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改革开放变化

2024-05-12

南宁改革开放变化(精选6篇)

篇1:南宁改革开放变化

南宁在改革开放中的变化

说起自己的家乡,每个人都应该是很自豪的,因为我们对家乡都有特殊的感情,我也一样。家乡在改革开放中的变化也令我们自豪。我的家乡就是南宁。

改革开放30年来,南宁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国西部小城成长为一个面向东盟各国的区域性国际都市,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高了、路宽了、桥多了、灯亮了、景美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连土生土长的“老南宁”都很难找到旧城的痕迹,不由自主地感叹南宁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1949年,南宁建成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总人口9万余人。目前南宁市总人口达到683万多人,其中,市区人口达到260万人,建成区人口约180万人。市区面积647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0多平方公里,比1949年扩大了40倍。曾几何时,南宁的第一高楼仅仅是位于朝阳花园附近的望火楼,高29.4米,是五六十年代南宁第一高楼,作为当时的地标式建筑,老南宁们无人不知。现如今,地王大厦高276米,59层,已经成为南宁的新地标、新形象、新高度。君不见高楼林立的埌东新区,如一位朝气蓬勃的少女,娉婷伫立在南宁的东大门,让各方来宾领略到她的迷人气息。

曾几何时,南宁市区大小街道114条,总长仅90.4公里,且街道狭窄坎坷。现如今,这个数目仅仅是当前南宁市城市道路总长的一个零头数而已,按照规划,不久的将来,南宁市的城市道路主、次干道系统总长将突破1800公里,如果加上快速环道和环城高速,那么总长将接近2000公里。君不见平直宽阔的民族大道,拥有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带,因为路宽、气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形象独特,被誉为“森林大道”,成为“广西第一景观大道”,它是南宁城市现代化和迅速发展腾飞的象征。其实,不只是民族大道,还有大学路、星光大道、壮锦大道、白沙大道、竹溪大道„„

曾几何时,南宁的跨江大桥仅有一座,1964年7月28日,由苏联援建的邕江大桥建成正式通车,使南宁人第一次感受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意。现如今,如果你站在邕江大桥头凭栏观望,上游有北大桥、中兴大桥,下游有桃源大桥、葫芦鼎大桥等10座大桥,从1座到11座大桥的建成,实现了邕江两岸无缝连接,把江南江北连成缜密的有机体,也承载着南宁从边陲城市变国际区域性中心的梦想与渴望。

曾几何时,南宁的夜景只是从千家万户透出的居家照明点点灯光。现如今,在市委、市政府实施亮化工程打造南宁不夜城的决定下,先后建立了以民族大道景观亮化工程为轴线,以会展中心,五象广场,滨湖广场、民族广场等为代表节点的组团亮化工程。这些量化工程与精品线路亮化和主要楼宇亮化、城市路灯照明工程等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了以南湖片区为中心,民族大道为轴线,各活动场所、广场为节点的景观照明格局。君不见绚丽多彩的邕城夜色处处流光溢彩,光影交融,犹如璀璨银河倒映人间的盛景,使客人们更是沉醉其中。“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白天看街景,晚上看灯景”,南宁打造出自己的夜景品牌。

曾几何时,南宁的园林的绿化面积很小,只有两个小公园,面积只有8.46公顷,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有0.9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只有 6%。现如今,全市共有园林绿地面积1548.65公顷,公园10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23平方米。呈现“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树成林、花成片”的美丽景象。2007年9月8日,联合国人居署为南宁颁发了“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奖项,标志着南宁的人居环境改善已成为国际典范。君不见似树影绰绰、芳草茵茵的南湖名树博览园,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与碧波粼粼的南湖交相辉映„„其实,南湖名树博览园仅仅是美丽绿城南宁巨幅画卷中的轻轻一笔。

南宁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今天我们看到,她变大了,变高了,变美了,我们将更加热爱我们的家园!南宁是祖国南疆的一颗绿色明珠,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金融信息中心,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全市辖管六个县和六个城区。改革开放30年来,南宁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国西部小城成长为一个面向东盟各国的区域性国际都市,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高了、路宽了、桥多了、灯亮了、景美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连土生土长的“老南宁”都很难找到旧城的痕迹,不由自主地感叹南宁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1949年,南宁建成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总人口9万余人。2008年,市区面积647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0多平方公里,比1949年扩大了40倍。目前南宁市总人口达到683万多人,其中,市区人口达到260万人,建成区人口约180万人。南宁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全市聚居20多个民族,其中壮族是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5.81%。

曾几何时,南宁的第一高楼仅仅是位于朝阳花园附近的望火楼,高29.4米,是五六十年代南宁第一高楼,作为当时的地标式建筑,老南宁们无人不知。现如今,地王大厦高276米,59层,已经成为南宁的新地标、新形象、新高度。君不见高楼林立的埌东新区,如一位朝气蓬勃的少女,娉婷伫立在南宁的东大门,让各方来宾领略到她的迷人气息。

