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征文

2024-04-21

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征文(精选12篇)

篇1: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征文

“畅想美丽乡村,描绘幸福家园”中小学生主题征文

比赛征稿启事

为充分展现我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强化广大群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文明进步的意识,努力改进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激发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和热情,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镇宣传办、村镇办、团委和妇联拟联合举办镇中小学生“畅想美丽乡村,描绘幸福家园”征文比赛活动。现将相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镇宣传办、村镇办、团委、妇联

二、参赛范围

镇初级中学、镇各小学

三、比赛时间

1、作品征集: 月 日—— 月 日。

2、评审时间: 月 日—— 月 日。

四、征稿要求

1、参赛作品要紧扣活动主题,内容积极健康,围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主题自行拟定,内容要求讴歌近年来我镇城乡环境卫生发生的新变化、新面貌;从一个侧面或多个角度反映建设美丽乡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自

己的心声呼唤社会文明新风尚,呼唤全社会共同加入到建设美丽乡村行列中来,争当美丽乡村的传播者、建设者、守护者,为建设美丽乡村作出贡献。作品要内容充实,寓意深刻,事例典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视角独特,形式新颖。

2、征稿体裁不限,小学生低年级组(三、四年级)800字以内,小学生高年级组(五、六年级)800至1000字以内,中学生1000至1500字以内。

3、参赛作品题目自拟,统一以Word格式A4纸排版打印,在文章尾部注明参赛者姓名、所在学校、班级及辅导教师、联系电话等。所有作品必须原创,严禁抄袭,一经查实,将取消参赛资格。

4、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赛。所有推荐参赛作品要求同时报送纸质版和电子版。

五、奖项设置及待遇

本次大赛征文活动分三个组进行评比,每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予以适当奖励。所有获奖作品一律颁发获奖证书。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邮箱:

篇2: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征文

六乙班 潘子烨

炎热的五月,炎热的广西,一场声势浩大的“清洁乡村”活动正在全省范围内铺开。

我生活在乡村,人们都说家乡山清水秀,可是,我见到的是满是垃圾的乡村,不论走到哪里,路上随处都看见牛粪,丢弃的塑料袋,食品包装袋,生活垃圾,原来干净的池塘,现在变成了垃圾塘,难看又散发出难闻的臭味。垃圾满地堆,苍蝇蚊虫漫天飞,水塘、小河流、排水沟、下水道,漂浮垃圾尽堆积的境况,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也大影响着环境的美感。

从“美丽南宁,清洁乡村”这个活动开始以后村里的路上垃圾少了,乱堆乱放少了,村里干净了许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新农村如何如何漂亮,溪水如何清澈优美,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鱼儿成群的世外桃源。

农村是保护自然环境的最后一刻屏障,如果连农村环境都保护不起了,那整个社会环境将无法生存。不止在广西,我相信在全国范围内,生活在农村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而且我相信全国其他地区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并不一定比广西轻,换句话说,即使城镇化让大多数人荣升为市民,农村环境污染也不能懈怠,因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如果农村环境的恶化,垃圾得不到无害化处理,垃圾毒害化现象必将越来越严重,影响农村的水源和耕地,这不仅损害农村人的健康,也将污染城里人喝的水、吃的菜,最终将无人能够幸免,这并非危言耸听。

篇3: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环境生态化、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民生活富裕化、农民个体文明化的转型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改变村容村貌、乡村卫生环境,而且能够全面整合各种资源,打造特色村寨,提高生活品质,繁荣乡土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四个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脉相承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延续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方针政策,而且丰富和充实了其内涵实质,在尊重和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的同时,更加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而改善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民的生活环境,也就成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设美丽新农村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从广大农民的安居工程、环境整治等方面入手,着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是造福农民的利民工程,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五位一体”建设的战略举措;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主要抓手。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众望所归、势在必行。

2 实施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施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保护为重、生态优先、整合力量、协调推进、稳步实施的基本原则,应着重解决好理念确立、关系处理、措施到位等方面的问题。

2.1 要确立现代实施理念

即以生态理念规划美丽乡村,以宜人理念建设美丽乡村,以文化理念融入美丽乡村,以实干理念实现美丽乡村。

2.2 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应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和评判权。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编规划、给资金、建机制、搞服务,不能包办代替和强迫命令。要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组织专家论证、村民共同参与议事、上下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决策机制。

