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赞教案设计

2024-05-21

胡杨赞教案设计(精选6篇)

篇1:胡杨赞教案设计

《胡杨赞》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作者善于运用象征的手法,赞扬胡杨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品性,更赞美具有这种品性的人。无论写茫茫戈壁还是写胡杨,都能抓住特点,运用形象贴切的词语来描绘。作者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反问、设问、排比等手法,更是激情洋溢地表达了对胡杨的赞颂之情。本文激情洋溢,适合于朗读。

教学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胡杨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品质。

· 体会作者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 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对像胡杨一样在恶劣环境中奉献着的人的歌颂。教学准备:

教师:选取新疆民乐和胡杨的图片。学生:搜集有关胡杨的资料。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眼

1.背景音乐起,师:在茫茫的大沙漠,当黄沙袭来的时候,所有的生命都折服于沙漠的肆虐的时候,河流退却了,人群退却了,就连那雄伟的城郭也被掩埋了……有一个绿色的精灵,以不屈的精神与沙漠抗衡,与风暴搏斗,生生不息。它就是——胡杨。(出示胡杨组图)2.师:人们崇敬胡杨,留下了许多赞美的文字。(揭示课题,齐读)

二、设疑自探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胡杨赞》一文,自学了生字词,了解了主要内容。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句子:不知为什么,我却独钟情于胡杨。)读句子,通过理解“独”意思来体会作者对胡杨的感情专注。

过渡:是呀!作者为什么独钟情于胡杨?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划出相关词句,并随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3、生自学,师巡视关注学困生。

三、解疑合探

(一)同桌交流。

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二)班级汇报。要求互相倾听,及时纠正和补充,表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作者钟情于胡杨的第一个原因是什么?谁来读读相关语句。品味胡杨的无人关照

作者为什么钟情于胡杨的眼泪?找出相关语句仔细读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尽管无人关照,还能顽强生长。)(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无人关照的胡杨,这就是受了伤害,自己弥补伤口顽强生长的胡杨。板书:无人关照)品味胡杨的弓腰驼背

作者钟情于胡杨的第一个原因是无人关照,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强调了胡杨独特的长相,谁来说说是哪个词语?(惨不忍睹)

到底是怎样惨不忍睹呢?谁来读读描写胡杨长相的句子。

出示第四自然段的文字:它虽然有高大的身躯,但它的脊梁始终是弯曲的,就像一位弓腰驼背的老人嶙峋地站立在漠漠黄沙之上;它的叶形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边缘常呈现锯状,它的叶色常常是晦暗的灰色,至多是个淡绿色,没有银杏的挺拔和柏树的优雅!(板书:弓腰驼背)“胡杨长相为何如此惨不忍睹”?谁能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呢?(体会胡杨弓腰驼背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极强的生命力。)引读:是呀,胡杨的毅力多么顽强呀!它每一根扭曲的枝干,每一片晦暗的叶子都是它不屈的呐喊,谁能带着对胡杨的敬重与赞美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名读,评价、再读。)品味胡杨的“粗茶淡饭”

作者钟情于胡杨的第二个原因是弓腰驼背,那么,第三个原因是什么呢?它的环境怎样独特?请迅速圈画出重点词语。(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在恶劣环境中傲然挺立的胡杨。在这样的环境中胡杨是怎样生长呢?谁来带着体会读读这几句话。

出示: 它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环境下,一天天长大。它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它生来没有“锦衣玉食”,只有“粗茶淡饭”。(读、评价、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作者钟情于胡杨的第三个原因是由于它的“粗茶淡饭”。(板书“粗茶淡饭”)品味作者对胡杨的集中抒情:

过渡:尽管胡杨无人关照,却能千年不死。尽管胡杨弓腰驼背,却能千年不倒。尽管胡杨以“粗茶淡饭”为生,却能千年不腐。所以作者写下了这样一段激情洋溢的文字来表达对胡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读此段,思考“这样的胡杨”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体会“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在这儿,作者已把胡杨当作有毅力和意志的生命。在美读,改反问句为陈述句,对比读,体会语气,强调对胡杨的赞颂)品味胡杨默默奉献的精神

胡杨不畏艰险、顽强生长的这些特点让作者钟情于它,除了这些,胡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让作者不得不钟情于它。是什么呢?谁来说说。板书:默默奉献

