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装正经 我们都这样看黄书长大的!

2024-04-12

别装正经 我们都这样看黄书长大的!(精选6篇)

篇1:别装正经 我们都这样看黄书长大的!

别装正经 我们都这样看黄书长大的!!

9122 次点击

2013-3-26

17岁的时候,我的中国梦就是能安安稳稳的看着黄色小说升入大学。那时候还处于梦的初级阶段,以为看看小说就是天上人间了。偶尔也会浪费一顿菜钱跑到录像厅里面升华一下,但那是很奢侈腐败的行为。

去录像厅也只能撞运气,并不是所有时段都放你喜欢的先进性片子。往往来几个小时的港台枪战片做铺垫,才抠门的播十几分钟的无码。那时候无数次幻想把录像厅老板扔进录像里,让十四K、黑手党、古惑仔团结起来把老板突突了再暴打断四肢。到现在,对成奎安、黄秋生之流的余恨我仍然没有消除,这些贼厮鸟不知耗费了我多少菜票。

如今,录像厅早已和那些黑心的录像厅老板们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风干。现在坛子里的盆友,随便点点鼠标就能荡下来任何你渴望摇荡的片子。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事儿。八零九零后的小朋友,在这一点上你们真的走进了新时代。

科学技术是好生产力,伟人不是瞎说的。

我们那个时候除了录像厅不给力之外,考试压力大也是挤压青少年接受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因素。毕竟不能指望大傻们在高考给你加分,满脑子色情之外总要挤出一点牙膏大小的时间给次氯酸钠和欧姆、法拉第这些呆鸟。在前有录像厅围堵,后有法拉第追击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只好把战略方向瞄准方便快捷实惠的地摊文学上面。就是踏着无数地摊小贩塑料薄膜下面那些一块两块钱一本的小册子,我们这一代人最终成长为社会上合格的黄色小说阅读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那些地摊货真是很差劲,虽然看过很多,但真正留下印象的没有一本。内容最多的往往都是一些省略号,以及象声词,还有就是关于形状尺寸的描述词。故事性几乎没有,更谈不上什么跌宕起伏。现在想想那时候之所以能津津有味的看下去完全依赖于当时的一股年轻的精气神,没办法,少年维特烦恼的那三年自然灾害期啊,吃点树叶子都是香的。过来人都明白的。

要是现在谁还拿几本当年的地摊货送给我看的话,我立马加点钱转手送人,吃惯了白面馒头谁还稀罕那些烂槐树叶子。这可能也与我中学是在一个小县城里有关,落后闭塞。等上了大学,到了比较大的城市以后。才欣喜若狂的发现,大城市的地摊货比小县城里的质量不止上了一个台阶。原来上大学这么好,怪不得那么多千军万马过这个独木桥——当年没扩招。

上了大学当然算是成年人了,晚上校门口树林下的书贩们相当友好,再无小县城书贩的半分犯罪猥琐相,一边和你侃侃谈着文化苦旅这等高压殿堂文学,一边熟练地拉开帆布包,问要不要来本包里的书。一看,震了!作为色界传说的金瓶那个梅赫然在列。一边虔诚的请出宝书,一边怯懦无力的跟书贩讨价还价。一番半推半就下来,十五块钱成交。

一溜烟跑回宿舍开始跳跃阅读,跳跃阅读习惯,想必很多盆友都有过这个经验。这可以说是太猴急,也可以说是精湛的读书技巧。当年诸葛大神看书喜欢“观其大略”,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所以说是读书技巧中的精湛,是因为这门技术确实能迅速抓住重点,汲取精华。等精华吸饱了,其余的书中糟粕慢慢消受的时候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榨出一点肉汤。跳跃抓出来的东西往往领会深刻,理解到位,回味悠长。到现在,我仍然能记得《白鹿原》(93版)田小娥初试黑娃是在136页。

可惜,我当时买回去的金瓶梅一晚上跳跃下来的结果是大失所望,好比吃饭只吃了个三分饱。我所期待的精华,大都被口口代替。你们都知道,我失手了!在古玩行,买卖交易的第一大忌是急,在黄书界也是如此。我买了个残次品,雅称洁本。

这不丢人,马未都在古玩行如今已被尊为马爷,当年也没少当棒槌。这部洁本的金瓶被我放在书架的显眼位置,以资警醒,教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做人做事都不可太鲁莽,要沉住气,不可操之过急。

事实上,在二十年前的书摊上一次棒槌不当很难。书贩也不是不想进到好货硬货,但那个年代,意识形态领域管控相当严格,书贩的确很难弄得足本。

直到科技进步了。

我们上学的时候赶上了科技的飞速发展,486走进了我们的课程。在学习DOSS命令,windows,word,wps等高等电脑知识之余。在黄书领域,我们也走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没想到一张软盘上就能携带那么多K的小说,一张黑色的软盘硬硬的插入软驱,这个微小的瞬间,对于整整一代人黄书生涯的意义不亚于一次遵义。从此走入了新的纪元。

