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实验报告

2024-05-21

扎染实验报告(通用12篇)

篇1:扎染实验报告

扎染实验小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在扎染课程开始之前,我和同学们一样对扎染有着颇为浓厚的兴趣。并且认为扎染是很容易的事情,但通过自己亲手制作实践体验以后才发现其实扎染并不简单。首先因为染料的原因选择扎染的面料时就需要全棉的白色布料,而且要考虑到面料的厚薄。面料过厚容易使染料染色时不能完全渗透其中,同样的,面料过薄会使染料过于渗透面料,致使面料上的图案变糊等等。而且除厚薄外,面料的柔软程度也需考虑到,若是面料太硬在接下来的扎结过程中也较易出现扎的不紧等情况。面料不宜有弹性,弹性面料会影响扎花效果。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在面料选好后便是扎结工艺了,我的第一幅作品因为没有经验,所以在绘图的过程中图案的选择比较复杂,细小琐碎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比较密集。致使在接下来缝制图案的过程中花的时间比较多,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并不如意,图案的线条很模糊。导致这样的结果,首先一个问题是扎结的时候扎的不够紧,其次就是图案的选择上最好不要太过复杂繁琐。图案和图案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如果图案间太密集,扎结到最后容易使图案间堆积起来,那样会使染料很难进入到图案间的面料里,容易导致留白或是染色不均匀。另一点是在缝制的时候每一针之间的间距要控制好,不要间距太大,那样容易把染料渗进去。

扎结完之后就要染色了,染色首先就是要把扎好的面料浸泡在水中一会儿,再捞出拧干后放入已经煮沸的染盆中染煮。染煮的时候要注意几点,第一,要适当的翻动面料使之着色均匀;第二,如若包有保鲜膜,那么在翻动面料是就要小心不要把保鲜膜弄破;第三,再染多色面料时要先染浅色再染深色;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控制好染煮的时间,尤其是多色面料染煮时,时间上的变化会使颜色有较大的差异。

染煮后将面料清洗完一定要注意将面料晾干后再烫平,否则会使面料出现较大的颜色不匀和变色的情况。

整一个扎染的过程还是比较有趣的,在这个过程中所累积的经验和知识对我本身而言是很有帮助的,总而言之是受益良多的一次实践。

篇2:扎染实验报告

开始扎染了,老师告诉我们:“先把丝巾对角折成一个三角形,再折一次,然后把两个角向离折,然后抓住一个角,用线绕三厘米左右的宽度,然后打一个内扣结。”我愣住了,因为我不会系内结,便让前面的管雪箐帮我弄一下,她便帮我打好了。“打完结以后,不要把线断掉,接着打第二个结。”老师又说。我又让管雪箐帮我弄一下。打到第三个结的时候,管雪箐突然不见了,我又不会打结,怎么办呢?突然,我看见前面的葛琳已经弄好了,便让她帮我弄一下。她打好结后,我又问她怎么把名字绕上去,她帮我把名字绕上去后,我把丝巾放在了浸水的桶里浸泡。

老师先把颜料倒在一个锅子里,然后把我们的“作品”放在了锅里煮了一会儿,我们的“作品”都变成红色的了,老师们把我们绕的线剪开来,看见是谁的名字就把这个给谁,然后,老师用电熨斗把我们的丝巾都熨干熨平。

篇3:扎染作文400字

扎染需要的工具是一块长120厘米、宽80厘米的白色棉麻布,木板,橡皮筋。刚听完老师的讲解,我就迫不及待动手了。折布、扎皮筋、夹木板,最后用皮筋固定。我悄悄地看看四周的同学们,扎得各式各样:有的像毛毛虫,有的像美味的香肠,有的扎得乱七八糟,看不出是什么形状,真是五花八门。看似简单,其实很有难度哦!得注意它的疏密度。不一会我就做好了,老师拿来了好多五彩缤纷的颜料瓶,我拿了两瓶开始染色。用力捏瓶子中央,颜料就从细细的瓶口缓缓地流了出来,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渗透进布里面。就这样,我手里的布条慢慢变得美丽动人了。不过需要15-20分钟才能展开,我焦急地等待,生怕我做得不好看。

