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民族团结活动计划

2024-05-07

2024年民族团结活动计划(通用10篇)

篇1:2024年民族团结活动计划

8116台2015民族团结工作活动计划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切实维护自治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把自治县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这是全县各族群众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推进自治县转型发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为稳步、扎实、有序做好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工作,现提出以下工作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要以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创建表彰为抓手,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重大举措和重要载体,对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加快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布克赛尔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边境地区,长期以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各部门(单位)要正确把握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的工作特点,克服松懈思想,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构建美丽和谐幸福和布克赛尔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不断开创和布克赛尔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自2015年起,以争做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为目标,在全县范围内用两年时间集中开展创建活动。围绕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实现百分之百的全覆盖。到2015年下半年完成创建工作达标,90%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场)、村(社区)等单位创建为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培育选树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建立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氛围更加浓厚,“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建设美丽和谐的和布克赛尔。

三、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2月至5月)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工作领导小组,从相关部门抽调干部组成专门工作机构,全面开展工作。县各部门(单位)相应成立工作机构,安排1-2人专门从事创建工作。

2.层层组织动员。2月,召开地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启动会,各部门(单位)要适时召开创建活动动员大会,在 全县范围内进行广泛动员,层层部署,不留死角。

3.细化工作方案。按照《地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的实施意见》、《地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任务分解方案》,县各部门(单位)及驻县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推进计划。

5.组织观摩学习。5月初,组织小组主要负责人观摩学习创建工作经验,扎实快速推进各项工作。

5.开展宣传教育。3月起,在全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布克赛尔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宣传工作方案》,搭建宣传教育平台,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全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街道、场)、学校、部队、团场和宗教场所,着力扩大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6.加强督查指导。5月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对第一阶段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开展督查,组织机构、人员落实、宣传动员和工作推进情况。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6月至12月)1.推进各项工作开展。按照确定的10项工作任务、30项具体活动,全面组织落实,各牵头单位、各部门要有详细的工作推进计划和阶段性目标,任务明确,落实有力。

2.“细胞工程”扎实推进。各部门(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细胞工程”实施方案。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础,自下而上、层层推进,由个体点上的创建上升到整体面上的达标。3.开展“四项”主题活动。围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开展“肩并肩、爱国情”团结共建活动;围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开展“手拉手、兄弟情”帮扶活动;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开展“根连根、骨肉情”温暖入户活动;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展“心连心、鱼水情”党群连心活动。

5.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五比五争”。在各部门开展“比稳定发展,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家庭;比互助友爱,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5.表彰和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开展身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推荐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让模范事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要结合实际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6.突出民族团结模范点建设。在落实“细胞工程”的基础上,采取上下结合、同步推进、边试边创的方法,在全县重点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以点串线,点面结合,形成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点、模范带,带动整体创建。

7.抓好创建工作督查落实。对照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测评指标体系,经常性自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认真总结第二阶段工作成效和不足,提出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地区、自治县民族团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第二阶段创建工作任务开展督查,重点督查确定的10项工作任务、30项具体活动、第二阶段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分析前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新疆广播电影电视局8116台 2015年1月10日

篇2:2024年民族团结活动计划

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为深入推进我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加强对全体师生员工的民族团结教育。切实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到课堂教学,明确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责任,发挥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主导、示范和表率作用,进一步推动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促进校园和谐稳定。依据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民族理论、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常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反对非法宗教活动意识的教育,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保证。

二、具体措施

(一)切实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工作 学校按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将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列入教育教学计划,教务科按照学校各班级的实际排课情况每周安排一节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并将其作为重点科目进行备课、授课,根据课程开展的情况,适时召开主题班会。德育处不定期进班抽查学习开展情况,以此进一步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进课堂、进头脑。民族团结教育主要内容为: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教育;

(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的教育;

(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

(四)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

(五)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教育;

(六)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教育;

(七)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的教育;

(八)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反对宗教极端势力、反对暴力恐怖势力的教育;

(九)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十)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其他内容。

(二)全面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

为确保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校决定在全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六大主题活动。即体验活动:①每学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等场所;②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进军营、进社区的“二进”体验活动;③适时开展徒步、植树造林、学雷锋活动。参与活动:①每年开展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师生自主创作的摄影、绘画的图片展览;②每个班每次主题班会都要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内容;③每学期举办一场学校涌现出的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报告会;④每半个月组织一次观看爱国主题影视展播活动。读书活动:①每学期开展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②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举办一次专场民族团结知识竞赛;③每月举办一场民族团结专题讲座;④教师向学生推荐3-5本好图书。竞赛活动:①每学期以班为单位组织一次民族团结演讲比赛;②每学期举办一场爱国歌曲大家唱竞赛活动;③每个班每月出一期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板报,每学期进行总评比。关爱活动:①开展党员“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每位党员教师每学期至少帮助2名不同民族的贫困学生;②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相互做一件好事。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①知识性的课外联谊活动;②“各民族兄弟姐妹手足情深”签名活动;③召开民族团结教育月动员暨 “双先”表彰大会。

