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

2024-04-13

2015.04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精选9篇)

篇1:2015.04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

2015年4月心脏血管外科、胸外科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

对一、二、三级护理质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针对高风险、高频次及重点问题进行分析。

一、高风险问题:

1、坠床、跌倒病人未悬挂评估表输血病历项目不符合要求

2、输血病历项目不符合要求

2、静脉炎护理措施不到位

(一)坠床、跌倒病人未悬挂评估表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原因分析:

1、2、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比较混乱。

个别护士存在懒惰心理,入院评估时有坠床、跌倒高危风险时未及时悬挂评估表。

3、收治病人班次为夜班,护士数量少,治疗比较多,为节省时间将评估表与其他治疗同时进行导致忘记悬挂评估表。整改措施:1、2、3、4、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工作及时完成,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根据护理措施同时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避免忘记悬挂。质检员加强督导及检查力度。

对新人病人及特殊病人要加强重视,交接班时严格查对。

整改落实情况:4月9号追踪查看,已整改。

(二)输血病历项目不符合要求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原因分析:

1、护士对输血重视度不够,临时医嘱执行时间未与实际联系,主观意识强。

2、3、责任心不强,输血前未认真核对,输血记录单漏记血量。护士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RH血型未标识。

整改措施:1、2、3、开会强调,全科护士培训,加深印象。

开展输血专项检查,质检员加大检查力度,核心制度落实到位。加强交接班,对本班未输完的血液严格交接班,保证工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本班的工作认真核对落实,项目填写齐全。整改落实情况:4月5号追踪查看,已整改。

二、高频次问题:

1、床头牌饮食及护理级别标识与医嘱不符

2、护理日夜班交接报告书写不全面

(一)床头牌饮食及护理级别标识与医嘱不符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原因分析:1、2、3、4、责任护士工作不到位,每班处理医嘱后未及时与医嘱核对。护士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侥幸心理。

责任护士健康教育不到位,病情掌握不全面,工作盲目。质检小组督导不到位。

整改措施:

1、加强护士责任心,每天处理完医嘱后及时核对饮食与级别护理与医嘱是否相符。2、3、4、责任护士合理安排好各项治疗时间,避免治疗混乱造成工作缺陷。责任护士加强专科知识培训,做好健康教育。质检员加强督导。整改落实情况:4月3号追踪查看,已整改。

(二)护理日夜班交接报告书写不全面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原因分析:

1、交班报告书写时未认真核对实际情况,从自动提取的交班内容中书写。

2、3、书写完毕后未认真检查,出现常识性的错误。未认真核对特殊病人的交接班,查对不严格。

整改措施:

1、护士从交接班报告移动端提取数据后,认真核对各项内容与实际一致,对提取不到的数据护士自动加入。

2、3、交接班报告写完后每次下班前再次核对,仔细查对。下班前认真核对特殊病人的交接是否完善。

整改落实情况:4月30号追踪查看,已整改。重点问题:静脉炎护理措施不到位 静脉炎护理措施不到位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原因分析:1、2、3、4、护士责任心不强,遇到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护士未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评估。采取护理措施后护士为及时评价效果,协调性差。责任护士交接班不严格。

整改措施:

1、加强护士的责任心,进行护理操作时要进行有效的评估血管情况,长期注射和使用刺激性药物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2、及时查看用药情况及病人的身体状况,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4、采取护理措施后要及时观察效果,进行效果验证。严格交接班,各班引起重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整改落实情况:4月10号追踪查看,已整改。

通过本月的质检,3月份存在的问题,本月基本整改,输血项目的检查仍作为五月分质检的重点。

篇2:2015.04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

对一、二、三级护理质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针对高风险、高频次及重点问题进行分析。

一、高风险问题:

1、袖带使用不规范(有压痕)

2、吸痰盘无铺盘时间

(一)袖带使用不规范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原因分析:1、2、3、护士责任心不强,重症病人测完血压后,未将血压袖带取下。个别护士存在懒惰心理,为便于记录下次血压,未将袖带及时取下。病人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药物做用影响血压,个别护士存在想当然心理,将血压袖带长时间置于病人肢体。整改措施:

1、科务会重点强调,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并与绩效挂钩,避免出现不良事件。

2、加强护士责任心,加强重症病人的基础护理和管道护理,杜绝各种原因导致袖带长时间置于病人肢体上。

3、特殊用药病人可采取一定措施如有创动脉压监测,经常更换测量肢体,并观察病人肢体情况,以免意外情况发生。整改落实情况:3月6号追踪查看,已整改。

(二)吸痰盘无铺盘时间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原因分析:1、2、3、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不细致,未及时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工作忙碌,铺盘时有意外情况发生导致工作不完善。个别护士存在侥幸心理,无菌观念差,意识不到位。

整改措施:

1、2、加强护士的责任心,规范工作态度,并与绩效挂钩,再次验证效果。经常检查工作完成情况,避免工作忙碌时或遇有意外情况时工作不完善。

3、加强无菌操作观念,规范操作,业余时间加强培训。

整改落实情况:3月6号追踪查看,已整改。

二、高频次问题:

1、护理级别巡视PDA漏扫描

2、体温单记录不全

(一)护理级别巡视PDA漏扫描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原因分析:1、2、3、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按时巡视。工作忙乱,治疗时间长未能及时按时巡视。

个别房间、个别时间段PDA信号不好,未能按时巡视。

整改措施:

1、2、加强护士责任心,漏扫描者与绩效挂钩,并验证效果。

合理安排好治疗时间,责任护士根据分管病人的具体情况统筹安排治疗时间。

3、PDA信号不好时,及时通知护士长,更换PDA重新扫描。

整改落实情况:3月18号追踪查看,已整改。

(二)体温单记录不全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原因分析:1、2、3、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不严谨,粗枝大叶,整体观念不到位。体温单录入数据后忘记保存。

数据录入体温单后未再次审核校对,导致体温单数据不完善。

整改措施:

1、2、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工作禁忌三心二意,加强自律。

低温单录入数据后要再次审核一次,验证效果,每次下班前再次核对,仔细查对。

3、4、主班每日下午查看体温单,再次把关,提高护理质量。质检小组加强检查力度及督导。

整改落实情况:3月25号追踪查看,已整改。重点问题:出院时治疗室过敏标识未撤除 出院时治疗室过敏标识为撤除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原因分析:

1、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对出院病人终末环节处理不到位,未引起重视。

2、治疗班未再次核对,查对不严格。

整改措施:

1、开会强调,加强工作责任心,责任护士加强对出院病人终末环节的处理。

2、核心制度落实到位,加强各班次的查对情况及工作完善情况,及时检查。

整改落实情况:3月20号追踪查看,已整改。

篇3:2015.04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

1 方法

1.1 确认和识别ICU常见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问题组织护理人员

护理风险主要包括:科内业务培训滞后;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低;急救仪器的操作不熟练、仪器保养维修不善;抢救药物不熟悉;护理记录不及时、不仔细;各种管道处置不合理;新药的不断出现;危重病人转运存在风险;抢救物资设施治理不善等不安全因素。

1.2 针对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 制定防范措施

1.2.1 制定完善的风险治理制度, 如: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护理文书管理制度、护理人员业务培训管理制度、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ICU消毒隔离制度、仪器保管使用制度、探视管理制度等等, 同时规范各项监护技术, 降低ICU的病死率、院内感染率等。

1.2.2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建立业务学习制度, 制定教学培训计划, 注重护士的素质培养和在职培训, 多渠道学习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 医疗护理风险治理知识, 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 提高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组织各级护理人员讲课和示范, 讨论和分析存在的护理问题, 制定相应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并执行。

1.2.3 采取走动式治理, 护士长应加强对责任心不强和业务能力较差的护士的护理质量跟踪调查, 并进行督导工作, 着重做好高年资护士对新护士的传帮带工作, 了解各危重病人的病情, 对潜在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制定防范措施, 并检查落实情况, 防止风险的发生。

1.2.4 控制院内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诊疗操作前后均应洗手, 必要时戴手套, 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和护理,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1.2.5 成立质控小组, 制定质控内容, 对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查漏补缺, 制定防范措施。护士长应每周检查一次质控小组工作落实情况。

1.2.6 利用家属探视机会, 加强护患沟通, 由于ICU病人病情重、变化多、护理操作频繁, 落实各项护理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2 效果评价

自我科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治理护理风险以来, 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健全组织, 明确责任, 健全相关制度和重症监护病房 (ICU) 护理质量标准, 定期或不定期对ICU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整改、评价.结果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3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全方位系统化的新的管理模式, 全体护理人员通过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价的方法, 制定风险治理措施, 评价效果的同时提出新的方案, 共同完成风险治理的全过程, 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夏雪中.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与方法进展概述[J].中国护理管理, 2004, 4 (2) :40.

[2]夏纯, 邓瑛瑛, 王晓艳.临床科室的风险治理[J].中国医院治理, 2005, 25 (2) :2.

篇4:2015.04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管道护理 管道意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c)-0200-01

据临床疾病统计结果得知,外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中,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置留管道,以方便医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及时抢救等,因此为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1]。外科管道护理不当时可而出现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2],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如何有效进行外科管道护理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笔者为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于外科患者管道护理的护理效果,将我院的160例外科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置管期间分为进行常规护理及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进而比较两组患者的管道意外发生情况并评价患者对不同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具体如以下几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中160例外科置管患者的病例选用时间是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分析其临床资料得知,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51例,女性患者有29例,年龄介于20~73岁之间,中位数年龄是52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有48例,女性患者有32例,年龄介于22~72岁之间,中位数年龄是51岁。160例患者中,有94例患者进行泌尿系手术,有36例患者进行甲状腺手术,有30例患者进行乳腺手术。经统计学分析得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常规置管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管道的通畅情况,妥善固定,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2)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法:①医院组织部位人员专门学习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知识,掌握具体方法及步骤。②建立品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相关工作人员针对患者分析其高危因素、管道护理、防护措施等进行宣导,同时根据其身体素质情况制定特殊防护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③定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总结,分析护理矛盾并探讨有效解决措施。④开展置管护理活动,加强护理人员的管道护理知识及技巧。⑤像患者解释管道留置的意义,妥善固定后,观察引流物引流情况及管道附属装置,并对管道周围皮肤进行护理,保持管道敷料的清洁和干燥。⑥定期检查患者管道情況。⑦询问患者佩戴后的感受,如有不适,及时处理。⑧由外科领导、医师、护师定期评估该科室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效果。

1.3 统计处理

利用SPSS17.0软件系统对该文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其中量资料的检验方法选用X2检验,计数资料的检验方法选用的是t检验,进而比较两组的结果,若出现P<0.05,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选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管道意外发生情况。(见表1)

从表1结果中可以得出,实验组经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后的管道意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评价两组患者对不同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见表2)

因此得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组织机构就是从事质量活动的人们协作体系,持续质量改进护理需要有人具体组织,协调,并进行护理策划和技术指导,同时需要组织监督小组对护理方法进行评估、评审[3]。该护理方法的原则是将过程改进、持续性改进、预防性改进三者有效的结合,并通过系统安全监控和前瞻性干预对护理人员进行指导、指引及培训,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4]。该文研究结果得出,外科置管患者经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后的管道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且患者对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因此得出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于外科置管患者的管道护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此类患者管道意外的发生情况,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并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发展。因此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法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置管患者的管道护理中。

参考文献

[1]高思慧.外科管道护理中的持续质量改进[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5(29):129.