胡杨做出了哪些贡献?谁来读读相关语句。胡杨的树干、枝叶、到它流出的眼泪都很有用,它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彻底的贡献给了人类。所以作者感叹到:出示:它只知道默默奉献,从来没有索取。(抓住关联词“但„却„”和词语“彻底”感受“默默奉献,从来没有索取”读、评价、读)多么高贵的品格,谁再来读读。

中国的新疆有胡杨,青海有胡杨,甘肃有,内蒙古也有,印度西北部有胡杨,中亚有胡杨,非洲北部也有胡杨,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都能看到胡杨的身影。这是因为(出示:无论自然条件如何恶劣,它总是积蓄着力量,努力地成长。)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胡杨的努力。作者在这里看到的仅仅是胡杨吗,赞美的仅仅是胡杨树吗,不,《胡杨赞》不仅是在赞颂胡杨,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屹立酷暑,笑傲风霜,一颗胡杨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导读: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男生来齐声赞美一下。读,女生也来齐声赞美一下读,是呀,这就是生命,这是怎样的生命呀!是宝贵的生命,顽强的生命,无私的生命,令人赞叹的生命。我们齐声再来读出这生命之美。(板书:千年不死 千年不倒 千年不腐)

四、质疑再探,深悟中心

1.这里,文中又一次用道“千年……千年……千年……”,请大家找出这几个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导理解句子中蕴含的深意。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不仅加强了语气,营造出一种气势,更突显出胡扬的苍桑,顽强,不屈。作者由赞胡杨,到赞胡杨的品格,再到具有这种品格的人。

2.引读。我独钟情于胡杨,是因为……是因为……更是因为……胡杨让人赞颂,它有千年不死的……千年不倒的……千年不腐的……作者想赞颂的是生命:千年……千年……千年……作者更想赞颂的是具有这种品格的……

3、用自己的语言赞美胡杨,想一想,哪些人具有胡杨这样的品性。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如:边疆建设者、清洁工、戍边战士、身残志坚的人……)

五、作业设计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2、另外,再推荐给孩子们一篇文章《白杨》希望大家去阅读,去感受白杨树的精神,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人的可爱。

六、板书设计: 胡杨赞 无人关照

弓腰驼背 “粗茶淡饭” 默默奉献

千年不死 千年不倒 千年不腐

篇2:胡杨赞教案设计

1. 齐读课题。围绕课题,你想到哪些问题?

2.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自读自悟,赞胡杨

1. 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针对课堂上生成,抓住“赞”进行引导。

2. 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对胡杨的感情,勾画写作者对胡杨态度的句子。

三、细读分享,一赞胡杨不畏艰险,默默奉献

1. 结合学生勾画“不知为什么,我却独钟情于胡杨”。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学习下文。反问句“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可以转换为陈述句“这样的胡杨叫人动心”。学生对比读这两个句子,体会语气,进而结合上文读懂作者钟情的三个原因。

相机引导学生用简要的语言说说第4、5段的意思。

作者为什么赞胡杨?引导学生体会胡杨不畏艰险的品质。

2. 可以设计关联词“但……却……”填空,也可以指导学生归纳本段主要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本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但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胡杨,对人类的贡献却是彻底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彻底”二字,感受“默默地奉献,从来没有索取”。

作者为什么赞胡杨?引导学生体会胡杨默默奉献的品质。

四、整体感悟,再赞胡杨

1. “这样的胡杨”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体会“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在这儿,作者已把胡杨当作有毅力和意志的生命。

2. “这就是生命”是指怎样的生命?像胡杨这样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生命。如无数在边疆工作的人、戍守边疆的战士。

3. 指导朗读。

五、朗读拓展,深悟中心

1. 文中多次写道“千年……千年……千年……”,请勾画这些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引导理解句子中蕴含的深意。作者由赞胡杨,到赞胡杨的品格,再到具有这种品格的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喜爱、敬佩之情,体会作者对具有这种品性的人的歌颂。

3. 引读。我独钟情于胡杨,是因为……是因为……更是因为……胡杨让人赞颂,它有千年不死的……千年不倒的……千年不腐的……作者想赞颂的是生命……千年……千年……千年……作者更想赞颂的是具有这种品格的……

4. 想一想,哪些人具有胡杨这样的品性。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相关作品

胡杨

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的唯一的乔木树种,而且,它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而今,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

