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初中学校有感

2024-05-13

参观初中学校有感(共12篇)

篇1:参观初中学校有感

参观初中学校有感

非常感谢领导给我们出去学习的机会,现在想起那半天的学习,仍觉回味无穷。

在上班的日子里,我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工作,我觉得自己在逼学生学习,没在意学生的需要,扼杀了他们的快乐,《论语》“学而第一”里,对“学”的解释是学习做人、学习做事,那么,我不是一个教师,我更像一个大恶人,作为一名教师,我工作的意义在哪里?

景敏老师说,回归教育的本质“育人”。是的,作为一名教师,育人,这是我工作的意义所在,这是我的初心。

在xx中学的两节课堂上,我惊讶于学生的自信和流利的表达,学生响亮的口号“男生有志气,女生有气质”,课堂上回答问题响亮的声音,向我们井井有条,有声有色的解释自己的组训,三组组长在课前展示环节有板有眼的老师范,六组组长妙语连珠的点评,都给我们深刻的印象。我感动于学生的礼貌,近日在读《论语》的《八佾第三》时,我深深的感到我们中华礼教文化的流失,我想,这可能是无法避免的,《经解》说“礼之失,烦”,在如此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礼教的繁琐是无法让人接受的。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但是,在xx中学,礼貌运用的那么恰到好处,每三人坐在一排,坐在中间的同学入座时,边上的学生会有“请”的身体语言,入座的学生会说“谢谢”。到黑板板演的学生,课代表上去批改,批改后两位学生互行鞠躬礼,对客人彬彬有礼的问好。“恭俭庄敬,礼教也”。在他们身上,既有青少年该有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精神,也有中国传统的礼教。

其实,范业润老师的讲课是非常精彩的,引导恰当,不时会渗透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只是,那一节课,老师引入新课后,例题由学生自主学习,再合作学习完成,然后由学生自主出题,并解答,那么难理解的例2老师也交给学生完成,给了学生足够的舞台展示,学生也真是没叫老师失望。这也是xx中学提倡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快乐学习。

此次学习中,最高兴的是正在困扰我的两个问题得到了答案。

第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觉得学数学有趣?”数学本身的简洁、准确、严谨,这些美是一般学生很难感受到的。两位教师在分享时都提到了“快乐学习”。他们的做法是:第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学,写,解决问题,讲,总结,思考;第二,给学生展示的空间,教师不断表扬;第三,在知识细节处,展示学科的思想方法,思想方法能够体现学科的魅力。第二个为题“在小组合作中,如何培养每名学生的责任感?”第一,礼貌的与同学相处,和谐融洽的小组氛围;第二,在组长之外,再安排语数外课代表,让更多的学生在小组里有事做,有责任承担。

我正在思考的,就是我想改变的。我想要落实以下两点;

一、小组分工的进一步细致,组长作为1号,语数外课代表分别作为2,3,4号,另两名同学做5,6号,让更多的学生在小组中有所承担,5,6号学生如果能做展示,给予更多加分,以此增加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数学课堂上学生更多的实现自主学习。每课备课中,备出自主学习部分及合作学习的部分。课堂上,只要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后都在展台做展示,并予以评价,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在字迹等各方面完善自己,给学生发挥的舞台。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尤其是5,6号学生若展示,给予更多加分。练习环节,不再随意的相互对答案,由数学课代表做好批改及小组反馈。课堂小结,由学生自主总结,教师适当补充,组长可进行小组评价。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会继续学习,坚持反思,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请教学习,多做尝试。如果xx中学的教育成为燎原的星星之火,至少我应该借着火光前行,在前行的路上,不忘初心。

最后,感谢各位的聆听,谢谢你们的时间,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你们的帮助!

篇2:参观初中学校有感

三月十日上午,我们一行人在胡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楚庄小学、楚庄幼儿园、李堂小学、史庄小学、杨卓武小学,所到之处校园整洁,上课做操秩序井然,令人佩服,同时也为自己的不足感到羞愧,回来以后,不断思考,反思自己,作为学校领导人应该以身作则,带头作用没有发挥好,对自己和教师要求不够严格,为了扭转这种现象,对我校的工作制定了以下几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精化管理:要求教师早到校,到校后必须进班辅导,指挥学生打扫好教室卫生和卫生区卫生,把卫生区分配到人,对学生在校打纸牌和扔砖头现象,进行教育,杜绝类似事情发生。

教风方面:我要不定时进班听课、检查,无形中督促每个教师备好课,上精课,向40分钟要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节课,每一天,每一个人都有进步,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学风方面: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第一、宣传学校有关规章制度。

第二、整理校风校纪案例,组织学生学习。

第三、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围绕“如何从我做起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和明确学生学习目的”系列主题班会。

第四、让优秀学生个人谈体会、谈感受。让学生谈学习的经验、心得和习惯。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心。第五、举行书法比赛,让每个学生以写一手好字为荣,以字体潦草为耻。

第六、举行朗诵比赛,让各个班级掀起背诵、朗诵的高潮,教室里书声朗朗,形成良好的学风。

总之,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让我们的学习面貌焕然一新,我校一定会成为一个教风正,学风浓的美丽校园。