二是处理好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应是广大农民,各级政府要切合实际发挥协调作用。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协调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建设。

三是处理好政府财政奖补与农民筹资筹劳的关系。筹资筹劳体现了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政府奖补是建立在农民自愿筹资筹劳基础上的,要先筹后补、不筹不补。应研究二者的量化问题,尽可能减轻农民负担。

四是处理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要按照财政奖补制度设计要求执行,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基数部分用于改善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将增量部分重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以“普惠”保基本,以“特惠”保重点。

五是处理好统一标准与尊重差异的关系。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不一,要做到建设过程中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就应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坚持“点状推进”与“扇面发展”同时推进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对规划编制、资金项目规范管理、建设标准等作一些一般性统一要求。要坚持一般指导和差异化分类指导相结合。

六是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在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的同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到城乡的差别,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按照农民的意愿进行安排。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努力推进其他相关改革,创新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新型社区治理机制以及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机制等。

2.3 要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美丽乡村建设点多面广、政策性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意识。要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干部考核和工作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

二要科学制定规划。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规划不好是最大的浪费。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规划意识,并成为规划的行家里手。农村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等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现状,针对不同的地区规划和建设也应有所不同,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保护为重的原则。

三要加大资金投入。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财政奖补资金占整个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的比重,并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奖补资金占整个财政奖补资金的比重,以防因财政奖补资金不到位形成“半拉子”工程,以及向农民转嫁负担或形成新的村级债务。与此同时,还必须创新思维、多方筹集,形成多元化、多层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四要整合部门资金。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涉农支农项目资金,要制定项目资金整合管理办法,切实做到规范衔接、合理对接,集中财力建设美丽乡村。

五要完善推进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个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这就要求必须有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在明确牵头部门的同时,建立健全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要明确政府层级之间的职责定位,理顺各自责权关系,尤其应理顺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形成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

篇4: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征文

■黄山、婺源乡村秋季高铁6日之旅摄影篇

活动时间:11月28日-12月3日

特色介绍:黄山农村,秋天是收割的季节,田野金黄,瓜果飘香,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观赏或体验收割、品尝瓜果、吃丰收宴、尤其浓浓的古道热肠,让人回味无穷;徽派建筑在秋季红叶的掩映下,黑白红黄构成浓郁的油画世界,宛若

七彩仙境

专业摄影老师指导,让景色和周边人物、生活、世界别具精彩,指导老师现场指导摄影技巧。

参考行程:

第1天:北京-台肥-屯溪 住:屯溪

第2天:屯溪-歙县灵山-唐模-鲍家花园住:鲍家花园

第3天:鲍家花园-齐云山-婺源石城 住:石城客栈

第4天:婺源石城-黟县-宏村 住:宏村客浅

第5天:黟县-屯溪 住:屯溪

第6天:屯溪-合肥-北京 住宿:各地行程内备注酒店;

用餐:5早5正;

交通:空调旅游车;

门票:行程内所列景点首道大门票;

保险:旅行社责任险,赠送旅游意外伤害险

导游:当地优秀导游服务+全程陪同服务;

摄影指导:专业资深摄影指导服务;

外用防护药品:

往返火车票:北京-合肥往返高铁二等座

■云南东川红土地、元阳梯田、元谋土林双飞8天摄影

特色介绍:东川红土地每年9-12月,翻整土地,一部分已经陆续栽种上了农作物,一部分是待种的农田,远远望去,色彩斑斓绚丽,衬托在蓝天白云之下,由此被称之为大地的调色板,而元阳梯田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是11月至次年4月间,水平梯田层层透亮,光影效果极佳,极为壮观。坐落其间的哈尼族彝族山寨,被云雾掩映得扑朔迷离,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活动时间:12月5-12日

参考行程:

第1天:北京-昆明 宿:昆明

第2天:昆明-东川 宿:东川

第3天:东川-昆明 宿:昆明

第4天:昆明-元阳-胜村 宿:元阳

第5天:元阳-建水 宿:建水古城

第6天:建水-玉溪-昆明-元谋浪巴铺土林 宿:景区宾馆

第7天:新华土林-物茂土林-昆明 宿:昆明

第8天:昆明-北京住 宿:东川、元阳农家客栈,昆明、建水、元谋三星;

用餐:昆明住宿酒店含早,7早12正;

交通:空调旅游车;