[2]陈影红.持续质量改进在外科患者管道护理中的实践探讨[J].当代医学, 2013,8(19):130.

[3]朱妙仪.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79.

篇5:2015.04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

关键词 基层 综合素质 护理部

方 法

科学统筹人力资源,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护理工作中做到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履行到位,执行有力,遵循以人为本、能级对应、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护士长竞争上岗,护理单元组长竞聘上岗,高年资护士负责业务指导,科室业务骨干集中授课。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护理先行”,以“只要是患者需要的,就是自己要做的,只要去做就要使患者满意”为导向。①大力开展外树“形象”活动:举办全院护士礼仪培训,倡导礼仪服务。②开展“全过程无缝隙优质服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从入院程序、行为仪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重视细节服务、文明服务,增进护患之间的信任与理解。③以人为本:关爱护士,认真倾听她们的心声,以诚相待,做她们的知心人,帮助她们解决一些生活中棘手的问题。团结了同志,凝聚了力量。完美始于细节,2008年心内科创建了“首批市级护理服务示范病房”;2010年神经外科创建了“第三批市级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护理队伍内涵建设,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⑴打造学习型团队:护理部制订年学习计划并认真落实。①每季度三基理论考核1次,人人达标过关;②加强护理操作技术训练;③院内制订培训计划,由护理部及各科护士长对全员进行培训;④科内制订每个月学习计划,固定时间,护理部不定期参加;⑤对临床疑难、危重、特殊疾病及较大手术,实行科内、院内病历讨论或术前讨论,实行护理查房;⑥鼓励护理人员撰写护理论文、发明护理专利及护理科研,采取奖励政策,以资鼓励。⑵派出去、引进来:①外派护士长、业务骨干进修学习,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参加市、县护理学会举办的业务讲座及函授学习,于上级医院接轨。②聘请院外专家来院讲课,传授护理工作的先进经验。

强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确保护理安全,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约束是为了飞的更高,为保证护理工作安全,采取了以下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⑴强化教育、制订并严格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建立了护理质量监管小组,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制度;开展护理质量控制及动态分析评价。护理部开展了多种形式、分层次因时因岗教育,落实护士岗前培训,强化年轻护士执业教育,强化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学习。⑵培养护士安全意识:针对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护理部每个月召开护士长会议,每季度召开护士长及主管护师会议,半年召开全院护理人员会议,对护理安全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通报,护士长结合科内安全管理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进行经验体会交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为强化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抗风险意识,组织学习《护理纠纷防范措施》、《护理风险管理》等专题讲座,从而提高了依法行护的意识和水平。⑶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确保安全服务:①注重环节质量控制,积极落实护理“三级查房”制度。各科室成立质量考核小组每天对护理工作自检,并把科室的急、危重患者作为检查的内容之一。护士长坚持每周1次夜查房。②注重危险信息反馈。③抓好重点环节的控制。强调合理、科学、弹性排班。

丰富业余生活,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激情:“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尊重和理解护士。每年“3·8”妇女节、“5·12”护士节,组织全体职工举办丰富多彩的演讲、文艺演出、游戏比赛,既弘扬了南丁格尔精神,激发护理人员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又展示了新时代护士的风采,丰富了业余生活,同时调动了她们奋发向上的激情。

讨 论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人们保健意识增强,人们对质量和服务有了越来越高期望值的今天,因此提升护理质量势在必行。而且市场竞争促使改变护理观念探索新护理方法去适应市场需求。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持续改进是一个永恒的目标,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通过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价的方法,不断评价措施效果并提出新的方案,使护理质量循环上升,据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的时代,决定如何认识和防范医疗护理风险,努力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正确,从根本上堵塞医疗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渠道,有效降低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以提高护理质量。坚定不移的将护理工作做好、做专,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连续、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患者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要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的护理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

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医患、护患关系更融洽了,增进了感情,减少了矛盾。能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心理变化,能及时有效的根据患者的问题,制定计划并能很好的实施。实现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质量零差错,护理技术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的服务目标。

篇6:2015.04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

第五章: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5.1.1.1】有在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

【C】

1.有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定期专题研究护理管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

2.按照标准配臵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和人员,岗位职责明确。【B】符合“C”,并

落实岗位职责和管理目标,对各层次护理管理者有考核。【A】符合“B”,并 护理管理体系惯性有效运行。本条需提供:

1、护理管理组织机构图;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2、护理管理目标:

3、护士长管理考核方案及实施情况;

【5.1.2.1】执行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C】

有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的工作方案,执行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B】符合“C”,并

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有效运行。【A】符合“B”,并

1.与相关临床科室及职能部门至少每半年有一次联席会议或其他协调机制。

2.对开放床位大于300张的医院,应执行三级(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本条需提供:

1、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框架图;

2、护士长例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3、护士长考核结果;

【5.1.3.1】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

【C】

1.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有工作方案与具体措施。

2.护士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要求。3.有统一管理的护士分级管理档案。【B】符合“C”,并

1.有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规范明示,并有效执行。2.科室能定期自查、分析、整改。

3.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定期监管检查的结果反馈和整改意见。【A】符合“B”,并

1.有事实证明落实“护士岗位责任制与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取得成效。2.对存在问题与缺陷的持续改进有成效。本条需提供:

1、护理部整体护理工作实施方案;

2、护士分级管理档案;

3、科室、护理部有自查、分析、整改;

67【5.1.4.4】能提供体现适时修订并有修订标识的护理制度,修订部分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C】

1.有修订制度、职责、常规等相关文件的规定与程序。

2.修订后的文件,有试行—修改—批准—培训—执行的程序,有修订标识。

【B】符合“C”,并

1.相关护理管理人员知晓修订规定与程序。2.护士知晓修订后的相关制度。【A】符合“B”,并

对修订后制度的执行情况有追踪与评价,持续改进有成效。本条需提供:

1、护理部有修改文件的规定与程序;

2、培训(计划、内容、考核、评价);

3、对修定后文件的执行与落实有追踪与评价。

【5.2.1.1】有护士管理规定,对各项护理工作有统一、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有考评和监督。

【C】

1.有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2.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人员资质与履职要求。【B】符合“C”,并

1.各护理岗位人员符合相关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的要求。

2.职能部门定期对护士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内容。

【A】符合“B”,并

对护士管理工作有追踪和评价,持续改进有成效。本条需提供:

1、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2、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3、科室、护理部对履职情况有检查、有评价、有记录;

4、有绩效考核标准与方案并定期考核。

【5.2.1.2.】对各级护士资质进行严格审核。

【C】

1.有各级护士资质审核规定与程序,并执行。2.相关人员知晓资质审核规定与履职要求。【B】符合“C”,并

1.相关人员符合相关执业资质的要求。2 职能部门监管并执行。【A】符合“B”,并

对护士资质审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追踪和评价,改进有成效。本条需提供:

1、护士资质审核规定与程序;

2、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3、护理部有监管、有评价、有记录。

2【5.2.1.4】有全院护士的人员名册、薪酬、享有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等信息,落实同工同酬。

【C】

1.有保障护士实行同工同酬,并享有相同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的制度。2.护士每年离职率≤10%。【B】符合“C”,并

落实不同用工形式的护士同工同酬、享有同等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待遇。

【A】符合“B”,并

1.护士对薪酬和福利待遇满意程度较高。2.护士每年离职率≤5%。本条需提供:

1、护理人员花名册;

2、同工同酬,并享有相同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的制度。

【5.2.1.5】护士能够获得与其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与医疗保健服务。

【C】

1.有护士相应岗位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保健服务的相关规定。2.对在岗位上的意外伤害有处理的相关规定。3.护士均知晓。【B】符合“C”,并

对护士的保障上述制度和规定得到落实,做到可及。【A】符合“B”,并

对上述制度落实情况中存在问题与缺陷有追踪和评价,持续改进有成效。

本条需提供:

1、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保健服务的相关规定;

2、岗位意外伤害处理的相关规定;

3、相关培训(内容、考核)。

5【5.2.2.2】有各级护理管理部门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规定,有执行的方案。

【C】

1.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或编制中有机动人员的规定,有执行方案。2.相关护理管理人员知晓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规定的主要内容与流程。

【B】符合“C”,并

1.有护士储备,可供紧急状态或特殊情况下调配使用。2.对储备人员有培训、考核。【A】符合“B”,并

1.有紧急情况下人力资源调配演练,持续改进。2.机动护士占护士总数达到16.6%。本条需提供:

1、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规定;

2、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718【5.2.4.1】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的绩效考核办法与评优、晋升、薪酬挂钩。

【C】

1.有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绩效考核方案。

2.绩效考核方案制定应充分征求护士意见。【B】符合“C”,并

1.绩效考核方案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方便护士查询,知晓率≥80%。2.绩效考核结果与评优、晋升、薪酬挂钩。【A】符合“B”,并

绩效考核方案能够体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调动护士积极性。本条需提供:

绩效考核方案。(科室护士会议通过、有会议记录、方便查询)

0【5.2.5.2】落实专科护理培训要求,培养专科护理人才。

【C】

1.根据医院功能及需要,培养临床所需的专科护士。

2.有开展专科护士日常训练所需的师资、设备设施等资源保障。3.按照《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等要求,有本院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和培养计划。【B】符合“C”,并

1.根据临床需要,恰当培养和使用专科护理人才。2.有培训效果的追踪和评价机制。

3.有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A】符合“B”,并

1.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根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培训工作,效果良好。本条需提供:

1、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内容、考核、评价及再考核、再评价;

2、外出进修学习情况;

2【5.3.2.1】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 版)》等文件要求,规范护理行为,措施落实到位。

【C】

1.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制度及实施方案。2.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B】符合“C”,并

护理部应根据已制定的相关制度及实施方案,定期对各科室开展检查落实措施到位情况,有记录。【A】符合“B”,并

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规范护理行为进程中体现有持续改进事实。本条需提供:

1、《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文件;