篇3:参观初中学校有感

重庆行知学校是以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为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校+企业+军队+家庭+社会”的办学特色, 艰苦奋斗、勤俭办学、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走出了“做人为本、德育为首,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 以质量为生命”的行知之路。我们知道,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他提出和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 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 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 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 都是本领”, 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 增加自己的力量, 增加自己的信仰”。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如今看来, 重庆行知学校通过11年的办学, 基本上已诠释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精髓, 且按照这种指导思想做到了做好了。参观了行知学校, 我想到了几点:

1.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应加强素质教育。

谭老师介绍说:行知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只占学业考核成绩的五分之一, 还有生活自理、技能、劳动、操行等成绩, 学生入学第一年基本不上文化课, 完全是教他们如何做人、生活自理能力、种菜、劳动等, 目的是让他们吃苦、体验劳动, 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专业, 达到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还了解到, 行知学校还开设有爱国主义、人文主义、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灵魂塑造、生存能力的各种教育训练, 并且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美的效果, 他们自称“学校还用优质教育和德育艺术挽救了数千名失去信心、放弃学习和许多徘徊在违法悬崖边上孩子, 并使他们成为普通孩子中的强者, 成为职场受欢迎的人。”可见, 推行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要加强教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

在行知学校, 我们看到学校的教师不是很多, 尤其是行政职工少之又少, 刚才我们说过, 学校里两三幢的学生宿舍只有一个宿舍管理员兼清洁监督员, 没有保安、没有清洁工, 更不需专职班主任, 行政事务多数由教师兼职完成, 校长和老师们能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这么少的教师能把学校管理得这么好, 那只有一个可能, 就是教师们的爱心和敬业心。我曾抱着疑惑的心理两次去问谭老师是什么动力能让老师们如此敬业, 谭老师只有一个答案“也没有什么, 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在行知, 教师能把追求这种职业当作一种享受!行知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 我们不排除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在用人体制上的差异性, 民办学校在用人上更有自主权。

谭老师说“行知学校建校11年来, 给教师的感觉就是象家一样温馨, 老师们称学生为孩子, 同学之间互相称师兄师姐学长等”。我想我们公办职业学校也可以做到或努力去做到, 学校要多关心教职工, 重视教职工的利益和发展, 想办法多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多创造教职工之间勾通和交流的平台, 等等, 让教职工有归属感, 珍惜岗位, 爱校如家。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篇4:参观梁赞故居有感

乍进入大院观看,梁赞故居显然是南方古式平房四合院,从整体面积和室内装饰不难看出,梁家在当地肯定属于富裕门第,整座建筑砖木结构,青砖墙七顺一丁错缝垒砌。工艺有木雕、灰雕、彩绘等。宽敞的露天大院在书斋前面,书斋设于大门口右侧的大院之后,大院左右两侧建有数间住房。近看整个大院宅舍仍保持古式古貌,青砖绿瓦依旧扎实,雕梁人物花鸟清晰可见,门墙院地的花岗岩石板虽有些陈旧但是却洁净无尘,大院露天处高低有序,和谐自然。古裕章先生向我们介绍,此粱家大院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乃赞先生年轻时与父携巨资回乡建造,由于历经多年变故,故居内的木人桩、木马桩、棍桩、刀桩,以及刀棍枪等文物已荡然无存。而梁赞的后人很早就移居美国、加拿大等国谋生,开枝散叶。

古金明先生把我们领进书斋大门口,向我们详尽地介绍了梁赞祖师的家世和习武师承(古修玄按:由于本人已在《咏春拳祖师梁赞》一文中介绍过梁赞祖师的情况,在此不再细表)。古劳同门边介绍边把我们带进书斋大堂。书斋呈长方形,足有百余平方米,墙高两丈有余,雕梁壁画、花木人鸟,栩栩如生,生动精妙。大堂内墙正中摆放着一张旧式神台,上方对联是“拳伏深山猛虎,棍打海底蛟龙”,横额是:“咏春派”,对联的中间是一个“武”字。堂联左右两边挂着介绍梁赞祖师生前习武的故事及其传承后人的一些情况,其中也介绍了李小龙随叶问学咏春拳的事情及画像。在大堂的左侧则放着一个兵器架,上面传统的七尺二鼠畏单头棍和与眉齐高的双头棍,地上竖着一个极具咏春拳特色的三手一脚的木人桩。(古修玄按:1999年5月31日,咏春拳第四代弟子梁挺博士率领印度、匈牙利两国的咏春拳徒子徒孙,以及中央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佛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前往古劳镇墟东便村梁赞故居拜祖,事后叶问之子叶准也率弟子到古劳梁赞故居拜祖,自此每年也有世界各国的咏春拳弟子莅l临梁赞故居认祖归宗。鹤山政府正准备筹备兴建梁赞纪念馆,以方便各地的咏春拳传人和爱好者到梁赞故居拜祖。然而,中国武术源远流长,论起派系不外乎少林、武当、峨嵋、崆峒、昆仑几派,咏春拳实属南少林一脉,就算自立门户也只能称咏春门,而当地却把“牌匾”写成“咏春派”,本人认为不妥。)

