的一位圣人——孔子,常自谓“斯文在兹”,即他便是周礼的继承者和传播人。在那个“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春秋末期,周道早已衰微,人们已不习周礼久矣,而孔子却“知其不可而为之”,担起了继承古圣贤之学问的重担。后来“善养浩然之气”的孟子接过这担子,在战国时期宣扬儒家思想,为中国维持“礼仪之邦”的好名声作出了贡献。孔、孟二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中国人在学问、道德方面是敢于担当的。

南宋末年,蒙古人的铁蹄踏入了大宋的疆土。在南宋内无忠臣外无良将、将要亡国之秋,文天祥临危受命担任宰相,负责组织军民抗击蒙古军。但无奈南宋国力太弱,他只得率兵不断南逃,最终于崖山兵败被俘。但他宁死不降,写下《正气歌》明志,最后虽然被斩,但无愧于“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这一评价。其后数百年至于清朝,阿古柏率兵强占新疆。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上奏说“失新疆于肢体无伤”,而陕甘总督左宗棠却极力反对,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所以卫京师”这一精辟论断,他认为“塞防”应与“海防”并重。不久后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这位垂暮之年的老臣抬棺率军西征,最终大破叛军,收复了新疆。文、左二人情系中华,为国纾难。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中国人在民族危亡,国家有难之时是敢于担当的。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主角之一,当变法失败,保守派大肆抓捕维新人士时,他毅然决定留下受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有闻因变法而流血者……请自嗣同始。”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被捕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他严刑拷打,迫使他投降;蒋介、石也以江西省主席的官位诱使他投降。但他并没有屈服,在狱中,他用敌人拿给他写投降书的.纸笔,写下了我们人人都读过的文章——《可爱的中国》。谭、方二人魂住信仰,不惧死亡。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中国人为了信仰是敢于担当的。

上一篇:用健康的情操塑造人延长下一篇: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