门票:行程内所列景点首道大门票;

保险:旅行社责任险,赠送旅游意外伤害险;

导游:当地优秀导游服务;

摄影指导:专业资深摄影指导服务;

往返大交通:北京——昆明往返机票

活动形式:

摄影旅行结束后,请将图片及征文上传至北京广播电视报网站的特设比赛专区。真诚地邀请您参与“北广杯”一美丽乡村影像、征文大赛;我们将根据不同季节,锁定好旅游线路,组织摄影爱好者进行创作。欢迎所有喜爱摄影的朋友们,让我们以摄影的名义,在享受旅游愉悦心情的同时,拿起相机留下美好的瞬间,回家之后登录网站上传照片参加比赛,上传您的作品即有机会刊登在《北京广播电视报》上。

参赛奖励:

组委会将按春、夏、秋、冬季节选出摄影作品和征文,在报纸上发表。每年四个季节的作品年终总评选。选出的作品将举办摄影展览,出版摄影集。

参赛作品要求:

1.作品形式单张、组合均可,每位提交作品总数量以4幅为限。

2.参赛作品需注明参团时间和线路名称,以及所用器材。

3.作品不得加入边框、水纹、签名等修饰,否则将被视为弃权。

4.作品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严禁反动、黄色等内容。

5.由作者自行解决参赛作品涉及的肖像权等法律问题,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对获奖作品有使用权(商业用途除外)不再另付稿费。

6.参赛作品所有元素均需原创。

评选方式:

参赛的摄影作品由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结合评选的方式,评出本次大赛的各个奖项。

活动详情扫描关注“北京假期国际旅行社微信公众账号”,同时赠送参团人品“旅游意外伤害险”。

【分享】点击右上角按钮,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查看】点击右上角按钮,查看公众账号>查看历史消息

【订阅】微信号:bjjg001(北京假期国旅)

订阅可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也可点击朋友们>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搜索北京假期国旅>点击进入>关注。

篇5: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征文

“美丽南宁·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南宁建设,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方案〉的通知》(桂办发〔2013〕6号)、《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方案〉的通知》(桂党高工〔2013〕2号)和中共南宁市委办公厅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实施方案的精神以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现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建设美丽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全市开展的“美丽南宁·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中,为营造干净、整洁、美观、有序的市容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校园及周边环境,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升师生文明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育系统干部作风,扎实推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南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

1、进行渗透教育。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以及校园广播、板报、墙报、文艺表演等校园媒体,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卫生健康渗透教育,树立学生环保理念和健康理念;通过国旗下讲话、校会、主题班会、劳动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规则规范、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卫生清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开展我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以文明养成为主要内容的我讲文明树新风实践活动,把这个活动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同“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在校园倡导文明礼貌处事待人、卫生健康生活学习的良好风尚,教育学生自觉杜绝各种不良习气的侵蚀,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建立健全文明行为规范,以制度约束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开展我扫我家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我扫我家活动,同“洒扫应对”主题教育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打扫家庭卫生,以及打扫所在乡村(社区)环境,用自己的行为来为家庭、为家乡的清洁做贡献,更以此帮助、引导、影响家长,纠正家长及大人不文明行为,把教育活动延伸到家庭及社会,充分调动和影响广大学生家长参与到活动中。

(二)开展美丽校园创建活动。

1、开展校园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集中开展一次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清洁大扫除活动,落实门前三包,清除卫生死角;指定专人负责卫生保洁,垃圾日产日清。进一步加强对进入校园内车辆行驶和停放的管理,杜绝乱停乱放,做到整齐有序,不妨碍教学秩序,不危及师生安全。要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要加强与社会及相关单位沟通,共同管理好学校周边环境卫生,特别是对校门及围墙周边环境要认真整治,保持良好的环境,努力营造整洁、规范、有序的校园周边环境。

2、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正在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教育专项工程,大力加强学校宿舍、食堂、厕所、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清洁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要积极开展校园绿化活动。努力扩大校园绿地面积,保护校园绿化设施,不擅自改变校园绿化规划用地的范围和用途,或者破坏绿化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和植被,营造优雅宜人的校园环境。

3、开展创优评先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标兵、优秀志愿者、卫生班级、文明寝室等评选活动,评选表彰一批先进文明集体和优秀个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要积极开展创建卫生优秀学校,通过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提升校园整体清洁卫生水平。