三、工作要求

为使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讲求实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各项工作当中,学校采取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学习先进典型与弘扬先进精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说服力。为此,要认真执行领导小组的决议,相互协调,切实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办公室要及时对学校各项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和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工会发挥联系各族教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教职工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导处、教研室要做好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工作,德育处不定期的抽查授课情况,团委认真做好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党建办要对各项活动的开展进行跟踪督查。

农十师北屯高级中学

篇3:2024年民族团结活动计划

1. 调查背景

巴东县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北部, 是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的重要基地。多年来, 巴东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抢抓机遇, 主动作为, 取得了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民族事业全面进步、民族情谊更加浓厚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在恩施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之后, 巴东县为加快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努力, 先后打造了野三关镇石桥坪村、东壤口镇雷家坪村和水布垭镇围龙坝村等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 (1) , 在全省乃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次调研地点主要是巴东县信陵镇、茶店子镇、野三关镇和清太坪镇。上述乡镇不仅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同时也是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点区域, 每个乡镇都设有示范基地。

2. 调查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对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 了解巴东县对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 湖北省颁布的《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 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意见》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相关文件的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 考察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所取得的具体成效和目前存在的有待改进的方面, 分析限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以期为进一步探索推动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发展模式和新路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促进巴东县乃至恩施州及整个武陵山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不断发展。

3. 调查方法及样本情况

此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入户访谈、观察法等调查方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问卷390份, 有效问卷385份, 有效问卷率98.7%, 深度访谈与大小座谈共17次。本次调研的调查样本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二、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现状

1. 创建活动已取得的成绩

⑴成效显著, 营造了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巴东县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对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 对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也进一步深入。 (2) 在一项关于“您认为当地政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成效有”的10个选项中, “社会风气得到转变” (15.5%) 和“各民族共谋发展的氛围进一步加强” (10.6%) 分居第一和第四位, 表明自巴东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 广大干部群众对和谐的民族关系和各民族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感受最为深刻, 促进了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形成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有效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⑵内容丰富, 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巴东县组织开展了民族知识、民族政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 (警) 营、进乡镇农村社区“五进”活动, 编印发放了《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等宣传资料, 评选了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召开了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进行了宣传报道, 大大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调研数据显示, 62.8%的人切身感受到业余生活在不断丰富, 形式也更加新颖。其中, 对于“农家书屋”、“科技下乡”效果评价项目上, 好 (15.8%) 和较好 (19.7%) 达到了总数的35.5%, 而差 (9.9%) 和较差 (12.2%) 的比例相对较低, 说明农家书屋、科技下乡等创建活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⑶关注民生,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创建形式。巴东县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过程中, 还注重关注民生,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创建形式。一是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二是改造、新建特色民居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是地方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走访发现, 无论干部还是群众, 都对巴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给当地带来的显著变化持积极态度, 在整理访问提纲中“您对当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什么建议?”后发现, 59.7%的受访者希望当地政府能持之以恒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进一步地追问原因后, 大多数人表示, 因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能“加快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县的步伐”。

2. 当前创建活动有待改进的方面

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度存在不平衡。本次调研, 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示范村和非示范村、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5个人口学指标来考察当地干部和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度, 其中差异最明显的体现在示范村和非示范村、年龄与职业上。

(1) 表1和图一共同反映了示范村和非示范村的调研对象在“您是否知道正在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项目的选择情况。表1显示,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干部和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道率为72.5%, 非示范点的知道率为54.3%。说明非示范点的干部和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道率明显低于示范村。

图一反映的是各调研地的调研对象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情况。很明显, 3个非示范点 (信陵镇即巴东县城、清太坪镇桥河村、野三关镇) 的干部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度明显低于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茶店子镇洞坪村、清太坪镇双树坪村、野三关镇石桥坪村) 。说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知晓度的地区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2) 表2反映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情况。调研对象的年龄分布区间从12岁到70岁, 并根据心理学对于年龄阶段的划分将其分为4个年龄段。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 但是调研数据显示 (见表2) , 对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道率12-18岁的为41%, 19-35岁的为53.3%, 而36-60岁的为70%, 61-70岁的为72%。比较之下, 12-18岁和19-35岁人群的知道率还低于36-60岁和61-70岁人群的知道率。说明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过程中对于青年人的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3) 表3反映不同职业的人群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情况。调研对象涉及学生、教师、农民、工人、医生、公务员、个体户及其他职业等8个类型。数据显示 (见表3) , 教师、公务员、医生的知晓度高, 表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各相关单位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但相比较之下, 工人、学生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度是比较低的。说明对于基层宣传的效果还不是太好, 同时说明以学校为载体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教育还不太完善。

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受众参与度比较低。图二反映的是群众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情况。充分尊重和体现各族群众的主体地位, 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投身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之中, 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目标, 要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全社会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3) 然而, 根据调研结果 (见图二) , 没有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人数达到50.1%, 经常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人数只有14.8%。说明群众主动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⑶群众评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存在走过场。表4反映了当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有待改进的方面。结果表明,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走过场现象。一些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创建工作认识不到位, 重视程度不高, 因而没有深入基层做宣传教育, 很多群众都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数据显示 (见表4)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有13.8%的村民认为创建活动存在走过场;非示范村有28.1%的村民认为创建活动存在走过场。另外, 在非示范村有21.6%的村民认为当地政府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重视程度不够, 14.8%的村民认为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三、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存在不足的原因