古机华师傅见我摸了一下木人桩,马上为我解疑:“古劳咏春拳原无木人桩法,现在的木人桩尺寸是冯根珠(外号“猪头皮”)师傅和叶问的弟子之一古生(古振和)从香港带回来的。除了套路,古劳咏春拳更重视的是单式对拆、散手、混合黏手、步法等的单项训练。况且对拆法是机械固定式的,真正的跟手灵变功夫却完全依赖师承者的领悟与言传身教,并与学者的实践、天赋以及文化修养而自成风格,亦因为古劳咏春理法深奥无穷,又式式好用,虽同出梁赞之古劳咏春,但各师承传人对训练中的技术、用劲、变化也不相同,打法上也有差异。”

劳广诚师傅说:“我习咏春拳三十多年从未打过木人桩,靠木人桩练出来的功夫不是梁赞咏春的最好功夫,而是靠内功心法与精神意识练出来的,与外力练出的功力不相同。”接着他又直言:“2008年梁家后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闻说是梁壁之孙)首次从国外返乡,交谈中我诚言拜教一下梁家真功,前辈亦有此意即允。但见前辈出手快如闪电,一搭手即把我弹出丈外,我顿觉神奇,于是我重新振作精神,全力以赴,又请教前辈试手几次,结果每次还是把我放出丈外,我一败涂地之余又莫名其妙,心想以往我常与人切磋,对各种拳手均能应付自如,为何此次不堪一击呢。后来前辈又亲自试了我的手法说:‘你的手法还算可以,但缺乏结合内功心法的训练。’”

由于时间的关系,古劳的同门又带我们观光了王华三、古兆龙、林德联、冯威廉等生前的住处并拍照留念,而后我们顺路到古修玄家中一叙,又到沙坪由古锦志师傅开办的“志道”会馆一叙,大家彼此派出代表表演了各自训练的对拆和黏手,霎时间将在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篇5:参观特教学校有感

------2012走进铜陵特教有感

铜陵市爱国小学闻兰芳

怀着好奇心,我第一次走进铜陵市特殊教育学校。这里环境的优美自不必说,看着孩子们无声地走来走去走廊子,或趴在窗台上无声而好奇地审视着我们。我心生羡慕,多安静啊!换在我们学校,这会儿肯定吵翻天了。

跟随着特教学校的老师参观校园时,看到他们良好的教育条件,看到那一间间挂满了学校孩子们书法作品的教室,看到他们红扑扑脸蛋上的笑容,甚至一针一线的编制的水果盘,我们为他们感到高兴。尽管上天给了他们缺陷,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他们的关爱,他们通过佩带语训系统,语言和听力有了良好的改善。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我原先认为,他们因为听力和语言障碍,在学校所学的或许也就是像“1+1=2”之类的简单知识,但令我想不到的是,他们不仅学习的内容和普通学校一样,甚至他们的书法、绘画、雕塑、剪纸和制作工艺品的技艺也一样让人惊叹。在观看同学们书画作品的时候,特教的老师特别为我们介绍了一位小朋友,她小的时候由于颅骨的损伤得了脑瘫,从小寄养在亲戚家里,但是她在书法绘画方面才能的尤为突出,看着她的作品“双猫戏蝶”中那活灵活现的小猫望着空中偏偏起舞的美丽蝴蝶,不由的让我感受到这位小朋友心中对美好明天的渴望,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希望。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感受到他们的自强不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 1的追求!这一刻,让我惊醒,原来我们不是施与者,我们和他们都是平等的灵魂,唯有平等和尊重,才有了这心灵的沟通!

虽然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下午,在这里自己却实实在在收获了太多的感动。首先,特校老师们的敬业精神令我无比感动。为了上好一节课,老师需要准备丰富的学具,供学生操作学习使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老师要不停地穿梭于每一个学生之间,指导学生学习,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由此可见老师的工作量;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需要,不强求学生去做不愿做的事,尊重学生的选择。时时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特校老师们扎实的工作作风令我感动。课堂上展现的是实实在在的教与学,教学环节的设计突出一个中心:即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里,有老师们精心的照顾,体贴和关心,孩子们是幸福的!

有时候,我总是对生活有丝丝的抱怨,甚至会怀有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生活就跟白开水一样”这些想法偶尔就会钻进我的大脑,郁闷的让我无法静下心来去做干工作,但是现在我觉得曾经被堵塞的胸口突然明亮了起来,有了深深的感悟,原来简单的生活可以很精彩,原来生活应该始终微笑着面对!今天,我的好奇心被深深的自责替代了!特教收纳的学生包括智力障碍的,也包括一些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儿童。智障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发现自己每天的进步与快乐,自闭症儿童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着慢慢与这个世界交流。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

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展。

篇6:参观学校有感

天公不作美,从昨晚到今早都一直在下着雨,倒给湿漉漉的大地解了解闷热之气。午饭过后,小雨仍还淅淅沥沥的下着,更糟糕的是风越发的狂怒,把树枝都给吓弯了腰。可这丝毫不影响我的决心,于是我叫上好友邓阳带上乒乓球拍向久别的学校进发。

当我俩站在学校大门口时立刻被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惊呆了。给人的第一的感觉就是豁然开朗。朝着宽敞的校园主道往里走去,往日的旧楼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宽阔的操场和绿树成荫、千花白草的花园。操场上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那4个玻璃板篮球桩和对面那一排排整整齐齐安放着的10个乒乓球台。