4、开展学校常规管理活动。将“美丽南宁·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与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文明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管理,确保校园长期始终保持清洁卫生、文明和谐。要对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环境、校园管理制度、学生行为养成各方面进行自查,逐一建立工作台账。加强督查,使学校的管理更加规范,更加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开展包点创示范活动。

1、配合市教育系统根据全市统一安排选派的3名党性强、作风正、有高度责任心和较强协调能力,熟悉基层和农村工作的优秀党员干部组成的驻村工作队,到所联系的片区开展驻村包点、宣传教育、检查督导、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等工作。引导公民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为当地老百姓办一批好事。

2、结合实际情况,联系所在街道社区居委会、自主开展联系包点活动,发挥教育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协助开展卫生责任片区包干清洁、保洁,党和国家政策宣传,卫生文明教育宣传等工作,帮助制定环境整治规划,组织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环境整治。

(四)开展“美丽南宁·清洁乡村·美丽校园”志愿者服务行动。动员组织广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有保障的、有秩序的、有组织的积极参入到“美丽南宁·清洁乡村·美丽校园”志愿活动中来,配合当地政府、团委的专题清洁行动,参加力所能及的政策宣传、卫生清扫、检查指导等工作,促使在参与活动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5月—7月)

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本活动方案,通过召开活动启动会等多种形式,发动广大师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3年7月—2014年3月)

按照活动实施方案,紧密围绕本活动方案的4大内容,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全面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4年3月—10月)围绕活动开展情况自查。对学校开展活动情况检查,领导小组将以抽查方式,对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对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建立并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活动成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四)检查总结阶段(2014年10—12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四、组织保障

(一)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

开展“美丽南宁·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全市教育系统的重点工作。为加强领导,确保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成立实施“美丽南宁·清洁乡村·美丽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陈洪杰

副组长:陆运天、黄敏、黄仲安、马丽名、吴俊芳、谭有斌、蓝志强、林佳雯、龙福宝

成 员:各科室负责人及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美丽南宁·清洁乡村·美丽校园”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等各项工作。办公室由校长办公室、副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科研处派人组建。

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宣传活动组、督查考核组、组织建设和队伍管理组等3个工作组。成员名单如下:

1、综合组 组 长:黄 敏 副校长 副组长:磨鸿健、谭 丽、赖敏芳

综合组工作职责: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建立各项工作制度,上传下达、沟通协调;牵头组织召开各小组会议,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组织安排有关会议和做好会议记录,起草有关指导性文件、活动大事记,文秘及档案管理等工作;负责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和经验的起草;负责宣传各项工作;及时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完成活动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督查考核组

组 长:黄仲安 副校长

副组长:杨梦琳、磨 婕、丁 筱、陈 艳

督查考核组工作职责:制定活动督查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及时了解各科室各班主任开展活动的进展情况,提出指导意见;负责采取定期检查、重点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督查有关人员或班级进行整改;做好和上级督查组的对接,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组织建设和队伍管理组 组 长:陆运天 支书 副组长:施坚苏、梁敢光、黄少双

组织建设和队伍管理组工作职责:组织建设和队伍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建立领导分工联系制度、包干帮扶工作队和工作队员工作制度,加强对各帮扶工作队的日常管理;负责和上级组织建设和队伍管理组对接,完成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监督和检查。

通过校会、班会、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宣传板报、宣传橱窗、文艺表演等开展形式多样宣传教育,做到全体师生员工人人皆知,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积极实践。同时,要突出领导、协调、监督和检查作用,学校将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将工作落到实处,使之开展制度化。

(三)建立长效机制,实现规范管理。

完善校园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校园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校车管理制度、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食物中毒预防控制制度、突发校园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适度、因地制宜地开展演练。做好执行制度的检查、监督、考核与评比工作,将评比工作纳入班级考评中,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四)严明工作纪律,落实责任追究。

各领导、教职工要按活动要求开展活动,对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实行责任追究。同时要加强严格监督、检查,对整治工作不到位的科室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实行问责。

篇6: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征文

为了更好地落实“美丽广西 清洁乡村”工作,根据西乡塘“美丽办”发〔2013〕1号通知精神,南宁市上尧小学在全校师生中继续深入开展 “美丽西乡塘 清洁乡村 清洁校园”第二阶段的卫生大整治活动。

