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实验课题

2024-05-01

幼儿园实验课题(共6篇)

篇1:幼儿园实验课题

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一、研究的意义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行高效学习,获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二、研究目标

1、提供给幼儿更多的自主发展和活动空间,不断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幼儿的综合智能、创新意识及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幼儿在认知、艺术、情感、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同时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得到缓解,幼儿的智力长项得到肯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增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整体素质得到发展。

3、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有观察、指导、创设、组织、设计活动的技巧,通过创造——学习——再创造,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使教育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三、研究内容

(一)探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记录方法。

(二)运用多种方式,提升活动效果。

注意运用分离式、插入式、整合式三种方式,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不断提升活动效果。一般来说,小班前期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差,因以游戏活动为主,运用“插入式”(同一目标分出许多活动穿插进行)的活动为多。要求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小班后期,中班大班初期,运用“整合式”(各种目标整合在同一活动中)为主,教师就要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引导孩子们,主动的去参与活动。大班后期运用“分离式”为主,教师在抛给孩子的指导语要趋于理性,使幼儿从中能悟出一定的道理。

(三)针对幼儿个性化特征指导的策略。

首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对较特殊的幼儿进行跟踪指导。对兴趣单一的幼儿进行个别交谈。其次,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同一活动区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不但应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还应考虑区域设置的教育目标,做到材料提供的层层递进。再次,根据小中大班的年龄特征,适当的安排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幼儿园小四班、中四班、大四班共105名幼儿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观察记录法、个案追踪法、行动研究法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提炼的循环研究过程中改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育实践。

五、研究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教师要考虑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有要与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紧密联系,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二)层次性原则。在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中,他们发展的速度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又要照顾发展慢的幼儿,也要兼顾特殊需要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三)教育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蕴涵的其他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

六、阶段性小结

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区域活动比较自由,属于低结构化的活动,有利于教师的观察分析,在实践中,教师们会通过幼儿的行为,寻找导致这种行为的原因,反思自己的教育,然后调整区域材料及指导策略等。在提高区域活动的效率方面,教师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

1、充分利用时间开展区域活动。以往我们把区域活动等同于晨区活动,仅仅限于在早操前的时间段开展,有的幼儿入园迟,几乎没参加,现在,老师们意识到区域活动的意义,利用各种时间进行区域活动,如做操

时不收玩具,做操后继续玩;下午用餐后的时间、自由活动时间也开展区域活动。

2、合理利用空间设置区域。如活动墙用透明塑料袋做成插袋,屋顶充分利用,材料放置尽量方便幼儿取放,静区与闹区分开等。

3、一段时间的区域活动形成系列。材料投放要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不能一刀切,应该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直观到形象、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如:在“串珠”中,一开始老师提供了颜色、形状各异的珠,让幼儿自定规律串项链,发现幼儿并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第二次,老师改变策略,只投放红、蓝两种颜色,幼儿就会了。对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做出调整与推进,使区域活动内容具延续性。如:本案例中提供新材料螺丝时老师什么也没有说,而是给孩子提供了充分、安全的探究空间。使他们在探索中有了自己的发现:螺丝能搭建、螺丝能分类、螺丝能串......真正做到了:在孩子探究的过程中,放手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使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真正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4、多方收集材料,挖掘材料的多功能性,以往老师总抱怨区域活动缺少材料,其实自然界、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拿到幼儿园,如在自然角,有许多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叶子,有嫩嫩的柳树叶、杨树叶、菜叶、桑树叶等,孩子们都急着拿自己的叶子喂“小虫子”。一会儿“小虫子”身上盖满了叶子。中四班在出游时拣来了许多松果放在科学区,小朋友叫它“小刺果”拿它排图形,进而用它们做美食,大四班收集各种瓶子,探究了“瓶宝宝”的各种玩法:配对、排序、装豆豆(探索哪种装法又快又巧)、装不同的东西声音不同、沉浮不同、小朋友做各种实验,忙得不亦乐乎。

5、及时调整材料,防止材料单一。如:在音乐区,对许铭锟等小朋友来说自由摆弄音块很轻易,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失去活动的爱好,所以他就不愿意再玩了。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爱好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爱好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游戏也是如此时.6、师生共同制定活动区规则。大四班的活动区比较多,很多材料都可跨区使用,一开始比较乱,后来老师想了一个办法,采用孩子说,老师记,大家画的方法制定各个活动区规则。

七、存在的问题和下阶段的研究重点:

由于我园条件所限,活动室狭小,不利于活动区的设置和材料的摆放,只好把材料放到走廊,寝室,桌面玩,各活动区经常发生互相影响和干扰,因此,不容易形成良好的活动区规则。另外,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有力的专家指导,教师做了很多工作,不知道哪些是高价值的东西,哪些是低价值的,在如何总结,如何提升到理论,如何把理念转化为实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