雨渐渐小了,我和邓阳准备切磋下乒乓球,试试这正规的乒乓球台性能如何。这感觉就是不一样,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以前的水泥乒乓球台,不但不平坦而且有很多地方都被破坏了,让很多喜欢打乒乓球的同学失去了兴趣。现在好了,体育设施的改善让同学获得了更多活动空间与活动方式。不仅使同学们得到了锻炼,更使学校更具活力,更具体育气息。

雨停了,风也停了,我们慢慢的走出了学校。

篇7:参观学校有感

走到学校门口映入眼前的是彩色的墙面,特别的引人注目。刘老师在宽敞明亮的大门口迎接我们。带着我们参观学校,老师先带我们参观教室,桌子椅子都是用实木做的。刘老师还让我们坐上去感受感受,我还趴在桌子上闻了闻,有一股淡淡的木头香味。李老师还介绍了教室里的新风系统,雾霾天也能在教室里学习,还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教室里还有专门的洗手池和洗拖布池,我们以后打扫卫生就不用去外面提水了,真是太方便了。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楼顶操场,特别壮观,操场两边是红色的跑道,中间是椭圆形绿色的场地。我还在上面跳了跳,感觉有弹性的,我还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跑了一圈,操场的一头还有两个羽毛球场,真是一个多功能操场。

还有一个室内篮球场,以后再也不怕下雨和雾霾天了,篮球场的墙面都围上了厚厚的防护墙,以免同学们撞伤。

我来悄悄的告诉大家卫生间的水龙头是自动出水的,而且还有镜子,像宾馆一样,太高级了!

而且还有餐厅,我们以后不用在教室吃了,统一在餐厅吃饭。

篇8:参观中华农耕文化展有感

进入展厅, 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巨型书卷浮雕上镶嵌着中华农耕文化展6个大字, 在浮雕中间的LED巨型屏幕上则闪耀着“农耕文明之光”的字样, 美轮美奂的立体光影效果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了中华农耕古文明的意境, 一丝神秘感和自豪感顿时涌上心头。展厅中央, 金漆宋体的中华农耕文明序言篆刻在竹简形的雕塑上, 代表了中

一、精耕细作的传统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 各个展厅的中间展示着各种农具模型, 真真切切的农耕文化古文物给参观者留下古朴深刻的印象。

1. 北方

在黄河流域旱地农业环境条件中, 先民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经验摸索中发明了“上田弃亩, 下田弃畎”的“垄作法”。后来, 先民开始使用牲畜进行耕地、耙地等一套作业, 以达到抗旱充分利用地力。这种深耕技术在魏晋壁画中可以反映出, 如:代田法、耧车播种图、中耕除草培土画像石摹本等。 (代田法能够达到连作种植而又局部休闲的效果, 并且具有抗旱保墑功能。) 而当我们看到耧车播种图时, 不由佩服先人的智慧, 这种畜力条播机具——耧车在西汉就已经出现, 而西方播种机最早出现在16世纪, 真正有效的播种机到19世纪才出现。了解到这些, 我的民族自豪感不禁应然而生。

2. 南方

宋代以后, 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以及曲辕犁的发明, 在北方耕、耙、耱配套技术影响下南方水田耕、耙、耖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渐形成。这种先进技术的典型在于:江东犁 (又名曲辕犁) , 比直辕犁更方便灵巧, 同时可以调节耕地的深度, 特别适合在南方水田狭小面积土地上耕作。

筒车是靠水力转动提水的农具, 通过水力推动木叶轮不停转动, 将竹筒中的水提升到高处沟渠和农田中。看着元代王祯《农书》中筒车作业图, 不得不佩服先人的勤劳智慧, 他们真是已经懂得有效地利用当地资源来提高农业的有效产出。

值得注意的是, 宋代以后, 南方 (主要是长江下游) 采用水稻和麦类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 形成了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明清以后逐渐进入了成熟阶段。这主要反映了先人在漫长的农业劳作实践中, 合理安排农作物生产的时间差, 达到农业土地产出量的最大化。

我们在观赏这些实物的同时, 还能进行智力猜想练习。但值得大家反思的是, 即便我们根据图示知道农具的名字, 却并不知道它的真实用处, 如果没有讲解员, 我甚至看不出它的工作原理和巧妙之处。我在谴责自己孤陋寡闻的同时, 也想起当今许多农民都已经主动或者被迫加入城市化运动中, 中国确确实实面临农业文明如何传承和普及这个问题。

3. 病虫害防治

古代没有农药, 农民是怎样防治病虫害的呢?不用担心, 看了病虫害防治这个专题, 会让你在古人的超然智慧面前自惭形愧。汉初云贵地区的农民就已经懂得在水池内放养鸭、蛙来消灭稻虫, 以利田禾成长。东汉时期, 四川的农民开始在稻田中养鸭消灭蝗虫。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中记载了岭南地区人民在橘子树放养一种黄猄蚁来消灭橘树害虫。北魏时期, 农民已经注意到某些品种的谷子对害虫和雀害具有抗性的特点, 于是注意挑选出加以培育和种植, 良种的概念在《齐民要术·种谷》记载的兔虫、雀暴品种表中有生动的体现。在“哇声”一片中, 我们不禁佩服古人那时已经认识到了生态农业、天人合一的重要性。反思当今我们发展农业, 为求农业产量, 单方面以化学药剂除草灭害, 既不利于人民身体健康, 又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古人利用天敌灭害虫的智慧, 给我们当今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4. 人工技术