哪怕之前你手抄过少女之心,哪怕之前你看过足本的金瓶梅,总不如软盘进入软驱更能开天辟地。我们这一代人对于软驱软盘有特殊的感情。

就好像对于少女之心特殊。

我反对将文学看的很高深高雅,高到莫测的程度就更不着边了。少女之心就是一部很低浅的小说,低到了地下的程度。这本书属于地摊货中的上乘佳作,或许练地摊都不算,在很多时候,这本书是大家用手抄写传阅的,有的同学手都抄肿了。书的作者已不可考,同样不可考的是成书年月。因为是手抄,所以有N多个版本,也可以说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原作者的基础上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白话文的黄书里,如果你看过了少女之心,基本上别的地摊货可以不必再看,比如《山居笔记》之类的,只是场景稍微多了点而已。少女之心还有一件别的黄书无法企及的无量功德,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这本小册子给许多男孩女孩启了蒙。里面的男女主角从懵懂到渴望,从未知人事到欲罢不能,算是很多人比较完整的“真实”经历。要比那些一上来就十八班武艺肉搏的书好的太多。在启蒙这一点上,我路子走的比较正。初中有位同学的家长是妇女主任,所以他把家里的《新婚必读》偷到班上,早早的给许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包括我。

少女之心,既有心理描述也有场景布置,还有相对入微的动作描写,当然也有省略号,呵呵。可读性即便是在今天很多阅书甚多的资深人士眼里仍然上乘。另,少女之心也叫曼娜回忆录,方便各位百度。

真正蔚为可观的还是古代小说,所谓古代确切的说是明清两代。

在这里,同学们,让我们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大明卓越的文学家兰陵笑笑生、芙蓉主人、情隐先生,他们分别为我们贡献了不朽巨著——金瓶,痴婆子、肉蒲团;感谢(排名不分先后)醒世居士,桃源醉花主人、西湖渔隐主人、罗刹狂人、冯梦龙、凌濛初、风月轩又玄子、醉竹居士、徐昌龄、唐伯虎、仇十洲、齐东野人、吕天成、华阳散人、西泠狂者、东鲁落落平生等大明老一辈人民文学家。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唐伯虎仇十洲两位德高望重的人民艺术家,不仅在文字上,在ppt方面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其春宫绘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我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文化瑰宝。启沃一代又一代的懵懂青年,数百年精华灿烂至今。

我们怀着同样钦佩之情感谢大清(排名不分先后)未央生、江西野人江海主人、苏庵主人、古棠天放道人、松竹轩、不题撰人、江海主人、痴情士、嘉禾餐花主人、坐花散人、云游道人、临川山人、潇湘迷津渡者等次老一辈人民文学家。他们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为色情文学开花结果,发扬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穿越数百年时光,他们的文字仍然灼灼生华,充斥了我们的A盘、U盘,丰富了人民群众业余生活。

在我们生活业余丰富的同时同样不能忘记我提到的明清之外的耕耘者们,远在唐代,名相张说的儿子张垍同学就为我们写下纪实文学《控鹤监秘记》,传神的描述了薛怀义、张昌宗、崔湜等服务员侍奉人民领袖武则天同志的点点滴滴。如:“后春秋高,学修养法,常含昌宗阴而睡。”等耐心细致的服务水准前所未闻。为后世徐昌龄同学创作《如意君传》这部名著打下了坚实基础,并提供第一手材料。

呵呵,同样感谢走出风来先生,为我们整理总结的这般仔细全面。(此处可能有掌声)

呃,回到纸面,拒绝虚荣。

不知道盆友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初看明清黄书的时候,有种豁然开阔眼界一新的感觉,仿佛由河入海。但是看过三五十篇之后,在满足之余不免有些遗憾,感觉我们入的海只是渤海,远不是我们希望得到的整个大洋。

何以如此?这就不能不说到古典色情小说的局限了。首先是故事可读性不强,一个电影也好一个电视也好,最主要的是会讲故事,能扣人心弦,情节跌宕起伏,这是永恒的瑰宝。情节为王,同样也适用于小说。我们之所以感觉古典小说好看,是因为我们看过的地摊货太没故事情节了,太苍白。包括大名鼎鼎的少女之心也是。但是古典小说尽管有了情节,但是那点故事在我们略略读过几篇之后,就已经难以满足我们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情节需求了。

像痴婆子之类纯粹黄书不必去说情节,《欢喜冤家》应该算是黄书与故事书之间的作品了。饶是如此,仍然显得单调乏味,甚至都有重复。比如第三回和第七回,都有一个相同的故事情节,甲乙外出做生意,乙趁其不备将甲推下水谋害,趁机霸占甲妻。虽然最终结局不同,但故事套路主要情节高潮点基本雷同。

