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担当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血性担当范文

规矩成就血性,血性彰显规矩

对利益的追逐,哪支军队都有,谁都不是生活在无菌的真空中。苏联著名战将朱可夫“二战”胜利后任驻德苏军总司令,把德国的油画、貂皮大衣、水晶器皿搞了好多回来。

克格勃向斯大林举报朱可夫贪污。斯大林派他去外地出差,克格勃趁机到家里搜查,把财物全部拉走上报。朱可夫回来看到事已至此,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沉痛不已。最后署名不敢提自己苏联元帅军衔、陆军总司令的职务,只以“布尔什维克朱可夫”落款,要求保留党籍。

鉴于朱可夫在卫国战争中的卓越贡献,斯大林同意给朱可夫保留党籍。今天,朱可夫骑着高头大马的青铜塑像就立于莫斯科红场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前,这是多么辉煌的历史地位,当年差点儿被貂皮大衣、油画和水晶器皿给毁了。

所以,我军有问题,外军也有这样的问题。朱可夫再能打仗,没有规矩也就无从约束。这就是习主席讲的,要立规矩。如果没有规矩,任意胡来,谁都要出问题。

作为参考借鉴,不妨对比一下美军的规矩。

2001年我到美国国防大学讲学,凡是赴美访问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几乎无人不恨五角大楼(美国防部)中国处处长,那是一个典型的小人。你提什么要求,他都趾高气扬地推诿。但后来我们却看见了他的另一副嘴脸。

那次讲学过程中,美方临时增加一项议程:国防部部长助理史密斯会见。这个议程不在最初的计划中,当时又来不及向国内请示,与我同去的外事处许斌问怎么办,见还是不见?我说不就见个面嘛,见,有责任我们承担。

与史密斯见面过程中,最让人讨厌的那个中国处处长,趾高气扬的嘴脸一下子变成满脸的奴才相。我们到五角大楼,在部长助理外间接待室等待,平时“牛皮哄哄”的他见到我们客气得不行,又让座又倒水,然后蹑手蹑脚走过去把里间的门轻轻拉开个缝,伸头悄悄看一眼又迅速关上,连第二眼都不敢看,退回来告诉我们“部长助理还在打电话”。一副生怕惊扰主人的诚惶诚恐样儿。那时的谨小慎微与平常的耀武扬威对照,简直判若两人。

会见时,我与史密斯坐主沙发,他来回一路小跑搬来两把椅子,腰板挺直地坐在我们面前,两手平放在膝盖上一动不动,像个随时等候召唤的听差。史密斯与我开始谈话了,他又不知从哪里摸出个本子,迅速开始一笔一画地认真记录,从始至终满脸虔诚,满脸谦恭。

这个人,按照中国话说是典型的“两面派”和“马屁精”。上司在与不在,完全两个姿态、两副嘴脸。不过,两年以后,我们陪同裴怀亮校长到美国访问,再去五角大楼时,发现中国处处长换人了,那个小人已经退役了。 所以,任何军队都有小人,关键是有没有一个机制,阻止小人得势。

譬如美军《军人手册》就有明确规定:不许当面赞颂领导。“当面直接赞颂长官或者上级是庸俗的,无论你对上级多么钦佩,当面赞颂都有阿谀奉承嫌疑,容易引起误解。”

同时,《军人手册》建议用以下三种方式表达对上级的钦佩与尊重:第一,施以标准军礼;第二,认真执行指示;第三,尽职尽责,提高本单位战斗力。

这不是规矩吗?规矩决不仅仅是“不许请客喝酒,不许拉帮结伙”。美军把“不许当面赞颂领导”也立为规矩,就是为了防止阿谀奉承的小人。

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Norman Schwarzkopf ),在海湾战争中立下战功,很多人预测他会出任陆军参谋长,但海湾战争一结束他就退休了,为什么?

1997年,我在美国防大学学习,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Colin Luther Powell)到国防大学演说,送我一本他的新著《我的美国之路》(My American Journey),书中披露了施瓦茨科普夫没有得到提升的原因:国防部部长切尼讨厌他,认为他人品有问题。

书中描述:在飞往沙特首都历时15小时的航班上,乘客们排队上洗手间,切尼看见一位少校替施瓦茨科普夫排队,快到时喊一声:“将军!”施瓦茨科普夫才大腹便便地站起来,插到队伍里面。不止如此,切尼在飞机上还注意到,一名上校双膝跪在施瓦茨科普夫面前,帮他整理制服。

这两件事,在很多人看来可能不足挂齿,但切尼认为他人品不行,不能出任陆军参谋长。所以,尽管施瓦茨科普夫海湾战争打得不错,打完却很快退役,失去了出任陆军参谋长的机会。可以说,这是他们对权力的监督、规范和制约。

任何军队都有朝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位高权重的高级军官。如何用规矩把人“规”住,是从严治军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1995年,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迈克尔•布尔达(Jeremy Michael Boorda)上将胸前佩戴了两枚“V”字战斗铜质勋带徽章,新闻舆论对他是否有权佩戴这两枚军功章提出大量质疑。

美国海军条令规定:该徽章只授予直接参战并荣立战功的军人,且佩戴权利必须在荣誉证书中予以说明。布尔达参加过越战、海湾战争,但荣誉证书中没有关于佩戴这枚徽章的说明。

他后来摘下了“V”字徽章,但人们仍然不依不饶,“既然假徽章都敢戴,肯定还有别的事。”开始追查他在海军服役期间的其他问题。

1996年5月16日,布尔达上将自杀身亡。留下遗书:我违反了美国军官的荣誉准则,为了海军的荣誉,我今天选择死亡。

美国军官荣誉准则规定:第一,我们决不说谎。第二,我们决不欺骗。第三,我们决不偷窃。第四,也决不允许我们当中任何人这样做。 当初我在西点军校看到这几条,觉得标准太低了,不欺骗、不说谎、不偷窃就算“荣誉准则”了吗?军人的荣誉应该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啊。后来通过很多事例才慢慢明白:军人荣誉并非开门就是高山大海,同样需要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美军的军官荣誉准则,就始于最基础的决不说谎、决不欺骗、决不偷窃。违反了这些基点,为军队所不容。