说到温室大棚, 大家肯定觉得这是现代农业的产物。其实呢, 中国在汉代就已经有明确的关于人工温室利用的记载。那时候, 古人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温室种植冬生葱、韭。其原理是在密闭的小房中通过日夜不停地烧火加温, 以利于葱、韭的生长。看到画展, 我不禁赞叹原来在2000多年前, 北方古人在寒冷冬日也能吃上大棚蔬菜。

再说到人工控制花期, 我们更得顶礼膜拜。南宋时, 古人已经开始懂得人工控制花开时间, 这种方法在南宋周密《齐东野语》里有详细记载, 如何促花早放, 控制花期。正是古人的这种智慧才使得他们能够随时享受百花齐放的盛景。

5. 粮食加工

农业丰收了, 古人如何加工利用的呢?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古人发明了石磨盘棒。到了新石器时期, 古人进行改造———磨制, 并加以细化。这种谷物加工工具, 一直使用到后来的夏商周时期。为了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 春秋时先民们发明了石磨。秦汉以后, 除了人力推磨外, 还出现了畜力拉转石磨。宋代以前, 一般多是将长木棒绑缚于磨顶, 以之来作杠杆。到了元代杠杆的位置做了调整, 从上扇磨的顶部下移到了该扇磨的侧面位置, 改变了用力点, 石磨运转更平稳。

东汉, 我国就已经有了利用水力驱动的水碓;魏晋南北朝时期, 出现了水力磨和水力碾, 大大扩展了加工能源, 提高了生产效率。南北朝时期出现石碾, 是一种进行脱粒、碾粉的粮食加工器械。

二、古代农业原生态

古人在开发利用土地的时候, 已经认识到农业的肥源可以通过农业系统内部循环“化腐朽为神奇”来解决, 非常注意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相生, 处处体现着天人一体的“三才观”。生态养殖最生动画面莫过于名为“渔猎生态场面”的东汉画像砖。画面上, 人们利用鸬鹚捕鱼, 以鱼养禽。同时, 古人在陡塘养鱼时, 种植水生植物, 并与稻田相连。鱼的粪便可以充当水稻的肥料;鱼类的游动增加了田间通风又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水稻为鱼类遮阳, 提供食物。这种三维一体的模式处处体现了东汉至三国时期, 古人的大田与水体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经济思想。中国其他地区如四川、陕南的水田模型中也有莲、菱等水生植物与鱼、鳖共生的生态农业。可见这种生态农业在全国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性。这种模式发展到明清时期就成了桑基鱼塘的模式。这种模式特点为:在稻田凿池养鱼, 并在池塘上架梁设笼养猪、鸡, 以农养牧, 以牧促农, 以鱼养桑, 以桑养蚕, 以蚕养鱼。通过物质循环方式, 实现农业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统一。民国时期, 广东地区又把这种模式扩展为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等。这种基塘模式后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 良性循环典范”。

可以看出, 正是古人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创造了水田间套、稻鱼共生、水域立体养殖、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农业生产模式, 从而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实现了中华农业几千年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当今我们发展农业都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中华农业文明的思想结晶, 最好的理论呈现当然是农书理论创作中。我们会自豪地发现, 从春秋战国到近代西方农学传入以前, 中国历代龚刊刻了各种农业典籍600多种, 现存300余种。汉代《氾胜之书》主要论述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经验和耕作技术, 内容涉及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种子选择、处理、作物栽培、收获、留种、储藏等基本农业思想。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该书对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作了系统总结, 对后世影响深远。南宋陈方甫《农书》总结了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提出了“地利常新壮”的理论, 同时他提出通过育种驯化和耕作技术可以改变作物对环境依赖性。这种思想也恰好印证了海外农作物传入中国后改变农业生产格局, 对于今天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元代初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官修农书——《农桑辑要》。元代王祯《农书》兼论北方农业技术和南方农业技术, 第一次对传统农具作了系统总结, 并且全面系统论述了农业生产知识, 第一次创造性建构了中国传统农学的完整体系。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则是一部涉及农业技术与农业政策的综合性农书。全书渗透着“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泰西水法更是开创了介绍西方农业技术的先河。我们在感慨古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 一种保护、传承农业文明的使命感由然而生。

三、传统工艺展示

1. 丝绸

展会现场, 有一名美丽的江南女子向人们展示传统生丝的制作过程, 只见小小的蚕丝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就成了丝线。这真是传说的巧妇啊!丝织品的精彩呈现则应看展馆中的实物, 如战国湖北江陵出土的丝绸、西汉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唐代花鸟纹锦、宋代缂丝花鸟图、元代罗地绣花夹衫。通过图片的介绍, 我们了解到, 新石器中期, 先民就已经可以用简陋的腰机织出原始的粗糙丝帛, 为桑蚕产业的发展打下了根基。战国之后, 丝织品质量普遍提高, 产品初步分为锦、绮、绢等。汉代出现提花织锦技术, 能够织出菱格纹暗花绮。唐代丝绸产品的质量、数量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例如河南道仙的纹绫, 扬州的锦被、锦袍, 浙江绍兴的绫、纱, 成都的蜀锦等都享誉国内外。此外唐朝也发明了丝绸印花、缀锦技术。宋代发展了缂丝技术, 出现了新品种宋锦, 并被誉为“锦绣之冠”。看到这些精美的丝织品, 我们不禁憧憬着自己也能拥有一套锦绣华服。