更有不争气的作者连动作都雷同,简直不可饶恕。《春染绣榻》是一本很不错的黄书,第七回里面汪道宇和刘贵梅在灵堂相遇,忍耐不住。贵梅要吹灯拉下幔帐,汪道宇老练,说:“火不许灭,慢也不许下,裤儿万万留不得,这个要紧”。再看《浪史》第五回,梅彦卿到李文妃家偷情,也是文妃要吹灯,梅彦卿的一番话是:“火也不许灭,幔也不许下,裤儿即便要脱。这个要紧的所在,倒被你藏着。”剽窃,严重的剽窃。

两书的作者不是一个时代,估计没法打知识产权官司。作为读者,我们这段话的知识产权人《春染绣榻》的作者西湖渔隐主人表示敬意,并鄙视《浪史》作者风月轩又玄子先生。

当然,完全诬陷黄书没有故事情节也是不对的。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必须表扬金瓶那个梅。金书当然是古典黄书中集大成者了,甚至远远超出了黄书的范畴,有情节,有场景,有因缘,有矛盾,算是一部很不错的写实画卷。私底下感觉金瓶梅是一部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不同的是,除了酒肆画舫等场景外,还详尽的刻画了拔步床内,葡萄架下的活色生香。但我仍然觉得这本书的故事不够紧凑有趣,过于平淡。

从金瓶梅扯远一点,不善于讲故事几乎是整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通病。尽管小说全部是故事,但故事却不能做到环环相扣,让人欲罢不能。基本上,这一回看完,安心吃饭,明天再看下一回没任何问题。这一点,金庸古龙还是很了不起的。不知道有多少我的同龄人,在小时候头一头埋进金庸古龙的书里就不舍得抬起来,一个上午一个下午的扫描下来,用不了几个月一副近视眼就练成了。包括我。很简单,他们的故事讲得好。

抛开情节不谈,中国古典黄书还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侧重于动作描写,在动作描写中套路上耗费的笔墨又比较多。比如《肉蒲团》第三回道学翁错配风流婿 端庄女情移薄情郎,未央生见她没有一毫生动之趣„„玉香道:“既是如此,从今后我日日要丢,夜夜要丢了。”算是动作描述中的典范。整个过程如同有一架摄像机在偷窥二人从看春宫图到欢爱高潮到收场的全过程。美则美矣,只是感觉还缺少点什么。在极尽客观偷窥之笔墨外,书里缺少了很重要的就是男女主角的感受之美。

在这一点,《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则完全不同。“当他进她里面的时候,她觉着他裸着的皮肉紧贴着她。他在里面静止了一会,在哪儿膨胀着,颤动着。当他开始抽动的时候,在骤然而不可抑止的狂欢里,她里面一种新奇的、惊心动魄的东西„波动着、波动着、波动着,好象轻柔得像羽毛一样,向着光辉的顶点直奔,美妙的、美妙的,把她溶解,把她整个溶解那相好是钟声一样一波一波地登峰造极„当她觉得他在引退着、引退着、收缩着,就要从她那里滑脱出去的可怕的片刻,他的心里暗暗底呻吟,他只好等待着,等待。他的整个肉体在温柔地开展着温柔的垦求着,好象一根潮水下的海莞草,恳求着他再进去,使她满足”。

两种不同的描写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前者是一种偷窥的刺激,有种犯罪感的满足。而后者则感觉很美,很坦然的享受美。

我想,这种差异大概来自于作者的角度不同。对于《查》的这种描写,作者无疑是把自己代入进去了,没有当成一个旁观者,真实的体验着美妙。而对于《肉》作者显然是在五米开外的距离监控和监视者,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和窥视。

这也难怪。大多数中国古典黄书里面,都是带着批判的端庄去写。主题思想大都是通过描写性事来反对性事,以达到劝人向善,戒淫戒欲的目的。从根子上,那些我刚才提到的伟大的明清人民文学家们大多把性事理解为丑陋的阴暗的行为。他们竟然还这么津津有味的偷窥那些动作,真不知道他们当初处在一种怎样的分裂状态。

还是赵老师说得好,那事“本来挺好的”。

还得追根溯源,中国再早一点的时候关于性这门子事还是用相对比较端正的态度去审视的。而不只是以淫邪视之。

虽然老提古人不好,但的的确确相传在战国时候就有一本中国性理论方面的综合巨著《素女经》流传于世。这本书的理论水准至高,窃以为银河老师是不能企及的。

如果说初中看看《新婚必读》有利于形成早期正确的人生观黄色小说观的话,那么高中的同学建议参考学习一下《素女经》,一来有利于形成坚实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二来顺便提高一下文言文水准。

当然,按照我党的优良传统,还是要批判的接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华还真的不少。

在出发点上,素女经一反明清小说一味强调性事为淫邪的错误观念。强调:“天地有开阖,阴阳有施化。”“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伤于阴阳交接之道尔”。顺乎自然而已。并且以快乐为本,而不只是为了繁殖后代“情意合同,俱有悦心”。

黄帝老兄原本跟现在许多城市中年男一样也有亚历山大的时候,在没有伟哥的年代,黄帝哥“玉茎不起,面惭意羞”。素女医生没有直接开壮阳药,而是从根源剖析,一语中的“固有经纪,必先和气”,更进一步教导性心理控制“御敌家,当视敌如瓦石,自视若如金玉,若其精动,当疾去其乡,御女当如朽索御奔马”。高,实在是高!