另一个事例,是驻韩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小约瑟夫•菲尔(Joseph Fil)中将。他接受过一位韩国公民赠送的一支价值1500美元的镀金钢笔、一个价值2000美元的真皮公文包,他的家人还接受了3000美元现金,这些都没有按规定上报。

菲尔中将辩称,送礼者是多年好友,接受这些礼物是为了两国关系,属合法范畴。调查人员对他的解释不予认可。后来菲尔中将上交了收受的金笔和公文包,并以支票形式退还了家人收受的3000美元。

菲尔于2012年8月退休,军衔由陆军中将降为陆军少将。可见美军通过严格的规矩,对各级军官的违纪行为做出防范。

不仅高级军官受到规矩的严格约束,美国总统也不能例外。

2013年5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联合记者会。恰逢下雨,奥巴马要身旁海军陆战队士兵为他和宾客打伞,此举遭到强烈批评。因为《海军陆战队手册》规定:男性士兵在穿制服时不能带伞和打伞。还规定:未获得海军陆战队司令的批准,任何官员不能向海军陆战队队员发出与手册条款相冲突的指令,包括总统。奥巴马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违规,并向海军陆战队道歉。

还是1997年,我和一个同事在美国防大学学习期间,每天晚上美国人用面包车送我们去包林空军基地吃饭。有一天下雨,基地里的美军在雨中列队行进,我们的车停在距餐厅门口约20米处,同事下车就向餐厅跑。我说,他们都没跑,我们也别跑。

美军《军人手册》规定:军人在自然现象面前不能表现恐惧,不能一下雨,夹个军帽就跑;军人可以穿雨衣,但不能打伞,打伞影响手持武器,影响向长官敬礼。这些条款,的确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类似的故事,中国古代也有。司马迁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记载: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以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这段文字,绘声绘色描述了周亚夫严格治军、见了皇帝也“介胄之士不拜”的大将风范,以及汉文帝在“群臣皆惊”时表现出的大气胸襟。

规矩成就血性,血性彰显规矩。再来横向对比,看看美军是怎么通过各种规矩,养护和培育军人血性的。 美军的住房和用车

在美国防大学学习期间,我发现他们没有营房部门。校长、院长住的官邸,都是随任职命令搬进,随卸任命令搬走,“铁打的官邸流水的官”。其他军官住房也是自己的事情,可以住国防大学的军官宿舍,但要交钱,还不便宜。很多军官嫌贵,都在附近租住房屋。军人的住房津贴含在工资里,不需统一建房和统一分房,想拿房子搞腐败也搞不成。

另外,他们也没有车管部门。美国防大学一共就7辆车:1辆卡车拉设备,4辆面包车应付公务接待,2辆轿车—校长1辆,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1辆—还是该学院合并到国防大学后从五角大楼带来的。国家战争学院院长、武装力量工业学院院长,两位两星将军,都没有配专车。

美国防大学空军教研室主任伦道夫上校来我校讲学,我陪他参观长城,第一辆是外事处的车,我们坐第二辆,后面还有一辆车拉着伦道夫的同事。他在车上问我:贵校有多少辆车?我说,将近400辆吧—其实我们有500多辆。他大吃一惊,瘫在后座上不再说话,仰着头一个劲儿转眼珠子。我明白,他难以理解一个国防大学怎么能有那么多车,就像我们也难以理解他们怎么能用7台车维持学校的日常运转。

美军的“军车”与我们的军车完全不一样。我们挂个军队的白牌子就叫军车,他们的“军车”基本都是军事用途的迷彩车辆,平时通过城镇需先与市政当局联系,指定时间、指定路线通过。

给少数高级军官配的车,牌子上有一个大大的“G”(Government首字母),即我们说的“公务车”,他们叫作“政府车”。这类车的使用也有严格规定。

美国防大学校长的司机跟我们说过,他每天往返于一条固定路线:把校长接来上班,下班送他回家,然后把车开回国防大学。晚上,计划内的公务应酬司机可以负责接送,若是私事,譬如路上绕道买点东西或去看个战友,对不起,那就不行了,您得回家开自己的车去。时间长了,校长这位三星将军也觉得“政府车”不方便,经常下了班把棒球帽往头上一扣,开自己的车走。

美军的预算制度

我们在美国防大学学习,美方有明确预算:来时宴请一次,走时宴请一次,中间餐食自理,聚餐也只能AA制。

到昆特克尔的陆战队大学参观,研究中心主任克罗夫上校很热情,招待我们在军官俱乐部品尝鹿肉。那片丘陵山地梅花鹿非常多,经常有鹿被汽车撞死。我还真以为是对方“请客”,见他们一桌坐了将近10个人,心中还想,看来美军陪吃饭的人也不少啊。

哪想吃到最后,坐主人位置的克罗夫掏出个计算器,“叭叭叭”算了一下然后宣布:“每人11.5美元。”我吓了一跳,忙问同事带钱没有,他说带了,我们赶紧各自把钱掏出来数好,跟他们一样放在桌上。他们这样做没有一点儿不自然,反倒是我们颇感不好意思。

这算请客吗?这就是美式请客,每人11.5美元。全世界开支最大的军队,请人吃饭没有预算。那是1997年。当时美军的标准化供应,即固定划拨经费,已经占到全部军费的97%以上,机动经费只有2%多一点。钱管得很死,几乎没有机动空间。 回国后,我们了解到当时我军标准化供应的固定划拨军费还不到60%,也就是说,将近40%的经费是机动经费。再后来又了解到:一个大军区2/3的经费来自固定划拨,剩下的1/3就取决于关系怎样、门路如何、渠道有无了,这不能不成为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

当年**到国防大学考察,我们多年欠账,经费困难,向总部打报告要8000万元。总部已基本同意,**来是最后落实。那天把谷副部长招待得不错,好话也说了不少,他一高兴就现场拍板:再多给4000万,总共1亿2000万!把大家吓一跳。

国防大学当然是受益的,经费宽裕就能多办些事了,但谷副部长既不向总后廖部长报告,更未经总后党委讨论,就因为他分管财务,一张口可以多给4000万。权力到了这样不受监督、没有制约的地步,包含多么大的腐败空间! 这些年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怎么发生的?一个又一个高级干部落马,他们是怎么变质的?当车子、房子、票子、位子、土地资产纷纷对我们产生严重干扰之时,还有多少工夫养育血性和灵魂?全是利益了,全是活动了,全是关系了。