曾几何时,南宁市区大小街道114条,总长仅90.4公里,且街道狭窄坎坷。现如今,这个数目仅仅是当前南宁市城市道路总长的一个零头数而已,按照规划,不久的将来,南宁市的城市道路主、次干道系统总长将突破1800公里,如果加上快速环道和环城高速,那么总长将接近2000公里。君不见平直宽阔的民族大道,拥有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带,因为路宽、气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形象独特,被誉为“森林大道”,成为“广西第一景观大道”,它是南宁城市现代化和迅速发展腾飞的象征。其实,不只是民族大道,还有大学路、星光大道、壮锦大道、白沙大道、竹溪大道„„

曾几何时,南宁的跨江大桥仅有一座,1964年7月28日,由苏联援建的邕江大桥建成正式通车,使南宁人第一次感受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意。现如今,如果你站在邕江大桥头凭栏观望,上游有北大桥、中兴大桥,下游有桃源大桥、葫芦鼎大桥等10座大桥,从1座到11座大桥的建成,实现了邕江两岸无缝连接,把江南江北连成缜密的有机体,也承载着南宁从边陲城市变成国际区域性中心的梦想。

曾几何时,南宁的夜景只是从千家万户透出的居家照明点点灯光。现如今,在市委、市政府实施亮化工程打造南宁不夜城的决定下,先后建立了以民族大道景观亮化工程为轴线,以会展中心,五象广场,滨湖广场、民族广场等为代表节点的组团亮化工程。这些量化工程与精品线路亮化和主要楼宇亮化、城市路灯照明工程等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了以南湖片区为中心,民族大道为轴线,各活动场所、广场为节点的景观照明格局。君不见绚丽多彩的邕城夜色处处流光溢彩,光影交融,犹如璀璨银河倒映人间的盛景,使客人们更是沉醉其中。“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白天看街景,晚上看灯景”,南宁打造出自己的夜景品牌。

曾几何时,南宁的园林的绿化面积很小,只有两个小公园,面积只有8.46公顷,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有0.9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只有 6%。现如今,全市共有园林绿地面积1548.65公顷,公园10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23平方米。呈现“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树成林、花成片”的美丽景象。2007年9月8日,联合国人居署为南宁颁发了“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奖项,标志着南宁的人居环境改善已成为国际典范。君不见似树影绰绰、芳草茵茵的南湖名树博览园,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与碧波粼粼的南湖交相辉映„„其实,南湖名树博览园仅仅是美丽绿城南宁巨幅画卷中的轻轻一笔。

在南宁生活了二十几年,亲眼见证了南宁市从一个发展落后于全国的民族区域首府成为一个生产总值过千亿元的繁华都市的过程,亲眼目睹了南宁市从默默无闻的西南边陲小城到如今的区域经济核心城市的演变,改革开放30年来,南宁市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南宁虽然是广西首府,但在工业发展上经济规模不大,地位不如柳州,农业就更不用说了。1978年整个南宁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也不过区区的3亿多元。基础设施也非常差,没有高速公路,南宁到北海要走8个小时,到广州要花2天时间。现在,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到北海只要3个小时了。

数字表明,1978年南宁市财政收入只有2亿多元,到1988年增长到6.42亿元。而1988年南宁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9.15亿元。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南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1978年,南宁市生产总值仅为13.07亿元,到1988年增加到53.78亿元;2005年,南宁市经济总量超过700亿元;2007年,全市经济总量一举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幅度为17.1百分号。这一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全区、全国增速,也是自1994年以来我市经济发展的最高速度,南宁市也因此成为了广西首个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的城市。目前,南宁市不仅已经形成了以制糖、机械、化工、铝产品加工、生物制药为代表的几大主导产业,并已形成了集群优势和上下游产业链条,而且,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而兴盛起来的会展、现代物流、信息等产业,也成为南宁市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活跃的因素。

30年来,南宁市还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优良的城市人居环境已成为南宁的新“名片”;经济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自2004年起每年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连续五届取得圆满成功,使南宁市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区域合作也进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南宁市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已越来越凸显,为全方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南宁人有理由相信,按照打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的目标努力,南宁经济发展必将迎来新的跨越。

回顾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族人民、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坚持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更加美丽、更加繁荣的南宁必将很快展现在世人面前,南宁,也必将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

南宁!你是我的家,让我们爱护着你,为你争光!为你喝彩!为你自豪!希望你的明天更美好!更辉煌!

篇2:南宁改革开放变化

调查人: 调查时间: 指导老师:

调查对象:广西南宁市

调查目的: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现状,从而更好的规划家乡的未来。

调查内容:调查家乡近十年来,南宁市的变化。调查方法:1.网上收集资

2.查阅相关报纸、书籍、年鉴、文章等 3.电话调查,想亲朋好友询问

一、前言

当回家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速平稳的行驶着,当那美丽的城市再次浮现在眼底,我迫不及待的向窗外放眼望去,那广袤无边的田野,那崭新靓丽的城市新区,那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那来往川流不息的人流车队,使得这片热土愈显繁忙和充裕。南宁——我的家乡。回想十年,家乡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使我不由得对家乡的未来充满期待。

二、简介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广西第一大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位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是红豆的故乡,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古称邕州,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居住着壮,苗,瑶等3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66.16万,其中市区人口为344万人。南宁别称绿城,凤凰城,五象城,分别因市内有凤凰岭,五象岭而得名。南宁,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南宁市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完善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到2002年底,城市空气质量位于国内省会城市前列,南宁市建成区

园林绿地总面积为3580公顷,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38.78%和9.51平方米。