实体的织布机模型则让我们发自内心佩服古人的高超织布技术。东汉织机线描图生动再现古人织布原理。原始织机为上下开启织口、左右穿引纬纱、前后打紧纬密三个动作。战国出现了带有脚踏提综开口装置的斜织机, 秦汉加以改进并普及, 这种先进的织布工艺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动作中解放出来, 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再说到纺纱技术, 这也是经过从原始的小木棍穿上坠轮进行工作到战国手摇纺车, 汉代、宋代逐渐精细, 元初时期出现织罗纹的绞纱机, 进一步提高了纺纱水平。这些绫罗绸缎不仅满足国内人民需求, 而且远销阿拉伯、欧洲地区。需要说明的是, 中国对外贸易源远流长, 自汉朝起就出现了丝绸之路, 通过对外交流, 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流向中亚和欧洲, 与这些国家地区互通有无, 促进各国民族文化的交流。

2.茶

说到中国的另外一张名片, 不能不谈到茶。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是世界上饮茶、种茶和制茶最早的国家, 发明了丰富多彩的茶饮方式, 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现象。茶叶种类有绿茶、红茶、青茶 (乌龙茶) 、黑茶 (我国特有, 历史上主要销往边疆地区) 、白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州茉莉花茶在展示茶叶制作工艺的同时, 还免费让参观人员品尝, 参观者争相品鉴, 果真是茶香浓郁, 各有千秋。

相传是炎帝最早发现野生茶叶的可用性。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更是悠久。有一照片给我们印象深刻, 云南省勐海县大黑山的古茶树最大的树龄已达2 500多年, 高达30 m, 让人叹为观止。

3. 民间艺术

年画是古人汲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创造的艺术作品, 寄托了人民崇拜先贤、祈福欢庆、热爱劳动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我们从河南开封朱仙镇木板年画《神农氏田祖师》、天津杨柳青《春牛图》、清代山西晋南木板年画、清代苏州《采茶图》、清代云南省丽江《六畜兴旺》、清代木板年画《蚕姑宫》、民国时期的河北年画《祭神农》中能够深刻体会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年画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幸运的是现场有河南开封朱仙镇木板年画的传人展示年画的制作工艺, 许多人争相抢购这些现做的年画, 虽然这个时间不是过年, 但是感觉还是沾到了许多喜气。

在日常生活中, 农民自己制作出自我欣赏的画作, 用于门面、坑头、墙壁的装饰。而这些画作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思想动态, 具有很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近些年农民画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 一些优秀的农民画更是连连拍出高价。在参观这些农民画的同时, 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农民在劳作之余发掘真善美的纯真。

古人追求的美的方式同样体现在布艺和剪纸上。民间纺织品印染工艺包括蜡染 (始于秦汉, 风格朴实大方、清新悦目) 。剪纸发明于西汉, 是一种镂空艺术, 主要创作者为民间妇女。题材丰富涉及农林牧副渔的方方面面, 风格淳朴、乡土气息很浓。看到这些民族服饰和剪纸工艺品, 我想起今年国际T台流行的镂空透视服饰无不渗透着中国的剪纸民族风, 顿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有4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分别为浙江省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省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西省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贵州省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这些农业文化遗产共同特点都是通过系统内水稻和鱼类共生, 通过内部自然生态协调机制, 实现系统功能的完善。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农业文明的传承载体, 是一座反映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和民族建筑的活化石。例如:山西省临县李家山村、云南省云龙县诺邓村、安徽黟县宏村、福建省南靖县田螺坑村、广东省开平市自力村等。在历史文化名村的宣传片中, 我们了解到, 各个时期的民居、戏台、街巷、城墙、寺庙、祠堂、古桥、古井等建筑的功能演变历程。当我看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目录时, 看到山西的历史文化民村几乎占到了四分之一, 禁不住流露出作为一个山西人的骄傲。当然更重要的是, 通过对历史文化名村知识的了解, 我们认识到进一步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这对于传承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当代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满足人们群众精神文化需要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此外, 我们还参观了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系统、陕西佳县传统枣园系统、浙江绍兴古香榧群落系统、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如花布老虎、花布兔子、孔雀艺术品, 河北广宗柳编技艺、河北大名草编技艺、中药炮制、针灸技艺、河南朱仙镇木板年画。传统工艺展示中,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山西清徐县老陈醋的制作工艺。山西老陈醋始于春秋, 主要原料为当地种植的红高粱, 经过一系列酿制工艺而成。参观了整个制作工艺 (原料间、碾磨间、蒸料间、熏醅间、淋滤间、醋醅间) 后, 我们尝了尝15年的老陈醋, 感觉纸杯里的陈醋黑褐色, 体态清亮, 尝起来酸醇、味烈、味长、香绵、不沉淀。虽然很酸, 但是我尝过之后, 意犹未尽, 遗憾的是, 这些陈年老醋都是非卖品, 不对外销售。