2008年前后,国防大学曾做过一个调查,了解部队主官主要精力分布。结果显示,消耗精力最多的是“协调”—协调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军地关系等等;其次是“安全”,部队不要出事;再次是“管理”,战士不要惹事;然后才是“训练”;最后是“作战”。问:“到‘作战’时还剩多少精力?”多数不愿回答。能答的表示:“也就剩下不到10%了。”这是我们长期存在的顽症。

现在大家都在讲军事变革。对我军来说,检验军事变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通过变革,把各级主官的主要精力集中到训练与作战上去。

美军的军产管理

我们在美国防大学学习结束后,准备结算单身军官宿舍的房费,发现整个国防大学连开发票的地方都没有。他们专门派一辆面包车,40分钟车程,把我们拉到迈耶尔堡(华盛顿军区所在地)结账。我又奇怪又不满意,问:“为什么非到这里结账?国防大学不行吗?”管财务的文职老太太一头白发,告诉我:“国防大学所在的麦克奈尔堡,地皮、房屋都是华盛顿军区管辖的军产,国防大学无权进行任何财务结算。”

我这才明白:原来华盛顿军区并不担负卫戍首都或防卫周边的任务,它只是管理华盛顿地区美军的全部军产。千万不要小看这一职责。军产归华盛顿军区管辖的军事单位,从五角大楼到各个军事机关和基地,想通过炒作地皮、出租房屋、开宾馆、饭店、商店赚钱赢利,根本不可能。因为房屋地产等固定资产与你完全无关,你没有任何资格、也不具备任何法人地位能把地买了,把屋租了,把钱分了。

2006年8月我参加中美首次联合军事演习,乘坐北海舰队的军舰靠泊夏威夷,停在珍珠港内。珍珠港港湾巨大,非常漂亮,唯有水上飞机码头锈迹斑斑、破烂不堪,因为水上飞机已经被美军废弃了。即使如此,其太平洋舰队也无权把码头拿出来搞什么联合开发或军民共建,只能放在那里任其锈蚀。虽然不能体现军事用途了,仍然是不可变更的军产。

美军的优势,决不仅仅在于武器装备先进和信息化程度高,更在于它的制度。通过对人、财、物管理权限的周密设计,堵塞漏洞,实现制衡。我常想,不是美国人不知道腐败、不想腐败,而是他们的腐败空间很小,难找机会,难寻手段。几乎没有其他领域可以分心的军人,只有安心本职的训练与作战。 美军的用人制度 一是岗位轮换。

美军有一个理论:如果事情熟悉到闭着眼睛都能干,人就沉湎于惰性、失去了创造力。越是对事情不太了解、不很熟悉,工作起来越是小心戒惧,这种状态下反而成效高、富有创造性。因此,美军的岗位轮换非常普遍,周期多为两三年,最多不超过四年。在一个岗位一干就是数年甚至小半辈子,在他们那里不可想象,制度也不允许。我曾于1997年、2001年先后赴美国防大学学习、讲学,短短三年,机关和教员几乎全部更换。除去几位资深文职人员,其他人都不认识了。

一次,我们国防大学防务学院的外军学员去上海参观见学,上海警备区接待得非常好,大家都很感激。特别是警备区的外事处处长十分干练,协调能力很强,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告别晚宴上,有外军军官问这位处长:“你在这里工作多少年了?”处长回答:“30年。”周围“轰”的一下,外军军官不由自主惊呼起来。对他们来说简直难以想象,一个军官可以在一个单位干30年。可是对我们来说这算什么?反而显得他们大惊小怪了。

我们在一个单位一干数十年,从公务员干到部长、从战士干到军长,都不乏先例。而美国军官告诉我们,他们的生涯就是“Move”(挪动、搬家),从这儿挪到那儿,从那儿搬到这儿。通过不断地“Move”实现普遍人员轮换,不但能保持军人的新鲜感、活力和创造力,还防止了干部的私有化,防止在一个单位长期经营,上下级之间产生人身依附关系。

美军之所以很难出现所谓“塌方式腐败”或“一坨一坨的腐败”,军官定期轮换制起到不小的作用。就像中国有一句老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同样是防止腐败、保持军人血性的有效机制。

二是军官的晋升。

我到五角大楼参观时,美国陆军部提供过这样一个范例:今年要提升1978年的西点军校毕业生,由陆军中校提升到陆军上校。首先由计算机优先筛选出在海外各总部服役的军人,如太平洋总部、大西洋总部、欧洲总部、中央总部、南方总部。其次,再在第一线服役人员中筛选:有没有进入过危险地带?进入危险地带后有没有接触敌对火力?与对方发生交火行为后有没有受过战伤?

他们的军官提拔依据这样的优先级:第一级是在前方受过战伤的,第二级是接触过敌对火力的,第三级是进入过危险地带的,第四级是在前方总部服役的。至于在后方五角大楼或参谋长联席会议服役,就只能排到最后一级了。

分级完毕,再在各个层次中分别进行所谓的“德才表现”考核。对他们来说,军官的经历永远排在第一位,学历、年龄等因素则要靠后。所以美军院校有这种现象:到前方服役的欢欣鼓舞,分配到五角大楼或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反而一脸苦相,要求干一段时间一定要到前方去。

所谓“西点好战”现象也是来源于此:西点毕业生想去危险地带听枪响,想去打仗。并非他们不惜命,只是为了尽快提拔、想当将军,就必须到前方去。最优的提升位置在那里。这其实是一种利益驱动。 我们为什么恰恰相反,都想到北京、都想进总部?因为越有总部经历、越在领导身边工作,就越有提拔机会。同样是利益驱动,不同却在于利益导向。美军的机制很明确:军人利益最大化之点位永远在前方,你的经历可能被主官忘记,但不会被计算机档案忘记,不会被晋升排序忘记。

三是多种激励。

美军各种补贴名目繁多:海外驻防津贴、危险职务津贴、敌对火力津贴、紧急危险津贴、特别职务津贴、家庭分居津贴、掌握外语津贴等。美军上校服役30年、中校服役28年、少校服役20至22年,必须退役,退役金可以自己计算。如上校退役,“30年服役期间收入最高的3年的平均年薪的75%”,就是退役金所得金额。