从本学期的研讨来看,全园大部分教师们对区域活动课题研究都有兴趣,已经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有信心完成任务。

篇2:幼儿园实验课题

一、课题研究过程与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 一)、创设良好的“悦读”环境,营造浓厚的“悦读”氛围

1、建立幼儿借阅室和幼儿阅览室

2、创设幼儿园中的公共阅读环境

3、班级中阅读环境创设

(二)、以“分享阅读”为载体,开展绘本教学研究

1、分享阅读活动设计与创新的研究

2、不同阶段幼儿的绘本素材选择与开发的研究

3、在绘本教学中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

(三)、开展亲子阅读,实现家园共育

1、叩响阅读之门,激发阅读兴趣

2、奏响阅读“三步曲”,发展阅读能力

3、搭建展示平台,丰富阅读体验

(四)、开展“悦读”特色活动,补充完善“悦读”课程

1、小班的一句话故事

2、中班的亲子童话剧表演

3、大班的故事大王比赛

4、故事创编与手工制作

5、角色扮演游戏

6、图书推荐会.

(五)、区域中的“悦读”活动与幼儿阅读个性的发展

1、阅读区的设置

2、“娃娃家”中的阅读活动

3、区域活动中语言游戏的创设

(一)前期研究阶段(209月——2008年6月):高起点定位,全园内实施。

1、高起点定位:邀请专家指导,引进国内先进教育理念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曾先后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的李轶雄教授、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室季俊昌主任等专家、学者来幼儿园具体指导课题研究和实践工作。还为课题组提供了大量的、非常珍贵的、前沿的早期阅读研究资料,为课题研究、实践的顺利进行和研究成果的最终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嵌入式管理:制定科学体系的研究方案,实现研究工作常态化

根据研究需要,课题组制定了系统、可行的研究方案,明确了研究内容、目标和任务,细化了子课题研究的内容,探讨了研究的途径和方法,确定了研究重点和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各年级组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和计划。同时,将研究工作方案和计划作为幼儿园发展规划和常规要求,保证了研究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

(二)中期研究及实践阶段(2008年9月----年6月)全面推进课题研究与实践,推动我园悦读课程的提高.

1、专家引领: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促进课题研究全面深入开展

为了组织和管理好各年级组的课题探究进度,尽快将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确保各年级组能迅速、有效得开展课题研究工作,2008年10月,我们园的8名课题骨干教师在园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到济南参加“分享阅读现场交流会”,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的李轶雄教授为领队,省教育教研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参加本次学习的主要是一线的教研课题教师和课题的负责人,目的是想提高幼儿园教科研教师的教研意识和能力,为今后的课题实践和研究打好基础。

2、成果评选:梳理课研实践经验,提升悦读理论水平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对本课题的目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朝着目标努力实践与探索。我园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1)借助《分享阅读》这一学习载体,形成有利于开展主题式悦读活动的程序和方法,积累符合《纲要》精神并具有我园特色的悦读园本化系列主题活动;

培养幼儿喜爱图书,喜爱阅读的情感;帮助幼儿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初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和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敢于、乐于当众表达,能进行简单的.对话和表述;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

——转变教师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观察、分析、反思及组织悦读活动的能力,不断转变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

——改变教学行为,使研究成为她们的日常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将观念和理论落实到行动上。

——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研究,使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3)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幼儿观察、猜测、推理、想象等多元能力的提高。

(4)通过研究,使课题成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支点,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3、课堂论战:探索和推进课堂教学,激发幼儿悦读兴趣。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完善并调整研究内容,使其更顺应研究目标,更有利于教师操作。通过课题研究、论文评选和优质课评选活动,带动了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提高了她们的认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研究过程中,能够通过教学目标的转变,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丰富了教师的内涵。

(三)后期研究阶段(2010年9月——年6月):适时调度研讨,展示课题成果,完成结题报告和课题成果总结工作,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1、研讨调度:

201x年3月,课题组组织了课题调度及研讨会,与会人员有课题组成员、中层、年级组长、班主任等相关教师。

会上,课题组组长张俊芳对“悦读”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课题组负责人苏艳红汇报了课题的进展情况,魏彩霞老师对课题前段研究做了小结,重点就结题工作作出安排,课题的负责人就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