不一会,我们的作品出炉了。我被同学们的作品吸引住了,有的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有的像时光隧道。我一转身,看见妈妈来了,我很迫切地希望妈妈早点看到我的作品。我手忙脚乱地打开我的杰作,咦?怎么有两段是空白的,没有染到色。唉,原来是我太心急,做得马虎了。于是赶紧搬救兵,拉着妈妈一起去补救。经过我俩不懈的努力,终于大功告成。展开一瞧,哇!我的居然是一幅美妙绝伦的星空图案,到底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但我也反思了一下,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篇4:扎染作文300字

石头哥哥先为我们介绍了扎染工艺的历史,然后开始讲解扎染的步骤,听得我们都跃跃欲试,想马上体验一下。

好不容易,石头哥哥讲完了,我迫不及待的做起来:先将白布折起来,折到最小后再用皮筋扎起来,然后用染料上色。我心里默念着这些步骤,一步一步按顺序小心翼翼的开始做。前面都很顺利,当我开始染色时,刚上了一半颜色,却因为想让颜色印的更漂亮一点,就又把皮筋拆开了,将白布摊在报纸上,准备重新折。这时白布上已经有的颜色晕染开来,本来清晰的颜色开始混在一起,最后竟然染成了灰色和紫色。这让我大为惊讶,有些后悔这临时冒出的主意了。经过一再的修改,调整,终于成品出炉了。

篇5:扎染作文

扎染作文(一)

扎染真有趣

最近,我参加了扎染活动。扎染是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就是先扎后染。我们要把白色的手帕或围巾扎成各种形状,再染上颜色,听起来就觉得真有趣!

第一步是“扎”.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起了各种工具来扎。有的用棒冰棍扎,有的用雪花片扎,有的用大夹子扎……我也用各种工具开始扎围巾。我把围巾折成正方形,中间一揪,塞进一颗圆珠子,再用橡皮筋把它扎紧。提起来一看,便觉得像一个可爱的“幽灵”了。这还不够,我又把垂下来的部分,用橡皮筋扎成两股。这一看,又觉得像一节一节白胖的莲藕了。折一折,塞一塞,变幻着各种状态,真是太有趣了!

第二步是“染”.想染纯色的,只要把扎好的半成品,放进自己喜欢的纯色颜料桶中;想染彩色的,在扎好的不同格子中挤上不同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我们个个都像小画家一样,大开“画”戒,创造美丽。

第二天,展开作品,我惊呆了:纯色的围巾和彩色的手帕都出乎意料地美。我当了一回小小魔法师,扎染真有趣!

马儿老师点评: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棒!两个对称段:一是扎,二是染,工工整整,四平八稳。作文结构写扎实了,逻辑能力一定很强,不容易出再跑题偏题的大方向错误。

晋同学的作文,需要写后多读,把文字理得更柔顺些。每一步中都提到真有趣,其实可以忽略,因为本身文字就在写有趣,每次强调有趣,显得文字就有点呆板。也就是说,写有趣要没有“有趣”二字。

扎染作文(二)

做扎染

昨天,我们冰淇淋小队再次集合,为了不让大家忘记我们,我再介绍一下我们的成员:我――杨雨凡、陆宣羽、夏伊玲、方子涵、章渝笳、陈凯琳。这次我们去做扎染。

我们到了指定的地点后,我们的扎染指导老师――给我们看了扎染照片,非常美丽。有一些裙子,用了扎染后,裙子变得焕然一新,很亮丽。

毛毛老师给我们讲了做扎染的顺序:把做扎染的一块布(扎染布一样大小)放到清水里浸泡五分钟,接着放到颜料里浸泡十五分钟,就好了。我和老妈先把这块布折了四折,在一个角上包了一个弹珠,就像一个布娃娃的圆头,把下面的布卷成一根棒子用线绑了起来,又用几根线把整个布绑了起来,毛毛老师把它放到水里五分钟,又用颜料泡了一会儿,一块扎染手帕便做好了。很神奇!

我的手帕五颜六色,很美丽。不妨你来试试!