篇9:参观特殊学校有感

——参观特殊学校有感

周四下午,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一所特殊学校,进行了探望聋哑、自闭症儿童献爱心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深深地感觉到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我们参观的学校在一条幽深的巷子里,位于市人民医院旁,学校并不大,有二十几个班级,一进入那所学校,看到那里的同学心中有着一股莫名的心酸和同情,你都无法想象到,在这里有一群特殊的儿童,他们有的听力弱,有的患上了自闭症,有的失聪变哑,我和几位同学在他们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一间教室,在这间教室里我们看到了几个同学,我们上前和他们进行了交流,开始与他们交流时很困难,不过有一位小孩还是蛮活泼可爱的,一见到我们就拉着我们到处玩,还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画,自己平时得到的奖励,我们也不断地给他鼓励和夸奖。其实我感觉他们有的比较聪明,只不过说不出来罢了,我还发现他们教室的门和我们的不一样,他们的门上有一把大锁,可能是防止学生乱跑吧,在与他们一段时间交流后,我们看见了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看到了他们内心的幸福,我们感到也很高兴。也许他们现在并不懂,但等他们慢慢长大时可能会感觉到这世界到处充满爱,幸福会常在。

交谈了一段时间,到了我们跟他们再见的时候,看到他们的表情我们很依依不舍,我突然感觉我们这些健康的人应该更加努力学习,能为那些残疾的朋友多带去一些温暖,与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祝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的身体,祝愿他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篇10:参观兰村学校有感

有幸随从领导到兰村学校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对武安市兰村学校的学习,我收获颇多,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一、校园环境建设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学校的环境建设,从进入校园开始,整个校园就呈现出整洁的面貌,无论是诺大的操场,还是教学楼前后,整个校园没有一片纸屑,学生宿舍更是井然有序,卫生大方。让人一眼望去便觉得耳目一新,顿时觉得心情舒畅,这样的环境怎能让我们不静下心来学习呢?细节决定成败,有了良好的校园环境,才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二、校园文化建设

让每一面墙会说话,每面墙上都有一个文化故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新知。实验楼里教室的墙壁上贴的是学生收集来的名人小故事,积少成多,在每一个细节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对名人的学习,也成为他们学习的原动力。不仅有学生作品,还有很多老师的创作,书法作品,手工作品,教师的研究成果等等,无一不展示了老师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体现了老师从单纯的教学生转变为研究教学,有了这样先进的思想怎么能没有先进的教育呢?我认识到,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要研究学生,研究教育,让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课堂建设

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本课堂建设,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当做学的主体而不是教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我听的是小学四年级数学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

1、前置作业的布置。通过前置作业,学生对本节课所讲内容有了更深入的学习,这样就减轻了课堂学习的压力

2、班级小组建设。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评比,培养他们竞争合作的意识,同时,通过评比,培养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如学校有植物园、游泳馆等设施,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之于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品质,学校的禾园里有很多学生种植的蔬菜,这样不仅是学生享受到劳动的乐趣,还学到很多关于种植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

同样是小学,同样是老师,为什么人家建设的为什么这么有特色?当然前提是学校有着雄厚的资金作支持,领导的重视、先天的环境等这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还有很多主观原因,如学校老师具有不断学习,努力探索的品质。他们开放的思路,开阔的眼光,先进的管理模式,积极向上的精神,不都值得我们借鉴吗?学校老师必须研究教学,研究学生,才能更好的将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教材内容更好的结合起来,做适合学生的教育。

篇11:参观学校有感

踏进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一系列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就已经让我震撼。然而在我听完两节语文课后,xx中学学生的精彩表现给我带来的震撼才更加让我佩服。xx中学的学生们仅仅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就能达到如此的阳光自信,大方有礼,敢想,敢说,敢做。如不是亲眼所见,我真的很难想象。

(一)分组,协作,自主,高效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争先恐后,他们阳光自信,敢想敢说敢做,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尤其是他们的课前活动,形式多样,有对名著的赏析,课文内容的理解,美文的积累,小组成员组织有序,每个组员都有自己负责的任务,每个发言的同学都能做到声音洪亮,大方自信。在每一堂课结束时,学生都要对这一堂课的所学进行总结。总结的角度不仅有对知识的学习,还有情感上的收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我认为这一点十分难得。

(二)精细化的管理,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品行

xx中学的每个教室的门口都有对学生的星级评比展示,最高荣誉是学校的五星级学生。每学期期末,都让五星级走红地毯到主席台表彰。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为了将所学方法和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结合自身和本班实际,谈谈我的想法:

一、不断学习,完善自我

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工作,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做到给学生们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要使这桶水常满常新。教师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知识,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从而更好的驾奴课堂,赢得学生们的尊重和敬佩。在两节常规课中,听了两位优秀教师出色的课堂教学,使我认识到,我还需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我们应该以一颗阳光的心态去面对每一节课。这样,师生才会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改变理念,以德促教

德育和教学是一个整体,不能孤立存在,两者互相依存,相互促进。没有较好的德育工作,学生们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也就不能真正提高学习质量。所以,我们应该既要做好教学工作者,更要做好德育工作者。学生在学校里处处是教育的场所,时时是教育的契机。在德育的工作中,一定要从点滴抓起,不能只限于班会,家长会,走形式化。应将德育落实到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真正体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敢于放手,相信学生

xx中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分组联动,学生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过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敢放手去让学生们做一些事情。现在,我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兴趣和发展还给学生,使学生们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篇12:参观初中学校有感