2、护理部定期对科室落实措施到位情况检查,有评价、有改进、有记录。

4【5.3.4.1】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

【C】

1.根据“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制定实施方案,体现护士工作中的责任制。

2.依据患者需求制定护理计划,应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

【B】符合“C”,并

1.依据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制定护理计划,护士掌握相关的知识,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并能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授权委托人了解患者病情及护理的重点内容。2.科室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3.职能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整改建议。【A】符合“B”,并

对各科室落实情况有追踪和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本条需提供:

1、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ANP排班、岗位职责);

2、护理计划体现个体化、专业化;

3、科室、护理部有检查、评价、整改措施,有记录。

【5.3.5.1】护士具备危重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

【C】

1.护士具备的技术能力包括: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抢救技能、生命支持设备操作、患者病情评估与处理、紧急处臵能力等。2.护士经过危重患者护理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3.有针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4.护士掌握上述相关的理论与技能。【B】符合“C”,并

1.由具备上述技术能力的护士对危重患者实施护理。2.职能部门有护士培训、训练的考核评价机制。【A】符合“B”,并

对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本条需提供:

1、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2、抢救技能培训(内容、考核、评价),有记录;

3、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4、科室、护理部有检查、分析、考核评价机制,有整改措施。

7282930【5.3.9.1】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

【C】

1.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2.护士知晓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B】符合“C”,并

1.护士按照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熟练使用输液泵、注射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吸引器等常用仪器和抢救设备。2.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有处理预案及措施。【A】符合“B”,并

1.对各科室落实情况有追踪和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2.意外情况的处理及措施,全部符合处理预案的要求。本条需提供:

1、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保养、使用制度与操作流程;

2、仪器故障(意外)处理应急预案及措施;

3、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4、科室、护理部有检查、评价、整改措施,有记录。

【5.3.10.1】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

【C】

1.有符合专业特点的心理与健康指导、出院指导、健康促进等资料,方便护士使用。2.护士知晓主要内容。

3.通过多种方式将上述内容传提供给患者。【B】符合“C”,并 1.对指导内容及时更新。

2.能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适宜的指导内容和方式。3.对指导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有记录。【A】符合“B”,并

对在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本条需提供:

1、专科相关的心理与健康指导、出院指导、健康促进等资料;

2、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3、科室有效果分析、评价,有记录

【5.3.12.1】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

【C】

1.有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及质量考核标准。2.护理记录按照有关规定由相关护士审核签字。3.护士知晓并掌握《病历书写基本规范》。【B】符合“C”,并

护理管理部门对运行的护理文件进行质量评价,有考核记录。【A】符合“B”,并

对护理文书的质量管理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本条需提供:

1、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及质量考核标准;

2、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3、科室、护理部有质量评价、考核、改进措施,有记录。

435【5.4.2.1】有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制度与激励措施。

【C】 有护士主动(免责、非惩罚性)报告安全(不良)事件制度,激励机制。

2.有护士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教育和培训。3.有多种途径便于护士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B】符合“C”,并

1.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统一报告网络,统一管理。

2.护士对主动(免责、非惩罚性)报告安全(不良)事件的知晓率大于90%。

【A】符合“B”,并

1.提高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敏感性。

2.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本条需提供:

1、主动报告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2、免责、非惩罚性激励机制;

3、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4、护理部有追踪、效果评价、改进措施,有记录。

738【5.4.6.1】有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及演练。

【C】

1.有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

2.对重点环节(包括患者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围术期管理、安全管理等)有应急预案。3.相关岗位护士均知晓 【B】符合“C”,并 1.应急预案有培训或演练。

2.护士配制化疗药、锐器处理、为隔离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时防护措施到位。

【A】符合“B”,并

1.重点环节应急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及演练成效明显,并持续改进。

2.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本条需提供:

1、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处臵流程;

2、相关培训(计划、内容、考核、评价),有演练;

3、护理部有检查、评价、改进措施,有记录。

【5.5.1.1】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C】

1.手术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洁污区域分开。2.各工作区域功能与实际工作内容保持一致。3.医务人员知晓各工作区域功能及要求并有效执行。【B】符合“C”,并

1.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2.职能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整改意见。【A】符合“B”,并

护理部、院感部门对改进成效有评价。本条需提供:

1、手术室布局、区域划分,其功能与实际工作一致性材料。

2、护理部、院感办有检查、评价及整改措施,有记录。

142【5.5.1.4】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建立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并有培训、考核及监督。

【C】

1.有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监督,有记录。2.定期对感染、空气质量、环境等进行监测,有记录。3.有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4.手术室自行消毒的手术器械及物品应有标识及有效日期,使用者知其含义。5.手术室工作区域,每2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6.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7.有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及必要防护用品。8.护士知晓手术室感染预防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与履职要求。9.对制度的执行有监管,感染控制制度与手卫生的执行率≥85%,记录存在问题与缺陷。【B】符合“C”,并

1.医疗废物处理符合规范,有交接记录。2.手卫生执行率≥90%。3.认真执行职业防护制度,处理相关物品及器械时,应穿戴适宜的防护用具,防护措施落实到位。4.定期对消毒及感控工作开展监测评价。【A】符合“B”,并

1.利用评价结果持续改进消毒及感控工作,效果良好。2.手卫生执行率达到100%。本条需提供:

1、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相关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与相关培训

2、院感相关检测记录,消毒隔离登记表;

3、科室有检查、有评价、有分析、有整改、有记录。

【5.5.2.1】建筑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完善,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工作区域划分符合消毒隔离要求。