最初看见这样的条文,我认为是不必要的繁琐,典型的文牍主义。什么叫“30年服役期间收入最高的3年”?不就是最后那3年吗?资格最老,收入肯定最高。但他们说并非如此,并举了一例:某陆军上校退役,退役金按照他在越南战场服役时计算。这位上校当时的军衔还是上尉,但那3年他的平均年薪最高。

所以美军的军官退役时,军衔虽然一样,退役金的计算标准却五花八门,差别不小。大原则是,上过战场的人,所得利益远比一直待在后方的人多。通过包括晋升选拔和物质激励在内的全套机制,实现军人的公平,养护和培育军人的血性。

第二篇:“血性”军人

消防兵,在百度百科里的定义是“专门私职于灭火及救援等事项”,以前我不曾真正了解过它,直到我也成为了一名消防兵,真正成为了一名全心为民、救民于难的军人。

小时候,军人是动画片里的小玩偶,他是《消防员山姆》中永远都勇敢、谦逊值得信赖的山姆,每天都热情的为居民解决各种问题,在一个个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故事中教会我们重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军人好像也是《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位坚定的小锡兵,小锡兵身残志坚,深情地爱着跳舞的姑娘,他历经波折收获幸福,让稚嫩的孩童明白人的一生有酸甜苦辣,也有历经磨难。只要我们像小锡兵一样有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就会有幸福的生活。

长大后,军人的气质是历史书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的大气恢弘,那时候物质匮乏,红军却以他们坚韧的毅力辗转二万五千里,爬雪山,过草地,食不果腹,唯有信念支撑着他们。为这国家的未来,为这万千的子孙后代,他们傲看世界,不惧艰难,惊人地完成一次次军事战斗任务,躲避来自敌人的强大炮火攻击,在领导者的正确指挥下,成功反转了局势。他们一次一次用生命的奉献牺牲,以血肉之躯铸成的人墙,艰难却又稳步的前进着。他们,在那样的战争年代,虽身躯瘦小而精神永存。

军人的血性,军人的情怀,军人的离别,有着太多难以叙说的故事。

一颗颗子弹轰隆隆的发射出,五圣山上甘岭高地上上演着一场捍卫国家尊严的战争。黄继光在生死存亡之际毅然放弃了生命,他舍生而取义,不忘使命,为着祖国而毅然决然,宁愿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愿退让一丝一毫,军人,就是在危难时刻保家卫国的堡垒,他们用鲜血染红了国旗,军人用这样的行动真正书写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方刚血气,令后辈铭记。

一本日记抖落了一生磊落。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军人精神的最好写照。

一把闸刀照亮了一位女人的面庞。面对敌人的闸刀,年轻的刘胡兰不畏惧,不胆怯,不退缩,面对威逼利诱百般不从英勇就义,她的事迹令许多人为之动容为之流泪。军人,自从穿上那身鲜艳的橄榄绿就背负着国家命运的使命,就当严格要求自己。不论前朝古今,不论春夏朝夕。

终于,我荣幸地成为了一名消防兵,在这个太平盛世,我们依然用自己微小的力量为人民带去安康,先辈们的事迹成为我们学习努力的标杆,不论严寒或者酷暑,高山或者深海,我们都义无返顾的向前冲锋。消防部队作为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部队,我们更要时刻警醒自己,为保卫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懈奋斗,我们要拿出亮剑精神,男人要有骨气,同样作为一名军人,我们更需要的是“血性”。

第三篇:有血性

“血性”,一个非常粗犷的词语,它是男人性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衡量英雄豪杰的一条刚性标准,也是革命军人战斗精神的具体体现。在《辞海》里的解释是“刚强正直的气质”;百度百科给出的答案是“刚强果敢、勇敢无畏、热诚的性格”。这些解释是血性笼统的表述。对于军人来讲,血性有其独特的内涵,历来被兵家所推崇。古代兵法讲“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孙武提出“夺气”、“攻心”为上,左宗棠认为“打仗以胆气为贵”, 这个气就是军人的锐气、虎气、豪气、霸气、勇气、胆气,就是军人的血性。对于革命军人来讲,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鲜明的指出“有血性就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血性就是战斗精神,核心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这些论述生动而准确阐述了血性的内涵。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也就是把握四个关键词

一、胜利面前“敢拼”!

有人这样描述军人:军人是为战争而生,为和平而死的人;是“拯黎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倒悬”的人;是“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人;是“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人;是“战必用我,用我必胜”的人;是坚持信念,百折不挠的人;是坚守孤独、无惧无悔的人!一句话,军人应该是一个有血性的人。

大家都看过电视连续剧《亮剑》吧,剧中主人公李云龙说过

这样一段经典的话:“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我理解,这种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气概,就是“有血性”的表现!

二、危难面前“敢上”!

岳飞说:“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军人,作为一个特殊职业,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总是义无反顾地冲在第一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在1998年的抗洪救灾中,是数十万解放军官兵用血肉之躯堵住了一次又一次决口;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危急关头,在3.14事件的非常时期,又是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勇敢地站在第一线;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军官兵紧急出动,驰援灾区,从废墟中抢救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哪里最需要,军人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军人就战斗在哪里。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血性。

三、责任面前“敢当”!

军人对国家有责任,对军队有责任,对岗位有责任,对家庭有责任。敢不敢承担责任,能不能坚守责任,是衡量一个军人有没有血性的重要指标。军人就要敢做敢当,自己的责任不推卸,他人的责任敢担当。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也许大家还记得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前那令人心跳的场景,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科学家当着航天员的面,沉稳地在发射任务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戚发轫”!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为什么在发射前要当着宇航员的面郑重地签下责任书呢?那是一种承诺,那是一种责任,那是一种担当!他握着航天员的手,满怀深情地说:“年轻人,放心飞吧,你一定会平安归来,我等着你平安归来!”这承诺字字千钧!不仅仅是对航天员的承诺,而是代表全体航天人对祖国的承诺、对民族的承诺,对航天事业现实和未来的承诺,也是他一辈子最重、最骄傲的承诺。正是有了这种承诺、有了这种担当,有了这种责任,才让“神舟”飞船获得了圆满成功。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可不愿承担责任、不敢承担责任,甚至是故意推卸责任。明明是自己分管负责或承办的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就怪这怪那,挖空心思找客观,想方设法去推脱,其实那是最不明智甚至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 “人非圣贤,难以尽善。”发生问题,犯了错误很正常,关键是能不能正确对待。要知道,面对问题找客观,越找越悲观;面对问题找主观,越找越乐观。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敢做敢当!错了就认,认了就改!