按照西乡塘教育局陆志海局长在校长书记例会提出的“四项要求”,上尧小学继续做好“美丽西乡塘 清洁乡村 清洁校园”工作。6月8日,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蒙宁红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对全校师生再一次发出动员,大力宣传“美丽西乡塘 清洁乡村 清洁校园”的活动意义,加强全校师生的活动意识,使清洁卫生、美化环境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接着吴雅洁校长号召全体师生积极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清洁校园、清洁班级、美化环境、传播文明。动员会结束后,各班学生立即行动起来,在全体老师躬亲力行的带领下,大家本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忙碌在校园中、操场边、草地上、办公室里,捡起一个个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垃圾,把窗台、地面上的污迹擦洗得干干净净,收拾好桌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创建清洁校园的践行者。学校还派出60多名师生对校门口200米内的街道进行清扫,清除墙上的“牛皮癣”,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校园内外各个角落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了。

通过全体师生同心协力,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纠正校园内外存在的不文明、不卫生现象,学校还将在下一阶段,采取更多的形式,让“美丽西乡塘 清洁乡村 清洁校园”的理念家喻户晓,共同创造一个清洁、卫生、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篇7: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征文

记得年少时,家乡的山是翠绿的,水是清澈见底的,各种各类的鱼虾螺蟹在江河里自由自在游荡,模样和大小清晰可见;夏日里家乡门前的小河就成了我们的儿童乐园——我们在江河中游泳嬉戏,打水仗,捉迷藏,捉鱼摸虾,玩得不亦乐乎,更者个个都练就了潜水摸鱼的好本领。儿时的天空是湛蓝的,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辛勤劳作,乡亲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牧歌生活,傍晚下青山绿林环抱的小乡村炊烟袅袅,夜幕里田间地头蛙声四起,演奏着大自然的甜美乐章——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恬静画卷!

记忆中的童年,绿色是主调,环保是习惯,日常生活中人畜粪便是专门收集沤制成农家肥用于农作物的主要肥料,生活垃圾及时清扫集中倾倒一处并定时焚烧也用作农家肥,基本上都是回收利用了;印象中,几乎没看到像塑料袋这种“白色污染”物品,而最为深刻是用来串挂猪肉的肉串,那是用乡下的单竹作的,拿现在的话来说那是绝对的绿色环保,并且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而用竹子编织成竹篮、竹箩、竹筐、竹箕等等竹制品成为人们最爱用的日常器具,当时人们朴素的环保观念可见一斑。比对当下境况,塑料袋漫天飞舞,“白色污染”随处可见,平日里人们买的用的基本上都是以塑料来包来装,几乎到了“无塑难以活”的地步;如今的城区空气污浊,尘土飞扬,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没能有效处理,河道里江水混浊,生活垃圾时而浮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偷排乱放,而这一“浊波横流”已经蔓延扩散到了我们曾经的“美丽乡村”,现在的乡村,河道变小了,河水变浊了,垃圾变多了,鱼虾变少了,绿树变稀了,天空也变得不怎么蓝了……这一切一切表明:美丽乡村,清洁家园即将离我们逝去,清洁乡村幸福家园的美好景象只能留存在童年的记忆中。

篇8: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征文

一、乡村发展具体意义的探究

(一) 乡村旅游的具体含义

乡村旅游的理念来自于西方国家, 它的主要功能是:休闲、观光、购物、度假等休闲旅游, 乡村旅游的特点不同于其他的旅游, 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 乡村旅游是根据乡村为基本的活动场所, 主要是由乡村的田园风光、独特的生态环境、生活风情以及自然山水等天然环境组成。第二, 乡村旅游主要是为很多人提供回归自然的空间, 让旅游者感受自然的魅力, 切实享受自然带来的清新。第三, 在乡村旅游中, 主要倡导的是乡村文化的发展, 以及乡村环境的主要保护, 由此可见乡村旅游主要是依据农村资源的整合发展而来。

(二) 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概述

乡村旅游的发展,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自然的趣味浓厚, 其投资少, 见效也快, 参与性强、旅游的重游率很高, 乡村旅游的消费相比其他的消费低。对于农村来说, 开展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很有利, 农村旅游可以使农村的文化和农村的景观相融合, 可以提高农业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借助农村的旅游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 为农村建设出一条农村发展经济体系。农村旅游的发展可以解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带动乡村向城镇化发展, 有效促进城乡经济建设。