【C】

1.消毒供应中心/室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2.内部环境整洁,通风、采光良好,分区(辅助区域、工作区域等)明确并有间隔。3.配有基本消毒灭菌设备设施。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4.污染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污染物品有污物通道,清洁物品有清洁物品通道。5.护士知晓供应室洁污区分开流程规定与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2.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的规模、任务及工作量,合理配臵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设施,符合规范要求。3.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有实际屏障。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有洁、污物品传递通道,并分别设人员出入缓冲间(带)。缓冲间(带)应设洗手设施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应设洗手池。4.上述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有监管,记录存在问题与缺陷。【A】符合“B”,并

1.对科室落实感染控制制度的成效有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2.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的执行率100%。本条需提供:

1、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职责、流程;

2、有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3、科室、护理部与感染办有监管、有评价、有改进、有记录;

5【5.5.2.3】建立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符合规范要求。

【C】

1.科室有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2.有与临床科室联系的相关制度。【B】符合“C”,并

1.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健全,具有专科特色。2.工作流程符合规范要求3.定期征求临床意见,改进工作 【A】符合“B”,并

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及时修订、完善,体现持续改进 本条需提供:

1、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体现专科特色;

2、相关培训(计划、内容、考核);

7【5.5.2.5】建立工作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

【C】

有岗位培训计划,体现消毒供应工作特点。【B】符合“C”,并

对岗位培训有考核及效果评价。【A】符合“B”,并

对培训计划及落实情况有评价与监督,体现持续改进,有记录。本条需提供:

篇7: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一、不断完善病区、各科室的质量控制小组及岗位职责。

二、不断完善护理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质量标准。

三、认真组织对各项质量标准的学习、并落实。

四、护理各级质量控制组织认真履行职责,按计划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加强重点环节和重点部门管理,定期进行护理质量及院感质量检查,不断完善和改进。

1、落实入院患者压疮、跌倒风险的评估,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2、完善突发情况的抢救流程及应急预案,特殊抢救患者实行预警报告。

六、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定期质量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查找原因,整改到位,将检查结果汇总。

七、护理部每月定期或不定期质量检查,并召开护士长会议,反馈

信息。

八、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对问题突出的科室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1、各级质控组织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根本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2、分享护理质量改进实施成功的事例,达到全员提高。

九、护理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参考,对护士长管理的考核以及医院奖、惩的参考依据。

十、鼓励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

1、建立倡导患者安全的文化氛围,对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无惩罚。

2、每季度汇总各种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避免类似错误的反复发生。

十一、加强护理人员规范服务的督查力度。

1、制定具体规范服务督查的活动方案,对护理人员仪表、语言、行为进行规范,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篇8:2015.04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

1 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6月CQI实施前内镜诊疗5 000人次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3 060例, 女性1 940例, 年龄15~80岁, 平均年龄 (50.62±8.05) 岁;收集2013年7月至12月CQI实施后内镜诊疗5 000人次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性2 890例, 女性2 110例, 年龄17~85岁, 平均年龄 (52.08±6.65) 岁, 比较两组的护理配合质量。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诊疗项目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CQI实施方法

2.1 申请购置内镜诊疗器械

积极争取医院支持, 增置了内镜主机4套、内镜16件、氩气刀2台及其他治疗附件, 有效缓解了接诊病人多与设备数量少的矛盾, 提高了工作效率, 缩短了病人的候诊时间。

2.2 改进质控小组工作

在科室原有质控小组的基础上, 增设责任组长岗位, 其他各个岗位护士均为责任护士, 由组长总负责。各责任护士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对诊疗前准备、诊疗中配合及诊疗后护理措施进行改进, 并进行全程质量监控。

2.3 推行护理评估制度

由责任组长负责, 组织责任护士对当天预约诊疗病人的病情、诊疗项目及特殊诊疗要求进行初步评估, 提前预备可能使用的物品, 提高诊疗过程中护理操作配合的效率。

(1) 诊疗前准备:由责任组长负责, 每日诊疗前检查责任护士设备、器械、物品等的准备情况, 重点对特殊治疗附件的性能和备用情况逐一检查测试, 确保合格备用, 保证护理配合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2) 诊疗中配合:制订CQI工作标准:每个诊疗单元配备两名护士, 定岗定责, 一名护士在检查床左侧负责病人的体位, 准备口盘, 协助病人上下床及在诊疗过程中观察病情;另一名护士在医生右侧负责接送内镜、传递器械、配合镜下治疗等。

(3) 诊疗后护理:重新制订宣教方式, 制作胃镜、结肠镜、无痛内镜等诊疗后注意事项小卡片, 随同检查报告单一起发放, 并由责任护士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解释, 加深病人对健康宣教的理解和记忆, 将优质护理服务做细、做实。

(4) 加强病人安全管理:在诊疗全过程中, 安排专门护士负责安抚病人, 观察病情, 提供“扶上扶下”服务;在检查床尾放置脚垫, 使病人不需要脱鞋就可上检查床, 避免了病人在诊疗完毕下检查床穿鞋过程中发生坠床、意外跌倒等不良事件, 有效保障了病人安全。