1. 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有限形成了制约创建活动参与度的重要因素

⑴经济社会水平制约了创建活动的全面展开。调研对象中对于自身目前经济状况的评价是:好占7.5%、较好占17.9%、一般占62.9%、较差占7.0%、差占4.7%。在“不参加的原因”调查项目上, 有40.9%的人选择了“没有时间参加”, 所占比重最高。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 群众多忙于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大部分时间均用于工作, 这样就缺乏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动力, 也无暇顾及活动的开展情况。 (4) 还有一部分人因收入低外出打工, 常年不在家, 更是无法接受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宣传教育和相关信息。

⑵受众文化偏低给创建活动的开展增加难度。调研显示, 大专及以上经常参加的为15.1%, 偶尔参加的为37.8%;高中经常参加的为13.7%, 偶尔参加的为37.0%;初中经常参加的为15.9%, 偶尔参加的为28.0%;小学及以下经常参加的为14.3%, 偶尔参加的为28.6%。总体上看文化程度越低对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参与度也越低。巴东地区多为留守儿童和老人, 文化水平较其他群体低, 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容难以理解, 致使宣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此外, 还受到该地区传统的政治文化、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2. 创建工作覆盖面不平衡及基层干

部业务素质偏低影响创建活动知晓度

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覆盖面不平衡。个别单位和地区未能处理好开展创建活动与日常工作的关系, 存在重安排轻落实的现象, 导致活动只是间断性地、有选择性地开展。受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限制, 组织者对人流量相对分散、地理位置较偏远的乡镇区域的创建工作开展比较薄弱, 有的甚至没有纳入开展范围。各乡镇在资源区位等方面存在差异, 共同发展难以协调一致, 对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成功经验很难进行普遍性推广。还有的群众反映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普遍偏重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 而忽视了少数民族内部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⑵基层干部开展创建工作的业务素质偏低。调研发现, 巴东县所管辖下的茶店子、清太坪和野三关等乡镇的示范村和非示范村都存在基层干部民族知识欠缺, 对相关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了解不多、理解不深等问题, 因而导致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存在脱离当地实际的现象, 且因相关知识的缺乏, 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 致使活动的开展缺乏时效性, 群众积极性不高, 活动效果胜微。

3. 考核指标体系和信息反馈机制不够科学导致创建活动存在走过场现象

⑴测评考核指标体系缺乏操作性针对性。对于省政府、省民委制定出的相对宏观的政策和法规, 未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进一步的明确与细化, 形成更具操作性的相关文件和计划。政府工作人员缺乏创建积极性, 只是满足于下任务、发文件, 没有针对性的切实解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的现实问题, 致使各种政策和措施落实不到位。久而久之, 群众觉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只是走过场和搞形式, 缺乏具体的实效。

⑵信息交流反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 往往偏重于具体的开展情况, 而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 上下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交流也不够, 出现上下信息不畅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彼此间的协调和配合, 更影响了创建工作的及时改进更新, 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无法得到及时的推广。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走一步看一步, 只为早日完成任务的消极懈怠情况。

四、关于巴东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几点建议

1. 加快经济建设, 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物质基础进一步丰富

⑴努力发展经济, 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奠定物质基础。立足巴东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积极推进现代绿色农业和山区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政策扶持发展壮大起一批有规模、有效益、有市场、有影响力的民族龙头特色示范企业, 实现对该地区民族中小企业的“产业链拉动”、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转移拉动”以及对周边村寨的“辐射拉动”。 (5)

⑵加大专项投入, 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提供充足保障。增加巴东县民族文化挖掘和保护的投入力度, 加强民族文化节庆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博物馆、农家书屋、公共休闲场所等设施的建设。同时, 鼓励、支持与民族团结进步相关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经费保障。

2. 抓好阵地建设, 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宣传氛围进一步浓厚

⑴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宣传月期间, 可在街头小巷悬挂标语、发放民族知识通俗读本、张贴海报等, 同时在学校、社区、乡村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 有重点、分层次地宣传, 还可以举办民族特色展览、知识竞赛、演讲、文艺表演、座谈交流等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活动, 激发各族群众参与的热情。

⑵整合运用好社会各类资源, 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邀请各级媒体对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广泛宣传, 编发新闻、图片和视频。对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单位、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进行深度报道。充分发挥民族院校是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和研究主阵地的作用, 有效利用其教育网络和研究平台开展调研考察, 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3. 加强队伍建设, 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

⑴领导干部要不断更新观念, 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统筹能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整体观念、规划观念、信息观念和效益观念, 全局性地对待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有计划的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及时准确地了解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 不断针对性地改进方法, 节约成本, 提高效率。