四、挫折面前“敢扛”!

军人,首先是一个自然人而不是神,同样会遇到常人所面临的困难矛盾甚至挫折,遇到挫折心情痛苦可以理解,但如果痛不欲生那就过了,不仅毫无军人气概,而且连男人起

码的形象都丢光了。失败并不可怕,可以从头再来;可怕的是心“死”了,因为“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心都“死”了人也就没救了。一名有血性的军人,遇到挫折能扛得住,站得稳,胜得了!

有人专门翻阅过国外293个著名人物的传记,发现127人在生活中遇到过重大挫折,而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的公式:“挫折——奋起——成功”。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邓小平,一生中经受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挫折,特别是“三落三起”的经历,使他更加成熟、理性、坚韧和执着,最终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像这样愈挫愈勇、最终走向成功的人,古今中外十分普遍。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忍辱负重16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美国前总统林肯22岁生意失败后从政,先后30年经历了10多次竞选失败,最终在51岁时登上了总统宝座。

革命军人要正视现实不逃避,直面挫折不低头,在挫折中奋起,做生活的强者,奏响时代强音。

第四篇:有血性2

军人更该表现出血性 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戚建国在说到钓鱼岛问题时,有人问中方现在是不是还是要坚持‚对钓鱼岛实施留给后代来解决,搁臵争议‛这个原则,他表示,这个不需要怀疑——因为20年前小平同志以他的政治智慧就提出,钓鱼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要有耐心,要留给后人来解决。戚建国副总参谋长这样回答至少表示了2层意思,一是表明中国的立场,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绝不轻易发动或参与战争,其他国家无须担心因为中国的强大而危害到自身;二是对缓和目前中日关系具有一定的作用,释放出协商对话的信号。然,愚以为此话欠妥,有如下理由: 据日本共同社22日消息,日本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于当日会见记者时,就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称应研究‚搁臵‛导致中日关系恶化的钓鱼岛问题的发言表示,‚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根

是中国没有能力不搁臵。所以,在当时情形来说,搁臵钓鱼岛是明智之举。而现如今,日本不愿意搁臵,形势不比当年,搁臵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 戚建国副总长提出搁臵,当然不是要退却妥协的,他是要日本收回挑衅立场,希望能和平解决钓鱼岛争端,是以退为进,将皮球踢给日本,看骑虎难下的日本如何面对国际舆论。但是,戚建国副总长虽用心良苦,余以为确未必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熟悉日本的历史的人都知道,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对于他认为的‚弱国‛只会更加变本加厉。而且就国际舆论而言,未必会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中日之间钓鱼岛之争,是中日两国的事情,其他国家除非有不正当的利益否则不会介入中日之争。 戚建国副总长提出搁臵,表明了我军爱好和平,珍惜和平,努力维护和平的立场。然则,我认为提出搁臵不应该由军人而且是我军高级军官提出。军人的责任是为保卫家国,英勇战斗。从某个意义上来讲,军人是为战争而生,是一把利器,要时刻准备为国家去战斗,去插入敌人的心脏。所以军人代表了不妥协,不让步。领土争端是主权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军队是服务于政治的,有强大的军队才会有政治上的胜利。戚建国副总长提出搁臵本是维护和平的好意,但是在日本看来,确会认为这是中国军队的软弱,从而在政治上,对中国继续施压,日本对钓鱼岛的态度也就会越来越强硬。

第五篇:血性

《亮剑》中敢于直面现实的亮剑精神浅析

摘要:“亮剑精神”贯穿于小说《亮剑》的始终,当代军旅小说家都梁通过对

中国几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描写,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刻画出了一代中国革命军人出生入死,历经磨难而傲骨不折,信念不改,死而后已的悲壮历程。向读者展现了一种敢于直面现实和逢敌必亮剑的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胜的是一股勇气,一腔豪情,一种魄力;为了胜利,为了信念,为了理想,为了尊严而敢于亮剑,实质是一种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精神,对于当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说《亮剑》 亮剑精神实质 现实意义

Abstract: "Sword Spirit" has always been throughout the nove《l Sword》, Contemporary Military novelist beam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several special historical period, lifelike characters, exciting story, depicts a generation of Chinese revolutionary soldierthrough fire and water, after suffering proud and does not fold, beliefs do not change, the tragic history of death have. To the reader to show a courage to face reality and every enemy will Sword Sword Spirit "quitting brave victory" wins is one courage, a cavity pride, a courage; to win, in order to belief, ideal for dignity and dare to Sword, the essence is the rage and spir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courage to face the reality of couificance for the contemporary Keywords: novel, 《Sword》, the essence of the spirit of the Swor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小说《亮剑》是当代军旅小说家都梁所著的一部军事题材小说,是被人们所肯定的一部优秀的军旅小说。与以往渲染美感和壮烈的战争题材小说不同,在《亮剑》中,真实的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将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以中国历史上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岸对峙、文革几个特殊历史时期为背景,刻画了李云龙、赵刚、楚云飞、田雨等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现象。同时,小说一反以往战争题材小说中英雄人物形象“高、大、全”的常规塑造手法,取而代之的是以独具草莽行为的中国式农民英雄形象,这种人物的平民化回归,极大的增强了小说的历史真实感,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更加符合读者内心中的真实审美心理。以农民的思维方式,农民的真实性格,加之小说中主人公身上的草莽匪气,抵消了传统观念上的模式英雄光环,拉近了读者与小说之间的距离。小说以故事情节的虚构和人物描写接近真实的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小说中的平民化英雄形象更人性化,更贴近人的现实思维,这是小说《亮剑》的一个成功之处。