在那么古老的年代,素女总结探讨了具体的体位及感受,相关技术操作要领一一细述,所谓九法是也。在黄帝哥还是懵懂的时候,素女点醒该如何得知女性高潮之五征五欲,真是无量功德。

也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比如该书一再强调忍住“动而不泻” “多御少女而莫数泻精,使人身轻,百病消除也。”不知是不是邪路,反正后世的道家有这么一个分支比较邪。

听说密宗也有这么一个理论,许多藏地所谓高僧都有佛母,也是用来采补的。尼泊尔的国王后来禁止了,因为佛母实为性奴。看过一些密宗高僧的明妃加持的文字,神秘而恶心。善哉,没有得罪密宗的意思,只是从一个世俗的角度感觉不爽。

唐的医学家药学家孙思邈也做过很完备的论述,《房中补益》和《急备千金药方》的一些章节,都从那个时代相对科学的角度做了有益的探讨。

感觉在唐以前,中国还是能用相对很科学的角度来探讨研究这门学问的。宋这方面的理论没怎么看过,但宋之后,明清以降,这事儿作为一门科学已经很难堂而皇之的立足了。往往躲在阴暗角落,被斜斜的注视。不知这与宋之后的理学把整个中国文化引入歧途有关。

当然被宋明理学引入歧途的远不止性科学了,对整个中华文明的走向都产生及其深刻的影响,虽然不能都怪那些呆板的理学家们头上,但无疑他们是由头和招牌,咎不可辞。

也有一些人在阴暗角落做过一些研究,中医界如雷贯耳的吴门叶天士据说就写了一本《种子金丹》详细备陈了一些性方面的药方。我不懂中医,不敢胡说。记得萨苏先生在文章中说,有一次他在日本跟一个中医造诣很深的老太太“胡诌”了一句,说方子还是汉代以前的好,曾被那位老太太引为行家之见。

我本来是聊黄书的,居然正儿八经的聊到了性科学,要是李银河老师偶尔逛论坛看到我们在这里胡诌,估计要笑这小子于无佛处称尊了。呵呵。原本那些地摊黄书,明清小说,素女经,金塞性学,都应该堂而皇之的放在阳光下才是。

人每一个年龄段有每一个年龄段的想法和经历。在我们二十来岁的时候,哪想到什么狗屁科学,那个时候多的是脸盆都装不下的荷尔蒙激素。等到现在可以相对淡定的不用跳跃着翻看崇祯版金瓶梅的时候,回头看二十岁时候跳跃着看洁本样子,不觉得那时不好。

我聊的黄书,大都是中文,也不全面,在中西黄书浩瀚的海洋中,不过是沧海一粟。有个段子说吴组缃曾经请钱钟书开三本英文黄书看看,钱钟书信手在一张纸上正反两面列了四十余本。这等眼福令人艳羡。我外文不好,远达不到体会到国外黄书趣味的境地,遗憾。翻译过来的书籍中,哪怕我刚才赞扬过的查泰来也是行文不太符合我们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减了很多趣味。

既然古今中外黄书有那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我准备申请一大笔基金,用于创作一部黄书巨著。至少要有金瓶梅那么大的部头,但情节紧凑,引入入胜,描写入微,纤毫毕现,阳光自然,体现美感,有相当的理论高度,经得起时间检验,适合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阅读,作为一部文化巨著,留给社会,留给历史。省的若干年后修史,说六十年没有一本能拿得出手的可列入人类文化瑰宝的名著。

如何?

篇2:没关系,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那堂班会 课的主题 是 :和名作家零距离。

我在台上,高一(4)班55个学生在台下。

第一个举 手的是个 女生,问我:“饶老师,我想知道你在写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你又是怎么坚持下去的呢? ”

我示意她坐下, 没回答她,而是对大家说:“继续问。”

第二个举手的依然是个女生,她说:“我最想知道,你最喜欢你写的哪一部作品中的哪一个人物? ”

第三个问题, 我请一个男生站起来, 他很大方地承认:“我没看过你的书。我想问你: 这么多人喜欢你写的书,你是什么感受? ”

“这三个问题 ,我可以课后回答你们。”我对大家说,“不如 ,这堂课我们来问点有意思的问题。比如你们可以问我,有没有偷过钱? ”