扎染作文(三)

学扎染

“这幅扎染真是太漂亮了,送给妈妈吧!”妈妈看到我的扎染作品,连连称赞。我心里喜滋滋的,不由想起扎染时的情景。

上课了,老师发给我们一张小布条,一捆绳子和一块大手帕。同学们都很好奇,对这些东西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今天,我们来学扎染。”戴老师说着,为我们讲解起扎染的.原理。同学们个个听得入神了,都希望自己能做出最美的作品。

一切准备就绪,可以扎染了。我把正方形的手帕对折,再对折,一块大手帕一下子变小了,我又用折扇子的方法反复折了几次。下面该绕线了,这可是细活,得慢慢来。我左手大拇指和中指捏着手帕的中心,右手一圈一圈地绕着。不知怎么,线被绕卡住了。我轻轻拉了拉,没有解开,又使出全身力量猛得一拉,“啪”的一声,不好,绳子断了,我立刻傻了眼。幸亏,戴老师帮忙,为我用三角形打了个结。

同学们的创意各种各样,孙姿越扎的手帕像一个人在劈叉,葛正钦的像一个鸡肉卷……真是千姿百态。手帕被放进了染色的盆子里,我们急切地期待着自己的扎染作品问世。

终于染好色了。同学们一个个都伸长脖子,希望能看到自己的作品。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的扎染作品。哇,真漂亮!大大小小的圆圈代表着幸福、团圆,载着我们的梦想飞翔在湛蓝的天空里。王映吹脑染很特别,像一朵朵小菊花绽开了笑脸,仿佛在炫耀:“看我多美丽!”

同学们拿起自己的手帕,跑在阳光下,跑在微风里。一边跑一边喊:“我会扎染了。”调皮的男孩子们有的舞动着自己扎染的手帕,仿佛一个个神气的斗牛士。有的把它戴在头上,像一个个勤劳的小农民。爱美的女孩子们把手帕系在发间,仿佛一个个鲜艳的头花。扎染在孩子们的手中变得更漂亮了。

篇6:扎染作文600字

拿好手中的布,仔细地认真对折了一下,我便开始有些随心所欲了。布很快就被我对折成了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很多处突了起来,这使这个三角形看起来有些不修边幅,甚至惨不忍睹。我又将三角形对折了一下,布变得厚而小了,鼓得更厉害,有点像被缩小的“三明治”。我用力捶了一下,终于变平了点儿。我有些懒了,拿出了一根长而细的绒线,开始对这块“三明治”进行一系列的包扎。我先在它的顶端绕了几周,绕好后把线剪了,打结,这可需要耐心。我不耐烦了,用“包粽子”的方法开始缠布,有的地方绕的宽些,有的细些,有的半宽半细,可我不怎么在乎。

包好的布要放进染料水里进行染色了。这时我又紧张了,不停地捏捏布的全身,看看绳子是不是紧紧绕着。但时间老人不允许我做这些。

染布开始上色,我有些紧张,不知会是个什么样子。可当我真正看了以后,我又笑了。布的最上端,竟然是那美猴王笑嘻嘻的脸,猴腮,毛发什么和真正猴子差不多。唯一的美中不足,是那猴耳太大了,有些失了美猴王的英雄本色。

哎,孙悟空吗?即有千里眼,又有顺风耳,正常正常。我安慰自己,再瞧瞧那猴脸的下面,是一块又一块的大石头,小的、大的、白的、深粉的都有。每块石头的花纹都各不同,可算得上是精雕细酌的宝座了,可不一般。

再看看别人的染布,我有些甘败下风了。有雪花形的,让人感到奇幻;有圆形的,令人赞赏……

篇7:扎染作文600字

五彩缤纷的课堂开始了。瞧,桌子上已经摆放了各种颜料,这可不是普通的画画颜料,而是环保的植物染料哦。经过老师介绍,我知道了扎染是白族传承了千年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做法比较复杂,需要通过扎、浸、染、蒸、晒等工序,而今天,话不多说,我们就来简单快速地学一下怎么扎染吧。首先要叠布扎布,橙子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下一块小白布,并做起了示范,布可以横着竖着叠,也可以随便抓起一把叠,然后用皮筋一根根紧紧地扎起来,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根皮筋照样画葫芦学着扎布,可这牛皮筋还真是有点“皮”,我怎么摆弄它,它就是不听话,终于,弱不禁风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扎了几根。