⑵基层工作者要提高综合素质, 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其一, 提升理论素质。借助高等院校、党校及培训班等各种力量, 加强对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同时自觉把强化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认同”教育结合起来。 (6) 其二, 提升工作能力。既要能敏锐觉察受众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 调动群众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之中的积极性。又要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同心理咨询的方法相结合, 尽量做到内容丰富、言辞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幽默。

4. 完善制度建设, 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

⑴坚持齐抓共管, 明确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职责分工。在省、自治州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巴东县政府、民宗局及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 各司其职, 凝聚合力, 共同推进创建活动的发展。各级部门要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 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 积极推进创建工作的社会化, 使创建工作的网络覆盖到乡镇、社区、企业、学校等各个层面。

⑵进行总结反馈, 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监督检查制度。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监督检查的范围, 采取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等方式, 定期到基层进行访谈, 了解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 并及时总结近期的工作现状。要建立和完善有领导、有安排、有调研、有考核、有监督、有反馈的工作体系, 尽量避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流于形式。

摘要:本次调研对巴东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情况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考察。调研发现, 巴东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营造团结浓厚氛围, 调动群众热情参与和形成特色创建形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也存在着知晓度不平衡、参与度低和走过场等有待改进的方面。经分析, 认为其主要是受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 创建覆盖面和人员业务素质, 考核体系和信息反馈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对此建议,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应在加快经济发展, 扩大宣传阵地, 强化队伍建设和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工作力度。

关键词: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1]方良才, 江勇.大团结大突破大发展湖北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J].民族大家庭, 2010 (5) .

[2]毛乐燕.各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J].西北民族研究, 2010 (3) .

[3]甄朝党, 苏丽杰.60年来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启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1 (5) .

[4]邓凯.大力推进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J].求是, 2009 (13) .

[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6) .

篇4:2024年民族团结活动计划

民族团结誓词

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碑中端以下是48人签的傣文、拉祜文、汉文签名。碑末端2行为落款“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公元一九五一年元旦”。

现年87岁的哈尼族老人方有富是当年的民族代表、签名者。65年来,方老与民族团结誓词碑共同见证了普洱地区各兄弟民族,在誓词碑精神的指引下,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方老回忆说:“65年前在誓词上签名的人,很多都已过世了,活着的只有我们三人,但我们永远都会记着誓言,各民族像一家人一样团结一心,也希望年轻的下一代,能牢记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如今,民族团结誓词碑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不仅是要展现那段永远鲜活历史,还要把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理念世代相传。

在普洱人心中,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一座巍然屹立于心灵之巅的不朽丰碑,六十五年来,它矗立在普洱大地上,屹立于祖国西南边陲,沐浴日月光华、历经风霜。它不仅是普洱市,也是全省各族人民用鲜血和汗水筑起的一座丰碑,它真实的记载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创造幸福大家庭的伟大历程,谱写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建设家园的辉煌篇章。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太阳,把边疆各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它温暖着各族群众的心,照亮了大家携手迈进幸福生活、不断前行的路,碑上的行文如化春雨,丝丝润泽着普洱大地。民族团结誓词碑历经65年的风霜磨砺,早已化作了神圣不可动摇的民族精神。

链接

篇5:2011年民族团结进步计划

2011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计划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领导重视和组织我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继续有效开展。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政策,是我们各民族始终遵循的方针政策。现将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标,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引导全体学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二、活动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使师生了解民族知识和风俗习惯,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

1、加强领导,我校少数名族学生在学生总数中有很大比重,这就更加强调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我校将根据上级要求,成立活动组织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并讨论制定出学校的活动方案。学校 “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富强发展”为目标,组织学生认真开展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学习讨论活动,使广大学生更加明白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的深刻道理,牢固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为使“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通过班队会、广播、宣传栏、主题讲座、黑板报等形式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宣传教育,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宣传教育,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各族人民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营造浓厚的氛围,使民族团结工作深入人心。

3、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组织师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中,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依计划而行。通过 “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教育的开展,把民族团结引导全体师生进一步增强稳定压倒一切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4、学科渗透,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语文》等课程中,并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

5、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学习宣传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各班级利用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收集各民族团结共进的相关资料,普

及民族常识。组织学生回家收看有关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片。班级出版以“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板报。利用音乐课组织学生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积极学唱、传唱民族团结歌曲,充分展现各族人民团结

一、共创和谐的精神面貌。组织党员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格尔木市郭镇东村逸夫学校

篇6:2024年民族团结活动计划

响应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

教育”主题活动通知,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深化和提高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创建平安、和谐校园。2011年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根据教育局党委对民族团结工作的要求和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2011年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健康、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深入开展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校与校之间、家长与家长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争创民族团结模范集体。

二、工作目标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促进我校民族团结发展,使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工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提高认识,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在国家繁荣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巨大作用。

2、加强学习。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教育,增强团结、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政治思想觉悟。了解《民族

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格式工作计划写作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

区域自治法》赋予地方的权利和义务,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把民族团结教

育纳入到学校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领导、有布置,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依计划而行。

3、经常对师生进行民族常识教育,让广大师生更清楚地了解民族风情和习俗,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4、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大力倡导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利用友好学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营造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北湖做出贡献。