三、变化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实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则具有阻碍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南宁十年的变化都是我通过实践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1、政治: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广西第一大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位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是红豆的故乡,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古称邕州,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美丽的景观天赋,独特的区位优势,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前瞻性规划理念加上市民的创造和热情,打造出了南宁快速崛起、迈向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六张独特名片。南宁被海内外誉为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黄金走廊”,这也代表了国际社会对南宁的国际地位的认可,以及体现了南宁在中国的发展建设中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南宁市辖六城区和六个县,总面积22626.95平方公里。2006年,城区重新划分,撤消城北区、永新区、邕宁县,设立西乡塘区、邕宁区和良庆区;扩大兴宁区、江南区管辖范围;将新城区列名为青秀区,并扩大其管辖范围。调整后,南宁市区变成了六县六城区。2015年2月26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武鸣县,设立南宁市武鸣区,以原武鸣县的行政区域为武鸣区的行政区域,武鸣区人民政府驻城厢镇兴武大道245号。

2、经济:作为广西经济中心,多年来南宁GDP、财政收入等均居于广西首位。2003年10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第七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建议,从2004年起,每年11月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建议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并写入了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2003年12月17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安民在国务院新闻办记者招待会上宣

布,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国家经贸主管部门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南博会”),自2004年起,每年11月在广西南宁市举办。形状宛如南宁市市花——朱槿花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恰于温总理提议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2003年投入使用,其设施先进,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南宁的标志性建筑。总建筑面积11.21万平方米,占地850多亩,设2000个标准展位和200个非标准展位,还有2.6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场。中心总投资6.5亿元,由多功能厅、圆桌会议厅、阶梯国际报告厅、新闻中心以及各种规模的会议室组成,拥有8种语言同声传译等先进的会议系统。它的投入使用,使南宁具备了举办大型博览会的条件。中国—东盟合作枢纽城市——南宁,于2006年提出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目标。2010年南宁将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8亿元人民币,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商贸基地和交通枢纽中心、信息交流中心、金融中心的建设。目前,由南宁通往东盟国家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日臻完善,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五个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了领事馆,中国—东盟多个交流中心、办事机构也落户南宁,“南宁渠道”已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稳定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三基地三中心”格局,对接东盟,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城市枢纽。自古以来,南宁就是中国南部著名商埠和主要物资集散地。改革开放尤其是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以来,南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经济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居广西前列,是广西区域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中心。

2010年南宁生产总值达到(GDP)达到1800.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5元,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全市财政收入达到300.88亿元,增长30.13%。

2011年南宁全市生产总值(GDP)2211.51亿元,按

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5%。2011年南宁全部工业总产值首破2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破2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60亿元,物价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2503.6亿元,增长12.3%,比全区增速高1个百分点,比全国增速高4.5个百分点,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012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2287.9亿元,增长21.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00.37亿元,增长22.83%。[18] 2013年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03.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增速比全国高2.6个百分点,比全区高0.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趋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9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110.89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1342.73亿元,增长8.1%,三产占经济的比重从2013年的12.90:38.38:48.72调整为12.48:39.62:47.90。

2014年南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48.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5.0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251.54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1541.67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1.28:39.75:48.97,一产比重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0.13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1.0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526.59亿元,增长11.17%。

2014年,南宁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33.87亿元,增长18.5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86.68亿元,增长18.66%;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6.9亿元,增长12.1%;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48.14亿美元,增长9%。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064.49亿元,增长8.96%。

2014年,南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75元,在广西全区14个市中排名第一位,比上年同期增加1742元,增长9.1%;南宁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576元,在全区14个市中排名第八位,比上年同期增加891元,增

长11.6%。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0.09亿元,增长8.6%;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8.81亿元,增长4.2%;全市93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242.74亿元,增长12.9%;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66.89亿元,增长16.64%;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68亿元,增长10.5%;全市完成财政收入572.48亿元,增长8.71%,整体面趋稳向好发展。

3、文化:广西素有“歌海”之誉,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 广西各族人民一向有爱唱民歌的习俗。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前身是创办于1993年广西国际民歌节,1999年正式改为现名,它由国家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和南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是一个融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节庆活动。该艺术节一年举办一次,举办地点定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2007年11月6日,自治区重点工程——广西体育中心一期土方平整工程在良庆区破土动工,这标志着首府南宁又将增添一座展示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广西体育中心工程是南宁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设计功能最全、建设标准最高的现代化体育设施,体育中心工程位于五象新区核心区五象大道南侧,与青秀山风景区一江之隔。工程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跳水馆以及现代化的网球中心。体育场拥有6万个座位,体育馆拥有10000个座位,游泳跳水馆和网球中心分别设有3000个座位。2010年1月15日上午,南宁市举行2010年1月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广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核心区,占地规模约643.1亩,其主要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体育馆、游泳馆、网球中心、服务用房、地下停车场、室外网球场等十余个各种类型的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52300万元,预期于2011年9月30日前建成使用。广西体育中心一期工程主体育场封顶,银色的主体建筑气势磅礴,主体育场顶部造型犹如两片飘动的“绿叶”,造型优美而新颖。

4、环境: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实施争创全国“卫生城、全国园林城、全国文明城”的人居建设战略,发展绿