2、全面展示课题成果,完成结题报告及课题成果总结工作。

2012年3月我园的课题小组组织了“悦读的研究成果展示、汇报”活动,本园的各个班级参加了成果展示和汇报活动。几年来,各班级根据幼儿阅读的需要和该园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很多有特色、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悦读教育研究和阅读教育实践活动,使悦读教育融入到孩子们的一日生活当中,在教学整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心理健康、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园本课程的开发等诸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的促进了幼儿阅读能力和教师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展示、汇报活动,各班级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加深了解,对今后的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期间,很多年级组和班级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与阅读相关的教材,子课题的研究报告,课堂教学录像和阅读方面的图片等。

东营市教研室季主任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课题研究和成果的推广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寄予了厚望。总课题组还就今后的研究重点和结题准备工作作了安排。之后,课题组评选表彰了20名课题研究的优秀教师,颁发了证书。

3、总结提升:推广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筹备结题事宜。

近期,课题组组织专门人员,对各课题小组的成果进行了汇总和梳理,对于取得的有价值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估和一定范围内的推广。同时,课题组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兄弟园的关于“悦读”方面的研究成果,撰写了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报告。

三、成果出版、发表情况

《浓浓书香沁童心》

——以“分享阅读”为载体,打造特色书香校园 发表于20《东营教育研究》第六期

《浅谈从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论文

篇3:幼儿园实验课题

周忠继、顾明远、周满生、王珠珠、刘雍潜、钱培德、谢锡金

梁宁建、倪文锦、许庆豫、杨季文、袁爱玲、祁永华、岑绍基、林小苹 (排名不分先后)

组织实验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北京、福建、香港等省市区电教馆或相关教育教研机构 (所有幼儿园子课题单位参与者)

参加研究人员

李宁、金俊清、高巍奇、梁亮、程五一、周励群、卢璧锋、周秀君、孟素琴、郑莹、陈仰娟、洪雪娟、林枫、胡笳、张素娟、严凤英、杨鸿、杨冬梅、夏红艳、吴鸿伟、周夏森、吴卓佳、陈智峰、杨磊、李建志、于媛媛等

参加研究单位

苏州大学纵横研究所、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总课题组秘书处资源库技术组

执笔人:林小苹, 现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纵横系统教学应用研究室培训及联络主任,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专家兼秘书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学会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上一学年的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班的幼儿不仅在识字量、阅读能力的进步方面超过对比班的幼儿, 而且在学习兴趣与专注力方面也优于对比班的幼儿。现阶段我们继续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将各个学习内容游戏化。如在口诀学习中, 将纵横码自编笔形动作配合木头人游戏, 让幼儿在游戏中记住与笔形相关的动作。在笔形的学习中, 我们灵活运用笔形口诀配上各种游戏, 如找朋友、抽签、看谁找得多等加以巩固。此外, 针对幼儿喜欢上机操作的特点, 我们对上一学年制作的教学课件进行了改进, 在Flash课件及各种小游戏的多个环节中增加了各种音效提示, 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纵横信息数字化的学习过程, 不该仅是一种现代信息工具的掌握过程, 更应该是主动学习、自主探索能力形成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纵横码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幼儿学会纵横码输入法, 更应该让幼儿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达到这个目的, 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学期的每次纵横码课, 我们都会在课堂上为幼儿提供很多的探索途径, 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让幼儿在轻松自在又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 并对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比如, 在平时的练习中, 让幼儿自己尝试输入, 并引导他们在输入时发现不同的方法, 同时也注意引导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让他们互相看看大家都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输入, 或者让幼儿自由结对, 相互约定, 看谁的方法最快、最有效。

(广东省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博文学校幼儿园严凤英)

在纵横信息数字化活动中自然渗透兴趣识字

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调动起幼儿识字的兴趣, 不断激发幼儿去感受识字的乐趣, 只有这样, 幼儿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的过程能直观地显示汉字, 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几乎能百分百地直接接触汉字, 有这样良好的识字氛围, 再加上要求幼儿回家要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所以课题组决定通过以幼儿园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为主、亲子活动为辅的途径来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

1.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多途径渗透有趣识字

(1) 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的每个阶段挖掘可供幼儿识字的所有机会和资源。

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 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到输入法的运用等阶段, 都有机会对幼儿进行识字教育。如在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时, 可以结合学习, 认识“计算机、鼠标、键盘”等词组。在学习笔形时, 可以让幼儿在“字宝宝”中找出“笔形娃娃”, 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字。通过以环境为途径来学习汉字, 让幼儿在耳闻目睹中形成记忆。

(2) 纵横码教学活动过程中巧妙出现汉字渗透识字教育。

在每次的教学活动中, 利用各个环节, 不失时机地向幼儿进行识字教育。我们将要幼儿做出指令的字、词组的编码写在纸上, 当要求幼儿安静时, 出示写有“34502”编码的纸, 引导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字、词的编码, 幼儿利用纵横码猜出是“安静”时, 他们会很自觉地安静下来。再启发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 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这两个字。还有如“排队”、“朗读儿歌”、“接龙游戏”等, 让幼儿认读并作出相应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 引发幼儿对汉字的好奇, 让其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汉字, 习惯看字和听成人读字, 逐步形成爱认、爱问的习惯, 让幼儿在头脑中建立与相应汉字之间的“指令”联系, 轻松认读汉字。