一、异彩纷呈,活泼生动———高效课堂

在上海,有着美术教育最前沿的智慧和个性特色。来自教育一线的优秀而年轻的美术教师, 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现代美术课堂,并展示了特有的课堂智慧。

一节好课,教学设计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一个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来驾驭。徐汇中学美术教师为双科研究生、长宁中学美术教师能弹一手好钢琴、高安路美术教师在课堂展示中信手拈来有趣的人物漫画。这些都告诉我们在当今素质教育的课堂中,美术教师既要多开发自身能力,又要不断提升现有水平适应需要。美术教师正在向艺术教师这个更大更有挑战的趋势迈进。

上活美术课,将深奥的美术技法、原理,借助现代化的课堂工具展示的同时,配合音乐,加上多样的美术材料,让上美术课成为学生们的乐趣,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易学易懂。美术课的范围扩大化,也让学生参与得多,收获得多。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高超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触类旁通的艺术敏感度。这让我意识到:提高自身各项素养迫在眉睫。

学生的素质也是让课堂高效的重要组成, 不得不提上海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小学四年级学生能熟练操作图片处理软件, 初中一年级学生能在课前材料收集中作出像样的PPT特别是兴趣小组的美术专业生: 小学生的植物写生让我不由得感慨后生可畏。恰当的构图,流畅的线条,准确的形体表现这些都体现出作为中国一线城市, 其中孩子的早期教育及美术环境是多么成熟到位。家长几乎都很鼓励孩子在艺术方面有所涉猎,学校更提供了一系列艺术表现的空间。有趣的教学内容,广博的知识,让孩子真正成了高效课堂的主人、推动者这样的课堂,让草原上的美术老师感叹不已。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层次美育,全景皆艺术———特色学校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主旋律。学校办学质量不再单纯地以语、数、英成绩来核量任何一所学校都需要彰显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上海徐汇中学、长宁中学、高安路第一小学、香山小学,都是人数不多的小班化教学的学校,都拥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办出了优质的教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他们着眼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特别是艺术教育大力彰显了办学的特色。大到学校的美术硬件设施配备,美术作品的展览,小到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景观的设计,无不展现良好而又务实的育人氛围,无不体现美术素质教育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美术教育所具有的育人功能逐渐凸显。

特别是长宁中学的位于教学楼五楼的艺术长廊, 和徐汇中学有着164年历史的艺术教学楼,分版块介绍展示学生优秀的绘画作品:素描、水粉、速写、国画、现代拼接,无不展示着学生们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一幅幅师生的书法作品:隶书、行书楷书、结合自己篆刻的印章,更显示出特有的江南人文气息现代摄影作品、科学小制作、陶制工艺品……在匠心独具之处展示,它们无不体现出强烈的现代艺术气息。专业灯光的设计应用、门牌的颜色位置、现代化音响设备,都体现了教育者为学生才能的展现和拓展做出的努力和良苦用心。这些做法对我们的学校都是一种提醒和启发, 如果我们的学校都拥有一间艺术展厅,并在这些地方进行常规美术教育,相信也能成为一大特色,也是学校的亮点。在这样的艺术空间感染下,有哪一个学生不想创作,不想创新,不想展示自己呢?

在学校的艺术教学上,上海的学校不论中小学,都要求教师在“我给学生什么? ”上下工夫。每个教师在备课时不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还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随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去观察、发现,根据所实施的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长期美术教育的观察, 不难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喜欢涂涂抹抹,这种兴趣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但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失去绘画兴趣,有什么问题困扰着学生? 对自己否定意识增强、学习要求的增加等,让学生疏远甚至放弃美术学习。学校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能力,让他们体验到艺术之美,让他们沉浸在美的氛围中,感受艺术带来的自由与快乐,对美术重新产生兴趣。由此上海学校还特别实行层次美育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这点更是值得我校采纳和学习。

何谓层次美育:第一层,面向全体学生,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教学,同时与各学科相通教育,与音乐学科、与科学学科甚至与数学等学科加强联系。如劳技与美术手工相通,数学上的对称知识与美术中的剪纸方法相联系,语文课本剧道具设计制作,等等,使美育更趋向生活化,能够运用,能够欣赏,能够表达,甚至能够创造。教学要求:在完成全员教育上要提高质量

第二层,展开很多探究课、拓展课,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加强乡土艺术的研究和培养。例如开展泥塑、版画、年画、面塑、土布蜡染、篆刻、动漫设计等社团,让学生自由选择并组合抛开年级界限,让相关专业老师指导。发动除专业美术教师之外的其他学科教师, 让所有教师都展示自己的艺术强项,用教师的爱好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发动社区退休教师为学生上课,动用一切力量充实、满足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使学生都有展示特长的机会,发掘潜能。

第三层,专业培养———美术班。由专职美术教师教授专业技法,要求更严格,技术性要求更专业。如素描、速写、色彩专业练习,更适合准备从事美术深造、要进行美术考学的学生这就是我们看到一幅幅初中作品都具有了美术高考水平的原因。正因为如此的三个递进的美术教育,让上海的一些学校充满了艺术气息,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和艺术成就。

上一篇:保险公司动员大会下一篇:品茶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