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培养绿色文化、营造绿色环境,打造“中国绿城”人居品牌。从“全国卫生城”“中国人居环境奖”到“联合国人居奖”,一步步走来,一系列奖项的获得正在刷新着南宁的城市形象和鲜明的个性:以人为本、和谐建设、科学发展。随着南宁市“城乡清洁工程”的全面开展,从小处着手,治“五乱”,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步步走向纵深,提升了城市品位,塑造了城市新形象,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功能。“联合国人居奖”的获得,连同南宁此前所拥有的其他奖项一起,清晰有力地昭示着同一个事实:南宁变了!变得越来越惹人喜爱,越来越富有魅力了。截至2005年底,南宁的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58%、绿化率达到33.02%。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72平方米。

5、交通:(1)公路

南宁是中国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枢纽,铁路有南昆、湘桂、黔桂等,公路有210、322、324、325等国道及广昆、南北、南桂等高速公路。南宁距北海、钦州、防城港市分别只有204公里、104公里、172公里,距中越边境仅180多公里。境内有209国道(呼北线)、210国道(包南线)、322国道(衡友线)、324国道(福昆线)、325国道(广南线)以及渝湛线(重庆——贵阳——南宁——湛江)和衡昆线(衡阳——南宁——昆明)等8条国道在此汇集,可通达广西各市、县和全国各主要城市、地区。(2)铁路

南宁铁路局,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管理的大型铁路运输企业的18个铁路局之一。

南宁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市内有湘桂铁路、黎湛铁路、南防铁路、南昆铁路等干线,北与全国各干线相连接,向东可达湛江、广州,向南可达钦州、防城、北海,西南可至越南河内。(3)市内交通

南宁市城市速公共交通系统南宁快速公交,简称NBRT,南宁BRT,投资9.3亿。NBRT1号线南宁快速公交试点线路

西起南宁火车站,东至南宁东站,线路全场11公里,2016年3月全线开工,2017年7月通车。

南宁轨道交通又称南宁地铁,是服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全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自治区;南宁的轨道交通线路由9条线路组成,线路全长252.1千米,总投资约1500亿元。2016年6月28日开通运营。

6、荣誉:近十年来南宁获得了国内外许多的荣誉,比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等,2008年,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最让南宁人感到自豪的当属2007年10月南宁市政府发展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荣获了人居领域全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2015年荣获2015十大最具幸福感省会城市和2015中国十大活力休闲城市奖项。

四、结语

篇3:南宁改革开放变化

该文从景观生态规划学原理和景观的基本结构出发, 利用南宁市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及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 研究了南宁市2006—2008年间土地利用景观变化空间转移规律和格局特征, 分析该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对加强南宁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南宁市位于广西中部, 东经107°45′—108°51′, 北纬22°13′—23°32′之间, 辖六城区和六个县, 总面积22 626.95km2。南宁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光热资源充足, 湿润多雨, 年均气温20.3~22.4℃, 年平均降雨量815~1686mm, 南宁市辖区河系发达, 河流众多, 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 流域集水面积在200km2以上的河流有郁江、右江、左江等39条。境内丘陵起伏, 山多地少, 地貌复杂多样, 山脉和河谷呈西北—东南走向, 地势大致呈西北及西南略高, 向东倾斜, 中部被左江、右江和郁江及支流切割, 形成错综合颁的丘陵平原。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2.1 数据来源

该文所使用的数据包括:南宁市2006年和2008年两期Landsat5 TM影像, 遥感空间分辨率位30m, 覆盖范围为185km×185km;南宁市行政区图、交通图、水系图等专题图;南宁市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其中遥感数据来源与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南宁形成区划图, 交通图等主要通过矢量化得到, 其余南宁相关社会经济等数据来源于南宁市统计年鉴及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

2.2 景观类型划分及影像处理

根据遥感影像光谱特征以及研究需要, 同时参考《全国土地分类 (试行) 》 (2002标准) 将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分为:林地, 旱地, 水田, 建设用地, 水域五大类。

通过ERDARS image9.2软件, 对遥感影像进行配准、几何校正、坐标转换、图幅裁剪等图像预处理, 解译图像获取解译数据。根据预先建立起的土地利用分类和解译标志, 并参考南宁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图, 采用监督分类对图像进行解译。利用ARCGIS9.3, 对解译图像进行拓扑处理, 栅格转化, GRD格式转换, 获取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布图。利用Frangstats3.3软件对已选取景观格局指标进行计算。

将06、08两期的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分布图对比分析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计算结果, 对研究区进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解析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景观格局变化产生的驱动力。

2.3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

景观格局指数是指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 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的简单定量指标[1]。根据研究区的特点, 该文在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格局特征变化时采用了斑块数量 (NP) , 最大斑块指数 (LPI) , 斑块密度 (PD) , 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 (AWMSI) , 聚集度指数 (AI) , shanon多样性指数 (SHDI) 。

3 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3.1 研究区各地类面积及变化情况

根据上述景观类型的划分并对2006和2008年的TM影像进行解释后, 得到两期的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分布图, 见图1。

利用Arc GIS统计模块对图1的各地类面积进行统计, 并对2006至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计算, 得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具体见表1。