胡杨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都曾发现胡杨化石,证明它是第三纪残遗植物,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如今,除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还可见到少量的胡杨外,全国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都蜷缩于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一个被称为“极旱荒漠”的区域。

胡杨虽然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但骨子里却充满对水的渴望。尽管为适应干旱环境,它做了许多改变,例如叶革质化、枝上长毛,甚至幼树叶如柳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因而有“异叶杨”之名。然而,作为一棵大树,还是需要相应水分维持生存。因此,在生态型上,它还是中生植物,即介于水生和旱生的中间类型。那么,它需要的水从哪里来呢?原来,它是一类跟着水走的植物,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而沙漠河流的变迁又相当频繁,于是,胡杨在沙漠中处处留下了曾驻足的痕迹。靠着根系的保障,只要地下水位不低于4米,它依然能生活得很自在;在地下水位跌到6~9米后,它只能强展欢颜、萎靡不振了;地下水位再低下去,它就只能辞别尘世。所以,在沙漠中只要看到成列的或鲜或干的胡杨,就能判断这里曾经有水流过。正因为如此,有人将胡杨称为“不负责任的母亲”,它随处留下子孙,却不顾它们的死活。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环境制约的无奈。

塔里木盆地的胡杨,特别是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是地球上胡杨最多的一片分布区,曾经十分辉煌。西汉时期,楼兰的胡杨覆盖率至少在40%以上,人们的吃、住、行都得靠它。在清代,仍“胡桐(即胡杨)遍野,而成深林”。但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短短间,塔里木盆地胡杨林面积由52万公顷锐减至35万公顷,减少近三分之一;在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更是锐减70%。在幸存下来的树林中,衰退林占了相当部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主要还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胡杨及其他植物的消亡,致使塔里木河中下游成为新疆沙尘暴两大策源区之一。有幸的是,人们已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开始了挽救塔里木河、挽救胡杨林的行动。向塔里木河下游紧急输水已初见成效,两岸的胡杨林开始了复苏的进程。面积近39万公顷的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已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轮台胡杨公园也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以胡杨林地为主体的塔里木河中游湿地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并列为重点保护的对象。第一次受到人类如此高规格礼遇的胡杨林,一定不会辜负人类的期待,将重展历史的辉煌!

维吾尔族人民给了胡杨一个最好的名字--托克拉克,即“最美丽的树”。它的美丽,源自它们面对干旱的顽强和悲壮,而保护和发展胡杨的美丽,则是我们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篇3:胡杨赞教案设计

高摩赞大坝为碾压混凝土曲线重力坝, 坝顶高程763 m, 最大坝高133 m, 坝顶全长231 m。自左向右依次布置有左岸非溢流坝段、溢洪道、电站取水口、右岸非溢流坝段。

高摩赞大坝枢纽工程坝址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具有降雨少, 年内、日内温差较大等显著特征。根据资料统计分析, 多年平均降雨量252 mm,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 785.4 mm;多年平均气温25.5 ℃, 极端最高气温发生在7月为49.4 ℃, 极端最低气温发生在1月, 为-3.3 ℃;多年平均风速为1.5 m/s, 实测最大风速为28.6 m/s。

1高摩赞碾压混凝土曲线重力坝的温控特点

1.1 碾压混凝土温控特点

碾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相对较小, 粉煤灰掺量较大, 由于粉煤灰延迟发热的特点, 因此水化热温升速度慢, 绝热温升相对较低, 对温度控制有利;同时由于粉煤灰的上述特点, 后期温升大, 大坝温度降到稳定温度需要的时间很长, 坝体会持续高温。

徐变是影响温度应力的一个重要材料性质, 碾压混凝土胶凝材料少, 属干硬性混凝土, 徐变度较小, 相应温度应力较大, 对防止裂缝不利。

碾压混凝土采用薄层铺筑、薄层碾压、连续上升施工方式, 夏季采用低温入仓方式, 冷量损失大。

1.2 高摩赞碾压混凝土曲线重力坝的温控特点

根据碾压混凝土的特点, 结合坝址区的气候特点, 高摩赞碾压混凝土曲线重力坝温控设计采用对混凝土材料和施工方法进行控制, 内外结合:①坝体降温, 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最高温度;②外部保温措施, 减小坝体内外温差。