2.4 改进护士培训方法

结合专业特点, 重新制订新入科护士培训计划。 (1) 强化专科技能培训:指定有资质的教师进行为期6个月的专科系统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 (1) 内镜室各项规章制度; (2) 护患沟通技巧; (3) 病人就诊及预约、登记流程; (4) 内镜适应证及禁忌证筛查; (5) 病人安全管理知识; (6) 消毒隔离相关知识; (7) 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理论、技能) ; (8) 各种设备器械使用及维护方法等。培训期满经科内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改进新人培训制度。实施CQI后, 对未经临床科室轮转的新护士, 在完成科室的专科培训后, 分批派往急诊科集中培训3~6个月, 培训内容包括: (1)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 (2) 心肺复苏术及护理; (3) 吸痰术; (4) 气管插管术及护理; (5) 心脏电除颤等技术。这样可进一步培养护士的急救技能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以提高护士综合工作能力。

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 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实施CQI前后内镜护士工作质量及护理配合效率比较

实施CQI后, 对内镜医生、护士及进修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调查问卷45份, 收回有效问卷42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3.3%。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 实施CQI后护士诊疗前评估执行率、病人病情观察准确率、护理配合有效率、病人安全管理落实率、专业技能熟练的护士比例、诊疗后健康指导有效率都较实施CQI前明显提高 (P<0.01) , 而仪器设备故障发生率由于增加了设备数量、加强了运行维护而明显下降 (P<0.01) 。

4.2 实施CQI前后医生满意度调查

结合专科特点, 从专业技能、护理配合质量、医护配合默契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实施CQI前向医生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120份, 收回有效问卷108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0%。实施CQI后向医生发放调查问卷120份, 收回有效问卷116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7%。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 实施CQI后, 医生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升 (P<0.01) 。

4.3 实施CQI前后病人候诊时间对比 (见表3)

由表3可见, 实施CQI后, 病人候诊时间较实施CQI前明显缩短 (P<0.01) 。

5 讨论

5.1 实施CQI前内镜诊疗护理滞后的原因

5.1.1 护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新入科护士虽有专职教师负责带教, 但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综合性, 各项操作无统一标准, 未严格落实考核上岗机制, 护士专科技能不熟练, 应急处置能力不强。

5.1.2 质控工作不到位

科室虽然成立了质控小组, 但工作职责不明确、不能严格落实, 各环节质量控制不到位, 诊疗前病人筛查工作不到位, 诊疗过程中安全陪护不到位, 诊疗后注意事项的健康宣教不到位, 致使护理质量达不到要求, 病人安全得不到保障。

5.1.3 设备器械检修不良

固然存在内镜及相关器械配备数量不足的问题, 但对设备在诊疗前检查、诊疗后维护的责任都没有落实到人, 必然会导致内镜诊疗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运行不良等问题, 尤其当接诊量较大时, 设备故障常影响检查的效率。

5.1.4 护士对工作预备不足

由于护士缺乏经验, 加之诊疗前准备工作没有针对性和统一标准, 使护士不能认真了解病人病情和既往内镜检查结果及特殊诊疗要求等, 对有可能临时使用的设备、器械、附件等物品准备不全, 需要时临时查找, 延误诊疗时间。诊疗后的注意事项通过护士口述向病人宣教, 存在病人理解片面、记忆不深刻等缺陷。

5.2 根据存在问题确定改进目标

5.2.1 规范质控小组工作

对诊疗流程、设备使用及维护、诊疗前准备、诊疗中配合及诊疗后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 制订一系列标准流程。由责任护士对内镜诊疗护理前的准备、诊疗中的配合、诊疗后的设备维护和健康宣教全程监督, 使各项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并落到实处。

5.2.2 改进配合操作流程

将内镜护理配合操作制作成流程图, 不仅便于学习、记忆与操作, 又便于统一管理和培训。要求本科室所有护士对操作流程熟稔于心, 这样配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5.2.3 规范护士岗位培训

进行科室的专业培训, 进一步强化急救知识的各项培训, 使培训正规化、系统化和全面化, 提高全科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5.2.4 加强病人安全陪护

原来一张检查床一名护士全权负责, 护士围着检查床团团转, 工作忙乱, 存在流程衔接不良、操作配合不及时、病人安全不能保障等缺陷。实施CQI后, 病人就诊时的陪护得到有效加强, 确保了病人安全就诊, 老年病人及医生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5.2.5 添置设备并加强维护

及时添置内镜诊疗仪器、器械及相关设备, 确保数量充足;加强管理, 将责任落实到人, 及时维护设备, 确保运行正常。

在本研究中, 根据内镜专科特点, 将质量控制落实到各个岗位、各个工作环节。实施CQI后, 医护配合效率明显提升;诊疗前护理评估执行较好, 护理工作效率、病人安全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率等指标均明显提升;设备故障发生率由实施CQI前的2.6%降至实施CQI后的0.2%;医生满意度由实施CQI前的57%提升至实施后的94%。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病人候诊时间明显缩短, 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 通过分析内镜诊疗护理质量较低的原因, 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目标, 在内镜诊疗护理中实施CQI。通过加强培训、落实责任、督查实施情况, 制订符合实际的质量改进措施, 使护理质量及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说明将CQI应用于内镜诊疗护理过程中, 效果较好。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诊疗护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 (CQI) 以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理 (PDCA) 循环的CQI方法, 对内镜护理配合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评价CQI的效果。结果 实施CQI后, 内镜护士护理配合有效率及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P<0.01) , 仪器设备故障发生率降低 (P<0.01) ;病人候诊时间由实施前的 (52.0±7.8) 分钟降至实施后的 (15.0±6.7) 分钟;医生满意率由实施CQI前的57%提高到实施后的94% (P<0.01) 。结论 通过实施CQI, 护士行为得到规范, 内镜护理配合的工作流程得到优化, 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医生和病人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内镜诊疗,护理配合,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张成普.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27 (4) :27-28.