在小说中,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铁血丹心和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故事主要讲述了我军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任八路军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到他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自杀,直到1978年予以平反为止,故事时间跨域了近四十年。小说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鲜明,人物个性突出。主人公李云龙身上独具草莽气息的中国农民式英雄形象,在小说中表现出的是一种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精神;一种逢敌必亮剑的信念;一种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魄力。他在渴望嗜血的拼杀中,在为战友之死的复仇中,表现出的是一种铁血军人不畏生死,压倒一切的霸气。他有大智大勇的一面,又有中国式农民的狡猾狭隘的一面。他的身上有着多重的性格:他是智勇和狡猾的矛盾统一体;独立果断和鲁莽专横的矛盾统一体;自信与自负的矛盾统一体;大义柔情与自私狭隘的矛盾统一体。

小说中的李云龙,他是英雄的,同时他又是悲剧的,他的多重性格,必然注定了他结局的悲剧,他的精神是让人敬佩的,但他的结局却是让人悲悯的。小说以平实的语言,以鲜明的平民化英雄形象,向人们展现了一代革命军人的成长历程,同时也通过对小说中多个人物形象的描写,向人们构筑了一种面对残酷现实而敢于亮剑的精神价值体系——狭路相逢勇者胜。

一、亮剑精神概述

何为亮剑精神?“亮剑”从字面上看,“亮”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敢不敢“亮出来”;二是“如何亮出来”。前者代表的是勇气、是态度;而后者则代表的是能力,是行动。因此“亮剑精神”是一种勇气和能力的统一体,是态度和行动的高度统一。正如小说中李云龙所说的:“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跪地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了。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①从李云龙这段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面对战争,我们要有战斗的勇气,要有敢于迎敌的气势,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要有这股勇气,也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同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面对残酷现实,我们同样要有这种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和魄力,面对生活,敢于亮剑。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亮剑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勇气,一种魄力,一种敢于直面现实的精神,是面对困境时的果断抉择,是一种永不言败的信心,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执着,勇气让队友充满信心,魄力让敌人望而生畏。

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而且在骨子里有一种永存的精神,那就是尚武精神。何为尚武精神?尚武精神的含义是指人类在武力冲突中战胜敌人所需要的一种精神品质。尚武精神是一种顽强,一种侠气,一种做人的尊严,一种奋发的激情。尚武精神意味着不畏对手的强劲,不畏前途的艰险,不畏势力的孤单,尚武精神意味着奋发进取,意味着不向任何强权低头,意味着不依附任何人,意味着自尊自强,意味着敢于战胜困难,敢于战胜敌人,敢于直面现实,敢于亮剑,敢于为了自己的信念,尊严而战,这是一种侠之大者的精神。

正是由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这种尚武精神,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剑客形象,正是由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才演绎了赵国门客蔺相如视死如归,敢于触怒秦王的“完璧归赵”的敢于亮剑的精神,面对暴秦的言而无信,相如能“持壁却立、依柱,怒发冲冠„„大王必欲怒臣,臣头今与壁,但碎于柱头,相如持具壁,欲以去柱。”②相如这等视死如归,敢于违强秦之意,无所畏惧的精神,是何等的快哉,又是何等的让人敬佩。相如乃一介儒生,他的这种形象又何尝不能算是一个手持利剑的剑客形象呢。

正是由于中国人骨子里的这种敢于亮剑,敢于对抗不公的勇气和精神,使中国历代都能不缺中国剑客的形象。荆轲不畏暴秦,敢于在叱咤风云的始皇面前亮出宝剑,那是何等的快哉,他能沿着充满坎坷艰险的刺秦之路大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③这是何等的令人敬畏;陈胜、吴广者又何尝不是,面对死亡,无所畏惧:“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④这等视死如归而无所畏惧,面对暴秦,而敢于直面现实,举起抗秦大旗,而敢于亮剑,他们可算是铁骨铮铮的中国剑客。

中国人骨子里的尚武精神,注定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敢于为理想,为信念,为尊严,为了民族大义,而亮剑,也因此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剑客形象。 《亮剑》这部小说是中国剑客形象的敢于直面现实的亮剑精神的一个全面展现,小说把剑客的亮剑精神进行了升华,使其上升到了民族大义的层面。面对日寇侵略,国共两党不计前嫌,共同抗日,这是一种以家国为大体的民族大义精神;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走全面抗战路线;面对军事、经济上强大日本帝国,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敢于亮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在小说中,作者刻画了代表共产党的八路军独立国团长李云龙形象和代表国民党的 上校团长楚云飞形象,他们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同仇敌忾,以民族大义为主,共同抗日,保家卫国,这是亮剑精神的一种升华。

在《亮剑》中,李云龙身上的亮剑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勇气,一种魄力,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逢敌必亮剑,当以一比一的比例迎战堪称日本侵略者精锐的日本关东军时的“亮剑”,那是一种血性;在战争中失控对敌人出兵时的“亮剑”,那是一种责任。面对惺惺相惜的楚云飞,对抗外敌时他们携手抗战,而在内战相遇时,他们都毫不犹豫的给对方致命一击,这时的“亮剑”则是一种胸怀,一种性格。

小说中以李云龙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军人形象身上体现的是一种自信,一种责任、一种勇气、一种精神,他们敢为常人之不敢,敢于直面现实,面对强大对手毅然亮剑。

二、逢敌必亮剑——亮剑的精神实质

剑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堪称兵中君子,是古代武侠小说中剑客们的一种重要武器,而在小说《亮剑》中的“剑”实际指的是一种“逢敌必亮剑”的精神和信念。

(一)直面现实,敢于亮剑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一种敢于直面现实的精神,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选择面对它、直视它、敢于迎难而上,面对现实,敢于亮剑。

在《亮剑》中,反复强调“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主题,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毅然,何等的决绝, 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气魄。面对战斗,还要能够坚守,一息尚存战斗不息,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他就得继续战斗,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还得继续冲锋。1942年冬天,日军在晋西北开始了大扫荡,独立团为了掩护八陆军总部转移,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独立团马骑兵连日阻击日军骑兵联队的进攻,在武器兵力明显弱于对方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战,面对强大与自己的日本骑兵联队,独立团骑兵连,毫无畏惧,敢于亮剑,最后直至全军覆没。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面对强敌,敢于亮剑,亮出的是一种气节,一种信念。