2.家园配合, 共同交流, 促进幼儿识字水平的提高

研究过程中, 我们非常注重家园间的共同教育, 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师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 让家长懂得:父母陪孩子说话、给孩子读书, 是实现孩子自我识字和读书的重要环节, 同时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语言及识字的现有水平, 把握教育的尺度。在指导家长的过程中, 我们也提出了两个相应的要求:注意方法, 培养兴趣, 与教师形成教育的相同步伐, 不以单一的识字量为目标, 着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识字量,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方法上, 教师为家长提供一些有趣的操作课件或教授一些方法, 让家长根据课件, 多采用游戏的方法, 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文字, 每天和幼儿共同阅读, 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识字环境和氛围, 让幼儿随时随地广泛接触汉字, 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认识汉字。我们坚信:只有家园密切合作, 才能共同创造更好的机会锻炼孩子识字和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广东省潮州市绵德幼儿园郑莹、陈仰娟)

快乐纵横专项研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通过纵横活动, 让幼儿学会思考, 学会眼、手、脑并用

幼儿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不仅要动手, 还要动脑, 这就要求幼儿要眼、手灵活, 手、脑并用。为了达到目标, 他们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复动手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熟练地打出需要的字和词组。因此, 纵横活动的开展, 为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幼儿在活动中既学会了思考, 也锻炼了手、脑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例如, 在游戏“淘宝大比拼”活动中, 教师特意把单字、词组设计成游戏。把“字宝宝”藏在分类箱里, 让幼儿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 如“老虎找什么”、“老虎在哪里”等, 幼儿寻找相对应的箱子, 点击打开找出教师要找的图片, 再点击图片, 在出现的四组结构相似的词组中, 找出正确的“字宝宝”。幼儿在第一次玩的时候速度很慢, 很多幼儿还不能很熟练地记住“字宝宝”的结构。第二次活动的时候, 幼儿的思维明显快了, 而且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2.纵横输入法的应用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我们在课件中加入了文本输入框、撤消文本数据等功能, 使教学更方便、快捷。例如, 在“减袋总动员”活动中, 让幼儿设计并输入绿色环保的口号, 幼儿能快速地将想出来的口号输入到课件界面中, 进行讨论、对比。“快乐的小气球”活动中, 主要让幼儿学习红、黄、蓝等表示色彩的字, 我们在课件界面中输入了儿歌《美丽的气球》, 并将彩色字的地方设置了撤销文本数据和可再输入的功能, 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儿歌, 幼儿随着课件中各种颜色气球的出现, 主动填上相应的字。可见,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的的手段, 幼儿能主动、快速地理解相关的知识体系, 并激起求知欲望。

3.有利于培养幼儿对事物发展积极探索的态度, 增强创新意识

幼儿的成长需要不断获得新的信息, 有趣的教育游戏能激活幼儿的思维, 把幼儿带到未知领域。幼儿在人机互动、多种感官参与的过程中能呈现最佳学习状态, 并对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兴趣, 诱发内趋力, 获得知识信息, 促进认知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例如, 我们的课件《纵横王国》, 从刚开始的数物对应到后来复杂的建造火箭、火箭发射、动画艺术笔、动物涂色等游戏, 不仅让幼儿认识了0到9的数字, 也给了幼儿很多的想象空间。幼儿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快乐的学习。在课件《认识手和手的发散字》、《谁来保护我的宝宝》、《好饿的毛毛虫》、《祖国, 你好!》中, 有游戏“手的好朋友”、“保护宝宝”、“帮动物找朋友”、“中国地图拼图”等。在“保护宝宝”里, 幼儿将各种动物宝宝运送到不同的“国家”, 幼儿通过与屏幕互动, 展开故事并巩固各种保护动物的方式;“帮动物找朋友”中, 幼儿帮助台湾的动物朋友找到自己的家;“中国地图拼图”让幼儿给各省找到恰当的位置。活动中, 幼儿全身心投入, 给他们一种全新的互动体验, 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4.让幼儿在锻炼意志的同时, 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纵横学习活动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需要一步步有顺序地进行。活动中, 困难随时会出现, 失败常常会伴随, 如有些字、词组的取码不太明确, 幼儿难以掌握, 有时候很长时间都打不出来, 而这时正是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大好契机。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 耐心、细致地启发幼儿怎样取码, 使他们在一遍遍的反复练习中养成一丝不苟、坚持到底的优良品质。