二、吉林乡村的主要发展旅游类型以及地域资源探析

(一) 吉林乡村的主要发展类型概述

由于吉林乡村的景观不一, 而且其地域性的基本特征也不同, 根据其地域性的不同, 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几种不一样的类型。

1. 自然风景旅游, 主要是根据吉林的自然风景作为基本

的旅游点, 主要是天然的景观、自然和人工水面的集合旅游, 然后再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 将农业项目开设为多种的旅游项目, 例如, 可以进行长白山旅游, 看林海风光, 品尝新鲜的草莓、葡萄以及收获鲜菇, 等等, 从农业的基本资源着手进行旅游项目的建设。

2. 田园风光旅游, 以乡村的田园作为旅游的景观, 以耕地

文化、民族风情作为主要的旅游对象, 对田园风光的旅游要结合当代的高科技生产, 培育出各种高科技农业产品, 将农村发展生产的农作物, 介绍给旅游的人, 为旅游者提供一个好的旅游环境。

3. 农村的乡俗风情旅游, 可以结合当地的民族风俗, 根

据它作为当地的旅游特色, 结合农村、牧劳以及天然的人工景观。根据当地居住的民族, 创造不一样的民族特色旅游。

(二) 吉林的地域资源概述

1. 吉林的东部地区, 这里气候湿润、林业产业非常丰富,

这里多是山区, 自然类型独特。例如有长白山瀑布, 有温带垂直景观带, 而且有动植物保护资源库, 还有珍贵的药材资源, 当地的民族还拥有朝鲜族的文化。

2. 吉林的西部地区, 拥有广阔的草原, 水草肥美。吉林的

西部属于欧洲大草原的最东端, 这里聚集了大小不一的湖泊, 还拥有南来的避暑候鸟, 由于气候的影响在这里形成了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

3. 吉林的中部地区, 这里地势起伏跌宕, 具有独特的关东

味道, 中部地区由台地、平原以及丘陵地区组成, 这里有世界著名的玉米带、大豆带, 农业资源丰富, 在这里住着热情的满族和汉族人民, 他们和睦相处, 塑造了独特的关东文化。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吉林的地理位置分析, 从乡土风情、自然资源的探索, 在吉林开展乡村旅游建设有利于发展吉林的乡村文化, 通过对乡村建设过程中采取不同措施的介绍, 为我国的乡村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琼英, 唐代剑.基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价值再造[J].农业经济问题, 2012, 11:66-71、111.

[2]吴丹.城乡统筹背景下旅游产业导向型村镇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 2012.

[3]周蝉鸣.西南地区城乡统筹“乡村经营”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 2012.

篇9: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征文

根据“十八大”中提出的“美丽乡村”发展规划,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新体系,促使农村环境中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要求。根据这一发展规划的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改变传统农村环境中“脏、乱、差”的现状,积极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基础设施,重点完善交通、医疗、教育等相关设施。其二为精神文明建设,改变农村文化落后、愚昧迷信等现象,促使文明、法制精神的落实;换句话说,农村整体环境在认知程度上要满足与城镇的一致性,而标识系统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已经成为城市系统中的标配,是缩小城乡功能规划的重要设施。

标识系统设计概述

标识系统(SIGN System)是现代城市中的标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它的建设主体为政府部门,通过标识系统可以明确的传递城市中的功能体内容、位置、方向等内容,在表现形式上包括文字、图像和符号等视觉元素;其功能类似于城市地图,在城市交通道路体系中有大量的体现。但标识系统存在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具有鲜明的系统性,而这种系统性又形成了较强的独立特点,例如在交通系统中的标识系统设计,与写字楼内部的标识系统设计,就存在显著的区别。

事实上,标志作为一种信息传递象征具有悠久的历史,现代意义上所强调的“标识”与“标志”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前者更强调指示的作用,而后者则强调指示物本身,前者具有一定的趋势性,后者则仅仅表明立场;相比较而言,标识不需要刻意的记忆,依靠丰富的形象化内容,可以快速的让人理解并应用。所以,标识系统设计的目的,要满足系统构成物的信息传递功能。