教室里先 安静了一 两秒,紧接着一片哗然,反应快的已经带头嚷起来:“好吧,那你有没有偷过钱呢? ”

“偷过的。”我说 ,“七岁的时候偷了我妈放在衣橱里的钱,去买了泡泡糖。”

“结果呢? ”

“被打了啊。”

“那有没有撒过谎? ”

“有 ,”我说 ,“而且不止一次。”

“举个例子吧。”

“好吧 ,有一次想买一本三毛的书,没钱,然后跟我妈说我要去参加英语比赛 ,需要报名费。还有一次,是带我妹妹去乡下一个男生家玩 ,但是告诉我妈的是去城里闺蜜家,结果被我爸跟踪了,好一顿痛骂。”

“哈哈 , 有没有逃 过课呢? ”

“逃过 , 还逃了期 末考试, 为的是去看齐秦的演唱会。”

“哇! 有没有和爱人吵过架? ”

“有的,还打过架呢。”

“谁赢了? ”

“不记得了。是真的 ,为什么吵为 什么打也 不记得了。”

大家笑起来,都不相信。我补充说:“事实就是这样,时间过去以后,你就会发现,有很多你当时觉得根本过不去的坎,到后来你会连‘坎’是什么都不记得了。”

我转过身, 将黑板上班会课原来的主题擦掉, 重新写上这么一行字:没关系,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当我写完 最后一笔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而我的同 学———他们的班 主任, 竟然站在讲台的一角不争气地抹起了眼泪。

那是三年前, 苏州最炎热的夏天, 几十个孩子一起把我送到学校的大门口。不过50分钟, 他们均已和我熟络,开始嘻嘻哈哈,说各自的趣事,与我勾肩搭背,没大没小地叫我老饶。没完没了的知了声中, 那场告别显得亲密、盛大而又愉快。

我自信这堂课在他们心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过去多久, 相信总有一个人会提起: 当年饶雪漫说过呢,这些没什么。原来,真是这样呵。

是的, 当你感觉人生没那么如意, 当你对自己的表现没那么满意, 当你对你爱的人或自己感到失望, 当你觉得自己再也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请记得对自己说:没关系,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因为,这就是人生。

篇3: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作为一个常年以“喵星人”自居的人类,犯萌发呆,已经是一种常态。比如见面打招呼,通常是“喵”一声,配以傻笑的表情;比如一高兴,就像小孩一样拍拍手,有时还蹦两蹦;比如偶尔摇一摇右手,装个招财猫的样子逗朋友开心,等等。再比如,我路痴比较严重,也不会网购,通常需要网上购票、购物或者需要认路时,我都会找朋友帮忙,配以一副无辜求助的表情。

你也许会抛出一个嫌弃的眼神:都这么大年龄了还这样,你身边的人受得了吗?你是不是……傻啊?

本喵可以严肃地用猫格保证:当然不!

在生活中,当我一脸猫样发呆的时候,用比较无厘头的语言说话的时候,或者因为迟到、迷路、忘带东西而六神无主的时候,通常对方会笑着以同样的方式应对并且帮助我。至今为止,还没有受到过人类的嫌弃。

如果你问我,你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因为你运气好,总是遇到好心人?再或者,人家心里早就“布满黑线”,只是不好意思打击你吧!

呃,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举个例子,如果你正在和我说一件伤心的事情,说着说着都快流泪了,我突然“喵”的一声,然后笑眯眯地对你做个招财猫的手势……恐怕那时候,你绝不会对我笑,而会甩下一句“有病!”然后扬长而去吧。

在这种时候,倾听朋友的讲述,感受朋友的伤心难过,陪伴、宽慰,才是一个人应该做的。所以,呆萌其实是有一个“度”的,过度会让人厌烦,而适度却会让人觉得可爱有趣。就像是浓缩的香水,洒上几滴会让人觉得香气怡人,但要是整瓶都洒在身上,那恐怕再名贵的香水也只会换来一句:“你家的花露水瓶是不是碎了?”

道理好懂,那么问题来了,该怎样保持适度呢?

首先,呆萌应该是自然而非做作的。每个人心中都会埋藏着一个“儿童我”,那是幼时童真的保留,即便以后走上社会变得世故老练,它也依旧存在,并且会在合适的时机冒头。接纳它、正视它,不视它为幼稚,它就不会沉入内心深处而无影无踪。

比如,表现出对世界的好奇,勇于探索未知,乐于向别人请教,总是提出问题,这就是一种儿童认识世界的心态。直到现在,我不懂的东西依然很多,当我提出一些看似幼稚的问题时,我会和大家一起笑,丝毫不会觉得羞愧,因为我就是这么长大,这么积累知识的呀。