幼儿初步学会输入, 亲自上网尝试搜索喜爱的卡通图片、尝试使用QQ聊天工具等, 这些都是非实验班幼儿力所不能及的。他们不仅能看到和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还能增强自信心, 促使他们树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

通过课题研究, 幼儿收集、交流信息的能力也大幅提高!在学习中, 他们积累了很多的词汇, 能自己上网搜索资料, 通过自身的感知、探索、体验和交流来获取信息, 拓宽了知识面, 开阔了视野。幼儿的潜能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开发, 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广东省潮州市兰英第二幼儿园洪雪娟)

快乐纵横专项研究:以游戏教学为支撑点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最乐于接受和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实践中我们亲身体会到游戏对幼儿学习所产生的神奇魔力。因此, 我们以“游戏”教学为支撑点, 引导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学习纵横码的快乐, 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1.指法游戏

掌握正确的键盘指法是学习打字的基础。由于幼儿都是初学打字, 手指反应慢, 掌握正确的指法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我们采用指法练习与认识键盘、掌握笔形同步进行的方式, 设计有趣的指法游戏, 帮助幼儿由慢到快地逐渐熟悉指法。如游戏“快快跑”, 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设计了两种玩法。玩法A:教师念出4个数字组成的数据组, 幼儿用心倾听, 并在键盘上敲打出来, 看谁又快又准。玩法B:教师出示数字卡, 幼儿在键盘上敲打出相应的数字键, 看谁又快又准。这样一来, 幼儿既熟悉了键盘, 又掌握了笔形。

2.编码游戏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 在背诵纵横码口诀“一横二竖三点捺, 叉四插五方块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 撇与左钩都是零”时, 很多汉字不认识, 于是我们把这些数字结合笔形编成纵横操, 结合手势, 让幼儿整个身体都跟着动起来。在幼儿做纵横操的过程中, 结合音乐, 让幼儿边听、边练、边记, 效果很好。但因为幼儿年龄较小, 逆向思维较差, 他们结合音乐在短时间内能整体背熟纵横码口诀, 可如果分开提问, 幼儿就需要从头来回忆。根据这些实际特点, 在学习笔形代码口诀时, 我们设计了很多小游戏让幼儿巩固笔形代码和笔形口诀。“找朋友”的游戏是把笔形和代码配对;“坐火车”游戏中, 幼儿模仿坐火车时找座位, 把笔形和代码配对。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提高幼儿学习纵横码的兴趣, 使其学会如何操作小键盘, 熟悉笔形代码口诀。

3.词组游戏

词组的击键码数比单字的码数多, 但在一般的文章中词组含量比较高, 所以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高输入速度, 练习词组是非常必要的。幼儿的识字量有限, 对词组的认识也不多, 可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 幼儿基本上掌握了常用词组的输入方法, 能把不认识的词组用纵横汉字输入法输入。为了扩大幼儿的词组输入量, 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设计制作了很多适合幼儿的教学课件, 以游戏化的教学形式, 帮助幼儿快乐学习“纵横码”。比如, 课件《旅行去》, 以“去北京”为主线, 点击按钮出现从上海到北京的地图, 让幼儿观察从上海到北京要经过哪些车站, 结合识字教育, 找出自己认识的汉字, 并发现这些地名都是二字词组, 教师随之讲解二字词组取前三码的规则, 即33规则。点击下方的火车头出现“上海”的站牌及一个输入框, 请幼儿示范如何用纵横汉字输入法输入二字词组, 如果输入正确, 课件中伴有“你真聪明”的语音提示, 否则就是“好象不对哦”, 每输入正确一个地名, 小火车就会前进一站, 直到北京。练习二字词组的输入方法, 让幼儿通过声音提示知道自己输入的是否正确,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4.儿歌游戏

由于幼儿年龄小, 其生理、心理发育均未成熟, 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形象性。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组织幼儿把学习字词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把“纵横码”教学和儿歌教学结合起来, 创设轻松的情境, 让幼儿愉快学习, 有效地提高学习“纵横码”的兴趣。儿歌有的是二字词组、三字词组, 还有的是四字或多字词组, 幼儿在练习输入时, 既要熟练掌握词组的输入规则, 又要学会如何拆分句子, 挑战是相当大的。拆句对幼儿来说确实有点抽象, 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活动中不断创新, 尽量做到具体化、形象化, 利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讨热情, 有效开启幼儿各种认知能力。我们充分利用纵横码的“欢乐纵横”儿歌学习软件, 让幼儿学会拆分句子, 边学纵横码边学儿歌, 增加词汇量。如儿歌《大苹果》:“大苹果, 红艳艳。甜味里面有点酸。”开始先让幼儿学着自己拆分儿歌。儿歌的前两句可以用三字词组的222规则输入, 后一句则较难, 可以分为“甜味里面有点酸”, 或是用多字词组的规则, 把后一句分成“甜味里面有点酸”。然后幼儿就能用所学的输入规则进行儿歌输入, 有效提高了幼儿学习纵横码的能力。