标识系统的发展过程与文字学、信息学、材料学等有密切的关系,早期人们并没有标识系统化的概念,但基于对环境了解的需求,会采取一定的主动认知方式。如标志性建筑、自然环境等,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以树木、庙宇、山体等作为识别环境的参照物,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早期的标识系统,但是无法进行大范围的传播,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共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作为一种功能集合体出现,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所形成的新型空间,在满足人们生活生产需求的同时,也提出了便捷性的需求。换句话说,城市功能越多,人们对环境的了解就越困难,需要一种可以将人与环境联系起来的信息传递系统;而这正是标识系统设计出现的前提。

发展至今,标识系统设计已经广泛地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发挥作用,例如在公共场所中的禁烟标志,其设计形式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识别性,其他诸如交通标识、警告标识、指示标识等,其应用范围也更加宽泛,如公共环境(机场、车站、广场)、机构内部(企业、单位、政府),通过有效的标志系统引导,可以避免人们浪费时间和资源,提高生产生活的效率。

我国乡村环境中构建标识系统的必要性

虽然国家整体经济在不断发展,但农村市场的经济形势却不容乐观,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导致教育发展缓慢,就目前来说,我国农村基本消除了贫困人口,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已经为改造农村环境奠定了物质基础。

本质上说,农村与城市属于不同的社会生产力体系,农村从事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而城市则为第二、三产业为主,土地资源是主要的区分依据。城市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功能的完善,而我国农村在长期的封闭状态下,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经济体”,在小农思维的影响下,往往只关注自身家庭环境的完善,而不关心生存环境的改善。分析之下不难发现,这与农村缺乏组织性有很大的关系。

在城镇化建设的前提下,农村与城市的交流日渐频繁,硬件设施的缺失是最明显的差距。相对应的,硬件是实现环境功能的基础,农村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生态自然环境的改良、卫生防疫能力增强以及建筑整体规划设计水平的提升,还要加强公益性投入,引入标识系统,以加强乡村优势的对外传播,因此在农村环境中构建标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美丽乡村”的另一层含义是对社会公众的开放,如各地的生态旅游、生态采摘等新型农业发展,已经构成实际的旅游产业格局。如果缺乏标识系统,人们进入乡村环境会很容易迷失方向或不能及时找到功能设施(如厕所、车站、餐馆等),减弱了对美丽乡村的认可度。

我国乡村环境中标识系统设计现状分析

构建“美丽乡村”是一项庞大的社会性计划,也是城镇化建设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乡村环境进行改造,并引入社会共识度较高的元素,提高文明性。结合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中乡村环境现状,在标识系统设计方面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统一的标识设计,这也是乡村环境中最主要的问题。例如墙体粉刷后简单的书写标语,绘制图案,相同功能的标识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方式,给人一种凌乱、临时和碍眼的感觉。

其次,标识设施年久失修,破坏严重。在一些乡村环境中的标识设施大多是随意建设的,材质多种多样,如木料、塑料、石材以及其他废弃料,长时间缺乏维护清理,字迹模糊甚至腐蚀、破坏。

再次,标识设计不够很好的体现项目的内容,与实际的内容脱节,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好多人觉得标志就是一个图形而已,只要好看就可以了,但是有时候却不能很好的体现核心的内容。

农村环境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而乡村作为农村环境的有机构成部分,主要通过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关系实现功能连接,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局限性。简单地说,乡村与乡村之间的陌生感,与信息传递的中断有直接关系。

在农村环境中构建标识系统,不同乡村之间可以根据文化特点、习俗信仰展开统一的规划设计,使其在区域中独树一帜,增加乡村自身的魅力。这不仅符合“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同时也是一种主动开放的姿态,标识的出现对人们的引导作用很大,尤其在城乡交流的过程中,城镇人口进入农村环境才不会有陌生感,优秀的标识系统设计也是直观的视觉吸引元素,促使游览者有更好的体验和记忆。例如近年来不断开放的生态农村项目,优美的乡村环境游览在标识的指引下更有特色和效率。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环境标识系统设计方案构建

1.突出系统化

系统化是标识设计的核心特征,严格地说,并没有一个单独的“标志”可以构成标识的作用,系统是侧重于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的,无论以固定空间为对象,还是以某一动态体系为对象,整体性都是设计的最主要依据。例如,在乡村环境中往往存在较为复杂的道路,如果按照城市交通标识系统的设计形式展开,显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但可以将整个村落看作一个整体,在道路分歧点通过服务内容、方向指示等形式,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系统化就是将标志设计科学地引入到乡村环境建设中,通过色彩、形态、字体等统一形式,提醒人们空间位置。