由表1可知06年各地类面积比重依次为:林草地>旱地>水田>建设用地>水域。08年各地类面积比重依次为:林草地>旱地>建设用地>水田>水域。

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趋势为由旱地、水田、水域转为建设用地、林草地。其中以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林草地为主。旱地面积急剧降低, 面积减少322km2, 降幅23.45%;水田面积减少87km2, 降幅8.4%, 水域面积减少116km2, 降幅23.6%。建设用地和林草地面积增加, 增加面积分别为317km2, 207km2;增幅分别为45.9%和7.26%。

hm2

3.2 景观格局总体特征

按照景观格局指数的分类, 计算2006—2008年的景观格局指数, 具体见图2。

从图2的统计情况分析, 南宁市景观格局总体特征如下。

(1) 2006—2008年南宁市城乡居住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316.991 1km2, 斑块数量增大, 聚集度指数, 最大斑块指数均不同程度增大, 数据表明南宁市城乡建设用地扩张迅速, 图斑呈聚集化大面积的连续分布, 连通性增强。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增大, 表明其形状更为复杂多样。其中, 南宁城区建设用地扩张明显, 主要向东部, 北部扩张, 其中以向东扩张程度尤为显著;农村居民点面积扩大最为显著且多沿交通线分布。

(2) 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2006—2008短短两年间, 耕地面积减少了408.836 9km2, 研究时段内, 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较大区域位于南宁市城市扩张较快城区东部、北部以及三塘镇、五塘镇公路沿线, 该区域耕地面积大幅缩减。耕地转变为林草地, 主要位于在南宁市东南方向, 那楼镇、镇龙乡、百济乡一带。结合图1和图2发现, 旱地最大斑块数降低, 斑块破碎程度增加, 原有的斑块被分割成大量互不相连的零碎斑块, 分布更为分散。

(3) 水域面积减少115.739 7km2, 斑块数量明显减少, 通过对比图1南宁市两期的土地利用分类图可以发现, 研究区内, 对城市供水, 生态调节等有重要作用的, 大王滩水库、西云江水库等大面积水域面积未减少, 水域面积减少主要体现在:城市周边扩张区域坑塘水面大量消失, 除此之外, 水域平均形状指数增大, 水体形状更加复杂, 更不规则。

(4) 林草地面积增加207.585 4km2。其中主要以林地面积增加为主, 斑块数目减少, 最大斑块指数显著增大, 聚集度指数增大, 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增加。表明林草地分布区域集聚化, 但景观斑块形状越加不规则、体现出更加复杂化, 说明2006—2008两年内, 林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大。

3.3 整体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通过研究区整体景观格局分析, 见表2。可以发现, 2006—2008年斑块密度降低, 最大斑块指数由06年17.73降低至08年的7.75, 说明研究区内景观趋向破碎化, 分布更为分散。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由06年的45.23降至08年31.88, 斑块形状的规则化, 表明人为因素带目的性的大面积森林建设, 建设用扩张等活动频繁, 程度加剧。景观多样性由06年的1.38升高至08年的1.44, 表明景观多样性提升, 具体表现为各景观要素所占比例差异的缩小, 人类干扰强度增强, 景观类型多样化、结构的复杂性有了明显提高。因景观稳定性下降, 抗干扰的能力降低, 表明研究区受到的人为扰动增强, 从而造成整体景观格局的异质性越来越高, 这与研究区近年来城镇建设、生态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有关。

4 主要驱动因子分析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具体为两方面: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2006—2008年南宁市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景观格局指数表明, 强烈的人为活动已经成为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区域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及退耕还林政策是这一时期景观格变化的直接原因。

4.1 区域人口与社会经济增长影响

根据统计年鉴南宁市2006年、2008年人口分别为:671.89万人, 691.91万人[11], 随着人口增加, 人口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增加导致人类建设用地扩张活动的增强, 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南宁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GDP由2006年的861.9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 316.21亿元, 年平均增长率达14.5%。城市化水平由2006年的27.05%提高到27.32%。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也必然促使城市面积规模的扩展和带动人类更多的生活需求, 由此需要更多的土地保障。这在与人类活动联系紧密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两种地类变化上反映明显, 2006-2008年间, 南宁市耕地转化率为负向, 为减少趋势, 而主要转化的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建设用地, 转化分布区域为城市及集镇, 公路沿线区域。

4.2 森林城市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影响

2006—2008年时段正处南宁市城森林市总体规划大环道两侧绿色长力发展森林绿色工程的阶段, 这一时间内, 南宁建设环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廊;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主题园。且2007、2008、2009三年南宁年鉴农林·水利资料显示, 此三年内, 南宁市通过包括绿色通道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 珠防林工程在内的一系列植树造林工程, 年均造林210km2, 其中退耕还林工程, 2006年退耕还林面积为53.49km2, 2008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6.78km2。人为因素目的性森林建设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是研究区景观变化的直接原因之一。

5 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2006—2008年, 南宁市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景观呈破碎化趋势, 生态系统正朝着多样性、均匀化的方向发展;土地景观类型变化以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林草地为主, 研究区区域空间为中观尺度, 时间尺度较短, 自然驱动力相对稳定, 可视为较稳定因素, 人口增长及社会经济发展是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具体表现为城市、集镇的急速扩张、人为目的性的生态工程建设等人为扰动主导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

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 南宁市建设用地科学引导, 规模集聚, 布局优化和生态建设与环境协调并存两方面加强对该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肖笃宁, 布仁仓, 李秀珍.生态空间理论与景观异质性[J].生态学报, 1997 (5) :3-11.