其次,呆萌要注意心态的切换。随着你的不断成长,除了“儿童我”,可能还存在着“父母我”“成人我”,那是应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做出成熟行为的内心力量。在不同的场合,我们需要切换不同的心态。说白了,这就是“在其位,行其事”的道理。拿我自己来说,工作时,我是冷静、严肃而雷厉风行的,在我熟悉的专业领域,我犯不出萌,更不可能呆。但是在工作之余,轻松的氛围中,我完全可以发呆卖萌,适当地释放一下童真,自己开心的同时,也把别人的“童真”给带一些出来。

最后,呆萌的表现本身也要注意“度”。比如,孩子往往会扑到大人身上,表达一些欢乐的情绪,大人也往往会很开心地抱住他们,摸摸他们的小脑袋。但如果是一个七尺男儿,一激动就扑到你的身上……那就可能是事故了吧。我认识一个女孩子,一开始大家都很喜欢她,她虽然总出现一些状况,但给人的感觉是不经世故的单纯。但之后有几次大家一起出去,让她负责的事情她都没有做好,每次都要别人善后,还一副理所当然“我就是不懂嘛”的委屈样子,大家虽然不方便说她,但是后来有活动也不再邀请她了。

还记得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

但是我们终究还是要长大的呀,要去见识更宽广更有趣的世界,会有失去,也会有获得。带着一点“童年”的单纯和迷糊,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呆萌但不失责任感的大人吧。毕竟,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篇4: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发行时间:1986

地区:中国台湾

类型:文艺

导演:柯一正

编剧:小野

摄影:林鸿钟

主演:丁乃竺 徐明胡茵梦

如果不是结尾看到字幕,真不晓得那个叫江培培的女生就是胡茵梦,虽然中间有几次晃神,觉得她像琼瑶戏里的那种从不上厕所的女主角,但还是没有想到她就是那个传说中倾国倾城的大美人,奇怪的是,这等漂亮的人,却也并没有让我印象深刻。

廖伟明是十足的梁朝伟变形版,对他成年后的长相期望太大的缘故,所以格外失望。成年之后的他完全失去特色,人也变得无足轻重起来,做事除了没有风格之外,别无其他。

故事从开始就特别好玩,一如所有的孩子一样,嬉戏捉弄,吵闹着沸反盈天,看到他们的少年时代我就无端的开心起来,觉得长大也是美好的。结果编剧第一次开始残忍的伸出杀手,灭了师丈和蔡头,我先前的那点小圆满被打破,死亡在故事前行的过程中是陡然出现的沉重,重到下个画面就直接转到青年时代的他们。

不出所料,进入社会之后,他们的境遇不同,所有的压力和利益都让他们变得开始不一样。我不喜欢江培培,也讨厌廖伟明。一个是性格从温婉变为犀利,一个是从狡黠变为郁闷,多少有些不够让人亲近。也许太接近现实,反正失却了少年时代那唯一一点稚气的东西,虽然那并不是能够用来糊口的特质,但却是我喜欢的理由。

老师的举动过于感人,但有时候看到学生一次次奔波也会嫌她麻烦,觉得一个人高尚到某种程度,有时也会让身边的人吃不消的。

看片的过程中总是隐隐约约的想起在学校电影院里醒了睡睡了醒的《二十四双眼睛》,那个是讲战争对老师和学生的影响,这个是讲经济发达的社会对老师和学生的影响,多少有相似的地方,主题都是一脉相承的描述成长那种抽筋拔骨的痛楚。

其实自己喜欢的是童年和少年的部分,像轻快流畅的风景,满眼都是绿油油的田野,天高云淡,微风拂面,全是满心欢喜的嬉戏追逐,这个世界就是溪沟里面映出的明晃晃的阳光,灿烂到心都可以感觉到温度。

篇5:全世界的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我们也手拖手,走过寂静的长街,遇见一只跳街舞的粉色兔子。

它说:“你们是不是欢喜的?”

我们点点头,又心生落寞。

它说:“你们是不是甜美的?”

我们摇摇头,却又兀自憧憬着。

它说:“你们是年轻的。”

于是,我们拥抱在一起哭了,只因为那时我们年轻着,有多美好就有多寂寞。成长从来就不是一件芬芳甜美的事儿,我记得出航的小水手曾经这样说过。他的眼睛闪亮如星子,他的表情是認真的,然后他便去远航了。

去马六甲或塞班岛,只是再没回来过。

那么,我们呢?我踮着脚尖跳着小步舞曲,你把口琴吹得断断续续的。我曾试图找准它的每一个音节,但最后还是歪七扭八地跑调着。

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你知道,那个时候,每天傍晚来临的时候,我在楼顶听你唱歌都是最幸福的事情。后来,谁又告诉我,所有的快乐都不会持久的?

但我仍固执地快乐着,抛硬币、跳房子、坐在窗台上看日落。我相信,《地下铁》里那个女孩遇见猫时是欢喜的,遇见苹果树和大象时也是欢喜的。而那只胖胖的月亮,最后升起来时,也是欢喜的。虽然,那个小男孩偷偷地难过着。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我也曾难过过么?为一朵游走的云和一棵开不出花来的树,我多想能帮助它们去做些什么,可是,渺小如我,却什么也不能做。因为,我也不可逆转地在成长着,于是我每天给自己唱一首歌:萝卜啊萝卜,快快开花吧!