2.体现个性化

当下是一个重视个性发展的时代,如果仅从标识系统的功能性去考虑,很难实现被大众认可的效果。而农村环境本身就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不同的村落中散落着文化传奇和自然美景,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避免千篇一律的标识系统设计现象,要根据区域特色、丰富习惯、物产特点等综合思考。

首先,从色彩角度去选择。色彩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元素,在对感官产生刺激的同时,会形成不同的心理情感。通过正确的“色彩语言”描述,可以更加突出乡村的特点。举例说明,在古建筑较为丰富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标志设计可以采取古朴质感的色彩,并配合个性化的古建筑形状指示牌、休息厅等内容,增强人们都感受,强化认同感,仿佛置身与一个与世隔绝的古代村落;此外,还可以根据乡村文化特点、农产品、风景特色等进行个性标识设计,如主要的草莓种植区,可以将标识设计为草莓形状,选择卡通字体等。

总体而言,标识系统设计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设施,也是乡村环境改良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篇10:弘扬雷锋精神 建设美丽南宁

11月初朝阳和煦,南宁市西园路小学秉承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到淡村西社区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建设美丽南宁”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引导学生培育和弘扬雷锋精神,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主旋律,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在学校当个好学生、在家庭当个好孩子、在社会当个好公民,争当“美德少年”的良好局面。

(图为学生到达淡村西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篇11: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征文

2013年04月16日09:4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是总书记在全国“两会”闭幕会上对中国梦的进一步阐释和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的梦想就是通过实干让所服务的村更加美丽。

加强卫生环境治理,让乡村更宜居。美丽乡村首先应该是干净乡村、宜居乡村,为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凝聚治理共识。充分利用村“两委”会议,通过学习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要求、借鉴先进村的成功经验、讨论交流具体治理办法,形成村干部治理本村卫生环境的共识。二是注重宣传引导。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挨家挨户向群众算好居住环境对比帐、生活质量长远帐,使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三是完善配套设施。通过村级经费挤一点、街道财政补一点、社会资金帮一点,合理布局垃圾箱设置、配备专业保洁人员、设立规范的垃圾处理场地,使所服务的村和城市一样干净靓丽。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乡村更多彩。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后,要让村民的精神食粮也有保障。一是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带领党员群众多读书、多学习、多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完善教育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阅报栏等教育阵地建设,让村民在茶余饭后有地方读书看报,有地方学习掌握致富实用技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三是开展喜闻乐见活动。注重结合时代特点,通过编排快板、顺口溜、二人转等,形成一批深受村民喜爱的文化作品,使所服务村的村民和城里人一样生活丰富多彩。

提升村民幸福指数,让乡村更和谐。美丽乡村的基石是村民的幸福指数,而村民的幸福指数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提升:一是完善公共医疗服务。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帮助村民办理新型农民合作医疗。二是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利用农闲时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实现科学种植、科学运营。三是创新便民为民服务。充分利用本村便民服务站点,提供贷款担保、水电服务、法律咨询等村民急需的系列化服务,努力提高广大村民的幸福指数,使所服务的村更加和谐稳定。

篇12: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中国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如何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如何让农村不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日前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入回应了这一课题,明确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必将更好夯实乡土中国的文化底蕴,让美丽乡村涵养更多文明的源头活水。

那广袤的乡土,有无数赤子的乡愁。乡土中国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近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村文化发展滞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问题较为突出。有的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富裕了,但生态环境污染了、人文氛围淡化了,有的人“口袋富了、脑袋却空了”,有的地区还有“文化饥渴”“文化沙漠”。正因此,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契合中央要求,契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契合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建设美丽乡村,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必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既然“草根英雄”辈出,不妨让更多“身边最美”造福桑梓、守望邻里;面对居住分散、人口流动等情势,何妨多采用新媒体让核心价值无远弗届;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新型农民等不同群体,尤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化行则民风淳,教化废则民风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应做到年年坚持、常抓常新、久久为功。

建设美丽乡村,应紧紧把握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这个重点。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改造基础设施,让农村设施多起来、农村环境好起来、农村面貌靓起来;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以文化人,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整治黄赌毒等歪风邪气,涵养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风醇物厚的乡风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美丽乡村才能既体现发展之美,也释放文明之美。

上一篇:《投影、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设计下一篇:演讲与口才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