5、利用班会、《民族团结》课堂、校园文化墙、宣传栏、黑板报等教育资源,大张旗鼓开展活动,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促进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疏勒县八一中学2011年4月20

2012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为在全校掀起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热潮,切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我校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求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更具特色,各类活动丰富多彩。我校在继承和发扬历年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坚持“一手抓民族团结,一手抓改革发展”,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教育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巩固和发展我校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2011年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根据县教育局对民族团结工作的要求和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2011年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健康、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深入开展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校与校

之间、家长与家长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争创民族团结模范集体。

二、工作目标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促进我校民族团结发展,使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工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提高认识,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在国家繁荣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巨大

作用。

2、加强学习。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教育,增强团结、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政治思想觉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地方的权利和义务,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领导、有布置,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依计划而行。

3、经常对师生进行民族常识教育,让广大师生更清楚地了解民族风情和习俗,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4、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大力倡导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利用友好学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营造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北湖做出贡献。

5、利用班会、《民族团结》课堂、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校园文化墙、黑板报等教育资源,大张旗鼓开展活动,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促进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6、根据实际校情的不同,采用优势互补的形式,争取做到资源共享。

四、具体安排

时间 活动内容活动形式 3月制定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4月

1、民族团结教育讲座,分班开展讨论。班会

2、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

3、按教材上课 民族团结课 5月

1、学红歌,唱红歌比赛

2、民族团结教育讲座,分班开展讨论。班会

3、组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写作文。

4、手拉手活动。

5、按教材上课。民族团结课 6月

1、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开展庆“六一”活动

2、民族团结教育讲座,分班开展讨论。班会

篇7:2011年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总结

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今年,我们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以突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年为载体,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加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教育,使师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在扎实上好民族常识教育课的同时,充分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电子屏等方式,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是在全校开展“歌颂中华大家庭”主题班队会;

二是以班级为单位,办了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三是各班开展“少数民族优秀人物事迹”故事会;

四是举办“中华大民族,我知我爱”及“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比赛;

五是四至八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民族之花齐开放”剪纸、绘画比赛;

六是开展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作文比赛; 七是组织了“56个民族是一家”国旗下活动;

八是通过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播放民族歌曲、宣传民族常识,通过校园宣传栏让师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五十六个名族名称、回族文化等民族知识,了解新疆的基本特征、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著名人物等;十二是给中学生开设民族知识专题讲座2场。通过活动的开展,让五十六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中华民族是一家”的种子。

三、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突出民族教育特色。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开设了在音乐、美术、体育、民族常识等方面充实一些内容作为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特色课程。音乐开设《中华民族音乐赏析》、美术中开设《民族特色绘制》、体育学科中纳入《传统民族体育活动》,还将为一部分在音、体、美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音乐课学习认识到笛子、腰鼓、葫芦丝等乐器都是少数民族人民创造出来的,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体育课上,踢毽子、拔河、沙包、民族团结接力、板鞋等都列入了教学内容,使学生直接参加一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利用美术课及兴趣小组学习绘画,具有民族特色的版画、香烫画、刮画、布贴画、毛线画、染纸等,学习少数民族的手工制作剪纸,学生动手学习制作简单的少数民族工艺品,如:穿编、插花、剪纸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与德育结合,突出爱国主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校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特别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重点,与德育教育紧紧结合在一起,做到了四讲:一讲祖国悠久的历史,使学生知道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二讲祖国幅员辽阔,讲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疆域,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居世界第三位;三讲祖国物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各民族人民共同保卫着祖国的领土完整,维护着国家的统一;四讲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56个民族和睦的大家庭,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13亿多人,居世界第一。利用各种节日和学校展板,结合民族常识向学生介绍祖国的日益强大。我们还通过开展民族常识知识竞赛、热爱祖国作文竞赛、歌颂祖国大合唱比赛等活动,激发同学们的自豪感,使爱国主义教育有了坚实的落脚点,营造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

事关国家大局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我校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师生树立了民族团结的思想理念,强化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思想,也使我校各项工作进入了和谐发展的境界。

霍城县一中

篇8:2024年民族团结活动计划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创新载体和方式,共同体意识

一、现状分析,确定研究内容

管庄学区地处朝阳区城乡结合部,所属6所学校、8个校区,两所农村校。教师367人,回、满、壮、蒙古族4个少数民族教师42人,占教师总数11.4%;学生4662人,回、满、蒙古、锡伯、俄罗斯、壮、朝鲜、苗、土、土家、鄂温克、阿昌族12个少数民族学生共347人,占学生总数的7.4%。

由于校际之间跨度大、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不均衡,在对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有差别,总体存在民族团结教育概念化、模糊化、形式化、口号化的普遍现状。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管庄学区面向全体,针对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族团结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创新载体和方式,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二、强化管理,保障推进顺畅

(一)加强管理

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教育引导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思想意识,即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学区成立民族团结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培训、组织、开展区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二)创新机制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了持久、深入、持续、实效性地推进工作,学区完善和创新如下机制:

1. 队伍建设机制。定期对党员干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全体教师分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专项培训。