当我们的民族受到侵略的时候,正是这些民族英雄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夺回了我们的民族尊严,维护了我们的民族利益,他们用血性、用尊严、用顽强的性格,亮出了我们的民族之剑。历史上,每当我们的民族利益受到损害时,都有国人挺身而出,亮出宝剑维护我们的民族利益。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了泱泱中华的尊严,毅然率领郑家军,越过台湾海峡,把荷兰殖民者赶出了宝岛,这种民族大义是何等的令人敬畏。直面强敌,敢于亮剑,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二)打破逃避的龟壳,敢于亮剑

亮剑精神,所亮的是一种勇气,面对强敌,敢于打破逃避的龟壳,亮出宝剑,纵然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给自己任何说服自己退缩逃避的理由。

在《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奉向的从来都是进攻,就同书中介绍独立团的战士一样“独立团的战士的确不同于别的部队,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气质就是出手凶狠果断,有种敢和敌人拼命的劲头,一处刺刀就痛下杀手,很少使用格挡等以求自保的方式,招招都是要和对手同归于尽的意思”。⑤独立团有的就是这种毫不退缩、敢于亮剑的精神,因此,打出了独立团的威风,打出了独立团的脾性,野狼峪一战,面对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在比例是一比一的情况下,团长一声“狭路相逢勇者胜,干!”独立团战士如嗷嗷叫的野狼扑向敌人,和敌人展开了残酷的白刃战,最后独立团一营阵亡三百五十八人,仅存三十多人,日军阵亡三百七十一人,两个中队全军覆没。野狼峪之战,打出了独立团的威风,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敢于亮剑,这是一种勇气,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信念。

三、剑锋所指,所向披靡——那一剑的气势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自信。在《亮剑》中有这样一段话:“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的灵魂永存。同志们,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⑥这是一种气魄,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历史证明,英雄往往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的,二战时期苏联一个飞行纵队涌现出20名王牌飞行员,究其原因,是他们都具有同样的性格和气质,传承了同样的优秀传统,凝聚了无畏的战斗意志,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都敢于亮剑,哪怕是剩下的最后一个人,也要坚持到最后一步,这是一种传统,一种精神。

(一)、破釜沉舟,把自己逼入绝境

战士的亮剑,亮出的是气魄,是自信,是铁骨铮铮。他们置生死于度外,面对强敌,不屈不挠,这使我们想起了成就西楚霸王项羽一世英名的巨鹿之战。《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项羽已余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率二万渡河。 战少利,陈馀复清兵。项羽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甄,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⑦面对秦将王离的三十万秦军精锐,项羽率领三万江东子弟兵渡过漳水,令全军破釜沉舟,以示不胜则死,不进则退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断绝秦军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楚军士气激昂,越打越勇,以一敌十,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活捉了王离,瓦解了围攻巨鹿的秦军。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大胜利,它基本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也成就了项羽的一世英名,他的这种敢于亮剑的决心和勇气,破釜沉舟,敢于把自己逼入绝境,不给自己任何后退的机会,鼓舞了全军的将士。作者笔下的李云龙,及他的战友丁伟、孔捷都是这样的战士,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畏强敌,敢于向敌人亮出了铁血之剑。

(二)、从偏执中造就成功 通读小说《亮剑》,我们发现主人公李云龙是一个正直刚烈、不谄媚,不墨守成规,敢想敢做的平民英雄,同时,他也是一个典型偏执狂,正如楚云飞说他,“李云龙是一个不拘一格的人才”,日本侵略者说他,“李云龙是一个桀骜不驯胆识过人,意志坚毅,多采用逆向思维,处事从不拘泥于形式,不按常理出脾的人,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纪律性差,常做离经叛道之事”。⑧然而,正是由于李云龙这种与众不同的偏执,使他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打出了他的独特风格。在战争中,形势瞬息万变,只有不拘泥于形式,敢于打破成规,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从李云龙的偏执式指挥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偏执精神理论:其

一、偏执造成了形势的失衡。在赵家峪突围战中,李云龙正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方式,敢于从正面冲击日军进行突围,面对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山本一木特工队,李云龙敢于正面亮剑,撕开一个口子,带领部队突围,造成等对形式的失衡,从而使山本一木围歼李云龙团部的计划破产;其

二、李云龙的偏执是一种不妥协,不放弃的精神。偏执不但使他战功累累,同时也使他赢得美人心、抱得美人归,他的偏执使他俘获了田雨的心,成为他的终身伴侣,他能放下架子在大雨中坚持站两个多小时,直到儒者田墨轩答应将女儿嫁与他,他才肯罢休。这正是他的偏执精神,使他不但赢得战场上的胜利,也使他赢得了情感上的胜利。

(三)、狭路相逢勇者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贯穿于小说始终的一个主旋律。狭路相逢勇者胜,是一种勇气,是自信胆量和勇气结合体。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在当阳长板坡出现过一位英雄——赵云。刘备在逃离中,被曹操打得大败,刘备兵马不足一百,夫人和儿子阿斗失散,下落不明,赵云在乱军之中寻得夫人和阿斗,夫人投井而亡,子龙怀抱阿斗奋战于曹军当中,杀死敌人将领五十余名,长板坡一战,使赵云扬名千古,这一战,是勇气的胜利。狭路相逢勇者胜,胜的是态度,胜的是信心。 面对强敌,面对困难,唯有勇者方能以无比豪迈的英雄气概,直面种种艰险。独立团何以能屡战屡胜,成为八路军中嗷嗷叫的部队,正是因为他们面对强敌,浴血奋战,敢于亮剑。在解放战争期间的赵庄战役中,李云龙的二师的一个团在武器装备远逊于楚云飞的89师的情况下,全团从马夫到炊事员都参与了战斗,在赵庄阻击国民党军的增援部队89师,以全团几乎阵亡的代价,使敌增援部队未能前进一步,最终为围歼国民党兵团赢得了充分的时间,这正是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真实写照,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必死的决心。