篇4:南宁改革开放变化

摘 要 当前,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是实施主体与管理主体为同一单位,易于混淆责权。同时,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环节多,牵涉部门多,整合资金难,且土地整治易产生土地权属纠纷,调解纠纷难度大。随着土地整治项目越来越多,组织实施与加强监管分身泛术。为顺应当前改革形势的需要,南宁市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改革试点。

关键词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广西南宁市

中图分类号:S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1 南宁市概况

南宁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偏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辖青秀区、兴宁区、江南区、良庆区、邕宁区、西乡塘区、武鸣县、横县、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及宾阳县,总人口713万人,总面积22 112 km2,其中建成区面积242 km2,地处亚热带,介于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3′~23°32′。南宁市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经济中心,是华南沿海和西南腹地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及东南亚经济圈的连接点,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

2014年,南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 148.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5.0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 251.54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1 541.67亿元,增长8.2%。南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 075元,在广西全区14个市中排名第1位,比上年同期增加1 742元,增长9.1%;南宁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 576元,在全区14个市中排名第8位,比上年同期增加891元,增长11.6%。

南宁市是广西的主要产粮区和经济作物基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木薯和花生等作物。2006年,粮食种植面积41.94万hm2,总产量181.91万t;甘蔗种植面积13.78万hm2,总产量956.68万t;水果种植面积8.80万hm2,总产量77.33万t;蔬菜种植面积15.09万hm2,总产量291.47万t,实现农业总产值122.82亿元。

土地是农业的基础,土地整治利国利民。

2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现状

2.1 实施主体与管理主体为同一单位,易于混淆责权

传统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为国土部门主导,相关职能部门相配合的管理模式。实践证明,此种模式极易出现“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的情况,易于混淆责权,不利于公正、客观地管理土地整治项目。

2.2 管理环节多,牵涉部门多,整合资金难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是一项庞杂的工程,包含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项目招投标、工程施工及验收确认等诸多管理环节,并牵涉国土、农业、交通、水利、财政及审计等部门,这些部门领导统筹协调作用的发挥次于政府。同时,土地整治项目涉及的资金额一般都较大,在部门间整合资金的难度高,不利于土地整治项目的整体快速推进。

2.3 易产生土地权属纠纷,调解纠纷难度大

土地整治项目一般分布于广大农村地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易产生土地权属纠纷,但市级土地整理机构因职能所限,无调解纠纷的基础与优势,欠缺调解土地权属纠纷的经验,纠纷调解难度大,不利于土地整治项目整体效益的发挥。

2.4 项目越来越多,组织实施与加强监管分身泛术

自2009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复南宁市土地整治项目共计100个。仅2013年,南宁市所获批复项目数就达32个,占32%。随着耕地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土地整治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土地整治项目随之越来越多,原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机构既要组织项目实施,又要对项目实施进行督导监管。机构规模长期较为固定,导致分身泛术,难以兼顾,不利于保证及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质量。

3 改革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耕地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2014年国土资源部更是出台了耕地占补平衡新政《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土地整治作为耕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形势也发生了明显改变。为适应改革发展的步伐,不应固步自封,必须打破传统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以保持及加快耕地保护事业发展。

4 改革建议

4.1 调整实施主体,分清责权关系

第一责任单位由市级国土部门调整为县(区)人民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政府,业主单位由市级土地整理机构调整为县(区)土地整理机构,逐步强化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对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作用,并充分调动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能动性,形成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强大工作合力,以此明确责任分工,分清责权关系,拆分“运动员”和“裁判员”;调整实施主体,由政府主导,村、队基层农村组织参与,利于发挥基层组织涉及面广、人员众多的优势,能及时调解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土地权属纠纷,可积极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4.2 机构转型,权限下放

将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权限下放,原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机构由原来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挑大梁”的角色转型为协助县(区)政府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配合自治区国土部门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协调和指导,并会同相关部门开展项目验收,以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协同、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4.3 将改革试点由点带面,逐步铺开

目前,南宁市实施的江南区和邕宁区整县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良庆区坛良土地整治项目、高产高糖建设基地项目及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均由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建立市人民政府、县(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三级项目实施责任制。当前,该改革试点正有条不紊的推进,效果明显。之后可进一步推行这种管理模式,扩大改革范围及影响力度,逐步形成新型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

4.4 加强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

项目管理机构的队伍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和影响项目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和顺利推进,要想把土地整治工作做得更好,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做保证。下一步应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明确县(区)土地整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套、责任义务等相关事项。同时,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土地整治专业技术和政策法规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土地整治实施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4.5 完善项目管理体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

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体制,为土地整治项目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引入社会资金,并通过“以奖代补”等多项激励措施,增强土地整治工作的推动力及土地整理项目市场竞争力,由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协同作用,保证土地整治市场活力。

5 结语

南宁市试行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改革是保障土地整治项目科学管理的需要,它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原来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而是对其进行补充,是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总体上促使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更加灵活。目前,该模式正逐步推开,成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并正在接受实践检验。

篇5:深化南宁市农村金融改革

周 娟

随着南宁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发展逐渐向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转变,对资金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尽管近年来,南宁市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在制度、政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南宁市须积极探索农村金融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产品创新和服务方式等,建立适应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特点和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