我不曾告诉你,我会这样一首神奇的歌,只要唱着唱着就充满动力不再忧伤了,因为它听起来着实不可爱,我怕你水草样的眼神会笑话我。只是,我仍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唱着,当游乐场的孩子都各自回家,当傍晚的天空再没有乌鸦,当你有一天不再如此亲近地在我身边吹口琴给我,我唱:萝卜啊萝卜,当晚风轻轻吹过,请你一定不要难过,全世界的小蚂蚁都是这样长大的!

篇6:我们是这样长大的

何丽玲 45岁 台湾春天酒店董事长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我是跟着阿婆长大的。阿婆不在乎我考试成绩好不好,而是看重每件事都要有规矩,比如坐着要挺胸,吃饭要吃得干干净净,东西必须整整齐齐……上学时,每天睡觉前阿婆都会把第二天要穿的校服认真叠好,压在我的枕头下,训练我睡姿端正。到现在,我睡到天亮姿势都不会变。

阿婆帮阿公管三家旅馆,手上还有120个会,每天都会用火柴棒算会钱,我一脸茫然,她已经把总数加减好。念小学5年级时,阿婆就把会钱丢给我来算。正是从这里,我对资金周转有了认识。

念初中时,有个人开支票付会钱,连续几个月跳票,阿婆带着警察去抓人(当年有“票据法”,跳票要坐牢),我陪着去。警察找了半天,发现那个人弯着身子躲在衣橱一角。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幕。

从那天起,我告诉自己,不用支票。我养成记账的习惯,清楚知道每一分钱的运用。当了董事长,我还是天天记账。

阿婆对我影响很深,她爱漂亮,我也爱漂亮,每天肯定要早起把自己打理得美丽动人。投资会成功,也是因为阿婆说:“任何投资,都要当作是最后一个火柴盒。”

童年是不倒的王国

张菲 54岁 台湾著名艺人

10年前我得了忧郁症,为了找出症结所在,决定让自己倒退。我回到度过童年的新店溪畔、曾经就读的新店国小、初中、五专,在此过程中,我连交通工具也还原,丢下奔驰,或搭公共汽车,或是骑自行车,走这一趟怀旧之旅。

好多回忆回来了。小学六年级时,我存了2块钱,和费玉清搭车到新公园,高兴得不得了,没想到后来掉了1块钱,回去的车钱不够了,只好叫费玉清先回家拿钱。我从下午等到晚上,哭得唏哩哗啦,他10点才来,说是忘了。

我从小爱讲话,老师转身写黑板,我就跟同学讲电影剧情,什么《黄昏大镖客》、《豪情七蛟龙》,讲得活灵活现,有一半人都在听我“说书”,我还会准时在老师写完黑板前两秒闭嘴,所以很少被骂。我功课不好,家里又穷,讲故事让我很有成就感。

到了初中,终于有老师发现了课堂上的这种“小动作”,我不仅被揍了一顿,还被罚不能放暑假,我就是那时候学会抽烟的。上五专我又因为爱讲话被骂,但这次老师告诉我:“你那么爱讲话,罚你参加演讲比赛!”那是我第一次和好学生一起比赛,结果得了第二名。

那段自我探索的过程让我获益匪浅。在此之前,花了多年建立的王国突然瓦解了,我焦虑得不得了,但回到童年,整个人得以沉淀下来,也因此逐渐走出忧郁。

长恨歌留在童年吧

王文华 37岁 台湾著名作家,

代表作《蛋白质女孩》

朋友介绍漂亮女孩给我,开场白总是:“王文华,很会押韵的作家,单身喔!”悲哀啊,原来活了37年,我只是个会押韵的王老五。我常想,如果小时候不是整天被关在家里背唐诗,我今天不会是押韵高手,也不至于打光棍。

上小学时,老师逼全班背唐诗,不是五言、七言的短句,而是《长恨歌》、《将进酒》那种长篇。同学放学去玩耍,我却在家里猛背。说好听点是用功听话,其实是爱面子,怕背不出丢人。

但后遗症来了。青春期时,我不会打篮球、弹吉他,只会装忧郁,老在女孩的纪念册上写:“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搞得一副要死的样子,把女生都吓跑了。

出社会后,儿时背诵的诗词,对写作“押韵”帮助很大,却依然毁了我的爱情。我一直以为世间男女,都像古人说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果都赋予爱情太多的责任,生死相许。三段感情,三个分手结局,都是我给对方太大压力造成的。