篇4:实验班的“心”课题

不过短短的时间很难看到实现这一切运转的前提,那就是实验班教师们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正如周六的今天,大家要去县城采购,于是老师们自发组织了学生前去体验“城市生活”。看着临出发前一大群孩子兴高采烈的表情,老师们脸上有发自内心的笑容。我知道,这笑容的背后,是他们的心已经扎进了教育和班级里。

心能够驻扎,时常源于一个人能够满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源于教育环境能够实现人人渴望的优雅与从容。

乡村教师工资不高、见识不广、生源不好、条件不够……如何实现这份“优雅从容”? 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与总结的小课题——

办公室的一角,一位女教师正趴在电脑前网购,她被同事们公推为“网购版主”,所以练就了以低价格买到有品味的服装或者用品的能力,为此几乎可以节约大家一半以上的购物时间以及每月开支。

高中实验班教室,一台投影仪加一台电脑,老师和学生正在展开十八大相关主题学习。同学们都很有“主题式学习经验”了——无论美国总统选举、还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种族与文化冲突等,他们都是用这种方式深度拓展自己对国内外大势的理解与把握。当然,多数时候是师生一起“冲浪”,共同研讨,齐头并进。

半期考试后的教研会上,一位老师在总结情况。大家都感觉压力不大,因为实验班坚持“三年看成果,坚决不比较”,讨论的重点很快转移到下一周天寒地冻,综合活动课该怎么走出户外;“最后一个问题学生”的英语成绩从30分上升到50多分,但还是不愿意出任“音乐版主”,怎么办;两位老师在争论:我这个阶段在训练孩子们的行为专注力,你那边提前搞学生自治运动会,大家会不会又心思乱飞……

收入不高,却并不为缺钱发愁;才能不全,彼此像友好邻居一样互补帮衬;书籍不多,但运用所有的工具手段学习,依然进步飞快;乡村空气清新,饮食健康,人际关系简单,即便从大城市来的教师也渐渐把日子过得兴致勃勃;实验班机制导致各种各样的上级检查被挡在门外,教师不必说违心话,做违心事;活泼的课堂、单纯的爱心、足够的小舞台,使得孩子们狂热地喜欢老师与学校;老师们在言谈举止、服装礼仪、时间管理等方面,都不断地被学生信任的目光推着进步;大家在一个足够小的班级物理空间和足够大的自由教学空间中,渐渐地趋于自信、安静与幸福……

突然觉得,对教育人在现有客观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工作情态探究,是不是应该成为如火如荼的学校文化建设,及区域教育规划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篇5:幼儿园实验课题

一、研究的意义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行高效学习,获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二、研究目标 1.提供给幼儿更多的自主发展和活动空间,不断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幼儿的综合智能、创新意识及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幼儿在认知、艺术、情感、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同时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得到缓解,幼儿的智力长项得到肯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增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整体素质得到发展。3.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有观察、指导、创设、组织、设计活动的技巧,通过创造——学习——再创造,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使教育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三、研究内容

(一)探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记录方法。

(二)运用多种方式,提升活动效果。注意运用分离式、插入式、整合式三种方式,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不断提升活动效果。一般来说,小班前期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语意的(同一目标分出许多活动穿插进行)的活动为多。要求能力差,因以游戏活动为主,运用“插入式”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小班后期,中班大班初期,(各种目标整合在同一活动中)为主,教师就要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引运用“整合式”导孩子们,主动的去参与活动。大班后期运用“分离式”为主,教师在抛给孩子的指导语要趋于理性,使幼儿从中能悟出一定的道理。

(三)针对幼儿个性化特征指导的策略。首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对较特殊的幼儿进行跟踪指导。对兴趣单一的幼儿进行个别交谈。其次,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同一活动区,不但应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还应考虑区域设置的教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育目标,做到材料提供的层层递进。再次,根据小中大班的年龄特征,适当的安排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幼儿园小四班、中四班、大四班共 105 名幼儿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观察记录法、个案追踪法、行动研究法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提炼的循环研究过程中改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育实践。

五、研究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教师要考虑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有要与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紧密联系,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二)层次性原则。在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中,他们发展的速度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又要照顾发展慢的幼儿,也要兼顾特殊需要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三)教育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蕴涵的其他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