2. 宣传教育机制。

树立人文化理念,针对区域和学校实际,开展“滴灌式”宣传教育,使民族团结教育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之中。

3. 创新交流机制。

建立巡回型-观摩式考察交流机制。区域内巡回组织干部和骨干教师下校观摩学习,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4. 专项评比机制。

开展学校、班级、教师、学生层面的评比活动,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发现、树立和推广典型。

三、创新载体与活动,提高教育实效

(一)主渠道育人

1. 学科课程。

学区定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学科课堂教学评比展示活动。以此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学科特色与民族教育的结合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学科优势,在教案设计、课堂育德、知识传授、资料搜集、能力考查等各环节自然融入、润物无声。并对评选出的优秀课例进行展示。

2. 特色课程。

借助市区课题研究项目,学区成立以综合实践教师为主体,研制《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实践与评价手册》(现已出版全区使用);作为北京市社会大课堂课程开发项目研究实验单位,积极开发并出版《社会大课堂课程开发成果集》《中国农业博物馆导学手册》做为学区特色课程指导资料。

(二)文化育人

1. 核心文化。

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从学生入学开始,以《“做儒雅小学生”~新生入学习惯培养指导手册》《原创少数民族童谣》等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小建立祖国意识、中华民族意识、民族平等团结意识,明白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

2. 特色文化。

各校教师发挥教育智慧,将民族特征、民族风俗、民族礼仪、民族文化、民族英雄等的学习与班级文化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将学、写、唱、演、舞、画、评等方式体现在班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创建上,营造出平等、团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例如:传媒附小“尚美文化”、兴隆小学校园剧创编、高碑店中心小学一班一课程等,呈现出班级文化与学校特色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

3. 网络文化。

为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形势,为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的开展宣传教育,引领全体师生和家长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借助校园网站、公共微信号、班级微信群等载体,不留死角地做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

(三)活动育人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推进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载体。学区利用各种资源,创新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切实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实效。

1. 民族团结歌曲创编、传唱活动。

学区开展原创民族团结歌曲创编征集活动,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遴选出两首优秀歌曲《金色童年》《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朝阳区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现场会主题歌,在朝阳区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表彰及展示会上进行展示,并在学区范围内学习、传唱。

2.“做儒雅教师育文明学生”才艺展演。

学区搭建展示平台、促进文化交流,每年组织开展师生才艺展演,各校师生们发挥集体智慧,通过表演唱、舞蹈、校园剧、朗诵、民乐、书画、剪纸等多种形式,展示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成果。

3. 优秀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学区总体策划,覆盖各校,深入开展“优秀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学区的每一所学校,为师生们讲解优秀的少数民族知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历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进一步深化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

4. 学区、区级层面展示活动。

为进一步扩大宣传,营造氛围,今年5月28日,朝阳区少工委组织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庆六一活动中,做民族团结教育经验介绍和成果展示;5月30日,学区组织开展“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

(四)实践育人

1. 推进学校特色。

在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在注重发挥学区引领作用的同时,更倡导学校结合地区和学生实际开展特色活动。例如,半壁店小学开展“红领巾心向党”心理关爱等系列活动;定福庄一小开展民族体育项目活动;高碑店开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学实践,收到显著成效。传媒附小金帆民乐团、兴隆小学金帆话剧团体现了民族团结教育与学校特色发展的与时俱进,提升了办学影响力。

2. 利用地区资源。

学区指导各校积极开发和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将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有机结合。例如,高碑店中心小学不仅将国粹苑、励志堂的民族文化引入校园,还多次与社区合作在民族传统节庆日展示民族团结艺术教育成果。传媒附小金帆民乐团、兴隆小学金帆话剧团也多次与社区合作,学校教育对周边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 拓宽社会资源。

为使学生从小强化祖国意识、民族意识、平等团结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区引领学校有效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学区与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优秀民族文化进校园”进校园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请进学校,与学生一起学习、体验优秀民族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向心力、凝聚力。传媒附小与传媒大学、第二外国语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大师讲坛”“媒介素养”“英语夏令营”“美德教育”等系列活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研究效果

(一)学区

学区承办朝阳区“和谐杯”民族团结课堂评优课活动、朝阳区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现场会,朝阳区第二届优秀班主任工作室表彰和展示会、朝阳区小学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现场会、北京市“美德在我心”课题推进会并介绍经验、朝阳区“庆六一”优秀民族文化展示等。学区精品课程在平台上供各校共享。

(二)学校

1. 形成协同教育良好氛围。

各校注意挖掘家长、家属、社区志愿者等的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如:传媒附小家长利用专业特长为开办家长大讲堂;兴隆小学教师家属积极参与课本剧创编;高碑店小学与社区密切合作,形成了协同教育的良好氛围。

2. 骨干教师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通过加强培训,教师们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三)学生

通过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推进,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中国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家园;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是经过长期交往融合形成的相互依存、多样统一的民族共同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平等友好、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的意识初步形成。各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体育、艺术、科技、器乐、书画、朗诵等方面获奖率逐年上升。上年度全国市区级学生获奖三百余项,上万人次。

(四)物化成果

1.《润物无声—民族团结教育特色项目成果集》;

2.《加强民族团结共享金色童年—少数民族童谣汇编》;

3.《传承优秀文化实现中华梦想—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传承优秀文化实现中华梦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做儒雅小学生”新生入学习惯培养指导手册(修订版)》;

6.《朝阳区基于社会大课堂资源课程开发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集》;

7. 朝阳区改革创新项目成果集———《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实践研究》;

8.《导师带教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系列成果丛书(上下册)》;

9. 管庄学区教学立项成果系列(五册)。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卓有陈晓的管理者.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熊梅.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民族出版社,2015.