篇9:护理文书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

【关键词】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质量控制PDCA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36-01

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文字记载,是医疗文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评价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原始记录,是病人住院期间诊疗及护理情况的客观反映,是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也是护士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的体现,折射出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护理文书确定为患者有权复印的客观资料,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文书将成为医疗机构举证的重要依据。因此,保持护理文书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就尤显重要。为了应对护理文书质量管理带来的挑战,减少由于护理记录书写缺陷引起的纠纷,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我院于2013年1~12月针对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的质量问题,运用PDCA(P: Plan(计划)、D:Do(执行)、C: Check(检查)、A:Act(纠正))循环的方法管理, 使全院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实施对策前的2012年12月与实施对策后的2013年12月住院病历各110份,进行对比。其中外科病历86份,内科病历90份,其他科病历44份。住院时间为5~28 d,平均12 d。

1.2 方法:按照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于2013年1月~12月对我院住院病历进行质控,查找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书写水平。

2 现状调查

2.1 法律意识淡薄,未充分认识到护理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如护理记录不及时签名,或其他护理人员代签;护理记录与医嘱、医生记录不相符;皮试结果误写、错写;护理记录单有黏刮、涂改、错别字等现象。

2.2护理记录内容不规范、不认真、不完整,如症状、体征描写不全面,书写顺序混乱,针对相应症状护理措施不到位;术后护理措施千篇一律,术后进食时间不具体;护理记录缺乏连续性、完整性、客观性,不能反映患者的病情转归。

2.3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患者的评估、护理、健康教育等不到位,由于长期以来医护工作的隶属关系以及受功能制护理思想的束缚,增加了护士的依赖性,使一些护士缺乏全面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1]。

3 对策实施

3.1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结合临床实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让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准确、及时、客观地记录各种护理记录,减少医患纠纷。每月组织差错事故分析会和差错事故隐患研讨会,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强化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合法性,提高护士的责任心。

3.2加强护理记录规范管理

3.2.1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培训力度。 护理部进一步加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的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对护士长和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授课,并要求科室每月强化学习,使全院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理文书书写管理质量标准。督促临床科室科室加强业务学习,利用科内讲课、病历讨论、业务查房等形式学习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内容的知识,并适当安排相关边缘学科的讲课,从而提高护士各专科知识水平和护理文件书写水平。

3.2.2 加强床头交接班评价工作。利用床头交接的形式,对患者进行现场评估,讨论有关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巩固学习效果,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3.2.3 各科制订专科疾病护理记录路径表:包括新入院、手术前、手术后、住院患者、出院记录等的观察及护理记录要点。护士在工作时可根据其内容对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评估,然后客观、真实、准确地按路径的内容记录患者的病情,并体现患者的个体差异,提高观察技巧和书写能力。

3.2.4加强低年资、新调入护士的培训力度。

(1)各科室定期组织学习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并指定年资高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书写护理记录时首先由带教老师进行检查,合格后再记录在病历中,本着观察到什么、做什么、写什么的原则,不能凭空想象。

(2)对于新招聘的护士、新调入我院的护士、产假返岗的护士、休假超过2个月后返岗的护士等,根据护士所在科室的专科特点,分别抽取死亡病历或疑难病历、输血病历、手术病历、顺产病历、跌倒∕压疮的高危人群病历和一级护理病历各一份,通过对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和护士在实际书写中易犯的书写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与剖析。使她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减少书写错误。以最佳的工作状态服务于伤病员。

(3)对低年资(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新调入护士进行规范化护士培训,3年内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基本理论必须人人过关,以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3.2.5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注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书写护理文件的能力。

3.3加强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管理

3.3.1 成立护理病历质量控制小组,质控小组成员制订护理书写质量控制标准,组织全院护士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要求,护理记录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方法。

3.3.2 设计并应用“护理病历书写质控本”:我院于2013年1月设计并应用了“护理病历书写质控本”。内容有日期、床号、姓名、存在缺陷、责任人、检查人、纠正情况,检查人员由各临床科室质控小组成员来担任,质控成员按要求每班必须检查并填写,即使未发现病历缺陷也要写上“质控无问题”并签名。同时由质控小组将护理质量检查登记本上的内容每月及时整理,综合反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在一周内在全科护士会上进行总结并提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

3.3.3科室护士长对科室护理质量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并与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部每月对科室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进行一次大检查,对个别科室的薄弱环节采取不定期突击检查方式进行检查,督察中发现的问题或隐患及时向科室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4 效果评价

实施对策前后对全院住院病历各110份作统计分析,检查标准按《安徽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存在缺陷的护理病历分别为37份、14份,存在缺陷项数分别为53项、15项。2012年1~12月的出院病历反馈率由2012年1~12月的15~28%降至5~15%。

5 讨论 护理文件书写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与否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必须充分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通过开展护理文件书写的持续改进活动,我院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明显提高,对规范护理文件记录,提高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质量改进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没有终点[2],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仍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虽然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有明显提高,但落实中发现,个别护士只重视护理记录书写,而忽视对患者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故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使记录的内容落实到实处,做到“写我所做的,做我所写的”。

参考文献:

[1] 肖又姑 我院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 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5): 51

上一篇:石梁飞瀑作文1000字下一篇:党员的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