一、南宁市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资源匮乏

在四大商业银行收缩县域营业网点的同时,其他县域金融机构的网点也在减少,农村网点基础设施配置差,科技含量低,服务效率不高,能够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组织资源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南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且当前大量农村资金通过金融渠道流出,农村金融融量存在很大缺口。

(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一是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滞后。如贷款财税补偿不够、农民有效抵押不足、农民各种权益和财产无法尽快参与农村金融活动等,农村金融配套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二是农村金融风险分摊机制不健全。目前,南宁市还没有专业性农业担保机构,尚未建立起对金融风险的补偿与分担机制,金融机构对成本高、风险大、效益小的支农服务积极性不高。三是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中介机构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且农村地区诚信意识、金融意识亟待加强。

(三)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不足

当前,南宁市农村金融机构的产品主要局限于对传统业务的补充和更新,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业务创新明显不足;农村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模式单一,订单农业质押贷款等多种融资工具亟须开发与推广。

二、推进南宁市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扶持农村金融机构

一要继续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农业贷款贴息制度、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农户住房商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二是由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拨付一定数额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农业保险业务补贴、担保基金补充、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农业贷款补贴及奖励、特殊贷款利息补贴、农业风险损失补贴、农村支付结算设施补贴、农村金融产品开发补贴及奖励、农村金融创新奖励、农村金融组织设立补贴等,对各种奖励资金、补贴资金可采取无偿给予方式,对各种发展资金、补充资金则可采取有偿方式给予,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发展。

(二)完善农村金融支撑体系

农业银行县(市)支行可定位于农村中小企业及农村产业龙头企业,采取客户经理制,提供信贷服务和支付结算等特色服务;农业发展银行县(市)支行可

定位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及其他县域经济发展重点项目,采取商业化经营,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政府重点工程的落实;农村信用社可定位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流程银行经营,实施社区银行转型,积极发放农民调整产业结构项目贷款、农民消费贷款、农民养殖业贷款等;邮政储蓄银行可定位于农村工商户及其他经济组织,采取精细化经营,支持农村商业贸易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信贷组织可定位于农村消费贷款等,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逐步建立财政资金政策性银行资金、商业性金融机构资金以及民间资金、私有资金、外资等多层次、细分工的农村发展资金支持体系。

(三)健全农业担保和保险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贷款抵押担保机制。研究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渔权、生产设施等抵押融资管理办法和相关配套政策。尝试开展最高额抵押质押循环贷款,实施多种抵押担保办法,把企业库存产品、原材料、仓单、种养业保单、农业机械设备、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收费权等物品和权利纳入抵质押范围。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建立小额农贷担保基金。

二是积极发展“三农”保险。建立并完善银保互动机制,健全保险业务网点。保险机构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探索通过保险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生平安保险,为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服务;积极稳妥发展种养业保险,拓展农村公路、水利、电网改造等保险业务,开办农村地区小额人身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房屋保险、农机具保险等涉农险种。

(四)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是创新贷款担保产品和方式。开发农民需要的、适合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如农村住房、教育、医疗、耐用消费品等消费信贷,开办农业科技贷款、劳务输出贷款、农民工回乡创业贷款和农村应急贷款等;以订单和保单等为标的资产,开发“信贷+保险”、“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信贷模式;完善农户贷款联保制度,积极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专业合作组织为成员担保等多种信用保证方式,推出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法定代表人担保、中小企业联户联保和信用担保机构担保等多种担保方式;放宽农户小额贷款对象、额度、利率和期限,开发农民财产、健康、意外等保险产品;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发挥引导生产、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作用。

二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建立信贷“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操作流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行“农金村办”服务模式,开办金融超市,在农村地区开办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在农民主要聚居地设立ATM机和自助银行,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推行涉农金融业务产品的流程、价格、贷款公开制度,实施“阳光放贷”;健全登记、托管、交易和清算制度,加快农村金融现代化清算系统建设。

(五)强化农村金融机构监管

一是建立监管机构依法监管、金融企业内部控制、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积极开展审慎分类监管,如对村镇银行全面实施审慎监管,对贷款公司重点发挥好投资人的监督制约作用,对农

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实行社员自律管理的监管责任等;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实行与持续监管一致的市场准入政策,健全监管指标体系和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落实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联动机制,加强对重点机构和领域的现场检查;搭建监管信息交流电子化平台,完善监管信息交流和信息披露制度,金融监管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查处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二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积极组织企业机构参加信用评级和信用评价;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利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构建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完善农户经济档案和账户管理,建立农户、个体私营经济组织信用咨询系统,实现与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和企业咨询系统联网。

(六)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放宽市场准入政策,制定《民间金融实施条例》,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力义务及法律责任,通过环境、能源、土地等政策手段引导南宁市民间借贷投向;加强对民间借贷活动的监测,严格规范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经营范围,严格内部自律监管制度及风险防范措施;规范和引导农村地区民间金融行为,依法打击农村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取缔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等非法融资活动;大力发展非银行信用,拓宽农村居民的金融投资渠道,如农场、林场、专业户及乡镇企业等可通过发行证券(股票、债券)进行直接融资,或通过成立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证券投资等。