2温控标准

根据坝体的分缝, 通过对大坝温度场及应力场仿真计算, 设计提出了高摩赞混凝土曲线重力坝的温控标准。

2.1 混凝土浇筑温度

根据坝址区的气象水文资料, 经仿真计算, 混凝土浇筑温度应满足表1 (气温) 和基础约束条件, 基础约束条件为强约束区 (0~0.2L) 不超过18 ℃, 弱约束区 (0.2L~0.4L) 不超过23 ℃, 非约束区 (0.4L以上) 不超过25 ℃。

2.2 坝体内部允许最高温度

坝体内部最高温度控制标准为:强约束区 (0~0.2L) 不超过36 ℃, 弱约束区 (0.2L~0.4L) 不超过41 ℃, 非约束区 (0.4L以上) 控制在38~45 ℃。

2.3 基础允许温差

根据有关规范及工程经验, 结合坝址区的气象水文条件, 综合各种因素, 为防止发生贯穿裂缝, 经计算分析大坝基础混凝土允许温差标准为:强约束区 (0~0.2L) 不超过16 ℃, 弱约束区 (0.2L~0.4L) 不超过19 ℃。

2.4 内外温差

根据有关规范和国内部分类似工程的经验, 大坝的内外温差取为16~18 ℃。

2.5 新老混凝土温控标准

连续碾压混凝土可防止上下层温差过大产生裂缝。在基础强约束范围内 (H=0~0.2L) 不允许出现长间歇;当碾压混凝土的高度H>0.2L时, 若必须停止碾压, 当停歇时间超过28 d时, 在其上碾压的混凝土应按基础混凝土的温控标准进行温度控制。根据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和施工期温度场仿真计算结果, 大坝层间温差控制标准应满足表2。

3大坝温控措施

3.1 优化配合比, 降低水化热

通过掺加高效减水剂, 优化配合比, 减少水泥用量, 从而缩小温差, 防止出现裂缝。

3.2 控制浇筑温度

为控制浇筑温度和最高温升不超过允许范围, 对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中提出如下必要保证措施。

(1) 水泥进场的温度不超过60 ℃。

(2) 成品料场要经常保持6.0 m以上堆高, 必须地垄取料, 料场要有防晒凉棚和喷水降温措施, 保证地垄温度一般不超过当月月平均气温。

(3) 混凝土拌和采用2~4 ℃冷水, 出机口混凝土温度应低于设计要求的浇筑温度2~3 ℃。

(4) 混凝土出机后在运输、入仓、浇筑过程中均采用防晒措施, 仓面应备有喷雾降温措施, 以便在高温时控制仓面温度。碾压后的混凝土应及时用彩条编织布覆盖, 防止日晒和气温倒灌, 力求混凝土浇筑温度不超过设计要求。

3.3 预埋水管冷却

坝体内部预埋冷却水管,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或质量满足要求的PVC水管, 水管外径32 mm, 内径28 mm;冷却水管间距1.5 m×1.5 m, 导热系数λ为0.45 W/ (m·K) ;冷却水管在仓面上按蛇形布置, 单根循环水管长度不超过240 m。

一期通水冷却主要是削减坝体混凝土内部初期的最高温度, 使其不超过允许的最高值。一期通水冷却, 低温季节通河水进行冷却, 温度为当月河水水温, 高温季节通温度为14 ℃的冷水, 通水时间为14 d。设计要求混凝土覆盖完成后即开始通水。

坝体接缝灌浆前, 通过二期冷却使混凝土温度降至封拱温度。通水前1个月应对埋设的冷却水管进行全面检查, 对于不通或微通的水管应进行疏通。

3.4 斜层碾压

斜层碾压可以缩短覆盖时间, 从而可以减少热量倒灌, 起到温控的作用。

3.5 其他温控措施

大坝碾压后的表面也要及时覆盖, 大坝所有洞室廊道的进出口, 都需用塑料被封堵或作挂帘, 严禁孔洞对流通风。

新浇混凝土拆模后侧表面立即覆盖等效放热系数β的保温材料。对坝体上下游面及孔洞部位则全年挂贴。

采取表面流水措施, 表面流水是用河水, 温度为当月河水水温。

4结语

高摩赞大坝浇筑过程中, 每升层高度控制在3.5 m左右, 每一碾压层厚30 cm。在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浇筑的浇筑温度基本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但是仍然在个别浇筑层出现裂缝。初步分析其原因如下。