接着,关键的一步来了——石头哥哥轻轻地把染料滴在布上,可不能用力挤染料,不然会熏染一大片,东边一色,西边一色,你想哪边有什么色就往哪边滴一点,这不我雀跃极了,我这个大马虎拿起紫色用力一挤,啊哦,滴的太多了,我开始吸取教训按着顺序小心翼翼挤出各种染料,认真滴起来,蓝色、红色、绿色……

篇8:扎染作文600字

也是有幸,我竟生平第一次学做扎染。手中轻捏白布,按方法缓慢地对折,再缓缓外翻,当翻成一个鼓而厚实的小梯形时,我才真正领悟:只有当层次多时,才能染得漂亮呀!确保折对,万无一失后,我才拿起线板捆绑。撇下一个长长的线头,拎起后面一节,鼓足吃奶的劲,小心翼翼地围绕白布旋转,为保成品色彩艳丽丰富,我极其耐心地一圈一圈用力缠绕。泛黄的绳密密麻麻的将白布包裹,使我莫名想起木乃伊这个词,乍一看,还挺像,又“短”又“肥”的白布上紧密有序的包了三段绳,凹凸有致,竟让我有几分想笑。我抬起头,环顾四周,同学们都拿着半成品互相攀比,有的好似小飞机,短而奇特;有的好似木棍,笔直而神秘……反正,可谓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好了,塞进名字布条,我只能让老师去染我的“小木乃伊”了。

时间飞逝,不一会儿,老师就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成品走进教室,乍一看,白布已然褪去了本色,变成了玫红,只剩一星半点的纯白显露在外。大家一拥而上,激动之心难以抑制。老师在一群同学的簇拥下分发成品……一个个名字,紧揪着我的心,看着四周同学都像模像样的作品,我也越发期待。“徐许!”我一惊,如离弦之箭般向作品飞奔而去,“哇!”看着那缓缓展开的红布,我的心中默念加油。果然,我没有失望,在那布的中心,有四块显眼的深玫红花纹,四周还散布些许小圆,花纹没有轮廓,全都是由深到浅的缓慢渐变,图案间,一道纤细的空白映入眼帘,之中,还有星星点点的“麻子”散落其中,美极了。周边同学作品也都很棒,神秘莫测的八卦阵,井然有序的小方格……全部都充满特色。

篇9:扎染作文300字

倾盆大雨下着下着,突然降下一个消息,萧报小记者要去上手工扎染课。我连忙赶去活动现场,心里还有无数个疑问:扎染是什么?我去找“谜底”啦!

石头哥哥先简单地说明了关于白族传统扎染工艺的流传。开始行动了,我一手拿布,一手拿皮筋,过一段就扎一根皮筋,不一会儿就扎好了。接下来,我左手戴着手套,右手拿着紫色植物染料小心翼翼的挤到布上,哈,成功!再拿起粉色,大胆的用力一挤,哎呀,都挤到报纸上了,我赶紧认真起来,粉色在布上绽开笑脸。拿起蓝色,色彩一点一点的跑上单调无趣的白布,留下自己的身影。绿色甚是调皮和紫姑娘“勾肩搭背”(渐变色),仿佛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伙伴。好了,下一步,拆皮筋,我使劲一拉,皮筋宝宝马上跳跑,连忙摊开,耶!还不错,紫蓝粉绿晕染出梦幻的色彩,美轮美奂。

今天收获一萝筐,知道了扎染传统,还拥有了一块专属于自己的染布,太高兴了。

篇10:扎染技艺作文

今天我要学习扎染技艺,只见老师搬来一口大缸,里面盛满了颜料。我好奇极了,要染什么颜色呢?等老师放下来以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是蓝色――古人最常用的色,因为它是从随处可见的兰草中提炼出来的。

老师给我们每人一块方方正正的白布,先让我们折布。看着这块洁白无瑕的.布,不禁让我浮想联翩,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星汉灿烂的夜空,还是神秘莫测的宇宙?想到这儿,我左边折一下,右边叠一下,三下两下就折出了心中薄饼似的三角布。到扎花部分了,我先在左右两边各扎了一道,忽然听见“啪”的一声,原来是皮筋崩断了,看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扎皮筋也不能太用力。最后,我又在中间绕上了一圈,但我想让它留白更多些,所以就绕了两圈。终于可以染色了,这可是最关键的一步。我先将它放进深蓝色的染缸里,然后带上手套将它按在水下不停翻转,让里面也能完全浸透。听老师说,古人都把衣服染成深蓝色,就是为了穿得更久,这样一遍遍地水洗,颜色就不会很快褪掉。