六、阶段性小结 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区域活动比较自由,属于低结构化的活动,有利于教师的观察分析,在实践中,教师们会通过幼儿的行为,寻找导致这种行为的原因,反思自己的教育,然后调整区域材料及指导策略等。在提高区域活动的效率方面,教师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1.充分利用时间开展区域活动。以往我们把区域活动等同于晨区活动,仅仅限于在早操前的时间段开展,有的幼儿入园迟,几乎没参加,现在,老师们意识到区域活动的意义,利用各种时间进行区域活动,如做操时不收玩具,做操后继续玩;下午用餐后的时间、自由活动时间也开展区域活动。2.合理利用空间设置区域。如活动墙用透明塑料袋做成插袋,屋顶充分利用,材料放置尽量方便幼儿取放,静区与闹区分开等。3.一段时间的区域活动形成系列。材料投放要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不能一刀切,应该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直观到形象、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如:在“串珠”中,一开始老师提供了颜色、形状各异的珠,让幼儿自定规律串项链,发现幼儿并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第二次,老师改变策略,只投放红、蓝两种颜色,幼儿就会了。对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做出调整与推进,使区域活动内容具延续性。如:本案例中提供新材料螺丝时老师什么也没有说,而是给孩子提供了充分、安全的探究空间。使他们在探索中有了自己的发现:螺丝能搭建、螺丝能分类、螺丝能串......真正做到了:在孩子探究的过程中,放手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使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真正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4.多方收集材料,挖掘材料的多功能性,以往老师总抱怨区域活动缺少材料,其实自然界、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拿到幼儿园如在自然角有许多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叶子,有嫩嫩的柳树叶、杨树叶、菜叶、桑树叶等,孩子们都急着拿自己的叶子喂“小虫子”。一会儿“小虫子”身上盖满了叶子。中四班在出游时拣来了许多松果放在科学区,小朋友叫它“小刺果”拿它排图形,进而用它们做美食大四班收集各种瓶子,探究了“瓶宝宝”的各种玩法:配对、排序、装豆豆(探索哪种装法又快又巧)、装不同的东西声音不同、沉浮不同、小朋友做各种实验,忙得不亦乐乎。5.及时调整材料防止材料单一。如:在音乐区对许铭锟等小朋友来说自由摆弄音块很轻易,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失去活动的爱好,所以他就不愿意再玩了。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爱好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爱好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游戏也是如此时.6.师生共同制定活动区规则。大四班的活动区比较多,很多材料都可跨区使用,一开始比较乱,后来老师想了一个办法,采用孩子说,老师记,大家画的方法制定各个活动区规则。

篇6:生物研究性课题课题实验报告

候庄中学综合组

2012年9月,我校综合组的两位教师申报的《新课标下义务教育生物知识呈现顺序的探究》通过县教育局的评审立项成功,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的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不少学者提出,新基础教育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教育目标和新的培养模式,并对学生发展的潜能和多样性以及新基础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综合渗透性等进行了研究。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新基础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基础,新基础教育课程的开发早已呈现新的态势,一个好的教材应体现在知识呈现顺序先后性应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体现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目前,义务教育使用的生物教材主要有人教版、苏教版和浙教版等。侯庄中学自2005年以来一直使用人教版教材,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人教版教材知识呈现顺序进行了探究,主要观察分析各知识呈现顺序在使用中是否顺畅,学生是否利于接受,还存在那些问题等对于不同的章节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较为适合,进而总结如何安排教材中的知识呈现顺序才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成长的过程,有利于教材的改编等。这对于我县生物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提高教材的使用价值,为教材的改编提供宝贵的意见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2012年我们提出的《新课标下义务教育生物知识呈现顺序的探究》顺利通过县教育局的评审而立项成功。

二、研究基础

1、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在初中阶段认知水平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具体如下:(1)记忆的发展

初中生以有意识记忆为主,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一些无意义的材料,他们还能通过谐音、编顺口溜等方式赋予其意义进行识记,且在初中阶段,抽象记忆已开始占有优势。

(2)思维的发展

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有一定的程度,他们能够初步运用概念、判断等思维形式进行一定思维活动,并能按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高假设、验证假设的步骤去初步解决问题。

1、教材的使用

侯庄中学自2012年以来一直使用人教版的生物教材,我们生物组教师对该版教材已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并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陕西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及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等把握教学重、难点,梳理知识的呈现顺序的合理性。

三、研究目标

(1)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评价,了解我县初中生物教材使用的现状以及新教材实施以来教师在初中生物苏教版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根据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的构建义务教育生物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呈现的科学体系

(3)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论证知识呈现合理顺序和科学体系的适用性。

四、研究内容

(1)选择我县两种类型的初中(农村初中与县城初中)进行抽样调查与测试,以了解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现状(主要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呈现顺序、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等)。