篇9:2024年民族团结活动计划

【关键词】统筹发展;民生幸福;民族文化;民族机制创新

在乡城县轰轰烈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活动中,驻乡城援藏干部人才,依托人才、资金、技术优势,主动作为、各展才艺,开拓创新,大显身手,在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中大展宏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统筹发展示范。按5年规划4年完成思路,实施城市规划、给水工程、河东干渠工程、仲德村风貌改造、卡心村移民搬迁点建设工程、松通牧民定居点提升打造工程、热打乡集镇打造工程、玛依河渠系配套工程、红色文化广场改造提升工程、人才培训中心等援建项目,为乡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仲德民族风情园区已打造为一个充满古老传奇与神秘色彩的寨落,是游客领略藏家田园风光、休闲度假的圣地;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投入使用,成为乡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酿酒葡萄基地完成第一期506.63亩葡萄种植,“圣地阳光”葡萄酒成功试产;康南特色农产品加工集中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香巴拉国际旅游小镇建设项目正在全力有序推进;康南特色农产品加工集中发展园区已正式入驻企业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790万元,实现利润977万元,上缴税金126万元,安置就业人口237人。加大对已建成项目的跟踪服务,最大限度发挥项目援建作用,着力把援建项目打造成为改善藏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惠民工程,提升藏区农牧民生活水平的幸福工程,让援建项目成为促进藏区经济跨越发展的基石,成为联系藏汉的桥梁,成为见证藏汉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丰碑。

开展结对认亲活动,打造民生幸福示范。大力弘扬“忠诚爱国、乐善互助、务实创新、坚韧奋进”的甘孜精神,建设甘孜精神家园,坚持精神家园建设与实现伟大“中国梦”“乡城篇章”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相结合,深化“爱国、守法、感恩、团结”为主题的宣传教育。第三批驻乡城援藏干部人才共计37人,结对认亲166户,亲戚遍及全县12个乡镇59个行政村,人口997人;联系重点寺庙2座、僧尼62人;救济贫困学生354名,走访慰问群众986人次,提供资金、物质帮扶折合人民币共计10余万元;收集农牧民群众诉求178条,排查矛盾33起,化解纠纷28起,解决问题97个。利用“走亲戚”活动,带着把“亲戚”当亲人的理念,深入农户,与“亲戚”手拉手进行恳谈,心连心进行交流,一起拉家常,话里短,大家畅所欲言,在对话中,把党的惠民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知识传递到结对亲戚心坎上,让藏区农牧民群众时刻与党委政府在思想上同心同德、方向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谱写“藏汉一家亲”的新篇章。

抓好民族文化交流宣传,建设民族文化高地示范。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和走访农户等方式,深村入户,抓好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宣传,扩大影响力,大力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传播国家法律、法规,促进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切实把党的阳光照耀到每个农户的窗台上。

开展“携手乡城圆梦香巴拉助学行动”捐资助学活动。泸州合江工商联对10名困难中学生和20名困难小学生发放了2400元/人和1200元/人,共计4.8万元的生活费,并赠送了20余套书包及文具盒等学习用具。

开展支部共建共创活动,乡城县交通运输局与泸州市交通运输局结对“共建共创”,落实支部活动经费5万元,实现优势互补。

开展了“手拉手”活动,乡城县城关小学与泸州市纳溪区白节小学等三所学校双方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增进了学校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促进市(泸州市)县(乡城县)、校际、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两地学校在教育、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共同提升。

开展免费送医、送药、送服务和大型义诊活动,义务健康体检5500余人次;为乡城县额外争取资金捐助、设备物资等折合现金共计201.8万元。援藏医生在乡城县人民医院成功开设了无痛胃镜检查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协助乡城县人民医院“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和乡城县藏医院进行藏药的国药准字号申报。

实施乡城县农特产品走进泸州活动,通过“进超市、开商店、搞展销、到县乡、借电商”等形式,搭建合作桥梁,实现乡城县农特产品亮相“2015中国酒城·泸州迎春购物月”,以营销促生产,营造良好产销环境,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和助农增收、产业文化带动的目标。

篇10:民族团结教育年”活动开展情况

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颁布以来,我们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年活动的开展,紧紧围绕“增进团结、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活动主题,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实施民心工程,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各族群众更加坚定自觉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更加坚定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目前,我乡民族团结各项工作开展顺利,顺利进入