(1) 冬季浇筑, 气温较低, 没有采取足够的混凝土的表面保温措施。

(2) 通水不及时, 因为担心冷却水管漏水冲蚀破坏刚浇筑的混凝土, 冷却水管通水时间一般在2 d以后。这期间是混凝土温度上升最快的时期。

(3) 层间间隔时间过长, 混凝土暴露时间过长。

实践表明, 如果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温度控制, 大坝一般不会产生温度裂缝, 这说明大坝温控设计对大坝的施工起到了指导作用, 对类似的工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要:巴基斯坦当地气候酷热、干旱, 对这座133 m高的大坝混凝土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 施工中采用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以及多种温控措施, 取得了显著效果。

篇4:胡杨赞 教案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了解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2、初步体会象征的手法,发现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用自己的话赞美胡杨,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悟作者对像胡杨一样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人的赞颂之情。

2、初步体会象征的手法,发现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句子:“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反问句)以前我们学过将这种句子改为陈述句。你们会改这个句子吗?

2、抽生回答。

课件出示句子:“这样的胡杨,(真)叫人动心。”

3、看到这个句子,你想提什么问题呢?(抽生回答:这样的胡杨指什么样的胡杨?胡杨为什么叫人动心?)

4、同学们提得很好,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胡杨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23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找问题的答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积极,那谁来告诉老师,“这样的胡杨”指怎样的胡杨?)抽生反馈: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

师相机板书:无人关照、弓腰驼背、粗茶淡饭

胡杨为什么叫人动心?(胡杨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

三、品读课文,感悟胡杨

1、整体感悟(品味第6自然段)

虽然无人关照、长得弓腰驼背、吃着粗茶淡饭,但它却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难怪在那么多长寿的树种当中,作者独钟情于胡杨;难怪作者要写下《胡杨赞》,热情洋溢地赞颂胡杨!

课件出示: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屹立酷暑,笑傲风霜,一棵胡杨树就是一支生命的赞歌!引读: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我怎么觉得我听到的胡杨不怎么叫人动心呢?这些句子应该用

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赞美的语气)要读出怎样的感情?(要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最后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陈述句没有反问句表达的语气强烈,没有强调的感觉)这个句子应该怎样读?(抽生朗读这个反问句、朗读本段)

让我们一起再来试一试,再次引读本段。

2、无人关照的胡杨

胡杨无人关照却千年不死,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第3自然段,看能不能找到答案。(课件出示相关段落、出示胡杨图和胡杨眼)

(1)胡杨的眼泪是什么?在哪些情况下它会流泪?它为何要流泪?体会胡杨受了伤就流出“泪”来为自己包扎伤口,是为了继续生长,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2)正因为胡杨在受到伤害时会流泪保护自己,所以,无人关照的它才能有千年不死的生命。这样一个无人关照却千年不死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3、弯腰驼背、粗茶淡饭的胡杨(第4、5自然段)(课件出示相关段落、相关胡杨图片)

(1)令人动心的胡杨到底长什么样呢?你能找出相关句子吗?(它虽然有高大的身躯,但它的脊梁始终是弯曲的,就像一位弓腰驼背的老人嶙峋地站立在漠漠黄沙之上。)

是啊,胡杨的脊梁是弯曲的,它弓腰驼背,因而有人说它的长相简直“惨不忍睹”!(理解“惨不忍睹”并造句)

过渡:孩子们,你们知道吗,长着这么一副丑样子的胡杨,却被维吾尔族人称为 “托乎拉克”,意思是“美丽的树”,为什么?这得

从它长成这样的原因说起。

(2)胡杨之所以长成这样,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需要,胡杨独特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呢?(干旱的荒漠、含盐量高达百分之十的盐碱地带、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环境,只有“粗茶淡饭”,没有“锦衣玉食”。)

理解“粗茶淡饭”、“锦衣玉食”。

(3)胡杨生来没有“锦衣玉食”,只有“粗茶淡饭”。为了抵御呼呼怒号的风沙,胡杨只能把根扎得深之又深,只能弯下腰身,所以,(导读:它虽然有高大的身躯,但它的脊梁始终是弯曲的,就像一位弓腰驼背的老人嶙峋地站立在漠漠黄沙之上;)为了节约那极其有限的水,它只能适应环境,尽最大努力减少水分的蒸发,所以,(导读:它的叶形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边缘常呈现锯齿状,它的叶色常常是晦暗的灰色,至多是个淡绿色,没有银杏的挺拔和柏树的优雅!)