(2)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呈现顺序体系,总结新旧版本的教材的差别,人教版知识点与学生水平测试的联系。发现人教版教材的亮点及不足,为教材的进一步改变提供合理的依据,进而对我省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3)对实验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推断统计和分析比较,以检验相关策略的实用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五、研究方法

1、分班教学对照分析法

(1)对教材前后章节内容进行联系归纳,使知识呈现前后有个合理的顺序,并能正确抓住重、难点。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合理安排教学过程。(3)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将知识呈现顺序进行相应的调整。(4)根据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2、问卷调查法

(1)对不同年级的生物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① 教材中知识呈现顺序是否符合多数教师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②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知识的呈现顺序。③ 对所使用的教材总结其优点和存在哪些不足,并写出好的建议(2)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呈现顺序是否与教材相同,哪一个更适合学生的接受。② 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还存在哪些问题。

③ 学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呈现顺序的安排有何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呈现合理性还比较满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一些内容的安排教师也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整。

3、案例分析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对每一章节进行分析,对一些好的调整会以总结方式记录下来,如教学案例等。如在讲细胞种类和结构时,教材是先安排讲解细胞的种类后分析细胞的结构,我们发现这样会使学生在接受该部分知识过程中有些吃力,不利于他们的理解,于是我们把该部分知识顺序进行了调整,先讲细胞的结构再讲细胞的类型,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接受。课后我们把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公案供大家参考。

六、研究的成果

我们认为,现行的义务教育生物教材几经修改完善,基本形成体系完整,内容全面,覆盖生物科学各方面的知识体系,而且选取的基础知识很有科学性和代表性,和已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变化:

1、选修为主要体现的“生物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生物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本身就与医学、农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的结合,转化为生产力,不仅已经体现在理论上,更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利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现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开辟了生物工程新领域。例如:转基因技术、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核移植技术等,促进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组织工程、胚胎工程等的诞生和发展,已经在工业、农业、医疗和卫生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2、用“生物圈”知识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在,生态学的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它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生态学的范畴,而是扩展到对整个生物圈的研究。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爱护地球,关爱生物,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这些意识的树立,正是现行教材的目的和要求。

3、《生物(人教版)》以“积极思维”活动为主要的学习栏目,辅以“边做边学”、“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栏目.促使学生在更高水平上“改变学习方式”。《生物(人教版)》设置了“积极思维”、“边做边学”、“课题研究”、“放眼社会”、“评价指南”等数量有限而功能独特的栏目.希望学生通过栏目不仅获得知识,也获得能力和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就是现行教材力求达到的。

当然,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也觉得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些,可能会影响上述目的的达到。我们在此提出,一方面是与大家交流与探讨,相互提高,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是总结我们的一些做法,并把此推荐介绍给大家。因此,很希望在这方面有研究和探讨的专家及同仁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这样我们将能更好的提高水平、改进工作。

下面介绍我们的总结。

1、现行教材比较缺乏科学家生平事迹及成就方面的知识。科学家们的成就,虽然属于某一领域,但更是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不朽贡献,特别科学家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不仅应该被记住和传颂,更应是启迪和激励后人的力量源泉,所以应该“大书特书”;

2、现行教材应加大科学素养教学的内容与力度。这不仅是生物的学科特点,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除了已有的基本技能等实验素养的培养外,科学素养方面的培养更应该加强,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和科学世界观,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3、现行教材在知识的衔接上还有待改进与加强。我们认为,可补充的内容有:动物和人体解剖和生理的一些基本知识(运动、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神经、生殖的知识);植物形态、分类的知识(如花、果实的结构);生物分类的知识;进化的知识等等。这样,可以弥补有些知识的缺陷,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而补充这些知识,既作为教材的正文内容,也可安排为课外阅读的内容。

4、对重要的知识的更多的诠释。由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的局限,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差异,使学生觉得一些知识深奥难懂,学起来很吃力,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应该增加对相关知识的解释,更可以通过增加图解、资料等多种形式,详细分解,化难为简,化抽象为直观。

5、对有疑问的知识的准确处理。由于知识的发展与更新,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使得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疑问,给教学带来困难,所以,我们认为应对这方面进行修改。

6、建议增加与教材相关的教辅用品。现行的教材几经修改,内容已有很大修改,而与之配套的教学挂图、模型、音像制品等大多不能使用。另外,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虽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但也是参差不齐,各有所长,不能随心所用。因此,我们很希望能有与教材完全配套的、全面、科学、系统的相关的教辅用品,更好的指导教学。

课题主持人:刘文奇 报告执笔人:刘文奇

上一篇:钟声教学教案下一篇:英语阅读课题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