第三阶段。

一、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坚持加强领导,分类实施,提高各族干群众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条例》颁布和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此次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一手抓民族团结,一手抓改革发展”,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了《条例》,使全体干部职工从思想认识上得到了很大提高,各村结合实际将《条例》作为党课和对村民面对面宣讲的主要内容,各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到教学课程当中,通过分类实施,明确了机关、村队、学校及党员干部在教育活动中的责任和应有的积极态度,都能够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尽自己的责任,努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二)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时时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大课堂。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一是强化学习宣传。采取多种形式,以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为主,在全乡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等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学习教材、学习课时、学习效果三个到位,组织农牧民群众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大讨论。让农牧民切实感受到新疆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支持,没有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就没有农牧民今天的富足生活。

二是抓好载体。乡党委组织党员干部,相互学习语言,民族风俗,并开设了“双语集中学习培训班”分汉、哈两种语言进行培训,每天保证学习2个小时,通过学习各族干部都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截止目前,全乡达到A级水平的有15人,B级水平的有28人,C级水平的有15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乡团委在肉孜节和中秋节期间在各校开展了《你到我家吃月饼,我到你家吃馓子》的主题活动。各村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开展了民族团结模范评比和创建活动。

三是抓住重点。将学校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做到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以此次教育活动为契机,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从小抓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好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从小就加强对“三个离不开”、“四个高度认同”、“五观”思想的教

育,促进各民族少年儿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睦共处。各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还开展了“少数民族人物故事”演讲活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广大青少年在教育活动中“受到一次教育”、“感到一次关怀”、“参与一次活动”,团结教育青少年,温暖凝聚青少年,增强各族学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坚持以树立典型为载体,推动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开展 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我乡加大力度对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事迹进行了宣传,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教育群众,带动各族群众参与到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来。并通过层层推荐,在全乡范围内推选了1个民族团结先进集体,2名先进个人,3名维护民族团结好少年,还通过广播、面对面宣讲,组织维护团结好少年在各学校作了巡回演讲。与此同时,乡党委还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模范单位的创建,截止目前,全乡共建成县级民族团结模范村9个,模范学校3所,模范单位5个,创建率达到100%,形成了全民创民族团结先进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七月份,我们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落实,组织乡村干部,按干部包户片区进行社情民意大调查和民族团结大宣讲,重点对《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及“七五”事件的本质进行了面对面宣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不断

巩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搭建交流共同的平台,积极加强宗教事务和宗教场所的管理,严格落实宗教工作三管一责任两制度,开展辖区内宗教人士座谈会,引导好宗教界人士,并通过他们教育好信教群众,自觉抵制邪教的侵蚀,正确处理爱国与爱教,国法与教法的关系,使宗教活动依法有序开展,积极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并及时处置,防治矛盾的激化和发展。

(五)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扎实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大力实施民心工程,深入我乡贫困户,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切切实实为农牧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年初以来,乡党委、各村党支部先后慰问各类困难户、受灾户计300余户,送去慰问物品及慰问金16万余元,为受灾户援建抗震房308栋。与此同时,我们还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年活动的开展,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结对子、帮生产、促增收”活动,组织广大农牧民群众结对子互助、共同发展,共结成生产帮扶对子763对,栽植友谊林3处1100亩。

二、取得的成效

(一)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结合入户宣讲,给农牧民群众讲法律、讲政策、算经济帐,在推进现代畜牧业、特色林果业、高效种植业和劳务输出等四项富民产业时,都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仅2010年,就完成牧民定居75户,完成年初计划的167%,春季树上干杏种植9885亩,秋季整地7000亩,定植1600亩,为尽快搭建8000—10000元的农牧同收入框架奠定了基础。

(二)平安创建进一步巩固。通过深入开展“平安村”、“平安家庭”建设活动,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加强民主法制工作,各族民族群众的法制观念逐步得到提高,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依法办事的意识逐渐加强,有效地促进了全乡的社会稳定。

(三)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全乡社会稳定。信教群众普遍反映,近年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得好,执行得好,经济发展快,社会稳定,真心感谢党对少数民族群众的理解和关心。

(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按照“高起点、严管理、广覆盖”的城乡规划建设要求,我乡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2010年完成乡政府及2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创建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个,重点村1个,全乡9个村村内道路、村级医务室、安全引水等全部完成,有3个村达到抗震安居示范村标准,州电视台《好时光----我们的新农村》栏目,对我乡推进新农村建设情况制作了一期节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较薄弱。我乡各村群众收入虽有了明显增长,但集体收入较少,尤其是玉什阔灭依、索孜木特、直属村等三个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兴办公益事业和发展项目处于投入不足或无力投入的状态,进一步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上投

入不足。

(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些村的基础设施老化,加上乡村财力有限,如无项目支持,就很难完成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让农牧民群众第一时间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上有一定差距。

四、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抓好帮扶工程。实践证明,帮扶工程得到了全乡少数民族群众的极大拥护。今后,希望上级部门一如既往地抓好帮扶工程,努力推进乡村整体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相对落后的面貌。

(二)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持续抓好稳定工作。加大对各族群众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引导他们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对破坏民族团结的坚决予以打击。协助有关方面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因素、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巩固全乡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大好局面。

上一篇: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下一篇:创建封面目录