(4)胡杨每一根扭曲的枝杈都显露着成长的艰辛,每一片晦暗的叶子都是它无声的、不屈的呐喊,所以,人们称它为“美丽的树”,不是赞美它的外表美丽,而是在赞美什么?(顽强的生命力)这样一个弯腰驼背、粗茶淡饭却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5)让我们怀着对胡杨的敬重与赞美,再读一读这段文字。

6、默默奉献的胡杨(第7自然段)(1)胡杨叫人动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你能找出来吗?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七自然段,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能从这个自然段里找到答案。

(2)抽生反馈:胡杨叫人动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彻底的。胡杨贡献的“彻底”体现在哪里?(树干做建材,枝叶做牛羊的佳肴,胡杨碱供人食用、洗衣、制肥皂)“彻底”说明了什么?(胡杨对人类的奉献是毫无保留的)

胡杨对人类的奉献是毫无保留的:从树干、树叶、到它流出的眼泪,它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彻底的贡献给了人类,多么无私!

这样一个默默奉献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让我们把胡杨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读出来。(齐读)

7、理解第8自然段

(1)无论自然环境如何恶劣,它总是积蓄着力量,努力地成长。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

(2)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几次用到了“千年„„千年„„千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千年”的反复出现,起了强调的作用,作者的情感也得以一步步深入:“长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腐”这是赞美胡杨本身;“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是赞美胡杨的品格;“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是赞美具有胡杨品格的人,是赞美生命!

(3)这里的生命不是一般意义的生命,有着像胡杨一样只知奉献不图回报,只有付出不求索取的精神的生命。

(4)你想到了哪些具有胡杨品格的人?

(边疆建设者、清洁工、戍边战士、身残志坚的人„„)小结:这种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含义这样的方法叫作“象征”。例如:出示五星红旗象征祖国,这里有些词语,你能说出它们的象征意义吗?蜡烛――()梅花――()橄榄枝――()

四、升华情感,赞胡杨

1、我们感动于胡杨,感动于它顽强的生命,感动于它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要说,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胡杨吧?

2、赞胡杨:

这样一个()却()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这样一个()却()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这样一个()却()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3、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想赞一赞胡杨。出示小诗、句子:

活着昂首一千年 死后挺立一千年 倒下不朽一千年 铮铮铁骨千年铸 不屈品质万年颂

不屈不挠的胡杨,干旱只能摧毁你的容颜,却无法动摇你维系生命的刚毅决心;风沙只能扭曲你的身姿,却无法掩埋你向往生命的雄心烈焰;大漠只能吞噬你的躯体,却无法摧毁你延续生命的铮铮铁骨。

胡杨生生死死上千年,你用不朽的精神谱写了生命的赞歌,你用不屈的品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你用彻底的贡献阐述了生命的价值,愿胡杨精神充盈我们思想的荒漠,长出生命的绿洲。

4、孩子们,你们的语句中饱含着深情,老师的话语中饱含着赞美,咱们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导读: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

五、总结全文

篇5:胡杨赞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胡杨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品性。3.发现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茫茫的大沙漠,当黄沙袭来的时候,所有的生命都折服于沙漠的肆虐,河流退却了,人群退却了,就连那雄伟的城郭也被掩埋了„„有一个绿色的精灵,以不屈的精神与沙漠抗衡,与风暴搏斗,生生不息。它就是——胡杨。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胡杨赞》,感受胡杨独特的魅力。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深入探究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

3.体会作者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自学提示一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介绍了胡杨树的哪些特点?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3分钟我能行)

c.讨论:胡杨的脊梁始终是弯曲的是为了()胡杨的叶色常常是晦暗的灰色,边缘常呈现锯齿状是为(),总之,胡杨长相“惨不忍睹”都是为了()。d.交流:你看到了一个()的胡杨。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为了抵御呼呼怒号的风沙,胡杨只能把根扎得深之又深,只能弯下腰身,所以(它虽然有高大的身躯,但它的脊梁始终是弯曲的,就像一位弓腰驼背的老人嶙峋地站立在漠漠黄沙之上;)为了节约那极其有限的水,它只能适应环境,尽最大努力减少水分的蒸发,所以(它的叶形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边缘常呈现锯齿状,它的叶色常常是晦暗的灰色,至多是个淡绿色,没有银杏的挺拔和柏树的优雅!)