篇6:南宁改革开放变化

(征求意见稿)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桂发〔2017〕32号)精神,为做好江南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为目的,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为重点任务以发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为导向,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构建科学完善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持续营造“三大生态”、加快实现“两个建成”、扎实推进富民兴桂、奋力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围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来谋划和实施农村集体产权

2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包含关系,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村民的一部分,村民不一定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此,改革试点过程中,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应同时具备如下条件:一是依法登记取得所属集体经济组织常住户口,并长期定居在原籍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生活;二是取得所属集体经济组织的第一轮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享有第二轮土地延包经营权;三是与所属集体经济组织形成事实上的义务及管理关系。确认成员身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居住时间长短、对集体积累的贡献等因素,协调平衡各方利益。重点是对村民、婚嫁妇女、入赘人员、新生人口、现役军人、大中专学生和服刑人员等群体的成员身份进行认定。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具体确认方案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做到依法依规。成员身份确认既要得到多数人认可,又要防止多数人侵犯少数人权益。提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家庭今后的新增人口,通过分享家庭内拥有的集体资产权益的办法,按 章程获得集体资产份额和集体成员身份。对集体成员身份认定有异议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确保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确认成员身份要在一定范围内张榜公示,确保成员身份精准无误。成员身份确认后,要编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名册并存档,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江南区农业林业水利局备案

(四)资产量化。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折股量化的资产。对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以及资源性资产的折股量化范围、折股量化方式等具体事项,应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五)股权设置。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股权和确定折股量化的范围,将集体资产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股权设置原则上可设置集体股、个人股。集体股主要用于村公益事业开支,是按照集体资产净额的一定比例折股量化,由全体成员共同所有的资产,集体股所占总股本的比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户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设立集体股;个人股按集体资产净额的总值或一定比例折股量化,无偿或部分有偿地由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份享有。各街道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强大的行政村的股权可设置集体股、个人股。个人股为地份股和人口股。地份股,凡领有农村一轮、二轮家庭承包土地的每份地配置资源股份;人口股按照目前本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含义依据,符合配置物业股条件的现有人口,每人配置物业股份。各镇的股份制改革试点,则以资源性资产(耕地、林地、荒地)设置股权为主。改革后,为发展集体经济,需要设增配股的,应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户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个人股权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所有,依法享有所有权、收益权和继承权。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股权可以继承,但不得退股。改革后,为确保农民保留长期的集体资产收益权,股权在一般情况下不得转让,但如遇村民死亡等情况,可以通过规范、合法的程序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转让调配。

(六)经济组织机构的成立

1.村民合作社的成立、人员产生及职责

各镇于2017年8月底全部选举成立32个行政村的村民合作社组织机构。

2.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机构设立、人员产生及职责(建议街道

6核,并张榜公示7天,对公示无异议的,上报镇(办事处)镇党政办批准,并报江南区农业林业水利局备案。

2.清人分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界定,以所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的界定人员为准,填写《人口调查登记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编印成册,经核对无误后由户主签字确认。其次要做好户籍不在册对象的调查登记,如户籍制度改革、农转非、大中专毕业生、服兵役等人员的调查,切实掌握人口变动情况。在确定量化对象时还应注意:一是任何人不能同时在两个以上(含两个)的股份制经济实体享有量化股份,严防“两头占”。二是在法规政策范围内,对于人员分类定策,宜适度宽松、不宜过分严格;对于量化对象界定,宜纳入改制、不宜排除在外;对于特殊人群政策处理,宜配置股权、不宜经济补偿;对于股权配置因素取舍,宜简单明了、不宜繁杂繁琐。最后须将《人口调查登记汇总表》进行公示7天,对公示无异议的,报镇(办事处)备案。

3.股权设置。股权设置宜简化,不宜复杂,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民主讨论决定为准。股权界定对象的认定,遵循“依据法律、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的原则,对符合配置股份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必须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落实到户,并以户为单位向成员颁发股权证书,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证书管理制度,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股权界定基准日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为准。股权原则上实行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的“两不增、两不减”的静态管理制度。但允许股权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之间转让,允许股权继承。转让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其他成员的,应对受让方占有的股权比重合理设置上限,原则上不得超过总股份数的0.5%。已故股东的股份,允许继承。原则上自股东死亡之日起3个月内由具备法定继承资格的直系亲属向原股东所属股份合作社提出申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等法律法规办理。因特殊情况而需扩股、缩股或调整的,必须经股东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不断探索具备法定继承人资格但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的人员继承集体资产股份的规则。

5.编制清册制证发证。股改村根据股权设置方案的规定,计算股份数量,编制股东清册,并张榜公示7天,经校对无异议后建立正式的股东清册台账,报办事处备案后制证发证。

6.注册登记。新成立的股份制经济实体要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股份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股东代表、理事会、监事会,并将选举结果报镇(办事处)备案,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关规定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三)总结阶段(2020年7-12月)

1.档案整理。股改工作完成后,各镇、街道办要及时对试点村改制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件、决议、人口调查登记表、实施方案、股东清册、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证书等重要纸质、影像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归档,装订成册,村民委员会、镇(办事处)分别立档管理,重要文件报江南区农业林业水利局经管站备案。

2.检查验收。股改工作完成后,江南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检查、验收、总结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上一篇:涉密计算机风险评估报告2013072下一篇:兔年经典新年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