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我把作品从缸里捞出来,使劲拧干,迫不及待地解下皮筋,把方布一下子展开。哇!蓝白相间好像打水漂时湖面荡起的一圈圈涟漪,又好似四周围着高大围墙的城堡。哈哈,要是李白穿上我染的衣服,一定会写出更多精彩绝伦的诗篇。

篇11:大班教案《扎染》

美术、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玩具准备:

棉布方巾衣服、橡皮筋或夹子、各色染料、脸盆、勺子、水。

游戏玩法:

1、清水浸润要染的布料或衣物后拧干备用。

2、根据染法和活动人数,提前配好染料(25g染料可染10件衣服)。

3、方巾染色过程:

(1)将方巾叠成W状长条再折成三角形;

(2)用木夹夹住三个角固定造型;

(3)戴上手套,滴染料;

(4)装入密封袋放24小时;

(5)清水漂洗,去掉浮色晾干。

4、T恤染色过程:

(1)准备T恤和扎染材料;

(2)从衣服中间抓起,旋转;

(3)用皮筋固定造型;

(4)滴染料并放入密封袋存放24小时;

(5)清水漂洗,去掉浮色晾干。

指导建议:

1、扎染的面积以及颜料的稀释程度都会影响扎染效果。

2、5g扎染粉配置比1瓶60ml的水。

篇12:有趣的扎染作文

我们期待已久的秋游终于来了,虽然天公不作美,飘着一些细雨,带着一丝微风。但是我们的心情依然是晴空万里的。

在导游的介绍下,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有序的上了旅游大巴。一路欢声笑语,前往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华南城。这一次的秋游有一些特别,不同于以往的户外活动,刚好雨天也不用受影响了,这正好合了同学们的意。

这一次我们是来研学的。说起研学,我一开始还以为就像是我们上的ME学院的动物课,就了解了解动物就好了。可是听了卢老师的讲解,我知道研学是来学习知识的。内容可丰富了,有古物、航天、美食制作、扎染……想想都激动啊!真想时空穿越马上就到研学地点呀!

在这一次研学活动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从古到今的古法扎染了。在扎染课上我们学了染手帕。染手帕的步骤是这样的:首先,先确定要画什么;其次,用橡皮筋捆住你要的图形轮廓;然后,染上蓝色的颜料;最后,带回家把它洗干净晾干。老师重点提醒一定要在阴凉的地方晒干手帕。这是因为如果在太阳底下爆晒的`话,手帕可能会掉色,这样就会影响美观。

我认为染料还很神奇呢,它虽然是用绿色的叶子做成的,照说应该是绿色的,可是出来的竟然是蓝色的,很神奇吧!我来告诉你们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光合作用。

我的图案有点特别,别人是中间一个圆四个角一个圆,就比如曾老师的手帕就是这个图案的,我还发现安涵睿的是像一个蛛网的图案。可是我偏偏要在中间两个圆,四个角是半圆,不过我认为这很漂亮。

回到家,我把我的手帕洗干净了,然后晒干了,一定要让它变干了,再把橡皮筋取下来。我把它送给了妈妈。妈妈很感动,还夸我做的好,图案很有规律,看起来很像青花瓷呢!她说一定要收藏好不能弄丢了。我也很高兴,因为妈妈很喜欢我的第一个扎染作品。

这一次的研学活动真有意义,我的收获也不是一般的大哦!学了扎染后,我知道了用皮筋捆住的地方是染不上颜色的。我还知道了在云南和一些少数民族比较流行扎染。我还知道了其他的染法,比如:吊染、缝染……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扎染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小扎染课件04-10

美丽的扎染05-02

大班扎染教案05-16

扎染讲座稿05-29

大理周城扎染05-20

扎染服装论文题目05-03

扎染教学随笔范文06-05

扎染说课稿05-03

小学美术美丽的扎染05-25

《扎染手绢》美术教案04-10

上一篇:党员我为祖国点赞心得体会下一篇:暑假防学生溺水安全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