3、粗茶淡饭的胡杨。

a.出示“它是在夏季酷热„„只有粗茶淡饭。”(指名读)b.交流:你看到了一个()的胡杨。c.能把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师引读:屹立酷暑,笑傲风霜,一棵胡杨树就是一支生命的赞歌!这就是“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师引读:无论自然条件如何恶劣,它总是积蓄着力量,努力地生长。这就是“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师:谁能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

师:作者对胡杨情有独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自己读一读第七自然段,你看到了一个()的胡杨。

a.“彻底”说明什么?

b.让我们把胡杨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读出来。(齐读)c.导读:彻底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所以,作者由衷地赞颂道: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

五、自学指导三

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几次用到了“千年„„千年„„千年”?找出来读一读,小组讨论:这样写有怎样的好处?(4分钟)

师: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它感动了作者,作者又用隽永的文字感动着我们。作者只是在赞美胡杨吗?其实在我们身边,就生活着许许多多具有胡杨精神的人.如:孔繁森、焦裕禄、牛玉孺、任长霞,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具有胡杨精神的人.(生畅所欲言)

师:我们感动于胡杨那顽强的生命,感动于它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话想要说请你动笔写下来。

反馈

a.孩子们,你们的语句中饱含着深情,咱们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 导读: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

b.《胡杨赞》不仅是在赞颂胡杨,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对,这就是生命,导读: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板书设计:

篇6:《胡杨赞》教学设计

1.精读课文,探究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2.背诵喜欢的段落,用自己的话赞美胡杨,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3.体会作者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词语引入,回顾内容

1.抄写词语:钟情、无人关照、弓腰驼背、粗茶淡饭、默默奉献。

2.师:作者钟情于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默默奉献的胡杨,才写下这赞美的文字——胡杨赞。

二、交流体会,精读感悟

1.过渡:作者为何对这样的胡杨情有独钟?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去探寻这些词语背后的意思。

2.汇报交流,朗读感悟

(1)无人关照的胡杨(第3段)。

抓住“眼泪”一词,引导“胡杨的眼泪是什么”“它为何要流泪”,体会胡杨受了伤就流出“泪”来为自己包扎伤口,是为了继续生长,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2)弓腰驼背的胡杨(第4段)。

可从“惨不忍睹”一词入手,引导说说“什么叫惨不忍睹”“胡杨长相为何如此惨不忍睹”,体会胡杨弓腰驼背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极强的生命力。

(3)粗茶淡饭的胡杨(第5段)。

①抓住“粗茶淡饭”一词,“粗茶淡饭在生活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这里呢?”(生长条件极其恶劣)“胡杨粗茶淡饭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

②“它是在夏季酷热……只有粗茶淡饭”,引导:读这个句子,你想说什么?(板演:顽强的生命力)

③能把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4)默默奉献的胡杨(第7段)。

①“它的树干木质坚硬……从来没有索取。”引导:你读懂了什么?

②“彻底”说明什么?(体会胡杨对人类的奉献是毫无保留的。)

③让我们把胡杨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读出来。(齐读)

3.小结: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这些词都在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它的生命是那样的(顽强),所以,它才会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腐!(板演:千年……千年……千年)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不叫人爱呢?

4.问: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几次用到了“千年……千年……千年”?这样写有怎样的好处?

三、升华情感,书写敬意

1.过渡: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它感动了作者,作者又用隽永的文字感动着我们。你对哪段文字感触最深,请你尽情读一读,赞一赞。

2.生自主朗读,背诵。

3.出示背景音乐,胡杨组图,指名背诵。

4.师:我们感动于胡杨,感动于它顽强的生命,感动于它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也有话想说,想赞一赞这西域的美丽风景——胡杨。赶快写一写,赞美赞美胡杨吧!

5.生自主写话。

6.出示背景音乐,胡杨组图,指名读出学生的赞美。

上一篇:企业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下一篇:小学英语的期末复习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