(四)、胜利是心中唯一的念想

在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号称八百万军队的国民党军,在武器装备、单兵素质、后勤补给都远远不如国民党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发表了《一切反动派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号召全党全军,不畏强敌,解放全中国,这是何等的英雄气魄,何等的藐视强敌。胜利,胜利成为了全党全军的唯一念想,中国人民解放军最终以顽强的精神,打败了国民党军,把他们赶出了大陆。 心中只有有了必胜的信心,才能从精神上击垮敌人,以致最后从实际上打垮敌人,小说中,李云龙曾经对他的士兵说过,“我最喜欢狼,它又凶又狠,尤其是一群狼更可怕,就连老虎见了也要让它们三分,我希望我的部下也能成为狼,一群有着共同信念的狼”。狼的特性是不放弃,直至把猎物吞下肚为止,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必胜的信心。

四、亮剑精神的现实意义

亮剑精神是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和魄力,更是一种敢于直面现实和人生的精神,敢于为了胜利,为了信念,为了理想,为了尊严而亮剑,是一种气节。这种敢于直面现实的亮剑精神,对于当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责任意识

在小说中,李云龙说,“如果人人都不敢承担责任,那我们这支部队也就没 有了存在的必要,所以哪怕剩下一兵一卒,也要誓死保卫阵地”。⑨正是因为责任, 他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国共两党,不计前嫌,共同抗日,李楚配合抗击日本侵略者,这是身为军人对民族的责任;在战场上他不会丢下自己的战友,就是亲自杀回去也要从包围圈里救出自己的战友,这是对于战友的责任;就算牺牲自己的部队,也要掩护百姓的安全撤离,这是身为军人对人民的责任;在文革期间为人之所不敢为,对抗政委,制止派斗,夺回被造反攻占的师部,武力制止冲击军事机关,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保护火箭炮阵地,向造反派、向中央文革小组亮剑,对于军人这是一种责任。李云龙没有文化,不懂理论,但他有作为一个军人的责任感,他对部下负责,对防区百姓负责,对自己的一个军人的身份负责,而置个人荣辱生死于度外,这是一种高深的精神境界。

责任感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从李云龙及其他的战友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对于军人的一种责任感,对于我们当代人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生活在当代的一员,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坎坷,各种无奈,我们是退腿缩缩,逃避责任?还是知难而上、直面现实,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是一种选择,一种对自己负责的选择,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面对人生坎坷,选择直面现实,敢于亮剑,敢于承担责任。

(二)、团队意识

《亮剑》中的主角李云龙是一个英雄,但他又是一个有缺陷的英雄,他犯过很多的错误,对日本人的仇恨,所以违抗命令,枪杀日本战俘;为了给警卫员魏和尚报仇,他率兵杀了刚刚接受改编的土匪;为了不让自己的战士送命,为了大战役的胜利,他可以忍痛向自己的未婚妻子开炮。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带出来的部队却有如钢铁般的坚固,这正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凝聚的如火山喷发前般的力量,无论是抗战时期的独立团,还是解放战争时的二师,他的部队的凝聚力是空前的,他经常对战士说,“独立团从来都不会丢下任何一个战友”。这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团队精神。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团结的时代,大到一个国家,只有团结了,才能保证本民族本国的利益不受侵犯,才能够迎接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才能够和谐稳定的发展;小到一个家庭,也只有家人和睦团结,这个家才能称之为家。因此,团队意识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或者是国家,都是必须具备的。

(三)关于信念

信念往往被当成是一种忠诚之心,是忠诚自己的党和人民,同时也是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在小说中,李云龙是一个没有文化的革命军人,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在那个 全民疯狂的年代,为了自己的信念,他敢于直面现实,亮出自己的信念之剑。他说,“我李云龙没有文化,这个主义那个理论我都不懂,也没有兴趣搞明白,但我只有一条理,就是不管什么主义的党,都得让老百姓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⑩这就是他身为军人的信念,在狂热的革命群众冲击火箭炮兵阵地的时候,他为了保全整个城市,制止疯狂行动,果断下达了可以开枪的命令,在那个“革命有罪造反无罪的年代”,这个命令等于毁了他的一生,毁了整个家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证明了李云龙的崇高。在最后,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用楚云飞送的勃朗宁手枪选择了体面地死去,“我李云龙这条命,不喜欢听别人摆布,谁都不行,日本鬼子和国民党不行,现在的中央文革也不行”,13 最后他亮出的是军人血性的不妥协,不屈服的信念之剑。 李云龙代表的是战士的亮剑,而赵刚亮出的则是代表知识分子的亮剑,“士可杀不可辱”用在赵刚身上是最合适不过了。如果有一天自由和尊严受到伤害,受到挑战,而你又无力在变现状,那时你会面临一种选择,生存或毁灭,而赵刚则选择了毁灭,面对造反派的倒行逆施,他站了起来,默默地解开军装扣脱下军装,然后摘下军帽连同军装一起扔在桌子上,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既然这个党这个军队如此忠奸不分,这党籍和职务不要也罢了”。14 这是儒者的一种

亮剑,当信念受到威胁和毁灭时,他用死亡进行了最后的一次亮剑。

在生活中,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信念、理想,必须要维护自己的信念不受威胁,当信念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敢于直面现实,挺身亮剑,以维护自己的信念。

(四)、关于亮剑

“明知不敌也要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亮剑中最具内涵的一句话,小说中的诸多人物形象身上所体现出来正是这种血性,气节,勇气,魅力。面对敌人,我们毅然亮剑,面对困难,我们要发扬亮剑精神,敢于直面现实,不屈不挠,永不言弃,奋力一搏,勇往直前。

五、结语

都梁的《亮剑》是一种敢于直面现实,勇往直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更是一种人性的升华,面对人生活中的苦难和悲剧,我们要敢于直面;面对人生中的失意和绝望,我们要敢于亮剑;面对人生的理想信念受到挑战时,我们要敢于亮剑。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升华,让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敢于直面现实,让“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永驻心中,让我们的人生多一点勇气,少一点退缩。上衣的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血性担当范文】相关文章:

血性文章范文05-17

血性意识范文05-18

军人的血性范文05-20

血性的军队范文05-22

血性与有种范文05-22

有血性讲稿范文05-22

军人血性演讲范文05-28

中国需要血性范文06-05

有血性就是要范文06-04

军人的血性胆气范文06-12

上一篇:音乐流行范文下一篇:宴会致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