如果可以回到写毕业纪念册时,重来一次,我一定会写“跟你同学3年真愉快”。长恨歌,留在童年里吧,不要陪我长大。

从小看尽丑陋面

朱德庸 45岁 漫画家

人家都说我的漫画酸溜溜,我不是故意的,因为我从小就看尽人性的丑陋面。

我小时候很自闭,又有阅读障碍,所以被当成问题学生。上音乐课不会吹口琴,那个长得标致、腿又漂亮的女老师竟然给了我一巴掌。所以我的漫画里,丑陋的人都有漂亮的包装。

我不喜欢人,只喜欢虫,放假就在院子里跟虫玩一整天。我把两个不同的蚁穴用糖浆连成一线,用放大镜看两群蚂蚁交会的刹那,好有趣,它们会先吓一跳,然后各自跑回去找工蚁,双方大干一架,好像赤壁之战。我还喜欢把蟑螂丢到柏油上,观察蟑螂的反应,我家柏油桶有几十只蟑螂。

虫玩完了,我只好观察人。我常躲在巷子偷窥路人,然后幻想,例如看到美女就幻想她跌个狗吃屎,想到笑出来,邻居都以为我是神经病。我还会跑去每一家门口按铃,接着躲起来,连续好几次,我发现大家反应都差不多,第一次若无其事,第二次有点怀疑,到了第三次就疑神疑鬼濒临抓狂。

这些观察都成了漫画的题材。我从小就画漫画,上学痛苦死了,漫画是唯一出口。没有漫画,在现实世界中我活不到现在。

数龙眼,数出皮鞋王国

罗水木 76岁 台湾阿瘦皮鞋董事长

我会跑会跳会讲话时,妈妈教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算数。她把吃完的龙眼子洗干净,要我一个一个数,一、二、三数着龙眼,也就数出我对数字的概念。后来上学,我的数学成绩总是最好的。

我不懂家里为什么穷,只知道三餐吃不饱,衣服一补再补,我想要什么都不行。有一天,爸爸带我去逛街,路上有人卖甜不辣,大排长龙,我没想要吃却想要卖。回家我便跟妈妈说,我也要去卖甜不辣。那年我才6岁,妈妈没笑我天真,只告诉我“做生意要实在”。

第二天我到学校门口叫卖,准备的甜不辣一下子就卖完了,赚了5分钱。我很骄傲,把钱拿给妈妈,妈妈开心的笑脸,激起我做生意的动力。

6岁起,我卖甜不辣、冰棍、水果、面包,还自己摆面摊,日积月累,逐渐抓住做生意的窍门,有时卖东西的收入,还超过爸爸一个月的工资。

年轻时,会感叹自己只读了两年书,现在却庆幸多年的买卖经验,使我创造了台湾第一大皮鞋王国。

我的喜剧来自悲剧

赵自强 40岁 台湾如果儿童剧团团长

6岁前,我是跟外公外婆一起过的,那时没电视没电脑,最大娱乐是听外公讲故事:“从前从前打仗的时候……”故事开启了一个世界,让我着迷直到现在。

从小一个人玩惯了,我有点自闭。上中学后功课烂到不行,老师说考试不够70分的,差一分打一下,我只考了40分,老师打得都喊累。刚开始时我还会哭,很难过,到最后只能傻笑,因为太糗了。

偏偏正值青春期,好希望同学接纳自己,但同学都不知道该怎样和我这个倒霉鬼相处,我只好耍宝。老师打,我就又跳又叫,同学看了就笑,我才发现,原来自嘲可以躲过快要过不去的痛苦。最棒的喜剧都来自悲剧,我的表演欲就是这么来的。

那时不想上学,看到课本就想到被打的画面,还好有童年记忆支持我,外公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外婆煮饭的身影,当时的声音、气味,一切都那么美好。我对自己说,经历过好的就不怕坏的,眼前的不顺只是暂时倒霉罢了。

我相信故事对孩子是很重要的,现在也还很喜欢和孩子分享,让自己回到那段单纯快乐的时光。

不愿再被遗弃

小潘潘 30岁 台湾艺人

爸爸投资失败,小时候家里穷,5个小孩我最好带,日子过不下去的爸妈就把我送人,但一到养父家我就哭闹不停,又被送回来,那年我才5岁。

因为穷,上学时,别人便当里有鸡腿排骨,我只有卤蛋豆腐干,衣服要穿姐姐穿不下的。小学6年级我就到面包店打工,心想只要帮忙赚钱就不会再被送走了。记得把第一份薪水交给妈妈时,我看到常常偷哭的她终于露出了笑容,很有成就感,从此爱上了赚钱。

那时爸爸常说:“老天爷会给人三次机会,要好好把握。”他曾参加歌唱比赛,得了第一名,郭金发是第二名,但爷爷反对他当歌星,没想到后来郭金发红遍大街小巷,他好后悔。

上一篇:三岔镇肇兴小学.实验教学研究工作计划下一篇:中学实习教师心得体会:心中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